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

2024-06-23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精选9篇)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走的是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之路。随着资产规模日益膨胀,业务品种成倍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比例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都严重威胁信贷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凸显,研究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迫在眉睫。

1.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操作风险的集中高发领域。从发生的信贷案件来看,除了在程序上的审查和审批不严以外,由于业务素质跟不上,容易造成非主观操作风险;监督监管机制缺失容易造成人为操作风险;此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等执行机制不完善,往往会引发逆程序操作、放宽授信标准、简化程序、不落实条件放款等操作风险。为进一步提高授信申报审批效率,目前我行已正式实施授信业务电子化申报审批。由于不需要向审批人提供客户的“第一手”资料,客户调查、资料收集、系统录入等信贷业务操作“电子化”更容易引发“一手清”的操作风险现象出现。

1.1信贷“三查”——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不够严格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的操作过程而言,贷款的审核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从银行与企业看,银行主要依据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识别和认定贷款风险。企业骗取银行贷款,往往从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着手,提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银行的风险识别,信贷人员可能会被一些模糊认识所误导,以致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的增多。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1.2信贷业务中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我国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为三类:专家方法、评级方法、信用评分方法。专家方法因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评级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业务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才能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的大小;信用评分模型的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稳定且借款者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否则,预测误差就会很大。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 西方国家在信贷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技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因我国企业信用等级及其变化的资料数据库和行业信用数据库还未建立,所以引进和采用西方国家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可操作性不大。我国商业银行急需一套科学的风险度量方法。

1.3信贷业务人员追求业绩,忽略了业务学习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1.4内控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发展与内控不平衡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领导者应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抓住员工的心理,在要求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内部管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

2.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2.1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将信贷业务“三查”制度细化升级,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贷能力的判断、预测为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保证信贷业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2.2建立科学快速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信贷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贷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

2.3开展科学的贷款组合管理

投资多样化和分散化可以减少各种贷款的相关性,使风险贷款组合的总风险最小。最常用的方式是放款数量分散化和授信对象多样化,即银行应尽量避免大额贷款,增加小额贷款,从而把贷款给更多的人。依据概率分析的结果,分散贷款的平均值越接近平均值,风险的可能性越小。

2.4操作风险防范监督不力,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当局,以现场与非现场稽核为监管手段,以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市场退出为重点的监管环节。虽然确立了我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系,但在实际中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慎基础的会计制度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监管体

系仍然处在建设之中、一些问题银行的处置方式非市场化等等。

2.5严谨细致,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银行内部对岗位设置进行完善,设置专职 “信贷业务监督检查岗(辅导员)”,并配备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对公信贷业务从发放到收回(或形成不良贷款)全过程团队成员履职情况的检查督导。由此,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监督检查机制的执行力,还可以配合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对公信贷业务操作人员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结合实际,按月或季对每笔信贷业务进行“回头看”,切实有效开展自查工作,要敢于充分全面地暴露问题,严禁“走过场,走形式”,对各个环节要查深、查透、查实,做到自查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在自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6加强思想教育,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增强信贷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自觉性

坚持发展与案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多数员工视思想教育为形式、为空谈,久而久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将会变差。一是应开展经常性的风险防范教育,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把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节点。尤其是信贷业务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贷款投放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要将风险防范始终贯穿于整个信贷工作之中,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可以让员工清楚地懂得职业操守行为准则,了解信贷操作风险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则观。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履岗能力,使员工更加明确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信贷管理系统,中小型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利率定价,执行利率

在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中, 利率管理大都比较简单, 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营运中定价策略本身不是很健全。但是随着中小型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展和管理的不断完善, 对利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的定价, 可以根据多种因素来进行定价设置, 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灵活的价格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3) 将客户的信用和贷款风险度纳入定价体系, 增强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4) 安全的定价管理流程, 杜绝内部的定价漏洞; (5) 有利竞争。

在信贷管理系统中, 利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即利率执行管理和利率定价管理。利率执行管理比较简单, 主要是记录每笔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和利率变更情况, 是信贷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率定价管理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近年来提出的比较深层次的管理功能, 早期的信贷管理系统具备利率定价管理切能的很少, 有的商业银行甚至有单独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系统, 目前, 新开发或升级的信贷管理系统开始关注该功能并集成到系统中。

利率定价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内容, 在金融领域有专门的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定价模型或策略。影响贷款利率的因素很多, 例如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期限、贷款数额、借贷市场竞争程度等, 但是在不同的定价模型或策略中各个因素对利率价格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它们有着不同的计算公式。

一、贷款利率基本信息模型

图1是信贷管理系统中贷款利率基本信息模型, 是贷款利率执行的信息模型, 其背后的基本贷款流程是: (1) 由借款人向放贷人提出申请; (2) 放贷人对借款人的金额、期限、信用、担保、还款能力等各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对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审批; (3) 审批通过后将产生贷款合同; (4) 最后放贷人的放款部门根据贷款合同一次或分多次发放贷款, 每发放一次贷款将产生一张借据、一张利率执行表、一张流水账表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表, 借据中记录的是贷款合同号、金额、贷款账号、借款日期、到期日期等借款信息;流水账记录的是每笔贷款的所有业务操作, 如放款、还贷、计息、结息等, 包含科目、记账日期、借方发生额、贷放发生额数据项;利率执行表记录的是每笔贷款的利率执行记录, 它是贷款计息的依据, 包括借据号、利率、逾期上浮、执行日期、中止日期等数据项。

在利率执行表中, 一笔贷款至少有一条利率执行记录, 就是放款时的利率数据, 但是由于中央银行调息或商业银行自己的市场行为等因素, 一笔贷款往往会有多种利率执行记录, 所以, 在数据库中借据表与利率执行表是一对多的关系。

在处理利率的业务逻辑中, 有3条基本的业务规则: (1) 当前的执行利率的中止日期为空, 每张借据只有且只有一条当前执行利率; (2) 调息时, 将利率执行表中的当前执行利率的中止日期设为调息日期, 在将调息日期作为执行日期, 添加新的当前执行利率记录, 保证后一条的执行日期与前一条的中止日期相同, 不允许有空档日期; (3) 计息时, 根据借据号和最后计息日期到利率执行表中取利率和逾期上浮等参数, 基本条件是最后计息日期大于或等于执行日期, 提取日期段、利率列表连同贷款余额等参数提供给计息程序。

二、利率定价管理流程

在信贷管理系统利率定价管理中, 利率定价操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信贷业务品种 (产品) 的利率定价, 另一种是基于某笔具体贷款的利率定价。但是, 现实当中, 单独使用第一种方式定价则过于呆板, 而完全使用第二种方式定价则效率会很低, 大多数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资金规模和客户群需求的原因, 信贷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金额小、笔数多、周期短, 如果所有的贷款都走定价流程, 那么放贷效率会可想而知。所以, 我们的设计是将两种定价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即将所有的信贷业务品种 (产品) 通过产品利率审批流程, 生成基于信贷业务品种的贷款参考利率, 在具体的贷款审批流程中将自动根据申请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查和判断:对于高风险客户、优质客户或其他需要关注的客户会自动启动贷款利率审批流程, 对该笔贷款的利率进行重新定价, 会适当地提高或降低执行利率;而对于一般的客户则可以直接将参考利率作为执行利率进行定价, 不需要启动贷款利率审批流程。利率定价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在利率定价管理功能设计中, 还有一项功能:与利率定价相关的指标公司的维护。在利率定价流程中需要用到相应的利率定价模型或策略, 这些模型或策略都是用公式表示的, 而每个公式又会用到相关的指标或参数, 参数是一些静态的值, 指标则是从系统中进行抽取或计算。公式指标的维护功能是由银行的定价部门来完成, 其中的每一个变更都有日志记录和审核过程。

三、利率审批流程

利率审批流程有两种:一是产品利率审批流程, 是由银行的定价部门发起的、针对各种信贷业务品种的参考利率定价审批流程, 该流程的产出物是与信贷业务品种对应的参考利率价格表;二是贷款利率审批流程, 是由银行的信贷部门发起的、针对某笔具体贷款的执行利率定价审批流程, 该流程的输出结果是该笔贷款的合同执行利率。

总之, 在信贷管理系统的利率管理设计中, 既要考虑放款的效率, 又要考虑到贷款利率的灵活、合理、可变;同时, 通过业务流程这种技术手段保证利率定价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定价策略公式的计算保证利率定价结果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Z].2008.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一、前言

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和资产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行业信贷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励,信贷业务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应该不断的对信贷管理进行创新,有效的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效率,这样才能够不断的适应信贷业务的发展需求。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贷风险管理侧重形式轻实质

一些商业银行评判客户信贷风险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授信信息、账户信息、会计报表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信贷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不真实的内容,导致银行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还有一些企业在对信贷客户进行实地调查时,侧重听客户的说明与介绍,或者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些产品说明或者书面的项目介绍上,并没有对贷款客户的实际运行状况的全面了解,同时也没有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对贷款企业在行业所处市场份额与实际地位进行调查,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存在许多风险。

(二)权责不统一,挫伤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许多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指标都是由上级进行统一管理的,审批权把握在上级行手中,基层银行只具有申报推举权,贷款发放之后,基层银行的信贷员则成为了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这种终身追究制的信贷管理方式,严重的挫伤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创新

(一)创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贷款风险的全程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转变信贷管理理念,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讲侧重点放在事前防范以及事中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创建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创建完善的客户风险评价制度,制定风险识别、风险预警方案以及相应的标准,这样能够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提供识别风险的有效参考,提高对客户资信能力的识别程度,科学的评判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信贷决策;其次,做好贷款客户的定期分析和评价,对影响贷款企业偿还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同时制定信用评级标准,上级行在制定信用评级标准时,应该全面的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然后适当的调整信用评级标准以及条件,对于经济效益好或者新开户企业,银行应该进行酌情评级,采用着眼未来、区别对待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信贷风险;再者,坚持风险分散原则,进行贷款风险组合,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风险过于集中的现象,而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应该成立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和分类解决,禁止由于清收转化不良资产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而是应该重点对承接不良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

(二)完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创建健全的权、责、利对等的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单纯保障型的分配体制逐渐地向激励和保障兼顾的类型转变,降低基数工资占比,同时将业绩和信贷管理人员的薪酬相挂钩,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度基层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由多层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国有商业银行想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应该实现对信贷管理模式的创新,由传统的多层级管理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首先,应该创建集中信贷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信贷制度和政策是信贷业务的基本平台,其规定了各个分支机构从事信贷业务的范围、时间以及操作流程等,通过将信贷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权以及解释权牢牢地集中在总行,能够实现对各个分行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以此保证信贷制度和政策的统一性和集中性;其次,信贷业务的集中审批,审批是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把握审批环节,能够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通过集中审批能够将所有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业务集中到总行中进行,对于信贷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集中处理,任何分支机构在未经允許的状况下不能进行私自审批;再者,贷款后的集中检查,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后管理能够准确的发现潜在的风险,然后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保全信贷资产,想要实现贷款后的集中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置专门的贷款后监督部门,聘请准也的贷款后监督人员;采用上级监督下级,同级互相监督的方式,实现对所有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采用现场监督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贷后监督检查但是没有发现问题的信贷业务,日后一旦出现问题,监督人员也应该承担应的责任。

(四)扶持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国有商业银行为实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经济而实行的信贷管理创新,将“战略新兴产业”和“技能环保产业”作为银行优先支持行业,并给予重点支持。例如,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先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明“在环保、能源方面,政府将采取的措施不管对银行业产生多大的外部影响,我们都完全赞成,因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并在董事会以及高管层的积极推动下,绿色信贷意识已经根植于建设银行的信贷文化。同时,建设银行也为中小型环保企业提供了多款适合的融资产品,例如订单融资、信用保险保理、国内保理、第三方担保保理等,这些具有高效、便捷、灵活等特点的信贷业务,收到了广大环保、绿色企业的欢迎。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贷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期许多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银行面临着严重的信贷风险,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进行创新。因此,文章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豪,吴智勇.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金融,2010,(1):32-3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篇4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1.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2.信贷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2)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4)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3.信贷风险存在的原因

(1)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银企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预计借入的和贷出的资金会在将来某一时刻得到清偿,并且双方均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只要银企双方中任何一方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出现偏差,就会出现风险。在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众多的情况下,这种偏差的可能性也不断扩大。

(2)双方信息不对称。在一般意义上,如果契约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关系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贷方在贷款协议签订前后无法完全了解企业信息而成为委托人,借方则因对自身状况更加明了而成为代理人。代理人会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足力图使合同条款对自己更加有利,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不利地位,形成逆向选择,从而干扰市场的有效运行,甚至导致市场失灵。银行信贷活动的收益取决于借方和投资项目的赢利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贷款,具有故意隐瞒不利信息的强烈动机。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然会导致信用危机和信贷市场失灵。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问题

1.资本充足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正面临近年来前所未有的衰退,企业盈利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大量的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同时,由于资本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资本筹集出现困难。这两个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使其一方面可能受到监管指标的约束,一方面可能降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2.零首付或假首付情况下的断供风险

一些贷款机构为了加快房屋销售或制造虚假繁荣景象,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风险更大的贷款形式即“假首付”也很普遍,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增加其住房销售,以垫付首付款,或分期支付首付的方式,让购房者从商业银行获得按揭贷款。当购房者成功得到个人按揭贷款之后,开发商也实现了资金的回笼,而这种贷款产生的市场风险则完全由商业银行来承担,一旦市场风险爆发,个人贷款者纷纷选择低成本的断供方式远离房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大幅提高。

3.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普遍偏高

所谓住房贷款按揭成数是指贷款额度与房产价值的比例。银行为了扩展业务规模,按揭成数都比较高,近几年仍然维持在70%左右,甚至是“零首付”。目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进一步进行法规及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按揭成数下降到了60%左右,但是这个数值还是偏高,依然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有待于国家进一步进行调整和改善。不同的贷款者的偿还能力和信用有所差别,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也有所差异。因此,政策应该允许商业银行对于信用条件相对差的贷款者相应地提高首付比例,以减轻可能违约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银行生产和出售公众所需的金融服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贷款,贷款质量的优劣,银行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小这一因素的影响,相关的法律防范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首先,牢固确立依法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扩张,不能不计质量的追求规模和速度,也绝不许涉足帐外经营的违规禁区;其次,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理念,保持对信贷业务各方面风险的清醒认识和敏感性;再次,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特点,明确本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切实可行地来指导本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制定两种管理政策,即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信贷政策。在宏观管理上,银行管理层要研究规定本行可以承受信用风险的程度、优先发放贷款的一级市场区域、潜在的市场份额、贷款增长速度、贷款结构等等;在微观管理上,信贷专业部门要因地制宜,认真审核贷款客户的经营者与信誉、资金实力与负债程度、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等.(二)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一要科学测评客户信用等级。二要合理核定客户综合授信额度。三要运用信贷组合管理原理,分散贷款风险。通过授信业务的对象风险评级组合、行业企业类别组合、授信业务品种组合、业务回报率和期限组合,来防范和分散授信业务在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上的集中风险,也要尽可能规避社会经济环境和周期的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经营变化、资金往来情况等,适时调整客户授信额度,一般每季确定调整计划一次,从而保持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盈利性的统-。

(三)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

商业银行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一要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二要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三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根据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及时修订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使用文本。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

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一是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度,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二是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必须以贷款风险分类理念贯穿信贷全过程,注重对借款人在贷款期间的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决策;三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集中式台帐系统和人民银行的贷款卡咨询系统,了解借款企业在所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情况、付息情况、企业大事记、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分析借款人下一阶段的经营趋势,对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四是银行要与法院、工商、税务、经委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借款企业相关信息,发挥信息反馈作用,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最新银行信贷风险分类管理与防范化解及客户信用额度调查分析实用全书》[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10).[2]《最新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监测评估与信贷风险控制及有效防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3] 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 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5] 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6]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7] 宾爱琪,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8]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9] 李燕,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青海师专学报,2005(S3).[10] 徐斌,对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2(2).[11] 沈红梅,胡士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4).[12] 张坚红,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2(8).[13] 唐双宁,寄望村镇银行“汤水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A01).[14] 王宏智,对村镇银行设立的认识及建议[J].现代经济,2007(6).[15] 吴玉守,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16]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prevention policy[J].2006.[17] On the commercial credit risk[J].2004.奇摩女孩 http://bb-552.com

10-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实务 篇5

课程背景:

目前,大多营业网点的信贷业务发展不力,没有开发思路,思想认识也很不到位,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如何增强网点信贷业务发展意识;加强信贷业务部与网点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广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利用好支行网点平台做好信贷业务,已经迫在眉睫。

课程收益:

1、认识到支行(网点)发展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学会系统的梳理并思考:支行(网点)发展信贷业务的优势在哪里?

3、了解到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模式,并应用到各营业网点平台做好信贷业务;

4、了解信贷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规范信贷人员的职业行为与技能;

5、掌握信贷业务的营销技巧,与客户谈判沟通的技巧。

课程特色:

授课时间:

共计12课时/2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银行信贷综述

 社会融资变革

 银行业务的核心——信贷

 企业生命周期决定融资模式

 中小企业需要什么产品?

 为什么要学习中小企业信贷产品

 信贷产品的三种模式

第二讲信贷与客户关系

实例讲授 + 小组研讨 + 集体训练 + 脑力激荡 案例研讨 + 角色扮演 + 情境仿真 + 沙盘模拟

 信贷需求发展历程

 信贷需求的四种类型

 信贷竞争策略

 客户信贷介入方式

 信贷竞争

 信贷创利模式

 客户与银行

第三讲优秀的信贷人员

 行有行规——信贷职业规范

 信贷经理的个性与技能

 什么是优秀的银行家?

 信贷经理的成长阶段

 时间管理方法

 信贷经理工作日程安排

 积极主动学会情绪管理

 把焦点放在“影响圈”

第四讲信贷业务营销技巧

 如何找到合格的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客户的选择

 中小企业风险理念

 如何找到附近的客户?

 营销策略之一——细分市场策略  营销策略之二——渠道策略

 营销策略之三——客户策略

 营销策略之四——产品策略

 客户关系分类

 挖掘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突破方向

 批量开发模式

 金融管家开发方案及提纲

 比照金融管家我们能做什么?  银行服务利润链

第五讲客户谈判沟通技巧

 了解客户的成交与拒绝心理

 控制会谈的内容和方向

 进行有效的陈述和说明

 金字塔的四个基本特征

 客户沟通的注意事项

 倾听的“三不”、“三要”

 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银行信贷管理 篇6

答:有三个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安全性既是银行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银行信贷管理中必须摆在第一位的因素,离开了安全,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无从谈起。坚持安全性固然对流动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坚持安全性有可能损失一些盈利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有可能附带风险的盈利机会;流动性作为联结资金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不可缺少的手段,既对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又对盈利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身是一个经营原则的指标,同时又对其他两个指标有重要影响,银行不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安全性将时时受到冲击,实际上盈利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但过多的流动性,又会降低盈利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盈利是在安全和流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可以长期维持的。辩证的看,追求绝对安全、充足的流动性和高盈利水平,只能是理论上的极端情况,实际运行则是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在维持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盈利最大化。

2.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基本特征是:a.产权清晰 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与企业间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的法律形式予以界定:即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

3.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分析

答:许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分析就集中在5个方面,即所谓的“5C”:品德、资本、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

一、借款人的品德借款人的品德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贷款的意愿,还要具备对贷款使用的负责态度。

二、借款人的能力它是指借款人在借入资金后,凭借自身的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

三、企业的资本资本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反映了借款企业的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资本数量越大,借款人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越大。

四、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

五、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这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

4.票据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的区别

答:(1)资金投放的对象不同。普通贷款以借款人为授信对象,贴现以持票人为授信对象,实际上是一种票据买入行为,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

(2)在信用关系上的当事人不同。一般贷款的当事人是银行、借款人和担保人,而票据贴现的当事人主要是银行和贴现申请人,但当票据到期不能兑付时,贴现申请人、承兑人、出票人以及若干背书人都负有连带的清偿责任。所以贴现时一种较安全可靠的资金运用。

(3)资金融通的期限不同。一般贷款的期限可以达1年,乃至数年,票据贴现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而且计算期限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

(4)融资的流动性不同。一般贷款发放后,往往都是贷款到期后收回,而票据贴现,可以在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通过再贴现或转贴现的方式在银行间转让,融资比较灵活。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篇7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活动中的预期收益无法顺利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即借款者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 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 借款者由于还款能力不足或信用降级而使银行面临潜在的违约风险。信贷风险是在商业银行诞生之初就一直伴随商业银行的风险,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在变化, 银行除了要面对传统意义上的信贷风险, 也要同时面对因利率或汇率等因素的变动而导致借款人无法如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及特点

1. 信贷风险的分类。

(1) 信用风险。是银行所有信贷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种类, 主要是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或故意违约而导致银行最终遭受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2)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银行现金不足或其存款额度不足, 使银行财产的流动性不足, 进而导致银行财产和信用受损的可能性。 (3) 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市场利率、汇率或信贷资产价格的变动而给银行带来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4) 操作风险。是因银行内部的管理不善和制度缺失而致使银行直接或间接的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2.信贷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他借款开展信贷业务的, 属于负债经营, 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 扩散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系统, 其资金流转比较迅速而且借贷关系比较复杂, 涉及面广, 可能关联到很多银行和经济实体, 所以当商业银行发生信贷风险时, 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波及到其他商业银行和经济主体。 (2) 隐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通常并不是独立发生的个体事件, 信贷风险往往是早已隐藏在信贷业务的背后, 只是很难辨识, 而且信贷风险很可能被其他经济因素所掩盖, 以至于发生时措手不及。 (3) 集中性。货币资金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血液, 而银行恰恰是以货币资金作为借贷物的, 因此存款者和借款者都需要通过银行才能实现资金流通, 这就使银行集中了各种风险。银行之外的其他社会因素也可能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4) 加速性。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而开展信贷业务的, 一旦发生信贷风险, 就会使银行的信用严重受损, 客户就会大量集中挤兑, 就会使简单的信贷风险范围扩大, 进而可能引发整个银行系统风险, 引发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需要以信贷风险的发展规律为基础, 充分了解和把握信贷风险的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 不能违背其规律, 否则只能加大信贷风险程度。

2. 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

商业银行需要用科学的、量化的手段分析控制信贷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的运行规律准确掌握。

3.信贷风险管理的方式。

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把信贷风险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事前预测和防范、事中进行控制、事后及时处理和弥补。

4.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所作的一些努力都是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减少由信贷风险导致的财产损失, 并维护好商业银行的信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善, 首先是由于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意识决定行为, 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为是由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所决定的, 风险管理意识与每个员工的行为息息相关, 进而决定着信贷风险的大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第一, 商业银行往往过于重视信贷业务的开展, 而忽视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第二, 商业银行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而对长期效益认识不足;第三, 信贷风险管理只存在于信贷发生环节, 对信贷行为发生前后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 风险管理体制不科学。

(1)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够。保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保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无法向董事会直接负责, 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水平。 (2)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这促使相关工作人员片面追求业绩而忽视了业绩背后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增加了信贷的风险。 (3) 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制度并不能很好的防范信贷风险, 放大了抵押贷款的作用。

3. 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我国向来对定量分析的使用不足, 而商业银行主要是以客户资金作为运行的载体。定量分析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无比重要, 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不足, 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 (1) 商业银行缺乏统一的评级体系, 每家银行评级体系指标都有所不同, 对客户的信用评级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各银行的评级体系的相关指标选择不够全面和精确。 (2) 虽然有些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新巴塞尔协议, 对银行的资本比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很多银行的风险度量技术仍需提高, 以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起到应有的效果。

4. 风险评估机构不规范。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不缺少风险评估机构, 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的风险评估机构还不够规范。风险评估机构对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义重大, 所以应该在风险评估机构方面加大力度,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为风险评估行业提供统一的标准, 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5.风险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管理形式, 特别是随着现代金融管理的发展, 对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站在更高更宽的角度加强对银行风险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1.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 需要在银行内全体工作人员之间展开, 对全体员工进行信贷风险文化方面的教育, 提高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意识。同时应该加紧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文化制度, 把信贷风险文化列入银行文化制度, 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氛围, 把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处。

2.改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信贷风险管理不能只注重于信贷业务发生的过程, 应该贯穿整个信贷业务流程, 把信贷风险管理范围扩大到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阶段。在信贷业务发生之前, 对客户的还款信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风险预测, 在贷中对贷款发放额度进行控制, 在贷后对客户还贷进行及时的跟踪监督, 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的变化, 从整个信贷过程严格监控贷款的发放和归还。

3.加强风险资产管理。

要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就必须加强银行的风险资产管理。信贷风险的管理范围应该扩大, 不要只停留在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关注上, 而应该对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同样重视。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详细的分类, 并根据信贷资产类别分别要求其风险程度, 依据风险资产、风险程度的大小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完善风险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完善风险内控机制的步伐。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首先要在银行内部展开, 从银行的管理层由上而下的进行内控机制的贯彻。银行内控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 增强整体风险管理意识。

5. 加强风险激励机制和责任考核。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要加强银行风险激励机制和责任考核制度, 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抗风险能力。风险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考核制度的实施, 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篇8

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来看:一是客户经理的素质风险。一些业务素质偏低的客户经理,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风险增大;而品德素质较差的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有些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把贷款置于损失边缘。二是管理机制未能奏效带来的管理风险。例如,贷前调查不细致,缺乏对客户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及信用状况的全面把握,致使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或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形成风险;贷后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企业的全面掌控,不能在第一時间识别风险,丧失最佳退出时机,等等。

从外部来看:一是借款人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贷款一旦放出,主动权转移到借款人这边,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直接影响到贷款安全。二是担保失效带来的担保风险。部分企业之间通过互保、连环保等方式形成了“贷款担保圈”,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极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贷款担保悬空,造成了“担而不保”的现象。此外,抵押物价值缩水、变现困难等因素,也使担保能力大大弱化。三是中介机构提供不真实资料带来的中介风险。信贷政策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企业财务报表、资产价值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且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审计或评估通过。但少数中介机构为了某些不正当收益,为借款人出具了不真实的报告,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二)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三)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四)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论文 篇9

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来看:一是客户经理的素质风险。一些业务素质偏低的客户经理,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风险增大;而品德素质较差的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有些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把贷款置于损失边缘。

二是管理机制未能奏效带来的管理风险。例如,贷前调查不细致,缺乏对客户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及信用状况的全面把握,致使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或不具备偿

还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形成风险;贷后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企业的全面掌控,不能在第一时间识别风险,丧失最佳退出时机,等等。

从外部来看:一是借款人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贷款一旦放出,主动权转移到借款人这边,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直接影响到贷款安全。二是担保失

效带来的担保风险。部分企业之间通过互保、连环保等方式形成了“贷款担保圈”,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极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贷款担保悬空,造成了“担而

不保”的现象。此外,抵押物价值缩水、变现困难等因素,也使担保能力大大弱化。三是中介机构提供不真实资料带来的中介风险。信贷政策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企 业财务报表、资产价值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且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审计或评估通过。但少数中介机构为了某些不正当收益,为借款人出具了不

真实的报告,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

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

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二)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

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

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三)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

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

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

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四)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

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

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 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五)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

“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选对得1分,共20分)

1、信用社会计是(A)

A、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B、自公历上年12月20日至本年12月20日

C、公历上年2月1日至本年2月1日 D、公历上年12月31日至本年12月31日

2、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D)

A、货币币值稳定 B、经济增长

C、货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目标

D、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___________挂牌公告的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B)

A、调整日

B、开户日

C、支取日

D、结息日

4、下列哪项是属于负债业务。(A)

A、存款业务 B、贷款 C、证券投资 D、结算业务

5、下列哪项是适用备案制的中间业务。(C)

A、代理证券业务 B、代理保险业务

C、代收代付业务 D、国债投资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部门在侦查、审理案件中,发现当事人存款与案件直接有关,要求停止支付(冻结)存款时,必须向储蓄机构提出________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等正式通知,方可办理暂停支付(冻结)手续。(C)

A、省级或省级以上 B、地级或地级以上 C、县级或县级以上 D、乡镇级或以上

7、短期贷款进行展期的规定是(B)

A、不得超过6个月 B、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

C、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D、最长不得超过3年

8、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保证贷款中的保证人。(C)

A、国家机关 B、中央银行

C、国有商业银行 D、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9、下列哪项财务比率的公式是正确的(B)

A、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B、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C、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速动负债 D、资产收益率=毛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10、下列对储蓄账户现金支付管理正确的有(D)

A、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含银行卡户,下同)提取现金1万元以下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核实后予以支付。

B、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含银行卡户,下同)提取现金1万元至5万元,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核实后予以支付。

C、一次性提取现金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应请取款人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以便银行(农信社)准备现金。

D、一次性提取现金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应请取款人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以便银行(农信社)准备现金。

11、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下列哪项符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B)

A、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B、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

C、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90%;D、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存款比例不超过100%;

12、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能(C)

A、12个月 B、9个月 C、6个月 D、3个月

13、按照《贷款通则》规定,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D)的贷款。

A、1年(不含1年)以上 B、1年(含1年)以上

C、1年以上(含1年)5年以下(不含5年)D、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

14、一笔6个月的短期贷款,其利率为6%,经银行批准展期6个月后,执行的利率为(B)

A、6% B、1年期的利率标准 C、12% D、执行6个月的新利率

15、借款人以汇票、支票、存款单作为债权担保的贷款是属于(C)

A、信用贷款 B、抵押贷款 C、质押贷款 D、保证贷款

16、农村信用社保卫部门档案保管期限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种,其中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为16-50年。下列符合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是(B)

A、综合文书类——长期;B、刑事案件类——长期;

C、枪支弹药类——长期;D、安全设施类——长期

17、出纳“四双”制度的内容不包括(D)

A、双人管库 B、双人临柜 C、双人押运 D、双人复核

18、农村信用社凡有金库的单位必须坚持_____小时守库值班,严格执行_____以上武装守库制度。(D)

A、12,单人 B、12,双人 C、24,单人 D、24,双人

19、《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储户可以用口头或函电形式挂失,但补办书面手续的时限不得超过(B)。

A、3天;B、5天;C、7天;D、10天

20、农村信用社凡是信贷人员采取顶名、冒名贷款等手段骗取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一经查实,一律(D)

A、开除留用;B、撤职;C、留用查看;D、开除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及以上的正确选项,全选对2分,漏选、错选均不得分,共30分)

1、存款人的存款帐户分为(ABCD)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2、办理个人存款账户时,下面哪些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ABC)

A、境内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

B、军人身份证件或武警身份证件

C、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

D、学生证或学生借书证

3、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BD)

A、平等

B、公平

C、公开和公正

D、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4、根据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有关案件报告制度规定,发生“四类”案件要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农村信用社“四类”案件包括(ABD)

A、金融诈骗

B、金融盗窃、金融抢劫

C、存款长款或短款

D、涉枪案件。

5、银监会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提出的“四项制度”包括:(ABDE)

A、干部交流;B、岗位轮换;C、风险排查;D、亲属回避;E、强制休假

6、下列哪些符合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规定。(ABC)

A、重要空白凭证一律纳入表外科目核算。

B、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应按顺序使用,不得跳号。

C、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接及复核时必须逐张清点,手续完美。

D、重要空白凭证可以预先盖好印章备用。

7、在贷款审查环节,会计人员重点审查贷款业务的哪些方面,审查无误后,办理贷款业务账务手续。(BCD)

A、贷款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准确 B、贷款业务是否经审批人员审批同意

C、借款借据与合同内容是否对应、要素是否齐全 D、填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8、储蓄机构营业终了结账工作的程序中,下列哪些工作要求复核、出纳员操作的?(CD)

A、登记开销户登记簿

B、轧记库存现金

C、填制科目日结单 D、编制营业日报表。

9、担保贷款按照担保标的不同分为(BCD)

A、信用贷款

B、保证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10、新《巴赛尔协议》将风险扩大到哪三种。(BCD)

A、资本风险 B、信用风险 C、市场风险 D、操作风险

11、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法,下列哪些是不良类贷款。(CDE)

A、正常贷款 B、关注贷款 C、次级贷款 D、可疑贷款 E、损失贷款

12、下列哪些符合银行办理结算的结算纪律。(ABCDE)

A、不准以任何理由压票、任意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

B、不准无理拒绝支付应由银行支付的票据款项;

C、不准无理拒付、不扣少扣滞纳金;

D、不准违章签发、承兑、贴现票据,套取银行资金;

E、不准拒绝受理、代理他行正常结算业务;

13、“三防一保”的内容是(ACFG)

A、防诈骗 B、防洗钱 C、防抢劫 D、防灾害事故 E、防计算机犯罪

F、防盗窃 G、保证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

14、在下面哪情况下,经济合同为无效?(ABCD)

A、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B、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

C、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D、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

15、下列哪项符合现金运送的安全要求(ABCD)

A、联社设专(兼)职运钞员,负责同城或异地现金的运送与调拨;

B、必须坚持双人押运和武装护送;

C、要严守保密;

D、严密交接手续;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2、储蓄账户既可用于现金存取业务,也可用于办理转账结算。(Ⅹ)

3、库房门钥匙和款箱柜钥匙应统一由专职守库人员保管。(Ⅹ)

4、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审慎地识别可疑交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妨碍反洗钱义务的履行。(√)

5、日终结账时,当班柜员应打印轧账表、流水账认真核对现金库存和所经办的业务与电脑账是否一致,然后将现金、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直接装入钱袋,放入尾箱后上锁。(Ⅹ)

6、签发个人支票的起点金额为人民币500元。(Ⅹ)

7、一笔储蓄存款可开具多份《存款证明书》。(√)

8、农村信用社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期是2年。(√)

9、单位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应使用其主管单位名称加附属机构名称。(√)

10、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一定时,通过负债融资越多,资产规模越大,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总收益一定越高。(Ⅹ)

11、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其中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12、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对外再融资、变卖资产等才还款。(Ⅹ)

13、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14、农信社对借款人“5C”的信用分析中包括:借款人品格、借款人资金使用方向、能力、担保和经营环境五方面。(Ⅹ)

15、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规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开除的纪律处分的,终身不得在金融机构工作。(√)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票据的欺诈行为有哪些?(列出五方面行为即可得10分)

答:有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属票据欺诈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伪造、变造票据的;(2)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的;(3)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4)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的;(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6)冒用他人的票据,或者故意使用过期或者作废的票据,骗取财物的;(7)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前六项所列行为之一的。

2、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与安全防范?

答:(1)树立风险管理新理念。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风险管控在农村信用社管理中属于核心地位。(2)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相互合作与制衡的机制,形成防范风险的内在约束。(3)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程序化管理。应针对贷款业务调查(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签约、发放、检查、监测、收回、不良贷款催收、核销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对所辖每笔贷款风险和借款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监测,把贷款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和岗位,防止产生管理缺位。(4)强化稽核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各项稽核监督规章制度,实现稽核监督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5)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做好防诈骗、防盗窃、防抢劫、防灾害事故、防计算机犯罪、防洗钱,确保信用社资金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工作。

1、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支持哪些方面,如何落实措施,才能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水平?

答案参考: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的内容。

(六)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配合我省“再育千龙、兴办万社”工程的实施,加大对优质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种养专业户等的支持力度。要着力支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农业龙头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对目前规模虽然不大,但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提前介入,做好跟踪服务,培养和扶植一批新型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对农业园区的支持力度,从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出发,选择有潜力的农业园区,支持其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服务系列化方向发展。支持一批集收购、销售、流通为一体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农村小生产连接大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

(七)重点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贷款政策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有产业支撑和繁荣前景的中心镇、专业镇建设,城镇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对商业性较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落实担保的前提下要积极介入;对财政资金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积极参与;对村庄“五改”和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确保还款来源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八)重点支持农民致富奔康。坚持农民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原则,优先满足农民种养等生产类贷款需求,努力培植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增加对农民加工、运输的投入,适度发放农民助学、危房改造、农民公寓按揭贷款等贷款,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九)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力争满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龙头企业,带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形成主产业突出、后续产业强劲的工业群体;大力扶持发展外资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利用外来和民间资本搞活县域经济;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重点中心镇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加速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对省政府选择的10个新农村示范试点县,省联社按属地的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所属县联社实行支农政策的全面倾斜,加大对示范点的信贷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的建设步伐。

(十)加强支农资金的组织与调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正面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作用和支农成效,树立现代农信的支农新形象,培育一批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真正属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实现存贷两个市场的有效联动,增加资金来源,促进存款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切实措施,多策并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促降力度,向存量贷款要资金、要效益,扩大支农资金来源。要充分提高支农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调剂支农资金余缺。建立全省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调剂中心,为支农服务搭建平台,通过协调有关联社跨地区、跨联社的资金调剂,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富余资金到农业地区,满足农业地区支农资金的需要。

(十一)完善和创新支农金融产品。要继续强化支农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重点发展金融咨询、代理业务、担保、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和信贷业务新品种,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

——做大做强小额农贷品牌。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一是延伸贷款对象。将小额农贷的对象由传统耕作养殖户延伸到与“三农”有关的加工、运输以及各类产业经营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及农民,满足生产、消费需求,使受惠面达到需求面的70%。二是延伸贷款额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经营实力,对信用等级评定高的客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以更好地满足贷款对象的资金需求。三是延伸贷款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条件具备的农户可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循环使用贷款。要逐步加大小额农贷的推广力度,放大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支农效益,形成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探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新模式”。在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一般联保和特殊联保的联保贷款新模式。由农户自愿结合或由农村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等协调联合,组成多层面的农户联保实体。按照“多户联保、平等自愿、共担风险”的原则,由参加联保小组的成员,相互担保或共同成立风险补偿基金,联保成员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其他联保成员要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或在共同出资的风险金补偿基金中扣划,通过拓展联保对象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农户大额贷款难的问题。

——大力开展订单农业贷款。为了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已取得农产品收购订单,且农产品收购企业愿意提供担保的订单农户要大力支持。通过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的发展。

——组织开展社团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大额贷款需求,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社团贷款的形式,集中资金优势,支持一批规模效益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

——抓好创新产品的试点。农村信用社要因势而变,顺势而为,积极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抓好金融产品的试点工作,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指引》要求,逐步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机制延伸至小企业信贷领域,着力抓好小企业信用贷款、社团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民公寓按揭和财政资金配套贷款等试点工作,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十二)加强和改进支农服务手段。加快支农服务电子化建设,完善支农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业务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业务处理现代化、服务手段自动化、结算渠道多样化,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理财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各个环节运作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客户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选择一批优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重点授信对象。进一步延伸支农的广角,把信贷服务与信息、科技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实行包村、包片、包户的信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优势,主动开拓市场,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增强营销服务能力。

(十三)构建支农信息沟通平台。做好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工作,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定期向当地政府、人行、银监等部门报告支农工作的有关情况、问题及建议等。通过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协同支农,形成支农合力。要加强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经济协会的沟通,及时掌握农民的经营情况和农产品的市场动态,确保支农工作高质量、高效益。

(十四)建立支农贷款担保体系。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农业保险体系,试行以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等作为支农贷款的贴息资金、担保资金、风险基金,并组织成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发挥财政支农的杠杆作用和倍数放大效应,完善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切实降低支农贷款风险。

(十五)建立支农考核机制。建立支农贷款考评制度,把信贷人员支农贷款的综合业绩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以支农贷款发放额、收息额、信贷资产质量、信贷基础管理作为考核依据,拉开收入档次,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信贷人员主动营销支农贷款。定期组织召开银企、银政座谈会,征求各方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要求,及时改进支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掌握动态,及时做好支农服务总结工作,对支农服务工作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进行宣传表彰,树立典型,交流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支农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高校周转房管理存在的难题探析下一篇:大学生写议论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