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 教案

2024-09-12

敦煌壁画 教案(精选10篇)

敦煌壁画 教案 篇1

题:敦煌壁画 课

时:1课时

型:欣赏,讨论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有关于敦煌画的一些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敦煌壁画有跟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敦煌壁画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敦煌壁画的兴趣,通过壁画的类别,敦煌造型特色,绘画风格及其影响,让同学更全面了解。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壁画造型特色,初步的掌握了壁画的类别,了解了各种壁画的丰富多彩。技艺精堪,让学生体会艺术源于生活

2.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欣赏法,教授法,讨论法,让学生能在动脑,动眼,的全面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他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

教学难点: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讨论,提问,讲解相结合

2.学法:通过欣赏图片。通过讨论总结更深层次的了解壁画只是

教具准备: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

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笔记本一台 美术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出示图片(壁画飞天)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老师:你认为飞天为什么是敦煌的标志? 学生:直观感觉思考 老师:情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引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国家甘肃省西北部有一个敦煌市,那里有我国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是吧?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老师:根据所看到的与平时的了解谈谈你对敦煌壁画的了解?

1:学生分组讨论

结论: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最早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多彩。

(二)教师:整体,局部图片展示 壁画的造型特色

学生:A同学谈谈你对欣赏过后的感受,其他同学接着自由发言。

结论:从衣服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服,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老师: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

(三).老师:敦煌壁画的时代不同那么它的风格也不是很一致,那么它有哪些绘画风格呢?

学生:讨论

结论:a 十六国和北魏时期风格

b 西魏时期风格

c 北周时期风格

d 唐代时期风格

e 五代及北宋时期风格

四: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敦煌壁画的相关知识,使我们对壁画有一定的了解。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五:作业布置(练习):

1.课后还要多多了解敦煌壁画,它有哪些类别?

2.本课课后感?

敦煌壁画

一、敦煌壁画的认识

1.基本历史

2.壁画的造型特色

二、绘画风格

1.十六国和北魏时期风格

2.北周时期风格

五代及北宋时期风格

3.西魏时期风格

美术教案《敦煌壁画》[最终版] 篇2

教材分析:

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教材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装饰等方面,再现了壁画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时教师应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提示,从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欣赏“飞天”形象,从新颖的构图形式、平面性装饰美上欣赏九色鹿的故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领会敦煌壁画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 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敦煌莫高窟》教案 篇3

姓名:斯琴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

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汉语七年级下册

章节:第五单元17课

教学内容:

17、敦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了解莫高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教育。

4、了解文章的叙述的顺序和莫高窟的宗教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积累字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叙述的顺序和莫高窟的宗教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按浏览顺序写物的好处。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和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节课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见元二年僧乐开始凿酷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学习《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生词画出来。

②解释字词。(自己查词典)③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读课文

1、范读第1自然段

明确:莫高窟的价值和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

2、齐读第2自然段,按下面的句式说说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莫高窟()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中,四周(),只有它()。洞窟()地排列在砂岩绝壁上。

3、指名朗读3、4、5自然段,让学生讲一讲,莫高窟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随着佛教的发展,洞窟越来越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4、点名朗读6、7、8自然段,回答问题:郭沫若为什么要提“石窟宝藏”四字?

5、齐读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是什么?“飞天”有什么意义要求用原文回答。

明确:壁画的内容是描绘佛教故事,“飞天”的特点是上下回旋,姿态非常动人。

6、默读第10、11自然段,考虑:课文介绍的两尊大佛的造型是怎样的?

小结: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历史、藏经洞、壁画、彩塑。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文章按参观顺序,从外到内依次介绍了莫高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名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按游览顺序写物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敦煌莫高窟》,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敦煌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找出过渡句。

过渡句:①暑假中,爸爸带我来到这里,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②“爸爸,这么多的洞窟是谁开的?”

③“噢,真想不到石窟还有这样的来历”我说。

④咦!这个面积不到三平米的小洞窟,里面除了一尊菩萨外,空空如也。这有什么好看的?

⑤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精彩绝伦的壁画。

⑥莫高窟不但保存着无数宏伟瑰丽的壁画,同时也保存着以千记的有没彩塑。

⑦参观结束了。

2、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藏经洞

壁画

彩塑

3、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

明确:第7——10自然段

4、请同学们组成四人一小组自由读7——10自然段,画出你在最喜欢的句子,然后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把你喜欢之情读出来。

5、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五、总结: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它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六、布置作业:下课后,上网查资料,要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

板书设计:

17、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

壁画

2《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 篇4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敦煌壁画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塑像”一段。(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塑像的这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彩塑。(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第3—5自然段)

(1)总结学习“塑像”的方法:①朗读课文,反思

该教案依然体现着“知识中心论”“教师主体论”的思想,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体现在: 一、三个维度体现不足 该教案的“教学目标”,第一二两条仍然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第三条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但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统领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构建一个三个维度的立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案中只注重了理性的分析,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读书。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

二、主体意识凸显不足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以谁为中心。该教案的主体意识凸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莫高窟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试想,这样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莫高窟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其次,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画出该段中的重点词句,说说壁画的特点。②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壁画,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壁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不给学生去质疑,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再次,课堂理性化、程序化。从提出读书要求到检查读书情况,从指导精读①出示重点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艳丽多姿。”思考:盛开的鲜花是怎样的?课文怎样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表现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②抓住4、5自然段感知“艳丽多姿”:让学生选择最想读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③出示句子“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着腿,()两臂,把琵琶高高地()脑后,()琴弦。”让学生填一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的特点,体会少女舞姿优美动人。

(4)指导学生背诵4、5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指导提升

1、出示莫高窟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导学生观察。

(1)谈谈观看“五台山图”的总体感受。(2)说说“五台山图”上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说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将自己观察到的、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注意学习围绕重点词句写具体的方法去写。

3、组织学生交流。

五、总结谈话,学习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敦煌艺术的特点,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怎样读书,学会了围绕重点词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合作学习,从读法指导到写法实践,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

三、言语感悟深入不足 该教案中言语感悟的策略是:先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说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塑像”的特点;再搞清楚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塑像”;然后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艺术形象;最后练习朗读课文。好端端的语言被解剖得支离破碎,试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的能力。其实,这样的策略只会导致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

浙教版第七册《敦煌莫高窟》(第一课时)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

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给课文配上音乐和讲解词。

教学过程:

一、设境谈话,激情导入

师: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板书:四大名窟)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完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2)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2、学生汇报,老师相继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塑像的特点,壁画的特点等。

3、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

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塑像、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即进入)

2、品读“塑像”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塑像给你的总印象是什么?

(2)品味体验: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语言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4)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塑像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5)配乐朗读“塑像”这一段。

(6)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塑像。(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塑像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6、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

五、诱发兴致,深入探究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2、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1)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2)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3)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4)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5)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3、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B、古琴曲《高山流水》C、笛子独奏……)

4、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六、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敦煌壁画简介 篇6

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灾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

敦煌壁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并结合张大千的感叹,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敦煌石窟图片,学生粗略欣赏

2.说说图上所展示的是什么地方(敦煌石窟)

3.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石窟以壁画而举世闻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敦煌石窟,饱览那些精美绝伦、宏伟瑰丽的壁画作品„„

4.板书:敦煌壁画

二、自读感知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讨论

1.学习生词。齐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 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交流:文中那些描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找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小组讨论、交流)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23 敦煌壁画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的能力。

3、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段,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学习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

一、导入新课

板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敦煌壁画的了解。师补充:敦煌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之地。他的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城西南有阳关遗址,城东西有莫高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将带我们去敦煌莫高窟,去看看那里保存着的中华文化又一瑰宝。

二、出示预习提纲: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敦煌壁画的。

3、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古代的画师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出敦煌壁画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5、敦煌壁画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6、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50—100字)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学。

2、难点同桌、四人学习小组解决。

3、集中难点及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 展示课

一、文本展示: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敦煌壁画的。

3、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古代的画师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出敦煌壁画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5、敦煌壁画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句子表达的感情和在文中的作用,再读一读。①正如国画大师张大千所说:“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

②这些体现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艺术瑰宝,令人叹为观止。

③然而,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古代的画师们却创造出如此卓越的艺术成就。他们的精神和意志,让我们感慨万千。

二、才艺展示:

1、各小组派代表展示。

(1)你认为哪一部分内容写得最精彩,原因是什么?

(2)学习本文后,你又学会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什么?

(3)你最欣赏有关本课中的哪一幅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对各小组的展示作出评价。

3、对展示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三、谈学后感受。

学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两方面谈,并说说自己现在有何想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高

一、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50—1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增长新的知识。

最大的九龙壁画

中国最大的九龙壁画是山西大同九龙壁画。

这座“九龙壁画”位于大同市内东大街,东西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壁身全用特制的五彩琉璃砖镶砌而成。壁正身的九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特有的庄严华贵的气派和风格。这座“九龙壁”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二、挑写本课生字、词语。

三、解决本课重、难点词语。

四、处理课后习题。

五、总结本课收获。

1、学到的知识点。

2、学会的新方法。

敦煌壁画 教案 篇9

[摘要] 敦煌壁画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色,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敦煌壁画舞姿却有一种共同的基本格调,敦煌壁画中的这种共同之处,便形成了敦煌舞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敦煌舞是一门风格性训练课,在训练内容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元素训练是形成敦煌舞风格的核心。敦煌舞的特殊风格可以用形、神、韵、律四个方面来概括。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敦煌舞 元素训练 风格训练 敦煌莫高窟瑰丽雄伟的石窟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创造精神。莫高窟壁画涵盖了自16国至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以来历经十个朝代,绵延千余年的历史,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各具不同色彩的乐舞艺术。敦煌壁画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色,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敦煌壁画舞姿又有一种共同的基本格调,敦煌壁画中的这种共同之处,形成了敦煌舞自身的风格。在舞蹈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敦煌舞蹈走出壁画,舞出敦煌从静态的壁画艺术转化为动态的舞蹈。敦煌舞蹈的复活及其训练体系的形成,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创造。随着敦煌舞的 不断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突出的审美特征正在日益受到国内外同仁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与喜爱。

敦煌舞作为一个舞蹈流派,如果要长久地保持其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就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真”。即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精准掌握敦煌舞的风格,独特风格正是其魅力所在;二是发展。我们说敦煌舞来源于壁画,但不能拘泥于壁画,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和升华,注入新的活力。当然,作为教学训练,如何做到“精准”,首先是要把握“元素”练习。

高金荣教授所著的《敦煌舞教程》中明确指出:敦煌舞是一门风格性训练课。在训练内容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训练首先从元素入手——呼吸、眼神,肋、胯、膝,曲线。元素训练是形成敦煌舞风格的核心。元素练习能从身心掌握准确,运用到舞姿中,即能对复杂的敦煌舞风格的把握得心应手。

一、敦煌舞的三段元素训练 1.呼吸、眼神

呼吸和眼神是构成敦煌舞一切内涵的气蕴、神采、气质、意念的内部韵律。开始呼吸和眼神时分开来训练的,眼神没有归纳在呼吸组合中,后来将二者融为一体,更为科学、统一。呼吸在动作中起主导和枢纽的作用。呼吸的起动点在胸

部,连贯而有顿挫,即吸——延续。先小口吸气上提,接着吸气带动身体上升,像突然嗅到花香一样延伸,升至顶点形成瞬间相对静止的状态,然后将胸腔之气舒缓地吐出三分,延续下沉吐气,降至松弛。呼吸中强调直立上升,顿挫而连贯,这一点在教学中看似简单,想做到却不容易。可以通过芭蕾教学的把杆站立训练中对后背直立的要求来启发学生,就是不能把呼吸的过程做成像鱼钩一样。深沉的呼吸展示出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深情、沉稳的情感,表现一种秀丽端庄、清逸脱俗的气质,洋溢出和谐、安详、肃穆的氛围。与深沉的呼吸相配合是一种端庄、含蓄、善良、慈祥的眼神。呼吸训练还有一种快速短促的呼吸,欢快跳跃、刚健有力。与快速的呼吸相配合是一种活泼跳跃,灵动率真的眼神。呼吸和眼神在训练中一定要紧密结合。

2.肋、胯、膝

肋、胯、膝形成了敦煌舞姿的s形和直角三位体态,什么是三位体?即:由肋、胯、膝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而形成了三位体式。肋的训练难点在于学习者容易连动胯的动作过于大,正确的做法应明确肋为主导动作,腰被牵动,保持胯的稳定;胯的训练应保持肩的平行,肋、腰被带动。明确胯的松动和推动的主动性,并要注意强调坐胯与立胯的区别;膝的训练要保持腰和胯的稳定,推动膝的灵活环动,不能连动

肋与胯一起晃动。通过肋、胯、膝的元素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自如的使用身体三大部位德支配能力。

3.曲线

体的曲线是敦煌舞一个十分显著的外部特征。说到敦煌舞的曲线,得到最多的答案是“s”形三道弯,其实,敦煌舞的肢体曲线还有很多,总的先归纳为六种:“s”形柔和小曲线,是在松胯基础上形成的富有阴柔之美的曲线,这种曲线一定要强调圆润柔和;“s”形大曲线,是通过下沉、冲肋、出胯形成肢体s形三道弯大曲线;直角三位体“z”形曲线,是在立胯基础上推跨、冲肋形成富有阳刚之气的直角曲线;四道弯曲线,是在“s”形三道弯基础上进而扩展延伸,提胯冲肋低头侧抬腿形成的;五道弯曲线,是在四道弯基础上调整头的角度(歪头)而形成的;拧身曲线,即转身下沉形成拧身起伏的一种螺旋式的舞姿曲线,升降要像拧麻花一样。多曲线的肢体来源于壁画舞姿,如:敦煌莫高窟第297窟中《树荫下的供养人》的舞蹈就十分明显。由此可见,敦煌舞元素训练的每一节练习都是有依据的,各种曲线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细致的训练,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没有经过敦煌舞正规训练的舞者,尽管也运用敦煌舞姿但是动作常常会怪异,缺乏美感。如一冲肋就扛肩、一低头就不恰当的下勾,一出胯就全身倾斜,因而改变了如婀

娜小蛮,肩若削成,腰若约素,柔桡轻曼的敦煌舞之美了。肢体的弯曲并不等于肌肉的松散懈怠,而是松驰中有力度,力度中有舒展。肢体的多棱多弯也并不等于身体扭曲短缩,而是在修长、舒展中棱角曲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温婉妩媚的美。

除了肢体的曲线,还包括手臂的曲线。手臂各个关节的折与弯也形成了多棱角、多形态,既折又舒展,与肢体曲线配合形成了敦煌舞舞姿的特殊感觉,构成了敦煌舞的外部特征,这种鲜明的特征与中国古典舞讲究的“圆”完全不同,我想这也正是敦煌舞的西部特色能够形成一个独立流派的原因之一。

二、敦煌舞的风格训练

《敦煌舞教程》中所附的教学大纲明确了该教程的性质和目的,即它是一门风格性的训练课,训练内容所需要的舞蹈基本能力是和舞蹈基本技术课(基训)相互配合进行的,如:跳、转、翻等。敦煌舞的特殊风格可以用形、神、韵、律四个方面来概括。

1.形

形”是指敦煌舞外部动作的姿态与造型,并包括从一个舞姿过渡到另一个舞姿的流动过程。“形”是各种不同舞蹈风格的重要一环,即外部特征。例如前面讲到敦煌舞的肢体

的曲线不仅只有s形三道弯,还包括在移动肋、胯、膝的运动中向前(或向后)松胯形成富有阴柔之美的柔和曲线;在立胯基础上推跨、冲肋又形成富有阳刚之气的z形直角曲线,进而扩展延伸,形成提胯低头的四道弯曲线,提胯歪头的五道弯曲线,螺旋式拧身曲线等等。多折、多弯、多棱角、多曲线,多种体态的肢体曲线美形成了敦煌舞显著的外部特征。

2.神

“神”是心理动作的传达,也就是要将感受到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形神兼备、以神领形、以形传神”这也是敦煌壁画舞姿的审美特点之一。这主要依靠“眼睛”来传达,“眼睛”的运用在舞蹈中也是一种技术,怎样用?怎样能传达准确?这都要通过敦煌舞的长期训练来掌握完成。在敦煌壁画彩塑中,各种不同的人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神态,个个栩栩如生。佛向下俯视的半闭眼神,给人以完全超脱的安宁感;菩萨深情的温和眼神,给人以无限的亲切感;护法神的睁眼瞪目,给人以威武庄严感;舞伎妩媚、恬雅的眼神,给人以一种抒情的美感。这些丰富多彩的眼神是敦煌舞的技术训练之一。

3.韵

“韵”是呼吸、推移、气蕴构成了敦煌舞的内部特殊律

味。敦煌舞的内部韵律在动作中起着主导和枢纽的作用,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体现。例如通过学习呼吸,感受到深沉的呼吸起于心,直立上升,强调顿挫而连贯,表现出一种端庄、深沉、脱俗的气质。深沉的呼吸特点形成了敦煌舞的精髓,是敦煌舞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风格化和生命化的紧密结合。因而敦煌舞的训练把呼吸放在了元素训练的首要位置。

4.律

“律”是动作的过程性。这里包含动作自身的律动,还有运动中应依循的规律,两重意义是统一的。规律是有顺序性的,无论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都要通顺有依据,要行云流水般流畅。例如:敦煌舞的手臂动作训练,上合掌连接下合掌动作时就依循了东南亚一带的佛教舞蹈和藏族人朝拜时所做的磕长头的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流动,必须符合舞姿造型,使其协调一致。“教程”合理的吸收了中原、地方、西域的元素,有机的合为一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敦煌舞的元素和风格是学习敦煌舞的奠基石,为学习掌握敦煌舞的整体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开拓创新的21世纪,是多元、多变、精彩的世纪。它

不仅再一地次掀起了对敦煌舞研究的热潮,同时对敦煌舞的表现形式由编创者审美情趣的不同、认知理解的不同以及自身掌握素材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舞蹈、舞剧、教材。虽然,在研究领域,应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我认为,应有一定的原则和科学的根据,不是主观臆造,或是对敦煌壁画的肤浅认识和对壁画舞姿的简单临摹。作为舞蹈、舞剧,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很好的观赏性。作为教材必须有其训练性、科学性、实用性,除此还应有审美价值和很好的观赏性,符合教材的原则。高金荣教授编创的《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自1983年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作为一种初步研究成果正式发表演出时,敦煌学专家们都赞不绝口,不少外国同行不远千里来到课堂观摩了敦煌舞蹈课的基本训练,课后无不惊叹赞美。敦煌舞的基本训练课作为一门基本动作的训练,能给观赏者以巨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愉悦的冲击,能同时具备实用的训练意义和艺术的观赏性,必将培养越来越多的擅长敦煌舞风格的舞蹈人才,为中华舞坛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壁画与外国壁画特征 篇10

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墓室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

1.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如《仪卫出行》图

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狞猎》图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东汉壁画《乐舞百戏图》

2.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

莫高窟壁画为典型代表,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九色鹿》

九色鹿救落水弄蛇人

《飞天》

《反弹琵琶》

3.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

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

《钟离权度吕洞滨》

《八仙过海》

世界古代壁画

埃及壁画

浮雕和壁画是埃及陵墓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

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冥神-奥赛里斯 Osiris与法老王

古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力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

欧洲宗教教堂壁画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耶稣把钥匙交给彼得》

根据《圣经·新约》,耶稣曾经对圣彼得说:“西门,你是有福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这磐石上…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寓意是教皇领导全球教会的最高权利继承圣彼得,来自耶稣基督授予。画面背景中心建筑是旧的圣彼得教堂,两边是凯旋门;前排人物的服装是耶稣时代的,而后排人物的服装是画家时代的;不同时代的建筑和服装兼容并蓄,说明古今救赎的道路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天主创造太阳、月亮和植物

根据《圣经·创世纪》,在开天辟地的第三天,万能万灵的天主指令太阳向大地普照光明。

《最后的审判》

上一篇:营销中心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多媒体教室设备巡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