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战经典案例

2024-06-26

世界商战经典案例(精选8篇)

世界商战经典案例 篇1

由此可见,“得势”与“不得势”可谓是天壤之别。世间的人和事都是一样的。封建时代皇帝的儿子生下来就是王爷,老皇上看中了就是太子。几岁的孩子让太监抱着就可以登基,接受群臣的跪拜。为什么?因为他有血统上的优势。现在有些有背景的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就能当上科长、处长或者是企业的经理、总经理。而有许多人奋斗终生也拼搏不到他们的起跑线上。就是因为他们“得势”。如果“不得势”就完全两样了。常言说:“马瘦毛长肥四蹄,落翅凤凰不如鸡;老牛掉井力无用,虎入平川被犬欺。”这就是形容它们不得势时的情形。骏马本来可以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因为瘦而失去了光彩;凤凰这种高贵的神鸟本来应该是傲翔高空的,因为落翅结果比鸡飞得还要低;老牛掉到井里,浑身是力也没有办法使出来了;兽中之王的老虎出了深山,连狗就敢欺负他。在动物园笼子里,小朋友都可以拿着面包去戏弄老虎。不是这些动物没有能力,而是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优势。就像蚊子可以戏弄大象,蜘蛛可以斗斗大蟒。并不是大象和大蟒斗不过蚊子的蜘蛛,也是因为“不得势。”

什么是“势”呢?就是一种事物形成的趋势或态势。例如:国内外的情形叫形势,一个地区的局部情形叫局势,失火的火叫火势,发大水的水叫水势,刮起大风叫风势,有权有势叫权势。“两军相遇勇者胜”的勇字就是气势,锣鼓喧天的叫声势。两者相争,占上风的叫优势,处下风的叫劣势等等。这种趋势或态势形成的力量就叫势力。在“势”面还没有形势趋势的力量之前,叫做“有势无力”或“有形无势”。比如水缸里的水,就是有势无力或有形无势。一旦让水形成了势,就有可能具有排山倒海、势不可档的威力。再如一个官员,有他手中的权力没有转化为势力之前,也可以称之为有形无势或者是有权无势。但是,一旦权力转化为势力,势力就要比权力厉害得多。因为权力要受法律法规和上级所授职权的制约,势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不受这些限制的。古今一些贪官污吏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不仅是他们手中的权,更重要的是这种权力转化成的势力。

没有“势”或者“不得势”的人怎么办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借势或造势。唐代诗人王之焕有句妇孺皆知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为了看得更远,就得去登高;为了涉水过河就得去打造船只。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远,就需要借助于车马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则,就不能获得优势。就连狡猾的动物也知道造势和借势。如人们常说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等,就是它们造势和借势的表现。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借势拓展到政治、军事和商业贸易上来了。如历史上的“水淹七军”就是借助水势,如“借东风”就是借助风势。清朝的大贪官和坤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就是借助乾隆皇帝的宠爱之势,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钱庄解雇的小伙计,发展为一代“红顶商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左宗棠、王有龄等这些人的权势。

上面说的是借势。什么是造势呢?《孙子兵法、势篇》对造势的比喻是:“转圜石于千仞之山。”意思是就像一块石头水悬在高空,弄得人心惶惶,都急急忙忙的奔跑躲避。这就形成了一种“势”。一旦下落形成的威胁力就是势力。这种势的力量和威胁远远比那块悬在空中的石头大得多。有心人就可以利用这种势做许多事情。假如有人出售可以抗御那块石头的安全帽,或者有一个安全的避身之所,一定能够借势发财。但是,如果人们对那块悬在空中的石头都满不在乎,那就没有形成“势”。也就不可利用了。同时,那块石头也千万不能落下来。一旦落下来,最多砸伤

一、两个人,说不定一个人也砸不住。其他人也用不着恐慌了。石头落到地上以后,人们就可以随意处置它。连小孩子都可以在它身上拉屎撒尿。因为这块石头落到地上已经没有“势”和“力”了。

在商场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获得优势也需要借势或造势。高明的商人往往都是借势或造势的高手。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说的就是商业奇才陈寿亭——陈六子的故事。这位讨饭出身的陈掌柜,之所以能够在兵慌马乱的年代里取得惊人的商业成就,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很会造势和借势的商人。剧中多处出现了他借势和造势的情节。

一是打造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势。他在周村通和染房时,因为所染的布质优价廉引起同行的嫉恨,他们便勾结土匪,趁陈寿亭外出之机将其绑架到荒郊的关帝庙里,用点燃的筒子香烧他相威胁,逼其降价。陈寿亭假装就范,却在接过土匪点燃的筒子得后摁在了自己的胸口上。土匪大惊。不但不敢再威逼陈寿亭,反而交上了朋友。从此在周村一带声名大震,谁也不敢无端找他的麻烦。他到青岛开办大华染厂后,一个当地黑社会的恶霸到那里敲诈勒索,为了威协陈寿亭,自己拿刀把自己的肉割下来。但是,陈寿亭并不惧怕,拿起他割下的肉就放在嘴里吃了。结果,那个恶霸割了三块就不敢再割了。之后也不敢再去敲诈勒索了。这就是一种气势。从气势上把对方压倒。

二是创造一种对自己有利形势。他应当地士绅卢老爷的邀请,与其留学归来的公子卢家驹到青岛合伙开办大华染厂,便和当地元亨染厂的老板孙明祖展开了明争暗斗。由于初到青岛当然处于劣势。为了打开他们“飞虎牌”色布的销路,他采取一系列造势和借势的谋略。一是不惜花钱让卢家驹带着姨太太住进渤海大酒店,在另一家旅店里安插上内线。用请客送礼,负担客户食宿和明价暗赠的办法截走孙明祖的客户;二是给青岛各大零售布店的伙计们发放奖金,给帐房先生提“份子”,鼓励他们拼命宣传他飞虎牌的产品;三是借助学生抗日游行的机会,给学生免费赠送横幅。前面是抗日口号,后面就是他的“飞虎牌”产品广告。通过这些造势和借势的策略,解决了广告、客源和终端销售的问题,改变被动局势。也是他的大华染厂能在青岛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

三是把对方逼上无力招架的劣势。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引发了青岛各界的反日高潮。青岛纺织印染业联合抵制日货。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也是签了名的。恰在这时,陈寿亭和日本商人藤井签订的一船坯布提前到货。而这只船卸下坯布后又要装运军粮去大连。时间很紧。陈寿亭就准备利用这个机会狠狠地“坑”一下日本商人藤井。卢家驹很担心,陈寿亭便对他说,我不是军人,不能去前线抗日。但是,我能狠狠地“坑”一下这个日本鬼子,也算是抗日了。于是,他以回周村探亲的名义迷惑外人,又让卢家驹把孙明祖这个可能的竞争对手邀到崂山去休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再拖延时间,消磨对手的信心和意志。把藤井逼到了极端的劣势。才以每件35元的“跳井价”收下了藤井的坯布,还让藤井无可奈何地表示感谢。

四是借助官方和名人的势力震慑地方上的邪恶势力。陈寿亭从青岛搬迁到济南开办宏巨染厂时,当地以白志生为首的一伙地痞流氓都想趁他开业之机,给他来个下马威。以便今后对他敲诈勒索。他不仅做了必要的准备。同时请来了山东最大的企业家苗翰东和外国的商业机构来助威。他曾经救助过的东北流亡学生沈远宜又为他请来了济南的军政要人。那些混混们一看陈寿亭后台这么硬,气势这么大,就偷偷地溜走了。这就为他在济南顺利开办宏巨染厂铺平了道路。

五是用造势的办法让对方由优势变劣势。上海六合染厂是一家实力很强,技术先进的企业。陈寿亭到上海本报来是与六合染厂洽谈合作的。由于六合染厂的董事长林祥荣得知陈寿亭是讨饭出身,便故意冷落他。在令他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不再与林家的六合染厂合作。他一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以高出林家数倍的工资高价聘请上海技工。一边化装成讨饭乞丐去六合染厂的批发部。抓住伙计“一块钱一件也买不起”的口实,低价买走了着八千件布。使林家的六合染厂遭受严重损失。当林祥荣在报纸上登出攻击他的文章后,他就把从林家一块钱一件买来的虞美人花布当尿布公开处理,一分钱五尺。并大量赠送给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让他们到处宣传:虞美人花布只能做尿布,不能做衣服。由此上演了一场“飞虎戏美人”的造势工程。使上海林家六合染厂“虞美人”花布的市场信誉一落千丈,接着就丧失了长江以北的大遍市场。逼得上海林家六合染厂没有办法,已退居幕后的林老板只好亲自出面,请山东的工业家苗翰东从中调解。

六,利用对方的漏洞打击对方的气势。济南律师訾文海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当他得知印染业有利可图的时候,也想插手这个行业。于是,就和日本商人藤井联合,开了一个模范染厂。他们商量要凭借日本人的财力,以低于成本价倾销的办法把其他染厂统统压垮。面对訾文海和藤井的气势,他没有用你降我也降的办法。通过分析认定这种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是支持不了多久的。于是,就采取通过布商来了个你卖我收。你卖多少我就收多少。然后把这些花布一些运到胶东去卖,一些运到东北日本占领区边界。让日本人合办工厂的产品到日本占领区去“走私”。结果使訾文海和藤井“赔了夫人又折兵”。促使了他们的合作破裂。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商人更加懂得造势和借势的重要。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不断提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改革开放初期,争着创办合资企业,现在争着使用外国的名牌。广告和各类促销活动更是无以复加。除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进行地毡式的广告轰炸外,宣传画、宣传册以及各种夹页、传单到处可见。在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广会甚至民间庙会上,商家的广告可谓遮天蔽日,目不暇接;促销活动更是锣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加入促销队伍的行列。几乎把这种造势和借势的活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了实力和财力的大比拼。有些没有实力或者是财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是被“逼上梁山”,举债造势。这样就由“竞争”变成了“豪赌”。结果使胜利者遍身鳞伤,失败者片甲不归。不知有多个商界的英雄好汉在造势和借势中倒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笔者看来,大概有如下这些原因:

一,商业竞争中的借势和造势,是一种高智慧的商业谋略。其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大的利益。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和以柔克刚。她的核心应该是“巧”和“妙”。也就是要掌握好运用的对象、时机、深度和火候。如果设计不周密、操作不到位,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过了头,就可能产生负作用或者是伤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把这种谋略变成了两军对垒的实力交量,就超出了谋略的范畴了。

二,造势和借势都是在有竞争对手或自身危机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得优势或转危为安、转弱为强的一种策略。在设计和实施一项造势或借势谋略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人们心理状态和接受程度等等因素。认真分析你的这种策略能不能造出“势”来,这种“势”能不能形成“力”。一旦造不出“势”或者这种“势”没有可利用的“力”,就会全盘皆输。如果步步跟在别人后边走,也会很被动。一种方法使多了也就不灵了。因为商业谋略讲究的是“出奇制胜”。

三,借势看似比较容易。因为随着某种社会潮流的“势”,人人都可以借用。但是,凡是已经形成某种趋势的东西生命力可能就不会太长了。如果去借助有着借贷对象的“势”,那可是需要谨慎从事的。“引狼入室”的历史教训屡见不鲜。因为凡是有能力把“势”借给你用的人,往往要比你的“势”要强。否则你就不必向他借“势”。如果对方是个贪心之徒,在你借用他的“势”之后,往往就非常危险了。周朝的申候为了对付周幽王曾向西戎借兵,结果西戎熟知了周朝的地形,年年扰乱边境,弄得周朝不得不东迁洛阳。吴三桂为了攻打李自成曾借助清兵的势力,导致清兵入关统治中国达二百多年。所以,借“势”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饮鸠止渴。

真实世界的商战 篇2

作者:苏龙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45元

根据梁凤仪小说改编的港剧《创世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商战”最开始的记忆。做了财经记者才知道,那是“商战小说”“商战电视剧”,不代表现实。

那真实世界的商战是怎样的?它与虚构的商战一样,也许行错一步就失之千里。它与虚构的商战最大的不一样则在于,它以利益为最大驱动力、为最首要的逻辑。简言之,money talks。

而利益的核心,又集中在股权,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上——这很好理解,一个企业的利润盈亏,不过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这个企业谁说了算,赚的钱该怎么办,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商界最聪明的人——从最优秀的企业家,到最精明的投资人,从企业家身边的种种利益相关者,到各式逐利而来的投机客——无一不瞅准了这最大的利益。这中间发生的种种转承启合的争斗,写下来就是一本《股权战争》。

马云“偷”支付宝与夺回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国美电器的陈黄对决、新浪的5次更迭CEO、雷士照明阎吴PK的台前幕后……这14个故事,几乎囊括了过去十年最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每一个故事发生时,都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但这些报道,大多限于几天或十几天的事态变化,限于记者所能采访到的相关人士,故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

苏龙飞做的事情,是在自身扎实跟踪报道的前提下,適度取材还原事情的全貌。

好故事必然有大量生动的细节:你知道马云最初的伯乐并非软银的孙正义,而是阿里巴巴今日的CFO蔡崇信吗?后者在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微小公司时,就放弃六位数年薪,去阿里巴巴拿500块的月薪。你知道陈晓是先吃亏于资本,不得已将永乐电器卖给国美,几年后却能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小股东的身份跟创始人黄光裕PK,完成逆袭吗?

我不能说《股权战争》一书讲述的这些案例,就是全部的真实,但它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在不同的人看来,还是有不同的结论:

从创业者、联合创业者的角度,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它看似不是贷款,不需要按期返还。但资本投资你,承受了比银行更高的风险,是为了索取更高的回报。同时,资本为了提高获得回报的概率,它用体现于投资合同中的若干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创业者签了就得遵守,因为不遵守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你以后还想得到融资吗?

从资本、职业经理人的角度。中国的公司法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企业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依赖于他跟员工、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超越法律而存在——因此,当创业者拒不执行合同时,投资方还真的没太多办法,如果鱼死网破的双输不算办法的话。

上述这些,是过去十年资本与企业家互相“教育”的经验教训。之所以是十年,是因为本书中的公司,大多获得过外资基金的投资,它们或是境外上市公司、或者搭好结构打算去境外上市——民营企业批量出海上市,不过十来年历史而已。

随着本土基金的崛起,以上种种纠葛,相当概率下将在本土公司与本土私募基金之间重演。随着中国的公司法与国际接轨,股权战争有可能在任何公司身上发生。

《商战》读书笔记 篇3

读书笔记

关于商战

两条大原则,来自克劳塞维茨:

兵力原则:是所有战争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它的本质是弱肉强食法则——大鱼吃小鱼,大企业打败小企业。这是最基本的数学原则。不要陷于优秀产品和优秀员工的误区。

防御优势原则:不要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开战。要在有绝对优势的地方开展进攻。不要过度相信奇袭的效果,进攻是需要时间的。商战的战地在人们的心智中。

战略形式有四种:防御战Defensive,进攻战Offensive,侧翼战Flanking,游击战Guerrilla

进攻战 市场第二第三位的选择,目的是攻击领导者,拉近距离并超越之。

原则1:领导者位置的强势是重要考量因素(目标要瞄准领导者,不要瞄准散兵游勇,也不要老看着自己)

原则2:从领导者强势中的弱点出击(不要攻击领导者的弱点,如果他改正之后会更强大;二要攻击领导者强势中固有的弱点,这样他们就无法改正,就像可口可乐中的咖啡因一样)

原则3:尽可能地收缩战线(发动全面进攻是领导者的特权,而不是第二位和第三位应当选择的)

侧翼战

没有实力参与主战场,但是有能力在局部获得优势

原则1:最佳的侧翼行动应该在无争地带进行。(其实就是市场细分,要力图在一个细分市场获得第一的位置,就像UTM和FW的关系)

原则2:战术奇袭应成为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市场调研常常破坏侧翼战的奇袭效果。战略应当依据敌人所具备的能力,而不应建立在敌人可能的反应上)

原则3:追击与攻击同等重要(如果不能扩大一个成功的侧翼战的成果,那么还不如不发动)游击战

如果你很弱小,就要远离主战场

原则1:找到一块小得足以守得住的阵地 原则2:无论多么成功,绝不能像领导者那样行动 原则3:随时准备撤退,游击队要活下来就可以再战斗

防御战

一旦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企业就必须考虑打一场防御战

原则1:只有市场领导者才能打防御战(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是领导者,但是大多数是建立在自己的定义上,而不是建立在市场现实上;而且这里说的是领导者而不是泛泛的领先者)

原则2:最佳的防御就是有勇气进攻自己(用自己来替代自己,免得让别人来替代)

原则3:强大进攻必须加以封锁(不能坐视对手的进攻而不顾)

关于战略和战术

战略服从战术(不要纸上谈兵;深入地了解基本战术,才能制定好的战略)战略能容忍平庸的战术

战略指导战术

战略上要有统一战线(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只能以一个目标为主导)进攻和反攻(有进攻就必然有反攻,不要只想自己的理想情况)

行动不能脱离战略

战略不能脱离战术(一拨人制定战略,一拨人执行战略,听起来清晰,其实在割裂战略和战术。就像你先好提纲而让别人写文章一样)

运用后备军(当你要同时开展两个业务,展开两线作战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你的后备军在哪里)

关于商业将领

商业将领非常难得,1000个将领中,可能才有一个真正的将领

商业将领必须灵活(要调整战略以适应形势,而不是强求让形势适应战略)商业将领必须有决断力

商业将领必须要有无畏精神(不要军衔越高胆魄越差;不要在形势不利的时候表现太多勇气,也不要在有利的时候太小心谨慎)

商业将领必须通晓事实(不要觉得细节不重要,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细节)商业将领需要运气

《商战往事》读书笔记 篇4

书的作者是一个有着丰富售前经验的兄弟,书中的两个案例也都是真实还原了两个项目。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不过我觉得看这本书的人真的会忽略这个,而是被案例吸引,在案例里两方竞争的公司也真是你来我往,明争暗斗,精彩纷呈。

杭州的故事和成都的故事的甲方都是运营商,能做方案销售商的乙方也都是大体量,这里通擎和朝腾都是,那么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故事里涉及的人都是行业精英,不是精英也没有这么精彩的案例了。书中项目的进展是以人来推动的,先说一下成都的项目吧,涉及人员为温志成、宋汉清、牧小云、吕让、马涛、牛总、徐长虹、肖山茂等。这里给我最深的就是温志成的勇气,也是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销售有很多理论,却都不能解释一种东西。一件再好的事情,你没有它,也好不到哪去,反过来,一件在衰的事情,你拥有它,也衰不到哪去,这种东西就是雄心。其实我认为这就是勇气,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而去为,我认为这是销售的灵魂,就跟电影《梅兰芳》里的那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呢“一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雄心才能让温志成把吕让那封死的铁门撬动一丝缝隙,虽然后续没有咋继续说,但是我觉得温志成还会扩大这个缝隙的。宋汉清这人物描述的不是那么刻骨,但是这2个案例真的离不开他,这已经不是一个售前那么简单了,我认为他可以是一个战略大师了,在成都的项目中,通擎全面下风,他愣是凭他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策略让徐长虹认可了他们的EAI方案,成功让温志成和吕让对等的来掰手腕,如果不是吕让搞定了牛总,输赢未知。

宋汉清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你要在业务领域成为专家,同样你要成为一个有战略高度的领域专家,这不仅仅是方案,还有策划和谋略,有强大的思想和演讲能力,这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啊。要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朝腾的人就是吕让了,我喜欢这个话不多,胸中有沟壑,同样是有情有义的人,他对温志成没有那种同窗成了仇敌的感觉,让人知道他就是在工作,为了工作封杀了温志成,但是在一起的时候他对温志成是有感情的,这是他的情意。在对成都CRM和EAI的项目控制上更是滴水不漏,也成功的向大家证明了在你方案不差的情况下那么搞定关键人就是关键,我更喜欢他的领悟:以后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看来只能在我的领域成为最强者,别无他法。关于牧小云和宋汉清相识于成都,牵手于北京,也是这在寒风咧咧的商战中那一朵寒梅了,我真的喜欢这个结局。成都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吕让的经营也让我看到了温志成的雄心,所以以后自己无论处于吕让还是处于温志成的角色都要学习他们两位。

在杭州的项目里的人物有关亦豪、历镇明、宋汉清、霍武、李夕、高总、姜正山、唐宁等。杭州项目的运作充分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目标和方向,杭州项目对于通擎来说就是生死的分割线,拿下了就是生,有案例来对抗朝腾,输了就是死,通擎在BOMS2.0的项目上势如破竹,席卷全国。这里又一次体现了宋汉清战略大师的水准,四位一体的理念充分与甲方项目老大高总的理念相吻合,让项目最终在高总的.拍板下给了通擎。我喜欢这里关亦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的,再一次提到了勇气,温志成有,关亦豪也有,那么作为销售,我们真的要有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我喜欢历镇明这个甲方,懂技术,有深度,他帮助关亦豪不仅仅是因为关亦豪帮他联系了医疗资源,我想更多是来自关亦豪那种勇气,同样他对关亦豪也有这种勇气,在关亦豪最煎熬的时候他拿出了自己的勇气,给了关亦豪信心。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姜正山对高总的引导,离不开宋汉清的方案,离不开通擎公司的上上下下,那么让我思考的就是关亦豪和宋汉清来推动这种资源的整合,这才是通擎拿下项目的关键,才能在霍武连环杀的战术下面稳如泰山。

《商战》读后感 篇5

定位的核心是抢占客户的心理认知,而过程始终离不开同竞争对手的战斗,定位第一步便是找到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的价值是什么,然后避开竞争对手的强势,寻找到其中的弱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且将其贯彻在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特劳特看来,战争最核心的便是兵力,在绝对力量面前,小的奇袭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在商业中也是如此,不能指望员工优秀便能打胜仗,而需要依靠企业的资本来确定合理的定位。

四种战斗的方法书里写的很详细,也提到了众多的案例,比如可乐行业,快餐行业,啤酒行业的竞争,不过在我看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任何的案例几乎都可以套用这四种情况,失败了便说没有利用好这样的说辞实在是太烂~

朋友圈的干货文章里也总是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却忽视了这个社会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匠人精神的确是一条路,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条。跟随时代的步伐,可能才是大多数人可以选择的比较轻松的路线。

《孙子兵法》与商战战略 篇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不择手段,完成高最高道德。” ——马丁·路德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人类最终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战争的最终是为了和平,任何破坏全人类和平的战争最终将走向失败!任何人和企业如果不顾道德和责任,最终将走向消亡。谋略是一把刀,玩得不好,一定伤害自己,只有高度道德、高度智慧的人,才会善于利用谋略。有许多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没想过要完成最高道德,其中有些所谓的“聪明人”实现了他们的野心,但最终他们还是从没有道德做基石的大厦顶端一跌到底,成为千古笑谈。

商场如战场,“兵战”与“商战”同样激烈。《孙子兵法》论述的是用兵作战的规律(战略和战术),但其所揭示出的抗争哲学,对所有人类的竞争活动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也包括商业竞争。我们要学习《孙子兵法》中的大智慧,而不是违背道德,断章取义地运用所谓的“诡道”。

一、战前谋略——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有“先为不可胜”的防守反击思想。“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先设法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要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

孙子认为:“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强调的立于不败之地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法,因为战略的目的是达到目标,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在主动进攻之前,先要做好防御,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抓住打败敌人的机会,这显示了中国人独到的智慧。要达到目标,并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一定要先站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死地,这是战争的最高原则。

企业经营管理何尝不是如此呢?从防御策略开始,先为不可胜。企业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控制现金流的平衡;防止组织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动荡;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高效管理团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运营能力。

企业经营要在先为不可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找“待敌之可胜”之机。当企业资源处于劣势,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行业利润下降,市场前景不佳时,采用防御型战略;当企业资源处于劣势,但市场环境机会好时,采用巩固发展型战略;当企业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市场环境机会好时,采用进攻扩张型战略;当企业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市场竞争白热化使行业利润下降,市场前景不佳时,采用竞争转移型战略。

我们不妨回味一下朱元璋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在“地狭粮少”,“孤军独守”南京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所迷惑。而是选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采取巩固发展战略,先立于不败之地。相反,目前急于称王的企业太多,略有成功,便急于称王称霸,结果成功来得快,失败来得更快。企业经营是否也应学习一点朱元璋的谋略呢?

二、战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首篇《计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此,要求战争指导者,战前首先认真比较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未战而庙算胜。如何做到未战而庙算胜呢?《孙子兵法》进一步指出要不惜重金使用间谍,以充分掌握敌情;要重视战争,准备战争,慎重对待战争。

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其前提是对情报信息收集,而是否及时收集到充分、相关的信息是决策的关键。企业经营实际上是以采购、库存、生产、产品调配为主线的物流,以订单、客户管理为主线的商流,以销售结算、财务数据报表为主线的资金流,以员工各项人事基本数据、员工进、转、退、离等日常人事变动为主线的人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企业的信息流是物流、资金流、商流、人流联系的纽带,因此无论是企业决策还是日常经营,都要抓住信息情报这一关键。决策不但要掌握充分的内外信息,而且要有效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正确决策。

三、成功要素——道天地将法

孙子兵法认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将、法。首先是道,然后一分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来是将,再产生法。

用兵者要为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违也。”意思是说国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义爱抚民众,则民众便与国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违抗。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目标要一致。以人为本,取得员工的支持,满足顾客需要,取得顾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意思是顺天时,因时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要敏感。企业不仅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还要适应和利用经济景气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适应和影响政府的政策,创造环境。

用兵者要知地。“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意思是说要知地利,因地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企业要熟悉和掌握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的变化情况,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策略。

用兵者要善于用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要善于任用将领,即选用将领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做好用人决策,孙子兵法的这五条用人标准对企业用人决策同样有借鉴价值。智: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人生阅历;信:自信于己,施信于人,取信于民;仁:体恤下属,以己推人,给人机会;勇:勇于冒险,敢于说不,勇于认错;严: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赏罚分明。

用兵者要知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及组织运行方式,官道指职责分工,主用是指物资供应。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规划设计企业的组织运作方式、指挥系统,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激励与惩罚,使物流畅通。

总之,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的战略思想,从经营管理来看,要求企业经营者从目标一致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用人决策、组织设计、职责分工、物流设计方面系统地策划,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从另外一个层面诠释了竞争对抗性活动的智慧,同样对企业商战具有参考价值。

四、战略目标——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认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指出战争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和“全胜。”

如何不战而胜呢?孙子进一步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从企业经营管理来看,孙子兵法中不战而胜的战略目标,对当今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产业决策很有启发意义。它启发企业经营者要注意产业边界的可变性,不要纠缠在一个特定产业中进行残酷竞争和价格战。产业决策时要通过价值创新创造企业间的战略差异,产业决策战略的最高境界是“不让竞争对手成为对手,而不是打败对手。”

五、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

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速度领先。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

通于九变。将用兵时,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治军不知九变之术者,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六、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 《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战争是国家大事,它密切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必须对战争进行慎重周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进而制定正确的谋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就是战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清醒、周详、实事求是地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确立自己的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考虑本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以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为依据,制定出能够适应企业环境变化的经营战略和战略措施。

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即必须通过对决定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的分析和决定战争胜败的七个基本条件的比较,来预测战争胜负的趋势,成功的经营战略也是如此。

所谓“五事” 道,指观念。这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要使每个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培育正确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职工都能树立共同愿望,每个职工都愿意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企业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天、地,指环境。这是企业生存的条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产环境、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企业如没有良好的环境或不能适应当地环境,那么企业就无法生存。

将,指领导。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一个企业能否经营好,关键要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一个好的领导可以把一个亏损的企业救活,一个差的领导可以把一个好企业搞垮。

法,指管理。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体制,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行以法治企。

所谓“七计”: “主孰有道”,指领导要贤明。一个企业的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扬民主,听取大家的意见,全心全意依靠大家。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能做到这一点就算“主孰有道”了。

“将孰有能”,指干部要有才能。一个企业不光要有好的领导,而且还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去贯彻执行领导制订的方针和政策。

“天地孰得”,指要把握环境的有利条件。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有良好的环境。有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政策环境,还要及时把握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法令孰行”,指法规要执行。企业要管理好,必须做到严格贯彻企业的各种标准和规章制度,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兵众孰强”,指具有一定实力。企业要有实力,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有了实力,才有竞争能力。

“士卒孰练”,指队伍要有训练。企业有高素质的职工,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就要经常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赏罚孰明”,指奖罚要严明。当前许多企业缺乏活力,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奖罚不公平,没有章法。只有对“五事”、“七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

成功创业者商战计谋 篇7

什么叫战略?很多人把战略、目标等等混在一起。其实,战略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最容易最有把握去获得成功或达到你的目标的方法。而所谓的执行就是一个个战术,每一场仗怎么打,怎么用兵等等。

战略和执行可以用四个字来代表:三心二意。

三心:

信心,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理念,办一个公司如果只是为了挣钱,那么这个公司是做不长久的;

用心,成功的企业不是靠科班出身出来的,MBA课堂出不了企业家,都是企业家去参加MBA课堂讨论。企业家要用心去考虑; 细心,其实很多企业管理都是非常基础的,我们出现的问题或者成功都是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上面。二意:做企业归根到底是一门生意,一定要全心全意用方法去做;应该有一种诚意,不管对你的客户、对投资人、对员工或对自己,都应该有一种诚意来认认真真地把你的企业做好。

第二计:金蝉“托”壳

一个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可以这样比喻,如果能够把一个企业做成一栋房子,不光你自己住在里面舒服,你不住时,别人也要能够舒舒服服地住进来,这样才是好的战略执行能力。做一个企业实际上应该把这个企业做成一栋别人也可以住的房子。我们每年要接触上百个中国企业家,但是中国企业是一个企业一个样,每个企业的样子都跟领头人是一样的,一旦换了一个领头人这个企业就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我们有进入五百强的,都是中字头的,占有中国的垄断资源。真正做到国外同行尊敬的企业基本没有,原因是什么? 我们中国不注重制度化,注重个性,注重想像力,注重自己的权利或者是这种东西的满足欲望,每个企业如果换了一个主要领导人,这个企业几乎就要从头来,这是非常大的资源浪费

第三计:见风使舵

定出一个战略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战略观念仅定出来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没有用,战略执行起来也非常艰难。我们输在诚信不严谨、流程不严谨上,说得很好的设计,但执行起来问题却出来了。很好的战略执行出来变成了相反的。本来很好的项目你组织这个人做得不成功,有些项目给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团队却做得很好,战略执行的严谨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起了很大作用。发展目标确定以后,整个执行或者实施过程当中要根据你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状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实施目标,这样你这个企业就能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发展。

第四计:有舍有得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论文 篇8

孙子曰:“夫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正是孙子战略思想的精髓所在。所谓“实”,是指企业有钱、有势、有人才、有技术。有名牌、有专利、有经验、有市场。所谓“虚”,是指企业无钱、无势、无人才。无技术、无名牌、无专利、无经验、无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家大可将“避实击虚”应用于市场策略之中。首先,我先举个例子:从1990年开始,凯马特(Kmart)花了三年的时间设立了153家新的折扣商店,并对原有的800家商店进行了翻新,这是它斥资30亿美元要与前景看好的沃尔玛(Wal-Mart)进行较量的战略。当时,沃尔玛正从乡村地区向凯马特所在的市区扩张。作为回应,凯马特的CEO发起了针对沃尔玛的直接进攻,降低了数千种商品的价格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弥补其他商品的降价损失,凯马特开始增加能够带来较高利润的服装的销售。五年之后,这个付出巨大代价的直接进攻战略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执行该战略的最初三年里,凯马特的新店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由167美元下降到了141美元。凯马特所购进的服装要么积压在库,要么以清仓价甩卖。同时,由于沃尔玛为了竞争也将价格降到了同样水平,凯马特也未能用低价格将顾客从沃尔玛吸引过来。沃尔玛的一位经理这样说:“这非常简单,在廉价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过我们。”

这种直接的以硬碰硬的竞争倾向并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文化,还来自于一种危险的简单推理,这种思路极具诱惑力,而且一直误导着人们。

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如何才能成功呢?必须避其实而击其虚。一种途径就是攻击竞争对手价值链上最弱的部分。

如果所处的市场由几家大公司和许多小公司组成,而公司是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有一种方法可以取得成功。那就是,不要试图通过攻击其他几家大公司来从他们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相反,应该一次一个地攻击较弱的对手,这样,就可以通过获得新的顾客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包围主要的对手,但又不与这些大公司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沃尔玛对付西尔斯(Sears)、凯马特和其他一些大零售商的方法。这是“避实击虚”的原则。

正如上面所叙述的,使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并不需要耗费多少资源。在竞争中,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哪个虚弱之处是可以最有效地实施进攻的。这需要在其所选择的虚弱之处的易攻击性和竞争对手因你的攻击所受到的损害之间进行权衡。显然,最好的“击虚”之处应该不仅是竞争对手极其容易受到攻击之处,而且如果攻击成功的话,会对对手造成重大损害之处。这个弱点就应该是你重点突破的地方。这也显示“击虚”的原则

总结起来,就是攻击竞争对手的弱处比攻击对方的优势能更有效力、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攻其劣势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而攻其优势只会浪费自己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缩短取得胜利的过程,而攻其优势只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长。攻其劣势可以增加自己胜利的价值,而攻其优势只会丧失这种价值。

但在集中力量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之前,战略制定者必须等待良机,需要时间来进行准备,在现有的市场细分下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储备。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然而,要记住,自己的公司并不能仅仅通过保住自己的顾客而成长。它必须通过进攻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作为一个战略家,不仅需要确定竞争对手的劣势以及攻击之处之所在,而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以个人顽强的毅力来避免进攻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避实击虚”这部分,只是《孙子兵法》的一小部分,它运用到实际上非常实用;《孙子兵法》这本书称得上是

经营真艺术,人生大智慧,是走向成功的向导,实现理想的津梁!

地球物种自产生以来就在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当生存空间的争夺在人与人之间展开时,就演绎成了人类相互之间的杀伐或排挤,人类历史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当今商品市场白热化的竞争都是人们争夺生存空间的具体形式。

正因为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促成了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军事理论向商品竞争领域转移,人类智慧在当今时代更多地凸现于商品竞争过程之中。

《孙子兵法》(世称《孙子》)是中华古代军事理论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世界军事文化的瑰宝,虽然成书至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之久,但其对战争原理的精辟论述却一直为历代兵家奉如圭臬。在唐代《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本,成为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古典作品。在国际性的《孙子兵法》研讨会中,许多港台、欧美研究人士都把《孙子兵法》基本理论引入经济活动,国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著述也沿引了许多《孙子兵法》的精华。

由于《孙子兵法》贯穿着战争胜负的基本原理,其治军要点、胜负原理等诸多方面与现代商品市场竞争规律颇多相通之处,同时《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系统、完整的军事论著,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系统地学习、了解、掌握《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和胜负原理,对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大有裨益。一 “ 五 事 ”

《孙子》在开篇(《始计篇》)中指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官道、曲直、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这段话用白话文讲,就是说我们必须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去比较和谋划才能求得对真实情况的准确掌握,“道”是是否建立了符合民众意愿的开明的政治制度,使民众能与之生死与共;“天”即“天时”(原文指狭义的气候环境和时令季节),“地”即“地利”,“将”是将领是否具备了足智多谋、信义为先、爱护部属、敢打敢拼、治军严明的全面素质,“法”是法令法规、责任界限和管理制度。这五个方面的情况,作为指挥员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五方面的对比情况,才有把握去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孙子》提出的这五个方面后世兵家称之为“五事”,对我们现在商品竞争企业来讲,从五个方面来判断自身面临的形势非常重要:一是我们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员工是否能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二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或者说是经济大气候对我们的影响;三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四是我们所拥有的人才结构是否有能力保证我们的健康发展;五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机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只有准确周密地分析清楚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找准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才能真正找到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方略。二 “ 七 计 ”

《孙子·始计篇》在提出“五事”之后接道:“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似乎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七个设问后世兵家称为“七计”,“七计”是在“五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比“五事”更加具体,孙子认为他只要用这“七计”去对照作战双方,谁胜谁负就一目了然。

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七计”中两组关联的设问:“兵众孰强”和“士卒孰练”,“法令孰行”和“赏罚孰明”!

《孙子》的这两组设问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兵众孰强”和“士卒孰练”是治军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步骤,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战争胜利的一个要件,但“士卒”常练不懈是取胜的另一个要件,过去的强兵,没有有效地训练和管理,现在有可能退化成散兵、疲兵,这个含义对我们今天商品市场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快的现实状况尤其重要。

同样,“法令孰行”和“赏罚孰明”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法令孰行”是执行法令法规的问题,而“赏罚孰明”则是制订法令法规的问题,前者是执行层,后者是管理层,不管哪个层面出了问题,都必然会影响到队伍的战斗力。

我们的企业家们如果也能随时检查自己的“七计”,相信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三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作战篇》认为:国家一旦决定用兵,就必须计算到车辆辎重,武器盔甲,后勤补给等战事消耗,“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之指出:“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长期征战会导致国家财力不够),进而提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由此得出结论:“故兵贵胜,不贵久。”

我们的商品竞争企业,为了追求更多更快的发展空间,大肆招聘销售“精英”进入市场,“日费千金”大多当作小菜一碟,而且长期“转战全国”,广告、促销铺天盖地,现在相当一批商品竞争企业的内部矛盾就集中体现为产销之间认识上的矛盾,生产层会为销售上每开支一笔,需要生产多少产品(并且卖掉)而思想很不平衡,但按孙子的思想,这笔帐恰恰应该由销售上来算,算清了才能真正“尽知用兵之害”(销售费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才能尽知“日费千金”之后到底获取了多大利益。

另一方面,商品市场的胜负观念比战争胜负更为复杂,战争大多体现为两极拼争,而商品市场基本上是多元角逐;战场上的敌人泾渭分明,而竞争中的对手则扑朔迷离。本来商品营销的最佳效果应当是消费者主动消费而不是长期处于强力推销状态,但由于担心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种种压力,或者是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盲目用兵在商品竞争企业大有人在,冒进者只幻想获取“用兵之利”而忽略了“用兵之害”,保守者怯于“用兵之害”而坐失“用兵之利”。

商业竞争活动比战争形态普遍得多,是否决定“用兵”的理论分析更为复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用兵”的目的,选择准

“用兵”的时机,在这个基础上,“兵贵胜(达到目的),不贵久(无谓消耗)”依然是商业经营活动的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四 善 战 者 之 战

《孙子·形篇》指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段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等待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自己,而是否可能战胜敌人的根本因素取决于敌方(敌人的错失)。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就是说胜利可以预计规划,但不要超越客观实际去强求。

商品竞争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作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不仅需要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拥有自身优势,还要随时了解自己经营领域的诸多信息,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总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要开拓一片新的市场,或是要进军新的领域,那就得看市场机会是否允许我们开拓发展!这种机会并不是随时都有的,他属于外部条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外部条件尚未具备,机会没有来临时,再“善战”的“营销精英”冲将上去也是白搭。这就是《孙子》“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本旨”。

《孙子·形篇》进而写道:“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就是说所谓“立于不败之地”是守势策略,而要战胜敌人则必须采用进攻手段。真正的“善战者”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而不放过任何取得胜利的机会。

商品竞争企业非常难以决策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期采用“守势”(巩固稳定型)策略,什么时期采用“攻势”(进攻发展型)策略,采用后者时是需要外部条件的,这就是市场机会,“不失敌之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不放过任何市场机会,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实际上,市场机会随时都可能产生,能抓住的只能是那些勤奋用功的人,那些求真务实的人,那些思路开阔的人,这大概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善战者”吧。

五 “奇兵”与“正兵”

《孙子·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意思是说:治理大部队能象治理少数人一样有条不紊,是编制管理得当;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和指挥小范围作战一样得心应手,是旌旗鲜明,号令严肃;大军作战,要使其遇见什么样的敌人都不会失败,是奇正结合合理;一旦发起进攻,就象用石头去砸鸡蛋一样轻松,是虚实布置精巧。

现代商品竞争企业规模经营特点越来越突出,编制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原亚细亚和三株口服液等都是因为编制、管理等没有跟上规模经营的需要而最终出局。科学的编制,严肃的纪律,有效的管理等就是孙子所说的“正兵”,而战术的具体变化则谓之“奇兵”,战斗力的强弱是“正兵”与“奇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要充分体现“奇兵”的威力,则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正集中优势力量轻松夺取目标阵地。不难明白:孙子所强调的“奇正”中,“正兵”是战斗力的基础,“奇兵”是指挥员在实战中的智慧运用。孙子认为:“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他举例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闻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然后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要从无穷无尽的战术变化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术手段,就在于指挥员平时的积累是否充分和思路是否开阔了。

六 “虚”与“实”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驱敌者劳。”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商品市场的争夺中,有两个非常难把握的重要概念:一个是哪里是“战地”(目标市场),另一个是谁才是主要的“敌人”(竞争对手)。

如何选择目标市场?怎样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孙子说:“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用兵之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篇》)就是说如同一个人早上精神爽朗,中午开始困倦,晚上精力衰竭一样,我们要准确判断敌人什么时候是他锐气正旺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他松懈迨惰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他精力衰竭的时候,在他锐气正旺的时候避开他,在他松懈迨惰和精力衰竭的时候在给以致命一击。特别告诫“勿邀猎猎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同上)这一段话对我们选择目标市场和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应该是很有启迪的。

无论多么强大的队伍,其战胜攻取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重点地实施防御和进攻。《孙子·虚实篇》指出:“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虚”(隐藏锋芒,掩盖势力),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实”(集中力量,抢占市场),确实我们每一个实业界人士必须研究的课题。

七 “知胜有五”

《孙子·谋攻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确保必胜的法则必须做到五个方面:能清楚地认识能不能去打这一仗的能够胜利(认识到是不能打的仗也是一种胜利);明白自己的战斗力,能有效把握作战规模,善于有效运用手中的各种作战力量的能够胜利;上下齐心、团结一致的能够取得胜利;做好了充分准备去袭击毫无准备的敌手能够胜利;军事指挥员有充分的能力而不受主子制约的能够胜利。

作为现代商品竞争企业,“盲目”现象非常严重:在项目投资方面、在开拓市场方面、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可谓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就是对“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研究太少,所谓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以致于当前有人提出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还应当进行“不可行性研究”,可谓用心良苦,也可以说是对形式主义化的可行性研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把孙子

作为“知胜”的首要条件的内容当着儿戏,其结果必然招致灭顶之灾。

我们还需要明白,孙子提出的“知胜”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他割裂开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孙子对这段话的最后总结就是他的那句千古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不妨常常对照孙子提出的这些方面认真想想,我作到了吗?

八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孙子·地形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从,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士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孙子将必败的情况归纳为“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本来是势均力敌的情况,由于指挥部署不当,被迫在遭遇战中以寡敌众,称为“走”形;兵强将弱,指挥不灵,称为“弛”形;将强兵弱,孤掌难鸣,称为“陷”形;有相当指挥权的将领心怀怨气不服从调遣,遭遇敌军时赌气自行出战,主将不知道他的种种行动,称为“崩”形;临敌主将懦弱无能,号令不严肃,指挥不明确,部队无所适从,行军布阵杂乱无章,称为“乱”形;主将不能准确判断敌情,盲目出击强大的敌人,又找不到有效的攻击点,称为“北”形。只要出现这六种情形,就走上了遭致失败的道路。而出现这六种情形, “非天之灾,将之过也。”是不能找借口推卸责任的。

对照我们现在的商品竞争企业,遭至失败的总是没有逃出孙子的这六种取败之形,尤其容易犯在“走”、“弛”、“乱”、“北”这四种形态上:盲目认为自己的产品可以在某市场一争高下,缺乏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结果形成以卵击石的局面;项目指挥员没有具备必要的让下属拥戴的水平,不能贯彻有效的部署措施,结果各自为战,无法产生强大的攻击力,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负责人缺少主见,朝令夕改,枝节横生,令下属无所适从,最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空耗去许多人、财、物力,元气大

伤;主观上盲目乐观,企图打开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对目标市场不作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盲目倾其资财杀入市场,结果处在竞争对手的重重围困之中,招来灭顶之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九 结语

《孙子》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被誉为“兵法的鼻祖”,其指导思想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孙子》认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用间篇》)我们千万不要误解了《孙子》“先知”二字的含义,书中解释道:“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上)首先否定了取于鬼神的做法,也否定了比照类似事物和主观上的机械类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无疑,这些理论是符合客观实在的,也是科学精练的。

上一篇:电工初级机考复习题 有答案下一篇:酒店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