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2024-06-23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通用8篇)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篇1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A.查特斯

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A.拉特克?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D.方法

4、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A.《儿童与课程》

5、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A.目标模式?

6、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B.过程原则?

7、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C.有意义学习?

8、“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B.认知驱力?

9、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C.最近发展区?

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分数:1分)D.逐渐分化原则

11、“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分数:1分)B.生成性目标?

12、?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分数:1分)C.超越论?

13、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C.学习者的经验?

14、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C.科目本位课程?

15、?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

16、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C.课程结构?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D.夸美纽斯

18、?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D.隐性课程

19、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B.个别学习? 20、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分数:1分)D.课程采用

21、?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分数:1分)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22、?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A.B.C.D.(分数:1分)B.目标游离评价?

23、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分数:1分)

D.量的评价

24、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分数:1分)B.质的研究方法?

25、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分数:1分)

C.生活世界?

26、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分数:1分)A.激进建构主义?

27、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28、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分数:1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29、“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分数:1分)C.夸美纽斯? 30、?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C.博比特?

31、?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分数:1分)A.技术兴趣?

32、?“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分数:1分)

C.解放兴趣?

33、?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D.赫尔巴特

3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分数:1分)D.斯宾塞 35、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C??)(分数:1分)C.解放理性?

36、“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分)B.斯藤豪斯?

37、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 D.符号表征

38、?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分数:1分)D.先行组织者

3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基本性? 40、?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分数 B.程序教学?

4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C.情感领域?

42、?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D.学科中心课程

43、?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分数:1分)C.自主型教学方法?

44、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

45、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A.方法?

46、?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分数:1分)

C.整合性?

47、?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分数:1分)B.综合课程?

48、?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C.显性课程?

49、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50、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分数:1分)

C.课程实施?

51、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分数:1分)D.课程创生取向

52、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分数:1分)A.目标本位评价?

5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分数:1分)C.质的评价?

54、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分数:1分)

A.量的研究方法?

55、?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A)A.科学世界?

56、?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分数 A.校本课程?

57、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分数:1分)D.最近发展区

58、?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B.支架式教学?

59、?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分数:1分)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60、?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分数:1分)D.赫尔巴特

6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分数:1分)D.八年研究

6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维果茨基? 63、?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64、(?)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分数:1分)

A.教学方法? 65、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分数:1分)

B.苏格拉底? 66、(?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分数:1分)A.斯腾豪斯? 67、“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分数:1分)A.克伯屈? 68、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分数:1分)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9、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分数:1分)B.课程审议? 70、?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分数:1分)D.发展性教学论 71、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主动作业? 72、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分数:1分)B.目标模式? 73、()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A.过程原则? 74、?“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分数:1分)B.帕克赫斯特? 7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分数:1分)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76、“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分数:1分)C.自我实现? 77、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分数:1分)C.课程与教学目标? 78、?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分数:1分)C.实践理性? 79、(?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分数:1分)B.课程选择? 80、“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分数:1分)B.超越论? 81、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分数:1分)B.整合性? 82、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1分)A.卢梭? 83、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 84、?下列各项中(? D??)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分数:1分)C.问题教学? 8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C.古德莱德? 86、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8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利维? 8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分数:1分)B.学术中心课程? 8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分数:1分)A.促进者? 90、?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91、?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B.实践性? 92、?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D.整合的艺术

9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分数:1分)A.夸美纽斯? 94、?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分数:1分)A.实验教学论? 95、?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分)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9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分数:1分)B.言语表征? 97、?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分)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98、?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分数:1分)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99、?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分数:1分)D..先行组织者 100、“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C.表现性目标? 101、?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分数: B.广域课程? 102、?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 103、?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分数:1分)C.课程开发者? 104、?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D.课程实施

105、?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分数:1分)

A.忠实取向? 106、?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分数:1分)D.课程实施阶段

107、?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分数:1分)B..形成性评价? 108、?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将评价分为(??)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109、?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分数:1分)B.第一代评价?

110、?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 ?)(分数:1分)B.目标达成模式?

111、?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分数:1分)D.社会建构主义

112、?基于“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分数:1分)

A.随机访问教学? 113、?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是(??)(分数:1分)D.支架式教学

114、?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分数:1分)B.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15、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 116、?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分数:1分)

C.专门化? 117、?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大教学论》? 118、?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分数:1分)

A.方法阶段? 119、?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C.裴斯泰洛齐? 120、?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是(? ?)C..赫尔巴特? 121、?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分数:1分)B.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122、?“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分数:1分)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分数:1分)A.被动适应论? 124、?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分数:1分)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12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C.示范? 12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C.连续性与顺序性? 12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分数:1分)

A.使人成为“自然人”? 128、?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分数:1分)A.轮形课程? 129、?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分数:1分)A..美国? 130、“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这一观点属于 A.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 131、?隐性课程的首倡者是(??? ?)(分数:1分)A.杰克逊? 132、?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是(?? ?)A.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种人格的建构? 133、?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B.心理建构? 134、?“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A.回应模式? 135、?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视为()B.符号表征? 136、?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B)A..《课程》? 137、?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分数:1分)A.教学的教育性? 138、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分数:1分)B.确定教育目标? 139、?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D.一般发展

140、?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分数:1分)C.直线式课程? 141、?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分数:1分)D.凯勒计划 142、?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分数:1分)C.课程变革? 143、?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 14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称为()B..形成性评价? 145、?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国家课程? 146、?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分数:1分)C.情境教学? 147、?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B.查特斯? 14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B.有意义学习? 149、?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超越论? 150、?泛智教育说属于(??)(分数:1分)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篇2

以默会理论为指导在

技校教学中优选教学法的意义

(一) 默会理论

哲学家波兰尼 (Michael Polanyi, 1891~1976) 第一个提出“默会知识”概念,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被说成知识的东西, 像用书面语言、图或数字公式来表达的东西, 只是一种知识;而非系统阐述的知识, 例如我们对正在做的某事物所具有的知识, 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如果称第一种为明言知识, 第二种就为默会知识, 可以说, 我们总是默会地知道, 我们在默会我们的明言知识是正确的。”国内外从事默会知识理论研究的专家对此各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董仁忠、张晋、马庆发在《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中, 将默会知识的概念总结为“默会知识是个体或组织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并大多要通过行为表现的, 以信仰、领悟、个人经验、直觉、感悟、默契和诀窍等形式存在的, 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和公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 不容易传递的知识。”基于以上表述, 我将“默会知识”与“明言知识”的关系理解为———默会知识是明言知识的基础, 在无能力将知识明言时, 是要先默会的;默会知识是明言知识的升华, 明言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时要转变成默会知识;明言知识对于默会知识是冰山的一角, 正所谓很多知识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

(二) 技校教学状况

在以登记入学方式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中, 低成就感学生的比重逐年加大,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能力上有较为显著障碍的学困生;在心理素质上特别是在思想认识、意志品格上有不良障碍的问题生;学业和认识水平都不高的双差生。他们学习明言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差, 在他们的学习经历中, 经常性的学习失败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兴趣, 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暴自弃、逃避学习, 强迫这些学生把应知应会的知识都以明言知识的形式掌握是很困难的。

技校教学的目标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实践教育, 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把技校学生培养成能把所有知识明言化的专家也是没必要的。

(三) 以默会理论指导技校教学优选教学法的意义

董仁忠等把职业院校中对课程教学实践中以课程教学策略为载体的、基于个体技能的默会知识归纳为“判断学生职业取向、专业特长和学习状况的悟性、直觉和心智模型, 教师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的教学机智和诀窍, 教师处理课程教材问题的技巧, 以及在教师的言语、体态、表情、着装等方面所体现的默会知识。”

基于以上对技校教学状况的分析、对默会知识的认识, 以及对“默会知识”在职业教育中表现的理解, 我们看到, 如果在技校专业课教学中能以默会理论为指导, 适时、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使没有能力将知识明言的学生默会, 使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将明言知识升华成自身的素养, 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将比我们为了教学改革而采用任何特别的教学方法都更有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也是对教师理解默会理论的要求。

以默会理论为指导,

选择《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常用的教学方法

目前, 国内职业学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优点是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便于说明原则, 叙述事实, 解释概念;还有利于教师展示个人教学机智, 将教师本人的知识、学习方法、处事方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讲授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单向教学, 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材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 同时有沦为“填鸭式”教学的危险。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以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潜能。其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引导探索———解决问题———归纳反思———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其优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相处, 突出“以学为本”的原则, 但是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与之配套的教学硬件保障。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 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启发获得知识和方法的教学程序和手段的总和。它包括教师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六个环节。它有助于学生之间默会知识的传递, 学生与组织之间的学习和启发, 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除讲授法外, 其他几种教学法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二) 各种教学法在《电工仪表与测量》中的应用

不同章节, 选用不同方法例如, 在“数字式电压基本表”一节中, 学生学习时总爱钻牛角尖, 想弄清仪表各部分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可通过反复讲授, 让学生知道在数字设备和智能设备中各部分都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 学习时只需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不必深究, 使学生默会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而在“数字式万用表”一节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 提出问题:“如何将一只数字式电压基本表改装成实际使用的数字式万用表”。既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数字式电压基本表”的知识和第一章学过“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线路”的有关知识迁移过来, 默会为自身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又在分组学习中完成了学生之间默会知识的传递。

同一章节, 多种教法并用如在讲授“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型号及标志”一节时, 先采用讲授法, 讲授物品分类都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 每个学生都可以采用自己的分类标准对仪表分类;型号的编制都有一定的规则, 掌握这些规则比背会型号内容更有价值, 从而打破学困生只会背书这一默会式的学习方式, 让他们默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有很多种方法”。然后水到渠成地使用讨论教学法, 让他们用不同的标准给用过的仪表分类;用问题教学法给仪表编制型号;用项目法完成一次简单的选择仪表的任务。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法班级人数少, 基础相差不大就可以多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学生人数多, 基础差别大, 就要多讲授。我在2004年接到一个电工班的教学任务, 这个班只有24人, 且多为女生, 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强, 也积极配合教学过程, 但学习主动性不够, 动手能力不强。上了两次课后, 我就直接做出教学方法调整, 让其自由分组, 每组6人, 分4组, 以后就以组为单位采用讨论法、问题法、项目法完成《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的学习。一学期下来, 学生反映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 要求下一学期还这么学。水平稍差的学生也觉得在教师个别指导和与同学的交流中收获了很多说不出来的东西, 我知道这就是默会到的知识。

不同教学阶段, 教学法也会不同开课之初, 多用讲授法。待学生默会了教师的思考方式、默会了教材的编制思想、默会了本门课的学习内容后, 就可以多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了, 毕竟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电工仪表与测量》中讲到的各种仪表都是由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测量机构是核心。虽然各种不同类型的仪表的测量机构不同, 但是作用都是相通的, 采取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各种仪表的结构和原理是重要的, 学生也是有能力做到的。所以, 在讲授了电工指示仪表的组成, 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原理和构成, 电磁系测量机构的原理和构成等章节后, 可以逐渐增多其他教学方法的比重。最终实现学生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学到自己的本领。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 自己解决任何一个问题, 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 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所有。”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将默会理论应用在选用教学方法上的心得。我想, 默会理论在教育教学的其他领域也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还有待我们去深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董仁忠, 张晋, 马庆发.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J].职教通讯, 2006, (5) .

[2]虞东伟.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3) .

论课程教学中的范例选择 篇3

关键词:范例;范例教学;范例选择

一、课程教学中的范例选择

范例教学是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和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即范例,来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学。范例教学的原则特别强调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建立在事实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其本身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说明,从大量事实中提取一般普遍性东西,形成原理、理论,以此构成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框架。那么,寻求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沿从于形成科学理论和科学认识的途径,根据人们手中所持有的材料(如教科书等)和教与学应该知道的现象、法则和定律等等,从学科自身的统一性出发,寻求教学的统一性基础,由极少数概念和基本关系,去理解和处理相关的其他的概念和关系,并赋予他们各自的意义,这就成为学科课程教学的范例。学科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彼此间出现过许多惊人的相似,诸如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质、许多规律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形式、众多极其相象的认识过程,不乏相似的描写为我们课程教学提供了不乏相似的认识方法。因此,我们的教学应着重于具有相似的、同型性的现象和问题的讨论,去获得新的知识。课程教学中的范例很多,只要通过对他们的教学能形成“活动的知识”,用以训练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习;既使学生获得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这样的物理学内容可以作为教学中的范例。

二、范例教學的特点与学生、教师的地位

克拉夫基指出,范例教学有三个特点:第一,范例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地和主动地学习,范例的教学是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帮助。第二,关于学生学习机动,教与学的过程要求教师应当联系学生的兴趣、思想方法和同学生实际情况与问题打交道的方式来教学。第三,范例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对象中包含着特定的内部逻辑结构,在范例教学与学习中,学生应该认清并弄懂所应掌握的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获得范畴性知识。另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发现的或发生的教学,从所观察的现象出发,追溯其发生的原因,演绎出新的知识:通过练习和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范例教学给学生和教师提出了素质、能力和方法上的要求,指出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应该是:

1.学生在范例教学中起主体作用。课程中总可以发现为教学提供的“范例”。布鲁纳说过,学生应尽可能独立的从特殊中发现一般。学生应善于从有限的精选的学科的基本内容来掌握一般的知识、观念,加强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并进一步发展所学的东西,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独立分析能力;通过对定理、定律等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学习,培养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作业巩固和练习,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训练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范例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苏格拉底认为,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自学的辅导。所以,教师应该把他的教学看成是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的一种帮助。课程教师深知本门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博的自身学科的学问,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及其新成就和进展;不仅只具有本门学科的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范例引进新的概念,介绍新的学科内容,组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帮助学生通过获得普遍意义的知识,指导学生建立所要掌握的知识的逻辑结构或根据某种已知的认识模式,寻求其内部逻辑。获得了范例性的典型问题和相应的基本问题,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同源相似的其他问题。

三、范例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范例教学方式教学,我们认为应该按下列步骤进行:①从基本的、典型的学科知识出发,列举范例,阐明它们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及其意义和应用范围等等,教给学生应学习、理解、掌握的知识。②从所讨论的问题中,抽象出具有一般性普遍意义的东西,获取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法则,使之成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或至少是一个知识领域的基础,获得学习的迁移因素,打开通向新知识的大门。③根据分析讨论的范例的结果,学习科学中其他具有相似性、同型性的知识和问题,以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范例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新知识的教学,形成一种完备的新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教学的关键是如何罗列同型性的知识内容,提出它们的切入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作一定的指点和指正,并对出现的新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通过范例教学得到的启发是:在教学中,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获得基础性的范例,范例性知识是范例教学的基础;通过范例教学获得相似的、同型性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能够准确地比较和鉴别学科课程中既相似又差别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科学探索精神。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和学习,获得了良好的自学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得到了“组织知识结构的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了解事物的新方式,获得新的行为观点”,这对于适应当前急剧增加的知识信息、技术成果内容的应用以及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需要,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在各个学科中,存在的相似性、同型性知识的数量各不相同,它们能否成为或怎样构成该学科或其某一领域的本质因素、基础因素,成为学科教学的范例,如何通过这些范例来形成学生对科学规律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们仍然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对于某些乃至大部分内容实施范例方式的教学是值得借鉴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吴杰.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2]卫纯.外国教育,1987,(1);1987,(2).

[3][日]伊藤信隆.学校理科课程论[M].刑清泉,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王勇.未来学生的综合课程[J].外国教育资料,1987,(5).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篇4

摘要:根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选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三个数据库项目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使学生在项目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 数据库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

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项目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

[2]裴大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7).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课程与教学论 篇5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和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课程与教学论分别研究教育领域中的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

2、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的各个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孔子:儒家创始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与学专著《礼记·学记》

古希腊是西方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的最初发源地

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都有卓越贡献。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继《大教学论》另一个里程碑。(3)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之争:

传统教学论:指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学论:指杜威教学理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课程论的独立与发展:

1918 博比特《课程》 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49 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另一里程碑意义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1、了解课程在我国和国外的最早出处和含义P30 我国最早出处:《礼记·内则》 《礼记·王制》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时用到:“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

国外最早出处:来源与拉丁文词根currere(跑道)含义:课程就是指教学内容及进程的安排

2、了解课程的文本形式和实践形式P37-39 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美国的古莱莱德提出)

3、掌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1)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并规定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6%-20%

(2)每年上课实时间35周,学校机动1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下学期增加两周)寒暑假、节假日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化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其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其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课时分散安排,也可几种安排。同时强调,各门课程普遍增加实践活动。(5)学校在初中阶段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内容,若选择历史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7)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不得组织笔试。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的目标和步骤。

4、了解我国古代学校的课程

“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三、白、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掌握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1)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4)隐形课程显性课程(5)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的含义和构成体系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放应。

教育目的 → 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 教学目标

2、理解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以及当代小学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最明显特色。

原则:(1)基础性原则(2)时代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 特色:(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设置综合课程(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含义及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本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范围: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性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第四章 校本课程开发

1、了解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那些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6%~20%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狭义的校本课程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生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2、理解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1)我国实行三级课开发模式

国家课程——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统编 地方课程——省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编制 校本课程——学校新编新课程,改造旧课程(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有优势

3、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和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地基本标志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即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地基本标志:(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和教育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4、理解美国学者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额课程开发的四个经典问题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

提供哪些教学经验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实施课程)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对课程进行评价)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1、了解教学的定义和教学的基本要素。125-127(1)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2、理解教师应确立怎样的科学的学生观。127(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动态眼光来看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2)学生是独特的人,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4)学生是责权主体,应树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观念。

3、了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业角色。

(1)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2)学生的榜样(3)人际关系的艺术家(4)心理辅导工作者(5)学者、学习者

4、了解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把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128-130(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主客体关系(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教学民主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融洽和谐(3)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实践改造关系

第六章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目标的定义和特征。P153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特征:(1)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授目标,又是学习目标,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的预期变化。

(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说明教学是一种受自觉目的支配的活动。

(3)教学目标是 可以测度的,教师可以编制各种测试题目,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测度。

2、理解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以及我国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P157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我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会使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编写教学目标。P167 行为目标的编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指谁完成教学所预期的行为。行为目标所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给学生。。”或“教师将分析。。”是不恰当的,规范的写法应为“学生应该。。”书面上可省略主体词,但观念上应明确是学生。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说明”、“列出”、“背诵”等。

(3)行为条件:又称行为情境,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利用字典”。(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表现水准所达到的程度。

第七章 教学模式

1、了解教学模式的定义和基本构成要素。P176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基本构成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

2、重点把握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的涵义、目标和程序。P189-192(1)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① 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② 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③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 有结构的探究:指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

② 指导型探究 指探究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

③ 自由探究 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

(2)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

目标: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④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程序:① 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② 选题立题阶段

③ 组织课题小组,制订研究方案阶段 ④ 实施阶段

⑤ 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 ⑥ 展示成果阶段 ⑦ 总结反思阶段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标:(1)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阶段: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一般性解决问题的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检验假设。

第八章 教学方法

1、了解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1)以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过程的阶段来划分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积极地感知和理解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等。

(3)根据师生活动方式的特点: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实习作业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等。

2、掌握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P199-207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

3、理解发现学习法和自学辅导教学法

(1)发现学习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自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只适合发展能力的方法。(美·布鲁纳)

发现学习法的好处:(1)提高智慧潜力

(2)使外来动机向在动机转移(3)学会发现的试探法(4)有助于记忆

(2)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在吸收、借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有关小步子、及时强化和自定步调等观点,并根据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现实需要,围绕课本、作业、测验三本教材而开发的教学方法改革。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启、读、练、知、结,并要求在一堂课内完成。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优点: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并且在教学中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九章 教学组织形式

1、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和优缺点。248 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理解课上所提到的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和发展的几种具体做法。(笔记)

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主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生进行主要的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

分层教学的优缺点: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学科各自分组,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活动成员合作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应关注:

(1)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一般4至6人

(2)小组成员间在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尽量保持异质性。

(3)学习内容难度要适合,不宜太过简单。

(4)分工合作,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5)奖励要以小组为单位

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小班教学具有的特点:(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变教师空间格局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

(2)上课(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组织得好 教学效果好)(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怎样避免书山题海战术?作业批改应注意哪些问题?)(4)课外辅导(就给差生补课吗?课外辅导在班级授课制中有什么特殊意义?)(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第十章 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功能和类型

含义:教学设计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发展功能(4)调节功能 类型: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1)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3)强调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4)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理解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趋势

3、了解学生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学绩测验编制要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度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反映测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指该测验能测出所要测验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2)信度: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验成绩的一致性程度。

(3)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4)区分度:指试题对学生的区分度。

4、会解释和评价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析。

5、了解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方法

(1)基于方式和手段区分的评价方法: ① 量表评价法

② 综合分析法 ③ 调查法 ④ 随堂听课评价法

(2)基于评价主体区分的评价方法: ① 督导评价

② 学生评价 ③ 同行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 篇6

2.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A.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B.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

C.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D.对结论进行探讨并引发出新问题 答案:A

3.儒家的创始人是(),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A

4.()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D

5.通过教师对实物的模拟或现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领会和掌握理性知识,培养学生A.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B

6.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答案:A

7.()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A.道尔顿制 B.贝尔-兰卡斯特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答案:D

8.()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B

9.()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A

10.1972年,西方学者()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行了开创性A.乔伊斯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1.“行为性目标”是对()完成后学生身心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的结果预期。A.教学活动 B.课堂教学 C.实践教学 D.活动教学 答案:A

12.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和哈罗出版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A.斯基尔贝克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C

13.()系统地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称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A.马杰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4.()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教学评价 B.教学评估 C.教学监督 D.教学测量 答案:A

15.()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总体结果进行的评价,又叫终结性评价。A.形成性 B.总结性 C.诊断性 D.质性 答案:B

16.1984年,美国评价专家枯巴和()在《第四代教育评价》中指出:教育评价在80年代前曾经A.乔伊斯 B.塞勒 C.林肯 D.托马斯 答案:C

17.()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A.目标 B.目的 C.学习者 D.内容 答案:A

18.()被认为是当今运用最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A.幻灯机 B.投影仪 C.电视 D.录象机 答案:B

19.()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A.高新技术阶段 B.直观教具阶段 C.视听媒体阶段 D.文字书籍阶段 答案:B

20.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三位教育家和哲学家中。A.弗洛伊德 B.苏格拉底 C.尼采 D.培根 答案:B

21.()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顺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22.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开放课堂 D.班级授课 答案:A

23.()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24.()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A.教材 B.课本 C.教学大纲 D.课程内容 答案:A

2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答案:A

26.(),经过实验修改,把《教学计划》改名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答案:C

27.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答案:A

28.()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A

29.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各门学科中的()、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A.基本知识 B.基本概念 C.知识点 D.知识要素 答案:B

30.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答案:D

31.课程评价的核心阶段是()。A.确定评价目标与对象 B.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 C.搜集评价资料 D.处理分析资料

E作出判断,报告结果 答案:C

32.(),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A.2001年5月 B.2001年6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8月 答案:C

33.()的课程实施把课程实施过程与预定计划的吻合作为衡量课程实施成功的标准。A.忠实取向 B.适应取向 C.得过且过取向 D.创生取向 答案:A

34.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把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A.课程与教学问题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课程与教学规律 D.学校课程与教学 答案:A

35.必修课是指()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功而开发的课程。A.同一学校 B.同一专业 C.同一年级 D.同一方向 答案:C

36.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以增进学习效A.教育思想 B.教育理论 C.教育理念 D.教育价值观 答案:D

37.我国学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A.陶行知 B.胡适 C.鲁迅 答案:A

38.()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倡导和实践了新的活动教学模式。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39.()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 答案:B

40.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A.实验法 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答案:C

41.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 B.集体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答案:B

42.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答案:A

43.()又称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验成绩的一致性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44.永恒主义产生于(),起源于理论主义和现实主义哲学。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B 45.程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的联结主义和刺激、强化、反馈的原理。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答案:C

46.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

A.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B.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研究的习惯 C.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答案:A|B|C|D

47.古希腊教育分为两种类型,它们是()。A.雅典文雅教育 B.斯巴达军事教育 C.罗马军事教育 D.雅典思辩教育 答案:A|B

48.按照乔伊斯和韦尔的分类,以下教学模式中属于信息处理模式的有()。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B.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C.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模式 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A|B|C

4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按照评价主体划分,包括()。A.督导评价 B.同行评价 C.学生评价 D.教师自评 答案:A|B|C|D

50.教学的个人发展功能包括()。A.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

B.教学突破了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速度 C.教学能促进个人智能的提升 D.教学能促进个人人格的提升 答案:A|B|C|D

51.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答案:A|B|C

52.教学方法的特征包括()。A.多样性 B.综合性 C.发展性 D.可补偿性 E.替换性

答案:A|B|C|D

53.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是()。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参观法 答案:A|B|C

54.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直观性教学方法的是()。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答案:A|D

55.课的结构指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A.顺序 B.时限 C.相互关系 D.组合

答案:A|B|C

56.依据教学工作的环节来划分,可以把教学管理分为()。A.教学准备过程的管理 B.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

57.以下工作中属于教务管理的有()。A.招生 B.学籍管理 C.教学档案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D

58.处理教学疑难和失误常用的方法包括()。A.趁热加工法 B.冷却处理法 C.回避转移法 D.随机调整法 E.坦诚交底法 答案:A|B|C|D|E

59.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学生 D.教师 E.教学影响 答案:B|C|D|E

60.教学计划编写主要包括()。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内容计划

C.实践教学内容调查计划 D.课题教学进度计划 E.课时计划 答案:A|D|E

61.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透析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A.功能理论 B.冲突理论 C.现象诠释理论 D.重建理论 E.要素理论 答案:A|B|C

62.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有()。A.主体性教学理论 B.要素教学理论 C.结构教学理论

D.“生命实践”教学理论 E.启发式教学理论 答案:A|B|C|D 63.西方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分为()。A.启蒙阶段 B.转折阶段 C.论争阶段 D.改革阶段 E.繁荣阶段 答案:B|C|D|E

64.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操作程序 D.教学策略 E.效果评价

答案:A|B|C|D|E

65.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A.完整性 B.针对性 C.操作性 D.开放性 E.实用性

答案:A|B|C|D

66.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运用策略 D.教学程序 E.评价体系

答案:A|B|C|D|E

67.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维度包括()。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性知识 E.实践性知识 答案:A|B|C|D

68.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A.动作领域 B.认知领域 C.情感领域 D.思维领域 答案:A|B|C

69.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教学评价分为()。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E.阶梯式评价 答案:A|B|C

70.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A.课程与教学设计 B.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 C.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 D.教学运行系统 E.教学评价

答案:A|B|C|D|E

71.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是()。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A|B|C|D

72.以下著作中,作者是桑代克的是()。A.《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 B.《书法量表》 C.《第四代评价》 D.《教育评价的外貌》 答案:A|B

73.分析学习内容时,将其分为()。A.常识类 B.认识类 C.认知类 D.动作技能类 E.态度类 答案:C|D|E

74.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目标的阐明 C.学习者分析

D.教学策略的制定

E.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答案:A|B|C|D|E

75.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科学性、指导性、系统性、()。A.灵活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创造性 E.反馈性

答案:A|B|C|D|E

76.教学设计的意义包括()。A.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B.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C.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D.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

E.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案:B|C|E

77.学习目标中的“ABCD”编写方法是指()。A.目标 B.教学对象 C.行为 D.条件 E.程度

答案:B|C|D|E

78.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A.调研分析法

B.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C.访谈法

D.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E.内外部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 答案:B|D|E

79.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原则是()。A.发展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经济原则

D.教学最优化原则 E.健康和安全原则 答案:A|B|C|D|E

80.在技术改造方面,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着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A.多媒体技术 B.网络通信技术 C.虚拟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A|B|C|D

81.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是()。A.以儿童而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经验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E.以教师为中心 答案:A|C|D

82.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D|E

83.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量力性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C.要做到及时教学 D.努力改进教学策略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B|C|D

84.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具体是指()。A.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B|C

85.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的教学原则有()。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的原则

C.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B|C|D

86.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包括()部分。A.前言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E.跟踪反馈 答案:A|B|C|D

87.课程的实践表现形式,包括理想的课程和()。A.正式的课程 B.理解的课程 C.运作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答案:A|B|C|D

88.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以及其他教学材料。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多媒体学习材料 答案:A|B|C|D

89.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学校采用的主要教材是()。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答案:A|B|C|D

90.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儿童学习的教材的是()。A.《百家姓》 B.《千字文》 C.《千家诗》 D.《三字经》 答案:A|B|C|D

91.属于隐性课程的是()。A.师生关系 B.校风 C.校园环境 D.学习风气 答案:A|B|C|D

92.以下各国中主要采用地方课程开发模式的是()。A.加拿大 B.美国 C.澳大利亚 D.英国 答案:A|C

93.泰勒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其中“两个筛子”指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学 C.教学论 D.学习心理学 答案:A|D

94.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A.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点 C.基础公理 D.普遍性主题 E.普遍性知识点 答案:A|C|D

95.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主要有()。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案:A|B|C

96.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是指那些最具(),并且是掌握一门学科最必需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学生A.迁移性 B.前瞻性 C.生成性 D.概括性 E.实用性 答案:A|C|D

97.()、()和()是影响课程发展最主要的内部因素。A.儿童 B.社会 C.知识 D.教师 答案:A|B|C

98.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A.结果取向 B.忠实取向 C.互相适应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E.跟踪取向 答案:B|C|D

99.课程内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具有()几方面的特征。A.主体文化 B.潜在文化 C.独特文化 D.教育文化 E.再生文化

答案:A|B|C|D|E

100.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元素应该包括接受自己、他人和自然界;具有自发性A.对不同于一般情况的经历持开放的态度 B.对不幸的人充满同情心 C.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D.认为个人要参与决策的制定 E.具有哲学家式的幽默感 答案:A|B|C|D|E

10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学科的发展需要 D.教师的教学需要 答案:A|B|C

102.()强调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而()认为教育即生活。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B

103.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A.小步子 B.自定步调

C.主动积极的反应 D.及时反馈 答案:A|B|C|D

104.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三大教育哲学命题,这三大哲学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即成长 答案:A|B|C

105.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社会需要

B.知识、学制、儿童和课程传统 C.课程理论

D.课程自身的辨证否定规律 答案:A|B|C|D

106.巴塔维亚制的特点是完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增设辅导教师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答案:对

107.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学习某以学程的学科内容而答案:对

108.有教师指导,是教学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答案:对

109.从认知主体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均为认知主体。答案:对

110.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性善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观的改变。答案:对

11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学科内容。答案:对

1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等同的。答案:错

113.西方学者把教学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如习惯和技能就属于最终目标。答案:错

114.表现性目标的缺点是编写的教学目标过于模糊,很难起到教学导向作用。答案:对 115.操作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计分规则,对学生做出评价答案:对

116.学生对某位教师的议论也是评价,属于非正式评价。答案:对

117.泰勒被称为“教育测量之父”。答案:错

11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时又称为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答案:对

119.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答案:对

120.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多采用一些能够直观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手段答案:对

121.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空间条件,只有在相应的空间条件下,教学手段才能发挥答案:对

122.教学手段现代化就是指技术的现代化。答案:错

123.17世纪的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答案:错

124.导生制的最大优点是既扩大了受教育的人数,又节省了师资和经费。答案:对

125.行为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课程内容,它只需要明确作为考生打到某种标准的证据的行为类型。答案:错

126.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一个意思。答案:错

127.当前小学中开设的《科学》课程是一种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答案:对

128.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答案:对

129.课程内容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答案:对

130.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评价,目的是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课程的价值答案:错

131.“计划的课程”是课程实施的唯一标准和尺度。答案:对

132.国家课程是指国家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课程。答案:对

133.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答案:对

134.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答案:对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篇7

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

1. 用好教材文本资源

教材的图片和文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资源, 既有范图范画, 又有学生活动与学生作品, 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生活, 易于学生理解, 大师作品是其代表作, 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独到之处, 找到学习的方向, 提高学生感受美、分析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资源可供教师深入挖掘, 如《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选用了齐白石诗书画印的许多力作, 《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画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和深远的意境, 虽寥寥数笔, 配以齐氏苍劲的书法予以点题, 把一个静态的画面立即变得有声有色。

2.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山西省乃文物大省, 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把本省的优秀雕塑精品和身边可以见到的雕塑精品整合到本课的教学当中, 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家乡的雕塑艺术, 热爱家乡的文化。在第一个课时中, 讲授“宏观雕塑”。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基本历史, 同时了解雕塑的基本材质, 以及中外雕塑的不同艺术特点。第二课时, 主要以山西的雕塑为重点, 抓住云冈石窟、晋祠宋代泥塑和晋中大院“三雕”作品展开, 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家乡的雕塑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网络信息, 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 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可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4. 发掘自然环境资源

山西境内自然文化资源丰富, 五台山、太行山、武当山、天龙山、恒山等都有比较有名的自然景观, 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文明的烙印。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寻找、发现、收集、观察、欣赏、创造等一系列美术活动,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进而关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 增进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

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

1. 导入性资源

好的开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选择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方法有许多, 平铺直叙直入主题是常用的方法, 想让开头有些悬念就要考虑选择什么资源合适了。美术课选择的视觉形象很多, 但总归要有一个思路, 就是体现导情、导趣、导疑, 目的是为下文做好铺垫, 引发兴趣, 激发好奇, 促发动机, 产生疑问。把导入分为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五个方面。导入要体现: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和量力性的原则, 因此在选择导入性资源时要考虑以上因素。

2. 欣赏性资源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会方法, 掌握必要的美术技能, 特别是通过欣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美版《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 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物品, 发现不同的变化。同一件物品, 变换不同的观察角度, 也会有不同的联想。因此, 教师提供的资源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 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欣赏性资源在美术课上所占比重是很大的, 无论何种课型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当然, 大师、教师、学生的作品均可入选, 即便是生活废弃品也是欣赏性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 示范性资源

美术教学离不开教学示范, 示范资源包括教师的范画、学生的作品以及实物资料, 展示范画范作具有直观性的优势, 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可看、可摸、可观察制作方法, 具有教材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演示, 就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真正发挥演示的作用。这既是教师的能力, 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指出:能力意味着能够运用一整套知识的技能体系, 包括创造、表演 (表现) 、制作、感知、分析、判断、审美和欣赏。能力意味着这些因素的综合, 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 还意味着能够综合利用与多种因素相联系的内容和技术。

4.探究性资源

有些课程是需要学生亲手来进行探究实践的, 选择什么样的资源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杯子的设计》是小学人美版教材九册的一节设计与应用课, 本课的任务是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杯子, 明确“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手段, 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杯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 但怎么样设计好杯子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要想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首先从实用性出发, 抓住杯子的材质、功能、用途让学生进行分析, 使学生明白生活用品与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精心选择六个不同材质的杯子:钢化保温杯、玻璃刻度杯、可伸缩旅游杯、塑料套杯、双把奶杯、卡通陶瓷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作品, 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真正理解了杯子的实用功能特点:符合人们生活实际, 方便使用。这些资源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理解,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拓展性资源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好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本课教会学生什么, 还要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对相关题材的了解和探索的兴趣动机, 起到由此及彼的作用。那么, 美术课堂的结尾设计就要考虑采用何种资源来结课了, 以为学生留下拓展的空间。以《有趣的汉字》为例, 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符号, 我国汉字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历经三千年, 其书体、风格、应用和表现形式等内容丰富, 每个方面都能做深入学习研究。《有趣的汉字》一课,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体验汉字的趣味, 这只是从一个层面使学生对汉字有了一个浅表的认识。其实, 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汉字更深厚的内涵。由汉字生发出的书法、篆刻、楹联及现代艺术, 使它超越了任何一种实用性的文字, 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以山海关孟姜女庙名联作总结: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让学生读这幅对联, 体会汉字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传统的文化,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师是课程资源最关键的主体, 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开发出高质高效的资源。对教师而言, 熟读课标是基础, 熟读不等于背诵。熟读课标的关键是要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编排体系, 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 将课堂教学目标细化为可以检测的环节。在资源面前, 我们应抱的态度是:先做加法, 再做减法, 课堂中力求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资源, 关注学生动态生成, 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美术教师, 应该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陆游有句诗值得深思: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课程与教学论选择 篇8

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职业对人的体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结合高职培养目标,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现就如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选择和开发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或高技能人才的大学专科学历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职业对人的体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许多岗位都要求一线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的进行工作。而这一需求需要在从业人员的高职教育阶段,以具有职业能力导向需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达到体质培养与适应能力培养的目的,并且能使学生形成作为今后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体育学习内容多种多样,选择体育学习内容应当反映体育课程所期望的内在价值以及所蕴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考虑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专业关系最密切,最适应职业要求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才能达到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体育模式的实用性。确定职业实用性体育内容的依据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本专业专门人才的工作形式,本专业专门人才的工作条件,本专业专门人才的工作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作为承载高职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高职院校体育对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功能,体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二、教学内容的开发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开发

教学内容的开发不仅要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而且必须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则无论在操作方式或身体能力方面,均需与职业特点相似。根据以上所谈的依据和原则,针对各就业岗位群对从职后身体素质、素养的要求,开发出特定目标的体育教学内容(见表1)。

表1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就业岗位群相对应专业从职关键素质应有的素养项目

伏案型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文秘、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颈、肩部力量、上肢力量,指、腕关节力量及其灵活性心理调节、

坐姿、

团队精神

瑜伽、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形体塑造

交往型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腰、腿力量,耐久力量形态气质、

交际能力、

团队精神体育舞蹈、跆拳道、散打、擒拿、足球、乒乓球、形体塑造

站立型模具设计、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电机与电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上肢力量

腰腹肌力量

腿部力量

灵敏性

团队精神

意志品质擒拿、足球、篮球、散打、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太极

运动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腰、腿力量

姿态、

交际能力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形体塑造、定向越野

(二)教学内容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实用性

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开展教学,可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帮助,今后用得上,就会愿意练、主动练。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身体要求(如快速反应能力、手脚协调配合能力、平衡能力等),充分体现出“选择性”、“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训练,提高职业活动所需的主要肌群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适合今后自己职业的素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

3.把終身体育作为目标。

突出终身健身的理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掌握一两项科学健身的方法,并根据专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掌握预防纠正有关职业病的保健操的编制方法和原则,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更好地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

三、结论

在高职院校进行一场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开发体育课程教学,实现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特点的研究,构建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KC40。

参考文献:

[1]蒋歌声,翁惠根.“课(校)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83-84.

[2]邓永明,赵丽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融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31-32.

[3]陈勇.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纲要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6):99-100.

[4]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2-973.

上一篇:南宋导游词下一篇:关于一句写父爱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