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性格的女人特点

2024-09-13

猫头鹰性格的女人特点(精选4篇)

猫头鹰性格的女人特点 篇1

彭学明笔下的“娘”是保守的、传统的, 她死死的守着湘西的红土地并坚信有土地的地方就好讨吃, 她朴实顽强, 她善良勤劳, 她是大山这茂密深山老林子里最普通的一棵树;“娘”是泼辣的、个性的, 她不畏世俗的眼光带着孩子历经四场婚姻只为在生活无边的苦难中为孩子讨得活命, 她坚毅刚强, 她百折不回, 她是湘西女性的代表, 背着沉重的竹篓弓着身匍匐在这贫瘠的土地上, 正式这种兼具传统与反叛看似矛盾的性格, 使得彭学明的“娘”形象深入人心, 饱满而赋予独特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娘”:善良勤劳, 朴实仁厚

在彭学明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湘西女人》开篇对湘西女子有这样一段描述:

“湘西的女人朴实、土气, 一如山里的一颗石头或山花, 没有丝毫人为的雕琢和装饰, 不管风怎么吹日怎么晒雨怎么淋活计怎么磨, 湘西女人就是水灵灵的、绰约约的, 洋溢着最为引动人心的生命气息。湘西女人是纯粹的、丑也能美的精灵。1”

作为一个地道的湘西汉子, 彭学明眼中的湘西女人似乎总走在最美好的风景里, 她们心灵手巧, 壮实漂亮, 能歌善舞, 是世上“最纯最真最善最美最举世聪颖的人”。但是, 她们也同样命苦, 在深受男女尊卑观念荼毒的大湘西, 女娃的地位远没男娃尊贵, 不能上学而且很小就负担起家里的大小事务。彭学明把湘西女人比作未甜先熟的葡萄, 未能好好地享受童年却过早地涉足生活的苦难。

如果符合以上就是传统的湘西女人的话, 那么毫无疑问, “娘”是的。

首先, “娘”是朴实土气的。但凡“娘”稍微圆滑骄纵一些, 娘如何会受尽这人间苦难, 但凡“娘”懂得遇事多为自己考虑一分, 他如何会只身带着四个孩子走了四户人家。“娘”的第一次婚姻嫁进史家并与史裁缝育有一男两女, 60年代闹饥荒, 人们都吃不上饭, 面黄肌瘦, 骨瘦如柴, 养活自己都不容易, 更不用说拖家带口。“娘”为了给将要饿死的孩子们讨个活路, 决定带着孩子改嫁, 并在史裁缝的阻拦下承诺:“不哭, 孩子养大了, 就送转到你身边来。”“后来, 娘真的没有食言。苦日子一过, 娘真的把哥哥姐姐全部送到了史伯父身边。2”中国古话都说养儿为防老, 十月怀胎, 供其读书, 将其养育成人是为了有一天他能在你床前尽孝, 为你送终。但“娘”养儿是准备要送还回去的, 娘从没想想霸占着自己养的孩子, 不仅与史裁缝的孩子是这样, “我”也是的。从小便被爹抛弃的“我”在成人后, 面对同父异母的哥哥“四龙”认亲时, 母亲却极力劝我回故乡与亲人相认。旁人都说“娘”独自吃了许多苦把孩子养大, 随便就让认回去实在太傻, “娘”却不以为然。

其次, “娘”是善良单纯的。“娘”的善良与勤劳全面展现在作品的各个角落, 散现于字里行间。善良的“娘”教导儿子说:人在亮处要想到暗处时。娘随儿子搬去城里居住, 看到路边乞讨的妇人或小孩, 自已没有钱还总想着给人家钱, 甚至还把乞讨的小孩带到家里吃饭, 吃完饭后还给他们洗澡。我想彭学明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其笔下善良单纯的“娘”明白, 乞丐分真假, 行善需谨慎。“娘”

不理解为什么利用广大人民的善良与淳朴谋取利益怎么就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职业。娘的善良是纯粹的, 在面对困难时受到了太多善良人们的接济, 以己度人, 自己脱离了苦难“娘”便更希望可以帮助他人远离。因为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常常有黎明百姓找“我”诉苦喊冤“有时我出差, 有人就找到了我家里, 把状纸交给我娘。我娘也就毫不客气的把材料留下来, 小心翼翼的保管好, 等我回来。”“我”怎么跟她讲道理都行不通, “娘”没读过书, 但崇尚着自己简单的人生哲学, 这些简单的道理来自于“娘”的价值观和人生阅历。娘教育自己的儿子:借根针, 就是借颗心。滴水情, 露水恩, 都得记。娘的一言一行都是儿子前行的灯, 照耀着他能走上人生的光明之路。

最后, “娘”又是勤劳能干的。娘出入四次婚姻, 哺育五个儿女, 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 供我吃穿, 盘我读书。娘带着我和妹妹同继父挤在一个屋檐下, 和其他家庭一样下地里做农活正公分, 为了争得更多的公分养活两个孩子读书, 娘在大雪封山, 天寒地冻的天气上山给生产队的牛割草。

“娘就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 连续多天早出晚归, 割牛草。每天裹着一身冷气回来时, 全身都摔得鼻青脸肿, 头破血流手上、脸上, 也全是芭茅草划破的一道道血痕——连续一个星期后, 娘终于倒在了冰天雪地里——长久受冻的娘冻坏了两条腿。娘得了巴骨瘤瘫, 下肢瘫痪了!3”

瘫痪后, 娘也不甘让孩子们挨饿而拖着蹒跚的脚步匍匐在这深山里, 从这一洼田到那一片地, “娘”一点点捡拾出孩子们灿烂的生活。所有的苦难和不幸山一样的压向娘时, 娘不但没有倒下, 还想草一样从夹缝中钻出, 给孩子们一片绿荫。“娘”是中国乡村最朴实顽强的骨头, 是中国女性最坚韧的品性。

二、“娘”复杂性格中反传统因子:泼辣刚强, 个性独特

老舍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美丽的东西是不加修饰和打扮的,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娘》之所以感动万千读者在于作者写出了散文的神, 那就是贴近生活, 贴近民心。彭学明说:“我娘, 是天下母亲的缩影”, “娘”被认为是天下母亲形象的代表除了母性的慈爱与无私, 不同于传统观念束缚下的性格的注入使“娘”的形象更加饱满真实。

湘西的大山里流淌这彭学明无法忘怀的种族记忆, 与成长印记, 从故乡到彻土库, 从彻土库到上布尺, 从古丈到吉首, 又从吉首到张家界, 作者深情地梳理着成长的路, 每一段路上都埋着对故乡的眷恋, 对娘的思念。这些思念被风霜雨雪, 被苦辣酸甜, 被娘守护儿子发出的嘶叫和痛哭声浸泡着, 酝酿着, 如一坛陈年老酒, 封存的越久, 埋得越深, 一旦打开来得也就汹涌, 如影随形, 挥之不去。

娘在承担起母亲这个角色方面, 她还保有着泼辣刚强的独特个性。为了孩子, 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前后的几次婚姻, 几次遭受毒打也都是为了孩子。娘作为一个生在湘西长在湘西的苗族女性, 是在自然规律和极少的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 他的字典里没有“国家兴亡”“民族大义”, 有的只是“父”“夫”“子”。在湘西, 甚至在广大的中国农村, 女人就应该“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如果你不遵守那就是不贞洁、不守妇道, 会被人看不起, 甚至欺负。“娘”不拘于封建婚礼观念的限制先后四次离婚再婚这一举动显示出娘敢于挑战传统, 遵服但又不一味拘泥与传统而最终反被传统所累的独特个性。

“娘”在命运的催逼下, 从不被动的等待厄运降临, 而是积极的主动挑战迎面而来的命运, 哪怕头破血流也绝不低头。当“娘”看到自己的儿子被人欺负凌辱的时候, 总会不顾一切的冲上前去挡在孩子的面前。

“那个女人的男人和儿女都闻讯跑来, 前来助战, 把娘打的半死不活——满身是泥的娘, 晕死在晒谷坪上, 很久才被喊醒。稻谷, 像蚂蚁一样, 沾满娘的身上和嘴角。娘就像一捆被人割到的新鲜野草, 再烈日下暴晒枯萎, 卷成一团, 奄奄一息。事后, 乡亲们对娘说:你哪门那么哈, 你一个妇女, 哪门打得过人家一家?娘说:为了我儿, 他有十家, 我也得打!4”

然而, 娘身上的血和伤还不是伤痛的全部, 儿子如小兽般的叛逆攻击才是母亲最深的痛。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的责难与不解, 娘却也是动辄大哭大闹, 生活的不幸已然耗去母亲的全部精力, 仿佛一个与要安慰的孩子, 母亲的种种辛苦没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感激, 换来的的是儿子的横眉冷对, 最坚强不过母亲也脆弱不过她, 大哭大闹成了娘逾越情感灵界点的终极发泄, 这近似疯狂的哭号是娘舐犊情深的本性。

在男女尊卑, 重男轻女思想泛滥的大湘西, 男孩就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 女孩不过是草夜间的露水。去到当地老湘西家里做客, 常常见到围在你身边的都是些调皮的男孩儿, 女娃娃们都是离得远远的怯怯的看着, 吃起饭来也是“女孩不上桌, 男孩桌上坐”。世世代代寄予湘西女儿身上的都无关国, 只有家。行走在新世纪的湘西, 也时时可见上了年纪的老妪着一身蓝色绣花边的少数民族服饰, 身形佝偻, 矮小瘦弱, 无论做什么身上却始终背着个小竹篓, 拄着拐杖在道路上或山间行着。老妪的竹篓里都装着什么呢?什么都有, 替子女照看的孙儿, 走了一天拾到的劳动成果, 堆成小山一样高出他们身体几倍的木柴或货物。走在湘西, 千万不要吹嘘自己的力气大, 负重能力强, 因为连湘西年迈的女人都能背起天下。

“娘”是彭学明笔下众多湘西女性形象中最有代表也最独特最开明的一个, 男尊女卑思想养育的“娘”勤俭持家, 相夫教子, 没有读过一天书因此所有的生活来源都只能依赖土地, 但是, 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 娘却很开明, 宁愿自己累死也要“盘”女儿和男孩子一样读书。

“有人说, 喊你学明回来, 莫读了, 回来可以低一个劳动力了。娘说, 我学明那么成绩好, 莫读了可惜。我舍不得。有人说, 饭都吃不上, 还读什么?吃饭保命要紧。娘说, 我活一天, 我学明就要读一天。有人说, 让你学翠莫读了, 女儿家大了, 反正是人家的, 读了米有 (没有) 用。娘说, 学翠也成绩好啊, 哥哥读, 妹妹哪能不读?手心手背都是肉。5”

“娘”的女儿不是别人的, 都是自己的, “我”和“妹妹”都是娘的心头肉。

娘于每个人来说, 都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她给予了我们生命, 又无私地养育我们成人, 不求回报。彭学明以心灵的独白、内心的忏悔、现实的补救来祭奠娘, 这让天下所有的儿女为之动容并泪流满面。彭学明笔下的“娘”勤劳朴实, 单纯善良, 同时也泼辣刚强, 开明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娘在于命运的博弈中砥砺出了新兴的开明的, 泼辣勇敢的品质, 从传统思想的产儿到与传统封建思想的对抗者,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带领儿女在这贫瘠的环境中活下去, “娘”经历了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娘”善良、勤劳、顽强、坚贞不屈、百折不回, “娘”也凶悍、泼辣、勇猛、开明、思想进步, 娘这所有看似矛盾的性格都统一在了一个大前题下——一切为了孩子, 这是“娘”伟大的灵魂和无私的舐犊之爱。“娘”的生命过程, 实际上是湘西的农村妇女, 也是整个中国的农村妇女的一部生命诗史。

摘要:《娘》是湘西青年作家彭学明的长篇纪实散文作品, 短短的八万字, 字字血声声泪, 语言质朴感人, 带有浓郁的湘西红土的气息, 通过还原大山里贫穷苦难的农村生活记录下“娘”的一生, 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母爱挽歌。彭学明笔下的“娘”历经生活的苦难和命运的捉弄, 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娘与其他中国传统女性一样的善良勤劳, 质朴无华, 但不同于一般的女性, 娘又是朴实顽强, 泼辣个性的。娘看似矛盾的性格, 但这矛盾中天然孕育着统一, 本文旨在分析“娘”性格中的两面性入手, 探究彭学明《娘》中“娘”形象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娘》,彭学明,性格分析,性格

参考文献

[1]彭学明.《湘西女人》[J/OL].中国作家网, 2007.1.23.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彭学明.《娘》[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3]聂茂, 作品语境的关切与灵魂维度的重建——以彭学明新作《娘》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05期.

[4]牛学智, 彭学明的《娘》属于中国[J], 《创作与评论》2012年05期.

女人的“珠宝性格” 篇2

珠宝原本不会说话,宝石只有物理属性。名女人选择首饰却常与价值观有关。执迷黄金还是醉心宝石或者钟情于翡翠都展示着不同的文化品位和生活细节。本期,本刊与您通过不同女人对珠宝的选择,解读不同材质珠宝背后不同的阶层文化和价值观。

奥尔布赖特的“胸针外交”

当辛普森夫人收到英王爱德华那举世皆知的定情信物Cartier的“猎豹”胸针时;当伊丽莎白·泰勒拿着理查德·伯顿从Tiffany订制的海豚胸针芳心暗许时,她们指定想不到:胸针除了是展现女人魅力的珠宝、绽放在胸口的爱情盟约,还会成为一个外交官女人外交的手段、政治动向的晴雨表。

在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撰述的《读我的胸针》一书里,奥尔布赖特如此描述胸针的妙用:当外交前景非常乐观、局势渐趋明朗时,奥尔布赖特会戴上瓢虫、蝴蝶和热气球形状的胸针,来表达自己舒畅、愉快的心情;当谈判的进展步履维艰、前景莫测时,她会戴上海龟、蜗牛、螃蟹形状的胸针,来表达自己的郁闷和不快;当与谈判对手的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时,她会戴上蜘蛛、蜜蜂和蜻蜓形状的胸针,来显示自己咄咄逼人的气势,决不退让的勇气和决心……

“我猛然间发现,珠宝成为我个人外交武库中的一部分”。比如,奥尔布赖特在与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会面时佩戴了一个黄蜂形状的胸针,她希望借此传达自己的强硬立场。而在与韩国时任总统金大中会面时,她则特意佩戴太阳形状的胸针以示欢迎。而有一次,在与时任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会谈时,奥尔布赖特戴了一枚箭形的胸针。“这就是贵国的拦截导弹吗?”伊万诺夫指着胸针问奥尔布赖特。

从戴安娜到宋美龄:一种首饰,一种性格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用胸针做自己的口舌,用这炫目夸张的第二张脸委婉地道出真相,这种罕见而风趣的外交方式显然兼具女性魅力与美国特色。而不同性格的名女人选择不同材质、款式的珠宝首饰传递自己的政见、态度、身份早由来已久。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以强势出名,其穿着打扮便也配合着自己执政风格:头盔式的发型以及大大的垫肩、方方正正的公文包,就连首饰也会选择方方正正的钻石来展示自己刚硬、执着的性格。

宋美龄是继慈禧太后之后20世纪引领了翡翠时尚的先驱,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常佩戴的翡翠麻花手镯。这种传统中国玉石,一方面展现了她的东方气韵,另一面也象征着神秘的权势的威严。

至于平民出生的戴安娜显然更热爱珍珠,据媒体统计,从大婚时的珍珠皇冠、到国事出访、慈善活动中,戴安娜几乎都选择珍珠出行,展现自己的柔美与亲民。

有人说一种珠宝就是一种性格,事实上珠宝不会说话,在说话的是人。经由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名人效应,珠宝早就不是财富和材质本身。

楚人卞和向楚王献璞玉,玉被认为是石头,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足,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

猫头鹰性格的女人特点 篇3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 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 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 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 , 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 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在集体内部, 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 找到安全感, 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因此,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对“集体”的认同, 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 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 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 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 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 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 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 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 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 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 , 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 , 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 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 在观察对方反应后, 再提出主张。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 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 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 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3.服从意识

由于日本社会中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 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的服从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日本人的骨髓之中。全世界的旅行社都知道日本团最好带, 一是大家都守规矩, 二是对导游的要求绝对服从。有人这样对比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一群东方人到了美国, 因为陌生, 领队的人通常会拿一面小旗子, 这一点,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 但差别也在于此, 领队的人拿着旗子, 后面跟着一大群人的, 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拿着旗子, 后面时常有人掉队的, 是中国人。领队的人只看着前方的, 是日本人, 而领队的人边走边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的, 是中国人。这虽然带有一点调侃的味道, 却道出日本人在服从方面的执著。

民族性格可从不同角度归纳,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日本民族性格中比较典型、得到普遍认同的方面。当然, 日本民族性格中还有忠诚、好学、勤奋、矛盾、尊敬强者、不同情弱者等很多方面, 这里不一一细述。

二、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日本民族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下面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 虽然不是唯一因素, 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贫乏, 灾害频发,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日本列岛和亚洲大陆隔海相望, 国土面积大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 期中山脉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可开发利用的面积更少。日本除了淡水和森林资源外, 石油、煤炭、金属等国家发展必需的重要资源极度匮乏。日本地质灾害频发, 火山、地震和海啸为日本的三大自然灾害。日本火山有七十六座, 其中活火山有五十多座。日本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百分之一, 火山却占世界的十分之一。日本每年发生四千至一万次地震, 期中有震感的地震约为一千五百余次, 平均每天四次。大的地震经常引发海啸, 其中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海啸就造成八千多人死亡, 一万多人失踪。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 意识 , 面对这样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日本人逐渐熟悉并接受大自然的种种灾难, 慢慢培养出坚韧的毅力。面对灾难, 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赴 难关 , 才能减轻各种灾害造成的伤害 , 实现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财产的目标, 这是日本“集团意识”产生的原因。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 “和”就是团结起源于此。

2.日本 “耻 ”文化的影响

“耻”文化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 , 很多学者认为耻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源, 它时刻影响每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日本独特的耻文化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

所谓“耻”, 就是在遭到别人嘲笑或蔑视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一种心里感觉。独特的“耻”文化根植于每个日本人的内心深处, 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 日本人更敏感, 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 日本人通常将别人的眼光作为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确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待后才开始行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日本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考虑别人的评价、态度, 尽量避免遭到别人的嘲笑。如果不慎说错话、做错事, 日本人就会感觉出丑, 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羞耻。正因为这种“耻”文化的存在, 日本人在说话做事时会首先考虑别人怎么想, 甚至从别人角度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时间长了, 大家都会形成一种默契, 某件事大家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不刻意交流, 大家心里就都清楚规则。可以看出, “耻文化就是一种体谅他人的文化, “耻”文化的核心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自己注意他人眼光的同时, 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他人”。

那么在意别人眼光的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却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过去本犯下的罪行, 很多日本人选择躲避,不愿意反省, 这时完全不顾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这是因为,日本的“耻”文化还有另一面, 就是在超出自己所定的“他人”范围后, “耻”的感觉就会消失。日本有一句谚语:旅途中的耻,旅行结束的时候就完结了。这就容易让人理解了:为什么生活在“耻”文化下的日本人, 却做出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令人不齿的事情。

3.宗教思想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 它们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 在日本社会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古代到现代, 神道所追求的国家观与世界观经过长期的渲染浸润, 已经内化进日本民族的思想与价值理念之中。神道教主要宣扬人的生命由神授予, 人生在世便具有神赋予的使命, 即为创立一种等级化的秩序而奋斗。秩序即意味着对权威的畏服, 天皇则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现代日本人具有强烈服从意识的思想根源。

中国的儒教传入日本后, 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融入日本特色, 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两国都信奉儒教, 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中国侧重“仁”, 而日本则强调“忠”。对天皇、上级 、长辈、公司 , 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忠诚。在“忠”的思想的影响下, 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得到空前强化。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上级就是最高权威,上级交代的事不论对错、合理与否, 都必须绝对服从。在日本公司, 下级对上级总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

女人穿衣显性格 篇4

喜穿丝质衣物——诱惑型

由于丝质衣物极度柔软,没有出众身材,根本没法子穿得好看,所以这类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充满自信,同时亦希望得到男士的注意。

事实上这种丝质衣物,令女方身体有若隐若现的效果,所以会激起男性的冲动。因此爱穿丝质衣物的女人,潜意识中都希望征服男性,并热情大胆。

喜穿白色棉质衣物——健康型

此类女性活泼可人儿,喜欢追求阳光般的生活,自我期望颇高,而对于另一半也期望他是个率性洒脱、积极向上的男子,渴望拥有一份踏实稳定的爱。

因为她们容易爱得深,于是对男人抓得更紧。

喜穿印花图案衣物——可爱型

此类型女子较缺乏主见,对爱情或性爱都抱着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理,不敢随便尝试,凡事均点到为止,十分保守。但是若遇到伴侣主动和强烈要求时,则可能引爆热烈的响应,但事后又后悔自责不已。

喜穿粉色系列衣物——浪漫型

温柔甜美又讨人喜欢是此类型女人共同的表现,对性爱充满着罗曼蒂克的幻想又有着害羞保守的矜持,喜欢温柔的情话和甜甜的亲吻。她们期待英俊的白马王子来临与自己浪漫地享受一切。所以,若阁下是急色鬼,请别碰她们,因会落得被骂得灰头土脸的下场。

喜穿艳色系列衣物——主动型

此类女子在潜意识中都不自觉地喜欢采取主动,期待引导对方走进自己的心理或身体。

干脆、大方、爽快是此种女子的共同特点。

喜穿宽大衣衫——平淡型

上一篇:班级考核办法下一篇:本次活动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