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6-03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精选8篇)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1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却下降了,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而儿童青少年不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吗?在老师家长的庇护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真是令人沉痛的事实。难道他们并不幸福?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幸福感”被列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幸福感是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幸福在字典里的定义是:“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了解中学生的幸福感指数,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三)调查基本情况

我们制定了一份调查表关于我校高一高二约三千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查阅书籍、收看新闻报道、阅览网页等途径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总结同学们应怎么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自我幸福指数

从图1-1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在60%--100%,其实大部分的中学生还是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2、什么最能影响你的幸福感

从图1-2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学习、朋友、家庭中最能影响中学生的是家庭。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家庭还是最重视的,正所谓家是温馨的港湾,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其他东西所不及的幸福感。

3、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

从图1-3可以看出74.8%的中学生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是较融洽的,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

4、与父母的交流

从表1-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但有些孩子却不与父母交流生活及感情问题,这对中学生是一定负面影响的。不过,也有32.3%的中学生与父母无话不谈,关系更像朋友,这也看出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比较多的。

5、中学生课程的难度

从表1-5中可以看出有65.7%的中学生觉得现在学习很吃力,如同泰山压顶。

这看出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重的,这会降低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但读书学到知识是幸福的。

6、对未来能够得到幸福有信心吗?

从图1-6中可以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对未来能够得到幸福充满信心,这是值得欣慰的。

(五)影响中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一、学习因素与幸福感

对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影响中学生幸福感的学习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体验、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等。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更幸福。拥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整个社会都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学习体验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它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的学生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信,从而更幸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长久下去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幸福感。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的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学而优则仕”,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中考”、“高考”这两根指挥棒还是影响着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中学生的评价。在升学的压力下,学习成绩必然成为家长、教师的焦点,同时学生本人也必然将其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更多的支持和肯定,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产生更多积极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而学习压力过大将使学生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导致出走、自杀等恶性事件。

二、家庭因素与幸福感

目前对中学生幸福感的家庭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中学生的幸福感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外学者Furnham(2000)的研究发现,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孩子幸福快乐最主要和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国内学者王极盛(2003)、胡洁(2002)、黄晓艳(2007)等人也发现,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比放任型或严惩型的学生更幸福。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尊重子女,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感情沟通,善于听取子女的意见,有利于子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受。其他研究者还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气氛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且注意教育的科学性,这样家庭的学生会比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学生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在家庭氛围上,和睦家庭学生在积极情感得分上高于偶尔争吵家庭和经常争吵的学生[1]。关于经济状况和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就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其他研究者却认为经济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2]。在中学生人群中,研究者主要考察了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有些研究者如唐茜(2006)、谭春芳等人(2004)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中学生比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中学生更幸福;而

王金霞(2005)、严标兵(2003)等人的研究却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看来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没有显著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睦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三、社会关系与幸福感

中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中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可以为中学生提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增加其归属感、喜悦感、自尊、自信等,从而提高其幸福感。国外学者Leung(1992)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3]。生活在和睦、融洽亲子关系家庭中的中学生处处都能体验到父母的爱,容易对生活形成积极评价,有助于其形成开朗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而生活在冷淡、敌对亲子关系家庭中的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恐惧、不信任,体验不到愉悦感,从而拥有较低的幸福感。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国内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结论,如孙翠香(2007)、戴巧云(2005)等。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拥有持久和谐同伴关系的中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同伴倾诉,从同伴那儿获得帮助和支持;同时,同伴之间共同的活动又可以让中学生从中获得乐趣,较少地体验到孤独的感受,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师生关系作为中学生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幸福感受。原因可能是随着身心的逐渐成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慢慢增强,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其中也包括作为其 “重要他人”的老师的评价。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中学生,倾向于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拥有较高水平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着较大的影响。

四、人格特征与幸福感

人格是幸福感最稳定又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主要考查内外向、神经质与幸福感的关系,其中神经质和外向性这两个维度备受关注。国外学者Costa等人的研究发现,外向的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而神经质的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他们的幸福感较低。国内许多研究也表明幸福感与外向性呈正相关而与神经质呈负相关。换句话说,低神经质、高外向性的学生更幸福[4]。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也比较密切。Baumeister(1998,2003)的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人幸福感水平更高,并且还比普通人更健康。这和国内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杨海荣等人发现自尊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480。但是,Diener(1995)的跨文化研究却表明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高相关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性[5]。时间管理倾向是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它也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张志杰等人(2004)、李儒林(2006)等人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积极情绪、自我价值感存在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五、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幸福感

许多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国外学者Huebner(2001)的研究发现,急性生活事件和慢性生活事件(包括正性和负性)均与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国内的许多研究也证实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影响较大,负性生活事件会大大降低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其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等事件与中学生的幸福感关系尤为突出[6]。王极盛等人(2003)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初中生幸福感的一些生活事件,发现初中生的总体幸福感与不喜欢上学、学业负担重、和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7]。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坏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六)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如何才能让三年的中学生活更幸福呢?看看下面的小帖示:

(1)完善自我意识。积极统一的自我意识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特征,客观自我与主观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达成一致时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要达到积极的自我统一,需要在自我认识上形成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客观公正地利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向一致。善于把握积极肯定的情感,努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

(2)善于调节情绪。积极的情绪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树立长远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就。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乐观”,可以让人积极地对待生活的阴暗面,有效调节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善于调节自我、外向乐观的人较少感受到焦虑、抑郁、愤怒和冷漠等消极情绪,有利于幸福感的增加。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对同性和异性的关系处理问题。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增强愉悦的心灵感受,使在对他人友好和关心的同时,受人喜爱和尊敬,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资源。

(4)正确应对挫折。克服挫折有利于提升幸福感。将挫折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还是归结于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对挫折感程度有不同的影响。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措施有助于越过挫折,化解困境,冷静地面对挫折,养成正确的归因习惯,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心灵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幸福的喜悦。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2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而引起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 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 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

(一)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 整个儿童期, 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存在“关键年龄” (四年级) 。

第三, 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 存在不平衡性。

(二) 童年期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 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 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三) 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二、课题目标、内容

(一) 课题研究目标

学生层面——通过思维品质训练,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层面——编写思维训练课、指导书写数学小日记;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 变线性的、平面的、孤立静止的思维模式为主体的、网状的、全息动态的思维模式。

(二) 课题的研究内容

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中。在日常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把握时机, 创造条件, 通过联想加强思维训练, 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 课题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7月申报课题, 2009年12月课题立项, 2010年3月课题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主持人利用业务时间对数学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明确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实践研究的抓手。

1.制订子课题计划、总结。

2.沙龙研讨。

3.案例分析。

4.思维训练课。每个班级双周一节思维训练课 (专门的备课本) , 要求课题组成员整合题目, 从各种教学资料、网上寻找富有思维含量的题目, 鼓励自己创编智力冲浪题, 多以题组形式出现, 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余条件、少条件的思维题, 教师的提问注重启迪学生思维, 有思考价值。

5.指导学生写数学小日记。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研究, 我们总结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策略如下:

(1) 写生活中的数学。用一双数学眼, 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记录下来。

(2) 写数学实验。配合教材上相应内容, 适时组织学生做数学实验, 记录下实验数据, 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3) 写巧妙的解题思路。在学生出现巧妙解题思路时, 鼓励他把今天的想法记录下来。

(4) 写数学课堂。在某一次数学课堂数学思维特别活跃时, 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数学课记录下来。

(5) 写反思。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 反思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态度, 做作业、考试中的经验教训。

(6) 写数学童话。把一个或几个数学题目巧妙地融入一个数学情境, 配上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 用他们的嘴说出解题思路, 多种解法。

第三阶段:准备结题、整理资料、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开结题鉴定会。

(二) 实验课堂模式

本课题实验的总模式是:以思维训练课为抓手, 整合有思维含量的题目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提升思维品质, 创立了如下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课的基本模型。

低段:情境激发, 以学生熟悉、喜爱的情境为主线, 把一系列数学问题串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灵活性和深刻性发展。

高段: 以思维含量较高的题组形式出现, 运用比赛的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思维训练中, 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对比、思辩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共同提高思维品质。

四、实验成果

从市级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 并在取得的成果中深受鼓舞。

1.在实践成果方面,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课题以行动研究为导向, 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为立足点, 有效地推进学校整体发展、教师队伍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1) 通过课题的研究, 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带动了数学学科教科研氛围。课题组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课题沙龙、案例评析、论文撰写、口算王、解题王比赛, 80%的学生会写数学小日记。

(2) 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论文, 其中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 二等奖7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有3篇, 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5篇, 市级3篇, 使全校数学教科研水平及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3

1.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背景。(2)农村小学教学现状。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真实平凡的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写出充满灵性,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该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写,语言枯燥无味,文章素材堆积,缺乏灵活的写作技巧,呆板、无创新能力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同时,启迪、熏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學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范文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愿写、乐写,不断改进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内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研究怎样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的水平,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农村生活经历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办好本校作文期刊,选登优秀作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鼓励学生参赛和向报刊杂志投稿。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并把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向上级刊物投稿参评,渗透到其他农村兄弟学校。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课题研究队伍建设。成立课题研究中心组,组织主研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探讨研究中碰到的困难,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策略,逐步调整研究计划,修改研究方案,保证研究的实效性。2.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主战场,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几年来,我们每星期都有中、高段语文教师在课题主研人员一起商讨的基础上,在学校公开执教习作研讨课:《熟悉的一个人》、《编童话故事》、《难忘的一件事》、《家乡巨变》、《我喜欢的家乡菜》等,并认真组织评课活动,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方案,全面提高全校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能力。3.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课题组成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探讨直至内化,促进研究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行为的跟进,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组织研究成员学习了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及《四川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导报》上关于作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查阅《中小学教研与科研》等书刊,并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理论,认真做好笔记,把先进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4.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课题组成员借助远程教育的东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研究工作,网上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听名师讲课,把作文课上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相长。5.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把习作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采用自评、同桌评、师生评,将所有文章划分等级并评奖,每月集结优秀习作,教师参与点评,每学期末把优秀习作进行展评,并向上级刊物投稿。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实践,构建了适合农村小学生习作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融进农村生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其中包括收集农村生活中优美、有趣的语言,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冬至至长,夏至至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身边常见的、丰富的农村语言,及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其次,学会观察农村优美的景色和巨大的变化,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没有浓妆淡抹,没有人为雕饰,但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显,天真烂漫的童趣淋漓尽致,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同时,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孩子们由于生活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农活,经常要求学生通过日记及片段习作。由于有了真正的亲身体验,耳濡目染劳动场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充实、丰富,感受真切,无不体现出质朴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2.指导观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形成灵活适用的写作技巧。首先要多写多练,天天练笔。大自然是优美的,农村生活是丰富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作文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在观察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调动不同器官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学生们发现身边熟悉的事物中还没有触及到的陌生的一面,更能唤起他们对其不为所知的事物了解的欲望,一篇篇快乐的习作思路就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地诞生了。3.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老师们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形成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参与研究的教师作文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作文常态课、公开课、研讨课上得轻松主任,学生习作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组多位老师撰写的作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小议下水作文》获全国“小语报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荣获“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文献。《作文批改讲原则》发表于德阳广播电视报。《浅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一书。《快乐作文》等二十余篇论文获县、市获奖。4.开启学生写作智慧之门,让学生收获成功。课题实施以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真实平凡的农村生活中积累素材,用自己独到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事物,感悟农村生活的真善美,写出充满灵性,具有时代气息言之有物的文章,不少学生养成了写日记,写片段作文的好习惯,学生的习作水平大面积提高,孩子们不再怕作文了。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有32名学生参加四川片区复赛成绩优异,获得小学组一、二、三等奖。有四篇文章在德阳日报登载。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如习作教学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该如何把握?信息不畅的偏远农村学生感受社会知识的质与量与城市学生无法相比,我们用什么途径来弥补这些缺陷,发掘这些农村孩子的潜力?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4

时间:2013年8月

学校: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

班级:2011级1班

指导师:王志强

【摘要】: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摇摆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学生 影响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流行音乐是中学生放松心态,开导心灵,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作为音乐中的一支劲旅,流行音乐早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一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们有听说过少数同学沉迷音乐甚至因为沉迷音乐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精神状态等问题。作为同样喜爱流行音乐的中学生,我们几个小组成员决定从这以及其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2010.9-2011.5 地点:校园及周边

人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全体组员 过程:研究阶段一:选题以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阶段二:小组分工与任务安排 研究阶段三:观察附近中学生的相关情况 研究阶段四:校内调查与数据分析 研究阶段五:资料查找与分析

研究阶段六: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小组主要分工:

: 统筹整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负责对每次活动后的结果进行总结。负责活动的准备,任务的分配以及数据的复查。

: 负责文字处理,包括调查表的编写,表格的填写以及书面报告的校正工作。同时负责书面材料以及其他资料的查询。负责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负责网络调查的发布以及网络信息的查询,同时负责PPT制作。

方法:

1、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瓯海中学各年级学生,总共参与人数127

人。由于我们的课题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了我们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见附件)

2、访谈教师

就本次研究性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对学校胡正文老师进行了访谈。有了不小的收获。(收获见【老师对于中学生科学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

3、访谈学生

就本次研究性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对学校学生进行了访谈。也有了不小的收获。(收获见【学生认为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题: A、36% B、39% C、14% D、11% 第二题: A、19% B、30% C、11% D、40% 第三题: A、30% B、17% C、24% D、29% 第四题: A、50% B、20% C、27% D、3% 第五题: A、20% B、37% C、26% D、17% 第六题: A、35% B、14% C、24% D、27% 第七题: A、12% B、20% C、47% D、21% 第八题: A、27% B、33% C、21% D、19% 第九题: A、20% B、31% C、26% D、23% 第十题: A、20% B、37% C、24% D、19% 第十一题: A、34% B、27% C、15% D、24% 第十二题: A、20% B、37% C、27% D、16% 第十三题: A、16% B、43% C、24% D、17% 第十四题: A、22% B、26% C、41% D、11%

第十五题: A、25% B、30% C、24% D、10% E、11%

问卷调查分析: 【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大家对流行音乐的理解都各有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爱好。在高中生中还是有人不喜欢听音乐的。大家对流行音乐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多数人喜欢节奏性强,快速的流行音乐。由流行音乐的角度推断当代中学生的自我观念较强。有的人觉得音乐对自己很有帮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高中生收听音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排解和暗示。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该过分的追求所谓“流行”,流行音乐和明星热潮一样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阵流行的“八度空间”到“神奇”都是流行音乐的产物。流行始终就是流行,它是会自动变化的。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拒绝流行音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流行音乐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保持正常的心态,不过分追逐,也不刻意去拒绝,每个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理解,必须自己正确的把握。过分的沉迷流行音乐,也是精神生活不丰富的表现,中学生处在学习的大好阶段,如果过分的追逐流行音乐,一定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听音乐上,必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样做分散精力、效率不高,非常的影响学习。

中学生一天到晚沉迷于音乐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对于流行音乐的了解也并不是中学生价值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学生,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是自身的才能和素质,个性独立、有上进心、在学习上有发展潜力才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对这样的中学生来说是否了解流行音乐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个人的魅力。如果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过分追逐,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音乐,而是对生活的反省。如果学生可以

正确对待听音乐与学习的关系,相信流行音乐会成为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学生认为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于流行音乐也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导向积极,节奏明朗,旋律美好的音乐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听觉感受,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帮助调节不良情绪,给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激励与调剂,应当支持大家听一些这样的流行音乐。然而有些曲调低沉、内容颓废的流行音乐,则能少听便少听,避免这类音乐对我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提倡大家对流行音乐实行“半糖主义”,不能过分沉迷,也不要敬而远之,鼓励大家有选择地听流行音乐。

【老师对于中学生科学对待流行音乐的建议】:流行音乐是排解压力和放松心情的好方式。但是听音乐无节制必然也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从生理上来讲,同学们喜欢使用耳机听音乐。但是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表明,长期戴耳机听音乐,会造成听觉疲劳,长久下去会造成听力衰退,影响正常的生活;从心理上来讲,不能仅靠流行音乐来解决心理问题,同学们选择用音乐来自我调节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更应当注意加强与他人的交流,通过交流来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工作和学习来讲,过多地听流行音乐必然会挤占工作学习用时,这样的话音乐便不再扮演帮助我们的好角色了。【小组成员的建议】: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

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来源广的现代生活也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是由于信息充斥,流行音乐也良莠不齐。为此,提醒大家注意分辨流行音乐是否适合我们去听,是否有听的价值。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才能使音乐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五、小组成员的新的体会(摘录)

1.应当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归于自己的各种工作和任务。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集体的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到一个小组,大到一个社会,只有大家都负起自己的责任,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2.应当鼓励奉献精神……只有人人懂得奉献并且甘于奉献,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收获……

3.创新源于发现,发现源于生活。要敢为生活的进步着想敢于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

以上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全体组员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的结题报告。感谢同学和老师对我们课题的支持!

附件:

一、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研究问卷

卷首语:流行音乐确实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影响。然而,当代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见解也不尽相同。请你填写你的看法:

1、你喜欢流行音乐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太喜欢

2、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

A、很流行 B、周围人都听,不听感觉被排斥 C、受家人或长辈影响 D、纯粹是个人爱好

3、你喜欢那种音乐类型?……………………………………………………()A、民族乐 B、轻音乐 C、摇滚乐 D、POP

4、你认为流行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A、轻松 B、乐感、音乐知识 C、快乐 D、宣泄

5、你了解流行音乐的途径?…………………………………………………()A、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 B、朋友间谈话 C、课堂传授 D、街道上

6、你通常使用何种方式听音乐?……………………………………………()A、购买CD B、网上下载 C、在线试听 D、使用在线音乐软件(酷狗、千千静听等)

7.请问您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 A、追赶潮流B、放松心情C、陶冶情操D、逃避现实E、只是单纯的喜欢

8、你觉得音乐的功用…………………………………………………………()A、缓解心理压力 B、有激励作用 C、适应心境 D、加快工作效率

9、你每周用于听流行音乐的时间……………………………………………()A、0-1小时 B、1-2小时 C、2-3小时 D、3小时以上

10、你认为喜欢一首歌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A、旋律动听 B、有时代气息,结合当下流行 C、感人 D、受欢迎

11、你表达自己喜欢音乐的方式是什么?(多选)…………………………()A、把喜欢的歌唱出来 B、只是听听,不会唱出来 C、不时听一下 D、演奏出来

12、你觉得音乐在您的生活中重要吗?………………………………………()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太重要 D、不知道

13、如果有机会,你会乐意把你喜欢的歌在公众场合唱出来or演奏出来吗?………()

A、会,很乐意 B、视情况而定 C、不会,怯场 D的歌

14您大多数在什么心情下会特别想听音乐? A、悲伤难过B、心情愉快C、愤怒D、发呆忧郁

15请问您对音乐有什么感受?

A、共鸣 B、回忆 C、宣泄 D、疗伤 E、激励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5

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之一。据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电话调查方式,在2008年6月对19个经济发达城市(其中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调查,访问对象是半年内上过网且在网上买过东西的网民。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9个城市中,上半年网络购物金额达到了162亿元。从性别比例看,男性网购总金额为84亿元,女性网购金额略低于男性,达到78亿元。其中,学生半年网购总金额已达31亿,是非学生半年网购总金额的近1/4。

本次调查课题旨在调查中学生参与网购的情况及对网购的看法。进一步分析网购未来的发展趋势,让深爱网购的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网购,正确地进行网购,避免网络欺骗。

二、活动过程

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11年4月初~2011年4月中旬查阅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2011年4月中旬~2011年4月底在校分发调查问卷,第三阶段:2011年5月初~2011年5月中旬整理资料、调查问卷数据

第四阶段:2011年5月中旬~2011年5月底分析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查询资料、问卷调查和校园访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网上资料分析

网购是个新兴的购物方式,尤其对于在大城市的人来说,网购是有很多优势的:

1、省交通费。大城市想去买样东西很麻烦的,又是地铁又是汽车,来回就半天,还不定能不能买到,网购就很省事了,直接送货到家。

2、便宜。这个是网购最大的好处,因为省了店面费,租赁房,水电,直接从厂家发货,所以东西自然

便宜,比商店里面买便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3、选择面宽。如果我们去买一样东西,最多能逛多少店呢?而网购就不同了,点下鼠标,就可以把同

类商品全部看到,精挑细选,比较够了再买。

4、可以买到本地没有的商品。很多商品本地是很难买到的,比如说杭州的小吃,还有一些我们在商店

里面很少看到的东西,或者一些新产品,但是网上都有,经常看网上商品,还能发现流行趋势呢,还有很多顾客讨论,所以非常方便的,坐在家里就能吃到地道的美食。

网购的坏处:

1、不见面,还能多商品光看图片容易发生误差,这个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衣服,一般都有色差,如

果退换往往都表明是买家付款,来回就是20多元,便宜的那点就抵消了不少。

2、以次充好,很多网上商品看来非常好,但是是仿制品,真的收到了才发现好差,材质做工都没有办

法比,但是晚了。寄回去还不够来回邮费呢,只好算了。

3、不能试穿。网购只是看到照片及对物品的简单的介绍,象衣服或鞋子之类的,你就不能直接的看出

适不适合你。

4、售后服务差,一些商家在产品出货后,便不再对其负责,概不退货或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货,问题解

决不积极。

5、配送的速度问题。在网上所购来的物品,还要经过配送的环节,快着一两天,慢着要一个星期或更

久,有时候,配送的过程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6、网络支付不安全。可能被偷窥,密码被盗。

由此可见,网购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总体来说,它确实弥补了部分我们购物的需要,所以只要谨慎,大可网购。网购的风险小于网购的好处!

2、调查报告结果分析与总结

在本次抽样调查仅面向湖州中学学生,共发放调查表180份,收回171份,废卷1份,回收率95%。从调查结果看,61.17%的样本学生参与过网购,他们之所以参与网购基于价格(82.07%)、方便快捷(60.37%)和品种多款式新(58.5%)。他们网购的商品主要日用品(56.60%)学习用品

(32.07%)和电脑软硬件/数码产品/手机等(32.07%)。网购商品时的判断标准主要是产品价格(50%)、质量(45.28%)和口碑(41.51%),每月网购的费用大部分在100元以下(占64.15%)。当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大部分人(56.6%)视情况(如价格高低)决定是否需要退货或换货,30.19%的人会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10.38%的人不会退货或换货。至于对网购有哪些不满意和担心的方面主要是商品质量不保证(占77.36%)、网络安全(信用卡信息、个人信息泄露)(占40.57%)和售后服务差(占30.19%)。也因此,目前有60.37%的人认为网购过程中消费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尽管如此,极大部分人(98%)看好网购这一消费途径,当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59.43%)认为一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其余38.89%未参与过网购的人中,之所以没有网购主要认为交易支付过程繁琐(51.51%)、售后服务难保障(51.51%)、质量和网上描述的不符(45.45%)。

通过对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网购前景乐观。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已经成为人我们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从网络中浏览信息,享受服务,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作为网络服务主流的网购更是很具有开发潜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会识同网购。第二,虽然网购价格便宜、方便快捷,可是还是有不少人中学生没有参与过网购。也就是说,网购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可是发展现状还有待研讨。对于此种现象,主要考虑网络安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证。第三,中学生更愿意网购日用品、学习用品和代价数码产品。据分析,首先,这类商品成本一般不会很高;其次,这类商品的质量真伪比较容易辨别,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再次,超大全面的信息流使从网上寻找这类商品比在商店寻找更方便,真正体现了网上购物的优点,既方便快捷,又简单明了。第四,对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内容还有较大意见。比如:内容不详细、不符合购物者阅读习惯等;网上内容的真实性需要提高,这种不真实内容的破坏性是很大的。的确,目前网上交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厂商信用有很大关系。但是当网民们展望网上购物未来时,基本上看好其前景,只是希望安全性和质量信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小组认为网站应高度重视信誉,为网上购物者提供真实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安全问题。事总有美中不足,希望商家和消费者都能诚信,让网上购物,更安全,更完美!只有这样,我们中学生才会大量尝试并且接受网上购物。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尝到网上购物的甜头,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上购物会成为电子商务的主干行业,网上购物的发展前景势不可挡。当然对于没有参加过网购的同学,我们想说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信任,我觉得第一次的话你就选择信任吧,毕竟这份信任有可能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你次次都选择怀疑你说你还能网购到东西嘛?

五、网购建议总结:

我校学生建议总结:

1、货比三家,不贪图小利,不因低价而轻易购买;不要相信广告,需谨小慎微,多比较,选择差价

较小的,与现实差价过大,多是假货。

2、关注信誉度,多看顾客对网店的评价,选择售后服务评价高的网店。

3、付款时,应多加小心,应避免因纠纷而使贷款留在第三方,最好货到付款。

4、快递最好不用中通,速度慢,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买品牌服饰,大型物件商品不赞成网购。

6、在买前必须先向卖家了解商品的售后服务如何,包括您在收到商品后在没有拆封或没有拉断标牌

时的退货处理。

7、一定要记住尽可能不要进行私下交易

网上建议总结:

1、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明白,不明白的地方仔细询问,还多看买家评论,这个很重要,判断

好了才可以买。

2、如果买的东西和想象不同,但是符合人家的描述,那么你只有忍了,退换更加麻烦

3、在选择买家的时候,常常是同样的商品很多家都卖,要注意选择信誉好的买家,销量大的,而且

是最好表明了多少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换的卖家。

4、多跟卖家交谈,通过交谈可以知道卖家的态度和人品,找态度好,信誉好的卖家买东西。

5、一般网购都有很多折扣和优惠,要注意看,别错过了机会。

6、大店(皇冠级以上)操作会很专业,但因为业务量大,服务有时跟不上。而一些小店(如二至三

心)因为很想把生意做大,加大业务量不多,反而会很用心。

7、用淘宝旺旺是很好的沟通工具。旺旺一直在线的一般是专业卖家,可放心使用。

8、最好在一家店铺集中多买点东西,因为通常不管买多少,只收一件的邮费。尽量选离你近的卖家,跟对方谈好快递的价格,拍下后由卖家改掉邮费,与普通邮寄费用差不多,还能送上门。

9、无论卖家用什么理由,永远不要直接汇款过去。倒不是说一定会遇到骗子,而是因为钱已经给了

对方,售后服务就没有保障。不过应注意即使买家不确认付款,且没有退款申请,系统也会自动在一周(快递)或一月(普邮)后将款付给卖家。

10、挑卖家,不用看信誉高低,直接查看信用的中评和差评,那是买家朋友们最真的收货感言,好

评是可以刷出来的,中评差评可都是大实话。

推荐:购买书籍当当网

购买电子京东

购买衣服卓越

购买保健品、美容减肥产品壳壳虫订购台

参考网站:百度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把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帮助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和善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价值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本课题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角度,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途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

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独立性与综合性的统一。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问题意识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问题意识又与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

四、支撑理论

创新教育理论。“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差异。

五、研究的过程(一)分解、申报,健全研究网络

《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其实施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层面,涉及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不同侧面。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组分解、设定了四个子课题,将全区十五所小学划编为四个相应单元,各学校成立均课题组,根据申报获得的子课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分解、确定子子课题,由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教师承担,负责具体研究。区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负责对基层学校相应子课题和相关学科子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引领、服务工作。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建立起了从区教研室(教科室)→片区子课题组→学校子子课题组为线索的层级传递的三级管理网络和推进梯队,区教研室、教科室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整体推进。每位教研员和教科员个个主持一至两项子课题,各小学校校有课题,所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全部成为课题的研究者,理论研究自上而下,实践研究自下而上,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的新课程理论知识,特别是和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为较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加强集体备课,互听互评勤交流

为上好每一堂实验课,要求组内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针对重难点提出好的策略,哪里适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意识,如何做好铺垫,如何埋下伏笔等等。让每一堂课都在有备而上,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加强组内教师互听互评,通过反思找寻不足,进而改进。(集体备课、听课)

3、实验教师通过平时掌握和课间谈话等方式,对本班级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解。发现有丰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害怕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分析其原因:

①、由于学生的来源比较广,知识基础差别比较大,受教育的程度不尽相同,加之年龄小,能力有限,知识的储备较少

②、多数学生能力差,存在着自卑心理,害怕老师找他回答问题,更没有足够的胆量提出问题 ③、由于受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④、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提出问题,害怕问题提出后碑教师和同学嘲笑。

⑤、还有少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1、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听、表达、交流和比较。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4、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立足课堂 具体实施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为此,在具体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位课题组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并做好笔记。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进行反馈,及时抓住学生反馈上来的教学信息,适时调整课堂教学。通过预习提问,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能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或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了解相关信息,尝试从课题中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学会从别人的回答中发现问题。

(3)、引导学生对学完的知识进行整理,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整理新知中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

(4)、引导学生多问个“为什么?”学会从学后提出延伸、拓展性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

(1)引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越深刻。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2)探究新知中,提供问题情境

在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悬念,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常识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应用知识时,设置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注重在设置知识应用环节上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发现、解决问题。

通过课题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各实验教师任课班级学生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课堂不再沉闷,学生有所思有所想,学习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下也总会与老师交流探讨一些科学小问题。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我们深知让所有学生真正地具有“问题意识”一学期、一学就可以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那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对学生的培养意识坚持下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训、指导,夯实研究基础

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将是盲目的、浅层面的、低效率的研究。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做到先行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对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根据可能涉及到的培训内容,区教育局、基层学校分别购置了相关的书籍,供教师阅读。各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有机联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读教育专著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作为理论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室还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围绕课题来我区讲学。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侧重于实践操作。为了有效指导、引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实验,教研员和教科员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中,作专题辅导讲座、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例评析等,就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途径、方法等现场说法。课题研究期间,教研员累计作专题讲座近六十场次,作教学指导、教学评析近六百场次。教研室主任、教研员都亲自走上讲台为一线教师上示范课与研究课。

(五)总结、反思,积聚研究成果

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对于教师来说,理性反思就是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对象,全面、深入地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达到改进自己的教,教中学、学中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

六、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上的初步收获

小学生——6~12周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的心智发展还很稚嫩,自我独立意识薄弱。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对象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特定活动。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实际上,面对原先就有着一定问题意识的小学生,我们所理解的培养应该依次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保,即保护孩子好问的天性,使他们想问;二是松,即松开束缚孩子发问的枷锁,使他们敢问;三是还,即还给孩子自由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多问;四是引,即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善问;五是帮,即帮助孩子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设法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锻炼和激励,使他们乐问;六是督,即督促孩子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从小养成“事事问”、“时时问”的习惯,可见,“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细微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即以小学生为对象,以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养成学生“敢想、善问、乐思”为归宿,帮助小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上的积极尝试

讲究授渔、应用、收获,形成智慧头脑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课题组的老师努力进行了以下探索:

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们告诫大家“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授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把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最终乐学。学习的方法很多,课题组成员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出问题;可以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以及适用领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以从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让大家动手、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个让大家必须用新知才能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面对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应对。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及时引导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自己获得答案,这正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课题组的老师注意及时点拨新的途径和方法: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师长等。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获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更赢得了思维的启迪、心智的发展。

多元收获。课题研究实践告诉全体成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他们一旦拥有了“问题眼光、问题头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智慧技能、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方法乃至他们的视界都会有明显的改观。学生的多元收获,丰富了学生的多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智慧头脑的形成就指日可待了。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课题组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受主观视野、能力和水平所限,加上部分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理论开掘还不深、触角延伸还不广(限于学生的课堂、学校、学习生活,囿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触及不多)、个性色彩还不浓(形成的大多是些普遍性的认识,地区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地域特色还不鲜明)、实践成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的具体实施策略)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将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下去。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努力克服教育的功利意识对课题研究的弱化影响

从实践看,许多学生中普遍存在为问而问的倾向,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不能成为教和学的主线,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和学的主要目标。不少教师在分析提问的效率时更注重于它对教的意义,迫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追求问题解决过程的简单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疑、质疑、释疑的时间、机会减少,空间受到挤压。大量情况下,出于追求传授知识速度、数量及效率的考虑,功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解决能力的提高关注度受得弱化。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有备而来,学生疲于应付。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的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的教学态度和更稳定的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各种表现形态;必须形成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更深厚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问题意识蒸发的沙漠和陨落的汪洋。

3.努力发挥课题的深入推进对区域教科的综合功能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报告 篇7

关键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对策与建议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主观幸福感受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领域的广泛关注。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研究集中于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 近年来发展迅速, 研究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近年来, 高职学生由于就业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心态有显著不同。为了解高职学生幸福感状态, 本研究从年级、专业、性别及生源地等方面探究了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提出提高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由两个部分组成, 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其他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教育方式、学习满意程度、幸福感状况、幸福感来源、人际关系、个人性格等自我评定。

调查对象。本调查随机抽取了职业学院09级、10级、11级高职生共500人, 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77份, 回收率为95.4%。其中男生259人, 女生218人;大一学生273人, 大二学生168人, 大三学生36人。具体情况见表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 分为单选和多选。使用问卷法的主要目的是以问卷的方式, 用数据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当代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回答“你对生活总体幸福感如何”的问题中, 学生中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满足的分别占15.3%、49.7%、28.3%, 三者合计为93.3%, 说明有93.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比较满足和满足。同时, 学生中觉得自己生活不太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2.7%、0.4%, 两者合计为3.1%, 说明有3.1%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幸福、不满足。总的看来, 高职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等水平, 这个群体是健康的, 与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一致。

2.影响高职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学习压力、恋爱问题、经济压力, 比例分别为22.6%、21.8%、18.0%、14.3%、9.4%、1.5%, 可见就业压力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人际关系和学生的心理问题。

3.高职学生幸福感的来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一致性最高的前五个标准是, 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融入团队协作完成某项工作, 在各种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习成绩优异,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百分比分别为33.3%、26.4%、21.6%、21.4%、19.9%。可见, 学生渴望得到认可, 渴望在团队中协作完成工作, 渴望取得优异成绩, 渴望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因此, 大多数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是积极的、向上的。

4.性别、性格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 性别、性格对学生的幸福感影响很大, 女生的幸福感较高, 这可能与“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习俗有关。女生情感细腻, 容易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而男生情感内敛, 独立性强, 喜欢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外向型、混合型的学生幸福感高, 而内敛型、腼腆型的学生幸福感较低。

5.经济条件、生源地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在调查中, 经济条件好的学生34人, 占7.2%, 经济条件中等的学生388人, 占80.9%, 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55人, 占11.5%。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条件好的和经济条件中等的学生幸福感高, 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幸福感相对较低。来自城镇的学生231人, 占48.2%, 来自农村的学生246, 占51.6%, 统计结果接近, 地区问题对学生的幸福感影响不大。

6.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在调查中, 对专业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320人, 占67.1%, 无所谓的学生98人, 占20.6%, 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59人, 占12.4%, 专业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幸福感高于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幸福感影响很大, 人际关系和谐、知心朋友多, 幸福感高。

7.不同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有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幸福感不同, 大一最高, 其次为大二、大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一学生刚考入大学, 面对新的城市、新的校园、新的老师和同学, 感觉很新鲜;大学的学习比高中宽松, 课余时间多, 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同学间包容性强;就业压力小。因此, 对目前的学习、生活满意度高。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 同学之间的矛盾就会增加, 人际关系会出现困扰, 学习压力加大, 面临就业, 就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因此, 高职学生的幸福感指数随年级的增长会有所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1.开设幸福心理学课,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幸福感产生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中, 大学生的幸福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及健康。因此, 开设幸福心理学课,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意义重大。幸福心理学关注学生正向的心理品质, 目标指向学生的积极改变, 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成熟、快乐、满意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走向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学生自我幸福感水平

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因此,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对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要引导学生改变认知结构, 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与能力, 在交往中感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幸福感水平。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 开设相关的课程,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克服交往心理障碍, 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得积极的自我幸福感体验。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 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体验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良好的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展现自我, 发挥潜能, 张扬个性,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才能获得自我满足感。同时, 可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 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 1996, (1) .

[2]王芳, 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6) .

[3]凌宇.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9.

[4]张雯, 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 .

[5]符兵, 王木生.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30) .

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8

关键字:中职生;异性交往;艺术活动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认为,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中职的学生已步入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既要面临成长的困惑,也要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很显然,学生很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何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采取什么样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形式是学生能够接受甚至喜欢的呢?通过对我校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实施性健康教育。

学生迫切的需求决定了实施性教育的必要性。我校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都在压抑或者故意回避孩子们对自身变化的好奇和困惑。在初中阶段生物课开课既不太正常,对于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又没有得到落实,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性健康知识的贫乏。据学校卫生室调查所知,有38%的学生在学校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性知识教育。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呈不均衡状态,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多于性心理知识;男生懂的比女生多。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极度渴望。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年龄大都在16~20岁之间,恰同学少年,性意识的产生自然而然。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渐渐成熟,他们愿意甚至渴望与异性交往。再加上中职的学习压力比中学减轻了许多,活动的丰富使学生们与异性接触机会增多。然而,不少学生没能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出现恋爱行为,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生理及心理发育所带来了困惑。一般来说,女生倾向于普及性的性知识,男生则倾向于性安全教育知识。一旦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往往只能从交友、阅读书刊、看影视录象、上网等渠道,通过自学方式来获取。然而,网络及一些非专业的杂志中介绍的性知识,存在着非科学性的东西较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中职学生,分辩能力较差,极易形成一些错误的性观念,从而贻害终身。

艺术教育是符合我校特点的必然选择。艺术教育能促进中职学生性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基础, 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促使大部分学生提高对性别美的感受力、激发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性审美经验、提升性审美能力。另外,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艺术教育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育和熏陶的,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它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我校的中职学生都比较好动,他们都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如能加以良好的引导开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促进他们性心理的发展。此外,艺术教育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就目前来看,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互不干涉、泾渭分明,例如幼教班基本上都是女生,而汽修班基本上都是男生,这导致了学生间不同性别交往面狭窄,对异性不了解的情况,尽管有老师们的授业解惑,但是没有过多实际的经验,好奇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是不利于学生性心理发展,而艺术活动恰好能提供一个平台增进男女生的了解和交往,破除彼此的神秘感,缓解紧张感,调剂精神,从而使中职学生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中职学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校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开展性教育。我校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师资上讲,有国家级特级教师的美术学科带头人,有专业的艺术教研组,并且各位专业艺术教师在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学教育比赛中成果丰硕,从硬件上讲,我们有专业的舞蹈教室、钢琴房等配套设施,这为我们开展性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二)研究目的

了解目前职校学生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

探讨艺术活动教育在职校学生中培养正确性健康意识的应用效果。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职校生正确的性健康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生命体本身成长规律,懂得真爱自己,尊重他人,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好处。社会交往互动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只有在与异性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才可能卓有成效地完成。男孩惟有从女孩的眼里才能读出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女孩也只有同男孩充分交流才能获悉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人的一生注定要在两性世界中度过,要获得处理好两性关系的必要技能,适应相应的社会规范,青少年就必须与异性交往而非隔离。如果这种交往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感情便能有一个正常的释放和寄托,这个阶段的爱便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爱就只能成为空谈而不会有什么作为了。但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并不等同于恋爱。

2、实践意义

①王磊等人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中,发现职业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显著高于普通高中,而且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与异性相关的冲突矛盾占很大比例,2009年门头沟区发生的学生故意伤人事件证明了这点。

②大多数中职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我校的特点是寄宿制学校,90%的学生来自外地,并且在学校居住,恋爱比率也逐年攀升,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都增加了我们管理学生的难度,如何更好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性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③我校是以艺术为特色面向全国招生,从师资上讲,我校拥有以国家特级教师朱德友为领头的美术专业组,有师资力量雄厚的艺术组,因此幼教专业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只有发挥我们的特色,才能为我校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前测选取2013级高一年级学生共101人。后测过程分为两批,第一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卷》等三份问卷同时施测,选取97人,男生49人,女生48人,第二批施测《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二)研究工具

由课题组老师提供的《青少年异性交往问卷》、《学习倦怠问卷》、《scl-90》部分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高中版)。

(三) 实验过程

1、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实自己的阶段

参加全市性健康教育培训;多次在校内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推动课题进展的研究会议;多次走出校门,前往海淀区、石景山区、怀柔等兄弟学校学习听课;课题组成员还多次邀请张玉梅等专家进校知道,与我校课题组的全体认真参加首师大、性教育学会联合组织的历次专题培训会,并及时将相关内容向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传达;课题组非常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多次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辅导。例如:礼仪比赛时请张玉梅老师和史红老师莅临指导,开现场会的时候也请了各位专家提前来校观摩。

2、健立健全学校性教育领导机构,实施全方位协作教育

从2011年初开始,学校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德育处、团委、校医室、校心理咨询室、艺术组等部门参与的性教育管理网络。同时,召集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又是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了强有力的科研队伍。通过前期制定的周密计划,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即教学副校长负责统领全局、组织协调各方工作,心理咨询室负责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及活动计划和安排,德育处负责整体进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并做有关性法制教育的安排,团委负责组织学生活动拓展相关活动,艺术组负责渗透性教育理念进行艺术活动的指导与组织,校医室负责普及性生理知识。精心的组织需要规范的过程管理,这一切的协同工作,从而保证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抓住课堂主渠道,结合学科教学,渗透青春期性健康知识

2014年2月到6月期间,学校为配合课题,特意开设心理课程,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12课时的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安排参照中国计生协《成长之道》,我们对内容做了稍加的修改和增减,普及了性生理、性心理的内容。这七个班的学生包括幼教专业、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中幼教专业三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班级做为对照组,计划做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侧的比较,因此在5月份时,我们利用一个早晨的时间对所有班级施测了《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问卷》。9月份,这批学生在升入高二之后,老师通过《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到幼儿性别化的发展时,就讲了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利用学校的健康课把有关性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让学生科学的认识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

在专业文化课中渗透性教育,在讲到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的内容时,拓展了性别意识发展的内容;在美术课教学中,通过学生人体美术作品欣赏,摄影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性别美,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人体结构积极渗透交往之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渗透性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性健康意识。

4、结合我们的理念,各部门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活动

理念一:距离产生美---校园集体舞。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适当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得到异性同学在学习上的帮助,促进人格全面健康的发展和健全。校园集体舞的开展为中小学生的异性交往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在跳集体舞过程中可以增强交流,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交往中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营造健康向上的交往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这些集体活动既可以满足男女同学正常的交往需要, 增加男女同学接触和了解异性的机会, 也可以使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迁移兴奋中心, 投向集体怀抱。同时, 还可以寓教于活动中, 教育学生注意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 以及交往的方式、举止、时间、地点等要适合多数人所能接受的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可以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温馨的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激发异性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与共同进步, 从而把异性同学之间的吸引力转化为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

理念二:男女有别的性教育---礼仪比赛。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也是个性的教育,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除了有生理发展的差异还有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但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强调差异性,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完善个性,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学生塑造男性美和女性美,增强美的辨识能力,提高对美的认识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校每年都组织全校的礼仪比赛,参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景剧表演,有礼仪示范表演等,比赛中我们看到有展现男人粗犷之美,也有展现男士绅士之美,而女生则会尽量表现出淑女的气质,言谈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脉脉温情强烈动人。真正感受到了性别之美,并感觉同学之间相处好像一下子就变得礼貌起来了,这种形式的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提高了审美情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何乐不为呢?

理念三:深度决定高度的性教育----辩论赛。性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广度即有关性知识的普及上,还要体现在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上,思考越多,记忆越深刻,认识越清楚。校医室的广度教育体现在定期的对学生的生理状况、身体状况做调查,比如月经期,同时还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根据情况进行讲解;深度教育则体现在,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小册子《美丽青春》,书中以故事的形式对青春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学生自己翻阅讨论学习,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为宣传艾滋病的防治,还举办了有关艾滋病教育的辩论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理念四:树立规范的性教育---法制教育。重视性法制教育,以规范的社会标准来约束学生。坚持发展性教育与防止性犯罪相结合,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其自制力。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性心理、性行为,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学年度,德育处请了辖区派出所的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请他来给学生一共四次的法制讲座,这样为学生开展性法制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理念五:音乐也可以诠释的性教育。除常规的教育外,校团委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同学们的交往。中学生好交往、重友情,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友谊迅速发展,出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男女生总是要想办法交往,渴望接触异性,包括身体上的接触,这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但是,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目前中学通常的活动方式还很难满足男女生交往的需求,如果没有适合校园生活特点的活动,学生就必然要到社会上寻找替代品。唱歌比赛、跳舞比赛,可以是缓解青春期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可以给少男少女提供一个在阳光下交流的机会。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评分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退缩性人格的分数较高,其次是交往失调、偏执、过度防卫,经过一年的教学后,各维度的分数有所下降。

由于各变量最高均分为5,我们可以从表2看到前测中,问题最多的前5项是规范失

调、抑郁、多疑、过分害羞、方式不当,后五项分别是外部动机不当、敌意、功能失调、内部动机不当以及攻击。虽然施测时间是高一下半学期,学生们对于职业高中的生活有了一定的适应,但是由于性别比例失衡,学生交往范围窄,机会少,使得他们与异性交往的时间大大减少,这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不相符的,部分同学能很快的适应生活,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拓展人际交往圈,而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异性朋友,也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由于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 就出现方式不当甚至以反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 还有一些同学或是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拒绝异性交往,于是就产生了抑郁、害羞等情绪。另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学生相对普通中学学生社会经验丰富,在处理情感问题上可能更有经验,所以攻击、嫉妒等问题少一些。后测中问题分数由多到低分别是敌意、规范失调、过分害羞、退缩、功能失调、冷漠、过分关注、多疑、抑郁、攻击、嫉妒、内部动机不当、择友标准失调、方式不当、自卑。

表3说明了通过一年的教学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异性交往问题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的比较,从表里可以看出在内部动机不当、冷漠、嫉妒、敌意、多疑、攻击、退缩、过分害羞、功能失调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5),

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到了如何与异性交往的方法,但是学生本身的成熟,以及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异性交往抱有成见, 观念陈腐, 行为无法规范, 交往场地少, 形式单一, 造成不少学生不得不到另辟蹊径,由此附带产生的动机不当、方式欠妥,由于不了解产生的敌意等负面心理依然存在,这些均很不利于健康向上的交往。

表3 各个项目前后测对比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我校还协助首师大老师完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这份调查表包括CBCL(无计分)、儿童创伤问卷(CTQ-SF)、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BQ(无计分)、PDQ/ZKPQ、YRBSS(无计分)、BIS、CES-D、SES量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

调查了370人,年龄覆盖15-24岁,其中父母健在的学生比例占96%,但是父母一方死亡的占到7.2%,离异12.4%,单亲15.4%,再婚的占到15.1%。

其中儿童创伤量表中,我们可以从表4看出情感忽视的平均值最高,说明我校的学生成绩不好有很多相关因素影响,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她们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一旦有关注就是关于她们的分数,而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不知道孩子的情感需求,教育也就无从下手了,性教育就更是举步维艰了。通过此调查,我们对学生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截取部分题目的调查情况。(更多的问卷结果都在附录里)

三、本课题的特色

寓教于乐。编排过程中吸取舞蹈中比较有趣的一些动作和形式,赋予其教育内涵,因此除了娱乐外,还承担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有的父母担心会不会由此造成孩子早恋,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集体舞这种方式可能对早恋带来更积极的作用。因为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能被人为割断的,如果强行阻止,他们就会选择一种别人发现不了的形式来接触,而这才是危险的。早恋是一种封闭的关系,而友谊是开放的关系,在跳集体舞的过程中,大家不能垄断舞伴,而是不停地交换,这就在同学之间构成了一种广泛的接触,既可以缓解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也不会造成男女同学之间封闭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规避男女生单独相处可能造成的风险。

树立标兵。例如我校的礼仪队为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们不仅是学校礼仪的标兵,而且长期为区教委等单位提供礼仪服务,形成了有专人负责、专人培训的礼仪表演队,为我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四、反思

1、辅导很必要

通过学生的上课反应,我们发现学生非常欢迎,他们很关注这个话题,而且有些学生对部分事情的看法相对成熟,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他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如果老师能从正面引导,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2、辅导目标的确定

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有普遍的心理特点,另外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学生对于事件的看法和知识也是参差不齐,什么样的辅导方案适合这个年龄群体,目前没有定论,那么依据大纲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基本理念传达的时候,适当加入让学生思考未来生活的内容。

3、辅导形式的思考

心理辅导课,以自然班为辅导对象,人数适中,依我校的情况可以开展女生专题也可以开展男生专题,但是根据我校情况,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些许困难,男生班的困难程度更大,这对于老师是个很大的挑战,不好控制课堂,也害怕引导不好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男生的教学比较的保守。

后记

在艺术教育的广大舞台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吹拉弹唱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在艺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琴棋书画实现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挖掘自身无穷的才华潜力,完成自我人格的完满塑造。而这些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学习兴趣的激发,行为习惯的规范,异性交往心理调节的需求,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

感谢总课题组给我们机会参与课题,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作为老师,能够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能够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也是责任重大的事,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观念,乃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所有的课题组成员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完成我们的课题。未来的日子,课题结束不意味着教育结束,好的经验我们还会继续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的完成还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为我们铺平道路,排除困难,提供财力、人力、物力,没有他们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每一步将会举步维艰。最后,感谢我们自己,一路走来,大家携手并进,顺利的完成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调查研究版,2008,3:50-57.

[2]李玲.浅议中等职业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教研探索,2009,8(398).

[3]王丹.普通高中实施性教育的初步尝试.

[4]董金平.青年探索,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常见问题及对策,2000,4(44).

[5]赵双玲,高尔生,楼超华. 上海市高中生异性交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31.

[6]宋桂荣,程然,李晓枫,马莉,高晓虹,张翠莉.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

[7]朱红,刘安波.高中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研究.保山师专学报,2008,27(4).

上一篇:电子沙盘实验报告下一篇:差学生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