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作文

2024-08-14

诗意作文(精选8篇)

诗意作文 篇1

春雨,你绵绵地飘,拂在脸上是那么的轻柔,使人感到丝丝凉意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孩子,勾起别人深深地回忆,不由得令人惆怅。

早晨起来,拉开窗帘。你来了,我惊喜地发现你悄然走来,无声无息,降临在这世界。

我听不见你的脚步声,但整座城市,被你揽入怀抱。到处都是一团云雾。近处,车辆、楼房,远处,青山,流水都在这之中,你像一层薄薄的轻纱,世界万物在其中若隐若现,我静静坐在窗边,看着你飘着,飘着。你怀里的一切是那么使人产生幻想。

春雨,你是生命的开始,也是青春的象征。叶子绿了,桃花开了,是你的点点滴滴,你没有秋所拥有的赞叹,你没有冬所拥有的喜悦,你更没有夏的那种奔放,你拥有其它季节所没有的清新,这就足够了。

你功不可没,山林里响起你奏的交响乐。你虽没有声音,但用你那习惯的性格表达出了你的诗意。在你的洗礼后,竹叶碧绿碧绿,像画家在天地间融洽出一幅山林竹叶。经过你洗礼,叶子洗去了冬日里的灰尘,那种韵味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当你焕然一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差点认不出了。河水荡漾起你的影子。湖里的小鱼,是接待你的小姐,争先跃出。山里的笋芽儿在你的.滋润下,以一天六十厘米的速度向上生长,田野上的老农因为你乐开了怀,你将冬日里干裂的土地变得富有生机。春雨,你是生命使者,这些难道不是你无形的化身?

诗意作文 篇2

一.激:作文出题竞标

无论是以前的命题作文, 还是现在的话题作文, 我们发现, 题目出得再新颖, 总有些学生还是感到无话可写, 有时候老师越逼, 学生越是不会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究其原因, 是因为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要求的、被动的学习状态, 有些人往往有抵触心理, 所以找不到写的感觉。在平时的训练中, 我们打破了这种由老师出题的传统套路, 而是大胆采取一种开放式做法, 让每个学生先自己拟作文题, 然后在全班进行竞标, 由出题者说出所拟题的缘由, 最后全班学生举手表决, 评选出“十佳作文题”, 供大家选择来写。这样一来, 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由被动变主动, 写起作文来就津津有味。

例如, 在学习必修 (2) 第三单元的散文之后, 笔者布置大家各拟一个作文题, 看谁拟得好。想不到大家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经过“说题”环节之后, 大家举手表决, “身后是阳光”、“风中亮出年轻的旗”、“泪, 落在笔尖”、“这一夜, 雨疏风骤”、“回眸中的幻想”、“带不走的精神”、“时光转角处的注目礼”等一批极富诗意的作文题脱颖而出, 走进学生期待的心田, 笔者分明地感觉到此时的写作已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二.觅: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们常说, 写作来源于生活。可见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但面对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很多学生却熟视无睹、甚至无动于衷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没有揭开生活表层的那块纱布, 也就无法发现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于是, 我们常常利用课余的时间带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生活。三年来, 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诸如“寻访中山名人故居”、“走近坦洲民营企业家”、“与坦洲镇教育界老前辈面对面”、“泉林山庄行”等各种活动, 通过深入调研、采访, 学生有了一手材料, 其作文一改过去的无病呻吟、枯燥乏味, 变得有血有肉、非常丰满了。

另外, 笔者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深入生活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例如, 布置学生去市场买一次菜, 买菜时要学会和对方讲价, 然后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 既要有人物语言的描写, 也要有人物心理的刻画, 还要有周围环境的渲染等等。生活是充满阳光、充满诗意的, 让他们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生活, 他们不仅觉得有话可写, 而且越写越生动。

三.评:学生唱主角

作文批改一向以耗时多、效率低而令师生谈作文而色变。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所致, 用过长的时间和空洞的分数拉开了作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简单地说, 就是评改过程要让学生来唱主角。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主要采取互评互改的方式, 将全班学生每一次的大作文都张贴于教室, 让学生互相评改。每次评改都有一个主题, 教师围绕主题制定好评改标准, 并抽取一至两篇示范评改。每个学生要求评改三篇文章。学生评改完后, 将所有作文收上来, 教师一一进行查阅, 并作简评。对于评价不当或用语过于偏激的, 则适当给予引导和纠偏。

四.拓:耕耘成长的绿洲

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文教学改革, 学生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还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课余创作, 时常与老师一起探讨。为了保护这份难得的积极性, 笔者在班级创办了《诗意语文报》, 还在教室后墙开辟了一块《诗意语文园地》, 为优秀的习作开垦成长的绿洲。另外, 一部分学生还自发组建了语文学习兴趣小组, 后来发展成文学社。在这些平台和活动的引导下, 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劲头越来越足, 读报、看书、作读书笔记、写作已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常态。正是在师生共同的呵护和耕耘下, 一株株小草在这片绿洲上逐渐成长起来, 一篇篇习作登上了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报刊杂志。每当收获成功的喜悦时, 他们总不忘将满腔的感激之情化作生动感人的文字。

诗意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的灵感即为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前两句表达了我们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自然风情、社会现象、建筑景观,甚至到一只鸟儿的飞翔、一朵小花的开放,从宏观到微观,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所以,生活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其次,创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体察事物,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独抒性灵,诗意地栖息于大地。

角度一:学生审材料时只抓住“观看、认识、感觉、知道、回忆”后的内容,即人、物、路途、相遇、别离等,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所谓“一花一世界”,用心观察、感受、体悟,才能带来内心视角的丰赡。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选材,学生容易把握但偏离了材料整体的理解。问题就在于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部分内容,即仅扣观察、回忆内容的丰富,而忘了理解材料的前提是“为了一首诗”,除了要观察回忆之外,还有“忘记”。所以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素材的选用也应与整体立意相一致。

角度二: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都要用心感悟,悟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忆,忆有所忘,所以体验生活是获取认识的来源。用心积累、适当取舍,从生活中获取真知与经验,在感悟中抒写真情与共鸣。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整体理解了材料中“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立意中规中矩,规范而全面;只需在选材时不要陈旧,不要雷同。素材选择的新颖、妥帖与否,与学生阅读面的宽窄和理解高下不无联系。比如选用有着丰富生活积淀的龙应台,其作品呈现对生命实景写生的素材,就远比学生备考的俗滥素材要有意义。

角度三:生活是回忆的源泉,过往的人与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碎片”记忆,但用心的筛选与记录,会让封存的人与事,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独特的、有意义的诗意人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感受诗意,并记录、创作生活的灵感。

选材小贴士:学生抓住“诗意地生活与创作”这一角度选材,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颇为一亮。诗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情怀,更是一种创作追寻,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流淌于诗文之间。以此选材,不仅立意有新意,文笔显性灵,更凸现了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和富有意蕴。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飞行员作家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一次次飞行的高空中,他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遗作《要塞》,犹如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没有结尾,看不到底,像极了人生、宇宙。

素材点拨:圣埃克苏佩里有着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种职业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写作《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他的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践行了生命的真理。

个性素材:影画合璧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陈复礼是“影画合璧”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六十多年来,陈老创作了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如香港仔的渔港、漓江的晨色、苏州的园林、西湖的朝霞、江南水乡的春晓景色……他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画意摄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素材点拨: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陈氏风格”: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讲求中国画意。正体现了“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

人物素材:“拓荒者”的东方视角

被法国媒体戏称为“当代巴尔扎克”的马蒂亚斯·埃纳尔凭借小说《罗盘》,成为新晋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小说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维也纳音乐家Franz Ritter的一个漫长不眠之夜,回忆起自己的情人——担任田野调查的东方学家Sarah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彻夜未眠所回忆的东方之旅,无疑是作者本人当年在中东地区真实的旅行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及强烈的主观臆想。法国总理大赞埃纳尔的作品:“乐曲般的语言传递了对东方的爱,以及值得被保护的东方宝藏。这是时代的指南针。”

素材点拨:《罗盘》写了三年,其实是埃纳尔酝酿了整整十年的一部作品。那年在完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后,他就踏上了去东方的旅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亲自去看、去听、去体悟“东方”,自此,“东方”成了埃纳尔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文化素材:多元而丰富的“文学上海”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题为“感知上海: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的主题论坛。华东师大教授罗岗认为,就上海文学而言,小白的《租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金宇澄的《繁花》,是在三个不同的脉络里重新书写上海史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对它们的解读其实远远不够”。 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上海”的解读与构建,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又并蓄包容着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新形态,成为新形态的城市表达。

nlc202309081839

素材点拨:上海常常成为小说、电影的书写“对象”,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城市书写者,采取冷静的旁观姿态,自身的体认与解读,激活城市体温与脉象,把城市从干枯冰冷的符号系统中还原出来。

【素材演练】

石头·神殿

越州中学301 王依兰

生命的意义,不应该是风花雪月诗词堆砌的荒芜,而应该是经由风霜雨露洗礼蒸发后留下的崎岖怪石。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

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经历世事,负起重任,累加叠起,聚集并闪耀着光辉的意义――成为一座神殿。神殿是静默的,它囊括了千万石头无声的奇遇,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能清楚听到秒针的转动一般。它活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声无息,却又是光芒万丈的存在,神圣而虔诚,使我们在静默中沉思生活的历程。

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他喜欢驾驶着飞机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头上是闪烁的星辰,散发神秘的幽光,给予他美妙的幻想;脚下是无垠的土地,在漆黑的夜里,无数的灯光霓虹等细小的微光,汇集成银河般耀眼的华丽,令他的思绪不由自主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走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体会过被漫天黄沙吞噬掉的寥远寂寞;在迷途中品味孤独,在震撼的景致里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笔下的《小王子》,充满了爱与哲思,是一本他经历与幻想的合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而我认为,我们既需要在地面脚踏实地步行,在淋漓百态中感受和寻找属于我们的石头,也要在云端缥缈中,跳着冥想巅峰之舞,虔诚地在心里构建神殿的框架。

诗人需要生活的经验来填充那贫瘠的词句,教徒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先知需要感受自然界的雷电风霜,需要探求星球的运转、四季的推移,需要走过大江南北,需要掌握神秘的语言……那样的经历就是石头,是筑建神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想要理解世界,抒写诗意,首先必须学着去认识与感受。正如饱经了大雪,才能在春日感激阳光的温暖;经历了雷雨,才能在初晴日观赏彩虹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诗意,充满希望和神秘,满载旅途人的回忆和变化,是被无常峥嵘的岁月所怀念和珍惜起来的殿堂。一笺纸承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它总是用生活的零碎在心里默默帮你诗意地幻化起一座神殿,你把未知的恐惧和祈祷填放在内,把所思所想留存在内,把欢欣与苦楚寄托在内……“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诗人如是说。

我想,正是生活的石头,伫立了我们心中的神殿。

【素材运用简评】一个好的素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小作者的素材运用,不仅在于选材的丰厚新颖,体现其广博的阅读面,更在于熟练地运用素材,用一个素材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构架的统一,又凸现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流畅。

审视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命题,发现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联系学生个体的阅读面和生活面,而非联系“书袋子”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临场运用也出现从“我们”到“我”的蜕变,选材必须先经过“我”的“个人性”过滤。所以,如何充满“个体性”运用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备考的关键点。

编辑/关晓星

关于诗意人生作文 篇4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意人生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意人生作文 篇1

近日看林清玄的散文《笑春风》,里面一句“人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风”让我忍不住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件事。

单位附近有一条比较清静偏僻的小路,小路的西边是一排简易房,大多是做铝合金门窗生意的。这排 简易房的对面是一个厂子的后围墙,在小路的边缘和围墙之间有将近两米的地方都是荒芜的空地,空地上除了堆放的几根废弃的水泥管子之外就是垃圾和荒草。有一次路过那里,突然发现,不知是谁在那堆垃圾和荒草丛生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小片荷塘。那时正直初夏之际,荷塘里十几株荷叶高高地立在水塘中,一两株迫不及待、含苞要待放的荷花隐藏在荷叶中若隐若现。我走过去蹲在那里想看荷花,却意外地发现荷塘里还放养着几条锦鲤。我的心霎时变得欢喜无比,立马觉得这条小路不但不再慌僻了,而且瞬间就变得既热闹又诗意无比了起来。

那以后,我总是抽空过去看看那片荷塘和那几尾锦鲤,并经常带点饼干之类的过去喂喂它们。有时下班了,我也会特意绕个小弯从那条小路上走过,好多次,傍晚下班时,我都会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破桌子,在那片荷塘边上或吃饭或喝酒或喝茶或聊天,他们大多都是那排简易房里的生意人,辛苦劳作了一天,清凉的夏夜,那片荷塘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吧。

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喝茶,居然是在有模有样地喝功夫茶,他们是我见过的喝功夫茶里最特殊最舒心也最接地气的一群人,一个破桌子,一个竹篾的小茶海,几个粗瓷的小茶碗,一个大大的玻璃罐头瓶,一把花茶,在不远的地方是一个能在中间镂空的地方烧劈材的大铁皮水壶。他们没有喝功夫茶中洗杯洗茶的繁琐动作,他们不用精致高档的茶海茶具,他们不用什么山泉水矿泉水,他们不用什么名贵稀有的茶叶,他们只用粗茶碗玻璃瓶花茶更合着带有劈材烟火味的水,却能够把那份悠闲惬意喝到淋漓尽致。

是因为我太容易被感动吗?还是因为我有一颗太敏感的心?为什么当时每次看到他们坐在那里喝茶,我的眼里都会忍不住禽了泪水?想必他们当中,定有一个有着水云禅心的人,向往着心中诗意的生活,于是开塘种荷,养鱼品茶,不论生活如何苦累,都要在琐碎的日子里留一片诗情画意。

辛苦的日子,诗意着过!平淡的日子,惬意着过!劈材烟火的日子,若有心,也定能过出鲜衣怒马的味道!

人生是平淡的,那就给它加点佐料,就像我们喝的鲜花粥、吃的鲜花饼,面食是无味的,给它加点鲜花当佐料,看到眼里的就都是美和诗意,谁还会在乎面食本来的无味?

岁月有痕,意无境!

泡一壶禅茶,在沉香袅袅中,用诗意温煮一段人生,且把辛苦酿酒,再把烦恼入墨,待到春暖大地时,便可做一个行走于花间饮酒作诗之人,向天借一米阳光,向地借一缕清风,日子再苦,也要懂得在自己的内心里筑起一片温暖的天堂。

人生在世不求荣华更不求富贵,惟愿一切安好,日子如旧!

诗意人生作文 篇2

诗意人生

献给那些寂寞的诗

诗意人生,人生失意。

我喜欢写诗,却不敢亵渎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呼。也许在这个时代,诗人早已被人忘记。但在我的梦里,它不只一次的出现,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记。

一首诗,一段情,一种意。

不同的诗,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是不同的,却有着共同的寂寞。其实,不是我们遇到了诗,而是诗遇到了我们。它也有着自己的灵魂,历经沧桑而更加深蕴,美丽芬芳,沁人心脾。

我也写诗,当我寂寞的时候,当我伤心的时候,有诗陪着我,倾听我。没有人知道,我在写它们的时候,经历了怎样幽微馥郁的心境,感受了怎样深沉意蕴的思想。好像在夜里踏着幽蓝星光,走进一座神秘的森林,那里有古朴的罗马式城堡。轻轻扣动着兽头的门环,敲开一个古老城堡的大门,城堡的里面有着神秘的花园。

花园里住着男人和女人,但不是王子和公主,也不是吸血鬼伯爵。他们是雅而静的,柔亦强的。青衫磊落的男子,他们抚琴作画,纵酒高歌,登门长啸;亦会在落日桥头,斷鸿声里,无语自凭栏;而或背负长剑,击筑和弹,以剑为舞,以风为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思慕着有着一面之缘的女子,蕴育着未了的心愿,期待着再续未尽的情缘。抑或是烈的,横戟赋诗,击水千里,青梅煮酒,期待着身上青云,鹏程万里。

夜凉如水,却美如酒。寂寞的诗寂寞的人。

这里也有一群女子,三千青丝披散腰间,不施粉黛,扶筝谈笑,起舞和曲。曲散肠断,这女子,抚琴独坐,神情萧索,黯然良久。月光照亮了沉默,爱原来是寂寞。她们静夜无眠守在高楼,香闺寒夜,数着雨打芭蕉第几声,望断苍穹星几颗。命寿太短,情爱太长,有时候用一生去泅渡,也未必看得见曙光。可她们就这般痴痴傻傻,但红颜不再,物似人非,泪早已流尽罢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红尘往事,浮生旧梦。不看透仍是快活自在。辗转千年,换了几代春秋,可魂依旧在,情仍未断。今生前世,恩仇因果,皆在于此吧!道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想必又是满嘴的苦涩吧。

乱花渐欲迷人眼,花和人就是有着这样深切的关系。花的开谢暗含人世的荣枯。人间男子秉烛赏花,天上仙子以月为伴,撒银河为花,照见的也是寂寞。

诗意人生,人生未必失意。

男儿心如剑,只为天下舞。女儿剑为心,柔情满山岗。

在诗里时间开始稀薄,空间早已跨越界限,爱恨开始模糊。人也逐渐散去,留下的,只有水中的倒影,花镜里的余香。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总想看一看那繁华似锦的扬州,体会一把春风十里的潇洒。也漫步在那喧闹的街道,期待缘分的到来。烟花三月,华灯初上,一首首古典优雅的诗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诗人雅兴,快活兴哉。

还有一座城市是我想去之地长安。长安意在取其本意,可终究还是乱了。城还是那座城,只是朱颜已改而已。古城风韵,淡淡的诗意,没有动如脱兔的活泼,却是静若处子的稳重。在这城里,也似乎感受到了孟郊的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男儿生当如此,儒雅却不愚钝,锋利却不刻薄。如剑如锋,正直磊落。我爱诗,爱这座古城。我没有去过这里,但在梦里游览了无数遍。厚重的城墙,古朴的街道,莞尔一笑的丽人,吆喝的纤夫,历历在目。

如果有能重来,我不想做李白,只愿做他笔下的一首诗。宁静,深沉。在他的脑海里,反复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风拂垂柳,叶落中流,恰逢秋。故地重游,夜黄旧。推杯换盏无需酒,往事喋不休。天长地久,人难留。拂袖,拂袖,执念何求。

诗意人生作文 篇3

诗,能助欢笑,亦伤离别,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家,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现代诗,这其中有快乐,有伤离;有爱情,有友谊……但不变的始终是诗香四溢,诗意的人生。

历史的帷幕缓缓打开,我看到了一幕幕关于诗的决美篇章……

在汩罗江边,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屈原面对国家的衰败,面对同僚的嫉妒,面对学生的背叛,他没有悲观,而是以一位诗人本拥有炽热的心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最终吟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这使我感动,让我明白,在何时,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并不断奋斗,就能战胜困境。

来到东晋的深山,看到一位智者在躬耕陇亩,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在这黑暗的社会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归隐田园,放弃了世俗的喧器,呵护了守静,不然怎么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流传后世。这震憾了我的心灵,让我懂得有时也应放弃红尘的喧杂来拥抱自然,让身心沉浸在自然的和谐与静谧中。

在黄州,苏轼回想着仕途的坎坷,遭贬的不幸,面对昔日赤壁战场,突然胸怀变得舒畅,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名句,从此他又乐观地对待人生,在黄州兴建水利,为民造福,做出许多对人民有利的事。“小舟从此逝,沧海济余生。”这让我理解了原来任何的磨难都是小事,只要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就会看到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

面对朋友的离别,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关场的打击,李白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生与死的决择,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漫游在这诗的国度,感受着诗香四溢,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与诗交流,诗意人生,令我沉醉与向往!

有诗相伴

无论是春光乍现,还是秋水波澜,无论是夏花掩目,还是雪映庭院,如果生命有一日,我便读你一天,晨,手捧朝霞伏案;午,细品阳光绚烂;夜,解读银河星汉。有你相伴,我便不会孤单。

有诗相伴,便有自信相伴。我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扬起自信之帆,我可以从“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中撑起自信的长蒿,我也可以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自信之舟,我还可以从“处士祢衡俊,诸生无县贫”中寻到自信的支点。

有诗相伴,便有坚韧相伴。我可以从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找到他九死不渝地追求后留下的坚韧我可以从柳三变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中寻到他虽遭贬谪之洗礼却也坚韧的心,我还可以找到“未负幽栖志皆全宠辱身”的`李白才不得展却坚韧依然。有诗相伴,便有美景相伴。我可以从飞羽殇而醉日中悟出人生如月的哲思,可以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下载歌载舞,我可以从“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中感受到江南的雾锁楼台之美,我可以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中体会得到高山流水,茫茫江面上一撑蒿的渔夫高吟的调子,我还可以从“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感受到生机盎然。

有诗相伴,有真情相伴。我可以从“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读出爱情的伟大,我可以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读到亲情的细腻,我可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读到友情的淳厚。

昔日狂歌纵酒,红颜泪眼,不觉己是匆匆数年,再回首己不见英雄脸庞,惟有泪水涟涟,使我不由得感慨浮生如烟,但有诗相伴,有自信个伴,有坚韧相伴,有真情相伴,我,便不会孤单。

诗意人生作文 篇4

喜欢这样一个宁静而温暖的上午,灿烂的阳光,映得满壁辉煌。独守着一处静谧,静坐一窗暖阳,半盏茶香,临窗而立,任思绪随缕缕清风,悠悠放飞。

握一束明媚,书一份诗意,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生命的从容与厚重,苦辣与甜蜜。感谢阳光,使万物生长,感谢大地,让我们收获,感谢命运,给与我们的悲与喜,感谢阅历,让我们的人生沉淀,感谢磨难,让我们学会成长,感谢痛苦,让我们更加坚强。红尘之滚滚,天地之茫茫,我不过是来自偶然的一粒尘埃,不知将飘向何方。一句懂得,一份欣赏,便是生命中的阳光,照亮了遥远的前方。温暖在左,明媚在右,清浅时光,且歌且行,一路风景,花香遍地,清风盈盈。

坐在岁月的岸边,悉数流年,那些远去的时光渐行渐远,轻轻的捡拾起散落了一地的碎片,将记忆折叠,收藏。夕阳的余光,斑斓成五彩的云霞,或绚烂,或忧伤,时光的倒影,把回忆拉长。回首凝望,那逝去的时光,总会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或明媚,或黯然,留下了一行行或深或浅的痕迹,上演着一幕幕荡气回肠。抬头,以一种淡然的姿势,仰望,最后一道夕阳依旧温暖灿烂,蓝天依旧深邃高远。盈一抹温馨入怀,挽一束明媚在心,捻一指岁月的花香,一朵清欢,在风中寂静安然。时光静好,低眉,浅笑……

岁月如椽,斑驳了流年,也苍老了容颜。时光无言,总是令人感叹,蓦然回首,那葱郁般的华年,早已成为掌心的流沙,一去不复还。空留下一指余香,浅吟低唱,温婉在梦的边缘。那些歌阑赏尽的心醉,那些轻泊在唇边的箫音,总会在不经意间,触摸着你的心弦。任几处凭栏空叹,更深露寒,那一季繁华的过往,铅华洗尽惹尘霜,匆匆葬于秋风,徒留一地唯美的忧伤。漫步在岁月的街角,一抹思绪随风飘摇,是谁打马而过,马蹄声吟,牵动了我的思念,敲打着我的无眠。我用兰花的指,轻捻一瓣馨香,揽清风入怀,抖落一肩的惆怅。莞尔一笑,三千过往,不过浮生梦一场。

向来是一个清淡的平凡女子,喜欢素面朝天,脚踏实地,从来不用浓艳的妆来修饰自己,也不善用华丽空洞的言辞虚伪的表达自己。与人交往,始终保持一颗诚实的心,不张扬,不卑微,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独处一偶,为文字为伴,素心一颗,浅舒流年。不言悲与欢,不说薄与寒,任时光渐行渐远,红尘恩怨,一笑而过,是非烦扰,坦然自若,乱云飞渡,从容不迫。闲赏花开花落,静待月圆月缺。一束明媚婉约成眼底的柔和,任心底万般情愫,自然流淌,既诗意又温暖,既禅意又清淡。一指流年,半世清欢,水墨丹青,风轻云淡,阙阙念,开成莲,一方静幽,可安暖……

人到中年,更加渴望一份宁静与安然。推开岁月的窗,回望逝去的流年,一份淡泊,一份从容,尘世的悲喜忧欢,转头成空,浅笑随缘。一路走来,经历了春的妩媚,夏的妖娆,更迷恋秋的丰盈与收敛。心如明镜,宁静致远,人生如梦,顺其自然,是非恩怨,付与笑谈。不再买时髦的衣服,不再穿紧身的衣衫,追求舒适自然,喜欢没有约束的自在悠闲。优雅娴静,潇洒恬淡,携一份深沉中的旷达,悠然穿过世间烟火,每一个一茶一饭的日子里,都有小桥流水的诗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最高境界是淡,淡淡的清风,淡淡的云烟,淡淡的流水,淡淡的花香,淡淡的思念。最美的容颜,是出水清莲,清雅温婉,最美的心灵,是琉璃般清澈透明。向往云的飘逸,喜欢雪的纯净,最爱莲的清韵。历尽沧桑,过尽千帆,慢慢才明白,淡是一场繁华落幕后的宁静与安详,淡,是自然,才是生命的原色。细水长流,淡淡的清欢,才是最贴心的暖,平淡,才是人生最真最美的画卷。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清净是佛家的最高境界,滚滚红尘,给心灵一方净土,让自己在宁静里历练成熟,是生命更丰盈厚重。举杯邀明月是一种情怀,独钓寒江雪是一种境界。给心灵一方绿洲,生命永远诗意朦胧,心中若有玫瑰园,处处都是春天般的温暖!掬一捧明媚,盈一袖清风,风雨人生,诗意满怀,且歌且行。

夜,阑珊,繁星点点,一袭罗衫,明烛一盏,驱散了心中的阴暗。喜欢,这寂静的夜晚,尽管没有月亮作伴,隔着一窗清寒,所有的星语星愿,都在这唯美寂然的无边旷野里,氤氲蔓延,涟漪着斑驳的光彩,婉约为心底点点柔软的念。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善良。幸福,就是简单的生长,知足,就会快乐相随,放下,去除一切杂念,让心自由的去翱翔。因为淡泊,所以宁静,因为坦然,所以安详。平凡的日子,安静的时光,学会删繁就简,生活就会幸福绵长……

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忙忙,还来不及回望,那些灯火阑珊的过往,早已蒙上了岁月的沧桑。无论流光如何流转,而我一如既往,闲闲的素心,淡淡的容妆。把追忆丢在风里,笑看人来人往,不再黯然神伤,不再徒增惆怅。

人生注定没有永远,不如一切随缘。

静谧的夜晚,寂静安然,默默清欢,等待着下一个月圆……

诗意人生作文 篇5

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九位文艺女神中,最动人,最有魅力的是诗神缪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学星空中,诗的星座是无可争议的冠冕,诗的生命永远青春,不曾老去。

合理的人生位置,既不靠近钱,又不靠近权,而是靠近灵魂。吟诗颂词,字字珠玑间,无疑是聆听心声,扣撩心弦的。人生自有诗意,有了诗,生命或许不会多些什么,但没有诗,生命总会少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有了才知道。

诗中有战场,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也是“大漠穷秋塞草肥,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苍凉;是“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成忆辽阳”的思念,也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追悔……

诗中有田园,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静谧,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胧;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平实,也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惊喜;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共居,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处……

诗中有理想,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军旅情怀;也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功名万户侯”的从政愿望;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梦想成真,也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梦想落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也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牺牲……

诗中有挚爱,是“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决”的坚贞,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钟情;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憧憬,也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盼;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也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誓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生命需要铭记,但总会被忘记,也许诗歌除外,“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善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如是说,“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沉重的阴影……”叶芝在27岁那看对茅德冈发下如此笃定的誓言,过往皆是云烟,也许诗的庄严词的媚惑能给我们留下曾经的回忆,这应是诗人都坚信的吧!

诗就像我们的梦想,我们不厌其烦地饰之以华美的辞藻、恢宏的志向,瑰丽的想象,诗人往往常伴不幸,因为在这个滚滚红尘中,也许当我们失去所有,只剩梦想时,才会将它重拾。诗人诃客于跌宕中以生命的力量创作而出了不朽的诗篇。留住了情感,最后也留住了自己,所以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听得到他们深沉的意志的回想,那声音仿佛说着:我从未走远,亦即将归来。

品味诗词,如品珍茗,“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理更为宁静和更少苦难……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马可·奥勒留《深思录》中这样说道,所谓人生的诗意,即是叩开心扉,挣脱现实的桎梏,再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和囹圄,以新的姿态迎接大海和天空,不甘平凡,是诗的真谛。

生活中总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缺少了它们无伤大雅,但如果没有的话,生命将失去很多精彩,诗歌亦如意。

在诗歌的殿堂里,李白的“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高傲令人仰羡,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情怀使人憬悟,此外,还有着贺知章“金龟调酒”的潇洒,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李贺“呕心沥血”的苦吟,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诗人总是多情的,他们也不仅是高高在上,他们也有着贪嗔痴怨怒,这些都毫无意外地流露于他们的诗作中,如柳永秦楼楚馆的浅唱低吟,李商隐的缠绵悱侧的多情,陆游与唐婉的生死绝恋,温庭筠与鱼幼薇的爱恨纠葛……因诗结缘,“佳人基有倾城色,造成情渡有缘人。”诗带来了爱,也引起了恨,然而这一切本与它无关。

发现诗意,作文 篇5

初三四班王安吉

那年冬天,我们社区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线的便属于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我和父母带着一些大米和菜油去走访那些贫困户。

我们走过几家,看到那些漏水的脸盆,陈旧的衣服,无精打采的眼神,满脸愁苦的皱纹,让我的心很沉重,带着沉重的心情向下一家走去。

推开了下一家的门,眼前的景象不由得让我眼前一亮,漂亮的拖鞋,整齐的书架,虽然陈旧但整洁的家具……我重新核对了一下地址,门上的门牌号跃然纸上。我们没走错!接着女主人向我们叙说,原来这家的男主人几年前去世,欠下了好多钱,女主人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身体残疾,她一份的薪水要养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女主人端来水给我们,她的脸上没有愁苦的皱纹,一直挂着明朗的笑容。接着她又说,单位领导特别好,不光自己经常帮助她们,还号召单位职工帮助她们,送衣物、送吃的,甚至是家具,虽然有的是用旧的,但擦擦洗洗还是非常好的……两个孩子乖巧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做家务……一股股暖意开始充溢心间。

我们在这家停留了较长时间,后来我发现,那漂亮的拖鞋是用旧毛线织的,整齐的书架上摆得也多是孩子们用过的教科书,书的边边角角也都用胶带细细的粘过,好像新书一样闪闪发光……

之前的压抑一扫而光,我在这间窄小的屋子里感受到了诗意,就像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时的祥和,温暖,我从女主人的眼神里看到了诗意,就像寒冬里,腊梅忍受着一番彻骨后发出的扑鼻香气……

诗意生活作文 篇6

诗歌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文化的发展史,从汉乐府的“少壮不努力”,到盛唐时期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再到革命时期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充满诗意的生活让我也身负文采,虽然谈不上熟知经诗,但也略知其一二。中秋望月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助兴;钱财有损失之时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鼓舞自己;失意时还有“人有悲欢离合”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吟诗一次,便是一次对人生的感慨,也让我亲身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诗意的生活给我带来了生活上的无限的色彩与乐趣。

生活的路途中充满坎坷,我们会愤怒,会伤心,会失望。但这些不满的情绪会在走进诗意的那一刻消失殆尽。富有格律的诗篇给我的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震撼与感动。《长恨歌》中描绘的爱情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婉转凄凉;《水调歌头》读起来轻快灵动,实则是一篇寄托了作者无限思念的诗歌。透过那些对仗工整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优美诗歌的本质。睁开眼是树林环绕的云野,闭上眼却看到了无数诗人摩下的盛唐。

诗意的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脑海。诗意的.生活是圣洁的,你可以在这里发现真理,也可以在这里悟透一些迷茫而又复杂的不同的人生。诗意的生活让我身心愉悦!

诗意作文 篇7

一、语文教学诗意化的特质和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诗立教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语文本身就是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就应该是极具诗意的行为。语文教学的诗意,不仅仅是教学文采斐然的名家诗文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氛围,更是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听说读写时所呈现出来的、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课堂审美心理状态及其外显的意蕴和境界。因此,语文课堂也常常具备“诗”的特质:开启学生丰富的生命活动,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和意志,在宽松、和谐、积极品味和创造的氛围中,彼此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焕发出火一般炽烈的创造情怀,涌动起诗一般汹涌的思维灵感,积淀美好的人文素养,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诗意的盎然、灵性的涌动、生命的脉搏。可见,语文教学的诗意化,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质和要求:

1.审美愉悦、情感洋溢

语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科,每一个汉字、词语、文句所散发出来的人文色彩,足以浇灌孩子稚嫩的心灵,让孩子变得更有灵性。刘勰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个“情”字是课堂上师生产生共鸣的纽带,是审美感悟的前提。极具诗意的语文教师,总会用充盈的激情去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高雅的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喜有悲的情感氛围当中,以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点燃深埋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追求的精神元素,并伴随其一生发展。

2.传承文化、超越古贤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每一字、一言、一句都深深地刻上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烙印,都缓缓地流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热血。诗意的语文应当带领孩子们徜徉于民族文化宝库,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熏陶、去追慕、去迷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可以为民族的增添活力。因此,诗意的语文还应该兼容并蓄,引领学生去领略整个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千姿百态。诗意语文更是一种超越历史的语文,要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否定、不断跨越、不断创新。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豪言应当成为学生矢志不渝的学习动力。让民族传统文化在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出它特有的光彩,一代一代地影响和继承下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3.平等交流、张扬个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至今还令人深思。中国的教育到底培养出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双方呈力量悬殊、高俯低仰的态势。学生就像被剪断了翅膀的燕雀,关进了课堂的牢笼,沦为教师、书本、课堂的奴隶,一个个形成了顺从型人格,缺乏创新能力,毫无生命的张力可言。作为自由精神载体的语文,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造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独特个性的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而这一切只有在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诗意语文课堂应该支撑起的是学生的尊严,消解的是教师的权威,淡化的是盲目崇拜,抛弃的是标准答案。它关注与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重视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学生能在教学视界里与文本融合、与教师平等对话,积极鉴赏、自我表达、感受幸福,充分享受洋溢于生命中的浓浓诗意,让自由精神和创新思维遨游四海。

4.灵机涌动、智慧闪耀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驱动,往往把课堂当成工厂,片面、静止地固守预设的目标、过程、结果,而对学生进行机械粗暴的加工,导致自己越教越倦怠,学生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厌学。而诗意的语文教师,总是视学生为充满灵性的天使、具有思想的芦苇,总是视学生的心灵为能点燃的火种,而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所以,这种教师总是带着一种爱心与责任去教学。他们会张开智慧的双眼,激活聪明的大脑,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文气飞扬的场所,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语文教学的美感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其教学风格像田园诗歌一样飘逸舒展、流转自由。同时,他们也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化平庸为精彩,使课堂在诗意的不断生成中臻于理想的王国。

5.立足课堂、延伸课外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任何教学都应当以生活为出发点、以生活为旨归,树立大教学观,注意沟通课内课外,尽力拓展延伸,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诗意的语文教学更是纵横宇宙,它以大自然为源头,在广袤的天地中捕捉教育资源,让语文成为“无墙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用最佳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还会引导学生把课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带着孩子们哼着轻柔的歌曲、采着一路的鲜花,走进街道、走进工厂、走进名胜、走进家庭,走进真善美,走进文学的精髓,走进一尘不染的灵魂深处,以促进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二、中学语文教学诗意化的达成策略

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是当今语文课改的必由之路,也是让师生桎梏的灵魂得到解放的道路。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总会以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能实现教学的诗意化,使课堂充满人文色彩,让学生们终生受益。但是,如何采取高超的教学艺术,让语文教学流淌诗意的清泉,却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探索、自觉追求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诗意达成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捕捉契机,因势利导,绽放智慧火花

诗意语文是崇尚个性的语文,在流淌着诗意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灵光一现、精彩创新的思维成果都是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感受,是学生智慧的闪耀;甚至学生的节外生枝、搞怪整蛊、频发状况,都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举重若轻的教学功力,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机智。当课堂中出现意外时,教师要直面客观,冷静思索,释放智慧,敏锐地从尴尬中捕捉契机,调整教学进程,因势利导,使课堂在智慧的不断生成中绽放出鲜花般的美丽,演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随堂课,当教师正在结合课文讲解运用人物描写突出性格特征的方法时,一个长期迷恋网络,衣衫不整、精神萎靡的同学推门而入,同学们的目光顿时聚焦在他的身上。那位同学面容沮丧,不知所措,课堂氛围顿感尴尬和压抑。这时,如果教师抑制不住冲动,就会酿成“双输”的局面。然而,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训斥“犯规”的学生,反而先和颜悦色地把他请上讲台,再叫全班就这位犯错同学的外貌特征进行人物描写,比比谁写得好。于是,同学们立即挥笔成章,踊跃交流评价,课堂因此精彩纷呈,不久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同时也让犯错误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种课堂,不正是一首轻快和谐的诗歌吗?

2.激活联想,举像入境,生成独特体验

美国的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孩子的两个权利:想象的权利和游戏的权利。诗意语文的课堂上,应该时常看到孩子们在闭目凝神地想象和摇头晃脑地联想。一节好的课定有像在、意在、境在。因为语言文字的外观并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引领孩子们见到文字背后的鲜活意象、景物画面、人物事件、物品形态,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实感触,从而触摸到文本蕴含的真情,同作品人物同喜同悲,同息同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字与举像之间的转换是诗意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如要理解《秋思》这首元曲的羁旅之思,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深情描述。只有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在脑子里面构成一幅活生生的图画,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作品的凄凉、孤寂的意境和割肉断肠的思乡感情。如学生没有经历过离别,写不出送别的情景时怎么办呢?那就引导学生联想身边同学亲人十里相送时的场景,更可以联想到电视剧里那些荡气回肠的离歌,让他们想象一下歧路沾巾时人们是什么样的神态,会有怎样的深情行动,会怎样喃喃私语,心里会怎样难舍难弃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触摸到客居人的情怀,下笔有物,行文如流水。

3.发掘文本,参与探究,实现多边对话

语文课本为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提供了一片沃土,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情感内容之美与形式结构之美完美结合的产物,都构成了一个个若隐若现、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奇美之境。它们或平实如水平淡如菊;或清丽雅致犹轻风徐来;或苍凉悲壮直摄人心魄;或低沉哀婉似一唱三叹,构成了一爿爿需要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去开垦的精神家园。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博大胸襟,不正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忧国忧民意识的天然之资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饮酒》将高节之士的隐居文化诠释得诗情画意,对那些脱离田园生活的现代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当然,发掘出的文本之美还只是无根之苗,亟待教师用实践的泥土去培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咀嚼文本,去感受词语的气息、触摸篇章的肤温、去聆听作者的声音。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以语言文字为契机,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接触和感悟,搭建心灵对话平台,让学生的心灵获得一种高雅的体认、一种畅达的飞翔,一种童话般的陶醉和幸福。如教学抒情类作品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或朗读吟诵,“以声征入”;或咬文嚼字,“披文入情”;或激发想象,“联类无穷”;或对比映衬,强化意象;或创设情境,迁移表象;或音像显示,图乐配合,以细心体味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意境;教学叙事类课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理想为指导,分析作品中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事件,以深入挖掘其内在美学价值。可以说,诗意语文的教学深深地扎根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深深地扎根在师生、文本的多边对话中,深深地扎根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中。只有善于挖掘文本、钻研教法的语文教师,才能达成教学的诗意化,让生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成长。

4.拓展资源,提取积淀,传承经典文化

语文的内涵和外延与生活相等。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去探索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未免画地为牢。中华经典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大浪淘洗,是缘于人类对历史和现实的孜孜思索和探寻,是人类高度智慧的结晶,闪耀着迷人的人性光辉和无穷的文化魅力。语文课本只是文海一栗,只有树立大语文观,走进课堂之外的文化原野,在广泛阅读中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同学们敞开诗意胸怀,浸润灵魂,感受真善美,辨别假恶丑。

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科学地启发学生对经典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等进行回忆、吟诵、解读、积累、运用;或是让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吟诵古诗,沉浸在诗歌王国里;或是带学生走进图书馆,做做读书笔记,听听“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看看“滚滚长江东逝水”,尝尝“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滋味……或结合文章,带学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看看风花雪月、听听莺歌燕语,感受其美妙的情态和深远的意境。正如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位的重要性。”作为有诗意触觉的教师,应当经常引导学生去拾撷风花雪月、卖弄莺歌燕语,从团团白云中神游天堂,在潺潺溪流边汲养清气。若坚持不懈地俯拾诗意的珍珠、文学的璀璨星光就会渐渐照亮学生青春而朦胧的心灵。

5.高扬激情,精心设计,追求理想境界

诗意的语文教学要寓情于境,在情境教学中形成,在精心设计中得到提升。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去挖掘、表现文本之美。否则,课堂就难有生机活力,师生交流的畅达平台就会丧失殆尽,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就会分崩离析。同时,教师一进课堂还要做到激情儒雅,心无旁骛,全然敞开生命去拥抱语文、拥抱学生,进入一种幸福状态,而这本身就是极富诗意的。

其次,教师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汉语言本身便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语种,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传递语言信息,让学生在激情盎然的教学中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精神饱满地走进诗意的国度,受到语文的熏陶。当然,我们要驳斥那种堆砌大量成语、引用诗句典故的语言,以及用大量的排比句或生动的比喻来串成的语言,这样做只是在借自己的口冷冰冰地说出他人的话而已。诗意语言重的是“意”,而不是“形”,诗意语言的“意”体现在:宛转流利、抑扬顿挫的普通话;用词准确、逻辑严密;能形象地描述意境;能唤起学生无限联想;深具幽默感和情趣性。更理想的要求就是能达到“文质彬彬”的教学境界,即随着文章的不同风格而采用变幻多端的语言,让学生在无形中耳濡目染,领略和学习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无穷魅力。面对风格鲜明的文章,若能融合或朴素自然、或热情澎湃、或哲理充盈的语言,那必有璀璨空灵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再次,活用教材,让所教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语文课堂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尤其在导语的设计上要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未成曲调先有情”,尽快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根据教材编剧本、朗诵诗歌、画漫画、演小品、模仿电视节目形式,或适当采用图片、多媒体背景、音乐烘托,都能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增强课堂的诗意和感染力。如学习《荷叶与红莲》一课,即可用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来表现母爱的伟大神圣,感染学生,唤醒独特的生命体验。

总之,诗意是一个特别的氛围,一个呐喊的声音,一个行动的脚步。语文有着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的优势。诗意本是语文之基因,与生俱来、得心应手。中学语文教学如果缺乏诗意,就仿佛荒草杂生的四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烟波浩渺的大海没有了劈浪的帆船,世界的万花筒失去了红粉绿黛。用诗意之语文育诗意之学生,实乃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为语文教师的理想追寻,也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描绘中学语文教学的诗意之美、人文之春。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惯性以及教师个体理念、素质的制约,当前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于重“语”轻“文”,极大削弱了语文的诗情画意和教学的感染力。为此,我们要深入领会语文教学诗意化的特质和要求,并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诗意化的有关策略,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之美。

诗意型材料作文解题导引 篇8

[关键词]诗意型 新材料作文 主旨 关键句 意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21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从题材性质看,可分为四大类:叙述类,言论类,诗歌类,图画类。叙述类和言论类因其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方法技巧频出。但纵观近十年高考真题,我们会发现,诗歌类材料作文题也不少。今天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常被忽视的诗意型材料作文,一起研究诗意型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题目类型

诗意型材料作文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全引型和半引半述型两种类型。

1.全引型

顾名思义,作文材料完全为诗歌引用,不掺杂其他的材料;诗歌本身可以是完整的引用也可以是片段的引用。由于诗歌类型不同又可以细分。

(1)现代短诗型

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材料全文引用现代名家短诗,引用时作者和诗名一般不在材料中出现。考生只需要从诗歌本身出发来审题立意便可以了。

(2)歌词型

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题目明确是“歌词”,同样没有给出歌曲的名字和演唱者,考生需要自主理解歌词大意。

(3)古诗词型

材料为有作者有题目的古诗,要求考生思考诗中哲理,根据所体会到的哲理立意写文。

(4)组合型

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为围绕着话题的古代诗词、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组合,需要考生从话题的角度结合材料审题立意。

2.半引半述型

材料为诗歌和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评论的组合。

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从话题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有话题型和无话题型。

二、解题指导

1.着眼于话题,联系材料,确定范围

有话题的诗意型材料作文在审题方面相对来说简单明了,即为所给话题。

如2005年浙江卷,这是一道组合型有话题作文题。首先以唐诗和宋词为切入点,加以相关议论,点明“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的道理,最后给出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考生在阅读材料后便能够在这满篇的诗情画意中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

角度一:一枝一叶组成一个世界。大是由小组成的,无数个瞬间和有限构成永恒和无限。观点有“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一斑可窥全豹”……

角度二:从一枝一叶看世界知世界。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在细微中体味博大。从小事物看到大世界了解大世界,从有限的事物中寻找无限事物的影子。“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事中”,瞬间蕴含着永恒,有限里看到无限。从一事一物觉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

角度三:一枝一叶就是一个世界。小就是大,一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瞬间就是永恒。蚂蚁、蝼蛄、一花一草、砖头瓦片,都直接呈现大千世界。

考生寻到一个切入角度,对人生、社会、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人类历史发展等做出独立辩证思考,文章会显得有思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着眼于材料,在材料中寻找突破点

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阅读所给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题目所给两句诗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它有很多种理解。而材料中有了定量分析,这实际上给我们指明了审题的方向——根据提示的五个角度选择最有感悟的一个就可以了。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沾衣细雨”中的“细雨”,可以联想到“春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赞美春雨滋润万物,轻无声息,毫不张扬。“闲花落地”中的“闲花”让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舍身奉献精神。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看不见”“听无声”不被他人所见所听,甘于寂寞,让我们联想到那些长期坚持在平凡岗位上不卑不亢的人,他们豁达、恬淡,超然于物外,不争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人如果没有恬淡之心,人生就会失去平衡。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我们要在寂寞中追求美好,需要坚忍与执著的精神;即使在最坏的状态下,最恶劣的环境中,都不要自我放弃。

当然也可以不理会提示,撇开“有人说”,抒写自己对诗句的体会。

3.无话题全引诗意型材料作文主旨隐秘,迷惑性强,需要考生运用技巧,加以分析

(1)找关键句,析主旨

对于一些歌词类的材料,文意简单,不需要深层分析,而考生要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下面我们以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流行歌词本身就通俗易懂,主题明确,快速阅读全文,很快可以找到歌词的主旨是最后的结尾句“绿叶对根的情意”。

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立意。首先要理清“绿叶”和“根”的关系,很显然在这里“绿叶”和“根”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们可以象征多种关系,如祖国与人民、故乡与游子、文化与民族、个体与群体、长辈与晚辈等,那么歌词中的“绿叶”和“根”至少表现为两方面的“情意”,“绿叶”对“根”的情意和“根”对“绿叶”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有:回报、感激、感恩、惦记、思念、依恋等;“根”对“绿叶”的情意有:哺育、希望、祝福、欣慰、理解、向往等。

还要注意,只有体现了“绿叶”与“根”彼此交融互相通连的紧密关系的“情意”,才是符合命题要求的。

(2)品意象,析主旨

有一些材料的主旨含蓄不外露,没有一目了然的关键句,这就需要我们在读材料时先找到意象。意象是蕴含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从意象着手,从作者情感出发,分析材料主旨。

2013年高考福建卷的材料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朦胧诗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如何拨开云雾见到明月,需要考生静下心来,从意象中去找答案。

诗中的意象有“流星”“天宇”“树根”“地层”。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流星”因“地球失去引力”而“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树根”用“深深地扎进地层”的方式来“拒绝这种‘自由”。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考生也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流星”角度,“引力”可以理解为对“自由”的约束,没有了约束就会“无依无附”,从而可以推出: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与约束的辨证关系;如何看待自由等。“引力”也可以理解成“价值”“精神”,那么“流星”的状态不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状态么?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了精神依托的人生会是什么状态呢?当然也有人愿意做颗自由自在的“流星”,哪怕短暂,却曾经有过辉煌;在宇宙中无依附,来去自由,更可以看到其他人无法看到的美丽风景。

“树根”角度,“深深地扎进地层”是为了不“无依无附”,可以引申出:脚踏实地,成就梦想,成就美好生活;想要成功必须把根扎得深,才能汲取到需要的营养等。同样扎根地层也可以看做是对价值和精神的呼唤,无根的浮萍,总在飘荡;空中的楼阁,只是虚幻。

诗意型材料作文审题关键在诗歌的主旨。因诗歌本身的特殊性,主旨一般具有隐秘性,需要联想和想象,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主旨具有多向性,需要发散思维,在众多角度中寻找最适合自己写的角度。当然有了正确的审题,好的立意,稳稳走出第一步后,还要有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材料,富有哲理……作文实在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

上一篇:2022年教学工作总结:收获并快乐着下一篇:土木道路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