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

2024-07-11

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精选8篇)

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 篇1

俗语有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乃做人处事根本,古人就喜欢用“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表诚信,孔子更是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意思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就会寸步难行。但近年来社会上个别人的一些行为却总与诚信背道而驰,如地沟油、毒奶粉、注水猪肉、瘦肉精等食品事件层出不穷,还有像考试舞弊、“扶老人反被诬陷”等诚信案件屡见不鲜,让社会诚信一直备受考验。

频频有“失信”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驱动让一些企业见利忘义,突破了基本的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导致各种失信事件频发;另一方面就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法制不健全,失信成本太低,对失信者不能给予及时、严厉的打击,这种情况下像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学术不端、食品安全事故甚至一些个人不诚信行为才“屡禁不绝”。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中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了6000亿元。如何在全社会中弘扬诚信文化,维护传统美德,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一个全民诚信守信的社会重在文化传播和滋养诚信价值理念,让诚信价值观浸润人心,让广大市民自觉遵守诚信。这一方面需要在全民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有关课程中去,从小形成诚信守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习惯,也要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近几年,广州在每年5月都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诚信宣传”主题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弘扬诚信文化,积极培育诚信道德,引导社会成员诚信自律,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风尚,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需要群众认可的“最美人物”、百姓身边的“平民英雄”来引导人们,诚实做人,以诚立信。近年来,广州市每年开展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等活动,让一批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进入百姓的视野,成为大家行动的楷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跟引领作用。

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 篇2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全球风行, 同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电视文本。然而, 面对强势文化来袭, 无论是媒体、学者, 还是普通大众, 对这种文化侵略的担忧、抵制、进而转化为学习继而兼容并蓄、弃其糟粕的态度, 表现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 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引进类节目的本土化问题和以传统文化为制作元素的真人秀节目。汉字热、传统文化热再次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焦点, 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传统美德的现代化之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征

“所谓传统文化, 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 以宗法家庭为背景,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1]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所有文化的总称, 在文化的纷争中, 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多种文化形态并存的局面, 文化主流此起彼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 其中心思想是孝、梯、忠、信、礼、义、廉、耻, 其核心是‘仁’”。[2]强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忠君报国、诚实守信、讲义气、知廉耻、懂道德、讲礼仪等。中国人几千年来以此作为修身、齐国的参照, 也成为中国发展前进的根本支撑。

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国人对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参照系, 人的观念意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更新, “中国文化精神永远不会衰落, 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有高峰、有低谷, 可以表现出或高雅或低俗的形式, 可以对历史进程发挥促进作用或阻滞作用。但就其根本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永远是追寻更完善的自我。”[3]完善的自我离不开不断完善的形式作为表征。在全球化和全媒体化浪潮中,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随之变化。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娱乐性、参与性强, 适合快速、及时、欢快地表现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的收视率曾经名列卫视前三强。中国历史悠久、汉字博大精深,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 其内涵和意义变迁可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现代化变迁。《汉字英雄》以唤起人们对汉字、国学、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重视。该节目以及相关节目掀起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热潮。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 传统文化是电视真人秀的精神实质

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开始至今以来已经成为电视荧屏的主宰, 近几年来不同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拼”成为各家电视台赢得知名度和好感度的重要筹码。“火拼”的都是引进类节目及改造节目的能力, 也就是节目的本土化向度, 节目的本土化一是节目传播的价值观多大程度上能被国人接受, 二是节目多大程度上能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再认知以此形成节目与观众的深层次沟通。

全球化视野下, 混杂文化语境中, 电视真人秀节目只有丰富和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终将传统文化视为节目传播的核心要素才能在根本上提升节目内涵、提高节目收视率、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参照影视业发达的邻国———韩国, 同为历史上汉字文化圈的民族, 韩国电视节目对韩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成为韩国电视节目风靡亚洲、走出亚洲的根本支撑。

中国电视圈节目原创能力严重不足, 引进类真人秀节目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也只是节目本土化例行的基本原则, 直到近几年来国学热、文字热的兴起, 一批相关节目在发掘电视节目传统文化的空白后, 原创文化类真人秀节目《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非常靠谱》等创造了新的收视热潮, 迎来了真人秀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大讨论, 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以传统文化为根本传播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才能形成中国特色, 才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那么文化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如何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二)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电视途径之一

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看的传播模式, 提出受众的三种解码模式:主动式、协商式与对抗式。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通过受众的情感参与和播出后的网络平台互动, 电视真人秀节目使受众的参与程度最大化。最大化的参与带来最大化的狂欢, 加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图像化传播, 使图像符号化成为这类型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汉字英雄》是专门以传播汉字和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节目。除此之外, 也应重视不同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

不同的节目类型掀起了不同的文化风, 并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如婚恋类真人秀节目掀起了全民对择偶观、婚恋观的大讨论, 节目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婚恋心理也要注重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如“宁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对婚姻的渴望化为拜金的物质追求”, 有违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择偶最重要的是注重人品德行。节目应该弘扬传统的有价值的婚恋观, 同时摒弃传统婚恋观中的“三从四德”“指腹为婚”等, 为社会营造正确的择偶观、提供正确的择偶标准, 真正满足青年人的婚恋需求才能为节目赢得更多受众。同理声音类真人秀节目、亲子类真人秀、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以及文化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与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那么电视真人秀何以拥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在于:

1. 电视媒体的大众性

电视的媒介特性、传播特性、受众特性使电视成为媒体整合其他文化元素、置换其他表现形式为我所用的前提。

电视的媒介特性, 是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区别于其它媒介自身特有的物质属性。可以概括为以电波信号为载体、以声画为通道传输动态信息等。

电视的传播特性是基于物质属性基础上的媒体传播方式, 以声画一体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传播、真实情境的拟像传播、适合家庭观看的传真性传播、连续性传播等。

受众特性是受众在电视媒体环境下的特殊性, 即受众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大众性, 其中广泛性是电视媒体大众化、普及化的根本因素之一。

2. 节目自身的特性

节目自身的特性是一档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标志。依据霍尔编码与解码的理论分析, 节目的构成元素又成为节目编码者与解码者交流的形式中介。“《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一书认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大致包含七种基本的节目元素:‘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和艺术加工’。”[4]基于这些基本要素的节目构成是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基本单位, 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规则设置把真实的参与者放在虚拟的情境中对其体力、智力、意志力等的考验把观众带入节目建构的拟态环境中、一种真实发生、亲眼目睹的甚至无法自拔的境界, 节目环环相扣、期期相连, 引人深入。

《汉字英雄》的节目设置分为初赛、复赛与总决赛, 通过个体赛和团体赛等“写”字的方式决定胜负。节目难度逐渐递增, 过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加之评委的现场点评、讨论和与参与者的互动, 激起观众的思考、点燃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

而节目环节设置的合理性取决于这些环节 (或要素) 的编码者与解码者是否在文化层面上达成默契, 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是二者共通的根本。节目环节的设置决定了节目的可看程度, 节目文化元素的合理植入决定了节目的深度, 既有可看度又有深度的节目才能真正成为受众的长期解码源。

3. 受众的心理满足

接受美学认为, 传播的内容、方式与意义是由传播者与接受者共同决定的, 根据接受者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分为主动性接受、参与式接受与对抗式接受。每一档节目形成了三种接受类型的受众。因此, 要格外重视受众的文化接受心理。而文化接受心理决定了解码之后的再编码, 受众的接受心理又受制于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 真人秀节目的再编码就是根据变化中和变化后的受众心理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迎合、合理而不媚俗、活泼而有深度, 再编码才能效果显著、节目才能品牌化生存。

经济高速发展的消费社会, 受众的电视消费成为忙碌一天的最佳休闲方式, 生活在节目的虚拟情境中而忘掉现实的烦恼、学习节目中参与者或嘉宾的聪明才智、随着节目参与者的情感尽情释怀都成为娱乐真人秀节目长期以来占据荧屏、通过观看他人满足自己窥视欲的心理诉求。

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在节目模式全球化流动的过程中, 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图谱, 观众对这种视觉形式的迷恋, 说到底是对人本身所携带的他文化因子带来的冲击性好奇。所以引进类节目在满足受众方面不同于国外电视真人秀节目, 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没有通过赤裸裸的拜金、对抗、暴力、色情等噱头千方百计地吸引受众眼球。尤其是文化类真人秀节目, 更加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礼让、仁义之道。

以上三点构成电视真人秀节目无论从传播特性、传播方式还是受众等方面都具备传播传统文化特性的条件。

娱乐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受众集中在中青年一代, 而中青年又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一代,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留于表层。真人秀节目首先提供了中青年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节目时间短、间接参与度高、传播效果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电视路径之一。同时, 传统文化也是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根本支撑, 二者相互促进、互文互动才能携手走得更远更好。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与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

既然二者相互促进是成立的, 那么如何促进则成为根本性的问题。

(一) 自上而下式

所谓自上而下式就是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法规、条例、措施等硬性规定来营造良好的电视传播文化的氛围, 在面对外来文化殖民危险的同时, 促进传统文化与真人秀节目的融合, 或者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等其它监督的方式进行导向引导和文化规劝。如《汉字英雄》节目的成功, 广电总局要求广电系统内的电视节目积极向《汉字英雄》学习, 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普及知识为导向, 以原创为创作理念。

这种方式有效地从政策的视角加强了对节目文化导向的引导, 但同时要注意导向的力度, 毕竟参与市场竞争才能使节目更好地感知市场需求, 进而做出受众满意的优秀节目。

(二) 自下而上式

自下而上式是相对于自上而下式的, 是指节目制作者、受众自发地通过节目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一般为两种模式:节目制作者与受众以传统文化传播为纽带的交流、受众与受众以节目平台为纽带的交流。因此要求:1.节目从业者拥有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 有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5]增强文化自觉才能主动地“不确定性规避”、在节目营造娱乐氛围的同时增加文化气息, 使整个节目有文化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2.节目应努力推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对融合, 精英型主持人与大众型受众或节目参与者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的不同进行的体力与智力的交锋促成两个群体间的互相学习、互动传播。3.以电视娱乐节目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链, 形成线上线下的文化传播氛围, 节目可以做成演播室内与演播室外两种节目形式, 演播室注重节目的娱乐性, 演变室外注重节目的真实性, 两种版本相结合, 真正做到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文化”大众。除此之外, 加强节目各个产业链的开发, 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 越多人参与传播的影响力越大。4.节目应提起受众的文化胃口, 能让受众在节目播出后形成自我的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意识。5.娱乐真人秀节目应与其它节目在文化层联合呼应, 以降低传播风险和宣传成本。6.真人秀节目应以某种方式在不影响节目收视效果的同时, 巧妙地让受众认识到真人秀节目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深度的局限性, 节目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点播、引导、激发的作用。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天天向上》以青少年群体为传播主体, 以传统文化为传播内容。在娱乐的形式下, 巧妙地向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引起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 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偏向于节目的娱乐性。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则更近一步, 专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但也要让青少年意识到节目在文化传播深度和广度上的局限性。7.新媒体的受众群与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群相吻合, 因此, 以电视为平台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应与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传播形式相结合。全媒体时代, 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新媒体的内容源, 新媒体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链, 两种空间的交叉和互文, 开拓了电视真人秀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新空间领域。节目微博、微信的互动开辟了新的互动渠道, 同时也为节目的宣传和品牌之路开道。

总之,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传播,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出发点, 从节目策划、节目选题、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等各个环节恰当地传播传统文化, 才能更加契合国人的文化心理、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 做出更优秀的节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出文化素质更高的受众。反之, 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应该积极寻求可能的电视节目传播模式, 寓教于乐, 双管齐下。让以中国文化为特色的节目走出去,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四、结语

传统文化与电视真人秀节目良性互动的前提下, 我们更应该认清现实:

首先,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担负更多的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 很多传统文化无法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表现, 可进行节目播出或播出后的节目链接、实体体验活动、图书资料推荐、专家咨询等, 引导观众了解更多节目中无法展示的传统文化。

其次, 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考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但也要使受众清楚地认识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本质, 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借助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平台进行的视听信息传播, 源于这种媒介表现力的局限性, 影像的世界虽然直观却难以深入, 在娱乐大众的同时, 很难兼顾文化传播的深度, 因此, 娱乐背后的知识积淀和深入需要其它渠道和力量的相互补充。

全球化是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社会特征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与发达国家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生产方式。通过电视节目输出民族的文化和特色是我们屹立世界之林, 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现代化途径。

注释

1[1]仲叔.传统文化不等于民族文化[J].理论百家, 1991 (1) .

2[2]蒋平福.儒家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

4[4]赵瑞香.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弘扬孝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3

孝感,是我国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三孝”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孝感市教育局出台《孝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孝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立足学校,弘扬孝文化与学校工作“两融合”

与学校特色创建相融合。营造孝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打造孝文化墙,建设孝文化走廊,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的校园、培育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结合学校实际,以孝文化为立足点,将学校文化向外延伸,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如黄香故里的云梦义堂中心小学,开展“读一本黄香书籍、讲一个黄香故事、写一篇主题作文、做一件行孝事情”实践活动,建立机制,把孝德教育推向常规化。

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孝心、提升学生的孝能、引导学生的孝行,逐渐形成德育特色校园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学校。如安陆接官初中,每年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父母,争做小天使”的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推行“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孝昌县丰山镇红卫小学通过展示《二十四孝图》,开展“道德之星”评选等活动打造孝德校园;孝南区三汊镇中学通过撰孝、学孝、评孝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立足学生,弘扬孝文化向日常教学“三渗透”

向养成教育渗透。始终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着重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如云梦县在推进养成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诵读孝文化著作,观看以黄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动画片、木偶戏、楚剧,让学生践行孝道,争当“小孝星”。

向课堂教学渗透。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手段,全市各中小学校将多元化的德育课堂打造成为传播“孝”文化的主阵地。语文课上,让学生诵读《论语》《孝经》《弟子规》等民族经典作品,从而让学生积淀了深厚的“孝”文化功底;政治课上,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交往他人,关注社会,了解国情,从而逐步提升“孝”文化的道德境界;历史课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知其得失,吐故纳新,继往开来,从而为传统的“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去年,孝感市举办首届“孝文化”主题班会现场课及课件、教案、论文评比活动,展示课堂教学中融于孝德文化的成果,成效显著。

向课程实践渗透。各地各校结合新一轮课改和教材建设,加强德育渗透。既精心组织好常规教学工作,同时研发校本教材,如市教育局编写了《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孝昌县编写了《孝感人间—孝昌孝文化专辑》《孟宗文化研究文萃》《孟宗的故事》《画说孟宗》《说唱二十四孝》,云梦县编写了《黄香三字经》《千古孝子黄香》《孝子贤臣黄香》、皮影画册《汉孝子黄香》等,成为各中小学校校本教材的首选。全市7所省级示范高中都开设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断践行孝德教育。全市有22所小学、初中学校参与了湖北省德育“五项专题”研究,其中市玉泉小学承担的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新型孝德》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立足实践,弘扬孝文化与各项活动“五结合”

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弘扬孝文化方面,通过开展感恩书信、孝行孝心月、十大孝子评选、孝廉文化研究和“日行一孝、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唱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书籍、为班集体或同学做一件好事”等孝德实践活动,把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贯通起来,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老助老、勤劳节俭的社会风尚。

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通过清明节网上祭扫英烈、端午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六·一”儿童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中秋重阳开展孝敬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历史人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妇女节或者母亲节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母亲或者长辈献上一支花,给亲人写一句感恩的话,为家人做一件感恩的事。

与学习先进人物相结合。大力开展“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和“孝感市美德少年”“湖北省美德少年”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校园广播站、校报、橱窗等,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知孝、行孝、扬孝、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秉承“小孝立身,恩泽校园;大孝治国,孝行天下”的德育理念,在孝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担任孝文化使者,走上大街争当环保小卫士,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需要社会救助的地方充当义工,学会奉献爱心,承担责任,服务他人,感恩社会。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主课堂、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的孝文化建设模式,重视并发挥好“家庭小课堂”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孝文化,要求家长自觉担负起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并将它同培养子女和改善社会风气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孝德教育融入千家万户,促进先进、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德行天下”是孝感市继承孝文化、发扬孝文化的完美诠释,是弘扬孝文化、实施孝德教育、实现“孝心孝行”、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实践。

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 篇4

小林镇中心学校思品组

【背景材料】

材料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二:《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

2016年12月4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材料三:2016年12月12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材料四:2016年11月30日,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期望: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

【考点链接】

1、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相关考点

2、传统美德(诚信、孝敬父母、艰苦奋斗等)

3、责任(感动中国人物、公益活动等)

4、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5、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聚焦】

(一)学习先进人物

1、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2)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3)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4)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5)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2.《感动中国》人物和“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对中国公民有哪些具体要求?(1)思想道德建设。

(2)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②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③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⑤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我们青少年怎样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弘扬最美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2)磨砺坚强意志,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做生活的强者,(3)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

(二)继承优良传统美德

1.获奖最美孝心少年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美孝心少年”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孝亲敬长、勇担责任、意志坚强、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勤劳善良等。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②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4.结合自身实际,列举生活中“孝”的表现。(1)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倒杯茶;(2)在父母忙碌时,帮助他们做家务;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3)经常父母沟通、交流;(4)陪父母看一场电影。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②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③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④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6.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诚信的人必须遵循哪些诚信守则?

①坚持实事求是。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我们要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我们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④在情与法冲突时,我们要站在法律一边。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内容)有哪些? ①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中学生应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崇高使命;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实践者;③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4.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准备参加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①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宣传活动;②捐款捐物等献爱心活动;③慰问敬老院活动;④学雷锋、参加志愿者活动。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

(1)要有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2)对不同文化要采取客观、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

(3)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要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平等交流,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2、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你将会采取哪些实际行动?(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4)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积极为文化遗产保护献计献策。

(5)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学习珍惜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养,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

(7)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增强文化认同感。3.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举例:方块字、京剧、书法、武术、长城、故宫等。(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认同感?)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②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4.中华文化传统包括: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等。

(1)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何不同的体现?

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当代(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5.中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青少年怎么做:

①用积极的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吸取其精华,弃其糟柏 ④青少年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6、先进文化的内涵(特点):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文艺为什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8、我国文艺要坚持什么方向?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须发扬什么精神?为什么?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 篇5

“滴答,滴答”听,小雨又在拿窗户作它的琴键,愉悦地弹奏着清晨的进行曲,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我抖了抖凌乱的头发,望向窗外,啊!一切多么美好,这不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吗?在我眼里,还映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和美好呢!不觉间,我已嗅到了文化的芬芳,这独特的味道,正是中华文化啊!

我自幼喜欢文学,认为文学是人心灵的保养剂,是提高自身素质和灵魂价值的一味好药。我时常会躺在摇椅上,静静地思考着古人治国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感悟着诗仙李白激励行间的飘逸和洒脱,享受着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清新与自然。也许是因为渴望与缘分吧,老天爷终于给了我一次遨游文化大海的机会。

我乘坐着一叶小舟,独自漂泊在这苍茫大海上,听海演奏,看云起舞,我沉浸在美丽中,这时我看到几条蹦跶的小鱼,终于来了,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都长的奇形怪状,我好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连我们都不认识,也配做炎黄子孙?我们是商朝的精髓——甲骨文啊!”“哦!”此时我才恍过神来,原来是中华汉字的鼻祖啊,它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但又构思巧妙的身形,这无不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智慧与灵气!在甲骨文兄弟的带领下,我继续向前方探索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的心上人,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你是诗经吧?”我问了问这条吟诗的小鱼。“嗯,还认识我,不错,我乃中华文化诗史上的开辟之作,可了不起了呢!跟着我,带你去领略一下我们的发展后辈们!”我跟着他,领略了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杜甫一同悲诉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这中华文化的大海中,我欣赏了唐诗宋词元曲,浏览了四大名著,赞叹了黄飞鸿的武艺,佩敬了华佗的妙手回春,这一个一个精致的贝壳,都乃我大中华的瑰宝啊!他们张开了怀抱,对着蓝天呐喊着:“我们名字叫中华文化!”那一瞬间,我落泪了,这泪,如此地沉重却又如此的自豪!

“铃铃铃”,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摇椅上的一场美丽的梦啊!窗外的雨儿还在下着,这意味着中华文化还在延绵不绝的传承,待到日光乍现的时候,就让这美丽而伟大的文化高歌世界吧!

弘扬诚信文化 维护传统美德 篇6

全县广大师生朋友们: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全县深入开展“讲道德 明是非 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的今天,教育局特向全县广大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

我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秉持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被遗忘。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弘扬孝道文化必然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强烈呼唤。

面对新形势,我们全体师生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

二、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

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它不需要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它需要的是坚持,我们可以用平凡演绎孝德。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工作细节做起。

因此,我们全体老师要加强孝德修养,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将孝道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计划,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孝德”教育的典型事例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孝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对身边发生的“孝敬长辈”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我们全体同学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在平时生活中努力践行:为父母洗一次脚、敬一杯茶、梳一次头,点点滴滴见真情;为父母披一件衣、铺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送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我们也要关爱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让老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三、传播文明礼仪,规范基本言行

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学习、传播“文明礼仪”,是我们每一位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通过“小手拉大手”,弘扬正能量,让孝道等文明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我们全体师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文明礼仪、传播文明礼仪,积极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加强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友善、融洽,使校园的孝道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加强养成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篇7

如果稍加留意的话, 对这样的现象场景, 我们并不陌生:家长慷慨给钱送物, 孩子随意信手挥霍, 完全一副年少阔老状, 花掉的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辛苦钱, 留下的可能是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或者对出身寒门、父母无能的抱怨;学生日渐远离了力所能及而又理当身体力行的劳作, 家长则心甘情愿快乐的代劳;学生挑穿拣食、相互攀比、难耐清贫、望苦止步, 还时常发出犹如历经沧桑的感叹———生活太烦太苦太累……也许我们有着诸如“时代不同”等千般理由来为此包装, 却无意中忽视了“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生活真谛。加强养成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 在当前尤为重要。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少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显得如此苍白荒寒?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 艰苦奋斗精神却日益被淡忘和冷落?为什么在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繁荣的背后,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常的吃苦精神都难以养成?毫无疑问, 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艰苦奋斗精神失落原因浅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财富的丰富, 家庭环境的改善, 学习负担的加重, 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 不少学生淡化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滋长了害怕吃苦、挑穿拣食、贪图享乐的思想;父母的过份溺爱和迁就, 老人的隔代抚养与呵护, 不少学生拥有了“小皇帝”“小公主”的霸气, 享受着温室般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弱化, 不少学生养成了放纵与懒散的不良习惯;等等。他们的感觉是原来生活竟是如此简单、轻松而愉快, 艰苦奋斗早成“昨日黄花”了, 那只是挂在姥姥嘴边的唠叨、老师课堂上的说教和写在书本上的故事。

可惜的是, 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似乎也不太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数据化的教育成果与人文化的教育内核在同一条道上大相径庭, 孰重孰轻不言自明。无论家庭或学校, 无论家长或教师都有默认, 如果某个学生在智力教育方面达到某种期望则视为成功典范, 其它方面则自然被淡化忽略, 即便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依然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唱着昨天的歌谣”。在很大程度上, 我们只授业、解惑, 传道则“一笑而过”, 很少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引导、启发和体验, 学生难以正确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失败。应试教育与传统评价体系使教育实质在其坐标上偏离了方向。这是一种蹩脚的教育, 甚至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正如美国作家梭罗所说, 文明改变了人类的住房, 但没有改变住房的人。

二、艰苦奋斗精神内涵解析

不同的历史时期, 艰苦奋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左传》中说:“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大禹治水“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已成千古佳话。勤俭于己则磨炼意志, 于人则敬业节用, 于家则齐家治穷, 于国则富国强民。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肩负着振兴民族的希望, 他们正值求知识学本领打基础时期, 勤俭将养成其良好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勤奋向上的精神,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不骄不躁, 不奢不吝。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多次提醒和强调要抓好艰苦朴素教育。其二是迎难而上, 努力学习。“彩虹总在风雨后”“勤能补拙是良训”, 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忧虑、消沉和哀叹都于事无补,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直面现实, 迎难而上, 自强不息, 勤奋努力。成绩与成功是怨不来、想不来、等不来的, 是要靠脚踏实地干出来。从点滴做起, 不畏艰难, 勤勤恳恳, 坚持不懈, 则“山登绝顶吾为峰”, 欣赏到险峰中的无限风光。三是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周易》有曰:“日新之谓盛德。”客观世界是一个日新不已的过程, 无论是学知识、做学问或是干工作、办事业都需要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学生学知识习本领或是对世界事物的认识, 也不能机械被动地成为知识“填充器”, 应该有自己自由的空间和创造性思维,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有一种“我能行”“我敢行”的精神和勇气。

三、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措施浅见

抛开家庭、社会等因素不论, 单从学校教育角度就如何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略陈浅见, 以抛砖引玉。

(一) 创设良好环境, 渲染教育学生

朱子云:“性如水, 流于清渠则清, 流入淤渠则浊。”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及学生心理特征常常表现为模糊性与模仿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冲动性与自觉性等相互错综交织, 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对他们的教育、导向与内化等作用尤显重要。首先, 教师是品德教育的主力军,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要求教师忠诚教育事业, 履行教师职责, 关心爱护学生, 树立良好形象, 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其次, 在校训、校风、校纪、校刊等方面要强化德育方面的内容, 利用校园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站、校园闭路电视等加强宣传;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及班团队活动不断立体渲染, 创设良好的外部氛围, 加深学生感悟理解艰苦奋斗精神及其价值所在。

(二) 挖掘德育素材, 陶冶学生情怀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品等教材、刊物及周边的人物与事件, 有针对性地挖掘德育素材, 陶冶学生情怀,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 要把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 外化为学生的积极行动。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及现实生活中, 有着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 无论是语文课中的经典故事、数学课中的应用习题, 或是思品课中的鲜活案例、劳动课中的亲身体验等等。如学生挑穿拣食, 贪图享乐时, 则用“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艰”“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腐怠骄奢者易败, 勤廉俭节者常兴”等古训来启迪教育学生。又如组织召开“假如每人每天节约一角钱”“当我们面对困难时”“粮食是怎么来的”等主题班会。再如树立先进典型, 大力宣扬表彰, 说身边事, 扬身边事;树身边人, 育身边人。如此经常地让学生耳濡目染, 陶情养性, 其效果颇佳。

(三) 加强实践体验, 提高教育实效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仅靠理论灌输是不够的, 还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节假日或团队活动时间, 组织、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深入社会, 贴近生活, 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让他接受生活教育, 了解生活艰苦, 自觉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毕竟说教替代不了身体力行, 整体的德育环境将使艰苦奋斗精神找到健康生存的土壤。

(四) 注重心理保健, 培养拼搏精神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 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 对自己、对他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正处在不成熟的成长时期, 看问题尚不全面, 个性倾向很不稳定。一些学生由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或不良风气的影响, 不注意节俭, 甚至追求高消费, 相互攀比, 甘于堕落。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不愿吃苦也不能吃苦, 消极竞争, 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对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理解他们在形成个性倾向中的反复和探求, 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美人格。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 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耐挫教育、心理保健和自我保护等训练, 让学生学会释放心理压力,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提高心理自救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友善合作, 勇于竞争, 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

培养良好习惯弘扬传统美德 篇8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在战争年代,号召全体官兵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发扬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我们的孩子是否传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希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都给予独生子女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甚至无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方方面面的需求,这样一来,孩子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蔚然成风。因此,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刻不容缓。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人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家庭、学校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动。我认为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孩子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

我们要利用古今中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成功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动人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良好习惯。如革命艰苦时期提倡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的没有了就用草根树皮充饥。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曾把掉在桌上的饭夹起来吃了。把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艰苦朴素与现在餐桌上的浪费进行对比。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是事业取得成功体现;好逸恶劳,奢侈腐化,贪图享受是工作学习颓废的表现。从而让我们的下一代明白继承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要性。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也是为对父母、他人、国家、人类的奉献。

二、率先垂范 做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作为教师、作为长辈说话做事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我们的话就没有说服力,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收效,就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一个好逸恶劳的家庭难以培养出勤学奋进的孩子,一个贪图享受的教师育不出勤俭节约的学生。如果我们穿讲名牌、吃要高档,孩子们又怎能做到勤俭节约呢?因此我们首先应做到严于律己节约,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我们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们自己就要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不要拈轻怕重。在生活上要从一分钱,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做起。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三、重在实践

习总书记曾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教育也不例外。任何好的品德、好的习惯的养成都要小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合理启发孩子懂得工作的辛苦,我们就要求他们从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劳动、做好每一次家务做起。教育学生不随便乱扔纸屑、爱护环境、爱护公共图书、爱护公共设施。提倡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爱惜每一粒粮食,就餐时能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菜剩饭,更不能随意倒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享受,不过度消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四、贵在坚持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美德。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家庭、社会的长期坚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财富,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用钱,少领孩子到高档场所消费,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不要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上一篇:互联网精准扶贫答案下一篇:超级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