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2024-07-15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精选14篇)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1

1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增强法制意识,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网络直报人员遵守上网保密功能,数字认证,电脑由防保医生专人管理维护,疫情专用,要求每日从公网收载有关文件。严格按照电脑操作规程开、关机,随机保持电脑外部组件的清洁,定期做好文件清理及备份。

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网络直报人员对纸质报告卡进行收集、认真审核,直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医院所有卡片。

4.杜绝迟报、漏报、缺报,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

5.建立健全电脑的病毒防护措施,不浏览非法网站,不使用染病毒的软件,减少病毒的入侵机会。

6.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a)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灰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进行报告。

b)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C)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D)一旦出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北辰区防病站。

7.每月5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对原卡片进行订正报告。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数据。

1.2 方法

根据综合指数 (率) 评价传染病网络直报总体质量。综合指数 (率) = (不及时报告率+不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 /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报告2808例, 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结果见表1。

2.2 传染病疫情审核不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审核222例, 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结果见表2。

2.3 传染病疫情重复报告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重复报告2例, 重复报告率为0.002%, 其中2006年为0.007%, 2007年和2008年均为零。

2.4 各区、县 (市) 传染病疫情零、缺报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1次, 零、缺报率为0.19%, 其中2007年为0.26%, 2006年和2008年均为零。

2.5 各区、县 (市) 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报告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公休日和节假日直报报卡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同时传染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城区报告不及时率总体上低于郊区和县 (市) , 主要是因为城区大型医疗机构较多, 硬件设施配备较完善, 工作管理严格, 各项措施落实较好。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审核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8年审卡不及时率为零, 主要是落实了每日早晚各审核报告卡1次, 公休日和节假日值班审卡的要求。同时2008年各区、县 (市) 及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配备了可无线上网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笔记本电脑, 提高了审卡的及时性。

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2007、2008年连续无重卡, 主要是与各地区能够坚持每天上网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浏览、查重有关。结果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

沈阳市只在2007年由棋盘山开发区出现过1次零、缺报, 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区划小, 医疗机构少且规模小, 接诊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少。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率为0.19%, 高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低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主要是由于管理力度和不断加强、硬件配备不断完善、人员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我们每年均举办疫情专业培训班, 及时介绍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介绍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我们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领导重视, 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我们每月均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控考核和督导检查, 并将结果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上报沈阳市卫生局有关领导, 同时发送各区、县 (市) 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 从而使这项工作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高于郊区、县, 主要是因为城区人员素质较高、硬件设施较完善, 管理比较严格。

尽管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着不平衡性, 特别是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 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忠杭, 欧剑鸣, 黄文龙, 等.2004—2007年福建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9, 24 (2) :144-148.

[2]朱正平, 李建平, 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261-263.

[3]郝福华, 赵桂金.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7, 22 (8) :562-564.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3

【关键词】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培训;考核;督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2-01

在卫生防疫工作中,传染病疫情报告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节,重大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与及时控制对社会均有巨大影响[1]。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已自手工统计、报告进展为各医疗机构经网络直接报告,在疫情报告方式改变下,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均有一定提高[2-3]。然而随着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及传染病致病菌快速进化与繁殖,传染病网络直报必须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为传染病疫情的准确掌握与及时控制提供最基本保证。为此,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加以改进,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的培训、督导与考核等措施,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加以改善。选取2011年11-12月与2012年11-12月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资料并展开分析。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获得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普查、抽样调查两种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1年与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对比 在2011年11-12月与2012年11-12月对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展开调查,2011年全市共发生传染病724例,报告数量为674例,其中及时报告数量为609例,传染病报告率为93.09%(674/724),及时报告率为90.36%(609/674);2012年全市共发生传染病688例,报告数量为688例,其中及时报告数量为685例,传染病报告率为100.00%(688/688),及时报告率为99.56%(685/688)。对比可知,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与及时报告率显著高于2011年(P<0.05)。

2.2 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对比 2011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4.63%(229/242),卡片填写准确率为89.67%(217/242),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为83.88%(203/242);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4.74%(252/266),卡片填写准确率为95.11%(253/266),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为97.74%(260/266)。对比可知,2011年与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卡片填写完整率与卡片填写准确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2012年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显著高于2011年(P<0.05)。

3 讨 论

在传染病疾控工作中,对传染病疫情予以及时、准确报告,是为传染病预警并展開应急处理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方法[4]。传染病网络直报模式是我国现阶段传染病报告工作普遍采用的模式,可对医院中疫情管理专员将传染病疫情逐渐上报给辖区疾控组织这一环节加以优化,但未能改善医生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这一基础环节,全国多地传染病报告仍有报告不及时、漏报等问题。

为促使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不断提高,我市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通过以下措施对报告质量予以强化:①加强培训:每极度召开1次疫报专题会,经例会对各医院中疫情报告人员展开多轮、反复培训,促使其实践技能与知识水平显著提升。②强化医院自查力度:通过院内督查方式促使临床医护人员自觉展开传染病及时、准确报告,督促医院疫报人员按日、周与月核查各部门传染病报告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③强化督导:市级与区级卫生局应定期、多次组织卫生监督与疾控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各医疗单位,加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督导力度。④强化考核:通过行政手段促使疫报工作不断落实,将传染病报告质量细化为具体指标,将之作为对网络直报单位与各级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奖惩制度加以落实,通过经济处罚手段对医护人员报告意识予以强化,促使传染病报告工作得到充分重视。

通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予以强化,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纸质卡片和电子卡片填写信息一致率均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模式中报告质量加强管控,强化培训、督导与考核等诸多措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有显著提高,后期还需对相应制度加以细化并逐步完善,促使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报告质量稳固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素音.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探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1):690-691.

[2] 张晓丽.探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2007,22(2):140-141.

[3] 徐斌,黄夏萍,覃曲波.南宁市2004——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04-4405.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4

一、基本情况

夏河县达麦乡卫生院成立于1968年6月,承担着达麦乡全乡四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免疫规划、农牧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工作,现有职工13名!

在基层,各项工作比较繁琐,除了正常的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有公共卫生服务等,尤其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传染病管理等工作,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工作辛苦、琐碎,令每个基层卫生院以及每位职工最为头疼和麻烦。在深刻领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了解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工作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

(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此项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他恪尽职守,坚持原则,力所能及的开展基层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疫情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从资料的整理、疫情上报、接种工作质量管理等方面耐心细致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全乡的免疫规划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并顺利完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目标,2008年在我县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 作后,积极对本院全院职工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工作培训,理顺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面的工作资料,并按时完成了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工作。

(二)传染病管理工作

传染病网络直报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也是早期预测预警传染病疫情的重要基础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该院领导班子重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完善疫情监测管理制度,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治、监测与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时限报告传染病,实现专人、专机网络直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疫情报告小组,明确了专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设专人负责疫情直报工作。

为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该院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管理,网络直报人员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收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能够及时审核,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为保证传染病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经常加班、加点,牺牲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从未发生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疫情现象。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使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杜绝了传染病迟报、漏报现象,为完善传染病防治、疫情监测管理工 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上报传染病近十余例,上报率100%,漏报率为零,在各级传染病质量检查中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其它工作情况

积极参与其他工作,配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全乡包虫病病情普查、犬粪的采集和碘缺乏病食用盐样采集工作,加碘盐的发放工作等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仁们的认可,得到了群众们的好评!

我院在每年的全县免疫规划年底考核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本院的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9年我院被评为全县免疫规划工作考核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县免疫规划工作考核一等奖!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篇5

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各级医师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依法做好疫情登记报告工作。

二、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社区医生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下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疾病预防控中心,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网上代报。

三、报告时限: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上报疫情,及时做好疫情订正报告工作。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定诊断后,应在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非典和乙类中的爱滋病、肺碳疽、脊灰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菌痢、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每月按时做好收集、汇总、填表上报工作。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签字

留存。上报时间同计免运转时间,非运转月份挂号信寄往防疫站。

五、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疫情登记统计报告工作,若玩忽职守造成零报、漏报、不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将视情节和后果,依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6

2010年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根据《关于开展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的通知》精神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的要求,我院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门诊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验室等关联网络直报科室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我院很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定了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项制度或职责。

1、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2、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有职能科室和专门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疫情直报人员定时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填报卡、核对和自查。配齐了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网络直报能力和诊断水平。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宜州市26个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和质量检查, 其中市级医院1个, 县级医院4个, 乡镇级卫生院21个。资料来源于宜州市2012年传染病漏报调查及质量检查, 人口资料来源于宜州市统计局。

1.2 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相应调查方案和调查评价表。调查各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检验影像部门2012年1—10月患者就诊原始记录, 摘抄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 (市级医院抽查不少于50例, 县级医院不少于30例, 乡镇卫生院不少于20例, 不足按实际数调查) , 并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 网络上无传染病报告卡记录的视为漏报, 超出报告时限者视为迟报。抽查每个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20张 (不足20张按实际张数检查) , 判定卡片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两卡 (纸质报告卡和网络系统报告卡) 的一致性, 了解报告质量好坏。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检查数据, 进行表格绘制,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漏报情况

2012年在26个医疗机构中共查出传染病15种652例, 漏报38例, 漏报率为5.83%。其中乙类传染病365例, 漏报10例, 漏报率为2.74%, 占漏报总数的26.32%;丙类传染病287例, 漏报28例, 漏报率为9.76%, 占漏报总数的73.68%。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1, P<0.01) 。

2.2 病种构成

被查出的15种传染病中漏报的有8种, 其中乙类漏报4种, 分别是肺结核6例、乙肝2例、肝炎未分型和菌痢各1例;丙类漏报4种有28例, 分别是其他感染性腹泻15例、手足口病8例、流行性感冒3例和流行性腮腺炎2例。临床医生漏报35例, 占92.11%, 疫情管理专职干部 (保健科医生) 漏报3例, 占7.89%。漏报和迟报情况见表1。

注:专干—专职干部 (保健科医生) 。

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最高, 为6.77%;其次为县级医院的3.97%;市级医院最少为1.89%。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5, v=2, P>0.05) 。

2.4 不同科室漏报情况

不同科室按漏报率高低排序依次是门诊 (7.79%) 、检验影像部门 (4.17%) 、住院部 (4.02%) 。不同科室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11, v=2, P>0.05) ,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科室传染病漏情况见表2。

2.5 报告质量

抽查26家医院机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共383张, 迟报19张, 迟报率为2.91%, 报告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纸质报告卡与网络系统报告卡一致率分别为95.04%、90.86%和86.68%。其中市级医院抽查30张, 无迟报;县级迟报率为1.67%, 乡级迟报率为7.30%,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0, v=2, P<0.05) 。报告卡片填写完整率依次为市级 (96.67%) 、县级 (95.65%) 和乡级 (94.54%) ,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卡片填写完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 P>0.05) 。卡片准确率依次为市级 (100.00%) 、县级 (93.91%) 和乡级 (88.24%) ,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卡片填写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8, v=2, P<0.05) 。报告卡一致率依次为市级 (93.33%) 、县级 (93.04%) 和乡级 (82.77%) ,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卡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3, v=2, P<0.01)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见表3。

2.6 医疗机构门诊病例就诊登记情况

总的就诊登记率为52.13% (2 008/3 852) , 其中, 市级医院就诊登记率为66.73% (377/565) , 县级为57.18% (968/1 693) , 乡镇级为41.49% (663/1 589) ,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就诊登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4.47, v=2, P<0.01)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略高于全国, 但低广西平均漏报率水平[1,2], 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 这与张翔等[3]的调查结果一致, 说明丙类传染病仍然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乡镇卫生院比县级以上医院漏报率高, 主要原因是医疗改革后乡镇卫生院人员不稳定, 新上岗的医生多, 而培训工作跟不上, 有些医生不知道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而肺结核、乙型肝炎漏报较多的原因是病程长, 病例常常反复就诊, 一些医生将新病例误认为是复诊病例而不填卡报告造成漏报;不同科室漏报率差别有显著性, 门诊部漏报比化验影像、住院部高, 这是门诊医生工作量大所致。从门诊登记情况调查发现, 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就诊登记率依次下降, 表明各级医疗机构仍需强化门诊患者的规范登记工作, 而乡镇卫生院是强化该项工作的重点。

报告质量检查结果显示, 宜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迟报率和报告卡片填写率均低于5%, 比陈薇等[4]报道的结果高, 但纸质报告卡和网络报告电子卡的一致率比较低,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较大的差距, 这不光是网络报告人员单方面的责任, 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医院领导仍然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不重视, 没有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投入。

为了进一步搞好传染病管理工作,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减少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 今后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卫生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 强调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把传染病病情管理工作列入医院全面考核指标, 促进各级医院领导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和巩固疫情管理队伍, 目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包括疾控部门) 疫情管理人员较少而且不稳定, 大多数为兼职、临聘或非专业人员, 工资待遇低, 不安心工作, 更不敢对各临床科室进行传染病督查;加大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质量监督力度, 各级医院和疫情责任报告人因漏报、谎报、迟报、瞒报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各级医院要健全和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奖罚制度, 奖罚与经济挂勾, 促进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自觉性;各级医院要加强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传染病法律法规的学习, 增强医务人员法制观念, 提高对疫情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履行疫情报告的职责。

摘要:目的 分析2012年广西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 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对宜州市2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报质量进行调查, 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等临床记录, 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83%,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5.04%, 准确率为90.86%, 一致率为86.68%, 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患者登记率为52.13%。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 主要漏报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差。结论 2012年宜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差别较大, 应加强传染病督导检查力度, 加大相关人员培训, 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 是减少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

参考文献

[1]刘世炜, 王丽萍, 王晓风, 等.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J].疾病监测, 2011, 26 (5) ;392-397.

[2]黄丽华, 林桂新, 卓家同, 等.2006年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 2008, 12 (1) ;24-27.

[3]张翔, 何义林, 罗锋.2007—2008年江苏省泰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 2010, 25 (1) ;74-76.

传染病网络直报中的医院行政管理 篇8

行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抓好行政管理是凸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立足安全抓行政,是为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前题。没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医疗中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行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抓好行政管理是凸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立足安全抓行政,是为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前题。没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医疗中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1建立传染病领导小组。

2各科室配备传染病登记卡与登记本。初诊预检或门诊发现的传染病人接诊医护人员应按规定项目进行。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9

一、工作规定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3)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4)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

二、工作流程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 → 检查 →核对→录入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信息流程

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各专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除专病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

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本指南工作规定中要求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报告、管理的地方性传染病,可按当地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

四、数据统计规则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统计标准 •

①按审核日期统计 •

②按发病日期统计 •

③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

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

(2)常用指标及公式

• 发病率某年某病新发病例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00/10万

死亡率某年死于某病人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00/10万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观察期间新发生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某期间内某病现患新旧某期的平均人口数某病漏报病例数某病已报病例数数100%

罹患率100%

患病率病例数100000/10万

漏报率某病漏报病例数100%

漏诊率未就诊传染病病例数同时查出实际传染病病例数100%

某病校正发病率当年报告病例数漏报数漏诊数当年平均人口数当年新生儿发病例数当年100000/10万

新生儿发病率0~28天出生人口数1000/千

发病上升/下降百分比本期发病人数上期(去年同期)发病人数人数上期(去年同期)发病100%

五、分析利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动态地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并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点、流行病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①传染病监测日分析

分析目的:通过GIS及与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相比较的方法,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

②传染病监测周分析

分析目的: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汇总分析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

③传染病监测月分析

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月内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需对月内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报告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归档。

④传染病监测分析

传染病监测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他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此外,分析报告还应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内容。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统计。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来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十堰市辖5县1市2区, 2004—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753例, 占同期丙类传染病总数的42.50% (5753/13 535) ,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28/10万、42.72/10万、61.66/10万、18.24/10万和40.1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4.84/10万, 张湾区最高, 为86.14/10万, 竹溪县最低, 为8.78/10万;以县市区为单位, 年报告发病率在0.00~178.30/10万之间。见表1。

2.2 职业分布

以学生居多, 占70.00% (4027/5753) ;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分别占12.50% (719/5753) 和8.15% (469/5753) 。三者合计占90.65%。

2.3 年龄性别分布

以3~14岁年龄组居多[2], 占82.81% (4764/5753) ;男∶女之比为1.59∶1。

2.4 时间分布

4—7月份较多, 占51.68% (2973/5753) ;6月份达高峰, 占16.81% (967/5753) 。

2.5 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

2004—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17起, 发病数615例。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数占丙类突发事件数的65.38% (17/26) , 发病数占55.56% (615/1107) ;占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数的58.62% (17/29) , 发病数占53.34% (615/1153) 。见表2。17起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均发生在小学, 其中乡小学占82.35% (14/17) [3], 学生发病数占98.05% (603/615) 。

注:“-”表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见报告数据。

2.6 11家直报单位报告情况

十堰市2008年有直报单位181家, 其中有11家直报单位报告发病数较多, 5a共报告2627例, 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45.66% (2627/5753) 。见表3。

3 讨论

十堰市城区 (张湾区和茅箭区) 报告发病较多, 这可能与十堰市城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流行性腮腺炎就诊率较高有一定关系。发病以学生和儿童为主, 占90.65%。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有6.08% (11/181) 的直报单位报告的发病数占45.66%。2004年有76.8% (139/181) 的直报单位没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 2008年下降到39.20% (71/181) 。从报告地区和直报单位报告的病例数看, 尽管直报单位的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仍然强弱不均。应不断加强临床医生和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 建立健全直报单位内部相关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传染病诊断水平和增强传染病报告意识, 及时准确地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较轻, 亚临床感染较多, 对首发病例重视不够, 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 在托幼机构、学校容易造成流行。十堰市2004—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数和发病数都超过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的1/2。因此, 应加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 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苗头, 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防止暴发流行。

控制措施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 早发现, 早隔离, 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约3周左右。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 但对托幼机构、学校等的接触者应检疫3周。国外报道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流行性腮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 而是它的并发症, 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9.

[2]殷大鹏, 樊春祥, 曹玲生, 等.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疾病监测, 2007, 22 (5) :311.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篇11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已经开始几年,经过努力基本上能完成各年的上报工作,现将我所开展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以来,我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为了及时掌握网络直报动态,每次的网络直报会议都派专人甚至多人参加,学习回来后院委会听取会议精神,并在全院范围内安排部署网络直报各项工作。

二、科室协调,责任到人

为保障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我院指定一名副院长主抓此项工作,将网络直报工作列入科室年度责任目标,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科室网络直报信息的协调、收集、核对,并指派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具体负责上报工作。

三、具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

我院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能认真学习网络直报知识,掌握全国上报信息,并能经商深入科室主动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索取需要的信息,及时填报、更正或修改上报内容,保证上报工作及时、准确上报。

四、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经过几年的网络直报,认为现在的直报工作存在问题有:

1,人员匮乏。我院存在着直报人员匮乏的现象、无专业直报人

员,加上负责调查的人员即使开展日常的监督监测都人手不足,更谈不上信息的收集工作,使信息的及时收集、上报工作不能保障。

2,网络直报信息中存在的问题。经几年的上报,我们认为上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报信息较多,调查人员工作量较大,有时一个单位的信息需要对单位调查很多次才能完成,使调查人员有抵触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2,增加对基层单位的资金直入,保证直报经费。增加人员,尤其是直报人员和调查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保障队伍素质。

3,简化调查表,对不需要的信息如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等内容,建议删除。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更好地开展网络直报,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付的上报工作,我院今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将上报列入科室每月计划,定期考核,科室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档案,尽量保证上报工作。

这是我院开展网络直报工作以来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希望各兄弟乡镇能认真进行批评指正,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信息能更好地为国家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保障劳者健康服务。

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篇12

第一条 医院为配合全国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准确地提供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乌当区人民医院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数据采集、报告、汇总和分析等管理工作。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统计信息报告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第三条 网络直报遵循依法上报、统一规范、分级负责、专人管理原则。第四条 各职能科室建立规范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认真做好本科室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包括数据录入、审核、分析及上报。

第五条 医院和区卫生局均为直报责任单位。医院指定专人直报人员。

第六条 网络直报内容主要为《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规定的4个调查表,即:卫生机构调查表(卫统1-1表至卫统1-8表、卫统1-附表)、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和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还有网络直报内容还包括卫生部布置的其他调查任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的调查项目。

第七条 直报时限分为年报、季报和实时报告三类。不同的调查表执行不同的直报时限。

年报和季报:卫生机构调查表中的卫统1-1表和卫统1-2表为年报和季报;卫统1-3表至卫统1-8表和卫统1-附表、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为年报。年报要求次年1月31日前完成上报,季报要求季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

实时报告:医院在人员调入或调出1个月内上报增减人员信息(卫统2表);医院在购进、调出或报废设备1个月内上报增减设备信息(卫统3表);

第八条 直报人员登陆省级直报系统上报本单位数据。网络直报方式可选择在线填报或离线录入、在线上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地区数据传报卫生部数据中心。

第九条 医院直报人员应对录入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并更正错项、漏项以及逻辑错误,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上报。直报人员发现上报数据有错,须在数据上传3日内订正。第十条 报告期截止后第1天,系统发出补报公告,公布漏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直报人员需在报告期截止后3日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补报任务。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篇1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根据《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保证幼儿、教职工身体健康和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明确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共35种 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乙脑、白喉、猩红热、等等。

丙例传染病: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另外:水痘、脓包苍、集体性食物中毒也应报告。

二、报告对象:

托幼机构的儿童和工作人员

三、建立管理网络和明确工作任务

1、成立防病小组: 组 长:赵 雯(园 长)副组长:吴显春(副园长)

成 员:阮明金、阮银发、赵福勇、王 香、马 仙、潘仁香

2、具体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遍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治疗。

三、疫情报告时间:

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先用电话报告市、区卫生局、防疫站、妇幼保健所,法定规定时间6小时。

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法定规定时间24小时。

另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共同饮水史时,幼儿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向医务室报告;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管理:

1、凡患上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2、疫情期间有每日报告和零报告,按规定形式向主管上级上报情况。报送内容要真实、准确、详实,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漏报疫情。

3、要建立健全各种记录,包括因病缺席记录、晨检检查记录表、疾病登记表、传染病登记。

4、做好班级传染病的终末消毒工作。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4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本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园)保健医生(教师)→当地疾控中心、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上一篇:衢州市教科文2007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治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