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2024-08-09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共9篇)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篇1

汇报

中共东观镇委员会书记何远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东观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东观镇地处高坪区东部,辖3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幅员面积48.9平方公里,国道318线及南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周边十多个乡镇的物资集散中心,场镇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

2009年8月,东观镇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力,被省上曝光,镇主要领导还到市上作检讨。那时的东观舆论非议、任务繁重、资金紧缺是她真实写照。面对压力、困难和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党政一班人正视困难不回避,直面问题添措施,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镇环境综合质量大为改观。2010年,东观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集镇,南充市只有两个乡镇获此殊荣。我 1

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抓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我们累计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购置10吨压缩式垃圾清运车一辆、机动三轮转运车2辆、活动垃圾车20辆、垃圾箱50个、垃圾桶80个;设置固定停车位300余个,摩托车、自行车集中停放处40处;对马路街等4条街道1500米下水管道进行了清淤;在马路街、正南街、东观寺街、半边街新安装下水管道2100米;在东新大道、马路街、打铁街、东观寺街新安装路灯57盏;对东新大道进行了美化绿化;在新顺街铺彩色人行道地砖2000平方米;对马路街、东观寺街、正南街、市场街、打铁街、学院街等共15000平方米破损街面进行了维修;在场镇23条主要街道补植绿化树1000余株;在场镇新建木料市场1个,维修公厕5座;在公路沿线居民集中区建垃圾池58个,并对400余户居民院坝近10000平方米进行了硬化。对南广高速、国道“318”两侧民房进行了大规模风貌整治。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投资600多万元在元通寺村建成占地近9亩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二、创机制,管理工作常态化

我们深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抓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多方调研,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东观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制定了《东观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完善了相关考评体系,建立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督查督办、奖励处罚、严格问责等五项机制,坚持以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一是明确责任,干部分段包户,实行网格化管理。二是把城乡环卫工作权、责下放到村(居),将清洁工交由村(居)招聘、管理、考核,镇每年给村(居)2000元工作经费。并对此项工作纳入对村(居)的目标考核。三是加强垃圾清运处置力度,村建垃圾池,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对于偏远山村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就地掩埋等方式处理,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四是严格考核,每周五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对村(居)进行考核打分,并将结果排名张榜公示;四是逗硬奖惩,把镇村(居)干部统一纳入考核,对考核排名倒数三位的一次扣50元,连续2次排名后三的,除扣当月绩效工资外,村(居)支部书记还要在全镇大会上作检讨,考核之初,就有一位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在镇村干部大会上作检讨。五是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监管执法力度,争取区城管联合执法大队、区工商局、区公安分局、区交警支队等单位的支持,组建了高坪区城管联合执法大队东观中队,依法加强集镇城乡环境整治的执法力度,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达到制度化、经常化、秩序化。

三、见成效,推动作用明显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由于我们大投入,管理科学化,使得东观环境更加优美,场镇街道更加规范整洁,人气更加兴旺,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尤为明显。

1、社会效益。一是东观群众对东观环境的美化拍手称赞,在马路街实施全面油化后,其周边居民200余人敲锣打鼓给镇政府送锦旗。二是仪陇县任县长带领该县30多名党委书记到东观镇考察学习。三是顺庆区金台镇、蓬安县龙蚕镇、嘉陵区大通镇等乡镇相继来我镇观摩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

2、经济效益。由于东观场镇环境得到了美化,更适宜人居,场镇居民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周边乡镇群众大都选择到东观来经商和购置房产定居。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东观场镇人口增长了2000余人,使得东观人气更加旺盛。2009年底,东观场镇闲置的230余间门面房,现已全部作为商铺开张营业;门面房的平均价格在8000元每平方米,黄金口岸的门面房售价更是高达13000元每平方米。康桥水

锦二期工程、东新建材小区、东盛小区、大桥小区等大中型楼盘,一开盘就售磬,楼盘平均售价2600元每平方米,高的达到3300元每平方米。由于房地产行情看涨,东观场镇土地价格也一路飙升,达到150多万元一亩。2010年,东观仅地税就比上年增收了350万元,今年上半年地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200多万元。

各们领导、同志们,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这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不足之处,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全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把东观镇打造成为最适宜人居的中心集镇!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篇2

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建设厅厅长宋继东, 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设厅副厅长周卫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自治区建设厅城建处处长黄科宏主持。

会议对今年上半年各级政府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据统计, 上半年全区各级政府在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财政总投入达3.04亿元, 新增泊车位4882个, 改造及建设排水管道9万米, 新建、翻新公共厕所211座, 改造或硬化道路79.8万平方米, 整治或改造街道971条, 清理垃圾约1.3亿吨, 整治农贸市场3210处, 清理非法小广告63.5万条, 清理工地乱象5844处, 美化绿化466万平方米, 种植风景树木365.6万株, “穿衣戴帽”工程17.6万平方米。

会议同时指出, 各地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 一些问题仍较突出, 如一些地区在工作思想上、行动上有所放松, “五乱”现象反弹严重, 市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宣传工作有所弱化等。

会上, 宋继东厅长指出, 各级政府要在全区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 掀起“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新一轮高潮, 使城乡环境在短期内有一个大的改观, 努力营造干净清洁的城乡环境迎接建国60周年大庆到来。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坚持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负责制, 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强化机构建设, 落实责任, 严格实行问责制。

二是要重点治理“五乱”。突出整治市区街道的市容环境、农贸市场、夜市、机场、车站、码头、广场、公园、河堤、主要宾馆周边环境、主要景点、景区周边环境、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镇环境等。抓好各市、县重要市政道路、重要节点、重要活动场所、重要接待场所和主要景点的整治工作。

三是要加快推进城市“穿衣戴帽”工程。各市要以城市主要道路、景观道路的房屋立面“穿衣戴帽”为重点, 加强建筑物立面、楼顶天面、户外广告和门头招牌、绿化、架空线路、围墙、楼房景观照明、市政公用设施和市容秩序的整治, 使城市景观充分体现时代风貌和民族特色。

四是要加强路容路貌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要加大对公路路面、公路沿线、收费站等区域安全和清洁卫生整治工作, 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和环境整洁;加强交通秩序混乱路段的治理, 规范停车秩序,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

五是要以这次建国60周年开展的集中整治大行动为契机, 继续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推动“城乡清洁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常抓不懈, 工作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

六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便民利民。既抓好市容整治, 又确保市场繁荣;既努力消除“五乱”现象, 又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管理并举。

七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 加强舆论监督, 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周卫副厅长在会议最后对下阶段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一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加强对市政道路建设、小街小巷建设、主要干道人行过街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工作。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加快城市公厕建设步伐。加快配备无障碍厕所建设。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监管力度, 确保正常使用。

三是加快城中村、农村垃圾收集站、转运站建设。力争在市、县、区建立起“村收集、镇 (乡) 运转、市 (县) 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积极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工作,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卫生环境。

四是加快超市、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等六类市场的建设、改造, 用好政府补助就业岗位资金, 使小商小贩进得去, 租得起。

五是结合第七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届末检查评比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和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督察力度。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篇3

一、健全体制,创新理念,统筹谋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

为了夯实基层,筑牢基础,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剥离了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同时弱化了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考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重要目标进行管理。今年初又作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加强城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深入推进。借助这个平台,市治理办把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同步推进。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有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成都市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整合了市容环境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原分属几个部门管理的环境卫生、道路桥梁设施维护、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户外广告及招牌设置等管理职责,全部划归市城管局负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市域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分类指导、以奖代补,形成了职能整合、城乡统筹的“大城管”格局,为牵头抓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理念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件重要“武器”。近几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三三四四”工作思路,即:实施为民服务惠民工程、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工程和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人性化、宣传社会化等“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四个和谐”,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全域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着眼一流,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管局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考核奖惩的责任,扎实推进,争当全省排头兵,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城乡环境质量。

(一)高起点谋划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面对成绩,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畏难情绪,高起点谋划,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通盘思考、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市域治理。

(二)高标准治理

根据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实行差异化标准、分类指导。具体分为5个层次,梯度确定标准:中心城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郊区(市)县县城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场镇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对照 “四清”、“四改”要求,地震灾区按照科学重建的要求进行综合治理。成都市首先从标准体系建设入手,制定了《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体系,重点对市容环境及秩序、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水环境、园林绿化等环境治理明确了具体要求,确立了工作标准。在四川省统一部署治理“五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结合成都实际,把综合治理“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乱建)现象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开展高标准治理,并贯彻治理工作始终,使成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高效率推进

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目标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行最高层级的管理和最严格的考核,并提高目标考核权重,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以最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严格实行“问题管理”。对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领导交办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全部录入“问题库”进行管理,并与市电子监察系统联网,跟踪督促整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城市、县城、场镇的道路、市政设施、公厕、农贸市场等七个方面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暗访测评,分圈层进行综合排位,结果在媒体公布。

严格实行效能问责。市治理办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效能问责办法》,组建专门的督察机构,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

(四)高强度投入

成都市中心城区及二圈层区、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卫生填埋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的环保发电厂,市医废处置厂、粪渣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置(试点)已建成投运。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综合整治工程,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34亿多元。打造了一批特色街道和特色场镇,新建16个市政公园、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新建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42座、公交港湾站100座,规范设置停车场近4000个,缓解了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市政府两年拿出5亿元资金,严格依据考核结果拨付,专项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

(五)高水平展示

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运行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置体系,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强力推进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和绿化带提挡降土等工程措施,实施居民生活清洁能源改造,限行高污染车辆,严查重处污染行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综合治理城乡水环境,清理整治河道排污口,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修破损河堤,建立河道专人巡查监管机制,改善水质,中心城区已有16条河道实现“水清、无味”。大力推行“健康绿道”建设,既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场所,也为城乡结合部治理破解了难题。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科学重建灾区环境,将环境治理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与科学重建规划相结合、与恢复灾区城市秩序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整治市容镇貌,加快环境设施建设,灾区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环境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2010年初,成都市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一等奖。

2010年是成都市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达标年。经考核验收,各区(市)县均达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确定的工作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着三方面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治理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和持续推进准备,厌战、畏难;二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差距,少数乡镇(街办)重建轻管,城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差,工作机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责任不到位,日常监管缺位、脱位,导致管理盲点死角;三是居民素质存在差距,少数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卫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乱吐口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综合施治,长效管理。

三、高位求进,不断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成都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高位求进,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一)强力推进“三个延伸”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城市管理机构,将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村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场镇、村庄的垃圾收集桶点进行景观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实施更新改造。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户分类”试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集中收集率。三是清理盲点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场镇、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健康绿道沿线及废品收购点周边进行梳篦式清理,清运积存垃圾和杂物,消除脏乱差。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

一是按照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网络系统延伸建设,加快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完善基础信息并更新数据,精细管理城市。二是加快城市管理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将城市道路、桥梁和路灯纳入建设范围,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安全运行,提高路灯故障发现的及时率和处置率。运用数字城管监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开发城市管理诚信评价信息平台。三是按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力争逐步实现全市域覆盖。

(三)建设现代化设施体系

一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生活垃圾、医废、危废、餐厨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可利用园区项目的建设,满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固体废物处置的需要。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的建设进程;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覆盖面,推进全市域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程。今年将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广泛进行试点。三是加大环卫清扫、市政设施、照明设施养护作业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和作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三烂”治理(即:烂环卫设施、烂市政设施、烂广告招牌),打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的设施基础。

(四)培养现代化城市管理队伍

用心培育干部队伍“负重实干、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争创一流”的城市管理精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大对干部培养、考察工作,充实基层管理队伍。二是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成都经济区8个城市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储备城市管理后备力量。三是认真落实市委《八项规定》,深化干部队伍作风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效能问责,培育乐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为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创城乡环境“全国一流”目标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和纪律保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汇报材料 篇4

尊敬的张常委、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就我镇近年来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自09年3月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我镇按照简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一项牵动全局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牢固树立“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形象”的理念,聚全民之智,举全镇之力,扎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素质逐步提高。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强综合治理队伍。

我镇于2009年初,就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及广大共产党员。镇政府出资近10万元,聘请交通协警两名负责场镇范围内车辆的规范停放及保畅工作,聘请文明劝导员20名负责场镇摊位的有序摆放,聘请交通协管员42名负责农村道路上的交通秩序。自2007年以来,场镇清扫保洁工作一直实行公司化运作,清扫、保洁、转运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工作人员已达40人;

并在今年7月份起,将321国道、石养路沿线村社的农村生活垃圾的转运处理承包给了该公司,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2年完成在国道沿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目标任务。

二、健全长效机制,促进环境常态治理

科学的推进机制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加速器。我们立足巩固成效、开拓创新、着眼长远,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治理工作稳步前行。一是建立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坚持把宣传发动作为环境治理的根本工作,通过广播、标语、展板、召开会议等途径,宣传典型经验,曝光突出问题,问计求策于民,真正实现了宣传无盲区、动员全覆盖。三年来,组织宣传车宣传50余次,张贴各类标语100余幅,设置宣传栏50余处,召开各级专项会议上千次,确保全镇人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态踊跃参与城乡环境治理。二是建立完善会商联席机制。建立由财政、建设、工商、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研究作为每次党委会的固定议题,定期听取汇报,集体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成立由党政班子成员为组长的8个督导巡查组,做到“每月督查考评、随时指导督办、阶段总结部署”,把表彰奖励与问责追究结合起来,做到监督到位、奖惩逗硬,有效将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业绩纳入对各村社干部、驻村干部年终

目标考核内容。并与绩效工资,公务员津补贴挂钩。三年来,共通报批评村(居)、单位40个,对10余名工作不力的机关、村社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

三、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工作保障有力。

三年来,采取向上争、本级挤、社会捐、群众筹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用于全镇卫生保洁、垃圾处置、设施添置、硬件改造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其中,投入120万元,用于支付保洁公司承包费;投入20万元,硬化、维修场镇街道上千平方米;投入24万元,修建垃圾中转站1个;投入8万元,建设垃圾池40个、增添果皮箱近100个、投入24万元,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个;投入20余万元,改造公厕4座,新建化粪池4个;投入资金5万元,清理红星桥、珍珠巷、陕西街下水道淤泥整治上千米;投入资金1.5万元,维修场镇路灯100余盏次,新增路灯4盏;投入资金2.5万元,对杨柳溪场镇段陈年垃圾进行清除;规划摩托车停放点3处,机动车停放点2处,并其在场镇部分路段增设交通标志标牌。

四、丰富活动载体,纵深推进治理工作。

一是常规活动有序开展。积极落实 “门前五包”、商家公约,有效扭转了商家店铺《责任书》签约率高、履约率低的尴尬局面,形成了持续整治不文明行为的高压态势。大力实施“七进”活动,深化文明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劝导活动,集中治“三乱”问题;全民开展“周末双

清”活动,增强了广大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二是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在专项整治。在重大节日、活动等时间节点,我们齐心协力,加大攻坚力度,狠抓集中整治,以城乡环境的新变化、城乡面貌的新气象,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注重条块结合、常规战与攻坚战结合、城乡结合,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专项治理行动,突破薄弱环节,清除盲点死角,拓展延伸环境治理的范围和内容,坚持不懈地把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五、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因我镇人口多、面积广、任务重,加之基础设施条件又较差,与一般乡镇相比,需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而我镇财政一直都较为困难,特别是今年实行新的财政政策以来,乡镇财政收入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巨大资金投入之间的缺口愈来愈大,恳请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我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补助力度。二是九曲河(杨柳溪)整治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途经石桥场镇红星桥社区、杨柳村汇入沱江的九曲河年代久远,淤泥堆积,造成部分河道较窄,除严重影响泄洪外,还给溪内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是历年来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暗防督导组的必查之处,要彻底搞好此段河渠的环境卫生,必须对该段河渠实施彻底清淤、另筑护堤等整治工作,而要实施以上工程需投入较多资金,乡镇现有财

力物力承担。三是执法主体资格的问题。《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2个多月了,但目前还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乡镇人民政府还未取得执法主体资格,正式实施还有一定难度。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镇一直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自今年3月23日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动员以来,我们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提档升级、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新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总体目标,高强度开展治尘、治污、治乱、治堵、治脏专项整治,努力改善我镇城乡面貌。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市政公共基础设施 美化市容市貌

为突出市容市貌的亮化、绿化、美化,我镇结合日常维护,对部分地段进行了改造,先后完成了以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装玫瑰大道路灯20盏,清掏阴沟污泥378米,安装科教街、正街栏杆156米,对非机动车停放进行规范,重新对科教街、正街2600米路沿石进行刷漆翻新,划定交通标线9200米;绿化景观打造12000平方米;道路硬化7200平方米;裸土覆盖15000平方米;树池提档升级118平方米;完善农垃基础设施,在村道新建20处景观化垃圾桶点,在社道新建8处垃圾池。

二、加强镇村城乡环境卫生治理 提升乡村形象 以村(社区)为责任主体,高强度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以“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思路,以安置小区、村民聚居点、村办公室内外环境为切入点,以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为责任机制作,以作业公司保洁人员定岗、定段、定时、定责为工作机制,建立了环境卫生清扫的常态化工作保障。上半年各村(社区)共计出动人员1600余人/次,清理垃圾杂物15吨。

三、加大扬尘治理力度 提高民生服务质量

以服务外包形式,每年投入280万元进行环卫作业。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专业人员进行“治尘”,要求保洁公司将环卫工人分为普扫组、快速保洁组和清洗道路组,缩减垃圾在地面滞留时间。每天通过2台洒水车和一台扫地车不定时段对镇内的道路冲洗降尘,清除灰带,提高路面洁净度,同时加强对建设、交通、拆迁、市政四大工地规范管理,按要求打围、湿法作业,出口硬化、车辆出入冲洗。

四、加大河道治污力度 改善水环境质量

落实人员对河道进行监控、清理、疏淘,高强度“治污”。将临时清理和季节性疏淘相结合,组织镇内鹿溪河流域行政村对河道进行全面清理。本共计出动362人/次,清理2吨垃圾杂物,疏通沟渠2000米,完成2家农家 乐污水处理系统安装,关闭养殖场65家,实现了污水排放达标。同时实现河道管护市场化运作,建立河道常态化管理机制,目前基本实现无违法排污、无淤泥堆积。

五、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治理 提升城市品质

按照“三清”标准,以治理“七乱”为重点,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基础,以治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为突破口,对场镇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按照“减量规范、美化靓亮”的原则,拆除科教街违规LED电子显示屏广告12处、田园诗驿小区3处;拆除华大路违规广告牌、灯箱16个。结合我镇建筑风格统一设计制作科教街店招657.52平方米、玫瑰大道店招500平方米,进一步改变市容市貌;统一制作东山快速通道兴隆段沿线20处农家乐招牌,进一步消除城市空间视觉污染,更好地展示我镇空间管理水平。严格管控“以街为市”的行为,取缔红绿灯节点乱摆摊点40余户,纠正违章占道经营行为467次;依法治理露天烧烤摊等违规现象,清除各类非法广告“牛皮癣”230处。进一步促进市容秩序持续好转。

六、加大道路交通治拥、治堵 确保交通畅通有序 为从根本上做好“治堵”工作,切实解决 “停车难”和乱停车的现象,我镇新建东山大道草莓基地、正街、科教街、市场四处停车场,科学规划26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组织人员劝导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398次,同 时我们与交警七分局三大队联动,将“引导疏通”与“严管重罚”相结合,解决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地缓解了东山大道、场镇“停车难”、“交通堵”的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一阶段治理中初见成效,但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执法队伍建设解决体制、编制等问题;

二、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城管执法难的问题;

三、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变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

四、规划打造特色城乡镇容、村貌;

五、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变村、社道路两侧风貌;

今后按照区工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加强整改、落实,改变城乡面貌,实现环境清洁、清爽、清新的工作目标,建设宜人、宜居、宜商的天府新区。

兴隆镇

回龙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篇6

为彻底整治我镇场镇和村(居)环境,改善整体面貌,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创建干净、整洁、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和谐回龙,半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在硬件投入、工作机制、整治“七乱”上下功夫,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城乡生活环境得以优化,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现将我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还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回龙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形势严峻

回龙镇地处“五县(市)”交界,辖7村2社区,总户数6807户、幅员面积46.51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有“成新蒲快速通道”、“成雅高速公路”途经本镇,有邛彭公路、老新蒲公路、固回路等主要交通线连接。有蒲江河和南河两条水域。有主场镇1个,桂山二级场镇1个。

回龙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集镇无农贸市场,集贸秩序矛盾突出;二是常发水患,过去场镇群众为防洪水,各自填高自家门面,造成街面变窄,高低不平;三是群众传统观念、觉悟程度和参与环卫治理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给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较大难度。

二、回龙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硬件投入上下功夫。

1、筹集资金,大力实施场镇改造工程。回龙集镇街沿高低不平、街道狭窄、路面破损严重是我镇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大硬伤。我镇集合旧场镇改造项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城镇污水管网改建等项目,多方筹资200余万元,大力实施场镇改造工程。对场镇主街道——硬件设施尤为欠缺的大桥街进行率先改造。街两边统一标准挖凿修整扩宽,全长680米全部铺成沥青油路,种植桂花树、增设分类回收垃圾箱、新设计安装了路灯等工程项目。同时以此作为示范街区,对整个集镇进行全面整治,规范画线确定汽车停车点位和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停车点位,制作停车指示牌20个,绿化补植桂花树200多棵,更换新垃圾铁桶和果屑箱60多个,修建街区花园种植各类花草、安放形象山石等极点打造4处,完成了污水管网地下安装工程等。集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进一步健全,集镇形象进一步提升。

2、各村社区以每年不低于30%的村公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用以增加环卫人员,提高环卫人员工资,增设垃圾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村社区环卫水平。

3、配强配齐城管队伍和保洁队伍。城管队伍和保洁队伍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中的重中之重,必须配好管好。我镇的做法是:一是增加人员,城管人员从2人配置到4人,场镇保洁员从6人配置到8人;二是增加装备,新购买城管执法汽车一辆,电瓶车一辆;三是加强对城管和保洁公司的监督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奖惩逗硬。

(二)、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1、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一是集镇街道实行镇干部分段包干。全体镇干部以街道分成4个组,由班子成员带队,每名镇干部都落实了固定区域分段包干。镇干部放下架子,拿上工具参与一线整治,清除牛皮癣,清理门前杂物,劝退出摊占道行为等等;二是对各村社区实行班子成员挂片、驻村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保洁员分片包干;三是落实责任,责任倒查。被市级以上部门通报进行整改的,按责任区进行责任倒查,以镇干部绩效工资和奖金为奖惩。

2、建立舆论宣传机制。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镇村干部会议18次、党委会议5次,专题研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在6月初开展“爱护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妇女代表、学生代表、商铺代表、群众代表纷纷上台发出倡议,自觉遵守条例,共同参与整治活动;三是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分别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家店铺、村社区居民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四是制作发放宣传音像资料,充分利用今年覆盖全镇各村组院落的“村村响”广播进行宣传,使城乡环境整治“人人参与、齐抓共管”观念深入民心。

3、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设立城乡环境监督管理办公室,镇群工办每半月对集镇街道、各村社区进行督查打分,每月底综合两次成绩进行排名,倒数第一的村社区和街道负责人作大会检讨,连续3次倒数第一的负责人作免职处理;二是抽调镇干部精干力量组建了城管执法队,以半月定期或突击执法等方式对“七乱”现象进行集中执法。

(三)、在整治“七乱”上下功夫。

1、围绕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从主观上认真查找原因,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前往蒲江寿安、西来、复兴等地参观学习,开展“环境整治比照检查大讨论”,提出“别人能做到,我们怎么办?”,对照先进镇乡谈各自存在的差距、问题和原因,找准自身不足,制定整改方案、标准和时限,从思想和灵魂深处解决整治不力的根本问题。

2、实行专业队与突击相结合,全镇组织360多人的环境治理队伍,对公路两边杂草、农户房前院坝堆放的杂物、建渣、沟渠河道白色垃圾、背街小巷、林盘死角、淤泥污垢等、横到边纵到底,全面彻底清除。

3、对集镇、主要公路沿线的移动店招、一店多招、牛皮癣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多次执法行动,共收缴移动店招36个,割除固定广告牌、不规范店招28个,清理和涂抹墙上牛皮癣70余处。

4、大力整治“工地乱象”。一是召集废品收购站、预制件厂、砂场等业主开会,强制要求其标准化打围;二是在农户申请农房建设时,收取保证金,统一进行标准化打围,从源头上杜绝“工地乱象”。

5、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月初我镇联合市治理办、综管办、规划局、羊安镇、牟礼镇、固驿镇、回龙派出所对集镇范围开展了一次联合执法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震慑作用。

三、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镇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深感该项工作离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先进镇乡还有很大差距,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下一步我镇准备从规范场镇店招店牌统一尺寸风格,规范主要公路沿线企业标识标牌入手,继续深化“七乱”整治,努力提高整治水平,形成长效机制,树好邛崃东南“面向成都窗口”的新形象,为实现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繁荣富庶的美好新邛崃而奋斗。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抉择 篇7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价值选择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必然有其十分明确而具体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

1.普世价值:基本人权要体现公平正义

自由和权利是人性的根本需要和普世价值。公平正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 因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 就是要着力破除城乡分割和差距发展的体制障碍和制度歧视, 促进工农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 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国民待遇,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普适价值:利益分配要体现共同富裕

大同世界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最高境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质是调整利益关系。城乡共同发展是手段, 共同富裕是目的。各地情况不同, 发展和改革可以有不同思路, 但是, 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核心价值:主体地位要体现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应同时成为社会财富的享有者。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前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特别要让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家属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民生上。

由此可见,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场发展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伟大变革。发展历来都有盲目与自觉之分, 而科学和谐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过程, 而且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 同时更是人的生存条件不断得到满足、人的尊严不断得到认可、人的自由选择空间不断得到拓展的过程。改革正是要按照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的利益需求来纠正其价值取向的片面性, 消解其各种体制性障碍, 使之沿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正确轨道快速前进。因此,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能简单地以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 更不能以GDP或人均GDP论英雄。否则, 改革试验区就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在西部的川渝落户了。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结构选择

结构是价值的载体。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 就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结构选择。在工业化中期, 以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的一元结构和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二元结构乃是历史演进的必然。

1.所有制结构:必须明晰农民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 使用权则归家庭承包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 必须找到一种既能体现农村土地所有制主体和兼容土地承包制30年不变, 又能适应土地规模经营和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形式。而当前由农民自己创造的各种合作经济和合作组织, 完全可以通过以土地经营权置换股权或以承包地置换社会保障、以宅基地置换住房等多种形式, 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 (基地) 集中、人口向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并成为破解“三农”难题和谋求长期发展的新体制基础。

2.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的相融互动

产业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但是, 我国传统产业结构却长期呈现比例失调和彼此孤立状态。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的着力点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调整产业比例与布局, 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 实现城市产业扩张并向农村转移;其二是改善产业关系与质量提升,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 融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农业部门及其相关产业且为其服务的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信息等第三产业为一体, 形成一个相互交融、彼此互动的产业链集群和利益共同体。

3.投入结构:政府、农民、社会齐努力

现代农业兼容提供农副产品、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和教育等多项功能, 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因而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农民是土地承包经营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因而必须增加对自身生产和生活的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和农民曾经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 因而新时期理应要求全社会关助“三农”、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

4.组织结构:实行“四位一体”的乡村自治

村民自治及新农村居民向城镇或中心乡镇聚居, 客观要求乡镇一级实行社区自治。现存乡镇政权在取消农业税后, 功能难以准确定位, 权力因缺乏财政支撑而难以正常运转。精心培育并做大做强由农民自主创办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会组织, 迫切需求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 笔者认为, 乡镇政权可以撤消, 原有人马可以由社区内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群团“四位一体”自治组织所择优吸纳或分流消化。

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选择

战略是对城乡发展和改革事业带全局性的统一谋划, 是实现价值选择和结构选择的行动纲领, 因而也同样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1.目标选择:实现工农城乡发展与和谐

这个目标包括发展与和谐两个方面,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改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工农城乡一体化大发展, 而且也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实现工农城乡利益关系的大和谐。毫无疑问, 上述两大目标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也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二者相辅相承, 缺一不可。只讲发展不讲和谐, 或只讲和谐不讲发展, 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求乘改革试验之机向上要资金、要项目、要政策优惠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而回避现实矛盾问题的解决, 或借和谐稳定之名行苟且偷安之实而放松发展, 都有悖于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初衷。

2.途径选择:坚持一切从各地实际出发

首先, 在划分发展阶段上, 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和长远过程来考虑, 依据条件和任务变化, 作出具有预见性的启动准备、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深化完善等若干具体的阶段划分和相应的规划安排;其次, 在战略重点上, 要深入调查研究, 摸清各个不同阶段制约本地城乡发展与和谐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出表现, 从城乡人民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利益问题着手,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进行攻坚。此外, 在战略模式上, 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改革应有自己的特色路径和模式, 因而必须大胆闯、大胆试, 切忌照抄照搬。

3.保障选择:政府主导并提供公共服务

目前, 中央掌握资源配置权限, 自上而下配置资源的体制仍在沿袭。地方政府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一旦为中央或上级政府所批准, 便获得了相应的政策资源支配权, 因而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为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强力的体制支撑。各级领导干部是其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无疑, 政府改革试验权的运用与改革领军人物的任用, 乃是最根本的核心保障条件, 也同样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综上所述可见, 价值选择、结构选择、战略选择是科学决策的三大要素, 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理性应对。

摘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成败的关键在于决策选择是否正确和切实可行。本文从决策的价值选择、结构选择和战略选择三个层面, 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古今中外城乡社区治理的几个案例 篇8

案例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并明确中央相关政府部门为责任主体。1848年,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案》,设立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要求中央政府部门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做到全国城乡一视同仁,一个标准。

案例二: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置一个强有力的专职部门,以切实维护乡村社区的合法权益,并协调中央与各级政府对乡村社区事务的职责关系。澳大利亚在中央政府层面设有澳大利亚政府“区域澳大利亚、地方政府、艺术与体育部”,日本在中央政府设立有“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

案例三:政府鼓励民众、学生、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一是政府成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志愿者服务活动。二是倡导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在美欧等国,不少地方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有的还开设专门的“服务学习”课程,还有的硬性规定学生毕业必须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三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目前约有40%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向非盈利性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活动赞助。

——摘自学习时报《中外城乡社区治理经验》

城乡综合治理汇报 篇9

一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情况汇报

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我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全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文明和谐新三元,2012年一季度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制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多次组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治理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乡党委、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2012年全乡特色工作重点抓;同时,及时调整了以乡党委书记肖奎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赵凤兰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元乡环境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全力以赴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对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大力宣传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目的、意

义,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方法措施,继续打造“千家万户知环境,上上下下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实施方案

严格执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段”工作制度,对场镇、重要路段、村社分片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并建立每周通报工作情况制度。启动乡、村、组三级集中开展整治工作,形成干部群众齐参与,上下联动共整治的态势。

四、具体做法

一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在元旦、春节期间针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进行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活动。

二是开展了“清洁卫生快乐过两节”的主题活动,进一少推进和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季度以来,加快了场镇工程建设的协调,使义盐路场镇段工程顺利开展,促使尽快完成场镇主街道街面的硬化。在加大农村改厨改厕的宣传,提高沼气的使用率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是积极发挥双泉村示范带动作用。双泉村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先进示范带头作用。1 月份乡党委政府组织了各村书记、主任到双泉村召开了现场会后,对各村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引领和推动了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是启动了三元乡城乡环境治理场镇及周边的升级打造。

六是添置了硬件设备。在乡财政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乡党委政府毅然决定购置了一台照摄像机,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日常检查和曝光。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资金不足。

2、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3、群众意识还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宣传力度。

2、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简历制作注意事项下一篇:2015年国考报名: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问题(9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