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2024-07-05

德阳市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共3篇)

德阳市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篇1

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德阳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5.12”地震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合作在我市灾区开展灾害后童保护——“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分别在绵竹市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什邡市红白镇,旌阳区柏隆镇建立了5所“儿童友好家园”。项目运行半年来,深受灾区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和喜爱,项目为灾区儿童迅速摆脱地震造成的阴霾,健康快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

一、项目进展情况

1、人员情况

我市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通过初试、复试,招募了15名有特长、有爱心、具有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的志愿者担任家园的工作人员。经过半年的运作,我们感到这支队伍人员稳定,职责明确,在工作中协作能力强,有团队意识。

2、场地情况

由于该项目深受群众的欢迎,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配合和协调下,家园的地址选择在靠近学校、医院,远离公路、工厂的地方,其中有2所(什邡市红白镇、旌阳区柏隆镇)集中在场镇板房安置区,3所(绵竹汉旺镇、九龙镇、遵道镇)集中设在中心校板房区,有效地避开了工业污染区、垃圾场。儿童活动室内力求做到生活化、情景化,分别设有“音乐、舞蹈区”、“体育游戏区”、“手工绘画区”、“拼图游戏区”、“卫生保健区”、“阅读交流室”等。例如:绵竹九龙家园增设两个

植物园,室外还设有大型活动操场。

3、设备及财务管理情况

我们对联合国儿基会为家园配置的设备进行了严格管理,对进出的设施设备进行了造册登记,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活动经费由各县(市、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进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办公费用实行报帐制,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做到帐目清楚、票据齐全、手续完备、日结月清,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月定期公布运行经费情况,切实保证家园每一分钱花到实处。

4、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好儿童友好家园的作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将社会各界的关爱带给灾区儿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活动:

(1)健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家园的管理,为灾区儿童服好务,我们为家园量身制定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家园安全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家园物品管理制度,儿童入园须知等制度,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

(2)确保开放时间。各地根据当地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安排,制定了不同的开放时间,但每个家园都做到了每天定时对儿童进行开放,周六、周日实行全天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来前往家园参加各类活动的孩子已达2万多人次。

(3)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各地充分利用“儿童友好家园”这个平台,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辅导教育、“双合格”教育和安全教育,多形式地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的了解,使我们的家园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

为了充分发挥儿童友好家园阵地的辐射功能,扩大家园的社会效果,除日常活动外,各地家园还根据当地的优势和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什邡市“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坚持每周开展两次小型游戏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游戏活动;每月还深入到其它村民集中点,开展流动服务,让更多的儿童共享来自联合国儿基会的关爱。今年元旦节和华西志愿者共同为孩子们和老年人举办了“迎春联欢会”、“游园活动”等。旌阳区柏隆镇儿童友好家园坚持“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家园理念,在春节期间,组织儿童友好家园100多名小朋友携手柏隆小学88名留守儿童,开展了“欢乐满家园、留守不孤单”手拉手送温暖活动,小朋友们相互赠送新春贺礼,家园的小朋友还诚挚邀请留守小伙伴到自己家中过一日寒假生活。绵竹九龙镇、汉旺镇儿童友好家园分别开展“送温暖结对活动”,南京爱德基金会、湖北省妇联特意为家园孩子们每人订做一套羽绒服、毛衣等,使孩子们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去年11月下旬他们还邀请了德阳警官学校的老师为家长和孩子们进行法制讲座和宣传,深受当地群众好评。遵道镇儿童友好家园还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得到放松,舒缓情绪,消除紧张,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半年的运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友好家园”是儿童们真正的乐园,它给儿童们创造了快乐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在乐中学、乐中动、乐中生活,促进了灾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项目实施的困难和问题:

1、前来家园参加活动的儿童年龄参差不齐,对家园老师开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园老师的专业知识不够。

2、适合高年龄段儿童的智力玩具太少。

3、随着儿童和设备的增加,室内活动空间不够。

4、安全责任问题。儿童来家园玩,如果发生意外,儿童友好家园即为责任主体,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三、对项目工作的建议

1、为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建议帮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再培训。

2、建议今后多进行跨地区学习、现场参观、座谈交流,取长补短。

3、建议以家园为平台,聘请专家为育龄妇女,尤其是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妇女开展优生优育讲座。

德阳市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篇2

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凉山州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凉山州共有3个儿童友好家园,从2008年9月开始至今,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半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地震灾害突然降临,灾区儿童面临困境

8月30日下午16时30分,我县与攀枝花仁和区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全县29人死亡,(其中妇女15人,儿童4人),359人受伤,(其中妇女29人、儿童11人)。受灾儿童27800人,其中:0—2周岁6420人,2—6周岁7260人, 6—12周岁10210人 ,12周岁以上3910人。

灾情发生后,省妇联副主席马小玲、省妇儿工委办主任胡秀琴、联合国儿基会儿童保护项目专家陈学峰博士亲临灾区查看灾情,开展了灾区儿童的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科学而有效的特殊保护等问题调研,在她们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下,我们得到三个儿童友好家园并在会理县实施。

二、确定目标后迅速投入筹备实施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领导组织机构

2008年9月,会理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妇儿工委主任为组长,以县妇联、各区乡妇联、妇幼卫生、幼教系统等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和工作职责,合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筹备期间县妇儿工委办多次就项目筹备情况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并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灾后重建中对

相关单位的工作考核,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二)深入灾区实地调查研究合理选点

为了使三个“儿童友好家园”点的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县妇联、县妇儿工委办按照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家园”操作要求,开始了三个“儿童友好家园”选点工作。在筹备期间,县妇联会同区乡村领导干部曾多次深入灾区实地,上百次打电话与灾区领导联系,商确选点和建园相关工作,在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后,结合灾区的实际,选定在黎溪力马河、通安营盘、鹿厂白沙村,重点实施“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继后开始落实各项工作。

(三)“儿童友好家园”工作得到关注支持

“儿童友好家园”前期项目争取和筹备工作得到了会理县委李云会常委、县政府黄玲副县长大力关心支持,得到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按上级的要求和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实施好“儿童友好家园”项目,为灾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温暖、亲情、友爱的成长环境。

(四)制定科学的工作实施方案

我们按照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求,结合会理灾区实际制定了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实施方案。

总目标:

1、通过建设运行“儿童友好家园”,向受灾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心理支持的一体化服务,消除地震对儿童造成的身心影响,使儿童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身心得到康复。

2、倡导和传播儿童保护、儿童友好空间、环境的正确概念和理念,探索紧急事件中儿童保护的模式。

近期目标:

1、在地震安置区小黑箐乡白沙村、通安区新发

乡银盘小学、力马河社区2008年12月底前建三所“儿童友好家园”。

2、招募志愿者和管理人员。

3、为每一个“儿童友好家园”配齐设备设施。

4、结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发适宜我县编制培训材料,完成对项目志愿者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培训。(1)要求志愿者管理工作服务人员初步掌握儿童生活照料、教育活动和心理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儿童权利指导下组织儿童开展活动,为家长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2)通过宣传和倡导,让“儿童友好家园”安置区群众学会认识和利用指导站。

中期目标:培养一批稳定的“儿童友好家园”骨干队伍,完成骨干队伍的能力建设,使服务人员具有独立操作和运作“儿童友好家园”的能力。提高和完善儿童友好家园的服务能力,为儿童及家长、社区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一体化服务。增强“儿童友好家园”辐射功能,扩大“儿童友好家园”的社会效益,帮助社区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爱儿童的环境。

长远目标:项目所在社区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儿童回归正常生活。“儿童友好家园”的理念和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和推广,“儿童友好家园”成为社区儿童发展的保护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成为制度化的儿童保护工作模式。

项目周期: 项目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底;第二阶段:2009年3月到2009年12月底;

第三阶段:2010年1月到2010年底.(五)招募、培训志愿者

经过前期的紧张有序的准备,我县“儿童友好家园”筹备工作已顺利筹备完成,通过志愿申请,各级党委政府协商推荐、筹备

办公室审核,招募了9名志愿工作者。12月29日至30日,县妇联、县妇儿工委组织召开了“会理县„儿童友好家园‟筹备工作总结暨志愿者培训会”,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县妇儿工委主任黄玲作了重要指示,县妇联主席谭南芬、副主席乔富兰分别对“儿童友好家园”工作的实施作了安排部署,对家园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培训会还邀请专家针对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儿童心理健康、保育知识、安全防范以及设备的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儿童友好家园开园以来的活动情况

会理县三个“儿童友好家园”从2009年元月15日相继开园,开园以来,按联合国儿基会和省妇儿工委要求,利用春节和寒假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黎溪力马河儿童友好家园

黎溪力马河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原力马河镍矿旧址,现为力马河社区公房;家园活动地点设在原矿区商店营业厅,面积200余立方米,房屋结构坚固,采光通风好。家园除覆盖社区2000多居民外,还覆盖3个社区周边行政村,共覆盖儿童700余人。春节期间该园放弃休息,坚持开园接待儿童,在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传篮球、打沙包、老鹰捉小鸡、搭积木等游戏赢得儿童们的阵阵笑声。

2、通安新发儿童友好家园

通安新发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新发乡云盘村小学校院内,该小学共有师生450人,包括周边3个行政村儿童,共覆盖儿童1100余人。家园活动板房搭建在小学水泥地坪操场上,周围环境舒适,整洁安全。家园利用寒假期间为儿童开放,并开展了各

种体育娱乐项目。通过开展活动扩大宣传,让儿童和家长了解儿童友好家园,到家园来活动的儿童日渐增多。从开园以来参加活动的儿童、家长达2000人次。

3、鹿厂小黑箐儿童友好家园

鹿厂小黑箐儿童友好家园建立在白沙村,该村是彝族聚居村,所在乡文化站站长将自家土地平整后搭建活动板房作为家园活动场地。该园在物资设备到位后,着手对履盖区域宣传家园的办园宗旨,进行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为今后家园开展活动积极探索。元月以来陆续接待儿童和家长,以村小学为依托,接纳学龄前儿童100多人。从开园20多天以来,共接待儿童及家长300多人次。

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家园所在地家长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儿童少年们更是兴高采烈。率先开园的两个家园每天接待数十名儿童和家长,三个家园自元月份以来陆续接待儿童3000多人次,家长800 人次。家园的建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和心理抚慰场所,家园的建立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德阳市儿童友好家园项目2008年度运行情况总结 篇3

2008运行情况总结

小金县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灾区儿童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本着“紧急事件中特别要突出儿童保护”的原则出发,及时关注灾区儿童生存保护状况,在我省21个县合作实施了40个“儿童友好家园项目”。旨在为受灾害影响的儿童提供快速有效的保护服务,以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的权利。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州妇儿工委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调研,主动积极申报,“儿童友好家园项目”落户我县美兴镇。

美兴镇儿童友好家园位于小金县美兴镇会师广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是全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最多的集镇,有常住人口13919人,暂住人口1414人。水电等设施齐备,交通方便,服务对象能辐射到全县21个乡镇。家园现有3名专门从事幼儿工作的志愿者,开设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娱乐游戏、心理抚慰等综合服务项目。自2008年9月开园以来,已经服务儿童、青少年、家长共计500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推项目实施。为了保证“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妇儿工委主任为组长,以宣传部、教育局、卫生

局、公安局、民政局、广电局、美兴镇、新街居委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金县美兴镇儿童友好家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妇联,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职责,认真履行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外部环境。

(二)精心组织,强化指导,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一是精心选聘工作人员。根据省、州妇儿工委办的相关要求,我县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公开向社会招聘了三名热爱本职工作、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志愿者。二是加强工作指导。为了将项目做好、做实,州、县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点指导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商项目发展的路子,解决项目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建立工作机制。为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我县因地制宜建立了“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职责、制度上墙,并适时开展工作督查,保证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同时,发动社区参与,在辖区内对0—18周岁的青少年进行入户摸底调查,了解其需求,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青少年精神需求。

(三)注重活动育人,服务广大儿童。家园以活动为载体,力求创新工作方式,一是积极对灾后幼儿心理、幼儿行为开展抚慰、宣传和教育,发动园内小朋友走上街头,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二是邀请儿童家长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研讨与座谈3次。三是以家园为题编写了一首童谣,作为家园的园歌,倡导孩子们要热爱家园,教育孩子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要学会感恩社会。四是根据儿童年龄、兴趣分发文体用品及玩具,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益智游戏和娱乐活动,通过体育、娱乐、绘画、集体讨论等贴近生活等轻松活泼的方式,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各种活动。并结合年龄段的特点,以培养生活技能为重点,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环境,规范自身行为,发挥个人潜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总是本着服务宗旨,细致观察入园儿童的反应及家园环境,并做好记录工作,结合家园规章制度,对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四)合理安排,发挥效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项目实施配备了电脑、电视、冰箱、儿童玩具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经费。在工作中,我们合理利用,使设施设备能很好地服务孩子。在管理上,严格监督,建立了专门的台帐,保证了资金和设施全部用于项目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广泛宣传儿童优先、儿童保护、儿童友好环境的理念,积极争取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及支持,我县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展板、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儿童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项目运行存在资金缺口。由于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自身财力拮据,加之市场物价上涨,运行经费较为困难。在搭建家园板房和安装电路等方面,也出现资金缺口。

二是家园室内活动场所较小。由于我县属山区,平地面积较小,加之美兴镇正在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适宜项目建设的很难选择,致使家园占地面积相对较窄,室内活动场所较小。

上一篇:小学数学90学时实践培训感悟下一篇:经典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