《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2024-04-30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共13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1

高一年段的学生的年跨基本上都是十六、七岁,生理和心理发展相对成熟,体育的认知能力和世界观已基本完成。学生的行为由以往的感性向理性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趋向稳定并向发展,而且逐渐形成兴趣中心。体育一健康课程在这阶段实施选项教学,正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些,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收集自己选项项目的信息,扩大知识的广度,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育教师不但要较好地掌握这动技能。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只有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体育兴趣才可能保持下来,才能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2

一、问题思考

(一) 何谓体育课成绩评价

所谓体育课成绩评价, 从本质上讲是评定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所产生哪些方面价值的简称, 形成了哪些方面价值的判断活动, 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定。体育课成绩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中, 在全面观察、系统检查、具体测试、多种方式评价基础上, 通过定量与定性整合分析, 对学生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的最终判定与评价。

(二) 体育课成绩评价作用

通过认真研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1] (以下简称《课标》) 中提出评价五大条和具体14条建议与我国60多年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嬗变,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实证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反思, 深深感悟到做好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评价工作有特殊作用 (见图1) 。

二、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嬗变简析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经历了学习实践、探索充实、改革创新、稳步发展阶段。研究体育课成绩评价嬗变过程, 是研究继承、创新、发展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最好方式 (见表1) 。

三、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实证操作

《课标》[1]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五个方面。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践及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提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实践操作途径。

(一) 系统设计学段、学年、学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方案

1.高中学段、学年、学期 (高一、二、三年级) 学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方案 (见表2)

2.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要达到最优化效果, 需要长期累积性对每个环节进行高质量评价, 更强调在学期、学年、学段评价中,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此, 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宏观上位学段、中观中位学年、微观下位学期一体化整体评价思考体系, 才能全面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目标地逐步实现《课标》中提出的评价要求。

3.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评价行为。比如, 每单元、每课时教学与部分阶段学习脱节;学期和学年评价脱离;学年和学段评价脱钩, 没有相互联系的评价等现象和问题。

(二) 科学合理设计分配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是完成好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关键

1.设计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见表3)

2.设计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见表4)

根据教学实证经验, 依据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细则,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为了有意识地在不同阶段促进学生“特殊性基础技能”学习提高, 某些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发展, 提出了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四个学习水平方面权重比例;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五个学习水平方面权重比例, 对学生进行运动项目内容测试和考试评价。

(三) 精心策划教材内容测试定性评价标准

1.从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定性评价。比如, 可发给学生激励条, 鼓励学生上好体育课。激励条示例: (1) 你今天上课特别认真积极, 跑的技术有明显进步, 希望保持; (2) 你今天上课有显著进步, 在双杠练习中能主动帮助学生, 在小组练习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老师最喜欢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进步的学生; (3) 你有很大提高, 这节课能非常投入地参与锻炼, 是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的好学生, 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从学生参与不同运动项目技评测试中所完成动作质量的优劣给予准确定性评定。示例: (1) 你今天做“头手倒立”这一技巧动作非常规范、特别优美, 是全班学习的榜样; (2) 你完成整套健美操动作正确到位、协调熟练, 这是你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 相信你能坚持下去; (3) 你是全班跳短绳速度最快、技术最好的学生, 希望你在思维中学练, 老师想早日再看到你能掌握新的跳短绳技术, 加油!

3.教师精心策划多条定性评价语言, 课前打印成激励条, 慎重发给上课特别积极认真、自觉主动、刻苦学练的学生, 并将学生一学期所收到教师的激励条数量多少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分要素之一。

(四) 按国家对学生在体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考核内容

1.动作技能与身体素质测试内容 (示例, 见表5)

2.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测试内容选择依据

(1) 小学以发展基础动作、基本技术和人们自然动作为主;适当选择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部分内容;穿插发展五项身体素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编入; (2) 初中与高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教材内容为主, 选择发展七项身体素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编入, 结合选项模块专项要求编入。

(五) 体育课成绩考评十注意

通过多年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考评20字口诀:“内容要全, 考评要严, 评价要准, 方法要当, 效果要好。”注意克服不重视、不认真、不规范, 随意性、凭印象、马虎不敬业等考评现象。教师要牢记体育课成绩考评10点要求。

1.全面细致制定好学段、学年、学期考评项目内容、标准、时间。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务必要告诉学生一学期考几个项目、第几周考, 使学生对本学期的考评内容、标准、时间全面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激发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自行安排练习。考试前1~4周向学生再次宣布, 让学生认真准备。

2.教师要严格按制定考评项目与时间执行, 绝不能随心所欲、勿忙上阵。假如教师在上体育课前突然向学生宣布本节课要测试长跑项目, 而且又在上节体育课没有通知学生的情况下, 由于学生无任何准备, 这样勉强应试不仅达不到考评目的, 还会损伤身体、影响平时学练成绩, 会对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 会使学生产生怨声载道情绪。

3.在每项考评前, 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规则, 熟悉掌握考评操作方法, 严格按考评规则操作。防止没有任何规则要求的考评, 例如在铅球考试中就不能不在投掷圈、不通过圆心丈量成绩;跳远考试就应有固定起跳线, 不能在哪儿起跳就在哪儿丈量成绩;长跑考试就不能绕近路、学生之间互相拉着跑等现象。通过不同项目考评, 对学生正确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规范体育知识教育, 为学练好知识、技能打好基础。

4.考评前教师要根据考试项目内容要求, 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如, 画好场地, 检查准备好器材, 防止课前准备不足、时间仓促以致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如, 短跑考评时距离丈量不准, 体操器械不安全等差错。

5.出现某一项内容补考的学生, 教师要按要求严格把关、亲自测试, 测试时最好有班级体育委员或组长在场, 防止降低评分标准, 掺有“水分”。

6.体操、球类、武术、田径、健美操等项目技能评定, 为了客观真实反映学生水平、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及早向学生宣布考评细则与操作方法, 标准尺度要前后一致, 避免凭印象评分。

7.适当穿插体育理论知识考评内容, 理论知识考评内容要简单实用、方法要多样, 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科学参加锻炼, 通过理论考评使学生形成重视学习理论意识和氛围, 建立良好的理论知识考评制度。

8.每学期考评结束后, 教师要对照课前向学生宣布的标准查分, 加分时要仔细, 预防出现错误造成评分失真, 影响学练情趣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9.考评组织要严密, 防止考评经验不足而造成混乱。例如, 防止在长跑考评中每一组考试人数较多、又没有记录成绩的好方法, 从而容易造成登记成绩时张冠李戴错误以及因组织不当出现考试伤害事故。

10.结合《课标》提出的评价理念与要求, 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与体质状况、进步发展幅度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引领下, 注重在每学期评价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运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促进评价方式改革。

(六) 选择体育课考试内容, 要充分体现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评什么

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考试评价, 要避免出现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反复教、多次练的内容最终反而不考试现象;而平时根本没教、没练内容反而出现在体育课堂中考试的现象。这是典型的“教考分离, 教考脱节”问题。这种考试内容选择方式严重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大大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情感。由此, 根据体育学科性质特点, 提出在学生选择体育课考评内容中, 一定要严格体现教什么内容就考什么内容, 考什么内容就评价什么内容的“教考评”一体化思想。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认真刻苦地学练。

(七) 多样评价相结合, 教师起主导评价

1.运用多种、多元评价结合进行体育课成绩考评是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发展方向。这种评价是主观评价占主导, 如, 运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 主要目的让全体学生明确评价意义, 提高评价认识, 了解并熟悉评价方法、端正评价态度, 提倡个个参与评价的意识, 提高人人参与评价的水平与能力。

2.无论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可以选择其中2~3项方式变化运用。如一学期选择评价方式过多, 会显得“繁难多杂”, 还会过多加重体育教师工作负担量,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长期坚持。

3.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 教师应当始终起主导评价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规定的测试内容, 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评定学生成绩。如果按照体育课成绩百分比计算, 各种各样多元主观评价成绩最多占20%~30%, 而教师运用客观评价成绩占70%~80%。不同学校校风、班风、学风对多元主观评价和教师客观评价比例可做调整。

(八) 创造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方式

1.判定学期、学年、学段学生体育课成绩时, 不应单一模糊不清, 更不应宽泛不细致, 克服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 小学、初中只有四个级别 (优、良、及格、不及格) 或高中四个级别 (A、B、C、D) , 实际操作中只有两个级别 (A、B) 的现象。上述体育课成绩评价方式明显马虎不严谨、随意草率、不科学、不全面, 更是不负责的评价行为, 必须改进提高。

2.在判定学生最后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总成绩时, 应当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方式整合运用到最终评价中, 以利于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学生体育课成绩整合评价示例 (见表6)

3.表6反映出四个级别, 四位学生真实的体育课成绩, 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级别中, 增加分数成绩和闪光点关注点, 如果只用一种等级评价方式是达不到体育课成绩评价最佳效果的。

(九) 体育课成绩评价要简练实用利于操作

1.创新初中学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表 (初三年级) (见表7)

2.由于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的评分标准权重不同, 因此各年级评分标准内容的权重分配应是不一样的。如初三年级运动参与占10%, 运动技能占30%, 身体健康占40%,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占20%。

3.采用定量评价标准测试内容。 (1) 必学项目与选学项目动作技能; (2) 身体素质内容;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 (4) 知识与技能技评项目。

4.表7学生体育成绩计算方式是: (1) 依据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上课情况在空格栏内打“√”, 打“√”栏内有六项标准是定性定量评价; (2) 在10个空格内打“√”得出每项成绩, 把每项得分累计, 在总评价中用分数显示; (3) 闪光点与关注点写得要简明有特点。见表7操作示例。

5.表7可以作为学生每学期体育课成绩单发给学生。

(十) 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成绩评价功能

1.学生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应及时地在班级、年级或校级公布。这样有三个作用, 一是公开每位学生体育成绩, 可使师生互相约束监督, 真实反映体育成绩;二是防止个别班主任任意改动没有达到三好生评比标准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三是使学生明白自己体育课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 知道自己优势运动项目与弱项差项, 明确努力目标, 形成上好体育课的氛围。

2.召开家长与学生体育会议, 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成绩评价功能, 宣传上好体育课的意义、作用, 提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与不同年级应达成的体育锻炼目标, 公布学期体育课测试项目与内容及各项成绩的班级记录和小组平均成绩, 同时发放体育课成绩单, 引起学生与家长高度重视。

四、案例示例——小学六年级武术“五步拳”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案例

(一) 本案例教学背景、上课地点、时间、上课学校、年级、班级人数、上课内容简介、本课选择教学内容思考、运用教学方法 (省略) 。

(二) 案例操作过程 (本单元共四课时, 本课为第三课时) 。

1.教学常规:1~2分钟 (省略) 。

2.本课引入:2~3分钟。 (1) 教师提问:强化复习“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是什么? (2) 学生回答:第一, 步型;第二, 功架;第三, 手型。 (3) 教师归纳:第一, 弓、马、仆、歇、虚五种步型准确到位、功架工整;第二, 五步拳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第三, 在动作准确的基础上熟练完成整套动作。

3.准备活动8分钟, 实练5分钟 (省略) 。

4.主教材强化复习“五步拳”26分钟、实练15分钟。

(1) 全班集体复习“五步拳”5遍: (1)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喊“动作名称与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2)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喊“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3)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 学生喊“动作名称与口令”并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4)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镜面示范领做, 学生喊“口令”并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5) 四列横队。教师喊“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2) 分四小组强化复习“五步拳”10~12遍: (1) 按照教师提出的三点基本要求, 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练习 (强化动作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省略) ; (2) 教师从第1至第4组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辅导并纠正动作; (3) 认真观察发现各组中达到“五步拳”三点要求的好学生; (4) 小组练习时再要求分成两人一组, 互相帮助练习并纠错。

(3) 分四小组汇报展示1~2遍, 教师集体再强化动作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

(4) 集体复习4遍: (1)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镜面示范领做喊“口令”强化练习; (2)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口令”, 学生呼号 (“哈!”) 强化动作练习; (3)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预备—1、2、3为开始口令”, 学生自己独立完整练习, 教师继续过程性评价; (4)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预备—1、2、3为开始口令”, 学生自己独立再完整练习一遍, 教师继续对练习中学生掌握“五步拳”的情况做过程性评价。

5.评价方法

(1) 针对教师归纳“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第一, 弓、马、仆、歇、虚五种步型准确到位、功架工整;第二, “五步拳”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第三, 在动作准确的基础上熟练完成整套“五步拳”动作, 进行评价。

(2) 评价中既注意对每名学生练习评价, 也兼顾小组评价, 更突出掌握“五步拳”动作质量, 完成整体教学目标评价。

6.本案例反思

(1) 通过本节课武术“五步拳”的教学方法变化, 重点突出集体练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分小组之间的过程性评价;两人相互之间的过程性评价;再集体强化复习和练习中的过程性评价, 使全体学生达到本节课教师提出的“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

(2) 全体学生每练习一次, 教师就给予及时性过程性评价, 使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得到及时地纠正与改进, 这样“五步拳”动作做得更熟练更优美了, 学生参与练习武术“五步拳”的兴趣更浓了, 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 运用及时性过程性评价的水平与能力是上好武术教学课的重要基础,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教师要掌握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真本领, 才能真正达成学习目标。

(4) 由于本节课教师始终运用及时性过程性评价方法, 使得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学习, 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情感, 师生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都得到空前的扩展。

(5) 这种边练习、边指导、边纠正的武术学练方式, 彻底打破了陈旧落后的传授性教学式和训练式教学方法, 非常适合小学年龄阶段的教学练, 更是武术“五步拳”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6) 本课运用场地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五、结语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多样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 多元的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 是构成科学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主体元素。在当今体育课成绩评价中, 一定要克服体育课成绩评价“新八股”现象, 即:第一, 重主要运动项目锻炼内容评价, 轻情意态度, 全面锻炼内容的评价;第二, 重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评价, 轻基本体育学科内涵潜能发展的评价;第三, 重定量取向评价, 轻描述定性取向评价;第四, 重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评价, 轻基于体育学科固有特殊性标准的自我评价;第五, 重个人层面评价, 轻集体层面评价;第六, 重教师评价, 轻学生评价;第七, 重单一评价, 轻综合学习能力评价;第八, 重终结性评价, 轻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向着规范、准确、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方向发展。

没有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是一个不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尽快研究构建科学正确、系统完整、创新创造, 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小学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 应是我们共同探索前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嵇明海.有效教学——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反思性研究 篇3

在目前体育选项课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教师、教法、集体等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目前的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也基本停留在此阶段,从而导致学生选择了自己主动选择的运动项目之后,上课照样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更有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之甚者,自以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做什么就什么,最好是把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这些都是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全面、不到位、不完整,而仅把观念停留于让学生有主动选择课程、运动项目上。因此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学生的能动性”。

根据哲学上的理解,笔者认为要在体育课程中贯彻“学生的能动性”,还需要关注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并在此特点基础上提出对学生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并主动适应“班级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活动与其它活动不同,首先是活动对象不同,中小学生的判断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如成人,因此许多事情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下完成,其次,课程教学往往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制度决定了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其他人或集体的制约,会产生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因此学生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行动必然有其一定的约束性,需要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等,有班集体的意识、尊敬老师、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热爱同学,不轻视弱势群体,宽容同学,与同学和睦相处等,实际上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遵循室外体育活动的一些行为规范,遵守体育竞赛道德风尚等,只有这样,学生的集体体育活动才会有序、才能和谐。

学生需要遵守班级教学的一些规章制度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学生的表现是主动还是被动、是积极还是消极则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不同程度。

2使学生明确并主动适应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些要求

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体育课程还有一些与其它课程教学不同之处,更需求学生努力做到。

1)身体练习的要求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运动技术的学习、改进、巩固是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中心,与其它室内的课程学习不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身体上作好各种准备并付出一定的体力,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既努力付出脑力也要付出体力,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可以认为身体练习是一个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备基础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求做到的。但有的学生并非如此,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自然愿意付出脑力与体力,但对于具有一定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则是很不愿意,他们对于教师安排的体育活动马虎应付,不愿积极参与或参与了也不认真,表现出自由散漫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目前常说的一句话“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句话正应验了一个事实:在一个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自由散漫。从而表现出“喜欢自由活动,而不喜欢有组织的体育课”,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体育教师也是有一定责任的,但一味地追究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不客观的,难道“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让学生放任自由吗?!

2)承受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要求

在体育学习中大量身体练习的同时,学生在机体上必然产生一定的变化,有些项目对学生有机体变化可能轻微一些,如徒手操、基本体操、技巧运动等,但也有很多项目对学生有机体产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如1500米跑、足球运动等,它对学生的机体可能会产生生理极点,这个生理极点对学生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感觉,如果坚持下去,就会克服这种极点现象,但如果意志力不坚强,则会半途而费。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负荷,如上午第四节体育课,由于学生临近中餐,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或冒出急于下课的心态、或产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完成动作等心情;又如在炎热的天气上体育课,学生一方面要承受比较大的生理负荷,还要承担灼热天气的压力,这时学生若没有一定的意志控制,则容易产生各种意外事件,因此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还应主动承受由于身体练习而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负荷,当然也存在着部分学生对于需要承受的运动负荷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他们不愿做负荷较大的运动与练习,而且时常抱怨老师,怕出汗、怕脏、怕累、怕苦,这些可能与目前独生子女的承受力、意志力较差等因素有关。

3)体育竞争方面的要求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产生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这种接触与交流有时可能是合理的,有时也可能是过分的,这就需要裁判进行公正的裁决,因此一方面体育老师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在与同学之间相互竞赛时采用公平的竞争方式、合理的身体接触方法进行竞技与交流。另一方面,在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应遵守裁判的公正的裁决,遵守体育竞赛道德作风;并正确对待体育比赛中的得失,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具有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这个方面的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这个方面要求,只对竞赛的结果负责,认为竞赛后学生的感受是教学之外的工作,并非体育老师需要做的,其实赛后学生的心理调节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中获胜的一方自然兴高采烈、情绪激动,但也容易造成骄傲自满、气势凌人的不好习气,因此需要老师积极地引导和教育;而失败的一方,很可能产生自暴自弃、心灰意冷的感受,更需要老师的关怀。

4)小组合作练习要求

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一些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身体练习”的小组合作,需要更大的活动范围与空间,有时还需要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的相互帮助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一些双人、三人、多人合作的练习,需要小组同学劲往一处使,力朝一处用,共同齐心协力去完成多组练习,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体育教师会对小组成员提出一定的要求,即小组成员需要暂时忘却平时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纠纷,努力进入相应的教学情景,并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与协作配合的精神。这种场景的不断出现可以锻炼学生的宽容意识与忍让态度,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5)室外教学的要求

室外环境比较复杂,虽然有比较好的阳光与空气,但也有一些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存在,如教师的控制力度减弱会导致学生行为自由度增加,教室里不时传来的读书声音、空中飞机声音、马路汽车声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农村校园外的牧畜的叫声等等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并对学生的上课状态产生影响,面对这些外界的干扰因素,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抵抗意识与能力,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正确对待能力范围之内与之外的教学任务

若学习的任务,目标、要求在学生自身能力之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就应主动适应课程各种需要,形成积极合作、认真学习、努力上进的思想,并在行动中主动参与,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种事情,培养良好的心境。

若学习的任务、目标、要求在学生自身能力之外,即外部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又没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就要求学生有恒心,决心、毅力,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特点,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缺点,主动创造各种条件与能力,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如要顺利完成跳远的技术动作,而某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达不到,这位同学就不能自动放弃,而是主动去适应这种挑战,除了课堂认真学习与锻炼之外,在课余时间里则可定时加强某项身体素质的锻炼,以配合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结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中“学生的能动性”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在思想上乐于配合体育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在行为上主动适应体育课程、班级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身体练习,积极完成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任务。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4

成功之处:

1、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不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现,也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的意识。

2、打破传统的枯燥、死板的队列练习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出的情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3、通过游戏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示自我;对自己及同伴做出准确的评价,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

不足之处:

1、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不敢大胆地将学生的活动放开。

2、为了一节课的圆满,有的地方草草收场,练习的深度不够。学生的讨论还不够深入。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教学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进行

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玩、好奇心强、争抢好胜的。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使主体自身发挥自我教学的作用。

我观察学生跳绳的整个过程。学生往往是开始时的十几秒快,中间的半分钟左右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最后的接近15秒时间是在体力有一点不能完全支持的状态进行的,跳绳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个过程是比较符合学生“一分钟跳绳”的体力分配的。但我却发现当学生们在跳完绳之后,有好多的学生还在进行练习,或者是进行其他的活动,没有一点的疲惫之态。这个现象说明:学生是完全有体力在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状态下进行一分钟跳绳的。

因此,首要解决的是学生跳绳的耐力问题,使学生在一分钟内尽可能长的保持在高速的状态下。我采用了把一分钟的时限拉长,变成1分30秒或更长。这种带有训练性质的同时又需要学生付出比较大的努力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产生为难、畏惧、退缩的情绪。此时,如果用命令式的方法强行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往往会很反感,在训练中不投入,而且体会不到愉悦感。结合学生比较喜欢“下陆战棋”的特点,我设计了给原本枯燥、单纯的“一分钟跳绳”比赛,改一个名字,冠名为:“跳绳王大赛”。并用“小兵升级”的办法,由“陆战棋”中的各个名称(军*)来命名:使学生由小兵排长连长营长……随着一分钟跳绳的只数的增加而升级。这样可以满足学生迫切的成功感和好胜的心理,在娱乐中克服为难、畏惧、退缩的情绪,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换一种活动的组合方式多一份收获

跳短绳是一项比较普遍而且易于开展的活动。但跳短绳的活动方式比较少,主要是学生个人的活动,较少集体参与,显得过于单一。跳长绳则需要较多的成员共同参与,活动开展就比较困难,同是甩长绳的学生很少有跳的机会,而跳的同学也常常由于不习惯长绳的跳法,很难在活动中得到足够的锻炼和愉悦感。

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两种跳绳方法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优点?使跳绳变成具有:既益于开展又便于学生个人发挥,具有合作性、集体参与性的活动。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推荐) 篇5

篇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篇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是实施好新一轮教改的基本条件。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通过观摩图示和组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强身健体的乐趣的同时注意武术精神的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基本正确,但是目标在制定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字上的精确,反而在教学实践后无法精确计算。

在教学实践中多次运用合作交流这个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但是实施方法较为单一,学生自主探究空间还不够。如何进一步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充分地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主动锻炼,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组合动作的创编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舞台,在创编过程中不仅能充分显现出个性的差异,还能帮助教师了解新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在“模仿各种动物的跳”和“抓尾巴”的教学环节上,学生在做第一个游戏时便已经开始急于找到下一游戏的道具,而出现忽略模仿单纯跳跃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安排好两个又相关又独立的游戏之间的衔接,是这一部分的关键。

2、在巡视指导方面,帮助指导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学习能力较差者、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有困难的小组的帮助,使他们取得进步,跟上大集体的学习步伐,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3、由于对创编组合动作的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展示后的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不够,只好最后的放松瑜伽缩短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却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也使整节课显得不够完美,所以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今后要更加注意。

篇三: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乃至大学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初中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初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的影响,阻碍了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

1、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奖金和场地器材缺乏。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没有重点考虑体育改革。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一下。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花钱的。另外,体育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新增器材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

2、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发挥。我们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择。此外,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名体育老师,这样无疑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项目也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兴趣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

3、教材陈旧、重复过多,脱离学生实际。中学体育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不思创新,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教学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在学,高中学习过的大学还要学,这在教学中,脱离中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体育课,表面上愿意,内心却极不情愿,严重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二、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的教材内容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6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

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教案》 篇7

本本套套丛丛书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三大特点:第一, 贯彻、执行新课标精神, 强调““健健康康第第一一””;;第二, 突出强调了田径运动项目;第三, 构建了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本本套套丛丛书书共共分分三册: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每册内容包括:各学段全学年教学目标标;;第第一一学学期期教学目标;各学段教学项目的单元教学目标及第一学期16周64-48份教教学学授授课课教教案案, 每课选择一个主教材、搭配一个游戏 (共150个) 及自主学习内容, 图 ( (11008888幅幅) ) 文文并并茂、生动活泼。

《《体体育育与与健康课程教学教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 西安地图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1166开开本本, , 全全书书约约75万字。全套定价120元, 邮寄费10元, 合计130元。欲购从速。

订购办法:

11..邮邮寄寄::西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西安体育学院解群收, 款到立即发书, 单位购书开发发票票。。邮邮编编::77110068.联系电话:029-88409826, 13759923585, 13572571515;

2.银行汇款:收款人:解群账号:6222804221111018937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朱雀路中段储蓄所

谈体育与健康教学讲解 篇8

[关键词]讲解艺术 讲解方法 科学化 多样化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76

我们知道,精讲多练是体育与健康教学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是由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决定的。精讲,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全表达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要求具有准确性、简洁性、权威性;多练,不单止学生练习要多,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学生乐于练、勤于练、善于练。教师的精讲为学生的多练提供了可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优化讲解艺术、提高讲解效果,是体现现代教学的要求,是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讲解内容结构科学化

从现代教学观来看,知识是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的支点。教师讲解时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相吻合,要善于开启学生多学科知识的阀门,使学生固有的多学科知识产生冲撞互补,达到融会贯通,综合学力得到增强,对体育与健康运动的领悟力也会得到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利用物理学上的光学定律,在同一媒质中,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阐述篮球的反弹传球、足球的踢墙式配合技术、排球的垫球及乒乓球的推挡技术等。使学生容易接受,学有所用,尝到甜头,真正认识到体育与健康也是一门科学。讲解的结构要紧凑、合理、有创意,讲解力求导入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讲解知识要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气氛活跃,明确易懂;讲解结束要留有余地,使学生思路开放,各有所悟。

二、讲解手段形式多样化

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提问式讲解,根据教学需要,分别对学生进行知识水平、理解应用水平、综合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学习。

鼓励学生讲解,给学生创造讲解时机,有利于教学信息反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创造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使教学增值、师生融洽成为可能。

利用电化教学,实现讲解手段现代化。如在教学足球裁判的知识时,可以结合无声比赛录像进行即时讲解,使学生在一个动态化的学习中求得新知。

三、讲解原则科学化

1.集中与个别讲解相结合原则

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此时的运动心理,尽量满足学生较快进入运动状态的特点。场地大、活动范围宽广、调控难度大,要使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明确自己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练习什么,必须集中讲解。精讲课的内容、联系形式操作序性、具体目标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动而有序,练有成效。

2.知识横向渗透原则

在讲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阐述体育与健康运动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如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来解释蹲踞式起跑技术原理;用数学知识来说明在操场上进行中长跑时靠近跑道内沿有利于减少跑的距离等等。

3.同步即时性原则与逐层递进性原则相结合

讲解时,教师要选择好讲解时机,控制好讲解节奏,与学生的思维用步,如同给试管注水,多则浪费溢出,少则不够吸收。当学生对一些问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古语曰: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在讲解教学时,还要遵循逐层递进原则,始终站在略高于学生的认识层次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学路畅通。如同“虹吸现象”,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的乐教善导之功。

四、讲解者与时俱进

1.更新观念,加强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化科学理论,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学科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体育与健康教学素质的进程,使自己的观念现代化。

2.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电教手段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要求,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储备科学知识。互联网是现代教学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掌握现代电教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讲解效果的根本保证。

3.讲解是一门语言艺术

要表达准确,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讲解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驾驭语言艺术,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使学生听有所悟,听有所得。

4.科研成果的课堂化应用

不断提高讲解的科技含量,要求讲解者善于吸收他人的科研成果、教学经验,并及时运用体育与健康教学。

总之,提高讲解艺术,优化讲解,以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这是现代教育观的需要,是学科横向渗透的需要,是教学改革、提高综合学力、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第一课教学反思 篇9

贾悦镇孟疃小学窦木秀

本次是六年级一班的课,全班50人。刚刚接手,站在我面前的都是生面孔,当然站在他们面前的也不再是原来的老师,学生最不适应的还是班级的重新组合。六年级是各个村小学合并的,刚到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同学是新面孔,老师是新面孔,就连上课的环境也是陌生的,挂在他们脸上的是一片茫然和紧张。为了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中,为了调节这种压抑的紧张气氛,我抛开了原本备课的韵律操,随即应变上了第一课。

这节课上的极其简单,简单的让人很无奈。

调整队形→→简单介绍课堂常规→→练习上课仪式→→游戏:找朋友→→小结→→下课。

在调整队形环节,最先让我吃惊的是着装,大部分学生穿凉鞋,甚至还有穿拖鞋的,衣服更是不堪言,穿裙子的、短裤的,应有尽有。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再有几个月就是初中生了,怎么连体育课最基本的常规都不知道呢?真纳闷!其次是调动队形时常用的基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转法,学生听到口令,随心而欲,只是随便做做样子就可以了。„„面对这种局面,真的很无语,也很心寒。顿时陷入了沉思,以后的课从哪入手?怎么上好?一切从一年级内容起步吗?„„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大脑里飞速旋转。

面对我脸上的疑问,估计学生也察觉出了什么。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为了调动气氛,我先放下疑虑,让相邻的同学作了自我介绍,有的同学很腼腆,但多数同学在这一环节中都放下了包袱,侃侃奇谈,幽默滑稽的学生使得正个课堂笑语不断。抓住时机,向他们提出了体育课的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体育课课堂常规,练习了上课仪式,着重培养了体育委员的整队口令。课堂气氛在这一环节又有所紧张,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我又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自我介绍,带领学生做了小游戏:找朋友。本性好动的学生又露出了天真的笑脸,一下子脱离了刚才的紧张气氛。

大汗淋漓的学生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小结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虽然话不入主题,但是从他们的表情里我看出,在他们眼里体育课就是玩,自己随便的玩,不受拘束的玩。这节课让我深受启发,体育课要抓住学生的思想,抓住他们的心,其实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玩”好就好。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10

通过音乐来训练练习者,可以调节练习者的中枢神经,使产生联想记忆,不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从而找出最适宜的运动节奏来使韵律操动作协调一致。同时,还可以提高练习者对节奏转变能力和应变能力,使练习者在相应的节奏和旋律下,技术动作完成的更准确而富有活力。韵律操音乐本身具有表现性、造型性,因此,韵律操音乐的节奏是对练习者一种外来的、有效的良性刺激。在韵律操音乐伴奏下,练习者会自然地增加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增强技术动作所要求的特定节奏感;也有助于练习者速度力量的合理分配,产生一种精确的时间感觉;同时也提高了动作的准确性,较快地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

韵律操融“健、力、美”为一体,使人的形体、动作、造型、音乐等诸多因素的全面展示,使人体运动技巧的综合反映,是创造美的一种复杂劳动。韵律操是以身体动作作为基础,以音乐节奏为中心的操练活动韵律操动作的完成时间及各动作之间时间间隔都必须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一致,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有起有落,有规律,有顺序地结合在一起,组成有活力的成套动作。韵律操运动就是一部艺术作品,既有强烈的竞争性,又有高雅的观赏性使人们从欣赏运动员的比赛和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现代体育观 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

1.问题的提出

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根据《决定》的精神,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最大的变化就是体育课被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新大纲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和“以人(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本文试从文化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运用人文体育观来对体育与健康问题作出分析,以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的观念,探讨在学校体育中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对于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确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2.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探讨

2.1现代的健康观与现代体育观

现代的体育观也在新形势下发生变化,它不像传统的体育观那样仅限于利用体育手段对人进行生物学改造,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两相比较,现代体育教学思想更侧重于将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为培养完善人格、丰富文化生活、磨炼坚强意志和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充分重视其中“人”的作用,所有的体育教学手段都只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工具,而非目的。

可見,无论是现代健康观还是体育观,都较以往更加重视“人”(即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是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生物体育观,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

2.2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一致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几十年来尽管对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有种种提法,但在它的最基本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方面却是达成共识的。这种共识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体育社会功能的反应,也是100多年来民族体质衰弱所产生的一种自强意识的反应。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健康第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操作层面上,它是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应答。所以学校体育与健康体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为了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设计方案,首先,体育教师应按照新的体育与健康大纲的要求,寓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其次,体育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追求完美生活方式的学生,这就成为实现二者完全统一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爱好、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身体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人文主义的思想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实际中,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理想课堂。

3.分析与讨论

3.1树立现代体育观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它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身体上,因为体质和健康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需要。任何对于体育的研究,如果不考虑对于人类体质和健康的终极效果,都难免进入误区。但是用一般的浅表眼光,很容易误认为体育只与生物学科有关,忽视体育的人文精神。

应当承认,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学校体育最本质、最基础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实现的娱乐功能、育人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欧美许多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学校体育整体功能的实现是受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在不同历史时期重点发展低、中、高等不同层次的体育目标。我国社会已逐渐迈入小康,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应重点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当我们用人文学的眼光来纵观体育的过去和未来,就会发现如果用静态局部的眼光来看不断动态扩展的体育时,难免会陷入生物学的低层次,把体育看成教育规则的汇集或一叠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

3.2树立现代体育观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

首先,现代体育观的确立,反映出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体育观念的更新,作为生物体的人,不能只关心自然、只关心社会,而忘了人本身。否则必然使有关体育的研究长期滞留于肤浅的层面,也使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另外,人文精神进入校园,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面向21世纪,体育必须要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服务,克服体育无“人”的现象。传统的体育教学训练虽然暂时也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但学生离开学校后一旦没有条件和环境,体育意识将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湮灭。

3.3以现代体育观开展体育健康教育的对策

3.3.1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宣传推广体育人文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鉴赏能力。

3.3.2注重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体育学习氛围。

3.3.3在课程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3.3.4课内外相结合,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自己感兴趣和符合自己特点的健身与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体育优势与聪明才智,实现自我超越,体现自身价值。

4.结论

4.1现代体育观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中应区分它和生物体育观在增进健康方面的不同侧重点,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力传播体育人文精神。

4.2在实施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过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创新能力。

4.3体育与健康是统一的整体,健康教育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同时又以健康理论知识规划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指导着学校体育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何祖新.《体育与科学》2002.2

2.易剑东.《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卢元镇.《中国学校体育》.1999.5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一、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修养,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能胜任新形势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二、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由于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情绪不稳定,活泼好动,易与小朋友相处,但喜怒无常。这个时期应注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重点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多采取一些活泼、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重点培养他们参加活动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比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对身体胖的学生安排一些力量练习,对瘦小的学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和要求或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容易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利用教学手段,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家校联系,塑造健康人格

家庭是孩子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多观察和了解学生,对学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行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意见。因为在家里,孩子不仅需要呵护、关心,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鼓舞和引导孩子。有一次,我在上体育课,做准备活动时,发现有一名女同学眼睛红红的,头一直没有抬起来,做操也心不在焉,直觉告诉我这名学生有心事。我利用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主动与她在一起活动,与她闲谈,得知她伤心的原因是今天早上,她父亲莫名其妙的对她大发脾气,让她受不了,继而她怀疑她的父亲不再喜欢她了。下课后,我打电话与她的父亲沟通,她父亲告诉我,因为工作不顺利,心情不好,给她带来了伤害,他以后会克服这个毛病的,他晚上一定给女儿道歉。第二天早操下了之后,这名学生悄悄的对我说谢谢老师。

五、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就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就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艺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健康教学反思 篇13

铅球运动与其他运动一样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滑步推铅球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全身的协调能力。很好地掌握其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训练。

由于滑步后减速或停顿,使滑步的空中时间增加,不能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使器械的初速度减小,直接影响了滑步推铅球的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抓住滑步推铅球的最根本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技术环节上,反复练习,加深对该技术阶段的理解,各个击破。开始学习滑步动作时,可先让学生做徒手或持球的单个滑步、连续滑步练习,滑步时要保持重心平稳,主要使学生体会蹬收动作的肌肉感觉及左腿快速着地动作,同时强调躯干、肩带、手臂肌肉不应紧张僵硬,在这一过程中可采用一些诱导性动作练习。随着动作的提高,需加长滑步的距离,直到充分利用场地进行滑步为止。掌握了滑步动作,随即逐渐加快动作的速度,尽量缩短滑步的空中时间,两腿应该快速而积极地几乎是同时着地支撑,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提醒学生,在动作尚未掌握牢固时,切不可要求动作的快速,以免破坏整个动作的协调性,使肌肉过早僵硬,这样,即使提高了成绩,但错误的动作定型会逐渐形成。

另外,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条件,把身体素质跟不上、腿部力量差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区别开来。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素质差的学生在滑步时,就会迫使他们用抬上体带动滑步,以至于影响最后用力的发挥。有些学生对铅球技术理解不深,认为工作距离越远越好,因此常常出现滑步后将身体往前压,这样既达不到增加工作距离的目的,又使出球部位降低。所以,要重视正确是发力顺序,并在此前提下,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那些薄弱环节的力量训练,使学生能够动员全身的力量参加最后用力。

上一篇:雨季?雨记作文250字下一篇:想跟做业务的女孩子说,爱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