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情况感想

2024-06-10

关于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情况感想(通用4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情况感想 篇1

200930370204

高刚

关于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情况感想

作为情感心理学的亲情观调查小组的一员,我也积极的参加到当代大学生亲情观的调查中,调查成功的完成,调查结果也令我们很满意的。

首先谈谈大学生亲情观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家庭的和谐幸福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而我们大学生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亲情观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大学生亲情观的争论也持续不断的,一方指责我们大学生亲情观极度缺乏的,对父母漠不关心;当然还有另一方坚持大学生还是十分重视亲情的。所以调查大学生亲情观是很必要的,可以了解大学生亲情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次调查我们共发放20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1份。现根据调查结果,谈谈自己对当代大学生亲情观现状的感想: 首先说说积极的方面:

1、大部分同学经常联系父母的,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父母亲的生日大部分都清楚,也经常送祝福、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亲,在对父母亲的身体状况的调查选项中,有74%的同学选择“非常关注”。

2、大部分同学都心怀感恩的,重视亲情的,能够理解父母的。在调查是否因为矛盾怨恨过父母的,80%都表示能理解。另外调查上大学得目的,有60%都选择的“报答父母”这个选项的。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仍然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出重孝道,感恩的品质。

3、大部分同学表达出要用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的。调查显示,90%大学生工作后都会经常回家看父母的。

消极的方面也肯定又的: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益强烈,超过了对感情精神的需求,当代大学生虚荣心也很足的,包括我也在内,喜欢跟同学攀比,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稍微淡化,调查显示58%的同学一个月乃至更久才联系自己的父母,一般都是为了生活费才联系自己的父母。而且一旦家人寄钱不够及时,有些同学就好发脾气的。父母亲被当成了摇钱树。

2、另外调查也显示很多同学与自己父母亲缺乏真正的沟通,彼此互不了解。调查中“当你不开心的时候选择谁作为倾诉对象的”极少数人选择自己的父母。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家里写信、打电话, 但是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与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 谈心太少, 彼此互不了解的情况。部分同学上网与陌生人聊天的时间比与家人聊天的时间要长得多, 也经常得多。在大学生的家书、电话中, 大多数要么报喜不报忧, 要么泛泛而谈, 只讲些生活琐事, 绝少涉及思想和灵魂。

3、另外不得不说的,不少同学对亲情回馈说的多,做的少的。调查中有一项关于父母亲的生日的调查,另外, 如何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回馈亲情, 他们有的想得很少, 有的想到了一些, 例如节俭、关怀等, 也往往说得多, 做得少, 难以落到实处。

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初略的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发现大学生与家长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要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任其滋长,否则将会破坏家庭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这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努力的。而我们小组也讨论关于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出了几个方面:

1、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我们觉得学校也开展一些感恩教育课程,帮助我们树立更好的

亲情观。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2

姓名:

苏一

班级:

营销1323

学号:

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2010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参考文献

[1]张永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陕西教育2010年3月

[2]吴大平,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10年第三期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0月 [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附录一)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是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906班的一名学生,我们现在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问卷不记名,希望你认真回答,谢谢!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较无前途 E.很无前途

3、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4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B.协调沟通能力 C.工作经验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

5、你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是什么()?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 B.人才招聘会 C.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 D.周边人群的推荐 E.其他途径

6、你选择职业的因素是什么

A工作环境;B职业发展潜力;C工资待遇;D时间自由;E稳定有保障; F社会认可度高;G家庭要求

7、为了生存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B中部大中城市;C西部大中城市; D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E返回家乡F其他

8、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事业转而选择一个能解决就业的工作(即所谓的勉强就业)呢?

A 是 B.否 C.不知道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A.是 B.否

10、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 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1、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 B.否

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亲情观 原因 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呈现出既有传统道德影响的积极方面,又受功利性、个人主义影响的消极方面。因此,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为了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做了“大学生亲情观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现根据调查结果,将大学生在亲情观方面呈现出的特征总结如下:

一、积极方面

调查显示,当今我校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比较重视亲情。在回答“亲情、友情、爱情三者中,在您的心里最重要的一个是?”这一问题时,49.09%的同学选择了“都重要,无分轻重”,43.64%的同学选择了亲情。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日益上升,同学们的感情也日益变得外露。100%的同学选择用电话与家人联系,在联系的时间和频次上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在回答“在学校期间,一般多久主动和家里通电话?”这一问题时,45.45%的同学选择了“一周至少一次”,29.09%的同学选择了“半个月一次”,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

二、消极方面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与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孩子与家长缺乏真正的了解。尽管从调查中显示,45.45%的同学选择了“一周至少一次”,29.09%的同学选择了“半个月一次”与家人联系,但是普遍存在与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谈心较少,彼此互不了解情况。在回答“当你生活中有烦恼时,你更愿意向谁倾诉?”这个问题时,43.64%的同学选择了“朋友”,只有5.45%的同学选择了家人。

在与家人的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琐事,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很少。在回答“打电话回家的原因”这一问题时,60%的同学选择了“闲话家常”。在大学过程中,尽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大多是嘘寒问暖,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很肤浅。另外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多。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由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大一的时候,不少同学不会处理生活琐事,不会安排生活费,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只会找家人或是朋友哭诉。在回答“如果你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时,50.9%的同学选择了“向父母求助”,29.7%的同学选择了“寻求好朋友的意见或建议”,仅有19.4%的同学选择了“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同学们生活自主自立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都对家庭过分依赖,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三、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如今大学校园已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安乐主义在校园中弥漫。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在选择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2.学校教育中亲情教育的缺失。

伦理道德教育力不从心,观念陈旧,方法老套,脱离学生心理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教育更是缺乏。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大学教育也是重教学、重研究、重实践、轻情感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亲情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到了一种缺失的地步。

3.缺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分学生不注重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表现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四、对策

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大背景离不开亲情教育。“实现全民和谐一方面需要制度、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思想伦理道德建设。”现代德育教育的根本是端正学生品行,完善人格魅力,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是做事、做学问,而良好的亲情教育是一个能快速达到此教育目的的优选载体。“亲情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人是道德教育的基点,也是德育教育的回归点。”

1、校方领导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进而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2、创新亲情教育的方式,革新亲情教育的形式。

重亲情、讲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 长期以来,我们的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方法陈旧,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与社会脱节等。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亟待创新方式方法。大学里的攀比之风已经深深影响到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某种精神的丧失,即对亲情感恩的遗忘。因此,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自食其力的艰苦; 节约一粒米、节省一分钱的品质; 奋发上进、勤奋学习; 善解人意、与人和睦给父母带来一些安宁; 创新开展亲情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接受,养成优良品行。

3、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亲情教育之路。

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长的模范先锋作用。“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3]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伟大。亲情味十足的人既能爱父母,也能爱其他人、爱我们的社会。学校应对学生的亲情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亲情在育人中发挥到切实的作用,避免空洞的说教。父母的关心、理解、期待可以让学生奋发,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恒久动力,增强我们的信心和恒心,推动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4、创新亲情教育的方式,革新亲情教育的形式。

“首孝悌,次见闻”,重亲情、讲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着方法陈旧,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的现象。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亟待创新方式方法。大学里的.“比富”现象、攀比之风已经深深影响到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某种精神的丧失,就是对亲情感恩的遗忘。这种精神就是“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苦其心智,饿其体肤”; 这种感恩,就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当代大学生孝敬观现状调查报告 篇4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报 告 人:梁晓君

前言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孝敬观;人生观;教育建议等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注:调查对象均为本人认识的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结果:

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孝敬观,孝敬父母,关心长辈,绝大多数学生重视与父母长辈的亲子关系,因而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但是,一些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为中心思想的慢慢渗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孝敬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方面

1)大部分朋友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学生们展现出了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从调查中发现:

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吗?”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知道,部分的学生知道父母亲两者中的一者。

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大部分会选择就业地区与家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照顾父母。

大多数学生会在一个星期左右与父母联系,少数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月内与家人联系。

绝大多数学生会在过节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

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

2)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大部分的学生会在一周左右主动和家人联系,其余的一般也会两周之内主动与父母联系,且与父母之间的通话时间超过五分钟,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通过电话来问候和关心父母,并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告知父母,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做到了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安心„„

(二)消极方面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三、现状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大学生与父母缺乏真正的交流。

2)在了解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

3)对父母的关心、理解仍未到位。

4)对家庭过分依赖, 自主自立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

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 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四、原因分析

从上述现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观上,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享乐主义风、拜金主义风、极端个人主义风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在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体制仍未完善,仍旧以成绩为主要要素去衡量学生,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识的教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二)长辈的溺爱、纵容

自从我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吃、穿、住、用都给子女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渐发展成享乐生活,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父母。

(三)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 自私、自我, 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五、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 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 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4、大学生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上一篇:安阳万达广场员工管理下一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德责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