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08-23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8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一、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页图片2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活的需要

二、推进新课 :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2活动 教师出示温度计:一名同学手持温度,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

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计教师也可参与活动,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强逐步引入负数.,也不是负数.,既不是正数0调: 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分组活动3活动 看哪一组获胜.,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步3向后,步2老师说出指令:向前.1学生按老师的指令,步3向后-,步2向前-

表演. 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各小组互相监督.2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4活动 讲解课本例题.,师投影展示问题1.例:写出,小强体重无变化,千克1小华体重减少,千克2小明体重增加,一个月内

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某年.2,6.4%美国减少,1.3%德国增长,3.5%英国减少,2.4%法国减少 7.5%.中国增长,0.2%意大利增长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练习与小结5活动

页练习.3练习:教材第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作业6活动 题8,6,5,4第1.1习题 1

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对学生来说显得,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就必须对原有的数,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因此,更抽象书,)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

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第 的意义0正数、负数以及 课时2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的意义0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 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表示的量的意义.0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 难点理解负数及 表示的量的意义.0 复习引入,一、创设情境你知道它们,元6932—,元1800如+,在会计的账目本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数据师:

是什么意思吗?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0”思考:借助举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二、推进新课 :尝试解释正负数的含义1活动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1.通常0)规定海平面的海拔为(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2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珠穆朗玛峰的海,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它表示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米8844.43拔为 它表示什么含义?,米155

负数表示支出款额.,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记录账目时.3 的含义.0:感受数2活动我们把前面带有“-”的数叫做负数.并且,师: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出现的那些新数3例如,以外的数0我们把以前学过的,为与负数相区别,根据需要,叫做正数,等0.5,2,11一个数前面的.,0.5,3,2就是+,0.5+,3+,2例如+,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 33 “+”“-”叫做它的符号.℃是一个确定.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也不是负数,既不是正数.0的意义0教师说明数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海拔,的温度

三、迁移应用 巩固提高,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例: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得,“高于”与“低于”,“前”与“后”,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提示:

“收入”与“支出”等.,到”与“失去” 意在考查正负数与相反意义量的表示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

四、练习与小结 2

页练习题.4练习:教材第 的认识.0小结:谈谈你对正数、负数和

五、作业 题7,3,2,1第1.1教材习题 0“数还是正,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0,也不是负数。在引入负数后,既不是正数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的这一层意义0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在体验中感,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 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悟和深化知识 2.1 有理数 有理数 2.1.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1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2 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0了解.

3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大即负数.,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师: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到目前为止,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解读探究,二、合作交流 师:你能列举出一些你已经学过的各类型的数吗?521,0,10-,9-,7-,5.7,3学生列举: „,5.2,7.4-,3-,653 师: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并相互补充.,学生回答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指出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分类吗?正整数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

0整数

有理

所以有理数,可加以引导: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若学生有因难,说明:以上分类

那么整数又包含哪些数?分数呢?,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 来分呢?试一试.)正数、负数(那可不可以按性质,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 3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统一标准,说明:让学生感受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不重不漏.,巩固提高,三、应用迁移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例1-,2008,0,1415926.3

89.-,0.67,10.1,10%,7.88-,2 负 正数集合 数集合 分 整数集合 数集合 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结果正确吗?为什么?,: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2例正数正整数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负数负有理数负分数零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练习题. 小结:谈一谈今天你的收获.

五、作业第1.2习题 题1 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本课在引入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能促进学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

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2.2.1 数轴 会画数轴.,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了解数轴的概念.1

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4

重点 数轴的概念. 难点 正确地画出数轴.,建立数轴的概念,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1问题试读出温度计所表示的三个温度. 并让同学读出任意的三个数.,出示温度计处分别有一棵柳m7.5 和m3 汽车站东,有一个汽车站,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2问题和m3 汽车站西,树和一棵杨树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m4.8 境.)动手操作,交流合作,小组讨论(二、推进新课 教师:由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 足的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个同3规定第,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个同学走上来8请,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现在请第一排的,请大家记住,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由西向东为正方向,学为原点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数字时,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

游戏还能进行吗?,个同学为原点4如果规定第,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

问题: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1,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如果给你一些数.2 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3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哪些数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右边,哪些数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律? 每个数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4)交流归纳,小组讨论(页的归纳.9教材第,归纳出一般结论

三、练习与小结 然后完成教材练习.,重新梳理知识,练习:首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

小结:谈一谈你对数轴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题.2第1.2习题

学生易于体验和,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结合的重要媒介数轴是数形转化、加深对数轴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接受到抽象,到理性认识,也体现出了从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念的理解

概括的认识规律。

相反数 2.3.1 了解相反数的意义..1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 能说出它的相反数.,给出一个数.3 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难点 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 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步.5向后走,步5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

步各记作什么?5向后走,步5向前走,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后为负 学生回答.,步5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但两次的方向相反 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不同 :探索互为相反数的意义2活动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画一数轴师:,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相反数 学生讨论后回答. 0.的相反数是0师指出: 出示投影 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个数4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10,7-,9分别说出.2 的相反数.0.2-,3,2.4指出-.3

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1,1.7-,5 的相反数是什么?a.44,题学生抢答3,2,题动手解决1 题学生讨论后回答.呢?-7)-(表示什么?-1.1)+(-,的相反数a前面加“-”表示a提出问题: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巩固练习3活动 练习:教材练习. 出示投影.1________.=4)+(-,的相反数________是4)+(-11

________.=)+(-,的相反数________是)+(-.55=7.1)-(-,的相反数________是7.1)-(-.3________.________.=100)-(-,的相反数________是100)-(-.4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如果在这些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 6

前面加上“+”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与作业4活动 小结:谈谈你对相反数的认识. 可以多让几位学生总结.,生:让学生回答 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它们的和为零,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在数轴上表示时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 绝对值 2.4.1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意义.1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2

重点 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1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2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 难点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1 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2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指出:,页图片11投影展示教材,A到达,千米10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甲、乙两汽车从公路上的同一处地点出发两B,地 此时甲、乙两车的位置如何表示?,若向东行驶记为正(1)

此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乙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

怎样理解这两个答案?,中的有何不同(1)的两个答案与(2),讨论(3)

二、推进新课

绝对值的概念(1)记,的绝对值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数轴上表示数,一般地,师:结合图片指出│=10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回答│0.可以是正数、负数、a这里.│a作││-,________ ________.│10 练习: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说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2.-,2-,100,0,3.2,5-,23 学生尝试解决.,师进一步提出:以上各数中 它们的绝对值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①正数有哪几个 它们的绝对值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②负数有哪几个的绝对值是多少?0③,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出: 0.的绝对值是0 完成如下填空.,页内容11结合教材,师要求学生根据归纳的结果)0>a()0=a(│ │=a)0<a(1页练习11练习:教材3.,2,探究有理数大小的比较(2)页的思考.12师:投影展示教材 提出问题: .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个温度中最高的是14①这

②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排列吗? ③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七天中的最低气温吗?,④观察 你所排列的顺序和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联系?然后同学间交流探讨第④小题并归纳出: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生:独立解决①~③小题 应于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师: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即在数轴上

“小于”填空:出示问题:根据以上规定用“大于”________正数,负数0________,________0正数 负数.

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间交流.

师:利用数轴用“>”“<”填空:21

.-________-,2-3________-,5-6________-

32,观察结果并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负数比较时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两个负数相比较,生:讨论并归纳结果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师:出示教材例题讲解例题时教师应,学生易出错,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相比较时,说明:两个负数的比较 当关注这一点. 师生共同归纳:,观察例题异号两数相比较时要考虑它们的,同号两数相比较时,________只需要考虑它们的,.________

三、练习与小结 页练习.13练习:教材 小结: 说一说你对绝对值的概念的认识..1 谈一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2

四、布置作业 10.,8,6,5第1.2习题 更感受到学,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是难点,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8

学生不易接受.,且太抽象,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 有理数的加减法 3.13.1.1)课时2(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1第 1 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师:我们已学过正数的加法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自主学习探究加法法则2活动 师:布置自学任务.归纳并识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页的内容18~16自学教材

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加法法则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分钟15这一段大约用时

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取相同的符号,同号两数相加.1 并把绝对值相加;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2 0.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相加0一个数与.3 仍得这个数.

:运用法则3活动 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2)(;3)+(+4)+(1)(;3)-(+4)+(3)(;3)-(+4)-(4)(;0+3)-(6)(;4)-(+4)+(5)(;4)-(+3)+ 0.+(8)0;2)+(+(7)0 师生共同得出.,学生逐题口答后,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进行有理数加法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进行计算时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 再计算“和”的绝对值.,教师规范写出解答,师生共同完成,1教师:出示教材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 的应用.)条计算1用加法法则的第,两个加数同号9)(-(+3)-(1)(解:)把绝对值相加,和取负号9)(+(3=-

12.=-,两个加数异号3.9(+4.7)-(2)()条计算2用加法法则的第)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和取负号3.9)(-(4.7=-

0.8.=-再算绝对值.,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 9

页练习.18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2.9)-(+1.1)-(3)(;3)-(+2.7)+(2)(;1.5)+(+0.9)-(1)(,学生练习师生评价.,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四位学生板演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多安排一些练习,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 的. :小结与作业4活动 在加法计算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谈一谈你对加法法则的认识11,1第1.3习题,作业:必做题 题.12第1.3习题,题;选做题,所以,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如.)化归等归纳、辩析、分类、(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0同号、异号、一个数同(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在探究加法法则时;在运)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用法则时 相关运算律 课时2第 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结合律,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1

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2 重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1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2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计算:,师投影出示练习(+30① ;30+20)-(;20)-.4)]-(+5)-[(+8;4)-(+5)]-(+[8② 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交流.

二、推进新课 结合律,探索加法交换律(1)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师提出问题:观察比较第一组两题 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观察比较第二组两题 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的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学生讨论归纳

结合律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2)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师出示教材例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看清楚听明白

页练习.20练习:教材从中发现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可安排学生板演,学生独立完成 掌握程度.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3)10

3.师投影展示教材例在学生完成以后,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袋小麦10那么,不足部分记为负数,超过部分记为正,千克为标准90如果每袋小麦以 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学生讨论后解决. 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

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

三、课堂小结 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1你能举出一两个例,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2中解法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2 子吗?

四、布置作业 题.9,8,2第1.3习题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 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

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课时2(有理数的减法 3.2.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课时1第 掌握有理的减法法则..1 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2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 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师:出示温度计1 ℃高多少度吗?3℃比较-3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 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2 6.=3)-(-3然后再列出算式,得出结果1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 而我们还知道,6=3)-(-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师:6.=3)+(+3 即 .3)+(+3=3)-(-3 你有什么发现?,观察这个式子

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11

.8)-(+9,8-9计算:

.7)-(+15,7-15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法则. 尝试运用法则.2 4.师出示教材例同时结合法则,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 体验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讲解法则的运用23练习:教材 页练习.

三.课堂小结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现在你能做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思考:以前我们只能做被减数大于减数的减法运算

运算吗?这时的差是一个什么数?

四、布置作业 题.6,4,3第1.3作业:习题 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 减法法,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温度计上的温差(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行探索。法则的得出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2第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重点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2 难点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将加减法统一成国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2 :复习导入1活动师: 说一说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1.说一说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内容..2 学生回答. :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活动

5.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20)-(计算 .7)+(-5)-(学生完成.说明: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需要将减法

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统一成加法 然后再进行运算?,可否将其先统一成加法,师:提出新的问题 12

学生讨论后回答. 然后与刚才的方法相比较.,师:让学生尝试新的思路

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师:进一步提出 让学生再重新尝试做一做.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探索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及读法3活动+(+3)+(+20)-(师:出示例子这四7-,5,3,20这个式子是否-,并指出7)-(+5)5+3+20-,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为书写简单,个数的和7.-的和.7负,5正,3正,20负(1)可以读作 7.减5加3加20负(2)尤其是第一种,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读法但在后面讲到多项式时,学生可能不习惯,还会涉及类似的问题. :练习与小结4活动 题写成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并读出来.(4),(3)页练习24将教材练习:

然后同学间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5活动 题.10,5第1.3习题 这是所有混合,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有理数的乘除法 4.1)课时2(有理数的乘法 4.1.1 有理数的乘法 课时1第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 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法则的理解.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3已经放了,米2每天放水,水库放水抗旱,师:由于长期干旱问,米20现在水深,天 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米26生: 师:能写出算式吗? 生:„„ 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归纳法则,二、小组探索 13 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教师出示以下问题(1).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a9=3×3,________.,1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

那么应有:,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b=-1)-(×3,3

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观察下面的算式.c

,9=3×3×00.=3 ________________.规律:

那么应有:,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c要使.d3×1)-(,________=得出正数乘正,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总结归纳(2)负数乘正数的规律.,正数乘负数,数中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2)利用(3)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3×3)-(=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 并总结归纳.,填充下格,中的规律(3)按照(4)-(×3)-(,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 结论:负数乘负数 并用文字叙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巩固法则.,运用法则计算.3 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教师板书,学生口述,师生共同完成,1教师出示教材例

题.1页练习第30练习:教材 引导学生完成.,2教师出示例 题.3,2页练习30练习:教材 使学生知识系统化,三、讨论小结 有理数加法 有理数乘法 同号 取相同的符号 得正 把绝对值相加6 =3)-(×2)-(把绝对值相乘 5=-3)-(+2)-(异号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得负 把绝对值相乘 +2)-(1 =36 =-3×2)-(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得任何数 得零 任何数与零

四、布置作业 题.3,2第1.4习题 14 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先激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在引入时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与,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法则.,通过直观演示与多媒体结合,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 相关运算律 课时2第 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1

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

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3

重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了解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内容.1 算. 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2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并观察其结果的符号情况.,计算以下各题,教师出示投影

5)-(×4×3×23×25)-(×4)-(×-(×4)-(×3)-(×25)5)-(×4)-(×3)-(×2)-(-(×05)-(×4)-(×3)-(×2)如果其中一,你发现结果的符号与哪些因素有关?几个数相乘,的数相乘0几个不等于

结果又是多少?,0个因数是 页的思考问题.31同时完成,页的归纳31师生共同得出教材,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结果

巩固提高,二、推进新课1 教师注意讲解归纳方法.,师生共同完成3.教师出示例. 然后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 页练习.32练习:教材.2板演,学生分组练习注意提示学生方法的运用.,互相纠错与全班纠错相结合,导入运算律,三、再次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1×5)-(计算的过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2)-(×89.2 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 导入运算律:.2,6)-(×5通过计算①(1)5.×6)-(=6)-(×5比较结果得出,5×6)-(②(2)积相等.,交换因数的位置,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 ba.=ab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3)×a讲解“,表示有理数b,a这里的 ”的过程.ab→ba·→b-(×4)]-(×[3比较,分组计算(4)归纳出乘法结合,讨论,的结果5)]-(×4)-[(×3与5)律.全班交流(5)规范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15

讨论归纳出分配律.,的结果7)-(×5+3×5与7)])-(+[3×5,分组计算、比较(6)

全班交流、规范分配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7)

四、感受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 用两种方法计算.,4教师出示例111 12 ×)-+(264 师生共同完成.小组交流等形式,页练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板演33练习:教材及,来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反馈.

五、作业 题.14,(3)~7(1)第1.4习题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出,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新课引入设计这样获取的知识,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不但易于保持,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讨论和发挥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生动直观地分析问题.,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习状态课时2(有理数的除法 4.2.1)有理数的除法 课时1第 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1 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2

会化简分数..3 重点 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一、复习导入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2

倒数的意义..3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推进新课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一(呢?4)-(8÷怎样计算1.师提出问题: 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2

然后师生共同得出法则.,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交流的数0除以一个不等于 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可以表示为:1 0)≠(ba·=b÷a b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后类似的除法法则我们有:,师指出 16

都,的数0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并把绝对值相除,异号得负,同号得正,两数相除

0.得它是乘,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法则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1)教师点评:强调(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是借助“倒数”为媒介,法的逆运算没有倒0因为,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法则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2);0)所以除数不能为,数

求出商的绝对值.,步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二(5.教师出示教材例936)÷-(1)(计算: ;312 .)-()÷-(2)(525 再确定商的绝对值.,先确定商的符号,教师注意强调法则:两数相除,师生共同完成 6.教师出示教材例45-12-.(2);(1)化简下列分数: 312-,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能整除的情况下,一般来说(2)符号法则;(1)教师点拨:

转化为乘法.,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在确定符号后 7.教师出示教材例5 ;5)-()÷125-(1)(计算: 715 .)-(×2.5÷-(2)84 学生口述完成.,教师分析

三、课堂练习页上方练习36教材第四、课堂小结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题.6~4第1.4教材习题,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应该讲清楚除法的,加深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并总结除法法则在多个有理数.2.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1.两种运算方法: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除法运算 解决问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课时2第 .1 能够熟练运算.,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

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2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17

你可以说一说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 解读探究,二、合作交流 7.页例35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 你能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师生再共同分析.,然后交流,学生尝试解决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巩固提高,三、应用迁移

8.教师投影展示教材例过程中注意联系讲解法则的.(2)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然后学生口述,(1)教师先示范 运用. 9.教师出示例月平均每月亏损3~1:某公司去年9例10~7,万元2月平均每月盈利6~4,万元1.5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万元2.3月平均每月亏损12~11,万元1.7月平均每月盈利 何? 亏损为负数.,可记盈利为正数,提示 及时讲解和纠正.,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本例题教师可让学生上黑板板演 页下方练习题.36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教材 教师安排学生板演.,然后同学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布置自学任务 页练习.37然后完成教材,教师布置学生互相交流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题.11,10,8,7第1.4作业:习题

这节是重点更是难点。在练习过程中,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比,尤其是两个负数相加经常和乘法,一是运算顺序出现问题;二是混淆了加和乘的运算,较多没有达到理解,异号相加也出现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完全熟练,中的负负得正弄乱故此当所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难以应付。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进而形成能力

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思路 有理数的乘方 5.1.1)课时2(乘方 5.1 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1第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通过现实背景

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重点 会进行乘方运算.,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 难点处理好负数,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 的乘方运算. 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 18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2cm4(=2×2的正方形的面积为cm2 边长为,师:我们知道的正方体的cm2 ;棱长为)2 .)cm8(=2×2×2面积为 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2×2×2,2×2读作什么?,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作什么,为了简便,生思考回答 同样: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22222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55555 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a·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提出:

呢?)为正整数))(na,sdo4(·„·a·a师:n个 na生归纳总结:可以记作 次方.n的a读作,n可以取任意有理a也就是说,和负数0还可以取,不仅可以取正数,a中的a师:对于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数 .)板书(讲授新课,二、探索新知 叫做乘方.,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n师:求 na在,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取正整数.n,取任意有理数a,中n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也可读,次方的结果时n的a看做是a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一个数可以看做是它本身的,次幂n的a作 次方.1 1.师:出示教材例 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运算吗?,提出问题:怎样进行乘方的运算 1.尝试解决.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观察以上运算的结果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三、运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2.师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例要求同桌间相互交流 不会的同学要向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请教.,四、练习与小结 页练习.42练习:教材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1第1.5习题 题.2 有理数乘,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分类讨论,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19

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方的易混淆点三个方面来教学。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 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角色

有理数的综合运算 课时2第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 在运算中能自觉地运用运算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问题引入,:创设情境1活动它先向左跳动,它一次可跳动两个单位长度,师:一只电子跳蚤位于数轴上的原点位置2008跳动,如此周而复始,次4然后向右跳动,次3然后向左跳动,次2又向右跳动,次1次以后 它位于原点何处?请列出算式.,向左记为负,教师可根据情况提示,这个问题可能花的时间较长(学生讨论后列出算式.)然后用正负数表示它移动的距离即可,向右记为正

你知道怎样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师:这是一个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生讨论或看书后回答. :尝试运算2活动 师生共同得出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过程中注意结,教师在上边写,学生在下边说,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3.教师出示教材例 合法则和运算顺序.223-(=4-,9=3然后点评易错点:①乘方运算由于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如等.②4),运算顺序上的错误.③计算的熟练程度.有些学生常将自己计算出错归结为马虎、大意等

其实这是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再安排,根据时间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安排学生板演,练习:教材练习

几个练习题.

:探究规律解决问题3活动

4.师投影出示教材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法要点:,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如果不考虑符号的,因此应当先观察第一行的特征,本题是以第一行为标准进行探讨的 由此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的正整数次幂2第一行的数都是,话 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找到答案,探究规律,练习:解决本节课开始的问题:小结与作业4活动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题.3第1.5作业:习题 首先应注意的就,学生进行混合运算,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应告诉学生这几种运算可以分成三级:其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是运算顺序的问题 20,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是第三级运算。在教学时

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科学记数法 5.2.1 会解决与科学记数,的数10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进行科学记数,的乘方10利用 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 的数.1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难点 的数的方法.10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师出示投影31010;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的底数是3 .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的底数是

5432 ________.=10;________=10;________=10;________=(1)1010×10=(2)100;________=10 000;________=)1 000下同,写成幂的形式(;________=

________.=100 000

然后同学间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出示投影你能快速准,米300 000 000每秒钟可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目前所知所有物质中最快的确地读出这个数字并把它写出来吗?并进行归,感觉怎么样?请同学们畅谈感受,师引导:通过刚才对较大的数字的读和写 容易搞错.,纳:对大数进行读和写确实比较麻烦和困难

二、推进新课那么能否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师:既然大数的读和写都比较麻烦和困难

能否用另外的比较适当的方法来直接表示大数呢?使得这个,这个数字快速而准确地表示出来100 000 000尝试用适当的方法将,小组讨论 数字的读和写比较简单、明了和直观.,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师生归纳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5.教师出示例 123 000 000 000 -(3);(2)57 000 000;(1)1 000 000 你发现了什么?,观察以上各式的结果,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归纳结果:,学生讨论10其中,位整数n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1.-n的指数是 补例: 原来各是什么数?,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63.10×7.04;③10×5.18;②10×1①然后同学交流.,独立完成,学生练习

三、巩固练习并说明原因.,分析下列各题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否正确1.投影展示:3.10×5.678=(2)567.8;10×36=(1)36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2 21

(3)961.34.;67 000 000-(2);(1)3 000 000

原来各是什么数?,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3447×7.80-(3);10×(2)3.96;10×(1)1.10 练习:教材练习.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题.5,4的第1.5作业:习题 使学生在自,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意义及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每一位学生各自的体验和自主学习中逐渐展现.近似数 5.3.1 理解精确度和近似数的意义..1 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2 重点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意义. 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 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数字有关的问题. 问题: 名同学;42班有(4)七(1)个内角.3每个三角形都有(2),42这里的 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3 万平方千米;960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3)千克.49王强的体重约是(4)与,而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都不是准确数49,万960是准确数吗?这里的49,万960 实际数很接近的数.

二、推进新课 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49,万960我们把像也就是精,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 确度的问题..„3.14159=π,我们都知道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就叫做精确到个位;,3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如果结果只取整数

;0.1)或叫做精确到(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3.1则应为,位小数1如果结果取则应为,位小数2如果结果取 ;0.01)或叫做精确到(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3.14 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到哪一位,一个近似数,一般地 师:出示例题. 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按括号内的要求 6例 22

0.001)精确到(;(1)0.0158)精确到个位(;(2)304.35 0.1)精确到(;(3)1.804

0.01)精确到(4)1.804.(;0.016≈(1)0.0158解: ;304≈(2)304.35 ;1.8≈(3)1.804 1.80.≈(4)1.804 去掉.“0”后面的1.80不能简单地把,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各精确到哪一位?,补充例题: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 万.(3)2.40;(2)0.0572;(1)132.4

精确到十分位;(1)132.4解: 精确到万分位;(2)0.0572 万精确到百位.(3)2.40

三、课堂练习页练习题.46练习:教材 小结:谈谈你对近似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题.6第1.5习题 在,在认真的自学中了解新课,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接近新课,结合学生小学的基础让学生在,在激烈的讨论中提高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利因素,系统的联系中掌握新知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提高了能力,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 整式的加减 第二章)课时2(整式 1.2 课时1第 单项式 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系数、次数的概念.1

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 重点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 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图片.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段很长的冻土地段,青藏铁路线上,小时/千米100是 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小时/千米120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小时呢?利用怎样的一个等量关3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2,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1)系来解决? 小时呢?(2)t

二、推进新课 23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一(1.页例54师:出示第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讨论问题,后1生:解答例,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定的答案 教师总结.,但可能不会太规范使,在形式上更简单,在具有某些共性的问题上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师:用字母表示数一个像这样的用运算符号把数或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可考虑补充:(用上更方便.)数或表示数的字母也是代数式 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师生共同完成例

页练习.56巩固练习:第单项式的概念.)二(师:出示问题.21引言与例 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n-,ha,mn,0.8p,100t中的式子 各式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特别地,师:指出单项式的概念

.____________巩固练习:下列各式是单项式的式子是21b2a

.,b+3-,a-7,.0,0,x7单项式的系数)三(次数.,2b2a26a,观察单项式,师:提出问题 它们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n-,2.5x,7 生:观察讨论得出结果.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应当注意的是,师:指出 31这样的式子的系数分别是-a,n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而如- 不能说没有系数.,1和每个字母的指数是多少?每个单项式中,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上各式中的字母部分

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是多少?

生:举手回答.一个,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一般地,一个单项式中,师:指出

2,叫做一次单项式n-,叫二次单项式6a如:我们就称它为几次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是几 你能举出一个三次单项式的例子吗?1页练习第57练习:第 题. 例题讲解.)四(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用单项式填空3例n,册12每包书有(1)册.________包书有

.________的三角形面积是h高为,a底边长为(2)高是,a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3).________它的体积是,h .________现在的售价是,折出售9现按原价的,元a一台电视机原价是(4)

._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a宽是,0.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然后举手回答.,生:独立完成 进行点拨和进一步的解释.,师:针对学生的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两个题的答案(5),(4)观察,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生:自由发表意见.在不同的式子中,相同的字母在同一个式子中表示的意义相同,师总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大胆想一想 什么实际的意义.0.9a你还能赋予就一律给予鼓,对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教师不必太苛求学生(生:自由发言即可. 24)励

三、练习与小结 题.2页练习第57练习:第请你谈一谈你对(2)请你谈一谈你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1),学习本节内容以后小结: 单项式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题.1第2.1习题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借助反例练习,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认识概念次数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强化认识,和判断易出错处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多项式 课时2第 进而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多项式的概念.1 并能熟练地说出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掌握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2 重点

多项式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 多项式的次数.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投影(师:出示问题,4,1观察一列数的式子n个数呢?你能用含n个数是多少?第6第,„,25,16,9n表示第 个数吗?6第,„,26,17,10,5,2观察一列数的式子n个数呢?你能用含n个数是多少?第个数吗?n表示第2第,36个数是6第一列中第,生:思考得出答案n个数是n,37个数是6第二列中第,1.+n个数是n第22它属于哪一类代数式呢?,那么,不是单项式1+n而,是一个单项式n,我们知道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二、推进新课 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一(υ进一步观察所列之式,的内容2页例55师:引导学生回想课本+3x,2.5-υ,2.5+122 有何特点?,18+2x+-rπab,2z+5yx,2 生:思考讨论.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它们和单项式有联系吗?,以上各式显然不是单项式,交流.自由发言回答上面的问题.,生:讨论不含字母的,师:指出多项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如,我们就把它叫做几项式,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个单项式组成可以叫做3-2x

可以叫做三项多项式.2x+5y+3x,二项多项式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多项式次数的概念. 25,教师不必苛求学生怎样想,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给多项式的次数命名的方法生: 只要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即可.,让学生大胆发言多项式的次数是不是也可以将所有字母的指数加在一,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派谁,块呢?如果字母多的话是不是有点太乱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派个代表就行了 以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作为代表.,当代表呢?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多项式的次,师: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同单项式一样 数是几可以叫做一次三2z+5y+3x,可以叫做一次二项式3-2x我们就称它为几次式.如,项式.

整式的概念)二(找出整式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 师:什么是整式? 生: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你能说一说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师:进一步提问 生:讨论后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点拨、强调.

例题)三(,:如图4例取π(求圆环的面积.,时cm10 =r,cm15 =R当,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 3.14)解析:圆环的面积是外部大圆的面积与内部小圆面积的差.

生:写解答过程.师:巡回指导 及时点拨.,发现问题,三、练习与小结 页练习.59~58练习: 小结: 说一说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各有什么特点?.1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四、布置作业 题.2第2.1习题,了解相关的概念,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属于概念介绍型的,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巩固对概念的掌握.整节课,学生完成分层练习,然后完成自学检测.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后,基本以学生自学为主线 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课时4(整式的加减 2.2 同类项 课时1第 1 认识同类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重点 26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难点 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

2.师出示图片引言中的问题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小时t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是,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单位:千米(这段路的全长,小时2.1t时间是252t.+100t即,2.1t×120+100t是)怎样化简这个式子呢? :探究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活动 ;1页探究62教师出示教材第,内容2页探究63然后教师继续出示,学生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

引出同类项的定义.,师生共同归纳特点22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它们所含字母相同,这样的式子4ab与-3ab,252t与100t像 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你是如何化简的?,中2在探究,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然后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尝试运用:22)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2(-8x-3x+7+2x+4x化简:223x)+(2x+)8x-(4x=)运用运算律进行整理2)(-(7+)运用分配律进行合并2)(-(7+3)x+(2+8)x-(4=2 5 +5x+4x=- 一般结果按某个字母的升降幂排列.3活动 :巩固运用法则

1.教师出示例教师板书的方法.过程中注意,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师生共同完成 结合法则和方法. 题.1页练习第65练习:教材第然后同学交流.,学生尝试独立完成3.教师出示例

教师点拨:这里的结果用整式表示.,2页练习65练习:教材第 题.3 :小结与作业4活动 小结:谈谈你对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认识. 题.1第2.2作业:习题 鼓,启发学生,本节课在概念的讲解时通过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充分去感受概念的意义

人人都开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励学生合作交流筋 掌握知识效果较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去括号法则 课时2第 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

重点 27

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去括号法则 难点 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 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对调得到一个,师:数学爱好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整除11和能被,整除9这两个数的差能被,新的两位数以后提示:如果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 如何表示这个两位数?,b十位数字是,a 学生讨论以后师生共同得出以下结果:+10a新数,a+10b原数b +(10a+a+10b和是,b)+(10a-a+10b差是类似,看做几个数b,10a,a,10b.将b)你能化简这两个式子吗?,小学中的计算学生讨论交流 然后尝试完成.,+10a+a+10b=b)+(10a+a+10b11b +11a==b-a+10b=b)+(10a-a+10b9a -9b=b-10a

整除了吗?11另一个能被,9现在你能说明为什么一个能被你能化简这两个式子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再看下面的问题

0.5)-120(u+100u

0.5)-120(u-100u 然后尝试完成.,学生交流讨论2活动 :归纳去括号法则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在去括号的过程中,师:观察以上各式

学生讨论交流.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归纳: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 1.或者-1可以将因数看做,的式子b)+(10a-,b)+(10a对于形如+,特别地 :运用法则3活动 4.教材展示教材例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教师提示:先观察判断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 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时,去括号以后,易犯错误:①括号前是“-”时而其他各项未,只是第一项改变了符号 变号. 容易漏乘除第一项以外的项.,时1或者-1②括号前面的系数不为,学生口述,师生共同完成 教师板书. 5.教师展示例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问题:船在水中航行时它的速度都与哪些量有关 同学间交流.,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练习与小结4活动练习:教材第 页练习.67 小结: 谈谈你对去括号法则的认识..1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2 :作业布置5活动 题.8,5,2第2.2习题 28

这样的,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运用类比方法,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去括号方法

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学生学起来更自然,设计起点低 去括号法则的深入 课时3第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1 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重点 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 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活动师提出问题: ①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②去括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2活动 它们是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去括号法则,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合并同类项 计算:6.师:出示教材例4y)+(5x+3y)-(1)(2x ; .5b)-(4a-7b)-(2)(8a 应如何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法则 然后合并同类项.,教师归纳:先去括号,学生讨论后 边讲解边叙述法则.,师生共同完成-(1)(2x解:4y)+(5x+3y)„„„„„„„„„„„„去括号4y+5x+3y-2x= „„„„„„„„找同类项4y)+3y-(+5x)+(2x== 合并同类项 „„„„„„„„„„„„„„y +7x 略(2)7.教师出示教材例,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列算式

元.________二人共花,元________小红花,元________①小明花②买笔记本花 元.________共花,元________买圆珠笔花,元________ 然后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一来是出于,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次序,这里将教材内容做了一个调整2.(教师出示教材例)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化简求值作准备,对第一课时时间过紧的考虑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告诉学生一般这种类型题目先化简再求值.,:练习与小结3活动 题.2,1页练习69练习:教材第 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4活动 29

题.6,3第2.2习题 经历对同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的不同表,本节课采用去括号法则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观,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体会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示方法,察思考、合作交流来发现并亲身体会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和数与式之间的关系收到效果较

好.但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反思总结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些.

整式的加减 课时4第 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

进行运算. 重点整式的加减. 难点 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复习引入,一、创设情境 练习:化简: ;3y)-(2x-y)+(1)(x2222 .)b+3(2a-)2b-(2)2(a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推进新课

师:出示投影.例)cm单位:(尺寸如下,:做两个长方体纸盒8 高 宽 长 c b a 小纸盒 2c 2b 1.5a 大纸盒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1)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

实际上是在求什么?,分析:做一个纸盒用料多少 学生回答. 小盒用料多少?请列式表示.,大盒用料多少 解:略,再用加减号连接,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几个整式相加减教师讲解后归纳: 合并同类项.,然后去括号 9.教师出示教材例一般地,教师点拨: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然后再代入求值.,先对多项式进行化简,三、练习与小结

题.3页练习第69练习:教材第 你能谈谈你学完本节的收获吗?,小结: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

四、布置作业 题.7,4第2.2习题 依据法,重点是让学生较好的记住法则,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说明学生计算,计算出现的错误比较多,则去解决问题.只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有待加强的基本功有待加强.有理数的学习不够优秀是本章学习的一大难题. 31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从算式到方程 1.32(一元一次方程 1.1.3 方程的概念 课时1第)课时,列出方程,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1 了解方程的概念.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 重点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难点列方程.,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

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例子吗?,师:小学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2活动 :探究新知 回顾举例,定义方程.1 师:你知道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你能举出一些方程的例子吗?教师总结.,由学生举例

练习: 错误的打“×”.,正确的打“√”,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3=2+(1)14 =2x+(3)1 1>2+(2)x22=y+(4)x+x=(6)x 1-(5)x 22 8 =(8)x 5-3+(7)x 如何根据题意列方程.2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出示教材本小节开头的问题:,70 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A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km60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h/km两地间的路程是多B,A,地B小时经过1客车比卡车早,h 少?同桌两个同学讨论看能否用算术方法解,学生分组活动然,然后考虑用方程如何解决,在用算术法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后小组内同学交流

用方程可以轻松解决吗?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是否遇到了麻烦解:设 可得方程,地B小时经过1根据客车比卡车早.kmx 两地间的路程是B,Axx

1.=- 7060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

体会列方程过程中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以开拓学,看一看各小组所列的方程是否一致,也可以根据题意画一个表格讨论,间的交流 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生的思路 :归纳整理3活动 32

你能谈谈列方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吗?你是怎样一步步列出方程的?,师:提出问题 然后回答.,学生讨论交流 算术法和方程法有什么不同?你能谈谈你的认识吗?

两种方法的比较:

从形式上观察: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出现? 从思路上看:你刚才做题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便于比较,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列成表(用算术方法解 用方程解 参加列式x,表示x未知数用1.未知数不参加列式1.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2.的等式x列出含有未知数,关系

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2.再列式计算,确定解答步骤,关系 并且决定,未知数能不能参加列式决定了怎样分析,师指出:在两个方面的区别中 了列式的不同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都应当加以鼓励.,只要学生能谈出一两点体会,教师不必苛求学生的回答 题.2,1练习:教材练习第 然后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与作业4活动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题.5,1第3.1作业:习题

要学会从,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设计教学过程,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做学生,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程序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把握住实施教的深浅及分寸,握程度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2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1 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2重点 列出方程.,寻找等量关系 难点也需要一定的估,需要多次的尝试,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

计能力.

一、情境引入8倍比小思的年龄大2小雨年龄的,25师出示问题: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岁 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岁x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2x和x-25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教师加以引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33

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来表示8这样就得8.-2x=x-25因此我们可以写成:,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到了一个方程.

二、尝试探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1师:让学生尝试解决例 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x.设为,选择一个未知数(1)

分别考虑:,对于这三个问题(2)的式子分别表示正方形的周长;x用含 个月的使用时间;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x用含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x用含

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学生讨论完成后交流. 师生归纳:,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所列方程等号两边式子的关系

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1)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2)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

再列出方程吗?,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学生讨论交流:以上各题 然后分组汇报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1700.=150x-2450选“已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题中(2)如 1700.-2450=150x选“还可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略(解题书写过程

三、探究概念 学生讨论交流.并且未知,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在学生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1数的指数都是 “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一元”:一个未知数

引导学生归纳:,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 教师用方框表示:,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列方程 设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种方法.列出方程后我们可以采用估,对于简单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还必须解这个方程,算的方法. ①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发现—可以采用“尝试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看方程是否成立,体的数值代入 也可以像下面的示意图那样按程序进行尝试.,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求方程,叫做方程的解,②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做解方程.,解的过程看方程左,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一般地 右两边是否相等. 34

四、练习与小结 题.

3练习:教材练习第 小结: 谈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1

谈谈你对列方程的认识..2如何进行估算?.3

五、布置作业 题.8,7,6第3.1习题

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准确的理,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方程有初步认识 性的概念.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继续对有关方程的一些初,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能通过对多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步知识

并能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课时2(等式的性质 1.2.3 等式的性质 课时1第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1一元一次方程.)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2

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 ”的形式.a=x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需要,通过估算求解,可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师:通过估算的方法使我们可以获得方程的解呢?,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通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 :探究等式的性质2活动;)分钟15~10时间约(分组进行实验 等质量小木块等若干.砝码、,每小组准备天平一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1)操作 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另一个托盘中加入砝码,先在托盘中放入一块小木块.1 35

可以重复此步,观察此时天平是否平衡,然后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等质量的木块各一块.2 骤.(2)操作 观察此时天平是否平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等质量的木块各一块 观察此时天平是否平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等质量的木块各两块可以重复,观察此时天平是否平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等质量的木块各相等数量的块数 此步骤. 思考:这其中包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交流.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c.b±=ca±那么,b=a如果 结果仍相等.,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或减(:等式两边加1等式性质:2教师按类似的方法得出等式性质 ;bc=ac那么,b=a如果ba .0)≠(c=那么,b=a如果 cc

结果仍相等.,的数0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2等式性质

:解决问题3活动

.2(1)(2)页例82师出示教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注意化归思想的,师生共同分析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这两个问题应当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使方程向,渗透,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引导,”的形式进行化归a=x“

能自觉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化归思想 解:略 .(1)(2)页练习83练习:教材第 然后同学间交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随机再补充几个练习.,根据时间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结与作业4活动 小结:谈谈你对等式性质的认识. 题.3,2第3.1作业:习题 的基础上教学)关于加减的(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等式的性质

充分利,本节课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使,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从而获得新知,探索、验证,用原有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课时2第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1 一元一次方程.)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2重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 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 36

复习引入,一、创设情境

5.=(2)2x;5=7+(1)x解下列方程:

要求学生能说出:①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②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探究新知下列方程你也能马,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对于简单的方程 上做出选择吗?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例1 4 =5-x-(2)2.4=x-(1)0.6 3 然后教师进行引导:,题进行尝试(1)先让学生对第的形式a=x转化为2.4=x-0.6①要把方程 怎么去?,0.6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x必须去掉,的形式a=x转化为1.8=x②要把方程- 怎么去?,前面的“-” 然后给出解答:-2.4=0.6-x-0.6得,0.6解:两边减0.6.得,化简,1.8=x- 得1两边同乘- 1.8.=-x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2)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1)小结: 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的形式a=x 题吗?(2)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 在学生解答后点评.1,5+4=5+5-x得到,5解:两边加 31,9=x得-,化简 3x得,3两边同乘-27.=- 解后反思: ”?3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2)①第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②比较这两种方法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2例,米3.5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355服装厂用)补充(:套成人服装80现已做了米.1.5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 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套x那么这,套儿童服装x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根据题意,米1.5x服装就需要布 你能列出方程吗?

得,根据题意,米1.5x套服装就需要布x那么这,套儿童服装x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80355.=1.5x+3.5 得,化简,355=1.5x+280280两边减 得,37

,280-355=280-1.5x+280

得,化简5x.1,75=

50.=x得,1.5两边同除以 套儿童服装.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问题以求出问题,解方程,列方程,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是否正确?50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在学生代入验算后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1.5x+3.5×80代入方程50=x例如:把,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得,的左边355=355.=75+280=50×1.5+3.5×80=x所以,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是方程的解.501 的解吗?4=5-x是不是方程27=-x你能检验一下 3

三、课堂练习.(4),(3)页练习83课本1.练习:,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18补充练习:小刚带了.2元的圆珠1.2支单价为5他买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本笔记本8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笔元.x解:设笔记本的单价为 得方程,元18根据圆珠笔和笔记本的钱的总和为

18.=8x+1.2×56得,化简18.=8x+,6-18=6-8x+6得,6两边减 12.=8x得,化简 1.5.=x得,8两边同除以 元.1.5答:笔记本的单价是每本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1)我有哪些收获?(2)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

五、作业,4第3.1习题 题.10 因此教学中老师,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操,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作、观察、分析和比较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一(解一元一次方程 2.3课时4(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合并同类项 课时1第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2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c=bx+ax会解“,)同类项(学会合并 38

重点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c=bx+ax会解“,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列出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年820师:背景资料投影展示:约公元“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书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 解决问题,二、探究分析

1.师:出示教材问题,台140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倍2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倍2的 分析:引导学生回忆: 列方程 设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问题: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台.x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

②找相等关系: 台.140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140.=4x+2x+x③ 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方程向 的形式进行转化?a=x 的形式转化.a=x向,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将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讨论交流,学生观察)过程略(教师板演过程或用教材的框图表示过程.

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思考:本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归的思想(学生讨论后回答.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吗?,问题:对于本问题

巩固加深,三、尝试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例 解下列方程:5 ;8-6=x-(1)2x 2 3.×6-4×15=-1.5x-3x+2.5x-(2)7x 教师板书过程.,师生共同解决

四、练习与小结页练习88练习:课本第1.小结: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题.5,4,1第3.2习题

通过合“合并同类项”是化简解方程的重要方法.,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合并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形式转化.a=x并同类项可以使方程向,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和拓广. 合并同类项的应用 课时2第 建立等量关系.,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5、只有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6、自己对自己负责,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7、负责任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8、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2、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既然我们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4、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有时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的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的出色。这样,我们仍然可以说:我承担,我无悔。

5、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3、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

2、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要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许下诺言,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

2、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错了,就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3、为什么说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到实际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1、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1、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5、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7、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8、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新中国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我们应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6、“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为完成最终统一大业制定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7、对台湾统一问题的相关认识、方针政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世界一天天变得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4、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发展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4、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计划生育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7、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仍相当严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农产品有害残留物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仍在加剧;等等。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0、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的科技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4、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6、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7、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8、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四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对它随心所欲。

3、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6、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胸襟、英雄气概、社会理想等方面。

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如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5、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如: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6、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7、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规定。

3、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它共四章,即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4、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热情宣传宪法。

5、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违宪必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以便保障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2、青少年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三渠道:可通过人大代表或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可用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4、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应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5、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体现在在祖国发生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的共同理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4、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的地位: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6、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的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7、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9、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制度。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5、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6、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

1、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3、学会合理消费: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适度消费,提倡节俭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社会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3、先进文化的概念: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8、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9、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2、精神文明创建形式:“创三优”活动;“文明户”评选;“三下乡”活动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我们要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1、人类社会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3、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一百年目标)

5、实现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6、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7、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有不平衡的小康。

8、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建党一百年目标)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受惠。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11、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12、我们要努力做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和谐。

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4、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年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2、理想的重要作用:理想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理想能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3、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4、理想实现的途径: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并在适当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第二框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在学习中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3、如何缓解学习压力: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了解学习压力,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4、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5、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我们要克服过度的焦虑,从容面对考试。

6、从容面对考试: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要增强自身实力。

第三框未来道路我选择

1、生活充满选择,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2、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在作出人生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3、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4、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第四框拥抱美好未来

1、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所以说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世纪需要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具备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3、新世纪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数轴,通过观察特例,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从数和形两个侧面理解相反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归纳、比较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合的简化. 【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6,-6,2二、新授

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上述中6和-6;

21111,-2,4,-4各数的点. 22331111和-2,4和-4每对数有什么特点? 2233 2.每对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有什么特点?

3.再观察课本第8页的图1.2-1中点D和点B,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各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概括:

(1)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2)在数轴上表示每一对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并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

(3)点D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的两边,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分别表示-3•和3.

思考: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呢?

归纳: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a-202a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

11和-2,都是互为相2211的相反数是2. 22数,•零的相反数是零,而零没有倒数.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5,-7,-31,+11.2,0. 2 解:5的相反数是-5;-7的相反数是7;-3的相反数是3;+11.2的相反数是-11.2;0的相反数是0.

强调书写格式,防止出现如“5=-5”的错误.

容易看出,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在任意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例如:-(+5)=-5,-(-7)=7,-(-

311)=3,-(+11.2)=-11.2,-0=0. 22 我们知道一个正数,前面的“+”号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所以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没有变化,还是它本身.

例如:+(-4)=-4,+(+12)=12,+0=0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241,-2.5,0,33 2.化简下列各数.

-(-30),-(+3),-(-38.2),+(-5),+(+

2). 7 3.指出下列各对数,哪些是相等的数?哪些是互为相反数? +(-3)与-3,-(+3)与3,-(-7

11)与-7. 22 4.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

5.你会化简下列各数吗?试试看.(本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2)],-[-(-6)].

提示:

因为任意数a是-a的相反数,所以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与表示-a•的点关系原点对称,这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两边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1页练习1、2、3题,第15页习题1.2第3题.

六、板书设计:

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a-202a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七、课后反思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如何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

任何学问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的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在学习一定数量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是什么,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里,我认为,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

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首先是模仿。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滑雪、弹钢琴一样,开始只能靠模仿才能够学到它。

其次是实践。如果你不亲自下水游泳,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光靠模仿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动脑筋。例如,对于课本的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法、证法能读懂听懂还不够,你必须明白人家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为什么要那样解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途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真正领会了人家的解题思路,那么在此基础上你就有所创新,就能够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二、学习数学应注意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

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5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

6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7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先辈数学家们,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体会它,理解它,并且要灵活地应用它。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以下四类数学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方法,这里主要指想法或方法):1转化思想。2方程思想。3形数结合思想。4函数思想。5.整体思想6分类讨论思想.7统计思想。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上述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实践中,就能极大地提高你的解题能力。提高你的分类讨论能力

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到有关分类讨论方面的试题,而许多同学在解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解、讨论不完整的现象。临近中考,将同学中出现的部分漏解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分类讨论的能力。

概念不清,导致漏解

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领会不够深刻,导致答题不完整。例:已知(a-3)x>6,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而此题中(a-3)的符号并未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a-3)的正负问题。

例:若y2+(k+2)y+16是完全平方式,求k。

分析:完全平方式中有两种情况:(a?b)2=a2?2ab+b2,而同学们往往容易忽略k+2=-8这一解。

思维固定,导致漏解

在日常解题过程中,许多同学往往受平时学习中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解题不全面。

例:若等腰三解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底角。

分析:据题意,由于等腰三解形既不可能是锐角等腰三解形也可能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所以腰上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外部。而同学们受习惯思维影响,大都忽略了高在三角形外的一种可能。

例:若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3、4、c,求c的值。

分析:此题中的c并不一定是代表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而有些同学错误地将其与勾股定理中的c混淆起来,认为c一定是斜边,导致漏解。

例:圆O的半径为5cm,两条互相平行的弦长分别为6cm、8cm,求两条弦之间的距离。分析:两条弦在圆中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圆心的同侧或者在圆心的两侧,因此在解答时不能依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中考数学作辅助线规律总结(巧计口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6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共4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小升初语文平均成绩75分,语文成绩90分以上学生有3人,80分以上学生有人,不及格学生有7人,在全年级中等水平。他们都是来自碧波乡的农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分别来自碧波小学(部分学生)、柿花小学、五寨小学、新牌小学和又诗小学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自大堡小学、明德小学和偿班小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才有可能提升班级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文章通过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努力去面对。《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童趣》是古代散文,表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乐趣,全文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真童趣。

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实现理想。

本单元的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理想》是一首意象丰富、满含哲理的抒情诗,告诉我们树立理想的意义。《短文两篇》用诗化的语言说明了奉献的意义和珍惜生命中的第一次的重要性。《人生寓言》讲述了两则现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有的智慧。《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从中展示了她丰富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论语〉十则》是关于求知、关于为学、关于修身做人的格言。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旨。

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前3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春》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济南独特的冬山冬水,《山中访友》则写与山中各景各物的交流。它们或赞美季节,或抒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传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后2篇都是诗歌,《秋天》是现代诗歌,绘秋、赞秋;而《古代诗歌五首》则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登山望海、行舟绿水、咏春悲秋、乡村夏夜独行……从而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趣。

2、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自我的求知欲。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查阅有关材料,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抓住主要信息。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要点,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选了五篇课文,分别是《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注意字词句的积累,掌握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

2、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体会、珍惜家庭亲情。

3、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和训练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六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同为童话,《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则赞美呼唤人间真情,营造了一个纯真、友好的美丽世界。诗歌《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带有浓厚想像色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话《女娲造人》人性化地丰富和扩展女娲造人的经过,想像丰富奇特。《寓言四则》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含蓄的短小故事里,给人以启迪。

总之,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入亦真亦幻的想像世界,去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样魅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

2、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借助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分析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预习、书写、学习、思维等。

3、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教学难点分析

1、热爱语文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能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教学目标(含新课标要求)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强调与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指点学习语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知识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并初步具有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一)关于课堂教学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活动要实在,体现学科特征,活动要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课件使用要突出问题提示、资料展示。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课堂点评或评价不要“简单化”、“庸俗化”,要切实、有效。

(二)关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1、全面推行“每日语文”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每天必有,每班必有,体现“每日”特点。具体做法 :

①、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做好每项内容;

②、提前做好每日语文内容,不影响其他预习工作;

③、具体内容:学习一条成语或一条名言(每天必需做的内容,可以按照学生学号顺序,指定学生写在黑板上,内容要具体,供学生自主抄写学习);讲一则故事(要短小精悍,有情趣)、欣赏一首诗歌(将诗歌抄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由提供者赏析)、介绍一则新闻消息、成语解说(均在课前准备,课堂3分钟内完成);写一段话(随笔)(写在读书笔记本上,长短不论,要有一定文采);上课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

2、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学科特色活动,如硬笔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成语考查比赛等,充分利用“桃李文心”,多推荐学生优作发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3、积极动员、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举办的“学生语文节”,注意发现那些有编、导、演特长的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办好语文晚会,形成组织网络。

4、积极参与年级组组织的墨香班级、书香班级的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学生的书写,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三)关于备课、听课和作业

1、坚持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照学校及备课组要求,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要充分、彻底、全面,每个课时除了中心发言人之外,其他每个人都要积极参加,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坚决做好教学六认真。

2、所有老师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案,教龄在五年以下的老师务必要写详案,要求各位老师有手写教案,课后应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新教师应该每课必有教后记,初级职称的老师有反思记录的教案应不少于50%,通过反思,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改进,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3、所有老师课堂全部开放,建议老师们多听课,尤其是新老师,上新课前先听课,鼓励跨学科听课,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5节(上级规定),听课时不讨论,不做其他杂事,认真记录,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对存在的不足能有自己的看法。

4、作业、学案、单元练习由备课组统一安排,作业包括“每日语文”、预习作业、学案、作文、练字等,所有布置的作业必须收齐,必须及时批改,每次批改要有记录。督促学生进行订正,老师要及时批改学生订正的内容。作业反馈不隔日,最迟第二天反馈。具体要求如下:

①“每日语文”内容及要求见上;

②学案编制工作由备课组成员共同承担,要求见“学校学案编制和使用规定”;

③预习作业内容为新课的生字词抄写注音,资料的收集(有关作者、作品、写作背景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定的主题等,可以抄写,也可以打印),预习心得,提出问题等,教师尽量提前布置,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④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作文训练共分六个单元,训练的目标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然而,作文训练的重点依然不能抛开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训练。作文训练分大作文和小作文两种形式,大小作文每周交替一次,大作文七次,提升写作能力(一-训练,二-积累背诵,我们既要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字词,也要积累一定量的开头结尾,然后才能灵活运用,三-创新,鼓励学生运用小标题、对话式、片断组合式或日记体、新闻采访体、书信体等形式写作。)关于作文的批改:1、百分制,基准分设在85分,以肯定学生长处为主,尽量多找其亮点,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批改要求:改出别字、病句,文中改动不少于5次,眉批不少于3次,好的地方引划“     ”,总批不少于3句话(100字左右);3、每次作文都要详批,能安排一定量的面批。

⑤学生每天坚持练字一张(16k,正楷),教师对学生平时作业的书写要求要严格,凡不符合的可以要求重做一遍。

(四)关于提优补差

1、提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在基本了解学生学情后,确立相关人员名单,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潜能生吃得好。

3、可以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学困生,介绍方法让其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对于潜能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在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5、对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鼓励他们多向“桃李文心”、《现代写作报》、《淮海晚报·中学生版》等报刊投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年级成立文学社,由专人负责,定期开展读书写作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关于考试

1、每单元学完,安排单元测试,测试试卷由备课组老师轮流承担,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并注意与中考考试要求相结合。

2、学校安排有期中和期末两次重大考试,可能还会有抽测(不提前通知)。

3、每次考试都采取流水改卷,每个老师都承担相应的批改任务,在保证自己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能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确保阅卷任务圆满完成。

4、考试后每个老师要仔细分析试卷和成绩,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偏差,及时弥补,调整好教学侧重点,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关于其他

1、认真准备,上好开学第一节语文课,学习要求的提出要具体明确,做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尽快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小组,4人或6人为一小组,指定一人或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收发作业、课堂讨论、综合性实践活动、背诵检查等都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加强合作学习。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4、加强与家长、班主任的沟通,强化课堂管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一旦有违纪现象发生,就一定及时批评制止,并尽量自己解决,也可以和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共同教育,将一些违纪现象扼杀在初始阶段。

5、在平时上课时,老师尽量做到克服语文课枯燥的特点,上课尽量力争生动有趣。

6、注重复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要注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可采用听写、小组检查等方法检查,也可以请家长帮助检查默写字词、背诵课文等学习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训练,--级5、6班语文学习兴趣较好,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软肋:

1、课堂活动情况:5、6班课堂活动比较沉闷,大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尤其是6班学习状况不稳定,这源于学生的自制力不足。

2、作业情况:由于基础不一,学生的作业质量呈现两极分化,作业整洁度差,基础知识巩固不够,写作基本功差,缺乏创新。

3、习惯养成:预习习惯还尚巩固,早读效率低,课堂效率低,书面作业不佳。这学期要重点加强作业监督与指导。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莲 山课件]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本册书的六个单元依次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散文单元。重点篇目是《伤仲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背诵篇目。《丑小鸭》自读篇目。

第二单元,散文诗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最后一课》重点篇目,《黄河颂》、《木兰诗》诵读篇目,《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自读篇目。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孙权劝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讲读篇目,《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自读篇目。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安塞腰鼓》、《口技》重点,《竹影》、《观舞记》自读篇目。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重点,其他篇目自读。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猫》、《斑羚飞渡》重点,其他篇目自读。

综合性学习,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积累为主要目的。

本册名着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积淀。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语文教学难点是关注散文的阅读训练,关注语文(大语文)、养成习惯、巩固提高,是本期教学的重点;写作能力的提高仍是整体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活动安排:

1、课前三分钟美文推荐,要求脱稿背诵,锻炼表达能力。每周评选演讲之星,课代表负责。课前字词上黑板,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2、练字计划,两天一次,要求临帖,每四周竞赛一次。

3、读书笔记,每周两篇,摘抄后附读书感受一二百字,周记一篇,小练笔。每月进行一次展览。

4、古诗文朗诵比赛,一个月后进行。

5、作文授课,保证两周一次,作文写作,每周一次,作文竞赛,本学期两次。

6、开发学习资源:班级博客管理,分别招聘各一员。

五、培优辅差计划

采用结对方式,主要是介绍方法、监督作业。名单待定。

六、教学随笔:

1、班级日记

2、教学叙事: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对于七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识字写字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七(5)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有60%的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识文认字能力差,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更不用说写作能力了,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慢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全书分六个单元,有30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其间,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写作指导,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今年的教材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以外,更重要的是安排相关的写作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挑战。

第一单元:家庭亲情

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第二单元:学习成长

这个单元是继续上个单元的人生课题,交我们怎么树立理想,实现理想。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第三单元:四季美景

这个单元,为学生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而且要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四单元:生命感悟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提高朗读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本单元的选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学生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第五单元:科学世界

本单元的特点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再者,在学习中,要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第六单元:想像世界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人文素质目标

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目标成绩

通过努力我想让七年级(5)班学生平均分达:45分,及格率达20%

优分率⒌5%,低分率控制在45%以内。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轻松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书写,朗读、写作训练及辅导。

5、积极组织兴趣小组(书法、朗诵与演讲、写作)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6、实行“汉语拼音人人过关制”“优秀诗文背诵过关制”“朗读人人过关制”,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积累优秀古诗文,提高朗读能力。

7、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8、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9、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摘抄笔记(每学期完成2万字)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10、在班级实行“一帮一”政策,也就是“一个好生帮一个差生”,既抓两头,又顾中间,实现共同进步。杜绝两极分化,严格控制低分现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一、是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的作文干瘪矫情, 有人归因于今天的学生生活单调: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 提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所以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挖掘出它们的情趣和意义, 不是生活不够丰富, 而是不会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我们学生没有学会采撷生活的浪花。因而, 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要学会观察, 摄取生活, 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获得丰富感人的写作素材。比如有的同学针对近年来, 农村出现开茶馆打牌坑钱的不良现象, 写出《那片灯光》, 有的同学发现传销商把黑手伸向校园蒙骗学生钱财的现象, 写出《教室里来了传销商》, 学生把笔触伸向社会热点、焦点, 建立自己的源头活水, 也就能写出来可圈可点的佳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极平凡极细小的事情, 其实真正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 不要认为事情细小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如朱自清写的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 正是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感受和思考, 才把这一笔写活了。

二、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多读, 阅读是积累及写作的基础, 积累的东西越多, 写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要想写出好文章, 必须多读好文章,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阅读, 可以提高人的认识,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丰富人的语言。这正如蜜蜂酿造蜂蜜, 首先要在百花丛中采集无数花蜜。同样, 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 也应该象勤劳的小蜜蜂那样, 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 但由于平时同学们多忙于应付学习, 广泛阅读的时间也很有限, 我们只有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多读一些名家时文, 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 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还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都可尽收眼底, 藏之于心。另外, 对于好的文章、段落、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文章, 还应该背诵, 做到张口即来, 脱口而出。比如, 课内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能够背诵下来对于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象

想象也源于生活, 想象能补充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丰富写作的内容, 拓展选材的范围, 因而, 鼓励学生在深入生活、注意观察, 博览精读的同时, 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养成善于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那么就能大大拓宽学生写作的空间, 使他们走出写作“无米之炊”的困境。要注意联想方法的指导, 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可进行片段练习, 也可围绕某个话题畅所欲言, 进行谈话式的联想或想象训练。文章可以直接地反映生活, 也可以曲折地表现生活, 人们凭借想象和联想, 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到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构成虚幻的形象, 借以寄予一定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 从而能保证学生写作材料充分而又能新意迭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上一篇:吹牛作文下一篇:语文实践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