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简介

2024-07-03

南昌大学简介(共8篇)

南昌大学简介 篇1

XXX is one of the olde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

Since 1989, 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Cross-disciplinary programs cover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iterature, law and iatrology.

Located in XX , one hour to XXX by train, two-hour’s trip to XXX International Airport.

南昌大学简介 篇2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5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影视传媒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88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17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606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5472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 9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产业研究院,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核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和“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各作关系。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媒研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浨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正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内涵发展,以质量、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建设国家传媒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电话:010-66116727传真:010-66118652

本刊唯一官方网站:www.zgxwjyzazhi.com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

邮编:100035

投稿信箱:zgxwjyllb@163.com

国内邮发代号:80-609

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篇3

学校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8名,副高以上职称比为35.6%,硕士以上学历比为51.7%。学校自有专任教师中,有博、硕导32人,博士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领导中有两位省政协常委,四位原省重点大学校长(书记),四位博士。学校聘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名誉学术委员会主任,K8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石屏院士为名誉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62个,目前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全部获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两个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4门,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专利19项。

学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党组织,校团委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院、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十大最受企业欢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温家宝、陈至立、吴仪、孟建柱、胡春华、苏荣、胡德平、周济、袁贵仁等领导先后视察过学校、对学校寄予厚望。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称赞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国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江西省主管教育的朱虹副省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法人、有一个好的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江西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类型定位:教学应用型大学。

学校校训:科学、务实、厚德、创新。

办学宗旨:航天科教、兴我中华。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适时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人民满意、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服务目标定位:立足江西,面向长珠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法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发展思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建设

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办学主要数据达到“32651”建设要求,即通过努力,力争达到:3万左右学生规模;2000名教职工;600名正副教授与600名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60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个以上省级教学团队;50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专业成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一个种类以上专业硕士授予点,创建国内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一流民办本科高校。

校长简介:

邱小林教授,南昌理工学院校长、法人代表、博士、教授、江西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名誉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合格评审专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省十大爱心人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卓越成就奖”“影响2006-中国最具责任感教育领袖”等荣誉称号。

南昌航空大学校报记者站简介 篇4

《南昌航空大学报》学生记者站隶属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创办于2003年11月18日。学生记者站秉着“非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态度,积极报道校园动态,宣传校园文化,以深邃的眼光洞察校园现象,以犀利的文笔解读校园热点。

《南昌航空大学报》系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其前身为《南昌航院》报,于2007年1月1日起更名并由原来的四开四版周报改为现在的对开四版旬报。本报自1999年6月重新登记,获新闻出版署正式刊号CN-0809(G)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报方向,严格执行国家出版法规和《著作权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了校报的喉舌和耳目作用,为南昌航空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编辑工作主要由党委宣传部的老师负责,副刊的编排由学生记者共同完成。一版是头条版,主要刊登学校重要会议和主要工作的新闻等;二版是学生版,内容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度报道,该版主要由学生记者负责选题、策划、采写、统稿;三版是综合版,主要是各学院的动态新闻、人物通讯等内容,也是学生记者负责采写;四版是副刊,有文学美文、书法作品、学子语丝和校园风光等栏目,稿件来源于全校师生投稿,并要求学生记者定期供稿,文学副刊的编辑是由学生记者负责。报纸面向全校全体师生发放,发行量约为4500份,经费由党委宣传部承担。

《南昌航空大学报》学生记者站人数为100余人,站长、副站长以及助理组成的常委5人,并设有办公室、采访部、编辑部、策划部、宣传部、摄影部等六个部门,各设有部长、副部若干名,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记者开展日常采访写作以及站内各项工作,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又分工明确,以“家”的人文关怀理念经营社团,较好地完成站内的各项工作,发挥了学生记者的职责和才能。常规换届时间为每年的六月份。

行政部:参与稿件的写作,并负责监督和管理记者站成员考勤和值班,对站内财务事宜进行管理。

编辑部:参与稿件的写作,并对稿件进行审核和编辑工作。采访部:参与稿件的写作,并主要负责稿件前期的采访工作。宣传部:参与稿件的写作,并负责站内外宣传工作,对活动的海报、喷绘进行设计和制作。

策划部:参与稿件的写作,并负责站内新媒体的运用,深度报道和大型活动的策划。

上海大学简介 篇5

上海工业大学的前身上海工学院建立于1960年,1972年与上海机械学院合并,工学院院址为新上海机械学院总部,1979年两校分开,并经教育部同意,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建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负责筹建,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院长,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校与研究院、研究所关系十分密切;原上海大学建立于1983年,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术高专、合并的华东师大分校和上海科大分校、上海法律高专;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建立于1959年,1981年升格为高专。

在1994年四校合并时,江泽民总书记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李鹏总理为新上海大学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李岚清副总理也为学校题了词:“自强不息,砺志改革,发挥联合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题词含义深远。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曾经有过一所上海大学,它建立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校长为国民党人于佑任,共产党人恽代英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还有不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在该校任职任教。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强行关闭了该校。该校学风严谨、革命气息浓厚,虽然建校历史很短,但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包括李鹏的父亲--革命烈士李硕勋、曾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等。在当时,就有“武有黄埔(军校),文有上大”的盛誉。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常务副校长是周哲玮教授。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 “老上大”的革命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作出更大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续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现设有28个学院和2个校管系;设有71个本科专业、13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类别中含18个专业领域)、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教育部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由大师领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国际化、高素质、基本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占专任教师的47.7%;教授486人,占专任教师的17.7%;副教授842人,占专任教师的30.6%。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招生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之一,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03年10月,学校率先通过了由国家教育部举行的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学校现有学生38700余人,其中研究生8800余人,本科生25800余人,高职生4000余人。另外,还有成人教育学生12000余人。

上海大学的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20位左右,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0位左右,专利申请与授权数位于全国高校20位左右。2010年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达132项,经费4300余万元。随着学校文科的快速发展,文科科研实力大为增强,2010年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项。上海大学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和开展学术交流。学校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2800余人,其中学历生500余人。学校与海外高校共建了4所孔子学院,为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宝山校区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360万册,中外报刊3450余种,其中中文纸本报刊3000余种、外文纸本刊450余种。校园通信光缆连接三个校区以及所有大楼,建成了较完整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功能最全、设施先进。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荣获全国“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1994年以来,学校已7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且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08年上海大学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钱伟长校长倡导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弘扬光大、生生不息。

上海大学正在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055201 英语笔译硕士

翻译硕士(MTI)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我院翻译硕士教学采用互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项目翻译、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学员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申请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指导教师:朱振武、程琪龙、谢之君、冯奇、周平、唐述宗、庄恩平、庞好农、肖福寿、唐青叶、王晓元、尚晓进、朱巧莲、姚喜明等

研究方向:01、英语笔译(文学作品翻译、理论文献翻译、实用文体翻译)

招生人数:35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11翻译硕士英语

3.357英语翻译基础

4.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5.英汉互译(复试科目)

注:联系方式: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联系人:徐老师

邮编: 200444

联系电话:021-66133062 传真:021-66133058

北京大学简介 篇6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

北京大学校门

[2]

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机构,也是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是中国近代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大学,最初也是当时的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建立之初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民国元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3]

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北大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诞生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数学、物理、化学、地质、计算机、微电子、核物理、心理、农学、医学、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外语、政治、经济、商学、新闻等学科。[4]

排名与招生方面:北大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中获得第一最多的大陆高校。北大历年录取的各省市“高考状元”人数以及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金银牌得主人数均高居榜首,超过国内其他院校录取人数的总和[5]。

院系专业方面:学校共有5个学部、41个院系、360个研究所(中心)、1个国家实验室、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2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附属医院。有101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44个硕士专业、201个博士专业、81个全国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63个。

教师学生方面:本科学生14465人、硕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1597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2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3名、长江学者9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北大的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6]。

学校基础设施:学校主校园占地面积3.39平方公里,合5085亩。北大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藏书量和电子期刊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北京大学风景(16张)

北大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1],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亦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九校联盟(C9)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成员。

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现任校长周其凤院士、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1] 编辑本段校容校貌 北大校徽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学风校训

学风: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校风: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校训:

(北大并无正式的校训。)历史沿革

京师大学堂(1898-1911年)

京师大学堂诞生于戊戌变法时期。

大学堂匾额

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同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和沙滩(故宫的东北)红楼(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4年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清末,京师大学堂被直呼为“大学堂”,是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也是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第一所大学,是早期学制规定的全国惟一的大学堂。大学堂的第一个办学章程《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一气呵成”。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中规定全国仅设京师大学堂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现奉谕旨一切条规,即以颁行各省,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京师大学堂本为各省学堂卒业生升入专门正科之地”。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则认为全国可设多所大学,但暂先仅设京师大学堂一所,“中国地大民殷,照东西各国例,非各省设立大学不可。今先就京师设立大学一所,以为之倡,俟将来各学大兴,即择繁盛重要省分增设,并以渐推及于各省”。另外,还规定大学分为经、政法、文、医、格致、农、工、商八科,“以上八科大学,在京师大学务须全设,若将来外省有设大学者可不必限定全设,惟至少须置三科,以符学制。” 此处除了表明京师大学堂独一无二的地位外,亦再次说明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央政府所承认的唯一大学。

自科举制度和国子监相继取消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惟一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也成为科举取士制度的替代品。1904年京师大学堂进士馆开学,招收了最后两批科举进士,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可见,京师大学堂继承并替代了科举制度和国子监,是古代取士制度与高等教育向现代演进的承上启下者。因此,很多学者如胡适、季羡林、冯友兰、周培源、任继愈、萧超然等都认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是中国自汉代太学以来国家最高学府的惟一正统继承者,甚至北大的历史可以因此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设立太学之时。

国立北京大学(1912-1929年)

民国元年(1912)

严复校长

蔡元培校长

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民国六年(1917),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五四运动中,国立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

民国八年(1919)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1930-1937年)

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先生在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人的配合下,对北京大学的行政和教学制度作了很大变更,拟定了北大长期发展计划,明确“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基本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学校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蒋校长此次革新的重点在于教师的挑选,其基本想法是对教师只看学术上的贡献,以期将最理想的阵容摆在北大,从而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大批知名教授,设置首批“研究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

蒋梦麟校长

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改组北大研究院,设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注重校舍的建设与扩充,将汉花园以北嵩公府的房地全部买下,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 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被誉为“北大中兴时期”。“那个时候,大家自然感觉出一种新的兴奋,那就是打定主意,不顾一切,要努力把这个学校办好,努力给北大打好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从1930年到1937年的七年时间里内,蒋梦麟先生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舟的航向,竭尽智能,总希望把这个学问之舟平稳度过中日冲突的惊涛骇浪。北大得以平稳前进,仅偶尔调整一下帆篷而已。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和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作为全校行政领导机构。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其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北大研究院毕业生中也走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杰出学者。“神京复,还燕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联大三校准备复员北归。

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光荣地完成了战时大学的历史使命,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胡适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梦麟先生辞去北大校长改任行政院秘书长,国民政府任命胡适出任校长。到任前委由傅斯年任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这位五四运动的健将、蔡元培先生的得意弟子,对北大充满真挚感情,长期以来为北大出谋划策,关怀备至。担任史学系教授,民国二十八年(1939)起还亲自担任久负盛名的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傅先生此来主要处理伪北大的遗留问题及北大的复原。傅斯年代表北大接收日据时期扶植的伪北京大学,日聘教师一律斥退不用。傅斯年以天才般的办事能力和宏大气魄,尽瘁为北大工作,广延教授,增加数倍之校舍。除把北大迁往南方的图书资料和其它设施运回外,还把北大附近的相公府、东厂胡同黎元洪旧居、旧国会大厦数处力争为北大校产。将原来的文、理、法三院扩充为文、理、法、工、农、医六个学院,使北大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为胡适返国担任校长扫除障碍,奠定基础。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是年双十节在国会街北大第四院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开学典礼。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聘任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设33个学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科)、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3400多人,恢复了比过去更大的光荣。尤其新组建的工学院,在马大猷先生等人的精心擘画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组建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化工五学系,并已开出航空系课程,短期目标是再建立航空系、矿冶系,达到七个学系的建制规模。这对于未来国家工业化建设何其重要,惜时局变更,惨遭中辍耳,但是为后来北大恢复工学院、建筑学院等保留了火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夏,胡适校长拟提议在北大组建原子能研究中心,并亲自联系钱三强、何泽慧、胡宁、吴健雄、袁家骝、张文裕、张宗燧、吴大猷、马仕俊等九人,“皆已允来北大”,后因时局变化未果。同年8月下旬,提出“十年高等教育发展计划”,集中国家最大力量培植五所成绩最好的大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国立中央研究院首次院士选举,北大10位教授入选,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胡适

校长胡适与1948届农学院毕业生合影

校长为北大殚精竭虑,短短几年之间,原有的文、理、法三学院均得到加强,增设的农、医学院跃居全国顶尖,工学院也具备了相当实力。此时的北京大学学科设置齐备,实力盛极一时。然而时局突变,民国三十七年(1948)12月15日胡适校长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但表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胡适在北大校长任上一心一意致力于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到一个可与欧美先进国家接轨的高度。竭力维护教育独立、学术自由和发展高等学问、提高科研水平,为北大及中国的大学教育忘情投入。1962年2月24日,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遗体覆盖北京大学校旗下葬,遗嘱“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手稿、文件,捐赠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地质系、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北大校园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大学。1984年10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具体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大。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两校的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大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北大未名湖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等八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中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哈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亦称:“哈佛大学是美国的北大”。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教师有近100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医学界等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出自北大,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近年中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中,北大均有1到2项成果入选,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官方排名中,稳居全国高校之首。

北京大学以其突出的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世界的政要、学者无不把到北京大学演讲作为中国之行的首选。

学术地位

北京大学

北大作为对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其学术水平一直在国内傲视同侪,不少各界出色业者及知名学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职。

在国际学术排名榜中,北大在众多领域均高踞中国大学之首。在中国的民间排行榜中,北大也多居首。

在学术期刊方面,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

文化传统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里是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

百年纪念讲堂

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学校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同重大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使学校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种学科,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学生社团

北京大学拥有近300家学生社团。每年新生入学时,许多社团在三角地招新,号称“百团大战”。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研发体系简介 篇7

在国际学术研究中,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UAS) 以其完善的科研系统、创新的研究体制与过硬的质量水平吸引了世人的关注。在博格尼亚进程的过程中, 近年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快速地发展他们的学术项目。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中, 必须要充分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并努力使之中国化, 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和模式机制。

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研发体系介绍

应用科技大学 (Fachhochschule—University of Applie Sciences, 曾译为高等专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专、工业技术大学等, 根据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作出的决议, 其英文名称于1998年统一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故此译为应用科技大学) 是德国的一类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 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技大学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一道, 支撑着德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

2.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研发现状

在国家创新体系内的大型企业研发活动、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沿着整个增值链条发挥核心作用, 从基础研究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在过去的一年中, UAS的轮廓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除了他们通过应用型工科教育的贡献外——尤其是在工程、还有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在应用研发领域他们作为区域知识和研究锚的重要性正在增加。许多UAS通常在区域网络电力网有优越的社会关系, 也拥有深厚区域产业结构知识。这并不是所有UAS都应用, 相反, 面向应用的研发中, 在经验、专业和个人潜力和空间时间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UAS强烈关注教学, 只安排了数量有限的科研人员协助教授进行演讲或研究项目。

在UAS的研发状态中, 开展研发项目的吸引力取决于面向应用的研究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教授的注意, 项目如何获得高校政府和管理机构财政上的推动或支持。因此, 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个别教授的个人参与和利益。

2.2 妥善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以研究促教学, 教研互动

教学和研究的比率在UAS和大学之间明显差异:UAS教师经常抱怨他们每学期每周18小时的教学保证 (学期课时) 。一个学期在UAS讲座周期比大学长。大学讲师60%的时间预算用于研究, 教学时间相对较少。与大学相比, UAS—由课程的数量来衡量, 经常有一个有限的教学负担和更少的学生。然而, 如果进行研发工作, 就可能减少教学保证的程度。这是从一个联邦国家到另一个监管的不同。在最有利的情况下, 如果研发项目正在大规模的实施, 减少到9 h/周是可能的。然而, 在UAS只有少数教授可以从监管中获利。在UAS (Kulicke&Stahlecker, 2004) , 弗劳恩霍夫ISI (工业标准行会) 得出结论, 在所调查的69所UAS中大多数只有很少教授管理任何一个研发项目。

人员局限性不仅起因于UAS高教学保证, 而且起因于几乎完全缺失的中间层次的学生和管理人员, 以及受限制的雇佣高质量毕业生作为员工的可能性。此外, 教授的自我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奖励教授的研发活动, 减少教学时间, 总体上是有限的。在最近过去的许多迹象表明, 整体来说, UAS教授在应用导向研发上的兴趣已大大增加。公众宣传课程鼓励这一趋势, 技术转移的事实和第三方的基金收购对各州UAS的基本基金分配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UAS研发项目及其经费支持

几年前研发在州立大学法律确定为UAS的几个任务之一, 但UAS没有为这类活动的发生增加相应预算, 也没有介绍任何具体指南来指定从事研究的范围。因此在UAS研发的范围主要通过由州或联邦政府管理的公共宣传规划决定。并不是所有的州实施这样的项目。这首先适用于较大的州, 比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巴登-符腾堡州和下萨克森。他们主要是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基础设施, 供给个人研发项目经费方案可以提供更多资金。研发项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与企业强势合作为目标的大学、UAS和研究机构的项目 (例如PRO INNO或ZIM—Zentrales Innovationsprogramm Mittelstand) ;重点是中小企业 (SMEs) , 这些企业应加强其创新性。在这类项目中普通高校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研究伙伴。

(2) 促进工业和选择性技术领域的科学之间的联合项目, 形成技术项目目标的高要求和参与研究的合作伙伴的创新潜力。UAS只有很少参加这样技术要求的项目, 最多作为大公司、大学和非大学的研究机构的合伙人。

(3) 特制的适合UAS功能的项目。他们的目标在于加强UAS的研发潜力, 这样他们就可以和中小企业或为中小企业主要开展面向应用的研发项目。

第一个项目旨在提高UAS外部资金, 即此类机构成功获得第三方对于应用型研发项目的资助。从1992年到2003年, BMBF总共收到大约5800个应用程序 (见BMBF, 2003和Kulicke&Stahlecker, 2004) 。其中, 951项获得支持, 这些项目总资金8300万欧元。在2004年, BMBF实现了一个焦点转向:在与企业和行业相关的UAS支持区域研究联合体。资金政策目标的这种重新定向的设置使UAS与商业伙伴合作 (最好是中小企业) 、科学 (研究机构、大学) 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有更强的跨学科和跨机构合作。这也反映在新项目的名称: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应用研究——FH3。因此UAS与行业相关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提升, 特别重视与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合作。通过FH3计划的要求, 科学合作伙伴必须集成在单个研发项目, UAS与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更大的合作应该可以实现, 最重要的是大学和非大学研究机构。促销计划FH3总共收到了超过1500个应用程序, 在2004年到2006年, 其中255个被提升。

由于UAS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基本的研发基金, 第三方基金仍然是UAS研发的重要来源。公共金融家们在这些第三方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 特别引人注目的, 与大学相比是产业的重大意义。德国的研究协会 (DFG) 为大学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目的, 这并不适用于UAS, 因为他们的研发项目并不直接针对基础研究。

2.4 研究的资源分配

在过去的几年中, 许多UAS已经发生了变化, 尤其通过UAS自己创建强大的概要文件的压力出发以及他们从大学划分出来的出价。这不仅导致了UAS的领导, 而且还有个别院系或部门比以前更清楚地界定自己的战略取向, 固定教学和研究重点, 并给予研发活动更高的地位。现在为了支持研究活动, 何时在何种情况下减少义务学费的调控是可能的, 人们可以从中获利, 以及教学工作量如何完成。然后, 它不能预计在未来几年UAS绝大多数教授将定期进行研发, 但与今天的形势相比, 进行研发的教授团队应该大幅增长。

3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UAS的研发起步与现状与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状态具有相似之处。2011年6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拉开了帷幕。会议规格和阵容反映了国家对职教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3.1 重视科研工作, 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指出, 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 完善科研体制建设,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推进科研体制健康有序发展, 以研促教。结合经济、社会、产业, 为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3.2 完善科研体制建设

完善科研机构体系, 健全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建立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 统筹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和队伍, 增加科研队伍数量, 提高科研服务能力,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经费来源多样化。

3.3 加强研究资源整合

组织、统筹、整合职业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 职业教育科研要与经济、社会、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紧密结合, 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 提高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使各项研究资源有效整合, 实现协同创新, 有序发展。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四年来, 各试点项目对职教科研的需求旺盛。本文拟通过介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研发体系的建立及其发展经验, 以期达到为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研,应用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伟.科学发展科研先行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迈向未来的新起点——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8) .

[2]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MBF) (Ed.) . (2003)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in Germany (4th Rev.ed.) .Bonn.

[3]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MBF) (Ed.) . (2007) .The hightech strategy for Germany.Download:http://www.hightech-strategie.de/_media/faktenpapier_hts_englisch.pdf

美国新常春藤大学简介(二) 篇8

凯尼恩学院

(Kenyon College)

该校创办于1824年,是俄亥俄州最古老的私立院校。1969年之前该校还是男校,现在却有55%的申请者为女性,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长。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陆军部长斯坦顿(Edwin M. Stanton)和第19任总统拉塞福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es)都毕业于此。

凯尼恩学院师生比例约为1:9。1,600名学生来自全美各地和37个国家,其中约53%的学生为女性,9%为有色人种;176名教师中有99%拥有博士学位或其他各领域的最高学历。

去年申请录取的数据显示:早申请(有两轮)录取率约为51.4%,正常申请录取率约为7.1%,总录取率约为10.8%(460/4251)。被录取学生的高中成绩(GPA)高于3.70/4.00以上的占61%,中等学生的SAT考试成绩为1840~2130分。申请者只需提交SAT、ACT、TOEFL和GRE中的一门考试成绩即可。2007~2008年学生的各项费用约为$44,390,45%左右的学生可取得资金补助,平均补助金额逾$23,000。

该校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也很踊跃,有近1/3学生参加各种学校之间的体育活动,其游泳和跳水队曾连续26年赢得全美男子冠军,在女子比赛中也多次取得名次。

网址:http://www.kenyon.edu/

所在州:俄亥俄州

麦克莱斯特学院

(Macalester College)

创立于1874年的麦克莱斯特学院是所男女同校的私立学校,距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仅有7英里,距圣保罗仅有4英里。

该校现有186名全职和65名兼职教师,其中92%拥有博士学位或其他各领域的最高学历。2006年共有学生1,895名,58%为女性,国际学生占11%。69%以上的班级学生人数不足20名,平均班级规模为17人,师生比例约为1:11。

麦克莱斯特学院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类学科共有35个主修和35个辅修项目,提供750门学习课程,其中建筑学、工程学和护理学可取得双学位。最受欢迎的是政治学、经济学和生物学。学生对学术、政治和课外活动也都很有热情,建立了80多个俱乐部和学生团体。

该校去年的录取比例为39%,中等学生的SAT考试语文部分成绩为640~740分,数学部分成绩为630~700分。66%的学生高中阶段的班级排名为前10%。65%的全日制学生会取得资金补助,第一年的平均补助金额为$25,653。四年制学生的毕业率达到82%。

国际学生只能参加截止于11月中旬的早申请,2007~2008年学生的各项费用总和为$41,914。

网址:http://www.macalester.edu/

所在州:明尼苏达州

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属男女同校的州立大学,是美国十佳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之一,享有“美国公立大学典范”的盛誉,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并称“美国公立大学三巨头”。该校也是全美校友最多的大学之一,美国前总统福特就是密歇根大学的毕业生。此外,该校历史上共有7位教授或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如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1位校友荣获过图灵奖,4位教授荣获过国家科学奖章,多位校友获颁普利策奖。

该校距离底特律机场仅30分钟车程。安阿伯(Ann Arbor)本部就拥有600多万册藏书、9个博物馆、7家教学医院和几百个实验室及研究所,18个学院588个专业开设3,000多门本科课程。其中商学院、牙医学院、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社会工作学院均列全美高校同类学院的前5位。商学院更是被《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连续多年评为全美十大最佳商学院之一,在MBA的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技巧、全球视野等方面获得《商业周刊》最高级AAA评分。2002年《华尔街日报》首次评选最受企业界青睐的商学院,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获评大型商学院组第一名。

密歇根大学现有25,555名本科生,14,470名学生攻读研究生和职业教育学历,男女生人数相当,国际学生占4%。各种学生宗教、政治、种族和社会服务团体900多个。

2006年的本科生录取数据显示,中等学生的SAT考试语文部分成绩为610~720分,未加权的高中成绩(GPA)界于3.7~4.0,其中高达28%比例的学生GPA达到4.0/4.0。84%的毕业生能在毕业后9个月内找到工作,34%的学生获得攻读研究生和各种职业教育学位的机会。商学院MBA学生录取数据显示被录取学生平均GMAT成绩为675分,本科平均GPA达到3.3,平均工作经验为5年。

2007~2008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分别为$40,381和$46,261。

网址:http://www.umich.edu/

所在州:密歇根州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创立于1831年的纽约大学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之一,也是著名的美国大学协会仅有的60个成员之一。该校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这一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纽约市大部份资源均能为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市还提供许多实习及工作机会,为纽约大学学生在日后谋职或就业生涯铺设了平坦的道路。

纽约大学设有14个学院和5个研究中心,其中有8个授予学士学位,提供2,500多项课程。教授人数超过5,000名,师生比例达到1:11,约82%的班级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下。其应用数学专业在全美独占鳌头,金融学排名第3,分析学、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专业均列第4,MBA、法学院和国际商业管理专业排名第5。此外,政治方法学、人文史、非洲-美国历史、数学、信息系统管理、几何学、社会历史学、工业组织、国际政治学、性别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政治理论学和社会文化学等专业均在全美名列前茅。除了各院系专业图书馆外,还有5处独立的图书馆,总共藏书400多万册。政治家小约翰·肯尼迪、辜振甫、马英九,以及著名导演李安均是该校校友。

纽约大学还是美国国际学生人数排名第2的大学,他们来自120多个国家。2006年本科生的录取比例为29.2%,早申请录取的学生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25.4%。录取者高中阶段的平均GPA为3.63,70%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排名班级前10%,中等学生的SAT考试成绩为1300~1430分。2007~2008年本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为$47,133。

网址:http://www.nyu.edu/

所在州:纽约州

北卡罗来纳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建于1789年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是全美最早的州立大学,也是18世纪全美惟一一所授予学位的公立大学。该校科研和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科研教学和师资力量雄厚,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一级国家大学,学术为全美第16位,2007年名列全美公立学校第5名。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拥有癌症研究中心、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牙医研究中心、保健服务业研究中心、卡罗来纳人口研究中心、三角大学核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和文理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等十多个学院,还设有会计学、天文学、生物化学、古典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新闻学、社会学、病理学等近百个学科专业,其中半数以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化学分析、图书馆和情报研究专业均排名全美榜首,健康图书管理学、药剂学、数字图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专业也有不俗排名。

北卡罗来纳大学规定本科申请者必须达到以下最低要求:4年语言/文学课程学习;两年第二语言课程学习;3年数学课程学习(代数I、代数II和几何);3年自然科学课程学习(包括生物、物理和一门实验科学);两年社会科学课程学习;另外两年学习以上项目的选修课程,最好是英语和数学。该校目前只提供全日制学习项目。2006年本科生录取数据显示3,816名学生从20,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们中有76%在高中阶段的班级排名位于前10%之列,85%以上学生GPA成绩在4.0以上,SAT平均成绩达到1293分,其中有22%的被录取者得分高于1400分。每年本科生录取名额仅有50名属于国际学生,并且该校不接受来自美国以外大学或学院的转学学生,所有国际本科学生都没有奖学金和其他形式的资金资助。

研究生录取数据显示:被录取学生的GPA高达3.54,GREV/Q/A部分成绩分别为583/673/660分。部分专业还要求提供GRE专项考试成绩。该校还规定申请者必须取得4年制的本科学位,3年制则不符合要求。

网址:http://www.unc.edu/

所在州:北卡罗来纳州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创建于1842年,是一所文理兼顾的著名私立大学。“Notre Dame”是圣母玛利亚之意,顾名思义,这是一所罗马天主教大学,八成学生是天主教徒。该校校风严谨,学生热衷于各项志愿的社会工作,每年有10%以上的研究生在社区服务组织中担任职务,如和平联合会或美国联合会。

圣母大学现有在校学生1万多人,其中研究生和专业教育项目学生约3,100名,师生比例为1:13,平均班级规模为27人。

学校设有数十个学科专业,涉及建筑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社会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该校还设有文学院、艺术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理学院等研究生院和辐射实验室、国际事务研究所、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人类学研究中心、当代社会研究中心、城市研究所等科研机构。90%的课程由教授承担,仅10%课程由助教讲解。99%的学生能在毕业后1年之内找到工作、攻读更高学位或服兵役。2007~2008年本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为$46,730。

2006年的本科生录取数据显示:录取比例为27.3%(3,500/12,800);50%的学生SAT第I部分的成绩为1340~1470分,高中阶段的班级排名界于1%~6%之间;83%的被录取者信奉天主教;国际学生占4%;85%的学生曾参与各种社区活动;80%会取得各种资金资助。

网址:http://www.nd.edu/

所在州:印第安纳州

欧林工程学院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欧林工程学院由富兰克林·欧林基金会(F.W. Olin Foundation)于2002年投资4亿多美元创办,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该校位于距波士顿西部14英里的尼德姆。现有学生304名,师生比例为1:9。

欧林工程学院主要提供本科工程学项目,包括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和工程学。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取消教授终身聘用制;其次,女学生和女教授的比例高,32名教师中40%是女性,学生中的女性比例也高达43%,而从全国来看,工学院的女生比例只有20%;其三,课程设置别出心裁,强调“先做后学”,把严谨的科学和工程学基本原理、企业家精神及文科融为一体,即“欧林三角”;其四,录取过程独特。在经过申请材料筛选后,约有170名申请者会被邀请作为候选人参加评估,内容涵盖设计项目、单独面试和小组演练等,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学生;最后,取消学费,每名录取学生都能获得四年学费约$130,000全免的奖学金,这样2007~2008年学生的各项费用总和仅为$16,157。

网址:http://www.olin.edu/

所在州:马萨诸塞州

里德学院

(Reed College)

创建于1908年的里德学院是所独立的、男女合校的文理学院,距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波特兰(Portland)仅有15分钟车程。学校规模很小,现有约1300名学生,男女比例为1:1.2;教师人数为132名,81.8%拥有博士学位。该校倡导会谈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班级规模普遍较小,平均班级人数仅13人,师生比例为1:10。

目前设有22个系12个跨学科专业,涵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约1/3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和数学,1/3主修社会科学,1/3学习艺术和人文科学。所有学生都必须写论文,论文会装订保存于学校图书馆。所有学生也都有攻读双学位和海外留学的机会。该校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排名全美前三甲,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该校博士人数傲视全美各高等院校。学生还经常获得富尔布赖特奖学金、沃森奖学金、丘吉尔奖学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及其他各类奖学金,该校罗氏奖学金获得者人数在全美各文理学院中名列第2。

2006年录取数据显示:本科招生人数为1,407人,其中97%为全日制学生;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9人,全部为非全日制学生。被录取本科生的SAT平均成绩达到2051分,高中阶段平均GPA为3.9。

里德学院有两轮早申请,但是想要申请奖学金的非美国公民只能选择第一轮,也就是11月中旬截止的申请计划。2006~2007年学校提供的资金资助平均金额达到$29,582,约半数学生获得各种资金支持,2007~2008年学生的各项费用总和预计将达到$45,880。

网址:http://www.reed.edu/

上一篇:换牙的卫生教案设计下一篇:工作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