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2024-07-19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通用5篇)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篇1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学期特拟订语文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有一个良好的班风,能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在老师的辅导下有能力带动班上的学生学习。有十七名从海子小学转入的学生学习基本功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生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进行家访,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喜欢学习。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引导其读适合他们的儿童外读物,扩宽其知识面,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通过三年的教育,大部分同学能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学习。有3名学生的行为不够良好些,教师得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措施反复抓,抓反复,使其达到转变的目的。

二、奋斗目标

(1)熟悉拼读音节,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识字量,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目的。(2)使学生按要求会写简单的一段话。(3)加强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4)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60分以上。

(5)重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6)形成活泼、开朗、奋发向上、遵守纪律的班集体。

三、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首先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训良好的习惯(7)”与“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4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338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23个,另外的11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按笔顺描红。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入生字总量。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此外,有的课文后面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全册教材共安排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欢识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杜绝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感谢”、“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学会赞美”、“根据漫画编故事”……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饿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和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学习正确使用和保管毛笔,并养成习惯。

(6)学习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和掌握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23个,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入体”。(4)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得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养成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4)能够使用逗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能适当、合理展开想象。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五、教学重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听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6、会写简单的一段话或一件事。

六、教学难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或几段连贯的话。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杜绝无教案上课;

2、认真批改、作业、试卷,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查缺补漏,做好相关的记录;

3、重视学生对拼音、字、词、句的训练,作业突出知识的重点,题型新颖,形式多样;

4、善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关心、热爱、辅导学生;

5、经常与学生、家长、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成立学习辅导小组;

7、举行语文知识竞赛和交流活动。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篇2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篇3

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差别》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石家庄市沿西街小学 刘萍 教材说明: 本课讲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一个能够创造性地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个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做人处事的启示: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终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文章结构严谨,人物的做法和语言值得品味,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两个年轻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办事风格,能够使人随着故事情节更深刻地领悟《差别》对我们的人生意义。 教学建议: 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把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做到读、说、写结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由差别引入,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我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看课题提出自己的阅读问题,进入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涵,感悟哲理。 1、认真研读课文,归纳总结阿诺德和布鲁诺之间的“差别”,全班交流。 故事中他们到底存在什么差别呢? 布鲁诺:薪水低、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工作效率低,被动,做事情缺乏主见,没有远见卓识,不能预见事态的发展做出更好的处理决定。   阿诺德:薪水高、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 有思想,有主见,细心、干练、果敢,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地工作,做事周到缜密,具有远见卓识。 2、文章里阿诺德和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什么? 真正的差别在于对工作的主动和被动的问题。 布鲁诺该怎样弥补这种差距? 3、写出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例如: 启示一:做事情就像下棋一样,每走一步棋都需要考虑到下面的好几步怎么走,想的越周全,看得越远,棋艺就越高。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物,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后的发展,学会动态地看问题。 启示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善于动脑筋思考,学会长远打算。 启示三: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老是抱怨什么,应当多找找自己与他人的差别,进而真正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三、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自由结成三人小组,分好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好人物对话。布鲁诺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以后他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和生活呢?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成语言、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四、放飞想像、能力培养 布鲁诺后来有没有变化呢?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同学们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像,猜故事的结局,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差别》。 五、拓展阅读,提高归纳总结文章中心的能力。 课外阅读《一分钟》、《一定要洗七遍》   《差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书写6个生字。 2.抓住人物的做法和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广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角色表演故事,注意发挥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人物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阿诺德和布鲁诺之间的“差别”,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由差别引入,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我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看到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检查生字、词汇的自学情况。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布鲁诺因为没有提薪,在老板面前发牢骚,老板通过让他与阿诺德分别到集市上买土豆,使他认识到与阿诺德的差别) 二、文本探究,寻找差别。 再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做法和语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幻灯片)  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差别?他们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别给他们双方带了哪些不同的效应?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局呢? 从课文中找一找,你从他们的做法中对他们有什么认识?在书页的空白处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三、交流初读收获,进一步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人的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被动。 阿诺德: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 2.这些差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你对这两个人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布鲁诺和阿诺德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使他们受到了不同的待遇,那么他们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应该值得我们深深地体会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问题。 从买土豆这件事看,阿诺德具有什么优秀品质?他与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什么?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涵,感悟哲理。 1.阿诺德是怎样对待工作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觉得他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当布鲁诺看到阿诺德的表现,此时,他会怎样想? 如果你见到布鲁诺你会怎样对他说?你会怎样弥补这种差距? 3.为什么办同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差别?他们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最主要的差别是思维态度和方式。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方式不同,对待问题主动与被动的不同态度。 4.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你觉得自己更接近谁?从中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三、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在表演之前,我们可以对故事情节加以补充,你觉得应补充些什么内容会更好? 学生交流。 分组尝试分角色表演。 表演点评。 四、放飞想像、能力培养 布鲁诺后来有没有变化呢?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同学们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像,猜故事的结局,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差别》。 五、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一分钟》、《一定要洗七遍》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体味、感悟、明理。       学贵有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阅读问题与目标,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与写作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   寻找阿诺德和布鲁诺的差别是突破本课重点的关键,通过初读与交流,突出课文主线,为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内涵做好铺垫。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在悟中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抒发内心的情感,真正走入人物内心,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         语文文本的教育力量,最根本的还应落在对学生心灵进行润泽,联系生活实际更有助于学生真正领悟深刻的生活哲理。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成语言、动作,通过想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从而实现阅读创新。   《差别》  教学设计 栾城县窦妪学区 刘永宾 任军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书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2.通过探讨交流,表演等环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采用对比法理解文章内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2.懂得应对竞争,把握机遇。 教学重难点:懂得老板几次给阿诺德提薪,而布鲁诺仍拿原来薪水的原因,从而获得做人的启示。 教学准备:土豆、西红柿(图片或实物)、录音机、生词卡片(自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一)板书题目:“差别” (二)提问:文章会写到谁和谁的差别? 他们差别在什么地方? 这些差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效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用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 生词:薪水 牢骚 抱怨 差别 盘算 汇报 预设:有些字在课文上是以人名的形式出现的,如“德”“诺”,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提高扩词能力。   (三)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长段落可由两、三个同学共同完成),听者可以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正音。 三、初学课文,了解大意。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一个能够创造性地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个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做人的启示。) 四、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设计意图有二:其一是问题导入,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其二是问题导入,引导孩子们读中抓住重点,读中带有思考,读中了解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篇4

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 栾城县南高学区 冯红玉 吴欢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向权威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通过试验取得胜利的故事,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以认真科学的态度寻求真理的精神。 课文先对挑战者――伽利略和挑战对象――亚里士多德作介绍,讲到伽利略学生时代就是一个善于动脑筋,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探索的人;讲到亚里士多德是大权威,他的话在当时被当作不能更改的真理。然后讲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提出怀疑。最后讲伽利略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 这篇课文通过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两个铁球落地试验的背景与经过的记叙,宣传尊重科学、大胆怀疑、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这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文本脉络图: 善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 一个事实: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挑战 提出质疑 权威 疑问是发明创造的 两个结论:一快一慢难解释同 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 反复求证:多次试验 的标准。 验证真理 试验前人们嘲讽 执著 公开试验 试验后人们惊讶 追求 教学建议 一、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与业绩资料,或有关他们的小故事。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通。教师要广泛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制作表现伽利略试验的课件,以备上课时使用。 二、课文写的是科学界的论战,时间较久远。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开始上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与业绩的资料。教师要参与其中,巧妙地把本课的相关背景作简要介绍。 三、这篇课文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是由事实引发的正确认识,也是人们应有的科学态度。这个思想是伽利略带给我们的。要引导学生以这个思想为线索,以感悟重点词句为手段,以伽利略的怀疑精神为动力,开展探究性阅读。 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设计质疑题,写出简要的批注。然后自找学习伙伴,自由研讨。在小组充分讨论之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论辩。论辩前,先集体梳理论辩题。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又便于抓住主要问题展开论辩。 首先,就课文背景进行论辩。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特别是理解伽利略的行为,就要先了解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狂热崇拜。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第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教师可用课件出示:“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先讨论:“信奉”与“相信”意思有什么不同?(“信奉”是不但相信,而且实行)再讨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到什么程度?你怎样看待这种信奉现象?教师要诱导学生在讨论、论辩中要启发学生援引搜集的资料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论辩的过程中,学生会感悟到:对权威要尊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对这样的权威应当尊重。但是,对权威不应盲目迷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权威也有错的时候。 学生了解了伽利略质疑的大环境,就会深刻感悟到伽利略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可贵精神。如果学生能搜集到并在论辩中提出16世纪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烧死在罗马广场的故事,学生就会懂得挑战权威要承受巨大压力和风险,就会被伽利略的无畏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其次,通过读书和论辩,让伽利略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教师可遵循“怀疑――室内试验――公开试验”这个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再进行讨论、论辩。“思考练习”2体现了这一点,可结合习题展开探究。 第3自然段记叙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一个观点的质疑。对这一段,学生能较容易地、通顺地读下来、说出来,但理解可能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在论辩中用数学的办法列出算式,如,10+1<10,表明: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比10磅重的铁球慢;10+1>10,表明: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比10磅重的快。通过列式,不仅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自相矛盾,是错的,而且知道伽利略不是草率地怀疑,而是精心思考,做了科学的论证。 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记叙伽利略带着疑问做试验,实际是写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论战,可以合在一起研读。让学生仔细读书,认真思考,用伽利略的精神投入讨论与论辩之中。论辩的题目可以是:伽利略的两次试验是怎么做的?两次试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论辩可达成共识。相同点:结果相同,都是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研究的态度相同,都是认真、求实地研究。不同点:地点不同,一是在室内,一是在室外众人目睹的比萨斜塔上;价值与意义不同,在室内试验,主要是解决质疑,判定谁对谁错;在比萨斜塔试验,不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更主要的是打碎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对上述共识,不必让学生条分缕析,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并主动参与论辩,能感悟到一些认识即给予肯定。 在获得理性认识后,教师抓住学生想法感受多,急欲“一吐为快”之机,组织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搞试验和试验成功后走下斜塔的表演活动,创设教学小高潮。比如,要想象试验前后伽利略是怎样上下斜塔的,试验前后的表情,试验前后人们是怎样做的,可能会说些什么。 本文有一些描写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都是佳词妙句,要鼓励学生依自己的需要练习读写,积累语言。 四、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对课文的理解,对伽利略的赞扬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读既要表达课文传导出的情感,又要表达阅读主体独特的体验。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不必处处统一。要让学生练习表达语言中的情感。比如,第3自然段前一层写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这是伽利略怀疑的观点,语速要放慢,要重读数量词和表示判断的词。第二层写伽利略的疑问,这里有分析思考,也有心中的疑点,读时语调要轻,语速要慢,有沉思味道,要突出“慢”“快”“一个”“两个”等表示结论的词语。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有许多饱含情感的语句,要提示学生情节变化了,情感变化了,语速和语调也要相应改变。第5自然段中人们迷信亚里士多德,语言中有对权威的维护,对伽利略的不满、蔑视,要读出讥讽、责备的味道来,语调要高扬,略快,重读“胆大妄为”“竟想”“错处”“固执”“丢尽了脸”。 第6自然段,表现了人们的猛醒,要读出惊讶与激动,语调快而上扬,重读“同时着地”“大哲学家”“不是全对”。 朗读训练要以学生自感自悟为主,同时配以教师的示范或录音示范。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比如,让读得好的为读得差的作示范。 五、要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腊”读là,左右结构,是把“借”和“错”的左偏旁改换成月字旁。“改”读gǎi,左半部是“自己”的“己”的变形,竖弯钩变成竖钩。“违”读wéi,不读wěi,半包围结构。“授”读shòu,翘舌音。“宣”xuān,宝盖儿下面两个横,中间加个“日”字,“日”字要写扁些,上边的横短,下面的横长些。“妄”读wàng,上下结构,与“忘”同音不同形,注意下半部的区别。“执”读zhí,翘舌音,左右结构,右半部是“丸”,“九”字多一点儿。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伽利略找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激起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在他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是权威,是真理,一切都是对的。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反对权威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了解背景,这个词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 “固执”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伽利略“固执”的表现,体会到伽利略的“固执”正是一种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磅”是英美制重量单位。2.205磅合1千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栾城县南高学区 冯红玉 吴欢 教学内容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媒体资源:动画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观看视频,导入,激趣生疑。 师:同学们,许多名人的话语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那么你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名人或名言吗? 学生畅所欲言。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和名人还真不少,今天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教师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

苏教四年级平均数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2~4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

《平均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平均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孙悟空图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孙悟空打招呼。

2.孙悟空带来了6个桃(出示图片),它想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出示问题)3.大家愿意帮帮孙悟空吗? 活动2【讲授】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动手分一分,再和同学说一说。(2)、请同学在黑板上分一分。(分成一盘1个一盘5个)。(3)、把两盘桃子送给两位小朋友,(出示分的不公平)。(4)、请同学们帮帮他。

(5)、请先独立分再请同学在黑板上分一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一分,不仅帮助猴哥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7)、判断平均分

2、教学例2(1)出示问题:如果把这8个桃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小组合作用8根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找一组到前面来分桃)(3)集体交流,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板书4)你是怎样分的?(4)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5)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5.教学第43页“试一试”

(1)让学生按要求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分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份? 活动3【练习】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导入猴哥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能干,邀请我们去参加闯关游戏呢!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然后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

(3)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板演。

(4)真棒,祝贺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2.第二关:“想想做做”第3题。

用15个奖励给表现棒的小朋友,每人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上一篇:委托付款协议样板下一篇: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最新精华版-入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