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2024-08-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共10篇)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1

雷杏荣

孝感高级技工学校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主要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打竞争战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特别是城市物流配送的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物流配送物流作业一体化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前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是用物理方式传输。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尽管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服务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但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 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特别是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城市配送通道限制,设置不合理。

㈡ 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当前物流企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物流配送中,现仍大量使用手工作业,不能及时跟踪货物以取得在途信息,货损货缺的状况时常发生。物流企业上网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㈢ 物流模式粗放,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依然粗放。

㈣ 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如何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企业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 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㈡ 理顺城市配送管理体系,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现代城市配送物流几乎囊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本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此,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主要协调运管部门、交警、规划、工

商、税务关系,应当由运管为主导,建立城市配送统一管理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来加强配送管理。委员会要打造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的发展。

㈢ 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⒈物流配送信息化。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⒉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⒊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㈣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为此,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专门提供物流方案或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的第五方物流。

㈤ 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第四方物流。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第四方物流指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能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结束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2

电子商务概念首先是在美国提出,本质是商务,核心是商品的交易。由于电子商务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使得其对物流活动的信息共享、现金支付、促销行销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1.1 服务差异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具体来说,它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实现与竞争企业服务的差异化,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将会向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发展,会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在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都在于十分重视对客户服务的研究。

1.2 物流信息化

信息对于物流企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数据库(database)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条形码POS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交换手段在物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少了工作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1.3 物流柔性化

电子商务使得物流各部门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配送中心,既能使得物流企业根据希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又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周期短”的特色,灵活组织物流作业。

1.4 物流国际化

物流国际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它是指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

2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的应用,促使物流的运作模式、经营形态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 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模式,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

传统的物流在其运作过程中,都是以商品的流动为中心,物流的运作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而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由于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通过网络上各种信息的传递,有效地实现对物流全天候的控制,使得物流运作更加合理化。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通过Email、电子会议等多种电子技术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共享,加强企业内外部的联系,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2 电子商务改变物流企业对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形态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流往往是从某一企业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而电子商务则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以社会物流为其组织与管理的经营形态。

2.3 电子商务促进物流业设施的改善和物流人才水平的提高

物流企业要运用电子商务,首先应具备使用的软、硬件设施,要实现电子化,在管理理念转变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物流人才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人才的整体管理水平。

2.4 电子商务促使物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实现

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实体商品的转移只有通过物流实现。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缺少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物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就无从实现,现代物流给消费者带来购物的便捷只能是一句空话。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物流服务功能不断扩展

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除了满足传统物流的基本功能外,主要是提供的广阔的增值服务(Value Added Logistics Services)功能。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物流服务都属于此类,如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账等;(2)加快反应速度(Quick Response)的服务,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3)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等;(4)降低成本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期,物流成本将会高居不下,有些企业可能会因为根本承受不了这种高成本退出电子商务领域,或者是选择性地将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外包出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发展电子商务,一开始就应该寻找能够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方案。

3.2 物流的全球化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经济全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现代企业产品跨国界流通的形势下,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也相应地从区域向全球扩展。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产企业致力于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同时,物流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物流服务需求,做好物流服务。例如,在配送中心,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实现一条龙服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物流业是时代所趋,要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合理地选择电子商务成本的投入,从而增加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摘要:20世纪信息化产物的宠儿——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现代物流不断凸显出新的特点和功能。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分析和研究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将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士芳.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9卷,第4期:31-35.

[2]邝颖杰,聂瑞华.面向物流的动态电子商务系统研究与实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47-52.

[3]陈璟,杨开忠.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2001,(5):554-558.

[4]卫丹,韩小红,匡松.电子商务中的现代物流[J].西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1期:69-7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 配送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而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条的重要部分,却一直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成为当下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担心货物在配送过程中出现用假货调包商品的情况,此外消费者还担心配送时间不可控和商品在配送时破损等问题。因此提高物流配送质量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配送信息化质量

配送信息化质量主要指针对某类配送服务需求,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处理的质量。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客户关心的主要是第三方配送企业提供的完整的在线查询实时物品信息的网络配送系统的质量。

(二)配送过程质量

配送过程中的质量是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从企业角度分析,配送过程质量主要是指配送过程中企业在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等一系列和物流作业环节中的质量。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顾客的送货地区也将影响配送质量,比较偏远的地区因为路途远将会导致送货路途长,这将会使送货周期长,送货质量下降。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现状及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决于综合能力。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作为价值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却很缓慢,目前在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对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把配送简单的当作送货行为,没有意识到配送是包含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和短途运输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服务活动。送质量。二是信息化水平质量滞后导致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较滞后,给企业配送活动信息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困难。三是配送运输质量低下。表现为运输方式单一,不能更好的利用其它运输方式,而且经常会出现货物挤压现象,造成货物破损。四是配送周期过长。消费者从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是现实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必须考虑时间和地域因素,由于网上购物者来自全国各地,又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庭结构小,交通不方便等因素的制约,使消费者得到货物的速度大大折扣,甚至有时候还达不到传统商业配货的期望值。

三、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对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

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应提高自身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顾客所买到的货物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商品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配送过程中商品的完好程度。企业加强物流配送质量是增强企业服务态度的表现,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所以说,提高企业对配送质量的重视是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加强企业配送中心建设

1、配送中心的选址

选择适合的配送中心位置能够方便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本就需要占有较长的时间,如若配送中心的位置过于偏远,将会使物流配送浪费较多的时间,降低物流配送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的服务能力。所以说,配送中心的选址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

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配送中心物品的数量过多很可能会导致配送中心闲置,进而减少企业流动资金,不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配送中心物品的数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大量物品无存储位置,不利于企业大规模的进行物流配送。同样的配送中心规模或大或小也都会存在问题,规模过大,未能有效的装载物品,将会造成空间浪费;规模过小,可能无法装下货物,使物品无处存放。所以说,配送中心的数量。

3、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

对配送中心开展现代化管理能够实现物品的立体化存,可以减少货损,优化库存结构。在现代化的今天,现代化管理的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优化了我国国内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将现代化管理合理而有效的应用于企业中,依照现代化社会的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就配送中心进行合理的、严格的、规范的监督和控制,促使配送中心的整体水平提高。

(四)提高物流配送车辆运输效率

1、提高车辆的实载率

在应用车辆装载货物时,以保证其安全行为为前提,合理的、科学的装载货物,尽量保证车辆的承载量最大,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车辆运输效率提高。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可以开展联合运输

将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实现高度的配合,可以很好的节约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是企业物流配送的两种主要形式,两种物流配送形式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处理紧急的物品配送、贵重货物的运输等,使物流配送更加的合理、有效。

(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网站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对网上评价比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重点推荐,这样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根据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家指出的优势和不足,改进自己的配送方式,提高自己的配送速度。保证顾客在拿到货物的同时有一个愉悦的心情。电子商务网站具体的应用作用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企业物流配送相关的信息,使顾客能够清晰的、准确的了解企业的动态,能够及时掌握自己货物所处位置;能够及时获得顾客对企业物流配送的意见,进而找出物流配送存在的不足,为优化和完善物流配送创造条件;能够及时得知顾客需求,进而不断的拓展企业业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所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来提高企业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是电子商务下提高企业物流配送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全方位的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里面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取悦顾客。二是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只有满足以上三方面,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才能够提高,真正做大为顾客服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就物流配送存在的不合理或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物流配送整体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所以说,物流配送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配送服务质量,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迅速升温,尤其是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性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面对这样的形势,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接受挑战,抓住当前发展机遇,从自身做起,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提高配送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华.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岑永霆. 质量管理教程[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严瑜筱,杨云. 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11)

[4]李川. 对现代第三方物流的认识与探索[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4

来源:http:///

一、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质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根据顾客的订单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送达到顾客手中的整个活动所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1)配送信息化质量。配送信息化质量主要指针对某类配送服务需求,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处理的质量。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2)配送过程质量。配送过程中的质量是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从企业角度分析,配送过程质量主要是指配送过程中企业在各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等一系列和物流作业环节中的质量。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顾客的送货地区也将影响配送质量。

二、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服务质量的现状及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决于综合能力。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对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把配送简单的当作送货行为 没有意识到配送是包含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和短途运输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服务活动。送质量。(2)信息化水平质量滞后导致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较滞后,给企业配送活动信息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困难。(3)配送运输质量低下。运输方式单一。(4)配送周期过长。消费者从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是现实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必须考虑时间和地域因素。

(5)送货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目前由于第三方配送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因此为了节省成本。

三、提升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建议

(1)提高企业对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应提高自身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2)加强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能提高物流配送的反应速度,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企业的历史任务。(3)加强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配送中心的建设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二是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问题;三是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问题。立体化存储的运用可以减少货损,优化库存结构。(4)提高物流配送车辆运输效率。首先,应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其次,可以开展联合运输。尤其是将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实现高度的配合可以很好的节约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最后,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也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

(5)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电子商务网站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对网上评价比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重点推荐,这样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根据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家指出的优势和不足,改进自己的配送方式,提高自己的配送速度。保证顾客在拿到货物的同时有一个愉悦的心情。(6)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全方位的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取悦顾客;二是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总之,物流配送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综合物流代理 篇5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国内物流水平低的直接表现是没有形成一个网络化体系。

一是没有实体化的物流网络。现

在的物流企业都是以自己为核心建网络,最多是以某一个行业或小系统建立这种物流网络,而跨行业、跨区域物流的网络实际上在国内没有真正形成。

二是没有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现在有许多电子商务公司搞物流,也有许多物流公司搞电子商务,这些企业的电子网络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也没有一个网络或者几个网络联盟起来,足以构成一个遍布全国,能够让大家真正应用的电子化的网络。

实现物流网络化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内没有一个物流权威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管理国内的物流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国内没有物流业标准规范,标准制定的滞后使得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不能真正实现。

同样,物流作为横向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站群”,仅靠一个或几个物流网站也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多个物流网站共同构建的物流“联盟”。站在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供应链的各个链条的衔接点实际就是一个个利润点,这些利润点怎样把握,关键还是如何迅速且扎实地实现国内的物流网络化,真正实现中国的物流联盟。

基于国内的上述物流现状,有一种适合国情的物流解决方案,就是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系统。

网络化物流登场

在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经营综合物流代理的主要思路是: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物流服务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客户营销队伍、物流管理网络和物流信息系统,提高自身的物流综合管理素质;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进一步可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协调、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并且注重业务流成再造和组织创新。

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市场。在这个虚拟市场中,主要产品是物流服务。客户(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与物流代理商以多对多的方式进行物流服务的交易活动。物流代理商作为系统中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根据物流一体化原则,对客户、运输企业、配送中心,仓储企业等进行统一的调配管理。

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系统设计目标

首先,将原有传统的物流业务过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业务重组,删除冗余流程,有效地控制物的流向、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包括:

1.提供个性化服务,即为客户群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其他网站所不具有的特色,并能为客户所接受和喜欢,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2.在设计中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对能实施物流服务的业务范围、经济地理上网点布局是否与电子商务相应的要求相适应,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相关物流文档质量、物流费用、网点分布、管理制度、货物跟踪等方面提供完整的物流信息和完善的决策支持,并通过系统评估来判断这些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服务的要求。

建立网络化物流系统平台可以减少很多生产和流通中不必要的部门和环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可以减少物流企业组织仓储、运输环节的成本和麻烦,甩掉沉重的物流包袱,简化传统物流配送流程,方便客户使用。

系统平台的主要特征

设计与开发的开放性和标准化为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作,同时考虑到投资者的长远利益,系统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并结合了相关的国际标准与工业标准。

满足b2b电子商务中对物流管理的需求采用b/s系统构架,为客户提供基于internet方式的网上下单、货物状态查询等全面的物流服务。

决策与管理的智能化表现在通过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用户企业的管理者可实时了解各部门的运行情况,调集相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报表,为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为业务规模的拓展奠定基础。

构建技术

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包含系统集成技术、窗口技术、打包技术、组件技术,包含crm(客户关系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g(全球定位系统)、bi(商业智能)等先进功能;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采用j2ee标准,使用ejb开发工具,管理系统与货主、配送、运输、仓储等应用系统,既可相互独立使用,又可联合使用。

xml技术系统平台与其他各系统之间采用xml进行信息交换,xml交换标准同时兼容现有的行业xml标准,因而与其它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接口性能,保证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组件技术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中的每个应用系统由一个组件包提供,组件为ejb。具有与平台无关特性,开发商通过api调用相应组件,实现组件提供的商务功能。

硬件/软件的独立性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采用了ejb开发模型,继承了ejb多层、分布式的结构模型),并可以跨平台应用。将java的“一次编译,随处运行”体现

在系统中,具备真正的操作系统独立性。系统采用jdbc来联接数据库,因此具备数据库独立性,同时可以运行在所有支持j2ee平台的应用服务器上。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6

当前我国的物流公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运营规模和管理模式尚需完善,存在社会物流需求不大、专业性物流供应经验缺乏等问题。物流企业的发展需从创新物流管理的观念开始改变,构建一个良好的物流平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利用对物流的跟踪及对库存的控制,通过对目标的管理,确定销售、服务和成本目标。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够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更具规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建立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其运营平台的优势,依靠计算机技术,使企业的整个生产和销售都在一个最佳的过程中运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创新需要改变传统的物流理论,大量积累相关客户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对采购做出一个预先猜想。与生产企业进行有效地沟通,取得相关信息。最后选取合适库存和地点、稳妥订货计划以及配送和安全运输路线和自动补货系统等。通过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成本控制管理、信息跟踪以及收集反馈信息等;通过对库存的管理,能够使货存和服务之间得到很好的优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通过配送路线的管理,来准确估算可用的物流和配送的资源,定位市场,寻求最有效的物流和配送运作流程,不断的探索、调整和进步;通过物流模式的管理,对物流、配送进行选择,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可自行实施或选择三方物流和其他物流企业合作。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主要运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的一些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利用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手段,满足社会所需,按照客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整理等工作。根据时间、地点和数量,发送到没有范围要求的用户手上。尽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但物流配送却不尽人意。信息和物流长久以来的融合不佳,直接导致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不理想。市场经济需要大规模的发展,必须加强建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让信息功能和物流配送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物流配送系统更加符合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企业本身出发,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更先进的设施,发展更具我国特色的物流配送。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规模不够成熟

物流公司规模较小,并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来支撑物流市场。因此,网络信息化的实施并不能全面的展开。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难以掌握以及网络信息人才资源缺乏等因素,导致了我国的物流公司数量较足,但能力不够的问题出现。物流公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能在行业中占一席之地大企业只占少数。行业、区域的垄断封闭现象,很难使资源有效实行一体化运行。企业规模较小、所拥有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形式不新颖、缺乏较有利的新技术,使得物流公司的发展很难推进。

(二)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较深,对物流管理缺少认识

经营理念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和物流了解并不充分,不能得到很好的融合。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难以相互促进,导致物流配送的效率较低、管理混乱易出错等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的高效迅速发展的优势。此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法律的严格限定,也是限制其有效发展的原因。

(三)物流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复合型人才

物流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具备高素质的全面管理层次的人才很少。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尽管有所发展但至今也不够成熟和完善。近几年针对该行业的一些现象,一些中等及高等职业院校也在开始培养物流行业的人才,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四)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在运输、通信、设施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成就。但是受到传统观念、技术限制以及一些相关制度的影响,导致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系统建设的不完善,使整个系统效率都不高。此外,对于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物流系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完善。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创新和健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制度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趋于网络化、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物流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提高了物流行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主要利用物流配送再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的一个转变,从而实现整个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具备信息化的特点。要想使物流企业发展的更加速度和便捷,需要合理地运用好物流信息的网络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能够通过网络,变得更加的系统。如果让物流管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就要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有效地监管。

(二)加大投入现代化技术,让物流企业更加智能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要新形式的实现,智能化已经是物流管理需要创新的一个方向。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加大投入现代化技术,让物流企业更加智能化。对于智能化的技术支持,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物流管理创新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向,并且提供有效的技术帮助。电子商务发展的智能化要从仓储、配送、物流等多方面技术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操作技术,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智能化得以实现。通过对专家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深人研究,以解决物流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更加趋向人工智能化。

(三)培养物流管理的创新型人才,提高物流管理的创新能力

提高物流管理的创新能力需从创新型人才人手,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管理的创新问题。因此,要针对物流管理实行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涉及面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理论、物流理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还需对市场营销和心理学做出一些研究。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物流行业员工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只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促进物流企业的进步。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既能够掌握现代经济贸易信息和物流操作,又能够接触到国际贸易方面的资源。对于人才的针对性培养,高校还需要对该专业更加重视,优化课堂培养教育,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创新人才更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物流企业的要求。

(四)政府要在政策上创新,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和引

物流行业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依据政策,在实际做出一些创新,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要明确目标,使物流管理更加的系统和规范。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引导还需要一些有建设意义的机制,协调政府各部门,更加多元化的对物流进行管理,使该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政府部门还要发挥其协调优势,使物流行业的分散现象得到改变,让物流系统得到有效地管理和指导,使物流企业的管理中更加协调、更加系统地进行,并且政府部门还需在运输道路和通讯信息上给予物流企业更大的支持。最后,政府还需帮助物流企业创新一些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的一些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城市的优势.,形成一些典范,使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尽快具备良好的物流体系。

(五)相关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运作

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有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第四方物流配送联盟和自建型物流体系。物流管理创新可以借鉴这些具有特色的创新宗旨。例如:Lenove集团巳形成了自建型物流体系,有三千多个网点。方正集团的物流管理也不断创新发展。合理利用电子商务,能突破自我竞争优势。Haier集团,依靠品牌和系统效应,立足于世界五百强,充分体现物流管理的创新性,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管理创新的核心能力。

结束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7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相关概念

1、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 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 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业行为的最新方法:通过实施电子商务, 在商业运作的整个过程[2], 包括从原料采购、销售到日常动作以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上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自动化。

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 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商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电子商务概念模式如图2.1所示: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 它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或个人。交易事物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商务活动的内容, 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

2、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

物流配送是指企业依据用户要求, 以最有效的方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配送地点备货, 并将货物送交用户的一种经济活动。配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方式, 是商流和物流相结合, 包含物流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方式。物流配送包括五种种类: (1) 配送中心配送, 其组织者是专职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 (2) 配送点配送, 配送点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设置的专门设置该区域配送业务的网点。 (3) 仓库配送, 即以仓库为地点进行的配送。 (4) 商店配送, 其组织者是通过企业的经营网点, 是卖出即配送。 (5) 企业配送, 组织者是生产企业, 一般来说, 配送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使用性较强或自身生产的产品, 同时需求方都是最终用户[3]。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

1、一体化物流模式。

一体化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商的合作, 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4]。它包括: (1) 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 运输、仓储和其他要素趋向完备, 子系统协调运作、向系统化发展。 (2) 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第三方物流经营的模式开始活跃起来。 (3) 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的发展占到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 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 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指的是电子商务主体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2], 是执行实物物流为主要机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 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的。从企业运作的角度看, 发展第三方物流有以下几点正面效应:一是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 比如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等。二是减少投资, 降低风险。三是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第三方物流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一是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 可能会出现物流管理失控的风险。二是存在企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存在企业核心战略被泄露的风险。三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可能被削弱, 企业的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可能性也增大。

3、配送中心模式。

基于Internet与VAN网的电子商务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操作, 实现了无纸化贸易, 商品配送是否到位成为决定网上商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越发展, 配送的作用就越重要。无论是B2B电子模式下的末端物流业务的实现, 还是B2C电子模式下商品由卖方所在地向客户所在地的实体移动[5], 因此, 配送中心模式将是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必不可少的主导模式。

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1、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 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 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 (2)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体上来说, 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 缺乏系统功能。 (3)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与发展, 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在我国,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几乎空白, 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也形成物流设不合理的布局状态[5]。

2、解决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首先从管理部门入手, 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其次政府要确立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 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 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 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2) 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 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和代建四种, 目前企业普遍采用联建和代建两种, 代建物流中心又称为第三方物流, 是指企业委托供应商或配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行方式, 从而企业可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上, 求得节约和高效[4]。 (3) 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在培养物流高素质人才方面, 首先在政府教育部门要引起重视, 着重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层次互补的人才培训体系。此外, 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5], 并加紧建立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 这也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 由于物流处在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 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研究电子商务物流有利于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维持商家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增强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摘要:电子商务是当前最为热点的问题之一, 物流配送则是关系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物流配送体系的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在介绍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的同时, 然后在阐述我国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现状的基础上, 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电子商务的概论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3, (06) :27-30.

[2]张文杰, 田源, 林自葵等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6-70.

[3]姜颖, 修桂华, 佟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 2007, (04) :19-21.

[4]翟晓松, 吴志方, 尤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J].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7, (01) :12-15.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电子商务

1013939/jcnkizgsc201520107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如今,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使传统物流观念和运作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创造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运作环境。园区应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所带来的有利条件,构建起新的适合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模式。

1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①不能满足农产品自身的特性,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②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公共信息平台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发布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等,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2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的构建

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带来重大变革,使得农产品物流园区实际上成为一个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商。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资金数据流、物流数据流、信息数据流等数据流动情况的仔细分析,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行的可行性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模式。

新模式如基本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农产品被供应主体从生产者手中收购后,经过集中检验、分类和简单包装,运送到物流园区,在此进行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作业,再分送到各销售主体,然后进入消费者手中,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借助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以园区为核心在各个参与实体之间进行流动。与传统运作模式相比,新模式以园区电子商务为平台,通过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衔接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加工商及销售商,实现了农产品供应、交易、储备等信息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快速传递,实现产销对接。

农产品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基本结构

3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的优点

通过集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组织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动态化、综合性商务平台,农产品物流园区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融合。在新的物流机制、信息整合的推动下,新模式较之传统模式的优势在于:

(1)通过合理的农产品集散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企业可以实时了解每种农产品的供应量、销售量、库存量,企业用户的反应能力和交易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运作成本和风险都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总运营成本;通过交易信息系统,可以自动进行配送作业流程,从而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

(2)新模式不仅有效地缩短流通链条,而且极大扩展了整个农产品交易范围,对保持市场稳定均衡供应、平抑物价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既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的农产品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过剩,也为发展“订单农业”提供了基础。

(3)新模式還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个体识别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正向监管和逆向追溯,实现了农产品全过程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源头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便于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等进行直接跟踪监管。

(4)最终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查询所购买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既保证了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保护,最终保证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获得满足。

总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使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不仅有效提高了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始终保持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过程的高效、协调和有序。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议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J].管理观察,2013(总第514 期):125-126.

[2]喻晓燕、黄立平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3):34-37.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9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已在深沪股币上市的有26家物流企业,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5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港口、仓储、管道运输、水运、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客运等物流业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3)企业管理水平较低。(4)规模较小、综合化程度较低。(5)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

(二)外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中美WTO谈判最为“惊心动魄”之处是围绕分销及其相关活动――物流与配送进行的多轮谈判,这表明,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分销、物流与配送是企业市场活动的命脉,任何一方都不敢轻视。中国已经承诺,在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内,我国商品分销服务市场将逐步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在过渡期后,基本上全面实行对外开放。

一些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和运递业巨头如TPG、UPS、DHL、FedEx、德国邮政等对于中国的物流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他们或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作为专业比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入物流领域,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服务。

(三)发展对策

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机遇与挑战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我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应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

1.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予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构建核心能力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2.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区域联盟。实现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增强其活力;建立区域联盟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

3.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充分应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至于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公司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同等重要。先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篇10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多样化、商品个性化越来越突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加快,大批量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基于传统的专业化分工的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市场环境。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作为一种适应于现实需求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并且在很多企业的实践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r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业务流程重组(BPR)是美国哈默博士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不断地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组,从而使时间、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和环境这些反映供应链和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得以改善和提高。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企业实行BPR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基本形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原则是:

1.以顾客为中心。全体员工建立以顾客而不是以“上司”为服务中心的原则。顾客可以是外部的,如在零售商业企业,柜台营业员直接面对的是真正的顾客;也可以是内部的,如商场的理货员,他的顾客是卖场的柜台小组。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由他的“顾客”作出评价,而不是“领导”。

2.企业的业务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而进行。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

3.“流程”改进后具有显效性。要求改进后的流程的确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缩短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整个流程成本。

一、传统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常见的问题

组织结构问题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组织结构本身并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目的,而是实现企业价值的一个手段。因此,考虑企业组织结构问题需要从企业价值以及体现企业价值追求的企业竞争策略出发。对于特定的企业竞争策略和企业经营计划,就需要设计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对其加以支持。但是,从大量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往往是由于组织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而造成的。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职责不清。部门职责往往会引起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争夺或职责推诿。特别是当业务部门之间存在内部竞争的时候,业务争夺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并且可能会给客户留下不良印象。

2.业务衔接不畅。如果业务流程中相互紧密衔接的两个环节分别归属于两个部门,而且两个部门对于各业务定单的重要性排序判断存在差异,那么在业务链的衔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源调度和日程安排的冲突,并且可能会导致部门间矛盾的产生。

3.内部协作困难。由于目前商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全面服务提供商(Total Solution Provider)”的概念,即消费者能够从一个商家获得所需的所有服务。对于那些按照服务线进行部门划分的企业来说,就需要克服各个部门之间细分的业务界限,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客户服务质量下降。

4.资源难以共享。对于那些按照地域或客户划分部门但各部门都具有相似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其知识积累也需要通过跨部门的机制来推行。如果上述部门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内部沟通,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的流失。

面对上述问题,很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已无法支持企业经营计划的实现,也无法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组织结构方面的变革方案。其中,比较典型几种新形态包括建立团队型组织、推行结构扁平化和构建网络结构。团队型组织的建立有助于面对个性化需求灵活安排生产。每一个团队将面对特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每个成员都擅长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特定环节,并且还对其他的业务环节有所了解。团队型组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团队成员

可以进行工作轮换而减轻个人工作的单调性。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在很长时间内还将被延续,但一些企业也已经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而缩减其中间管理层级。这些企业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即在高层中具有分工明确的管理人员和完备的研究人员,在基层有分工细致的业务人员,而中间管理层则得到压缩。这种组织结构将能够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决策的传达速度。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面临着地域方面、产品方面和客户方面的多重划分,其结构也需要在各种维度上建立联络关系,因此便建立起了每个节点有多种管理关系或指导关系的网络型组织。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1.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的影响分析。首先是竞争的国际化,特别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加,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办工厂和连锁店,从而使国内的市场竞争已经具有了国际竞争的性质。这一变化就要求国内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在这一时期,抢占潜在市场并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对于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是需求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早已是发达国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的日益丰富和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消费者在供求关系中逐渐占据了主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彼此雷同的标准化生产的大批量商品,而是希望能够突出个性,满足个人的特定需要。从组织结构上来说,这一趋势使得企业不得不调整原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组织形态,以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最后是产品的服务化。这一趋势与需求个性化趋势是相匹配的。产品的个性化程度会受到成本因素的限制,同时现代商品使用的复杂程度也与大工业时代的商品无法同日而语,因此售前、售后服务成为了弥补上述两项缺陷的必要手段。此外,为了深入了解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使商品在功能、外观、质量、服务等方面更具竞争力,企业就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而服务体系将能够很好地承担这一职能。总之,在面临上述宏观变化趋势的挑战时,企业只有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取胜,而组织结构的变革往往是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2.电子商务对企业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影响分析。电子商务手段的采用,使得经济生活完全打破文化习俗的影响,排除了语言交际的障碍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使整个世界联为一体。网络本已客观存在,无论你上不上网都面临着由网络带来的全球化竞争。这对我们的企业而言,明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网络本身所能提供的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经营成本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从这些功能角度说,它无庸置疑地已成为对我们的企业比较成本发生巨大影响的现代工具手段,所以电子商务本身是我们的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经济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再加上电子商务的运用,经济增长和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电子商务所造成的新的经营环境。当然,在发展电子商务问题上,必须十分强调物流配送能力,强调物流体制方式的改造。海尔集团公司认为:电子商务,关键是商务。海尔公司现在做的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商流整合之后,主要是解决销售网点和配送网络的问题。海尔集团从一级市场、特大型城市,到一般城市和乡镇村庄,建立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销售网络。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销售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就没有基础。

就结算方式上,传统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三角债,在我们企业的运作环境当中,整个银行服务和企业自身对资金流控制能力以及在企业运作当中的信用形象、结算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电子商务一般采用统一集中的结算模式,即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统一的结算账户,对结算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有效地避免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截留、占用和挪用,提高了资金的风险防范能力。

3.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分析。信用是在电子商务当中的独特的资本能力和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动能力。我们的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信用观念,这恐怕是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概念,因为在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完全凭借着你自身的陈述、你的帐号、你的密码,银行可能在其中提供服务、进行监督。但是,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法律和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秩序还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更多的就取决于我们企业自身的自律能力。在这里,现代电子商务活动和谈判活动当中的信用背景、信用支撑实际上发挥一种独特的资本作用。

整个订货过程当中的观念要转变,过去是见货数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下,过去的那种眼见为实的商务活动观念就必须转变,由于不能看到货,只是在网上把货物的品种、规格、报价、需求量报出来,对于我们企业自身而言,商品的质量、商品的标准以及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所谓标准合约方式的很多新的标准

必须要建立起来,因此需要有新的适用于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标准。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探讨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关系的调整。在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媒体手段下,要求企业内外保持良好的互动能力,也即内部管理、内部流程通过网络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的能力。因为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能够大大

减少采购成本,能够大大地放大可选择的采购对象,作为供应者来说可以放大需求者的对象范围,对供应者和需求者都会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因此无论你是作为采购者上网还是作为供应者上网,都必须根据电子商务活动信息规律本身的要求来重组内部的流程体系,改变自己内部的管理标准。在网络化时代,数字化时代,消费者本身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你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变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方式?如何形成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柔性制造体系?根据用户需要,加以特别的设计以至于在你的流水线上面能够很好的处理这种个性化产品,如何保证原材料供应要求到位,已成为企业商务活动的核心。

实行电子商务,就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过去的那种大生产方式已经改变,以至于整个企业的库存在减少,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出现了柔性生产体系。我们整个企业的流程中,信息的源点是在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上,整个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物资在生产车间当中的配送,以及组装线本身的工作秩序,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如何做到井然有序,对企业是非常大的挑战。大型企业习惯了大批量生产,而今天个性化的市场占有率的概念变了,信息的流程以及信息的标准考核方向都在改变。比如BEA公司从内部业务组合和组织结构上实行了业务重组策略,这种重组完全是以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市场为目的,以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用户的服务为己任的。该公司将产品的开发、销售、服务集于一体,重新架构了4个组织部门。重组后的BEA公司的各部门分别公布了各自的近期和远期计划,共同点是帮助企业用户快速开展在线业务,缩小网络用户对于网络服务的期望与网络服务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作为专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公司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四、企业业务重组的实例分析

传统企业成功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转型最成功的例子是Dell。Dell一开始还只是一家通过电话直销电脑的公司,尽管也很成功,但当互联网革命开始之时,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握机遇,将自己的全部业务搬到了网上去,并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对自己原有的组织和流程进行梳理,开发了包括销售、生产、采购、服务全过程的电子商务系统,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和配送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奇迹般地保持了多年5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脑厂商之一,也对其他转型较慢的竞争对手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从Dell我们看到,企业在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后给企业内部传统的组织结构带来很大的冲击,他打破了企业传统的职能部门之间所依赖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企业的传统作业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和资金调度方式都可能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体系将重新处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电子商务企业结构的扁平化,以及决策的相对集中都要求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首先在信息流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传递。决策过程将在信息流的支持下,更快捷高效。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信息的同时也将与合作伙伴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才足以支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电子商务要求企业的各部门并行工作来完成整个营销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将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并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于顾客的工作组合。

电子商务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能给企业的市场绩效带来改善和提高,但是结合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还较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实行BPR过程中,一要立足于管理创新,他取决于企业的思想创新和观念创新。二要同步运用其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三在制定BPR目标时要切实可行,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企业实行BPR一定要从与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紧密关联的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营销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组织结构和员工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入手,为企业实行BPR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 范文下一篇:派对礼仪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