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2024-06-22

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精选7篇)

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篇1

健康指导:

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剧烈变化,尽量参加社会活动,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饮食调整:以营养丰富,饮食清淡为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多吃清淡,熟软,进食宜缓,食要定时,限量,少吃多餐。

起居调整: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居住环境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为好。运动保健:运动应因人制宜,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合的运动有,太极拳、散步、打乒乓球。坚持锻炼可每日活动30分钟(跳舞、爬楼梯、打球)老年人预防跌倒:

加强防跌倒意识;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尽量穿宽松的衣服,防滑鞋;避免走过陡的楼梯,上下楼梯尽可能使用扶手,避免去人多湿滑的地方。骨质疏松:

加强膳食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豆制品、奶及奶制品、鱼、海带、木耳等);不吸烟,不喝酒,不喝咖啡,每日至少15分钟的日照以保证生成适量的维生素D,必要时辅助药物

制定戒烟目标,吸烟容易使人得支气管炎,肺癌,食道癌,口腔癌等,被动吸烟同样有害,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对身体有好处。

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篇2

1 亚健康状态发生原因

(1) 社会因素:经济、制度、竞争、压力。 (2) 心理因素:消极、悲哀、愤怒、恐惧。 (3) 环境因素:气候、污染。 (4) 遗传因素: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 (5) 不健康生活方式与不良习惯和行为:生活失节律、营养失衡、疲劳过度、睡眠障碍、运动不足不当。

2 亚健康状态一般表现

(1) 循环系统表现:心悸、胸闷、胸部隐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等。 (2) 呼吸系统表现:憋气、气短、喉部干涩或堵塞感。 (3) 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胃纳欠佳, 胃部隐痛、腹部膨胀、消化不良、便秘等。 (4) 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 (5) 感官系统表现:耳鸣、听力减退;眼酸胀、干涩。 (6) 内分泌系统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糖或低血糖;体质量超标或偏瘦;无汗或自汗。 (7) 免疫系统表现:抵抗力下降, 易患感冒或易患其他疾病。 (8) 运动系统表现:动作迟缓, 肌肉酸痛, 关节运动欠灵活。 (9) 综合体能表现:工作效率低, 极易疲劳、体力透支、手足冰冷、体质虚弱、性功能减退、自然衰老加速。

亚健康状态对人体的危害: (1) 轻者, 导致体质虚弱, 生活质量下降。 (2) 重者, 导致早衰、猝死, 英年早逝。 (3) 亚健康状态可导致患病高危倾向。因此,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 这些人中有2/3将死于心脑血管病, 1/10将死于肿瘤, 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患、代谢性疾病以及意外事故, 只有1/10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3 亚健康人群健康的指导

(1) 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的指导:定期测血压, 按时吃药, 注意休息睡眠, 适当锻炼。 (2) 高血脂人群的健康的指导:a.定期检查血脂;b.调整饮食结构;c.改善生活方式;d.适量运动锻炼。 (3) 高血糖人群的健康的指导:a.定时、适量、适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b.可吃食物有粗细粮、瘦肉、豆制品、蛋、奶、鱼、绿色蔬菜等。c.适当体育锻炼。 (4) 高血黏度健康的指导:a.戒烟酒;b.饮食有节制, 结构合理, 不能暴饮暴食;c.体质量超标, 肥胖者应减肥;d.不能久坐或久卧, 适当运动;e.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f.情绪抑郁、焦虑者应去看心理医师。 (5) 高体质量人群的健康的指导:控制饮食, 少吃高脂肪饮食, 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多运动减轻体质量。 (6) 高度疲劳人群的健康的指导:消除疲劳方法:方法有两种一种静止性休息, 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 (7) 免疫力功能低下健康的指导:应加强体育锻炼, 可食用蜂王浆、花粉、蜂蜜等增强免疫力, 增加爱心、增强抗争精神、能调动机体免疫力。

4 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自我调理”

(1) 心理调理:心理调理是指通过自我心理调理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 以达到心理平衡、心理康复之目的。 (2) 自然因子康复调理:自然因子疗法是研究各种自然因素性质、特点, 并应用于健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常用自然因素有日光、空气、气候、海水、海滩、森林、洞穴、矿泉等。各种自然因子, 对机体生理或病理过程, 进行调理或直接参与新陈代谢, 从而达到健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物理因子康复调理:物理因子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两大类。天然物理因子有日光、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等;人工物理因子有电、光、声、磁、冷、热、水、泥、蜡等多种。这些物理治疗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 但对于亚健康状态康复调理, 同样具有重要医疗价值和意义。 (4) 运动锻炼康复调理:从古到今,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美好愿望。几千年来, 人们苦苦探索防御疾病、抵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秘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这一秘诀就是运动。“生命在于科学运动”。人的一生, 需要运动, 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运动可以改善心情, 强壮肌肉, 提高应激能力, 增强心肺功能, 减轻体质量, 增加灵活性, 增加体力, 强健骨骼, 减少发病危险, 健康长寿。

5 亚健康状态预防意义

亚健康状态预防分为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防患于未然, 又称对因预防, 即消除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或因素。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亚健康者, 特别是“六高一低症”等亚健康临床表现突出者, 要早发现、早调理、早医疗, 促进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预防疾病危险因素发生。减少疾病、促进健康。以健康生活方式作为亚健康一级康复预防, 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 脑猝死下降75%, 肿瘤下降1/3, 糖尿病下降50%。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指导,预防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健康评估[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凌文华.预防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健康区的创设和活动指导 篇3

一、活动内容及环境创设

《指南》将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我们设计的健康区活动也包含这三方面内容,但每个年龄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阶段侧重于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中大班阶段侧重于引导幼儿在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生活技能,让幼儿感受生活的丰富和多彩,体验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并具有基本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1.关注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活动,以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小班健康区,我们通过提供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我爱干净”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宝宝身体拼图游戏,“我会洗手”的视频,以及“宝宝爱洗澡”的游戏App,让幼儿在观看、操作中自主学习。

在中大班,我们提供了视力测查表,引导幼儿关注视力保健;提供电子秤、身高贴等,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在“我很健康”的活动中,幼儿互相帮助,利用工具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和视力情况。在相互测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变化,还发现了自己和同伴的差距,开始关注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并尝试改变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这一活动的重点不在于让幼儿测出结果,而在于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引导幼儿了解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方法。如,我们通过“营养晚餐”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膳食搭配。幼儿从中了解到食物有不同的种类,各类食物只有合理搭配才对身体有好处。接着,我们引导幼儿根据营养搭配表以及幼儿园的每日食谱,和同伴一起讨论回家后晚餐的膳食搭配方案,并将这个方案记录下来。我们鼓励幼儿把方案带回家,并建议家长参照执行。例如,幼儿园某一天的食谱中有豆制品、肉类、绿叶蔬菜等,幼儿对照营养搭配表,发现当天的膳食中缺少奶制品、水产品、有色蔬菜和水果,于是,幼儿就将缺少的食物种类记录下来带回家,提醒家长在晚餐中有所添加,以使这一天的膳食更加丰富和全面。

2.促进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两方面内容,我们在健康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设计了相关的活动。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力避生硬的动作练习,以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与小班幼儿大动作发展相关的活动可以多放一些在室内健康区进行。因为小班幼儿的运动强度一般不大,占用的空间也不多,将活动放在室内区域中进行,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会更多。但中大班幼儿的运动量增大了,体能消耗也增多了,如果仍放在室内进行,不仅会让幼儿的活动受限制,还会干扰其他区域活动的进行。因此,我们将与中大班幼儿大动作发展相关的活动放到了专门的户外体育活动中进行。

在小班健康区,我们根据班级活动室条件,选择钻、爬、投掷、悬垂等占用空间较少、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大动作发展。如,在“鳄鱼隧道”活动中,我们利用纸箱制作了可供钻爬的隧道,幼儿从“鳄鱼”的尾部钻进,从“鳄鱼”的嘴里钻出,这种富有情境性的游戏较有效激发了幼儿钻爬的兴趣。又如,我们用PVC管和饮水桶拼装成多功能运动架,既可以供幼儿悬垂,锻炼手臂力量,也可以让幼儿用脚蹬踏,锻炼腿部力量。再如,我们设计了投掷沙袋、打保龄球等活动,以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促使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幼儿的精细动作是在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包括抓、倒、舀、夹、剥、卷、打结等,我们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在不同年龄段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如,学习夹的动作,在小班,我们提供了夹子,让幼儿夹光盘、夹袜子、夹毛根,以提高幼儿的手指动作协调性;在中大班,我们提供了筷子,让幼儿夹泡沫块、夹豆子、夹弹珠,以帮助幼儿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我们知道,很多小肌肉的动作是在生活中学习的,所以,我们很注重在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培养生活能力

我们注重在健康区创设富有家庭气氛的环境,配备真实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中开展相应的活动,培养生活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展了“给娃娃(小动物)穿衣”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扣纽扣、拉拉链等技能;开展“叠衣服”“晾袜子”等活动,引导幼儿练习折、卷、夹等动作。又如,我们在中班开展了“大狮子”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穿孔、打结,给用纸盘做成的狮子头添上鬃毛;在大班开展了“编辫子”“系鞋带”“钉纽扣”等活动,以促进幼儿手部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的提高。

我们还设计开展了美食烹饪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如,小班的“剥橘子”“切香蕉”“榨果汁”“剥鹌鹑蛋”,中班的“煎鸡蛋”“拌沙拉”“做爆米花”“蒸山芋”“制作棉花糖”,大班的“做蛋卷”“做寿司”“做松饼”“剥核桃”,等等。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以及认知经验,如,在小班阶段,提供塑料小刀、安全剪刀、研钵等工具,到了中大班,则开始提供一些安全性有保障的小型电器,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并借此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做事情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从小班到大班,我们设计的活动在难度上是循序渐进的,如,小班时开展“剥鸡蛋”活动,中班时开展“煎鸡蛋”活动,到了大班则发展为“做蛋卷”活动。使用小型电器加工食物的活动更是如此。如,先提供煎蛋机,让幼儿学习将蛋壳敲开,将蛋放入煎蛋机煎熟;在此基础上,提供蛋卷机、松饼机,让幼儿将鸡蛋敲开、打散后与面粉均匀混合,放入电器中烤制。也就是说,我们注意让幼儿在掌握了前一种烹饪技能的基础上,学习难度更高的烹饪技能。我们提供烹饪设备时充分考虑安全、卫生、操作简便、利于观察等需要。如,提供的煎蛋器功率小、温度低,即便幼儿操作有误,也不至于发生烫伤等事故;我们提供的装食用油的容器是一个小型喷壶,以防幼儿油倒得过多;提供的爆米花机、电蒸锅的盖子是透明的,以便于幼儿观察烹饪过程中食材的变化。在使用电器时,我们充分强调安全性,如,在使用电蒸锅时,要保证热气喷向墙面。此外,我们设计的让幼儿在区域中完成的烹饪活动所需要的操作时间都不长,一般小班控制在5~10分钟,中大班控制在10~20分钟,一方面是为了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探索,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幼儿在食物制作成功后,也可以有时间记录自己的操作心得,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以激发幼儿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

nlc202309082356

我们还在健康区设计了旨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活动,如通过提供有關安全教育的App,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小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安全演习”的体感游戏App,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班级的逃生路线,掌握紧急状况下逃生的方法;在中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安全乘车”游戏App,以帮助幼儿了解安全乘车的要求,纠正以往错误的乘车方式;在大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我是消防员”的游戏App,以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掌握遇到火灾时逃脱火场、拨打火警电话等应对技能。

二、教师的指导

健康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更多地体现为在活动前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中细致观察幼儿的操作,以及在活动后组织幼儿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交流和分享经验。

1.师幼共同讨论,建立规则

健康区的操作材料,既有促进大动作发展的体育器械,又有培养生活能力的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各种工具甚至电器。这对幼儿自主参与健康区的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健康区的各种活动蕴含着有序、安全、卫生、节约等规则。这些规则应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讨论,双方形成共识,以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建立相关的活动规则,我们一般不采用由教师直接告知的方法制订规则。如,在小班时,我们引导幼儿发现如果大家都想进健康区活动,所有人一拥而上根本没法正常开展活动,从而逐渐建立起了“有序进区”“配戴标志进区”等规则。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规则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到了中大班,我们进一步建立了“插牌进区”的规则。由于健康区的美食烹饪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相应的食材,于是又建立了“提前报名”的规则,以有效控制同一时间参与每项活动的人数,保证参与者能够充分探索,也有效地引导了幼儿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按计划开展活动。

在规则建立之后,我们还注重通过环境中的种种暗示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如,在美食烹饪活动中,我们在操作台面上铺上桌布和软玻璃垫,在小餐桌上放置抽纸和台面垃圾桶,桶内还套了清洁袋,以便于幼儿操作完后将工具材料整理好,将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干净。又如,有些活动中,幼儿需要用到真实的工具和设备,我们由此设计了各种简单易懂的标记,以提示幼儿安全使用。我们在幼儿使用的玻璃壶上贴了一个“小心摔破”的标记,只在幼儿初次操作时给予了言语提醒,结果一学期下来,幼儿没有打破一个玻璃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动作,也更加珍惜物品了。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我们运用多种手段给予幼儿直接或间接的指导。

第一,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在美食烹饪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因一时兴奋拿取过多的食材,造成浪费。但教师不可能事先将所有食材都一份一份地分好,也不可能在幼儿每次操作时一遍遍地提醒,使幼儿始终感觉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开展活动的。因此,我们通过材料给予暗示。如,在小班“榨果汁”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明确每次榨汁只用半个橙子,我们不仅在装橙子的器皿上醒目地贴了“半个橙子”的标记,还将所有橙子都事先切成两半,以引导幼儿拿取适量的材料。这样,既可保证榨出的果汁是适量的,也可避免幼儿因在健康区品尝了过多的食物而吃不下午餐。同时,可让本来不爱喝橙汁的幼儿通过少量地品尝逐步接受该食物,最终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在小班“剥开心果”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每次只能拿取5颗开心果,但小班幼儿还不能正确计数,因此,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个里面有五个凹孔的小盘子,以引导幼儿拿取开心果后对应地放到五个孔中。就这样,通过所提供材料的暗示,幼儿既准确地拿取了规定数量的开心果,又积累了一一对应的经验。到了中大班,我们运用简单的标记等提示幼儿按量拿取食材。如,在“做爆米花”的活动中,每次制作爆米花需要50克左右的玉米粒,玉米粒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爆米花的制作。为此,我们首先秤取50克玉米粒放入一个小量杯中,然后利用长条形即时贴在小量杯外面做标记,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拿取适量的玉米粒。幼儿通过这类活动增强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意识。

第二,运用多媒体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健康区的活动内容会日趋丰富,程序会更加复杂,而区域活动时教师不可能每次都只在一个区进行示范、讲解或指导,为此,我们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一些活动过程加以演示,以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在小班的“叠衣服”、中班的“大狮子”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实物步骤图,以帮助幼儿了解折叠衣服及穿孔、打结的方法。在大班“做蛋卷”的活动中,我们事先录制了“做蛋卷”的视频放在iPad中,也制作了实物步骤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及需要,选择观看视频或对照实物步骤图的方式来了解制作蛋卷的过程,开展自主学习。

第三,以合适的方法介入。幼儿的个性、能力、学习方式、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在健康区开展活动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时也需要教师适当地介入进行指导。如,在小班“榨果汁”活动中,幼儿要一手扶着榨汁器的底座,一手用压、拧的方法压榨果汁。有的幼儿力气小,无法用一只手压榨果汁,我们就会视具体情况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在得到他的许可后协助他榨汁,并用语言及时加以鼓励。在这里,教师是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的,师幼间良好的互动促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又如,幼儿到了中班需要使用一些小型电器来烹饪食材。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班里的生活老师常常在健康区协助幼儿开展活动,例如,帮忙控制电源开关,提醒幼儿根据操作流程安全操作。

3.分享经验,促进幼儿的反思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增强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通常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活动感受。在活动中,同伴之间也会经常自发地相互鼓励,交流与分享经验。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这种合作和互相学习,并支持幼儿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述。

在幼儿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鼓励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如,在“做爆米花”的活动中,如何让自己做的爆米花更好吃成为幼儿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为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分享活动,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后,我们帮助幼儿总结、提炼出了可供其他人借鉴的经验。如,有幼儿提出,在将玉米粒、糖、油放入爆米花机前要充分搅拌,以使糖、油能均匀包裹住每一粒玉米;有幼儿提出,可以多加一勺糖,以增加爆米花的甜度,让它更好吃;有幼儿提出玉米花爆出后要再多加热一会儿,以使爆米花更加香脆。听了同伴的经验分享之后,幼儿纷纷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有的说自己搅拌得太匆忙了,有的说自己加热的时间短了,有的说自己的糖放少了,他们都说要在下次活动中试着调整一下。而分享了经验的幼儿则将自己的发现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贴在爆米花制作步骤图旁,为后续的制作活动提供借鉴。

除了经验分享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同伴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鼓励幼儿通过互相学习,从同伴身上借鉴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丰富自己的经验。如,我们开展了“大厨教小厨”的活动,让已经多次参与过活动并已掌握烹饪方法的幼儿做“大厨”,让初次参与活动的幼儿做“小厨”。“大厨”在教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原有经验,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小厨”在倾听“大厨”讲解、观察“大厨”操作的过程中,也初步了解了制作要领和操作要点,双方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中班健康活动 我们的身体会动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因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了解,这节常识教育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保健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

2、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造型。

4、会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体的各部位。

难点: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

1、一些键子、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两张字卡。

2、活动用的音乐曲《头发、膝盖、脚》、《我们是机器人》。

3、每人一本适应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做几个动作,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在动。

二、出示字卡:“会动的身体”。

三、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和同伴,说说人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看谁快又准。(略)

五、感受会动的身体。

1、提问:师:“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锻炼的?”让几个小朋友来示范动作。“他们身体折哪些部位在动?”

2、游戏:出示体育用具,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老师出示一样体育用具,小朋友就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结:(略)

4、保护我们的身体。

(1)出示漫画图。让幼儿了解图中的人是怎样受的伤,平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保护自己。

(2)小结:(略)

六、老师弹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境,用身体各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形体创造性地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

七、完成练习。

小班健康活动设计:身体骨碌碌 篇5

1、通过在垫子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活动准备

垫子、背心、录音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

2、带领幼儿玩游戏,寻找身体上能转动的部位。

(1)玩游戏:动一动

(老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动动头来动动脚,扭扭屁股扭扭腰,小手小脚问声好,乐得小脚到处跑。)

(2)玩游戏:小手小脚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二、转动身体部位

1、寻找身体能转动的部位,尝试动一动。

2、转动身体相应的部位。(如:手、脚、腰、脖子等)

3、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1)当说到“我的身体骨碌碌”时,小朋友自由躺在垫子上,让身体骨碌碌自由地滚动。

(2)重复游戏2―3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4、游戏活动

教师将垫子拼好。 幼儿尝试从两头滚向中间,体验一起运动的乐趣。

老师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篇6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只要是需要向下一个目标转移,均使用快速奔跑的方式到达,还经常喜欢攀爬高处,因此常常摔倒,碰伤。可想而知,当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时,肯定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健康活动,意欲帮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使幼儿懂得不仅要关爱他人,明白关爱自我也是关爱家人的一种爱的表现。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一些主要部分的基本功能。

2、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懂得关爱自我也是关爱家人的道理。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熊贝贝》。图片小手、小脚娃娃。活动过程:

一、神秘小客人引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五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手、小脚娃娃)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手、小脚在我们身体的那里?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可是小手和小脚告诉卓老师有一个宝宝它不懂得爱护它们,它们好伤心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二、教师讲述故事《调皮的熊贝贝》,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知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思考:熊贝贝为什么会受伤呢?他做的对吗?

提问:妈妈看到受伤的熊贝贝是什么心情? 提问:如果你是熊贝贝会怎么做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

三、师幼共同讨论身体的作用及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提问:“我们的身体和小手、小脚能们做这么多的事,我们要不要爱护好它们,那要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它们呢?

健康人群身体活动指导 篇7

活动意图: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洞”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身体里的洞》关注的是平常不被称之为“洞”而又最为我们熟悉的“洞”,不仅呈现了身体里的“洞”,还有各种“洞”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里的“洞”,对“洞”的好奇,知道一些洞的用处。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3.萌发保护“洞”的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我们身体里的洞”。

2.简笔画“小娃娃”图、记号笔、五角星标记。

3.纸制背心、短裤。

活动过程:

(一)洞洞大猜想。

1.出示PPT1 :一个洞

这是什么洞?(下水道)

2.出示PPT2:许多洞

这些洞是怎样的?会是什么洞?(洗澡喷头上的洞,长得像莲蓬,因此我们叫它“莲蓬头”)

3.出示PPT3:两个洞

这两个洞是什么?

(二)寻找身体里的“洞”,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1.找“洞”游戏:分组找身体里的“洞”,并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2.自主阅读,发现身体里更多的“洞”,集体讲述“洞”的本领。

(三)给“洞洞”分类,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1.把哪些“洞”藏起来,不被别人发现?哪些动要露在外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为什么?

2.哪些“洞”要藏起来,为什么?

3.帮娃娃藏“洞”。(为娃娃“穿”背心短裤)要藏起来的“洞洞”,我们要特别地保护好它们,不能让别人看见,也不能让别人摸。

4.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和同伴继续阅读图书,找身体里的“洞”。

2、钻洞游戏。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抓住幼儿兴趣点以找找身体里的“洞”,以及保护身体里的“洞”作为重点内容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洞洞大猜想” 第二环节为找洞洞,第三环节为分类环节,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将身体的“洞”分为可以裸露和需要隐藏的两类,初步明白身体里一些洞洞的功能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上一篇:讲英雄事迹活动总结下一篇:复杂技术产品(以汽车为例)模块化可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