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2024-05-09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共4篇)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篇1

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县联社: 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市联社《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信用社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8月5日,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明确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五级分类基本情况及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变化分析

实施五级分类后的基本情况 经过初分,至6月底,我社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1689笔,余额2231万元,占比%;关注类贷款524笔,余额1947万元,占比%;次级类贷款30笔,余额117万元,占比%;可疑类贷款1651笔,余额1342万元,占比%;损失类贷款23笔,余额38万元,占比%。后三类属不良贷款1704笔,合计金额为1497万元,占比%。

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情况 按四级分类标准,我社止6月末各项贷款3917笔,5675万元。其中正常贷款2406笔,金额4771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总额904万元,占比%,其中呆滞贷款904万元,占比%。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比其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3万元,占比增加个百分点。数据变化分析

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社目前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对比分类前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占比变化,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导致不良贷款较分类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在四级分类中形态未划分真实,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是借款人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5000元,用于养猪,现本人已死亡。而担保人也是外出躲债多年未归,贷款损失难以确定,故形成不良认定为可疑贷款。

三是借款人经营不善生意亏损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杨某,于做服装生意在我社贷款0元,用于资金周转,后因借款人经营不善导致生意亏损形成贷款沉淀。而担保人年岁已高无经济来源和代偿能力,贷款损失难以确定,认定为可疑贷款。

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企业贷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我社焦炭行业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贷款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借款人生产经营已经出

现异常情况,第一还款来源不足,贷款潜在风险较大,有可能形成损失,因此,被认定为不良。五是因市场、气候、技术等外界因素导致农业欠收而使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1万元用于葡萄种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部分葡萄都染上了病菌而没能正常挂果,致使所投入资金未能收回,于外出打工至今未归,认定为可疑贷款。

二、具体工作做法:

为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我社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具体做到以下“五个到位”:

收集整理资料,准备工作到位。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我社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编制了五级分类流程图,印制操作工具表,准备好前期工作,为开展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借款合同。要求各信贷员对辖内所

有借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纠正、调整、补充和理顺工作。三是完善档案。在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全面搜集、了解借款人的经营、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资料,分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为五级分类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明确相关责任,组织领导到位 为有效地指导、督促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我社成立了以王峰为组长,吉新良、文红伟、白旭生为副组长,主管会计、信贷会计为成员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同时联社派出专门包片领导进行具体指导,确保了我社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准确。加强学习培训,思想认识到位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要是以贷款的风险性,即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来进行认定划分的。为了搞好五级分类,使信贷员深刻理解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掌握分析方法和判断标准,2月24

日,县联社会议后,我社举办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员和操作培训会,全体信贷人员参加了培训。6月7日,在初分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联社及各级银监局的新精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联社领导班子及业务股长就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的实施方案、基本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对信贷人员进行了再培训指导。会后我社及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县联社会议精神,要求信贷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切实掌握贷款五级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操作水平。7月14日,我社做为市联社组织五级分类培训的试点社,与联社业务部门共同参加了省联社在榆次举办的贷款五级分类系统培训会,在此基础上,我社将省、市、县联社有关实施意见及细则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信贷员,使其从主观上认识、了解了贷款分类标准的具体规定、特征及要求,达到了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含义和标准特征的目的,减少

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偏离度。

细化日程安排,实施操作到位。

我社依据既定的分类基本标准和程序,对所有存量贷款进行五级分类。在3月、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根据7月14日榆次五级分类培训精神,根据我社实际,具体分成以下四步:

第一步抄录贷款明细。7月21日,根据微机录入界面所需内容,我社组织全体信贷员,分科目、分形态、逐户逐笔抄录贷款明细表;

第二步及时录入微机。7月24日起,根据抄录的明细表,全体信贷人员克服天气炎热、电不正常等重重困难,对所有贷款逐笔录入微机,同时由信贷员按照合同文本目录整理合同档案资料,并在借据上填制21位借据号码。

第三步进行核对分类。8月初,信贷员根据打印的明细表,同借据逐户进行核对。在各个信贷员对各科目余额核对无误后,一方面对10万元以下贷款进行批量分类,再由人工对借新还旧及符合分

类条件的上调或下调进行人工调整;另一方面对10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及调整损失的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信贷员所收集的资料及填制的手工认定表进行电脑分析初步认定,再由信贷五级分类工作小组,根据稷联业字[]第1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及电脑分析的资料研究,并确定最终认定结果。

第四步,总结、汇总、归档。根据初分情况,认真统计汇总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并对信贷员整理的五级分类档案进行归档,由信贷会计按信贷员,分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三类,按借款年、月、日先后顺序、编制的目录认定表,每页20笔,每盒40笔,依次排序入盒,统一归档管理。

认真监督检查,分级审核到位 县联社五级分类工作组主任、股长多次到我社检查指导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改、处理,并对分类结果认真研究、审核,确保我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

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组织小组对电脑分类结果进行逐笔审查,并认真对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初步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开会研究,确保五级分类真实、准确、达到市县联社要求标准。

三、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真。与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以私营小企业居多,而这些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部分小企业甚至没有帐簿,数字虚假,这使信贷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无从下手,贷款风险分类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如白池玻璃厂早已关闭,无财务报表。二是本身程序存在缺陷,如同一姓名的贷款,累计超过10万元,应该用分析法分析认定,但程序中依然采取矩阵法,逐笔分析认定。

三是农户贷款额度小、笔数多,而我们信贷人员少,大量基础信息资料与日常管理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操作

效率低,缺乏持续性;贷款农户的基础信息分散、信息更新慢,有的还缺乏真实性。

四是部分信贷人员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足。五级分类是对贷款进行动态的管理,必须运用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等方法,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五级分类认识不清,认为五级分类同四级分类没什么区别,“换汤不换药”,不能认识五级分类的重要性。

五是技术支持及电子化技术手段落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涉及大量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管理,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但由于目前我们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较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给五级分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参

差不齐的现状,要加大对现有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确保五级分类能够顺利实施。加快信息建设,提高技术支持。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进程,提高贷款五级分类技术支持,解决五级分类中劳动量过大和重复劳动等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篇2

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

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

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截止

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

笔,金额为

元。按四级期限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其中:逾期

元,呆滞 元),占比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

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

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依据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正常类调入可疑类1笔金额

元,正常类调入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其原因主要是三峡库区移民未归还的贷款。

按五级分类正常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偏离度为 %。分类后正常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减少

元,比重比原来减少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增加

元,比重增加

个百分点。

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我镇属移民大镇,已动迁人口

余人,全镇

个村就有

个村移民,信贷投放难,正常贷款收回多,双呆占比较高,规模萎缩,贷款余额下降;二是三峡库区移民属国家政策因素,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收各种款项,受此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信用环境恶劣,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如这次五级分类属三峡库区移民贷款未收回的笔,金额

元;三是我镇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种养大户,贷款零星分散;四是信用社外勤人员整天忙于社内事务,下村调查情况的少,对信贷业务拓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议:一是打造信用环境,整顿信用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对外迁移民户的贷款要组织专人清收,特别是市 内安置的移民户的贷款,应以市联社牵头组织力量清收;三是对赖帐户、钉子户要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主要是准确性问题。“五级分类”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由于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观念、视野、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信社又是初次推行甚至是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分析判断难免出现误差,准确性难保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杜绝主观故意,其次要通过对每笔贷款连续的、动态的分析,逐渐提高准确度、真实性,逐步修正技术上、操作上的误差。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按照省联社和省银监分局、平凉市监管分局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要求,XX县联社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2006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培训筹备、制定细则、展开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全面推广”的贷款分类工作思路,迅速推动,截止9月底,在顺利完成全县20个独立核算营业网点第二次手工清分,并经县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审核验收的基础上,于9月底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实现了综合门柜业务系统微机化管理。

平凉市银监分局于11月9日至20日进行了偏离度检查,系统测算偏离度为0.33%,误差在1个百分点之内,结论为基本真实。省联社于11月21日至23日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逐项检查打分,总得分95分,验收结论为合格。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联社现所辖19个信用社,10个信用分社,截止2006年9月底,各项贷款48794万元,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4733 万元,占比 91.7%,不良贷款4061万元,占比8.3%,其中逾期贷款43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全县认定正常类贷款34272万元(其中正常30226万元,关注4046万元),占比70.2%,不良贷款14522万元(其中次级6627万元,可疑7843万元,损失52万元),占比29.8%,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与“一逾两呆”贷款分类结果对照,清分后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

12月31日再次清分数据: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3517 万元,占比 91.5%,不良贷款4031万元,占比8.5%,其中逾期贷款40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五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33768万元(其中正常29496万元,关注4272万元),占比71%,不良贷款13780万元(其中次级6298万元,可疑7334万元,损失148万元),占比29%,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不良贷款增加9749万元,占比上升20.5个百分点。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确保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泾川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由理事长XXX任组长,副主任XXX、XX任副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信贷股信贷管理员XXX、营业部信贷员X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为成员。在省联社、省银监局和平凉市银监分局的监督、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全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组织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检查督促,并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省联社和银监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或座班主任副组长,全体信贷员、代办员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负责本社的贷款五级分类所有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五级分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联社把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在3月份召开的全县信用社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掌握五级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成立以分管信贷工作的副主任XXX为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X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教学组,具体负责培训工作,按照“简明扼要、把握实质、多用案例、注重效果”的原则,编制教材和讲义,于4月17日至19日对全县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座班主任、会计、信贷员及联社所有工作人员共计116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贷款五级分类集中培训,主要就《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讨论稿)、《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方法、程序及案例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了详细讲解,加强对信贷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操作培训,理事长做了开班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分管领导薛元成作了培训小结,教育全员职工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畏惧情绪,树立规范化意识,并对全县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落实培训任务,下抓一级,层层开展培训,联社抓骨干培训,骨干抓基层人员培训,帮助信贷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到各社,要求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通过培训,操作人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开展五级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等不同方式,5月20日组织全县20个信用社(营业部)主任对营业部、泾明信用社两家试点单位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召开了座谈会,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避免的倾向、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使分类操作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以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的正确实施;四是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分层包干,搞好检查辅导工作。

三是宣传发动,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思想水平。自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后,县联社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宣传发动。一是在3月份全县2006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理事长就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动员,要求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实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巩固改革试点成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实现农村信用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在4月份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理事长再次做了动员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解决“为什么要从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嫌麻烦、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并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2006年的首要工作来抓。

四是严格管理,强抓落实,高度重视信息交流工作。为了保证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及时转发了省联社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文件,通过《XX信合》印发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及工作简报三期,并以通知通报方式及时向基层反馈或通报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情况,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及时进行了督促、指导和交流,并撰写分析及工作总结。

五是制定细则,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本着“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确保质量、严格考核”的原则,根据实际,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方案》、《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安排意见》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作措施。通过对营业部和泾明信用社的调查分析,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全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实施办法,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力争达到银监会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效果”。

六是选择试点,逐步展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于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避免工作偏差和少走弯路,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慎重决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取了经营城市业务的联社营业部和城区信用社、经营农村业务的泾明信用社、经营城郊业务的城关信用社作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单位。为取得试点经验,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吃透分类的精神,把握分类的要领,掌握好政策。4月20日,分别组织4名工作人员进驻泾明信用社、联社营业部开展试点工作,工作组首先根据当地实际,对分类标准作出统一的解释,在定量指标上,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在定性指标上,对照非财务因素分析,把已经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集合,一边指导抄列清单,一边明确分类的标准。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指导、现场操作,遇到问题和基层一线信贷员一并研究探讨,试点工作按照“完善资料――核对数据――进行初分――交叉校准――信贷讨论――逐级审核――确定类别――建立台账――完善总结――汇总上报”的程序展开,5月20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七是试点引路,循序渐进,稳步推开贷款清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迅速做出部署,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在网点数量上按照2、4、6、8、10的步骤将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稳步推开。在清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联社加强检查指导,基层深入细致地做好外调,完善借款人的信贷档案,搜集完善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和非财务情况,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并组织开展信贷讨论,通过充分阐述认定理由,综合评价,达到认定标准统一,意见一致,确保分类结果定性的准确。

八是信用社先行初分,联社审核跟进,确保清分质量。为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理解各异,尺度把握不一的问题,在基层单位完成初、清分工作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紧紧抓住核心定义这一个关键,对已经完成清分工作的19个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截止9月底48794万元贷款,逐社、逐笔审核把关,确保清分质量。

九是落实培训效果,抓紧时间实现微机对接。贷款五级分类的对象为所有信贷资产,而我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分类对象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其中: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占比70%以上,贷款分类笔数多、金额小、工作量大。省银监局、省联社10月23日贷款五级分类验收培训结束之后,抓紧时间对全县20个营业网点的门柜系统进行升级和补录贷款基础信息,11月5日全县完成了录入、导出、上报工作,此后贷款五级分类依据信用程度、担保方式、逾期天数3个条件自动初分,手动个别调整。

十是根据上级检查情况,认真纠改,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对市银监局、省联社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纠改,对市银监局检查出分类偏差的136万元、省联社检查出的2万元,按照整改意见调整到了相应类别,同时继续加强信贷信息资料的收集、完善和管理工作,对汭丰、王村、泾明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不完善的方面进行了补课。

三、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充分揭示了了信用社贷款的真实价值,摸清了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达到了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的目的。

二是通过贷款五级分类,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的档案资料,补充完善了信贷档案资料,提高了信贷人员对各种资料的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是通过对每笔贷款风险状况进行剖析,敲响了信贷资产风险警钟,增强了信贷人员风险意识,通过具体操作,有效提高了信贷人员信贷管理水平和识别风险能力。

四是贷款的五级分类把贷款利息的偿还视同贷款本金一样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延展性。

四、存在问题

一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五级分类的具体要求。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多项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偏低,习惯于传统思维,部分信贷员对分类要领把握不准,不能适应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工作,信贷人员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贷款信息收集难度大,尤其是拖欠贷款时间较长,目前经营状况不佳或已关停倒闭企业和经营亏损的个体工商户的信息资料收集有相当难度,有的单位不配合,拒绝提供任何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另外部分自然人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帐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分类所需要的资料收集困难。

三是我县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分散,且发放小额贷款笔数多,账、表,重复劳动太多,从信贷人员的现状看,显得信贷人员严重不足,全县包括社主任在内共64名信贷人员,目前人均管户615户,人均管贷762万元,要在今后的分类的动态监测上按时跟踪进行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不良贷款上升幅度大。按照9月底的清分情况看,全县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借新还旧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关注以下类别。从这部分贷款使用情况看,生产经营正常,还款能力比较强,由于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继续占用,贷款本身不存在大的风险隐患,但在分类认定时,多数归入不良级别。

2、抵押不合规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不良类别。原抵押贷款,由于未办理合规抵押登记手续而进入次级以下类别,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3、通过分类清理出一部分不合规展期贷款,也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之一。

4、农业属弱质产业,若遭遇自然灾害,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申请展期后利息无力清偿,因欠息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5、部分正常贷款由于借款人经营亏损,收益下降,资不抵债,贷款面临风险而进入不良贷款。

6、部分贷款虽未逾期但农户缺乏按季或按年清息意识和履约守信意识,不能实现按期清息而致使不良贷款上升。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篇3

一、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定义

唐双宁主席: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类机构采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估算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切换幻灯片

第二种定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又称贷款风险分类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类机构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贷款五级分类究其实质看,是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风险管理手段,来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尽快化解贷款风险。一句话,通过五级分类,要更加管好我们的信贷资产。银监会提出从##年起要在农村信用社推广贷款五级分类,这对于促进农信社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切换幻灯片

二、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

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行五级分类是贷款风险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化。贷款五级分

类作为一项基础制度,其分类的名称、划分类别的标准和定义都已经国际化。从其推行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已由欧美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而且一些国际大银行已经实行十二级分类,部分欧美银行甚至还实行19级,21级贷款分类。

根据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四大风险。在此基础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满足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从我国银行业情况看,2002年起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在这种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推行五级分类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果继续实行“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不仅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也大大落后于国内银行业主体。因此只有加快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才能做到分类结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才能适应统一监管标准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五级分类在农信社已经不是要不要推广的问题,而是已经推广得太迟、太晚的问题。

(二)推行五级分类是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最基础工作。与四级分类相比,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和衡量贷款风险,能够动态的通过提取专项准备,去覆盖和弥补预期损失,能够通过一般准备和充足的资本,去更好的抵御非预期损失。为什么讲是动态的提取呢?因为五级贷款分类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贷款形态和类别的划分,相应的,贷款类别也随贷款风险的大小而变动,而专项拨备有随着贷款类别的变动而变动,又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专项拨备是

动态提取。对于一逾两呆,由于它是按照逾期期限进行划分,因此不具备动态提取的特征,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风险状况和应提取的专项拨备。正是基于五级分类在风险管理中这种独特的功能,银监会决定从##年在农信社全面推开贷款五级分类,并提出“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的基础。监管思路分四步走,第一步就是准确地做好贷款分类,第二步按照分类结果提取拨备;第三步-做实利润,第四步-资本充足率达标,这就意味着银监会正逐步将工作重点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组织指导转移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上来。而抓好五级分类工作,正是实现监管部门“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的基础所在。没有准确的贷款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就无从谈起。

(三)推行五级分类是强化农信社信贷风险意识,促进农信社稳健经营高效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信贷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核心又在于:如何通过采取包括贷款五级分类在内的多种风险防控措施,及时的,动态的识别信贷风险,在均衡风险和收益的原则下,不断提高信贷风险的掌控能力和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要抓好风险管理,实施贷款五级分类无疑是一项基本措施。通过贷款五级分类的推行和实施,能够更加的充分揭示和计量信贷风险,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也能够更加促进农村信用社真正培育起风险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保障农信社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举个例子:某信用社给某

个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0万元,期限5年,贷款发放的第二年,借款人失踪了,而且本笔贷款没有刻意追索的抵押、质押或其他第二还款来源。就实际损失看,本贷款基本上已经成为损失,按照一逾两呆分类,本笔贷款原则上到期后才能转入不良,在未来的四年内,由于本笔贷款没有转入不良并计提相应的拨备,导致虚增利润,虚增利润又加重了本不该负担的税负。而五级分类恰恰能规避这一点,依照本笔贷款的情况,再贷款发放的第二年,就可以将本笔贷款转入可疑或损失进行管理。接着是计提拨备,做实利润,减少税负。

因此,五级分类的推行不仅是外部监管的要求,更是农信社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内在要求。

切换幻灯片

三、推行五级分类带来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取损失准备金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分类结果,按照准备金计提指引的要求提取准备金,也就是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还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五级分类推行后,准备金的计提较之以往会有明显上升,上升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正常贷款中潜藏着相当数量的不良贷款,如果计提拨备。但同时应该看到,通过专项准备金的计提,能够提高农信社总体的抗风险能力。

(二)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正式实施五级分类的初期,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显著上升。在全

行最初试点推广期间,广东省的“清分”结果表明,按五级分类计算出的不良资产比例,比“一逾两呆”下的不良资产比例要高近20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03年两种口径并行期间,按照国际标准执行的“五级分类标准”得出的不良贷款率比“四级分类标准”要高出4至5个百分点。

所以,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很有可能会使不良贷款占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并影响盈利。原因在于:由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轨的初期,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一般比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多,专项准备金的提取也相应较多,因此其盈利要比四级分类时有所减少。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按照四级分类,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3%。而如果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率预计会在20%以上。对此,提请各位可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对短期利润水平将构成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拨备。准备金增加会分流利润,因而农信社的业绩将将在短期内受到影响。按照五级分类的要求,关注类的贷款,提取比率为2%;次级类贷款,比率为20%(16-24);可疑类贷款,比率为50%(40-60);对损失类贷款,比率为100%;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可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因此,从推行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的前期看,未来1至2年如果完全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提取拨备,势必会给农信社带来一定的经营困难,一些银行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利润下降

甚至严重亏损。这种痛苦之短暂的,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机构的负责人,你短期内就要高升了,„.把困难留给后来人,但是你一走,人家就是释放不良,尽量把底子做实,现在好多机构的负责人都在这么做。四、五级分类在国内金融机构推广情况 切换幻灯片

(一)国有商业银行五级分类推广情况,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早在1993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技术援助并引入贷款风险分类,在当时,引入银行监管的核心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的监管。在当时,国际通用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将贷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为特定风险级的贷款提取准备金。这套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即 “五级分类法”。从此,中国银行业在贷款风险的标准、辨识、控制上开始长达十年的探索。

第二个阶段——试点阶段。1999年,中国在广东省的部分银行率先试点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取代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的四级分类制度。(实际上是点工作在1998年5月启动,由于清分结果远高于四级分类,因此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正式推行)。

第三个阶段——推广并行阶段。200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2002年年初到2003年年末2年时间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出现了贷款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并行统计的局面。

第四个阶段——全面实施阶段。自2004年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取消以前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均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有的行还开始推行到非信贷资产甚至表外资产。五级分类的全面实施,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正式启用新的风险分类方法,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向着国际监管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

(二)农信社五级分类的推广之路 切换幻灯片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试点阶段。自2003年8月国家决定在吉林等8个省(市)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试点,两年多以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个阶段——推行阶段。国家银监会决定从##年起要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确保年底前所有法人机构保质保量地完成五级分类,实现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

第三个阶段——并行阶段。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并以五级分类为主。

未来农信社在什么时候推行五级分类尚不得而知,但农信社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

五、推行五级分类信贷资产范围 切换幻灯片

按照银监会要求,此次农信社五级分类推行范围包括: 首先,在机构数量上,全国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推行; 其次,资产种类上,不仅要对贷款进行分类,还要对透支、贴现、各类垫款等所有其它表内信贷资产实行分类,并试行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业务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概言之,分类范围包括:所有法人机构的所有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业务。从推行的次序看,可能先要表内信贷资产入手,再进一步延伸到信贷表外资产,最后扩大到非信贷资产,实现资产分类的全范围覆盖。这也是商业银行走过的道路。六、五级分类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标准 切换幻灯片

我们一开始,便阐述了五级分类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接下来,我们逐个介绍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分类定义和基本特征。请大家注意:一定要多花点功夫对定义和标准的理解,只要把定义和分类标准吃透了。五级分类就比较容易。五级分类的过程就是拿着这些标准去和贷款风险的实际特征去对比,并根据最关键的风险特征做出分类判断,如果概括地说,这就是五级分类的过程。

(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贷款合同,银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反推过来,就是借款人完全能够归还贷款的本息。(借款人分类论:

我们先从诚信和偿债能力对客户进行划分,通常可将信贷客户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既讲诚信,又有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这类企业既有还款的自觉意识又有还款能力;第二类是讲诚信但偿债能力不足的,这类企业虽然有还款的美好愿景,但却没有还款的能力;第三类是有偿债能力但缺乏诚信的,这类企业有还款的能力,但没有还款的愿景;第四类是既缺乏诚信又缺乏偿债能力的。其余客户因程度不同介于上述四者之间。

分四种类型——正常类贷款基本属于极有良好的还款能力,由具有良好还款愿景的第一类借款人的贷款,也是投放的主要对象)一般来说,正常贷款具有以下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基本正常”;,工商银行把正常贷款又细分1-4级)

1、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煤炭开采中型:优秀值:资产负债率33%;流动比率203%;速动比率149%。连续三年现金流量为正值。

2、贷款未到期;

3、本笔贷款能够按期支付利息。

2、3是必要条件 切换幻灯片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一般具有以下14个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存在潜在缺陷”;工商银行把关注贷款又细分1-3级)

1、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

呈下降趋势,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对祁连山水泥的影响)

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改制后公司经营的相对不确定性增加了贷款潜在风险。

3、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第二种:有能力没愿景,这种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法律等手段积极维权);

4、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比如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10个点,这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在大幅减弱,这就要进一步分析是因为企业在建设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还是因为银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大幅举债所致。

5、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挪用资金,引发偿还风险 切换幻灯片

6、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比如:原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期3年为三年的小水电,后来由于地质原因建设期延长到4年,追加投资6000万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流入,进而影响贷款的按期偿还。

7、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

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需要动用第二环款来源。酒泉钢铁为下述三产公司担保

8、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是指第一还款来源有充分保障,第二还款来源出现问题,比如,担保合同所约定的借款人合同编号与实际合同不符,出现法律风险。

9、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比如:动产抵押,电话机;专属设备抵押,拆了就是一堆废铁。抵押质押时要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要按照市价评估,而不是账面价值,动产抵押尤其如此。。。传真机的故事,千万不要用这些不易变线,或变现能力很差的动产抵押,第二是按照审慎性原则,采用较低的抵质押率。

切换幻灯片

10、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考虑因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要素,资产转换周期一年,贷款期限10个月,会出现上述情况,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调查审查还是存在疏漏之处,对借款人资产转换周期没有准确把握)。

11、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12、违反贷款审批程序,例如超越授权发放贷款。

13、银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可能影响贷款归还。不能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定期进行风险检查分析,可能发生未能及时识别和控制贷款风险的现象。

14、银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于还款构成实

质性影响;比如:借据丢失,借据是借款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借款的起止日期都是按照借据日期确定,如丢失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切换幻灯片

(三)次级: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2、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借款本息,3、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拨备:20%,上下浮动20%——16-24;工商银行:次级一级预计损失在20%(含)以内;次级二级预计损失在20-40%(含)。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唐——主要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比如某轴承厂,在行业内缺乏竞争力,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滞销现象,且这种情况未来一定时期还要持续下去,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或渠道融取资金。

2、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银行足额收回贷款本息;第一还款来源出现明显问题,借款人盈利能力很差,需要动用第二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本息。

切换幻灯片

3、借款人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贷款借款合同的还款条件做出重大调整

煤炭开采中型:较差值:资产负债率67%;流动比率76%;速动比率65%。

(重组贷款,压缩10-20;更换担保)。

4、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到180天(含)。逾期三个月以上,已经不是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了

5、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到180天(含)。切换幻灯片

(四)可疑:

1、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2、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拨备:50%,上下浮动20%;工商银行:可疑一级预计损失在40%-60%(含);可疑二级预计损失在60%)。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唐——主要特征是“较大损失”;)

1、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银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后,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比如,某老牌百货公司,在90年代中期实施改制后出现常年亏损,积欠利息严重,后经银企商谈,决定采用免息还本,约定企业在归还本金10%的前提下,对贷款进行重组,重组后每季归还贷款100万元,同时对企业积欠利息予以挂账,但企业在执行到第二季度后,便因现金流匮乏无力还贷,是贷款又面临较大风险。

2、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收入来源不稳定,及时执行担保,贷款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切换幻灯片

3、因资金短缺、经营恶化、诉讼等原因,贷款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的贷款;主要针对项目贷款以及与之配套的流动资金贷款。

比如某房地产开发贷款因土地纠纷导致停建,项目成为烂尾楼。

4、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已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大型电站项目在建设初期资产负债率可能会超过100%,比如靖远一电,这是行业的特殊现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不抵债,需要区别对待。

5、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银行采取法律手段追偿债权,尚不能确定损失具体数额的贷款。胜诉把握大、预计损失很小伙没有损失的不在此列,不能说一打官司就要将贷款列为可疑类。

6、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按照原来四级分类标准,就是能列入呆滞的贷款。

7、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切换幻灯片

(五)损失: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贷款要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均认定为损失贷款:(唐——主要特征是“基本损失”;)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5、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7、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后,金融企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8、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

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9、由于上述

(一)至

(八)款所列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切换幻灯片

10、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

(一)至

(九)款所列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11、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的对外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股权;

切换幻灯片

12、被投资企业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13、金融企业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股权后,其出售转让价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呆账。

14、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在以上14条损失类贷款特征描述中,“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这句话用得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损失类贷款的核心特

征是,通过采取法律以及其他经济手段后,仍然不能收回的贷款要列为损失类。相比其他类贷款而言,损失类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以及界定的可操作性。

自然人经营性质贷款分类标准参照法人客户执行,但损失贷款的认定按照以下条件认定:

1、借款人死亡,或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以归还所欠贷款,由无其他贷款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却是无法收回的贷款。

3、由于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出地带资产接受费用,小于贷款本息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切换幻灯片 七、五级分类的分析方法和内容 我们从三个角度去阐述:

一是按照指标量化程度,五级分类的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通过量化指标分析,判断出借款人偿债能力的方法。比如通过对企业流动比率分析,可以推断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定性分析是指对不能通过指标进行量化,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判断其对偿债能力的一种方法,比如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素质的判断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尤其在家族式企业中法定代表人经营素质

高低对于贷款安全程度影响巨大,对经营者素质的判定不能依靠学历文凭、也不能靠先进劳模等称号,而只能依靠对其以往经营业绩的定性分析推断其未来经营的基本能力。

对于个体户的判断主要在于人,私营性质所决定,工商银行从1999年起增加了对贷款人品质、经营能力、业务素质等等指标的审查。

这是第一个分类 切换幻灯片

二是按照还款来源不同分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借款人通过正常经营收入(含营业外收入)所产生的用于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的分析;第二还款来源分析是指对借款人的担保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在未来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无法保证贷款归还的情况下,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补充还款能力。根据担保方式不同,可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分析(担保法规定还有留置、定金,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来料加工等商务合同)。切换幻灯片

担保分析主要把握四点:

1、法律上的有效性(形式有效、标底有效)、2、价值上的充足性(能够覆盖债项金额)、3、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质押物保管);

4、执行上的可变现性(专属设备)。

切换幻灯片

三是按照财务关联度分为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分析又可分为常规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常规财务分析。是指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连续几年尤其是近三年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有关附表数据等资料进行确认、比较,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切换幻灯片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对借款人资产转换循环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借款人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归还贷款。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现金流分析,现金流量净额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三项之和。常规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构成财务分析的一个全集。

切换幻灯片

非财务分析。是指对影响贷款偿还的相关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行业风险分析(包含自然、社会风险分析)(行业政策风险——煤电油运、自然风险——水资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还款意愿分析、信贷管理分析等等。

在实际分类过程中,以上方法不是单独割裂,而是混同使用,比如定量分析中有财务分析,也有非财务分析,有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也有第二还款来源分析;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分析中,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因此,五级分类的方法没有先后,法无定法,只要你把贷款分类界定准确就行。

但通常来讲,贷款五级分类强调第一还款来源,因此,在贷款风险分析中,首先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其次是进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切换幻灯片

在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中,一是采用常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两种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在财务分析中,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分析时,需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时,则需要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是采用非财务因素,对企业所处行业、还款意愿等做出分析。通过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沛。

切换幻灯片

其次是进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对于保证担保的贷款,可运用财务和非财务分析方法对保证人进行分析,对于抵押和质押担保的,侧重于变现能力分析。这是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切换幻灯片

总结贷款分类方法,以分析次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先第一还款来源,后第二还款来源;二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附(抑制分类的主观性)。三是因企而异,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判断并重(学校医院与一般企业法人不同)。八、五级分类认定程序

包括信贷资产初次认定、以及正常转不良、不良转正常两大类信贷资产内部调整三种认定类型。

首先介绍一下初次认定的程序,通常需要一下七个步骤: 切换幻灯片

(一)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准备相关资料,准备的资料包括:

1、客户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

(1)借款人的名称、地址、企业类型及所处行业、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

(2)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

(3)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切换幻灯片

2、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包括:

(1)借款人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

(2)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

切换幻灯片

3、重要文件,包括:(1)借款人贷款申请;

(2)银行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级行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

(3)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

(4)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例如地契、房产证明等;

(5)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切换幻灯片

4、往来信函,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5、借款人还款记录和银行催款通知。

6、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

切换幻灯片

金融机构应该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借款人建立完整的档案。信贷员有责任保证客户信贷档案的完整和真实,如有漏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重要法律文件(例如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缺失或有误导致法律责任不清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包括关注)以下。

切换幻灯片

(二)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采用五级分类认定方法,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贷款分类信息,提出初分类别,并简要说明分类的理由或依据,比如某笔贷款逾期120天,按照以上风险特征,列为次级类贷款。(格式因机构不同而不同)。

(三)基层经办机构客户经理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 切换幻灯片

(四)基层经办机构审查并签字后报上一级机构审核。

(五)有权审批部门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审定并并下达批复通知;

(六)基层经办机构按照审批通知将相关贷款转入相应类别管理;

(七)信贷部门依据分类后的类别要求实施风险管理,财务部门在期末进行风险拨备的提取。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篇4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步探索而成的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贷款方式 ,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它的普遍推广 ,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进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户服务的办社宗旨,立足农村、以农为本,在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创建信用户、村、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这一做法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较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民的需求,更加有效的实施惠农政策,我社在上级领导下,开展了我市信用社小额贷款发放情况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从中得到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调查情况以下:

二、调查内容:了解我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发放情况。

三、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我在去年12月在XX镇黄家村走访了五个农户,从调查情况表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比较宽广,额度适合,程序简便,贷款证

发放率达到80%以上,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户生产发展需要。但是也有些农户反映到信用社贷款难度大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四、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诚信度不高。一些农户受欠贷大户的影响,还贷时相互看齐的跟风心理也是信誉下降的重要原因。加之部分地方政府欠债较多积重难返,无法给辖内农户以正确的信用引导,起到表率作用。近年来,信用社对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简化了手续,凭农户贷款证发放贷款,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拥护。但是,个别农户对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这些贷款是国家拨下来的,不要白不要,有的借去之后,就不再偿还,把小额农户贷款作为国家民政资金对待。据统计,近几年该社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按期收回现金不到60%,结息、延期、换据的人多,还本的人少,特别是3000元以上的大额贷款中能到期按时还本的人更少,给贷款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自借他用,私借公用借款多,债务难以落实,影响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近年来,帮助他人贷款的现象比较多,有的贷款户借用他人贷款证套取贷款,特别严重的是私借公用的贷款多,造成债务不落实。有的乡村干部为缴纳税费,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本人或家人的名义贷款,归公家使用。据统计,全县私借公用的贷款385户1416笔,贷款金额414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不足,根本没有偿还贷款的来源,这些贷款不但本金无法偿还,就是利息也是长期拖欠。至

今全县共拖欠利息达315万元。严重影响到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也挫伤了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

3、担保抵押跟不上贷款需求,造成贷款困难。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除个别农户外,绝大部分户维持普通的农业生产的需的资金越来越少,凡没有老欠贷款,信用社都完全能够满足农户普通生产的资金需求,主要是从事规模种养大户,他们无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同时规模项目贷款的高风险也制约放款的积极性,如绿丰果业公司2003年至2006年先后在信用社贷款200余万元,该项目已出现了很大的风险,至今贷款本息未还。根据贷款政策要求,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所有贷款都必须办理有效的担保抵押手续,否则要追究经办人责任,而农户一般均难以提供可抵押的有效物品,资金需求与信贷政策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

4、贷款抵押物评估手续繁琐,评估登记费用过高。如房产抵押贷款必须在县级房地局办理评估登记手续,而县房地局目前没有房产评估机构,要通过衡阳市评估公司评估,手续繁琐。同时评估登记费用过高,目前,各项费用加起来达到了7.5‰,贷款户负担加重,影响到还款的积极性,信用社的收贷难度大,只有拒绝发放,以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一)对农户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和合理限额

一是在坚持科学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和核定贷款额度的基础上,评定信用户之后要定期年检,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可以边调查、边发

放、边年检,减少信用社的工作压力。二是要合理利用抵押、质押、担保等方式发放贷款。要根据贷款户的经济状况、信用程度核定贷款额度,对农户一级信用户,信用贷款最多掌握在3万元以内,超过限额的贷款必须实行担保抵押,并且要完善手续。

(二)纠正认识偏差,防止短期行为

在贷款到期后尽量做工作收本收息,除特殊情况办理延期、换据外,原则上不予办理,以维护贷款期限的严肃性,防止换据手续缺失,造成贷款失去法律效力。同时必须坚持原则,利息不能随意少收,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可以有多少钱还多少本金和利息,通过连本带利的方式逐渐收回,对无故扯皮的,必须通过法律等手段强制清收,让其得不偿失。

(三)加强贷款管理,落实好“三查”制度

一是贷前调查要重点放在对贷户品行、道德、经营能力等方面,对平时喜好打牌赌博、用钱大手大脚、家中资产不足的农户必须从严控制。二是对亲戚成员突然群体性贷款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到农户家中调查,征求家庭成员意见,阐明政策,了解清楚后再发放,防止贷款垒大户。

(四)动员广大群众,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一是宣传上要加大“有借有还,按期归还,谁借谁还,不得拖欠”的宣传,同时还要注重对顶名、帮忙贷款危害性的宣传,积极消除一些社会负面影响。二是地方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随便干预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立足当地实际,不

能一轰而起,要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市场前景,科学地规划项目和确定投资渠道。同时政府要在群众中树立信用形象,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防止信贷风险,以诚信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简化手续,减少评估登记费用,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可按照建设部等六家联合文件的要求,只要借贷双方协商认可的价格,房地局不再进行评估,只办理登记手续,从而减少评估环节和评估费用。

(六)推行新的贷款方式,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1.树立了农村信用社新形象。各信用社在推行小额农贷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业务范围、贷款程序。同时,进一步赢得了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

2.强化了贷款行为约束。各信用社向农户发放“联系卡”、“监督卡”,不仅公布了信用社的举报电话,还公布了人民银行和地方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的举报电话,鼓励农户举报违反利率政策和行业不正之风,形成了一个较为广泛的监督网,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时时处处受到监督和约束,过去屡禁不止的“吃、拿、卡、要”刁难借款人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减少了,整个信贷队伍的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农户贷款十分顺利。

3.缓解了业务面广与信贷人员不足的矛盾。由于针对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进行了信用评估,按照信用等级核定了贷款限额,简化了

贷款手续,减少了贷款的风险,信贷人员从繁琐的手续和环节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信贷员不足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同时,信贷员也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工作,提高了综合服务水平。

4.推动了贷款营销,加大了支农力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一是贷款方式的改进和服务的改善,使广大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看法转变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资金时首先想到的是找信用社解决,民间借贷现象大大减少,信用社贷款营销空间增大,贷款业务规模扩大。二是加大了支农力度,支农贷款投放占各项贷款的8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三是推行小额农贷,较好地运用了资金,资金安全系数增加,小额农贷到期收回率达到90%以上,农村信用社效益回报率增长,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六、调查体会

上一篇:车库交通指示施工方案下一篇:新闻学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