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2024-08-27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共10篇)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1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听指挥: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用你的左手拍右手,用你的右手拍左手,大声点,用力„„非常好,面向后面听课的老师,好,感谢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李老师来上课,同时把掌声送给后面听课的老师,更是把掌声送给我们班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因为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在李老师眼里都是最棒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节课学的生字,读对了就有奖励,奖励你们一个大苹果,敢挑战吗?

二、复习巩固 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既然

水桶

沉甸甸

走走停停

聪明

胳膊

晃荡

嗓子

拎着

生齐读、开火车读

2.师:你们读得非常准确,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在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把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来,自己读一下。

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两位):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 师:是呀,还有谁和他的问题一样? 师:真棒,英雄所见略同啊!师:疑问是一切学问的开始。会提问题证明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样会使你越来越聪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三、指导朗读 读懂文本

(一)板块一,学习2-6小节

1、课件:请你做做看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

2.练读:注意三位妈妈说话时语气(语速、语调)一样吗?

师:一边读一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画好之后把你画出来的自己先读一读吧.师:那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是怎么夸她的儿子的,你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夸一夸.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一生读,比较平淡。谁来给他评一评。生评:声音不够响亮,没有感情。师:她的儿子是什么优点? 生:她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同学们,你现在就是课文里第一个妈妈,你有一个聪明有力的儿子,你会觉得怎么样?自豪。谁能自豪的读出儿子的优点呢.生:读得有感情

师:哎呀,我听出你真爱你的儿子呀!而且这位同学很厉害,很会读书,她会把一些关键词重读。这些关键字,我们读书时要注意并重读,那就更好了。我们也用()既()又()来夸一夸。既„„又„„是并列关系,一个物体有两个不同的特点。

概括读书小窍门.注意关键字词;.边读边想象;.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让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子昂起头,露出得意的表情,眼神中是满眼的自豪,竖起大拇指,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儿子。(2)师: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自己读一读吧.师: 你来夸一夸.(用上刚刚老师教给大家的读书小窍门)课件: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噢,你读得可高兴了,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是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生:骄傲的样子.师: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骄傲自豪通过读表现出来吧!生自读体会。

师:这两个妈妈一个为儿子感到自豪,一个因儿子骄傲,那么咱们来男、女生比赛一下,男生读第一位妈妈的话,女生读第二位妈妈的话,看一看谁更爱儿子,谁的儿子更优秀。

师:就在这两个妈妈滔滔不绝夸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另一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两个妈妈就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这个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位妈妈的话呢?平静

师:三个不同的妈妈,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语气,我们来配合一下一起再现当时的情景吧。(男生请你们读第一位妈妈说的话,女生请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我来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不加旁白)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概括总结:一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一个唱歌好听的儿子,另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师小结: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有力

一个

唱歌好听

另一个

没什么特别

(二)学习8──11自然段。

1、师:就这样,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请你这样做:默读9-11段用波浪线画出来三个孩子的做法。生默读画线。师:静能生慧,默读最有利于思考。

师:那个聪明有力的儿子他是怎么做的?你能不能读出来他翻跟头的样子。多轻快呀!那个唱歌好听极了的孩子他在干什么?一生读。师:那个在妈妈口中没什么特别的孩子呢,他怎么做的?请你读。

师:课文中三个孩子表现不同作者用三个词把他们的表现清晰而有顺序的讲出来。生:一个„„一个 „„另一个

师:作者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把不同的表现写得很清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话。你能说一句吗?

(课件出示照片、课间活动图片)这下你一定会了。

生:下课了,同学们玩得真开心啊!一个在摇绳。一个在跳绳。另一个在踢毽子。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下课后的操场,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说:下课了,一个小朋友在跑步,一个小朋友在做游戏,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师:第三个小朋友用--另一个。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森林中的鸟儿,量词就会发生变化,就是——一只。(生说)生:清晨森林中的鸟儿一只在叽叽喳喳的唱歌,一只在梳理羽毛,另一只在树丛中捉虫子。师:太好了,真有想象力。

师:你们最喜欢第几个儿子的做法?一起说。生:第三个。

3、师:出示课件: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这是怎样的一桶水?

生:沉甸甸。师:沉甸甸是什么意思?追问。生:就是很沉,很重。师:有多沉,有多重?请你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词。生自由读、打三角符号

生:还有走走停停 师:是啊,太重了才会走三步歇两步。生:水直晃荡,说明很满。师:突出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得更好。(课件生自由练读)。

师:孩子们把书轻轻地放下,你可以轻轻地站起来,想像一下在你的面前就有这样的一桶水,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提手,胳膊用力向上提。生做动作,表情显出水很重

师:真重啊!请坐。真累呀,来歇会儿,这位妈妈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板凳 师:想坐那歇会儿。师:你最希望的是什么?生:孩子来帮助提水。

师:妈妈多么希望儿子能帮她提水,可是那个聪明有力的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学生说),那个唱歌极好的孩子只顾--唱歌,唯独这个在妈妈口中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提水。

四、释疑解难 升华主题

师:是的。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课文学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现在在你心里有答案了吗?

对于老爷爷来说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师:现在你还觉得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吗?生摇头。师擦去板书没什么特别。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优点。生:他孝敬父母。他非常懂事。父母累了就帮父母。

师:是啊,他很懂事,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有一颗体谅父母的孝心。板画一颗心。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孝敬父母就是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

五、小组合作,畅所欲言: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师:结合这个故事,回顾全文,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

生1:我想对前两个儿子说你们要学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生2: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棒!

生3:我想对前两个妈妈说不要以为自己的儿子有优点就行,要教育他们孝敬父母。师:无私的爱孩子,还要培养孩子做人的道理。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想对同学们说不要只说到不做到。

七、总结与生活延伸

师:孝敬父母就是懂得珍惜,懂得回报,孝敬父母行动更重要!

八、布置作业:从今天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九、放歌曲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有力

一个

唱歌好听

另一个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

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

课件出示: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走 走 停 停

胳 膊 沉 甸 甸

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

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1、出示: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

(师板书: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⑶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⑷ 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

⑸ 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齐读)

过渡:

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2、出示: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

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自豪。

(师相机板书:第二个 唱歌好听。)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也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也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出示: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

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平淡。

(师相机板书: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

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 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这里共有几个儿子?

(生:3个)

2、师质疑:可最后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

(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1: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生2: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

4、师:老师也很疑惑,请小朋友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找找答案)

5、反馈交流。生自由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及三个孩子的表现。

(师相机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师:请小朋友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好后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7、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用给予肯定,指导朗读这三句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这三句,知道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8、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个沉甸甸,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我想告诉大家这桶水很重。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描写水桶很重,请你找一找。

9、出示: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桶水,我们也来感觉一下这桶沉甸甸的水。

(4、5生试)

学生试后,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提水后的感受,相机理解词语:晃荡、走走停停。

10、指导写字:

师:是呀,这么重的一桶水,胳膊都痛了,我们来写写胳膊着两个字吧!

⑴ 课件出示:胳膊(带田字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点。

⑵ 学生各试写一个,教师巡视。

⑶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对比。

⑷ 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重点指导膊。

⑸ 学生再次练写。

师:小朋友们,我们写了一会会儿字,胳膊就开始酸了,而妈妈们却还要提着这满满一桶水,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辛苦吧!一桶水可重啦!

(引读第8自然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

(引读三个孩子的表现)

11、看着这桶沉甸甸的水,再看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你明白老爷爷说的话了吗?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同桌讨论)

12、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13、教师小结:是呀,一个真正的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师:如果你是他的妈妈,你可以怎么夸自己的儿子呢?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 。

学生尽情夸赞。

2、师:看来,这位儿子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我们的板书哪里需要改一改吗?

师按学生要求将板书第3个儿子的下面补上:

孝顺、懂事

3、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感情升华。

师:是呀,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这样的子女。在我们德清也有一位大孝子,他叫──孟郊。让我们借着一曲《天下游子同此情》来赞扬一下所有的孝子吧!

(师生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胳 膊

第二个 唱歌好听

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25 掌声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执教者:雷鸿梅 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教学目标:

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主动地关爱别人,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4、尝试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故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1、通过语音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道具:

多媒体、英子的信、英子的日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通过介绍今天到场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你们紧张吗?老师有点紧张,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鼓励我呢?

一、复习导入

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紧张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多神气的掌声啊!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书,生齐读课题)

1、复习生字词。我们先请出上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谁来读一读。生个人读,全班齐读。(重点指出“落(lao)下了残疾”,“调(diao)来的”)

2、掌声前的英子是怎样的?她有哪些表现?(自卑、忧郁)

二、品读英子的信,引出掌声

1、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找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的性格由自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自信。)板书:开朗、自信

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引导学生用高兴的情感读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英子的来信,从信中揭示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原因是掌声。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是我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英子

三、聚焦两次掌声,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1、请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品读“把头低了下去”引导学生体会英子忧郁、自卑、紧张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把头低了下去,然后说。说完后引导学生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

2、汇报第二个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老师来当英子最知心的好朋友,学生当英子。师问英子,你为什么犹豫了?挖掘英子犹豫是因为她的害怕和胆怯(qie),体会英子的痛苦和无奈。

最了解英子的就是你们了,能用你们的朗读体现英子的痛苦和无奈吗?先自己读读这句话。生个人读,个人读。师范读,生齐读。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假设英子就在我们的班级,她是那样的紧张和害怕。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预设:

英子别害怕了,上去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英子,不用害怕,我们支持你。)

3、聚焦第一次掌声,引出第一次掌声的涵义是鼓励。

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英子经过内心的挣扎犹豫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你瞧:(生齐读)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学生理解“骤然间”的意思,突然间,出其不意的。这骤然间的掌声是想告诉英子什么呢?(预设:英子,相信你是最棒的,别害怕。英子我们相信你,支持你。)

这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鼓励,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在英子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和支持都汇聚在了同学们的掌声之中,所以这掌声(热烈而持久),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生读。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一种(鼓励)。板书:鼓励

4、聚焦第二次掌声,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次掌声的涵义。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鼓励,此时的她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英子上台讲了吗?她讲得怎么样?这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前后桌小组讨论交流。生汇报。(预设:

英子,你的普通话讲得真准确,你真棒!英子你的声音好美啊!

英子你以后别害怕了,我会教你跳舞的。)这次,同学们的掌声给英子送去了赞赏。板书:赞赏

5、两个“一摇一晃”对比,揭示英子在两次掌声之后变得自信了。就像同学们说的,英子只是身体有点残疾,其他方面和我们都是一样的,甚至做得更好。比如她的故事就讲得很生动。你们的掌声也让英子认识到了这一点,你看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同学们,此时的一摇一晃和上台前的一摇一晃还一样吗?英子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走路姿势,可英子却在掌声前后走出了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人生,那都是源自同学们那充满鼓励充满赞美的掌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再一次感受掌声的力量。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四、出示英子日记,尝试用第一人称讲故事

这件事情,对英子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她把当天的情况记到了日记里。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英子日记 5月13日 星期一 晴

我上小学一直以来性格都很文静,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上课前,我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我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我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我走路的姿势。

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我的时候……

同学们,这是英子未完成的日记。但是她非常想记录下来,你能帮帮她吗?请大家从课文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生自由练习,个人试着讲。老师相机引导“那个角落”指的是英子坐的位置。

五、联系生活实际,生化主题

课文中同学们同掌声给英子送去了关爱,那么在生活中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人的关爱呢?你想把你的掌声送给我们班的谁?为什么?生汇报

对呀,同学们,当别人忧愁的时候,我们给她唱一首歌。当别人伤心时,我们给她送去一句安慰的话,当别人疲惫时,我们给她送上一杯热茶。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动都是一份关爱。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就像古语说的“赠人与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把美丽的花朵送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的手里同样收获了香味。

六、作业

回家把《掌声》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

七、板书 25 掌声

春笋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篇4

一年级组

李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一)词语复习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春笋。(齐读课题)还和一些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谁来认一认?(边读边正音【出示词卡冲破、掀翻、裹着、迎着(师:迎字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到位!师: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生:“着”是轻声。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以“着”结尾也读轻声?

生:跳着,笑着,跑着,哭着,叫着„„师:原来以“着”结尾读轻声的词,好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呢。)、生长(师:“生长”的“长”啊,可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生:“chang” 师:给“chang”组组词呢?生:日子一长,很长„„(若有学生说“经chang”)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

2、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听句练习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练练小耳朵。(出示录音:冬天,笋娃娃在泥土里睡大觉。)(三遍)

2、师:哪个认真听的小朋友想来试着说一说?(3个—齐说)

二、新授

(一)第一小节 [预设一]:

1、师:转眼间,春天来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笋娃娃们该醒了。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一找是谁唤醒了笋娃娃?生:是春雷唤醒了笋娃娃。

2、师:[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谁来读?(2个——齐读)[预设二]:

1、师:小朋友,“唤醒”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生:叫醒。

2、师: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生:XX,快醒醒,该起床了啊!。。

3、师:那你能来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来唤醒小春笋吗?谁愿意来唤醒呢?生:小春笋,快醒醒,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生:小春笋,你快醒醒,该长大啦!师:是啊,小春笋该醒来啦!生:小春笋,春天来啦,天气变暖和了,花开了,鸟儿回来了,你赶快醒来吧!不要再睡啦!

4、师:春雷公公呼唤得多急切呀!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唤醒小春笋?(3个——齐读)师评价:多么响亮的呼唤啊!多么急切的呼唤啊!多么清脆的呼唤声啊!我们来一起唤醒春笋吧!

5、一声春雷把小春笋唤醒了,他还唤醒了谁?【出示图片】 [预设三]:

1、师:在春雷的呼唤声中,春笋娃娃张开了眼睛!它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再读读第一小节。生: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出示:他们冲破泥土。)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春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生:不容易。

3、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春笋要冒出地面很不容易,为什么?(出示:冲破,掀翻,冒,加红线)

4、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生:泥土很厚,石块很重,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要花很多力气的。师:多累啊!

5、生:冲破泥土,泥土很厚的,要花很多力气呢?师:要费多大劲啊!还有谁来说?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的,弄不好还会压伤了自己。

6、师:是啊,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必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多不容易。谁愿意做一做笋娃娃,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3个——齐读)评:这个笋娃娃的力气真大。(站)评:你冲的速度可真快!(站)评:我听出来了,你冲破的可是厚厚的泥土啊!(站)评:你掀翻的可是重重的石块啊!(站)评:你可使出了吃奶的劲啊!(站)评:你真是冲破了重重困难,才冒出地面啊!(站)

7、师:(指着站着的同学)就这样,小春笋不断从地里冒出来,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争先恐后。小春笋们一起破土而出吧!一起读!站着同学请坐下。

8、师:这群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生:我觉得它们很勇敢。生:我觉得它们很坚强。生:我觉得它们不怕困难。生:我觉得它们的力气很大。

9、师:是啊,笋娃娃多勇敢啊,它们()。【出示它们()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出来。】 笋娃娃多坚强啊,它们()。

笋娃娃不怕困难,它们

()。

10、你能试着背一背第一小节吗?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出来。”]

11、加大难度,【出示黑屏】,一起背一背。

(二)第二小节 预设一:

1、师: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打开书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再仔细看看19页的图,你能帮小春笋做个自我介绍吗?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2、师:小春笋长什么样?谁来说一说。

A、生:大家好,我是小春笋,我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出示娃娃】师:看看嫩生生的娃娃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春笋刚刚从地面冒出来,刚刚长出来,所以跟刚出生的娃娃一样。师:你真是一个嫩生生的笋娃娃。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春笋„„娃娃。”]师生:春笋像娃娃,[出示:()像()练习册]开动小脑筋,来连一连,什么像什么呢?评:小朋友,积累的知识可真多。都很聪明。

B、我们来继续帮小春笋做自我介绍。生:我的脑袋尖尖的,摸上去毛毛的。师:你是一个可爱的笋娃娃。也请你来读一读。【春笋。娃娃】

C、生:我的外衣是浅褐色的,一层层的,有很多。师:而且每件衣服之间都贴得怎么样?(紧紧的)这就叫“裹着”。[出示:裹着,加红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预设二:

1、师:在这美好的春天,可爱的笋娃娃,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生:我会看到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还叽叽喳喳地唱歌呢!生:我会看到小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2、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我很高兴。

3、师:请你来高兴地读一读。(出示:它们迎着春风,,)

4、生:我还会看到天空下起了细细的春雨呢!

师:雨点打在你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师:那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5、生:我会看到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变绿了!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我很快乐。师:请你快乐地读一读。

6、师:是啊,春天的风那么轻柔,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春天的雨水那么滋润,花开了,草绿了,春笋娃娃长得多欢啊,它们离不开阳光,离不开春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

7、师:俗话说“雨后春笋节节高”。你看,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春笋——

[出示]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生读

8、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声音不够响亮。生:他没有读出春笋一节比一节高的感觉。生:要重读“又”和“再”这个字;师“很好,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读课文。你来试一试。[出示:又,再加红线]师:你来试试!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

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9、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1、师:孩子们,看,我们的小春笋在长大呢,(出示春笋生长的动画)(老师叙述: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了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2、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4)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能做到吗?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冲

2、谁来读一下。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老师范写2个字,学生观察位置,书空。

4、给这些生字,找个朋友。指导组词。

5、请小朋友们把描红本拿出来,把这两个字描一下。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作业

回去找一找有关春笋的小故事,读一读。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12个生字,词语。会写“叶,机”2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出夏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和“蜻蜓、小水珠、小鱼、青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2、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就能得到它!

(1)摘一摘

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吗?我们先来玩个摘苹果的游戏。示课件(苹果上有拼音,)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读一读

谁能顺利读出荷叶上的字,就能把我们可爱的青蛙先生迎接出来,试试看吧。(荷叶上为词语)

(3)如果老师把生字宝宝藏在一首儿歌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自由读、齐读)夏天到,夏天到,圆圆荷叶长得绿。小水珠,亮晶晶,摇篮里面摇一摇。小鱼儿,笑嘻嘻,小青蛙蹲着呱呱叫。小蜻蜓翅膀大,停机坪上跑呀跑,花朵中间飞呀飞。

3、小朋友的生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这节课,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精彩的发言来展示你们的才华,有信心吗?

二、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它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这些小伙伴是谁?让我们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师相机贴图。你最喜欢和哪个小伙伴交朋友,把描写它的段落自己先练读两遍,再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小组同学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小组同学朗读中有困难,一起帮帮他,好吗?(教师巡视时暗示:有表情,动作,眼睛亮,声音好听,陶醉了。)

2、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读哪段,就先指导哪段。)

反馈:谁愿意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指一人读。你想读描写哪个小伙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段落。分别评价,感情指导。

小水珠

(1)指名读。(根据实际情况选一个优点表扬。)

(2)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板书:摇篮)出示图片: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像小宝宝睡在摇篮里,感觉什么样?它躺在荷叶上还干些什么?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3)“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还有谁喜欢它?(指名读,评价读。)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变成“小水珠”,你们想吗?老师背诵。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齐背小水珠这一段。

小蜻蜓

(1)有喜欢小蜻蜓了吗?指名朗读,评价。

(2)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什么?(板书:停机坪)什么是停机坪?示图理解。

(3)小蜻蜓怎样和荷叶玩耍? 哪只“小蜻蜓”愿意立起来,展开你那透明的翅膀让大家看看。(指名表演)

(4)想当飞行员的“小蜻蜓”一起立起来,让我们边读课文边做动作(朗读第3自然段)

小青蛙

(1)这会儿,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它可有些不服气啊!瞧,它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图)

(2)谁喜欢“小青蛙”这一节,给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3)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体会“蹲”“歌台”为什么是歌台?

荷叶圆圆的就象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象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会唱什么歌呢?

(4)老师可真喜欢小青蛙的歌声,小青蛙和荷叶一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小伙伴。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比赛读――男女比读.

小鱼儿

(1)哪些同学们喜欢小鱼儿,老师也喜欢这一段,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2)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3)荷叶是小鱼儿的什么?贴“凉伞”

(4)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儿?我们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小鱼儿很快乐、很高兴?

(5)让我们都来做快乐的小鱼儿吧!(师生加上动作、表情齐读)(6)试背

三、齐读全文,指导背诵。

1、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请大家美美地齐读课文,体会一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2、这篇课文把夏日的荷叶写得这么美,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吧。(1)学生看画面练习背诵。(2)教师引背。(3)小组挑战背。

(背诵是小学积累的重要手段,把文字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前提。)

四、学写生字“叶、机”。

1、出示生字“叶、机”,认读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叶、机”,学生书空“叶、机”。

4、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播放古筝乐曲,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和书写要点)

5、展示书写并点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荷 叶给它们都带来了快乐,那荷叶还是谁的什么?出示课件:

1、荷叶是小朋友的________。

2、荷叶是我的_______。

3、荷叶是小蝴蝶的_______,小蝴蝶_____。

4、荷叶是_______的运动场,_______。

5、荷叶是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作业园

1、画一幅“荷叶是我的……”图画。

2、把课文有感情地背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贴画)摇篮 小蜻蜓(贴画)

停机坪 小青蛙(贴画)

歌台 小鱼儿(贴画)

凉伞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6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联系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七课《蜗牛的奖杯》,也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和交流。

2、播放《黄鹂和蜗牛》的动画。

这首好听的儿歌告诉了我们蜗牛的一个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蜗牛爬得特别慢!等它背着重重的壳,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已经成熟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会质疑

1、大家说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图)

2、谁来说说蜗牛以前是什么样的? 相机板书: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感受小蜗牛自由飞行的快乐。)

3、出示两段话:“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和“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自由读读。男女分开读。)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预设:蜗牛的奖杯从哪里来? 它为什么一直拿着奖杯?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4、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2-4自然段。

三、情境体验,品味课文(2-4)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了以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⑴ 蜗牛得了飞行冠军。

它飞得快吗?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出来?抓“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的”。指名读词。遥遥领先的意思?

小蜗牛一路遥遥领先,都甩下了谁?还会有谁?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而把藏在省略号中。

蜗牛真是飞行高手,老师记录了小蜗牛夺冠的那一刻。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PPT)齐读:小蜗牛飞得真快!让我们一起夸夸它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鲜花,掌声,奖杯一起涌向了这位飞行冠军,从此它(板书:得意洋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得意洋洋的意思是?也可以说洋洋得意。

2.得意洋洋的蜗牛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画出。

3、交流。

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老师就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想让别人都知道)“唯恐”的意思就是“只怕”。

(2)、那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吧。同桌交流。说话练习:蜗牛会得意洋洋地对蜻蜓说。

蜜蜂请求蜗牛一起做游戏,他会。师总结:瞧!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

(3)小蜗牛,你白天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累坏了!晚上该好好歇歇了吧!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4)生怕是什么意思?这段话中有个次和它是一对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这两个词都有害怕的意思,是近义词。根据它们的意思,这两个词哪一个表达的害怕情绪更强烈?

小朋友,请再想一想。

1、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

2、别人把自己的奖杯偷走了,这两件事,蜗牛更怕哪一个? 小结:唯恐,生怕是一对近义词,都表示害怕,只不过生怕显得更怕些。文中这样写,既避免了用词的重复,又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我们在说话写话时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

(5)这只小蜗牛就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更害怕奖杯被人偷走。它把奖杯看得太重要!谁来读好这段话。

指名读。

4、师:瘦小的蜗牛背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还能飞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着它,再也飞不动了。

5.一天背着,两天背着,天天都背着沉重的奖杯,就算腰酸背痛,就算再也飞不起来,还是背在身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背着沉重奖杯,想飞却再也飞不动的蜗牛。不止如此,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呢。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2、(出示第四自然段)

抓“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理解句子。(天长日久)谁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退化)为什么会这样?

3、指导朗读。

骄傲的蜗牛翅膀退化了,奖杯变成了外壳,它只能勉强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我们真为它伤心。你愿意把最后一节读给大家听吗?

4、齐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对比震撼,齐读全文,课堂总结。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小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说什么呢?指名答。

2、是什么让蜗牛从以前的自由地飞翔到现在慢慢地爬行?(相机板书:奖杯,骄傲)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揭示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师总结:是呀,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写好铅笔字

1、出示图: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位飞行冠军,瞧!这双有力的翅膀支撑着飞行中身体。咦!这幅图好像我们课文中的一个生字。

2、出示:翅。

这个字中藏着一个新学的偏旁。认识“支字旁”

3、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描红。

蜗牛的奖杯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得意洋洋

白天

晚上

翅膀退化了

坚硬的外壳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7

课 题:学 校:授课人:课 教 学 设 计

《中国石拱桥》定远县兴隆学校 马传亮 11.11.《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和结构 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 ②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④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1.分四人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1)、举例子: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举例典型,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精确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在说明卢沟桥的特点时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3)、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形象地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5)、引资料:唐朝张嘉贞说它“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张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6)、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河堤冲毁桥无恙两者相较,表明其结构坚固。2.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成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3.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用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分组合作讨论,品析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老师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确切,怎能说准确呢,应该都删掉,这样语言就准确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同意。

教师追问:为什么?谁能讲讲理由。

讨论使学生明确:“大约、可能”在这里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这是作者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进行的推测。删去后变成确切的时间和准确的记载,反而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说明不准确,不科学了。所以不能删掉。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删除法”。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画出句子,在小组内部交流各自的分析。四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①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的“各”字使用严密、准确。“各”表示在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共四个,去掉“各”后,意思变为只有两个小拱,数量少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②“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使用准确、严密。“几乎”表示程度,指桥面的平坦程度,将几乎去掉后,变成桥与水面平行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学生小组继续发言。

③“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中“拼成”一词使用准确。意思是拼合而成,表示28道拱圈并列砌筑的特点,正因如此,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才不会受到影响。

教师追问:将“拼成”换成“组成”行不行?

学生思考回答。不行。因为“组成”意思是组合而成,不是并列砌筑,因而一道坏了其他各道都会受到影响,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因而不行。(替换法)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四、拓展巩固,强化提升

1.教师分发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竹 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菱角,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而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明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结合板书: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作比较)2.总结说明文语言特点:为了准确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结合板书: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二”。

2、课外从互联网上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

板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是在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里,护士换床单的时候有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机会。我第一次抱母亲意外的发现了什么?(母亲很轻)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读课文,想像在医院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母亲流泪、挑担、护士的画面)

3、在这么多的画面中,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呢?现在不要急于回答,再去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体会。

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画面?(抱母亲、母亲挑担子)你说的这个画面是在哪个自然段?

4、下面我们就重点去读读这两段文字,重点去体会这两幅画面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心情

1、过渡: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这幅画面,这段话是我知道了母亲很轻之后,和护士说的一段话,仔细读读,想一下我当时有怎样的心情?

2、你能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吗?(难过、愧疚)同学们作者当时的心情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呢?()

3、指名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还有谁想试试?

4、读课文,体会母亲肩头的重担。

同学们母亲承受的担子究竟有多重呢,你能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母亲的担子重吗,好好读读,把句子画出来,读出你的体会。也可以对感受深的地方适当的做一些批注。

(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你能读出母亲的辛苦吗?

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大雨如注,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

(2)(小时侯,母亲这样做,我们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可以重点抓住“逢有重担、总是”等词语去体会(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一直都这么做,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只有80多斤,想像一下母亲除了挑担,还要去做什么呢?(把我和妹妹养大,繁重的家务,农田里的农活等)

5、指导朗读课文:同学们母亲肩头的担子不仅仅是这100多斤重的担子,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那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的重。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6、在理解了这一段话之后,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母亲?(学生答)

7、感受母亲的话。

而母亲对自己做过的事却是怎么看的呢?谁来读读母亲的话?还有谁想读? 你们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母亲话的意思吗?(学生说意思)

四、品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所以母亲承受再重的担子也不说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啊,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去读读课文这一段最感人,最难读的文字,自己读。

2、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们,我每次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小时侯为了把我们弟兄几个拉扯大,吃了很多苦,但我从没听妈妈有一声怨言,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应该可以放手了,但是妈妈仍然像照顾孩子那样来照顾我们,烧了好吃的,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饭剩菜,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有谁生病了最着急的是妈妈,而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进医院的也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也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妈妈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的敬意。

3、指名学生读这一段话。你们想不想读读这段文字?

4、这段话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最后一句)此时此刻,母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母亲的泪是怎样的泪?(学生回答)你们体会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5、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你?(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动情的读读这段话吧。

五、写话练习,升华感情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也想用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句诗是孟郊的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诗吧。(齐读)

这句诗的意思是

六、拓展情感

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今天回家还想做些什么呢?

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9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伸手和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它奇怪在哪?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怎么来的?生:奇怪的大石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师:老师发现大家提的问题都是围绕课题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哪个?(奇怪)你们真会学习!抓住关键词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同学们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生:看书、看课文等。

二、新授

(一)感受巨石

1.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块石头究竟奇怪在哪呢?请同学认真读读课文的2~8段,说说这块石头跟普通的石头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读书。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块大石头的特别之处? 预设:生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这块石头怎么样?

生:只有一个。

师:你是从哪个词发现的?

生:孤零零

师: 你能用“孤零零”说一句话吗?(训练学生直接抓住关键词回答,不必一问一答)

师:这个句子真好!(板书:孤零零)这是这块大石头很特别的地方。还有吗?

生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师:这句话能看出什么?(抓关键词谈体会,再有感情的读句子)生:石头很大。

师: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出石头很大?

生:严严实实。

师:(板书:严严实实)你能通过朗读这句话让大家觉得这块石头很大吗?

生读。

师:很好!体积大也是这块石头的特别之处。还有吗? 生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师:哪个词让你觉得石头与众不同?

生:几百年(板书)

师:从这个词我们能够看出来这块大石头的时间……

生:很久了。

生4:其它不太符合要求的答案。

师:这是你的想法,很好,稍后我们再再推敲。

师小结:从上面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这块大石头确实很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很大的兴趣,并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三、研读问题

(一)师:那么课文中,李四光问了几个问题?又是怎么问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8段,找出李四光提的问题,并做上标记? 生默读。

师:李四光提了几个问题?用手势告诉老师。生:2个、3个、4个。

师:(找提3个问题的同学)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三个问题?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刚才说有4个问题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

(二)师:(出示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三个问题,想一想,从这三个问题中,能看出少年的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提的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预设:生1:我认为李四光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师:你是从他提的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生:第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能连起来说吗?把这个问题回答完整。

生:我从李四光提的第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师:说得太精彩了!善于观察这个品质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李四光和很多小朋友玩捉迷藏,只有他发现这块大石头很特别,说明他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你说得对,善于观察就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李四光还有什么品质?你从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生2:我从李四光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发现他是一个敢于提问的孩子。

师:对呀!李四光敢于向老师问问题!第三个问题又能看出李四光什么品质呢? 生3:能看出来李四光爱动脑,勤思考、善于分析问题。

师:你说得真准确!李四光的问题问得一个比一个深入,特别是第三个问题,有他自己的分析、推理、判断、思考,你能试着问一问第三个问题吗?(出示课件)

读出不同的语气(心里默默想---追问,刨根问底—边分析、边推理)

(三)师:我们再来看看老师的回答!老师怎么回答的?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师:从老师的回答中,你能听出什么? 生: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个词判断出来的? 生:恐怕、听说、也许

师:是呀,刚开始老师也是在猜测,拿不准,到后来完全被李四光给问住了,这时老师也许会有点———— 生:不好意思、难为情。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老师与李四光之间的对话呢?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生汇报。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这段对话在格式上与前面课文中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提示语

师:同学们也很善于观察!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两个人有特别频繁的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的,我们可以不用提示语,每人的话为一段,这样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再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写。

(四)过渡:

师:当然,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可是爸爸也不知道,难道这个问题就这样算了?没有,这个问题在他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

师: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

生:这块大石头师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去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师: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快速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段中有很多地质方面的专业术语,你能抓住一些关键的术语提出问题吗?

生:什么是地质学?冰川怎么推动巨石旅行?第四纪冰川是怎么活动的?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提问题,希望你们也能像李四光一样有了问题后,不要放弃,要一起探究下去,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板书发现—提出—解决)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看看黑板上的这个问号,如果前面李四光的疑惑用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预设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 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她的研究还没完,用“,”。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扣题)

小结:其实老师发现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像李四光一样,敢于提问,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奇怪的大石头!

孤零零 善于观察

严严实实 敢于提问

2015《三个儿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真情体验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温暖的春风迎面吹来,混合着鲜花的清香,泥土的气息,此刻,你就在青青的草地上陪伴在爸爸妈妈身边尽情地唱着跳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幕啊,同学们,你们此刻想到的是什么词呢,老师想到的是开心。生答,快乐,幸福,师:是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而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我们继续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的呼声是什么? 生答,雷利

师说,雷利的呼声是什么呢 生答,(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说,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雷利的呼声 生齐读(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

师说,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生答,因为他的爸爸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师说,说得很好,说明你们了解课文了,爸爸是雷利最亲的人,战争夺走了爸爸的生命,那雷利有一位怎样的爸爸呢,请同学自由地阅读课文一到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爸爸的句子,待会儿我们用第一人称来介绍雷利的爸爸好吗,开始 生自由读

师巡视,帮帮同学 师说 现在谁来介绍介绍

生回答,我的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

师说,杰出,超出一般的,多么令人自豪的爸爸,师说,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爸爸最高的评价,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师说,你们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介绍这样的爸爸 生齐读(我的爸爸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师说,多么优秀的爸爸啊,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再也回不来了,还有其他的句子了吗

生说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师说 我的爸爸精通

,是一位出色的 师说 你们能读读这句吗?用很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生读

师说,这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爸爸,本来他应该 生说:(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师说:还有其他的句子吗?老师建议你们在第三自然段找找生活中的爸爸又是什么样的 生说 师说,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说,关心爱我

师说,是啊,那是爸爸对我和妈妈深深的爱,我们读懂了爸爸深情的目光

师说,我们能从这字里行间读到爸爸爱我、爱妈妈、爱这个家,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卓越的爸爸,这么爱我爱妈妈爱这个家的爸爸,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

,忘不了爸爸亲切地对我说

来请同学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答应送我一顶蓝盔,如果爸爸凯旋归来,爸爸一定会怎么做,你们能想像吗 生回答,师说,多么温馨的场景啊,现在爸爸回来了,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 出示文字: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指名读

师:面对这样的场景,雷利的家人„„请用悲痛的语气来读。指名读

师:面对爸爸的灵柩,雷利想起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他想起了„„他想起了„„他想起了„„(省略号处由学生说)

师:可是这些幸福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那个才华横溢的父亲,那个„„的父亲,却倒在了„„学生再读:现在爸爸回来了„„

师:是啊,多么可恶的战争!多么残酷的战争!我看见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在场的叔叔阿姨„„,全世界都„„,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省略处由学生接读。师说:爸爸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说 读得太有感情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说,爸爸用自己的生命向全世界呼唤,他呼唤的是 生说 和平和平和平

师说,这不仅是爸爸的呼唤,也是小雷利的呼声啊,板书,和平

师说,同学们,雷利失去了爸爸,雷利的妈妈失去了丈夫,雷利的爷爷奶奶失去了儿子,这一幕是他一家永远的痛,祖国也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才。因此雷利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获得了片刻的安宁。但是51年后的今天,生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师说,不少地区还弥漫着 生说,战争的硝烟

师说,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 生说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说,和平就像花一样美好,但却娇嫩,很容易被摧残,大家看看这些资料吧 教师展示关于战争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图片(配以解说)师说,造成这一幕幕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呀 生说,战争,师说,所以向全我们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说,这不仅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全体同学的呼声啊

师说,为了什么,我们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都找到了吗

师说,那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话 师说 这里的母亲指的是 生答 雷利的母亲

师说,是吗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 师说,仅仅是雷利的母亲吗 生答

师说,指世界上所有的母亲 师说,这里的妻子指的是谁 生答,世界上所有的妻子

师说 这里的孩子指的是所有的孩子

师说 这里所有的就是指更多的,我们把更多的三个字放进去读一读

生读(为了更多的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更多的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更多的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说 现在谁来说一说,雷利发出心底的呼声是为了什么 师说,用我们书上的一句话是为了什么呢,找到了吗

师说,这是我们心中的渴望啊,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憧憬去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救救孩子们

师说,课文学到这,你们知道雷利是向谁发出这样的呼声吗 生说,加利先生

师说,你读懂了课文,仅仅是向加利先生呼吁吗 生答

师说,你不仅读懂了课文,并且深刻地理解了课文,非常好 雷利是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师说,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生答 不是

师说,还是谁的呼声呢 生答

师说,非常好,这不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也是我们全体同学内心的渴望,这不仅是我们全体同学内心的渴望,更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啊。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在我们的呼声下郑重的签名 生上来

师说,请问你代表的是谁呢 生答 师说,你太了不起了 来在这里写上四年级全体同学

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一起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上一篇:二2班运动会解说词下一篇:电工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