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会议制度

2024-09-12

课题组会议制度(共9篇)

课题组会议制度 篇1

巫志南

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和六中全会关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神指引下,在社文司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与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

直接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单位主要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和上海市嘉定区。课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专家咨询、会议研讨,主要形成以下6项研究成果:

《数字文化资源的生产与服务》(“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公共文化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运行标准研究》(“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研究》(上海市嘉定区)

《上海市嘉定区“百姓系列”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模式研究》(上海市嘉定区)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研究》(巫志南)

现将课题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汇报如下:

一、对基本概念有了清晰认识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子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组织好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二是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接受特点,以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除了必须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衡性、便利性之外,还鲜明地体现出引导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征。引导性是指总是蕴含着和体现着主流价值观念、客观上承担者教育群众或教化人民重要职能;参与性是指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评价等自始至终地参与到供给的全过程和每个环节之中;创造性是指人民群众总是以各种方式在其中体现出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用四句话来概括:知群众之所需、供群众之所求、助群众之所创、展群众之所能。

这些认识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上海市嘉定区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理解

一是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阶段性重点看。在公益性文化“硬件”设施得到初步改善的背景中,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软件”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资源生产供给的问题就更加凸现出来,上升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是从公共文化服务诸环节关系看。大量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如果没有足量的产时间:2011-11-01

编辑:信息中心

品和服务供给支撑,有可能形成“空放”、“挪用”或出租,就可能导致公共财力的无效投入,这正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已经在实践中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工作中存在问题有了准确把握。主要是对由来已久、习惯成自然的自上而下给予和派送等生产供给方式进行了反思。在公共文化服务起步时期,自上而下的给予和派送的确十分必要;但是也应当看到,单向的给予和派送,局限性十分明显:一是我们给予群众的,可能不一定是群众需要的和喜爱的,我们可能无意中以自己的口味代替群众做出选择;二是大量自上而下地给予,有可能对群众的参与性、创造性形成挤出效应,有可能把扶持群众自我发展的那部分资源消耗掉了,有可能没有发挥出群众的创造才能。

四、对改进供给方式有了明确思路。通过课题研究认识到: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也需要“转方式、调结构”: Ø 变单向供给为多向、交互供给

Ø 变产品供给为产品与要素供给相结合 Ø 变基层被动接受为自主接受

按照这个思路,真心诚意、讲求实效地面向基层开展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有多种途径:

Ø “菜单式”提供各类公共文化产品

Ø 要素供给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人才、技术、信息、内容等)Ø 搭建交流、展示等活动平台支持 Ø 扶持扎根基层的供给主体

Ø 引导专业机构贴近基层需求生产供给

上海市嘉定区已将这些“转型”初步付诸于实践。

五、对主要工作环节有了初步设计

一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调研。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当地供给对象需求和行为方式特点,以便按照实际需求安排生产和提供服务。

二是公共文化资源生产供给。需求明确之后,就要组织好生产供给,关键是找到合格的生产供给主体。第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这些机构的本职工作。第二是推动一批文艺院团、文化企业转型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第三是政府公开采购,培育专业化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单位。第四是引导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把基层优秀产品纳入公共采购范围。上海市嘉定区在实践中初步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结构”。

三是群众满意度测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情况怎么样,应当主要有群众说了算,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喜欢不喜欢是主要指标。为了客观、公正反映群众意愿,满意度测评应当由政府委托可靠的“第三方”予以实施。

四是运行效益综合测评。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类。经济效益涉及扶持、采购、培训、平台建设等公共投资效益评估;社会效益涉及主流价值体系认同度、公益文化事业机构发展水平、社会力量参与度、群众参与度、基层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等重要方面。

六、对文化馆功能定位有了创新设计

长期以来,社会对文化馆的认识普遍不足,看作“唱唱跳跳”的文化机构。事实上,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中,文化馆更具有“中国特色”,更贴近基层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突出地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更充分地体现出党和政府的价值追求,是建设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是增进基层群众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抓手,应当转型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一是组织指导功能。组织好全社会的基层文化活动,配置和协调好基层文化资源供给,是公共文化馆的基本职责。

二是传承创新功能。承担着优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调查、挖掘、整理、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职责,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创新,使之“推陈出新”、激发活力、融入现实、服务群众。

三是基层培训功能。负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负责基层文化艺术骨干的发现、扶持和培训,负责指导和帮助基层文艺团队的组建和运行,负责引导和扶持基层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动等。

四是创作指导功能。一方面自身要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有一支富有创作活力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基层群众中各种创作人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加以指导、扶持和提升。

五是系统管理功能。做好本地区基层文化发展档案管理。包括对基层文化队伍、文化人才、文化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资源的登记管理,基层文化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网络技术提高基层文化管理和指导效能等。

六是综合平台功能。文化馆既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创作者、管理者,也是面向基层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重要平台。包括面向基层提供文化艺术成果展览展示服务、群众文艺团队交流展演服务、文化艺术指导服务、技术及相关装备支撑服务、群众文艺动态信息及问题研究服务、公共采购及项目资金扶持服务、优秀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推介和传播服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服务等。

上海市嘉定区计划在下一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文化馆的改革发展。

七、对数字网络技术应用有了具体抓手

公共文化资源非常适合通过数字网络进行采集、组织和传输。国家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这一原理的现实应用。研究中体会到: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具有巨大的拓展、提升空间,结合“专属资源库系统”建设、“采集-集成-加工-分拨-配送系统”建设、“电子阅览室系统”建设、以及“集约化管理和监控系统”建设,完全可以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丰富、高效、可靠的基础工程和主干网络。这方面,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已经形成较为系统、较为完善的重要研究成果。

八、对制度创新设计有了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中,更迫切地感觉到制度建设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议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一是基层文化需求调研征询制度。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基层文化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经常不断地调研和征询,对此有必要形成制度性安排。

二是公益性文化机构生产供给制度。以制度的方式明确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中的基本职责。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制度。建立起公开透明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游戏规则”。

课题组会议制度 篇2

一、会议现场众生相

1. 发言人做课题研究展示时声音细小而低沉, 慢慢

地下边讲话声此起彼伏, 听报告的人听得隐隐约约, 似于梦游中……

2. 发言人会前精心准备, 制作了极为精美的展示课

件, 临上台仍不断在自己的手提电脑中演练操作。孰料计划赶不上变化, 该教师上台准备发言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文件居然无法在“官方”电脑中显示, 于是征得同意后该教师把自己的手提电脑抱了上去。一番折腾之后, 该教师将屏幕数据线接口插入自己的手提电脑, 或许是终于在电脑上看到预定文件打开了, 于是脸带笑容兴高采烈地开讲了。殊不知多媒体屏幕上什么都没有, 处于无信息状态, 即屏幕数据线接上了电脑, 但是电脑和多媒体屏幕的对接按钮没有切换过来。然而该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回过头看看屏幕上有无显示内容, 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地把预定的内容讲完了。言罢, 自我感觉良好, 面向观众绽开了一个舒心的微笑。只有观众知道屏幕上什么都没有, 听得“走马观花”。

3. 发言人预定的发言内容过多, 发言详略不做考量,

恨不能一股脑儿将三年所做悉数道来, 全然不顾会议主办方发出的温馨告示: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于是发言重点尚未涉及时间已到。评审组专家不厌其烦变换方式温馨提示发言人时间已到, 但是发言人怎舍三年努力毁于这一刻, 于是两耳不闻坚持不懈一路讲完, “精神可嘉”。

次日的优秀课题展示活动中更有某君洋洋洒洒讲了一个小时, “官方主持人”按捺不住上台提醒注意时间, 此时多媒体屏幕显示的内容仅到“课题管理”这一环节, 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起码一半的内容尚未涉及。

二、由此而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

在2010年10月10日进行的海南省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 有位教师提出的自身教学之最痛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教师讲得好、学生听得好、为什么考起来考不好?

1. 从会场众生相究其原因, 不外乎集中为一点:不关注听者, 仅关注自己的预设完成了没有。

于是声音小听众没有听到而不自知者有之, 于是作为展示的媒介———多媒体屏幕没有显示而不自知者有之, 于是由于不关注听众身份一路开讲使人不耐烦而不自知者有之……

于是我们明白, 有一种遗憾叫做一厢情愿。

在省级课题结题会议中不少课题组发言人没有关注发言场合, 没有关注听者身份, 这其中有来自高校、中学、小学的教师, 学科来源、研究领域如此众多复杂, 各自需求如此不一, 但是发言者全然不计, 径直按照自己的研究领域、学科研究特点陶醉于其中的某一点不可自拔一路引申。其实对于那些百忙中抽空前来与会的人而言, 他们未必对你具体研究领域的某个具体内容的展开感兴趣, 反而关注的是课题研究者如何发现并提炼一个问题、怎么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等等共性的东西。

2. 反思:这些现象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现象何其相似。

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现场, 我们的教师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我准备讲的内容我讲完了, 学生没有打断我而是听完了, 说明他听进去了, 于是考试之后成绩出来教师痛心不已、倍感受伤:为什么他们考不好!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假设, 如果在省级课题结题会议之后组织所有与会教师进行考试, 内容就定为这两天课题结题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要点, 那么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也绝对足够让主考官伤心。

日常工作场景中就往往存在这种不被关注的反思起来却足够震撼的现象。

回到那个讲了一个小时却还没有真正“开门”的课题结题发言场景, 发言人的初衷是好的, 想让与会者充分了解这个课题组做了些什么, 研究过程中他们和学生发生了些什么, 于是牵一点而引发, 越扯离主题越远。

对于不是这个学科、不是这个学段的与会教师而言, 听了一个小时由这个学科的一点迁移开的漫谈报告感受会如何, 不言而喻。

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的学生其基础是千差万别的, 尽管考进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总分相差不大,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各个学科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而后回到某一个学科的课堂中, 学生的基础必然有不同的差异, 甚至是较大的差异。

我们教师至少也是科班出身本科毕业, 从知识储备而言教中小学生绰绰有余, 可谓满腹才华。于是我们教师有的怀揣一颗热心, 想倾其所懂将毕生所学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中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要么是针对正讲着的某个知识点无限延伸, 讲“夜缒”一词能扯到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讲了一节课;要么就是一堂课教学内容安排了十项八项, 教师心想这够全面了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实际上学生哪一方面都学得一知半解。

于是我们会发现, 往往下课铃声已响, 而教师自己想展示的知识点却还没有展示完, 于是唯有不断在教务处呐喊着追加课时。

欲速则不达, “贪”得反失。宜因材施教, 一课一得!

课题组会议制度 篇3

对正致力于城市发展建设的中国而言,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城市看“气质”,“文脉”给予城市“精气神”

“我保卫什么?保卫家乡,保卫家门前的老松树,叫它千年绿来、万年青。”——谢辰生

“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冯骥才

“标志性建筑,加上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共同构成北京城的历史文脉。”——赵中枢

“我保卫什么?保卫家乡,保卫家门前的老松树,叫它千年绿来、万年青。”93岁的文保专家谢辰生,常常回忆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听到祖国慰问团唱的这句歌词:“那是我对家乡最真切、最具体的记忆,每每想起,不能忘怀。”

谢辰生说,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就好比提起苏州,你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杭州,便是西湖、六和塔;提起海口,想起骑楼老街……文化遗产犹如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给我们所有的文物工作者带来信心和鼓励。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谢辰生说。

城市“文脉”是什么?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眼里:“它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

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赵中枢教授以首都北京为例,做了进一步解释:“北京起源于公元前1045年燕都蓟城,到公元1153年成为金中都,此后屡屡成为国家的首都。重要的构筑物如万里长城、明十三陵、北京古城等,标志性建筑物有故宫、天安门、天坛、鸟巢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北京胡同、四合院、首都职能等,加上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共同构成了北京城的历史‘文脉’。”

“受环境、学识等因素影响,尽管每个人对城市‘文脉’的印象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城市历史的厚重感是一座城市的资源和骄傲。”赵中枢说。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还强调,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

城市改造千疮百孔,何处安放我们的城市“文脉”

“四合院是北京名城的细胞,没有四合院就没有北京城!”——谢辰生

“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冯骥才

“大批高建筑、怪建筑拔地而起,与原有环境极不协调,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逐渐失落。”——谢辰生

北京古城,围绕中轴线,东西对称,完整的街巷体系、空间格局和城市面貌,令众多外国建筑师叹为观止。

“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也许就是北京了。”这是美国城市规划学家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设计》一书中发出的赞叹。“它在设计上如此杰出,为我们今天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藏。”

然而今天,当你登上景山四面眺望,林立的高楼刺入眼帘,城市的轮廓却被一处处“混凝土屏障”所阻断。

谢辰生是新中国文物法规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人。几十年来,他一直执着地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奔走疾呼:面对大街上的“拆”字横行,他痛斥;面对文化遗产被过度开发,他揪心;面对有人要拆北京的四合院,他直言“四合院是北京名城的细胞,没有四合院就没有北京城”。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大拆大建,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城市肌理千疮百孔,历史城市失去原貌……无不让人感到痛心。

冯骥才叹息:“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霓虹灯铺天盖地,城市文化消失殆尽。”

谢辰生愤慨:“大批高建筑、怪建筑拔地而起,与原有环境极不协调,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逐渐失落。”

日前,南京拟施工建设的地铁6号线,因沿线涉及183处文物点、穿过6处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被称为“对南京千年文脉影响最大的地铁线”,引起各方关注。2015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暂不同意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

曾参与过南京明故宫和历史街区保护论证的阮仪三认为,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益成为重要竞争力。城市的发展,亟须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并纳入城市规划,对城市中尚存的文脉进行抢救性保护。

不抹掉前代的书页,让城市“文脉”永续传承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明也需要积累。“我们的先人在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智慧,当代人以为自己掌握了更多自然科学方法,就忽视这些智慧,认为古人的建筑落后了、不适应现代生活,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而有害的。”赵中枢指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赵中枢曾赴现场考察。据他回忆,都江堰南街的历史建筑虽然东倒西歪,却没有倒塌,但不远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倒塌了许多。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我们不能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中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越来越得到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遺产。

2015年12月,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这让文物界人士和更多致力于在城市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的人们,感到欢欣鼓舞。

赵中枢说:“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预期,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将走上正轨,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

课题组会议制度 篇4

一、会议通知

时间:2016年10月12(星期三)晚上19:00 ~ 21:00 地点:逸夫楼A406 1 与会成员

老师:严老师、焦老师、冯老师

学生:罗才贵、汪宏、李涛、郭蔚、陈志勇、祝思频、卢艳秋、张越、丁越、胡洁、彭金秀、钟志刚、位振亚

汇报人员:祝思频 内容分享:焦向科老师 会议主持:陈志勇 记录人员:陈志勇 会议要求

着装整齐、礼仪到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做好笔记、认真听讲;小组讨论、给出建议 汇报内容

汇报人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汇报

①实验进展及数据分析情况,实验中存在问题; ②近期实验中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熟练度等; ③小论文的写作、修改及投稿情况及其心得; ④近期对专业软件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 汇报要求: ① 汇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主题明确; ②PPT美观,图标符合规范要求;

二、会议记录

会议议程一:课题组组员及老师ppt汇报分享 祝思频:《改性TiO2光催化降解苯胺黑药》

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选择苯胺黑药为待降解药剂及选择二氧化钛制备催化剂的背景意义,然后讲述了方案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通过对比不同稀土元素掺杂二氧化钛所制备的催化剂对苯胺黑药的降解效果,筛选出最适稀土元素及掺杂比。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苯胺黑药标准曲线绘制参数的选取。

针对卢艳秋同学的汇报内容及PPT制作,与会成员提出以下优、缺点:

优点:对PPT讲解内容熟悉,形体仪态得体,PPT内容丰富,临场表现较为镇静。回答问题清晰。缺点:

1、对相关机理及理论不是很熟悉;

2、汇报过程语速较快。焦向科老师:《工艺矿物学定量分析系统MLA简介》

主要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了MLA的研发来源及设备组成、设备用途等,分析了SEM与BSE的区别;展示了grain与partical的差异。讲述了MLA分析样品的制备过程,电镜参数设置,矿物分析模式选择以及后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编写。

三、会议总结

课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篇5

课题研讨会

参会人员:本校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聂友明

主题:课堂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的探讨

目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通过本节课探讨课堂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着力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会议内容:

1、课题精神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细化分工,传达上级课题主管部门对我课题组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2、主持人对主讲课人民版八(上)第四课第三框《不为追星所累》进行自我分析:(1)、通过说课,介绍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理念(突出人文教育思想)(2)、反思教学:可取之处(略)。存在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教学环节不精炼,突发事件处理不灵活;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程度不够(表现在学生活动面不够,知识和思想的自然生成落实不够,渗透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3、课题组成员活动(1)、评主讲课(建议:主要从本节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实施组织上进行评课分析);(2)、探讨课题研究策略(3)、会议小结

4、课题研究近期工作思路和方案(1)、下大周听思想品德课教师陈祥杰、新教师向郦、余强、段晓辉的讲课。(要求:授课教师要有电子和纸质的教学预案、说课稿、专题发言)。(2)、课题组组织评课,要有活动记载,资料汇编档案

5、课题组陈述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和困难,讨论解决方案

6、教务处指导意见

7、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搞好本次研讨会的资料整理汇编。

参加课题研究会议心得体会 篇6

南和一中

课题组成员:李俊芳,薛运茹,韩叶卿,候彦超,冯柯菁,澹台恒芳,程晓磊

上次有幸听取了专家和教育局领导的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大。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通过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体会如下: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要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其次要做好方案

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所以,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在制定课题方案时,要注意确定课题类型以及它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要做好文献检索,看看选定的课题的已有成果和对具备的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要拟定好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以及确定其成果及表现方式。

(三)最后要培养自己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时代,作为当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能力。专家在会议上介绍了许多文件检索网站和期刊。对此我们感觉自己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今后,我们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自己的教研能力的提高。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脚步。

课题组会议制度 篇7

2012年末,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工作会议在衢州市实验学校召开, 各县 (市、区) 教科室负责人、各类课题负责人共450余人与会。会议的主题是“做务实、真实、扎实的课题研究, 过专业、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会议, 对我市获第四届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部分课题进行了推广, 4位市课题优秀成果获得者作了经验分享与成果交流。市教科所负责人回顾了一年来全市教科研工作, 强调今后将对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指导, 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教育科研态度, 走上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会议还邀请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前所长、现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兴宏研究员现身说法, 内容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启动与实施》的主题, 认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其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强调在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要做好三件事: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确定好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 在研究实施中要重视资料的积累、总结与提炼。整个报告既平实又精彩, 既广博又深刻, 特别是对部分衢州市2013年度立项课题方案的点评与指导, 真正起到了专家引领的作用, 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市申报立项课题质量和教科研工作水平, 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台湾高校校务会议制度探析 篇8

关键词:校务会议;台湾高校;制度;大学治理

为更好地进行大学治理,台湾高校设立了校务会议,以决议校务重大事项,在高校内部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笔者择取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台湾东华大学4所高校,充分利用一手资料,试图从其校务会议的性质定位、职责权限、成员组成、运行方式、议事规则、议事程序等方面进行探究,进而总结其主要特征,以期对大陆地区高校校务委员会建设与实践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台湾四校校务会议之六维透视

(一)校务会议的性质定位

1.最高决策机构(2005年之前)

台湾“《大学法》”2002年修订版第13条规定:大学设校务会议,为校务最高决策会议[1]。这明确了校务会议是台湾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据此,在台湾高校,校务会议改变了以校长为首、由行政单位主导学校运作与决策的传统,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校长的遴用、学校预算、校务发展计划、教科书选用、学生奖惩规定、成绩考查等都要经过校务会议讨论。

2.议决机构(2005年之后)

2005年12月新公布的“《大学法》”将原来“校务会议为校务最高决策会议”的规定删除,仅规定大学设校务会议,议决校务重大事项。关于此点,2012年4月3日公布的《公私立大学校院订定或修正组织规程参考原则(释例)》[2](台高字第1010035194号)第12条特别给予了说明:“《大学法》”无明文规定校务会议为校务之最高决策会议”。然而,从表1和图1中不难看出,校务会议仍是整所学校民主法治化最重要的组织。据统计,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于2015年12月修正的“《大学法》”共计6046字,而校务会议出现16次,占比约为1%;“《大学法》”共计六章42条,其中,第15条和第16条专列校务会议相关规定。校务会议出现章节占所有章节的比例高达50%,其出现条目占总条目的19%[3]。可见,台湾“《大学法》”对其定位之高,以及地位之显要。

(二)校务会议的职责权限

根据2015年修正的“《大学法》”第16条,校务会议主要审议下列七大事项:校务发展计划及预算;组织规程及各种重要章则;学院、学系、研究所及附设机构的设立、变更与停办;教务、学生事务、总务、研究及其他校内重要事项;有关教学评鉴办法的研议;校务会议所设委员会或项目小组决议事项;会议提案及校长提议事项。

“《大学法》”对校务会议进行了总体规定,各校通常在其组织规程对校务会议做具体规定。从台湾4所大学的组织规程或校务会议的设置办法来看,其中的相关规定与“《大学法》”的相关规定相差无异,甚至诸多款项是相同的。台湾校务会议的角色主要定位在对学校宏观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上,而其常设委员会及项目小组则负责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三)校务会议的成员组成

1.成员产生及规模

台湾高校校务会议的成员主要来自学校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代表来源较为广泛。2015年修正的“《大学法》”第15条规定,校务会议由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学术与行政主管、研究人员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代表组成。上述代表,除校长及副校长外,其人数及产生方式有三种。第一,教师代表经选举产生,人数不得少于全体会议人数的1/2;教师代表中具备教授或副教授资格者,以不少于教师代表人数的2/3为原则。第二,学生代表经选举产生,人数不得少于全体会议人数的1/10。第三,其余出、列席人员的产生方式及比例由各大学组织规程自行规定。依前项第一款及第二款规定计算,遇有小数点时,采用无条件进位法,取整数计算。如表2是“国立成功大学”校务会议代表人数试算表。[4]

台湾大学亦给出了校务、院务会议代表及各项委员会、学术行政主管由教师互选产生者,其选举及被选举资格的具体原则:本校专任教师,尚在聘期中者;本校与“中央研究院”合聘,在本校支薪者;年度之奉准休假进修教授,未出境者;因公奉派出境,期限在六个月以内者。亦对教师无选举资格,但有被选举资格的情况进行规定。第一,本校与“中央研究院”合聘不在本校支薪,将来担任被选举职务时在本校支薪者。第二,经其他机关借调,不在本校支薪,将来担任被选举职务时已归建者;年度奉准休假进修教授出境进修,将来担任被选举职务时已返回境内者。第三,奉准出境讲学、研究、进修、实习,将来担任被选举职务时已返回境内者。第四,因公奉派出境,逾期六个月,将来担任被选举职务时已返回境内者。且教师现间第一项所列职务,于任期中因故离职或借调其他机关学校者,应即丧失其原被选举的代表或委员资格,如属学术主管者,应即解聘。[5]

2.台湾4所高校校务会议成员组成特点

从图2和表3中可直观看出,4所大学校务会议组成成员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师代表为主导。4所大学校务会议的教师代表均在50人以上,政治大学和东华大学教师代表比例均高于60%,其余2校亦接近50%;其次为院系所等单位行政代表,4校分别为49人、16人、14人、27人,分别占各校校务会议成员总数的25.79%、11.51%、11.67%、26.21%;再次为学生代表,4校分别为18人、13人、12人、11人,分别占各校校务会议成员总数的9.47%、9.36%、10.00%、3.88%。这说明台湾高校(至少在上述4所高校中)非常关注教师代表、院系所等单位行政代表、学生代表等的意见。第二,校内行政代表在当然成员⑤中占据主导地位。从上述4所高校校务会议成员所从事的职业看,从事学术类职业的人士(包括教师、研究人员、助教、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47%、80.58%、73.33%、53.39%,而从事非学术职业的行政人士的比例分别为30%、17.27%、21.67%、33.98%;4校非学术职业的行政人员在当然成员中的比重较高,分别占各校校务会议成员总数的10%、5.76%、21.67%、21.36%。第三,校务会议成员组成规模与其高校规模不一定关联。比如,台湾大学教师代表有86人,其专任教师有2061人,占到4.17%;而“国立成功大学”教师代表97人,其专任教师共计1343人,占比达7.22%,接近台湾大学的两倍。

由上得之,校务会议成员来源多元化和教师代表为主导的人员结构,保证了台湾高校校务会议的民主性。

(四)校务会议的运行方式

1.召开时间及条件

校务会议的召开时间一般是按照大学的学期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设定。2015年修正的“《大学法》”第15条规定,校务会议由校长组织召开,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经校务会议应出席人数1/5以上请求召开临时校务会议时,校长应于15日内召开。校务会议之决议,除本规程或议事规则另有规定外,应以出席校务会议代表过半数之同意行之。除本规程或议事规则另有规定外,校务会议的决议应由校务会议代表过半数同意[10]。相关数据显示,“国立成功大学”2005-2015年间校务会议开会次数年均达5次以上,讨论案数年均达41次以上,可见校务会议讨论成果相对较丰。[11]

2.常务运行机构

校务会议的常务运行机构是各种委员会或项目小组,负责校务会议相关事项的执行与处理。2015年修正的“《大学法》”第15条亦规定,校务会议必要时,得设各种委员会或项目小组,处理校务会议交议事项;其名称、任务及组成方式由各大学组织规程规定。台湾4所大学校务会议设置的各种委员会及专案小组主要有校务发展规划委员会、教职员宿舍委员会、校产清理委员会、程序与法规委员会、校务考核委员会、经费稽核委员会、校园规划及兴建委员会、校务基金管理委员会、校务会议常设委员会等,在校务会议未开会期间处理有关事项,促进校务会议的功能发挥。

例如,台湾政治大学校务会议设置了程序与法规委员会、校务发展委员会、校务考核委员会、经费稽核委员会、校园规划及兴建委员会五个机构,依据相应的权责和组成方式进行运作,并召开相应的会议,形成较为灵活的决议组织结构,共同处理校务会议各种事务,较好地履行校务会议的基本职能。

(五)校务会议的议事规则

校务会议议事规则一般对校务会议订定依据、代表推选办法、审议事项、所设委员会或项目小组决议事项、会议提案及校长提议事项、召开时间和条件、不能出席办法及会场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是校务会议的具体施行细则。校务会议的议事规则一般是依据“《大学法》”第15、16条及各校组织规程的规定订定的,可谓“《大学法》”和各校组织规程的补充文本,对二者难以说明的细节、问题等进行阐释和补充。例如,“国立成功大学”2013学年度第6次校务会议延会修正通过的议事规则中第10条规定,应出席代表未过半数人出席,不得开议。这就补充了“《大学法》”和“国立成功大学”缺少的校务会议召开条件。[12]

(六)校务会议的议事程序

台湾高校校务会议的议事程序一般是为议决校务重大事项而设置,设置依据一般是各校校务会议组织及运作办法或校务会议议事规则。校务会议议事程序一般分为会议前、会议中和会议后三个阶段。会议前一般包括确认开会时间、开会地点、制发议程、准备会议资料、制作会议签到单和布置会场等;会议中主要是记录会议交办事项及各提案决议;会议后一般有制作会议记录(包括请校长确认会议记录内容和会议记录签核两个方面)、会议记录发送全体委员审阅、会议记录于各委员确认后公告于秘书室纲页、书面记录归档。校务会议议事程序看似繁琐细碎,实则严密有序,由此可见其行事之谨慎,做事之认真,态度之端正。

二、台湾校务会议制度的主要特征

校务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于高等教育治理尤其是内部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考察台湾4所高校校务会议制度的六个维度,可将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

第一,制度有法律保障。“《大学法》”乃台湾高等教育的最重要法律之一,它对校务会议的性质、组成人员及其人数和产生方式、会议召开次数和条件、职责权限等做了明确规定。“《大学法》”的修订使校务会议获得了合法性依据,得以法制化、制度化,有了强制性和权威性,这既有利于保障校内各阶层参与校务的权利,也有利于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从而保证他们能够充分地行使自治权力[13]。这说明,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不仅需要人们意识和行动的自觉,更需要法律的保障。

第二,成员来源广泛。校务会议组成成员的来源及产生方式都是多元化的,由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学术与行政主管、研究人员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代表等共同组成,且较为注重教师代表尤其是教授的意见,有助于大学多角度听取不同声音,提高大学治理的民主化。

第三,集体决策有利于民主。校务会议不只是行政单位领导的个人权力彰显,学校各种成员主体直接参与决策有着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学校实际,充分反映师生意见,集中群智;其次,有助于将师生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全体成员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师生等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学校发展的责任感。

第四,配套规章完善。台湾4所高校除组织规程中对校务会议制度有所规定外,还都基本制定了相应的校务会议规则、校务会议议事程序汇编、校务会议代表选举原则、相关常设委员会组织及议事规则、校务会议代表提案规范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务会议制度的规章体系,为校务会议的具体运作提供了可操作的规章依据,具有极大的可控性和可行性。

三、对大陆校务委员会建设的启示

相较于台湾高校而言,当下大陆各公立高校校务委员会(含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整体还不够成熟规范,与目前大学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校务委员会的性质定位不明确、职责权限不明晰、结构功能不合理、运行机制欠佳、配套制度缺乏等方面,这就难以充分调动起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多方面的力量,校务委员会职能的实现也就变得困难。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源,在某些方面有着一致性和相似性,故而,笔者建议大陆汲取台湾高校校务会议制度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一)健全法律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合法性是一个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务委员会是高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其未着一字。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业已核准章程的84所部属大学(含教育部直属75所,工信部直属7所,中科院直属2所)中未设置校务委员会的比例约达66%。虽然教育部令第37号《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对校务委员会进行了一些规定[14],但贯彻实施情况与预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在法律层面设计校务委员会的相关制度,而不限于政策层面,用法律形式来解决校务委员会的合法性问题,为其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二)明确性质与功能,合理定位以提升规范性

依据大陆高校设立校务委员会的功能,其大致分为决策型、半决策型、筹资咨询型、审议监督型四类,其中已设立校务委员会的高校,其校务委员会含审议功能的仅约10%,尚有约4%性质不明,其余大多为咨询功能。而校务委员会与理(董)事会功能部分重叠的比例约达35%,可能重叠的比例约达44%,没有重叠部分不到9%,另有13%不明确。由此可知,当前大陆部属大学对设立校务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的价值认知有差异,校务委员会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总体上权能有限,这就亟需明确校务委员会的性质与功能,如台湾校务会议般合理定位,以提升规范化、制度化。

(三)扩大成员来源,集思广益以发扬民主

观大陆各大高校,除少数依据《规程》对校务委员会进行了一些调整外,其余目前仍未有大的变动。其成员仍是由党政领导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比例较低,其他学校主体也所占不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民主,应扩大成员来源,听取多方意见,尤其是教授们的想法,集思广益,以实现多元治理。

(四)完善配套规章,订定细则以形成体系

关于校务委员会,大陆多数高校一般仅制定了校务委员会章程,且多数未能随《规程》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正。此外,各校比较缺乏校务委员会相关的会议规则、议事程序、代表选举原则、相关常设委员会组织及议事规则、代表提案规范等具体的、可行的实施细则,这对校务委员会职责和功能的顺利实现无形中产生了种种障碍。因此,急需完善校务委员会相关配套规章细则,形成以校务委员会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注释:

①此试算表为台教高(一)字第1040124380号函核定本,自2015年8月1日生效。

②表内人数依本校教师人数试算,各学院代表分配数以各学年之教师人数为准调整,人数/单位以四舍五入为准;依据组织规程第14条,一级行政单位主管应含教务长、学生事务长、总务长、研发长、国际事务长、主任秘书共6人。因本校研发长由副校长兼任,故列计5人;非属学院及生科学院代表人数试算结果,其主管及合计分别为1人和2人、1人和3人,但依据组织规程第14条第6项规定调整总人数为4人。

③资料来源:自行整理自4所高校2015年度校务会议出列席名单。

④资料来源:由表3中数据自行统计而得。

⑤一般情况下,校务会议成员应该由选举产生,但是一些有专业能力或者是部门主管人员根据上级或者校务会议的主管部门建议或者批准不经选举产生的成员,或者有法律规定不经选举或批准产生的成员称为当然成员。

参考文献:

[1]台湾“《大学法》”[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3155/23157/23192/23214/2006/4/bi3951343337142460027616-0.htm,2015-01-04.

[2]公私立大学校院订定或修正组织规程参考原则(释例)[EB/OL].http://www.doc88.com/p-2166158828020.html,2015-12-02.

[3]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台湾“《大学法》”[EB/OL].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30001,2016-02-27.

[4][7][12]校务会议专区-NCKU-“国立成功大学”-秘书室[EB/OL].http://secr.ncku.edu.tw/files/11-1002-15899.php?Lang=zh-tw,2016-02-27.

[5]台湾大学校务、院务会议代表及各项委员会委员、学术行政主管选举原则[EB/OL].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01/01-012.pdf,2016-02-27.

[6]“国立台湾大学”104学年度第2学期第1次校务会议代表名单[EB/OL].http://host.cc.ntu.edu.tw/sec/AffairsMeeting/104-2-1list.pdf,2016-02-27.

[8]政治大学2015年度校务会议代表名单[EB/OL].http://secrt.nccu.edu.tw/MeetingInfo/104_university_meeting_member.pdf,2016-02-27.

[9]东华大学校务会议委员会名册[EB/OL].http://www.secret.ndh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39/pta_50720_6690040_77769.pdf,2016-03-04.

[10]台湾大学组织规程[EB/OL].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01/01-008.pdf,2016-02-27.

[11]校务会议记录-NCKU-“国立成功大学”-秘书室[EB/OL].http://secr.ncku.edu.tw/files/11-1002-4449.php?Lang=zh-tw,2016-02-27.

[13]郭伟展.中国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基于高校治理视角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9.

在学校课题启动会议上的发言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请到教育总支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华师附属航天龙城小学全体师生向参会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我校2014年9月落成开学,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基础也比较薄弱,教育教研这一方面显得滞后。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学习和研讨的平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并通过这些教师的引领,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一、学校简介及背景

1.学校在基础设施未完工,设备设施未配套的情况下仓促开学,学校一边建设,一边开展教学活动,安全压力巨大。

2.师质力量是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现在:严重缺乏骨干教师,教师学科分别不合理,师质构成复杂,管理有难度,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3.生源构成与质量是学校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生源构成:村民子女——入住业主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二小分流)

生源质量:学困生占比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压力大,家长支持力度欠缺。

4.学校办学规模和地理位置在盘龙区域内缺乏竞争优势。

在学校面临以上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总支对学校下一段的发展要求是:在2——3年的内,学校教育教学和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开发区第一梯队,在4——5年的时间内迈入黄陂区前列,学校形成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成为区域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发挥华师合办学校在区域内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区域内第一所合作办学试点学校,可寻求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2.管理团队团结,有亲和力和战斗力。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比大,只需适当的引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同时将在区域内引进4——6名骨干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3.有华师百年教育品牌的支持和强大的专业引领能力,如何用好华师这一平台,是学校实现教育局、教育总支办学目标的关键。

三、工作开展与困惑反思 1.落实规程,点亮心火,夯实常规。

在高起点办学总的方向下,以教学、德育规程管理为抓手,从基础做起,建立实用课堂,让教师能教书、学校能生存。

实用课堂内涵诠释和标准有袁校长及教导处向老师们作出明确的要求。2.顺势而为,孕育火种,蓄势待发。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要谋定而动,特别是校务和行政成员要做到“三看”。看远——揽物于胸。就是多学多看,顶层设计。看透——洞若观火。就是问津求真,切合实际。看淡——超然脱俗。就是敢于实践,敢于失败。具体的设想:

一是日常规范管理,在夯实教学常规个过程中当前尤其要做好显性的育人规范管理,加大华师教育品牌的宣传力度,树立学校在区域内良好的口碑,在家长和社会上形成一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显性育人规范(张校长和政教处要做好德育规范):两操、升旗、路队、门卫、招生及教师学生精神面貌和教师敬业精神。

二是借助实用课堂试点,依托华师专业引领,创设适合学校持续发展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袁校长和教导处要做好研讨、试点和规划。

三是试点武汉市足球学校,尝试学校提议发展教育的突破口。

政教处和教导处要规范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开展丰富的体艺兴趣组及社团活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2016年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炼学校办学思想,形成学校办学亮点和特色,助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三、燃烧激情,放飞梦想,寻路超越

希望我们孕育的星星火种能燃烧、爆发、燎原。“模仿也是创新,拿来也能发展。”在学校办学特色还未形成的情况下,我校将以“拿来——仿制——改造——创新”的方式摸索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之道。

以上是我校在进行实用课堂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我也对课题组提出一些要求,希望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要重视本次课题研究,以今天为起点,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好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在争取课题顺利结题的同时,力争出精品,出亮点。同时学校在时间、经费上给予保障,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软硬件的投入,使本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完成。

上一篇:感悟自然作文600字下一篇:给予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