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06-15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共4篇)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篇1

第一课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植物;

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植物

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

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

三、植物与环境

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固定CO2,合成有机物。风固沙,加速降尘。调节气候,增加降水。吸收毒物,杀灭病菌。指示植物,监测环境。五颜六色,美化生活。布置作业:

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

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教后反思:

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水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无论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运输氧分,还是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和发育。如果水分供应不足,种子不能萌发,插条不能发根,嫁接不能愈合,生理代谢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也不能正常进行,更不能开花结果,严重缺水时还会造成植株凋萎,不仅会观赏价值,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

二、温度

植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够生长。温度对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它既可以通过影响光合、呼吸、蒸腾等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等代谢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长,还可以直接影响土温、气温,通过影响水肥的吸收和输导来影响植物的生长。由于参与代谢活动的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具有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三基点。植物只能在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范围内生长。虽然生长的最适温度,就是指生长最快的温度,但这并不是植物生长最健壮的温度。因为在最适温度下,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消耗过多,植株反倒长得细长柔弱。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植株,常常要求低于最适温度的温度,这个温度称协调的最适温度。

三、光照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①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和启动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营养和能源;

②光控制植物的形态建成,即叶的伸展扩大,茎的高矮,分枝的多少、长度。根冠比等都与光照强弱和光质有关;

③日照时数影响植物生长与休眠。绝大多数多年生植物都是长日照条件促进生长、短日照条件诱导休眠;

④光影响种子萌发,需光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促进,而需暗种子的萌发则受光抑制,此外,一些豆科植物叶片的昼开夜合,气孔运动等都受光的调节。

四、土壤

土壤是栽培观赏植物的重要基质,土壤质地、物理性质和酸碱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要求栽培所用土壤应具备良好的团粒结构,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良好,并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酸碱度适宜。但是,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对土壤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

五、空气

植物生长需要空气。空气主要是提供氧气给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来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你补充的,其他因素?比如有没有光照。如果有光照的话,罩住的植物还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还有,密封的程度,如果太小,CO2不够,不足以提供氧气,就会枯死。这个问题不能单方面去考虑。

布置作业:

活动:用所学知识,选择本地的一种蔬菜,分析其生长对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因素分别有什么要求?

教后反思:

第三课植物栽培初步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栽培必须要顺应植物的生长特性、生长规律;

2、知道植物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教学重难点:植物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一、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习性。

栽培植物,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了解其的对环境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

二、植物栽培技术初步

1、育苗

育苗时期的早晚取决于蔬菜种类、栽培方式、育苗设施的性能、育苗方法和要求达到的苗龄等诸多因素。在制定育苗计划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育苗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育苗期,才能达到早熟、高产、优质和高效栽培目的,否则,可能导致栽培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2、整地

床土是供给秧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营养和空气的基础,幼苗生长发育好坏与床土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良的床土应当是肥沃、温暖、松软和细致、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以有机质含量10%以上、床土pH6-6.5为宜。为培育壮苗必须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与田土按比例配制床土,还要对床土进行消毒,防治苗期病虫害,常用的药剂有五代合剂(70%五氯硝基苯与65%代森锌1:1混合)、代森锌粉剂、福尔马林等。

3、移植

从培育适龄壮苗角度说,最好只进行一次移植,但是因受育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只移植一次时,最多只能移植两次,并做到适时移植。

(1)茄果类蔬菜4片真叶时进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质量与分化前幼苗长势有密切关系,所以移植应在2、3片真叶时进行,以免移植时正处在花芽分化期,由于缓苗过程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影响花芽素质。

(2)瓜类最好在两片子叶刚展开时进行,最晚在第一片真叶刚出现时移植。(3)豆类最好直播容器(或营养钵)中,若移植必须极早进行,只移植一次。

4、水肥管理(1)浇水

如果不给植物浇水,植物就会枯死。但浇水太多和缺水一样,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如果陆生植物淹没在水中太久(即使只有根部浸在水中),它们就会腐烂或因缺氧而被淹死。

给植物浇适量水就像让其健康饮食一样。凡事都应适度。为使植物健康生长,应该给植物浇足水,但切勿浇水过多。

(2)施肥

植物不仅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需要光照,为了满足其生长需要,还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些有用的矿物元素。比如镁就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要成分。而施肥就是在给植物提供这些必须的矿物元素。

5、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作业布置:

在市场上买几株瓜苗,尝试在家里进行移植,观察其生长情况;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花卉种植

第一课水仙

教学目标:

1、认识水仙;

2、水仙的盆栽技术

3、盆栽水仙的养护

教学重难点:水仙的盆栽技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仙

1、水仙的种类

2、水仙的生长习性

二、水仙的盆栽技术

可分为土栽和水养二种。土栽水仙花约35天开花,水养水仙花约25天开花。

(一)土栽

l、先将水仙花花头的护泥、枯根去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

2、取出浸好的水仙花头后,将其竖植入花盆泥土内,泥土盖至叶芽少许外露;

3、种植后经常浇灌清水,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即可。

(二)水养(含雕刻的水仙花)

1、同土栽;

2、取出后将其竖直放入大小适宜的盆、碗、碟、盘等容器内,容器内可垫上小卵石等以固定花的位置,然后注入适量清水(以注没花根为宜);

3、种植后一至二天换一次水,并经常置阳本充攘、空气流通处即可。

日常管理:无论土栽还是水养水仙花,都应注意温度、光照和换水(寒冷地区用温开水)三个环节。水仙花适宜温度4-16度,25天左右开花,温度高会略为提前,温度低会拉后开花,花期一般10—15天。为使花株健壮,白天要晒太阳,为避免花株冻伤,请不要将花置放温度过低的地方。

(三)雕刻水仙花的艺术造型多种多样,有:花篮献瑞、金鸡报喜、紫壶水仙、孔雀开屏、金鱼戏水、玉象驮花等等。

雕刻方法:将母球的基部上0.5-1厘米处下刀,把整个母球的鳞片用刀子一层层去掉,直到露出花苞为止,鳞片剖好后伤口把它削平,然后就开始刮叶片与花梗,水仙花的花梗与叶片有这样的一种特性,如果你从叶子和花梗的另一面刮去1/3-1/2叶缘,它就会向那边弯曲,叶片刮去越多它就越弯曲,依照这样特性,“花篮献瑞”的母球第1、3、5枝花苞向前刮去的叶缘和花梗,每2、4、6枝花向后刮去1/3的叶片与花梗,这样就形成一个花球的花样。

三、盆栽水仙的养护养护要点:

1、及时换水;

2、控制温度

3、控制光照 作业布置:

活动:阅读案例,回答问题。P21 教后反思:

第二课 吊兰

教学目标:

1、认识吊兰;

2、吊兰的盆栽技术

3、盆栽吊兰的养护

教学重难点:吊兰的盆栽技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吊兰

1、吊兰的种类

2、吊兰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

二、吊兰的盆栽技术

吊兰对各种土壤的适应能力强,栽培容易。可用肥沃的沙壤土、腐殖土、泥炭土、或细沙土加少量基肥作盆栽用土。

繁殖:通常用分株法繁殖,除冬季气温过低不适宜分株外,其他季节均可进行。也可剪取花茎上带根的小苗盆栽。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水肥管理:吊兰喜湿润环境,盆土要经常保持潮湿。冬季5℃以下时,盆土不要过湿,否则叶片易发黄。生长季节每两周施一次液体肥,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否则叶片上就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病斑,环境温度低于4度时停止施肥,喷施新高脂膜调节水肥吸收量,保肥保墒。

温光条件:吊兰喜半阴环境,可常年在明亮的室内栽培。在室外载培的吊兰,夏日在强烈直射阳光下也能生长良好。但是,常期在室内载培的吊兰,应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需遮去50~70%的阳光。吊兰耐高温,适宜温度为15度以上,冬季越冬温度4度以上。

整修剪枝:为使吊兰清新鲜绿,可经常向叶片喷水清洗。平时随时剪去黄叶。每年3月可翻盆一次,剪去老根、腐根及多余须根。5月上、中旬将吊兰老叶剪去一些,适时喷洒壮茎灵,促使萌发更多的新叶和小吊兰,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

三、盆栽吊兰的养护

吊兰生长适温为20~24℃,此时生长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30℃以上停止生长,叶片常常发黄干尖。冬季室温保持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长,抽叶开花;若温度过低,则生长迟缓或休眠;低于5℃,则易发生寒害。

吊兰宜盆大株少,喜排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如中等大的花盆种2~3株为宜。株数过多,水分需要也多,如盆小土壤含水量供应不足,也易叶片枯萎。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并加少量基肥作为基质。

吊兰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也不耐暑热,宜半阴,怕强光。适宜排水良好而又肥沃的沙质土壤,不耐寒。北方十月上旬,应将吊兰入室,挂在窗前或摆放在书架顶端,每五至七天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喷洗枝叶一次。

每两年的3月份换一次盆,换盆时,去掉部分陈土,稍修剪多余的根须,并剪除枯根和枯黄的叶子,重新调制培养土。换进由腐叶土三份和沙质土壤七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盆底放2—3片碎骨片。生长期每隔10—14天施加一次稀薄肥液,肥料以氮肥为主。但金心和金边品种不宜施氮肥过量,否则叶片的线斑会变得不明显。施肥时要把叶片撩起。避免玷污叶片,容易伤害嫩叶和叶尖。每次施肥后最好用清水喷洒清洗叶面。

作业布置:

活动:阅读案例,回答问题。P27 教后反思:

第三课 芦荟

教学目标:

1、认识芦荟

2、芦荟的盆栽技术

3、盆栽芦荟的养护

教学重难点:芦荟的盆栽技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芦荟

1、芦荟的种类

2、芦荟的生长习性

3、芦荟的保健功能

二、芦荟的盆栽技术

芦荟在盆栽条件下被限制在狭小的盆里,适宜生长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气等功能,酸碱度适宜中性,常用来配制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园泥、腐殖质(发酵、堆沤过的落叶、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制的方法是:田(园)泥、腐殖质、河沙(或媒灰)分别是4:4:2,配制时根据本地的材料来源,在不影响盆土对肥、水、气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变动。盆栽前,根据所栽的品种选择适合的花盆。翠叶芦荟植株较大,种植一年半以上,叶片长50—80厘米,单叶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径25—30厘米,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植株较小,花盆的口径在20厘米左右,也可种植时先用小的花盆,待芦荟植株长到与花盆不对称时再转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时,先把盆土装上三分之二,把种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张开,然后装上余下的盆土,把种苗轻轻提动一下,稍为压实盆土,以种苗不倒为准,然后浇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荫的地方,待芦荟开始生长后,再移到阳光处。但夏天要防烈日,芦荟在幼苗时对阳光较敏感,要适当遮荫。种植后,有的芦荟叶片会变色,这是芦荟的缓苗期,当它开始正常生长后,叶色就会变好。

三、盆栽芦荟的养护

1、浇水 芦荟盆土要保持湿润,水太多对芦荟的根系不利,因为芦荟有耐旱怕涝的特点,需要浇水时,沿盆边轻轻地浇但不要用力冲,以免盆土容易板结,影响盆土的透气性,当盆土出现板结时,要适时松土,深度1.5厘米左右。

2、施肥 芦荟在生长过程中,单靠盆土的养分是不够的,适当施肥才能满足生长需要,肥料以有机肥较好,如花生麸(饼),肥效好,而且清洁卫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发酵,再用水稀释浇施,如施化肥,以0.1%的浓度浇施,施肥的次数要根据芦荟的生长情况而定,如经常需要叶片利用的,次数要多一些,一个月左右施一次。叶片的采摘 芦荟叶片的采摘标准,以生长一年或12片叶以上采摘为宜,翠叶芦荟要生长一年半以上采摘较好,采摘的叶片要饱满、光滑、肉汁清澈透明,这样芦荟的各种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采摘时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叶片基部两边各切一道口,然后轻轻一掰,采摘的数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叶为基础。

作业布置:

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盆栽芦荟,并作好盆栽日记。教后反思:

第四课

长寿花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寿花

2、长寿花的盆栽技术

3、盆栽长寿花的养护

教学重难点:长寿花的盆栽技术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寿花

1、长寿花的生长习性

2、长寿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

二、长寿花的盆栽技术

1、叶片扦插

将全叶摘下(叶片越大越好),放在阴凉处晾干伤口,数小时后,将叶柄完全插入湿润的基质中,如叶柄过短,也可将叶片的一部份插入基质中以代替短小的叶柄,此阶段不可过湿,以免叶片染病腐烂,扦插完后将其放在日光稍弱处,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3~4周后根系开始建立,这时可将其放在全日照条件下并可施用低浓度的肥料。在过7~10周后便可看见由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了,待幼苗长到15~20cm时便可将其与叶片分开,单独养植,而叶片可继续产生幼苗。分开的幼苗可做为生产无根插穗的母本苗使用。

2、扦插

将准备好的无根插穗直接插入装好基质的花盆中,保持基质湿润,光照强度不宜过强,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大约2~3周便可生根,之后便可进入生产期管理了。顶芽扦插一般多用于盆花生产。(注意:长寿花是典型的长日照开花的植物,在扦插繁殖期间一定要使日照时间长于12.5小时,在冬季扦插繁殖时一定要补光。)

长寿花较多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除了扦插外还较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来繁殖。扦插可分为两种扦插方式: 叶片扦插和顶芽枝扦插。

三、盆栽长寿花的养护

1、的生长温度。一般长寿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25℃,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长寿花处于休眠的状态,影响长寿花的生长需求,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注意夏季要避免暴晒,冬季气温过低可以将长寿花放入到室内养殖;

2、宜的光照时间。长寿花一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但是除了夏季注意防止暴晒的情况,一般季节可以将其放入向阳处,如果长寿花长期处于阴凉的环境下不利于长寿花的生长需求,同时也会导致易掉叶子无花的情况;

3、足的生长水分。对于长寿花的生长习性而言,长寿花属于耐干旱型的花卉,因此长寿花不需要大量的浇水,一般保持3-4天左右的时间浇一次水就可以了,同时主要保持盆土湿润就可以了,也要注意湿润的季节主要控制浇水,防止长寿花水分过多导致烂根的情况;

4、量的施肥。在长寿花生长期间也是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的,因此在长寿花的生长旺季的时候,注意两周左右的时间给长寿花施一次复合液肥,有利于促进长寿花的生长需求,有利于长寿花开的花越繁多;

5、治病虫害。随着环境温和性的提高,从而也导致长寿花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染,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防止病虫害进入室内,同时也要主要使用一些杀虫剂来防止病虫害的侵染,见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炭疽病;

作业布臵:

活动:查阅资料,了解长寿花还有哪些病虫害,其防治方法是什么?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蔬菜种植 第一课

生菜

教学目标:

1、认识生菜

2、生菜的种植技术

3、生菜的管理

教学重难点:

1、生菜的种植技术

2、生菜的管理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菜

生菜的生长习性(环境要求):温度、光照、水份、土壤

二、生菜的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上利用的较优良的结球生菜品种有:皇帝、凯撒、玛来克、将军、萨林娜斯、大湖、东方福星、皇后、奥林匹亚等;半结球生菜有:意大利全年耐抽苔、抗寒奶油生菜等;散叶生菜有美国大速生、生菜王、玻璃生菜、紫叶生菜、香油麦菜等。

2、培育壮苗:生菜种子小,发芽出苗要求良好的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

①苗床准备:当旬平均气温高于10℃时,可在露地育苗,低于10℃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夏季育苗要采取遮荫、降温、防雨涝等措施。苗床土力求细碎、平整,每平方米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20千克,磷肥0.025千克,撒匀,翻耕,整平畦面,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在畦面上撒一薄层过筛细土,随即撒籽。育苗移栽约25克种子可栽1亩大田。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水打湿放在衬有滤纸的培养皿或纱布包中,臵放在4-6℃的冰箱冷藏室中处理1昼夜,再行播种。为使播种均匀,播种时将处理过的种子掺人少量细潮土,混匀,再均匀撒播,覆土0.5厘米。冬季播种后盖膜增温保湿,夏季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或稻草保湿、降温促出苗。

③苗期管理: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6-20℃,夜间10℃左右,在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可采用营养钵和分苗床的两种方式,营养钵分苗能更好的保护根系,定植后缓苗快。分苗前苗床先浇一水,分苗畦应与播种畦一样精细整地,施肥,整平,移植到分苗畦按6-8厘米栽植,分苗后随即浇水,并在分苗畦上覆盖覆盖物。缓苗后,适当控水,利于发根、苗壮。不同季节温度差异较大,一般4-9月育苗,苗龄25-30天左右,10月至翌年3月育苗,苗龄30-40天。

3、定植:当小苗具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要尽量保护幼苗根系,可大大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根据天气情况和栽培季节采取灵活的栽苗方法。春、夏、秋季露地栽培可采用挖穴栽苗后灌水的方法,冬春季保护地栽培,可采取水稳苗的方法,即先在畦内按行距开定植沟,按株距摆苗后浅覆土将苗稳住,在沟中灌水,然后覆土将土坨埋住。这样可避免全面灌水后降低地温给缓苗造成不利影响。

三、生菜的管理

1、水:缓苗水后要看土壤墒悄和生长悄况掌握浇水的次数。一般5-7天浇一水。春季气温较低时,水量宜小,浇水间隔的日期长;生长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湿润;叶球形成后,要控制浇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烂心;保护地栽培开始结球时,浇水既要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要,又不能过量,控制田间湿度不宜过大,以防病害发生。

作业布:

活动:查阅资料,回答问题。P

42教后反思: 第二课

胡萝卜

教学目标:

1、认识胡萝卜

2、胡萝卜的种植技术

3、胡萝卜的管理

教学重难点:

1、胡萝卜的种植技术

2、胡萝卜的管理

教学过程:

一、认识胡萝卜

1、胡萝卜的营养成分

2、胡萝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温度、光照、水份、土壤

二、胡萝卜的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胡萝卜应选择生长期短、抽薹晚、耐寒、耐热、抗病的品种。目前国内栽培的胡萝卜多从国外引进,主要有日本的红誉五寸、新星田五寸、夏时五寸、金港五寸等。

2、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前亩施入腐熟粪肥2500~3500千克,或堆肥4000~5000千克,复合肥 40~50千克,深耕25厘米,耙细整平,然后做畦。北方少雨地区一般采用平畦栽培,畦面1~1.2米,畦埂宽25厘米左右,高20~25厘米;南方多雨地区多采用高畦栽培。

3、适期早播 胡萝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过早易抽薹,过晚后期温度高不利于肉质根生长。胡萝卜种皮革质,密生刺毛,播前应搓去种皮上的刺毛,晴天晒种1~2天,用25~30℃的温水浸泡5~6小时,稍晾后装袋闷种10小时,然后播种。

三、胡萝卜的管理

1、草剂的使用胡萝卜栽培密度较大,且幼苗生长缓慢,除草费工费时,因此,播种后要及时使用除草剂。一般用50%扑草净100克,对水70千克左右喷洒地面,也可用 25%除草醚每亩0.75~1千克,对水150倍左右稀释,喷洒土面,可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出苗后可使用10.8%盖草能,每亩用量 20毫升,对水30千克喷洒,可除去单子叶杂草。

2、苗、定苗胡萝卜在幼苗期一般进行两次间苗。第1次在1~2片真叶期,间除拥挤苗,株距3~5厘米,并在行间浅锄;在4~5片真叶时2次间苗即定苗,去掉劣株、病株和过密株,株距10~12厘米,每亩留苗6万株左右。结合定苗进行2次浅中耕除草。

3、水管理胡萝卜的发芽和幼苗期正值早春低温,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浇水,直到破肚期(5~6片真叶),可结合浇水追施催苗肥,亩施硫酸铵或尿素 10~15千克,或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7~8片真叶时地上旺盛生长期,要适当控制浇水,加强中耕松土,促使主根下伸和须根发展,防止叶部旺长。当肉质根手指粗细时,已进入迅速膨大期,这时外温升高,植株消耗水分增多,要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以小水勤浇为原则,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此期土壤过干易引起肉质根木栓化,侧根增多;过湿则使肉质腐烂;忽干忽湿造成肉质开裂,降低产量和品质。

作业布臵:

活动:到种植胡萝卜的土地上进行实地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教后反思:

第三课

香葱

教学目标:

1、认识香葱

2、香葱的盆栽技术

3、盆栽香葱的管理

教学重难点:香葱的盆栽技术

教学过程:

一、认识香葱

香葱的生长环境:温度、光照、水份、土壤

二、香葱的盆栽技术

1、环境要求:小香葱耐寒、耐热性较强,四季均可种植。最适生长温度为18℃—23℃,其根系分布浅,需水量小,不耐干旱,适宜在沙性土壤中种植。光照强度要求中等,强光条件下容易老化,品质变差。水源、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无公害产地要求。

2、品种选择:选择白花或紫花、辛香味浓郁品种。主要品种有:四季米葱、四川小香葱、鲁葱1号、崇州角葱和各地长期种植的小香葱等。亩用种量1.2—1.5公斤。适宜播种期为3-5月和9-10月。播前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选地势高燥、土质好的地块,做宽1.2米的高畦苗床,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每平方米苗床撒播种子4-5克,然后覆盖0.5厘米的细土,镇压后浇水。同时,在畦面上覆盖遮阳网或铺设稻草等保湿。播后至长出叶子前保持土壤湿润。

3、定植:栽前要对幼苗进行筛选,剔除病株、伤残株、弱株。筛选后剪去须根先端,留2~3厘米以促使新根发育。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移栽,每穴栽植4-6株。春葱、秋葱可适当稀植,定植宜浅,约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定植水。

三、盆栽香葱的管理

1、香葱根系分布浅,吸收力较弱,不耐浓肥、不耐旱涝,必须小水勤浇,并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定植缓苗后,及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一般10天—14天追施1次,收获前15天不再追施。还可使用叶面肥,促进葱株嫩绿。

2、病虫害防治:虫害防治以葱蛆、潜叶蝇、蓟马为主,病害以防治疫病、霜霉病、灰霉病为主。

作业布臵:

活动:学生自己在家尝试种植一盆香葱。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教案 篇2

【课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所需课时】3-4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分析:

1、本条标准是在运用《中国水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终归宿,能根据我国主要河流的最终归宿判断河流所属的水系,并将其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结合《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归纳其分布特点。

2、本条标准是分别运用长江和黄河的水系图,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其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下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地形、气候,启下水资源。

本节教材从我国的河湖概况、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等三大方面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体现了河流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教材在介绍长江、黄河时,采用了例举现实材料的方式,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清楚的表现长江、黄河的问题所在。对于课文中所给材料虽然典型,但不够新颖,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的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意识到河流流域环境岌岌可危。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能从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

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用。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新课中首先是通过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每节的课后拓展借助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和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

【教学资源】课本、图册、多媒体课件、空白水系图。【教学过程设计】

-2-

-3-

-4-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篇3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3、4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5、6、7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7、8、9 第四节 鱼 „„„„„„„„„„9、10、11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1、12 第六节 鸟 „„„„„„„„„„

13、14 第七节 哺乳动物 „„„„„„„„„„

15、16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

17、18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8、19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9、20、21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22、23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3、24 第二节

细菌 „„„„„„„„„„

24、25 第三节

真菌 „„„„„„„„„„

25、26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6、27、28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8、29、30

第五章 病毒 „„„„„„„„„„30、31、32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33、34 第二节

从种到界 „„„„„„„„„„

34、35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5、36、37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37、38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教。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图片导入 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二、探究新知

名字吗?学生回

(一)腔肠动物 答 水螅的基本特征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形态结构特点。通过让学生总的触手,用于探教师:在大屏中结水螅身体呈寻和捕获猎物 出示图片让学生辐射对称。渗

透生物的形太观察(辐射对称定义

结构与生理功通过身体纵轴的学生总结:水螅能是样适应的。任何平面都能把的形态点 身体平分为相等师:提出问题 的两部分)

1、水螅的身体水螅身体呈辐射能分出背面和腹对称,辐射对称面,左侧和右侧便于感知周围环吗? 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

2、这样的形体个方向捕获猎结构与捕食有什

通过色彩鲜艳

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今天我们就一同情。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出示图片让学解一下它。生观察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师出示大屏,并通过总结让学板书课题

生提高总结能下面我们首先来力和语言表达认识一下水螅的能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

物、进行防御。么关系? 水螅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题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通过观察出示图片让学总结水螅的形太生观察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结构特点。

通过总结让学教师板书 生提高总结能

力和语言表达过渡,刚刚我们能力。认识了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现通过让学生总在我们来了解一结涡虫身体呈下水螅的繁殖。两侧对称。渗

透生物的形太师:出示图片,结构与生理功让学生通过了解能是样适应水螅的生殖方的。式,思考并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水螅的繁殖出。

其他扁形动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给物,培养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预提导。自学能力,同生殖两种方式 过渡:刚才我们时培养同学积

极主动思考能走进了水螅的生无性生殖有芽力 活世界。了解了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水螅的形态以及腔肠动物的主母体,独立生活 生活。大家知道要特征是重点水螅属于哪种生内容。以分小腔肠动物的主要物类群吗? 对腔组讨论合作的肠动物。那你能方式来完成。特征

从水螅身上总结

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一下线形动物的对学过的知识特征吗? 加以总结,让

学生养成总结让学生分组讨的好习惯。论,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课堂上已经总特征。结的内容加以常见的腔肠动物 整理,是每个教师:在大屏中学生必须做到海葵,水母,海出示图片让学生的,养成良好蜇,观察 的复习习惯。腔肠动物与人类学生总结:涡虫的关系 的形态点 海蜇可加工成营师:提出问题 养较高的海产

1、涡虫的身体品;

能分出背面和腹珊瑚虫分泌的石面,左侧和右侧灰质物质构成珊吗? 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

2、这样的形体固堤岸,还是海结构与运动有什洋生物的主要栖么关系? 息场所和庇护

3、涡虫怎样消地。化食物的? 然而由于过度采学生:通过观察挖、环境污染等总结水螅的形太因素,珊瑚礁破结构特点。坏严重。

学生讨论,自学

(二)扁形动物 其他扁形动物

1、涡虫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扁形动物

生活习性 的生活世界。了解几种扁形动物涡虫生活在淡水的形态以及生清澈溪流的石块活。那你能从他下面;以水中小们身上总结一下动物为食物 扁形动物的特征吗? 外部形态(1)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前端: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3)腹面 :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4)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2、猪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

3、华枝睾吸虫

由卵巢、精巢和子宫构成,生殖器官发达,营寄生生活

4、日本血吸虫

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

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中间宿主:钉螺 感染状态:幼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本课小结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色

水螅

1黄

.生活环境:淡水中 色

色 2.

3.结构:

二、腔形态体

.肠生动

殖物

:与

出人

芽类

生的殖关

或系

产及

生其

生主

殖要

细特

胞 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药用、观赏、石油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

: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 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图片导入 学生回答 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

情。

四、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细。活虫身体为乳白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色,有时微带线色。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雄虫较小,体长15-

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构特点。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角质层,预防奠定基础。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点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渗透德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师:提出问题 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卫生好口,接着是食和肠生习惯。端肛门。我发达的生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殖器官

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太结构完成。生活史:

特点。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教师板书 特点: 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害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的生活思考预防的方法

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端有口,后端有肛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练习: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正确 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1)蛔虫体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形动化液的侵蚀。物的主要特征。

(2)蛔虫的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消化系统发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养。(3)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4)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机动)小结: 作业: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6)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7)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8)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

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 第三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 雌虫:15-35cm尾总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 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五、预防措施

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内容

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软体动物-----缢蛏 “没有手,没有脚,背、思,激发学着房子到处走,有谁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生兴趣。结构 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

学生自主学学生填表 下这是什么动物?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习,提高学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学生在教师指导生自主学习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常见软体动物的图下,有条不素地进能力 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片,并让学生进行识行观察,并详细准

关于软体动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别,让学生想一想,确地作好观察记录

物与人类关

这几种动物的形态,学生讨论填表格 系的教学,(2)靠足缓慢运动。

结构是否一样?

可采用讨论

学生认真总结(3)用鳃呼吸。归纳的方式教师进一步指出:这

学生回答是“蜗牛”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些动物尽管在形态,学生讨论,畅所欲进行。摄取食物。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言

异,但是它们却都属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于软体动物。为什么

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石鳖

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蜗牛

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乌贼

要研究的问题。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观察缢蛏的内是:

部结构思考: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

1、贝壳的作用是什

么? 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靠什么结构运动?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

3、靠什么结构呼吸?

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4、缢蛏如何获取食

2、药用:鲍的壳(石决物? 明、乌贼的壳(海螵

教师:在观察河蚌的鞘)、珍珠粉

基础上,指导学生进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一步观察蜗牛和乌

贼,并将观察结果填的装饰品。

在表格中。

4、有些软体动物也

5、人类有一定危害:

(见下)重点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钉螺

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教师: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石鳖

蜗牛

贝壳数量,作用 8个覆瓦状排列的一片/保护 贝壳/保护

有无外套膜,作用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乌贼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身体柔软

腕足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第四节 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二鱼的呼吸

水 口 鳃(气体交换 鳃孔 水(三鱼的运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与技能 :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

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

点。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两栖动物

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

学生按顺序回答

教师重点强调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

二、爬行动物

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

么?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

1、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 在水中游泳,也可以 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 关。

投影出示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2、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 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 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

用?

(二)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常见的爬行动物。

(1)青蛙的身体 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没有 颈和 尾部。

(2)不同。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 己的皮肤颜 色而适 应不同的环

境。

(3)体表光滑有黏液

(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 有 蹼,既能 跳跃 也能划水。

(5)头部前端有一对 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 舌,没有牙齿。

有一 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 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个别强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

讲解。

【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

题。

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

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

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2、呼吸和生

殖。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蟾蜍、大鲵、蝾螈。详见P26.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P27

2、呼吸:肺;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

卵。

三、课堂诊断: 练习册

小组回答

教师订正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两栖动物

3、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爬行动物

3、主要特征

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

第六节 鸟 课 题

课 时

第 1 课时(总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板书 设计

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

生的观察、发现、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

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 要特征。

第六节 鸟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教学

环节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师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师导入: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你也许会想:“我要是能 飞那该有多好?”是啊,能像鸟儿一样自由

翱翔是人类一 直以来的梦想,直到一百年前,莱特兄弟制

造了飞机,才实现了人类的夙愿。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 鸟儿为什么能飞呢?

估时

教学

环节

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二次

备课

估时【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观看鸟的图片外形,羽毛,骨骼,肌肉图片,并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 交流 展示 成果 质疑 深化

1、鸟的体形呈什么形态?对鸟的飞行有什么帮助?

2.家鸽的肌肉,哪里最发

达?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 3.鸟的骨骼有什么利于飞行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师:展示有关鸟类消化特点的资料,鸟类呼吸的过程,并让学生

思考:这些与飞行有何关系?

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鸟与人类的关系。生看课本,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

1.农田害虫天敌

2.食用

3.观赏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总结:鸟类是适合飞行的特点: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检测 提升

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课 题 第七节 哺乳动物序号

知识与技能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3.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 物的形态、结构和生

目 标

理功能的特点,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4.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5.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教学

教 学 过 程

环节

设计

估时

教师展示:多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水生哺乳动导入 新课

创设

物:海豚;鲸鱼;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陆生哺乳动物:鼹鼠等。

情境

提问: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 生:回答......引入新课

教学

教 学 过 程

环节

设计

估时

【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看课本36页,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特征

1.体表被毛(少数水生种类除外)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自主

播放水生哺乳动物的图片作证。

2.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

回想恒温探究 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动物有哪合作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些? 交流 养条件下成长。30 展示 成果 质疑 深化 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学习任务二】

提示:门齿臼齿,犬齿的作师:展示兔子和狼的牙齿图片,引导生观察并讨论课本上

用 的问题,并总结哺乳动物的第三个特征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三】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的最后一个特征

4.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感

展示:兔子的神经系统的图

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片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四】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并思考鼠类猖獗应该怎么办?

检测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提升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板书 体表被毛(部分水生哺乳动物除外)

设计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教 后哺乳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因为很多家养的宠物,反 思 家畜都是哺乳动物,可以多举例来说明。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言

运动系统的组成

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播放录像片段。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

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

哪些运动方式。行为。

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

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

动物各种行为。

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探究实验提纲: 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

下完成探究实验。并思考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老师提出的问题。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

1、两手捏住鸡翅两

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端,向内、外做伸缩运

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怎样产生的。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

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

2、用解剖剪和解剖刀运动? 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员可以补充,在获得成功牵引骨运动的。体验的基础上,自信心增

强,学习积极 性更高。

3、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

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

交流。

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

起探讨、交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合 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

结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

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

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在老师启发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

义。

模拟制作

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讨论。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和骨骼标本,并结合挂图和大屏幕来充分认识运动系统组

成、各自作用及相互关

系。

大屏幕展示人的屈肘、伸肘动作,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产生主要是靠运动系

统来完成的。

引导,分析。

策略:引导设想

对于创意好的小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在课后做全校展示。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

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

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判断并说出资料1---5中是动物的哪一类行为?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能说出资料1、3的行为不是学来的。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人类或自身的学习也应是长期的小组观察讨论。直接观察教材的资料。

小组代表阅读相关资料。阅读教材资料。

观察讨论,对比资料1与

2、资料3与

4、资料1与5,能说出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讨论“资料分析”中讨论题4,能说出人类或自身学习的意

引导学性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提示对资料2、4、5的对比观察。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提示对题4的讨论,在讨论中作为积极“旁观者”参与,在问答中注意引导学

和不断发展的。

义。

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根据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作出假设。

阅读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认可教材提出的问题,填写相应的假设答案内容。

提示阅读。在学生探究活动开始时,注意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能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议论教科书及教师的提示,能说出探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实验对照和所控制的变量。

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引导的技巧,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斑马、大象、狒狒等)具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发学生思维。有社会行为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征。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论结果。体形成等级 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

哪些特点?

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

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

明。

析。白蚁的社会分工: 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

蚁、雄蚁、工蚁、兵蚁。

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兵蚁。那么大?

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

走路靠头羊,为什么?

分析。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

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动作、声音、气味等 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

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引出其他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义。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污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

要的。总结、质疑,引出探究课题。

探究蚂蚁的行为: 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

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

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根据本组的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

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作出假设

对所选问题作出认为合理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的假设。进行科学的分析。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师的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究提示初步拟定探究计提示:

1、如何捕捉饲养蚂

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

蚁;

2、怎样难使现象明显;

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

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作; 研究。

(一星期时间)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查阅资料,实验)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互评。完善探究报告。

总结实验,开阔思路

回顾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

进一步探究,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②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②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二 教学重点

①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②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三 教学难点

①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四 教学课时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板书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师生总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出草、羊、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根据例子讲解

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2、食物链中的生物成分。

3、食物链中数量的比较以及判定食物链的长短。

角色扮演分析如果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消失会带来什么影响。分析总结得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突出,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和珍惜每一种动物。课堂小结

A、植食动物

{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习题演练 B、肉食动物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

六 板书设计

C、杂食动物

A、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 用

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有感性认识。物。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

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法,提问并解答。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

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范围。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表格 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

时激励。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

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培养皿。桌上。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4、强化振兴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永久细菌涂片。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细菌的发现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

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发学生思考,及时进行鼓

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

励性评价。

题。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指导、创设问题情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

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

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生观教育。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

进行交流。

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提示、指导执教学生,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进行补充。

第三节

真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

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三节 真菌

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播放CAI课件,关重展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识真菌作用。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

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

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

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

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

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

力。

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

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

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了什么? 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

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观察新鲜蘑菇的形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态。

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观察与思考

讨论: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

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

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知识。

真菌的繁殖

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

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

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

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

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菌的繁殖方式。

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孢子的传播过程”。的传播过程。

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结真菌的繁殖方式。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师

思考提出五章 老师所提出的设问,立刻问题,导入新课。

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细之中。设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问: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用。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第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各小请小

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组展示交流探究结果。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

认真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

倾听,给予肯定评价。演他同学可补充。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2 篇4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戏剧:

《大进行曲》

.内容介绍:

一名《阿依达进行曲》。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于1871年。管弦乐曲。为所作的四幕歌剧《阿依达》中的选曲。同年12月24日在开罗剧场首次演出。歌剧剧情为: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埃及人俘虏后,隐瞒身份,在埃及公主安娜丽丝宫中为奴。安娜丽丝倾心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暗中与阿依达相爱。埃塞俄比亚王阿莫纳斯曼为救阿依达,发兵进攻埃及,拉达梅斯受命率军迎战,俘阿莫那斯罗后凯旋而归。埃及王将阿莫那斯罗扣为人质。阿莫那斯罗暗中斥责阿依达与敌国将领相爱,并命阿依达向拉达梅斯刺探军事机密,以利再战。拉达梅斯与阿依达幽会时果于无意中泄露机密,恰为安娜丽丝听到,安娜丽丝指控拉达梅斯叛国。阿莫纳斯罗与阿依达出逃后,拉达梅斯被判处活埋。墓穴封闭后,拉达梅斯突然发现阿依达已在墓穴等候,于是两人共同殉难。

本曲为歌剧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庆祝场面中所奏。并以单活塞、直筒、降B小调的特制小号(阿依达小号)担任主奏。乐曲一开始用“阿依达小号”奏出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的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另一段号角性音调,这一主题的情绪热烈而欢快。随后,乐曲在明快、进行曲节奏的衬托下,再现了开头部分凯旋主题,并在新的调性上再次反复。最后乐曲回到原调,在热烈而雄壮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2.教法建议:

(1)与《军队进行曲》相比,《大进行曲》更沉稳庄严、气势恢宏,这可以从速度(较慢)、节拍(稳重的4/4拍)、亮丽的乐器(小号)和大器的剧情几方面加以体会。

(2)谱例是作品的主要旋律片段,可用嘹亮的口风琴吹奏加以熟记。有条件的可将旋律作上小三度转调,这样更可感觉出《大进行曲》的气势。

(二)音乐与舞蹈:

《闪闪的红星》

.内容介绍:

由上海歌舞团于XX年创作并演出。舞剧题材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该剧在第二届中国“荷花杯”舞剧比赛中获金奖,最佳编导奖、优秀表演奖等六个奖项,并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小冬子的扮演者黄豆豆是曾多次在国内外舞蹈比赛中获奖的青年舞蹈家。剧中的音乐主题之一“红星歌”采用了同名电影的主题歌,这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

2.教法建议:

(1)由于舞蹈的语汇学生不一定都懂,会造成对舞剧情节理解上的不完整,故在欣赏舞剧《闪闪的红星》之前,可先安排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若时间有限,则老师用语言简述一下剧情和角色。

(2)欣赏中,不仅要特别注意音乐与舞蹈的丝丝相扣,还要感受心理、渲染故事情节。一句话,舞剧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

三、创造与拓展

(一).内容不定

2.教学建议:

(1)无论配两个声部还是三个声部,音乐前后两个乐段(特别是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的节奏型最好与前有所对比。这样,既较好地表达了乐意,也让学生在节奏练习上得到更多锻炼。

(2)作品原本有个力度渐弱的尾声,以表示队伍由近而远的动态,这里可把最后乐句或乐汇作补充性的延伸,并逐渐减轻音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答案:随音乐而定

2.教学建议:

(1)同样是进行曲,但类别不一样,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快板

激昂的 运动员进行曲

中速

朝气的 婚礼进行曲

活跃的中板

庄严的 解放军进行曲

中速

雄壮的 题

(三).内容不定

2.教学建议:

(1)将四首进行曲的谱子与感情术语、速度术语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选择。

(2)创编宜选一个乐段,不宜太长。

(3)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填词技巧,如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搭配,语音重音与音乐强拍的对位等等。

四、音乐小辞典

进行曲: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多为管乐合奏曲,也有管弦乐、钢琴及其他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及齐唱或合唱的声乐曲等。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典型的结构模式为复三部曲式,附有简短的序奏,其三声部中段常用下属调。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典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为行进伴奏的军队进行曲一般为二拍(2/

4、2/2或6/8拍),大调式,速度稍快。加冕典礼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常用四拍子(4/

4、12/8拍等),速度从容。葬礼进行曲常用4/4拍,小调式,速度中庸。被采纳为国歌的进行曲有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法国的《马赛曲》等。一种供家庭娱乐用的进行曲有时也被成为军队进行曲,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第二单元

自然——孕育艺术的乳汁

主题构思

在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着:“万象为宾客”(见第六课),说明“自然界的各种物象都是艺术家观察、思考的对象,它们能触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把大自然当成真正的老师。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画家向莫奈求教。莫奈指着天空、树木和水面对他说:‘你的老师在那里,向它们请教,听听它们的倾诉吧!’”(参阅《艺苑趣谈录》P68)现代舞的创始人、杰出的美国女舞蹈家邓肯说过:“我的灵感可以从树木、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感得到。”以上事例都说明:自然美赋予艺术家以创作的灵感。

本单元则选取了几组以描写自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构成课题,如辉煌的太阳、宽阔的大海、迷蒙的月光等,旨在使学生感性地知道,音乐、艺术如何表现自然的美体验到艺术的美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广袤的大自然处处蕴藏着美的韵律,湖光云影,山姿水色,月貌花颜,历来是艺术家着意描绘的对象,大自然是孕育艺术的乳汁。

本单元选材与组材有以下意图:

.考虑音乐作品的丰富及生动形象。在音乐中有许多作品描写太阳、大海及月亮,这些作品都十分优秀,广为流传,十分经典,描绘性也比较强,这样的作品易被学生接受。如《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德彪西的《大海》。

2.考虑到这些自然景观非常美,能与艺术作品完美地统一,因此就以这些作品为主题,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尽可能选取音乐与其它类艺术相关的作品,以体现各门艺术的结合,并让学生认识到艺术门类是相通的。如第五课中《平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程序曲》是门德尔松根据歌德的诗创作的音乐,《春江花月夜》是根据音乐创作的舞蹈、《秋湖月夜》是根据宋词创作的笛曲等。

4.在原课题上进行题意上的拓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与情感的融合。如《东方红》、《我的太阳》、都借用《日出》,寓意着朝气,蓬勃歌颂光明的事物,写景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其寓意是深刻的。

第四课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看、奏、弹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语言美、作品的内涵美,由身心的愉悦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日出》的欣赏,感受各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发展,想象音乐中所描绘的盎然生机,并熟记主要旋律,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充满生机的情绪唱好《天上的太阳,你早》,通过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比较,进一步了解音乐表现特征。

3.了解组曲、管弦乐队、音乐舞蹈史诗的知识及格罗菲其人。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日出》

.内容介绍: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一部分。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高原的科罗拉多峡谷带。全长约350公里,深600—1800米,宽8—25公里,河谷谷底水面线宽度小于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其中最深的一段(长约170公里),1919年为国家公园。大峡谷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全曲由5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文字标题,分别组成5幅各具风格的音画,它们是:日出、如画的沙漠、在小径上、日落、暴风雨。

第一部分的“日出”,一开始定音鼓轻柔微弱,滚奏象征着黎明前混沌的夜色和微露的晨曦。随后渐渐增强的鼓声和徐徐流动的乐声,表现了由暗转明的天色变动。这时,响起了尖锐的短笛声,如同婉转的鸟鸣,使人联想到大峡谷在晨光

下苏醒了。鸟鸣声的音调是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动机,它逐渐发展贯穿前后。接着英国管奏出由这一鸟鸣动机发展而成的主题音调,组成了一个温和亲切的晨曲。随着鼓声的增强,晨钟声、水车声和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尔后,各种变化发展的曲调,描绘了断壁岩层上五光十色的绚烂色彩。最后,出来鼓声和乐队全奏的强音,象征冉冉上升的太阳蓬勃而出。阳光灿烂的大峡谷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2.教学建议:

(1)因为是描写大自然变化多端的景色,音乐的和声语汇与感情色彩很丰富,因此,学生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也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在钢琴上用大、小、增、减和弦的色彩加以表达;用绘画加以表达;用美术视觉的色彩加以表达;用图形记号加以表达,当然,也可用优美如画的语言或各种佳作加以表达。

(2)要让学生学会从冗长与凌乱的音响中挑出主旋律,这是听大部交响乐的关键(以后的几部大作都是如此)。方法之一是寻找突出于其他声部的乐器音色;方法之二是寻找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找到的主旋律要加以熟记。

(3)描写风景的音乐作品,最好能收集到风光片来辅助教学。

(4)可发动一些摄影爱好者拍摄一些日出的照片作为音乐欣赏的背景。

(二)歌唱:

《天上的太阳,你早》

.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少儿创作歌曲。c大调,4/4拍,大调式。其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完整地呈示了歌曲主要的主题素材,每一个乐汇与乐句的节奏型比较统一,附点与八分休止符的多次出现,使音乐形象活泼而富有朝气,第一乐段结束在较高的主音上,使音乐色调明朗。然后第二乐段和弦色彩变得稍暗一些,使音乐产生对比,并用衬词演唱,显得轻松而亲切,最后回归主题,再现第一乐段第3乐句,并用“你早”结束,点明了主题。整首乐曲旋律十分流畅。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趣、富有诗意。

2.教学建议:

(1)歌曲的景色优美,情感真切,可谓情景交融,演唱时可打出一些气氛相似的画面,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也可作一些环境演唱。

(2)在歌曲处理上特别注意跳跃与连贯的对比,以突出歌曲的勃勃生机。

(3)歌曲音域不宽,调性不多,要避免不用气息控制唱此曲。

(4)第二声部的演唱如有困难,可用小乐器先将和声吹奏熟练,再进行合唱。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舞蹈:

《东方红》

.内容介绍:

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周恩来倡导下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作品。它以音乐、舞蹈、诗歌、舞台美术为艺术手段,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和新创作的音乐、舞蹈贯穿起来,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内的历史场景,是一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

类似的表演形式古而有之,如周代的《大武》、唐代的《秦王破乐阵》等。

2.教学建议:

(1)本课的舞蹈史诗是一种与前面的服饰舞、舞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体裁,庞大的音乐、舞蹈、诗歌、美术、历史的综合是史诗的一个特点。故最好是通过看(影象)而不是通过听来了解感受这一体裁。

(2)史诗中的一些著名歌曲都是流传了几十年的老歌,有的已经通过改编被大家老歌新唱了。很多学生都听过或在班队活动中演唱过这些歌曲。

(3)可结合历史课上的内容,由学生介绍一下各阶段中国革命史。

三、创造与拓展

(一).内容介绍: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两行练习:“是什么光从那边窗户透出来?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卡普鲁的歌词就用了这样的立意,把爱人的笑容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卡普阿所借歌曲的前半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星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奔放热情,倾诉着对心爱人的感情,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出现的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更使音乐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我的太阳》最初传于那坡里民歌,演出后既流传开来。

2.教学建议:

(1)首先要告诉学生,这里的“太阳”是有寓意的,比喻为爱人。不要将它等同于自然风光。

(2)第二乐段的降六级音可以先跟琴唱热,再完整学唱。

(3)此曲有无数种演绎版本,也被改编成声乐、器乐等多种形式,不妨让学生听听看看,演唱演奏者是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

(4)学唱时,前半部分要抒情些,后半部分奔放些,视唱与音准能力较差,可用来欣赏。

(二).内容介绍:

此曲为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词作者李有源是葭县有名的“伞头”(秧歌领唱、领舞者)。他用《骑白马》调编了几段新词,歌唱新生活,歌颂党和革命领袖。1943年带领移民队去延安开荒。这首歌随着移民队到处传播,深得群众欢迎。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它整理为三段歌词,改名《东方红》,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传遍全国。作曲家李焕之曾将它改编为大型歌舞《东方红》序幕交响合唱。

2.教学建议:

(1)受乐器调性的限制,原调F大调可适当移高或移低。

(2)所配和弦,注意民族性,不要滥用大小调和弦,可用固定低音伴奏,所选伴奏音型要疏密得当。有困难的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即可。

(3)可让学生先听听陕北民歌《东方红》或其他版本的此曲,感受一下此曲旋律的光彩照人,并把这种感受转移到乐器吹奏上。

(三).内容介绍: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88年。管弦乐组曲。根据1875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配乐选编而成。每部包括四首乐曲,是教材所选的《早晨》,选自戏剧第四幕启幕后,展现摩纳哥海岸早晨场景的前奏曲。先由长笛在小快板速度上轻轻奏出早晨的主题。这一除装饰音外基本上由五声音阶组成旋律,带有很新的牧歌风味,体现了恬静温馨的田园诗般的意境。这一主题由双簧管延续后,由长笛在移高小三度的调上进行反复。随后,在宁静的气氛中渐渐收束。

2.答案:

(1)从总体上感觉《晨曲》的旋律比较含蓄秀丽,《日出》的风格比较豁达奔放。和声风格不同。

(2)音乐与美术在感受方式与表现方式上的不同:

a.作为声音艺术,音乐也可以表现具体形象,从唯物主义角度讲,音乐不是空洞的纯艺术,它和文字、美术一样,能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b.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抽象的声音,所以它所塑造的形象不如文字、美术那么直观。听众需要有更丰富的想象与更创意的思维去体会它。

c.由于音乐是随时间而流动的,所以它又能使形象表现得比其它艺术更生动活泼。

d.由于音乐是声音直接作用于听觉器官的,它能直接激起人的体验而使音乐成为比其它艺术更抒情的情感艺术。

3.教学建议:

(1)《晨景》与《日出》的风格对比,可从乐器音色、调式调性、和声色彩等主要音乐要素上去考虑。

(2)在进行音乐与美术的对比时,立足点应站在音乐角度,不要长篇累牍地叙述美术的特征,但可以简单地与文学比较一下,因为它们同属于艺术领域。

四、音乐小辞典

.组曲:

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其中各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为“舞乐组曲”,兴起于十七与十八世纪之间,是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八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器辑成,有的根据特定的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2.管弦乐队:

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对乐队编制作适当的调整,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亦属常见。

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的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发挥了木管乐器独特的表现力;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协作管弦乐序曲,给奏鸣曲式以广阔的表现天地。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创作尤为繁荣,兴起了由柏辽兹倡导的标题音乐创作;瓦格纳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表现力,充实了乐队编制,丰富了配器手法,突出了音乐色彩,发展了和声语言;体裁上出现了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比才、格里格的乐队组曲,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以及诸如狂想曲、音乐会序曲等大量管弦乐作品。

各国民族乐派也大显身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等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创作技巧属先进之列。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管弦乐创作中产生了各种主义和流派。影响较大的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主义,勋伯格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和十二音体系。

我国的管弦乐创作是“五四”以后才逐渐兴起的。

第五课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奏、跳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音乐的美感,由此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和向往。

2.通过对《海上的早晨到中午》、《小溪、河流、大海》等作品的欣赏,感受与想象作者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并熟记音乐主题片段;满怀深情地唱好《鼓浪屿之波》;通过一组创造性实践活动,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大自然的景色。

3.了解德彪西、门德尔松的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海上的早晨到中午》

.内容介绍:

选自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诗《大海》中的第一乐章。《大海》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序奏部表现黎明前

的海洋。一开始,低音提琴的持续音,定音鼓轻轻的、持续不断的震音、竖琴的轻弱音响,使人联想到晨雾笼罩着的无垠的大海所特有的那种混沌、迷蒙的色彩,联想到透过昏暗雾霭的模糊的初明。加弱音器的小号与英国管奏出的轻弱绵长的声响,使人联想到渐渐展开的黎明。大海仿佛显露出沉思般的暗蓝的色彩,弥漫在海面上的浓雾在初露的晨曦中轻轻地散开。进入主要部分后,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由五声音调组成,仿佛海风亲昵地吹拂着渐渐苏醒的波涛。随着乐曲的发展,一支支动人的旋律相继出现,但又仿佛不时被风浪卷走那样断断续续。乐曲多变的色彩和音响透明度,使人联想到阳光照射下变幻不定的海洋景色,波光潋滟的海面,和大海浩瀚而无穷尽的活力。紧接着,乐曲又呈示出浑厚的音响,表现出海洋蕴涵着的巨大生命力。经过木管发展后,乐队仿佛从远出奏起了序奏部的主题,接着,在重现第一主题时,乐队加强了音响,使人联想到中午那辉煌灿烂的阳光和大海磅礴的气势。最后,在充满力量的音响中结束。

2.教学建议:

(1)印象派的乐风出自印象派画风,欣赏时可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这一流派上的表现特征进行一下对照。第四课插图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

(2)作“印象画”练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听音乐时,头脑里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口述),然后由同学们自己(或小组)进行作画(色块或抽象的线条等抽象性画面),教师无须去评价他们的优劣,只要他们自圆其说,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即可。

(二)歌唱:

《鼓浪屿之波》

.歌曲分析:

创作于1981年,表现了台湾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的迫切愿望。

歌曲为大调式,4/4拍,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结构方整,音区较低,旋律微微高低起伏,自然、朴实而流畅,第二乐段旋律上扬,表现了一种激动、急切的心情,然后又回落。“我渴望”两句,用了近似口语的朗诵音调,犹如发自内心的呼唤,最后落到低音,深沉而真挚,感人肺腑。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的一个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日光岩——郑成功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

基隆港——台湾的港口,与鼓浪屿遥遥相对。

2.教学建议:

(1)可用《大海啊!故乡》等熟悉的歌曲作导入。

(2)演唱速度不宜太慢。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诗歌:

《平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程》

.内容介绍:序曲的标题取自德国诗人歌德的两首独立、但又相互补充的短诗——“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程”两首诗作意译如下:

《平静的海洋》

风平浪静,大海在沉睡,忧虑的船夫,凝望着如镜的海水。

四周纹丝不动,像死一般寂静,海天一望无际,水面一波不兴。

《幸福的航程》:

雾幔消散,天空蔚蓝,而风神,也松开他的羁绊。

海上和风阵阵,船夫抖擞精神,快些吧,快些吧!

海水让开路,远方已临近

看!——那边就是大陆。

以上两首诗,贝多芬与舒伯特都曾为它(们)写过歌曲。门德尔松的这首序曲,以这两首对比性的短诗为依据,乐曲相应扩展的慢速引子(Adagio),标有“平静的海洋”的字样而随后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速度音乐(moltoAllegroVivace),则反映“幸福的航程”的内容。但是门德尔松在描绘像死一般的寂静和船夫的忧虑,以及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起先停滞不前,后来,迎风疾驰的情景时,主要是反映人们在这水平如镜的海面航行中所获得的印象,而且看来因他15岁时在罗斯托克附近疗养地时对波罗的海的印象密切相关。序曲的两段音乐同样贯穿着统一明朗和欢乐的情绪。引子的音乐所描写的海洋是肃穆而静谧的,人们的心情同样是敬和高尚的。

在这段引子中,可以听到像管风琴奏出的圣咏一样的音响,而在各种乐器间传递的时断时续。简短音型,宛如平静的海面上的微波闪耀。最后,长笛的独奏音型的呈现,则像孤单的海鸟鸣叫。但是一会儿,清晨的微风吹来了。船上的人们愉快地活动起来。阵风鼓满船帆,船在中疾驰——引子转入快板后,从弦乐器组深处升起一急速的乐句,它溅出的浪花遍及整个乐队,使音响不断地增强,终于序曲的第一主题出现了。起先,这个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音响轻微,只是弦乐器组有一些大声呼喊的短句同它构成有趣的对照,后来。当全乐队复奏这一主题时,就显得十分饱满有力。主题陈述的过程中,特别是转入连接段时,在那像被船劈开的海面上形成的浪潮拍击的背景上,又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它的旋律进行的特点,近似第一主题,依然是统一情绪的反映。

第二主题更安详、明朗而欢愉,由大提琴用温暖的音色奏出,它那流畅如歌、进行在门德尔松的创作中是很典型的。这支旋律写出后,一直成为门德尔松家里迎接宾客亲友的一支乐曲。在呈示部的小结尾,第二主题那心挚意诚的旋律为表示祝贺的军号合奏声所替代。在发展部中,前面那些主题的片段轻轻闪现,其中一度色彩转暗,情绪显得有些紧张,这使人想到风暴和暗礁,急流和漩涡,明朗的曲调也变成不安的呼喊。但是,一转瞬音乐就又恢复到原来晴空无云的景象。序曲的再现部开始时,独奏单簧管从远处奏出第二主题如歌的旋律,随后才是第一主题和连接段主题相继再现,到处充满欢乐雀跃的巨响。幸福的航程临近结束时,已经可以看见目的地的口岸了。全曲尾声的军号合奏,表示对逐渐临近的船只的祝贺和欢迎,全乐队的音响像凯旋一般;结束整首乐曲的最后一瞬间,情绪同序曲开始时一样,静谧而肃穆。

2.教学建议:

(1)因为是由诗生乐,同学们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体验音乐是怎样用自己的语汇去表现诗歌的内涵的。

(2)可以边朗诵边配些音乐,不过诗短乐长,要注意两者意境的吻合,也就是诗歌的朗诵是时断时续的。

(3)可以在欣赏时配上合适的风景画或有关大海的影象,形成诗、画、乐各种艺术的默契配合。

三、创造与拓展

(一)教法建议:

(1)三拍子是一种动感性韵律。在音乐中常常表现流动的河水与流畅的舞姿。这里,为突出海洋的波浪起伏,吹奏时要特别注意3/4的节拍感。做到强弱分明,气息连贯,语汇流畅。

(2)吹奏乐器为口风琴,可以完成二个声部,由于指法编排上的要求,最好不要分声部吹奏;若吹奏乐器为口琴,则可以由不同学生完成不同声部,待吹熟了再进行合奏。

(3)四个乐句中有三个乐句句末四长音,吹奏时一定要运用好气息。

(二):《帆》

.内容介绍:

莱蒙托夫(1814—1841)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优秀诗人,是俄国诗坛上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颗璀璨之星。他在青年时期的诗歌都带着鲜明的浪漫主义性质,而晚年的抒情诗中更多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苦思,充满了忧郁与孤独感。他的创作表现了对自由与爱渴望的主题,发挥了积极的浪漫主义。他除了诗歌天才外,还具有惊人的绘画和音乐天才,他是列宁喜爱的作家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作者塑造了漂浮大海,祈求风暴的孤帆形象,是诗人寂寞、孤独及叛逆性格的写照。这首诗艺术技巧丰富,特别是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显示了诗人的才能。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寥寥无几。”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在这个背景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汹涌的海面上奋力波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在祈求风暴,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都”。表现了作者孤独倔强与不屈的追求。(顾蕴英、占继军)

2.教学建议:

(1)根据诗意,所选音乐最好是有情绪上的对比的。

(2)以点带面,用音乐课中所学的本领为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汇演的朗诵节目进行配乐。

(三):

《乘风破浪圆舞曲》

.内容介绍:

一译《在海波上圆舞曲》、《在波涛上圆舞曲》、《在波浪上圆舞曲》。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作于1891年。原为钢琴曲。题献给阿尔法罗夫人。同年在庆祝阿尔法罗夫人教名日的聚会上,由作者首次演奏。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口琴独奏曲等。以管弦乐曲最为流行。

本曲受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作品的明显影响,但却表现了与大海没有缘分的维也纳作曲家们所无法表现的大海般宽广舒畅的气势和情绪。乐曲由引子、两首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乐曲立即奏出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这一波浪起伏般流动的旋律,和着轻松而带有动感的三拍子节奏,仿佛把人带上鼓满风帆船,随着大海的波涛起伏滑行的小船,那船头激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白光。这一旋律构成了乐曲的灵魂,使整个乐曲充满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情绪;第二小圆舞曲转为E大调,采用频繁的切分节奏。开头的主题曲调轻柔舒展,犹如小船上的人们在讴歌着生活和自然;接着乐曲往下属方向依次转向G大调、c大调。最后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并在温和甜美的尾声中结束。

2.教学建议:

(1)舞蹈不求复杂、漂亮、精确,但求流畅而富有韵律。

(2)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以操代舞,踏出三拍子的节奏即可。

第六课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月夜”题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抒情性,与音乐美的特征,从而产生亲近大自然,亲近艺术的情感体验。

2.对《月光与水仙的舞蹈》所描绘的恬静、安谧的意境作一番创造性的联想;用清甜的歌声深情含蓄地表达歌曲《夜歌》的意境。

3.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月光与水仙的舞蹈》

.内容介绍:

选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曲《伏尔塔瓦河》。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一条河,它从远古就同捷克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是捷克历史的见证。夜幕降临了,音乐开始弥漫着神幻的色彩: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上下跳跃,还有竖琴乐句的穿插,这里既描绘出河水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而在这有点阴暗的背景上,弦乐器(带上弱音器)合奏的和弦乐句,似反映出银白的朦胧月色,又很像水仙女的歌唱。

2.教学建议:

(1)从《伏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的主题旋律的听赏开始导入正课,这将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因为书上并非出现《伏尔塔瓦河》几个字样,而对于这部作品的主旋律初中大家都已听过了。

(2)对于《伏尔塔瓦河》,人们更熟悉的是它的“两个源头”的主题,这里要告诉学生《月光与水仙的舞蹈》与“两个源头”主题同属于一部作品,以积累学生的音乐常识。必要时,可完整放一下《伏尔塔瓦河》主题。

(3)《月光与水仙的舞蹈》仅仅是《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中的一段,并非开头部分,故在上课前,教师先要做好编辑音带的工作,把这段音乐从《伏尔塔瓦河》中挑出来,而这一段的音乐恰恰就是作者“情节性”主题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歌唱:

《夜歌》

.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俄罗斯民歌,曾被柴可夫斯基采用作为《如歌的行板》主题。歌曲结构为完全重复的两大句,节拍自由,情绪忧郁而惆怅。经填词后的歌曲,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意境空旷、神秘。

2.教学建议:

(1)从世界名曲《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的主题音乐作导入,并通过它来更好地感受俄罗斯音乐特有的风格。

(2)本曲是4/6与5/4的混合节拍,第2、6小节的句末时值要唱准。

(3)可拓展介绍《如歌的行板》,介绍其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大家面前介绍介绍。这样,对于把握好歌曲的情绪很有好处。

二、艺术天地

(一)音乐与舞蹈:

《春江花月夜》

.内容介绍:

962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获舞蹈比赛古典舞金奖,1994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表演者陈爱莲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

2.教法建议:

(1)此曲的音乐旋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主要让学生在观看影象时观察舞蹈是怎样用其肢体语汇表达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让擅长舞蹈的同学跟着影象学做几个动作或身段造型。

(二)音乐与诗歌:

《秋湖月夜》与《念奴娇•过洞庭》

.内容介绍:

《秋湖月夜》:

《念奴娇•过洞庭》:

注解:

洞庭——两个相连的湖泊名。

玉鉴琼田——玉一样光洁的镜子。宝石一样的地面。比喻湖水明澈安详平静。鉴,镜子。琼,宝石,玉石。

著(zhuo)——挨上,附着其上。

会——会意,体验。

岭海经年——岭海,岭南两广一带。经年,一年(以上)的时间。作者曾江府兼广南经略安抚史,后被去职,不久又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萧骚——形容草木、水被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比喻发短而稀疏。

“尽挹”二句——指北斗七星当成酒杯,把天地间万物请来做宾客,一起把西来的江水当成美酒,尽情畅饮。

拍舷——拍打船舷。

今夕何夕——化用《诗经•绸缪》成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天是什么好日子,竟遇到这个人!)

2.教学建议:

(1)音乐是在流动的,当找到吻合的地方,可以马上举手回答它对应了诗中哪一句。

(2)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表达形式,主要还是要从整体去理解,意境的联系,每一乐句未必能找到对应的诗句,反之,每一诗句也未必能找到对应的乐句,更何况诗的长度与音乐的时间是无法吻合的。

(3)看注解,理解诗意,并进行听听谈谈的活动。

三、创造与拓展

(一).答案:

这类音乐作品一般都表现出宁静、安谧、甜蜜或忧伤的情绪色彩。

2.教学建议:

(1)作曲家描绘月光的手法(一度创作)是多种多样,同时欣赏者理解月光,表达月光的手法(二度创作)也可以多种多样:口头描述,美术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制作,诵读名诗佳作,想象画,色块、图形、舞蹈等等都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这里,用名诗佳作的诵读、色块、图形来表达月光尤为有效。

(二)教学建议:

(1)歌曲旋律简单,通谱采用135三个音写成,又有乐句的重复,很通俗朴实,较能为全体同学所接受,故建议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此活动。

(2)尽量放松,手脚并用,全身舞动,口中欢呼,无须顾虑动作的整齐划一,规范精确,能随韵律踏准节奏即可。

(3)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彝族特有的五拍子节拍要与击掌(打击乐)和人声的伴奏节拍合得天衣无缝,不要错位。

(三)教学建议:

(1)听一下歌曲(无伴奏合唱)的录音,先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

(2)此曲较适合人声模仿与口风琴演奏,口琴若是半音阶的也可吹奏。

(3)奏唱时,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可让一部分同学唱歌曲,一部分人奏歌曲,做到人人参与,唱奏齐全。

(四).答案:

《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十五夜月》等等。

2.教学建议:

(1)唐诗宋词中描写月色的名篇很多,也很经典,可从语文教材及课外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

(2)描写月色很少有纯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大多数是借景抒情的,学生在选配音乐时,先要搞清楚古诗所传递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愉悦的,还是忧伤的?然后有针对性地配上音乐。

上一篇:我需要我作文700字下一篇:走进高三 教师代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