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2024-05-12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精选8篇)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篇1

1、通过欣赏朗诵两首家乡童谣,使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童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体验家乡童谣带来的乐趣。

2、3、引导学生唱童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朗诵童谣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念童谣拍手,教师自然引入

(孩子们,你们在玩些什么呢?可以教教老师吗?)

过渡:今天好高兴哦,我们又要来学习乡土教材《家在酒埠江》了,刚刚啊,老师和同学们学会了拍手童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小时候给我唱的一些童谣,你们想学吗?

二、活动

活动一:《天惶惶

地惶惶 》

1、教师带读

(1)普通话带读(那这是我们的家乡童谣,用我们的家乡话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2)攸县话读

2、情感升华 过渡:小时候啊,我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一样,也是个爱哭闹的孩子。记得一个月圆的夜晚,到了睡觉的时候,我又开始哇哇的哭啼起来,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手缓缓地拍抚着我的身体,嘴里轻轻地哼着:天惶惶,地惶惶……,我躺在奶奶温暖的怀抱,朦胧中,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下,悠悠的童谣中,安然入睡。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到这首童谣中再去体会奶奶温暖的怀抱吧!

活动二:学生自由谈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童谣

过渡:相信这首童谣可能勾起了你们的记忆,在你们还更小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可能也给你们念过一些家乡童谣,你们还记得吗?把你们所知道的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活动三:学习《虫叽虫叽飞》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昆虫模型)生:这是昆虫!

师:你们喜欢抓昆虫吗?老师小时候就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到花园和草丛里抓昆虫,比如说:蚂蚱、蝴蝶、蜻蜓等等。那是多么开心,多么天真无暇的时光啊!关于昆虫,我们家乡也有一首童谣,大家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童谣吧)

1、教师带读两遍(老师念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好不好?普通话和攸县话)

2、教师示范玩童谣游戏(这个童谣还可以玩游戏哦,你们想玩吗?)

3、各组分组玩

三、我们攸县有一位热爱家乡的作曲家根据《虫叽虫叽飞》这首童谣创编了一首《点点虫叽飞》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总结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闽南童谣教学,念童谣,画童谣,玩童谣,演童谣

童谣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螳螂缀桥穿绿裤……”在自由活动时,不经意间听见幼儿们在念闽南童谣,风铃似的美妙动听,悄然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他们念的童谣是从哪里学来的?幼儿们又为什么念得那么开心?能否将闽南童谣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呢?于是我决定深入孩子们中间做一番调查和探索。

经过了解,原来泉州电视台闽南语节目的“炮先”讲故事、猜谜和念闽南童谣等节目,深受幼儿和老年人喜欢,幼儿们念的闽南童谣正是从电视上或家长那里学来的。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朗朗上口,是孩子七彩生活的点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音符,深受幼儿的喜爱。于是我决定将闽南童谣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亲近中接受,在兴趣中学习,在热爱中探索,在感受中成长,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首先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所在和现有水平,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同时发动家长帮助我寻找素材,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商讨,选择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的闽南民间童谣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受到教育。

其次,有了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才能让幼儿得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班主任素质最好的体现,还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五)身正为范、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许多时候是在有意无意的模仿中养成的,模仿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要重视模仿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要从学生身边、从他们经常接触的人或物中,有目的地以他们看得见、学得着的人为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使他们能将学习榜样远近结合,然后向他们提出学习要求,以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

(六)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以典型为榜样。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金无足亦,人无完人”。学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等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到乐趣、学到知识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呢?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童谣适合歌唱性教学,有的适合欣赏性教学,有的适合游戏性教学,还有的适合做角色表演,要依据不同童谣所具有的风格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尝试着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展示闽南民间童谣中蕴涵的美,让幼儿去发现,去欣赏。

念童谣: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指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等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而童谣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了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闽南民间童谣以其跳跃、轻快的节奏吸引人,将其和音乐、节奏结合,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它的特色。如《拍铁哥》,“拍铁哥,印铜锣,陈三哥,四婶婆,拁交椅,挽仙桃,仙桃甜,挽荔枝,荔枝树尾红,挽来请丈人……”朗朗上口,韵律十足,有自然的节奏美,而且句型结构相似,有反复叠诵之美。幼儿念唱时,凭着独特的音色和腔调及对词意的感受,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尽显活泼可爱,如他们或跺脚、或拍掌、或扭腰,一颦一笑中充满了无限童趣。

画童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画童谣,让孩子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拉近了文字与绘画的距离,激发了孩子对绘画表现题材的兴趣。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广阔天地,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更加洒脱地画了出来。给孩子以自由表现的空间,哪怕是一个符号、几根线条、几块色彩,只要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感受,都要好好保护,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象、创意。允许孩子夸张、离奇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孩子用画笔画出来,拓展幼儿多方面的思维空间。

如童谣《骑马》:“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骑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的圆,胖娃吃汤圆。汤圆掉了,把胖娃气吹了。”在画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幼儿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班主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存有关爱之心,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七)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学生。

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生都是离开父母学习,所以班主任应该将更多的关爱分给这些孩子,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方形成合力。班主任千万不要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及时召集、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并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班主任要与家长经常联系,互相配合,实行家校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参考文献:

[1]姚文峰,陈强.小学班主任工作难点及培训对策研究,教育探究,2008(04).

[2]吴开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才智,

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

刘淑佳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幼儿园,江苏张家港

摘要:幼儿分类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儿童的分类能力与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直接的关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在组织幼儿分类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架者”和“提携者”,所以对指导策略的运用都会对幼儿的分类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本研究实践中,针对中班数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因素,梳理验证低结构、高结构活动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从而使教师优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高过程中的指导和分析能力,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指导策略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智慧的核心,幼儿分类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分类是幼儿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相似性在思想意识上对事物进行归类的过程。幼儿按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的分类是必备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分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分析、比较、观察、判断,以及大胆交流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数学活动中,一般以高结构与低结构的活动形式为主,因此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分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开展。

一、中班低结构分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低结构活动就是指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学具、玩具等各种学习童谣的兴趣,又让幼儿对童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发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又如《老鼠仔》:“老鼠仔,褪赤脚,一冥呣睏蛲蛲动。起来想偷食,人人看见都爱掠。”我引导幼儿按节奏边念边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图画表现蠢蠢欲动的小老鼠形象,想象老鼠被捉的动作,并将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美术墙上展览,一幅幅幽默诙谐的闽南童谣画《老鼠仔》让幼儿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明白人不可好逸恶劳的道理。

玩童谣: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巧妙地将童谣的内容贯穿融于游戏中,让幼儿无拘无束地享受欢乐,这样的游戏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让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例如:在游戏“跳房子”中,让幼儿边用脚夹着沙包跳,或者踢小石子,边念“草蜢公”的童谣,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民间童谣,又把童谣融于游戏之中,这样童谣就成了幼儿游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演童谣:这些经久传唱,流传下来的闽南童谣,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念一念、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还可以表演。于是我在让幼儿们口里念童谣的同时,口、脑、手、脚,全身都协调地动起来,在自然、轻松、愉快中编演童谣中的故事情节,感受童谣中蕴涵的美。例如童谣《蜜蜂仔》中让幼儿自由组合,说唱结合,将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劳本色表现出

素材都是独立的、可拆分的,可以供他人自由选择使用。中班的低结构分类活动中要求环境与材料要体现中班分类活动的目标,同时要反映幼儿中班当前的兴趣点和探索点。让中班幼儿自主的探索,是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主的活动,教师处于低控制状态。针对影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因素的分析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梳理并实践验证以下指导策略。

1. 关注———丰富经验,形成概念。

经验的丰富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应抓住每个可以丰富幼儿经验的细节与机会。《纲要》指出:“4~5岁的幼儿活动好动,能积极地运用感官。”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这是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前提准备。如:在即将离园时,可经常帮助引导幼儿指认各种事物的名称及功能,让幼儿说说与生活相关事物的名称,总结出其特点,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其功能。例如教师可指着一张闹钟的图片,引导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并与幼儿积极交流。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了解:“闹钟是用来叫我们起床的,跟家里挂在墙上的挂钟和我们手上戴的手表不同,但都是告诉我们时间用的。”通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幼儿了解到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物品的总体“类概念”及在这一类所属的物品中各种物品的不同特征,为观察分析分类材料中的不同特征奠定基础。

2. 引发———仔细观察,暗示启发。

引发观察的引导策略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来。又如《天黑黑》中“阿公仔欲煮咸,阿奶欲煮淡,俩人相打弄破鼎,依呀嘿都隆咚叱咚枪哇哈哈……”是嘲笑阿公、阿奶为煮鱼发生争吵的场面,语调诙谐,充满生活乐趣,而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我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图谱,制作了锄头、老太婆帽、老爷爷的白胡须、图片泥鳅等丰富的表演道具,通过表演活动,把阿公、阿妈为煮鱼争执“弄破鼎”的诙谐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然,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当这时,幼儿们的欢笑总会成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小的幼儿也敢说话了。我在欣喜之余更明白,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停留在让幼儿记忆、念唱闽南童谣的层面,更不能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因此在闽南童谣教学活动的不断尝试和积累中,我努力挖掘闽南童谣的审美教育功能,力争让孩子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当然,幼儿在学习闽南童谣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闽南童谣所表现的民俗、意境等,还不能完全理解闽南童谣所传递给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特色和闽南地域特色的闽南童谣,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埋下爱乡爱国思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童年·童谣”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61-01

一、教学简介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为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和情感,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充满童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童谣、了解童谣的特点,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发现童谣的特点,从而喜爱童谣。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编童谣,通过“说”“读”“唱”“演”等形式表现童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说”“读”“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创编童谣。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谣吗?会读童谣吗?是谁教会你读童谣的?是啊,不论是在母亲的怀抱里,还是老师的教导下,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在温馨的童谣陪伴中快乐地成长。童谣是我们最先接触的启蒙文学(课件:童谣是最早的启蒙文学)。下面,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回忆童年的歌谣。(视频略)

(二)说读童谣

1.说童谣

师:多么美好的童年啊!孩子们,在你美好的童年里都读过哪些童谣呢?咱们一起说说。(课件:说童谣,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童谣的类别)

(预设:小组开火车说、读:1.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2.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歌)

【小结】童谣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谣,激发学生说童谣的乐趣。

2.读童谣

出示童谣: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师: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读童谣)

出示朗读要求:①静心听读,读准字音;②轻声跟读,读好节奏;③放声诵读,读出美感;⑤齐声诵读,明白读懂了什么。

【小结】学生从童谣诵读中认识了花、草、树木、天地万物,获得感悟,受到启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唱童谣

出示童谣:《盆和瓶》《问答歌》《摇篮曲》。

师:请根据童谣的诵读法自己练习读。

师:同桌合作读可以即兴发挥把童谣读得更好。(童谣2绕口令、童谣3问答、童谣4演唱,课件出示唱童谣,引导学生唱《数鸭子》《小星星》《找朋友》《丢手绢》等歌谣)

【小结】学生通过诵读童谣发现共同点,如幽默诙谐、音律和谐、形式简短、朗朗上口等。

(四)创编童谣

师:孩子们,从童谣创作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值得珍藏的,老师来向你们推荐几本童谣书籍珍藏版,希望大家有时间阅读,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二(1)班也会出现几个童谣大师哦!现在,请各个小组按照童谣3的形式创编一小节童谣。(课件出示:什么好? )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自主创编童谣,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

(五)延伸童谣

师:孩子们,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课件出示美国、日本童谣),只要你博览群书,一定可以采撷更多更美的童谣之花。

师:童谣不仅是我们孩子的歌谣,童谣的诵读形式融入当今流行元素也可以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接下来让我们读一读“社会主义价值观二十四字新童谣”。

出示课件,集体诵读:强民主美梦甜,文明和谐建家园。自由平等心舒畅,公正法治保平安。爱国敬业见行动,诚信友善不空谈。二十四字是核心,时时刻刻记心间。

【小结】教学以诵读新童谣结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形式创编童谣的方法,加深对童谣说、唱、创编的认知,升化了情感。

注:此教案参评广西2015年11月8日“课外阅读研究名师面对面”获一等奖

童谣教学设计 篇4

1.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和检查童谣单元教学内容,并加以扩展。

3.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 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童谣说唱会》是“童谣” 单元中最后一课内容,重点是对“童谣”单元进行总结和扩展,可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说唱和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对童谣的改编。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童谣,使学生体会集体创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说唱会” 的游戏竞赛的形式,说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和创编童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习惯,通过创编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方法:

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童谣,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也曾经认识过童谣,本节课首先从以往知道的童谣入手,通过竞赛、游戏以及电脑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对以前分散认识的童谣做一次总结性的复习巩固。教师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并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创编童谣的活动中。

教学用具:

大量的童谣说唱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写有童谣的卡片、苹果卡片及实物、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手绢、小鼓、绢花。

教学辅助课件:

主画面:一棵挂满苹果的果树。

板书:黑板上两个苹果筐。

每一个苹果分别连接一张幻灯片,有的是要学生说出的童谣词,有的是让学生观看学习的Flash动画,点击幻灯片可以自动播放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本节课内容。】

导语:同学们通过“童谣”这个单元认识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都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童谣说唱会”,我们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谁表演的童谣好,怎么样?

二、童谣说唱会

【阶段目标:在互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童谣,以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一)游戏一:丢手绢

教师操作: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围成一个大圈做丢手绢游戏。

教师语: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是大家都玩过的──“丢手绢”,被追到的同学要说一个或者唱一个你准备的童谣,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就奖励你一个苹果放进你们组的苹果筐里;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就到电脑前面搞一个苹果,读好了就算过关,读不好就要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喽。

学生活动:围成圈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我来给大家说一个童谣──《两只小猫》。黑猫白猫去偷桃,看见小狗守着桃。黑猫与狗打招呼,掩护白猫去偷桃。小狗眼尖“汪汪” 叫,捉住黑猫和白猫。咬痛肉,咬去毛,黑猫白猫哭“瞄瞄”。

教师语:你们觉得他说的怎么样?能过关吗?

学生语:可以过关。

教师操作:把一个苹果卡片放进这个同学组的果筐里。

教师语:好了,他说的不错,奖励他们组一个苹果,咱们继续做游戏。

学生活动:围成因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老师我来唱一个童谣吧。唱《小老鼠上灯台》……

教师语:你们觉得他能过关吗?

学生语:他唱的是咱们课上学过的?不能过关!

教师语:那你到电脑那里取一个童谣来学好吗?

被追到的学生操作:到电脑前点击苹果出现下列童谣。

小鸟学我做早操

风吹杨柳飘飘,

小鸟学我做操,

我拍手,它张翅,

我伸脚,它跳跳,

我把腰儿弯弯,

它把尾巴翘翘。

做完了,再见了,

小鸟扑棱飞走了。

学生看屏幕把童谣读出来。

教师语:你们觉得他读的好不好呀?能不能过关呢?

学生语:读的还可以,可以过关了。

教师语:好吧,那我们继续我们的游戏吧。

学生活动:围成因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我想去跟电脑要一个苹果可以吗?

教师语:当然可以,你去摘一个苹果吧。

学生活动:点击电脑屏幕,出现Flash动画《凑数歌》。

课件自动播放Flash动画,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语:这个童谣是一个歌曲,要马上唱会有些难度,咱们帮他一起学唱怎么样?

教师操作:再次循环播放动画,请学生小声跟着唱,学会后可以大声唱。

教师语:我觉得大家唱得都很好,学得都很认真,那么这回奖励你们每个组一个苹果好吗?

(二)游戏二:击鼓传花

教师操作:组织学生回到座位坐好,对刚才的游戏进行总结。

教师语: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学到了好几个童谣,那么现在让我们换一个游戏,我们来做击鼓传花吧,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做游戏竞赛呢?

学生活动:讨论游戏竞赛的方法。

学生语:可以让老师击鼓,鼓声停了以后“花”传到谁手里谁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和刚才说过的童谣一样,表演得好老师就奖励这个组一个“苹果”,不会说可以到电脑屏幕中的苹果树上摘一个“苹果”来说出或者唱出这个童谣,如果说得好就可以过关,过关之后老师还可以奖励这个组一个苹果放进“苹果筐” 里,没有过关的同学就要从自己组的“苹果筐” 中取出一个苹果放回到树上。

教师语:你们的主意真不错,那我们就开始吧。

教师操作:蒙着眼睛击鼓。

学生活动:听鼓声开始传绢花,鼓声停止则停止传花。

教师语:好了,我们请拿到花的同学到前面来给我们表演吧。

拿到花的学生: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个童谣,名字叫《森林动物做早操》。

学生活动:边表演边说童谣“天亮了,起床了,森林动物做早操。猴子拽着大树枝,一上一下真伸腰。松鼠挥动粗尾巴,顺着树枝练跑跳。小獾子,练硬功,嘴巴打洞爪子挠。只有狗熊懒得动,躺在树下睡大觉。”

教师语:你们说他表演得怎么样呀?能不能得到奖励呢?

学生语:表演得好,能得到苹果(鼓掌)。

教师操作:从树上摘一个苹果放进这个同学组的苹果筐里。

教师语:第一个同学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我们继续开始击鼓传花吧。

教师操作:继续蒙着眼睛击鼓。

学生活动:从刚才结束的人开始有序地传花,鼓声停止则停止传花。

教师语:你是要给我们带来自己准备的童谣还是去摘苹果呢?

拿到花的学生:我要到苹果树上摘一个苹果。

学生活动:点击电脑屏幕,出现一首童谣

水龙头

兔娃娃,来喝水,

拧开笼头嘴对嘴,

喝完不关水龙头,

转身就走头不回。

水龙头,真伤心,

滴答滴答掉眼泪。

学生按照幻灯片内容读出童谣。

教师语:你们说他读得好吗?可以得到苹果吗?

学生语:读得还可以,可以得到奖励。

教师操作:从树上摘一个苹果放进这个同学组的苹果筐里。

(三)游戏三:摘果子比赛

教师操作:对刚才的游戏进行总结,并组织进行下一个游戏活动。

教师语:经过了两轮的竞赛,我们的两个组都不分高低,现在我们再通过一个游戏来争个高低上下吧。

教师操作:出示电脑屏幕中苹果树上剩下的苹果,介绍游戏方法。

教师语: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推选出5名评委,评委必须是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同学,然后开始进行比赛。由第二轮比赛中落后的小组先开始到屏幕上的“苹果树”上摘“苹果”,然后另一组再到树上摘苹果,每组一个苹果,然后组员一起讨论,学习这首童谣,可以设计各种方法来表演童谣;时间到了以后,请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表演,没有设计表演可以不表演,其他同学一起齐声朗读这个童谣,两组都表演完之后评委投票选出优胜组;获得优胜的组老师还是要奖励一个苹果放到你们组的苹果筐中,没有获胜的组不能得到奖励,而且要为大家唱一首本单元学过的歌曲,如果唱得不好还要把自己筐中的一个苹果拿出来放回到树上。

学生活动:分组到屏幕上点击,摘取苹果,然后分组讨论学习,准备表演童谣。时间到了以后分组到前面表演本组抽到的童谣,评委进行评判打分。

三、创编童谣

【阶段目标: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创编童谣。】

教师语:刚才同学们通过各种游戏学习到了不少的童谣,那么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自己创编出有趣的童谣呢?

学生活动:分三个小组活动,创编童谣。

教师操作:到各组中间检查和指导创编过程,引导学生边进行简单创编边分组表演。

第一组表演创编的童谣:第一组主持人在前面为大家介绍这个童谣节目的内容──《欢笑的课间十分钟》。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几个学生先开始跳皮筋,边跳边说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 接着另一组同学开始拍手游戏,边拍手边说童谣“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主诗人语:同学们,你们课间十分钟都在做什么呢?你们像我们一样做着有意义的活动吗?请你们也动起来吧!

教师语:第一组的同学表演得真好,你们觉得呢?他们还建议我们在下课的时候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呢,你们能做到吗?好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第二组创编的童谣,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节目。

第二组表演创编的童谣:第二组主持人在前面为大家介绍节目内容──《我能做得更好》,一个同学到前面表演,其他同学在后面说唱童谣“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獭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换两个同学到前面表演,其他同学在旁边说唱童谣“弟弟走路不注意,跌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帮他洗掉手上泥。我要做个好孩子,互相帮助在心里”。

主持人语: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还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希望我们今后能做得更好!

教师语:第二组的同学表现得也非常出色!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相信你们都能做得更好!好了,我看到第三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他们的节目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请出第三组同学表演他们的童谣吧。

第三组表演创编的童谣:第三组主持人上前为大家介绍节目内容──《我们不学它》,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兔子”“乌龟”“大树”“猴子”“小狗”“刺犯”,其他同学在旁边伴唱“森林里呀真热闹,乌龟要和兔子赛跑,小花狗小刺清他们都来看热闹,小猴儿发令枪一响,兔子一溜烟不见了,越过高山跨小河,一猛子跑到大树旁,回头看看小乌龟,早就不知哪儿去了,打个哈欠伸个懒腰,(兔子唱)乌龟肯定追不到,让我靠这儿睡一觉……(乌龟唱)嘿哟嘿哟赶紧跑,兔子已经快到了,我要抓紧时间跑……兔子醒来四周看,乌龟还是没赶到,伸伸腿接着跑,到了终点才明了,乌龟不怕路途远,早早赶到终点了。小兔子你太骄傲,靠在树边睡大觉,大家要学小乌龟,朝着目标努力跑,半途而废小兔子,我们不要和你好!”

主持人语:我们的节目演完了,你们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道理吗?你们会像小兔子一样吗?相信你们一定和我们一样会学习小乌龟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得到最后的胜利的!

教师语:第三组的故事实在是太棒了,他们还教给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退步,相信同学们会学习小乌龟,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还自己创编表演了有意义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课下继续通过观察与思考编出更好的童谣,同学们再见!

教学思考

《童谣说唱会》是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谣》而设计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材编写遵循了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是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设计的。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本课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年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案时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游戏,并且将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我设计的游戏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在游戏中还通过变换游戏的方式,加大游戏活动的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童谣说唱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认识掌握更多的童谣,从而增长知识。

二、利用多种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本课内容是本单元活动的总结和发展,在前几课时教学活动中我就已经适时地布置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归纳童谣的任务。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学习培养了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地在课下查找童谣资料,并且把通过查找总结出的童谣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运用。我还为一些没有条件找资料或者没有找到合适资料的同学准备了大量的童谣,通过“人机对话” 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利用课下收集的资料,这为培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了良好铺垫。没有找到资料的同学,教师也为其在课堂上架设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不会因为没有资料而畏惧做游戏,发展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创编童谣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了不同类型的童谣,为自己创编童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创编童谣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从“分组讨论” 到“创设环境” 到“表演展示”体现了学生创造的过程,由教师教授到从旁指导再到学生自己表演,整堂课体现了教师“教”“扶”“放” 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四、提倡团结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的音乐游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群体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本课的音乐活动重视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集体合作学习童谣、创编童谣、表演童谣这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童谣童话教学设计 篇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主题)的拓展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大体复述自己喜欢的童话。

2、学生能绘声绘色地演绎自己喜欢的童话。

教学重点:

复述童话故事,演绎童话。

教学难点:

1、复述童话时口齿清晰,语句通顺、完整。

2、演绎童话时力求绘声绘色,有自己的特色。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

2、你们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3、学生汇报。

4、你们喜欢这些童话故事的内容吗?

5、谁能把这些童话故事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呢?

6、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演童话,看谁演的童话最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课一开始就激活了课堂气氛。进而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课主题——演童话。】

二、小组合作预演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再挑选一个本小组要演的童话,然后分好角色,大家试着演一次。

2、小组合作预演。

3、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演绎给全班同学看时先来一个热身,多一次,小场合的练习能让学生消除紧张,消除顾虑。】

三、评价表演。

1、刚才的两组同学分别演了两则不同的童话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组的同学演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畅谈。

3、教师总结:演好童话要做到:1、分好角色;2、讲清故事的大概内容;3、讲述中要做到绘声绘色;4、可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和老师的及时总结,让演绎童话的小组代表也能及时查漏补缺,力求更好地演绎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四、再次表演

1、接下来哪一个组再来挑战一下,把你们准备的童话演得更好。

2、几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

3、学生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预演、评价反馈之后,演绎童话的小组代表对自己要演绎的童话已经有更好地把握,演绎起来更得心应手。】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演童话。希望以后同学们看更多的童话书,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演得更好。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篇6

一、民间童谣的现状

⒈童谣的含义

童谣又叫儿歌。童谣, 在我国无比丰富的民间文学中, 是颇受群众欢迎的一种体裁形式, 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在我国, 古代称为“孺子歌”“婴儿歌”“小孩语”等。童谣自古有之,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它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 在儿童口中传唱的, 带浓厚的地方特色, 诙谐幽默、音节和谐, 形式简短, 是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歌谣。

⒉民间童谣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在孩子还处在幼儿阶段便让他们接触英文童谣, 由于种种因素, 我们也看到现在的童谣创作越来越少, 据统计, 当当网童谣图书的评论排行, 至少前5位都被外国童谣所占据。从销量排行来看, 外国童谣也火过本国童谣, 在当当网前20名销售排行中, 有11种是外国童谣, 由此可见, 我们本土民间文化已逐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消失。

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的意义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琅琅上口、富有童趣的童谣, 让孩子在知识的萌芽时期接受语言文字的熏陶, 更能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作为在学前教育一线的我们, 更应该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 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⒈感受方言的魅力

民间童谣是地方民间文学的一部分, 需要通过当地本土方言进行念诵。其中蕴含了当地很多文化的精髓。我们班大部分是来自苏州本地的幼儿, 苏州方言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苏州童谣充满了童趣, 用苏州方言的语调来朗读押韵的童谣, 琅琅上口, 另有一番韵味, 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 引发学习的兴趣。在每天15分钟的民间游戏活动中, 孩子们朗诵着苏州童谣, 让他们更加体会到了方言的魅力, 外地的孩子也更加融入到了这个城市, 从方言中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

⒉感知民间风俗

民间童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 也是民间风俗习惯的深刻体现。虽然童谣的内容比较简显, 但是它恰恰反映着当地当时的一些社会概况及民间习俗, 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乡土气息。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 我就将教室的墙上张贴上了龙舟、粽子等图画, 还将艾叶挂在了教室的门上。孩子们念着“五月五, 是端午。门插艾草, 香满堂。吃粽子, 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童谣, 在这样浓浓的氛围之中感受着屈原、伍子胥以及关于端午节的各种风俗民情, 他们的兴趣更浓了, 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了解更深了。

三、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

体验民间童谣带来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我们让民间童谣深入游戏,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合适的游戏条件。根据幼儿的特点, 巧妙地将游戏渗透到童谣中, 能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将童谣与表演游戏进行整合, 让每个角色出场时都添加童谣。引入表演游戏《狼和小羊》时, 我鼓励幼儿在狼和小羊出场时为它们创编一些童谣。游戏开始时旁白:“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 一只狼走过来……”一个扮小羊的幼儿在喝水, 一个扮大灰狼的幼儿模仿大灰狼走过来。最后在师幼的共同配合下, 创编了以下几首童谣:小羊出场时是这样念的:“走到小河边, 河水甜又甜。风儿呼呼吹, 树叶沙沙响, 哎呀, 狼来了。”而狼出场的童谣是:“我是一只大野狼, 吃兔又吃羊, 如果山中没老虎, 我就是山大王。”小动物们相继路过小羊家门口看到小羊在哭的童谣:“路过小羊家, 是谁在那哭, 原来是小羊, 蹲在门口哭。”幼儿在童谣的配合下能自然地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 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学的效果也会更好了。

四、结语

童谣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尝试 篇7

关键词:童谣;教学;整合

新课标指出:课程应注意与各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是进行“绿色童谣”教育活动的另一措施,各任科教师充分利用、挖掘本学科中可教育因素,在课堂双边活动中积极地渗透“绿色童谣”教育活动。

一、童谣与语文课的整合

童谣与主课的整合可以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整合渠道。童谣,是一种短小精悍,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文体,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谣”不离口。因此,借诵读童谣之力,能够促进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喜欢上诵读,喜欢上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影响上课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地做出调整,以较快的速度引导学生重新回到上课的良好状态。于是想到了童谣,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从而让学生通过诵读得到休息,而且也很有趣味,每次诵读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二、童谣与音乐课的整合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三颗星”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如果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完成歌词记忆,并且能够完整地把歌曲独唱下来,但是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少许错误,那么教师在作业本上可以用“两颗星”的鼓励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如果学生仅仅能够条理清晰地完成歌词记忆,但是却不能够完整地把歌曲独唱下来,甚至还会出现旋律记忆上的错误,那么教师在评价上只给予学生“一颗星”的鼓励。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标准的时候,可以用专业的图章给学生加盖。童谣的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音韵流畅,与音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纽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领悟童谣意境的美感。童谣与音乐的结合,使童谣真正成了童谣。

三、童谣与美术课的整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美术作品,在画或作品旁配有童谣,有点像古时候题诗一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通过童谣与童画的结合,使美术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融文学美、声音美、色彩美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达到人格的完善,从而得到创造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的。

四、童谣与数学课的整合

数学课需要逻辑思维,童谣需要形象思维。童谣语言精炼、富有韵味、朗朗上口的特点概括总结数学公理、定义、规律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数学童谣《数指歌》:“一只手,两只手,长出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开来,变成十个小朋友。”数学童谣将抽象的思维化为形象的记忆,既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常理,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童谣的无限快乐。

五、童谣与思想品德的整合

学校通过向学生介绍“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我们就结合本课题关于童谣的课题研究,通过让学生收集童谣,诵读童谣,改编童谣,创作童谣,用童谣的形式,使荣辱观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童谣和歌舞、短剧、表演、书画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内心。深入宣传了八荣八耻的要求,对大家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六、童谣与班队课的整合

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绿色童谣”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班级教育的中心线,也是开展“绿色童谣”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传唱“绿色童谣”的着力点。

当然,童谣除了与语文、音乐、美术、数学课程能有效地整合,与其他课程也能交相辉映。如与体育课的整合,能使体育活动更显现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与英语课的整合,能使枯燥的英文单词变得生动起来……

总之,具有独特教育功效的“绿色童谣”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在浅显易懂的词句中让学生感受最朴素与最深刻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训练了语言、提高了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绿色的童谣教学设计 篇8

六安市德运希望学校 赵以倩

教学目标: 用引导启发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来学会《绿色的童谣》并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下来。

2、动员学生加入到保护环境和绿色的行列中。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的童谣》是一首动人的歌谣,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其主题思想集中在第二段歌词之中: 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中最富有特点的节奏是 X X 0 X,这一节奏型一共出现了六次,富有少年儿童们活泼跳跃的动感。第二乐段借助第一乐段的节奏加以延续,使歌曲的意境豁然开朗,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型。

2、能完整的有感情演唱歌曲。

德育渗透点: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保护绿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音阶:53453450 42342340

二、节奏练习: X X 0 X | X X | X X 0 X | X|

1、找两至三名同学按节奏正确地读。(其中休止符、符点处节奏难把握)师:给予肯定,并指出难点处的错误继续提问,谁来帮帮他们?

2:以游戏接龙的方式按节奏正确地读。

3、同学们齐读节奏。(然后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反复读,熟悉难点节奏)

三、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那冬天过后呢? 生:春天。

师: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表现春天你会用什么颜色呀? 生:回答(绿色。)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绿色代表……

师:绿色代表着草原、树木、森林。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跟绿色有关的歌曲,名字叫做《绿色的歌谣》、2、初听歌曲.,同学们要细心的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保护绿色)(欢快、活泼的)

四、学唱曲谱。

1、按节奏读曲普。

2、教师教唱一遍。同学跟琴唱曲谱。纠正难点节奏。

3、用竖笛吹奏曲谱。

五、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是一首童谣,其含义非常深刻,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重要?(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因此,我们要保护绿色,争当小卫士。

2、生:按节奏读词,师指正。

3、初听歌曲录音,启发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4、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5.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学生随唱,注意纠正难点、重点地方。

6、学生随录音再唱两遍,师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

7、学生提问题,找出自己在歌曲中的的难点,师生共同解答然后进行歌曲接力赛。

五、歌曲处理及段落分析:

1、提问: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其节奏特点是什么?(第一乐段欢快活泼)(寻找绿色)第二乐段(保护绿色)延伸了第一乐段的节奏

变得更加开朗、宽阔。更能表达少先队员保护绿色心情。(你把绿色寻找,我把绿色寻找…..)

那你是从哪听出来的?或者说你认为哪几句更能体现出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的?

2、教师用两种方法演唱歌曲(连顿音、连音)

3、学生来辨别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第一种)

4、再次听歌曲录音。一同来感受一下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放音乐)

5、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6、教师用两种方法演唱歌曲(连顿音、连音)

六、演唱要求:情绪不要过于激动,对比不要过于强烈,要怡然自得的演唱。结束语: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绿色是我们大家的需要,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绿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教学反思:

上一篇:暗香微度作文下一篇:八上思品精选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