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质量评估报告

2024-05-20

广东质量评估报告(共6篇)

广东质量评估报告 篇1

道路建设项目

工 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广东奥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8月16日 编制: 审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参建单位

三、评估依据

四、工程质量监理

五、工程质量评估

六、合同履行情况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丰收中学内,工程造价为468448.11元,工期45天,本工程为道路工程,新建8.0M道路,长度66M;新建10.0M宽道路,长度220M;新建排水暗沟共113M。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二、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省粤西农垦设计室 监理单位:广东奥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评估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2、工程施工合同。

3、工程设计施工图。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工程建设监理规范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7、市政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三、工程质量监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工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本项目监理部对该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了全面控制,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制了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指导现场监理工作。

在监理过程中,项目监理部做了以下几面的工作:

1、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中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审查五大员的到位情况及特殊专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3、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性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掌握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4、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向施工单位介绍监理部的人员构成情况,讲述监理工作的基本工程程序并做好监理交底。

5、严格材料报验及见证取样制度,禁止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

6、严格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坚持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监理工程师坚持有目的的巡检及平行检验,并按照建设部下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旁站监理管理办法,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进行旁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严格按照合同工期及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完成了工程进度目标。

9、根据投资计划及施工合同,对投资进行了严格控制,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10、严格按《监理规范》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验收。通过现场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工程三大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11、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协调参见个方的关系,使工程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

四、工程质量评估: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我公司组织项目监理部于2017年7月15日,对该工程进行初步验收,以及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情况如下:

(一)、工程质量资料基本齐全、完整,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齐全;其中原材料及试块均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试块分别采用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道路工程:主要为道路硬底化,水沟沙井工程,原道路土基层密实,施工时将旧路面整平压实,低洼处用天然级配砂砾夯填,经现场检测,压实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4.0MPA,选用20-40mm的花岗岩,干净中砂,平整度现场检测不大于2.5mm;混凝土路面切缝间距为4m,宽度为2mm,深度4-5cm,用沥青填缝。经检测各工序检验批质量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全部合格;各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综合评估情况如下:

1、本工程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真实完整。

3、各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齐全。

4、观感质量较好。

五、合同履行情况:

参建各方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没有违约违规现象。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业主、质监、设计等各方面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施工单位的精心施工以及监理的认真、有效的监控下,工程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本工程的外观质量,施工质量和实测数据情况来看,我监理部对该工程评定为合格。

广东奥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质量评估报告 篇2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该课题以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为切入点, 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是各国博士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的评估都能保障教育质量, 评估体系是否能切实保障教育质量, 与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的高期望与评估体系本身的局限性引起公众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产生质疑。因此, 如何判断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国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其有效性如何?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应如何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这些是该课题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围绕上述问题, 该课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诉求;第二,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判定, 基于文献分析、调查研究、逻辑推理, 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分析的理论框架;第三, 国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 以评估体系有效性为切入点, 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历史的考察, 总结其优势和劣势;第四,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分析;第五, 中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提升的路径选择。

(二) 研究方法

该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路径, 具体使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

理论研究分为两个研究视角:

第一, 历史的视角。以历史为线索, 对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 使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历史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第二, 比较的视角。比较分析多个国家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总结其优势与劣势。实证研究拟分为两条技术路线:第一, 调查访谈, 了解我国博士生教育相关评估制度运行的现状、实践中的问题和难点;第二, 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调查博士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 包括管理层、导师、博士生、用人单位, 提出与博士生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课题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 文献研究。广泛搜集与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及评估体系有效性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在对收集的文献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 逐渐聚焦研究问题, 对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第二, 比较研究, 对国内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与比较。第三, 实证研究, 基于调查研究与比较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第四, 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 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与评估过程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力

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主要指评估体系的目标实现情况, 即在教育质量提升中发挥的作用。有效性取决于评估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与评估过程的科学性。评估体系结构指评估体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层次;合理的评估体系结构可在横向上分为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 在纵向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 整个评估体系协调运行, 保证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包括评估指标的全面性及其与质量的相关性、评估方法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评估的影响力指评估发现引起教育决策、专业文化、教育理念等发生的变化。博士教育质量评估的有效性是指评估目标实现的情况, 评估结果利用的程度, 以及对博士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果评估结果对专业发展产生了持久积极的影响, 实现了促进专业质量提升的目标, 最终促进了博士生的成才和发展, 就是有效的评估。反之, 则不然。

(二) 评估的价值取决于评估的有效性, 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批判性反思中逐渐提高自身有效性, 实现自我超越

该课题研究发现, 并非所有的评估都是有价值的, 评估的价值取决于评估的有效性。教育质量评估的有效性与当时的教育质量目标密切相关, 因而评估有效性是相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质量目标而言的。由于博士生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不断变化, 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形成过程中, 为了提高自身有效性, 其评估体系的目标重心、评估指标、评估形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比如, 在博士生教育规范与治理阶段, 评估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博士生教育, 保证专业达到基本要求, 当时以输入指标为主, 以资格准入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认证制度就相对有效。但是, 当美国博士生教育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以后, 评估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专业质量提升, 追求卓越。这一时期, 基础性的专业认证评估就显得相对低效;而以外部驱动为目的、以专业质量判断为特征的全国性博士生专业培养项目质量排名, 以及旨在促进内部决策的、持续的专业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不仅直接促进了博士生专业教育核心要素有效结合, 而且间接促进了博士生成才和发展。从不同时期评估体系的诞生与方法的改进来看, 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整体有效性是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因而, 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 我国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应该批判地学习, 借鉴其积累的有用经验。

(三) 在反思与借鉴中构建有效的中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我国, 博士点在自律与他律的双重作用下得到发展。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但是社会对博士生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博士点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诉求。因此, 目前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治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有效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而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应该从提高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入手。

1. 保证评估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建立以内部评估为主, 内外结合、不同层次的评估体系。

在外部评估体系建设中, 要根据我国目前博士生教育发展的背景和规范化治理的要求, 加强学科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 培育健康的评估文化, 并通过专业培训, 提高评估专家的职业素质, 加速评估事业专业化进程。在内部评估体系建设中, 要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评估, 推行中期考核制度, 在博士论文评选中要建立明确、科学的评估标准。另外, 为了促进专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应鼓励学术机构内部进行持续性的自主反思, 经常开展形成性评估。以评促建, 通过这些变革, 最终促进博士生的成才和发展。

2. 开展围绕评估有效性的学术研究, 对评估进行质量调查与反思, 使我国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有效性。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不能再局限于对国外评估制度的简单介绍和对我国评估制度的构思, 而应该使评估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注如何提高评估的有效性。比如开展成熟理论驱动的评估, 或是探索多样的评估方法, 分析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增强评估影响力和有用性的建议, 或开展有效评估的指导原则等。对评估实践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评估与是非判断, 而应该基于科学的评估质量判断标准, 开展评估质量调查, 并由评估组织者进行自主反思, 开展元评估, 使评估活动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 在传承与变革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研究局限与改进方向

(一) 研究的局限性

1. 该课题形成的评估有效性分析框架是一种逻辑推理, 而不是实证调研的结果。

该课题虽然基于对评估研究的文献分析形成了对评估体系有效性的分析框架, 但是, 这一分析框架是在对评估体系与评估的核心要素分析与关于评估有效性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形成的, 而没有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验证, 因此这一分析框架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还有待在实践中去改进。

2. 对国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只限于内容分析, 而没有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

尽管研究者深入美国博士生教育的现场, 通过对权威人士的访谈与全面的资料搜索, 获得了大量一手的经典、权威、前沿性资料, 并基于资料描述和梳理, 以有效性为切入点对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体系进行了分析, 将对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体系建设的研究直接聚焦到评估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研究者个人力量有限, 对评估有效性的分析, 只是通过文本材料以及访谈资料对评估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和内容分析, 对历次评估对专业质量产生的影响没有进行实证调研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二) 改进方向

1. 构建评估有效性分析模型, 对不同形式评估实践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今后对评估体系的研究, 应通过实证研究, 对评估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对比。首先, 将评估的目标与评估的效果进行对比, 通过调查分析, 了解评估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其次, 从评估目标实现情况, 追踪调查目标实现或没有实现的原因, 反思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为以后的评估提出建议。有效性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自主反思, 发现评估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为下一次评估奠定基础, 使评估实践有历史继承性和超越性,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估的有效性。

2. 针对不同评估阶段的有效性进行提出指导性原则, 并通过实践去验证

评估的有效性体现在评估结果的利用、评估的影响力中。但是评估有效性却是由评估不同阶段是否能有效进行决定的。比如评估工具的合理性、评估资料收集与处理中的客观性、评估结果的利用程度等。因此, 今后对评估有效性的研究, 应该考虑到评估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评估不同阶段有效进行的原则, 用这些原则去指导评估实践, 并用这些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评估进行对比分析, 对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报告  发展和影响

一、前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全球化和和透明化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无论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高低与否就会直接影响该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当面对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时期,以及其他不可预计到的经济危害,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将起到很好的恢复经济和缓解困境作用,同时也为企业下一步改进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本文将基于上述的认识,考虑到我国正处以建设会计准则体系为重心的会计改革紧要关头,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的财务报告质量评估工作進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介绍

就我国大部分企业实际情况而言,财务报告的质量普遍有待提升。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也很难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本文以财务报告为切入点,以优化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探索路径为目的进行简要讨论。

(一)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如何能克服和优化这一难题,可以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来入手。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内容详实具体,总是能真实而具体地反映某段时间该公司的运营状态,例如收益的同比增长和亏损概率已经投资风险分析,那么该公司的企业制度可以说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相反地,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内容不是全都真实,甚至完全伪造,只是营造了一个华丽的外表,而内在尽是经济亏损,可想而知这个公司的运营不会长久。所以,财务报告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是衡量一个公司运营状体是否良好的标尺。提高和完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将会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十分显著的正面作用。

(二)完善公司结构体系

财务报告不仅能体现一个公司的运营状态,还可以反映其结构体系。一个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小职员,每一个部门都是有机而相联系的,同时每一个部门也与财务部门密切联系。所以某段时间里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就能真实而直观地体现该企业目前的结构体系是否完善、健康,是否还需要在某些细节进行微调等等。同时,还能为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作出预测和估计。可以说,财务报告在企业发展和运营中能够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

一个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得出的财务报告是十分复杂的,为了如实反映公司的运营状态和结构,必然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这些因素归纳总结为三点,分别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良措施。

(一)会计准则方面

在会计准则导向下,财务报告往往过于详尽与复杂。往往是遇到在超出原则范围时,为平衡和决策有用信息而导致的。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财务项目,偶尔也会出现超出原则范围的财务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财务报告将通常会依据会计准则才能完成。虽然这样的方式往往会造成财务报告篇幅加长,内容复杂的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具体而详细的财务报告对一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会计准则的确立直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质量高低,那么在探讨财务报告的优化的同时,还应该确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会计准则。

(二)概念框架方面

概念框架的确立能够为财务报告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则和工具,但是现行使用的概念框架仍然存在某些缺陷。原则上应该要求以完善和优化概念框架为目的来修改规则导向,基本做到能够在发现财务问题后迅速而有效地提供解决会计和报告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概念框架和财务报告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存在模糊地带或内外不一致等情况,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的不良后果。应该强调的是,前面提到的会计准则制定了财务报告的运用和阐释基本原则,而概念框架同样能够提供这样的作用。但是企业在实际运用情况下应该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面对常规情况和特殊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不要走向事物的极端,一味片面地追求原则。

(三)成本和收益方面

在会计准则和概念框架的引导下,财务报告理论上是能如实反映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同时还能体现其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和地位。然而面对常规运行状态和时常会出现的突发状态,财务报告仍然有出现失真的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和优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概念框架的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实际情况中的发展和运营。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需要企业从根本原则上入手,切实落实改良政策。

四、结束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需要时刻保持创新和改革意识。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扩大业务,具体到一个企业的实际营业,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其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估。本文就财务报告的质量相关性做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三大因素,同时提出改良政策。

参考文献

[1]卢水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2]李建友.反数字游戏:蓝带报告对我们的启示[J].会计研究,2013: (34).

[3]林钟高,章铁生.会计信息价值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黄世忠,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2015:(11).

[5]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2016:(05).

[6]夏冬林.充分披露、完全信息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J].会计研究,2012:(22).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篇4

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及质量验收有关规定、勘察、设计文件。

该工程于——年——月——日动工,——年——月——日已按合同及设计图纸全部施工完毕。

在施工期间,为确保工程质量,我监理部采取了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工作,从设备、原材料的进场、工艺的选择都经过严格的检查审核,与设计单位、市工程质量监督站、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及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使工程进展顺利。

一、质量控制

1.进场后我监理部积极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熟悉图纸.有关设计文件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及时编制监理规划,细则。旁站方案等。同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织织设计和各专项施工方案及技术安全交底进行了认真审核.主动协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关系.保证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2.原材料的控制:对进场的钢筋.水泥 商砼 砂 石 等认真审核相关资料 查看是否齐全 与投标书是相符;并对钢筋水泥钢筋焊接接头 砂浆商砼试块 等及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 送检复试;装饰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按标书或业主要术验收.对消防水电等原材料按规范及业主指定品牌验收.??窗按业主指定规格品牌验收.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把好使用材料质量关.3.施工过程控制:监理部对照各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及细则对各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控制.(1)桩基工程:桩基工程于???开工,???完工。桩基施工采用——????????成孔,采用商品砼,利用导管灌注桩孔砼,保证本工程用砼的需要。施工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轴线基准点、高程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签认,并在施工现场布置测量控制网。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了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桩位放线等,监理部采用现场巡视、平行检查、旁站等工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现场对每桩装泥浆比重、每车砼塌落度等进行监测,严格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对进场钢筋、焊条等严格执行相关见证取样程序;按要求留置砼试块,并进行养护、送检。监理机构进行项目预控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保证工程质量,经现场检查,发现—— 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设计院对此做出了“扩大承台”等的变更处理,其余桩位均<100m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经检测单位的检测:该工程中钢筋砼灌注桩,桩身完整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基础工程:土方开挖过程中及时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开挖过程中检查基坑的排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基坑在施工中良好的作业环境。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避免地面水流入坑内,以免塌方或地基土破坏,挖方时不应碰撞或损伤支炉结构,降水设施。土方回填过程中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率、压实程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我监理人员严格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对钢筋、模板、轴线位置、标高预埋件位置、隐蔽施工等在施工方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复检,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方准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关键部位、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对钢筋原材料焊接接头试件、试块等采用见证取样、保证试块的真实性。(3)主体结构工程: 1模板:经检查验收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接缝不大于1.5mm。模板每处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不大于1000cm2符合要求。

2钢筋: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污、老锈,钢筋的规格、加工的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焊接由合格上岗证焊工操作,焊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要求。钢筋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扎数量的10%钢筋绑扎、弯钩形状和朝向,接头部位和搭接长度符合规定,箍筋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的长度基本符合施工规范。

3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对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审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同意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浇筑实行全过程监理旁站监理,并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抽测,对混凝土试块制作进行见证;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4砖墙:砌体砂浆密实饱满,抽查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均大于80%,灰缝横平竖直,砌筑方式正确,保证项目符合要求。经验收未发现3皮同缝留槎做法符合施工规范,拉结筋长度及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留置构造柱位置基本正确。基本项目符合要求。(4)装饰工程:

外墙—— 内墙——

我项目部在严把装饰材料施工工序关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装饰施工的工序关,并对隐蔽资料进行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饰面材料的安装施工;对商铺通道的地板砖、公共部位的地板砖的平整、空鼓等现象进行复查,对粉刷墙面进行平整度、垂直度、空鼓等现象进行复查,对不符合验收规范的部分施工工序,都要求施工方进行返工处理。

(5)屋面工程:认真对——防水卷材、——保温板等原材料验收,并经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同意进场,严格把握工序施工的质量,防水工序施工时要求在天气晴好且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开展施工,注意基层保持干燥并做好清理工作,卷材搭接宽度等。

(6)安装工程:要求安装工程与土建、装饰施工同步穿插进行,对电线电缆、灯具、排水管等原材料严格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现场相关试验(如:电气安装工程接地电阻测试、导线绝缘测试、给水管道通水试验、通球试验、屋面卫生间蓄水试验、等)进行见证,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复核,对施工现场管线、设备进行检查,检测,试验,并对隐蔽部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施工过程中现场一旦发现问题,监理方及时与施工方进行沟通,通过发口头指令,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停工通知单等方式及时处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管理

我项目监理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在开工前编制了《安全监理规划》,在关键工序施工前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贯彻实施,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中,重点审查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内容,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批准的方案要求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监理部建立了周、月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了施工机械进场报验制度,建立了施工机械进场报验制度,建立了安全建立台账等;施工中重点对外架的搭设、井架安装使用、承重支模架搭设、特种工种操作人员上岗证、施工临时用电等做重点检查验收,进场的钢管、扣件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同意施工方使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签发《监理通知》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进行严格复查,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同意施工方进行后续工程作业,使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完成预定安全监理目标。

三、资料信息管理及技术资料

1、项目监理部严格抓好资料,要求施工方做到与现场同步。项目监理部召开监理例会——次,形成监理例会纪要——份(含专题会——份);向施工单位发出各类通知共——份(其中质量通知单——份、安全通知单——份),地基验槽记录——份,基础、主体结构验收记录——份。

2、分部资料汇总情况

四、质量保证资料核查情况:

1、水泥:水泥采用——,共 —— 批,每批水泥进场后,我们都检查核对出厂合格证和物理检验报告,共核查——份。水泥现场见证取样 ——批次,见证取样率100%,见证送检 100 %,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2、钢筋:采用“—— 钢材” 合格证 ——份,现场见证取样—— 批次,见证送检——批次,见证取样率100%,见证送检率 100%,送检结果均符合要求。

3、钢筋焊接:本工程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梁板钢筋采用单面焊及闪光对焊,分楼层进行取样,每楼层的各种钢筋不大于300个接头为一批,见证取样率100%,见证送检率 —— ;除D3栋B、C区底层框架柱Φ22电渣压力焊接接头经双倍取样复试合格外,其余均符合要求。.4、商品砼:本工程采用商品砼,每次浇捣均具备砼配合比,砼开盘证明,水泥检验报告,水泥出厂合格证,粗细骨料检验报告,砼外加剂检验报告,资 料完整。

5、砼试块报告:

共有砼配合比报告—— 份,留设砼试块—— 组,其中见证送检—— 组,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检——%;

④除地面C15砼强度试块报告未到期外,其余经评定均符合要求。

6、砌块:

①、粘土砖:共进场—— 批,代表数量 —— 万块,现场见证取样 —— 批次,见证送检 ——批次,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检 ——,经检验合格。

②、多孔砖:共进场 ——批,具材料合格证 ——份,代表数量 ——万块,现场见证取样 —— 批次,见证送检—— 批次,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检 ——,经检验合格。

7、砂浆试块的强度质量核定情况:

具砂浆配合比报告——份,留设砂浆试块——组,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检——组,见证送检——;

8、管桩、铝合金门窗、地砖、油漆、隔热板、玻璃等构件均有合格证。

9、防水材料:屋面及卫生间防水材料均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10、土壤试验 ——份,基础结构验收及主体结构验收共 —— 份。

11、电气:进行导线间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通电测试,并做好记录各一份。

12、水卫:排水系统灌水、通水试验各一份,给水管道、消防管道压力测试分别达到0.6 MPa,1.0 MPa测试记录各一份。

13、预应力管桩动测和静载试验:

1、按要求对桩基进行低应变动测,检测结果是:一类桩——根占检测桩的——,二类桩——根,无三类桩,桩身质量较好;

2、每栋取三根桩进行静载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14、沉降观测情况:

1、最大沉降量不大于——毫米,沉降较为均匀;

五 结构实体检测情况:

六、结构验收:

预应力管桩、基础、主体验收时建设、地勘、设计和质监站均派人参加认可。

七、工程质量评定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监理部对现场在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常规的查验外,还经常配合参与施工单位对各分期各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问题坚决要求进行整改,决不让留有隐患于下道工序,经汇总、观感评定及质保资料情况如下附表:

1、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2、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八 分部核定、观感评定及综合核定:

本工程每栋单体均有基础、主体、装饰、门窗、地面、屋面、电气水卫8个分部,每个分部均核定为合格,合格率100%,其中楼地面分部中因地面基层分项砼28天强度待补,故暂核定为合格。

道路质量评估报告 篇5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名称:西河汽贸新城片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

监理单位: 四川铁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发出日期: 二0一三年三月六日

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三条道路,分别是清水河街、汽贸一线和汽贸二线。

清水河街概况:位于龙泉驿区西河镇近郊与中心城市结合部,紧邻成都市城市副中心十陵镇及成都大学,此道路设计内容主要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全长380.765m,红线宽度为16m,施工范围内为工程量的计算范围。

汽贸一线概况:位于龙泉西河片区西平镇,南北走向,起点与成洛路相交,终点与北二线下相交,共4个交叉口,全长2521.962m,路幅宽度30m,为城市次干道Ⅱ级,此道路设计内容主要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汽贸二线概况:位于龙泉西河片区西平镇,南北走向,起点与成洛路相交,终点与北二线下相交,共4个交叉口,全长2063.155m,路幅宽度20m,为城市次干道Ⅱ级,此道路设计内容主要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各参建单位为: 建设单位: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铁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成都金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评估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2.工程施工合同 3.工程设计施工图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等法律、法规、规定

三、质保资料核查情况

1、路基、基层及面层分部工程已通过验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资料齐全,核定等级为合格。

2、人行道所用的道板砖质量合格,铺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表面平整、稳固、线缝直顺、缝宽均匀、灌缝饱满。

3、给水、雨水、污水、交通设施与交通监控等管线工程的管材质量合格,安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记录及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混凝土为商品砼,所用的材料、砼的配合比、试块强度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砼养护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四、各分部工程质量评定验收 1)路基

1.本工程路基处理主要采用翻挖、分层回填碾压法与砂砾石换填回填碾压处理方法。后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地方由于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勘察结果不符,通过变更,对该地段采取了换填、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处理。

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分层回填段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回填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基本正常。

3.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压实度和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2)基层

1.本基层分为两层,下基层级配连砂石、上基层为 5%水泥级配碎石,现场施工主要采用机械摊铺、机械碾压的方式进行。

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

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3.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压实度和弯沉 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3)面层

5.本面层分为两层,下面层为 AC-20C、上面层为 AC-13C,其中,上面层为改性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采用全机械操作。

6.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7.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压实度和厚度及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4)其他分部工程的质量状况

(1).人行道分部工程含分项工程 1 项,其中合格 1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2)道路附属构筑物含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5 项,其中合格 5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3)给排水工程含分项工程 19 项,其中合格 19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 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4)交通设施与交通监控工程含分项工程 5 项,其中合格 5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五、观感质量验收

通过对沥青面层、人行道、道路附属构筑物、交通设施、等各分部的外观检查验收,观感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

六、施工中发生过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包括常见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通过自查、自检进行整改处理,达到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共发出监理备忘录12份,对施工单位落实整改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评估意见

广东质量评估报告 篇6

2010 年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下称 《教育规划纲要 》)颁布实施,要求“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 对新时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在此指导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适时作出了由规模扩大、外延发展到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重大战略转移,质量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核心战略导向。 2013 年12 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目标:“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逐步增多,品牌专业和示范课程初具规模,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质量评估和认证体系趋于完善,质量监管和信息公开平台基本建成,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3]

在《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指引下,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增长,办学模式、类型日趋多样化,办学层次覆盖从专科到博士, 涉及整个高等教育层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一些历史遗留“顽症”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 近5 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进展与成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发展30 余年,逐步经历了恢复、探索、调整和法制化阶段;其地位实现了从“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到“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演变。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质量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核心战略导向,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办学高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顶层设计指向质量建设

2012 年3 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的通知》,从“准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界限”“严格对境外学位证书的认证程序和标准”等七个方面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的要求对涉外办学开展专项清理整顿。 ”[4]该通知的下发实施,有力地规范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秩序,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对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 年7 月,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下发《关于近期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外国高校‘连锁店办学’”“中介机构参与包办中外合作办学”“个别中方高校办学目的不端正、动机不纯”等现象,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上述情况,结合实际工作,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加强统筹,科学指导,严格把关,以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5]2013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 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提出八项指导意见,“一、明确质量保障建设总体目标;二、加强全面统筹,优化布局结构;三、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机制;四、规范办学过程管理;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六、加强质量监管和行业自律;七、推动改革创新,加大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力度;八、强化分级管理。 ”[6]该文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工作下发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文件,既是对《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3 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总结,也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指出了明确目标。 除发布上述文件之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还运用多种措施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 如2014 年9 月对615 个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办学信息进行了公示,并公布了中外合作办学督查热线;2014 年10 月对停办的252 个本科以下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公示;2015 年1 月完成了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网站的改版工作,初步建立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申报的“一站式”审批机制。 总体来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5 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朝向质量建设。

(二)加强了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管,形成多方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是世界跨境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也逐步建立了多方质量保障体系。

早在2009 年,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曾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评估试点工作。 2013 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重启了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工作,当年129 所高校的346 个本科及以上机构和项目参加了评估。 此后,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工作制度化,每年评估一次。 2015 年,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也被纳入评估,教育部国际司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5 省市开展试点评估工作。 通过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加强了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监管,落实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初衷,进一步规范了办学秩序,对于评估不合格的机构和项目,需要提交整改方案接受再评估,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合格性评估之外,一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达的省市,其教育行政部门还积极推动示范性评选。 如上海市教委从2011 年开始的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评选,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质量示范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些社会组织也积极探索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认证工作。 自2012年以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启了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认证试点工作,已对包括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内的10 余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了质量认证。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自愿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按照政府的有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其进行的质量认可和证明”体现出“自律性”“过程性”“权威性”和“国际化”等特点,是配合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过程监督的有效举措,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自我改进和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为社会公众鉴别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供重要参考[7]。

除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与认证之外,作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主体———广大高等院校,近年来也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工作,积极谋求合作外方国家的教育质量保障专业性组织的认证或评估。如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获得了美国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的认证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的评估。

(三)办学规模覆盖全国28 个省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截至2015 年6 月, 全国依法经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获准举办或设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共计1807 个(包括专科和本科及以上)。 其中,法人机构10 个(含2015 年4 月批准筹建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非法人机构73 个, 项目1724 个,地域分布覆盖全国(不含港澳台)除西藏、青海、宁夏之外的28 个省份,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①。

从表1 可以看出,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布较为集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达的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55 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已超过150 万人。 ”[8]

二、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以体现中外合作办学本质要求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 引进合作外方高校世界名校较少, 引进国外名校比例不升反降。 如有研究指出2011—2014 年我国新举办的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方合作高校进入世界500 强高校仅占10% , 而这一比例在2011 年前为23%[9]。

2. 一些高校忽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性, 秉承“西方发达国家至上”的观念,造成外方合作国(地区)过于集中少数几个国家。目前的1052 个本科项目,合作外方高校来自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三国占比达到近60%。对于具有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的其他国家(地区)鲜有合作,具体情况见表2。

3. 一些办学机构、 项目引入外方实质教育资源过少,未达到2006 年2 月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的4 个“三分之一”②要求,如在教育部2014 年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参评的73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 引入外方课程最低比例仅为8.1%,不足“三分之一”的项目占41%③,具体情况见表3。

(二)区域分布失衡,难以适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需要

从表1 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格局。 东部地区的10 省共有项目943 个、机构54 个,占全国比分别为54.7%、65.1%,10 个法人设置机构全部位于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6 省共有项目348 个、机构10 个,占全国比分别为20.2%、12%。 东北三省共有项目263 个、 机构11个,占全国比分别为15.2%、13.3%。西部地区12 省份共有项目170 个、 机构8 个, 占全国分别比9.9%、9.6%。 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格局,反映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的现象,无益于助推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改变高等教育落后的现实,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利于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失衡的局面,难以适应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

在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重点圈定的18 个省份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共有737 个项目、39 个机构,占全国项目、机构比例分别为42.8%、47%,详见表4。 这一比例尽管看似占全国总数近半;但这18 个省份中包含了上海、浙江、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较好的省份。

被圈定的18 个省份中, 不少省份有着特殊功能定位,如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云南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广西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 省份则定位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毫无疑问,这些省份特殊功能的发挥,对“一带一路”战略整体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大批国际化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智力支撑。在本身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质量不高等现实情况的制约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是这些省份突破国际化人才培养困境,实现高等教育后发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利途径。

(三)办学层次较低,学科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 也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新强国和服务强国的决定性因素。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中合作办学在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设置上与这一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

在办学层次上, 目前批准设立或举办的1807 个项目和机构已经覆盖自专科到博士整个高等教育层次。 1724 个项目中,本专科占比合计占总数近90%,研究生层次比例仅10%多一点,见图1。 机构方面,一些机构开展多个层次教育,因此以开展某一层次教育来统计机构数,开展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机构占总体比例仅16.3%,见图2。 从办学层次的统计来看,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无论是项目还是机构,本专科层次均是主体,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比例过小。同时,研究生层次因招生数量较少,在同样比例情况下学生规模远少于本专科层次。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过低的人才培养层次,是无法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较高知识储备的要求,难以助推我国经济发展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迈进。

学科专业方面,按照授予的学位类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专业涉及除哲学和军事学外的10 大学科门类,主体是工学和管理学专业。 以852 个本科项目看,属工学、管理学的专业共计占全部项目近60%;而在国家所亟需的诸如法学、医学、农学等专业比例过小,仅各占总体比例1%~5%,见表5。

部分学科过高比例的背后,实质是办学专业设置的低水平重复。 国内高校热衷于开设办学成本低、回报快的一些传统“热门”专业,造成一些专业设置出现扎推现象。 如本科及以上的项目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8 个,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36 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31 个; 专科层次项目, 计算机类86个,旅游管理类80 个,经贸类79 个,财会类76 个,市场营销64 个,工商管理62 个。 学科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违背了“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10]的要求,容易导致国外劣质教育资源在华倾销,无益于提高合作办学质量,更无法适应新常态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四)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存在欠缺

无论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老牌跨境教育发达国家,还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跨境教育发展新晋之秀,其经验均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是跨境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是确保跨境教育质量的根本。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提升, 必须正视和解决目前存在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和质量保障机制存在欠缺的问题。

适用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主要以执行了十余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下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主。 作为我国对《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教育服务贸易承诺转化的国内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起到了监管和规范作用,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转化瑕疵”[11]50和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近十余年发展对其带来的冲击,使得其难以有效适应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需要,近年来要求适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呼声也日益见长。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有: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仅适用于“引进来”办学,对“走出去”办学无法适用,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纵深发展;第二,对诸如投入体制等根本问题缺乏明确规定,或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协调,无法规范实践发展,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大学的中外方合作者保证办学经费,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 ( 下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规定中方公办院校 “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12]的规定不协调,造成民办非企业法人性质的中外合作大学办学经费基本以学费为主, 无法获得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第三,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参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允许合理回报”, 但一直未有相关配套的可操作管理办法。

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其一,仅对合作办学的基本条件在准入时有所要求,无法改变办学过程质量保障依赖外方高校及其所在国家专业组织的局面;其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和处罚落实不够,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处罚退出机制效用发挥不足;其三,受制于我国教育评估、认证发展整体落后的现实,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适应不同类型、层次项目和机构的科学合理评估标准体系,评估对象仍未包括中外合作大学;其四,当前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评估与认证结果认可度不高,一些社会中介性组织本身带有的官方色彩也遭受独立性不够的质疑。

三、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建议

(一)从跨境教育战略高度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全面、充分认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蕴含的价值

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选择,加之教育商品属性的不断彰显,促使跨境教育成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形成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教育输出国和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为主的教育输入国。近年来,跨境教育发展出现新趋势,一些输入国家和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也积极推动本国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输出,形成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发展新局面。 这种新趋势背后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逐渐突破对跨境教育仅是国家间教育交流和合作的认识,更加全面认识到跨境教育发展蕴含拉动教育服务贸易增长、促进教育国际化、增进国际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多种功能。

作为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也经历了“逐利和寻资、文化理解、政治互益、能力建设等”[13]多种因素推动,但主要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质量为目的,而诸如拉动经济消费、提升国际影响力等重要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应有重视。 究其原因,与我国以往未能从跨境教育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有关。

2014 年10 月29 日,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将“提高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14]作为我国今后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 几天之后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实施跨境教育新倡议,APEC各成员国也决定实施跨境教育。这些信号表明跨境教育的产业属性和增进国际关系等功能得到了我国政府认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要求下,必须转变以往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层面,要从跨境教育的战略高度全面认识、指导、规划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形势要求,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 推动我国由跨境教育单一的输入国,向输入与输出并举国转变,扩大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国际形象、文化影响以及国家“软实力”。

(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合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加强对不同类型、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应尽快研究制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指导目录,鼓励高校申报举办我国急缺、新兴的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严格限制过剩专业审批,对一些投资大、见效慢、市场吸引力小,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性学科专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引导高校举办与自身办学实力相适应的合作办学,对于“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应鼓励申报硕士、博士层次的合作办学;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本科层次合作办学为主。建立、完善专业数据库,向社会公布外国高校在我国合作办学信息,为国内高校寻找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对存在“连锁店”现象的国外高校严格限制在我国再举办相同专业。加快落实处罚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现有专业的核查整治,对于一些办学效益差、质量低,未引进实质教育资源的专业在办学周期结束后不再受理延续申请; 一些严重损害学生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应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条件下立即勒令停止,并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责任,禁止举办高校在未来若干年再申报合作办学。

高等院校要端正办学意识,将人才培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举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 消除利用合作办学为学校创收,或为学生赴外升学提供服务等不端动机;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实力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寻找世界知名高校,或是具有特色专业、课程的外方高校进行合作办学; 加深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转化、吸收外方有益经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严格遵守执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切实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突破对优质教育资源内涵仅是课程、师资的狭隘认识,注重对合作外方高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引进与吸收。

(三)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其一,尽快完善跨境教育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适时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改变目前分割管理和适应不同法律法规的局面。其二,进一步对“合理回报”的适用对象做出区分,明确落实相关配套操作制度与程序。 对公办高校的“引进来”办学应明确公益性,加强其办学成本的“阳光核算”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则“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其办学活动应更多受市场调节”[11]163, 应明确其利用合作办学获得收益的正当性、合法性。其三,对不同办学形式的审批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推进不同形式合作办学更好发展。 如对数量众多但却办学周期较短的项目,是否可以通过评估和认证方式确保准入质量和办学质量,而不必与机构一样走繁琐的申报程序;是否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纳入高校办学自主范围等。 其四,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相关问题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中外合作大学的投入体制问题。 其五,进一步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和学分互换工作,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纵深发展消除国际间的政策制度性障碍。

在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上, 可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中介机构三个方面发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重审批、 轻管理的局面,树立全过程监管意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认可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进入我国的外国高校办学资质认定与评估,从源头上把控引入教育资源的优质性;研究和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层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标准与评估机制,并实行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监测;加强对外方师资的任教资格鉴定,建立健全合作办学师资的聘用、管理和培训制度。 推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社会中介性组织发展,淡化其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因素干预;中介组织自身要加强与国际专业组织合作,完善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认证的质量指标体系和程序,不断提升质量认证的认可度。 高校应加强质量保障意识,将自身视为合作办学质量提升的第一责任主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意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只有“明确政府、办学者和社会中介组织各自的角色定位, 厘清各自的职能,形成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合力,”[15]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才能有效推进。

(四)加大并落实政策扶持,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适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 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16];2006 年的 《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发展”[17];2013 年的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也提出“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 ”[18]然而,这些规定和要求并没有扭转广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落后的现实。 上文已述,西藏、宁夏、青海三省仍未突破空白,甘肃和新疆也仅只有1 个项目,2011—2014 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新批准举办的本科及以上项目中,西部地区仅占11%[9]。

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落后的原因复杂多样,简言之:一方面,区域经济、交通各方面发展的相对落后和高等教育资源的贫瘠,造成对国外高校难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国际化意识相对薄弱,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也较低。

针对这些情况, 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如必要的资金扶持和免税政策;探索多种多样的合作办学形式,如地方政府可推动区域高校与东部高校合作,利用东部高校“搭桥引线”吸引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或探索与东部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多方合作办学。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审批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增强信息服务,在一些边疆省份探索建立面向国外的区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本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发展规划,编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区域功能定位需要的学科专业目录,引导本地区高校引进与自身办学实力相适应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西部高校自身,应重视国际化办学理念,意识到合作办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办学实力提升以及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 积极发挥、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相关特色专业的合作办学; 积极向东部地区高校借鉴经验,节省自身摸索探索时间,实现后发跨越发展。

(五)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智库建设,为高等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

2014 年2 月教育部印发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关于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和高校重点推动工作。建设新型教育智库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是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新生事物的特性使得其发展必然缺乏相关专业智力支持;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重要障碍。

目前,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仅有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2010 年3月19 日成立)。 2013 年9 月15 日,教育部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基地和政策咨询平台———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在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用不上、不够用”的局面[19]。 但这对于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而言, 仍显不足,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如何科学、合理应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上。 可以预见,随着质量建设的深入推进,势必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在现有学术机构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智库,发挥其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20]等方面作用,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质量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核心战略导向。5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办学高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顽症”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总结5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分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进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在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一报二双三联四机制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