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024-08-17

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3篇)

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篇1

10月27日,苏州高职校今年参加技能大赛装配钳工、数控铣两个项目师生到宿迁经贸高职就两项目的训练情况进行交流。

宿迁经贸高职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双方项目指导老师就如何训练进行了诚恳的交流,并就训练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安排了选手之间进行了一次友谊模拟比赛,通过“比赛”体现各自的训练情况,从而达到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

合作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相处十分融洽,大家都觉得收获颇大。苏州高职校对对学校的诚恳和毫无保留的交流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双方在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这次校际交流活动,体现了职教一家亲的良好风气,为今后两校在技能大赛方面资源共享、互利双赢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为两校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辟新的渠道。

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篇2

一、特色化教学的定位与思路

1.调研采风

晋中市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突出的是以左权开花调、祁太秧歌为代表。这些生长在田间地头的地道民间艺术随着现代化的城市进程, 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随即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机。音乐学院面对此种状况, 组织了近几年最大的一次采风活动。与左权、太谷的当地艺人、理论专家、演出团体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 对目前的传承与发展做了综合的分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亟需新的途径, 非遗与高校的联手不失为一种好的合作途径。此时晋中学院便是高校进入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的先行者, 为音乐学院办学创新开辟了新的思路。

2.定位设置

经过了大量采风与案头整理工作, 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晋中这块文化厚土上, 传承非遗是驻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晋商文化及晋商文化相适应的晋中民间文化就是晋中学院发展的深厚沃土。晋中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区, 非遗的抢救传承与发展就是晋中学院寻求发展的切入点。音乐学院根据地方民间音乐的形式、种类, 适当地将其引入传统地教学模式中开发应用, 增强了音乐本体的认知性, 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艺术眼界。

二、特色化教学的设置

1.音乐学院全新课程的积极开发并围绕教学特色修订教学大纲

音乐学院找准了特色的定位, 积极开展了教学课程的设置, 以“请进来”的模式开始聘请代表性的民间艺人陆续来校讲演授课。在开课前反复论证新课程的大纲修订, 其中声乐教学大纲曲目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陆续加入左权民歌和祁太秧歌的代表性曲目, 并要求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分数。一方面扩充了传统声乐曲目的曲目量, 另一方面增加了曲目的艺术种类。有利于声乐教师全方位地展开多手段教学,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理论课程上, 新增左权民歌演唱与赏析、祁太秧歌演唱与赏析、左权小花戏等课程, 丰富了音乐学院的课程种类。

2.民间艺人亲自授课, 师生共同观摩学习

在过去的传统民间音乐课程中, 理论性的知识多于实践性的应用。根据这一弊端, 我院特地聘请“开花调歌后”刘改鱼老师、晋中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小花戏泰斗”李明珍老师、祁太秧歌代表孙贵明老师等在我院讲授传统民间音乐并指导演唱。此次“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措施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许。老艺人的精湛技艺与师生的谦卑学习将非遗的传承推向高潮。民间艺人的授课与传统授课有很大差别, 他们更注重演唱与表演, 这恰恰是理论教师所缺乏的素养。所以特色化的教学就应当查漏补缺, 将旧有的授课模式改进改良, 才是今后音乐学院发展的新出路。由于“民间艺人进课堂”的良好反响, 我院陆续聘请了“羊倌歌王”石占明、左权盲宣队队长刘红权来校讲座, 并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与研究员。正是他们, 拉近了80、90后的年轻大学生与传统民间音乐的距离, 增强了学生对非遗的深刻认识。

三、特色化教学的发展

由于特色化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 我院力在打造综合一体多方位的教学模式体系。逐渐以声乐、舞蹈、民乐为重点改造专业。舞蹈在其基础训练外, 逐步加入小花戏的舞蹈基本功, 大力打造具有地方元素的舞蹈作品, 积极探索民间舞蹈的地方性与实用性;声乐主要以合唱形式来尝试特色化教学, 我院从作品源头入手, 聘请北京作曲专家以左权民歌为依托进行大量作品改编, 合唱形式以无伴奏合唱、四声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形式分作品风格来演唱。晋中民歌合唱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带动了声乐专业的学习兴趣;民乐本身根植于地方民间音乐的沃土, 在特色化教学上最具有代表性。除了民间地方传统器乐曲目的学习外, 民乐成立了晋中音乐学院民乐队, 在曲目的编排上下功夫, 继承传统民乐曲并适当改良, 更有利于曲目的流传与创新, 达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特色化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以课程为依托, 为了更好的发展, 我院进行了两个教学方面的改革尝试。

1.考试方式的改革

将所有涉及地方民间音乐的理论考试从笔试改为实践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展演打分, 这样就使枯燥的文字理论转化为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 学生的积极性与应用性提高以外还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这种事倍功半的考试形式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专业小课以外以排练课为重点, 增加演出机会

音乐学院是培养以音乐技能为主的音乐人才, 在打好技能基本功的同时, 排练课是体现技能提高的有利保证。在各种专业的排练课上增加地方性音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排练眼界与音乐传承。学校有意增加各种民间音乐的交流活动, 使排练的民间音乐作品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从而锻炼提高丰富了学生的演出经验。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正是特色教学的真正主旨和目的。

四、特色化教学的成果

经过了这些年的特色化教学改革与尝试, 我院的教学成果结出累累硕果。在学术方面, 音乐学院为民间艺人建立了档案库, 与国内一流音乐专家建立了广泛联系, 连续两年举办了高规模的晋中区域文化高端论坛, 聘请了多名学者为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2010年8月, 晋中学院民歌特色课程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上榜上有名, 同时获得了二十万元的学术资助。在科研方面, 我院多名教师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特色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书刊, 带动了音乐学院的科研研究积极性。在外出实践方面更是成果颇丰。我院与晋中电视台和晋中市委宣传部合力打造了一台石占明成名十年演唱会“歌起太行”, 节目一经播出, 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弘扬发展了左权民歌。2012年举办了“晋地之中”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音乐会。2013年举办了“看秧歌”合唱专场音乐会。2013年6月策划了“植根本土, 传承经典”晋中非遗类音乐实践汇报音乐会。这些实践活动, 都是特色教学建设和发展的产物, 凝结了师生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这些晋中学院音乐学院特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必将继续影响特色专业的长远发展。

五、特色化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音乐学院特色化教学已经开展了七个年头, 成果与效果已初见端倪,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在“请进来, 走出去”的指导方针下, 全院师生共同努力, 贯彻这一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学院派紧紧捆绑在一起, 与时俱进地传承与发展。在科学与风格之间, 我们力求找到合理的平衡, 既要保持学院精神又要彰显民间风骨, 在比较中汲取, 在学习中提高, 在传承中担当, 在借鉴中升华。今后晋中学院音乐学院还要继续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新一代的优秀学子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程锡景.太谷秧歌音乐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2]左权文化馆.桃花红杏花白.新星出版社, 2004.

[3]常晓菲.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与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

[4]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5]刘红庆.向天而歌.山西人民出版社.

走出去请进来 篇3

一、走出的去

(一)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百科全书,那里蕴藏着许多孩子关心的小宝藏。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游戏,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奔跑、嬉戏,观察四季景色特征。如春天带孩子去郊外放风筝、踏青、观察小树苗发芽;夏天帮助孩子给小树苗浇水,观察盛开的各种鲜花;秋天帮助捡落叶,观察成熟的果实;冬天带领孩子观察落叶树与常绿树的不同,欣赏冬天的美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孩子的情操。

(二)观察小动物

孩子最喜欢小动物,常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去农村、公园或动物园玩,观察飞禽走兽鱼虫,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鼓励孩子为动物们做点有意义的事,激发孩子保护动物的热情。

(三)走进社区

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包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带孩子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孩子了解简单的历史知识和地域文化。引导孩子参加社区环保活动,与孩子一起参与保护水资源、捡垃圾活动。平时我们应该经常带孩子到社区参观菊花展览、陶瓷展览、模型展览,带孩子到图书馆、博物馆、农贸市场、邮局、理发店、超市、儿童游乐场等地方参观,感受周围人们劳动的辛苦,扩大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尊重成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四)关爱他人

孩子的小伙伴中有生病住院的,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带孩子前去看望,带上礼物,送去祝福,让小伙伴体验到同伴的关爱,从而情绪愉快,早日康复。当有小伙伴过生日时,可以与其他家庭联欢,表演节目等。节假日,我们可以带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孩子为他们捶背,做力所能及的事,增进孩子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带孩子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儿童,让孩子带上自己的一片心意与老人和孤儿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请进来

(一)请进性祀互补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验,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个人主义的蔓延。”我们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自家做客,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请进家门,丰富了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耳濡目染小伙伴的言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起到双向促进的作用。

我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自信,做事很有主见。朋友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她特别喜欢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一起玩,认为这样可以带动她的孩子大胆游戏,孩子之间语言交流多,语言发展快,互相学习,性格上可以互补。有一段时期,几个家庭每逢到了双休日就会集中到我家,让孩子们一起下棋、看书、跳绳、捉迷藏等。父母们一起看书、聊天,放松一周工作的紧张心情。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切磋教育孩子的方法。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段时间下来,朋友觉得她的孩子不再胆怯了,变得活泼了。同时我的孩子作为小主人,也学会了热情招待小客人,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谦让,利他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请进习惯上互补的孩子

有一段时期,我的孩子做事磨蹭,显得松散。朋友的孩子做事风风火火,处处都想得第一,我们就邀请她的孩子到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孩子在与小伙伴的接触中,逐渐感受到小伙伴做事养成的好习惯。如做事利索有条理,用好的物品归还原处,不贪看电视。经过几天的接触,我的孩子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自己的卧室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待人接物习惯有点像小伙伴那样有板有眼,做事总爱跟父母比赛,想得第一名,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我们几个朋友经常利用双休日轮流邀请小客人和他们的父母到自己家里玩,每次活动都成为孩子们的期盼。孩子们一起玩了之后,不爱看书的孩子变得爱看书了,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变得爱与别人说话了,对人没礼貌的孩子也变得懂礼貌了……孩子们都觉得这一天最开心、最快乐,家长们也觉得这一天最轻松、最有益。大家都有共同的。感觉,孩子们有同伴一起玩,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医疗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下一篇:处级干部培训班总结发言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