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2024-07-15

楼板裂缝防治措施(通用8篇)

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篇1

(一)楼板设计

1、本工程设计规则,呈长方形布置,地下车库东西长度为177.3m,南北宽度为85.4m。1#楼、2#楼面积相同,东西长度为63.0m,南北宽度为19.5m。

2、现浇板配筋全部采用HRB400钢筋,并充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全部为双层双向钢筋。

4、地下车库剪力墙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为14天。

(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

1、认真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对楼板配筋方案不合理、构造配筋设置不到位、楼板刚度过小的,应及时在图纸会审记录中予以调增。

2、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

3、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

(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

中的构造措施;

(4)模板周转套数;

(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

(6)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板厚控制;

(8)混凝土浇捣控制;

(9)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拆模时间控制;

(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6、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7、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二)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

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

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2)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三)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

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2)模板支撑体系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立杆上、中、下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横向杆件,确保整个模板体系稳定可靠。

(3)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置垫板。

(4)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5)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1)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2不少于1个。

(3)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

①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②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③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④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3)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以下楼板厚度控制施工工艺。

①拉控制线法

施工要点: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浇注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

②预埋插筋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楼板钢筋上预先设置插筋,插筋高出板面不小于500mm,间距不超过5米,根据标高,在插筋上标识出结构+50线标识点,具体控制方法同1。当楼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时,将露出板面的插筋截除。

③制作标准卡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楼板厚度制作标准的钢筋卡(详见下图),操作工人在混凝土找平时,根据钢筋卡来控制楼板厚度。操作中要保持钢筋卡上下垂直,否则会造成控制误差。

④标准马凳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板厚制作标准马凳(详见下图),施工时直接将马凳放在模板上,马凳间距不超过2m。操作工人根据马凳高度,用刮尺找平混凝土板面。完成找平后应及时将马凳取出,清理干净待用。

⑤预置PVC电线套管法

施工要点: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先截好的与楼板厚度等厚的

PVC电线套管绑在钢筋上,保证套管垂直、牢固。套管位置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点,每个房间设置数量不宜少于三处,并作为隐蔽验收的内容。为避免套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堵塞,可事先将套管的上口封堵,方便以后进行验证性检查。

(3)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4)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

(5)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

(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4)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比较普遍,产生裂缝的原因较多,其中有设计的原因、规范的原因及环境的原因等,但对施工单位来讲也有诸多因素,我们在施工中,着重对原材料选择及施工过程进行如下控制:

1.原材料和试配

(1)对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进场时必须有生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应有28天强度),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

(2)石子:石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石子的粒径、级配、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子必须用中、粗砂,不许用细砂。砂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砂必须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4)砂石进场要有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回。

(5)混凝土所用的水、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有关规定。根据季节情况适当选用减水剂、微膨胀剂。

(6)外加剂要选用有资质的生产厂家,严格按批量进行复试,严禁由厂家送样复试。2.混凝土的搅拌

(1)混凝土搅拌前必须经开盘鉴定,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施工配合比)。(2)计量准确(包括外加剂、掺和料严禁用容器计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对坍落度要随时抽查。

(3)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过长、过短。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振捣

(1)无论采用哪种运输方法,均应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否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终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3)泵送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并做水泥与外加剂的匹配试验,适当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作业,避免水泥用量多而产生的裂缝。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合比,严禁浇筑混凝土时任意加水(包括商品混凝土)。(5)在钢筋容易锈蚀的环境中,更要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当设计与规范不符时应与设计协商解决。混凝土振捣足够密实,避免钢筋锈蚀膨胀而沿钢筋出现裂缝。

(6)厚度在100-150mm之间的楼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不少于三遍)。

(7)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

(8)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土,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4.混凝土的养护及保护 混凝土有干缩湿胀的现象,而且最大的收缩是在初期干燥后,因此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使之处于潮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1)常温(+5℃以上)情况下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高温、低湿、高风环境下,浇水后应适当覆盖,使混凝土不致受风吹、曝晒,以保持混凝土足够的湿润状态,以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多、过早而干裂;良好的养护也控制了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不致变化过大,同时放松徐变约束作用,避免因过大的变形应力超过混凝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2)混凝土的养护应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上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中,白天应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3)浇水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应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应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不少于21昼夜。

(4)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前(必须做1.2Mpa同条件试块),不得在其上踩踏、安装模板、堆放材料;安装、拆除大模板时一定要轻起轻放,不得撞击楼板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及周转材料要及时转运,不得集中且大量地堆积于楼板上。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振动或加较大、较集中的施工荷载而产生裂缝。楼板上堆放的材料不得超过模板设计的荷载,下部要垫通长木方,木方的位置要靠近楼板根部或与下部支撑对齐(沿通长方向)。5.对模板的要求

(1)设计模板体系时,要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地基、基础牢固,模板龙骨、支撑间距要根据选用材料的实际规格经计算后确定。以避免因模板变形、移动、下沉或地基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混凝土裂缝。

(2)专业工长按确定的龙骨、支撑间距绘制各房间的配模图确保上下层支撑对齐;对于快拆体系的顶板模板,必须按快拆体系的要求进行支搭,严禁先拆后顶;支撑下端要加垫木板。(3)安置布料杆的房间要根据布料杆的重量,其支撑、龙骨间距减 小。(4)梁板(含拱、壳)结构的模板拆除,必须有可靠的强度依据,(必须留置同条件试块)并经技术主任(或工程师)的批准。

(5)设有后浇带的工程,后浇带部位设置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6.其它

(1)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部位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并且架设专门施工马道,严禁踩踏钢筋,避免因钢筋位置不正确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看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于楼板内预埋管线(PVC)应设小马櫈,固定在中性层附近,在管线较集中的部位,征得设计同意,在管线上方铺设钢板网。

(3)对沉降不均及配筋不充分等需要由设计完善的,要做设计变更,从结构设计上合理解决。

2009-12-14 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

1工程概况

住宅楼6+1层 砖砌体结构 楼板全现浇砼C20 2裂缝情况

贯通性裂缝 形态特征 墙角45°斜裂 直裂 3原因分析

排除法分析:荷载作用;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材料不合格;设计承载力不足。收缩;温差;温度应力;工期控制 4 裂缝的处理方案及效果

由于本工程出现的裂缝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引起的,属于非结构性裂缝,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但可能引起渗漏或因其它原因使裂缝发展而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考虑到住户对住宅的心理影响,因此从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的需要出发,决定进行灌浆处理。对大于0.3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对于小0.3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泥进行密封处理。其工艺流程为:查缝→清理→埋嘴→封缝→灌浆→封闭。本工程于2007年5月裂缝的加固处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指导,专业补缝队伍的精心操作,加上加固方法选择恰当,故从加固到现在的两年时间来看,加固处理效果良好,未出现有新的裂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业主也较满意。5 预防裂缝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裂缝原因的分析可知,对于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采取相应预防措施。5.1 设计方面

(1)在结构构造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的影响。无论结构计算如何,现浇楼板均应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板的配筋,对于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即使按通常荷载的不利组合,跨中虽未出现负弯矩,但仍采用上下两皮通长配筋方案,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钢筋直径可以细一些,但长度必须超过楼板对角线的1/3;②适当增加板厚,厚度可取100~150mm;③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20以上,并在水泥中掺入12%~13%UEA或AEA等混凝土膨胀剂,以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

(2)可采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增设滑动层的做法。在墙的两端的部开间,其端跨可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使板与梁的连接有“放”的余地;考虑抗震要求,此处的构造应满足“微动,不可大动”的要求,以防止滑脱,从而达到减小CX值的目的。

(3)提高两端山墙及相邻纵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的墙面,最好采用加筋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现浇楼板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4)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层的中性轴位置上,并在PVC套管上、下部加铺宽度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5)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的干硬性混凝土,专门用在现浇混凝土板工程上。混凝土塌落度要求对于竖向和水平结构是不同的。5.2 施工方面(1)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用于具体指导施工。(2)提高楼板底模及支架的刚度,使其能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以防止现浇模板变形;混凝土捣后必须浇水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并防止在烈日下曝晒和大风袭击。除非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否则只有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才允许上人操作。必须重视混凝土保湿养护工序落实。特别是掺加掺合料粉煤灰,其养护条件要求又不一样。

(3)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正确。加设铁马确保可靠。

(4)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应尽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要实行盘盘过磅,并严格控制用水泥量,更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粗、细骨料尽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和粗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砂率,砂、石的含泥量分别控制在2%、1%以内。对商品混凝土,在出厂运输过程中和缷料时不可生产离析,混凝土不得失去任何一种原料,更不能混入其他外来成分和附加水分,特别是不准随便加水。泵送混凝土前做好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混凝土塌落度要求是不一样的!(5)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的组织基础上,应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盲目抢工期而又不采取可靠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现浇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常见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混凝土施-1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

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袜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篇2

1 混凝土的材料、水灰比、塌落度不当造成裂缝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 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 容易增大混凝土的收缩量, 诱导裂缝的产生。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 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就越多, 收缩量就越大。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 也可能大大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水泥品种选择如: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碳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等。水泥等级及混凝土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就越大。混凝土设计等级越高, 混凝土脆性越大就越易开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加剂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而生产的砼坍落度大, 流动性好, 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 施工时, 砼的快速脱水干缩就会产生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前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引起混凝土的收缩, 产生裂缝。

对混凝土的材料、水灰比、塌落度不当造成裂缝, 可根据结构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 应尽量避免采用早强水泥。选用含泥量小的原材料,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 减小骨料的空隙率以减少收缩量, 积极采用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技术的运用方法, 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 应通过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避免盲目选择掺加量。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 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构件截面等情况, 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坍落度, 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 重点加强部位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 (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 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 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 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对这类裂缝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楼板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 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板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板砼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 楼板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 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 甚至不设 (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各工种交叉作业, 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 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 必须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使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 (即垂直于) 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 (即垂直于) 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按技术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 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 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板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 (一般不宜≤24小时) 要有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 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 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 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 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

3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框架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 保护层 支架 补偿收缩

1.裂缝现象分析

新建住宅的楼板在房间中部及房间阴角处是裂缝的高发部位,业主验收后不能接受,认为是危房,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引起投诉,有的还要求赔偿。这牵涉了房地产企业大量人力、精力,甚至影响房地产公司后续住宅的开发建设。

一般楼板裂缝有如下特点:裂缝出现时间一般为该楼板浇注混凝土后8个月至一年;楼板所用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房间中部裂缝较长,有时与房间的进深一样长,与横墙平行,为贯穿裂缝;房间阴角处裂缝与横墙成45度角,延深至墙边,为贯穿裂缝;裂缝宽度较小,一般为1毫米以内;裂缝一旦存在就不会闭合消失;楼板中的钢筋与混凝土均符合设计要求。

2.裂缝产生的原因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设计、施工及材料方面。

2.1设计方面:主要由于住宅平面布局较长、不规则,伸缩缝、后浇带设置不合理;楼板中预埋线管多,引起楼板混凝土厚度减小;楼板厚度较小,刚满足设计计算要求,未考虑其他因素;楼板钢筋采用单层钢筋,在支座处配置负弯距钢筋,钢筋间距较大,未考虑其他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大于C30 等。

2.2材料方面:主要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粉煤灰掺量大;混凝土水灰比大,施工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为增加可泵性,提高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为细沙或特细砂,且含泥量较大等。

2.3施工方面:主要由于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养护不到位,浇水养护不够;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到位;楼板钢筋保护层未控制好;楼板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楼板中的线管处未采取加强措施;主体施工周期过快,模板支撑拆除早,砖、钢筋过早放在楼板上,局部集中荷载较大等。

3.裂缝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本身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结构,其安全工作性是可以保证的。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结构裂缝作了计算规定,对不同结构的裂缝宽度也作了限制。但对于住宅而言,裂缝会引起业主的强烈不满,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住宅楼板的裂缝必须杜绝。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要结合设计、施工、材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少出现或不出现裂缝的目的。

3.1设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3.1.1住宅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避免平面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3.1.2住宅长度较长时,要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

3.1.3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应适当加大楼板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厨房、卫生间、阳台楼板厚度不小于100毫米,其他房间的楼板不小于120毫米。

3.1.4变形缝两侧板及两端的两个开间楼板钢筋应采用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其余开间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这样虽然用钢量增加,但对裂缝的防治很有效。其它外墙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长度大于板跨的1/3。单层钢筋的做法虽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实际上负弯距的钢筋设置不理想,位置不易固定,在施工中极易变形。钢筋的间距不要大于120mm,钢筋直径不要大,最好使用二级钢,不要用一级钢。

3.1.5现浇板长度超过20米时钢筋要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小,不要大于C30

3.2材料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3.2.1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的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15%.

3.2.2混凝土要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对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要低于12%,掺加矿物掺合料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掺量根据实验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要控制,用水量不得大于180公斤/立方米,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低层不大于150mm以下,高层不大于180mm。

3.2.3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不得用细沙或特细砂(Uf≥2.3),尽量杜绝粗、细骨料的含泥量。

3.3、施工时采取措施

3.3.1混凝土浇捣完成后12小时内一定要加强养护,要专人负责,专人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的湿润,至少要7天。

3.3.2混凝土浇捣时要振捣均匀,不要漏振,也不要多振,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要挑选技术好、负责任的工人进行此项工作。振捣应采用平板振捣器以防止沁水,在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要进行二次抹压。

3.3.3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尤其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并保证足够的数量。在阳台、雨篷和悬挑板的下部要做保护支架,其间距不得大于500mm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时钢筋不位移。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垫块要设置混凝土或硬塑料垫块,其间距不大于1.5米。施工时应能达到混凝土板设计的有效截面,同时对板的混凝土厚度要保证设计要求,不能偷工减料。

3.3.4楼板中的线管要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线管不宜立体交叉,在交叉点处可以做分线盒处理,这是控制板中部裂缝的有效措施。另外对于直径大于20mm的线管要采用金属管。一定要特别注意检查。

3.3.5主体施工周期不宜过快,要保证合理的工期,一般一层保证10天的工期,如12层住宅,一层在主体阶段快2天,则整个主体施工的时间也才快24天,这些时间可以在基础施工、主体验收、装饰施工中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合理组织劳动力,挤出时间,但对板的裂缝控制却有极大意义,可能减少后期的很多麻烦。

3.3.6施工单位根据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注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准随意留设施工缝。在按规定施工部位留设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紧密结合,但混凝土也要避免过振。

3.3.7后浇带的设置及混凝土的浇注应严格按混凝土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施工应在两侧混凝土达到60天后方可施工。在施工后澆带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3.3.8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以前不得在其上支设模板及支架,也不得在上面走人。控制施工荷载的堆放,施工用的材料,如砖运上楼板后要均匀放置,不能堆得过高,不能超过4层,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尽量放在支座处,放置时要轻放。同时控制冲击荷载对楼板的冲击,这对于裂缝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此时的混凝土强度还很低,有了冲击力和集中压力,混凝土会产生内伤,很多裂缝是在此时产生的。

3.3.9在保证合理工期的时候,采用3套模板周转使用。这是因为楼板裂缝主要是在初期混凝土强度很低时,受力后产生,而用3套模板后,保证了施工荷载不是由其单独承受,而是4层楼板同时在承担,这样可以保证楼板不过早的受力。

结束语

现在施工监督管理非常有力,住宅楼板的裂缝是通病,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对于裂缝的控制是个综合的防治,在做好以上各方面工作后,实践证明,楼板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3#楼板裂缝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篇4

3楼板裂缝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由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相关规范规定不大于0.3mm。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

3#楼1-7轴交A-F轴二层板裂缝主要为龟裂纹,鉴定结论确定原因为:

1、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的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现场施工过程中,局部混凝土浇筑后有养护不到位的情况。

2、因墙柱砼标号与梁板砼标号不一,我司采取先行浇筑墙柱高强度等级砼,不可避免的会洒落部分于板面上,局部部位由于浇筑当日温度过高,#造成前期洒落墙柱砼已部分初凝。与后面浇筑的板砼形成施工缝。裂缝的处理:

综合1-7轴交A-F轴二层板裂缝情况及鉴定结论,我项目部经过仔细研究;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局部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采用结构胶粘扁钢或碳纤维布措施加固。为保证后期功能性的正常使用,严格要求防水施工作业工序。

四川清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篇5

1.1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1.2在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的基础上,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主要内容须包括: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 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模板周转套数; 钢筋位臵、保护层厚度控制; 6 电气线管位臵、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 板厚控制; 8 混凝土浇捣控制; 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 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 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 拆模时间控制; 14 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1.3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1.4 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2.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市建委《关于印发〈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控制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2.2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2.3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 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 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

3.1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3.1.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和外加剂。

3.2 模板体系施工

3.2.1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2.2 模板支撑体系的支设应符合有关规定。3.2.3 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臵垫板。3.2.4 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3.2.5 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3 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3.3.1 负弯矩钢筋宜设臵通长马凳,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3.3.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不少于1个。

3.3.3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

21管线敷设宜与钢筋成斜交布臵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线管交叉处增设钢筋加强网或预埋线盒等措施; 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3.4 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3.4.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臵施工缝。

3.4.2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3.4.3 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3.4.4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3.5.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3.5.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臵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3.5.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5、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管理

5.1施工过程中发现现浇楼板出现裂缝,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查清楼板裂缝的分布、宽度; 综合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 形成书面楼板裂缝处理意见;设计单位出具楼板裂缝设计处理措施;

4裂缝处理意见及设计处理措施应经工程质量监督员审查、留存; 5 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监理单位进行旁站监理;

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篇6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住户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不安全事故,而纷纷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

如某市一开发商共建6层楼住宅16幢,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砖混结构,初装修,一梯二户用砖墙分隔,每层设有圈梁同楼板整浇,板厚100mm,混凝土标号为C20,房屋长约80-90m之间,不设伸缩缝,底层为2.2m车库层,基础采用C20钢筋笼灌注桩。该小区于10月完工,竣工验收时,未发现明显裂缝,在住户装修时,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故联名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经实地踏看,16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2mm-0.4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角,朝阳处更为明显。于是,质监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鉴于上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引起现浇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自然硬化过程中,由于水份不断蒸发,而体积渐渐收缩,但板四周受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所以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引发现浇板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板角处,却与墙阴角线相垂直。

2、现浇板上过早施工,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开发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大家知道,水泥在常温下具有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等特点,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量大,混凝土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发生干裂,最终导致开裂。调查中发现,居多板角裂缝都处在遭受太阳直接曝晒的.朝阳面。

4、房屋过长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开发商为了节省土地,往往不顾及房屋长度,使房屋整体过长,也不设置伸缩缝,由于缺少必要的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度达到或超过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也会出现裂缝。

5、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1、认真做好现浇板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强度、防治裂缝产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规定,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必须覆盖保温养护,普通水泥不少于7天,如果忽视对混凝土的浇水养护,一方面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会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来不及补充水分,因而大量缺水而产生裂缝。所以做好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2、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载,因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撑,这样带给现浇板的不是强度,而是更多的裂缝。因此,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Φ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4、严格控制好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现浇

楼板裂缝的分析和防治 篇7

1 设计中注意楼板的重点部位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位置来看, 最可能、最常见的是房屋阳角处, 离阳角2米 (视现浇楼板面积大小) 左右的地方, 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此问题在现浇楼板的建筑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收缩及温差的双重作用所引起的。从设计来看,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是强度的考虑, 未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 配筋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加上楼面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 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 于是在温差与混凝土收缩变化时, 板面在配筋薄弱处 (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 首先开裂, 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 而且发生的时间往往就在混凝土现浇后硬化的过程中。根据这些情况, 在一些建设工程中, 设计人员或者施工人员会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加粗。根据我的实践, 采用或考虑了这情况设计的房屋, 就没有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问题。

对于外墙转角处楼面板的放射形钢筋, 根据实践检验, 作用一般。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长 (约1.2米左右) , 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 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 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 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 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 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 导致钢筋交叉重叠, 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 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 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 所以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 应采取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 其他还有情况:一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另一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分别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钢筋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及温差裂缝发生的作用, 要求板中上下层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过大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纵横向的垫块间距应限制在1米以内, 确保施工时下层钢筋网不能垮塌变形。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 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不便于进行支撑;各工种交叉作业, 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 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 甚至不设 (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情况中, 前二种情况不可避免, 不可能也难于加以改进, 否则楼面负筋用钢筋数量将增加, 造成费用增加;但后二个情况却在施工中却能在施工中是可以克服。对于第3种情况, 可采取下面措施来解决:

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再进行板面钢筋的绑扎。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已绑扎钢筋网上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施工人员通行。3)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重点整修。4)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更要注意。临时性活动挑板铺在‘木马镫’上, 马镫的脚用园木, 立在钢筋网格中底模板上。也可以用‘铁镫’。但都要注意不能接触到钢筋。5)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安排少数钢筋工在浇筑混凝土前做最后的整理。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处,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楼面混凝土板容易产生裂缝的薄弱部位。由于楼面板截面积减少, 容易应力集中, 应将预埋线管分散敷设在板的上下中心位置。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 (即垂直于) 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 (即垂直于) 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按规范规定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 间距≤150, 两端的锚固长度符合规范规定。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布线处可按规范规定采用线盒,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 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 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加强钢筋。

2.3 材料堆放区域的楼面防治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搬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堆放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对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1) 楼面混凝土先从材料堆放区域浇筑, 确保混凝土的必要养护。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可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3) 在楼面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时, 才能在材料堆放区域施工作业。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减少楼面荷重, 防止振动。

3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各种措施后, 由于各种原因还是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首先, 检查裂缝的宽度、深度、走向, 进行技术鉴定。如是贯穿性裂缝, 就要按规范规定采用化学灌浆处理, 或凿除裂缝处 (宽度20cm左右) 混凝土, 再现浇混凝土养护;如是浅表层裂缝, 凿裂缝处为‘V’形, 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养护。在确认修补合格无裂缝之后, 然后再进行装修。

4 结论

砼楼板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篇8

关键词:楼屋面裂缝分析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楼板裂缝有几个通常性的表现:①表面出现龟裂的情况。②纵向、横向出现裂缝的情况。③斜向出现裂缝的情况。根据造成因素来区分的话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设备方面问题,第二是混凝土等原材料造成的原因,第三是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原因。下面笔者就着三方面因素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来谈一下设计方面的问题,这里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受力不均而使传递不均衡引起楼板的裂缝。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要想保证它们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②荷载作用下的配筋计算不足:估计以往传统的浇板来进行的配置钢筋的计算公式中,一般是根据承载能力来进行计算和定量配置的。一般来说,由于荷载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不足等在计算行为上的原因可以造成这种结构裂缝的产生。③结构体型突变及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房屋的结构平面布局凹凸较多,这些地方处于相对的单薄的地方,这种由挤压和温差变化造成的楼板受力不均匀会产生裂缝。伸缩缝布置不合理会加重楼板的裂缝程度。④一个专业楼房的设计,需要配套专业的电气等方面的专业设计。然而现今的施工方在设计的时候由于不专业或者考虑不周全以至于照明、有限电视和其他等通讯设备用线的部分集中混杂在一起,要知道这些管线的直径都是非常大的,这些设计上的疏忽就会造成板材开裂。

其次我们来说说砼原材料方面所造成的原因。这里有三个内容:第一就是水泥的问题。如果一批水泥的凝结程度或者膨胀程度未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些水泥材料的原因会成为产生膨胀进而产生裂缝的原因。第二就是骨料的问题。如果骨料使用不当,其中含有的泥大量超标的话,当泥干燥的时候,网状的裂纹也就会出现得非常频繁了。第三就是水灰比和塌落度超过标准的问题。要知道,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这种计量上出现了偏差就会影响强度的叠加问题。所以说,我们在配置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量向标准程度靠近使得龟裂等问题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最后就是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尤其是施工的时候,操作不当。这里操作不当大致有三种情况:首先就是过分振捣的情况,其次就是模板非常干燥,最后就是垫层干燥引发的龟裂。在这些操作过程当中,由于振捣的太过剧烈使得其中的水和空气得到大量的流失继而引发的塑性收缩进而裂缝的产生也就很平常了。第二,施工工艺不够规范和具体问题处理不当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支架处下陷以至于表面浆纱的形成和过度缩水形成的挤压式裂缝。其根本原因是凝固时间处理不当引发的承受弯、压、拉应力能力低于设计值,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第三,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变力性收缩而导致受力不均匀继而引发裂缝的产生。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一个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在施工时没有留下企口缝,非常容易造成斜坡的产生,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第五要说的就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也就是平日我们所说的由于温差而产生的裂缝。这个原因是导致楼板开裂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水泥具有水化作用,在这个作用下水会蒸发而使得水泥逐步干缩。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当温差一旦变化巨大的时候,收缩行为就会加剧,继而会引发在现阶段水泥缩水,失去水分水泥会加速干裂,在正常的压力作用下楼板就会产生开裂了。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笔者经过多年工作研究经验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注意以下方法的实施可以相应地减少开裂的产生。

首先来说说,设计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下三个方法的实施就会非常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第一是在地基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深基桩的使用和加强基桩的强度。这样会使得楼房下沉问题得到缓解,减少了楼房的运动范围,就会使得力的产生减少,这样开裂就不容易发生了。第二是在处理板角的时候进行辐射钢筋的处理方法。在板角的四周都设计上辐射钢筋会减少作用力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好裂缝的出现。第三是在我们进行平面布置设计的时候尽量减少凹凸的设计方法和设置更多的伸缩缝。要知道,当一个设计中平面转角过多就会引发更多薄弱部位的产生继而产生更多的裂缝。

其次就是关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设计的问题。这里有三个措施可以减少问题的产生。第一就是要严格水泥的管理,要确定好水泥的标号和进行必要的稳定性实验。第二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问题。要从根本上紧紧卡住入口就会减少问题的发生。最后就是要用科学的比例和标准来进行设计,这样才是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本手段。

3 施工质量

①采取严格施工操作程序,杜绝过早拆模上荷载。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出现踩弯面负筋的现象。②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振捣充分又要避免过度。③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④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等现象。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个线管的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取∮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⑥针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格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增加刚度,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⑦对楼面砼要加强养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温养护,并可采取喷养护液进行养护。⑧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厘米。

4 裂缝的处理方法

①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或用表面涂刷封闭。若在施工中终凝前发现龟裂,可用抹压一遍处理。②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③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抹平,采用环氧胶嵌补也可以。④对于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毫米的,可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⑤往往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将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 结束语

建筑质量等同于生命,防范裂缝的出现更多的是要在房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的规范,只有规范过程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避免楼板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于楼屋面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分析研究,以及实际工程中的防治、处理案例,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并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东华.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河北煤炭,2009(01).

[2]王伟令.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民营科技,2009(01).

[3]许明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厦门科技,1998(04).

[4]荣伟.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5).

[5]王孝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6]刘世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林业科技情报,2002(04).

[7]姚宏伟,刘春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11).

[8]李新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5(02).

[9]刘松乔,车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10]唐郁.浅谈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上一篇:住校生家长座谈会讲话稿下一篇:致青春爱你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