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主要内容四上

2024-05-24

课文主要内容四上(精选11篇)

课文主要内容四上 篇1

1、《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雅鲁藏布大峡谷》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深,大的特点,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写了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说明它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3、《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文章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的确是鸟儿自由自在的天堂。

4、《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变化和下去的全过程。课文从颜色和形态两方面的变化来描写火烧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二单元

1、《题西林壁》作者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写景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道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占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3、《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朝诗人陆游。诗人以一个 “游”字为贯穿全诗的主线,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句子,富有哲理:在逆境中满怀希望,就会绝处逢生,成为千古名句。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4、《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文章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性,以及它是怎样爬的,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5、《蟋蟀的住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选址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用现成洞穴;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的住宅是由于蟋蟀用简单、柔弱的工具,完成了这么好的住宅,这是多么大的反差!赞美了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6、《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他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三单元

1.童话《巨人的花园》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故事,通过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2.《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记叙了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十年的亲身经历,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去年的树》中,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树,最后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赞美了小鸟与大树之间的令人感动的友情。4.《小木偶的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讲述了一个原本只会笑的小木偶,在屡遭挫折后,意识到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第四单元

1.丰子恺的《白鹅》一文中,作者善于运用总分的方法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来突出鹅高傲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明贬实褒来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很有派头,像海军上将,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走,即使是被狗追赶,也不举步奔跑。它平时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3.老舍的《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的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的温柔可亲和不高兴时的极端冷漠,既胆小又勇敢。

4.老舍的《母鸡》一课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一开始是讨厌母鸡,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后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然是一位英雄,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第五单元

1、《长城》一课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然后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接着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最后总结全文,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2、《颐和园》一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全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

3、《秦兵马俑》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句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六单元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李白写的,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写出了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拱石》中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谦让礼貌的传统美德深深感动着我们。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

4、《卡罗纳》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课文从卡罗纳承受的痛苦和身边人对他的关爱两方面展开来写。

5、《给予是快乐的》从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来交替叙述,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道理。第七单元

1、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从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他决不是随便说说,而经过深思熟虑才立下了远大志向。

2、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说明未见叶老之前,我有些意外,见到以后,才知道叶老是那么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记叙文章,表现了 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

3、《乌塔》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4、张国强同学写信给柯岩老师,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柯岩老师试图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书信中把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上冒号。

正文写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祝你健康”“祝你幸福”等。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可以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书信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第八单元

1、《风呼唤雨的世纪》给我们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的前景,使我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和浓厚兴趣。

作者运用登上月球、潜入深海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依赖自然。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2、《电脑住宅》课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安全、舒适和方便,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唤起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3、《飞向蓝天的恐龙》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儿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课文主要内容四上 篇2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 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 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把握精确度, 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 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 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 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 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 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 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 鹿用尽全身力气, 使劲一扯, 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 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 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把控梯度, 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 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 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 (高尔基) 住在 (列宁格勒) , 接受一位 (小摄影师) 的拍照要求, 但是小男孩却忘带 (胶卷) 跑开了。 (高尔基) 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 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 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 初读课文时,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 经过交流, 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摘录, 学生聚焦这些词语, 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 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 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 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 圈出来, 告诉学生, 找到关键字, 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 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 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掌控力度, 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说得过于详细。) 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 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 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 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 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 就更连贯了。 (板书:起先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 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舍得花时间, 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 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 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 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 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 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四、掌握法度, 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 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 利用各种载体, 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 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 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 (看着图,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 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 , 现在, 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 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 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 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 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 勾勒人物的关系, 串连关键的词语, 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 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 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 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 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 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 (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 (学生说) 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组成一个画面, 变成图3, (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 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 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 并成”打听去向”。 (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 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 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 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 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 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 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 经过这一点拔, 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 描画故事情节, 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 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 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 (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 (学生说, 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 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 过了空隙, 就到了内洞, 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 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 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 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 外洞很宽敞, 过了窄小空隙, 就到了内洞, 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 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 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 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 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 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 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 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 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 旨在通过整体感知, 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 再次完善示意图, 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 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 用词理清顺序, 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 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 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 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 才能化难为易, 层层提高, 也只有这样, 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策略 篇3

教师不妨让学生抓住文中特有的表时间的词语,练习概括每部分内容,然后连缀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教《灰雀》一文,我展开了这样的教学:(1)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把表时间的三个词语画下来。思考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此时,学生依次找出了文中的三个词语并说出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年冬天,列宁养病时,在公园里发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第二天,列宁发现灰雀又飞回来了。”

二、提炼关键词语,梳理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以此有效地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如教《渔夫的故事》一课,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指名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迅速找到了关键句子:“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鼓励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学生随即说出“捞到胆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第5自然段,学生顺势概括了“跳出魔鬼”。

三、抓住主要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如教《草船借箭》中,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师:这些人物中,你觉得哪几个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请你用1~2句话概括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生:我觉得周瑜是这篇文章的关键人物。生:主要人物当然有诸葛亮了。师:有谁愿意将刚才两个同学说的话连起来说说呢?生:周瑜借口要打仗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并且与他立下了军令状。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诸葛亮没有着急造箭,而是让鲁肃为他准备了二十多条船只、每条船只上配备了二十个士兵,船只的两边插满草把子。三天后,诸葛亮和鲁肃带着这些船只直奔曹营,拼命擂鼓,由于雾大,曹操只好放箭,最后诸葛亮终于完成了十万支箭的任务。

勇气课文主要内容 篇4

勇气课文主要内容

一位美国伞兵诉说自己从被误投到法军的占领地到被法国妇女救助而得以归队的故事。

勇气课文原文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一○一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二十四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而学的。

听到敲门声,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栋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他刚跑进树林——悉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位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课文匆匆主要内容 篇5

匆匆介绍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1] 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匆匆赏析

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青的生命,默算著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著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於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

《匆匆》的艺术特色,首先便体现在作者的奇妙构思之中。文章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於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转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著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另外,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连结全篇,一步紧拟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确是具有不同於众的独特风格。

变脸课文主要内容 篇6

变脸课文主要内容

江湖艺人川剧变脸大师-水上漂,孤身一人没有后代,一直想要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绝活,川剧名角梅老板求水上漂传授技艺或入他戏班,水上漂传男不传女,传内部传外,因此被拒之门外,后来水上漂为传宗接代继承变脸绝活,他花钱买了一个孩子叫狗娃,以为是男孩,一次意外看见狗娃蹲着尿尿,才知是女孩,心理很是懊悔不已,将其赶走,狗娃被赶走后一直为帮水上漂“爷爷”找一个男孩回来,水上漂因此又被人举报扯上官司,以拐卖罪抓起来了,狗娃为救爷爷,四处受苦找人救爷爷,最后戏院名角梅老板出马救人,最后水上漂因此感动,知道狗娃的真情,将变脸传授给了。

相关内容:

课文题目

整体感知课文《变脸》,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看待水上漂和狗娃的.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看待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剧情的转折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文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收留的事情。

(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出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于命运的抗争。二人的冲突,固然有性格的因素,而更多的是两个人命运的冲突。

(3)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根源,我们不能够对它加以简单的否定。水上漂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具有一些否定和破除重男轻女思想的性质。

江姐课文主要内容 篇7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下面是江姐课文主要内容,请参考!

江姐课文主要内容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通知。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想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声音。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泻满山谷。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见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过多,完全失去知觉了。

江姐还没醒过来。女牢房的通知把她的伤口包扎起来。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营的同志们都关心江姐的身体,都为江姐的英雄行为感到骄傲。许多慰问信和诗从各个牢房秘密的传到女牢房来。有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的严刑拷问没能使你屈服。我们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对那些懦夫和软弱的人才会有效;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里的敲梆声惊醒,听着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当我们被提出去审讯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想你保证:我们要像你一样地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

江姐醒过来了,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使她激动。她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信上有这么几句话:

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 篇8

小学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凡卡课文主要内容 篇9

大家有读过凡卡这篇文章吗?以下是它的主要内容及原文,一起看看吧。

凡卡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圣诞节的前夜,小凡卡趁着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外出祷告的时候偷偷给爷爷写信。

故事中的凡卡没有父母,唯一的亲人便是年迈的爷爷。由于生活的贫困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的一个鞋匠家里当学徒。小凡卡在鞋匠家扮演着很多角色,他要干很多的话,各种类型的活;晚上帮着老板看孩子,白天帮老板家打杂,时不时地还要被伙计们呼来喊去。总之凡卡在这里受尽了折磨,折磨到凡卡写信请求爷爷将他带走,脱离苦海。

原文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①。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②重的大鲇鱼呢。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有一种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信任的课文主要内容 篇10

信任的课文原文

每次去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和先生决定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英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向右指。“没有三英里吧。”我说。只见我们前面是一条泥石小路。汽车往前又行驶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怎么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呢?”我的先生自语道。“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先生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人问道。

“不。不过,它们会带你去果园的。”我们指着那些狗说。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偷瓜课文主要内容 篇11

【附】偷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偷瓜》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学情、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说内容:

《偷瓜》这篇课文是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教材简介:

《偷瓜》所处的第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故事,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偷”李善财的瓜,教育李善才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农村孩子调皮又善良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偷瓜》的语言平时质朴,简洁风趣、故事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鲜明风趣幽默,故事性强,字里行间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编者思路:

《偷瓜》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共编排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阅读链接。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以及文章中蕴含的童心、童真、童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的特点和单元训练要点,依据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性格。

3.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故事背后的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2.在感受童心、童趣、童真的同时,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说学情: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教师提出问题谈出自己的理解,但理解浮浅,只停留在文章的浅层意思上,不能深入的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

2、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把问题引向深入。

学贵有方,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对知识的掌握,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采用研读、品析词句、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再穿插展开想象,补白故事情节、编课本剧等方法。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接下来,我具体的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

五、教学流程

我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按照教研室高效课堂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

在这个环节里,我用准确精妙的导语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阅读认识了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充满好奇捅下马蜂窝的冯骥才,拔鸡毛做毽子后知错就改的金波,还有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他们的童年都在农村,都拥有难以忘记的童年经历。今天让我们走进瓜田,看看农村的一群毛头娃崽偷瓜的情景。”

[设计理念]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的感染下,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很自然的走进课文,从而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二个环节:独学,这一步给学生设计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娃崽们咋样?李善才呢?从哪看出来的?并在旁边简要的写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理念]这一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读自悟,既个性化的感悟了文本,又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第三个环节: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

这一环节是交流独学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能够自己解决。重点交流展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娃崽们咋样?李善才呢?从哪看出来的?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感悟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补充。

[设计理念]这样做可以在讨论交流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增强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第四个环节:班内大展示

这个环节我进行了五点预设:

(1)娃崽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李善才看瓜,娃崽偷瓜的情景中,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重点引导点播第二段“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那边瓜自己动。再一瞧,是一圆脑袋,便发生喊,跳起来撵。圆脑袋逃开。回转身,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引导学生抓住“逃开、抱着、跑远”等动词体会娃崽的可爱、机智顽皮。从李善才的动作神态中感受他性子火爆、无计可施的看瓜者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孩子们匍匐于瓜田的样子;李善才虚张声势地追赶;身后顽童趁其不备摘瓜逃跑的欢快…… 然后,让孩子选择站到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读,读出李善才的焦急与无奈,读出孩子们的调皮与得意。

[设计理念]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而且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2)文中的对话部分揭示了孩子们偷瓜的原因,同时也表现出了李善才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白孩子们后来偷瓜的用途。其次让学生从李善才的动作“扑、跪倒”、语言“娘啊,我混!”体会他的愧疚之情,再顺势引发学生想象,看到这一幕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可能会想到忘恩负义的儿子;可能会想到那一群淘气善良的孩子……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的感受读出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3)文章结尾写到: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为了理解这句话我设计了,李善才为什么把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这一问题,使学生理解到,李善才故意把地边的瓜侍弄好,是要回报孩子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为孩子们提供“开心”的天空,而孩子们呢?也许为李善才的真诚所感动,也许是李善才的信任令他们收起了好奇。总之他们不再破坏才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读悟,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4)本课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我设计了;这篇文章与以前所学文章相比,语言有所不同,在哪?同桌说一说。

[设计理念]通过同桌交流,学生了解了农村生活口头用语,能够体会到语言简短精炼,具有乡土特色。可说可读的风格。

(5)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结组,分工合作,编排课本剧,演一演,进行实践体验。

[设计理念]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关习作的拓展内容;读了偷瓜的故事,你会觉得他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些情节,根据下面的提示推想一下并写下来吧。

1.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间的故事。

2.李善才把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好。

[设计理念]

上一篇:采购安全个人总结报告下一篇:党员活动室标准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