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分析报告

2024-08-30

公司内部分析报告(精选8篇)

公司内部分析报告 篇1

内审目的、准则、范围和审核发现 1.1 目 的

为保持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对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的审核,审核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有效、管理体系是否按照要求运行,并实现自我完善,以达到预防和降低检测风险,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1.2 准 则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和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1.3 范 围

管理体系文件涉及的所有要素,包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检测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科室、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检测室等。1.4 审核发现:

内审组根据审核计划,组织了公司本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工作,4名内审员分为2组分别对检测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科室、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室等进行了审核,覆盖了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涉及的所有要素,包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

内审组根据评审准则和公司体系文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审核,通过1天的审核,以及内审组同审核对象的沟通,本次审核针对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开出3个不合格项、18个观察项。审核采用检查质量文件、质量记录、查看检测场所等方式,覆盖了体系全部要素。在审核中内审组在审核的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学习宣贯,本次审核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4.1文件方面:体系文件中组织机构与现实不符,导致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 1.4.2设备管理方面:设备档案不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三色标示不全、无自校记录;

1.4.3人员方面:人员档案不全、人员分工和职责不明确、没有任命文件; 1.4.4质量记录方面:委托单填写不完整和不明确、检测记录填写、修改不规范。2

内审不合格报告情况

此次内审开出的不合格项主要表现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和文件管理方面。3

内审结论和改进建议 3.1 内审结论

经过一天的审核,经内审组讨论认为:本公司的检测工作基本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基本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 [2006]141号)、《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和公司体系文件等相关规定,未出现严重不符合。3.2改进建议

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能持续符合相关规定,针对本次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审核组提出以下建议:

3.2.1各相关人员和科室应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规定,严格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和检测工作; 3.2.2调整组织机构、明确关健岗位人员分工、确定人员职责;

3.2.3各科室和人员加强沟通,按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履行职责,增强记录意识,对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按规定进行记录,作为证据材料妥善保管; 3.2.4对内外部文件进行清理,按要求标识、控制、管理和使用,防止误用作废文件而影响检测质量;

3.2.5及时修改和完善不适用的记录表式,确保持续符合准则要求;

3.2.6及时完善人员、设备档案、建立内外部文件清单、有效标准规范及作废标准规范清单;

3.2.7对本次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相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纠正措施,将纠正材料报内审组,由内审员或质量监督员跟踪验证,并在下一次内审中予以关注,以防再次出现。

由于本次审核是抽样检查,故存在一定风险和局限性,没有发现不符合的不一定全都是符合《准则》要求,各相关科室和人员应以此为契机,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发现,举一反三,对出现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及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以确保本公司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尚有欠缺,在今后的审核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将内审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细致。本报告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按文件控制要求,发放到各相关科室和人员。

编制人:

批准人:

公司内部分析报告 篇2

注:由于各家公司原因不止一种, 我们是根据各个公司披露的各种原因进行累计, 分别用各种原因除以总家数计算的比例。

从表1可见, 我国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笔者主要从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入手, 对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财务因素和治理结构因素。

一、财务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影响分析

我们在分析困境公司财务特征时发现, 困境公司与正常公司资产和利润等主要报表项目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特别处理办法决定的, 即特别处理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另一方面, 也反映困境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差, 财务因素是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内部因素。从表1统计结果我们看到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质量差, 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度, 结构失衡;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收益质量差和重大项目投资失败等。

(一) 资产质量差, 结构不合理

资产质量对于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从表1可见, 困境公司资产质量差主要表现在货币资金短缺、应收款项多、存货质量差和固定资产老化等。

1. 货币资金短缺

货币资金短缺是指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少于维持公司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公司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看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原始资金投入不足, 日常经营主要靠贷款维持, 如果公司再快速扩张, 会使有限的资金更加缺乏, 进而发生资金流转困难。二是经营管理不善, 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 如发生大量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加等。三是经营亏损。当公司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公司的折旧提取额和摊销费用时, 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司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 引起资金短缺。总之, 货币资金短缺涉及多种原因, 且对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影响大, 我们将其结合在其他方面论述。

2. 应收款项多

长期以来, 企业之间由于相互拖欠货款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形成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原因。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需要大量销售产品, 于是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情况下, 很多公司故意拖欠账款。二是内部原因。从企业自身情况看,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 殊不知只有取得现金的收入才是真正的销售实现。应收账款对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入, 是引发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 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的状况。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逾期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风险上。二是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多, 不仅是货款大量被客户占用, 可能发生坏账损失风险, 而且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无论公司销售是否收到现金, 只要收入实现, 均需要缴纳税金, 因此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损失的不仅仅是货款本身, 还包括为客户垫付的税金, 这样更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3. 存货质量差

存货积压过多, 不仅占用大量生产资金, 而且增加了公司的储存成本和管理费用。若存货管理不当或陈旧过时, 则会大大降低存货的变现率, 很容易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4. 固定资产老化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指公司拥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一般来说, 新公司或经过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老公司, 固定资产成新率就高, 相反, 老公司或固定资产更新的规模不大, 则固定资产成新率就低。固定资产成新率低, 说明公司生产规模有限, 产品更新较慢, 竞争力不足。困境公司的表现验证了这一点。

5. 资产结构不合理

分析发现, 困境公司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运营效率低。流动资金, 尤其是流动性较弱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的比重过大, 致使流动比率偏高和速动比率偏低, 与此同时,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很低。

(二) 负债过度, 结构失衡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资产分布结构决定负债结构。

适度负债, 公司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过度负债则会使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 甚至发生支付危机。偏高的负债一方面会弱化公司的支付能力, 蕴含危机;另一方面, 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故障, 或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净流量相差较大, 影响即期债务偿付, 必然会出现财务困境。负债过度易引发财务困境, 其原因主要有:

1. 债务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负债结构, 一般是指能够反映公司经营业务特征和合理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结构。这种负债结构, 使公司有能力承受经营及财务风险。合理的负债结构应该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能够保证公司债务的按期偿还;使公司的筹资成本最低。

不合理的资金结构, 会降低公司盈利能力、加大财务风险。如果公司把通过举债筹集的短期资金投资于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 就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 从而造成短期偿债困难。一旦出现短期债务集中偿付, 就会发生财务困境,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就是典型案例。

2. 负债比例过高

上市公司的负债比例过高, 会使财务杠杆产生负效应, 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公司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生产经营所获取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将出现偿债困难。过度负债还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加大了偿债压力;同时还会影响公司信誉和再筹资能力, 一旦资金周转不畅, 就会引发财务困境。郑百文的财务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 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收益质量差

目前, 无论是中央企业整合还是中小企业发展, 都强调突出主营业务。上市公司培育出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业务后, 才能考虑是否需要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否则, 多元化投资的直接后果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 失去公司原来的竞争优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可能会致使公司主营业务萎缩。如国家调整了对酒类的税收, 对白酒按量征收消费税, 仅此一项就使酒业公司税费增加不少。

收益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发展。收益质量与利润结构、收入来源、成本控制和经营现金流密切相关。困境公司收益质量低, 在利润结构中表现为经常性收益少, 一次性收益多。从构成利润的两个会计要素看表现为主营业务收入低、成本费用高。

为什么困境公司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主业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 使公司销售规模越来越小, 成本上升, 致使产品毛利率下降。如ST飞彩, 原来是一家以农用车及配件生产加工为主业的公司, 但在其主要产品销售日益萎缩, 库存上升, 收入增幅明显低于成本增幅, 致使公司利润下滑。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时发现, 多数ST类公司主营业务竞争能力差、主营业务利润率低, 债务负担重, 逾期贷款多, 未来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治理结构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影响分析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治理结构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大股东占用资金、股权结构、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等方面分析治理结构对困境公司的影响。

(一) 大股东占用资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动机很多, 但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的危害以及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侵害也显而易见。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存在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在原来的发行制度下, 上市公司大都是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制形成的, 上市公司的母公司 (大股东) 为了支持公司上市, 将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剥离后注入到上市公司, 而将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可以说是包袱留给了集团公司。结果是, 股份公司上市了, 而母公司却资金紧张, 经营困难, 基本丧失了独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 部分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供产销体系不完善, “三分开”、“两独立”不够彻底, 或是由于较为特殊的销售体制 (如电力公司) , 导致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 不得不与大股东及关联方发生大量的关联交易。二是虽然在证券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但这种法人治理结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形式上, 其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情况在“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更为突出。

无论被大股东占用的资金多少, 都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会影响到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开展;重者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最终导致公司亏损, 甚至退市。其主要影响包括:

第一, 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占用资金首先会影响到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 在资产负债表上通常表现为应收款项的增加和货币资金的减少。而正常的公司在募股资金使用上均表现为长期投资或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的购建。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通常是计划投资扩大主营业务产能和开拓新业务, 以保持公司的增长动力, 这也是能够被推荐审核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重要依据。所以如果这部分资金被他人占用, 公司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 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如ST中燕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阐述:报告期内主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 没有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业务经营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新增募集资金, 亦无对外投资情况, 前期募集资金延期使用至本期。

第三, 公司财务状况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会计报表上表现为, 其他应收款占应收款总额的比例极大、主营业务严重萎缩、期间费用吞食了利润, 甚至形成巨额亏损。如果股权融资所筹集的资金满足不了大股东的使用, 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贷款来满足其需求。这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使上市公司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二) 股权过分集中, 形成“一股独大”

我国上市公司一个普遍特点是“一股独大”, 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 大股东行为缺少有效制约, 容易出现股东干预日常决策, 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 国家所有权的代理行使缺乏妥善措施, 上市公司往往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偏向。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的公司中, ST公司占相当大的比重。控股股东的大量资金占用, 已成为导致公司成为ST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关联交易频繁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发生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在经营往来中发生的关联交易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交易、资金占用和信用担保等。

关联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 但它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却不相吻合。在关联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存在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 交易并不是在完全公开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关联交易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带来正负两个方面影响。从上述大股东占用资金等情况分析, 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误区。众所周知, 建立证券市场是为公司开辟一条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公司间的正常购并行为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但是, 一些公司认为“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 因此不惜代价争取“上市”。一旦成功上市, 不是努力有效利用好募集来的资金, 而是研究政策, 利用关联交易, 搞利润策划、报表重组, 想方设法保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功能。二是制度缺欠。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短, 发展快, 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许多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这给一些公司提供了利用制度缺欠的机会。三是利益驱动、关联交易频繁。

(四) 担保过重

担保作为公司的一种正常经营行为, 但是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曾为其他组织提供担保而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担保的对象多为关联公司。

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某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发生非理性担保行为的绝大多数是“一股独大”的公司, 这就给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者提供了条件, 增大了发生非理性担保的可能性;二是提供担保的公司缺少对担保决策的分析能力;三是目前公司融资渠道匮乏。除了上市、发行债券和贷款外, 公司的其他融资渠道几乎没有, 况且目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不够成熟, 向银行贷款仍为公司主要融资渠道。

总之, 尽管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认为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财务状况差和治理结构不合理这两个因素。财务因素是直接因素, 治理结构因素是诱发财务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两个原因相互作用。

三、对策

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相关利益者影响广泛, 针对财务困境发生的原因, 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股权分置改革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使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分开, 机构、业务独立, 各自独立核算, 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二) 实施强制交替审计

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公司提供顾问与审计服务而可能会引起的利益冲突, 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也是安然事件和科龙风波得出的结论之一。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 因此, 有必要建立强制交替任用主审会计师制度。

(三) 限制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活动应遵循商业原则, 但是事实相反。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之间发生大量相互担保和资金融通行为, 既威胁着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也加大了企业运营风险。因此, 需要规定对关联交易的限制措施。

(四)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公司内部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因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状况还不完善,无论是立法还是制度管理都有很长的路程要走。本文以美国《萨班斯法案》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实际的信息披露状况作出分析讨论,旨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和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1.评价依据

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控制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发起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过程,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一般来说评价标准是将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作为实施企业控制评价的依据(杨有红等,2011)。

本文通过参考分析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的评价依据调查整理可以看出: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评价依据和对内部控制评估审核评价依据的调查整理可以看出在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中,大部分选取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评价的标准,比例大概占到55%,另外还有部分以《上市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作为企业评价的依据,还有部分公司并没有明确说明其评价的依据标准,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做评价时标准具有不确定性使用的缺乏规范和指引。企业可能会因多重的评价标准选择,影响到其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和严谨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近几年的报告中,上市公司提到的内部控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包括:《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证券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内部控制披露的要求不一,详略不同,对披露主体也是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披露上的差异。有些上市公司为了降低披露成本或为了掩饰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往往选择那些对内控披露要求较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公司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非常密切,董事会作为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应是最熟悉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部门。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规模还不合理,内部不明确,甚至还存在所有者与管理者的角色交叉重叠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其职能效应的有效发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截止到2011年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可以说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就实际执行效果看,很多独立董事人数都没有占到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是缺乏主动性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审计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职能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让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更为客观、严谨。

3.监管力度

到目前,对违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定的行为,我国仍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监管部门也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当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或披露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审核报告时、或是披露不实虚假报告时,相关责任主体应该负怎样的责任,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理规定。

从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是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十分轻,遭受处罚的公司寥寥可数,并且可以看出ST公司遭处罚的比重有70.21%。通过前面表格的分析,我们知道ST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ST公司因自身的种种不足,较容易为了违反法律法规,并且也不愿意信息使用者了解其内部信息,缺乏披露的动力;需要经过多年得努力和发展才能够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笔者认为董事会和管理层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企业合法合规地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4.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质量直接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真实性,也是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相比,无论是出于提醒报表使用者对强调事项潜在风险的关注而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还是上市公司拒绝按审计调整建议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以及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的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都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根据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2011年整理所得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出,表中调查分析的上市公司中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为零家,其中810家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占了被调查公司总数的93.97%,大部分公司在被审计时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其中一部分公司的信息披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措施之一,对上市公司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意义重大。

本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进行评价,从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管力度、财务报告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仅是整个充分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财务报告等信息披露質量基本条件和措施之一,对上市公司和信息使用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35-42.

[2]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11(6):58-64.

[3]钟磊,董渊晟.2008年深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财会审计,2010(6):131-132.

[4]宋蔚蔚.对新规范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8(12):11-12.

[5]方红星,孙翯,金韵韵.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10):44-51.

保险公司内部整改报告 篇4

一、责成xx负责人进行深刻检讨,并根据监管机关处理意见予以相应处理;

二、责令xx立即停止一切工作,直至通过监管机构合 规检查;

三、针对全省机构进行严格检查,对存在需要变更职场 的机构严格监控,分支机构的变更和撤销的申请由分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相关公司的内控制度)各分支机构变更职场严格按照此程序进行,艰巨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四、省公司紧急发文通知各级机构,再次重申合规经营 的重要性,明确各项监管制度、审批流程,明令机构负责人严格按照监管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各分支机构设置、变更和撤销过程中,对不严格按本规定执行或执行不当的机构和部门,分公司将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对未经批准擅自筹备、开设、变更、撤销分支机构的,由分公司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由三级机构负责人承担。分公司还将视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追究责任人责任。

五、xx分公司指定专人针对全省机构负责人召开机构合规经营管理再培训,强化机构合规管理,全面深入学习《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法》及《xx机构管理办法》等外部监管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培训考评和验收,其他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保证培训效果,确保机构负责人将合规经营视为机构工作第一要务。

特此汇报 xx公司xx分公司

xx年xx月xx日篇二:关于保险代理业务自查自纠的整改报告

关于保险代理业务自查自纠的整改报

一、2011 机构运营及保险代理业务经营情况 2011 本机构主营业务规模、与保险代理业务相关的 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实现的代理保费、手续费收入、代理险 种及各险种手续费分析。

二、2011 与保险机构合作情况 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情况;2011 年合作业务量前五位保险 机构及业务情况。

三、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本机构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宁波市车商类保险兼业代理 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代理业务自查自纠工 作的具体情况。

四、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包括问题表述、相关 数据及原因分析。

五、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所采取或下一步将采取的具体整改措 施。篇三:银行 保险 渠道整改报告 **新疆分公司银行保险

关于对**银行银代服务工作的整改报告

中国**银行新疆分行: **银行保险自2004年进驻新疆,便与**银行新疆分行展开了银代业务合作。在前期的合作中,双方本着互利互惠,携手共赢的态度共同致力于银代业务的提升和发展。业绩不断增长、保费平台不断提升,从合作伊始的800万元平台跨越到1.3亿平台,创造了银代业务的合作高峰。2008年,在我公司销售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依然突破了8000万元大关。可以说,双方共同缔造了一次次辉煌,取得了不匪的成绩。

进入2011年,我公司在**渠道银代业务持续下滑并呈现颓势,09年全年业绩仅为5800万元,较历年下滑明显。对此,**新疆分公司从总经理室至银保上下高度重视并产生了严峻的紧迫感。**作为我公司一直以来最大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业绩的大幅下滑和诸多情况的发生为我公司银代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对此,我公司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不足。**新疆分公司银行保险系列在2011年中,因银保第一责任人调任总公司,在高层级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各机构人事调整较大,影响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在对**的服务

工作过程中存在人力不足、人员素质较低、团队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也直接造成**业绩下滑明显。对以往的种种问题,我公司已深刻反思,对于前期工作不到位,给**银行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为有效弥补前期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影响,保证双方业务的顺利、稳步进行,促进业务的长远发展,重塑**银行与我公司的合作观念,针对前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公司已全面,有效的开展了整改工作:

一、实施水龙头理论

重新调整团队,吐故纳新。将团队中与公司经营理念背道而驰、工作态度和作风存在问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的团队负责人和客户经理进行淘汰,同时吸纳优秀人,进行团队的重新梳理。目前,银保团队梳理工作已顺利完成。

二、人力大幅扩充 为弥补人力短板,我公司以于2011年10月起,在全疆范围展开了人员招募工作。目前,**银保全疆销售人力已达450人。此外,在此次人员招募过程中,我公司严把招募流程并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招募人员的综合能力、人员素质、服务意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水平能够充分满足服务需要。

三、强化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为保证我公司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我公司已就新进人员进行了多轮的全方位培训工作。从金融、保险知识到产品,从销售业务技能到售前、售后服务等进行了全面的岗

前培训。同时,分公司银保部已拟定了2010年培训计划,将会对客户经理进行高密度的反复培训,确保各项能力不断提升。

四、**营业部架构的建立

今年,总分公司在销售人员架构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各机构特别建立了**营业部,专项服务于**渠道。乌鲁木齐地区在现有**渠道下,细化为三个营业部,分区、分网点对**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在营业部人员配备方面,我公司在全疆范围内特别甄选精英人员调入**营业部,将银保部的最强业务阵容全部配备至**渠道和营业部,保证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目前**渠道及营业部人员均已到位。

五、明确制度,建立客户服务体系

为保证服务高质量,确保客户和渠道充分满意,银行保险部特别制定了客户经理服务制度,对客户经理网点跟进、销售流程、售后回访及客户问题处理等均进行了明确规范,使全疆银保有法可依,同时严格执行、赏罚分明。为配合**2010年业务,特别是期缴业务的增长,我公司要求所有**渠道客户经理必须实现驻点经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均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同时,专门将客户服务部门划归统一管理并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售后服务周到,令客户满意!银保客服能力大大增

强。

六、加大投入

对**渠道加大政策的投入。在政策方面向**渠道给予大力倾斜,在人力资源等方面以**渠道为优先渠道。特别针对**渠道制定独立的业务合作方案,全面提升全疆各**渠道客户经理以及**各层级销售人员的业务积极性,促升业务.七、强化公司内部督导 针对**业务,进行强力督导。派专人对**业务精细到以日为单位进行独立的追踪工作,同时在周例会、月会中将**渠道各项业务指标进行单独考核,以保证全疆银保上下对**渠道的绝对重视。对于业务竞赛方案等活动,进行专项追踪,并定期向**进行数据的报送。

八、建立沟通常态化 2010年,**新疆分公司各层级将定期、频繁的与**的业务沟通、汇报等工作,加强层级交流,以满足**不同时期业务服务工作的需要。

新疆分公司上下将严格执行总、分公司和**的各项要求,全力弥补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公司专业化、规范化的销售流程,本着客户为上,渠道为本的经营理念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各项服务,不断强化**与**之间的良好关系、携手共赢的合作方针,在2010年实现双方银代业务

复兴,同时也希望**银行能一如既往的对我公司给与帮助和指导。**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分公司

2010年1月篇四:保险公司风险排查管理规定

保险公司风险排查管理规定

(一)系统性原则。制定全面系统的风险排查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排查工作。

(二)全面性原则。风险排查应覆盖公司各项业务环节、各个业务领域,各层级分支机构,并对每一类风险及可能引发风险的可疑业务、可疑人员、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严格细致排查,确保排查工作全面有效。

(三)及时处置原则。对于排查发现的各类重大风险,应当立即采取预防和处置措施,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四)持续优化原则。风险排查内容和排查方法应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确保及时发现各类潜在风险隐患,促进公司稳健经营。

第五条 人身保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由总公司牵头组织实施。人身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规定,在总、分两级成立风险排查工作小组,明确风险排查的组织机构、参与部门、责任人员及各层级机构的相关责任。各公司应制定符合本公司实际、切实有效的风险排查制度,明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以及具体工作流程。风险排查过程中要留存工作底稿和有关数据资料,确保排查工作过程可重现、可复查。

第六条 人身保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保险资金案件风险。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较明确的案件线索组织排查,特别是要排查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挪用、侵占客户资金及诈骗保险金的案件线索。

1.挪用客户保费;

2.利用伪造、变造保险单证或私刻印章等手段进行保险诈骗; 3.利用虚假或重要空白单证进行保险资金“体外循环”; 4.私自将客户保单退保获取退保金; 5.伪造客户签名、印鉴将客户保单质押贷款套取资金; 6.侵占、挪用或非法占有客户理赔、退保、给付资金,冒领生存金; 7.挪用、非法占有公司营运资金; 8.以保险公司名义或办理保险业务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等活动; 9.投保人利用保险进行洗钱,或保险机构员工、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协助他人利用保险进行洗钱。

(二)财务管理风险。重点排查人身保险公司因财务管理问题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引致群体性事件或其他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风险隐患。1.未严格执行收付费管理制度,现金收费、大额转账未采取有效手段对客户身份及交费账户进行识别;

2.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或公司员工代客户开立、保管收付费存折或银行卡; 3.基层机构和业务人员私设“小金库”; 4.直销业务虚挂中介业务套取佣金及手续费; 5.管理人员侵占佣金及手续费; 6.编造假赔案、假业务套取公司资金、费用; 7.虚列业务及管理费套取费用; 8.虚列销售人员人数或绩效、奖金等套取费用。

(三)业务管理风险。重点排查人身保险公司销售活动中因销售行为不规范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引致群体性事件或其他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风险隐患,特别要排查因销售误导、满期收益显著低于客户预期等原因,可能引发公司及代理机构营业场所内突发出现投保人集中退保或要求给予满期给付金之外的额外补偿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1.私自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 2.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及保险代理机构不具备销售资格; 3.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对保险产品的不确定利益承诺保证收益,将保险产品当做储蓄存款、理财产品销售,隐瞒除外责任、犹豫期客户权利、退保损失以及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费用扣除情况等保险条款重要事项等销售误导行为; 4.培训课件以及对外宣传资料存在不实、夸大等误导性表述,对销售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不符合监管要求; 5.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或代理机构擅自设计、修改、印制宣传资料,擅自使用含有误导内容的宣传资料及产品信息;

6.未对合同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新单业务进行100%回访; 7.回访品质控制不到位,回访过程未对投保人进行身份识别,或因回访语速过快、对多个问题合并提问及回避客户提问等导致回访失真; 8.客户投诉及回访问题件未及时妥善处理完毕。

(四)内控管理缺陷。重点排查人身保险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及风险隐患。

1.不相容岗位未实施人员分离; 2.业务财务系统未实现全封闭运行,未对补录、修改等特殊性操作建立有效的内部管控制度;

3.重要单证未进入单证系统管理,或者未实现系统实时管理,对重要单证未定期盘点、定期核销;

4.保单未全部实现系统联网出单,或者单证系统未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实现对接; 5.保险机构及工作人员私刻、伪造公司印章,省级以下分支机构行政用章、合同专用章未上收一级管理,印章使用未实行严格审批登记制度; 6.客户信息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存在客户信息泄露风险。

第七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定期对单证印鉴、可疑人员、可疑业务线索以及相关内控制度开展排查。各公司应当根据具体业务及公司内部管控情况,明确风险排查的具体标准及抽查比例,细化排查业务流程及各项指标。排查方法可以采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对单证印鉴进行排查。各人身保险公司应定期对重要单证进行清理核销。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单证、印鉴及相关接触人员的经办业务进行排查: 1.存在长期未核销单证或单证去向不明的情况,应对未核销及去向不明单证进行排查;对单证遗失较多的团队、个人和代理机构进行重点排查; 2.存在遗失印鉴情况的,应对相关部门、机构及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资金去向进行调查; 3.分支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刻制印章或者伪造、变造印章的,应对印章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排查; 4.有线索表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销售从业人员私刻印章,变造、伪造保险公司单证的,对其经办业务进行排查。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人员领用的单证进行排查,对其接触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户进行回访或采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排查: 1.销售从业人员展业活动较为频繁,但业绩靠少量保单长期维持相对均衡水平,或业绩较高但保单继续率指标较差;

3.销售从业人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 4.基层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仅有1-2人且长期无调整; 5.保险机构销售从业人员被客户或其他销售人员、公司内勤投诉次数较多; 6.保险机构工作人员、销售从业人员及续期收费人员经常代替客户办理变更交费账户等客户重要信息,代办金额较大的退保、理赔、给付业务,或者使用银行卡为客户刷卡交费的。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通过客户回访或其他有效方式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排查:

1.不同投保人保费来源于同一交费账户; 2.多批次不同投保人的保单退保、理赔等资金支付对象为同一账户; 3.退保、理赔、给付、分红等资金支付给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之外的人; 4.存在大面积犹豫期内撤单情况; 5.同一客户投保单、投保提示书、保险合同送达回执等业务档案上签名笔迹明显不同; 6.投诉、咨询及失效保单回访中发现客户称已交费且能够提供交费记录,但业务系统无记录;

7.对大额退保、赔款、给付业务抽取一定比例客户进行回访; 8.对未实现收付费全额转账的保单抽取一定比例客户进行回访; 9.对投保人年龄较大且交费期限较长的保单抽取一定比例客户进行回访; 10.客户信息不真实的,对该销售从业人员或代理机构经办的业务进行抽查回访。11.发生大额保单质押贷款的,抽取一定比例客户进行回访。

(四)对满期给付及退保风险进行排查。排查要求、排查方法及排查结果报送另行规定。

(五)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排查。对内控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对可能引发公司发生重大风险的业务环节及操作流程进行排查整改: 1.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兼任多个不相容岗位; 2.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兼任收付费、单证管理、外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3.系统操作权限的设置和岗位牵制存在问题,如:一人持有多个不相容岗位的系统用户名,不同岗位系统密码未妥善保存,对具有较高系统操作权限的人员缺少监督,存在越权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权限处理业务情形; 4.销售人员或者工作人员私自留存客户身份证、保险合同复印件等资料; 5.可在业务系统外打印收付费环节凭证并可在系统中事后补录; 6.业务财务系统约定的保费收入来源及理赔给付去向账户名称可以为非客户本人; 7.对内或对外使用的产品宣传资料、各类培训资料存在违规、失实或易造成重大误解内容;

8.未建立产品宣传资料、各类培训资料的审核及管理机制,或已建立但与监管规定不相符或未严格执行; 9.未建立产品说明会的审批、管理及巡查/暗访制度,或已建立但与监管规定不相符或未严格执行;

10.公司业务系统不具备客户信息真实性自动提示、校验功能; 11.未建立一年期以上个人新单业务100%回访的有效机制,或虽已建立但并未严格实施。第八条 人身保险公司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后,应针对具体的风险项目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其中,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排查发现之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对于因内控缺陷导致的风险问题,应当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指标考核、优化管控流程、完善信息系统等措施加以解决。

第九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评估整改效果。对实际效果不佳的整改措施应及时调整修正,确保风险消除或可控。

第十条 对于排查发现重大案件及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各人身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以及公司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篇五: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应对经营风险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能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险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进而有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目 录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3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3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4

(三)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5

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揭示.................................5

(一)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5

(二)中华财产保险龙泉支公司简介.....................................6

(三)中华财产保险龙泉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以及分析...................8

三、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造方案....................................10

(一)公司所处环境分析.............................................10

(二)内部控制机制改造思路.........................................11

(三)内部控制机制改造建议.........................................12

四、结论...........................................................13

五、参考文献.......................................................14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引言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国外的保险公司进入了国内市场,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由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不仅涉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而且日益受到投资环境、货币政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应切实研究风险防范的办法和途径,积极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险公司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system)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内部控制的概念是由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以下简称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总结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这个定义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几个特点: 首先,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它蕴含于管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直接影响企业实现其目标的能力。

其次,内部控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也包括企业其他人员。内部控制是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言行得以实施的。

第三,内部控制只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的保证。这是因为内部控制存在它自身的局限性:首先,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这意味着企业不会为建设内部控制提供过高的成本;其次,内部控制依赖企业各级人员去执行,而人为的错误和失误是很难避免的,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再次,两个或更多人联合欺诈将使内部控制失效;最后,经理层具有越过内部控制系统的权力,内部控制对他们的作用有限。这些局限使内部控制只能就企业目标的实现向经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合理的保证。

第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三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①经营目标的实现;②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③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演变历程和国内外的内部控制实践都证实,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制度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的历史和实践也反映出企业一切工作都无法脱离内部控制而存在,企业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因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企业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非财务会计信息,因为投资人、管理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需要借助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业绩,以便决策。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及非财务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使会计信息及非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疏漏,进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2.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贯彻落实

企业在从事经营和其他特定活动时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确定了企业在遵循性目标中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企业遵纪守法的记录,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内部控制是管理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的,是法律法规、政策等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规定了公司业务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程序和措施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设计并执行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控制程序或流程,可以对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对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经纪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及时发现贪污盗窃、违规处理成本费用、偷税等不法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3.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企业各项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若企业对资产的管控不健全,可能会造成企业财产物资被盗窃或滥用,使公司蒙受严重损失。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要求公司的各项交易事项必须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执行,其中当然包括购置、计量、使用、处置资产等一系列有关资产的交易事项,使各项交易均在管理者控制之下,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各项资产的购置、计量、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还要求企业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进一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防止或抑制贪污盗窃、挪用公款、营私舞弊等行为,从而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可靠。4.保证公司经营的效率与效果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公司的财务、业务、销售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严密的监督、考核制度和合理的奖惩制度,能真实反映工作实绩并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三)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在保险公司的具体应用,是由保险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建立并实施的,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机制。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要素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但由于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因此对其主要的经营活动需要实施特殊的控制活动,具体来说,包括承保控制、销售控制、理赔控制、投资控制、资产接触控制、偿付能力控制、会计控制、客户服务控制、再保险和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

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揭示

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篇5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亦被称为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督导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等,是关于如何治理公司实体、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过程,即运用权力指导公司的方向,监督管理人员的行动,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和按照公司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公司。

(二)内部审计:美国著名的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索耶(1990)在其著作《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功能,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组织中内部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各种评价活动,审计人员对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独立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各种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届年会对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旨在增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会通过。

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从制度的建立上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是内部审计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投资、基建工程、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需要内部审计参与其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最后,经营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如果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留下很多经营上的麻烦,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前任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三、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一)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是国有企业集团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对完善公司治理的有以下作用。

(1)内部审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拥有着不同动机的信息需求。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相关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约束管理层会计信息的编报权力,也可督促管理层及时披露会计信息,以此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层间的信息失衡问题。

(2)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作为企业管理的形式,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特殊形式,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有利于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和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审查和评估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3)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司价值增值。内部审计是一项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业务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活动,以及保障公司治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等途径来增加公司价值。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内部审计的防护性作用,也称自我监控作用。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单位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其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即自我促进和完善的作用。在实践中,由于各个单位的情况不同,内部审计发挥的具体作用也有所不同。

四、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畴未达到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要求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履行下列职责:①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③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④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⑤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⑥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⑦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二)内部审计技落后于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新趋势

浅谈格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篇6

一、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家电企业,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家电产品,其产品包括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TOSOT生活电器、晶弘冰箱等。2014年格力官方商城重磅上线。

2012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成为中国首家超过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2015年1月19日,格力电器发布2014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同比增长1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15亿元,同比增长29.84%,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10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

实干赢取未来,创新成就梦想。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企训

忠诚 友善 勤奋 进取 企魂

给消费者以精品和满意,给创业者以机会和发展,给投资者以业绩和回报。企略 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实施规范管理激活创新机制,容纳多种声音构筑和谐环境,追求个人梦想创造格力奇迹。

二、企业资源

(一)有形资源

1、实体资产

生产基地: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巴西、巴基斯坦

制作工艺:格力不仅有适应多种工质(R22、R407C、R134A、R410A)的智能总装生产线,而且通过室外机管路的充氮焊接工艺、高效精确的冷媒灌注工艺、系统双向过滤杂质工艺、带模拟工况自动商检系统和自动打包、套包工艺的配合,形成了一套高质量、高效率的整机生产流程。

主要实业:

a.工业

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

b.房地产

格力地产,坐落于南海之滨“百岛之市”珠海,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海洋经济产业、口岸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产业于一体的集团战略化、全国布局性企业。在珠海、重庆、西安、香港等地拥有20余家下属公司;

c.石化产业

中化格力仓储有限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珠海格力集团公司于2004年合资组建。在全国主枢纽港、一类开放口岸、广东省重化产业基地和重点石化园区——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拥有1335米码头岸线和65万平方米仓储用地。

d.财务公司

现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亿元,股东包括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

e.小家电制造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位于中山市民众镇,京珠高速与番中公路之边,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逾1800人的大规模的小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拥有50多套先进检测设备、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公司严格质保体系,拥有210人的专业质控队伍以及超过200人的科研队伍,旗下现已形成包括电风扇、电暖器、电磁炉、电饭煲、电饭锅、电热水壶、饮水机、加湿器等在内的丰富产品群,年产销量2000万台。

f.手机行业

在2015年3月18日举办的广州中山大学博学大讲堂上,格力电器董事长明珠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其本人已经在使用,但正式发布时间尚未确定;

2、金融资产

2014 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增减幅度

项 目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营业总收入 140,005,316,317.54 120, 043,070,005.50 16.63%

营业利润 16,204,090,372.81 12,263,010,098.93 32.14%

利润总额 16,865,273,554.17 12,891,923,945.32 30.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114,601,409.21 10,870,672,842.47 29.84%

基本每股收益(元)4.69 3.61 29.9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5.81% 35.77% 0.04%

项 目 本报告期末 本报告期初 增减幅度(%)

总资产 156,864,302,458.69 133,702,103,359.54 17.3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

44,216,447,387.28 34,582,810,312.23 27.86% 权益股本 3,007,865,439.00 3,007,865,439.00 0.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14.70 11.50 27.83% 资产(元)

(二)无形资源

1、品牌价值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在中国品牌研究院联合《品牌观察》杂志揭晓的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格力”以品牌价值1108.45亿元位列第20位,成为家电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

2、企业荣誉

2005年12月9日,格力电器在会上被授予“中国出口名牌”称号,是珠海市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企业。2006年1月12日,珠海格力磁电有限公司的“MMC”商标被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2006年7月,第三届“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信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了2005年度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信息。在“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评选中,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下属的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均榜上有名。

2006年9月6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REE格力牌空调器被中国最高质量技术检测监督机构——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共同授予“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授牌仪式上,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代表格力电器领奖。据了解,这是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二次公布“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名单,仅有4个企业的4个产品入选。空调产品是进入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名单,格力空调由此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名牌产品。

2006年11月4日 “2006全国追求卓越大会”在北京举行,格力电器被授予国家质量管理最高奖项——“全国质量奖”。格力电器在一年之内独揽这三大顶级荣誉,震撼业界,这在中国企业是非常罕见的。

2006年11月25日上午,格力总裁董明珠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手里,接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出口免验”证书,从而成为中国空调行业首家获得“出口免验”的企业。这是格力电器先后被授予 “中国空调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世界名牌”、“全国质量奖”等顶级殊荣后,获得的又一项最高荣誉。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格力电器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良好的品牌行业领先性和品牌公众认知度),荣登“中国最佳信誉品牌”大奖。

截止2014年末,格力累计有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累计有1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权威机构专家组的“国际领先”认定;累计申请专利14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约5000项,在全球空调行业中是绝对的知识产权领头雁。

3、企业文化

格力精神

企业精神: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经营理念:制造最好的空调奉献给广大消费者 管理理念:创新永无止境

管理特色: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网络化 服务理念:您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格力的大事 人力资源理念:以人为本

价值观

愿景: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 使命: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 核心价值观: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质量第一、顾客满意 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诚信经营、多方共赢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一、企业能力

1、管理团队

格力集团正以“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立足发挥现有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加大改革力度,将格力做强做大,力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使格力发展成为世界的格力。

董事长:董明珠(兼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副董事长:鲁君四

党委书记:待定(周少强因“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超标准用餐事件”违纪被免职)[3] 总裁:待定(周少强因“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超标准用餐事件”违纪被免职)

下属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君驷

2、研发实力

格力电器自成立以来,以“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为座右铭,致力于技术创新,把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立足之本。格力电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技术研发体系,组建了一支拥有外国专家在内的5000多名专业人员的研发队伍,成立了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自动化研究院4个基础性研究机构,拥有400多个国家实验室。

在技术研发上,格力从来不设门槛,需要多少投入多少的做法,让其成为了中国空调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据统计,仅2012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40亿元。

目前,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超过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唯一不受制于外国技术的企业。格力实验室

格力实验室全称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简称GTL,实验配备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固定资产总值过亿元,是一个能够独立开展工作、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和有能力保持诚实性、公正性的检测单位。

格力实验目前拥有120余台(套)各类高、精、尖的实验检测设备,包括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噪声振动实验室、淋雨安全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以及其他电气安全测试仪器设备、商用空调综合实验室、高落差焓值法量热计、可独立或联合测试的焓值法量热计、可独立测试的焓值法量热计、高低温环境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包装运输实验室。

格力实验室一贯奉行以科学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以公正为核心的原则,坚持向委托方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和优良的服务的质量方针,以坚持公正地位,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和更新检测手段,努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开拓新业务领域,争创国际一流实验室为质量目标,为向广大客户提供国际一流的服务而不懈努力。在线监测系统

1、在线测试系统可同时对10台多联机进行制冷制热、电参数测试;户式机在线测试系统可以同时对8台水冷户式进行制冷制热、电参数和部分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测试;

2、模块机在线测试系统可同时对4台60-600KW的模块机等风冷冷水和水冷机组进行测试;

3、水冷螺杆测试系统,可同时对2台60-1700KW水冷螺杆机组进行测试。研发领域 a.压缩机电机技术 ·离心压缩机技术 ·螺杆压缩机技术 ·漩涡压缩机技术 ·转自压缩机技术 ·高效电机技术 b.控制技术 ·变频控制技术 ·太阳能控制技术 ·远程控制技术 ·群控技术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

1、自主创新

·全球首台直流变频离心机组在格力下线

·2011年,格力地(水)源热泵机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地(水)源热泵机组研究开发”项目,日前在珠海通过了技术鉴定。·格力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被鉴定为国际领先

由格力电器和东南大学共同研发的“冷暖辐射生活热水多功能一体地暖户式中央空调”被专家组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格力物联网空调通过无线传输与安防终端、业务平台、用户手机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

在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依托下,格力物联网空调通过无线传输与安防终端、业务平台、用户手机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

·格力“热回收直流变频模块化多联机组”获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010年,格力“热回收直流变频模块化多联机组”获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直流变频多联热水机组”获批201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除以上核心科技外,格力集团还拥有各项专利及技术,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2、核心产品

格力电器视自主创新为生命,在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格力电器建有国际一流的实验室400多个,科技研发人员5000多人,在国内外拥有专利8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调查分析 篇7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现实社会中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认识和需求、开展此业务的可能性以及内部控制鉴证定位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开展的问题, 笔者于2008年6月就这些问题设计并实施了专项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 收回109份, 回收率为43.6%。接受调查者包括公司高层管理者 (8%) 、财务主管 (24%) 、注册会计师 (20%) 、监管机构人员 (8%) 、机构投资者 (12%) 、个人投资者 (12%) 、高校学者 (16%) 。鉴于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 调查内容涉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的社会需求与作用、上市公司接受内部控制鉴证的利与弊、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可能性和风险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定位等四个方面。问卷设计以及变量分析采用Likert’s Scale五分法, 即对每个问题的意见极为反对、比较反对、不确定、比较同意、极为同意依次赋予从1到5的分值, 通过分析每个问题反馈意见的期望值 (X) 和标准差 (σ) 得出结论。本文所设计的调查问题及统计结果见表1。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的社会需求与作用。对于问题1, 接受调查者中有103人 (占94.50%) 认为应该由独立专业人士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鉴证。统计结果表明, 对于问题1接受调查者的意见高度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具有强烈的需求。

对于问题2、3、4、5, 接受调查者中都有半数以上选择了极为同意或比较同意。各问题X均大于3, σ均小于1。统计结果表明, 接受调查者比较认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对于帮助预期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防止企业重大舞弊等方面的作用。

2.上市公司接受内部控制鉴证的利与弊。对于问题6、7、9, 接受调查者中都有半数以上选择了极为同意或比较同意。X接近4, σ小于1, 说明接受调查者对这三个观点比较认同。

对于问题8, 接受调查者的分歧比较大, 12人 (占11.01%) 选择极为同意, 37人 (占33.94%) 选择比较同意, 42人 (占38.53%) 选择不确定, 16人 (占14.68%) 选择比较反对, 2人 (占1.84%) 选择极为反对,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接受内部控制鉴证的还很少, 在接受调查的27位上市公司人员中, 只有5人 (占18.52%) 所在的公司接受过内部控制鉴证。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接受内部控制鉴证的利大于弊, 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还很少接受内部控制鉴证,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因此, 在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定位时, 必须重点考虑成本问题。

3.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于问题10, 21人 (占19.27%) 选择极为同意, 70人 (占63.22%) 选择比较同意, 大多数接受调查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具有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

对于问题11, 接受调查者中, 6人 (占5.50%) 选择极为同意, 47人 (占43.12%) 选择比较同意, 48人 (占44.04%) 选择不确定, 8人 (占7.34%) 选择比较反对。X=3.4679, σ=0.7112。可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从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风险比较大。

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定位。对于问题12, 接受调查者中, 40人 (占36.70%) 选择极为同意, 49人 (占44.95%) 选择比较同意, 大多数接受调查者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应该是保证程度较高的合理保证业务;对于问题13, 大多数接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鉴证, 但是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 而这部分人主要是公司管理层;对问题14, 接受调查者中虽然有反对声音, 但是大多数还是支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的范围应是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

二、结论及建议

调查结论: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帮助预期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防止企业重大舞弊等; (2) 上市公司接受内部控制鉴证的利大于弊, 但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并不能确定; (3) 注册会计师具有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 但是注册会计师从事该业务的风险比较大; (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应该是强制执行的合理保证业务, 鉴证范围应该是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公司

一、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当公司的投资权、筹资权、经营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时,股东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又由于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经营者会按照自己的利益进行过度投资、过分在职消费,都会不同程度损害股东的长远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公司的治理目标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维护股东权益。

(二)“一股独大”为占款问题埋下隐患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实践中,股东大会召集人通过设置各种障碍剥夺中小股东知情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国家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这就容易导致“一股独大”。

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截至2004年12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境内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只占市价总值的31.54%,非流通市值占60%以上,上市公司控制权只是在非流通股股东之间配置。2004年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1066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以非流通股为基数,72.62%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掌握绝对控股权,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是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的5.14倍。从样本总体上看,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投票权优势。在1066家上市公司中,控制主体性质为国有性质的(包括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股东)占总样本的74.20%,民营性质(含自然人)占14.82%,一般法人股性质占10.41%,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于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国有股拥有绝对的控股权。股权过于集中使得大股东的决策利益往往倾向于个人,而不是公司。由于国有股本身的产权缺陷,造成了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凌驾于制度之上。原本大股东通过上市来获得溢价收益并将其套现是正常的资本运营,但由于国有股未上市流通,使控股公司无法通过出售或收购子公司股份来调整自己的现金流量,当控股公司出现现金流量问题时,就会出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倾向

(三)董事会监督作用虚拟化

在我国上市公司制度中,董事长是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和总经理的权力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导致的情况是总经理秉承董事长的意志行事。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执行董事的过多导致了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监督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管理团队难以发挥独立的经营权管理权,只能执行董事会的命令,使得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成为摆设。

(四)监事会作用有限

我国在1993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应采用监事会模式进行内部监督。但我国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与董事会平行,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也无任免董事会的权利,更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的决策。这使得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竞争环境。以前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行业内部,不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更不用担心国际金融的起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长期在低风险下运营的企业管理者逐渐淡薄了风险意识,不去重视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航油事件”算是一个牺牲品,因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在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很难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给企业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除其他四方面外,管理当局为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目前有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没有做到使所有决策和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都处于内部控制和监督之下。比如有的公司只有财务才有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衔接不紧密,管理效应弱化等。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但由于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其作用,另外,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权威而不认真执行,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四、信息与沟通

流畅的信息沟通是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保障。在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中,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职务与责任。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方面,及其如何运作,和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并且,在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同样需要保持通畅。但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信息在使用者中传递不够通畅。

(2)各个子信息系统信息流动不通畅。

五、监控

内部控制的监控工作主要是是靠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個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反馈机制。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再有效,若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有效地执行,那么制度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不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内部控制监督做的不到位。

上一篇:校团委第五届学生负责人竞选第一轮:笔试下一篇:家庭欢聚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