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动员

2024-09-13

民族动员(通用7篇)

民族动员 篇1

同志们: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自治区党委决定,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认真总结20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经验,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三爱”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各族干部群众跟着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理想信念,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1983年开始,自治区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20多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地区实际,以主题鲜明的内容和生动多样的形式,集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动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今年,自治区把““三爱””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党政一定要站在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推进县域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切实把“三爱”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认真总结和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88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广泛深入地开展““三爱”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大力宣传半个多世纪以来88县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进县域兵地团结、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88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提供坚强保证。今天,自治区党委书记亲自做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动员讲话,对全区开展以“三爱”为主题的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王乐泉书记的讲话和做好我县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民族方面是基本稳定的,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必须看到,作为新疆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民族之间一些小的摩擦时有发生,加之疆内外乃至国外的民族纠纷、民族冲突仍然频繁,民族极端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的串联活动从未间断等,使得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尤其重要。

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现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十分重要。

二、着眼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疆地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前沿,国际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随时可能会对我们的稳定造成现实的、直接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各种因素,搞好军警民联防联治,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密切关注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爱国主义历来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共同缔造、保卫和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各民族人民生死与共,携手共进,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共同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并肩,团结奋斗,才能走向共同繁荣富裕,这是历史和现实铸就的基本结论。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统一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

为准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坚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工程和长期任务,牢固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观念,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全民的‘三爱’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奠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

卫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要有针对性地宣传新疆的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的历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使团结、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不断巩固和发展。

三、加强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党委、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经济社会发展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做到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当前,务必下大力气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尽快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县委下发的《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意见》,制定出本党委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意见,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搞的有声有色,达到以月促年的目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各民族大团结,对于促进88的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而努力奋斗!

民族动员 篇2

1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也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运动员的教育教学和发展工作,因而我国各级各类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校更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运动员。但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在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1 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首先取决于高校是否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尽管我国各级各类高校普遍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工作,但仍然有个别高校对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制约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比如,个别高校对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没有纳入日程,特别是认为少数民族运动员较少,因而也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再比如,个别高校对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尽管比较重视,但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的问题,致使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流于形式。总之,尽管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取得了成效,但由于个别高校不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展,因而效果也不够理想。

1 . 2 师资力量还需要加强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在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的师资方面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没有专业教师,尽管有很多老师开展少数民族运动员教学工作,但由于缺乏专业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比如,目前马术、古典式摔跤、柔道、举重、拳击、武术散打等体育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运动员当中开展得不是很好。再比如,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少数民族运动员教学方面的研究,在训练过程中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约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效果。

1 . 3 培养模式还需要加强

尽管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在培养少数民族运动员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培养模式,而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个别高校在培养少数民族运动员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与“体育”的关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科学,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设置较少,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运动开展常性体育运动项目训练,这就导致少数民族运动员不能更多更好地从事本民族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十分不利。再比如,个别高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员方面,没有处理好“教学”与“训练”的关系,或训练时间过长、教学时间过短,或训练时间过短、教学时间过长,这些都不利于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

2 我国高校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2 . 1 重视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

要想解决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运动员,各级各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体育运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为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各类高校还要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作为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丰富高校体育运动内容的重要措施,既要进一步拓展少数民族运动员生源渠道,又要增加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使少数民族运动员能够在高校得到培养和锻炼,特别是能够使少数民族运动员本民族的优势体育运动项目得到学习。

2 . 2 强化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师资力量

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师资力量如何,对高校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各级各类高校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运动员师资力量,为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一方面,各级各类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一批符合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教师和教练员,给予更高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运动员教师和教练员考核、评比、激励、约束、奖惩机制建设,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更好地激发专业教师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其作用得到更有效发挥。

2 . 3 创新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模式

各级各类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体育”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从高校自身实际以及少数民族运动员实施情况出发,设置更加符合自身实际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让少数民族运动员都能够有“用武”之地。各级各类高校还要正确处理“学”与“训”的关系,既要提高少数民族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又要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这样有利于使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更加优秀。

综上所述,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等,已经制约了高校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同时也对我国民族体育运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高校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特别是对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力量,加强管理工作等,能够使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运动员,同时也更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运动员是高校运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少数民族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如何更好地培养高校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显得十分重要。尽管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工作。该文以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高校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培养工作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各级各类高校培养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提供参考。

民族动员 篇3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 “中国梦” 社会动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14-03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的社会动员过程就是彰显“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力、在社会建设中的引导力、在深化改革中的影响力、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公信力的过程,它的社会动员过程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为老百姓所接受、所践行。

对于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这一话题开展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基于“中国梦”的特殊时代内涵,其次是基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梦”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内涵的。从近3年全国上下对“中国梦”的宣传动员过程来看,“中国梦”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生态政治能量,以其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中国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动员,是指在西南民族地区通过集合与组织人员与物资等手段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该地区人民开展“中国梦”的价值引导,使之能够为该地区人民所接受和内化,从而产生对“中国梦”的一致认同,最终达成动员该地区人民与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积极行动。广泛动员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认同“中国梦”、共筑“中国梦”,这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梦”与“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

(一)“社会动员”是西南民族地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手段

社会动员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其涵义被界定为:“与国家现代化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成员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认同等方面转变的过程”。国外的诸多学者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我国,郑永廷、吴忠民、骆郁廷等学者也均在较早就涉足此话题的研究,并有大量的成果佐证。社会动员在我国的运用实践中,最先出现在军事领域,无论是在大革命阶段、中央苏区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其强大的动员力,赢取了革命的节节胜利,社会动员成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名副其实的制胜法宝。

当前,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社会动员这一有效载体。西南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一隅,相对东中部地区而言其信息接收的及时有效性及传播速度均相对落后,发展的观念迫切需要及时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要求,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及时地帮助西南民族地区化解这一发展难题,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的助推手段。

(二)“中国梦”是西南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动员”的精神支撑

社会动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拥护程度,以及在行动上对社会主流倡导事件的支持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流的意识形态面临挑战。只有通过社会共识的构建,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无疑是及时的、是符合民意的,它成为当代中国普遍的社会大众意识聚合的新载体,引领这一个思想多元且多变的社会发展,以及承载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的新变化。实践证明,“中国梦”进一步激活了我们深化改革的动力,增进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公民认同,惠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必然离不开一个共同支持、认同的思想核心,而在西南民资地区开展社会动员,这一思想核心的重任必然坚定地落在“中国梦”的价值引导上。所以,“中国梦”是西南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动员”的精神支撑。

二、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现状

(一)动员主体过于单一

“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主体,即为在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也就是“中国梦”发起者、动员者。“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全体人民应该有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到“中国梦”的宣传与实践中去,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梦”是一个官方的政治词汇,它的发起和动员自然只能是政府、是政党。所以,从目前对“中国梦”的宣传动员效果来看,动员主体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层面,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党内,而普遍的社会民众还未进入主动传播的状态。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特殊的地位以及自身拥有的强大的组织资源,使其在“中国梦”的社会动员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他的不同社会群体亦应同时承担起“中国梦”的动员主体的角色,因为不同动员主体对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二)动员对象不够广泛

目前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对象主要集中在对体制内人员的动员上,比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而事实上体制外群体更加需要加强社会动员,让“中国梦”的观念与意识入脑入心。比如体制外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以及普通的人民大众,都可以成为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主要对象,让其也成为传播、贯彻、践行“中国梦”的主张要求的主要成员。一旦自国家政权机构到社会底层民众都能成为“中国梦”强有力的发起者与参与者,这将对“中国梦”的动员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动员效果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由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可以推测,不同地区、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传播、动员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梦”的动员效果也同样如此。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方面的影响,其参与“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条件、能力均不如东中部地区,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参与度亦明显不如东中部地区,由此也导致西南民族地区对“中国梦”的动员效果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三、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南民族地区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将价值动员、文化动员以及关系到百姓实惠的民生动员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西南民族地区各个阶层自觉认同与践行“中国梦”,才能有助于“中国梦”的全面实现。

(一)加强价值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认同“中国梦”

在利益格局分化和意识形态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增强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认识,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大众认同,这是“中国梦”的动员与实现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推进“中国梦”大众认同必须同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相接轨才能提高它的实效性。在西南民族地区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思路应逐渐由“物质动员”向“精神动员”、“价值动员”层面依次推进,引导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高度认同,激起其共筑“中国梦”的热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加强理论引导,在西南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中国梦”的理论研究及宣讲活动。“中国梦”的理论研究不能泛泛而谈,亦不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框架,它应根据西南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而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同时,要积极开展理论宣传。“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各级党校、各地市县级讲师团的骨干作用,在学校教育体系、干部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体系中不同程度地融入“中国梦”的宣讲,将“中国梦”的相关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中国梦”日益深入人心。

其次,要不断拓展“中国梦”的主导传播路径,这其中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借助新兴媒体,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宣传“中国梦”。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宣传动员“中国梦”的过程中固然可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可以进一步拓宽“中国梦”的动员范围、增强“中国梦”的动员效力、提高“中国梦”的认同程度,从而凝聚“中国梦”的筑梦力量。

最后,要突出典型示范效应,拓展“中国梦”的引领传播路径。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大众认同,有必要通过树立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来展开。比如在201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广西化缘校长莫振高,在教育领域树立了一个具有强大正能量的典型,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这样的典型案例,让“中国梦”在传播动员过程中逐步变得可亲、可信、可行,从而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和引领效应。

(二)加强文化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聚力“中国梦”

我国的西南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是充满特色与个性的。如何尊重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包容思想文化的多样性,调适西南民族文化、引领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让西南民族地区人民成为助推“中国梦”实现的积极力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话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根据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结合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进“中国梦”的文化认同,最大程度地形成对“中国梦”所涵括的文化共性的理解和支持,向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发出同心共建“中国梦”的号召。

安德森曾经在《想象的共同体》这本民族理论研究经典中指出:“为何民族竟会在人们心中激发如此强烈的依恋之情,促使他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呢?这是因为民族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所致。”“中国梦”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文化形态。通过探索研究,挖掘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与“中国梦”这一文化形态的一致性所在,拓展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与“中国梦”相融合的大众文化传播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使西南民族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能够理解和领会“中国梦”,并且焕发出其潜在的历史使命感,从而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齐心协力、聚力“中国梦”。

(三)加强民生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共享“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关注民生、凝聚民心,是为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践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有效之举。“中国梦”是否能获得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认同,关键看它是否代表了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在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不关注、不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那么社会成员也一定不会对“中国梦”产生共鸣。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进“中国梦”的社会动员,不能仅在意识形态方面下工夫,同时还应运用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民生建设、塑造经济利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目标,凝聚不同(下转第36页)(上接第15页)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让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共同享有“中国梦”带来的喜悦与实惠。

进入21世纪以来,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改革开放的深入等多方面举措下,人民群众的“小康梦、富裕梦”等梦想实现的进程在加快。但是,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继续在扩大却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西南民族地区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同时,地区差异、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矛盾和问题依然有所存在,这些都成为阻碍“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推进的因素,使得“中国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动员面临较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基于社会共同理想的“中国梦”与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的民生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当前精准扶贫的号角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逐步解决贫富差距大、社会发展不公等问题,在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既彰显社会共同发展愿景,又符合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宣传、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筑梦”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卡尔·多伊奇.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Z].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55号

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讲话 篇4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使大家充分了解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性。社区党员干部也纷纷表示今后要与其他民族同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部署会议,这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年”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既是教育系统的动员会,也是一次安排部署会。刚才,吐尔逊伊不拉音厅长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传达学习了艾尔肯吐尼牙孜常委在自治区科教、群团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部署落实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使我们对于自治区党委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部署安排“民族团结进步年”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总体要求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指明了方向。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学习,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教育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党委部署,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全区教育系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有各级各类学校9800多所,在校生495万,教职工40多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开展好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工作,关乎每个师生,影响每位家长,带动全部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对推进和带动全社会民族团结工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青少年的心中,既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方面,一些国家因为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引发的国家动荡、民族分裂、人民遭殃的例子有目共睹。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这么众多的民族,能够始终保持团结和谐、长期稳定发展,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求实效的精神,切实把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领会自治区党委“民族团结进步年”决策部署

张春贤书记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成就,高度概括了巩固民族团结的“七个基础”,提出了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突出强调解决民族问题的“八个坚持”,准确分析了我区民族团结工作“五个并存”新特征,提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要把握好“三个问题”,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三个引领”,抓好“四个突出”,实现“四个目标”。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站位高、思考深,既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也是多年来对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梳理,为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提出的总要求、总目标,以“融情聚力,共圆梦想”为主题,通过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使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成效进一步提升。实现人人有民族团结微行动、班班有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校校有民族团结学习标兵、县县有民族团结示范校园、处处有民族团结学习榜样,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取得实效,在全区起到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教育系统是出思想、出知识、出人才的地方,有条件和优势走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前列,具备搞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基础、环境基础、人才基础。特别是这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民族团结工作中,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宣传,值得推广,需要进一步发挥好我们的优势。

三、着力把握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重点

长期以来,自治区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发挥学校优势,坚持在环境中浸润、在体验中升华、在活动中培养、在网络中传递、在各项工作中渗透,学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做好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前期准备,我们3月上旬派出6个调研组,分赴14个地州、32个县市、23所高校、90所中职和中小学,就民族团结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各层面座谈会117场次,直接座谈1670人次,随机走访师生367人次,初步收集了158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事迹,摸清了底数、找准了问题,为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的实施方案已经形成,需要结合自治区的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各地各学校不要等,可以按照今天的动员部署,紧密结合实际,迅速启动,做好行动方案的起草工作,高质量抓好工作落实。要突出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学习教育。重点抓好张春贤书记、孙春兰部长和艾尔肯吐尼亚孜常委的讲话的学习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的学习。把“三个讲话”“一个条例”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特别要注意学习的形式、方式,增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领会有关领导讲话精神、法律法规,把各族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部署要求上来。

二是抓主题宣讲。张春贤书记强调:“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宣讲团特别是草根宣讲员的作用,讲透党和政府关心关怀和带来的巨大变化,讲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取得的成绩,讲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讲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和现代文化的引领方向,讲好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宣讲党和国家的援疆政策;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恩情、国家的支持;宣讲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讲身边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宣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精神、“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强化新疆“三史”、“一反两讲”、防范抵御“双泛”等专题宣讲;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将组建专家、教师、大学生宣讲团,开展各个层面巡回宣讲。各地、州、市、各学校要抽调得力骨干组建本级宣讲团,深入挖掘基层一线草根宣讲员,面向广大师生宣讲,保证宣讲覆盖面;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知识分子聚集,人才众多的资源优势,既要面向师生,又要服务社会,提高宣讲质量,扩大宣讲效果。要注重区分对象和层次,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突出不同宣讲主题和内容,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入脑入心。三是抓阵地建设。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使民族理论、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好民族团结课程,小学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初中进行民族团结常识教育,高中阶段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中高等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和“形势与政策”等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因地制宜,拓宽方法途径,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担任政治辅导员和义务宣讲员,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民族团结实效。

四是抓融情实践。要推进有条件学校实现民汉合校、学习混合编班、住宿混合同舍、活动混合编队,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要大力开展南疆与北疆、城市与农村、新疆与内地学校结对子活动,开展班与班、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结对子活动。发挥各地教育援疆优势,推进新疆与内地学校结对子全覆盖。

五是抓微小行动。张春贤书记指出:“要善于将热爱祖国的大道理细化为爱新疆、爱家乡的小道理,将维护民族团结的大道理细化为爱亲人、爱邻居、爱同事、爱同学的小道理”。要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成巨大正能量。一要解决“微问题”。致力于解决各族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讲“微故事”。教育系统将举办民族团结“微故事”征文和讲“微故事”大赛,以各族师生身边点滴小事为题材,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三要践行“微言行”。使民族团结微观化、生活化,在细微之处践行民族团结,成为各族师生的生活风尚、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四要建设“微媒体”。充分发挥“丝路新语”微信平台作用,运用手机网络资源,建立微信群等公共平台,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六是抓重点工程。今年将在全区开展“四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各族教师牢记“三重身份”,增强教书育人使命感责任感;实施“万名教师访民情”、“万名教师大家访”、“万名大学生实习支教”、内地学生教育管理“百千万”工程,即:百名家长到内地学校参观考察、千名内地民族班学生班主任来疆家访、万名在内地学习的新疆籍学生暑期返乡集中宣讲,让各族师生实践活动中不断践行和维护民族团结。

七是抓脱贫攻坚。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坚持教育精准扶贫,落实向南疆、边远农牧区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完善南疆高考招生计划单列、双语班学生招生制度。有序推进内高班毕业生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教育援疆项目对接和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治区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努力完成好教育脱贫任务。

八是抓教育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个孩子父母的期盼,是老百姓期待和关注最多的问题。教育部、新疆教育厅年度工作会议和南疆教育质量推进工作会议都已经召开了,我们也连续出台了有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政策,下一部重点是抓好落实,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抓质量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双语教育,双语教育质量是南疆教育质量的核心,要坚持积极、稳妥、有效原则和“四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推进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指导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双语教育十年规划。

九是抓文化引领。张春贤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着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内心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小抓起,从幼儿园抓起,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幼小心灵生根发芽。

十是抓创建工作。民族团结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实践的活力在于创新。要不断创新机制,改善方式,开拓更多民族团结渠道和载体。要按照自治区高校、中学(中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规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带动和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话,人人做民族团结事,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浓厚氛围。

四、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的与教育相关的突出问题

张春贤书记强调:“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要从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要从小处入手,破解难题”。张春贤书记讲话针对各族群众多年来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的27项举措,各级教育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对照梳理,要主动担当,积极认领,对号入座。经过梳理,与教育相关的问题有15项,需要我们提出对策,加以落实。

1、关于“保障区域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方面,提出“南疆各民族实行同等教育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南疆教师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他们安下心来,扎根南疆”。要进一步扩大南疆招生计划单列,下功夫解决南疆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已经制定相关措施,尤其南疆更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2、关于“培养选拔一大批各民族干部”方面。教育系统是人才聚集的基地,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为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要特别重视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和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系统本身就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培养选拔更多更优秀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

3、关于“加大向内地派出工作人员”方面,提出“加强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在已派7个工作组基础上,今年再向北京、辽宁派出服务管理工作队,同时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区干部、教师中选拔一批适合人员,赴内地加强10多万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管理”。我们正在制定实施方案。要在过去每年安排400多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派规模。这也需要各地、各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4、关于“嵌入式居住要有明显进步”方面,提出“乌鲁木齐市要统筹考虑各民族分布、居住、学习、就业等状况,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创造各民族群众嵌入式居住的良好环境”。教育系统统筹学校布局,要在嵌入式发展地区特别是城市加大双语学校建设。

5、关于 “因地制宜推进双语教育”方面,提出“双语教育的两种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要坚定不移推进。同时要考虑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不高一刀切。南疆农村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和北疆一些农牧区学校,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要尊重现实实际,尊重发展阶段,采取适合的额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效果,重在提高质量”。各级教育部门都要着重在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有效管理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在强化学校领导、教师政治责任上下功夫。不要再在模式上争论,不管那个模式,重点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关键是效果,核心是质量。通过这次会议,一定要很好统一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坚决落实“四个毫不动摇”。

6、关于“依法规范进清真寺人员问题”方面,提出“要坚持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加强正面引导,做好各方面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柔性做好不适宜进寺人员的劝阻工作”。要加强控辍保学,保证让学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重点是正面引导,科学疏导,人性化管理,避免过于生硬的言辞,不给“三股势力”炒作的口实。

7、关于 “加强小学初中双语教材建设”方面,提出“积极发挥双语教材在民族团结、‘五个认同’教育方面的功能,把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理念贯穿到学生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加强教材审查,确保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政治关。

8、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方面,提出“相关高校要扩大少数民族语言专业面向汉族学生的招生名额,培养一大批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人才”。有关高校要根据实际,整合力量和学科,培养更多翻译人才队伍,培养质量是关键。

9、关于“积极推进驻疆企业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方面,提出“要落实好驻疆企业、各类援疆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新增用工70%以上用于吸纳当地劳动力的要求,并且尽可能多地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企业招聘考试要对少数民族群众给予一定照顾”。各高校、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特别是与驻疆、援疆省市企业合作,加大联合招生,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力度,提高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更好就业。

10、关于“加强儿科医生培养”方面,提出“恢复设立新疆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多渠道加强儿科医生的培养培训”。新疆医科大学已经落实,今后,要根据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规模,落实招生计划。

11、关于 “培养各民族艺术人才”方面,提出“扩大新疆艺术院校和高校艺术系招生规模”。有艺术专业的高校,要加快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根据办学实际,尽快拿出关键人才、紧缺人才招生培养方案。

12、关于 “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鼓励使用本民族语言创作”方面,提出“对维吾尔族‘木卡姆’‘麦西热甫’,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蒙古族‘江格尔’等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力度”。各高校要认真梳理有关领域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相关学科、专业,要重点建设,加大投入,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13、关于“加强中医民族医药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加强专科专病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专家。试点举办中医民族医实验班,从小培养真正能传承和弘扬中医民族医的人才”。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专,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这方面学科建设。

14、关于“狠抓干部作风”方面,提出“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纠正四风问题和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要坚决杜绝在招生入学、职务晋升、基建工程、招标采购、项目审批、经费管理等方面批条子、打招呼、托关系的现象,坚持办事公道、行为正派,有效治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增强各级机关服务意识、群众意识。

15、关于“发挥好对口援疆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方面,提出“要把凝聚人心、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对口援疆的突出任务,主动吸纳当地群众参与援疆建设各项活动,让新疆和内地各族群众走动互动起来,真正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各地都要总体筹划,制定可行性方案,主动协调,争取援疆省市支持,加强新疆学校、家长与内地的交往交流。

以上十五条是春贤书记从自治区层面回应和解决突出问题的27条具体措施中与教育直接相关的举措,并明确了时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把上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的重要任务,认真对照,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规定时限,归口落实,逐一细化,制定措施,明确路线图。27条中其它12条,或多或少与教育系统也有一些联系,教育系统也要认真思考,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接。我们要向自治区党委看齐,这些问题是长期思考研究的成果,有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在实际生活中对民族团结影响很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梳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相关问题,以坚决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补齐教育系统民族团结短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具体协调、指导基层工作落实。这是自治区党委的刚性要求。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学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体。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摆上重要日程,抓好统筹协调,认真履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工作进展台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民族团结年活动有效开展。

三是重视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网络宣传和网上互动,广泛宣传工作进展、工作经验、先进典型,切实营造浓厚的正面宣传舆论氛围。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成为宣传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过程。

四是抓好活动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不能只提提口号、敷衍应付,关键在于出实招、勤实践、求实效、见行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紧密结合师生的思想实际,注重贴近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区别对象、区分层次、落到基层、有的放矢,不搞一刀切。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时报送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落实方案,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报送工作进展动态、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取得的实效。

五是加强检查指导。各地、各学校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行动方案”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方案,加强检查指导,有序推进工作的落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年”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单位、部门、个人奖惩的重要条件。各地、各学校都要加强指导,逐级对所属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进展和效果进行督查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抓好整改;对所属基层单位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甚至发生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肃追责。

同志们,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民族团结进步是一项长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目标在前,责任在肩。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携手奋进,扎扎实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各项工作,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讲话

3月28日,新疆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党委决定,今年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突出改善民生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战略重点,突出依法管理这个基本方略,突出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保证,在解决深层次突出问题中把民族团结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民族团结进步年”进行动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专程来疆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张春贤在讲话中说,党中央非常重视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总书记、俞正声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新疆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特殊重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张春贤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正确方向。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援疆省市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法治基础、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种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采取一些实质性、大力度的举措,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次突出问题,把新疆的民族团结再大大向前推进一步,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目前也具备了初步条件。

张春贤指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是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回应突出问题、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良好开局、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的必然要求。

张春贤强调,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继续实施第7个“民生建设年”;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尊重差异,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营造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四个毫不动摇”,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解决好双语教师短缺问题。鼓励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学习活动。要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抓好青少年教育这一基础性工程。同时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张春贤指出,要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引领民族团结向前迈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要从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要从小事入手,破解难题。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族群众多年来反映的突出问题,将采取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措施。各地都要把发现和解决本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年的重要任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具体包括:保障区域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各民族领导干部带头与各民族群众交朋友;培养选拔一大批各民族干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5月1日起不再使用便民服务卡;适应开放需要,深化护照签发管理改革;今年在疆内率先解决少数民族证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方便各族群众工作学习生活;解决好执法领域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主动作为,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到内地出差办事创造更好条件;加大向内地派出工作人员,加强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在全疆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嵌入式居住要有明显进步;因地制宜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小学初中双语教材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积极推进驻疆企业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加强儿科医生培养;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喀什高台民居;培养各民族艺术人才;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鼓励使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加强中医民族医药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发挥好兵团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发挥好对口援疆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等一系列举措。

张春贤强调,坚持依法管理,落实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和要求。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要把宣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力抓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张春贤指出,要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民族团结重大问题研究,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三支队伍”带头作用,形成推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新疆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相互之间的走动交往日益增多,各族群众之间的理解、信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大力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氛围进一步增强。做好新疆民族团结工作,事关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各民族共同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积极成果,不断凝聚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主持大会并作总结讲话。他说,这次会议是全面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新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张春贤书记、孙春兰部长的重要讲话,论述深刻、内涵丰富,为我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张春贤书记和孙春兰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自治区党委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基本判断,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对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遵循,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加强宣传领导,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了解政策、增强信心,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民族团结_动员会_会议记录 篇5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

动员会会议记录

吐尔根乡牧业中学 2014.2.26

吐尔根乡牧业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

动员会会议记录

时间:2014年2月26日 地点:三楼多媒体大厅 主持人:卡玛力江 主讲人:赵强 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

会议内容:

一、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动员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意志和力量,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二、深化认识、坚定信心,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三、抓住关键、深入推进,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变化改革,创造创新,抓好各项创建工作。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明确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为了全面开展好创建活动,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解,强化督促检查,并围绕创建工作制定 《吐尔根乡牧业中学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与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等各项举措相结合。

五、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事情做起,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要牢固树立“变化变革,勇于创新”的理念,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

民族动员 篇6

会上,解放南路社区书记详细解读了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增强活动开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动员会上进一步学习了陈全国的要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及时动员部署、推动活动开展;各级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负起直接责任,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督查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结对认亲、联系走访;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率先行动,尽快结对认亲、走访慰问;“访惠聚”工作组成员要利用住村有利条件,积极与所在村群众结对认亲;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学习贯彻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及时有效开展活动,切实把活动各项要求和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民族动员 篇7

《运动员社会行为论》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最近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该著作的研究背景来看,由于自然科学发展较早,以往对运动员行为的研究大部分是从生物学科层面来进行,从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运动员个体和群体的系统和成熟的成果十分鲜见。而《运动员社会行为论》则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训练学等学科层面,以运动员的社会行为为逻辑起点,系统综合地对运动员和谐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队的综合制胜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填补了运动员行为多视角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运动员社会行为论》以运动员社会行为主体为分类标准,从运动员个体(微观)、运动员小群体(中观)、运动员大群体(宏观)三个层次展开,全书分为三篇,共十八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第一篇是对运动员个体层次社会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首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国情特点,对我国运动员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描述,并特别强调了社会需要在引发运动员社会性动机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运动员社会行为的精神动力来源和主客观因素影响,最后讨论了运动员当中几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实证方面,就非智力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职业态度这两个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第二篇是对运动团队社会行为的研究。

运动团队是运动员生活、训练、竞赛的小环境,运动员的社会行为更多地受所属团队群体的影响和制约。在本篇中,作者对优秀运动团队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团队运作的三个机制,对团队凝聚力、团队精神、团队综合制胜力和团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构建了团队凝聚力评价体系和团队综合制胜力评估指标体系。

(三)第三篇是对运动员群体的宏观审视。

作者不仅仅把运动员群体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还将运动员群体置于社会宏观背景下,把运动员看作“社会人”、“价值人”来进行考量,即从社会学角度对运动员群体进行了分析,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运动员退役再就业、奥林匹克运动与运动员的和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运动员的成长、成才与发展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运动员社会行为论》就是将运动员的“和谐发展”和“夺标争光”这两个问题作为研究的根本任务。纵观全书,整个研究的特色可以这样来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相结合。

(一)一个中心,即全书始终围绕运动员社会行为主体这个立体式的中心来开展。

之所以称之为立体式中心,是因为:第一,在整个研究框架中,行为主体处在研究对象层面,在本层面的横向延展上,按照运动员社会行为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运动员个体、运动队和运动员群体。第二,在单就行为主体本身来说,又是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纵向递进。

(二)两个基本点,即“和谐发展”与“夺标争光”。

“和谐发展”是运动员培养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全书的论证回答和解决了“运动员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怎样成为这样的人”的问题。“夺标争光”是运动员职业中心工作和任务,是肩负的社会责任。运动员只有刻苦训练,努力拼搏,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所以,全书还从“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回答和解决了“如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团队综合制胜力的问题”。

(三)三个相结合,即理论构建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多维视角与主要视角相结合。

首先,理论构建与问题研究相结合是全书方法论的核心。在哲学层次上,理论构建和问题研究体现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范式理论与问题模型理论特点,并讲求几种哲学方法论的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一般方法层次上,运用了科学解释、证明等逻辑方法。论证伊始,作者提出了三个假设:运动员的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运动团队是运动员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环境;运动团队在结构、运行、动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以上假设,作者密切联系运动员社会行为、运动团队和运动员群体的实际,整合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运动员社会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针对竞技运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是对理论构建的验证和反馈。

其次,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是体现全书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在运动员社会行为的研究中,作者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模式来进行,提出假设、查阅文献、收集数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如运动员的职业态度、非智力因素,团队凝聚力、综合制胜力等方面运用数据进行了量化的研究,是前期的假设和理论构建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作者大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紧紧围绕运动员开展,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理解运动员社会行为的动机,主观地判断影响运动员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作者不仅关注运动员的职业性发展,而且从更高层次上关注运动员作为社会人的自我实现,即“和谐发展”。在严谨科学论证的同时体现了相当程度的人文关怀。

最后,多维视角与主要视角相结合是全书论证角度和理论基础的最大亮点。正如作者所说,运动员社会行为研究是体育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多学科知识、方法相互交叉、融汇的一个新领域。人,是科学研究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的行为多因多变,惟有采用多维视角和多维方法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加以认识和把握。本书的理论基础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论述视野开阔是本书最大特色之一。在全面、系统论证的同时,作者时刻把握社会学这个主要论证角度,运用了许多社会学的理论,如发展论、公平论、冲突学说、互动论、结构功能论、学习论等。

上一篇:200X年全市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总结下一篇:超市生鲜员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