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

2024-05-28

高校基层党组织(共7篇)

高校基层党组织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以马列主交、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 党组织的设置

第四条

高等学校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以下简称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党的委员会对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五条

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的委员会可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对党的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六条

高等学校设立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七条

党的委员会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包括配备一定数量的组织员。

第八条 党员 50 人以上的系级单位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不足 50 人的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经校党委批准,也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党的总支部应配备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党员 100 人以上的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经校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委员会。系级单位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接受校党委的领导,任期四年。

第九条

党员 7 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 7 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 1 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 1 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立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两年。

第十条

教师党支部一般按教研室设置;学生党支部按年级或系设置,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按班设置;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正式党员不足 3 人的,可与

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

第三章 党组织的职责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学习、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党的总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6、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3、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党员的处分。、受处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的章程规定的党员权利不受侵犯。第十三条

系级单位党的总支部(直属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信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2、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具体指导党支部的工作。、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

第十四条

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五条

教研室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教研室主任的工作,经常与教研室主任沟通情况,对教研室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决定本教研室的重要问题。

第四章 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党组织应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十七条

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大力表彰先进,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第十八条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第五章 干部工作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学校党政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中层行政干部的任免,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考察,经校党委(常委)集体讨论决定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决定中层行政干部的任免,应听取校行政领导的意见。第二十一条

系级单位党的总支部(直属党支部)委员会同系级单位行政领导一起,做好本单位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监督工作,以及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管理工作。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师生员工在出国、晋升、毕业等方面的工作,并负责政治审查。对系级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干部的选拔,系级单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可以向校党委提出建议,并协助校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

第二十二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协助上级干部主管部门做好校级后备干部工作。重视妇女干部、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发挥行政领导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帮助他们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十五条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学校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自觉走与工农群众

相结合的道路。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 1% 左右;规模较小的学校,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

第七章 党组织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研究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根据本条例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军队系统院校党组织的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参照本条例作出规定。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高校基层党组织 篇2

1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完善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合并及招生规模的扩大, 许多大学都建有多个校区, 因此, 在教工支部设置上, 不可避免地存在跨校区设置支部的问题, 一个支部的成员分散在几个校区, 空间跨度大, 给基层党组织活动带来了困难。同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 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大学生社区, 这些学生社区如何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基层党的干部选配方面, 则存在着教师党员不愿在支部任职, 尤其不愿担任支部书记的现象。如学生党支部书记按规定一般应为教师党员, 能胜任支部书记一职的教师党员, 往往也是教学科研骨干, 工作忙、压力大, 而且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特别是发展党员的任务比较重, 加上目前高校在人事政策上未能体现对这一工作的肯定, 一般教师都不愿担任这一职务。“基层党支部书记选配难、稳定难, 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切实发挥。”

1.2 工作职责不清, 目标不明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到底有哪些权力和职责, 界限不清, 尤其是涉及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这一问题。目前都在强调党组织要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 但不论是院级党总支还是基层党支部, 这一提法都显得过于笼统, “参与”到什么程度, 模糊不清, 较难落实, 使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难以发挥。权限不清必然导致责任不明。在工作目标上, 基层党组织不象行政工作那样明确, 教学工作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研工作有科研经费和科研水平可以衡量, 这些都是“硬指标”;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 更多地被看作是“软任务”, 工作目标难以量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更是认识模糊, 目标不明, 势必造成动力不足。

1.3 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 多以组织生活为主, 而组织生活又以学习文件为主, 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进行专题研讨。这样做, 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游离在学校中心工作之外, 使党员对组织活动失去兴趣, 失去信心。学生党支部还由于党员发展工作任务繁重, 党组织活动有被党员发展工作所替代的现象, 党组织活动缺乏活力, 活动形式也缺乏创新, 一方面, 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停留在传统的读文件、读报纸上, 要求一律, 形式呆板, 缺乏吸引力、渗透力, 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党员的要求;另一方面, 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以娱乐活动代替教育活动的现象, 有组织生活娱乐化倾向。除此之外, 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组织活动经费缺乏、重发展轻培养教育、考核不严、奖惩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做到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确保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如何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机制, 在校外学生公寓和大学生社区开展有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这些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和方式, 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带来了学生管理体制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有利于党的领导, 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才, 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原则出发, 改革传统的年级“大支部”模式, 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地调整和创新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管理模式。尝试创建以“支部建在班上”为主体, 以“支部建在学生社区 (公寓) 、社团上”为补充, “一体两翼”构架的“小支部”模式。

2.1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培养教育任务重, 组织发展数量大且相对集中、预备党员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在组织设置上, 要从有利于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出发, 紧密结合实际, 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

首先, 为一年级班级配备副班主任。选聘高年级优秀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副班主任, 有利于更好地对新生进行启蒙教育和党课教育, 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为早选苗、早培养、早教育、早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其次, 低年级学生党支部按专业或年级设置。低年级支部按专业设置,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专业优势, 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等工作带来方便;低年级支部按年级设置, 考虑一年级党员数量少的实际, 将各班的副班主任或部分高年级优秀党员编入低年级支部, 这样设置容易形成年级合力。

第三, 倡导高年级将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班上, 有利于发挥学生支部的作用, 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动学风、班风建设, 进一步形成以党建带动学生工作的局面。

第四, 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在低年级支部和不够条件成立支部的高年级班中设立党小组, 充分发挥党小组在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为支部建在班上打基础做准备。

第五, 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高校中, 学生社团组织众多, 在一些社团组织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有利于加强党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 有利于发挥社团组织中党员的作用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第六, 在校外学生群体中建立临时党支部。高校长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外地实习实践或跟随老师搞科研, 在学生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党支部,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2 加强制度外力约束

针对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着“用文件落实文件, 用会议落实会议;热在一时, 冷在平时, 不经常抓, 不持久抓”的现象, 造成基层组织自由涣散, 凝聚力不强。加强制度建设, 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动。并且要在制度的普通适应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在强化领导干部管党意识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 促使党支部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

2.3 提高活动内力吸引, 提升人格魅力感染, 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要进一步拓展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突破时空界限,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场与网络相结合, 千方百计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调动队伍的积极性,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利用方面, 现在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红色网站”, 但大部分“红色网站”仅仅起到的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或“电子资料库”的作用。“他们把重点放在收集和宣传党建知识方面, 普遍缺乏必要的互动性, 访问量较低, 覆盖面较窄, 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建立一个党建网站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利用网站这个优势媒体对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可借鉴网络上运行较为成熟、对青年有吸引力的BBS、QQ、网络论坛、电子留言板、博客等方式, 开展网上支部民主生活。它不受具体的会议时间、地点、发言顺序等的限制, 只要定出一个主题, 党员、学生就可以相互讨论、互动谈话、建议评价、调查投票或公开接受监督等, 能够极大地提高组织活动的吸引力。

作为党支部一班人“班长”的支部书记, 其本身的人格魅力对整个支部的凝聚力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支部书记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 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依法办事, 清正廉洁, 勤政为民, 以身作则, 艰苦朴素, 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加强道德修养,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有意见摆到桌面上,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加强内部团结。顾大局、识大体, 以人为本,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一班人”。对学生党员既要教育更要关心, 这种关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问寒问暖, 要全面掌握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他们真正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个别帮助, 并引导党员之间团结互助, 促进党员群体的全面发展, 真正让每一个党员感受到党支部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李俊伟:《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6年版, 31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 篇3

一、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高校改革的背景研究

(一)党组织的建设发展需要高校完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党内服务意识的践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着新挑战、新困难,而高校作为党组织发展后备人才基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建设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我党永葆青春的保障。因此服务意识的强化与践行成为了今天党组织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能通过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深化对服务意识的践行,从而助力高校改革创新。

(二)高校的职能与目标要求高校完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在社会转型不断深入的今天,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校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以及党组织的思想基地,高校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本意就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以及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最终服务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发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形成相应的发展助力。

(三)高校师生党员的积极性渴望完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根据数据表明,以湖南工学院为例,截至2015年底,学院党员人数一直保持一定基数的上升趋势,其中学生党员最多,强化党组织建设的服务意识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学育人,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开展,而且还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基础得以夯实后,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对于高校改革创新大计将是一大助力。

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高校改革的内涵思考

作为新时期高校改革的中坚力量,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强调的是高校党组织的服务,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之上加强服务意识,将服务作为明确的指导思想,突出服务的功能以及其与权威型、命令型、个人崇拜型基层党组织的区别。

从内涵来看,作为高校管理与领导核心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解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职责,而高校又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功能,因而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就承担着为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科学研究服务以及为高校服务社会提供条件的职责。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把握高校改革的内核,了解高校基层党建的内涵所在,将会有的放矢的完善基层党建,可更好的凝聚高校师生的力量助力高校改革发展。

三、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高校改革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新常态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在于服务,但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能否处理好服务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关键问题。因此,结合当前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优越性。

(一)发挥好监督保证作用

要保证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不偏离社会方向,不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常态下,高校的改革创新需要按照新常态的具体要求,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在单位的实际进行,可以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单位内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细化和量化,内容可以包括党组织内职责分配,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业务,工作绩效等方面,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核评价不仅局限于定性评价,更要突出定量评价,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得到有机结合,建立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当然,在形成评价体系的同时,要充分保证民主的考评主体,对于高校的改革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的同时需要合理界定考核对象,规范考评主体,形成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的格局。要注重组织成员的评价,加大组织成员对单位内组织工作评价的权重,强化考评措施,拓展考评渠道,提升考评民主含量,合理分配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组织成员的评价权重。将与考核对象联系紧密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单位内组织成员纳入评价主体,逐步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民主评价主体。唯有通过制度的建立,将评价体系和民主考评有机相结合将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优越性,发挥好监督保证作用,保证高校改革工作的有的放矢。

(二)发挥好攻坚带头作用

对于学校的重大工作和难点工作,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给群众树立榜样,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力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高校深化改革工作中,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高校学科建设中去,推动高校学科发展,提升高校的学科水平。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力争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的需要和特点,有些高校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充分发挥团队承接大课题的优势,党支部设置形式由单一的设置变为不同学科间的基层党建单位,这种设置形式不仅能很好的把党政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支部活动的定期召开提供了交流思想、增进人员间了解的平台,有助于在学科交流中激发创新的灵感。有些高校基于学术团队为基础,创建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纵向的党支部,使党支部成为学科建设的战斗堡垒,这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上的指导作用,有利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任务的有效完成,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提倡学校院系间、教研室之间、党政机关之间、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大胆尝试支部共建关系,通过共建活动来活跃思想,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本校的学科发展。

(三)发挥好联系党委和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党委能否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项做出正确决策。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学校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高校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深刻认识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紧迫性,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协调作用,化解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当中的各类矛盾,使基层党组织在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有力的保障作用。此外,作为桥梁和纽带,在面对高校内部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树立危机感、责任感; 要坚持把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爱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基层党组织要架好党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把党的一系列正确主张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把师生员工的意愿和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化为党的正确决策;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党的高等教育事业而共同奋斗。

高校基层党组织 篇4

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党务工作者拟表彰名单

一、先进基层党组织(30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教职工党支部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处党支部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党委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党委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党支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党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总支 北京体育大学后勤管理处党总支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总支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能源与环境教研室党支部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处党支部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党总支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党总支

北京物资学院奥运实习生党支部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党委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党支部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党总支

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党支部

北京联合大学校本部离休干部党总支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党支部

二、优秀共产党员(100名)

庄 辉 北京大学肝炎试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祥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秦国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邦芬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显清 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部(处)长、研究员 艾四林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伊志宏(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黎玖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副教授 李晓兵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

梁家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武装韦志棉(女)马殿富 彭付芝(女)王富耻 付梦印 俞锦声 李 宁 郝晋珉 邢献然 吴平(女)白中英 简 洁(女)部部长、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系主任、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系副主任、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张立群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唐 涛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徐寿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向阳 林 震 阮淑萍(女)金 哲(女)王 姮(女)董碧莎(女)秦 川(女)杨建国 王熙萍(女)王振亚 戚德祥 孙平(女)程建凯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管技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医师、研究员

长、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排球教研室主任、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后勤管理处校园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总支办公室主任、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组织部主任科员、研究实习员 研究员

邹吉忠 中央民族大学学科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

木乃热哈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郝演苏 周 晋 李树忠 薛刚凌(女)李国东

徐德斌 刘传勤 刘 奋(女)张宝生 代世峰 刘立新 林汉川 何 辉 王谨言(女)记、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执行院长、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本科生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课部竞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理系副主任、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级政工师

中国传媒大学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正处级调研员、关丁忆陵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常务副主任、教授 梁大南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

章抗美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

马信英(女)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秘书、副研馆员

郑 杰(女)北京服装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高级王 锐(女)李 沙 刘嘉禄 杨有红 李治堂 周志军(女)吴 波 张福学 赵华铭(女)刘丙午 董 华(女)颜晓华(女)李书安 政工师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高级政工师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副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讲师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党支部书记、二级演员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党总支书记、教授

孟广城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

谢光辉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刘中良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张忠占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院长、教授 周竞学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吴思敬 李庆忠 丁锦红 张 艳(女)刘春梅(女)任朝晖(女)童玉芬(女)戚聿东 茹秀英(女)吴国娟(女)尹卫红(女)李英侠(女)李春英(女)浦卫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基础科学部副教授

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教授

教学中心主任、副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任、副教授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主任、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副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经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仪器实验

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体育社会与经济教研室主

李宇红(女)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陈雁飞(女)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桑锦龙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田学和 北京教育考试院命题一处副处长、中教高级

苏 婧(女)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副编审

刘鹏飞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高级讲师

三、优秀党务工作者(30名)

邱恩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贺 蓓(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 郁鼎文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党委书记、副教授 徐 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 刘正平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 龚 裕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研究员 宋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吕治国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林 锋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级工程师 张丽叶(女)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吴 强 北京交通大学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沈秀萍(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曲永忠

田 宁(女)刘 滨(女)胡 明

郭雪清(女)王更玉 曹亚红(女)王包泉

雷 京(女)赵平生

陆 花(女)郭 福

贺玉山

石兰太(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编审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党总支书记、高级工程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 北方工业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副教授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副教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兼武装部部长、高级政工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讲师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员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研究员

高校基层党组织 篇5

近年来,XX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对标对表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出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品牌党建和“优秀支部工作法”创建活动,着力从基本教育、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方面入手,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抓实基本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论述,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历练。市委举办X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想政治建设与能力素质提升读书班、培训班,召开全市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市委书记带头到高校讲思政课,每名市领导到联系高校作一次形势与政策报告,教育引导高校师生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

全市XX所普通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0余次,举办理论研XXX场次、主题宣讲X万余场次;选派XXX名高校领导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一线锻炼,完成为群众办实事项目XXX个。强化党性锤炼。推行领导干部带头学、师生党员自主学、党史专家辅导学、红色资源促进学“四学

”模式,把_百年伟大奋斗作为最生动的课堂;依托红军长征、“两弹一星”、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XXX个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员党性锤炼XX万余人次;引导XX万余名师生党员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党员标准、锤炼党性修养;在X万名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党员中开展“在校最后一堂党课”和“重温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谈话、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强化毕业生党员身份意识。

强化专业训练。建立市级示范培训、高校集中轮训分级师生党员培训体系,成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中心、辅导员培训中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两中心一基地”,以师生党支部书记为重点,实施

“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计划”,举办院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150余期、培训1100余人次

;以党委组织部长、院(系)专职组织员为重点,实施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计划,举办党务工作者示范培训班260余期、培训5600余人次

;以党员学生干部为重点,实施大学生党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每年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为期5天集中培训。

二、突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健全基本组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的重要论述,严密组织体系,确保高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突出全面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设置大摸排、大整顿行动,按院(系)、年级、班级或学科专业全面规范设置党组织,对低年级没有学生党员或学生党员较少的,通过将党员辅导员、党员班主任、党员教师等组织关系转入方式设立党支部,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覆盖不全面等问题。目前,全市XX所本科院校中XX%的二级院(系)设立基层党委,XX所高职高专XX%的二级院(系)设立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所有高校全覆盖实现院(系)内设教研室单设党组织。突出同步覆盖。

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在新组建高校、新开办院(系)、新设立专业学科的过程中,同步设置各级党组织,分类明确党组织职责定位和发挥作用机制,做到应建尽建、应设尽设。2021年,新成立的2所高校全部按要求成立党委,新开设二级院(系)全部设立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新设立的XX个专业学科全部设置党组织

。突出有效覆盖。积极适应高校院(系)在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深刻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采取成立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等措施,在高校实验室、课题项目组、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设置党组织XXXX余个,在创新创业俱乐部

(孵化园)和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XXX余个,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

三、突出精选优育、严管厚爱,建强基本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的重要论述,持续抓好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党的工作有人来抓、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建强书记队伍。实施

“头雁领航”行动,按照“党建带头、学术带头”的标准,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市公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占比达XX%。举办

“双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广泛开展新时代党建品牌工作创建和“优秀支部工作法”评选,提升党务工作能力。建强党员队伍。制定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十项措施,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加强对优秀高知识群体、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政治吸纳,加大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2021年新发展党员X万余人,其中低年级学生党员X万余人。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X万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如期转正。实施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从高校大学生骨干中遴选XX名优秀青年人才分类培养

。建强工作队伍。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大力推动党务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落实职级职称“双线

”晋升办法和党建工作“带头人

”评价办法,加大党务工作者交流力度。坚持把党务工作者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将优秀党务工作者纳入高校后备人才管理,鼓励支持党务工作者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全市公办高校的XX个教学院

(系)中,XX个院

(系)配备专职副书记、占XX%;完成向X所民办高校统一选派党委书记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XX名党务工作者被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

四、突出抓常抓长、从严从细,落实基本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管党治校,在高校是薄弱的,与地方相比,传导压力还不够的重要论述,着力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抓在经常、严在平常、融入日常。完善部署推动机制。市委常委会、市委党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高校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委教工委建立基层党建年初要点、年中研判、年末考核工作体系,健全常态研究部署、党建工作例会拉练等制度,推行高校党委书记、院系党组织书记、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党建的“三张清单

”机制

(重点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完善联系指导机制。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院

(系)党组织制度,指导院

(系)党组织对照高校院系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修订完善院(系)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制度,全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XXXX个,XX%的高校院

(系)完成议事规则修订。

建立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XX%的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师生党支部;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定点联系班级、宿舍、学生社团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和学生等,培育创_建工作示范高校XX个、标杆院(系)XX个、样板党支部XX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

”工作室XX个、党建工作品牌XX个,推出“优秀支部工作法”20个。完善底线管理机制。对“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调度、专题分析、跟踪问效,对走过场、搞形式、整体质量不高的,及时叫停、责令重开。深化基层党组织

“三分类三升级”活动,XX所高校制定师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专项清理设置不规范的师生党支部XXX个,XX个基本制度不落实、基本任务不达标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完成整顿提升、晋位升级。严肃按期换届制度,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按期完成换届。

五、突出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强化基本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更加有效地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责任保障。逐级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健全党建考核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教育教学考核衔接的考评机制,把考核结果与高校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等挂钩。建立党建工作追责问责机制,约谈连续两年考核排名靠后的X个班子、XX名党委书记;对XX所市属重点高校全覆盖巡视,每年对属地高校开展全覆盖专项督查,全面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强化经费保障。健全落实稳定规范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高校严格按照在校生总数足额预算党建工作经费,明确核定党支部工作和活动经费标准,合理利用上级下拨党费和本级留存党费,全面保障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持续加大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在校生每人每年不低于XX元的标准设立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按照不低于本校同等条件专任教师的标准落实薪酬待遇保障

。强化阵地保障。实施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6

一、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健全党的制度, 规范党内生活, 是加强党的建设, 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党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党支部工作制度, 建立务实管用的党支部制度, 服务于老师与学生。如“三会一课”党支部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等。通过严格的学习制度, 保证党员长期受教育, 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构建学习型党组织;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消除只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达到提高思想、弥补不足的目的;通过创先争优, 形成争先进、学先进的赶超氛围;通过密切联系群众, 倾听师生呼声, 解决师生困难, 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并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保证高校各项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针对高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高等学校以其知识群体集中的优势, 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将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高校党支部虽然没有人财物的支配权, 但是大部分成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的第一线。其实, 党支部找准切入点就能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作用。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 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就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学校的改革、稳定与发展, 竭力促成本部门各项任务的完成。党支部不但要传达精神, 组织活动, 还要融入本部门的实际工作, 有效开展工作, 从而发挥作用。

三、不断创新, 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

活动创新是当前高校打破党建工作沉闷乏力局面的一个突破口。在不违背党政分开原则的前提下, 与教学行政系统协调, 以党组织的名义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竞赛、党章知识竞赛等, 一方面寓教于乐, 另一方面改变长期以来“党组织生活就是开会读报”的刻板形象, 以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四、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 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窗口的重要意义, 并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开展工作, 党员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进行。不仅在“程序”上要做到严格, 对每个程序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也必须严格认真。严格的发展程序也有助于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党员意识, 提高党性修养。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 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分子。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校园精神文明、促进学风建设和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力量, 认真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发展中, 要看培养对象是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看道德品质修养如何, 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作为吸收入党的主要标准, 努力把高校中的优秀人员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同时要抓好在青年教师、“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五、做好党支部目标考核。

新时期高校党支部建设的目标要紧密结合学校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做到组织健全、领导班子好;活动正常、制度保障好;围绕中心、服务意识好;干净干事、工作作风好;群众信任、党员队伍好;领导重视、党建环境好。党支部考核主要包括党支部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特别要结合党支部岗位实际考核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情况。对考核内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较大问题向党总支书记汇报, 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要确保党支部不仅在平时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复杂局面时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促进高校各项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坚强战斗集体。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处在高校工作的第一线, 必须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 找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创新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EB/OL].[2009-10-10].当代党建.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0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7-10-25.

[3]夏瑜.肖凡论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10, (14) .

[4]期刊论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创新探究——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科教导刊, 2010, (19) .

[5]期刊论文基层党组织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能.党政论坛, 2010, (4) .

[6]期刊论文制度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保证.大庆社会科学, 2010, (4) .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研究 篇7

【关键词】创新 高校 基层党组织 活动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9-02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党建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基本单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效果,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党建在高校的保障作用,发挥思政教育和思政引领作用。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形式陈旧,会议化、娱乐化、应付式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能有计划地开展组织活动,但在实际执行时,片面地理解活动内涵,一如既往地采用会议传达上级党组织精神的形式,使得学习教育活动演变成“文件宣读”类型会议;而部分基层党组织将党组织活动方式娱乐化,组织参观党的革命红色基地,但实际行程多为游山玩水,失去了活动的严肃性及教育性;不少高校党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但基层党组织在执行中应付式地组织开展活动,缺乏深刻性。

(二)对党组织活动的功能认识不深刻,没深挖中心思想,无法达到教育作用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组织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开展活动时为活动而活动,往往忽略了对党员的教育作用,无法在活动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限制了党员发挥先进性及模范带头作用。

(三)活动主题缺乏针对性,解决实事较少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社会实践类的服务组织活动时,未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大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使活动形式、内容缺乏针对性。曾有新闻媒体报道过养老院老人一天“被洗脚”7次,原本很具有深层含义的正能量的活动,如今却令老人院、孤儿院里的特殊群体颇为困扰,反而阻碍党组织发挥先进性作用,影响活动效果。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途径

(一)建立和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监管及保障制度

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监管及保障制度体系,可有效地杜绝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付式地开展会议化、娱乐化的党组织活动,保证党组织活动能有效发挥党员先进性及提升党性修养的作用。

1.监管制度。上级党组织应针对基层党组织活动作出部署,设立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审批、经费支持、中期检查、成效检验等工作,明确支部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动工作切实地开展。

2.保障制度。上级党组织应针对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所需的业务能力进行专项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关注,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及指导。对于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所需的经费进行项目预算,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所需的经费。

3.激励制度。上级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立项申报评比及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评比,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并纳入年终考核中的加分项目。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措施

1.适应新形势,激发新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引领教师党员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学生党员激发活力。根据高校实情,上级党组织可开展针对性培训,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方式,让党员深刻领悟党员应承担的历史重任,增强学习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党员及党组织的新活力。

2.拓展新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在保有基层党建工作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视野,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模式。找准切入点,树立服务观念,与社会接轨,注重基层党组织活动意义,提升党员的先进性及模范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搭建新载体,打造新品牌。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既要保持严肃性、保密性、深刻性,又要与时俱进,针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搭建新的活动载体。在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时,应制定阶段目标,有目标、有规划地长期执行,打造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新品牌,形成新的优秀传承。

参考文献:

[1]成涛,乌迪.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5)

[2]胡余映,曹宇.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的创新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

[3]尹雪鸿.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探究[J].时代教育.2013(13)

[4]李俊.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5]王建敏,张光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下一篇:给朋友的信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