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2024-07-07

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精选3篇)

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篇1

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作者:朱 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1期

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很多学校都在做,其基本模式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又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我校在推行星级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以系统论、统筹学的观点为指导,遵循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构建了一套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符合我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新体系。

一、理清思路,科学设计星级学生评价体系

我们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健康成长、求知上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善良感恩,每个方面设为一颗星,每颗星都有相应的可以量化的星级标准,学生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一颗星,一学期下来,得到几颗星,就是几星级学生。这五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各个内容,而把这些德育内容通过星级评价的方式加以具体化,由“虚”入“实”,将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可以看见的,可以做到的,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有标准可依,有内容可做,有活动可参加,则相当于给了学校一个德育的抓手。我校正是从“五星”评价入手,引导学生每月争创一颗星,同时辅之以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循环往复,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使之相互借鉴和比较,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不断内省,促进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评价者提供评价的依据和机会。评价时,学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的年级要求和标准都不一样,并且本评价一个学期一个轮回,常年坚持,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每次评价都会将相关评价资料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学生的转变和发展,促进进步。评价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监督和评价,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统筹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为星级学生评价服务

我校星级学生评价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星级评价,推动了“全员育人,处处育人”理念的真正落实,并将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与星级学生评价挂钩。德育不再是大队部、政教处等德育专门部门的事情,教学、后勤、工会、安全、体卫艺等部门均有分工,大家协同配合,实现了德育的全网络覆盖。开学之初,学校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做好了全学期的创星活动计划,围绕每月的德育主题,各部门做到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检查反馈三个一致。例如三月份的德育主题是文明礼仪,学生要争创“文明礼仪之星”,那么,各部门跟文明礼仪有关的工作都会安排在三月份进行,主要目的,一是为给主题教育的展开提供载体,二是为星级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各部门的许多常规工作,也能在星级学生评价中找到抓手,如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是“健康成长之星”中的重要内容;《凤舞九天》读书活动,是

“求知上进之星”中所要求的内容;班级一日常规评比涉及到多颗星的评选。有了星级学生评价工作的衔接,我们真正做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

三、活动育人,坚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

有效的德育既离不开说教式的灌输,也离不开体验式的活动,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主题活动,既是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接受评价的过程。如学校举办体育节,学生是否积极填报比赛项目,是否踊跃撰写宣传稿件,是否具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能否主动为体育节服务,都是评选“健康成长之星”的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围绕某个主题评选星级学生,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很多都是常规工作,我们并不刻意地去为某颗星而组织某项活动,常常只要整合现有的德育资源就足够了。如四月份是遵纪守法教育月,学校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争创“遵纪守法”之星,那么,在这一个月中,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会跟“遵纪守法”有关。“安全教育周”活动会安排在本月进行,我们会主动与派出所、司法所联系,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并举办“法制进校园图片展”,各班墙后的专栏,学校的橱窗等文化宣传也会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等等。而学生在本月中的言行、心得体会、作品等都会是能否获得“遵纪守法之星”的依据。

四、触动灵魂,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只能是“外因”,效果如何,必须依靠“内因”而产生作用,这种“内因”就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将星级学生评价工作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争做星级学生的欲望,从而自发的“查缺补漏”,向星级标准看齐。工作中,第一,《星级学生评价手册》我们做到了学生人手一册,在每月星级主题启动之时,各班首先组织学生学习细则,逐条研读,哪些已经做到,哪些还需努力,学生要心中有数;第二,要求学生建立星级学生个人参评资料袋,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如学习笔记、获奖证书、主题手抄报等都装入资料袋,见证成长、进步的历程,享受成功的喜悦;第三,多元评价,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对照星级学生评价细则和资料袋中的资料开展自评,小组评,然后带回家去让家长评,再由科任教师评,最后在班主任处汇总、定评。这些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在这些固定的程序当中,学生的心灵会产生变化,会自觉地向星级学生的标准靠拢。

五、榜样激励,对星级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一学期按四个月计算,每月一星,可以争创四颗星,如本学期学校安排为:三月份文明礼仪之星;四月份遵纪守法之星;五月份善良感恩之星;六月份求知上进之星;同时,全学期都争创健康成长之星。每月,学校组织了简单的创星启动仪式和隆重的表彰仪式,授予学生“一星”,学期结束时,学校会组织更为隆重的仪式,表彰三星级以上学生。学校规定:“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必须在五星级学生中产生,大队干部必须获得四颗星以上才有任职资格,班干部必须获得三颗星以上才有任职资格。五星级学生是我校学生中的最高荣誉,对于

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构建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指标。但一直以来, 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僵化、内容笼统、方法单一, 未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道德情感水平, 学习评价对教学未能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鉴定作用。

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并新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 标志着新一轮德育课改的开始。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本人拟就传统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新课改环境下, 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中职德育课在学生成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长期以来, 德育课教学由于过于强调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上, 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 忽视了德育课除了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 所以考试只检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 导致学生“死读书”而忽视了对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2. 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缺乏过程性评价

中职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加上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对传统的课堂学习较为被动, 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差。为了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 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迫使一些比较在乎学习成绩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考试内容, 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考核, 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真实道德水平的考核。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经常是老师考前发一张复习试卷给学生, 学生只要死记硬背, 人人都能拿高分。而对于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学生来说, 只能是重复补考。这样的考试单一而不科学, 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更无法衡量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

3. 评价方式不科学, 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单一的考试 (笔试) 形式不仅无法反映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 而且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改进等功能。而且, 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 往往是老师说了算, 主观随意性较强, 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在这种评价机制下,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传统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 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实行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方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 科学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中开展多元评价的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为改进中职德育课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分别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都同时具有这八大智能, 但每一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 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一个或两个智能领域里表现突出, 如有的表现在逻辑-数学智能比较优秀, 有的则表现在音乐智能比较优秀, 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建立在多元的基础之上的。传统的评价方式只关注了学生的逻辑-数学评价和语言智能评价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每个人的真正智能。因此, 必须改变单一、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 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智能的“闪光点”,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和自信。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给予我们重新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评价以启发:首先, 学生并没有智能上的太大差别,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 没有所谓的“差生”“落后生”的区别。其次,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多角度、全方位,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记录、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真实道德情感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要想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必须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创设多元情境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构建科学多元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见附表)

1. 评价范围扩大化

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具有特殊性, 它的评价范围不仅可以是课本内的知识, 还可以渗透到学生所有的德育范围。评价范围可以从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示以及阶段性纸笔测试等范围。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肯定, 对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评价内容多样化

根据德育课的课程特点,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内容可以从知识到行为, 从行为到情感, 从情感到心理, 从心理到意志的综合评定。在课堂学习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对待问题的看法进行学习评价。在实践活动中, 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兴趣、动机、情绪进行学习评价。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则可以通过学生递交的学习成果 (论文、调查总结、访谈记录) 等, 分析学习态度、完成程度、完成的质量以及内容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3. 评价主体、形式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 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 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社区人员、企业人员等,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使评价更加客观有效。评价形式还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方式。

开展学生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在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环境下,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和单一的评价方式, 从多元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发展和能力表现, 构建客观、积极、多元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发挥德育课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善铭.试论中职德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2 (3)

[2]李风华.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评价[J].教学与管理, 2003 (6)

以星级学生评价为纲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32-03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还存在着培养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六大举措,其中把德育放在首位,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对各职业学校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和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是当前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谈一已之见。

一、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地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互动,把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包括德育教育教学及学生德育成效两部分。如何对学生德育成效进行评价,应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教育内容

学生德育教育应包括思想品德、经济政治文化、道德规范、法纪法规和心理健康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包括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标准、原则及学生应达到的要求等教育;法纪法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知识、学校和企业等单位规章制度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交往心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等教育。

(二)教育形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生德育教育应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教学,包括德育课程教学及其他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造与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阵地。另外,其他课程教学也应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并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有利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有机地开展德育渗透。例如机械类专业,在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及职业特点,把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规范等进行有机结合。

2.班级管理,包括班主任管理及班集体建设中的德育渗透。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者,对学生德育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稳定、最重要的群体,是学生德育成长最重要的土壤。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状态、专业特点及就业方向等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创建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例如在学校大环境背景下,建设好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发挥在德育教育中家校协作的重要作用。

3.学校管理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学校是开展学生德育教育重要场所,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管理育人。例如学校通过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大型活动或班级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及德育素养。

4.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实行“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环节,占整个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以上。实训及实习一方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三)学生德育素养参差不齐,教育难度大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重要阶段,各地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职大体相当”要求,不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目前,庞大的中职学生队伍德育素养参差不齐,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队伍日渐庞大,学风气息弱。据对部分学校二年级学生调查分析,有近4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有35%的学生持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仅有25%的学生想学习一门技术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底子薄,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难度大;二是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初中升学考试不理想无奈之下而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易产生自卑感,学习兴趣不高;三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厌学情绪易滋长漫延;四是学校没有构建适应学生成长的学习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过程带来的荣誉感或自豪感。

2.日常行为习惯不规范、自控能力较差。中职学生普遍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加上一些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不够规范,同时受互联网影响较大等,普遍存在日常行为习惯不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参差不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有近70%以上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家庭,其中在农村学生中有83%的学生系留守青年,有13%的学生系单亲家庭。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实施寄宿学习制度,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既然学校实施寄宿学习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里学校应承担全部的教育和责任,家长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关心和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无法得到多方面的呵护及教育,心理健康状态时好时坏,学校德育教育难度加大。

二、对学校如何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课堂教育及行为表现的比重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应由课堂德育教学、在校期间及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共同构成,其中课堂德育教学应占50%、在校期间行为表现占20%、校外顶岗实习占30%。如图示:

1.分段式德育评价,即分为在校期间和校外实训实习期间两段对学生德育进行评价。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时间”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原则上为1年”相关要求,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实行“2+1”办学模式。学校在对学生德育进行评价中往往只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成绩,而忽视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因此,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应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段进行,而且在校外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评价比重应不少于总分的30%。

2.课堂德育教学和日常行为表现共同评价,即课堂德育教学和日常行为表现按比重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德育教学是实施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中职德育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并按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各课程的学业测试。另外,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应根据学生学习(包括校外实训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按遵纪守法、参与各类活动、好人好事、团队建设、服从安排、文明礼貌等进行量化评价。学生德育成绩应该是课堂德育教学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共同评价的结果,其中课堂德育教学所占比重应控制在40%-50%,并按开设的课程分科目给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所占比重应不少于50%,并按具体情况分项量化给予一定比例(详见后样表)。

(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的多元主体评价

学生德育成效往往是以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外化表现,其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在对学生德育评价过程中学校、家庭、企业是主要实施主体,中职教育教研部门以及学生自身是实施评价的重要补充。

填表说明:在校期间行为表现是先根据四个学期分别打分,到毕业时再按比重分汇总;实习期间行为表现以每实习一个单位打分一次,到毕业时再按比重分汇总。

1.学校评价。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这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中职学校以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德育成长,是学生德育评价最重要主体。学校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文化基础及专业课任教教师、学生德育管理部门、团委、班主任及班委会。

2.家庭评价。学生德育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是学生德育成长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重要时段,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前后比较,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德育成长的变化,是学生德育评价最有信服力的评价者,同时家长合理运用德育评价手段,能更好地加强与学生沟通,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成长。

3.企业评价。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产教”融合重要实施方式,是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重要预备阶段。顶岗实习期间是学生技能和德育成效外化体现的重要时段,因此企业参与学生德育评价是学校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德育素养情况。

4.教育教研机构评价。依据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更多地表现出无规律性。中职德育教育成效更多的是学生内在思想的沉淀,只有在具体环境中学生德育成效才能表现出来。中职德育教育没有“高考”这一标尺来衡量,无法统一检测各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成效,因此中职教育教研机构应要根据地方特色统一做出评价模式,以便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完善德育课堂教学任务。

5.学生自身评价。学生是构建德育评价体系中最核心要素,德育教育成效是以学生个体言行外化表现出来,阶段性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当时阶段德育成效的反映。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主观能动性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和改变的过程,因此学生即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根据上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可量化为上页样表所示。

(三)建立健全德育评价管理制度

学生德育评价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制度,学校是学生德育评价工作运行最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应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德育评价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学生德育评价档案制度。学校应在学生入校时与学生学籍档案一并建立学生德育评价档案。二是要建立学生德育档案流动管理制度。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涉及的内容和人员较多,贯穿学生学习及生活全过程,学校应根据“签字领取—跟踪服务—及时收回”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流动性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签字负责。三是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人员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德育评价人员培训及规范管理,提升参与评价人员的思想认识,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学生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

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良好地运用学生德育评价结果是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德育评价结果应与毕业证书办理相互衔接。据了解,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较多,专业课程很不统一,没有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业测试,学生毕业成绩基本由学校组织考试认定,不管学生成绩及行为习惯如何都能顺利办理毕业。德育评价结果与毕业相挂钩,即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重视,又能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另外,学生德育评价结果应是学校推荐就业及用人单位择用、提拔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Z].2014-12-22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07-27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Z].2012-12-07

[4]陈伟伟.中等职业学校多层面德育评价方法探析[J].宁波大学生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薛祖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初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

上一篇:高中入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政协委员考察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