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2024-05-25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共9篇)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1

该门课程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核心,以案例为主线,以动手能力为突破点,以项目经验为目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型课程。《使用ASP.NET技术开发网上书店》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和效果是: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完成网上书店项目的开发,实现以下功能模块:

1)图书管理模块:该模块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删除、分类管理等功能。

2)图书发布模块:该模块包含用户查看图书列表、搜索图书、新书RSS发布等内容。

3)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角色和状态管理。

4)用户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购物车、订单结算等功能。

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和以上功能模块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所用到的核心知识点。

1 教

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能否提高教学效果,“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1.1 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使学生常常感到知识单调、乏味、无趣,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鉴于此,在教学中必须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调动感知器官,激发学习热情,启发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图书管理模块为例,此模块中主要包含图书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四种核心操作。这些操作其基本思路相近,在功能实现时略有不同。此时可以着重讲解一种操作,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之后,其余操作中,重复的功能和重用的代码,教师只需讲清楚实现思路即可,其具体界面设计和实现代码完全由学生来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重要的还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即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情景创设时应该把趣味性、思想性和相关性结合起来。

2)巧妙设疑、促进思考。教师在深入细致研究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层次化,提出富有激发、诱导、思考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用户管理模块为例: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角色和状态管理两个功能,在状态管理功能中,我们设计了用户只可能有“无效”和“正常”两种状态。那么在数据库中如何巧妙实现这两种状态,经过启发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用“0”和“1”两个数字来代表“无效”和“正常”两种状态,并且此思路在数据库编程时易于实现。同时告诉学生,在软件开发的编码阶段,只有两种状态的情况下,如“男”和“女”;“是”和“否”;“有”和“无”;“好”和“坏”等,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思路来简化开发。数据库表设计如表1所示。

1.3 激发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有了兴趣,学习才有热情。教师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要学。

以图书发布模块为例,此模块中包含查看图书列表、图书详细信息显示、搜索图书、新书RSS发布等内容。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如鼠标拖拽方式等,使看起来很复杂的网页功能,如数据库内容的显示、图书列表和详细页面的风格样式、列表分页和排序等功能瞬间展现在眼前,用这种“所见即所得”的编程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部分功能如图1所示。

1.4 活用教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该门课程可使用科学的多模式教学法,传统的“理论联系实践”是运用上机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而这里所指的“理论联系实践”是指运用最科学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或是理论课,或是上机课,或是在线培训课,或是指导学习课等,并通过大量的项目实战,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 学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2.1 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个体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依然以用户管理模块为例: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角色(如图2所示)和状态管理(如图3所示)两个功能,在状态管理功能中,我们要求在用户角色的功能基础上,增加几项功能,即用户删除、根据用户角色进行查找、全选功能、用户状态的启用和禁止。

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先前的思路和基础上,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后,对相关知识点印象深刻,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2 协作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学会协作学习,尤其是当学生的认知有冲突或大家都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协作学习,合作探究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从而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老师直接教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发展。

3 做

“做”即实践,是“教”与“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通过布置任务、课外活动、校外实习等环节来加强实践能力。

3.1 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调查实践能将知识更好理解、巩固、运用,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还能加深社会体验,为上岗打下心理基础。

比如在用户模块中: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的功能,对一个系统来说,注册和登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注册和登录的基本代码编写中,注册是对数据库进行“写”的操作,基本SQL语句为:

string sql="INSERT Users(LoginId,LoginPwd,Name,Address,Phone,Mail,UserRoleId,UserStateId)VALUES(@LoginId,@LoginPwd,@Name,@Address,@Phone,@Mail,@UserRoleId,@UserStateId)";

而登录是对数据库做“读”的操作,基本SQL语句为:

string sql="SELECT*FROM Users WHERE LoginId=@LoginId and LoginPwd=@LoginPwd";

像这种页面设计不同,实现思路相似的功能模块,老师在讲解时可以选择注册功能着重讲解,将登录功能以作业和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课后完成。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类型相近的实践操作项目让学生来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还可以做知识的拓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3.2 开展课外活动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空间,增强动手能力,形成技能,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发展。

比如,我院举办的“软件编程精英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由组队,开发一些小的实用项目,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汉中旅游网站系统、招聘网站系统、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小舞台,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坚持“教”、“学”、“做”的高度统一,让学生在过程中探究、发现问题,在结果中总结、领悟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开拓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承海,张军,文益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60-62.

[2]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使用ASP.NET技术开发网上书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入.NET平台和C#编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胡百敬,陈俊宇,杨先民,姚巧玫.SQL Server 2005 T-SQL数据库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2

汽车产业的发展给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是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做合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通合一的课程。其特点如图1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由一体化课程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资源两部分构成,其关系见图2。

(一)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一般遵守以下6个原则,见图3:

1. 科学性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标准制定、学习任务设计、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遵循就业市场需求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科学制定。

2. 对接性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定位要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课程的学习内容要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从而实现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学习者和从业者的一体化,教与学的一体化,能力的一体化和学习场所的一体化。

3. 规范性原则。技术术语、文字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4. 实践性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者须将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实践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

5. 实际性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业市场现状需求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

6. 发展性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阶段为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而课程资源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的条件。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如图4所示。

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通过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代表性企业的职业工作内容、技术水平及工作要求,明确本专业技能人才需求与结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以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并为确定一体化课程提供依据。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的工作步骤见图5,调研方法见图6。

根据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的工作步骤,其工作要求及其工作意图见表1。

2.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后,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通过归纳工作任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任务完成后学习者能够胜任职业的某具体工作领域要求。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见表2。

3.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通过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提取,确定了该专业人才职业性和技术性等工作要求。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除了依据所对应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要求外,还需要确定学习者适应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能力需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一体化课程,首先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其中一体化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主要来源于代表性工作任务,三者是整体与部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专业的所有课程、面向专业全体学生所提出的,规定了完成本专业学习后的人才基本规格要求;同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与指导了各一体化课程目标及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设计。

一体化课程目标是针对专业中某一课程的学习要求提出的,规定了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所能达到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来设计与制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之间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所有课程目标都达成的总效果就是实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是针对专业内某一课程的某一学习任务提出的,规定了完成本学习任务学习后学生所能达到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学习任务目标之间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系列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达成的总效果就是实现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

一体化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确定在一体化课程构建和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阶段中完成,本阶段仅确定目标体系的结构,其关系示意图见图7。

4. 一体化课程构建和学习任务设计。构建一体化课程主要完成一体化课程的建立与序化、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等的描述,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一体化课程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能人才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认知规律和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赋予了教育教学的内涵要求,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门一体化课程。一门一体化课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一门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系列一体化课程学习,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具备某一职业的从业资格和能力。

学习任务是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特征设计出来的院校可执行的多个主题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按照课程目标要求,补充调整学习任务的数量质量,学习任务之间可按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进行排序,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他们彼此独立。学习任务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主要内容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根据一体化课程构建和学习任务设计的工作步骤,其工作要求及其工作意图见表3。

5. 课程资源建设。建设课程资源主要是完成师资队伍、课程软资源和课程硬资源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软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和学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等;课程硬资源指校内的硬件条件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场地、设备设施等。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物质化产品”,同时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具备学习化的功能作用、情境化的内涵呈现和系统化的整体构成等特征,资源间相互匹配,循序渐进。一体化课程实施前,须重点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和学材教材的选用或开发,其中工作页是学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在充分分析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能给教师提供每个阶段的细化目标、内容及成果等方面的参考意见,是工作页开发的基础和纲领性文件。工作页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目标的学习文本,它引导学生通过工作学会工作中所蕴含的原理、概念、方法、标准等知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知识解决同类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的保障

1. 成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2. 与深圳奥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揭阳东风日产恒宇店等11家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企业课堂使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3. 配套了满足各模块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的设备和发动机实训区、汽车底盘实训区、汽车维护保养区等12个实训场室,并对现有的课室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造,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4. 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初步成果

1. 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显著提高。由于一体化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活动效果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2. 根据能力、知识和素质的需要而组合优化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达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3.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方式听取专家、教师、学生对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得到一致好评。

4.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巨大变化,明确了职教课程是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从传统的职教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技能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向本质回归,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5. 涌现了一批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编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电控发动机》4本校本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设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适合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具有推广价值。同时,对学校其它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起到标榜和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学习任务是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特征设计出来的院校可执行的多个主题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按照课程目标要求,补充调整学习任务的数量质量,学习任务之间可按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进行排序,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他们彼此独立。学习任务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主要内容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根据一体化课程构建和学习任务设计的工作步骤,其工作要求及其工作意图见表3。

5. 课程资源建设。建设课程资源主要是完成师资队伍、课程软资源和课程硬资源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软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和学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等;课程硬资源指校内的硬件条件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场地、设备设施等。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物质化产品”,同时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具备学习化的功能作用、情境化的内涵呈现和系统化的整体构成等特征,资源间相互匹配,循序渐进。一体化课程实施前,须重点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和学材教材的选用或开发,其中工作页是学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在充分分析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能给教师提供每个阶段的细化目标、内容及成果等方面的参考意见,是工作页开发的基础和纲领性文件。工作页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目标的学习文本,它引导学生通过工作学会工作中所蕴含的原理、概念、方法、标准等知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知识解决同类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的保障

1. 成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2. 与深圳奥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揭阳东风日产恒宇店等11家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企业课堂使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3. 配套了满足各模块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的设备和发动机实训区、汽车底盘实训区、汽车维护保养区等12个实训场室,并对现有的课室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造,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4. 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初步成果

1. 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显著提高。由于一体化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活动效果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2. 根据能力、知识和素质的需要而组合优化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达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3.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方式听取专家、教师、学生对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得到一致好评。

4.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巨大变化,明确了职教课程是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从传统的职教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技能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向本质回归,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5. 涌现了一批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编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电控发动机》4本校本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设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适合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具有推广价值。同时,对学校其它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起到标榜和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学习任务是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特征设计出来的院校可执行的多个主题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按照课程目标要求,补充调整学习任务的数量质量,学习任务之间可按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进行排序,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他们彼此独立。学习任务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主要内容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根据一体化课程构建和学习任务设计的工作步骤,其工作要求及其工作意图见表3。

5. 课程资源建设。建设课程资源主要是完成师资队伍、课程软资源和课程硬资源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软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和学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等;课程硬资源指校内的硬件条件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场地、设备设施等。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物质化产品”,同时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具备学习化的功能作用、情境化的内涵呈现和系统化的整体构成等特征,资源间相互匹配,循序渐进。一体化课程实施前,须重点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和学材教材的选用或开发,其中工作页是学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在充分分析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能给教师提供每个阶段的细化目标、内容及成果等方面的参考意见,是工作页开发的基础和纲领性文件。工作页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目标的学习文本,它引导学生通过工作学会工作中所蕴含的原理、概念、方法、标准等知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知识解决同类问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的保障

1. 成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2. 与深圳奥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揭阳东风日产恒宇店等11家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企业课堂使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3. 配套了满足各模块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的设备和发动机实训区、汽车底盘实训区、汽车维护保养区等12个实训场室,并对现有的课室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造,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4. 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初步成果

1. 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显著提高。由于一体化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活动效果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2. 根据能力、知识和素质的需要而组合优化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达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3.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方式听取专家、教师、学生对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得到一致好评。

4.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巨大变化,明确了职教课程是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从传统的职教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技能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向本质回归,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5. 涌现了一批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编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电控发动机》4本校本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设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适合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具有推广价值。同时,对学校其它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起到标榜和推动作用。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3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活动策划与执行一体化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电子商务活动策划专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课程与岗位要求更好地衔接。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活动策划与执行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一、课程设计流程及内容

1.课程开发流程

按照“行业情况分析—岗位工作分析—专家座谈会—课程设计开发—教学大纲修订—学习材料编写—投入实施—效果评估”的流程开发课程。在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各个电子商务职业群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典型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定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逻辑规律排列课程系列。

2.课程内容

一体化课程的构建是在对电子商务活动策划与执行岗位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力,形成一体化课程的内容。

鱼骨图展示的是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理论知识对应的实践项目。理论知识包括:文案策划、商品特征学习、活动形式、品牌意识;实践项目包括:市场调查、活动策划、活动文案撰写、活动主题创作、单品活动策划与执行、选品、页面设计、节日策划线上活动、整点活动策划与执行。课程的设置是以点带面,学生的认知力以及动手能力的训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教学实施思路

1.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定位、分工、整合

电子商务活动策划执行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是通过企业真实的营销任务,让学生分析市场、制定战略、撰写策划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拟定执行方案等,让学生在企业运作中了解工作任务以及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从而了解电子商务活动的价值,领悟企业的管理真谛以及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该课程以笔者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为背景,把学生分为4~6组,每组4~5人,承接不同的项目。在实训过程中,每位学生将分别扮演创意策划专员、美工、选品专员、活动执行、客服专员等角色。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选品、活动内页制作、活动执行、客户维护等任务,因此学生需要更强的团队沟通能力,需要财务分析、客户维护、市场与营销、美工的多方面知识。

2.学习领域课程由工作领域转化而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了解、创新、融合

(1)第一个环节:在视频制作的环节,先从视频网站选取简易制作视频,让学生先模仿制作,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把广告做成内容的重要性。

(2)第二个环节:为企业制作一段网络视频。视频的构思需要小组组员认真商讨得出创意,如有的小组想到了浪漫爱情故事,有的小组想到了女性独立自主,有的小组想到了文艺小清新。定位做好了,学生因为已经有了第一次的模仿训练,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就顺利多了,流程也顺畅了,制作的专业性就更强了。不过,学生也容易因着重考虑视频的制作质量,而忘记了视频的功能性,于是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3)第三个环节:通过以上两个制作环节,学生基本上能了解网络视频的制作以及制作视频时应注意的问题,于是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把视频广告做成视频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3.实行以学习任务为单位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测试占60%。而电子商务活动策划与执行课程的实施多以项目形式进行,因此可实施项目过程式评价。一个班级的人数多达40人左右,教师无法一对一教授,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实行动态考核及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在学生了解了某些活动的意义或者某个工具的用法以后如何实施考核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考核的实践来一一解决。

如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每位组员在视频网站注册一个邮箱号,利用邮件建立小组的项目沟通关系,及时获取信息,同时在视频网站上分享小组制作成果。每位学生可以浏览别人上传的视频,可以进行评价、发表看法。教师可以通过邮件随时知道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并在点击率不高或者评论回帖数过低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完整地记录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程结束还能据此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三、课程的`实施要点

1.明确每一学习任务的目标

目标越明确,越接近实际,学生越能理解教学的目标。因此,在编制课程时,应考虑项目的延续性,也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项目的接受程度。该课程从单品活动策划到店铺活动的策划依次递进,实现点到面的知识扩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主动复习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作页内容及其引导性问题要有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

工作页内容必须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符,并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理解渠道。如案例学习,可先设定当前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见下表。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如何解决问题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是明确的,制订的实施计划能得到有目标地推进。

3.学习任务实施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注意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4

1 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重点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而Java技术本身就具有简单、跨平台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在Web应用开发、移动式开发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所以必须考虑社会企业需求,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材内容,纠正过去教学中的弊端。

一体化教学体系,指的是整理融合教学环节,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新制定教学大纲,逐步从知识传输向培养职业能力过渡。该模式符合新环境下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则担当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室内和课堂,还增加了实践实训的比重,使得《Java Web开发课程》根据实践性,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有能力的人才。

2 Java Web课程教材内容的设计

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整体融合,教材内容以模块化为主,过去以分段式教学为主的教材显然不适用。因此,首先必须对教材内容和课程安排重新调整,建立新的教学大纲。针对理论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缺陷,在编写教材时,一来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考虑企业实际岗位,使教学内容能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二来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但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开发适合于自身的教材。高校应加大研究力度,成立专门研究小组,负责Java Web技术的市场应用研究和新教材的开发,重点应强调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应包括JPS编程方法、Web程序设计能力、MVC设计、Java Bean编程等。这些技术都是Java Web技术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有着广泛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软件行业较为复杂,在设计课程时,可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分析出教学方向和主要任务。网站程序员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一大就业方向,需要熟悉JSP、ASP、数据技术、组件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以,从其岗位职责来看,《Java Web开发课程》至少要包括以下的教学任务:第一,单元项目,主要是针对学生对Java程序设计的掌握程度展开的技能训练;第二,实际案例分析。因涉及实践实训课,除了具体操作,通常还会借助一些实际企业案例来分析,帮助学生了加深理解,并了解企业流程和Java Web技术的应用。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课堂扩展。教材内容虽有更新,但毕竟知识和应用有限,而社会企业对Java技术的需求也会有更新,所以只有课堂,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应作进一步扩展;第四,生产创新,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可确立项目主题,令学生几人一组,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例如JSP项目开发中不妨以“BBS编程体验”作为项目。

3 Java Web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模式也有所创新,前面已经提及,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主体。就教师而言,一般先是创设情境,或利用案例回放等方式导入教学任务,与学生一起分析任务的要求、目标、难点,然后加以示范。接着由学生进行模仿,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加以纠正,直至完成任务。最后对整个过程做出总结,使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升。就学生而言,尽量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来要求来学习,先分析岗位需求,结合教学需求,然后细化系统设计和代码编写环节,完成后进行测试,直至能够应用。

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都极受欢迎。在此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通过实际案例对其在Java Web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3.1目标设计

展开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或者对网上的毕业生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目前对Java Web技术应用最多的企业和岗位,并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应聘人员的具体要求。综合这些信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JPS Web开发的全面理解,熟悉开发思路,并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完美地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

3.2情景创设

确定目标后,要围绕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通常会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中。《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要涉及以下情境,如小型新闻系统的开发,具有删改存查新闻标题功能的管理系统开发、为该系统创建JSP页面等。

3.3项目实施

首先要将学生分组,3-5人较为合适,安排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和管理工作。每个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应该持平,一般是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知识结构来分。

其次,教师针对项目需求进行讲解,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指明方向,并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对于项目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教师要予以示范。接着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制订计划开始具体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制定好的流程逐步完成任务。

最后,在班级内展示成果,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来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3.4评价环节

完成一个情境或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提醒。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在令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还应对其加以鼓励,增强自信。

4 Java Web课程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地位有所变动,但作用依然重要。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设计,学生很难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在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可能会走上错误的道路。而且,在案例分析讨论,或者是实践操作课中,没有教师掌控整体纪律和教学进度,课堂将变得一团糟。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既熟悉理论知识,又具备创新精神,还有着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另外,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习潜力等,也都归属于教师教学范围。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Java Web实用型人才。在教师入职后,学校应定期对其展开培训考核,激发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或联合其他教师到当地企业单位参观学习,体验企业氛围和工作节奏,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调整。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去参加一些比较权威的考试,以增长知识,并了解今后Java Web技术的应用方向和范围。为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可安排理论教师予以指导,和学生共同进步。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

5 Java Web课程教学氛围的塑造

一体化教学涉及很多方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是一项长期工作,所以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一方面,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另外,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在教师层面,学校首先应该展开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充分认识到职校教学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改革怎么改?一体化教学是方向。通过研讨,教师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才能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日后的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对于学生层面,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6 结束语

Java Web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社会方面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但目前国内却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质量较低。为此,必须从传统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对陈旧的、不利于Java Web技术发展的障碍,应及时清理。一体化教学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加以创新重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伟娜,褚龙现.一体化教学在Java Web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21-122.

[2]赵志弘.TOPCARES-CDIO教育理念在Java Web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6(24):160-162.

[3]张雪松,朱作付,王鸿磊.高职软件专业Java Web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2):72-74.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机械制 CAD:UG 一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45-01

1 《机械制图》的知识结构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内容围绕着图形与实体之间的转换关系展开,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空间实体的图样绘制以及根据图纸判断空间结构,这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画图和读图。主要的知识结构包括投影知识,组合体部分,尺寸标注,零件图部分,装配图部分,其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读图环节,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很难进行空间建模环节,然而如果想掌握好这门课,就一定要突破这个难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能够找到好的解决途径,带领机械专业的学生顺利地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广大机械专业教师在探讨研究的课题。

2 机械专业软件课程

对于较多数院校应该都普遍开设了CAD、UG、CAXA等课程,机械CAD是一种平面绘图软件,它相对手工绘图最大优势就是高效率,绘图流程和思路与手工绘图具有一致性,UG等三维绘图软件,能够很方便快捷地进行实体建模,立体感极强,能够在空间中三维旋转观察实体零件的不同方向,能够放大观察实体零件的细微结构,能够通过动态三维剖切观察实体零件的内部孔槽组成,甚至能够通过操作按照制图投影原理生成实体零件的工程图,它强大的建模功能,虚拟装配能力及灵活的工程图设计能力,就决定了其在机械专业各知识结构的学习中可以起到纽带桥梁作用,开发这些智能软件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也必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 一体教学法实践举例

《机械制图》中的剖视图环节在很多同学看来都很难以消化,假想地将物体剖开,分析、绘制内部结构投影,不断地在外形和内形之间转换,往往无从下手,而相对来讲对于单一剖切面的半剖和全剖理解难度还不大,当讲解到旋转剖切和阶梯剖切时,多数同学就摸不到头脑了,那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UG软件先完成实体造型,之后用多面对物体进行剖切,直观形象地表达物体结构,在对实体不同的面线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通过附着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这样既直接,又形象,还能够通过动态剖切清晰地观察物体不同部位的结构,达到帮助同学们进行空间建模的目的。对于尺寸标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尺寸基准的确定或判断,尺寸标注样式选择等,这些在教学中难以形象直观的表达,然而我们可以借助CAD软件的功能,迅速地比对各种尺寸标注的方案,对齐的尺寸标注、对称的尺寸标注、总体尺寸、定形尺寸、定位尺寸,这些都一目了然,而且很操作也很容易掌握,可以叫多名同学来标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达到了师生互动,这样的一体教学法效率高,效果好,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4 研究一体教学法的意义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他们的核心学习任务就是实践性,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往往工作于工厂的一线岗位,直接接触零件,接触图紙,参与生产流程,对于这门专业交流的“语言”不得不掌握,而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学习中往往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空间思维能力好的同学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另外一批空间思维能力差的同学却很难消化吸收,不能顺利地进行空间建模,而另外一个令我惊喜的现象是,这些同学在后续课程如CAD、UG的学习过程中,却明显地掌握情况较好,与第一批人没有明显差别,那么是否能够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就与这些软件课程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从而帮助部分同学进行空间建模,达到画图与识图的良好教学效果呢,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拿目前这个教学班,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经过期中统计发现,不及格率比单一教学法下降了10%,学习很感兴趣调查率比单一教学法上升了30%,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一体教学法的效果必定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基础课《机械制图》、专业课CAD、UG、CAE等相关课程,都要经由空间思维过程,把点、线、面的信息转变为空间模型,设计匹配后再向点、线、面转化。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要想熟练掌握绘图与读图能力,还要结合其它的实践类教学方法,比如现场刻橡皮泥,手工做模型等等,一旦建立了正确的空间思维方法,熟练掌握了投影原理和视图的表达内涵,那么学习中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总之,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从学生的特点,结合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得知识点理解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帮助大多数同学完成这门基础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我自己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通过一体教学法,学生空间建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绘图看图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共同的事业,教法研究、教学改革是永久不变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把专业各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用全部教育生涯去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魏峥.UG NX基础与实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袁峰.UG机械设计工程范例教程[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北京不: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一体化 课程开发

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性,加强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体化课程就是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工作对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

一、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在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如工作过程的方式,并在工作情境中展开。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课程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作方式将“做中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掌握技术知识不是目的,掌握技能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技能只有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在主体真正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才能被掌握。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践

1.创建一体化课程开发团队

一体化课程的核心是如何工作,而不仅仅是如何操作。要学到对工作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只是理论知识,还包括工具、材料、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团队中必须有在企业技术岗位和生产岗位工作的企业工作者;有在企业技术岗位和教师岗位上各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在企业参加技术改造工作多年的教师;还要有热爱教师事业主动学习职教新理论并不断在工作中探索,遇到问题能积极与企业技术岗位的师傅们深度交流的教师。只有由这些人员组成的团队参与的教改,才有可能满足学生学会工作的课程目标。

2.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

传统课程存在一个严重不足,即只关注学科课程内容本身,而没有在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因此,一体化课程开发就是对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解构和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过程。为此,我们对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进行了构建,见表1。

表1 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

课程

名称培养目标(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特殊)

机械图样绘制与识读绘图能力轴套类零件轮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标准件

阶梯轴轴套曲轴齿轮

端盖方箱减速器螺栓键销轴承

识图能力轴套带轮减速器轴承座

测绘能力测绘工具认知与使用轴测图手绘图

装配图认知能力油泵的识读油泵的绘制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突出四个特点:一是凸显了机械制图课程在相关技术工作岗位中需求的四方面能力(绘图、读图、测绘和简单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二是在内容设置上都遵循认知能力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介绍机械绘图国家标准及绘图相关基础知识,到轴套、轮盘、箱体等典型零件及标准件的表达,各部分间都遵循从单一到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原则。三是以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点,以学生动手实践为线,力求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在项目设置方面,内容完整、层次清晰,在每个学习任务中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体系融合,并紧紧围绕以零件为载体,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四是所有零件既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如轴、盘、方箱等零件,可引起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同时,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融入常用零件的绘图工作任务中,体现了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一体化理念,从而达到能绘制零件图样,能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用技术语言交流的目的。

3.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培养企业素养与学校生活及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因此,一体化教学团队至少要有一名一体化开发团队中的教师担任,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环境设置得与企业工作场景相同,同时将相关应用型知识融入系统地模仿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中,从而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并具备对不同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因此,一体化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对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思考

1.企业专家是一体化课程开发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我们在确定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后,先后多次征求企业从事设计和制造岗位的专家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最终把握住制图课程的实质,凸显绘图、识图等实用技能,与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绘图和识图能力要求吻合。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内涵的全面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的过程是对专业与课程重新认识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有了企业实践专家的参与,使得他们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实践层次。同时他们对课程目标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到位。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会主动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时更注重过程要素。在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时,不再是单一知识存储的多少,而是在追求终极目标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结果,总之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一体化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与否关键在师资

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类型的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会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力。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工作的,原有知识、能力的惯性也使教师留恋学科课程模式。因此要有效地真正搞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是要广大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意义,意识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永远不可能为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储备好师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结合点。教师的反复认识和实践过程就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只能在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中,去重建教师的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吸引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开发中来。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韧不拔,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一体化课改中,专业的课程体系怎样建立、课程如何有效划分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这都需要我们今后更加主动参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从而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下),2008(1).

[2]赵志群.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J].职教论坛(下),2008(2).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7

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硬件与软件的支持。硬件需建立配套实验实训室及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软件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指导, 教学过程中选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目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先后建立了冲压模具拆装试训室、冲压生产车间、CAD/CAM实训室等, 并从生产一线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合作, 指导学生实训及课程设计,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1. 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

为了推进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们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围绕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 打乱原有的章节顺序,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 并学会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深模具设计等内容。分析企业的工作情境与工作流程, 构建6个典型项目, 每个项目包括若干模块, 如表1所示。

2.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项目的基础上, 进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本文以项目二冲裁模的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为典型案例, 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如表2所示。

3. 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必须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首先, 将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纳入考核成绩, 如教师布置的工艺分析、工艺计算、模具零部件设计计算等完成质量;其次, 将项目实施过程各模块的实践操作纳入考核成绩, 如模具拆装, 模具零部件加工, 模具装配, 调试等完成情况;第三, 将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图纸完成质量和答辩成绩纳入考核成绩;第四,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状况, 学习纪律、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纳入考核成绩。考核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 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按比例计入成绩,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保证了成绩的客观公正。

三、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体会

1. 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要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 必须要有一支精通模具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丰富模具制造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作为保障。首先, 要求教师深入模具生产一线锻炼, 积累模具制造经验, 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及信息;其次, 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模具设计教学项目的完成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 是以学生对“机械制图”“公差测量”“模具材料”“模具制造”等课程的掌握为基础的, 这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本学科和本专业知识, 还要了解相邻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

本课程在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采取一名专业教师与两名实训教师的组合授课方式。专业教师负责教学项目中理论知识的讲授, 并指导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和图纸绘制;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模具零件加工, 装配与调试。整个教学过程使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优势互补, 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2. 需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 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以后进入模具企业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加强了学生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的训练, 根据教学项目结合现有加工设备条件, 指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在模具零件生产过程中,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模具零件图和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模具零件, 确保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整个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并将教学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统一。

3. 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做的过程中, 但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课程实践操作环节, 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科学管理课堂。

首先, 确保学生的操作安全问题, 操作前对设备线路进行检查;其次, 操作过程的管理, 如果学生动手操作加工模具零件, 教师指导不及时, 可能出现零件加工不合格而报废, 不仅浪费了耗材, 也达不到教学目标。此外,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合理施加压力, 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督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 要不断地发现问题, 进行总结和改进, 更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4) .

[2]王静.项目教学法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26) .

[3]何玉林, 杨连发.“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教育, 2013, (11) .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8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高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实践教学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参与实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高等职业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关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会展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相关界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四大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所需的核心专业知识和关键技能,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支撑作用。

根据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依照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的原则,参照国家“会展策划师”职业资格能力标准,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系统分析会展职业岗位要求和能力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情景模拟、实训操作等实践教学方法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认知,在认知中拓展能力,系统化的对会展专业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在课程中的主导地位,用岗位能力引导实践教学,理论认知服务实践技能,构建出会展专业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技术路线

纵观目前的会展市场及其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以发现其所需的人力资源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位于塔尖的高端人才相对比例较少,这些人才基本必需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并兼具战略型、国际化等优势,以目前刚刚兴起的中国会展教育的实际状况而言,即便是高校的学历教育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这一需求,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实践性行为研究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研究适合会展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式,同时辅以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景教学法等。会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展示性”。从展会策划、展位营销、展品运输等都是一系列复杂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实操性教学成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实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增加“直接”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在会展市场调查能力的教学中,我们设计学习情境方案时,前期确定项目调查的总体目标、内容、对象;制定调查计划,将教学地点设在展会现场,分小组对整个展会不同对象进行调查,而后集中进行数据归纳分析,为制定会展立项策划情境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课程体系实施设计

(一)职业性。

根据会展工作岗位能力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召开“会展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议”,与课程组教师一起,立足地方,分析会展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对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制定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

(二)实践性。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教学方法——平台建设——实训模式——能力考核”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贯穿教学体系全过程,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会展岗位功能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开放性。

实现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授课内容的开放性;二是教材的开放性;三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四是教学合作的开放性。

四、教学内容选定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高职会展专业在“厚专业”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宽基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中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认知、做事、共处、发展等基本素质,特别加强学生弹性素质的培养,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情商的养成,着眼于个人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的增强,从而实现就业岗位广、不容易失业且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在结合国家会展策划师职业资格证培训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教学的特点,对应职业能力要求,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

五、实践教学体系形式设计

根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阶段。时间为两年。此阶段在第一二学年完成,以校内课程教学为主。在集中学习阶段推进课程教学与会展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每一门专业主干课都要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由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和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共同开发,授课教师负责实施。实训项目设计达到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要求。

第二阶段:岗前转换培训。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时进行岗前转换培训,实现两个阶段的顺利过渡。岗前培训教育安排在第五学期1-4周,主要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职场环境适应训练,实现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角色转换和素质能力转换。岗前转换培训由学院和合作企业联合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学生职场适应性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和求职就业技巧培训。学生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第三阶段:集中实践阶段。此阶段在第三学年完成,以校外顶岗实习为主。在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加强顶岗实习组织和过程指导监控。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实习方案与计划由教研室负责人和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实施。教研室专业老师、辅导员根据分工,全覆盖、全过程联系所有顶岗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和顶岗实习学生。第五学期期末,教研室及时收回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专业教师与其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评定。第三学年第六学期为学生撰写毕业总结阶段。此阶段仍是顶岗实习,是为零距离就业打基础阶段,将顶岗实习与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和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以及毕业总结的写作指导。顶岗实习结束时教研室及时收回顶岗实习报告,根据实习单位的考核鉴定意见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年级采取观摩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现场参观、了解各种大型的展览、会议、节事活动的举办,对会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二年级通过参与到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型会议、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让学生了解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推广、现场服务与管理等环节,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技能。三年级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入会展企业或者会展中心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会展活动从策划到组织到开展的全过程中,这样,学生对会展业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会展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会展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加强,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与当地的会展协会、大型会展企业、会展中心建立深入的联系,需要相对稳定,有一定影响力的实习基地的支持。最终,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可持续运行的机制。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后,能够真正将会展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六、结论

再探“软件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职业发展阶段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G712.3;U472-4

随着技术革新,、岗位工作复合化,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不再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汽车维修专业通过调查、实践专家研讨、教学分析研讨等,构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下简称“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一体化课程。通过6年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还锻炼出了一批一体化教师,培养了一批深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指导下,汽车维修专业组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调研了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调研;充分分析了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召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分析研讨会,选择了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维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9个任务领域作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构建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按工作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开发汽车空调维修一体化课程。

1.开展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主要包含工作任务的来源、工作任务的含义、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三方面内容。

2.分析任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提炼出工作与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对象、设备、工具与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备汽车空调维修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目标,并能独立完成汽车空调日常维护等4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并养成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4.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情境。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按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呈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汽车空调维修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

5.根据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建议为教学班为单位,分小组在汽车空调维修工作站内实施教学,并建议连续安排4周完成课程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基础上灵活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课文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6.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评价要素主要有学习态度、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7.根据教学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安排一体化教师上课。根据教学需求,充分利用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工作站、开发学习、工作页、课件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二、一体教学实践

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关键技术。开发一体化项目课程时一定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可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

2.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技术。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是最关键环节,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并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发学习工作页引导学习,便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以工作任务引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的主要功能是指引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包括任务描述、过程、任务拓展等要素。

4.开发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按教学过程制作课程PPT,能辅助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一体课程的实践体会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以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三个特点。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基于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以完成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工具及设备的使用等工作过程,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

2.内容结构实现知行合一,实现九位一体。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教材内容结构、训练项目相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一体化。专业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构建了一体化学习站,实现了学习与工作情景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采取边做、边学、边教,实现工作、学习、教学一体化;开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教学文本一体化;学习站与车间一体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教与学一体化;实行过程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一体化,合称为九位一体。

3.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情境源于企业经营过程、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课程的结构或内容结构是由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具备了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课程的特色。同时,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知行一体化”,便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一种比较科學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课程改革技术。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一体化课程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上一篇:初一政治课的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纳税实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