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消防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发挥更大作用

2024-05-27

浅谈如何让消防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发挥更大作用(精选2篇)

浅谈如何让消防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发挥更大作用 篇1

近年来,依托于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省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现了总队与支队、支队与基层大(中)队网络互联互通后,如何利用已架设好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将更为高效的信息化工作方式引入基层部队,已经成为增强消防部队工作实效,提高部队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看法。

一是基层单位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在基层单位,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在正视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基层领导要进一步树立信息化建设从自己做起的意识,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积极主动的带头使用上级配发的应用系统软件,彻底改变以往领导不用大家白学的局面。目前,全省消防部队的基层单位均已配备了日常办公用计算机,有条件的单位还购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了电脑学习室,开办了电子图书馆。据此,应当把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普及作为基层信息化建设的两个重点,积极探索符合基层部队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方法,走一条从低到高、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道路。

二是要因地制宜抓好硬件建设,夯实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

目前,各基层单位在购置电脑组建电子学习室时,往往忽视了把好电脑购置过程中的质量关,对所购电脑硬、软件状况一概不知,对于购置来的电脑如何有效管理更是无章可循。故此,各单位在电脑购置过程中,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并对购置来的电脑实行统一的管理,并指派在计算机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搞好计算机的软件更新和硬件维护工作。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积极组建自己的局域网,方便办公自动化的运用和各类信息、数据的传递。

三是做好全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消防部队全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既是消防部队官兵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消防信息化应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全面提高官兵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要在全省消防部队开展计算机应用技能练兵活动,为消防信息化各项应用奠定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二是要定期组织计算机应用培训,鼓励和引导官兵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增强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做到所有基层官兵均能达到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中开展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0]49号)文件要求。所有干部均应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考试,并能熟练使用各类应用软件完成本职工作。基层官兵均能做到会操作、会使用计算机完成文字处理、会上网查询信息。三是提高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四条禁令”。严禁“一机双网、一机两用”;严禁泄露公安消防信息网工作信息;严禁利用公安消防信息网开设 “聊天室”、BBS论坛、游戏、个人主页及与工作无关的视频点播和电子图书馆;严禁危害公安消防信息网和应用系统运行安全。

四是紧贴部队实际,科学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在各基层单位配备了办公用计算机和保证网络畅通的基础上,要逐步推进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在包括部队执勤战备、灭火救援、部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管理、消防监督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普及,使得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真正在消防各项业务工作中发挥出巨大潜能。信息技术在消防部队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载体,抓好部队以执勤灭火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基层单位执勤灭火工作中的相关记录如果完全靠书面记录,不仅占地费时,而且难于查找,而信息化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层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起执勤灭火档案,将队伍建设、人员、车辆、装备、重大危险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执勤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六熟悉”情况录入电脑。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使这些数据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为执勤灭火工作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加之图像传输技术的运用,必将使得部队执勤战备的正规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从信息化建设入手,提高基层管理水平,促进部队自身建设

一方面鼓励基层官兵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办公,以提高工作实效并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以SO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为基础,研发基层官兵资料信息管理库,将所有人员的资料都录入电脑,部队实力、编制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查阅。为了加大信息化建设对部队管理的促进力度,还应当确立从传统型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考核评比网络化。将战士的日常表现都记载入计算机,年终利用计算机中记录的信息自动进行综合考评。在新形势下,还可以根据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官兵思想上出现的新特点,在官兵资料信息库基础上,延伸建立战士思想档案数据库,通过信息资料的及时更新,实时掌握战士的思想脉搏,实现战士思想动态的可视性,便于总揽思想工作的全局。在基层部队车辆管理方面,可以从后勤装备管理库中,调阅车辆基本状况,进行安全事故排查,查摆事故隐患,并通过计算机管理严格各项使用制度,并把各项管理措施以数据形式录入计算机,实现信息化备案和管理。

3、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延伸政治教育工作触角、拓宽政治工作领域网络资源共享为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借鉴材料和教育素材。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全国消防部队最新的政治工作动态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用以指导基层政治工作。同时,可利用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新方法和鲜活事例进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开展“中共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中,基层单位可通过网络查询到很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并用这些感人的事迹去教育基层官兵。同时,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也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宣传部队内部的新闻事件、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化、信息化建设,使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着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向发展。

4、利用配发的各类应用管理软件,加强财务、装备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后勤管理机制

在财务工作方面,利用上级下发的管理软件,将工资发放、收入开支等各类账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数据化管理。在与单位的帐目来往当中,利用互联网网上银行,实现无现金来往,使得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在装备管理当中,利用车辆装备和营房管理软件,加强对消防部队的车辆装备和营房的管理,将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方便了对车辆装备等信

息的查询检索。在医疗保障方面,基层卫生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战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把各类病号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方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人员健康状况,提高医疗保障工作效率。后勤信息化备案和管理,既可以提高工作精确度,又能促进后勤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5、利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实现防火消防行政审批的网络化、重点单位数据化。

为做好消防执法监督工作,实现消防行政审批的网络化、公开化、规范化,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将所有的消防监督工作的审批手续通过网上进行流转。规范和优化消防监督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提升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质量。为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管理,可将平时单位的基本情况,审核、检查和一些相关的防火业务工作,通过数据记录的形式形成数据库,能方便查阅和对重点单位的管理。

浅谈如何让消防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发挥更大作用 篇2

关键词: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人口管理人口统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

一、信息化建设给基层人口统计工作带来的变化

1.信息化建设构筑了人口统计的新平台。信息化建设使村级人口统计工作从手工台账变成网上平台。《江苏省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使村居计生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档簿和大量的统计报表中解放出来;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内流动人口信息的网上异地查询和流入地与流出地联系信息的网上传递;“村村通”工程的逐步实施,将相关部门人口计生信息、县乡技术服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各级政务信息等及时传送到村级。

2.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人口统计的新模式。一是统计对象的拓宽。随着信息系统由WIS升级到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人口统计的对象由原先单一的育龄妇女拓展到全员人口、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由原来的单一户籍地管理拓展为现居住地管理,这种复式统计口径适应了当前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比例提高的现实情况,使人口统计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信息系统功能由原先的单一管理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拓展为融宣传教育、避孕节育全程服务、政策法规咨询、协会项目帮扶等一系列服务内容,使计生人口统计目的不再局限于生育管理,而是延伸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公共服务。

3.信息化建设带动了人口统计的新格局。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的推行,计生信息和社区民政、公安、综治等信息的融合比对得到了加强,人口信息采集更加全面准确,为社区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源。社区通过人口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人口实时状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推动了基层人口管理的良性互动。

4.信息化建设开辟了人口统计的新阵地。借助开通到村级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等组织在线服务,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政策咨询等服务,拓宽了宣传服务渠道,开辟了人口统计的新阵地,增大了社会宣传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标准缺失。“十五”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制订了《全国县级WIS建设评估标准》、《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力标准》和《乡级人口计生部门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力标准》,指导县乡开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质量综合评估。该套标准主要针对当时应用的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而言,当前人口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全员(流动)人口管理的时代,操作平台和硬件设备都已更新换代,管理标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新全员人口管理平台启用不久,与之配套的县、镇、村三级信息质量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能力标准等制度尚未健全。

2.信息采集困难。目前基层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基层计生专干和信息员队伍自下而上的采集和在县镇层面上收集的公安户籍申报、迁移信息、卫生怀孕、出生、手术信息和民政新婚、死亡信息。涉及人口统计的信息繁多,计生部门掌握的信息有限,很多信息要靠部门来提供,造成一方面相关部门横向信息共享仍然要通过手工途径获得,经过人工比对后,录入信息系统,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部门信息共享制度还不健全,出于对信息安全的需要,部门大都制订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禁止对外单位提供具体个案信息,造成了信息共享困难。

3.个案交流不便。目前信息系统中的个案管理口径为“现住地”管理口径,即已“住”为特征,来划分管理和服务的权责。在《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V1.0)中,镇以上的人员管理地的迁移交接均要在县级例会上完成,而流出县外的人员则无法交接。在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等需要广地域人群管理上,还不能满足全国、全市跨部门、跨地区的异地调入,存在管理盲点。

4.应用开发不足。目前开放到村(居)一级的信息系统应用功能单一。主要工作还是停留在解决数据收集、录入、汇总和统计方面,缺少多查询条件下的交叉分析,一些基层重要管理台账仍要手工填报;系统在综合分析、综合决策、行政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奖扶特扶、群众自治、技术服务等应用方面也急需进行功能拓展,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的工作工具、分析工具,充分发挥系统人口统计和管理的作用。

三、今后工作展望

1.发挥计生网络优势,打造全员人口信息库。在村(居)级涉及人口管理的信息系统除了人口计生部门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外,还有民政、公安、社保等部门的系统。各部门的系统均有自己的优势,全员人口信息库与其它系统相比,除了包含人口的基础信息外,还重点突出了对人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服务,并能提供制订实施人口发展,规划统计等面向政府和社会的宏观服务;人口计生系统在村(居)最大的优势在于网络优势,因此,在打造全员人口信息库过程中,应当工作重心下移,依托村、社区等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健全村组一级的信息员、楼幢长队伍,使源头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及时;增加村级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操作,实现在村级完成人口出生、死亡、迁移、结婚等人口信息采集和变更,增强数据分析汇总功能,进一步减少村级手工台账,提高工作效率。

2.突破信息共享瓶颈,建立第三方信息交互平台。目前在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十分需要建立一个第三方人口信息管理协调平台,增加信息沟通渠道。由于大量部门数据集中在区县一级,并且大多数区县均建立了政府信息中心,各政府组成部门均有义务对其提供信息,并接受其指导。因此设想成立人口信息化领导小组,借助政府信息中心这个第三方平台,统筹部门人口信息资源;把资源共享作为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内容,推进区县级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提高人口信息系统效率、节约建设管理成本。

3.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形成多地齐抓共管理机制。目前,人口统计执行的口径为“现住地”人口管理,该口径改变了过去以“户籍”为特征的管理体制,主要是以“住”为特征来划分管理权责。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口径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社区人口流动性加大,个人拥有多套住房,房屋租赁人员复杂,房主信息缺失,城区改造等,无法确定居住地;二是新建小区“进门难”,信息采集困难。三是为确定管理地,地区之间迁移交接频繁。四是统计管理口径与计生政策法规口径不一致,如居住在城镇但户口在农村的居民在享受政策的时候仍需回户籍地办理,而系统难以反应此类人员的信息。如果摒弃以“户籍”和“居住”来区分管理权责的思想,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关键字段,无论“户籍”地和“居住”地都有权力对其进行管理,对其在所在地发生的信息都有义务上报,将大大减少管理盲区。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V3.0)新提出了管理地概念,在村居一级真正实现现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全面覆盖管理。

上一篇:期货案例分析2下一篇:银行行政人员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