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2024-08-24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通用15篇)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1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

(2)能够运用合适的技术,规划、制作能表达自己想法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以主题活动任务为主线,将主题活动与具体电脑作品的制作相关联;(2)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确定作品制作的主题;

(3)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设计出鲜明个性特征的主题电脑作品。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积极态度;(2)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与主题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与表达。难点:作品规划。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机房、各种信息网站 第1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料,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总结:我国地大物博,传统节日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可以这么说,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的完美结合。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人们常常望日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是一个良好的习俗。(揭示课题)

二、活动

(一)确定主题

师: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的民俗,今天我们根据同学们自己喜爱的传统节日,自主进行分组研究,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然后在小组内制定研究计划。(1)分组,根据自行要调查的传统节日归类分成几个小组。(2)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特长和最感兴趣的问题自订计划。(3)制定本组研究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A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B 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C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故事、传说 D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等(4)汇报初步方案。

(二)任务分工,收集资料

1、依据小组活动方案落实自己的任务分工。

各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请教老师;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传说及相关习俗。

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材料。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汇集所有的材料,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

(三)展示收集成果

1、小组派代表展示收集成果。

2、相互评价,筛选材料。

3、根据评价结果,各组确定材料进行存储整理。

三、课堂小结

今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各小组成员已经收集到了许多丰富的有关传统节日的信息材料,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进行收集,然后分类整理好,下一课我们将使用收集的材料设计电子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与大家分享,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更为丰富的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第2课时

一、导入

上一课,同学们收集到了很多十分有趣好看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材料,今天你们愿意把这些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你觉得可以怎样给大家比较好呢?(制作成图画作品、小报作品、PPT作品等)那今天就让我们各组成员齐心协力,选择一种最适合你们小组表达收集成果的方式,制作一份漂亮实用的电子作品,完成后我们来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分享的成果更精彩。

二、作品制作

1、分组讨论,确定制作形式与方案。

2、分组进行制作电子作品。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组交流,展示作品

1、下面我们就来汇报我们的成果:(1)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汇报(2)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3)讲述这个节日的习俗;(4)讲述有关节日的故事传说;

(5)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谚语等。

2、同学们制作的这些作品真漂亮,有没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呢?

(1)将作品发布到BBS上与同学交流。

(2)将作品发布到“我的空间”中,邀请自己的父母、亲友来观看。

四、活动评价

根据各组的不同展示,填写评价表,让每一小组充分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便于课后继续完善。

五、课堂小结:在本课的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咱们自己的节日。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2

另辟蹊径, 耳目一新

在农村, 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老师, 综合实践课主要由语数老师兼上, 教师对综合实践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研究, 都按照学校配备的教材进行, 内容相对单一。而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令他们耳目一新。

认识之一:综合实践课有趣。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 等等。这些传统节日中, 有许许多多学生喜爱的成分——习俗、活动、美食等。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看得见、吃得着的东西也感兴趣, 自然很乐意去研究。

认识之二:综合实践课灵活。

首先是时间上灵活。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要放假, 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研究, 时间上给予了保证, 他们在假期里, 可以想什么时候研究, 就可以什么时候研究, 没有约束。

其次是地点上灵活。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 有的地方舞龙, 有的地方跳马灯等, 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研究, 可以在自己所在的村子研究, 也可以在走亲戚时研究。

最后是方法上灵活。因为是放假,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对自己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 可以用眼睛看, 可以询问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边做边玩, 兴趣盎然

2014年下半年, 我主要带领学生结合中秋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2015 年上半年, 我带领学生结合端午节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 每一主题基本都贯穿了一个学期。学生根据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 利用假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传统节日进行了研究。

围绕中秋节, 我带领学生研究了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研究了中秋美食——月饼, 研究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还研究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歌赋等。围绕端午节, 也分门别类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这些内容涉及的面广, 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很感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 既能得到家长、亲朋好友的帮助, 也能收获到来自他们的赞扬, 学生们的研究兴趣也格外浓。

沉浸其中, 能力渐长

在活动中, 这些农村四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一, 提高了合作能力。这些学生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很强, 在学校也总是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意识, 有些学生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很难与他人相处。但是, 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分组合作进行的, 否则很多活动就无法开展。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兴趣, 乐意去研究, 都不希望被同学抛弃, 这就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我们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 一个村的几个学生, 大多是同一个家族, 平时玩得相对较多, 性格比较了解, 几个人在一起, 更容易进行合作研究。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 学生们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 或达到某一目的, 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认真倾听, 学会了适当表达, 学会了人尽其能。他们在以村为小组的合作成功后, 就能将一些合作经验带到班级里, 在与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组成合作小组时, 也能融洽地合作, 合作能力越来越高。

其二, 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中, 搜集到了许多相关的故事, 诵读了许多诗词歌赋, 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及特色。在此基础上, 学生有了创作的欲望, 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在美食的创作上。比如, 在了解了月饼的种类后, 学生就觉得传统的月饼造型单一、颜色单调, 很难引起他们孩子的兴趣, 就大胆创新。在月饼的造型上, 学生提出, 可以做一些动物的造型, 也可以做一些卡通人物造型;颜色上, 学生提出, 可以根据造型而定, 改变传统单一的金黄色。另外, 学生在月饼的口味上也提出大胆设想, 学生提出, 月饼的口味应由原来的咸、甜这两样单一的口味, 变换出许多不同的口味, 以适应各年龄层次、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不同需求。

其三,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的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但这一年, 学生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 许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做, 父母无法代办, 也不能代办, 所以, 在这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搜集资料能力得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资料是在网上、在参考书上无法搜集到的, 这些资料就散落在家长的口中, 藏在一些老人的心中, 所以就需要学生去询问、去记录。学生在询问、记录的过程中, 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中国传统节日中, 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比如春节时包饺子、蒸团子, 端午节时包粽子, 等等。这些活动流传千年, 当家长做这些美食时, 学生以前可能并不关心制作的过程, 只知道享受这些美食的味道, 但是当让他们去研究这些美食时, 他们就有兴趣参与其中, 去亲手做一做, 在不断的尝试中, 动手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3

天道、人道之源

天道就是探讨天地来源的自然法则。人道就是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道理。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不防提一下“天人合一”的问题:“天人合一”只是天道和人道关系的一种看法,一种很有价值的看法,但不能用“天人合一”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主题,因为还有其他方面。例如,古代除了讲“天人合一”以外还有“天人相分”,天和人即相分又统一。这种观点也有很深刻理论思维的意义。如此“天人合一”不能做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

政治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都和这个主题有关系,它的涵义面很宽,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概括进来。紧接着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主题而不是其他主题?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中国历史跨进文明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由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我们这条路的走法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中国有很长的农耕的历史,通过农业考古告诉我们,距离今天7000年,在江南某些地区就有稻米了。农业考古不是凭想象的,要看地下发现的东西,要看有没有稻米、稻谷的种子。实际的东西是历史直接见证人。在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有一个河姆渡村,在河姆渡村的东北发现了一个遗址,1973年开始发掘,后来考古学家给了一个名字,就叫河姆渡文化。在考古学上是一种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实际上也属于仰韶文化。

大家都到过古城西安,到西安以后,有一个地方大家是必须要看的,就是半坡遗址,距离今天西安城东面不是很远,半坡遗址整个的规模、当时我们的先民住的什么房子、用的什么陶器,大家看得一清二楚,距离今天6000年。遗址发现了几斗谷子,我们北方人叫谷子,谷子磨过以后,把谷子的皮去掉,就成了我们今天的,J眯。我们还可以看到,半坡遗址的很多土颜色发黑,为什么发黑呢?考古学家研究,当时种小米用烧荒的方法,烧荒以后土壤比较松软,便于种谷子。例子不止以上两个。考古学而得出一个结论,距离今天6000年到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基本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原始农业靠天吃饭,因此要解决天和人的关系,就必须研究天道和人道的关系。天道和人道成为传统文化的主题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所决定的。

天道、人道之合

在《周易》中说:君子必须懂得两门学问:即天文与人文。懂得天文,就是了解时间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把农业生产搞好;与此相称的,还要了解入文,“人文”这个词并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首先出在《周易》这本书里。懂得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说懂得社会制度、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一个文明的人,就必须懂得人文,提得很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学天文,这和农业生产有关;学人文,人自身的道理、社会制度的道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学术最辉煌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期,也叫做“百家争鸣”的时期。究竟有多少个学派?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说有六家,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讲有十家,这两者不矛盾。儒家,孔子开创的;墨家,墨子开创的;道家,老子开创的;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还有法家,法家并不是讲“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是近代意识,法家主要是讲君主如何实行统治之术;还有名家、小说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共十家,非常丰富。这十家互相辩论、互相学习、互相驳难、互相吸引,它们都为中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尚书·尧典》里就有“文明”一词。文明指什么呢?文明是指治国者的道德品质、才能就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叫做“文明”。文明是和野蛮对称的,文明多一分,野蛮就少一分,文明进一尺,野蛮就少一寸。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大的论争,论争“文野之分”,要把文明和野蛮区别开来,当时的先进人物都打着文明的旗号来反对野蛮。荀子说:“不敬文,谓之野;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荀子·礼论》)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1 篇4

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这些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官僚型和支撑型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道德伦理性,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做“崇德”型文化。

从对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特色,以道德为本位的宗法制度无疑给我们带来某些有益的东西。这种道德观念认为家族整体利益是第一位的,要求人们约束自己,服从整体。它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维护了尊敬老人、慈爱幼孩、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它亦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我们今天仍应提倡的东西。由此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征有利于合作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所谓以人为本,实际上也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信仰,用道德自觉抵制宗教强制,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二、企业文化

在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思想可视为是一种社会资本。社会是群体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依靠个体利益的相对满足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逊让与彼此互利。而社会群体存在关系的基本认识态度,则要通过传统思想与文化价值观的产生与传承来实现。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也。企业文化的精神气质可以融合全球,但是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

中国企业文化是附属于中国文化的,它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我国当今许多企业,都是初创者当初凭着其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斗志取得了令人称颂的成就。他们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审视应变的创业能力,坚忍不拔的创业意志,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5

“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丰富节日期间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战略部署,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教职工、学生广泛参与为关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和文化娱乐、学习经典、经典诵读、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传递友情、关爱、互助的理念,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坚持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家长,坚持立足校园,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儿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着力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

二、主要活动安排

以重要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典、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校深入开展。

(一)端午节期间,开展“和谐端午日,弘扬民族魂”主题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通过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专题专栏以及板报、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缅怀先贤,学习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组织端午包粽子比赛,让学生亲手尝试包粽子,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福利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陪伴他们一起包粽子、共度端午佳节;以除旧布新为重点,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保健知识。

(二)中秋节期间,开展中秋传统文化知识进课堂活动,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校园网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有关中秋节的典故;围绕中秋节日主题,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寄语、推介传统节日经典诗文等系列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走访、座谈、联欢、共品月饼等形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重阳节期间,举办教职工红歌演唱会,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的文体生活,提高老同志的精神生活质量。红歌演唱会的形式以合唱为主,表达老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学生中倡导老少同游活动,使老少辈人在共同

游乐中,亲身体验重阳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感受祖国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与温暖。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中慰问,为老人们开展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聊聊家常等送温暖活动,与老人们共度佳节。

(四)春节、元宵节期间,正值学校放寒假,组织学生在家做好“五个一系列”活动:开展“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开展春节民俗调查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典故和乐昌的民风民俗;组织小小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扶贫济困、尊老敬老、帮孤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开展元旦联欢会,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开展的“网上大拜年”和“网上灯谜征集”活动,营造安定和谐、欢乐祥和的喜庆过节氛围。

(五)清明节期间,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为革命先烈扫墓、参观教育基地,举行入队、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宗旨,立志报效祖国;开展“追思励志做栋梁”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开展“追寻英烈足迹,传承民族精神”网上祭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课,积极组织师生登陆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祭奠,发表祭奠感言,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传承英烈的高尚品德;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发一份文明祭奠倡仪书,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忆一段家史”的形式祭奠先人,让学生在家长中广泛宣

扬科学理念,引导家长改变旧的祭扫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文明祭奠文化内涵。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是创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把组织开展这一活动作为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由工会、团委负责具体各项活动的安排与落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突出思想内涵,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进一步宣传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地方乡风民俗、时岁节令等内容,加强对学生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要按照“三贴近”原则,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好各项工作,做到既形成声势又扎扎实实。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通过宣传报道、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文化活动的情况,积极拓展活动领域、丰富内容,不断提升“我们的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共同营造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节日氛围,营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作文 篇6

我们把烟花放进车里便回家了。一进门,我就看见一桌子美食,炒花生米脆脆的,看着都好吃。排骨汤里飘着三根大骨头,鸡瓜黄黄的在辣椒油里躺着……一旁的姐姐直接抓起鸡爪啃起来,还满嘴流油。

爸爸说:“妈,做那么多干嘛,又吃不完。”奶奶回答:“今天过节,那么喜庆,就得多弄点”。我赶快去洗手,再到厨房打饭。等所有人都坐在桌子边时,爷爷站起来说:“今年的团年饭有些普通哈,大家吃哈!干杯。”大人们都站起来,一个一个和爷爷干杯。爸爸说:祝您万事如意!”二姑说:“祝您长寿!”大姑说:“祝您的病快好起来!”……

这时电视里主持人的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春晚开始了!好笑的舞蹈、有趣的相声、小品……逗得我哈哈大笑。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7

开幕式:“五彩丝路”大型多媒体音乐会

这是一场由中国音乐学院组创的大型多媒体音乐舞蹈晚会。丝绸, 柔顺而光滑, 代表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亲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它像一条金色的丝带, 将各国家、各民族多彩的文化明珠串联成一条璀璨耀目的文化之链。“五彩丝路”的策划者们希望告诉大家, 丝绸之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条路, 它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沟通的代名词。时至当下, 它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亦有其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 开幕式“五彩丝路”多媒体音乐会的五个乐章, 分别代表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五条“丝路”:

沙漠丝路——“丝路绿洲”, 象征中原与西域的沟通;

高原丝路——“佛学之光”, 象征印度佛教文明的引入;

草原丝路——“英雄礼赞”, 歌颂中土与西北民族轰轰烈烈的大融合;

海上丝路——“唐乐遗韵”和“西乐东渐”, 分别代表着唐乐对日本与韩国的影响, 以及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

音乐会的十八个节目都是在历史上涌现的佳作, 又分别代表着丝路上的十八个地域、民族或国家, 展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音乐文化交流的缤纷色彩。整场音乐会以“融和”为契合点, 以“丝路”为核心线, 云集一流的表演艺术家, 利用多媒体技术, 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出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和的脉络传承, 充分展示出中国之大国风范, 在全世界共倡和谐的时代背景下, 为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与北京传统音乐节打造出一部恢弘的序曲。

中国之夜:“来自唐朝的声影”——大唐乐舞晚会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盛世,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和风格, 为后世所艳羡, 千年之后的人们, 可以从著名的敦煌壁画、唐代古谱文献和今存民间古乐中, 依稀闻见这些稀世的艺术珍宝。

本场晚会由西安音乐学院和台湾新古典舞团联合演出。在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先生和台湾著名舞蹈学家、唐舞重建者、台湾新古典舞团创始人刘凤学博士共同策划和指导下, 力图再现来自唐朝的声影, 使之兼具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晚会包括了联合国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和大唐乐舞重建复原的四个节目, 前者是唐宋以来燕乐的遗存, 目前还存活在民间生活中, 使用的是中国古代俗字谱, 在声、调、曲、器及表演形式上保留有唐代文化的痕迹, 是历史的活化石。当晚演出的西安鼓乐包括坐乐《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管子独奏《雨霖铃》、弹拨乐合奏《婆罗门引》和行乐《满园春》四部经典作品。后者是刘凤学博士在研究诸多中国文献和唐传日本文献的基础上, 重建了《春莺啭》《苏合香》《团乱旋》《拔头》四段唐乐舞。这些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古代乐舞, 都是著名于唐代宫廷的乐舞, 且见载于历史典籍。这些音乐舞蹈的演出, 是中国海峡两岸艺术家合作的结晶, 也是艺术家们对古代艺术的成功重建在现。

与开幕式相比, “来自唐朝的声影”晚会没有使用大量的多媒体等现代手段以给观众视听的冲击。晚会的策划者们更为工于舞台与服装设计。在舞台上, 设置不同高度、不同维度的舞台, 并将乐队按照唐朝燕乐编制在舞台上进行安置、排列, 结合唐朝建筑风格, 将舞台打造成极具“大唐盛世”气派的恢弘场景, 使观众最大限度地身临其境, 在唐乐文化语境中体验唐代音乐文明的宏伟与深邃。服装设计包含了所有台上演员, 既包括乐舞的舞蹈演员, 也包括乐队成员, 一律根据文献描述和记载, 按唐时相应服饰设计。既有中土大唐风格的服饰, 也有表现胡人风格乐舞《拨头》的胡服, 华丽而不夸张, 一切因力求真实而趋于完美。

中国式的民俗狂欢——唐人庙会

如果说8月4日的“来自唐朝的声影”晚会作为第二届北京传统音乐节闭幕式演出, 为世界友人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古代音乐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么, 当晚演出之后的唐人庙会则是汇集了中华民族诸多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文化盛会。策划者称之为“中国式的民俗狂欢”, 充分体现了这场“庙会”的几大特色。

首先, “狂欢”体现了它的组织形式特色——自由与丰富。这场庙会将涉及五个会场, 十五种民族音乐形式。它们同步进行, 以自我展示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而非有组织、有次序的音乐会演出。游客们可以尽情地在五个会场中间漫步参观, 领略不同会场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民间音乐特色, 一饱眼福和耳福。

其次, “中国式”道出了它所涵盖内容的总体范围。这场庙会所展示的, 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经典, 并且根据各自地域的近疏, 被安排在五个不同的会场, 同步进行。这似乎会给在五个会场中游览参观的观众一种感觉, 即这五个会场的整合便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缩影, 如此风格各异的音乐形式在历史上竟共时性地存在于东亚大陆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由此领略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最后, “民俗”充分体现了庙会上诸音乐形式的民间性。这种民间性, 既与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概念相对, 又与西方传入的“专业创作”概念相对。这些音乐, 是一定地区人民生活经历的艺术提炼, 是一代代人民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因此, 它们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定地域的音乐文化特征乃至风土人情。例如, 一号场地以京津地区的京韵大鼓、岔曲、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为主, 它们都是京津地区民间小调与京津方言特色完美结合的产物, 寓说于唱, 唱中有说。再如, 五号场地以藏、苗等族的歌舞形式为主, 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生活, 从而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音乐孕育于其脚下的文化, 进而让世界友人以此对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略有了解。此外, “民俗”还暗示了庙会上表演人员的构成:他们不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或台湾新古典舞团的专业演员, 而是各地民间组织的表演艺术家。没有专业创作、表演的精雕细琢, 全然带着各地质朴的民风跃然现场, 这才是民俗, 这才是民族民间音乐源源不断的生命源泉!

记得有一首歌叫《One Nightin Beijing (北京一夜) 》, 想必写的是外来的宾客对北京的印象吧?那么, 世界音乐友人们的One Week in Beijing将会感受如何呢?也许这是人的共性, 即走到一处, 总要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买一些带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2010年的8月, 有朋再次远道而来。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北京, 将为客人、朋友们献上怎样的盛宴、怎样的厚礼呢?或许, “五彩丝路”、“唐朝声影”、“唐人庙会”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8

这是三星“4+1”项目背后的主要理念:将传统营销中的一部分营销成本转移到自有版权娱乐产品上,同时植入商业信息;随着娱乐产品的火爆,负载的商业信息得到广泛曝光。

所谓“4+1”项目,是由广告主牵头、整合影视娱乐营销产业链进行的“跨界”营销尝试,涉及从娱乐资源整合、内容生产、娱乐产品营销、打通播放渠道以及商业元素整合等全链条。项目的核心娱乐产品是一套由香港著名导演彭浩翔监制的四部短片加一部长片项目,短片被命名为《4夜奇谭》,每部短片长40分钟,分别以悬疑、梦幻、科幻和疯狂的风格,讲述都市年轻人的故事,通过传统互联网以及手机网络传播。长片则是吸收前者精华并完全独立地为院线打造的90分钟大电影。

为什么会选择“网络短剧+院线电影”的组合?该项目与最近流行的视频网站自制剧、定制剧有何不同?有哪些创新之处?

全球仅此一个

细看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其市场份额已达21.4%,位列诺基亚之后排名第二,这与其在全球市场的态势比较相似。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手机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来看,3G用户差不多80%都是年轻人,得年轻人市场者得天下,得未来。然而,在近两年针对年轻人市场的争夺中,受iPhone等产品的销售推动,来自苹果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三星看来,这种竞争压力并不是来自于苹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是品牌对年轻人的影响力。位于北京、上海的苹果旗舰店开张前夕,数百名“苹果迷”连夜排队,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入店感受“苹果”魅力。对这个品牌,年轻消费者表现出一种近似“宗教”的痴迷与疯狂,这种品牌号召力不。可小觑。

2009年10月,三星移动通信部在中国市场成立项目组,立志开拓年轻消费者市场、提升在年轻人中的品牌好感度。这个项目是三星全球营销总部专门为中国市场而设立的,总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项目组负责人确定为白晔,他的团队身经百战,曾负责三星2008北京奥运会产品整合营销项目及诸多品牌与产品营销项目。

既然是针对年轻人市场的营销,那么做年轻人喜欢的事情就是决定营销行为成败的关键。经过调研,项目组将营销大方向定为体育和娱乐。在三星的品牌基因中,体育营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90年代借助奥运会全球TOP合作伙伴的整合营销战役成功跨入世界顶级消费电子品牌,到诸多专项赛事的介入,利用体育来传递品牌理念、感染消费者,三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智慧。在过去25年中,三星不仅因其手机、电子等产品闻名,更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品牌与体育的强烈关联度。而娱乐营销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而言,则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而且在这个领域,诸多竞争对手都已经先走一步。三星如何玩出新花样?

还未上映,却已过季?

从产品契合度来看,影视作品与三星手机的特点相匹配:与其他公司相比,三星在芯片和显示器方面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两者在手机终端实现结合——视频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而视频,特别是电影,是娱乐产品的顶级综合体,感染力高于单纯的图像、文字、音乐等形式。借助影视剧这种全感官的娱乐形式,能够表现出三星产品的独特调性。以影视为代表的娱乐营销是自然之选,但执行问题随之而来。

众所周知,三星手机因其快速推新品而闻名,以2009年为例,超过80款新品上市,相当于每月推出7个新款产品,2010年也达到50-60款。反观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制作周期相对较长,从策划、立项送审、拍摄、后期制作、审批到院线排档,平均最少需要10个月。如果采用传统的植入,待电影上映时很可能植入的产品已经“过时”。

如何解决快速变化的新品与电影制作周期长之间的矛盾?多年来,很多国内顶级的影视公司都曾与白晔的团队接触,但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201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调研结果显示,在2009年,已经有超过70%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观看过视频,其中还有超过40%的用户有过或者愿意在网上观看影视剧等长时间、高流量的视频内容;

政府对版权的管制日趋严格,版权正在成为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的关键;

有一些先行的互联网公司,逐步开始涉足网络剧集的制作,但由于预算压力,很难出精品;

网络影视作品由于审批和播放渠道的特殊性,运作周期相对较短;

微博在改变世界的沟通方式;

三星开始寻求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明星代言手机产品及品牌的可能。

大事件通常蕴含在一些潜在变化的组合之中。这时候,三星碰到了北京多声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新浪,前者希望三星手机能够赞助他们的影视作品,而后者除了是这部影视作品的独家网络推广平台以外,还在与三星进行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合作。

通过一个多月的策划,一种新模式的雏形诞生一一三星手机签约大陆及港台一线明星作为手机品牌及产品代言人,同时与代言合约一同打包签署出演网络影视短片的演出合约。联合香港著名导演彭浩翔团队拍摄三星手机定制的四部网络电影,版权归属三星,同时包括一部大电影,形成覆盖网络及实体院线的新娱乐产品。三星在网络电影的内容及推广播放过程中,全程植入手机的微博应用等商业元素,同时,整合常规视频网络广告投放资源,并进行版权广告置换,打通国内主流播放渠道。

把广告做成娱乐产品

用受众喜欢的方式,附着在被受众追捧的娱乐事件中,达到商业利益的“越级”传播。逻辑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并不轻松。

植入的度。对品牌广告主来说,独家“定制”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和内容控制力,但这种控制力并非是生硬、勉强的植入,而应该首先从“娱乐产品”的角度考虑,充分重视用户的观影体验。如果过分地植入,将对娱乐产品产生致命影响。四部短片融入了三星智能旗舰手机GalaxyS、平板电脑手机Galaxy Tab、Smart Phone系列产品和新浪微博应用的宣传,如何巧妙植入这些产品信息、引发观众的兴趣,这就要考量策划团队的智慧了。

“有时候,‘赤裸裸’的产品画面并不一定有效,相反,有时候‘不说’更能够引起话题。”白晔笑着说道。以周迅主演的《指甲刀人魔》为例,片中出现了男主角使用三星平板电脑Galaxy Tab的场景,画面中故意隐去了“Samsung”的品牌Logo。结果引发了观众在新浪微博和百度知道上的热烈回应,大部分人是询问这款产品品牌和型号,甚至有人讨论这是否是苹果推出的二代iPad。而后续的“解密”环节,再次提升关注度。

娱乐产品。品质决定一切。《4夜奇谭》虽然是网络剧,却制作精良,并由一线明星扮演。该系列网剧共四部,每部分上下集,每隔一周更新内容,分别为周迅主演的《指甲刀人魔》、黄立行的《假戏真做》、余文乐的《谎言大作战》,以及张静初的《爱在微博蔓延时》。在传统的影视娱乐营销模型中,如果邀请如此众多的一线明星扮演,制作人所担负的成本绝对不小。但在广告主主导的定制模型中,制片方可借助品牌广告主代言明星资源,控制制作成本。

网剧播放平台选择了新浪、优酷、土豆、酷6、奇艺、人人网等,截至2010年底,4部网剧的点击率累积2.1亿人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某些视频网站并未获得三星授权、也未获得其广告投入,却“自发”地推广播出《4夜奇谭》。在国内某视频网站,《4夜奇谭》的播放量仅次于《唐山大地震》和《山楂树之恋》。

搭建娱乐营销“生态圈”。“4+1”项目中,制片方获得资金支持,获得合理的利润保证,相比于传统模式仅仅依靠票房收入,前期广告收入已能让制片方收回部分成本;品牌厂商的产品和品牌曝光随着娱乐产品的火爆得以最大化;作为发行渠道的媒体获得广告及版权收益。而‘‘生态圈”的联结纽带是精心设计的权益置换。

营销推广本身也赚钱。排他性的独家“定制”则意味着“高投入”,以优酷出品——《十一度青春》为例,雪佛兰的投入高达千万。在“4+1”项目中,虽然三星的投入也达到千万级,但由于拥有4部网络剧的版权,使得广告主拥有更多资源收回成本。

“我们用《4夜奇谭》的网络播放权置换回价值亿元的广告位,单凭这点,我们的成本已经超额回收。”白晔对记者表示。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三星已经收获了令人满意的回报。但对我们来说,刚跑完半程,希望‘4’的成功能够带来‘1’的票房大卖。”北京多声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睿说道。在最后这部院线电影中,三星将回归品牌植入的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主持词 篇9

各位来宾朋友们,特别是在场的老年朋友:

大家晚上好!

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明。

人老不失戎马志, 余热生辉耀九重。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在这菊花盛开、硕果累累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九九重阳节!

常记得,亲爱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

常记得,父母老人的那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省吃俭用供我们成人。

忘不了,灯下补丁上那密密的针脚;

忘不了,父母送我们远行时那期盼早归的眼神。

天下父母不容易!

我建议在晚会开始之前,先代表天下间的儿女向父母们说一声,您辛苦了! 是呀!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用情感和声音放飞珍藏的祝福。

一声声问候,一声声祝福,在飘香的.夜晚传递,

让我们借着今夜铺洒的月光,托清风送给天下父母!

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千千万万个年迈的父母亲,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每一天!

演出词: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向今天观看晚会的各位朋友献上动听歌声和美妙的舞姿,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下面我宣布xx开始 请欣赏。

结束语:

今天是老人们的节日,同时也是晚辈敬老爱老的节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爱的老人家,今天的演出也是晚辈们为你们献上的微薄心意,望您笑纳。

秋高气爽的华夏大地,唱响的是重阳敬老的和谐乐章;

万象蓬勃的锦绣中国,传扬的是百善孝为先的优良品德。

仰望天空海洋,赞青山不老;

倾听风吹草原旋律,颂父母养育慈恩。

随着最后一个节目的谢幕,今天的晚会也进入了尾声。在这里,感谢主办单位“沈阳市公益演出协会”的倾情付出,感谢社区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参加今天晚会演出的演出团队、工作人员,也感谢各位老年人的观看和掌声。

晚会的最后,祝各位老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愿你们如青松不老,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作文450字 篇10

中秋节的夜晚,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坐在阳台上聊天、赏月、吃月饼。一缕缕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的身上,好似给我们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那月亮若梦如幻,悬挂在万里高空之上,而漆黑的夜空,把它衬托得尤为明亮。我静静地看着月亮,不禁吟诵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呀,月亮那么圆,那么亮,宛如一轮玉盘,美得让人心醉。

我安静地坐在妈妈的身边,听她讲述着《玉兔捣药》的故事。爸爸叔叔在聊天,他们的笑声回荡在这宁静的夜空中。奶奶呢?阳台上寻不到奶奶的身影。这时从屋里传出奶奶的声音:“大家快来吃螃蟹吧!”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大盘蒸熟的螃蟹。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顿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哇,谢谢奶奶!”我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大螃蟹。“哎呦!”我不禁叫唤一声。“怎么了?没事吧!”叔叔爸爸、奶奶妈妈一下子围过来。“哈哈,你个小馋猫,这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妈妈笑着打趣道。原来,因为我心太急,被烫着手了。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篇11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冲击;原因;态度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常常进行祭祀活动,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以吃喝为主题,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健康长寿。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封建社会漫长,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在这当中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西方文化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包峰说:“现在很多人也非常想过传统节日,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一些,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同时让民众也有更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节日焕发新的青春。”节日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娱乐而已。娱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一,但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唯一需求。

一、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这一现象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说中国的节日在西方也是“洋节”,反映了外来节日对于本土节日的对应关系,这里只是以它来特指当前中国社会的外来节日。主要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过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巧克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传统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主要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过节是很能让人向往、憧憬的,如划龙舟、放鞭炮、敲大鼓、舞狮子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们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而国外的节日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二、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而就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流当中,才使得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超过我国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热忱,从而导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西方节日却越来越红火。

2.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

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欢迎,这与我国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相反的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看到到这种现象,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大众欢乐,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总是离不开商品的。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为节日增添色彩。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在西方节日来临时,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每到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商家会借各种概念进行市场的宣传和运作,各种相应的产品相应产生,从万圣节的假面具热销到圣诞节市场的火爆,借助西方节日发财,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而这些大都被国人买账。

4.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

西方节日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很大原因是由于西方节日注重情感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欢快,在节日中能感受一种全新新的文化氛围。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过节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含蓄、沉闷且缺乏浪漫气息。在满足温饱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潜意识的个人主义的大众文化,在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蔓延和扩展开来。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大众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更多的表现为家族式,节日大多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三、理性的态度面对西方节日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缓慢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会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也是不错的,我们要一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代各个民族文化毕竟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

在崇尚西方节日、热热闹闹的过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它以新的含义,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拒绝西方节日,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我们要要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传统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学 学报,2005,(6)

[2] 冯小娟,杨足.从喜庆节日的变化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民 俗的影响[J].高等教育,2006,(1)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12

中国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并且非常辉煌, 门类众多, 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书法、中国传统家具都非常讲究运用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 充分利用线与面所产生的光影和层次塑造这些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几乎所有的传统艺术形式都追求一种刚柔相济、流畅舒展的外在表现, 从而达到一种完美的节奏感、韵律感。反过来看中国现代家具对于形式的追求包含了更多的内容, 但是最为本质还是追求家具的舒适度、品味感、价值感。这些也都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所追求的本质性的东西。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法”理论首先就是“气韵生动”, 这种“气”, 就是艺术形象中所呈现出来的感动人的一种力量, 一种艺术造型上所表现出的和谐的节奏与韵律, 一种赏心悦目的风致。中国现代家具也是同样的, 要通过对家具形式的设计传递出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包含着设计师的文化情感, 同时也包含着家具设计的人文关怀, 通过家具这个载体传递给消费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现代家具的人文内涵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具本身的文化属性也决定了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使用功能时, 也购买了家具的文化价值。现代中国社会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消费者希望寻找家具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元素, 以此来满足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 并且通过高品质的中国现代家具设计体现自身的文化品味。

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民间文化、地域亚文化等都是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灵感之源。符号强调典型性, 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和艺术风格, 尊贵祥和的龙与凤、蝙蝠、辟邪的蜈蚣、蟾蜍、蟠螭等都是中国图腾文化的象征符号。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将这些符号进行消化吸收, 并加以简化和提炼使其更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但是, 有些家具企业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传统家具的形式, 或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生搬硬套地用在中国现代家具上, 使得家具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种方式注定是会失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现代家具应该继承的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天人合一”与当今社会所追求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中国现代家具与当今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也是追求“美观”、“生态”和“舒适”。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明晰的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现代家具传承的主要内容之一。

广东南海市的联邦家私集团公司在1991年推出了一组实木沙发系列“联邦椅”, 包括单人椅、双人椅和三人椅, 以及长短两款茶几。这几款家具199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 并且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这个系列的成功有着多种因素, 但最为重要的是家具的设计形式集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雅、内敛、和谐、韵律等等因素。靠背曲线有着明式家具的反“s”形的优雅。整体造型虽然与明式座椅家具截然不同, 但却有着某些相同的神韵。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家具的巨大影响。只有当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能够将传统文化精神融于其中, 中国现代家具才能摆脱西方家具形式的模式, 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家具对中国传统家具功能的传承

中国传统家具所追求的不同功能决定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不同的类型。比如圈椅、案几和屏风都是依据不同的功能衍生出来的。特别是屏风这种传统的家具形式, 它的类型多种多样, 具体功能也各不相同, 例如枕屏、座屏、挂屏等等, 都是具有极佳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中国古代有行军打仗、野外出游各种等室外活动, 在室外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停顿休息, 而传统家具因为其体积庞大又特别重, 所以非常不方便携带。古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椅腿设计为交叉折叠, 收拢时便可解决其携带不便的问题, 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到了宋元时期, 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 这就让使用者坐起来更加的舒适与惬意。到了明代, 又将交椅细分为折叠椅和圈背交易, 既丰富了它的形式, 又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特别是明代交椅造型优美流畅, 做工考究。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 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 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 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 不仅起到坚固作用, 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

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家具的功能性是非常强的, 而这些功能的设计都是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功能依然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家具设计时的重要参考, 并且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因此, 中国传统家具的功能也是中国现代家具传承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具设计的专业化, 越来越多的新的家具形式层出不穷。然而, 这些形式往往只是从商业噱头的角度出发, 却忽视了家具最本质的功能作用。任何一件家具都是为了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设计制作的。因此功能构成了家具的中心环节, 是先导, 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

中国现代家具追求的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对于设计师而言, 功能是每一次家具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从材料、结构、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例如, 现代屏风设计就是在保留屏风分割空间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设计。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家具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因为中国传统家具与中国现代家具之间存在着前后相承的血缘关系, 所以中国现代家具对中国传统家具的传承是必须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完全不加舍弃地模仿甚至照搬也是行不通的。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于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地方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加以改良、革新, 使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满足新时期家具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体现中国现代家具自身的风格, 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升中国现代家具在世界家具体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嘉禄.《时尚老家具》.[第一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6

[2]方海.《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2

邵村小学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篇13

上口镇 邵村小学

一、活动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是重要而又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弘扬优秀文化,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越来越被忽略、淡化。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意识到,应该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使人们对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引起警醒。

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发展和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就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国家、民族的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5、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在活动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知识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能力:

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放风筝等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主题: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等。主要了解节日来由与传说、节日习俗历史名人在传统节日的诗句文章。通过传统节日活动自己的收获等。

四、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的实施主要划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小组评价”;“活动日记”;“活动反思”。各个阶段的资料成果都要形成文字材料。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知识结构,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制定计划

1、激发兴趣,明确探究主题。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 当你穿上新衣服快乐地去逛花街,当你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空中飞舞时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国哪种传统节日吗?当一家人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时,这又是什么节日呢? 你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节日?

此时的学生必然跃跃欲试。

引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是良好的开端。

2、自主选题,成立小组。

课题产生后,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节日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们想怎样去感受呢?将大家的想法合起来,这样的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⑴节日的简介;⑵节日的由来与传说;⑶节日的习俗;⑷有关节日的诗歌。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流传甚广的有8个。其中四个节日已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研究。(为了避免多数人选择一个节日,有的节日没人去选择的情况,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固定节日和一个自选节日进行研究。)

五、活动保障

这些主题活动通过小学生自主开展,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取舍、整合,形成学生可操作性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结成小组,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这里教师要有整体的把握,要权衡好,不能多数人去研究一个问题,或每个问题都要研究,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协商,注意尺度,引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

六、活动评价

1、成长记录评价(1)学生在记录中记下自己的作品,学生放的作 品大多是活动计划、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日记等。(2)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等,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3)教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2、自我评价

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

3、成果展示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14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又忙又累又开心。早上起来,听见鸟儿在窗外唱着歌,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快乐着。我和爸爸准备把屋子大扫除,我们首先把每个房子打扫一遍,清理得干干净净,我们在衣柜清理了很多旧衣服,爸爸问我说:“这些衣服怎样处理呢?”我想了想说:“爸爸,我在电视上看到,有很多山区小朋友,连衣服也穿不上,不如我们把这些衣服整理好,捐给他们吧。”爸爸开心地笑了笑说:“很好的注意哦。”于是我们就把旧衣服整整齐齐收拾好。房间清洁完毕以后,我们接下来一鼓作气把厨房、客厅、饭厅、卫生间等打扫的干干净净,非常整齐美观,好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崭新的衣服。

下午,爸爸买了很多对联、挥春回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爸爸说:“我先现在开始,用一个小时完成吧。”我听了以后跺了跺脚,开心地跳了起来说:“保证完成任务。”我用心选了三张挥春,分别是学习进步、恭贺新禧、龙马精神,我拿起双面胶,小心翼翼地贴在挥春上,贴好马上跑去我的房间门口,门框实在太高了,无论我怎样跳,也摸不到,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一张凳子,我快速爬了上去,好像猴子一样灵活,站到高高的凳子上,多么威武啊,经过一番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整个屋子里充满了过年喜庆的节日气氛。

晚上,我就和爸爸、妈妈去逛花街,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花朵种类多种多样,有红的玫瑰、紫的兰花、黄的菊花,百花争艳,美丽极了。我和爸爸细心挑选了一盘紫罗兰,大紫大红,衬托着新年的喜悦气氛。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早上起来就我就唱着这首歌,心情特别开心。我换上新衣服、新鞋子,跟爸爸、妈妈去拜年了。来到他们面前说:“爸爸、妈妈新年快乐,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听了以后,心里乐开了花,面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顺手递给我两个大红包,我开心地拍了拍手,高兴地跳了起来。

主题活动1 中国传统节日 篇15

(一)仪式的传承

仪式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果抛弃传统的过节仪式,那么传统节日就会显得空洞、抽象,没有生命力。所以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时要注意对仪式的传承。 以中国大节——春节为例。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会换上新衣拜年,求取压岁钱,并随着家长走亲访友。春节不得不提的就是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同时大年初一、初二一直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会有具体的安排,这些都是仪式。如果抛弃了拜年、贴春联、走亲访友等仪式,那么春节还会有“年味儿”吗?除了春节的“仪式”, 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仪式”。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清明节扫墓、祭奠祖先; 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等。正是这些仪式承载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优良传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 相比当下过节时的宴饮、饭局等,传统有“仪式”的节日肯定会更有韵味,更值得人们回忆。

(二)情感的传承

除了传承中国节日文化的仪式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情感的传承,从思想上认识到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重新唤醒人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情感联系社会,用情感感悟传统节日文化的真谛。我们不难发现,商业发展和西方节日的传入使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其中一些有意义、 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已经被人们遗忘或者否定。特别是青年群体,他们更向往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并逐渐用情人节取代中国的七夕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已经让人们丧失了过传统节日的兴趣,这是情感的缺失,是思想层面上的缺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而不是淡忘。所以,我们需要警醒自己, 唤起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情感,努力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

(一)升华内涵

在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创新其内容和形式,突出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过节”并不单纯指过的形式,更强调“节”的意义。所以,在过节时我们需要突出节日的主题,使个人情感以及节日的内涵得到升华。例如, 在过春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时,不但需要传承传统过节的仪式,还需要突出节日中蕴含的团结、家庭和睦和平安的主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代表着团圆,突出节日的主题可以增强人们思家的感情,让人们感受到过节其实是家人团圆、家庭和睦的幸福。而创新文化内涵,则是以新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在过节时举办一些诗歌朗诵等家庭活动, 让家人在共同参与时增进感情。同时,还可以利用故事来弘扬先进文化。如利用屈原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二)注入新质

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即强调要把传统节日文化与当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相联系,让孩子、青年、老人等都能找到传统节日文化中与自己生活的契合点,把传统节日与商业、旅游等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借助传统节日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让人们在旅游时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气息,加深民众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还需要用民众活动来庆祝传统节日,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让民众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节日背后悠久的历史。当然,在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清明节可以开展网上祭祀的活动, 让一些旅途中的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制作一些庆祝节日文化的小礼品和小商品,以此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借鉴西方国家庆祝节日的经验,为我所用,推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长远发展。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是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之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实际出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一直凝聚着中国人的心,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感受到强大的凝聚力、融合力和延续力。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吸取国内外传承传统文化的经验,使传统节日文化与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接轨,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与当下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却呈现不断淡化甚至退化的趋势。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承担的责任。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对如何传承、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上一篇:再见了母校的作文300字下一篇:超市食品主管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