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2024-07-17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通用13篇)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1

2011年,在县党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凸显亮点、形成特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全力推进我乡的新农村建设。

一、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的建设氛围

我们采取召开动员大会、编辑宣传专栏、张贴横幅标语、定期召开调度会等一系列形式,加大新农村建设政策宣传力度,让各级干部吃透精神,让国家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二、统筹发展,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长远,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按照“三清七改五普及三绿一处理”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分别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新社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建立了理事会议制、村民议事制、环境整治制、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门前三包制等多项制度,用制度加强管理,以制度推进工作。

三、突破重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按照“三清七改五普及三绿一处理”的整体要求,全面完成了4个省级建设点和1个市、县共建点的改水、改厕、改路等硬性工作。各建设点积极开展“三清”工作,使各建设点旧貌换新颜。美化、绿化、亮化各建设点。各建设点纷纷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实行了保洁员专人负责,严格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做到“户集、组收、村运”,合理利用。切实打造一流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四、凸显亮点,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点

完成多项“民心工程”,不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服务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枫树塘组整合资金40余万元重点打造生态休闲的新村,完成改水改厕改沟,新栽树木等基础建设;添置了各类健身器材,完成400余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的专业设计规划,并已全面完工。

五、积极协调,形成新农村建设部门联动的特点 积极组织,引导村、组干部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加强同帮扶单位领导的汇报,形成新农村建设中各级部门紧密协作的特点。在九合乡挂点的各有关帮扶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我乡建设点的支持力度很大。

六、注重文化,提高新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2

1 构筑坚实的文化支撑

在当今人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条件下, 农村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抓住农村群众这个农村改革发展的“本”, 进一步加快建设镇、村综合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电影院、健身中心等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建立全面覆盖农村的文化服务体系。具体说, 就是要深化“尊重价值, 关注生存, 重视发展, 满足需求”的人文理念, 充分发挥思想文化阵地的辐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增强思想教育实效。要有的放矢, 针对部分群众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和满足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思想,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保护和调动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2 理想信念教育要常抓不懈

理想和信念, 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国家来说, 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国家的共同理想, 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这一伟大战略决策, 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我们国家的共同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一个集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才能真正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人生价值, 实现个人的理想目标。靠什么去引导群众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集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呢?主要是靠先进的思想文化宣传发动,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 对农村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要用邓小平理论, 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群众头脑, 使广大群众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发展生产的关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其次是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教育群众, 让群众从建立现代农业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生机活力和发展前景当中,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三是用先进的群众创业文化引导群众, 使创新创业的各种理念深入人心, 变成群众的自发行为。

3 道德教育要追求实效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 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 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是立足社会、创造辉煌人生的根本。作为社会各级组织, 重视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 是树形象、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的最佳措施。近年来, 在各级政工部门的指导协调下, 许多窗口行业,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 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促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涌现出一大批职业道德标兵和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但是, 从社会整体上来看, 近几年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 在全局还没有形成“爱岗位、钻业务、讲道德、做贡献”的大气候。应该说, 社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 进行有效的灌输和熏陶, 帮助群众克服那种急功近利的小生产观念, 自觉抵制见利忘义、不讲社会道德的做法, 逐步增强群众的创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 形势、政策教育要深入人心

在经济转轨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时期, 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和不理解而产生的, 所以, 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认识改革、正确认识和对等利益的调整, 是各级政工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围绕当前农村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广泛深入地搞好形势政策教育。把形势政策教育贯穿于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把国家和上级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广大群众, 使广大群众切实可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看到社会的关心, 在理解有关政策的基础上, 以积极的心态认识改革开放的大形势, 自觉做农村改革发展的促进者和市场竞争的积极参与者。在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就, 创造了为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为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运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系统宣传我们国家以及本单位、本行业及农村所取得的巨大变化,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5 思想观念的教育要赋予新内容

在当前社会就业自主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 世界范围内各种精神化力量相互激荡, 各种社会新思潮涌现, 以不同形式, 全方位地撞击着人们的思想,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能否在分清是非、区别优劣的基础上, 既能顶住冲击, 不迷惘、不沉沦、不随波逐流, 又能够敢于冲破陈规、不受落后观念的束缚, 关键取决于是否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确立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这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常抓常新的课题。对群众进行思想观念教育, 既要坚持持久, 又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当前, 特别要针对建立现代农业体制, 构建和谐新农村, 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引导群众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比如, 要破除对公有制固定模式的僵化认识, 树立起公有制应有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观念, 摒弃依靠地方保护等照顾的观念, 树立一切面向市场、一切为了市场、一切服从市场的新观念。只要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虑和心理上的失衡, 就会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 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同心同德, 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广渠道的科技实践活动, 把科技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努力培育出更多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形成村村谋发展, 家家忙致富, 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

6 解决问题, 建设和谐的社会氛围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84-01

摘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策略

当前在农村,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1在建设投入上,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

农村群众文化公益性的特点,政府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起主导地位,并不是排斥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相反,要努力开发社会资源,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坚持自愿的原则下,参与的方式既可以是社会捐助,也可以是群众集资;既可以是无偿贡献,也可以是市场化运作;既可以投入场所建设、设施添置、队伍组建,也可以投入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等。只有创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保持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2在建设内容上,坚持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内涵与注入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

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既要体现农民自身需要,又要注重社会正面引导;既要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又要不断注入现代文化元素。一方面,民族民间文化,它虽然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也有其不同点,那就是它是区域性、地方性的东西。它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语言、相同的生活方式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和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群众基础。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内涵,使之古为今用,有利于民族民间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使之形成文化产业,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虽然类型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开展文化活动要有特色,要有利于引导群众参与,要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必须注入现代文化新鲜血液,不断充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使农村群众文化“与时俱进”。诸如现代文艺体育项目、网络文化、风光摄影等等是现代文化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农村实用技术等等也是现代文化的内容。

3在建设对象上,坚持优化文化专业队伍与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引导群众唱主角相结合

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支精干优良的文化专业队伍。因此,各地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说来,要把一批政治上可靠,热心文化工作,懂文化,爱文化,会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工作岗位,形成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要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优化文化專业队伍;要提高文化专业人员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决实际困难,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农民文艺骨干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农民文艺骨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文化修养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建设最热情的支持者,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所以,下大力量开展面向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辅导,提高这些骨干的文化才干,发挥他们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至关重要。同时,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在对象上,还必须强化群众性。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没有农民群众唱主角,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骨干作用,扶持农民文化团队,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在建设载体上,坚持加强文化阵地硬件建设与拓展多形式文化活动相结合

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文化阵地建设是关键。文化阵地是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传承、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要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群众文化建设进程和成效。一些地方文化设施陈旧或空缺,文化场所多年失修或挪用,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要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民办公助、集资入股、个人出资等灵活措施,因地制宜。

硬件建设必不可少,软件建设更要加强,文化阵地需要文化活动来巩固。在搞好农村群众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开展起来。文化活动要多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如剪纸、绘画、泥塑、雕刻等民间工艺项目以及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等民间民俗表演艺术活动,也要有读书看报、文化辅导、实用技术培训、法制讲座、卫生保健常识竞赛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活动;既要有专业人员送戏、送电影、送卫生、送科技等输入型活动,也要有农民业余文化团体、广大群众参与的如农民艺术节、祠堂放歌、农民运动会等自娱自乐型活动。要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真正让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彭玉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

[2]董瑞娜;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09期 

[3]曹云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2008年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4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地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推进与落实,并且这也是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需求。面对新的工作需求,我们应该对群众文化在当前农村地区发展和建设工作应用下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抓住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地做好相关文化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关键的实践基础保障。从新农村建设工作角度来说,群众文化主要是指在当地一定领域空间中的一种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将广大农民群众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主题。本文就群众文化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探究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5

一、地方政府要运用职能作用,促进群众文化大繁荣 群众文化活动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繁荣群众文化是—个国家、—个民族繁荣昌盛的生动体现。地方政府要运用职能作用,理顺文化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是统筹谋划,把群众文化列入发展规划。要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来。尤其要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做出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将民族、民间文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全面融入城乡发展的总规划。二是多轮驱动,培育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整合各类文艺人才资源,广泛吸纳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共同活跃群众文化。认真制定和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训计划,打造一支专业的文化队伍。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并建立业余文艺指导组,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示范户的业务指导。举办各类学艺班,储蓄基层群众文化的后备力量。三是落实政策,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投入。除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保证外,政府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经济落后乡镇(街道)的文化阵地建设,保证群众文化必要的经费开支。

二、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铁先要自身硬”,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工作能力,是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先决条件。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包括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创意筹划、艺术技能的指导、科技培训、文艺创作等等。面对新形势,一般的或单一的文化业务知识与特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如果不抓紧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要圆满而有效地完成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认知和要求,从过去单纯的说、唱、跳、看、玩为主,向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渐变。上述隋况,都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扎根基层,汲取营养,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三、结合农村实际,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才会得到群众的热切响应。农村文化只有蕴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才会得到基层的广泛认可,才会具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一是在内容上,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二是在形式上,要追求变化创新。在农村,除了传统的曲艺、社火等之外,健身操、广场舞近年来也成了基层群众的“新宠”。如何才能创造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基层文艺工作者们去潜心研究和细心琢磨。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始终坚持先进性,唱响主旋律,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类平台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6

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均衡模式,不仅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源的保障,同时,也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局面,这无疑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社会关注程度.群众性体育运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与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于此,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的改善,就成为全社会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切实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其次,能够促进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各个发展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布局.群众性体育运动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制定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第三,体育事业的发展以经济基础为保障,振兴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会成为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由于我国对体育发展的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群众体育已实现了与竞技体育的并重发展.而新农村建设所遵循的并重发展的原则,势必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的契机.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公共责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 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 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 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 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 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 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 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 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 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 集体主义思想, 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 法律意识淡薄, 诚信度不高, 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 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 一些传统陋习,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3 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 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 而且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这一转型首要的在观念和精神上发轫, 然后表现在物质和行为方式上。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 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 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 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 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4 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四个方面着眼:

一是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是党在农村广泛设立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党员干部, 他们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动, 群众不仅要按照他们要求的、所说的去做, 还要按照他们所做的样子去做。农村一切文化建设都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进行, 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否则就不能称得上先进文化, 这是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是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社会伦理要随着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而发生进化, 这个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 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的产生, 并在历史的运动中发展、演绎和嬗变。“和”是社会存在的最好境界, 人们无不期望“和”。新时代的“和”应当是和谐社会之“和”, 这个“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追求的“和”更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们既要享受历史文化之“美”, 也需要享受外来文化之“美”和新时代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崭新的“美”。

三是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民, 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 都应该有具备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 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 体现在精神风貌上, 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 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 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 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 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 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塑造出健康和优良的品格, 从对人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文化方面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只有形成了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农村文化建设才算真正起到了引导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达到了促进社会进化和社会教化的目的。由于农村社会化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建构新时期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 则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个价值观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民群众共同的道德价值观, 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步。

5 从三个层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来具体地抓、具体地落实, 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在建设农村文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的范围、内容和目标。

一是精神文化层面。这个层面的文化是非物态文化, 包括人的政治思想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素质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党的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声音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 并被他们所接受, 让他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能得到最大的实惠和最好的发展, 脱离党的领导则会受到损害;要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实践成为农民群众最大的福祉, 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以此来坚实党执政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来巩固党执政的最广泛的农村阵地。要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党员干部行为引导与感化、先进典型示范引导、具体事务处理示范引导、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影响引导等各个方面的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 促进农民群众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道德追求和思维方式。通过广泛的社会化的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8

关键词:农村 群众文化 活动

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农村群众文化是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及寓德于文、寓教于乐的传统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道德教育的好形式。通过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农村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自觉不自觉地以此规范自已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构建新农村的。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新农村应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状及误区

伴随着农村的富裕,农民小康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迫切需求文化生活。然而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不相应,农村文化活动的明显滞后,伴生出诸如茶余饭后打麻将、玩扑克等,以此充实精神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了一些怪现象,表现在封建迷信抬头,看相算命、看风水;利用婚丧喜事表演低级庸俗节目吸引群众;不少群众不看书不看报,喜爱花边新闻,黄、赌、毒现象时有发生;看病不去医院,专找庸医巫婆神汉救治,怡误治疗时间丢掉性命等等。众所周知,农村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当地政府应正确加以扶持和引导,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几个误区。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抓经济建设能出成绩,至于群众文化建设,“有钱过年,无钱也过年”,不少领导干部注重于抓经济抓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一旦有任务下来,最多是拔些经费,出面捧捧场而已,致使群众文化节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二是资金上的误区。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有些乡(镇)政府确实在资金外给予支持,但支持的力度却是杯水车薪。一些文化站被派作他用,人员也不固定,更为严重的,有的乡(镇、村)文化站(活动室)被变卖,人去屋没。个别乡镇有少量文化活动用房,农民无书看,戏剧上演、电影放映没有场所,乡镇文化站成为“空壳”站。目前大部分乡镇文化站都已达到500平方以上的面积,但是活动设施却极为短缺,阵地活动还是无法正常开展。建成的文化站虽已正常开放,但都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基础设施不全。有的空有活动室,没有活动器材。所以有的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在活动室开放上,新建站反而不如扩建站。

2.另一个普遍问题是因建设资金不足,各站均有一定的外债。虽然各级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已作出很大的投入,但还是无法根本解决。

3.业务工作人员太少。因新建站面积大,活动室多,如全部正常开放,各站的工作人员就显得严重缺乏,尤其是专业人才。

4.地理位置不好。这种情况以新建站为主,扩建站大多是在原址上,地理位置很好,新建站为新征地块,都不是处在闹市区,所以在方便群众这一点有所欠缺。

此类现象说明只注重了财政对文化的微薄投入,却未产生实际效果;三是文化活动的误区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伴随而来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也在日益增多,但人们向往的是自娱自乐和社区文化及民间文化,实践证明,一些大型演出和季节性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哪些最受欢迎,农民群众需求什么,向往什么,这是基层干部走出文化活动误区,认真研究思考的实际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二、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把基层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是关键。

基层文化建设是提高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工程,同时也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抓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中,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得以发展,文化工作不能滞后。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更加渴求精神生活。因此我们要把握农村文化发展大局,全面创新农村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方式,大力开展文化进村、文化进户等活动,努力营造本县浓郁的文化氛围。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基层文化发展是基础。

目前,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乡(镇)、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县文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发展的同理,重点要做好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服务指导,把握农村文化发展方向;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干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农村文化载体,使农村文化活动真正进村入户,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乡(镇)政府和各村要吸纳热心于文化事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文化工作,不仅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帮助,而且还要在从业人员的待遇上予以关心。财政在对文化建设实行全额拔款,并要按时足额到位,以保证基层文化设施作用的发挥和文化工作者安心从事文化工作。

3.求真务实,确保基层文化事业扎实有效。

文化工作历来都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富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本着全民文化大家办的原则,在推动和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做到:

一是领导要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而基层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绝非易事。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就自身而言,就要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弘扬民族文化事业,用骄人的业绩引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重视了、支持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政府要牵头。乡(镇、村)的文化活动只要政府牵头组织的活动,往往能够达一事半攻倍的效果。每年县举办的艺术节,或其他大型文化活动,各参赛队都会认真备战,精心组织自己的品牌节目,取得了较好成绩。由此可以看出,“老大难”只要政府老大一出面就不难。基层乡(镇)政府也应不间断的举办有质量的大型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以此提升本乡(镇)的文化形象,引领农村文化活动方向,唱响农村文化活动主旋律,让农民群众精神生活上享受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是文化要人才。要在继承和发展本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县、乡(镇)文化人帮的挖掘、培养、锻炼。现代的新型农民不但对历史、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对现代文化意识的新型文化人才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打造“文化名人”上要有新举措新战略,用文化人才、文化名人形成本地区特有的“文化名片”,提升本地区的文化“含金量”。

四是功能要整合。文化站要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发挥四大功能作用。乡镇文化站统筹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整个大的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因此,任重而道远。

第一、发挥乡镇文化站“合”的功能。一是整合农技站、司法所、广播电视站、中小学校的阵地资源,形成“1+ X”的宣传文化阵地,以文化站为主,其他为辅,拓宽农村文化阵地。二是聚合文化人才。将上述的文艺爱好者、积极分子聚集在文化站内,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三是聚和协会和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唱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戏,调动农民自主参与文化活动,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四是聚合乡镇特色农村文化,成为挖掘地方文化的摇篮。围绕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开发,打造特色文化。

第二、发挥乡镇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是发挥乡镇文化站聚集的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阵地作用,举办农村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发掘乡土文化,培养文化人才。

第三、发挥乡镇文化站“带”的功能。一是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务方式,组织文化工作者应深入农村,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季节、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等,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二是带动村文化室的工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村文化活动的领头羊,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辅导村文化室的工作,组织农民自娱自乐。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长期过程,需要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新时期下,只有找准农村群众文化的定位,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品位,才能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朱建华.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村文化"活"起来[J].江南论坛,2007(1)

[2]冯艳红.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文学,2008(5)

[3]解静.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这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础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一个大的教育观,农村教育应该是普、职、成三教合一的教育,是农、科、教统筹的教育,办好农村教育必须要靠县、乡、村三级协调,才能真正得到加强。在当前的形势下,全县中小学必须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培育新农民承担主要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主动协调方方面面使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要求,现提出如下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一)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全面达到“普九”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逐年再有所提高,使全县青少年人人享有免费义务教育。到“十一五”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不超过1%,13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要达到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要达到98%,确保实现我县教育“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逐年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要使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5%,要使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能接受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教育。到“十一五”末,初中升学率至少要达到85%,全县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全面扫除文盲,2006年内要全面扫除15~24周岁文盲,到“十一五”末,确保15-50周岁非盲率达到98%以上。

(四)扎实有效开展好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外出务工者有技能,让留村务农者有技术。

二、基本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要根据县政府制订的《XX县中小学2006-2010年布局调整规划》确定的原则和目标,按阶段调整到位。对学生数过少、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又很差的学校,特别是教学点要坚决撤并。

(二)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XX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规划》,今年要完成石田初中、汊口小学试点校建设,并逐年落实规划,确定建设目标,以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更多地接纳偏远农村子女就学。

(三)加大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今年要按照休教(2006)18号文件《关于开展公路沿线薄弱学校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公路沿线薄弱学校真正得到加强,明后两年全县所有农村薄弱学校都要进行整治,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在全面完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学校图书、实验仪器等设备建设,学校生均图书、实验仪器全面达到并超过省定标准,经过布局调整后的所有中学都要建立标准的理化实验室;所有中心小学和完小都要有实验室,仪器配备必须达到省Ⅱ类标准要求,其余小学要全部达到Ⅲ类标准。

(五)扩大休中、海中高中办学规模,休中要达到48个教学班,海中要达到24个教学班,要做大做强县一职高,尽力扶持民办天都中学的高中教育,以满足我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师德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五年内使我县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实行评聘分开,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行对不合格的教师要实行离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制度。

(七)切实办好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校。今年要结合“两基”复查,对乡村农技校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所有的农技校都要“有场所、有班子、有师资、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资料”。各中心小学要做好乡村两级协调工作,为办好农技校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积极争取农业、劳动保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把对农民的培训、扫盲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充分挖掘网上资源,以组织收看卫星科技节目,播放光盘等形式直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县一职高要在“阳光工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八)以点带面,首先抓好新农村建设十五个市级示范村的农村教育,对示范村的教育发展,要求步子要大一点,动作要快一点,标准要高一点。

1、“两基”工作水平要高于全县要求,从下学年度开始,示范村学龄儿童、少年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要达到100%,对未能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一定要动员到一职高就读。要做到“义务教育无流生,青壮年无文盲”。

2、示范村的小学,包括教学点要加快校园建设,努力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彻底消灭脏、乱、差现象,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凡属薄弱学校,中心小学要制订切实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治到位,对不得力的校长(或负责人)、不合格的教师需要调换和调整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3、中心小学要确定一名中层以上的领导重点联系示范村的小学(或教学点),帮助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学校班级设置做好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以提高示范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4、中心小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乡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尽快为示范村小学添置必要的图书、仪器,达到省定的相应标准。

5、无论示范村的学校是否撤并,各中心小学都要主动协调乡政府、村两委把该村农技校办得更规范、更扎实、更出色、更有成效,使农技校真正成为示范村开展文化、科技、农民和党员干部教育活动的基地。

以上意见,望认真贯彻落实。

XX县教育局

加强新农村住宅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篇10

(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情民意。在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农村村镇 实际,充分考虑农户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尽量把新农村建在原有的自然 村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房子属私用品,尽可能让农民少拆房子。要切实做好示范村村庄规划 编制和修改完善工作。村庄规划要按照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灵活布局,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山形地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不同风格,设计成自然村落式、农村社区式、田园农庄式、城郊集中式,形成较为自然的村庄形态,防止千村一面的线条式新村建设。在建设前要坚持 以人为本,多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 建设中要体现统筹兼顾,建成后要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多考虑长远谋划,引导农村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搞好“道路、供电、通讯、供排 水、公共活动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秸秆造气)等可再生能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使新民居不仅 成为美观实用的居住场所,而且成为承载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要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农村住宅建设新模式。政府相关部门要优先抓好县域村庄 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新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和新民居建筑设计;要组织一定的财 力、人力,加强对农村新村规划的完善、细化和修编工作,包括居住区道路、房屋、绿化、地下管道、公用设施的设计布置等内容,从规划上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科学、合理。一是在有 一定规模且又属于规划范围的自然村落,在现有的基础上,应以改造村庄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优化布置,力求平面布局生动活泼、空间 布局错落有致,具有地方特色。二是根据经济适用和村庄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在拆除村内旧房、危房、违房的同时,引导鼓励农户对现有房屋实施“穿衣戴帽”工程,使广 大农民在村庄整理中“零负债”或“少负债”,走出一条“零增地”、“少增地”的农民住宅建设、建设农村新村的新路子,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效益。三是要探索以城镇——集镇——中 心村为框架的农民住宅集聚新平台,在城镇、集镇、中心村边缘划出一定面积作为农民住宅 集聚用地,土地性质不变,农民自愿进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以充分利 用原有的人气和商气,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达到既提高农民住宅的集聚度,又 扩大城镇、集镇、中心村所在地的范围。

(三)要加强引导,确保建设的有序推进。着重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强化监督。由建设 部门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民居工程的建设上严格把关监督。二是强化土地控制。对新村规划 点没有预留土地、流转困难的实际和相当一部分新村规划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的问 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新村规划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解决有规划、无 地用,有土地、无处用的农民住宅建设用地难题;对乱占乱建的坚决予以拆除,确保在土地 的控制下搞好建设,避免造成新的土地浪费。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农民群众建造新居迫切需 要技术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新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对示范村规划设 计、住宅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提出具体要求。在新民居建设中要不断 加强节能防震新民居规划设计,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结构的使用力度,确保 农民住房安全、环保、节约。

浅析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文化 篇11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主体,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农民素质,普及文明乡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小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和社会各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势头。但是,在群众文化得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免看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求富、求美、求知、求乐愿望不断加强,这使得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二、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俗话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许多地方经济建设搞的相当红火,文化建设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少干部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为突出政绩或理解上的偏差使文化建设近乎服从于经济建设,从而间接导致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步伐始终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步伐。

(二)文化投入力度不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力度不大。尤其是有些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使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处于“随意”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很不健全,有的文化设施有“假、大、空”之嫌。此外,图书报纸、体育娱乐等设施的普及率与利用率偏低,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平时也很少开放,有些只是为了应付,只是象征性的挂挂名,有名无实。

(三)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建设队伍老龄化、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差是目前文化建设急需改变的现状。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编导等人才紧缺,加之人员年龄偏大,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得现有队伍已不能很好的发挥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发展基本处于“顺”其自然、良莠参杂、供不足需的状态。此外,乡镇文化站干部业务不专、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现象十分严重。

(四)文化活动覆盖面窄,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形式陈旧、单一、手段落后,对群众吸引力还不够。加之电视、甚至网络等现代娱乐方式的日益普及,为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诸如“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内容陈旧、形式老套的文化活动,往往受到农民群众的冷落,参与者大多为老年人,使得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比较窄,群众参与率比较低,效果不佳,不能真正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

三、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好、发展好。那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一)统一思想,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文化和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观念,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觉把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让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解渴、解惑、解压、解难,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愿望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不断拓展农村群众文化阵地。一是切实保障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建设规划,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群众自发的多元化融资机制。二是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多更好适应农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要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基本设施建设,要注重发挥影剧院、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楼、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阵地的作用,使这些阵地发挥实效,而不是形同虚设。

(三)提高素质,优化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一支素质高,专业技术较强,切实能发挥作用的群文专干队伍。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注意发现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艺术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艺术精品。重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在扶持民间各种健康有益的“自乐”活动的同时,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对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鼓励市场竞争,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

(四)突出特色,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倡导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要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要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惠农文化下乡服务活动,努力促进“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要成立乡镇文联,建立一支戏曲、曲艺、文学、书法、摄影等创作队伍,鼓励农民群众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搞多种形式的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展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加强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论文 篇12

一、职工群众文化建设意义

人们常提到的群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该种文化形式比较符合大众的精神需求,可以以独特的文化活动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和精神生活。该种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充实日常生活,还能够使人们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文化是比较大众形式的,人们从各个方面都能够感受到群众文化的存在1。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论在何时何地,群众文化都伴随着人们的成长。如今,群众文化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工人文化宫的地位

工人文化宫一直是职工群众的学习场所,也是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场地。工人文化宫与职工之间存在着不可替代的联系。文化宫会不定期的开展文化活动,以此来使职工参与到文化学习当中。职工在工人文化宫中参与文化活动,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接受国家所贯彻的党政党纲2。文化宫已经将属于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建设当中,并成功的引起了职工群众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职工群众的文化建设热情。工人文化宫的存在为职工建立了精神寄托,也为企业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工人文化宫以科学的、合理的文化组织活动促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受到知识的熏陶,得到受教育的机会3。

三、工人文化宫在文化建设中的优点

在职工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工人文化宫具有独特的优势。文化宫的场地比较开阔,在建设的过程中设立了不同的娱乐教育场所。文化宫的活动比较多样化,因此设立了多个不同形式的活动场地。由于文化宫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文化场地大多是为职工群众免费开放的。文化宫场地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来文化宫活动并接受文化宫的群众文化宣传教育。所谓的工人文化宫,自然是为职工群众专门而建立的文化活动场地,职工们在文化宫当中产生对文化宫的归属感,职工在文化宫中的活动,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学习当中。文化宫具有一定的组织作用,可以拉近职工之间的联系,并在组织职工活动的过程中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4。

四、新形势下工人文化宫加强职工群众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扩大宣传空间

工人文化宫为了迎合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需要改变自身对于职工群众文化建设的态度,积极为工人文化建设做贡献。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日常娱乐与休闲的地点已经成为宣传文化的良好平台。通过工人文化宫宣传出来的文化建设思想不会使职工产生反感的心理,还能有效的洗涤职工的精神世界,帮助其充实文化生活。工人文化宫需要加强文化宣传力度,为职工群众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工人文化宫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职工展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而其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以后,职工能从文化宫中获得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思想。工人文化宫能够从宣传文化的角度帮助国家培养出一批思想优秀的职工人才,从而改变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

(二)确定服务宗旨

工人文化宫需要确立其自身的服务宗旨,确保认真履行自身的宣传职责。工人文化宫是为职工群众而建设的娱乐地点和学习地点。工人文化宫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都是以宣传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能够帮助职工群众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工人文化宫的场地比较开阔,可以为职工群众提供很多学习的地方5。为了帮助国家和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职工人才,工人文化宫是将群众作为活动组织的基础,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宫活动建设的最终目的。如此,文化宫才能够在职工群众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引领的作用,能够为职工确定好文化建设的目标,进而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设多元化职工群众文化

工人文化宫在职工文化建设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为职工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宣传工作,还能够实现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在工人文化宫当中会举行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了知识比拼、广场文化以及街头文化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工人文化宫也应该注重通俗文化的发展。一般来说,职工的文化素养并不高,而通俗文化是所有群众都能够理解且接受的文化。在通俗文化当中也有很多值得职工群众去学习的地方。工人文化宫可以选择通俗文化当中比较简单容易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向职工进行宣传。当然,工人文化宫推动通俗文化需要考虑到通俗文化当中比较传统老旧的思想。文化宫在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形式的创新,将陈旧的教育思想摒弃,并融合新的文化情感和文化内容,在符合当前形势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使职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学习文化知识,在不知不觉当中进步。

总而言之,职工的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职工群众的文化理念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工人文化宫应该积极配合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职工愿意在工人文化宫活动,也乐于从活动中体会文化所带来的各种精神享受。工人在工人文化宫中体会了国家的科学发展观的魅力,受到了国家建设职工文化所宣传的思想教育。工人文化宫以自身的努力在新形势下,为职工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注释

11.赵雪梅.工人文化宫的免费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J].大众文艺,2012,05(11):280-281.

22 .桂云林.建设新时期“工人的学校和乐园”——谈工人文化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05(03):20-22.

33 .陆新辉.关于新形势下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群文天地,2012,01(21):128-130.

44 .鲁金虎.论文化宫如何适应新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化活动[J].理论观察,2015,06(04):116-117.

新疆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篇13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素质提高、组织加强、环境改善”的要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一,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核心。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

一是实施“转变”战略,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牧结合,以农为主,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农业和蔬菜种植业,建设特色农业县。2007年,力争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种植业的占4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4%,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占34%。要围绕发展壮大红花产业调优种植业结构。红花是裕民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拉动及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裕民县红花种植效益日益显现,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继续坚定发展壮大红花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从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寻求市场、组织流通各方面给予红花种植更大支持,使农户放心种、舍得投、多增收。在继续抓好红花、小麦、打瓜三大基地建设的同时,井灌区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扩大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积极引进试种甜菜、制酱番茄等新的经济作物品种;加大山区旱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扩大旱地红花、打瓜种植规模,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农业。要围绕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调优畜牧业结构。充分利用裕民县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加快以巴什拜羊肉为主的绿色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巴什拜羊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工作,在深层次发展上做文章,使裕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巴什拜羊“特产之乡”,2007年新增巴什拜羊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100户,培育家庭牧场50户,使巴什拜羊数量占小畜总量的85%以上。城郊乡村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满足城镇居民对鲜奶需求的同时,积极为周边县市奶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奶源。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业,在农牧区发展一批家禽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业,把牛羊育肥作为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常年育肥,四季出栏,均衡上市,增加养殖效益,使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68%和60%以上。要加快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农牧民盯住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建好自己的“菜园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托巴克图口岸发展外向型蔬菜种植业,在进一步扩大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政府要给予一定补贴,抓好蔬菜大棚建设,新增蔬菜大棚20座,使全县蔬菜大棚达到50座。城郊乡村要率先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全县大棚蔬菜种植,使裕民县蔬菜生产逐步由“常规型”向“反季节型”,由“自给型”向“出口型”转变。

二是实施“拓展”战略,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要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增收。以争创“自治区劳务输出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劳务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长年性、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中介机构和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路子,大力培育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创办中介机构,依法开展劳务输出业务;县、乡劳动力培训中心和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劳务用工信息咨询和发布,劳动力的组织和输出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向克拉玛依、和丰等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定向输出劳动力;劳动监察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7年,力争转移劳动力522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770万元,人均纯收入自来劳务收入的占15%。要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增收。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扶持悦羊、巴尔鲁克、裕翔、宏展、红花缘等现有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农牧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农牧民经纪人,切实发挥其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实现红花、打瓜、玉米、蕃茄、马铃薯等农产品订单销售。2007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22个,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认真组织参加好第二届塔城地区-东哈州农产品展销定货会,为裕民县农副产品的顺利出口奠定基础。要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增收。以扶贫项目为突破口,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整合资源,捆绑资金,以项目的实施带动贫困乡村的发展;加大扶贫帮建力度,进一步争取上级对口单位对裕民县的更大支持和帮扶,巧借外力脱贫致富。2007年力争344户1715人实现脱贫。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涉农收费和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变相增加农牧民负担,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要将国家及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政策研究透、争取足、落实好,在继续抓好粮食、农机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补贴政策落实的同时,要抢抓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提升”战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科学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抓科技的长效机制,走“科技兴农”的路子。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2007年重点推广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将其作为裕民县农业的技术革命来抓。首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乡场和涉农部门要通过算对比帐,增强种植户对实施膜下滴灌新技术的信心;同时,把膜下滴灌技术作为科技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范围、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进行培训。其次,加强技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种植示范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膜下滴灌的顺利推广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种植示范户学得会、用得好、能增收。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将拿出200万元左右对实施膜下滴灌的示范户进行补助,各乡场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对示范户的扶持力度。2007年,力争推广面积达到3-5万亩。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继续开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要建立保障机制,县财政将拿出5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牧民定居补助等方面。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推广“机械配备、槽斗齐备、长草短喂、饲料粉碎”的饲喂方式。进一步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确保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率达到100%。继续巩固、发展、创新牧民定居成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投入,着力改造牧民定居一线简易棚圈,加快暖棚暖圈建设;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引导和鼓励定居牧民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二三产业及外出务工实现多渠道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抓好3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提升农牧民素质。继续加大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人事等部门已经制定出裕民县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要因地制宜,以县党校、农广校等为培训主阵地,对村队党员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以膜下滴灌新技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为主。要创造条件把部分有能力、有威信、能带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致富能手送往地区、自治区甚至内地进行培训。2007年县财政将拿出10万元资金作为农牧民培训的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科学生产、外出务工及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农牧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改善农村面貌。完善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牧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实现道路畅化、“四旁”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

一是抓好村庄规划。各乡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来

制定规划,做到“村村有规划,一村一特色”,2007年要全部完成53个行政村的规划制定工作。规划内容要涵盖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牧民增收规划等各个方面,正确处理好“里子”和“面子”、近期和远期、试点和推广的关系。建设局要为各乡场编制规划建设图提供技术服务,各乡场的产业规划要结合实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和制定,并按照规划尽快组织实施。要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范围,在继续抓好地区确定的4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2007年再确定10个试点村,其中在牧民定居区确定1-2个试点村,使试点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6%。

二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绿化工作力度,全面抓好“三北”四期和“村村绿”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尤其要抓好塔裕公路绿色通道和生态三期续建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三清四改”工作,重点抓好井灌区库鲁斯台片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

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通讯、文化设施等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结合通达工程的实施,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重点完成38.7公里农村道路柏油罩面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克孜布拉克水库除险加固和70公里防渗渠等工程,利用日协贷款资金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好2.3万亩国家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建设农村抗震安居住房485栋。

第三,健全保障机制,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抓落实,因此,必须在组织、人力、资金、管理等方面健全保障机制,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县委、政府领导每人联系1个试点村,并采取几个部门联系帮扶一个村的办法,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试点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双培双育”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尤其要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提高村干部素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民主管理。坚持村级民主管理“四权”制度,让农牧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落实好自治区继续保留“两工”的有关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探索建立“两工”合理使用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教育和引导农牧民进一步弘扬“裕民精神”,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出足自己的力,创建自己的业,办好自己的事”。

三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农牧民“筹资筹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亿元。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抓好清债务、清土地、清草场、清牲畜“四清”工作,对清查出的集体资产要通过招标发包等形式提高收益;要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各村队要在集体收入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07年,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10%,5-10万元的村要达到30%。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它要求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工作摆布等各个方面,落实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它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它要求坚持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它要求既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找增收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是一种福祉,对农村是一场变革,对农业是一次发展机遇。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二十字”总体要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目标及工作,都要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在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还要让农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村道,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农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上一篇:初中生物备课总结下一篇:语文第9课《老王》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