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2024-08-04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精选8篇)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1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2012年3月由清浦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后立项,2012年6月经有关专家论证后正式开题。前期课题组成员摸底、收集资料,课题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后期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展开具体的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及时总结成果。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组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进展顺利,于2013年2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在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等形式找到了学生不敢交际的原因,得出达到要求的策略和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细化评价标准,构建了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实施方案中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申请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一个善于与人交往,具有良好语言驾驭能力的人,更容易在各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成功。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中外调查研究也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只占9%,听与说加在一起占75%,可见听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而新课标又在口语交际的目标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名词术语的更换,目标上的提升,更是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我们一线教师应从教学的理念、行为等做出相应的转变,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研究,以彻底改变以往将口语训练只停留在听话说话这一层面上的做法,这也有利于促进我们新课程改革实施得更深入。

语文学科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但最本质的特征乃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捷。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会有“口语”的存在。人们在倾听、表达、交流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注重口语交际,把握了语文 学科的特性,凸现了语言的工具性。

口语交际能力如此重要,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却很难落实。这是由于受“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等传统观念和东方人稳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响,养成了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习惯,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二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语文考试目前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口语教学自然难以受到教师、家长、学生重视了。老师对口语教学并不是很热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2.理论依据:(1)“以人为本”理念

人本心理学家把潜能看作是人的内在价值,指出人的潜能的实现决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定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压抑,而后天的环境必须有一种和睦的气氛,有一种真诚、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成为可能。戈布尔说:“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的,乐于提高技艺和能力,乐于增强力量,因此要对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发展产生兴趣。”马斯洛认为,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成或塑造成人的,而是依靠自身实现潜能的,环境的价值在于促进潜能的现实化。本理论中三方面值得本课题的关注:①学生是口语交际的真正主体;②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学生真正口语交际潜力的促进者;③口语交 际触及的是学生潜能的开发发展。(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课题实验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研究的行动准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研究的行动准则。(4)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研究指南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从儿童的语言与思维看,小学阶段的儿童口语交际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较强的自我中心。这一特点对儿童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常常会造成说者与听者的误解。因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分层、分级指导。

三、研究的内容、途径、方法 1.研究内容:

(1)调查本校一、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调查、整理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所有口语交际的话题。(3)研究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话题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4)研究一、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和方法。(5)研究一套一、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2.研究途径、方法

途径:以学校为基地,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为载体,分年级段对同一研究问题展开阶段性研究。具体为①有计划展开课题工作;②围绕课题组织教学观摩、研讨;③利用教学网站宣传、报道课题实验工作;④与学校教科研保持经常联系,能得到上级领导的及时指导和帮助。

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1)通过运用文献法,学习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等,借鉴名师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本课题研究。

(2)通过运用调查法,了解并分析本校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所有口语交际的话题,找到直面生活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直面生活的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及一套相应的课堂评价机制。

(4)通过运用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和问题写成叙事文章。

四、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研究目标:

探索提高我校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操作途径和方法,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开放式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2.学生发展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具体形式如商量、讨论、质疑等的方法和技巧。

(2)交际目标:能够认真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应对。(3)修养目标:做到态度大方、语言文明、尊重他人。

在实践中,以上三目标不可分割,需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以有效促进学生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习惯,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五、研究过程

1.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课题计划

课题负责人选了每个年级组非常得力的两名骨干教师在本年级组把关,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制定出了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坚持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真正做到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负责人在充分征求实验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对我校每个年级组的口语 交际教学情况及学生口语课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来自教师方面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因素有:(1)部分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口语交际教材的编排意图,把口语交际课等同与看图说话课,课堂上按部就班,指导学生先看图,后叙述,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能创设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不能适当地拓展于之相关的情境,这些教师被教材束缚,教学过程呆板、机械,不能引发学生的交流欲望。(2)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够,一些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课前不准备,在课堂中没有努力创设交际情境,学生没有交际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几乎是一句空话。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有:(1)阅读面窄、阅读量小。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多。(2)学生的生活实践少,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到:42%的家长让学生接待家里来的客人,12%的家长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带孩子外出参观获游玩,越是高年级比例就越少。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多,从生活中汲取的知识与经验肯定也不多。

(3)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也影响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3.组织学习,培植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受其观念的制约,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其行为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我们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与思想,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平时我们密切关注《人民教育》、《小学教学设计》、《江苏教育研究》等权威性杂志中有关科学新课程的论述、诠释,精选一部分推荐给教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讨论。“走出去”,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期间多次分赴常州和外校进行培训和听课,还走进幼儿园了解学前的阅读课。课题研究中还开展了多次专题学习,课题组都能按每两周结合课题研究组织一次学习活动。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围绕自己开展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学习摘记,要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或专题每学期撰写2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或论文。

4.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

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过程进行监控,实施课题的规范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不仅能确保课题的质量,更能确保 教师健康地发展。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期开始,认真研究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拟定出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单元专人负责;每位课题组成员必须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并付之于课堂教学,定期总结;一学期各课题组成员上交1篇以上有一定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和1份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让教师能亲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研究过程,真正做到: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动态中研究行动。

5.精心设计,上好每节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一起疏通教材,集体备课,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切实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平时教学活动之中。课上完后,集体交流心得进行反思,并利用周一下午第一、二节课组织听课、评课的学习与研究。并及时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发布到专题网站上。

6.资源共享,展示研究成果。

为了给学校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题组组织下,在学校定期举行阶段性成果展示会。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12年6月至今,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原定计划操作,不断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思考、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初步摸索出了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简单模式。

自从2012年课题成立以来,课题组的全体老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口语交际课的课型注重情境、互动和实践的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对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双向互动——评价激励”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角色体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2.合作交流,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而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则是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在交际中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的特点。因此,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把握好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注意把握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评价,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互动。

评价是口语交际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讲的评价包括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和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口语交际的评价两个方面。这种评价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心灵沟通,更是一种特殊的口语交际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意突出“四性”:

(1)注重激励性。我们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能给予充分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改正不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运用类似于“刚才某同学表现很好,谁能表现得比他更好”这样的话,大大激励了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和勇气。

(2)注意深刻性。所谓深刻性就是指评价不光针对学生活动的结果,还通过结果去分析产生结果的得失原因。如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遇到支支吾吾或“卡壳”现象,我们不急于求成,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针下药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瞬时顿悟”,从而把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3)讲究准确性。不少老师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习惯于用“你真棒”“表现得好”等抽象模糊的话,这是不恰当的。我们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评价,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总之,“创设情境——双向互动——评价激励”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互动中不断创新,发现问题,产生新思想,从而使课堂更活跃,使口语交际这个大课堂不断延伸。

(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提高 1.学生能说会道,口语能力提升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口语表达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一位学生刚入学时,性格内向,胆子很小。由于他内心比较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学习自信心不足,导致学习成绩较差。我们对这位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除了组织其他学生课间主动与她交流外,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她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在教师创设的交际情景中担任角色进行表演说话,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慢慢地,他敢说话了,而且说得越来越响,越来越好,真是“哑巴”开口说话了。经过两年的锻炼,现在,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人际交往正常,已经能大胆和别人交流,课间还能听到他与老师、同学交交流时发出的笑声。随着交际能力的提高,他的各科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2.学生文明礼貌,交际习惯良好

就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来看,不仅表现在说的准确、流利上,更表现为说的状态、形式上。为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经过三年的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态度大方、文明礼貌的交际习惯。课堂上,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无礼地哈哈大笑这些现象再也不存在了。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交往、合作、倾听、补充、帮助,养成了文明地听的习惯。师生或生生互动时,经常能看到孩子们专注地侧耳倾听,真诚地欣赏别人的场面;同时,养成了友好地评价的习惯,时常可以听到 “对不起,我有不同意见,可以打断一下吗?”,“你的意见我赞同,但我还有一点补充。”,“老师,我也有意见想发表,可以吗?”征求性的话语代替了已往粗暴的打断,婉转的帮助代替了尖锐的批评,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着孩子们的心灵。

3.学生能言善辩,课堂气氛活跃

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现在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大胆补充别人的发言,口语交际课上常常出现激烈的口枪舌战,使课堂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三年来,我校老师在联校教研、上级视导、评优课等都以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大胆发言的特点给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4.孩子乐于交流,家长点头称好

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了,交际欲望提高了,也就乐于与家长交流了。作为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从问卷中了解到,现在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会主动和家长交流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班里的趣事。从他们兴致勃勃的交谈中,看得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逐渐提高,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我想,孩子的这种变化与学校有关,与班级有关,与教师有关,与老师平时注重在各个合适的时机渗透口语训练有关。

(三)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搜集资料、互动交流、共享智慧、课堂实践,不仅理论水平提高明显,而且掌握了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的基本教学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还逐步构建起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三年来,全体组员担任的研究课、公开课均受到同行的好评。潘井明老师执教校级公开课《买文具》、《冰花》;洪玉春老师执教校级公开课《我爱吃的蔬菜》;王小雷老师执教全镇公开课《小鸟的悄悄话》、《柳树醒了》;王建红老师执教全镇公开课《打电话》„„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理论,对研究中的实践行为给予深入思考并及时总结,撰写了多篇研究案例和论文,数篇在省市获奖,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潘井明老师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马卫老师撰写的论文《教学做合一 造就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获省“师陶杯”论文评选三等奖;王建红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生活,让口语交际别样精彩》、王小雷老师撰写《如何劝说》被区教研室清浦教研论坛录用。洪玉春老师参加区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潘井明老师获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七、研究结论与思考

经过开展《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老师和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写话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初期阶段,学生与老师兴趣非常浓厚,但到了中期阶段,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老师的检查督促也有所懈怠。导致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何在呢?我们通过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知道我们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家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的制约,很多孩子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语言积累较少,从而影响了交际。在学校方面,个别老师认为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还要搞科研,老师孩子都吃不消,因而出现了消极情绪。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反思,找出解决的办法:第一,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带一的活动,让能力强的老师帮助教学上有困难的老师,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及时帮助其解决教学上的困难。第二,在学生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在语言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口语交际的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课题虽然要结题了,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把实验中已经获得的经验,与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口语交际与写话整合训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相信我们明天的研究成果会更丰硕!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2

一、激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兴趣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一旦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想要展现自己,用言语表达内心世界。如:新生入学第一天,不要急于选班干部、学习重要性教育,因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班级里的学生来自周边的各个小村庄,虽然有的在幼儿园已经是同学了,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互不相识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互相认识,融入大家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介绍我自己”的口语训练,毕竟一年级新生口语能力有限,可以进行框架式引导,如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生肖属什么?我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哪几个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在哪里工作?之前在哪个幼儿园上学?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最讨厌什么?等等,学生一听到是介绍自己,个个兴趣浓厚,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教师可以顺应学生心理,让学生稍做讨论,然后上台展现自己,不论学生讲得如何,都不作任何批评,以掌声进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树立信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加强学生口语交际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口语交际的培养不像背诵,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比较复杂、长久的过程,口语交际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习作及生活交流,有的学生心里有千言万语,但就是不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说个不停,但语无伦次。德国诗人歌德说:“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天真、活泼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如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定能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把课前的三分钟留给学生展现自己,事先通知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可以讲故事,可以唱歌,可以话家常,甚至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把心里想说的说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讲台不再陌生,面对观众不再胆怯。同时,还可以在开展有主题的班队活动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如主题讲故事比赛生活角色表演等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口语交际不同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和句、朗读、说话、写话等训练,但是必须以它们为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识字、写字、词和句、朗读、说话、写话等都必须以汉语拼音为基础,不仅一年级要学习汉语拼音,在以后各个年段也要加以巩固。

(二)识字、写字。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充分重视增加学生识字量。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学生识字量多了,才能把内心世界用言语表达出来。

(三)词和句。在口语交际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能把过程讲清楚,但大部分使用的是方言,没有条理,生硬,缺乏感情色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积累的词句不够丰富,不懂得利用积累的词句。

(四)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养良好的倾听态度和口语交际的习惯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不仅仅要用耳朵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喜欢打断别人的话语,插入自己的话语,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才能深入理解别人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等别人表达完后再进行探讨,用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语言打动别人,相互尊重,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天真、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变“老师让我说”为“我要说”的状态,乐于展现自己,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实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结合多年小学低年级教学经验,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兴趣、加强学生口语交际实践、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惠枝.轻叩门扉静听花开的声音——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38-39.

[2]程瑜.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J].学术评论,2011(5):32-33.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3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90-01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言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储文课程标黝也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扬合作精神。口语交际也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强化低年级学生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低年级儿童年龄尚小,他们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前提。如: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猜谜语、有趣的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说话。如我在教学《有趣的游戏》时,让绿绿的草地成为孩子的游戏场,有蓝天白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心情愉快,互相追逐、游戏,发生许多有趣的场面,这时引导学生互相说说这些游戏的玩法和有趣之处,让这种自由、快乐的氛围成为学生想表现自我的最佳舞台。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恰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xxx,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在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三、以“互动”为支撑,提高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如小学第三册的《你说我猜》口语交际时,可让同桌互相描述各自的衣着、相貌、特点。教学《购物讲价》时,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扮演,买主动问价,卖主要热心回答,双方讨价还价。要使口语交际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认真分析处理教材,寻找出互动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四、利用课间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求学生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选择合适的对话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4

刘河中心校英语教研组

利用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结题报告

刘河中心校:陈家亮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促进学科均衡发展首当其冲,英语作为小学生外语教学入门学科,受到了县教育局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积极招聘专业教师,要求学校开足开齐课程,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点读机、配套练习册),加强师培工作,召开学科年会,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比,制定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等。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我县小学英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中心学校英语都能正常开课,少数村小也能通过走教制(即跑课)满足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上兴趣不能持久,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差,他们普遍认为学的知识越来越难,而自己又没有及时去复习、巩固,导致现在学一点,忘一点,不愿意开口主动说英语和运用英语来交际。

刘河中心学校位于严店乡,南与水乡古镇三河相依,西接丰乐镇,东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相望,北接上派,与滨湖新区隔河相望,派河、蒋口河穿乡而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想来看,合肥将从“内陆城市”的概念提升为滨临巢湖的“滨湖城市”概念,使合肥经巢湖入长江,通过东海,走向国际。未来的合肥将向巢湖发展,无庸置疑,濒临刘河学区的合肥滨湖新区将处于前沿阵地、核心区域。随着合肥市的发

展,更多的西方外国企业公司将不断入驻本地,观光旅游的各国游客也会逐年增多,我们这里的学生同外籍人员的接触将越来越密切。因此,英语口语交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当前历史任务。

教育专家们研究出的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理论和方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高度概括,但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变,农村小学生有其特殊性,心理素质较弱,视野相对闭塞,语言环境不够真实,词汇量毕竟有限,语句组织能力也较弱,专家们的理论和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本地的学情,我们不能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应当通过研究和实践,将其理论和方法地方化或区域化。为此,立足我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有取舍地选择了切入点小﹑易于操作的英语课本剧作为行动突破口和实践途径,进行深度研究和广泛训练,力求达到研究的实际效果,切实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适合我们当地实际学情的理论和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在全体教师和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申请了“利用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县级研究课题,并得到教育局领导关心指导和立项批准,为期2年。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学生在学习和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能不自觉地用英语去思维在不自觉中记住台词甚至包括其他角色的台词他们也能倒背如流。利用少年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优势,针对少年儿童喜爱模仿的特

点,有组织地开展学校或班级的英语课本剧演出活动,把学生学过的课文形象地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体现出来在表演活动过程中能使同学们学到的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也创造了优美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寓学习于快乐的活动之中。同时在排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剧情的了解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本剧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课本剧的独特魅力,从爱看课本剧到自己想表演再到喜欢这个剧本进而上升到爱学习这门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水平。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遗忘曲线表明,单凭机械记忆的东西容易遗忘,眼、耳、口、脑、手并用,就会加深记忆痕迹,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就能保持得更为长久,而英语课本剧正好符合这一规律。

英语课本剧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来体现学业成就感,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肥西县率先引进“同一起跑线”课题实验项目,要求英语学科做到:使农村学生在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对已完成某个年级学习的农村儿童来说,其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城区一类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利用课堂短剧的学习和排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利用课本剧中的情景对白,增强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生活阅历。

4、通过课本剧的排演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5、利用课本剧增强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积累教学资源和开发校本英语课程。

总之,通过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合本学区乃至全县的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一般方法。(二)研究内容

1.为学生提供课本剧剧本材料的研究。

2.激发学生对课本剧兴趣的研究。3.指导学生如何完成课本剧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总的研究方法,以英语课本剧教学为突破口,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分组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总结汇报

法、成果展示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从而确保课题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定实验班级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把三年级、四(2)班、五(2)班、六(1)班共四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班。

2、增加实验班级教学时间

经学校教务处研究决定,把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早上8:00至8:30的早读时间改为英语课本剧教学时间。并且实验班级由原来每周两节英语长课增加为每周三节英语长课。确保了英语课本剧教学的时间。

3、改编课本剧,撰写教案

英语组全体老师把三至六年级英语教材集中起来共同研讨,把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全部挑选出来作为课本剧蓝本,并且从课外挑选了一些优秀的经典课本剧本加以改编应用于英语课堂,同时我们还积极地集体创作了一些适合本土学生的英语剧本。

4、课本剧展演(1)课堂上的表演。

(2)利用校园英语角活动时间进行表演。(3)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参加展演 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

1.2010-04,课题申报《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2.2011-1-6,通过2010年小学(幼教)县级科研课题立项批准,完成时间2011年12月。3.2011.01.06---2011.03.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2)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问卷调查。

3)明确研究切入口,确定课题题目《利用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5)开题报告。

二、课题实施阶段

(一)课题实施前期阶段(2011.04---2011.07)1.确定实验班级。

2.组织编写3-6年级下册课本剧剧本。3.开展实验班级3-6年级下册课本剧表演活动。4.课题实施前期阶段总结。

(二)课题实施中期阶段(2011.09---2011.12)1.组织编写3-6年级上册课本剧剧本。2.开展实验班级3-6年级上册课本剧表演活动。3.课题实施中期阶段总结。

(注:由于2011年9月课题分管领导教务主任魏尚老师调入上派,课题负责人陈家亮老师期间参加国培,课题由教务主任唐朝老师分管,少先队辅导员马锐老师负责实施,课题组并申请延期完成,)

(三)课题实施阶段后期即结题鉴定阶段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2.2---2012.6)

1.对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语感,口语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研究与前期情况进行对比。

2.整理教师的课例、教案、论文、经验总结编辑成册

3.整理3-6年级全册课本剧剧本编辑成册。2.优秀课本剧文艺汇演。4.英语演讲比赛。5.建立课本剧博客。6.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成果

两年来,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功举办近------次课本剧演出班级小型活动,4次学区课本剧表演比赛大型活动,拍摄视频和图片300多张,英语板报设计10多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和老师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突出的进步。

一、实验班学生的变化

1、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好习惯。能够轻松地听懂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英语教学语言并作出相应回应。

2、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地读懂一些简短的英语短文一些优秀的学生

能读懂较长、较难的英语剧本并进行英语剧本创作。

3、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英语会话敢于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交流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4、在课堂上更多的学生思维变活跃了能积极参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习。

5、能进行课本剧表演能脱离老师的帮助独立编排课本剧。

6、大多数学生改变了以往畏难的学习情绪和被动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表达并能在课外进行延伸性的口语交流练习。

7、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剧本创作能力、道具制作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8、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见中心校各学期期末考试统计表)

二、教师的变化

1、课题组教师能合理自如地利用教材改编课本剧和编写教案。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教师能在课堂上用流利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

3、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4、英语教学中能用具有引导、鼓励、赞扬、期待和关切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

5、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欣赏每个学生的角色表演。

6、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明显增强,教研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了

解和掌握了许多科学的考研方法,积累了很多教学资源和校本英语课程。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1、课题组老师根据我校情,自主开发研制校本课程教材11册,其中《人教版小学英语配套课本剧》8册,含单元课本剧剧本46个;《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归类》1册,含27大类单词;《人教版小学英语重点句型》1册;《人教版小学英语内容要点和各册话题》1册,并撰 了详细的课本剧教学教案,形成了很好的推广资料。

2、课题组根据教学改革的亲身体验和实证研究撰写了教改论文10多篇。如陈家亮老师的论文《开设“英语角”,扩展课堂空间》荣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2010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荣获肥西县2010年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玩中演,演中学》荣获合肥市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评选三等奖;课题博客《总舵主的博客》荣获 肥西县2011七项电教作品评选二等奖,同时荣获合肥市2011电教学术作品评比二等奖;辅导学生王心怡参加2010肥西县小学英语讲故事比赛《The city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荣获二等奖。马锐老师的论文《如何将课本剧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课题研究结论

课本剧表演极大地带动了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通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

特点是以兴趣为主,课本短剧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短剧中生动的口语、滑稽的表演、形象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短剧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为了表演好短剧学生会有目的的去听去表演。学生通过表演获得成就感,并有兴趣为表演好短剧而加强英语学习,从而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短剧化的课堂教学把英语中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生动的情节教给学生, 在情节中使用语言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景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倾听短剧的过程中能模仿准确流利和优美的英语发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强化了语感,短剧教学语言简单重复率高,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学生在创编短剧、表演短剧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表演短剧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倾听,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出成功的表演展现的是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合作排演短剧中,学生个个都是“演员”,每个学生都在尽心尽责演好角色并积极参与整个剧情和表演的设计,从中获取喜悦。在短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猜想剧情、感知语言、模仿动作、合作表演、续编创编等激活了思维,发展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4.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短剧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听短剧、演短剧和编短剧等活动,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运用其语言智能,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促

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5.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许多短剧中蕴含的寓意使学生在学习短剧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哲理,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修养,丰富了生活阅历,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熏陶。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这项课题的研究虽有所成效,但由于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收获还不怎么大,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的全部目的。进行反思,我们寻找到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在课题研究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对课题研究方法的不熟悉,使得本课题没有按照时间及时完成。

2.在研究中,对一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等缺少经验,还有待加强。3.由于班额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不能达到老师的充分指导,以致口语提高不明显。

4.在课外延伸口语训练上,没有制定一个切实、有效、让学生易于接受的计划。

5.在本课题研究中缺少对老师和课堂的评价。

(二)下一步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并逐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寻求专家支持,努力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出新成果、新进展,从理论

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解决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习和掌握课题实验所需要的课研方法和技术。

3.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成果,开拓新一轮的实验研究。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5

当今社会是沟通与交流的社会,能说会道是现代人的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开篇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设置了口语交际课程,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小学是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一年级又是启蒙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系统学习语言的开始。这个时期学生在听说方面还不太规范,特别是与人交流和待人处事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听话不专心。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话习惯,在听别人讲话时注意力不集中,身子东倒西歪,眼睛东张西望,有时不能完整地理解讲话的内容与重点,在听的时候没有耐心,喜欢插话。

2、说话不完整。一年级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有的学生把握不住说话的重点,吐字不清晰,表达意思含混不清。

3、思维不敏捷。部分学生在思维上漫无边际,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有的学生思维相对滞后,有时话题已转变多时,可思维仍停留在前一个话题上,感觉有点跟不上趟。

4、交流不大胆。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在与老师、同学进行对话交流时表现十胆怯,声音小,不敢说,不会说,不想说;有的学生不懂得与人

交流,在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听者感受;有的学生害怕与陌生人接触与谈话。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

针对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笔者认为应着重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依托教材,加强互动,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研究统计,在人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听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说占30%,读和写分别为16%和9%,由此可见听说的重要性。听与说,密不可分。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听说训练着重要规范其听说行为,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1)端正“听”的姿势和态度。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身体要端正,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

(2)抓住“听’’的重点,要“听¨瞳。要求学生学会抓住“听,的重点,能大体听『董对方的话,明白主要意思,并从别人的话语中学到“说”的方式和方法,为“说”打下基础。

(3)学会规范的“说”。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表达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在“说”的时候力求吐字清晰,表达明确,言简意赅。

(4)学会有意识地“说”。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说话对象,明

确自己的说话内容和重点,在说之前要在心里想一想,对自己讲的东西要考虑清楚,说话时态度大方,举止文雅。

2、依托教材,在课堂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新《教材》专门设置了口语交际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受学生喜欢。为此,教师应将口语交际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采取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这样他们的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借助插图,让学生有序地“说’’。新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情形,学会看图说话,看图想话。如教学《我的家》,先让学生看图,讲图画的内容,讲图画中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家,自己家里平时的情况,与图画中的情形进行比较,在看图说话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表演课文,让学生形象地“说’’。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语文活动,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费时较多,但收效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方面能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如教学《冬天是个魔术师》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文的主要内容,由老师扮演冬天这个魔术师,男同学们扮演蛇、熊、刺猬等小动物,女同学们就扮演森林中的树,当“魔术师”老师“呼地一吹”,小动物们纷纷躲到森林中的树洞里,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冬天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亲身体验了课文的内容后,老师就引导学生讲自己对冬天的感受。这样,通过表演—体验一引导谈感受,不但复现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形象地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3)续编课文,让学生想象地“说’’。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如学完如学完《马莎长大了》,课文最后写到“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有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马莎还想了哪些办法?有的说“马莎学着爸爸的样子,系上领带,穿上西服”;有的说“马莎学着老师的样子,拿着课本,在屋里走来走去"。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又如学完《我长大了一岁》后,让学生再续编一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然后用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同学说“小树,小树,看见我不要害怕,再也不摇动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有的同学说“小狗,小狗,看见我不要乱叫,再也不打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等等。对学生的精彩语句我都及时给予喝彩和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4)创设情景,让学生投入地“说”。在学生刚入校时,就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创设不同情景,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入学教育课上,针对学生间、老师间互不了解的情况,我就举办了一场“让我们成为朋友”的交友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形式,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由老师带头,先用小学生的语言介绍自己,给学生一个好的“说”的范例,然后由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她交朋友的,可以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她进行交谈,或共演一个节目。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找朋友,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气氛非常热烈。这面对面的交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更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如教学《春天在哪里》,通过语言的描绘,把学生引入“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百鸟争鸣”的春天美景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引发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看着自己亲手画的春天图画,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学生们走近大自然,体会春天的变化:清澈的河水,抽芽的柳枝,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3、加强互动,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一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要想“双向互动”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为。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口语训练。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当有客人来你家做客时,你怎样招待他们呢?你能做些什么呢?你给客人讲些什么”,让家长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的基本知识。如学习了看图讲故事《拔苗助长》,听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学生能完整地复述故事。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做,又感兴趣,在玩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可以教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和自我介绍;旅游归来,引导学生讲讲所见所闻;教师节、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等节日的时候,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对家里人说什么?对妈妈说什么?;开学时,学校校园

进行了整修,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的变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兴趣,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就能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使其受益终生。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6

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XXX 成 员:XXX

郑州市上街区夏侯小学 2010年6月30日

引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小手如林,十分热闹。但“听众”却不见了,能坐着认真、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人没有了。在回答问题时会轮流重复同一句话,还经常有刚矫正过的信息又一而再出错的现象。的确,学生在没有听清要求、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又如何能表达正确、表达完整呢?可见,不良的倾听习惯对学生的表达造成了障碍。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论依据: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与表达。“倾听”是学生获取信心、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表达”是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实,听、说在教学活动中是交互进行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目标: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现状,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内容: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了解学生倾听、表达能力提高的状况,从中不断探索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策略,及其有效的培养方式。

研究方法:

文献法: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

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比分析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一次进行科学的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比对,得出研究效果。

经验总结法:用于实验后,总结研究的过程与成果。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09.7----2009.9)

1.查阅相关的杂志或专著、上网学习,积累相关的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要求及其影响因素。2.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现状。第二阶段:实施和不断进行调整(2009.9----2010.6)

1.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倾听、表达能力进行现状分析。2.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要求。3.分析影响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的因素,实施一系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调控策略。

4.根据课堂实效性,确定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5.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课堂效率、学生个人发展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2010.6----2010.7)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开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会“说”也敢“说”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才能正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成长令我们倍感欣慰!我们把握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平衡,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会听的本领。随着倾听与表达的深入,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数学课!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了,师生的亲和力加强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但是在课堂上我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马上抢着各说各的答案。我随后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室里顿时像是炸开了锅,小手如林,嘴里不停地冲我喊:“老师,我”、“老师,我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唯恐老师没看到他高高举起的手。而我只能先让一位学生作答,其余同学竟然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若第一位学生说得不够正确不够完整时,我问:“你们觉得怎么说更好一些呢?”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对我的发问置之不理,仍在重复着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这争先恐后的发言,无可厚非是营造了一个热闹的场面,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让人平添一丝忧虑:许多学生为了抢到发言机会,别人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样,他们全然听不进去,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好像与自己无关,他们只是在与老师交流,只是在等待下一个发言的机会。

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不由得引人深思。造成这种现象,我想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倾听方面的引导。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说话内容中,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用正确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不但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会倾听别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相同,可以补充;如果不同,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正常的互动氛围。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一个人是否会倾听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 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成为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一)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学会倾听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这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既让学生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二)为学生搭建倾听的平台,引发倾听的兴趣

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小竞赛等引入课堂,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垂青于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几个人,要格外“照顾”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要特别留意“听众”的状态,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走到孩子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注意正在听的孩子,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用极富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比如 “大家看,他听得多认真啊!”“ 你真是个会听的好孩子!”“ 我看出来了,因为你会听所以回答得这么好!”„„长此以往,孩子便觉得倾听别人时,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对倾听有了兴趣,耳朵就会渐渐“醒”了。

(三)明确倾听的要求,日积月累地训练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就会倾听了。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让孩子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有明确的指向。

倾听时要求学生态度要谦虚,要积极,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要让学生养成“五心”的倾听习惯:①专心地听,明主旨。②用心地听,辨是非。③细心地听,记要点。④虚心地听,作对照。⑤耐心地听,重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示范作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对低年级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可训练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还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要听谁的,听别人说什么,听完后要做什么。如:①听后提问。②听后计算。③听后复述。④听后记录等等。这样迫使学生在倾听活动中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的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四)及时恰当地予以评价,鼓励学生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如: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听”的表现,做一个 总结,并予以适当奖励。评价可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指出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二、让学生乐于表达

语言表达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共知。过去在小学教学中一说到语言表达,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语文教学。许多人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课的“专用名词”,数学课就是思考、算和写,只要会做就行了。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讲了半天也没讲清楚他要表达的意思,而教师和其他同学则在一边急。他们越急,那位同学就越讲不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合理运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为“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正努力实现的。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

1、准确性。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概念教学,要求用词恰当,不允许有丝毫偏差。如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不能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也不能说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

2、简炼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语言的浓缩性。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添枝加叶。如用“18÷3”编应用题,若编成这样:“有一天,妈妈上街买来18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姐姐一起把它们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了多少个?”就不算是最佳的。如果学生看到你编的这道应用题,学生又会怎样发挥呢?

3、条理性。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极具条理性。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有理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公式,要求能说出推导过程;学习定律与性质,要求能列举出归纳过程;学习法则,要求能列举出计算原理;做应用题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总之,要求学生要说得连贯,说得有理,说得完满。

要做到数学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二)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学生仅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还要通过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教师应提倡数学阅读,在学习完某一章节后,让学生细致全面地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勤思多想,自己进行知识总结,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要好一些。同时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极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 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首先,教师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此外,教师在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环节,要尽量采用,如“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来重复一遍?”“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就用刚才学得的本领来解决几个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用什么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以鼓励为主,多表扬那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如果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即使他的发言不尽如人意,老师也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四)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从生活经验里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

比如,在 “长短”的概念教学中,当我出示了实物——红、绿两支铅笔以后,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红的长,绿的短。”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我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又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谁最长?谁最短?这个话怎样说最合适?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发表意见。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这样,显然比一开始的语言表达要数学化。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在课堂上出现较多的生活用语,这是十分正常的。比如,他们习惯把“几时、几时半”说成“几点钟、几点半”,把“单价、总价”统统说成“价格或价钱”,经常把“数”与“数字”混淆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多次加以训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小组学习中挖掘,使数学语言更加规范与精练。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了,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同桌交流也非常方便,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在重述或小结中丰富数学语言。

重述的方法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一些知识不容易理解,但教师引导学生先表达出数量关系,加以规范,然后再让学生重述,从而达到使学生会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目的。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能让学生清晰地回忆出学习的要点,同 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开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会“说”也敢“说”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才能正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成长令我们倍感欣慰!我们把握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平衡,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会听的本领。随着倾听与表达的深入,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数学课!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7

一、围绕教材内容,拓展交际空间

1.改革提问教学,鼓励学生发言

所谓口语交际能力,其基础是可以流畅地进行对话与交流,之后才要考虑谈话的技巧以及语言的表达等多项内容。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保障谈话过程中的流畅完整,是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年级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进行提升。提问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进行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提问教学进行改革,使提问的方式向着多元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并注重提问语言的技巧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以达到帮助学生流畅对话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连环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融入与教师的交流中去。所谓连环问题,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与之前提问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对海底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文章中对海底世界的描写与你想象中的一致吗?你想象中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

2.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表达

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口语交际,其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应有表达的内容或者交际的核心。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发地围绕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进而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就语言环境的创设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教师应在思想层面进行语言环境的设立,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到足够的发散,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对语言表达进行正向影响。教师在进行思想层面的语言环境创设时,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强口语交际宣传,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2)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环境的创设。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环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氛围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颐和园》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观看与颐和园有关的记录片和图片,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以帮助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去。之后教师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可以很好地达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沟通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机会

1.进行角色扮演,强化语言表达

现代语文教学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传承与发展,同时还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对教学活动进行丰富,以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就小学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而言,教师就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围绕教材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就该故事进行改编,以《掩耳盗铃》一文为蓝本编撰出适合学生表演的话剧剧本。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剧的排练,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评选出表演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在口语交际上有所提升。

2.模拟交际情境,进行对话练习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一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口语交际也应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专门针对口语交际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交际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常用的情境包括电话情境、购物情境、郊游情境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模拟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小道具、小背景。如,进行电话情境时,教师可以应用道具电话,并在学生对话开始前加入一段电话铃音,增强情境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符合语言学科的教学目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口语交际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材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摘要:就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找出培养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使得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8

一、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点燃口语交际欲望

很多人喜欢聊天,聊天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口语交际也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在语文教学的任何内容中,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就为口语交际拓宽了渠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语交际的机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我想说,我要说”的氛围,让学生充满表达的欲望,达到“乐于说”的目的。然而,通过观察与实验,我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胆子小,不想说,甚至不敢说,害怕说错了会惹来笑话。有的学生想说,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知识面狭窄,也就限制了其表达能力。还有的能说,但是又说不清楚,说了半天,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小朋友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孩子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我喜欢小动物,喜欢看动画片······但我最喜欢跟小朋友交朋友,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羞涩地笑了,交谈也因此冷场。这时,我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这孩子才点了点头,说了他的名字。这时,我便抓住时机,提出如“你平时喜欢玩什么?”“跟谁玩?”等一问一答的形式,跟学生愉快地交谈起来。这一下,其他学生也有话要说了,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

二、课堂教学环创新环,激发学生多说多问的兴趣

师生民主互动课堂,让学生喜欢课堂,亲近教师,保持好奇心,有疑问。所以必须创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面向全体为本,把握教材问题让学生多说多问。如教学《口耳目》时,学完与头部器官有关的生字后,做了如下的拓展:师:我们把眼睛、鼻子、耳朵、嘴和舌头称为五官”。他们有什么作用?学生A说:眼睛可以看。学生B说:耳朵可以听。学生C说:嘴可以说话,还可以吃东西。学生D说:舌头可以尝味道,也能帮助说话。学生E说:鼻子还可以闻味、呼吸。师:对,有了五官的帮助,我们可以听、看、闻、说、尝。这样,既把识字与丰富生活常识有机结合起来,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练习应用,冥冥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资源,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各册实验教科书几乎每一课都有主题图和许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观察、联想和说话的积极性。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画的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如教学《比尾巴》时,利用挂图,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复述出来,这样,既巩固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创设班级文化活动,建立自由对话平台

让学生大胆说问,自信交流,有必要教师创设班级文化活动,让孩子有话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1. 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学生在学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方言和一些不文明用语比较泛滥,低年级的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长此以往,会形成不良风气,不利于语言的规范,更有碍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卡拉ok式说话训练。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动画片,教师可从他们爱看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汽车总动员》、《海绵宝宝》等是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在孩子们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

上一篇:知恩 知荣 知责 知足   做一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好干部下一篇:我的青春诗梦来自阅读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