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2024-05-25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精选8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1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装扮我们的教室(主题提出)教学目标:

1、体验“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环境的变化和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环境的变化。

2、观察村庄环境、校园环境,对比教室内现有的环境,找出内外差距。

3、让学生认识到装扮教室的必要性和活动意义,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生成活动主题,提出活动口号,确定布置内容和人员分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装扮教室的意义。

难点是提出活动的口号和确定需要装扮布置的区域及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本村的村标建筑图、街道实景图及广场、舞台图片,清同学们观察。

出示学校的文化建设设计和校园全景图然学生观察。同学们,随着人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给自己创造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走进村庄,我们的村庄是美的,走进校园,我们的校园是美的,可是但你走进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的教室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二、进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现有的环境

从书架、黑板报、标语、课程表、墙壁、天花板等方面说说现在都是什么样子,激发改变面貌的积极性。

同学们,教室是我们读书、学习的场所,我们在校的一天当中绝大多数时间实在教室里度过的,你希望有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向上、文化浓厚,学习环境吗? 希望的话我们就要大家一起努力改变它。

三、提出主题

板书活动课题:装扮我们的教室

分组讨论:谁是班级的主人,彻底改变教室的环境要依靠谁?

分组讨论: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简短又有激励号召性的活动口号?

分组讨论:教室的哪些区域需要布置什么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后回报的结果,板书活动口号和任务项目,确定任务的轻重给予人员分配。

把活动分组报名表交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任务小组报名。实践活动“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一课时总结与反思

从本节课的课堂中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对“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都抱有极大兴趣,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通过老师的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装扮教室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了自己是班级正真的主人,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的建设献言献策、贡献力量。增强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这次活动的口号是“教室是我家,装扮靠大家”,活动需要布置的内容有学习标语、黑板报、图书角、班级评比栏、班级明星榜五个方面,分别位于教室的后墙及后墙上方和教室前黑板右角。通过讨论,任务难度最大的组是标语组,他们的阵地位置较高,粘贴起来难度大。其次是黑板报组,他们组布置面积大,规划起来困难,板书的时候容易把字体写歪变形。根据任务的轻重,最后讨论定出了人员分配数:标语组5人,黑板报组4人,其余各小组为三人。

总体来看,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效果不错。

在学生提出活动口号的时候,虽然有号召性和鼓励下,但明显不够简练,以后在文化课和语言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装扮我们的教室”活动方案设计、方法步骤指导 教学目标:

1、掌握实地测量的方法,正确进行测量,及时记录数据。

2、掌握素材收集的方法,及时收集到自己所需的参考资料。

3、会根据自己活动阵地的面积、形状进行创意设计,会勾画设计草图。

4、会制订本小组的设计方案,掌握活动日志的记法。

教学重难点:

1、勾画草图和设计方案。

2、图案的组合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宣布分组名单。

二、课件出示

1、讲解测量和记录方法。

2、讲解选材的途径:上网、查阅书籍。

3、讲解设计规则:有创意,能给同学们带来美感。

4、讲解草图的勾画和方案的制订及活动日志的记法。

三、完成实地观察、测量、记录。素材资料的搜集及布局草图勾画和方案的制订小组课下进行。完成后交老师审阅指导。

实践活动“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二课时总结与反思

这节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了活动的步骤和实施方法,掌握了场地测量和记录的方法,知道了参考素材获取的途径,对草图的绘制和方案的制订有所了解。这节课之后,学生的信心跟坚定了,消除了担心做不好、不会做的胆怯和畏难心理,小组开始分工协调投入到活动的准备中。

在实地测量的环节中,板报组的同学由于场地面积大,对卷尺的使用不够成熟,小组人员在测量中相互的配合不够默契。

另外,卷尺在拉开后收回时,有很大的回力,不小心容易划伤手指,这一点在卷尺的使用方法讲解中没有预设进去,如果造成学生伤害,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这是本节课的最大失误。以后设计活动对安全使用工具一定要有周密完整的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装扮我们的教室”活动中任务的调整和反馈问题的解决。

反馈问题和建议:

1、图书小组的同学提出:图书角布置好以后没有图书怎么办?

2、标语组的同学反映:张铮存(该同学属于先天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啥也不会做,同学们都不想让他和我们一组。

3、板报组的同学反馈:在黑板上写字,写着写着就歪了。

4、班级明星栏小组的同学建议:教室两侧墙上的标语还有班里的课程表看起来太呆板,我们小组的任务较轻,我们负责给这些标语和课程表加上花边。

教学目标:

1、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部分任务进行分工调整。

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逐一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学会懂得尊重他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决问题

1、讲解图书角对同学们学习的帮助,向学生发出捐书号召,由图书角小组的同学宣读班委会发出的图书角捐书倡议书。

2、宣读班级明星栏组的建议,对他们的主动请缨予以表扬。

3、讲解团结合作的力量,寄予希望同学间相互尊重、4、协调班级明星栏组和班级评比栏组的同学,把教室两面侧墙标语的装饰任务分别交予他们完成。

5、指导板报组的同学制作简易的粉笔墨斗画格。粉笔碾成末,用纸卷起来,中间串根长棉线,来回拉动棉线,在黑板上绷格。

三、出示为学生准备的图案和纹样,要求课下参照进行实践练习。

综合实践活动“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三课时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情况设计的,教学中由于设想的不足,反馈的实际情况会和设想不一致,所以我才在本节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设想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指导解决。通过本节课,调整了原有的任务分配,补充了捐书倡议书,对学生在活动中的配合与团结协调进行了引导,消除了学生的思想误区。完善了整体活动方案,解决了学生实施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次为学生在活动中尽心尽力树立了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课时教案

活动内容:“装扮我们的教室”活动开始实施、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3、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

4、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活动方式:布置、汇报、展示、交流、互动。活动过程:

一、学生在各自小组的任务区开始布置

二、活动整体结束后进行现场清理打扫。

三、让学生闭目回忆教室装扮前的样子。

四、放眼教室欣赏教室现在的样子,体验团结的力量和劳动成果的喜悦。

五、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开展了这么长时间的“装扮我们的教室”综合实践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大家根据自己的任务,分成了五个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分享一下我们活动的成果。展示之前,我提一个建议:汇报的同学要表现大方,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有礼貌,认真倾听,小组同学可以补充。

六、小组汇报交流。

七、老师小结 :

刚才各组都把成果向大家作了介绍,我觉得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非常投入。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还能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増强了彼此间的情谊,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我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

八、师生互动谈感受

师:欣赏完了各小组的展示,老师由衷的感到你们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了在实践活动中你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有许多想要说的,那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感想吧。

九、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完成了我们自己预定的目标。这次,老师对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在活动中,你们每一个人都长大了许多,知道了与人合作,知道了与人交往。只有我们共同去努力,才会有更好的结果,相信同学们今后会在各方面不断努力让我们的教室更加美丽,我们四年级“因为有我才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2

一、“联通”3G———学科、活动、资源,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教育教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应努力让课程以“生”为本,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1. 在学科中“联通”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 在某些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鉴于此, 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学科中进行“联通”。如:在开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这一研究主题时,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些形式, 如辩论赛、小品表演和课本剧等, 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小小超市》这一主题则要结合数学学科知识, 让学生担任“售货员”和“顾客”,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小实验》, 则可以让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运用量杯、温度计等工具进行实验, 应用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的电子贺卡》则可以到计算机房上课, 在网络教室开展主题活动。《小学生趣味游戏设计》则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主题活动, 与体育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等等。由此看来, 不同的研究主题体现了各学科的特色, 达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同时, 这也对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到有效整合。在进行学科之间的“联通”时, 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实践, 真正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中精彩在“我”。

2. 在活动中“联通”

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为非指定领域。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这样一些节日活动, 这些节日活动的有效开展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如:我校在六一儿童节期间, 开展了《深入文化园, 体验民族情》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市电视台、市报社等宣传部门专门采访报道了我校的活动盛况。在这次活动中,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结合儿童节的主题, 针对祖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茶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文化、剪纸文化、京剧文化、瓷器文化等综合实践文化主题活动。还有《五彩风筝》、《玩具总动员》、《漫画DIY》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实践手工活动。综合实践教师应努力成为学校活动的“记者”, 结合学校举办的节日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 并善于积累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总结和展示活动的成果, 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此外, 我校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书法、绘画、航模、剪纸、十字绣、象棋、篮球、网页制作、趣味科学等等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一切真正实现了“大综合”, 在活动中始终让学生担当“主角”,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活动的结合中精彩在“我”。

3. 在资源中“联通”

我们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单从校内资源来说, 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此外, 还有一些隐性的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如:学生所带的图书, 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漂流》等活动。学生所订的各类报刊可以相互借阅和学习。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学生杂志都会涉及综合实践活动。以《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为例, 这本杂志每期都会有一个综合实践能力展示栏目, 刊发学生的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像这样的杂志有很多, 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设计、手工制作艺术品、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投稿, 感受综合实践成果的喜悦。此外, 学生爱看的一些电视节目如《艺术创想》等, 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开展趣味制作活动。这样,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中精彩在“我”。

二、“移动”3G———学校、家庭、社会,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 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1. 在学校间“移动”

《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 相关的一些活动主题, 可以在各年级中交流进行。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将一些研究性主题设置“长线”———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延伸到六年级, 进行四年一主题的大长线主题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我的成长档案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置成长档案袋, 一生一号, 有详细指导目录。在一、二年级时由家长辅助整理, 到三年级后就开始由学生独立整理和积累, 并定期“晒晒”自己的成长档案袋, 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校范围内的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 学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这又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相互激励、相互欣赏、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此外, 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合作开展主题交流, 让综合实践活动把学校“串联”起来。特别像我校这所集团型 (拥有南、北、东三个校区) 性质的大学校, 可以将三个校区相关的学生来一个“大综合”, 合作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由此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只局限在某一个班级中开展, 它完全可以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校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开展。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学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2. 在家校间“移动”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大教育的环境, 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常见的与家庭有关的包括洗涤、整理房间、小物品采购、小家具修理与厨艺、简易工具制作、生活小窍门等等一系列的家政主题活动, 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超市购物》这一主题, 家长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家庭小主人, 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体验活动。将活动中的感受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统筹安排, 并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在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中还能积累如“货比三家”之类的购物经验。

在研究性学习方面, 如:《我家的消费与支出》这一主题, 就需要家长让学生对家庭的收支项目有一定的了解, 并努力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必要时, 还可以邀请各个行业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 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总之, 学生家庭中有着各种可以支持学生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展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 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在家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3. 在社会中“移动”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纲要》指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 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以我校每年暑期与市关工委共同开展的“暑期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年暑期市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和学校都会制定一个活动主题, 如:《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科技引领生活》等等。暑期里, 学生在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学校教师的共同带领下, 来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资源调查》的研究性主题活动;来到看守所、法院进行《法在我心中》实践体验活动;来到科普园、生态园进行《身边的植物》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来到科技馆、网络公司进行《身边的网络科技》信息与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此外, 我市开办的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基地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 每年接待来自全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高二年级的近4万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主题教育、生存体验、科学探索、劳动实践、特色军事教育、手工创新制作等综合实践活动, 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有社区和实践基地等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了综合实践课程在社会中“移动”, 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三、“电信”3G———电视、网络、论坛, 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1. 丰富校园电视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 作为学校校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校园电视台, 应充分发挥它的宣传作用, 深入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助一臂之力。

以我校小百花电视台为例, 学校每学期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等, 小百花电视台的老师和小记者、小主持人、小摄影师和小摄像师都会在第一时间作相关报道。每周五的晨会课便是小百花电视的播放时间, 报道近期的学校大型活动、校园新闻, 特别注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小百花电视台除了报道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外, 还策划和主持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节目。如:《我与少先队》知识竞赛、《科技, 有我更精彩》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环保材料时装设计》展示、《我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谈话节目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电视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不仅在全校范围内实时跟踪报道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也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小摄像师、小摄影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小百花电视台同时开展的小百花广播台、小百花报, 也积极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这些校园媒体的主动配合,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2. 开展网络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网络。《纲要》也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 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正因如此, 网络教学在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 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 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小眼看“地震”》研究性主题活动课为例, 我带领学生来到网络教室,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在网络教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 探究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历史、地震的前兆以及如何避震的相关主题研究。更为可贵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 自发地提出要用已经学过的制作幻灯片和电脑小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这一发自学生内心的创新举措使我对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学生的智慧, 使我积极总结基于网络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执教《小眼看“地震”》一课, 获得了市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二等奖。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感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3. 建立博客论坛

《纲要》提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目前, 学生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 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甚至有的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有了电脑这个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脑不仅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或幻灯片, 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时交流, 不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里。为此, 我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绿野寻“综”———信息技术、志同道“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春华秋“实”———劳动与技术、华山论“践”———研究性学习为四大论坛版块,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论坛讨论, 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上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成长档案博客。努力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 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加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来, 我将学生的观点和学习心得等信息进行了整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将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后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归纳和整理, 和学生一起写成了《数理思维》一书, 并于2009年6月成功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整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 辅导学生发表文章15篇, 辅导学生文章获奖12篇, 辅导学生科技、少先队等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竞赛获奖共计50人次。自己也申请加入了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通讯员, 担任校本开发栏目版主。并在综合实践活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2009年11月我的博客在综合实践活动网博客杂志第三期中得到宣传。建立博客和参与论坛讨论也让我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互动中, 先后有50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上, 20多篇文章获奖。以自己建立博客、参与论坛讨论的亲身体验和学生的实践经历, 切身感受到了建立博客论坛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3

一、问题情景应具有趣味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它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 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起点低,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目前这一领域技能难度较高的问题较多,体验性与欣赏性的较少。比如,555555555□999999999中间填几能被7整除这一问题,就太难了。再如,调查小区内每户人家的用水量,难免有些居民不予配合,而调查所得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并非每个小学生所能理解的。为此,我们撤掉了类似这样的课题,改换成如“跳绳与心跳”这样的题目。在学完简单统计知识,我们进行了“跳绳与心跳”实践活动。在教室中,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跳绳。跳完后,组织学生统计自己1分钟跳绳次数和跳绳后脉搏跳动次数。此项实践学生经历了统计、计算、比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思维也很活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再如:我们创设“一天里如何当家”的情境:“小明的爸爸,妈妈今天有事不在家,小明主动提出要当家,怎样当好一天的家呢?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一天里买哪些菜?怎样搭配?怎样买菜更经济合算?”等等。其实像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还有“压岁钱怎样花”,“铺墙纸的问题”、“如何制定秋游计划”等。通过对这些事物中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问题解决过程中应有活动性和可操作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制定和组织实施活动计划、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开展调查访问、计算统计数据,运用分析、比较、研究等科研方法,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合作研究、动手实践等诸多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不仅可以把平时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本领。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知识、能力、认识水平不能与成年人相比,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课题时,应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既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翘翘脚能够得着。例如,我根据随学的《统计》知识,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设计了主题为《我是小小调查员》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次,作为作业布置,没有做具体的指导捉拿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读书活动,然后制成统计图。一个星期后去检查,结果只有三人去做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缺乏活动的可操作性。问其原因是,不知道调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要调查些什么。根据这种情况,我立即做出了如下可操作性的指导。如,调查项目:1.调查各班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其中故事书有多少本?2.各班同学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每人共读了多少本? 每班人平均读了多少本?3.调查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我最喜欢读的书”的情况(童话、科幻、故事、作文)。如在制图时,要求学生只选择其中的二项进行统计。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些可操作性的指导,很快在三天内就出来了很好的作品。

再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既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年级学生学完“利息”这一教学内容后,可以开展“红领巾小银行”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正确填写存款单、了解当前存款利率,进行利息计算,并帮助家人理财。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应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活动,应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便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00颗黄豆有多重?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多少居民能捐满到一百万?13亿人中有多少个一百万?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万这个数的数学意义。因此,我们在选择或设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题时,既注意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增加趣味性,又注重它的数学特性和科学性。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超市”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把教室模拟成“小小超市”,学生们推选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员,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4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适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若与其它活动整合并进,尤其是与少先队活动共同进行,那将会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共性

1、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原则强调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地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群众组织,它的组织特点决定了其活动特点——必须让队员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在自主组织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都强调关注学生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表现。同样少先队活动也关注每个队员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3、都强调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是属于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同样少先队以它独有的思想性、实践性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是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减负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内容都十分广泛,既可开展纯思想教育型活动,又可开展学科型延伸活动,既可社会实践,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交叉,促使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不必各砌炉灶,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共同开展,为学生减负。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结合形式

(一)时间上的组合

1、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前奏

在少先队活动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有力的保障。如少先队要开展针对当前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健康上网系列活动。那么在综合实践中,可以选择的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上网查资料等研究性活动,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形成了一个共识,网络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运用不当其害也无穷,有一学生提出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这一次活动,让学生从心里真正认识到网络运用不当,沉迷于电脑对自己的身心带来许多不利,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了这一活动作基础,然后少先队提出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健康上网签字等系列活动才能深入,学生经常上网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成效的取得离不开队活动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基础,离开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队活动的效果也不会如此圆满。

2、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并进

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与少先队活动齐驱并进,可以合作归并为同一个活动,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对学生对老师也可减轻负担。如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调查市场上缺斤少两、假酒、假烟、摸大奖可能性多少,算命科学吗等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目睹或经历不诚信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少先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班队、队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从而使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到班级、校园环境文化中。

3、综合实践活动为少先队活动延伸

在少先队活动搞好后,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对队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升华,激起学生的情感,落实学生的行为,对巩固少先队活动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少先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在教育时开展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队活动,但这些活动只停留在说教层面,因此学生对劳动光荣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此时组织劳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会有很大成效。如开展订纽扣比赛,挑担行走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同时开展做一天家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星期天从早上的购菜、拖地,到晚上的关门、熄灯等实践活动,体验到劳动的喜悦与父母的辛劳。

(二)内容上组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少先队活动内容有许多相同地方,因此在开展综合活动内容上可与少先队活动在主题上选择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1、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开展活动。在传统节日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查找资料,搞活动有一定的便利。如结合清明节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寻访革命老人,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结合三八节开展我帮妈妈做事,送张贺卡给妈妈等活动。结合五一节开展学习一种劳动技能,进行劳动比赛,在劳动基地参加劳动。结合重阳节开展慰问退休教师,与退休教师共联欢活动。

2、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活动。学生出现问题时,少先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只会在认识上教育,在思想上学生不能引起共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能真正感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如学生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成瘾现象,虽经少先队学校多次教育,但效果不太好。通过组织网络对我们影响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收集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的危害事例,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减少了经常上网的现象。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活动来解决一些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生吵架、偷窃、欺负小同学等问题开展活动。

3、常规性活动。有些常规性活动如少先队进行可爱的家乡教育时,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家乡的商店知多少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去看看家乡城镇建设的大好形势,通过寻访熟悉店名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蓬勃生气,也可让学生介绍本镇的旅游胜地,设计出旅游路线,我当小导游活动,也可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词。通过一些列实践活动,切切实实让学生感觉到家乡的美、家乡的可爱。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形式

1、从方式上讲。以实践活动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特点是活动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活动单位来看。可以以小队为单位,一般只2~8人为一组,根据自愿组合进行。还可以是中队和大队活动,主要是在活动中起发起、监督、评价。有时还可以进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少先队活动已经具有长久的历史,让两者结合,取长补短,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将会茁壮成长,少先队活动会永葆青春。

参考:

1、《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新课标,少先队发展的新契机》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军训活动记录 篇5

起止时间:2009-08-20-> 2009-08-27 ,所用课时:56课时 活动证明人:吕群刚 ,联系电话:6336363 活动内容:国防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纪律养成教育

活动目的:磨练意志,增强国防意识,掌握军事技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位置:枣阳二中操场

过程报告:为期八天的军训已圆满落幕了,这是我班的第一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远离教室、没有课本的课,有的是“风一样的行动,钢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纪律”,体验着不同往日的生活, 期盼着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次军训给同学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第一天,每人都背着繁重的行李,怀着忐忑不安的复杂的心情来到枣阳二中,走进了班级,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同学之间很陌生。随着军营生活的开始,彼此之间渐渐地熟悉起来,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很快就建立了友谊。随着军训的开始,懒散了一个多月的学生很快就在这紧张的军营中少了许多娇嫩,多了一点吃苦耐劳;少了一些懒散度,多了一些紧张度,能按照军营管理的要求,像个军人一样,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整队迅速,意志坚强、纪律严明。在军训期间,同学们头顶烈日,练习站军姿、转体、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队列动作。大家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刻苦训练,力求做得最好。如学习站军姿,在烈日的照射下,非常整齐地站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一个个笔直地站着,抬头、挺胸、收腹,五指并拢紧贴裤缝,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也纹丝不动,真的达到了站如松的境界。随着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同学们毫不畏惧,以最认真的态度进行刻苦的训练,努力做到:动作规范、有力、整齐、不怕晒、不怕累。在“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下,从第一天的乱七八糟到一日比一日的整齐、规范,努力达到最好。在军训期间,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如:赵俊龙同学晚上走楼梯不小心扭伤了脚,肿的比较厉害,但是他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训练。谢慧卓等学生身体有点不舒服,老师让他休息,但是他们都说没事,我能坚持。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在训练中有时身体真的有点支撑不住了,但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精神抖擞地顽强地坚持着,所以也坚持了下来。第一天内务整理,同学们学习叠被子,一遍又一遍认真练习,最后进行了叠被子比赛。第二天评比结果我班的成绩不理想,我们马上找差距,进行整改。在以后的内务整理上,成绩一天天地进步,我班101、102、103房间得到表扬。但是她们不骄傲,精益求精,努力更上一层楼。军训期间,大家吃饭做到不浪费粮食,集合做到迅速整齐,训练结束做到排好队走到宿舍门前才解散,每天都比较认真的记日记,晚上按时熄灯睡觉。同学们真正体验了一次军人的生活。同学们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用心去体验。他们在军训总结中写到:军训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用心记,只有用心记,才会把事情越做越好。军训磨练了我们的体力,军训磨练了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军训磨练了我们的集体凝聚力。军训——人生难忘的经历,军训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吃苦耐劳,军训让我们有了自信,军训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快乐和故事,点点滴滴让人难以忘怀。这次军训,我班被评上了先进班级。同学们认为对班级这是一种鼓励,是我们新起点的开始,我们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定要发扬军训中的优良作风,让三班形成一个“能学习、会生活、有个性”的学习风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老师、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参与人员:邓楠

杨舒展

郑雪松

朱梦琦

马琰

李墨

毛 雨

刘宝骏

高冉怡

尚文

杜曼曼

罗曼

刘怡雯

李鹏

许谦诺

闫曌帝

吴杰

谢慧卓

唐浩然

王越

文雯

乔冰锋

王凯

方志慧

张万怀

梁成成王 雪

蔡洋中

黄雪松

王申

许 瑞

魏珍珍

刘华玲

惠艳丽

杜梵

马思原

罗金伟

谭金平

孙芳芳

杨明达

李奇

杨扬

严兰兰

孟迪

惠菊

袁温馨

陈轶博

杨祥毅

活动记录报告

闫曌帝

点点滴滴烈日下

小结与反思:

站在表盘上,听时钟滴答,一晃神,一刹那,四天半的时间就这样快速向后退去,成为“曾经”,留给我们的,是成长的足迹,是磨练后的坚韧!

有首歌唱到:“十七八岁的年纪没有深沉。”是啊,在我们的骨子里还有一种脱不掉的稚嫩,一种轻狂,一颗易受挫的心。不经风吹雨打,怎得傲骨?

这四天半的时间,不短不长。虽说不是晴空万里,但时而普照的阳光足以将我们晒得大汗淋漓。教官时常让我们站军姿,躁动的我们怎耐得住这几分钟的定格?“动了就打报告!”教官时常对我们说着句话。可是,我们的小动作时有,那一声“报告”却少得可怜。大家在逃避什么,在害怕什么?要是运气不好被教官逮到,便会罚做俯卧撑。其实,耐着性子忍一忍,这几分钟没那么难熬。

某位教官说的话让我们记忆犹新:“每一排都是一个集体。”走分列式时,这种集体精神是制胜法宝。每一排是一个小集体,小集体的聚合就是大集体。没有厚实的基础,怎的巍峨的高山?每一排做不好,怎能创造出集体的辉煌?这些大道理,对于我们,有谁会不懂呢?要是每个人都能发挥团队精神,每个班级都会是冠军。我们所得的结果,是排面还会七拧八歪,前快后慢。也许,大家都会明白:人心齐泰山移,这不是古人瞎说的。

还记得在军训时,墙外有一朵耷拉着脑袋的向日葵,而如今已不见踪影。随着太阳花果美丽的弧线,向日葵垂垂老去,我们也变了。变黑了,腰板变直了,最重要的也便是朱主任多次强调的:我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

军训,亦苦,亦累。无论如何,我们要挺过去!千磨万击我们还坚劲,这才可以任尔东西南北风。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6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出:“教育不能把学生关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进行,而要发挥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因素的作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可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学科学习、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可以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下面,我就结合着我们开展的类似活动,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课型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和老师们共同学习与探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定义: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学方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而我们习惯了把学生锁在课堂内,困在书本里,学生不能完全感受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刻不容缓,这要求教师使用科学的、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向社区、引向社会、引向未来。例如,随着夏天的渐渐到来,我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找夏天》,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夏天的足迹,用眼睛发现夏天的美丽多姿,用心灵感受夏天独特的气息。

二、明确基本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一般来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

1、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如耕地减少、用水困难、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迷信抬头、养老与就业等选择主题。我校地处县城,有着优越的社区资源,因而,以社区服务为活动中心内容,我们学校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模式。如组织学生到滕州光荣院,关心慰问孤寡老人;到军队干休所采访,听老人们讲战争故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到敬老院给老人赠送礼物,帮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2、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懂得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我们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及部分小记者走进济南军区通信训练大队进行参观、学习、采访,体验了战士井然有序的内务,观摩了部队战士的部分训练活动,增长了小同学的见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雷锋活动月,我们组织学生来到东谷面粉有限公司,参观雷锋精神展览馆。同学们通过观看图片展、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了解了雷锋的成长足迹以及雷锋的部分事迹,激励孩子们要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还比如到大宗村参观;到滕州电视台采访;到文公台实地了解滕州历史;参观北沙河纪念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了学校,走进社会,参与社会,了解社会。

3、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战争与和平等。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珍惜环境教育,在“世界时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我们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将节约用水宣传画张贴到教学楼水池边,增强他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在《限塑令》实施一周年之际,开展“《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我身边的白色污染”——关于“白色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河滨路、荆河公园开展“雏鹰护绿”活动;到红荷湿地参观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富有爱心。如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的“我爱妈妈——三八节感恩调查”活动,通过问卷给每位同学提出有关妈妈的56个问题,例如:妈妈出生在那一年的那一天?妈妈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吃过什么水果?妈妈在学校里受过什么表扬?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睡眠几小时?等等。引导他们通过与妈妈交流,从而更加了解妈妈,感受母爱的伟大。我在班级中开展的优困生“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与山区孩子手拉手”活动,“我帮妈妈做件事”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5、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正确理解个人价值,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我当小法官”活动,请交警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举行“我当小交警”活动;到滕州消防大队参观,学习并宣传消防知识,通过以上活动的举行,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我们制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起学生活动兴趣,要适合学生去实践,要和当地社区密切联系,要多研究当今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三、重视活动环节

活动前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的对象,要与参观、访问的对象提前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让学生共同拟定具体计划,方案的内容要详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实施活动的时间,地点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做好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及时保持联系,因为,每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都难达到预期成效。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家长知道教学的动向,让家长成为每个活动的一分子。每个活动,都要认真总结,鼓励和培养学生写调查记录,教师要准确地给予指导和肯定。

四、认真做好评价

每一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进行总结,这种评价要分为多方面进行,要从学生态度,活动过程体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中策划、参与、组织、表现、感悟等情况,多方面进行总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与前面的活动是密切相连的,这是活动的一部分,是学生思维升华、体现生成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要环节。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课型实施的模式,大致如下:

1、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拟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实施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取得预期成效的。

4、交流总结。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教师则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延伸。教师可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如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在收获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发散思维,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探究兴趣。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并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将探究实践续续拓展延伸。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就结合着“《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活动的开展,向大家具体介绍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

一、课题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这样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我国强制执行,这带给我们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此我和学生确立了活动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

二、活动目的:

1、了解国家《限塑令》的有关内容

2、调查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长期自主的环保意识,带给身边的人以正确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限塑令实施的了解,能够自觉拒绝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四、过程与方法:

这次实践活动其实是一次长线活动,需要约三周的时间。共分为五个活动阶段。

活动过程:(一)确定主题: ⒈激趣导入:

⑴去过超市买东西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买的物品一般都用什么装?(塑料袋)

出示:塑料袋。

⑵买完东西拿回家后这些塑料袋还有什么用?说说自己家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每天使用2-4个塑料袋)。(把数字写在黑板的一侧。)

⑶老师:确实,塑料袋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作用还真挺大!板书:方便生活。你们想过吗?如果有一天不让用塑料袋了,会怎么样吗?2008年的6月1日起,国家实施《限塑令》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确定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

⒉选择问题: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课题选择的决定权应该交给学生。因此,我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定了一个大的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学生具体选择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的活动内容,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选定这一主题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自交流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最后经过大家共同归纳、提炼,确定几个既有研究价值,又容易操作的问题作为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⑴什么是“限塑令”,具体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⑵为什么要实施“限塑令”?(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

⑶调查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⑷“限塑令”实施后的效果?

(二)制定方案:

要进行调查就必须有研究方案。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呢?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比如;应该选定那些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一番;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研究方案供大家参考;向有关人员进行咨询……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较为成型的研究方案。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明确,特设计了下面表格:

(三)实施活动:

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以学生自愿组合的形式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并在组长带领下给小组起个名字。在课余时间进行,因此小组长在以后整个活动过程中协调组员关系、组织活动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小组起名字的过程让学生对实践活动培养了初步的兴趣,他们纷纷起了自己喜欢的名字,这也增强了小组团结。

⑴活动时间:三周

⑵活动场所:家庭、超市、集贸市场等

⑶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方式,按照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走访社区等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收集具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⑷教师活动: ①学生对“实地调查问题的设计”往往不能贴切活动主题,不能很好促进活动的开展,甚至有些小组会不知道如何设计问题。因此,在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调查后,教师要马上利用课堂进行小结,让学生谈谈在调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可挑选设计比较好的小组将他们的设计的问题拿出来交流。

②及时了解学生活动实施情况,适时进行必要的阶段小结,制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可以彼此交流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进一步指导学生的活动开展。适时的小结对引导学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③活动过程中保证教师的宏观指导。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进行,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提供帮助与支持。

(四)交流总结

1.具体目标:

(1)汇总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具体数据,整理并归纳重点内容。

(2)交流学习收获及调查结果。

(3)用具体数据和事例图片等方式说明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环保意识。

2.活动时间:二课时(课内)3.活动场所:教室

4.学生主要活动:

(1)综合同学们及教师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计算。

(2)统计部分行业(主要是超市)的使用塑料袋情况。

(3)计算全国每年花在这部分塑料袋上的投资,感受结果给人带来的震惊。

(4)体会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

5.教师重点指导:

(1)指导资料数据的汇总,引导学生交流活动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升华主题到环保的高度,意识到环保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师:这几周同学们对“《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活动主题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一)交流《限塑令》的内容:(学生读)从今年的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二)交流:为什么要实施“限塑令”?

经过调查,79%的人都赞同这个《限塑令》,因为可以保护环境。可是不可否认的是限制使用塑料袋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方便。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发布这样的通知呢?我们好好来认识认识小小的塑料袋。(重点交流)

1、关于塑料袋,你了解多少? 学生汇报。

(一)对环境的破坏:

1、难以降解: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将其埋葬200年,还是保持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占用大片土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分解出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学生汇报相关数据等。

教师出示数学游戏:(课件出示)量一量、算一算:一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约会污染多少平方米的土地?一个家庭一年丢弃的塑料袋大概要污染多少土地?全校学生家庭呢?全国呢? 教师:我们把塑料袋看作一个正方形,量边长:30厘米。面积就是900平方厘米,0、09平方米。我们刚才说一个家庭一天最少用2个。

我们来计算一下:(课件展示图表,引导学生计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些塑料袋就可以把我们学校覆盖4层楼还要多。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全国家庭每天使用30多亿个塑料袋!要污染多少土地呢?结果老师真是不敢算了。

有的同学说可以焚烧垃圾啊。交流:以焚烧方式处理塑料袋有哪些害处?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影响更为巨大。(板书:破坏环境)

2、视觉污染:对市容,景观的破坏。(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3、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高。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80%被填埋焚烧。

4、破坏生态平衡:改变土地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物吞食,则会导致死亡。教师举例:北京市大兴南海子麋鹿苑的工作人员曾在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4公斤的塑料袋。

5.危害人类健康: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二)对资源的浪费

1、“塑料袋是石油提炼制成的,“石油资源宝贵,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2吨石油才可以做1吨塑料,中国每天生产塑料袋需要用1300多吨石油,一年3700万吨。,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2、据调查,中国超市行业用于塑料袋的金额高达50亿元,这些钱足够让1666万名贫困的小学生读一年的书。现在四川地震灾区那么小朋友没有了学校,这些钱可以帮助他们建造多少所学校啊!(板书:浪费资源)

5、教师总结:小小塑料袋,对我们人类的环境破坏程度竟是这样的严重。危害是如此的巨大!

(三)交流:《限塑令》实施的效果怎样?学生汇报:超市的塑料袋开始收费,价格一角、二角、三角不等。因而塑料袋的使用减少很多。人们有的直接用手拿,有的用环保塑料袋,有的自带篮子、布口袋等。

教师补充:我做了一个调查,《限塑令》实施后,我们滕州银座超市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骤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样,每天就能解放约10000平方米、约合15亩的土地。那一个月可以解放多少土地?(学生计算:450亩)一年呢?(学生计算:32850亩)整个滕州又是多少呢?整个山东省、乃至整个全中国又得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那通过你的调查,又有哪些地方是《限塑令》的真空地带呢?

学生交流:

(1)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很大。

(2)据调查约百分之七十的人不知道《限塑令》,还需加大宣传。

学生交流:你打算怎样宣传《限塑令》?(利用广播、倡议书,宣传画等。)

(五)活动拓展:

1、同学们,当环保遭遇“方便”,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学生:选择环保)

2、同学们异口同声选择了环保,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和家长去购物的时候提醒自己带购物袋,尽量少用塑料袋,研发可以降解的,可以重复利用的替代产品等。)

3、布臵实践作业:自制环保购物袋。

结束语: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提起菜篮子、拎起布袋子,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每个人在生活上的小小改变,就可以大大地减轻地球的负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地球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树会更绿,花儿会更鲜艳,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时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图片)。

3、教师建议:继续观察,限塑后,你家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活动开展完后,又由此衍生出一个子课题----《“寻找我身边的白色污染”——关于“白色污染”情况调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评价和反思

这一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由学生自己组织课题汇报: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在活动中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懂得和自然和睦相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展翅飞翔,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沃土上,走向社会,走向人生,走向美好的明天。

搭建“实践”舞台,“活动”多姿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篇7

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与路径

实践中, 通过活动体验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同时, 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

学科统整实践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那么, 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活动主题、如何开展活动呢, 又该如何确立和体现学科统整呢?

(一) 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1.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提升其学习兴趣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 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 教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满足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例如, 学校开展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 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 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对设计、调查、统计、采访等学科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2. 涉及多门学科, 体现学科韵味

每学期, 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为宜, 大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学科内容, 体现各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 观察其变化, 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植物形态、品味语言魅力;英语老师可丰富学生的花木英文名称的词汇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并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某班开辟一块种植基地, 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长宽、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物种, 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等等。

3. 依托区域资源, 体现校本特色

学校资源是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 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 学校可以“生态校园”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事实上, 身边处处皆学问——种类繁多的校园植物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若加以有效利用,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实践中, 学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 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 学生全员参与, 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 并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具体来说, 教师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组织学生学习与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 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 考虑会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 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第二, 课外去实践。掌握了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后, 学生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露一手”,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三, 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了自身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 教师必须让学生再次回归课堂, 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这促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 不同的季节里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玩耍、游戏的时候, 经常被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吸引, 跑去仔细观察这些长在土地里的生命, 也会好奇地向教师请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 学校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组织4 年级学生开展“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统计模型应用的积累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 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以数学为主, 以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为辅的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 从认识校园植物到“校树”“校花”评选

校园里有百余种植物, 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知识增长过程。因为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 而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 所以常常看见学生争着讲述自己喜欢某种植物, 尽力去描述它的美丽和价值, 希望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同。那么, 到底哪种树、哪种花最受学生喜爱呢?在认识校园植物的基础上, 学生又开展了“校树、校花评选活动”, 将综合学习与植物主题结缘, 学科统整便以数学学科为主。

(二) 用数学学科放大镜审视校园植物,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不仅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也可以在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味儿浓厚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在确定“校树”“校花”时, 4 年级各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了解植物之后, 根据直观猜测, 选定本组最想推荐的一种或两种植物。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 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随后, 小组长将拟推荐植物的翔实材料在全班进行展示, 请全班同学做评委投票, 根据得票多少进行评选、认定, 形成本班提名的“校树”“校花”。然后, 各班级将提名的“校树”“校花”提交学校学生会评审, 确定5 种候选“校树”、5 种候选“校花”, 作为大样本调查的备选范围。同时, 学生将相应材料整理成PPT演示文稿, 作为进班调查时的宣讲材料。

(三) “校树”“校花”大评选——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

学生在推荐“校树”“校花”的行动开始前便得知, 单纯的演说宣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喜欢哪种树或者花的人最多。因此, 小组成员商讨出融合统计知识、运用投票选举的好办法, 并为此制作了推荐表和统计表, 积极稳妥地开展“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 学生根据“校树”“校花”的实际情况选定恰当的统计方案, 实施统计活动, 从而积累了与统计有关的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既经历了“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猜测——设计数据收集方案——选定数据统计工具与方法——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建立统计调查模型的全过程, 又亲身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学生的民主和公平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想到了运用统计的办法进行投票公决。但此时学生头脑中对于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流程还是模糊的, 对于调查前所需要的数据和准备工作还不甚明确。小组在讨论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想要选取大家心中的‘校树’‘校花’, 就要征询全校师生的意见, 这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师生, 以便于提前准备选票”“我们小组认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只能选取1 种树作为‘校树’、选取1 种花作为‘校花’, 这样统计出选哪种树的人最多就是‘校树’, 对吗?‘校花’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制作了选票, 想知道需不需要改进”。各小组代表将涉及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最终确定了选票样式、调查范围等前期准备事宜。同时, 学生对调查时机、调查用语、针对调查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等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了解, 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数据整理展开了生生、师生讨论, 最终对小组调查与统计进行了合理分工。

随后, 调查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 在征询教师同意后到全校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做“校树”“校花”推荐演讲, 并做好评选背景和要求的讲解工作, 组织评选, 分发、收集选票, 分别对19个班级的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同时, 他们带上附有备选植物照片和推荐词的选票, 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办公室去征询学校领导、教师等的意见, 几乎邀请到学校每一位成员进行投票。最后, 学生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对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并将统计结果用表格、饼形图等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此次实践过程使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又有实际意义的大样本的统计过程, 在讨论、分享中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的经验, 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些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问题解决的关注, 更加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三、“数学为主、多科为辅”学科统整的体现

除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统计调查之外, “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科学学科:校园植物认一认

在校园的真实环境中, 那么多的植物看得见、摸得着,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查一查, 这样寓教于乐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积累知识与激发兴趣有机融合。

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从最开始只认识柳树、香樟树等几种植物扩展到能认识几十种植物。同时, 学生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广玉兰树在初春之际因大量死亡而重新补种的现象, 对此十分好奇。于是, 科学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广玉兰的生活习性和前一年夏季的特殊气候以及对园林工人的访谈等方法, 寻找到校园内广玉兰树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变得越来越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录、会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 语文学科:“校树校花我推荐”

1. 以“校树校花我推荐”为活动载体, 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 还体现在言语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处于一个远离自然、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这便导致了真实体验和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匮乏, 使得他们在习作方面无从感知, 所有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来发挥想象完成, 这种没有生活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想象势必是单一、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进行习作显得势在必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 才能够促使学生开口说话, 也使他们有话可说, 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发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还可以动手去查阅、动脑去思考、动笔去书写。

当学生为大家推荐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时, 教师要求他们准备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实际情境和自身需要, 他们不仅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还积极踊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大多数学生还勇敢地走出班级, 为全校师生介绍了入围的“校树”“校花”。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

学生在选定自己喜欢的植物后, 纷纷整理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

“香樟树:树木枝叶繁茂, 因全株散发一股特有清香, 所以称其为香樟。香樟高大雄伟, 枝叶繁茂, 树龄成百上千年, 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校园里随处可见。香樟还是嘉兴市的市树呢!”“银杏树: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 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非常可爱。秋天, 银杏树叶黄了, 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落, 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 特别漂亮!”

从学生精心为植物写的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自己喜欢和想推荐的植物有了充分的了解。用自己稚嫩的手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推荐理由, 不仅对植物的基本信息做了相关介绍, 而且把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描述得准确而生动。

2. 以校园植物和景色为情境, 激发动笔欲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识记、书写层面讲还是从检测的层面讲, 都是单一的、枯燥的, 甚至是很低效的。其原因在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识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内在的真正需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 学生不知道这些习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也不知道这些习作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种忽略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低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的运用场地。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活动中, 校园内百余种植物总有一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这样一个巨大的生态校园无疑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课堂和实践场地。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观察这些小植物, 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 想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推荐给全校师生, 于是纷纷用心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刚刚走进校园, 你就能够看到24 棵挺拔雄壮的银杏树矗立在两边, 它们就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银杏树还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最喜欢的植物就是柳树, 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学校的小河两侧长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常见的植物, 如果你留心观察, 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不信, 你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 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有趣的活动, 切实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探索的乐趣, 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 美术学科:“校园植物粘贴画”体现童心与艺术之美

在这次校园植物主题活动中, 低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主打活动”, 即制作植物贴画。这些贴画以不同形状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造型与粘贴, 并辅以彩笔搭配装饰, 最终使之形成神形兼备、主题突出、内容丰满、表现力强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童心与艺术之美,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例如, “我用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个树叶是红色的, 那个树叶是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呢”“怎么贴能贴牢呀”,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 他们愿意主动去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寻求答案, 由此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尝试结合学生兴趣, 从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 设计实施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线的校园植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具备学科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更加体现了学科教育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教学金钥匙

“作文教学太难了!”这是语文教师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学生更是“谈作文色变”,拿起笔作文,写不了几句就“理屈词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张定远认为,“作文教学还存在理念滞后,作文教学局面沉闷、枯燥、被动;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命题作文在很多学校比较普遍等。”此等情况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高。一些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假话、空话、套话偏多,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实话、心里话。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情况的产生更多在于他们没能积累一定的素材,对生活的关心、体验还不够、不深,导致写出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学生自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笔者把作文教学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大胆尝试,为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

一、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习作的视野

生活是河,作文是船,船只有航行在生活的广阔海洋里,才能千帆竞发,自由畅通。杜威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体现了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内在整合。学生的眼睛不再盯着教材中的几篇作文,所有的活动内容皆能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社会。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选取的作文内容,也就超越了先前的作文选材观。

在“向灾区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调查了汶川地震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收集了国家各级政府和世界人民积极投入救灾援助、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的资料,写下了许多感触很深的日记。李莹同学这样写到:“……地震遇难者人数不断攀升,虽然许多人幸免逃过了灾难,但是他们有亲人已在地震中丧生,他们的家园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满目疮痍和凄凉,幅幅画面惨不忍睹!然而,在灾民的眼里,我却分明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震后余生的坚强……”谢瑾雯同学结合身边的事情,在日记中写遵:“我们学校发起了‘为汶川灾民献一份爱心’的倡议,同学们纷纷捐出一份份零花钱,奉献一份份爱心。我回到家,将自己的储蓄罐打开,一角、五角、一元、一共凑到三十二元三角,虽然不多,但毕竟表达了我的心意,天灾无情人有情啊!”……

在语文作文课的教学中,我们注意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白水洞》《邵阳特产——猪血丸子》《家乡腊菜》《江北夜景》《雪峰蜜橘》《武冈豆腐》和《我爱资江河》……当作文题摆在面前,由于写的是学生亲身耳熟能详的事情、景物,他们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鲜活真切的作文素材。

二、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我们学校在“校园绿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中高年级每个班级抽选6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绿化设计”小组,成立一个“绿化设计开发有限公司”。各班经过评选。组成一支最能干、最具创新开拓精神的小组,同时组织他们上网搜集各地名校和公园的绿化工作,从绿化面积、植物品种、图案设计及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找到许多资料。有的学生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城南公园、新邵一中、八中、赛双清公园,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一组组珍贵的照片资料,供同学们设计使用。在2008年“国庆”作品展览中,他们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用“纸模型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任务。在汇报活动中,需要6名学生的共同合作,他们有的给自己的设计公司取名、有的动手剪裁、有的负责粘贴……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座座美丽的校园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过后,许多学生将此写入作文,文中流淌着浓浓的情意。《我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合作》《美丽的校园我的家》《设计公司取名记》……

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今年,我们又举行了“温馨班级建设”活动。老师们带领学生布置温馨教室,学生参与设计、剪纸、手工、布置等,一篇篇有情有趣的作文也因此诞生。学生对写作不再害怕,许多孩子甚至迷上了作文,我班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一些学生的心中居然燃起了作家梦、记者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三、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彰显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也遂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成为语文课程活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又为人文性的文章提供了途径。

在“捏鸡蛋”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推测鸡蛋的生熟,接着归纳推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的对错。活动结束了:“鸡蛋真的捏不破吗?”“鸡蛋为什么捏不破?”“找个大人来试试,会不会捏破?”“为什么熟鸡蛋不会浮起来?”“用鸭蛋实验的话会怎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后,有了自己的思维、情感、价值体验。笔者顺势引导:“你自己找个鸭蛋试一试可以吗?”“老师来试试怎么样?”……鼓励学生继续探究,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在不断深化,新的问题在探索中变成新的体会,新的领悟,充实了作文内涵。教师鼓励学生求“新”、求“变”,鼓励学生自由而创意地表达,学生活跃的思维、独特的方法、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于文字中得以体现。这种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激励促发展,在评价中渗透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民事诉讼中公告送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屋面维修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