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2024-09-10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共8篇)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运用闽南传统文化中饱含着的深刻精神内涵以及丰富底蕴,尤其是闽南传统建筑的精美融入于闽南地区的美术教育,对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的重要的。在目前的美术教育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美术教学的发展,那么广大的美术教师,应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创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闽南;传统;建筑;美术教育;绘本

引言

闽南传统文化集中原文化、福建文化、海洋文化、异域文化于一身。在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闽南的传统建筑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它的古朴、精美、俏丽,以及在空间构造、建筑装饰上都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于某一件事情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原始的动力,更是成功的先导。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够确保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创意教学,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培养精神人格的目的。

一、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闽南文化中特有的中原文化、福建古文化、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各文化融合的特点使其在拥有传统型和连续性特征的同时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闽南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创建出独特审美观的闽南建筑。在美术教育中融入闽南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期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审美集中体现在空间布局、空间装饰、家具陈设和它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闽南红砖上。

1.空间布局大部分传统民居建筑都可分为厅堂、住房、天井三大布局,在平面上呈中轴线的对称布局。闽南传统民居的标准建筑布局面宽一般为三、五开间,进深三进、五进不等。在闽南传统街市中,大部分是“手巾寮”式布局,指的是平面狭长如手巾的独户式院落住宅。

2.空间装饰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繁复精美,除了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以外还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拼花、剪粘、泥塑、交趾陶等。这些装饰代表着传承着闽南人生活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3.家具陈设传统的居室陈设较为正式,陈设一般遵循儒家礼仪规范。同时,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家具也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陈设的物品象征着好运,并通过符号、隐喻和双关来传达传统伦理观念。

4.闽南红砖闽南地区的房子喜欢红色。“闽南红”是一种喜庆的红色,它代表着闽南人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面。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特别偏爱红色,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吉祥和活力,至今仍被用作建筑的主要颜色。在闽南传统建筑中应用了许许多多美术技艺,涵盖了美术中造型、设计、表现等领域中的大部分知识。如: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作的雕刻技法就有素平、平花、水磨沈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闽南传统建筑常见的装饰技法有木雕、石雕、泥塑彩绘、彩陶、剪粘等。其中,泥塑彩绘、彩陶和剪粘是中国南方闽、粤、台三地传统建筑所特有的装饰手法。闽南传统建筑里的彩画、装饰和红砖拼图也包含了很多造型技巧。

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审美的了解。我们知道闽南人民通过成熟的造型技法,传统的美术技艺潜移默化地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审美需求。然而现阶段,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放弃了传统美术文化中的巨大宝藏,致使学生传统美术知识匮乏,无法激发出他们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审美及艺术技巧的教学,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审美方法,提高学生“以人为本”的艺术追求,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绘本教育及其价值体现

1.绘本及其艺术特点

基于多元化的发展背景,绘本能将知识与文化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人们传播,能充分利用图片和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优秀的绘本能将深厚的人文内涵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相结合。绘本以图片和绘画为主要内容载体,借助精炼的文字将知识以极具艺术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闽南儿童民间故事摘选》,作者通过流传闽南的民间故事进行改编,配上生动形象的闽南元素插画,做成儿童绘本读物,完美传承了闽南传统文化。

2.绘本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在美术教育中有创意地引入绘本内容,将绘本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根据绘本的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绘本教学让学生感知图画,以及由图画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绘本的关注学会不断探索与发现新的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策略

1.比较绘本与现实的差异性

美术学科和其他传统的学科不同,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的不同,也使得他们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和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第一堂课教学中,教师将闽南建筑欣赏融入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水平进行阐述。而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认识和绘本之间的差异再次理解闽南传统建筑文化。课后积极指导学生实地考察闽南传统建筑,并在下次课前提交考察结果。绘本描绘的内容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产物,通过现实和绘《闽南儿童民间故事摘选》封面水磨沈花腰堵闽南红砖建筑本的`参考比较让每个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绘本课程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也就会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2.发挥教师在理解绘本过程中的作用

在绘本课程教育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恶。教师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有着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绘本的诉求和意义有着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解绘本时就应更注重理论分析和意义探究,通过理性拆分绘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重组让学生挖掘绘本中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教师对绘本的更多元化的理解也要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看待绘本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寻找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鼓励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的进步,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对于学生产生自信心。教师应当要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信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以绘本为主线,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建筑、民俗等美好事物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带领学生领略闽南传统建筑中独有的魅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3.尊重学生多元解读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经验,解读绘本中的闽南传统建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老师眼中和别人不一样的学生在很多的问题上都会产生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教师往往会忽略他们的想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绘本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当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尊重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公平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绘本教学的效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欣赏与学习的主体地位,确保他们在较为开放的艺术海洋中遨游,通过绘本的指引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关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真实感悟与体会,实现多元化的审美解读。

4.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与富有鼓励性的评价

首先,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学设计的创意多样化。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在绘本之外加入更多的创意设计,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临摹、绘制、拍摄、实践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与自身理解水平相适应的审美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定位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以开放多元性的态度应对学生的学习。除了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通过具有鼓励性的评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要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面地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的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进行积极地鼓励。其次,教师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学生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审美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理解偏差时进行的纠正,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来对他们进行点评和指点,并帮助他们进行及时的改正。对于学生的正确而深刻的审美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来放大他们的优点,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语

富含闽南人文精神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美术教育课程中应当被发掘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在美术课程教育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就必须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采取富有鼓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美术课程进行深入地探究,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引入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能将绘本与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根据绘本特点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在美术教育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绘本的课程不断加强塑造学生美的意识,塑造更崇高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艺玲.探究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资源的人文性与技艺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3.

[3]孙梦.初中美术教学中水墨趣味的培养[D].烟台:鲁东大学,.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篇2

1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闽南传统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封闭的性格, 更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 优美的艺术造型, 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于世。其中传统民居中的官式大厝最为典型, 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

1.1 墙体

闽南民居建筑的墙体主要采用红砖与白石搭配。闽南红砖俗称“胭脂砖”, 这种砖烧后会有黑、红两种颜色, 工匠根据这两种颜色组合各种墙面, 形成丰富的花样及独特的红砖文化区。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有相似之处。闽南民居墙体的拼砌方法丰富多样, 通过不同石材的搭配和同一石材加工工艺的差异可增强墙体的层次感;不同规格大小的红砖被利用来拼砌各种图案和吉祥纹饰;利用建筑废料, 红砖和白石可混砌成独具闽南特色的“出砖入石”墙体, 这些无不体现了闽南工匠的智慧和对地产建材的巧妙运用。

1.2 屋顶

闽南大厝屋顶多为悬山式曲线坡屋顶, 屋面铺设朱红筒瓦, 檐口装配瓦当和滴水。其中闽南屋脊——“燕尾脊”独具特色。“大厝”的屋脊如同长龙腾飞, 中间下沉, 两头以燕尾高翘。我国古代有敬天的思想, 而屋脊上的“鸟”犹如天使, 是一种通天的灵物, 能通天敬神, “燕尾脊”由此而来。“燕尾脊”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情怀, 成双成对的堂前燕被闽南人奉为吉祥物, “燕尾脊”是闽南建筑的璀璨明珠 (见图1) 。

1.3 细部装饰

闽南传统建筑细部装饰集中入口, 门廊镶有石刻的题匾、门联、书画卷轴、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浮雕。古厝大门两边通常用石板精雕细琢出花鸟虫鱼、名人诗词或人物故事, 也有用五色瓷片粘成花卉图案的。表面看这是闽南人夸富斗巧的橱窗, 实际上它体现了闽南人崇文重史的审美意趣 (见图2) 。

2 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实例评析

2.1 泉州西湖公园北大门

泉州西湖公园北大门的设计体现了建筑和城市全局的协调关系。建筑在充分尊重泉州历史文化氛围的基础上, 吸取了传统建筑的屋脊形态、外墙材料、细部装饰等特点, 通过形式的抽象、尺度的变化、材质的代换, 创造了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建筑特征的新形象 (见图3) 。

2.2 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个集国际学术报告厅、综合主题馆、展厅等功能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建筑在实用性、综合性、人性化等设计原则基础上, 围绕“源缘圆”的主题和“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从主体色调、局部形态特征和室内装饰上体现了传统建筑及文化内涵, 营造出一个记忆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场所。

2.3 厦门火车站新站 (建造中)

交通建筑的功能、结构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氛围等因素决定了厦门火车站主体建筑外观设计。该建筑布局对称, 屋面成五段式分布, 由中间往两边叠落, 中段被处理成闽南传统建筑特有的双曲坡面, 从空中俯瞰, 颇具闽南传统建筑群韵味, 是对闽南传统建筑屋顶形态进行拓展的典范。整个建筑形象新颖、个性鲜明、极具时代感 (见图4) 。

2.4 厦门大学游泳馆

高校体育场馆不仅要承载一般体育设施功能、结构复杂性及体现体育运动精神的内涵, 还要表达高校空间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性。为了与周边建筑取得联系, 游泳馆在材料、色彩及体量等方面都因地制宜。在造型处理上, 吸收闽南传统建筑屋顶形态的双曲形式, 通过抽象处理, 以“面”的形式将传统屋脊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取得了理想的视觉效果, 也体现了对厦大校园特殊文化环境的尊重 (见图5) 。

3 对闽南当代继承传统建筑创作的思考

1) 传统建筑本体的深层挖掘。传统建筑是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 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建筑进行本体解析。长期以来, 大部分建筑师都以既定 (先入为主) 观念来看闽南传统建筑, 很难对其进行客观探索。因此, 只有在分析前人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传统建筑环境、人在传统环境中的空间感受、产生这种感受的建筑形式及其建造工艺, 总结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布局方式、空间组合、意境表达的基础上, 才能发现前人是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创造了当时的“创新”, 才能从深层结构中找到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2) 创作手法的多元探索。闽南传统建筑细部、形态、空间、精神内涵独具特色。当前, 闽南当代继承传统的创作手法较单一, 多数是探寻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建筑装饰和当代建筑实践的结合, 而对传统建筑空间类型的继承创作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事实上, 对传统建筑空间的继承创作更能再现传统建筑给人特有的体验, 与大众产生共鸣。3) 地域性、时代性的表征。“一切建筑都是地区的建筑”, 在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探索过程中应该自觉考虑闽南的气候, 地形、日照等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地域的文化环境及地方材料、施工工艺、艺术特色等地域的技术条件和审美取向。“一切建筑都是时代的建筑”, 建筑师同样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理论思想的学习, 并在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中得体运用。如厦门高崎机场3号候机楼设计中, 屋架的形式除了形成传统式梁架关系外, 还可以形成一排排纵向采光窗, 实现室内大空间的自然采光, 体现设计者的高技派的设计倾向 (见图6) 。4) 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的理性认知。闽南继承传统的建筑创作探索处于初期阶段, 外来建筑实践与思潮的影响需要研究者以宽阔视野和专业基础对自身的实践探索作出客观、理性的认知。首先, 国内前辈建筑师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约束研究者的创作思维。其次, 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技术与建筑理论, 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引进, 给予研究者的研究判断极大的冲击。再次,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国内“民族形式”复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前者是历史的必然, 而后者带有民族危机下意识倾向。因此, 应该从闽南城市历史环境、历史文化价值角度去认清闽南当代继承传统建筑创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4 结语

正如贝聿铭先生所说, “中国建筑师当务之急, 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 它既是有限的物力所能及的, 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当代建筑师应当认真理解闽南传统文化并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将其诠释出来, 创造出既现代又传统的地域建筑和城市风貌。

参考文献

[1]张千秋.泉州民居[M].福州:海风出版社, 1996.

[2]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

[3]关瑞明, 陈力.建筑的形式表征及其深层意义[J].南方建筑, 1995 (9) :101-102.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篇3

在建筑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现代建筑特点在逐渐流失,造型也趋近。新的材料和新结构取代了传统建筑形式。未来建筑应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工艺新材料而创造出的全新建筑理念。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结构和材料优势,并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中,闽南传统建筑形式势必会被发扬光大。

闽南传统建筑特点

1.燕尾脊

闽南地区降水量大,空气湿度高。因此建筑的排水、防潮极其重要。因此闽南传统民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燕尾脊: 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屋脊两边的瓦面略下弯呈弧度下降形成“双坡曲”,能迅速将雨水排走减少积水,这样就可以减小雨水的侵蚀。房屋进深大出檐深,可达到阴凉的室内效果。

另外,各種庙宇屋顶也是尤为精致华丽。不论是闽南地区还是台湾地区庙宇的屋顶装饰的都尤为奢华。繁琐而又精致的屋顶装饰,也成为闽台建筑的特点之一。从屋顶的装饰可以看出闽台地区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重视。

2.红砖

红砖建筑是闽南古建筑中的典范,千百年来,闽南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闽南红砖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在闽南传统建筑代表作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砖瓦均取自本地较为常见的红壤土,通过烧制而成为各种类型建筑材料。白灰砖缝粘合成红白线条形式丰富的拼花图案,其色彩对比强烈,形成极具闽南特色且饱含文化底蕴的“红砖文化”。

3.墙面

“出砖入石”是闽南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墙面形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墙面呈现出厚重、古朴、拙实的审美价值。多样不重复的结构,反而整体烘托出浑厚、刚毅的砖石气势。用这种方法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无论是石、砖的明暗度对比,还是两者色彩上的和谐共融,以及其中所表达的缓和与冲突的意境,都是红砖文化的别具风格之处。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种传统砌墙方式也是建筑材料资源合理再利用的正面例子。

4.山墙

山墙俗称外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山墙顶部形式和其他地区的有所不同。山墙顶部形式和传统意义上的五行有所对应。形式上有丰富的变化。根据住家的五行对应山墙顶端的形式,是很有特点的。

5.建筑外立面装饰

建筑物外立面的装饰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方特色,是不同地区间建筑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闽南地区传统建筑外立面装饰的做法有彩绘,雕饰(透雕,砖雕,圆雕,砖雕),交趾陶等等。装饰内容多为传统习俗中代表吉祥之意的动物和植物,或是代表建筑主人崇尚的美好品格的字画图案等。这些建筑外立面装饰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教育后人的作用。

闽南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站在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今天,在现代主义和工业主义的冲击下,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形式刻不容缓。将传统的建筑符号进行分解和组合,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用传统的手法创造出新的现代风格建筑。或是用新的营造手法建造具有传统建筑理念的建筑,使其在满足现代人功能需求的同时,又能够符合审美要求。

在闽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新建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闽南建筑的特色。例如晋江火车站外观就借鉴了闽南传统建筑燕尾脊的形式,颜色选择上采用了红砖的色彩和泥雕的颜色,现代又不失韵味。

再如厦门大学芙蓉宿舍外立面就是借鉴了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出砖入石”的特点,石砖相交错色彩和铺装上都较和谐。很好的与大学环境相呼应,叫人细细品味。厦门大学主楼群是典型的改良式闽南特色建筑。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方现代风格屋身,闽南传统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也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在选材用工上也继承了闽南传统建筑精神——“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

闽南传统民居的对室内设计的意义 篇4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是介绍闽南传统民族的装饰材料、装饰手法、装饰的特点,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思考传统建筑的语汇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启示,探索既有新意又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室内设计装饰。关键词:

闽南建筑 建筑装饰 室内设计

传统室内设计是民族的,精神的文化,是传统习惯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中,这种精神作为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室内设计作为继承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一方面朝向趋向智能化和现代化方向,另一方面传统的式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越来越受广泛的关注。掀起一场新古典的室内风格。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精华,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构成方法重新构筑,可以带来具有新意和地方特色的室内装饰。

在闽南人看来,住宅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房子的建造,无论是结构还是装饰,都可以看得出前人的认真和细致。闽南的传统室内环境有着传统建筑的一般特点,也有其比较独特的色彩和地方特色。装饰是闽南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所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经济状况。

闽南传统民居大多采用合院式,内部比较宽敞,朴素端庄。主体部分中线对称。公共空间比较宽敞,主体的中心是大厅,用于会客和祭祀,举办各种活动,如婚丧嫁娶、寿庆添丁等。建筑的功能划分非常明确,突出了动静,主客对比。主体的大厅往往是开放型,从进入大门就可以直接看到整个大厅,体现教长的景深,大厅对于庭园借景,视野开阔、景观良好。

(一)闽南传统室内装饰的形式

木雕:梁架、斗拱是木雕的集中体现,既是结构体,又是装饰构件。纹样题材广泛,有龙凤纹、草木纹、结构清晰,色彩华丽。斗拱在传统建筑中不仅满足了功能结构,而且还具有视觉上的审美。斗拱和屋顶的木线条有粗细、方圆的不同排列,构成具有现代意味的内部空间。在传统室内中,厅堂木架上往往有些装饰的雕刻,以花草图案为主,使用黑色,红色及金色装饰建筑构件,局部还有彩绘和金箔的使用。

门面是装饰最丰富的地方,门槛,门楣都集中了浮雕、圆雕、彩绘、壁画等装饰手段

匾额:大厅里的匾额不仅有装饰效果,而且能增添文化气息。

在传统室内中,匾额的运用往往成为大厅中重要的部分,在大厅的中间,往往是祠堂的名字,如上方的图所示,“宗德堂”作为主题,使用楷体,牌匾的底纹是花草植物,花草的底纹上贴金箔,使得黑色的字体更加突出。牌匾下方是放在祖宗的灵位和照片。把灵位放在房子中间显示对祖宗的尊敬和怀念。两旁的圆柱往往刻上对联。也使用楷书或行楷字体。在大厅的正面和两侧墙面的上方,往往有牌匾和题字,字体大多是楷书和行楷,大方端正,不仅装饰墙面,也提升了主人的地位。

石雕:浅浮雕装饰在建筑物的大门两侧,奠基石,与传统建筑完美结合。在装饰手法上,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浮雕、线刻相结合。这种平面和半平面的装饰效果使得建筑的立面更加丰富。如图,建筑物的窗户用花岗岩雕刻的石竹,既能通风透气,也可以作为视觉的审美,达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彩饰:建筑的屋檐下,侧门上方多处有彩绘。主要是平面化和图案化处理,彩绘分为两种,有墨彩和锦彩,前者不上颜色,后者描金或全用金粉装饰。一般在大厅、门楣或厅堂上使用,营造富丽堂皇的效果。

建筑物的屋檐下有彩绘图案,以花草图案为主,也有人物和山水题材。多采用二方连续的纹样。

(二)、闽南传统装饰的色彩

闽南民居室内主要的色彩为红色、黑色、白色、棕色。色彩系列比较庄重古朴。在古代,民居里大量使用大漆,大漆这种材质明度和饱和度较低,色系教少。所以在室内装饰中,黑色为黑推光漆,红色主要是朱漆,闽南传统装饰的纹样在局部装饰中还使用金色,主要是在黑色的漆底上贴金钵,突出花纹,营造富丽堂皇的气氛。

红色和黑色主要在门,柱子,家具,牌匾中使用。

在建筑物的彩绘中主要的颜色有土红、群青,金色。在色彩上相互映衬,突出建筑纹样。

黑色:黑色的大量使用是传统民居的一大特点,黑色的大漆质地较好,材料耐久,光泽含蓄。在建筑内部的梁柱、牌匾、门窗纹样的底色和重要的建筑构件都用黑色。

红色:红色是传统建筑中普遍使用的色彩。红色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材料,其一是红砖的使用,红砖色彩稳重,古朴,能与天然的花岗岩很好结合。其次是朱漆的使用,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构件,用朱漆衬托金色的木雕构件,金色:金色的使用也是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为了造成金碧辉煌的效果,在局部的纹样中使用金粉、金箔,使得装饰更加精致,材料耐久,体现高档感。

棕色:棕色的使用主要是木制材料的天然色彩,在传统民居中,许多木制的梁柱,门窗没有经过油漆等涂料,而是直接保留天然的木色材料。简洁古朴、色彩统一。

灰色:花岗岩作为材质装饰建筑,其天然的颜色就呈现成灰色,白色:主要是指室内粉刷的白墙,在传统民居中,室内家具和装饰品大多是使用深色的装饰,如果没有白色的墙面,整个空间会觉得沉闷和灰暗,白墙在室内尽管面积有限,但是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闽南传统建筑的装饰材料 闽南的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瓦,白墙,天然漆,木材、花岗岩。多种材料的结合丰富了视觉效果,尤其在大门的屋檐,结合了木材,石材,采用圆雕、浅浮雕、描绘、贴金等装饰。突出门面的豪华。

木材:木材的使用是最广泛的,在传统居室里,梁柱、屋顶、门、窗、家具都是木材构成的。木材的可塑性良好,便于加工。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材质和形状的材料。大厅门窗、门楣、大量使用木圆雕和木质装饰构件。屋内柱墩造型多样,表面还雕刻植物纹样。

花岗岩:花岗岩石料石很好的建筑材料,由于产地将近,价格比较便宜,材料可塑性良好,便于加工成各种造型,并且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花岗岩在建筑的装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灰墙:白灰墙主要在建筑内部体现,在内部的空间中增加室内的明度,缓解厚重的色彩,衬托室内装饰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图所示,花岗岩装饰建筑物底部。这种材料的介入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牢固,同时装饰的构建起到点缀效果。

红砖的使用:

红砖的使用也是闽南建筑的一大特点,砖色整体统一,局部又有深浅和色泽的微妙变化,此外还通过不同的砌砖,既有变化,又整体统一,丰富了建筑的立面。

(四)、闽南建筑的装饰手法

1.装饰题材:主要有经典故事、民居里的装饰图案主要还是山水、花鸟、人物、文字的题材。此外山水题材、警句名言也是往往普遍的题材。有表现植物、花鸟、盆景,祈求平安的吉祥图案以及福禄寿喜的装饰文字。

2.装饰手法:装饰的手法主要有雕刻、雕塑、彩绘、壁画。山水题材接近中国山水画的效果,主要是平面描绘。花鸟题材常常作为浮雕或者装饰构件出现在建筑物中。人物的题材主要也是通过木雕的形式出现。采用平面和散点的透视法,但作为彩绘或浅浮雕,还做一定的简化处理。

平面与立体的结合 :平面与立体的结合是传统民居的又一大特点。如图所 示,在建筑物大门的屋檐下,采用了多种材料和装饰的手法。绘画的平面效果,花岗岩的浅浮雕,木材的圆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绘画与雕刻的结合 :在建筑构件中采用雕刻的手法,塑造多层次的立体造型,同时也结合一些彩绘的图案,增加颜色对比,丰富建筑构件。

(五)、闽南传统室内的精神品格 建筑犹如文章一样,每个房子都有主题,而最鲜明表现主题的无疑是牌匾。运用书画进行点缀,突出主人的职业,爱好,为人及精神品格等。传统的室内大厅往往有些圆柱,每根圆柱都刻上对联,通过对联的内容表达对家族和未来的期望也是精神品格的体现。

在闽南的传统建筑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宝贵财富。这些建筑不仅需要好好保护起来,丰富城市的建筑 文化,而且其建筑语 汇,可以运用现代的理念和构成方式,将传统的元 素引入室内,使得室内设计既体现新意,又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

二、闽南的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装饰的借鉴意义

任何创新都是从传统而来,从传统中继承,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建筑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

室内设计体现传统文化及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精神品格,营造庄重的中国传统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以“意境”作为最高的境界。在传统民居中,古人为了创造一种意境,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利用了可视性的造型元素,和装饰符号很好提升居室的精神品格。在现代居室 中,利用绘画,书法,陶瓷,木质家具,雕塑品等 装饰品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环 境。

(二)、空间的划分

传统民居的空间划分也给现代室内设计一些启示。通过空间的划分,可以形成连贯,通透、切割等方式,可以采用实体空间划分,和虚拟空间的划分。闽南人比较好客,在现代的住宅中仍然非常注重传统的厅的功能,作为公共场所,既要满足家人 聚集的地方,又能 招待客人,可以说客厅最能体现主人的爱好和品位。对于传统精神的继承可以通过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书法,绘画,拓本等方式,体现主人的爱好。

如图,吸收传统建筑的轴线和对称的方式,吸收古典园林的手法,中轴递进,空间的转换。采用了虚拟的空间隔断,隔而不断,造型手法丰富,虚实空间得到。利用现代的材料和灯光使得空间层次更加丰富。不仅满足功能的需要而且在大空间中还具有装饰作用。

(三)、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室内装饰特别注重材料和工艺。比如大厅的木柱子,一般都是经过几层的油漆,先在底层刷瓦灰,裱上抹布,然后在上面刷上大漆,最后打磨光滑,在制作中体现了材料和工艺的完美结合,现代的装饰材料品种更多,工艺更加简单,但是还需要注意处理细节,以及把不同材料相结合。

(四)、传统设计元素的继承和创新。

对于传统装饰元素的借鉴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引入。

1直接运用。将传统饰品点缀室内空间,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还能提升室内的文化氛围。传统的门窗、建筑构件、家具、书法、陶瓷、绘画等都可以直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直接运用。这些可以增加传统的韵味。其次在许多新购置的室内空间,需要对房间的室内进行设计,如果不考虑传统的家具的搭配,那么势必会造成旧的家具和新的家具难以协调,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原来的家具以及传统饰品,为它们预留空间,就会使得新的环境具有传统的韵味。

2.模仿建造。

传统的工艺手法繁复,造价很高,且熟悉的工匠基本都消失了。所以很难达到模仿。当然可以用现代的工艺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模仿创造,通过改变原来的功能,挪用语境,也可以在视觉上产生新意。3.重构

运用现代意识和现代的构成方式,从空间、色彩、材质的构造新的室内设计。传统的建筑构件和元素被重新打破和组合。利用现代的构成意识,打破所有元素,进行重新构造,使得室内设计呈现新的姿态。

如图所示,客厅和餐厅采用一个隔断,隔断的造型是传统木床的一部分,直接利用,通过改变传统元素的功能和语境,在视觉上形成新意。传统的元素介入使得室内空间多了些文化味道。传统书法,绘画,家具增添了居室古香古色的气息。右图示一个传统的脸盆架,已经不是原先的功能,作为一个室内的陈设家具,与室内的绘画很好呼应。下方有民间布玩具和传统的漆篮,都是传统装饰材料在现代居室的直接运用。

(五)现代材料的运用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材料,在现代的室内装饰中,材料的选择更加多样,可塑性更强,比如现代材料的不锈钢、玻璃、石膏、大理石、壁纸等。这些材料的出现,为室内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对于传统的建筑元素,我们可以吸取其精神,用现代的材料进行装饰盒替换。用现代的构造重新打破装饰意味。

传统的知识课堂的特色 篇5

特色一

◆和而不同:汇聚各地经验智慧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本次活动将集中呈现各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多元视角,全面展示区域及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方式,是各地实践经验与智慧的大汇聚。

特色二

◆美美与共:展现课程丰富样态

本次系列活动共推出40节传统文化观摩课,贯通小初高各学段,涵盖文理各学科,囊括经典研读、学科渗透、传统技艺与文化活动各种类型,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多种样态。

特色三

◆多维交互:丰富与会参与体验

本次系列活动将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多维、立体的展示平台,通过观看展板、观摩课程、聆听报告、文化体验及各区域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位与会者深度参与,获得丰富体验。

特色四

◆群贤毕至:引领未来科学发展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篇6

1.1 孔庙的起源与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

孔庙, 又称夫子庙, 通常称为文庙 (夫子庙往往专指南京夫子庙, 孔庙的另一种含义则是专指孔子故里曲阜孔庙) , 本是中国纪念“至圣先师”孔子, 供后人祭拜的庙宇式建筑,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成为藉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山东曲阜孔庙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孔庙, 它是从孔子的故居演变而来, 经过两千年的扩建, 形成今日宏伟壮丽的规模,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 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 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 最多时共有3 000多座。闽南传统建筑之闽式孔庙是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1.2 台北孔庙的建筑历史

台北孔庙是三级古迹, 约五千坪。台北市孔庙的创建始于清光绪年间, 台湾北部设置台北府, 当府城于1879年动工后, 随即在城内南门内建造文武庙, 两座庙皆坐北朝南, 文庙在左, 武庙在右, 这即是台北府的孔庙。台北府孔庙初建时, 由当时台北知府陈星聚督工, 在1881年完成了大成殿、仪门与崇圣祠的建造。第二年, 再建造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与万仞宫墙, 到1884年才完成竣工, 形成颇具规模的孔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台湾割让给日本, 日军进驻台北孔庙, 至圣先师及先贤牌位多被损毁, 礼器与乐器亦遗失, 建筑物逐渐遭到荒废, 1925年台北孔庙复建。

当时, 台湾没有兴建孔庙的经验, 所以拟聘请唐山师父来建造。早在1920年, 泉州名匠王益顺受邀来台北修建艋龙山寺及新竹城隍庙。他的设计颇受众人赏识, 所以就聘请他担任台北孔庙的总工程师, 担任设计与建造的任务。王益顺为泉州惠安县溪底村人, 为清末福建最有名望的建筑木匠, 厦门的南普陀寺即由他修建。他将中国南方建筑的许多精华表现在台北孔庙之中。台北孔庙开工时, 聘郑孝廉伯屿勘察风水, 定南北方位, 因此我们今天所见的台北孔庙, 可以说是很典型的闽南式建筑。

2 闽南传统建筑

台北的闽式孔庙建筑传承于泉州孔庙的闽南传统建筑体制, 尤其是闽南民系的发展传承, 由泉州、漳州到厦门, 由闽南到台湾, 同时还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出发, 全面地、多方位地发展出闽南民系、闽南文化与汉民族共同体, 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在台湾闽南传统建筑中的体现。主要包括“礼”序和“风水”两个方面, 支配着其闽南传统建筑的构成。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以当前所掌握的台湾闽南式建筑调查数据而言, 其大木结构以源自泉州、漳州、潮州、嘉应州为多, 另有少数例子源自广州或福州, 台湾并无独创的派别, 所不同的是台湾普遍有精致化之倾向, 木结构的构件雕刻较为丰富。

3 闽式孔庙建筑布局体制

福建泉州府文庙自唐始建已经历千百年风雨, 亦称“泉州孔庙”。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建筑规模宏大, 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 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 建筑优美, 造型独特, 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 是祭拜孔子的正殿。主要可以分为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右庙左学等形式。主要建筑一般都有万仞宫墙、泮池、礼门、义路、大成门、棂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几部分, 有些孔庙还设有乡贤祠、名宦祠、节孝祠、孝子祠等。一般都是三进院落 (曲阜孔庙是九进) , 也有许多只有两进。

台北孔庙采用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 色彩缤纷的瓷砖耀眼夺目, 为全台寺庙建筑一大特色, 是仿泉州孔庙建成的“正统南中国式孔庙”。文庙中中轴线之正殿称为“大成殿”。“大成”二字来自孔子“大成至圣先师”之意, 因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 屋顶上的桶状装饰物称为“藏经筒”或“通天筒”。

台北孔庙大成殿见图1。

大成殿正中央神龛奉祀至圣先师孔子牌位, 大成殿气氛庄严肃穆, 殿内上方设备八角藻井, 共有二十四支斗向中央集中, 斗上升四层之后, 再减为十六支斗收至顶心, 犹如辐射状, 甚为壮丽。在藻井四角落有四只蝙蝠雕饰, 谐音为“赐福”。

台北孔庙黉门与泮宫为双重檐结构之门楼 (见图2) 。台北孔庙万仞宫墙即为孔庙必备的 (见图3) 。

“万仞宫墙”之典故出自论语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入, 不见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台北孔庙礼门、义路分列左右, 是孔庙中轴主要殿堂的入口, 它的形制简单, 只辟单门 (见图4) 。

仪门又称为大成门, 乃为进入大成殿之主门。仪门面宽五开间, 它的左右各又辟门, 这种形制与曲阜孔庙相同。左为金声门, 右为玉振门。仪门步口廊亦用石柱, 但未雕龙, 看起来较简朴。它的廊墙上嵌有交趾陶饰, 用色典雅。台北孔庙仪门见图5。

走入仪门内, 两侧放置镛钟与晋鼓。中国古代建筑有的不作天花板, 可以欣赏到梁架的木结构, 称为露明造。梁架除了要符合力学原理外, 也常施以雕刻, 兼顾美学效果。仪门的梁架使用“二通三瓜式”, 亦即有两根通梁, 三个瓜柱。瓜柱形如金瓜, 且有须脚, 向下包住通梁。这种构造具有很强的结合力, 对于地震频繁的台湾非常有用。

台北孔庙仪门的屋顶使用重檐歇山式, 屋脊曲线交织成一组变化多端的屋顶 (见图6) 。台北孔庙崇圣祠见图7。

崇圣祠面宽五开间, 崇圣祠室内的梁架与仪门一样, 采用露明方式, 可以看到屋梁及瓜柱之雕饰。它的屋架使用“三通五瓜式”, 即有三支通梁与五支短柱。瓜柱做成金瓜形与木瓜形, 造型圆融浑厚, 颇能表现力道之美。尤其最上面的狮座, 雕出驮负大脊桁重量之架势, 栩栩如生。

4 结语

台湾在汉人渡海开始之前, 自明末清初郑成功入台之后, 汉人逐渐增加, 也引进了中国南方沿海闽粤一带之建筑文化。

孔庙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具体象征, 泉州府文庙自唐始建已历经千百年风雨, 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先人们传承下来的建筑智慧, 是后续研究发展的基础, 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在台湾闽南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台北的闽式孔庙建筑传承于泉州孔庙的闽南传统建筑体制, 尤其是闽南民系的发展, 虽然中国南方建筑在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皆与黄河流域之建筑有明显的差异, 木构造技巧及装饰风格亦自成一格, 将台湾地区之传统建筑深入研究, 再辅以各地民系之文化背景, 便可在此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中, 了解民族的迁移及文化的整合。

摘要:对孔庙建筑的起源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分析, 介绍了闽式孔庙建筑布局体制, 指出孔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具体象征, 是中国传统思想理念在建筑中的体现, 以提高人们对孔庙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建筑,孔庙,建筑历史,布局

参考文献

感受传统 传承闽南文化 篇7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职美术;教学

我的家乡地处九龙江畔,历史悠久、地广物博、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繁育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是“美术课程”的宝贵资源。例如,漳浦剪纸、漳州木版年画、木偶戏剧、端午赛龙舟、水仙花雕刻艺术……多彩多姿的闽南民间艺术,它是家乡的一朵艺术奇花,值得我们下一代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民间艺术很有艺术价值,因为在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之美,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赏,更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

如何充分利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并充分运用闽南民间美术资源呢?具体措施如下:

1 将美术教学与丰富的校外民俗活动相结合

在美术活动中,结合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立足于闽南民间节日风俗,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例如,端午节教师根据节日特点,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美术专业教学要充分利用高教版教材《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让学生设计带有闽南风情、能体现闽南传统体育项目——端午节赛龙舟公益广告竞赛。食品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开展了设计“巧手制作端午节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同学们拿着自己心爱的作品相互交流和欣赏,感受闽南民间文化的气氛。

2 以闽南土楼文化为美术教学资源

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土楼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带学生到南靖土楼进行实地写生,并举办土楼文化写生作品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校园文化。收集与土楼有关的资料,客家土楼历史故事、土楼建筑特色、突出土楼乡土、土楼乡情、土楼风景。

(1)结合高教版教材《色彩》课本第五章《风景写生》课,渗透闽南土楼文化,给同学们介绍美丽神奇的土楼,如南靖土楼的风景,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怀远楼、塔下土楼群等。它们有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建筑结构,并巧妙地向学生提问“这些土楼风景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自然就会讲到家乡土楼美丽的风景。这会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领悟土楼建筑艺术与自然之美,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这加深了学生接触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的印象。

(2)为加深学生对土楼文化的了解,学校文化艺术学部在南靖土楼曲江河坑自然村设立写生基地点。艺術学部每年都带学生到土楼实地写生,开展“土楼色彩风景写生”“土楼风景速写”“土楼风景素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践、观察,亲身感受土楼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3 将闽南漳浦剪纸艺术等引入美术教学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漳浦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镂空艺术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漳浦剪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我们把剪纸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学生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1)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漳浦剪纸艺术的信息资料,寻找方法不限,可以应用网络、电视、课外书籍等。到上课时学生先讲自己了解的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兴趣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漳浦剪纸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动物、花卉的剪纸艺术,以及各种剪纸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闽南民间与泉州传统的剪纸艺术的形式风格,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从知之甚少到具有一定的了解了。

(2)在高教版教材《图案》第一章第四节——“图案的继承与借鉴”,它把漳浦剪纸艺术引进学校课堂,欣赏漳浦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它的表现内容、表现题材,作品中充分关注闽南的乡土人情、自然风光、传说、民俗活动、历史景观等,动态地反映当下闽南人民的生活状态。

(3)介绍漳浦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剪纸的制作步骤、剪纸的符号语言,圆形、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等。在图案单独纹样这一课,引导学生以闽南惠安女为形象,以闽南民间故事等为题材来表现和创作,学生听了很感兴趣,表现出了强烈的动手愿望。根据漳浦剪纸制作方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上民间剪纸美术课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四人一组,用小小的剪刀,色彩斑斓的彩纸,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示他们的心灵手巧。他们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民间艺术,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为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美术课堂鲜亮了起来。

4 欣赏和创作富有闽南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

学生通过欣赏闽南民间传统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领略闽南的历史文化。例如,通过视频欣赏《漳州水仙花雕刻》,学生从中了解水仙花雕刻艺术,需准备钢制的刻刀、刻片、刻钳、刻剪、修叶刀和刻针等工具对水仙花茎球进行八个流程的雕刻。雕刻后的水仙花茎球经过浸洗、盖棉、定根、管理和控温。一勺清水,叶花具佳,花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百赏不厌;视频欣赏《漳州棉花画》棉花画是漳州别具一格的棉花画工艺品。视频介绍了棉花画的艺术发展史,曾经有过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停止制作,最近才开始复苏。通过欣赏和了解民间工艺品,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拉近自身与民间美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和形式,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间劳动大众的距离。

民间艺术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的渠道也日渐增多。中职学生是当前最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他们喜欢日本动漫、韩国网络游戏等舶来品。频繁登陆花样繁多的外来文化使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不断受到冲击,甚至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中职生甚至认为民间文化已经过时。对外来文化,中职学生的高手就是酷炫,自然对本土民间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行教育理念上对培养中职学生民间文化意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年青一代对闽南民间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普遍的认识和认同感。这在无形中使我们的中职学生淡化了对民间文化的关注,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民间文化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自然更谈不上对其实行宣传、保护、发展和创新了。其实,闽南民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因此,弘扬和宣传闽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中职生认识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为本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篇8

【关键词】 闽南民居;装饰;教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教化观念

中国传统的教导方式是教化而非教育,它与现代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教育一词源于西方,属于一种泊来品,相对于中国教化,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反观中国传统教化的理念及手段,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教化则更强调以内心感悟方式去影响对方,其涉及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伦理、礼仪等诸多方面,明显不同于现代“教育”的含涵义。[1]例如:中国传统教化以宣扬社会、家族的主流道德伦理为根本,常常从各家族自身利益出发,极为重视道德方面的培养。另外,中国传统教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化”,它把各种思想观念以无形之态置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中国传统教化方式不同于现代教育“课堂”式教学,它常常依托于文学与绘画作品形式,以家族聚居地为媒介,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善恶判断,其手法有点类似于现代社会流行的“植入式广告”,只不过它植入的不是广告,而是社会与家族奉行的某些立世哲学与伦理观念而已。

与现代常规学校教育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教化把各种处世哲学、伦理规范、怡情养生等观念融入居住者的生活起居之中,逐步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人生观、价值观,其主要形式有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些长年浸润在人们生活之中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最终会影响到居民行为准则的确立,进而通过家族、民居等传播媒介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社会教化体系。严格的讲,这套中国传统教化体系既包含正规的教导方式,如太学[2],又包含家庭教化等各种非系统教化手段。

二、“居移气,养移体”建筑观念与教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常常以装饰性图案、书法、雕塑、匾额、对联等形式传达各种道德观念与处世原则,它们是中国传统教化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担负着社会与各家族教化与传承的重任。

《孟子·尽心》一文中明确提到建筑与人格塑造的关系——“居移气,养移体”,这句话的意思指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精心的调养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孟子强调居住环境对人的身心造就功能,并将建筑的作用提升至气质与人格塑造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筑的非物质功能——精神塑造。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强调建筑对居住者的精神塑造,并重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念的联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是供人们居住、休息的场所,它是为了家族繁衍与传承而专门营造的建筑,不仅强调家族人员的生生不息,还重视本家族尊崇的某些精神能够长存永固。例如,设计者常常利用中国建筑中代表性的大门、园林景观等建筑形式进行相关教化宣传。

三、闽南传统民居家庭教化系统构成形式及内容

(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与教化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房间位置经营非常值得研究,房间位置实际上等同于居住者身份,上房与下房之别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不同,更是居住者身份地位的区分标志。例如闽南民居多以东大房为尊,下房为次要房间,下房居住者的身份总会比东房低。[3]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主大厝的两旁为次房,其中主建筑中的大房由父母居住,其它各房由晚辈分别居住,但是晚辈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地位高低区别,通常情况下民居居住者会遵从左为尊右为卑的原则,按照各自身份地位选择相应房间居住,成员身份地位异常清晰而明确。另外,闽南宗教昌盛,居民家中大多会供奉神像以求吉祥,且闽南建筑多以对称形式构成,所以神像必须置放于建筑中心线之上或中心线的左侧,而祖先的牌位则置于中线右侧。这种做法实际就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拓展应用,传统民居建筑大多以中心线控制建筑的格局,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构造建筑[4],常常把地位尊崇的人物居室置于建筑中心线之上,再在左右辅以次要建筑,体现不同居住者的身份地位,标榜一种独特的尊卑观念。[5]

(二)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大门与教化

对中国人而言,住宅的大门除了有安全防护的作用之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彰显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某种程度上,中国住宅大门的象征意义有可能远远大于它的实用功能,精神层面的功能远远超越大门的物质范畴,成为家族富贵、兴衰的代表性符号。闽南传统民居的建造者对于自家大门的装饰也是极为重视,装饰图案的选择与制作也更为精心与考究。例如:闽南传统民居的正门常常使用双开门,大门正面会使用油漆精心粉刷,再在上面绘制门神等图案,整个过程异常复杂与考究,以至衍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一漆画(图1)。

此外,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还有一种奇特的“六离门”建筑形式,这种“六离门”采用一种双重门构造法式,即在大门外再安装两扇小门。在闽南,“六离门”有六亲不认的意思。据说明代洪承畴降清后曾回过泉州看望母亲,但是老母却耻与其面谈,只在门后与其隔板对话,所以“六离门”这种建造法式能够存在并流传下来,也和闽南人试图利用传统民居建筑宣扬忠诚爱国的精神诉求有一定关系。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同样也很注重对门的装饰,常用手法有漆画、题写对联、匾额等,这些对联、匾额常常标明该族的姓氏及历史地位,呼吁后世子孙勿忘家族根源。例如:蔡氏古民居大门上题有《莆阳世胄》、《锦阳流芳》、《锦亭流芳》等匾额,这些匾额实际是蔡氏家族迁徙过程的一种佐证,起到呼吁后代勿要忘本的作用(图2)。

(三)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教化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不仅仅单纯追求美化作用,还十分重视装饰图案的“教化”功能性,居民常常利用建筑装饰中的多种图案、艺术作品来传达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例如:闽南传统民居建造者借用漆画、石雕、砖画、剪粘工艺品对后辈进行教导,并将各种期望与祝福之语以图形与书法形式装饰于住宅壁面之上,这些工艺品承载着族内长辈对后世子孙的关怀,同时也能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nlc202309051538

1.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家风教化

家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表现主题之一。家风教化常常体现在民居建筑的装饰方面,居住者常常把一些名言、警句等题写于民居墙面之上,用于对后代子孙的祝福与警示。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不仅保存大量的漆画、石雕、砖雕作品,还留有大量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展示了蔡氏家族的思想主张和对子女的教诲。据说,蔡氏古民居的建造者蔡资深曾经看见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球而争吵,于是他便在大厅的墙面上题写诗文教诲后代——“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儿孙作样看。”[6](图3)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家训以建筑为媒介,把枯燥的说教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渗入居住者的血脉中,这种看似缓慢的渗透对人的影响却远大于那些道德灌输的“猛药”,它是协调家族成员关系,保持家族内部秩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民居建造者将对后世子孙的要求编写成家训,题写于墙面之上,使家人在行走、坐卧,甚至起居饮食之时都能看到。家族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但鉴于家族名誉,族内居民一般不会轻易把内部的冲突显露于外,而是由家族长辈出面调解解决,调解的准则常常就是各家族所标榜的那些行为准则与伦理标准。这些行为准则大多会被家族以书法、绘画等形式装饰于民居,可以说,绘制在居所里的那些名言警句常常就是该家族处理纠纷的左右铭,起到舒缓冲突的作用。

2.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道德教化

道德教化是一类很难授受的教化题材,由于它过于严肃,常常使接触者畏缩。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处理方式则更易于接受,民居建造者通常把那些道德规范以图案或装饰性文字等形式呈现,并将之广布于民居空间之中,由于图形与文字本身亲和力较强,并兼具形式美感,虽无现代教育中的“速效”,却胜在可以积年累月的对居住者进行影响,其效果反而更为显著。

这些教化类装饰多出现于房内墙壁、大门、外墙、大厅等处,多以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雕刻作品等形式出现,它们在宣传本家族名望之时,也在宣扬各自的道德教化观点。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上就题有“仁义礼智、忠孝廉耻”等警句,起到装饰环境、教化心灵的双重作用。

3.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劝学明志

劝学明志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教化中的一大主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文字式、图画式、插图式、文具装饰画式。其中,文字式多以书法等形式出现,图画式常以雕塑、漆画、壁画、墙面装饰画等方式展现。插图式与文具装饰画式则是把各种劝学明言等语句及图形雕刻、绘制于文具及书籍之上,借以督促、警示使用者以本家族利益为重,努力读书,以期将来能够有所成就。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墙壁题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却寸金还可买,失却光阴何处寻。”

4.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怡情养性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怡情养性题材表达的常常是营建者个人的生活情趣,立意虽小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其中,花鸟、山水、人物等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常用题材,它们与教化融为一体, 既有说教作用,又有装饰性功能。

闽南传统民居建造者虽然多为商人,但他们与当时的文士一样也十分喜爱“四君子”(梅、兰、竹、菊)题材,常以四君子借景抒怀,托物言志。他们也喜欢山水、花鸟、虫草等题材,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这些题材多以绘画、雕刻等形式出现,装饰之外更兼教化之功。此外,闽南民居建造者常把一些生活体悟整理成警句或诗词题写于居室墙面之上,以警示后人,教导后辈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墙面以书法形式题有一则警言:“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无益语言休着口,不干己事莫当头。”(图4)

现存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内有许多雕塑作品,其雕刻内容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中,有一种堆粘工艺极为出名,所谓堆粘就是工匠把将各色瓷碗打碎后,再依照预先设定的图案选择碎片,并将其贴在泥坯上面。[7]例如,蔡氏古民居外墙的折枝花卉与瓷瓶图案就是使用“剪粘堆粘”工艺塑造的(图5),主要是用来传达一种喜庆富贵之意。

5.闽南传统民居装饰与礼仪教化

以蔡氏古民居建筑为例,该古民居建筑墙壁上装饰了很多礼仪教化词句,内容主要有忠孝、宽恕、忍让等(图6),例如:蔡氏古民居建筑大门出入口处装饰有“忠孝廉洁,仁义礼智”等文字。这些作品多以书法形式表现,一方面折射出居住者的品德与胸怀,另一方面体现了蔡氏家族的处世原则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曹影.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3).

[2](汉)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76.

[3]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5]张锡雄.南安官桥漳里蔡浅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J].泉州学刊,1997 (3).

[6]福建省文化厅.蔡资深民居建筑群[M].福州: 福建文化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2000.

[7]戴志坚.闽海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3H29。

上一篇: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英语下一篇:简约商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