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2024-08-31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精选8篇)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1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XX公司

丙方(学生、学生家长):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甲乙丙三方应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原则,确定在 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专业现代学徒制XX班,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办班及相关研究项目开展所需经费。

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的筹建、学校工作人员的组成,教师队伍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4.负责联系合作企业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转专业、学徒协议签订、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证书发放等。

6.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校内学习日常管理。

7.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校内运行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学器材设备等。

8.负责组织购买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在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险等保险。

9.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相关各类经费的发放。

10.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支持和项目申报。11.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企业方工作人员组成,带徒师傅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3.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4.负责制订招工选拔标准、学徒协议、劳动合同等。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的日常管理。

6.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课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等。

7.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

8.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运行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保证每学期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月。

9.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企业技能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等。

10.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运行。11.负责协助学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2.负责学生(学徒)在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工作的人身财产安全。

1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参与人员的津贴、交通费等费用的发放。

14.负责协助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支持及申报。

15.负责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

三、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和乙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

2.丙方在学校学习期间,如因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项目,提出转专业申请或退学申请,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转专业或退学。

3.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应服从甲乙双方的共同教育和管理,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校园管理规定及各项教学安排,丙方在乙方公司实践教学期间,须遵守乙方依法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

4.根据甲乙双方制定的考核标准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与甲方组织的理论考试拥有同等效力,并归档作为后期选优参考。

5.丙方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 发给丙方入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6.在学习期间,丙方如有以下行为,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有权将丙方劝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丙方自行承担(1)在实践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丙方不服从甲乙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安排;(3)严重违反甲方学生管理制度或乙方相关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7.丙方在乙方的实习期间的薪资,另行签订协议。

四、其它事项

1.甲方、乙方、丙方违约,各自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2.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甲乙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3.甲乙双方有关现代学徒制“XX班”人才培养的详细要求及具体计划,由双方专业人员另建附件。

4.甲乙丙三方有关薪资和录用方面的详细要求,由三方人员另建附件。5.本协议未尽事宜,三方另行协商解决。

6.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有一份,三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日期:

丙方(学生):

学生家长: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2

1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基础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学院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进行专业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确立了以校企合作共建为基础,以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的专业建设思路。经过近9年的努力,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课程建设、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该专业提出了工学交替的“双1+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力验证,教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鉴于此,管理系决定优先在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以“订单班”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与各大酒店合作,做到“招工即招生”。根据生源特点,采取3年制高职或5年制中高职连读两种形式。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一直部分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乌海许多大型酒店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有合作关系,试点工作具有可行性。

2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思路

为了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结合以往办学经验,笔者提出如下意见。

2.1 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确定学徒双重身份

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历来不温不火,所以在进行试点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首先改革招生制度,建立校企共同选拔学生的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合作企业的需求,拟对具有一定工龄、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或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实行面试,在应往届普高、中职、中技及同等学力自主招生和“5年一贯制”招生中,采用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择学徒,通过学徒、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

2.2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订单培养相结合,实行“导师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企业的充分参与,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企业积极支持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前提是试点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企业的员工。鉴于此,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以“订单培养”为形式,在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方面差,但是可能动手能力强,而有些学生可能是合作与沟通能力强。因此,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教师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采用校内导师制,也是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的重要机制。

在建设的思路上,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参照本科高校研究生“集体导师制”的一些理念和想法,具体的实施思路是:在校外实践企业中,每位学生在校企合作的酒店中有一个师傅,并且以他(她)的指导为主,同时接受多位师傅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和实习的部门结合在一起。假设酒店专业与乌海市蓝梦大酒店合作,一个自然班30个学生,可以这样分配,客房6个、中餐厅6、西餐厅6个、营销部2个、前厅5个、财务部2个、人力资源部3个。以前厅部为例,对5名学生而言,每人有一个直接全面负责的第一师傅,同时也接受前厅部其他师傅的指导,这主要表现在培训、各种活动、平时工作之中。每位学生只要开口请教,不仅自己的第一师傅,其他师傅也会指导。在学院内部采取“导师制”跟进学生培养。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导师学徒制”,是师生结为师徒关系,并由导师引导开展一系列活动。这种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能够良性互动。一方面,导师(校内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发展,并且能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这种制度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表现,同时能够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得到全面的发展。

2.3 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的制度与经费保障机制

第一,学院支持“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制度,调整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度服务于现代学徒制。教学安排应灵活,可适应企业的生产和学习需要,建立企业参与教学的相关制度,如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考勤、企业教师管理等制度。

第二,必要的经费保证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将增加学院的经费投入,如安全、检查、指导、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交通、补助、住宿等费用。

2.4 选择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控制班级规模

选取乌海市三星级以上酒店作为合作办学对象,优先选择蓝梦大酒店、格兰云天大酒店、开元名都大酒店等长期合作企业。考虑到教学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班级容量以30人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境 篇3

令王金兰没想到的是,国家层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今年将推开。7月3日,在天津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王扬南透露:“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公布100多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从企业和学校自发探索到国家层面的试点,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重要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开展势在必行。然而在实践中,除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及统一培养标准外,还需部委间通力合作才能将其落到实处。

找回丢失的学徒制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语说的是明清时期微州人为谋生外出学徒经商的经历,从做学徒或伙计做起,得到经验,然后自立门户,再然后闯荡大江南北……

更通俗地理解,学徒制就是师傅带徒弟。手工业时代,学徒们从进入师门到长大成人的饮食起居均在师傅家中,师徒之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进入大工业时代后,学徒制从家庭延伸至企业。

20世纪50年代,被视为学徒制在中国消亡的分水岭。由于被指责存在剥削成分以及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和用人制度要求,作为一种人才培养制度的学徒制几乎消失。

然而,替代学徒制的学校教育则存在弊端。“技艺、技术性的知识技能只能通过学徒制学习,仅靠学校教育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很多技能,特别是与高新技术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只能在工作中学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说。

重学术理论,轻实践操作,这始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弊病。有研究者做过对比,在某一专业,中职学校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占比甚至比清华大。例如,同样一个专业,清华大学的制图课为80学时,而中职超过了100学时。在德国和新加坡等公认的“高技能国家”中,职业教育强调应用能力培养,而不是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

在赵志群看来,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一些体制性问题,如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智能工作需求、缺乏对职业基础教育的正确理解、职教内部中高层次教学内容衔接无序等。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国际现代学徒制研究网络学术年会,来自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瑞士等18个国家和地区及欧盟的70多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英国甚至派了观察员。

时任教育部职教司司长的王继平也出席了会议。不过,这次会议让赵志群感到有些尴尬的是,“参会的中国代表很少,因为工作语言是英语”。

学校热企业泠

从2010年开始,广州市技师学院每年都会送到企业一批学生去培养。5年来,该学院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了近两百人。

对于这种培养模式,广州技师学院教研室主任陈林生非常认同:“与以往纯学校教育的学生相比,这批学生明显拥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他说,这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是企业技术骨干,即便没拿到技师证的学生,将来也会成为企业骨干。

近些年,一些地区自发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并形成了代表性的经验。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制度,学徒制受到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不少学生及家长仍有顾虑。

对此,王金兰深有感触:“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而非实践能力;更多接受学校教育,而非到企业锻炼。还有学生和家长担心,参与学徒制的学生可能会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学校热,企业冷,这是受访者谈及最多的问题,也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境所在。学徒学生的身份,让企业有很大顾虑。“学徒学生具有双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虽然政府提倡‘招生即招工’的做法,但部分学生尚未达到18周岁,与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相违背。所签合同如果触及法律底线,企业对此比较担心。”王金兰说。而在德国,学生在企业有一种特殊身份,即“培训生”。

之前,没有制度层面的合作机制,开展现代学徒制依靠校企之间的领导和私人关系。“有些企业不愿意合作。”陈林生谈道,企业要追求效益,若学生待一两个月就离开,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秩序。刚开始作为学徒的学生和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只有在企业停留一定的时间,才能给企业带来益处。因此,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也取决于学徒的时间。另外,希望政府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学徒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学徒培养标准。赵志群认为,从世界各国经验看,现代学徒制若要存活下来,必须有全国统一培养标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仅靠校企关系,学徒制是做不下去的。

由谁主导

“目前,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总计超过5000家。”王扬南透露,其中,申报参与试点的单位有1100多家,地市级政府20佘家,院校超过1000所,参与申报的企业超过4000家。

试点计划甫一公布,就迎来各方积极响应。“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性建设,反映了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赵志群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可能是唯一没有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国家。

从世界范围看,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其中,德国现代学徒制比较普遍,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

学徒制势在必行,但由谁主导专家则有不同看法。赵志群认为,仅靠教育部一部之力,学徒制难以实现,教育部与人社部等部门必须合作。“部委间缺少深入合作,是开展学徒制遇到的最大问题。”

我国职业院校分属不同部委主管,其中,教育部主管的高职学校有1300所左右,中职约2.3万所,而人社部主管的技工学校为2900多所。“在培养思路方面,人社部更关心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部更侧重学校发展和学生学历需求。”赵志群说。

现代学徒制 试点案例1-4 篇4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也是学院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必将促进学院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和发展,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的深化和发展,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这种模式在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领域备受推崇,颇具特色,效果斐然。

这次学院与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旨在按照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围绕第三代“三自动一结合”(自动供料、自动清粪、自动环控、种养结合)养猪技术,培养农场所需的现代养猪及猪病防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试点班坚持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校和农场跟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双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以农场生产场所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相融合。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制度,学生一入学就与农场签订预就业合同,农场不仅要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而且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和工作,毕业时可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农场优先录用,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同时,设立进入、退出机制,保证该班动态、平稳、高效运行。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办学制度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加速形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这与学院一直推崇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谱写出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必将助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学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适用人才,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从而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试点案例2:江西新余: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业教育发展(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12月3日讯)招生与招工互通 上课与上岗融合 毕业与就业衔接

新余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教发展

2011年,江西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本报讯(记者 徐光明)孙兴是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冶金一班的一名学生。今年入学不久,他就报名参加了由学院两个冶金技术专业班34名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并签订了就业保障协议和教学协议。自此,他的学习方式与其他班级的学生有所不同,不仅使用的教材是由学校和新钢公司有关企业联合开发的专用教材,而且除了在学校完成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外,大部分时间将在新钢公司炼钢厂跟着指定的师傅见习和顶岗实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成为一名准工人。毕业之后,孙兴将成为新钢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在新余各职业院校,像孙兴这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的学生越来越多。新余推行的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正让更多的职教学生拥有多重身份。新余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改革招生与就业制度,真正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20%在新余就业的目标。

现代学徒制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余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应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办学,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出台了《新余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试点工作办公室,并将试点工作列入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万元专门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完善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及相关配套文件基础上,新余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探索合作协议》,提升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能力。

江西工程学院、赣西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江西新余康展汽车科技职业学校等职业院校,分别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选取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光伏发电、冶炼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营运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每个专业30至40名学生,建制成班。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第一年以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年进行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第三年在企业学徒、顶岗实习,技能检测与考核鉴定合格的学生,可取得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素质拓展证,成为参与学徒制企业员工。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学徒第一学年享受企业给予的生活补贴,第二学年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第三学年享受准员工待遇。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执行标准,共同编写学徒制教材,并制定了“学徒技能标准”、“学徒课程标准”、“企业师傅标准”、“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学徒成本核算标准”等,按标准进行教学和考核。

江西工程学院提出了打造“企业家的孵化器,工程师的摇篮”的人才培养口号,创造了另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校创业或打工,自己做老板。该校将3000余平方米闲置用房改造成大学生创业基地,无偿提供给本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办公司,学校提供创业指导甚至创业基金,安排学生到由创业学生创办的公司见习。目前,该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共有学生自己创办的各类公司39家,200多名学生在这些公司里半工半读。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新余职业教育呈现出新面貌,一方面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在校学生更加稳定,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加浓厚。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学校招生难局面有所扭转,去年该市中职学校招生达10720人;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增加,中小企业用工稳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试点案例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9月18日讯)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11月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工作以来,校企双方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稳步扎实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成果。

一是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现代学徒制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在去年与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爱亲班”、“星动力班”基础上,今年又与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允许的招生录取政策范围内,以学校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后备片区经理、储备店长的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了2014年度100名计划用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试点。为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校企双方成立了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并通过学校招生宣传和企业招工宣传渠道对社会和考生公布,接受考生的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招生招工面试。学校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二是校企联合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合作企业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有限公司充分沟通和协商,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两个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制订了既具一定差异性,又有较大同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更为清晰明确。学校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课程教学任务分配,学校与企业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企业对就业人才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得以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也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学生毕业时需取得品类管理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中的任意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三是校企联合实施培养,形成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该校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六学期,前三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业逐步介入学校教学,到企业为主进行教学,再到学校补充企业教学的不足,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这种“渐进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商科人才培养的最新探索。

四是校企联合建设师资、课程与实习基地,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明确了双师选拔标准,建立了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和“双向考核”制度。重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修订了课程标准,截止目前,已完成17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两家合作企业——北京华恩公司和宁波星动力公司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浙江6省1市约600家门店中认真筛选出近100个门店,供2013级92名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备的实训条件。

五是校企联合管理班级,增强学生企业员工角色意识。现代学徒制班建班以来,根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学徒形象标准和礼仪规范,实施模拟企业运行的班级管理。现代学徒制班推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了华恩公司培训经理作为“企业班主任”。现代学徒制班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行。班级实行企业化职位设置,由企划部、营销部、学习型组织建设部、财务部等8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经理竞选上岗,负责该部门工作。每一名学徒都是该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并按《员工手册》规范自身行为。班级在总经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的带领和各个部门经理的配合下运行,实现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了渗透企管元素的班级制度,包括考勤管理办法、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宿舍“8S”管理办法、部门经理聘任与考核制度等。营造融合企业文化的班级氛围,将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制度、形象店照片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学徒的企业归属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

试点案例4:柳州职院-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系统化教育平台(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12月16日,在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持下,柳职院正式与英国瑞尔学徒制公司签署为期三年的《中英物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备忘录》。

继今年9月1日英国总领事馆文教处代表及英国学徒制专家首次到柳职院参观交流后,柳职院的学徒制项目研究工作积极、迅速开展。结合12月12日河北唐山“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相关要求,柳职院作为被市教育局选中的英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按照“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决定以财经与物流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首个试点专业。

确定启动英国学徒制项目后,柳职院领导高度重视,从合作企业筛选、兄弟院校走访调研、合作内容洽谈,副院长林若森、鞠红霞都全程参与指导。经过三个多月的前期准备,12月16日下午3点,在行政办公楼300会议室,院长石令明与瑞尔学徒制公司总裁黛比女士正式签署了《中英物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备忘录》。石院长表示,国内传统的师带徒主要依靠师傅口传身授,没有标准,容易影响徒弟水平。而一些发达的职业教育国家中的现代学徒制有着一套较科学、严谨的评价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反馈项目进程,实现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引入这样的培养模式,既能够培养迅速适应企业的人才,又能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十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5

总 结 报 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湘潭县劳动就业职业技术学校是2002年经湘潭市教育局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十四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富有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渠道畅通可靠,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市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11-2014年连续三年参加湘潭市的技能竞赛,获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12年5月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刘彬代表湘潭市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荣获机械加工类二等奖,2013年5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曾中怀代表湘潭市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荣获机械加工类二等奖;2006-2014年连续九年招生规模居全市民办学校首位;2005-2014年连续十年被评为“湘潭市职成教育综合评估先进单位”;2005年获“湖南省诚信单位”称号;2008年被评为“湘潭市十佳民办学校”;2008-2014年县人民政府授予我校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获湖南省教育厅“规范学校建设”奖励;2013年被评为“湘潭市优秀民办学校”;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骨干民办职校”。

机械技术专业创办于2004年,现有在校学生460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专业教师17人,市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精品课程2门。近5年来,在招生规模、培训规模、教学质量、技能竞赛成绩等方面,稳居湘潭市中等职业教育民办学校首位,2010年被湘潭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示范专业”。2013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项目总体目标及建设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的以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中等职校焊接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在对焊接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分 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现代学徒制与本专业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促进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初步具有选择焊接材料和制定焊接工艺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保养焊接设备的能力和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能够操作焊接和气割设备、进行金属工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既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

(2)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专业设置要按照“对接产业办专业、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中铁五新重工、湘潭三峰数控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企业顶岗实训”等联合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走“校企融合、共育共管”深层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后续要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招生、招工模式的试点改革,调研企业对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要求,采用对接岗位的考试、面试的准入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

(3)教学方案制订

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案的制订,先由老师制订教学方案并提出申请,再由老师所在部门审核,教学管理部门审批,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审批,完成以后再与企业协商具体事宜。教学方案制订的内容包括在学校、企业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笔记与学习完成以后的总结;对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师傅的考核等。

(4)课程体系的开发

课程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焊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紧跟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根据 2 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与三一集团、三峰数控、中铁五新重工等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课程等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校本教材;形成以模块化、任务驱动、项目化的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三证书”制度。

(5)教学过程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基础训练在学校完成;对于专业性、综合性实训教学则在企业中完成,确保实践教学课时占50%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采用“双导师”负责制。在基础训练学习阶段,安排理实一体严格的考核模式,对于通过考核的学生,则安排后续企业学习;在企业学习过程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6)相关标准和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战略协作协议》、《现代学徒制校外教学运行与过程考核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协议》、《现代学徒制教师、师傅津贴暂行规定》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相关标准与制度建设。

(7)证书获取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实行“三证书”制度,即: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素质证书(学校与企业共同认可)。

三、项目组织实施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联合招生招工,稳定办学规模

1、实行订单培养、走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先后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几家大中型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协议。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了学校吸引力,2012—2015年全日制教育年招生人数均保持在200名以上。

2、实行“校企融合、共育共管”深层次办学模式。学校以教学车间和合作企业为主要依托,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学校与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推广技术应用4项,教学车间创收50 余万元。

(二)创建了一个省级特色专业

2012年-2013年共投入资金120万元,提质改造焊工教学车间120平方米,添置焊接设备10台,增加实训工位10个,目前焊工教学车间共有45个工位,可容纳学生55人;微机房接入千兆光纤,4M到桌面,电脑全面升级,推动信息化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达到专业总课时的85%(含一体化教学),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2013年7月,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含焊工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三)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建了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明确技能操作评定标准、能力领域、训练项目,修订课程方案,开发了《焊接实习实训》项目化校本教材。

2、学生技能考核试题库。参与了湘潭市教科院组织的学生基本技能考核试题库开发工作,开发了《焊接技术》等各10套技能抽考试题,建立了学生技能考核试题库。

(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通过率达100%,技能抽考合格率达100%,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2012年刘彬获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2013年曾中怀获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2011-2014在湘潭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屡居民办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为100%,其中对口就业率达96%,省内就业率达93%,就业稳定率达95%,就业半年后超3000元/月。我校学生胡火明从三一重工辞职自办富民农机厂,年收入达60万元。学生、家长、企业普遍满意。

(五)优化了“双师主体、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8名,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7名。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实施以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省市培训和企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和企业师傅对学生共育共管,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对接。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2012年刘旺执教的《机械制造技术》获湘潭市中等职业学校“说专业”竞赛三等奖,苏连湘老师在2012年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尹博敏获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1)2012年邓清波徐柏林的论文《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思考》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师谈教改类”三等奖;(2)2012年王洪林的论文《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被湘潭市教育局评为“主任淡专业”类三等奖;(3)2013年王洪林的论文《机械制造专业“专业+车间+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三等奖;(4)2014年廖建新的论文《浅谈焊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二等奖;(5)2014年徐柏林的论文《浅谈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被湘潭市教育科学院评为二等奖。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焊接技术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1、焊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完成资料上传。

2、焊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需要完善,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6

一、试点开展基本情况

2015年1月24日,我校收到XX市教育局转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本校现状,研究决定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试点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领导走访了合作的若干家物流企业,并确定福建省兄弟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兄弟物流)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并于1月27日向福建省教育厅和XX市教育局申报上报《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书》。选择兄弟物流的原因,一是该企业是XX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之一,自有车辆100余部,员工三百余人,公司还在上海、杭州、福州、南平等地设立分支机构17家,形成了以XX为中心的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二是该企业从2013年开始就和我校开展校企合作,且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三是兄弟物流位于XX公路港内,离我校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在XX市所有大型物流企业中距离我校最近,有利于学徒期内管理。

2015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15】9号),批准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我校获悉后,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校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省厅文件精神,部署下一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按文件要求于10月8日将《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任务书》上报XX市教育局和福建省教育厅。

非常感谢XX市政府大力支持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拨付40万元专款用于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任务书》中“项目进度安排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1.2015年2月我校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了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

组长:尹宏(校长)

副组长:潘卫清(书记兼副校长)黄其铭(副校长)谢云花(工

会主席)

成员:林志彬(教务处主任)、林碧英(招生就业处主任)、李琼(教研室主任)、黄桂梅(办公室主任)。

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由林志彬任主任。

2.制定和修改《XX职业中专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使之适应现代学徒制。

3.本着改革探索精神和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积累经验的思路,我校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12名学生于2015年4月初,赴XX市“林品汇”网上商城进行为期一月的电子商务技能实训学习,主要学习林品汇网上商城线上线下交易流程、摄影技巧、图片美化和设计以及淘宝网站开店和管理、仓库管理和物流配送等。林品汇公司安排3名有多年电商从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实训学生的师傅,手把手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到后期实训学生已能熟练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企业主动提出延长实训学习时间,并主动补贴学生交通费和伙食费。最终这12名学生5月24日才结束此次实训,返校进行总结、期末复习迎考,并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实训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巩固并升华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今后从事电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次教学实训中,学校全程跟踪观察,积累了一些经验。8月14日,由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福建省第一届中等职业学校中青年教师职教论坛暨专题讲座活动在福建建筑学校举行。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聘请专家对教师前期提交的专题讲座材料进行了初审,最终有15位教师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现场专题发言。我校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成员林志彬主任获邀参加此次盛会。会上,林主任立足教学一线,针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做了题为《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探索》的讲座,受到与会者好评。

4.深入XX市物流企业调查研究,与中国邮政XX市分公司(以下简称XX邮政)、XX鑫泉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书》。

5.2015年新招聘一位新物流专业教师,派出谢蓉、潘瑛、吴小燕三

位老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吴杰、朱旭彤两位老师参加省级培训。2015年11月派出林志彬主任参加福建省教育厅组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新加坡研修团,学习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用于指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6.正与XX邮政商谈合作项目,计划由XX邮政派出师傅和本校老师共同指导16名学生1个月时间,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参加XX邮政分销部由另外师傅指导实战,并由XX邮政补贴一定生活费,表现突出还将发放奖金。

三、试点工作存在的困难

1.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行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规模、实力与积极性,均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实行效果。我校原定与兄弟物流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但兄弟物流存在着人员数量虽多但分散在全省各个网点和以传统运输物流为主的缺点,无法集中提供较多的适合中职生的岗位,也与我校物流专业以电商方向和智能物流发展方向不符,经考虑后,目前继续兄弟物流合作。同时拟在XX市生态新城寻找更合适的物流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2.在对企业的走访中发现,有些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关心眼前利益,缺乏储备人才的战略意识。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要留住学生还要支付相应薪酬,增加了直接成本,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徒,在合同到期后流失的可能性很大,增加了间接成本。今后学校拟加大经费投入,为合作企业弥补成本上损失,确保项目实施。

3.缺乏相对应的学徒制教材,企业不一样,师傅传授的内容和技能也不一样,教材也不一样。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适合教材。

4.学校对学徒制条件下的学生和教师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都缺乏经验和研究,导致学徒制实施效果不佳。学校拟与企业合作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

5.招生宣传时,许多家长和学生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物流专业就是卖苦力,不需要学,没前途,导致招生困难。今后学校要科学组织相关材料和案例,加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宣传力度,力争在招生上有更大突破。

四、试点工作下一步计划

1.继续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任务书》有计划的实施现代学徒制工作,并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做到一企业一方案。

2.校企共同修订人才联合培养方案,编写现代学徒制教材、岗位考核标准、学生学习评价记录手册、教师评价记录手册、师傅评价记录手册。

3.积累经验,找出不足,建立经验分享机制,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课题研究,并争取成为省市级课题。

探析现代学徒制 篇7

18世纪下半叶, 随着工业革命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使学徒制走向崩溃, 学校教育取代了学徒制。直到今天, 学校教育一直占据着职业培训教育的大舞台, 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 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确也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初级技能型劳动者, 但与企业脱离,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也较重视学问学术等问题, 越来越来受到质疑, 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学徒制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

一、螺旋上升, 学徒制—学校—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亘久的职业教育形式, 早在公元前2100年, 学徒制就已经成为人类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人类自从有了生产活动, 其生产经验和技能就需要通过教育传承下来, 这种传承在古代由于生产规模和分工有限, 是以父子相传的方式来实现” (1) 。到了13、14世纪的欧洲, 学徒制已经被纳入行业范围内管理, 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模式。这一时期学徒制的主要特点, 已具有公共性质, 有了相应规范, 特别在师傅的资格、传授内容、学徒年限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 师徒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即从父子般的关系向雇佣关系过渡。如1562年, 女王伊丽莎白 (Elizabeth) 颁布了《工匠、徒弟法》对学徒制度作出统一规定 (学徒年限一律为7年;允许师傅带三个徒弟, 可雇佣一个工匠;只有不是工人、农民的城市自由民子弟才有资格当徒弟等) ;1601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 规定英国贫困家族儿童必须成为学徒。《工匠、徒弟法》和《济贫法》都是国家管理学徒制度的法律, 并在以后约20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变动, 为家庭手工业和工厂手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 成为维护英国经济领先地位的保证。

工业革命对学徒制形成了致命冲击,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化, 需要不同工种或技能的人共同合作, 才能完成某件作品, 这表明某种独家相传的特色技艺已不能单独完成生产, 因此师徒关系的学徒制渐渐地被新兴的职业学校所取代。学校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教育主导形式, 在此背景下传统学徒制日趋式微。

“二战”后, 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于学徒制, 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一。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设立了300多所新学徒制培训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 帮助培训机构 (企业或公司, 职业学校) 和学徒双方达成培训协议, 获得政府的财政资助” (2) 。这些培训机构在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下, 采用灵活教学和用户选择方式开展培训。韩国实施了“2+1制”, 即学生前2年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第3年则在企业接受为期1年的现场实习培训。英国实施的现代学徒制, 把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 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NVQ课程, 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出, 学徒制从传统到现代, 其内涵和意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学徒制是民间的, 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 只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具有培养周期长、全程教育、现场动手操作、师徒关系亲密, 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特点。现代学徒制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将学徒制与职业学校有机结合, 重视显性知识的积累, 也重视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的统一。

站在唯物辩证法角度来看,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和职业学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 是对前两者的否定之否定。传统学徒制是民间的、师徒间是依附或雇佣关系、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制度;职业学校则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否定, 在政府倡导下, 以班级为教学基本形式, 强调学科学术知识, 有专门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现代学徒制阶段则为再次否定传统, 由政府支持, 明确师生师徒的平等关系, 统一规划并统一组织学校和企业分别实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任务。可以说现代学徒制看似是历史的回归, 实质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二、校企共育, 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 (3)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校企间的实质合作, 它把理论教师与技能师傅联合起来, 对学生 (徒) 进行高素质的技能培养, 主要目标是实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不少共同点, 如都有师傅徒弟角色, 都是师傅对徒弟进行培训和指导, 过程都是“做中教, 做中学”, 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学徒制有很大区别。具体来说, 传统学徒制的学徒中只有一种身份:学徒, 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有两种身份:学生和学徒;传统学徒制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型人才;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就是工作,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是工学交替;传统学徒制的考核主体是师傅和行会, 现代学徒制的考核主体是教师、师傅和教育部门。

现代学徒制以培养学生 (徒) 的高素质技能为核心。强调课程建设, 以校企的实质合作为支撑, 把学校的理论教师和企业技能师傅的有机组合在一起, 以此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知识与能力两张皮, 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相离的不利局面, 是对传统职业学校的重大变革。

现代学徒制从机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 它将社会需求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以职业为导向, 通过系统设计, 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密切统一, 学习和工作的相互交替、交互体验, 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走出校门, 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去实践, 到实际工作中去磨练,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 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砥砺前行, 实践现代学徒制需做好“四关”

(一) 入门关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 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面对的第一个关口就是:招生即招工,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 相关企业也要通过冠名班或订单培养等形式积极参与, 与学生协商订立关于学习实习、顶岗择业、报酬、工作期限等双向选择的文件。只要学校和企业双方达成共识, 共同意识到是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或员工, 责任感才能被激发, 才能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各司其职, 各专所长, 完成培养任务。

(二) 培养关

现代学徒制要想在实践中顺利实行, 必须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参与即意味着在人、财、物方面的大量投入。但要让企业领导人知道, 他们不仅仅是投资人, 也是教育的主体, 更是用户。只有让企业领导者理解了这一点, 企业家们才能主动地做好学徒的培训工作。德国国内的企业都是通过培训, 获得本企业所需要的后备职业人才, 由此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设计课程。二者合作设计的课程既要体现高等性, 也要体现职业性, 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资源优势,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 按照项目管理模式, 加强师生师徒联系, 切实做到理实一体、工学交替, 按需培养、按需学习。

(三) 出师关

出师是学徒制的重要环节, 基于高等性和职业性的高职教育特点,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 既要有学徒学习结果的目标考核, 还要突出可持续发展性考核体系, 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们的成长、成才。第一, 要重视动态考核, 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 根据半工半读、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 按知识模块的开展情况、学习状况即时评价, 及时反馈, 确保学习效果。第二, 要选优树标, 每学期可组织一次不同种类的技能比武, 设立优秀师徒、五一劳动奖章、十佳设计师等荣誉称号, 一方面以此展示优秀学徒的先进事迹, 一方面以这些榜样们的力量, 来激励广大学生们的成长。第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性学习考核模式, 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执业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以此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现代学徒制的学生 (徒) 在毕业时要获取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职 (执) 业资格证书和企业 (行业) 认定的技术证书。通过“三证”考核的学生将顺利进入学习的企业工作, 实现就业。学生 (徒) 只有通过这样的严格考核后,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生活中展示本职业行业的光辉形象。

(四) 保障关

现代学徒制须高职院校和当地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 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训设备、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等。这些能否做到, 关键取决于政府。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来看, 法律保障是重要一项。在此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等是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建设中的重要成果。其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 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 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 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明确企业和学校的各自权利义务, 以此规范现代学徒制有秩序进行;以此完善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管理, 使之进入法治轨道, 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治教的法治体系。

再者, 我国政府为了培养实用高技能型人才, 在财政计划方面, 对职业教育正大力进行投入。既为了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也要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基础上同时, 对校企合作有效评估, “为有效开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 政府应将校企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建立专门机构、专项基金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4) 。需要突破学校教育的单一经费来源, 由政府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 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良性运转。再者, 我国政府应借鉴西方如澳大利亚的做法, 成立专门的机构, 统筹协调指导校企合作办学, 解决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通过奖励惩罚制度, 和开展诸如联谊会等活动, 引导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了共同目标携手前行。

注释

11 赵伟:《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 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10期, 第33-37页。

22 刘建同、静炜:《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新学徒制》, 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期, 第62-63页。

33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载于《中国高教研究》, 2012年第8期, 第93-96页。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8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 BIM技能应用型人才 合作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9-03

现代学徒制是当代发达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员,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走向改革创新深水区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具有如下特点:(1)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基础,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共同向学生(徒)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2)是由企业和学校作为“双主体”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的员工;(3)倡导“入学即就业,就业即入学”的理念,是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互相交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构建建筑的数字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真实信息。BIM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应用于建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建筑开发、设计、施工等企业的重视,市场的需求呼唤更多的BIM技术人才从事这个蓬勃发展的新行业。但是,我国BIM的应用水平和研发水平并不靠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因此,为进一步加强BIM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2015年住建部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和企业“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建筑类院校,必须紧跟市场导向,积极开设BIM技术相关课程,培养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各项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培养BIM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BIM技术在广西建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思路

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紧紧围绕“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重要原则,以专业技术能力和生产经营模式居于行业领先的标杆性合作企业为平台,贯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成才的通道,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徒)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素养,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

(一)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建筑BIM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徒)的BIM技能应用水平为目标,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学徒”的一贯式人才培养途径,执行“1+1+1”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学年为学徒准备期,学徒在学校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任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第二学年为准学徒期,准学徒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借助于“校中厂”(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通过“工”与“学”交替,让学生(徒)初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并完成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和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徒)掌握专业所需的BIM技术的基本技能;第三学年为学徒期,学徒在“厂中校”(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在岗培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通过师傅带徒弟项目工作小组,直接参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学徒最终的学业评价要按照“课程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以保障学生(徒)所需的专业技能得到真实评价。

(二)教学合作模式。建筑BIM技术方向的教学要以建筑BIM技术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坚持以提升学生的BIM技能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校企双方在“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的前提下,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编教材。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要求专业教师作为理论知识讲授的导师,走进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徒)学习理论;另一方面,合作企业要选派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技能传授的导师,在真实工程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因此,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要坚持“学校”“校中厂”“厂中校”的三方联动,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全面促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徒)全面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师队伍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BIM技术方向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专兼结合”为目标,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专兼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要主动深入企业参加一线的工作,以参与真实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升使用建筑BIM技术的水平,以便更高效地讲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讲授知识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自身的實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高效的考核机制奖励专任教师和师傅。

(四)学徒(生)管理合作模式。学生(徒)因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其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校企要明确各自职责,学校负责学生(徒)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企业、学校共同负责学生(徒)在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同时,以制度为准绳,加强学生(徒)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人员组成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落实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定期对学生(徒)的情况进行沟通反馈。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重点建设内容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和企业两个人才培养主体需要通力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为招生和就业目标,探索和完善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建设。需要强调的是,招生(招工)环节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学校、企业、学生履行相关协议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贯彻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理念,需要从合作协议上明确学徒的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为了实现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学校事先与合作企业—— 北京互联立方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校企招生与招工方案。同时,以学生(徒)“能就业,就好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生一入学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书,获得企业员工的身份,随后办理学籍注册手续,获得学校学生的身份,两项工作衔接办结后,学徒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在招生即招工实施环节,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协同工作,以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一方面,学校应从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及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多个渠道制订计划,面向的生源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特长生和中职专业对口学生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也可从企业中选拔符合学历晋升条件的员工,或以同等学历方式进行招生入学。在整个招生(招工)环节,学校和企业必须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规范招生及用工程序,确保学徒在岗培养的岗位和权益保障等。

(二)现代学徒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要求,校企共同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学校负责安排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企业为学徒提供岗位,在真实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二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职业需求导向为基础,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水平中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科学安排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比例,使学生(徒)尽快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

1.建筑BIM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人才的培养按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依据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行业标准,科学合理分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实现实践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深度对接,进而培养具有基本的工程能力+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出BIM技术应有的工程价值与社会效益。依此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学生(徒)经过一系列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之后,学生(徒)熟练操作BIM相关专业软件,能综合使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产生的技术信息,制作可用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应用所需的二维、三维的图形、模型和文檔,并高效率地使用这些成果文件对工程项目开展全方位协同管理。

2.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对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的建筑工程单位的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能力报告,并结合BIM技术相关研究学者的建议,我们搭建如图2所示的建筑BIM技术方向岗位(职业)体系,BIM技能人才成长的路径为BIM建模工程师BIM信息应用工程师BIM项目经理,各个岗位能力需求为:

(1)BIM建模工程师。该岗位要求具备基本的专业识图能力,建筑专业的力学、构造、结构、设备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将传统的工程图纸进行翻模,并能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构件模型库,进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建、结构、设备等专业所需要的各类BIM 模型。

(2)BIM信息应用工程师。该岗位要求掌握BIM的技术前沿,视野较宽广,基本功扎实,具备较强的学习拓展能力,能独立解决项目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及时对工程项目实施中遇见的问题进行优化,确保高效率、低成本、优质量地交付工程项目。

(3)BIM项目经理。该岗位需要拥有丰富的BIM综合知识及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协调协作能力,能够掌控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能从整体上把控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各个关键的技术环节,整合多方优质资料解决项目实施中遇见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最大化实现BIM技术应用的效益。

3.培养途径。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环节,以BIM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线,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期、学徒期等三个阶段的先后逻辑关系,详细设计相应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培养途径上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教学手段要强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建设。基于BIM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要求,BIM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以工程真实项目引导为主,深入推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加强工学项目选择、工学内容的设计和任务驱动设计等环节的建设。

(2)教学进度模式要全面落实全周期过程建设。根据接受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发展性学习三阶段学习认知规律,结合BIM技术专业与工作岗位任务密切对接,对教学周期进行全过程设计,即形成全周期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进度模式的构建。

(3)单学期教学组织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单学期的相关专业学习一方面要以完成一个核心任务为目标,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要求单学期实训教学把每学期分为两个递进阶段,即理实一体项目全过程综合实训阶段和结合真实项目进行的BIM专项技能强化实训阶段,并将岗位核心技术课程、专门技能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实现深度融合。

当然,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除充分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外,还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人才评价标准。本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编制BIM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BIM方向的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标准,建立技能人才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与实施过程中要构建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徒)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强调以合作企业生产部门岗位需求作为教学重点,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内涵建设为建设主导,突出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重要引导作用;要明确企业各岗位特征、工作内容和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项目的探索与实施过程表明,学生(徒)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下完成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程的BIM项目中,这为培养建设领域急需的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現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

[2]曾范永,陶红林.建筑类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9)

[3]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2011C0201);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施——以建筑BIM 技术应用方向技术人才培养为例”(GXGZJG2016A019)

【作者简介】姚 琦(1968— ),女,广东乐昌人,教授,高级工程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李朝阳(1985— ),男,广西天等人,讲师,工程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助理。

上一篇:团队潜能激发训练下一篇:渴望旅行初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