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鸟岛教案

2024-08-06

苏教版鸟岛教案(通用11篇)

苏教版鸟岛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一)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鸟岛》,齐读课题

(二)小鸟送来一些词语宝宝,来打打招呼吧。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两列火车,(点评,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三)谁能把词语宝宝送到句子里去?你来填一填。指生填。

(四)青海湖鸟岛只是一座小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鸟岛吧!

二、第二自然段

(一)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介绍一下。指生读(一个学生读)。

(二)1、师:诶?鸟儿是怎么飞来的呢?指生答:鸟儿是陆续飞来的。

2、展示图片。瞧,一群鸟儿飞来了,又一群鸟儿飞来,一群又一群,有先有后就叫做(引读)——陆续,谁来读一读(指生读),(小鸟飞了那么久,有点累啦)你来(再指一生读);放到句子里谁来试试?指生读(两个,点评:一群一群的鸟儿,鸟儿真多啊;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好多鸟儿陆续飞来啦!)

3、师:咱们也用陆续来说一说,出示句子(停顿一下),你来。

第二小题呢?你来。

出示句子:(1)下课了,同学们陆续_________。

(2)电影结束了,________陆续________。

4、师: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干什么呢?指生答。

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师指生读(你来,你也试试,相机点评:鸟妈妈养育鸟宝宝可以不容易呢!他们一家人在岛上过得真幸福。两到三个)

5、展示图片。看,这就是鸟儿在岸边筑的巢,安的家,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中,多快乐!(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每年春天。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第三自然段

(一)春天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间到了六月,六月的鸟岛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看。展示图片。观察学生反映。

1、刚刚很多小朋友都哇啦!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哇呀?(有的小朋友眼睛瞪得大大的,你在惊讶什么?看完图片你想说什么?视具体情况说。)

2、生自由回答。不点名,随机指。师: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捧书读。

3、师:六月的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说出“鸟多,蛋多,窝多”这些词。

4、师:你从哪一句感受到鸟多?板书鸟多。指生说。说完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鸟儿真多呀!谁再来读一读。哪些词儿让你感受到鸟儿特别多的?指生多。(1)各种各样

各种各样不仅告诉我们鸟儿数量多,而且(引说)种类也多。出示图片。每年六月,有十多种候鸟在鸟岛繁殖后代,如„„等等,总数多大十万多只。让我感受一下鸟儿的多吧,你读。你来,你读一读。(指生读,两到三个。)(2)聚

各种各样的鸟儿(引读)聚在一起,会干什么呢?指生自由回答。鸟儿在岛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他们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配乐播放图片。(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三个有的,就不说了。)

出示句子: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

指生说,相机点评。(①鸟儿过得真开心②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③鸟儿聚在一起多快乐呀)你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出示句子,指生读。(两个到三个)

师:聚在一起的鸟儿一起读一读吧。齐读鸟多的句子。

(3)如果第一个就说到鸟的世界。那你把这次读一读,让老师看到满天的鸟儿,其他小朋友有新的发现吗?

(二)鸟岛鸟多,自然而然,窝也(引说)多。

1、你从哪里看出窝多的?(板书窝多)

2、指生答。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你能用朗读,读出窝多吗?

指生读。先找一个好的。评价密密麻麻,你密密麻麻读得重,为什么呀?生答。请你再读一读。

指生读(稍微弱一点的),知道“挨着”,同桌挨着试试看,想象一下,全班小朋友挨着是什么样子的,全校小朋友挨着呢?你再试试看,原人读。找一个好一点的读。

放到句子里面,谁来试试看。指生读,两个(鸟窝真多!鸟窝靠得多紧啊!中间一点缝隙都不留。)

女生齐读。

(三)一个挨着一个的鸟窝里面有什么呀?生答。鸟蛋。

1、出示句子: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指生读。

2、师:鸟岛不仅鸟多、窝多,而且鸟蛋也(引说)多。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蛋多啦? 生:到处

师:到处可以换成哪个词呢?(处处)每个地方都有,鸟蛋可真多呀!你能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吗?(你读,鸟蛋更多一点呢?2个就好)

3、鸟蛋不仅多,颜色还不一样呢。出示图片,指生说:玉白色。指生读玉白色(2个,相机点评,读得像玉一样的美,鸟蛋圆润又可爱,你再来读一读。)青绿色,(多美的颜色啊,你读一读;喜欢这个颜色,指生读。2个)

4、这鸟蛋多可爱、多漂亮,请女小朋友读出它的可爱吧。女读完。男小朋友也来体会一下吧!

(四)(指着板书)这里鸟多、窝多、蛋多,难怪作者说六月是鸟岛(引读)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引读)鸟的世界。你想把这热闹的鸟的世界记在脑子里吗?让我们做一下热身运动吧。指生读,2个,齐读1遍。

出示填空。谁来挑战一下?配乐背诵。2个。

四、第四自然段

(一)1.这么富有魅力的鸟岛谁不想去瞧一瞧呢?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师提问,他们来干什么呢?指生答。是啊,他们来到岛上游玩,鸟儿亲密接触,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碰一下。

2、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标红)

是啊,这些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为什么吗?

(1)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3、可见大家多爱鸟啊!板书爱。

4、假如你发现有人捉鸟,拾鸟蛋,你会怎么做?指生说。我们不仅要喜欢鸟,更要去保护它们。

5、让我们跟着游客再一次来到鸟岛。齐读第四自然段。

6、但是啊,总有一些人想去伤害可爱的鸟儿,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阻呢?指一两个说。(如果说到鸟儿会啄我们,引导:鸟儿也把我们当朋友呢,它还帮我们捉虫子呢,如果我们不去伤害他,他也不会伤害我们的)。指导学生用纸鸟写下劝阻的话。指生读,并张贴。

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案 篇2

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

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文中用来描写吉林雾凇的,想亲眼看看雾凇的美吗?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生看课件;师述:隆冬时节,走进东北的吉林市,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看到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奇)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雾凇的奇特景象,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生讨论;师出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指名读,齐读。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难怪作者要说它是……(生: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啊,所有来到这儿的游客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要是有一名专业的导游能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就好了。你想做一名专业的导游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导游证,你把第二节读懂了,就有可能拿到这个导游证了。

生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生: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结)(句中词语变红)

师指导学生朗读此句。(抓住重点词语)

这些条件是一般雾凇形成所缺一不可的,吉林雾凇的形成符合这些条件吗?

生自由朗读第2~7句,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生: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遇冷后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生: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生:涌向弥漫)

生再齐读这句话。

④师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师: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生齐读。师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师: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生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其实作者只用了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生齐读)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最初……,逐渐……,最后……)

师指名填空。生感情朗读。

师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是那样的奇特!我们拿起课本齐读第二段,再次来感受雾凇神奇的形成过程。(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读的真不错,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可不能捧着书本为游客做介绍啊。请看着屏幕,围绕着雾凇形成不可缺少的几个条件,试着脱稿介绍一下吧,想不起来的可以看书。(提醒注意:导游要懂礼貌,说话要清晰、完整)

指生上台做导游给游客做介绍,其余生评价,颁发导游证。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再去欣赏一下吧。要边看边想,雾凇有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师:多美的雾凇呀!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生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3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师:请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苏教版鸟岛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意目标: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西部 青海湖 闻名中外 陆续 海西皮 养育后代 热闹 玉白色

密密麻麻

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观这个鸟岛。

新授

A学习第一小节 请同学们仔细看第一幅画面,看完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开课件,听海声、鸟声)师述:你们知道吗,这就是鸟岛。(出示第一小节)自读第一小节,读完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回答,点出“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3 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导:“闻名中外”稍慢)(出示:地图)师讲解: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海西皮”,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青海湖鸟岛”。刚才老师介绍了鸟岛的情况,这也就是我们课文第一小节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遍。(齐读)B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就会有成千上万只鸟从远方飞来。自读第二小节,说一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鸟儿会从远方飞来?(指名回答,点出重点词语)你们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来这儿的鸟非常多?(指名回答,点出重点词语)(指导朗读:“一群一群”稍慢)指名朗读。3“陆续”是什么意思呢?(点出“陆续”)(多媒体演示:一群鸟飞来,又来一群)4 齐读第一句。引读:“它们在这里————,————。” 6 怎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7 春天的鸟岛热闹起来了,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C 学习第三小节 到了六月,鸟岛上又是另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边看书上的画,边自由练读第三小节。同学们好象已被鸟岛上千姿百态的鸟吸引住了,想再看看这热闹的景象吗?(看录象)3 多么生机勃勃的鸟岛啊,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六月的鸟岛吗?(学生回答:热闹)点出热闹两字。自读课文第三小节,读完后讨论:(出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鸟岛很热闹?

鸟多 板书:{ 窝多

蛋多 谁能来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指导朗读)6 齐读。六月的鸟岛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 印象?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行不行?(出示)

六月是鸟岛(),()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到处都是()色的、()色的鸟蛋。

(自己试填,指名填,齐填)8 说话训练

苏教版鸟岛教案 篇4

引背第一节: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过渡:咦,一个小小的青海湖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吧!揭题,续题。

1、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就让我们走近春天的鸟岛吧!

2、课件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指续,齐读)适时补充:因为天气变暖,蓝湛湛的湖水解冻之后,湖里到处是又肥又嫩的水草,鱼虾成群,这样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鸟儿的生活,所以有大批大批的鸟儿飞到这个小岛。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出示“一群一群”。

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a、(当学生说到鸟多时)老师告诉大家,每年春天一到,就有很多很多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鸟岛,有十万多只呢!再读好词。

b、手势演示:一群鸟儿飞来了,又一群鸟儿飞来了,这一群一群接连不断地飞来呀!再读。评价:哇,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了,一群紧接着一群呢?(2)这么多群鸟,是同时一起飞起来的吗?(动画演示)你们看,今天飞来了几群,明天又飞来了几群,后来又有许多像这样有先有后,有多有少,这就叫陆续。再读句子

3、这么多的鸟儿飞来会干什么呢?引读: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课件出示鸟巢的图片。

师:孩子们,鸟巢就是我们说的鸟窝呀,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巢在哪里吗? 课件出示北京鸟巢图片。

师:自08年北京奥运会后,鸟巢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它节能、环保、美观、实用,现在鸟巢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我们国家又一标志性建筑。这么伟大的成就创意来自哪儿呢?就是鸟儿给我们的启示。鸟窝做好了,看鸟儿们还会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鸟妈妈养育孩儿图:鸟妈妈带着孩子(),鸟妈妈教孩子(),这就是养育后代。

课件出示春天

养育后代 齐读

二、过渡:小鸟们在岛上快乐地忙碌着,转眼间,夏天来临了,咱们赶快去瞧瞧吧。

1、自由读第三节,你觉得六月的鸟岛怎么样? 交流后板书: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

2、哇!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真让我们目不暇接,先来看看描写鸟多的部分吧。a、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谁来读

你们从哪儿读出鸟很多很多?

抓住“各种各样”

有哪些鸟儿呢?想看看吗?

出示各种鸟儿图理解“各种各样”

告诉你们,鸟岛上还不止这几种鸟,一共有一百六十几种呢!真是

各种各样(指导读)b、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是多么开心热闹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鸟儿们有的()有的()有的()

c、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水里游的还是鸟,真是鸟的世界!读好这个词。还可以说是鸟的()(天堂,乐园,王国)。

3、过渡:因为岛上鸟多,所以鸟窝也特别多。

出示句子:“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哪些词语突出鸟窝多?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表演理解)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4、再走近鸟窝一看,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指名读,“窝里窝外,到处”我好像看到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鸟蛋啊!再指名读,出示图“玉白色”“青绿色”,好美的颜色。女生再齐读

小朋友,鸟岛上遍地是五光十色的鸟蛋,你走路来可要小心啊,千万别踩到鸟蛋,男生再齐读,小心翼翼的。

5、海西皮小岛上有这么多的鸟,这么多的窝,这么多的蛋,怪不得被称为(点题)让我们美美地读,感受六月份鸟岛的热闹,齐读这一段。

三、过渡:鸟岛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景色奇丽,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 引读第四节

1、岛上的游人多,为什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指名答 是啊,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游人们懂得爱鸟,护鸟

出示句子: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一下。

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一句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另一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 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

2、那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青海湖鸟岛能闻名中外呢?让学生任选一种说。出示:青海湖鸟岛闻名海外,因为

因为

所以 出示青海湖鸟岛资料。

苏教版《练习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6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

2、P47.7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

怎样列式?为什么?

3、P47.8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

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

二、课堂练习

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郊游,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2、桃树有2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校买来了39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篇6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学生大声朗读

师:从这段导言中我们知道本专题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解说的呢?

生:大自然有很多美,我们要欣赏它。

生:人们可以在自然中体味人生。

生:如何与自然相处。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地很好。这也是本专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谛听天籁——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我们首先一同进入第一个板块:谛听天籁,去感受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特有的味道。(板书: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师:《江南的冬景》,从文章题目来看,作者写的是江南这一特定区域冬天的景象。为了突出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哪些地方与其进行比较。请大家阅读文本的第1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北国冬天,北国夏夜,闽粤冬天

师:(板书:北国冬天北国夏夜 闽粤冬天)这几组比较说明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看。

生:江南冬景与众不同。比北国冬天暖和、可爱,比北国夏夜更给人一种明朗的情调,又比闽粤冬天更像冬天。

师: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也只能对江南冬天有一个大体的感受,而江南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来重点研读文章的第5——10小节,具体感受这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几小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

学生自读

生:植被、散步、冬雨、冬雪、旱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散步不是。散步是由上一小节引发的联想,是为了说明江南冬天给人舒适的感觉。

师:大家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笑)

(板书:植被冬雨冬雪旱冬)

师: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可见,郁达夫散文行文如一幅幅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中这四幅画。

如何欣赏:

①给每一段文字取一个既优美又恰当的题目。

②每段文字中分别刻画了哪些景物?

③这幅画面表现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征?

操作步骤:分组讨论

①每大组同学按次序分别讨论一幅画面。

②每位同学先静下心,将这段文字反复朗读几遍,并把自己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体会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③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选出取得最好的一个题目和表达最美的一段文字。

④最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朗读起来,并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随后在课堂记录本上快速地写着。接着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还不时有掌声响起,也有的为了一个题目,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在讨论着,反复推敲着……)

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

师:同学们讨论得那么热烈,可见,已渐渐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美景。谁先来为我们描画一下第一幅画呢?

生:(一生主动站起交流)风和日暖的午后,到冬郊去走走。你看到的将会是一幅明丽的江南冬景图:成片的雪白芦花昂然挺立,红叶迎风颤动,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乌桕树上点缀着雪白的乌桕子,小草虽然大都变成了赭色,根部依然带着绿意。江南的冬天不会使你感到冬的肃杀,反而会感到莫名的含蓄,那里的生机,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快来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江南冬天植物色彩的特点,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有。(一同学站起。)江南由于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即使已至冬至,依然有不败的芦花,火红的枫叶。草虽有赭色,但根部还带着绿意,可谓秋去花还在。不像北国的冬天,一入冬,立即冰天雪地,纯白得耀眼,安静得可怕,一片肃杀之气,没有一点生机,人们只能过着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是春的前奏,依然会有丛丛绿意,仿佛预示着春天马上要来。不像北国的冬春两季完全是两个断章,似乎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故我称这之为“春的前奏”。

师:(学生鼓掌)好一幅“春的前奏”啊!我不禁想到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一幅鲜活而真实,与色彩单调而肃杀的北国冬景截然不同的明丽且富有生气的“春的前奏”图,你们感受到了吗?

(有的学生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有的不住地点头。)

第二幅画:

师:好,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一幅“春的前奏”中时,第二组同学早已等不及了,你们也一定有好的作品要奉献给我们吧!

生:(第二组同学)对。(大家鼓掌)

师:好,来吧。

生:我们小组的题目是:江村暮雨图。纯正的江南小村,清澈见底的小河从远处像一条丝带飘来。两旁的树木虽没有了绿意,却不失几分生气。几间小屋里人们正在闲谈,他们坐在一起,显得十分高兴。屋外下着绵绵的细雨,雨声和谈话声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师:江南的冬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只是既然题目叫:江村暮雨图,“暮”字从你的文字中如何体现呢?作者又为何把冬雨放在垂暮?

(学生同桌讨论起来)

生:(同组另一同学站起,大家停止讨论。)文中写到“一味红黄”、“月晕”暗示天渐渐暗下,并写出了灯火的颜色和效果,显得很柔和,在屋外淅淅沥沥的微雨衬托下,给人一种很温馨,悠闲的感觉。而把冬雨放在垂暮,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个环境的静谧。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这份静谧呢?

生:(又一学生发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大家笑)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江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已垂暮,江南农村,人们早已回家,更何况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雨中。屋外惟有被微寒的濛濛冬雨浸润了的小桥、远山和那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还在那静静地享受着。门前泊了一只乌篷小船,在雨中独自摇摆。江南的冬雨洒脱却不失柔美,微寒却不失温馨,在这垂暮时分,灰白蒙蒙,整个儿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她的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逸的薄纱。这时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家中静静品味这份朦胧与细腻。或者两三知己,斟上酒尽情谈笑,任凭灯光与喧哗点缀屋外的一片静谧。环境的静谧,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现了人心灵的宁静。江南的冬雨就应该是这样美,而我们生活的江南,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师:(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这真是一番灵魂的享受啊!此般如诗如画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为之陶醉?怪不得作者在这江南微雨寒村中会发出如此感慨:“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得会胸襟洒脱起来,终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句诗,“暮雨潇潇江上村”,请大家看大屏幕有关介绍。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幻灯片:唐五代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曾官至太学博士,颇有诗名。一天夜里,江上遇群盗,盗首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答道:“李涉博士也。”盗首云:“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闻其诗名久矣,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学生思考片刻)

师:让我们想象诗人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面,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人们印象中性格彪悍、暴躁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平淡温和了,而诗人也那么客气地赠诗一切是那么宁静而悠闲,这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江村迷人的魅力吗?

第三幅画

苏教版《夏》公开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还有《三峡》。三峡是是怎样描写夏水的„„突出了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检查预习:2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放声读课文。5 师:读课文,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听老师范读第一二自然段。鼓励三位同学读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许多精彩的画面,假如你是一名摄影师,你想拍下夏天哪些精彩的瞬间?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

2、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明确:夏季热烈、紧张、急促

3、文中哪一段是写夏的热烈?明确:

2、3段

4、写夏的热烈,文中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来表现,这个词是什么?

5、把夏天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非常鲜明。)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够看到夏的沸腾?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6、文章除了写夏的热烈外,还写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说的紧张,急促,说的是谁?我们要写的是夏天,为什么又要写人?把这一段去掉了行不行? 明确:歌颂劳动,赞美辛勤的劳动者。

四、探究品味,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老师给范例: 修辞方法的运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一个“举”字,又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动词运用: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色的大地,麦波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照射 托)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照射不能表现温度高。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出来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

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学着老师的样儿,试着找一找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

苏教版《伊索寓言》教案 篇8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奴隶伊索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录入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耍弄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感知大意、紧扣语言,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教益。

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教学重点:

紧扣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家,传说曾经是一个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是儿童心目中的故事大王。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初知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学生快速自读课文。

3、交流:《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羊》《蝉和狐狸》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则寓言的大致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葡萄”在一起连读时,“葡”读轻声。

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过渡:这三个故事有趣好玩,你们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出来说话了。

PPT出示: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指名读这三句话,评价。

2、比较一下,三句话的意思虽然不一样,但却有相通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3、交流:三句话都是为骗人而说的谎话。板书:说谎。

4、相机指导:谎话是说出来的,说谎的时候心会发慌的。提示注意:谎与慌的字形。

课文中还有一个表示发慌的词语,是什么?惊慌失措。

5、思考: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自由朗读三个故事,找到具体的词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来交流。

强调要求:一定要找到具体的词句,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6、交流:

A《狐狸和葡萄》中狐狸的话(1)狐狸为什么要撒谎?

交流: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自我安慰„„

(2)同学们想一想,这酸的是不是葡萄的味道,是什么? 交流: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3)指导朗读:

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了。

引读:„„

(4)思维拓展:假如葡萄架上有一只麻雀,啄食葡萄以后告诉狐狸是甜的,狐狸会怎样酸溜溜的说呢?

学生自由交流练说,深化理解。(5)再读课文,加深印象。

你能带着对这两段的理解读出狐狸的这种心情吗?(6)小结:

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B《牧童和狼》中牧童的话(1)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交流:无聊、寻开心、恶作剧。

(2)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是恶作剧?(哈哈大笑)

(3)这样的话在故事中还有一处。同样的话,牧童喊的时候心情一样吗?

同桌一人一句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4)寻开心也好,无聊也罢,有时搞点恶作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次又一次采取这样的手段却是不对的。

(5)引读:狼真来了的话。(6)那村民的前后表现呢?(7)指导朗读:

两千多年前过去了,这个男孩儿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荡着——(引读)“狼来了,狼来了!”

C《蝉和狐狸》中狐狸的话

再看《狐狸和蝉》这个故事,狐狸为什么要撒谎? 狐狸是为了拍马屁,骗肉吃。

这个拍马屁,关键是去细想一下,拍马屁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词语没有抓到。

读书就是要一遍一遍的把自己的感觉调细,让自己的感觉和课文相同。

谎言的背后有一个圈套。

这个词语是一个生词,一起念一遍。

谎言的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一个可怕的阴谋。齐读这三个词语:圈套,陷阱、阴谋。这次狐狸算遇到对手了,看看蝉上当没有? 齐读蝉的话。

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老弟,你怎么会上狐狸的当呢?难怪人们都说菜鸟呢!哎哟,蝉老弟,我的肉都被狐狸骗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谎言背后的心理,知道有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谎言是因为无聊,是为了恶作剧,有的谎言背后隐藏着阴谋和圈套。

我们默读课文,比较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三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道理。

你说这个道理,是不是就像人生格言一样。我们给这三个道理起个名字:叫格言式结尾。我发现每篇故事中,都有动物。主人公都是动物。狐狸和狼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凶恶的家伙,狡猾的骗子。格言告诉我们没有趣味,但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告诉我们就让我们记住了。

好了同学们,刚才说了,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他有300多个故事,都装在老师的口袋里,想不想听呀,自己课后去找。

(3)《蝉和狐狸》 PPT 狐狸和蝉的话

引导: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设下圈套 骗人上当)圈套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你看——(引读)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大家一定还记得二年级时学的《狐狸和乌鸦》

PPT出示: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讨论交流,板书:善于观察 警惕试探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

(4)指着板书,小结:我们品读了三则寓言,感悟了人物形象,也明白了三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三句富有哲理的话。

PPT出示每个故事结尾的寓意。齐读

三、归纳特点,激发兴趣

1、三则寓言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默读比较这三则故事,它们在故事结构、人物角色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就是伊索寓言特有的风格,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同学们,读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语言,品悟故事结尾处的点睛之笔。

3、练习:今天老师还给同学准备了一则伊索寓言——请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人物语言,用简洁的语言给寓言加个结尾,点明寓意。

出示伊索寓言《马和驴子》

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请帮我分担一点我的负担吧。”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子皮,都放在马背上。这时,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因不愿分担一点驴的负担,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强者与弱者应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3、出示评价《伊索寓言》的一段话,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人的理想(十一) 篇9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要求同学们,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陶行知先生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同学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对比之下,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自己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由此也可以体悟到他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高尚情操。

编者在编选这篇课文时,选择“演讲”这一重要交流方式为基础。“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或者重要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文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一般具有真实性和鼓动性两个特点。真实性是说演讲要贴近生活,语言平实易懂,易于听众接受。鼓动性则是指演讲者要有激情,有感召力,要让听众受到鼓舞或触动。现在,演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它,运用它。

演讲者所使用的文稿就是演讲稿。不同主题、场所的演讲稿,其格式略有不同。不过一般的演讲稿的格式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包括称谓、开场白、正文、结尾几部分。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的演讲对象是学生,所以他使用的称呼是“各位同学”。演讲一开始,陶行知先生就明确指出自己演讲的内容——“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并在演讲的正文部分具体阐述了这四个问题。最后,他激励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做到“每天四问”,不断取得进步。

苏教版鸟岛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1、能说出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的文章主旨。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石榴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石榴花的外型及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 观察、思考、交流

2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并尝试归纳各段段意。 自由朗读,板书生字词和各段段意。

3 指导学生准确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字词。 思考,作批注

4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5 问题设计:根据各段段意,你能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包括描写顺序) 交流、评价

二、比较阅读,赏析课文语言,探究课文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出示对石榴的介绍,引导学生与课文语言进行对比。教师提供语言赏析示范。 比较阅读,品味语言,根据示范作批注。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 组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也要注意说明语言准确的特点。 组内交流,讨论

3 问题设计:作者为何对石榴花独有情钟?请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课文托物言志的主旨。 划出文中的关键句。补充写作背景。

三、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练习、交流 例句:(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风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课后练习三

苏教版五下习作6教案 篇11

习作要求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

用你的笔介绍一下这个人吧。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题目解析

1.写最能打动你,让你喜欢或崇拜的人。2.所写的人要有让你喜欢或崇拜的理由。

3.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表达人物的个性和品质。4.自拟题目。名师在线课堂 一.写什么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喜欢他;有的人会成为你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为你崇拜他;这些人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也可能是你从书中了解到的人物…… 1.写身边的人

例: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有人崇拜名人,有人崇拜伟人,而我崇拜的人是我妈妈。

2.写日常生活中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人

例:我崇拜的人既不是什么明星,也不是什么伟人,而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清洁工。

3.写从书籍报刊中了解的人

例:我最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法国籍的波兰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4.写从电影电视中了解到的人

例:有一个人,星辉闪耀,许多人想成为第二个他,却没有他的品格和精神;许多人疯狂地崇拜他,却并不了解他的本色。我也喜欢他,崇拜他,但我崇拜的不是他的这些辉煌,而是他在逆境中的坚持,不放弃理想的可贵精神。他是谁?他就是流行歌坛的王者――周杰伦。二.怎么写

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总体设计和构想,是写出一篇好作文的前提条件。有了好的构想,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你学过的语文课本中,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1.写好文章的开头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入主题;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飞扬,或情趣盎然。①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点明写作的主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例:在我熟悉的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值得我崇拜的。我最崇拜的是我的父亲。②引用导入式:引用有关名人名言或歌词、诗句等入题,简洁而有力。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到这两句歌词,我就会想起为留守儿童办学的李灵校长,她是“2009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她是我最崇拜的人。

③抒情式:通过对人物个性的总体概况,表达出自己对所崇拜的人的敬仰之情。例:每次想起妈妈,想起的不只是她对我们的爱,更有她的命运、她的挫折,还有她独特命运下练就的独特性格。如果说此生有人值得我崇拜及敬仰一生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她――我的妈妈!她的善良热情、她的聪明睿智、她对生活永远抱有的美好幻想,都会让我受益终生。

④运用修辞:如排比式,可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例:有的人崇拜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罗纳尔多;有的人崇拜能弹奏无数美妙乐曲的音乐家贝多芬;有的人崇拜知识渊博的鲁迅;有的人崇拜……而我却崇拜一位十岁的英国小女孩。2.最佳模仿写作模板

概括人物特征

开头:开门见山,详写人物事迹 结尾:抒发感情,落笔入题 事迹产生的影响 呼应开头 3.把事情交代清楚 写人物必须写事,要选择人物经历中足以表现个性的典型事例来写。事例要真实可信,具体而完整。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4.抓住细节把文章写具体,体现出“喜欢或崇拜”

写好人物需要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使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在写作过程中,要从写作需要出发,抓住人物特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描写。5.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写一个人,不但要把这个人写的生动、形象,而且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让读者读了文章之后,也能够受到感染。

例:我崇拜她救了那么多的人!我崇拜她能把课堂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我崇拜她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那样沉着、冷静!我崇拜她…… 6.写好文章的结尾

①首尾呼应,点明主题

开头:在生活中,我崇拜的人很多,有歌星,有文人,还有身边的小人物……但我最崇拜的人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十大英雄人物之一的海伦•凯勒。结尾:我崇拜海伦•凯勒,因为她热爱生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尤其具有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个百折不挠的人,我永远崇拜她!

②发问结尾法: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发问或设问)提出问题 例:这位年仅10岁的女孩凭借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准确地预测出海啸的来临,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她果敢的行为令人钦佩。这样的小英雄难道不值得崇拜吗? ③抒发感情

例:妈妈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我爱你,我要告诉全世界:“妈妈,我最喜欢您!” 优秀例文

外公――我最崇拜的人 开头:概括外公是这样的,引出下文 对“我”的教育:做人要讲信用

中间:详写外公事迹 对家乡人的态度:随和亲切(详写)结尾:呼应开头,我崇拜外公

我的外公是绍兴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独步江南,得过许多大奖。作为他的外孙女,我除了特别崇拜他的书法以外,更敬佩他为人的品质。【最易模仿的开头:总括全篇,概括出外公是怎样的人,“我”崇拜他的原因。】 记得有一次,我答应为一个同学做值日,可最后忘了,害得同学挨了老师的批评,我心里十分难过。外公知道后,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一定要讲信用,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你想一想,如果你言而无信,那么谁还会相信你呢?谁还会和你做朋友呢?”【最易模仿的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外公是从乡下出来的书法家,成名后,他进了城,但他总是忘不了乡下的邻居。每当过年的时候,外公的老家总会有一些乡亲来请他写春联,外公总是“来者不拒”,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一次,外公生病了,老家的一位邻居却来请他为即将结婚的儿子写一副“中堂”,外公连忙从床上爬了起来。因为身体虚弱,外公的双腿微微颤抖着,费了好大的劲才站稳。当外公将“中堂”写好,那个老邻居千恩万谢时,外公却将写好的“中堂”扔进了废纸篓,一脸歉意地对他说:“实在抱歉,今天身体不好,字写得不像样,我改天一定再写一幅,裱好后给你送去,一定不会误了你的好日子的。”【最易模仿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外公的为人。】后来,外公真的亲自将裱好的“中堂”送到了这位老邻居家。那时我想,外公是周庸老先生的唯一传人,他写一个扇面就是上百钱,而对老家的人,外公不但不收钱(这是外公的规矩),反而一定要给他们精品,有时还要贴钱为他们裱好,给他们送去。外公为的是什么呢?

渐渐地我明白了,外公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就是因为他有高尚的人格。他总是那么谦虚,乐于助人,讲信用……外公为我的人生道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他,值得我永远崇拜,永远学习!名师点评

1.本文结构完整清晰,先开篇点题,然后用具体事例体现外公的性格特征,最后总结抒情。表达对外公的敬仰以及外公对我的影响。

上一篇:铁路中长期规划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课题论文(马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