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总结讲话

2024-09-07

评审会总结讲话(通用7篇)

评审会总结讲话 篇1

各位专家、同志:

经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经过与会各专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在这里,我代表区发改委对各专家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区发改委就本次评审会议作如下总结:

一、本次评审会本着对建设经济区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准确把握评审原则,力求评价客观公正,经过与会专家的讨论、评审,本次评审会完全符合要求,通过评审。

二、建设经济区意义重大,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要求,是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的战略需要,是主动承接靠拢珠三角产业和先进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评审会总结讲话 篇2

一、体育学科课例的申报与评审情况

(一) 体育学科课例的申报情况

申报的课例总数为252例 (2节因录制技术问题不能正常播放) , 共有250节课例进入了评审环节。据统计, 全国各省所推荐的一等奖共有39个, 二等奖79个, 三等奖86个, 优秀奖44个。这四个奖项课例报送上来以后, 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又组织全国学校体育学科专家进行了评审, 要求最后确定出一等奖10%、二等奖30%、三等奖40%、鼓励奖20%和个别淘汰课例。

(二) 体育学科课例的评审程序

1. 第一轮评选

从全国高校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小学校长中召集了10位学科专家, 共同组成了体育学科评选组。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耿培新任组长, 评审成员是北京市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教授、北京市教委体育教研中心刘英杰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庄弼教授、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张进成教授、合肥市实验小学俞文东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于素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明全博士等。评审专家根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的评审要求, 对全国报送的250个有效课例中二等奖以下各等级课例进行了历时半个月的评审工作。除了评出二、三等奖和鼓励奖以外, 还从中推荐10%的课例参与一等奖的评审。课例评选采取同一课例由两位评选专家“背靠背”独立进行评选, 且同一地区专家回避本地区参评课例的原则。当两位评选专家的评选意见 (占2票) 反馈回来以后, 再结合原省的推荐意见 (占1票) ,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基本确定了获得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和淘汰的课例名单。同时提出一部分有可能参加下一轮一等奖评选的课例名单。

2. 第二轮评选

一等奖的评选是本次优秀课例评选的工作重点。学科评选组本着对广大教师负责的态度,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严格把关, 通过如下三个环节层层筛选, 初步确定出一等奖候选奖。第一个环节:原省推荐为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的课例中两个学科评选专家的意见与省里的意见都不一致的, 或两个评选专家都评定为一等奖的课例, 请另外两个学科评选专家再度复议, 两个评选专家复议认为该课确有特色, 就把它推荐为一等奖的候选课例。第二个环节:原省推荐为一等奖的课例中凡两个学科评选专家的意见与省里的意见都一致的, 直接进入一等奖的候选课例。如果原省推荐为一等奖的课例, 两个学科评选专家的意见中有一个意见与省里的意见不一致, 请这两位评选专家对该课例再度复议。复议的原则是“谁提议, 谁举证”, 即谁认为该课不够一等奖, 则谁来说明该课存在的问题。然后, 交由评审组讨论, 如果认为提议正确, 则把该课降为二等、甚至三等, 否则还保留它的一等奖候选资格。评审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十分认真和严格的, 对三方评审结果出现有较大分歧时, 该学科所有复评专家再集体重新观看该课例, 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课例应获得的奖励等级, 并通过投票和举手表决等方式协助判断, 可谓足够公平、公正和客观。第三个环节:适当考虑地域、东西部、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性, 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下, 获奖课例要兼顾省城间的适当平衡, 评选专家们又针对推荐为一等奖候选名单较少的省, 从二等奖的课例中再推荐出个别在省里相对最好的课例。

3. 第三轮评选

学科评选组将提出的建议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和淘汰的课例名单提交给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委员会进行复议和审核。

二、评审标准的制订

体育学科课例评审标准的确定方法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领导主持下, 体育学科课例评审组专家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制订了一份评审标准。按照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制订的基本标准, 结合体育学科评审标准进行了各等级奖项的评审工作。除了以上标准, 还结合本次参与评审的课例类型, 对不同的课例类型, 在具体的评选标准上又有所区别。无论对于新授课和复习巩固课, 课例评选都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新授课, 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尤其关注新知识、新技术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 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的关注, 一堂课教学后学生学习的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 是否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意识地渗透, 以及教师教学的组织、语言、示范、保护帮助、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对于复习巩固课, 除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查, 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能吃透教材, 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和体验, 特别要区别于新授课, 善于借助情境和有效的组织将学生动体动脑活动串起来; (2) 教师能吃透学生, 善于通过提问或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 发现练习中的问题与不足,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启发和指导; (3)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鼓励学生灵活地解决锻炼和复习巩固中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在评选过程中考虑了授课班级的年级特点, 低年级重在复习巩固兴趣和态度的培养, 中年级重在复习巩固意识的培养, 高年级重在复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课例评审结果

经过体育学科专家组评审, 最后评审出一等奖25个, 二等奖77个, 三等奖110个, 鼓励奖36个。另外, 评出优秀点评奖9人。

四、从课例评审反映出的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这次课例评审的总体情况来看, 大部分课例反映出各地对本次课例评审的工作十分重视, 反映出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精神, 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已有所凸显。教师在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提问等教学细致环节的把握有新的提高。

(一) 课例反映出的总体趋势

从本届课例评审的情况来看, 课例所反映出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省市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教学条件差异显著, 但都积极地贯彻新课改精神和基本理念

这次课例申报共有26个省市区, 其中农村申报38份课例, 占总课例的15.1%。从所报送的课例来看, 体育教学条件、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在各省市区之间、城乡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小学由于场地器材相对充足, 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较为丰富多彩。大部分农村学校课例都有自制器材并体现出一物多用等现象。

然而, 条件上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城乡一线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探索和追求, 大部分教师能贯彻执行新课改理念, 有效设计体育教学.从这次获奖的课例来看, 尤其是对获得一、二等奖的102份课例分析, 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法、教学效果上来看, 大都体现出贯彻执行了体育新课改理念, 倡导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看到了合理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更可喜的是, 有些课例在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如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工作等。

2. 以学生为主体, 正确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受到了重视

看到了课中教师参与互动的环节多了起来, 如师生共同练习, 共同探讨, 共同游戏和比赛等, 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了。

3. 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受到重视

过去很多老师都比较重视教学设计, 而未能充分考虑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工作, 从这次评审课例中, 看到了很多课例都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关注到学生如何才能积极的参与, 提高运动认知水平, 掌握运动技能, 还关注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4. 教师的基本功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次课例评审, 从获奖的248节课例来看, 男教师有128名, 女教师120名。获奖教师平均年龄在32岁, 年龄最小的23岁, 年龄最大的51岁。大部分教师都能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组织教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整体课例情况来看, 一方面从参评教师的年龄来看, 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另一方面, 教师的基本功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课中可以看到, 一些教师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 但随着体育教师年轻化趋势的出现, 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5. 教材的处理和教材化成为学生能否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的重点

这次所报送的课例中, 看到了轮滑、攀岩等新兴项目走进了体育课堂, 说明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 广大教师转变了观念, 提高了认识, 大胆尝试新兴项目的引进和开发, 但教材化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有个别学校修建了攀岩等练习场地, 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锻炼了学生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等意志品质, 但就体育课程而言, 如何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课的类型 (即使是复习巩固课) , 充分考虑攀岩技能的教和学、安全防护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依据学生动作发展规律, 依据学校的教学实际环境条件, 以及体育教学目标要求等对新引进的项目要进行合理的教材化, 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在体育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 奥运教育走进课堂, 关注到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在各省市区所报送的课例中, 有一些课例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知识内容渗透到了课堂之中,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也在课中对学生实施了奥运人文知识的教育。这一现象表明, 当今的体育教学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了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 一等奖课例的主要优点

从这次一等奖课例所反映出的总体情况来看, 具有如下特点:

1. 在贯彻新课改精神方面。

教学指导思想比较正确, 能够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实际出发, 正确地贯彻了《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精神。

2.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方面。

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具体,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并注重目标的达成情况, 而且可以进行检验和评价。

3.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所选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教材处理得当, 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 在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较为科学, 教学分段比较合理, 教学组织比较严密, 教学方法突出有效性和针对性, 教学步骤比较清晰;运动负荷适宜, 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比较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总体上经济、实用、有效, 能够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 在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把握方面。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 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 在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处理上。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 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7. 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 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并能够把技能教学、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促进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8.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说明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视的。

9. 就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而言, 能够针对

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 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 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三) 存在的问题

这次课例评审从总体上来看, 获得一、二等奖和部分三等奖的体育课还比较理想, 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把小学生当作成人的成人化教学现象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的体育教学, 有的课例中反映出把小学生当成小大人的成人化教学现象, 特别是在选择教学内容、组织练习方式、教师提出问题的难度等方面, 脱离了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 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是需要克服和避免的。

2. 存在把小学生当成幼儿的幼稚化教学现象

有的课例中出现了幼儿教材、幼儿教法、幼儿教育的现象, 同样说明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对教材、对教法的深入研究。违背教育规律和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现象需要下功夫学习规律、遵循规律,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驾驭规律,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体育教学。

3. 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花架子, 需要突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对于评优课而言, 难免有些老师会在多次反复操练后在录制光盘时进行剪接, 剪接的结果应该是反映课的真实面貌, 而不是摆花架子。缺乏真实性课不是好的体育课, 也不会给人以好的启发。因此, 课例应在突出有效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4. 克服教学中的“摇摆现象”——过于放任或过于死板

有些课例在教学组织上显得过于死板而不够灵活, 而有些课例又过于放任, 给学生太多的自由活动, 学生既没有合作, 也没有探究, 放开了让学生练习, 教师也没有及时的指导。体育教学中的“摇摆现象”说明有些教师没有真正学懂课程标准的理念, 没有用继承、改革、发展的思想看待体育教学改革, 走向了两个极端, 希望这次观摩研讨录像课的时候, 大家认真研讨一下这个问题。

5.“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够, 又忽略对优秀学生和“差生”的个别辅导

这次课例评审中, 虽然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又能够做到区别对待, 但是仍然有些教师在二者的关系上处理不当。尤其是课堂上对差生学习方式方法缺乏关注和指导。

6. 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这次课例评审中, 还有一些令人感到遗憾的课:遗憾课的意思是, 总体而言课上得比较好, 但有些地方略加完善还可以上的更好。有的课在教师示范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的是在组织形式上缺乏创新设计, 如此等等。这些令人遗憾的问题, 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细心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另一方面说明了有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课例评审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更让人遗憾的是, 由于光盘录制问题, 有的是声音听不清, 有的是图像模糊, 还有的是拍摄视角没有把握好, 重点环节总看不到, 有的在剪辑中出现了放慢镜头、剪辑过多导致上课时间不够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到评审结果, 应该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

五、建议

基于这次课例评审的总体情况, 下面给教师们提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 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和体育素养,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

2.注重对学生身心特点和对教材的研究, 选择最合适特定年龄、特定发展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法;

3.重视教学细节, 在提高教的质量上下功夫;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做到指导到位、指导得体。指导及时,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5.切实采取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 避免仅停留在“注意安全”等语言提示上。

评审会总结讲话 篇3

我受北京市茶叶协会、北京安徽茶叶商会邀请,很荣幸担任这次斗茶大赛名茶评审专家组组长,和其他十位专家一道评审了参赛名茶。专家们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根据组委会要求,严格按照茶叶审评标准,在律师事务所的监督下,采用密码审评。每一种名茶作为一组,按照该名茶的品质标准,审评打分,根据得分高低,评出了金、银、铜奖,马上由其他专家宣布评审结果。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次参赛的四大名茶,品质都非常好,都符合各种名茶的品质要求,这次大赛实际上是优中选优。也是生产、经销这四大名茶的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参赛名茶的展销,让广大消费者欣赏、品尝了名茶,更加了解和喜爱安徽名茶。所以,这次安徽名茶推介会暨斗茶大赛对宣传安徽名茶、促进安徽名茶产销持续、快速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祝安徽名茶推介会暨斗茶大赛圆满成功!祝安徽名茶又好又快地发展!祝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斗茶大赛总评委:方世辉

评审会讲话致辞 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_城市总体规划(20_-20_年)专家评审暨行政审查会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出席今天评审会的专家有:_教授,_副院长,_副院长,_副院长,_总规划师。

出席今天行政审查的领导有:_城乡规划局_局长,_城乡规划局_局长,_城乡规划局_科长,_发改委,_国土资源局,_水利局,_交通运输局,_文广新局。

出席今天会议的_领导有:县委_、县人大常委会主任_;县委副_、县长_;县委副_;县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_;县政协主席_;县委常委、副县长_;县政府副县长_。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_。

会议安排八项议程:一是由_县长致欢迎辞;二是宣读评审委员会名单,推选主任委员;三是对《_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四是规划编制单位发言;五是_局长讲话;六是_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_县长致欢迎词,大家欢迎。………………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一致推荐_教授为本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_局长为行政审查组组长,大家如果无异议,请鼓掌通过。

下面,请闫整教授主持评审会议,大家欢迎。

………………(_教授主持第三项议程)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请规划编制单位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会议进行第五项,请_局长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会议进行第六项,请_讲话,大家欢迎!

………………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_们,_总体规划凝聚了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规划编制单位充分吸取今天会上各位专家、领导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规划内容,使规划更具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恳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_的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对到会的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

今天的《_城市总体规划评审会》到此结束。

高校教学团队评审会讲话 篇5

大家上午好!春华秋实,金桂飘香,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评审2007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在座的既有专家评委,也有准备参加答辩的教学团队带头人。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向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下面我就全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及评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期间高等教育发展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布署,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部又将部分建设内容扩展到高等职业院校,例如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表彰及高质量教材建设等方面,高等职业院校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教育部就是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确保“*”末高等教育质量整体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起到2010年,教育部计划在全国高校建设1000个左右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教育厅计划到2010年在全省高校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同时,我们也要求各个高校要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目的是通过国家、省、校三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领和带动全省高校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是主要依靠力量。这就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来,从而真正体现“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样一个理念。通过教学团队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就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带头人为核心,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通过团队,利用带头人的辐射影响作用,集中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强化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讲基础课,激励广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和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今后培训培养教师提供可推广和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三)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传统的教师工作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学科知识的不断渗透,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与加深,传统意义上单兵作战的育人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这实际上是教学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努力建设一批好的教学团队

省教育厅计划在2010年前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分实施。2007年至2009年,每年建设30个,2010年建设10个,这样大体可以覆盖到我省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包含团队组成、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五个方面。团队的建设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依托,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组织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这个团队应该是立足教学第一线,教学效果好,能够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产生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怎么建设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应该有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发展目标,精干的教师队伍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架构是前提。教学团队在人员组成上,要有一个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能够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坚持为本专科生授课,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带头人,有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职称结构均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高职院校的团队还要求有来自行业、企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兼职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团队还必须有一种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来凝聚人心,汇聚队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理解、支持、沟通、直言”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质量是目的。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引导广大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发教学资源,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资源共享;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规范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组建教学团队,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根据需要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改善教学团队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特别要注意使用好现有教师,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老教师阅历丰富,学养深厚,爱岗敬业;中年教师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在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的今天,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同时,要言传身教,引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中年教师要勇挑重担,积极改革和创新,提高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本领。青年教师要尊重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治学和育人的本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自身业务素质。只有组建老中青搭配合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一个个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师资保证。

(四)有效运行是保障。教学团队有效运作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要有一定量的成果体现出来,从而产生质的飞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探索、创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几年的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应该成为所在学校和全省高校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示范,管理模式改革的示范,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示范,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模式,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引领并带动全省高校教学质量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三、认真做好教学团队的遴选评审工作

教学团队评审,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学校关注度高,竞争性强,各高校都很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评审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遴选出我省首批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要严格评审程序。教学团队评审的程序:①学校申报。教育厅根据我省各高校实际和首批教学团队建设数量将申报名额分配到学校,由学校上报到省教育厅;②资格审查。今年教学团队的评审,全省共有62所高校65个团队申报,其中本科院校申报30个,高职院校申报35个,经过高教处初审,符合申报条件进入专家评审程序。③专家评审。省教育厅严格认真地从全省高校遴选出19位教学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专家们要通过审阅纸质材料和听取答辩的方式从申报的65个教学团队中,遴选出30个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本科18个,高职12个,并从中择优推荐6个,其中本科4个,高职2个,参加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审。④结果公示。按照规定要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要坚持评审标准。能够从学校推荐上来,并且大部分学校都是推荐一个教学团队,又经过教育厅审查,可以说都是学校最优秀的,基本都符合条件。各位专家要按照评审标准,从团队组成、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申报的教学团队进行审核,要从严把握,优中选优。申报中,我们充分考虑学校之间的平衡,每个学校都分配有一个申报名额。组织评审中,我们考虑到本科和高职教学团队的特点,制定了两个评选指标体系,分两个组进行答辩。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要注意学科、专业之间平衡,让评选出的教学团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校工程技术研究评审会讲话 篇6

为了积极贯彻《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要求,进一步强化我省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全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型河南建设,我厅经研究决定,启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准备用五年的时间力争建成*个左右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今天的会议就是全省首批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建设评审会议,同时也是一个专家指导会。因为各位专家都是我省科技成果研发及工程化、产业化方面的专家,也希望借此机会恳请各位对高校的工程中心建设给予指导和帮助。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各位专家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积极创建我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为了做好这次评审工作,我讲几个方面的意见,供各位专家在评审工作中参考,供各高校的同志们在创建工作中思考、领会和把握。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大意义

(一)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现实要求

党的*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之首。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河南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通过科技创新的大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中央、省委把科技创新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应该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实施中央及省委的决策,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河南建设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能够支撑科技创新的人才,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的振兴。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无论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还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都离不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高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4个,占全省同层次实验室总数的三分之二;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全部建在高校,省部级工程中心20个,占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五分之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高层次的科技研发、孵化、转化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不断涌现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强了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贡献力度也不断增大。但是,面对高校面临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任务和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科技平台建设还存着数量少、资源分散、转化力度小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高校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凝练更多的优势学科方向,汇聚更多的高层人才,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大幅度提升高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尽快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国家宏观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高校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既需要政府及社会加大投入,又需要完善各项政策支持;既需要重大项目牵引、高层次人才带动,又需要集约优势资源构建重大平台推动;既需要重点实验的原创奠定基础,又需要工程中心通过转化成果满足社会需求。就创新平台体系而言,没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参与,高校重点实验室产生的原创成果就会缺少工程化的基地,高校的科技成果就会束之高阁,政府对高校提出的科技创新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高校的科技创新职能就无法较好履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从一定意义上讲,缺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的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数量较少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难于支撑高校原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因此,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必将增强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自觉性,必将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贡献率。

(三)加强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校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才支持,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科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办学层次逐年提高,教学科技资源集约整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随着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原等重大任务的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日益加重。随着新型交叉学科的异军突起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益受到现实社会的挑战。由于我省工科院校较少的历史原因,使得工科人才的培养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需求;并且传统基础理论性质较强的学科,迫于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也需要在培养人才的工程化思维和能力方面有所诉求。因此,高校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高校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把积极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力度构建促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广泛调动高校科技人才的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尤其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将平台构筑与人才计划和项目支持结合起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将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和工程技术中心结合起来,增强高校的原创能力和成果转化、产业化能力。要积极面对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大力加强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从而为基础理论和客观实践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和技术形成的有机衔接提供一个有力、有效的支撑平台,为高校人才的工程化培养提供更多的基地,为满足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工程化人才的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扎实推进我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一)要高起点规划

当前,全省高校科研机构面临着人才培养和产出推广成果的双重压力。高校工程化平台作为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在高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原创成果产出、技术成熟催化、工业扩大试验和成果推向市场的链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规划全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国家及我省的标准,是按高层次中心的后备力量来设计的,因此说标准比较高。这就要求高校一定要把它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内,结合各自的学科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高起点制订工程中心建设的规划,使全省高校的工程中心建设有序开展、高起点运行。

积极推动高校切实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平台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个左右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我们在认真分析高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现有的条件和准备的基础上而决定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科技平台建设,切实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工程化,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贡献率和显示度。因此,高校工程中心建设首先是指导思想要明、建设目标要高。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以提高研发平台的工程化水平为重点,通过建设一批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集中一批高校科技创新的优秀、特色资源,精心搭建高校科技成果工程化的平台,将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转化为适合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持续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带动全省相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切实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培养和建设一支一流的技术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行业技术进步。

要实现高校工程中心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既要有利于科技进步,又要有利于教育发展;既要结合学科建设,又要与重点实验室相互促进;既要有利于人才培养,又要利于成果工程化;就必须认真按照工程中心建设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按期完成中心任务。

第一、要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发展要求,主动适应相关技术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针对本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积极开展攻关创新,并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果,加快开发新技术步伐,精心组织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第二、要按照科技机构坚持对外开放服务的要求,自觉接受行业或部门以及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优质咨询。要通过高校工程化平台,架起一座有效连接学校、校外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的桥梁,努力建设成为全省工程化平台的示范机构。

第三、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大力培养、聚集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和工程中心两个优势品牌,为全省行业系统、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培训。既要在推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又要注意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做出突出业绩。

第四、要具有宽阔的视野,瞄准全球化形势下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的良好机遇,密切同国际、国内科技机构的合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要认真研究国家标准制订政策,主动联合企业,自觉开展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促进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二)要高标准建设

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高标准建设。要高标准建设好这个中心,既需要领导支持、团队支撑,又需要完善条件、项目推动。尤其要突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势和特点,在成果化、产业化等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要选准研发方向。研发方向在一定程度讲决定着工程中心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高校立项建设工程中心尤其要高度关注两头,既要看市场,又要看原创。没有市场的产品,工程化的结果毫无意义;没有原创的技术支撑,工程中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校工程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自觉与原创对接,积极与企业结合,选准选好发展领域。

第二、要建好中心队伍。研发、经营、管理队伍是建好工程中心的灵魂。各高校要切实加强这三支队伍建设。既要选准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相关行业同行认可、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又要注意加强结构合理、满足工程化研发与转化需求的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大力培养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开拓能力的经营队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能够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完善人员干事创业机制的管理班子和管理队伍。

第三、要加强资源整合。要实现高标准建设工程中心的目标,各高校必须把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群作为中心建设的研究基础支撑,并在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高起点构建;必须把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作为中心建设的成果转化基础,尤其要使工程中心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特色,推动中心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第四、要完善中心条件。充实的资金保证、齐全的研发转化条件是建好工程中心的物质基础。尽管当初我们规划时,鉴于省厅的经费紧张,调剂支持难度大,没有明确给予经费支持。但考虑到项目实施的难度和我们的目标要求,我们还是积极想办法,尽可能给予支持。目前我们考虑每个工程中心给予10万元的经费支持。与工程中心建设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经费投入主要还得靠学校支持、靠团队带动、靠项目支撑,最后走上依靠自身平台建设、转化科技成果从而获得社会支持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建设之初,各高校要积极调整学校资金支出结构,满足工程中心建设资金需求,确保立项建设的工程中心能够按期建成,确保建成的工程中心能够快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要充分考虑建设技术领域的系统集成条件,力争使中心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加强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必要的场所,充实完善必要的分析、测试手段,使工程中心具备承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任务的能力。

(三)要高效率运作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是我们对工程中心的基本要求,而能否实现高效率运作则是建设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能否充分发挥其工程化作用的关键。要提高工程中心的运作效率,除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条件完善、人员精干、方向准确外,根本的是要有一套能够推动人创新、鼓动人探索、激励人开发的机制。为了使工程中心能够加快发展,我们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通过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管理机制,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高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工程中心实现高效率运作。各高校也应按照高效率运作的要求,尽快构建好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包括中心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等。尤其是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推动高校工程中心规范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人才支持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和建设工程中心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和运行机制,创新组织和管理体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表率。要积极探索、勇于破解目前行政管理的树状结构与科技创新的网状要求之间的矛盾,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打造精品平台的文化环境,力争做到建成一批中心、成就一批人才、探索一批路子,形成一套机制,为高校科技平台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切实搞好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评审

我厅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各有关高校非常重视,在充分调研和集中资源的基础上,申报了34个立项建设项目,涉及能源、资源与环境、农业、制造业、人口与健康、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技术领域。为了提高首次评审的质量,为了突出重点和特色,我们在对比条件、形式审查的基础上,首先遴选了一次,共通过15项参加答辩的项目,其中直接认定项目2项(不参加专家第一次评审,直接进入考察环节)。我们首次立项建设的计划是6个左右,这就意味着要从13个申请立项者中淘汰掉一部分,通过率不足50%,可谓竞争激烈。因此,各位专家既要在条件上严格控制,又要在方向上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还要通过考察高校在经费支持、人力倾斜、科技实力等方面的情况,坚持原则,严格条件,突出重点,综合把握,择优支持。

(一)坚持公平公正。评审工作的总体原则是“依靠专家、发扬民主、科学评审、公正合理”。依靠专家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认真听取有利于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和尊重专家的评审意见,用专家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高校工程化平台建设,同时也使我省高校的工程化平台建设有一个高的起点,力求在不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好的效果。发扬民主就是希望各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增进理解,形成共识,按规定的评审办法扎实开展工作。科学评审就是要使这次评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科学的办法,成为科技评审的典范。各位专家都是多年从事科技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希望各位专家通过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学识和水平,给出一个科学的评审结果。公正合理就是要使我们通过答辩、考察的过程,通过民主表决的程序,产生一个公正的结果,使条件充分的得到支持,条件尚缺的得到完善,有力发挥评审工作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推动全省高校切实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二)遵循评审程序。这次评审共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专家评审组通过听取申报单位汇报、专家质疑、专家投票等程序,从申报立项的13个候选项目中遴选6个左右项目,加上2个申请直接认定的项目一并进入实地考察阶段。其次,专家评审组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向立项建设的项目依托单位提出立项意见;对申请直接认定的项目依托单位提出能否认定的意见,对基本可以认定、尚需要进一步完善条件的要明确提出意见。最后,省教育厅将依据专家组的评审和考察意见,下达本立项建设计划,公布直接认定结果。具体评审操作程序,我们制订了评审办法,希望各位专家认真把握。

(三)突出支持重点和特色。这次评审是我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次评审,是开篇布局之作。因此一定要把最优秀的给评审出来。

第一、要突出支持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尤其是研发水平高,科技实力雄厚,产出成果快,成果工程化基础好的高校,要为他们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校提供最大的支持。

第二、要突出支持学科层次高的单位。依托的学科或学科群至少是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不是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的,一定得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的特色学科,否则将会影响产出成果的工业化应用,所支持的工程化平台也将暗然失色。

第三,要突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的有机结合,既要有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更要有一支满足工程化需要的研发队伍、经营队伍和管理队伍,人员的各种结构要合理,制订的规章制度要规范,体现发展重点和倾斜支持特色。

第四,要突出工程化基础和业绩。从申报的材料看,大多数学校申报的项目基础较好,但是侧重于实验研究的较多,体现工程化基础的还较少。从成果转化的业绩看,有少部分中心业绩突出,大多数还需要加大推动力度。因此在评审过程中必须坚持优中选优,宁缺勿滥。

第五,要突出依托学校领导重视,在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的项目。工程化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资源优化、集中;需要充足经费、精干人员、宽裕场地和专用设备。对领导大力支持、部门高度配合、条件特别完备的项目一定要给予倾斜和支持。

(四)严肃评审纪律。这次评审,名额较少,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我们的评审工作力求客观,确保公正,不投人情票,不打感情分。为了使这次评审公平公正,我们在考虑评审专家时已经坚持回避制度,除了部队院校因为与参评高校无关而聘请了一位专家外,所有其它高校我们都没有聘请专家。因此,也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在评审的各个环节,要遵守评审纪律。发表意见要有理有据,指出问题要实事求是。专家讨论的意见,任何人不得向外泄露;正式文件公布前,各位专家也不要向外私自透露。要避免各种不健康的因素影响评审结果,认认真真地把评审工作做好,真正体现出专家的高水平。

各位专家,同志们,这次评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近几天又下大雪,天气冷,交通不便。希望各位专家注意劳逸结合,既要保证集中精力开展评审,又要注意身体,保证安全。同时也希望会务人员要搞好服务,希望参与立项评审的单位给予积极配合,努力为专家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次评审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最后,预祝各位专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春节即将来临,我也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

评审会总结讲话 篇7

近两年来,随着引智项目数量的逐年增加,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引智项目计划,河南省外专局加大了对引智项目的筛选和评审工作,每年都召开引进国外人才项目评审会,聘请各行业知名专家对全年引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审核。2008年共征集到引进国外人才项目397个,评审会采取重点项目申报单位进行项目陈述、专家现场提问、当场打分的方式,对申报的43个重点项目逐一评审。一般项目、引智示范推广项目采取集中介绍、专家提问、表决的方式进行评审。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最终确定了全省申报2008年度引进外国人才项目230个。所审定的项目中重点项目35个、文教项目8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23项、一般项目164个。项目计划涉及工业、农业、林业、环保、电子和医药等22个行业,计划引进国外专家725人次。

项目评审结束后,专家们普遍感到,2008年申报的引进国外人才项目符合河南需求,涉及面广,重点突出,质量较高,如果项目能够如期实施,对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南邵小学第七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幕词下一篇:常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