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2024-05-25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计方案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学生周边实例的分析,理解控制系统的含义。

(二)掌握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学会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画法。

(三)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大智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的第1课时。从总体上看,“控制与设计”这个单元按照控制的手段——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教材内容。上节课让学生对控制手段和控制应用有所了解,下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因此,本课教学非常关键,是承上启下的核心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而技术素养中技术思想和方法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教学除了继续加深对技术与设计的知识深度和技能程度外,更是培养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简单控制系统的实例,因此,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了解两类控制系统,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特别是要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对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以及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

三、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具有电学基础知识和系统、控制等基本概念,具有观察和使用简单控制系统的生活体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为教学中为学生寻找教材以外的案例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等开环控制系统试验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能。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让学生的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本课教学中以“芝麻芝麻”声控制开门控制系统等问题解决为主线,激发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方框,加强学生工作过程和方框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闭上眼睛写字”等试验让学生体会开环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和工作过程。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电路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

【板书】: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

(一)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1、“搜集我们周围使用控制技术的实例”活动情况交流

引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控制,什么是控制?控制是人们为了使事物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所采取的什么?手段。

改革开放以后,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的许多产品运用了控制技术。

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周围使用控制技术的实例,同学们能不能把你搜集到的控制技术说一下?

请几个学习活动小组组长汇报“搜集我们周围使用控制技术的实例”活动情况。可以使用电子稿。

第10组搜集的是《阿里吧吧和四十大盗》故事中的“芝麻开门”。故事里面主人公阿里吧吧对着门说一声“芝麻芝麻,开门吧!”,门就开了,这是个用声音控制开门的例子。

教师: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名著?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能把它变成现实吗?

由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控制系统概念

2、控制系统

用以完成一定控制任务的元、部件的组合。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控制系统

老师:不管什么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意图。同学们面对自然现象,不要怨天尤人,要增强人对自然现象的控制意识。

问题提出:这些控制系统是怎样组成的?他们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输入输出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这个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

3、探究

(1)耿雨虹同学为组长的学习活动小组把电子稿拷贝到电脑里面并且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放映在大屏幕上。

【大屏幕】

“搜集我们周围使用控制技术的实例”学习活动卡

姓名

耿雨虹

学习伙伴姓名

杨家瑜、陈志、李剑洪

活动形式

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

搜集我们周围使用控制技术的实例

控制技术

控制目的 控制对象

控制系统的组成 实例1:电灯

照明

电灯

开关、灯泡、灯座、导线、电源

实例2:亮度可调灯

照明

电灯

可调电阻开关、灯泡、灯座、导线、电源

实例3:楼道里的自动声控灯

照明

电灯

声传感器开关、灯泡、灯座、导线、电源

体会

声控灯具有特殊功能与应用。在公共楼道里,安装声控灯,既方便,又节电。

由耿雨虹同学讲解:控制目的、控制对象、控制系统的组成

(2)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的电路图,马上行动,找3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3)连接线路并进行试验

找3个组(1、3、5组)同学按照电路图分别连接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的电路。连接线路后进行试验。教师提示学生在接通电源前务必要进行检查。

可能有的同学感到奇怪,徐老师怎么教起物理来了,我今天要教大家的不是串联电路,而是控制系统。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常规灯与声控灯进行对比研究

1、不同点和共同点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它们的不同点,科学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发现事物的不同点。

电灯中电流与开关操作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常规灯:

关——无电流,灯灭。

开——有电流,灯亮。

照明用的常规灯,具有几种状态?两种,点亮与熄灭。对应开关有几种状态?两种,开和关。

开——有电流,灯亮,关——无电流,灯灭。

对于亮度可调灯来说,可以表示为:

亮度可调灯:

关——无电流,灯灭

开——有电流,灯亮

电阻减小——电流增大,亮度增加

对于声控灯来说,开关通过声传感器来操纵。

声控灯:

无声——无电流,灯灭。

有声——有电流,灯亮。

老师:不同点在哪里?

引导学生:不同点输入量、输出量不同,它们的组成不同。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

谁来归纳它们的共同点?科学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归纳共同点,我们知道,牛顿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三定律就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引导学生:(共同点)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逻辑关系。

有输入才有输出,有付出才有收获,输入是因,输出是果,输入和输出是因果关系。

共同点在哪里?

引导学生:共同点表现在技术上可以看成控制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框图来描述。

老师:能使用相同的方框图来表示吗?

引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进一步探究——由声控灯控制系统到一般控制系统方框图

老师:控制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来探究一下声控灯控制系统的组成。

画出控制过程方框图

由具体到抽象:在这个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分别是声传感控制器、常开接点、灯泡。

【板书】:

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大智慧:由声控灯控制系统到一般控制系统方框图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是对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总结和概括,如果说我们学习声控灯控制系统方框图只学到一个案例,那么,我们理解了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就等于学习了无数个同类型案例。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类型题不需要做成百上千道,有数道练习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掌握做这一类型题的方法。

3、教师结合声控灯控制系统引导学生归纳开环控制系统概念:

提问:声控灯控制系统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产生影响吗?没有。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就叫做开环控制系统。

(三)知识迁移——由抽象到具体

请写出“芝麻开门”声控开门系统的控制方框图,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制作模型,把神话变成现实。

谁不懂写,请举手。

当你明确“芝麻开门”声控开门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之后方框图

你可以把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拿出来,想一想,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写出:

(四)小试验:闭上眼睛写“控制系统”四个字。

徐老师是在教小学生吗?不是。要求学生体验输出、输入、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

输入量:老师的指令

输出量:所写的字

引导请你写出“闭上眼睛写字”的控制过程方框图。

对比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分析:大脑——控制器,手——执行器,笔——被控对象

我们说闭上眼睛写字就是开环控制。

请同学们课后去试验:睁开眼睛写“控制系统”四个字。

思考:闭上眼睛写字与睁开眼睛写字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能够把炮弹打到几千公里以外的行驶的汽车,这是为什么?是不是炮弹长了“眼睛”?对了,正是炮弹长了“眼睛”,这不是普通炮弹,而是导弹。导弹打得准是因为它具备了自动修正的能力。

睁开眼睛写字是否具备自动修正的能力?

从而提出新问题:在控制系统中如何才能具备自动修正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程要学习的闭环控制系统

(五)练习

1、生活中还有哪些开环控制系统?

2、要求学生应用一般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在以下控制系统中任选2个画出其控制方框图。

公共汽车车门控制系统。

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

音乐喷泉控制系统。

闹钟定时控制系统。

自动烘手机控制系统

游泳池注水控制系统

七、【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电灯、亮度可调灯、声控灯的电路图。

八、教学反思

开环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通过对开环控制系统中控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并学会应用简单的开环控制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

本节课不是从概念入手,讲什么是控制系统,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何、框图如何画等,而是从实例入手,通过做试验,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本节课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大智慧。

课堂上从学生寻找生活中开环控制事例到学生动手试验再到开环控制系统特征和框图的归纳环环相扣,设计流畅,学生始终参与全程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符合高中学生认知规律。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模块课程,设计研究

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 需要企业对其再培训。其原因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一直以“三段式、学科式”教学为主, 即以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教学为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 以“应知”、“应会”方式进行测试。由于教学与评价均脱离了工作过程与生产实际, 造成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与企业实际脱节。本研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思路与实践为例, 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模块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模块课程的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化的专业模块课程开发的结构既是具体的, 又是抽象的。具体在于八个要素, 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流程、手段、组织、产品、环境、管理等, 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八个要素不同。抽象在于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课程开发围绕的是职业需求, 因此从工作岗位出发, 对应相应的岗位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服装专业课程方案设计的意义及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服装专业课程方案设计的意义 广州市是一个服装业较发达的大都市, 但很多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并没有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相反是举步维艰, 很多毕业生初到企业并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仔细研究, 不难发现, 一方面,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要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使他们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 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知识与能力培养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 使得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进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建立以企业岗位一线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 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 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服装专业课程方案设计思路 本课程建设主要是围绕职业活动的相关工作任务, 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能力为要素, 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职教课改专家的指导下, 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相关工作任务, 即配合设计师季度性主题确定、配合设计师收集面、辅料市场信息、配合设计师进行服装款式开发和跟进、配合设计师样板审核和订货会开展、参与每季服装前期开发策划、负责每季服装款式开发、参与每季订货会、参与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及服装款式开发、制图出样放样、缝制工艺设计、服装品质控制、产品营销策划、市场推广广告、区域代理加盟、产品售后服务等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因此, 应以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任务能力需求为引领, 以职业活动中具体的知识、技能、信息、合作和管理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心, 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以研修式学习为手段, 循序渐进地展现教学内容, 使学生通过职业活动中各个相关工作任务的不同子任务的学习而具备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知识、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服装专业课程方案设计方法

技能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培养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办学重要的目标定位, 要培养好技能人才不能脱离企业要求和生产实际, 不能脱离市场去“闭门造车”, 因此, 首先要做技能人才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应做好这几点:一是本地区经济与服装行业发展状况, 从而摸清服装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二是服装企业中对各个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 仅在专业人才供求缺口方面进行数量统计与分析是不够的, 还要统计与分析各职业 (岗位) 上人才的分布及能力需求, 如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应具体分析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工艺设计、服装跟单、服装营销等职业岗位。三是直接深入服装企业一线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要求。

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 通过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服装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职业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工作领域, 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指导, 我们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分为以下五大专业模块: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工艺设计、服装跟单、服装营销。

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项目确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设计, 首先要做好职业能力分析, 即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 能够完成该岗位各项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能力, 并把若干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转化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内容。由此服装专业课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项目:服装产品分析、制绘图稿、服装材料的跟进、看单出样与放样、服装裁剪、服装缝制、确定样板下单、跟单、产品推广、质检与出货、成本核算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见图1。

子教学项目的设计子教学项目设计 对应于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 具体也是按照每个项目的岗位分解的工作流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 应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的教学实施, 完成好其中每一个职业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能力学习培养, 从而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学生。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目标体现在职业岗位上,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 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开发、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模拟企业的工作活动过程, 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用型、应用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除了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外, 还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引进专家专题培训、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和顶岗实习等加以实现。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分析如图2所示。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包括: (1) 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学校以国家职业资格和企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为标准, 根据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把学生培养成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乃至高级技师。课程定位是指专业课程方案制定时, 应根据企业生产所需人才能力要求确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各课程目标则是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 结合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各个专项分目标来建立。所以,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分析和人才成长规律进行开发。 (2)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形式有三种:模拟、仿真和真实。“真实”是课程教学结合企业的真实生产活动, 真正把职业活动过程引入教学、引入课堂, 让学生从实践中“练武”, 掌握真实本领, 积累工作经验。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专业现在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市场调研+在模拟企业板房、车间、设计室进行一体化教学+校外顶岗实习等形式。 (3) 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教学方法应以项目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充当学生学习引导与辅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导入教学项目、指导学习计划制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指导、实训巡回指导、社会调研指导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教学课件、形象化的教具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服装仿真系统技术等。 (4) 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课程的考核可以打破传统的结果考试方式, 采取模块化、项目化的过程考核方式, 即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或项目教学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评价, 综合成绩采取学分积累。职业素养考核可以采用撰写企业调研报告、任务方案设计、企业实践评定等多元形式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可根据下达的工学一体学习任务, 各小组按照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小组人员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成果汇报、作品展示、教师点评、方法改进等过程来给予评价。必要时,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一同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服装专业课程方案设计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德国布莱梅大学费利克斯·劳耐尔 (Felix Rauner) 教授等人认为,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应参照工作过程, 但并非随便照搬实际生产中的某个工作过程, 而是从职业群中归纳整合出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通过对服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任务分析, 在职教专家和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下, 得到较为完整的工学一体典型工作任务体系, 初步建立了较有特色的服装专业一体化课程。

专业课程与专业模块课程的关系 专业课程与专业模块课程的关系好比是棋盘与棋子的关系, 即专业课程体现典型工作任务的组合, 而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则构成专业模块课程, 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便构成一条完整的学习工作链, 从而完成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模块课程的“大项目”与“小项目”服装专业课程的工作活动特征比较明显, 因此首先应根据企业工作流程明确相关的工作项目 (大项目) , 如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工艺设计、服装跟单、服装营销等。而每一个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建立小的具体工作任务 (小项目) , 如服装产品分析、制绘服装图稿、服装材料的跟进、看单出样与放码、布料裁剪、部件与成衣缝制、确定样板下单、跟单、产品推广、质检与出货、核算等, 这就构成了在课程设计的中“大项目”和“小项目”。

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服装专业课程开发中, 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相对应关系。其中要点是:在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典型工作任务应与专业课程相对应, 并将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工作页应包括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知识, 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要素, 同时应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该任务。

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的关系 课程实训是指在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中安排的实训教学环节, 如模拟企业板房、车间、设计室进行仿真式见习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 与订单培养或轮岗培养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校外实习教学, 顶岗实习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专业的学生是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以后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时间上、教学内容和项目的安排上是相互关联、补充的关系, 因而在安排实训教学项目时, 应考虑不同的特色课程模块、不同的能力培养模块, 使实训环节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2) .

[4]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摘要】在各职业院校都在以工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开发课程执行中,职业的能力考核与评价在开发与执行中的重要也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重点阐述职业能力与考核。阐述了一些评价方法的运用与实际操作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能力;能力本位;考核与评价;魅力课堂

前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以传授学科系统知识为已任,使人们形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不正确看法,以为科学理论都是万物不变的永恒真理,忽略了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是技术的可能性与社会需求(即客观和主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广义上的技术,还应包括主观能动性较强的经验性知识、由于不同的工业文化所导致的实现手段、经济社会利益的体现方式等与从业人员有关的东西。故此技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相关人员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技术,即职业性技术(如工作过程知识);另一类是与人的职业活动方式没有关系或关系较小的非职业性技术(如传统的工程技术)。

一、职业教育,在方法上就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不仅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目前中职教育所要培育的人才,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对计划的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应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即以能力为导向或称之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也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所必备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它是科学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具体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可划分为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工作中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社会能力(既是个体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个体基本发展能力)三个部分。  

方法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具体表现;社会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中个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具体表现。因此,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职业能力观

1.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工作中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社会能力(既是个体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个体基本发展能力)三部分。方法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具体表现;社会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中个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具体表现。因此,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通过培养目标对教育基本属性进行解读;职业教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树德育人,而不是一般人的误区教育等于培训,培训只是获得个人的从业资格。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职业教育要强调把工作经验作为获取职业能力的源泉加以应用。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的特点: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的结构,是一个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总结完整工作过程

4.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是以人为本探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间关系的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它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行动”是学习者在主动的、自我管理的、自我负责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给定或自己设定的目标的一种有意识行为。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反馈,即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从而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把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的个体学习过程与适应外界职业要求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对学习者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以学生为中心,独立完成认知过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缺乏信息反馈和学生参与,缺乏有意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2)弱化教师讲授作用,使教师成为行动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和质量保证。

(3)以引导问题和要求强调学生行动过程。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达到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案具有整体化(包括认知、技能、心理、社会四方面的学习)、自我管理和行动导向三大特征。

三、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有:①反馈调节功能;②激励功能;③反思总结功能;④记录成长功能;⑤积极导向功能。

在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中,反对单一通过量化手段进行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并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价。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课程、教学与评价三者整体化四大特征。我校具体操作主要由以三个考核与评价表来体现。

在过程化评价过程中,根据职业院校学生阶段终结性考核失败的产物。导致他们有部分不愿意到课堂来上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过程完整与有效。笔者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魅力课堂”游戏刺激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概操作方法就是利用他们的心理喜欢“赌”不喜欢当场比别人落后;在多媒体上完一段理论原理课后,有关本节理论相关的选择与判断题让学生来买卖分值。有1-10分不等的题,可以向老师买,答对了老师给该同学平时分加相应分值,答错了在该同学平时表现分了减相应分值。也可以向同学买。有些同学在向老师买分时,其他同学可以向他PK。例如:A同学平时不怎么听课,也迟到成绩扣分到不及格了(55分),但一听到可以买分,就觉得是机会和运气来了,就说老师我要买10分,但其他同学B觉得他在碰运气。就与他PK,若A同学答对就从B同学总分扣10分加到A同学总分上。若A同学答错了,反之亦然。在买之前他们是看不到题目的。此方法刺激了那些不爱听理论原理课的同学都积极来听,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给同学有时由于迟到或事假所扣的分值有机会赚回来。此方法有利控制课堂和跳动同学们学习热情与激情。笔者在运用到的所有班级上课学生反映良好,自己上课也轻松了很多,此方法运用以后班级里最不愿意上课的同学都开始认真听课做笔记等,因为他知道他不明白后面有同学找他PK。他们的心理谁都不愿意输给对方。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也有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的他人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既有纸笔试的量化评价,也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质性评价。

在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评价中,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都设计了“工作过程工作页”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并将之作为学生实操成绩的评价内容。当该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学习完毕之后,主导教师又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纸笔考试)和随机性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测试。学校规定,凡参加测试的学生,每一个学习领域的测试成绩都达到了某一标准()之后,才有参加市劳动局组织的××项目的考证资格。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很注重平时的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涨十倍,甚至在学生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相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新局面,使整个学校浓罩在自主、自动、自学和自我管理的学习气氛之中。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还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科学的弹性管理。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要持久的运行下去,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做保证,不然在执行过程中会偏离原先的设计理念与要求,最后甚至导致夭折。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模式,但要在我们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持续下去,笔者认为也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以上是笔者在做《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汽车专业子课题开发和自己实际多年的职业教育授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看法。仅供社会各界和职业教育的同行参考。若有不对地方的请给予指正,为的中国职业教育的明天能培养出更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而你我共同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陈李翔,赵志群.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4]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汽车专业子课题材料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摘 要】阐述了任务型教学与过程性评价的意义,探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过程性评价 方式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89-0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都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根据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单一的用考试分数线将学生归类。但是,评价的本质应是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注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活动的改进和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学、评互动,对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与过程性评价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任务成果方式展现教学成果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任务为载体,师生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一系列任务;二是分为三个阶段完成任务,即任务前、任务轮和任务后;三是设计阶梯型任务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四是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语言和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五是任务在实施和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结合,注意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六是以任务成果方式展现教学成果。

(二)过程性评价。一般认为过程性评价分为五类,即教师教学自我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自我过程性评价和生生学习互为过程性评价。本文探讨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学习活动的活动。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具有如下特征: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方是教师;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学习的活动;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主体价值的过程。

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一)课堂口头评价。课堂口头评价是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口头评价是指教师课堂上用有声的语言,以正效价值论为基础的诊断和鼓励性评价。课堂口头评价是课堂上最直接的交互方式,是促进学生改进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任务型教学环节中,学生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学习技能和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应善于运用和把握课堂口头评价机会,及时、客观、公正、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教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心理。教师的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因此教师课堂口头评价一定要语言真诚、方法得当,使课堂口头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催化剂。

(二)任务结果成绩评价。任务结果成绩评价是指对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仅反映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上,更反映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日常任务结果成绩的评价可以:一是让教师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步过程和努力程度;二是让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及时给予辅导、点评和帮助;三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是教师可以积累学生平时的学业评价数据,作为期末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做到对学生由点及面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后台对话交流评价。后台对话交流评价是指课后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交流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课堂观察、问答、讨论、练习以及任务结果成绩等方式了解并跟踪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的完成状况和学习状态,课后平等地、有目的地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接触、沟通、交流和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共同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交流,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信赖,学生容易倾诉自己的学习苦恼,这时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倾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共识,触发学生的身心变化,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一)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情态实施评价。学习情态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和态度等心理感受。研究发现,积极的情态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愉悦和匹配的学习态度、动机、信心和兴趣,而消极情态则会让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懈怠、沮丧、害羞、自卑等负面情感,使思维、注意、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受到抑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情态实施评价,目的是要从情感、态度和动机等思想根源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产生乐于思考,追求改进和发展等积极的学习情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评价的目光应不仅指向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能力和状态,同时还要指向学生的思想、态度、动机、品德和人格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和毅力等方面的认识与发展,帮助学生架构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态,消除或避免消极不利的因素。

(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技能实施评价。学习技能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以理解、加工、运用和存储信息的技能,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如何学习知识、如何理解知识结构、如何操练和运用知识、如何存储所学知识等,涵盖学习活动中运用的理解、推理、分析、归纳、概括、分类、迁移、联想、猜测、比较、记忆、操练、建构等认知技能。教师及时客观地嵌入任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改进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诊断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计划制定、知识理解、推理、分析、归纳、概括等学习技能存在的问题,客观地予以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看不到或无意识存在的问题,帮助并推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和改进。同时在评价中教师通过介绍和演示学习技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授人以渔”,能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认识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策略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架构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实施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是指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完成任务的结果可以是任务的准备、任务的合作和讨论、任务展示、课堂提问和任务作业等活动。对学生这些活动实施评价能有效地分析、比较、监控和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因人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喜好、经验以及独特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展示由衷地进行欣赏性评价,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其价值,细心地捕捉学生的发展潜能和需求,并及时地提供帮助。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实施评价不仅能让学生认清、回流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能够在评价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N].中国教育报,2012(5)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西教党字„2011‟14号

西峡县教育系统“转方式正风气提效

能”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方案

查摆问题阶段是深入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的关键环节,既是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基础。为扎实推进此阶段工作,根据《中共西峡县教育体育局委员会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西教党字„2011‟11号)有关精神,现制定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局党委《实施意见》要求,对照“四个重在”、“四个着力”、“四个关键”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查摆单位、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方式不活、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突出问

题,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教育健康、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二、时间安排

查摆问题阶段从9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

三、查摆重点

按照局党委“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的要求,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查摆单位、班子和个人在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重查摆在思想观念上是否存在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在转变教改方式上是否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不善于转等问题;在领导方式上是否存在把握大局、统筹协调、科学运作、突破难点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工作作风上是否存在精神懈怠、缺乏激情、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服务教育发展中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在工作态度上是否存在敷衍塞责、标准不高、执行不力、推诿扯皮、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等问题,能否做到雷厉风行、责随职走、心随责走,重实际、重实干,重效能、重效果。

四、推进步骤

在查摆解决问题阶段,要坚持边查边学边改原则,坚持主动查与帮助查相结合,坚持查摆与查处相结合,采取“自己查、相互帮、上级点、群众提、社会评”的方法,把问题查准,并认真整改。为进一步促进查摆问题阶段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将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争当服务

标兵”竞赛活动和“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演讲比赛活动。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开展“两个比赛”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将“两个比赛”作为落实“转正提”活动要求的有效载体,贯穿于查摆问题阶段各个环节,以“两个比赛”的实际成效促进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及时转段动员(9月1-15日)。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要及时召开转段动员大会,学习传达县局活动办公室查摆问题阶段实施方案,各教育党总支、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作动员讲话,全面系统深刻阐述开展查摆问题活动的意义、工作重点及方法步骤,消除广大教师、干部职工在查摆问题阶段可能出现的疑虑思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干部职工参与剖析查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广泛征求意见(9月16-22日)。采取群众评议、设意见箱、问卷调查、专题座谈等方式,对本单位教职员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排查,重点查找在体制机制上制约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机关管理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深入基层调研(9月23-30日)。各教育党总支、支部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要围绕查摆出的思想问题和差距确定调研主题,深入一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活动,倾听广大师生、家长的意见和呼声,吃透下情,把深入基层调研与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坚持边查边改,把调研过程作为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思想的新解放,促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四)撰写剖析材料(10月1-7日)。在调研、走访、座谈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和机关干部个人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剖析材料字数要在5000字以上。剖析材料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真查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二是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危害;三是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按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审核把关;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的剖析材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审核,报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或通报,接受评议和监督。

(五)召开民主生活会(10月8-15日)。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要精心准备,有的放矢,组织召开一次县局领导参加的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各中小学校领导干部根据自查情况,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民主生活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调针对性,要敢于抓住关键问题,直面突出问题,解剖典型问题,“会诊”复杂问题,并要把充分发扬民主贯穿于全过程。

(六)着力抓好整改落实(10月16-25日)。针对查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师德师风、履行职责、教学教研、科学管理、决策意识、提升质量、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各级各单位要将整改落实情况,采取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评议。干部个人的整改落实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开承诺和民主测评。测评不过关的,要认真开展“回头看”,重新进行自查和整改。

(七)认真总结归纳梳理(10月26-31日)。局活动办要认真梳理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查摆出来的问题,针对属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局活动办组成若干调研小组,认真进行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报局党委研究解决。

五、工作要求

查摆问题阶段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关键阶段,关系到能不能找准突出问题,挖出思想根子,理清整改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要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一)认真排查、找准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把查摆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正视矛盾,直面现实。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决不能讳疾忌医,回避矛盾,掩盖问题。通过排除矛盾、解决问题,推动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二)以查促改、边查边改。要把查摆问题和整改提高、巩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以查促改、边查边改。要坚持在查摆中思考,在查摆中谋划,在查摆中整改。特别是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广大师生和家长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师生和家长真正感受到活动开展带来的进步和变化。

(三)讲究方法、务求实效。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供的方法论,精心谋划,科学施策,问计于民,把创新思维与求是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增强各种措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

(四)加强检查、搞好督导。局活动办要对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局活动办要整合督查力量,向社会集中公布行政效能投诉、行风热线等热线电话,并将活动开展与行风评议、行政效能监察与“十禁止”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结合起来,采取集中检查、明察暗访、受理举报、媒体曝光等方式,对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单位(学校)履职尽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进行公开通报,对发现和查实的问题,坚决问责,严肃处理。

中共西峡县教育体育局委员会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结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期能对提高“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

0引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应该是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践观这一理念,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被认为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基石。“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或餐饮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融烹饪工艺、餐厅服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及技能教学于一体,涉及烹饪工艺、餐饮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面向酒店、餐饮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地“捆绑”组合,实现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菜单设计、推广营销到产品制作、销售服务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餐饮经营任务。

专业课作为高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课程都有着职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又都有其独特的课程框架,但课程体系的组成又有着共同的内容。本文以职业教育学者雷正光先生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一图(图1,本文略有改动)为线索依据,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做深入地探讨。

现代高职课程体系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等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的《餐饮服务》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餐饮服务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心理三大模块,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基本服务技能的训练和现场餐厅服务实践两个部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这一部分的内容以餐厅工作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模拟中餐厅或西餐厅的服务,创造实践的情境,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在实践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首先对教学环境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必须的条件

1.1“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实施必备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实践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酒店),而且要求教学设备达到兼具综合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教学提供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课实践教学贴近企业经营的实际,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1.2“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实施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即用脑、心、手、眼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的能力及协作、沟通等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施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能力及人格培养等目标。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获得自信,收获成功?这要求专业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捕捉、挖掘湮没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的“火种”,及时传递一种信息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教师从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扮演着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总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教学目的来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当前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关键能力,是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活动中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人们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3]。

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职业能力,更应指向人的发展。课程是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转化的信息载体,在这个载体里,包括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要求在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整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正给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与整合提供了“框架”。它作为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可以承担这一培养任务的,它不仅把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更加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中的餐厅服务为例,学生在餐厅经营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对本职业的岗位工作有了真实和感性地认识,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学会了与客人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了职业感情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学生从工作中体验了“用心做好每个岗位工作的坚持与责任、辛苦付出与收获”;体会到“团队精神和科学分工、高效率工作”的意义。无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职业能力之外,收获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这应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检验应用此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3“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

“工作过程导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获取知识、技能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质量控制)―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等环节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行为模式,其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专业教师以工作和职业为导向,依据各个工作环节的活动要求,针对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要求制订评价标准,待每次实践结束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及时总结实践中的优、缺点和外部评价反馈等情况;专业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评价;整个实践结束后分小组以PPT形式进行总结,个人做书面的实践总结。总之,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4]。“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践行了“以能力为本位”和“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价值取向。

站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考察,我们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较之其它教学模式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对专业教师领悟“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的精髓和提高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9.188-203.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课程内容较多, 既要学习各种类型的过程控制系统, 又要学习检测仪表、控制仪表, 还要熟悉必要的生产工艺和对象的动态特性。这些控制理论和技术让学生感觉抽象, 不容易深入理解。

为了使课程的理论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使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 特别是将MATLAB仿真全面引入课堂演示和实验教学中,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对具体的方法做些介绍。

1 教学方式的改革

1.1 项目导向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前理论课的教学基本是按教材目录顺序, 分章节对各个知识点分别讲授, 大部分内容学完后, 才会出现具体的工业应用的例子。这种按部就班的讲授常常给学生带来一些疑惑, 学生们在前期大部分学习时间里, 都不能清醒认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在哪里具体应用, 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也不足, 反而认为理论抽象, 不好理解。

采用项目导向法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项目导向法主要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教学, 使学生带着实际的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所学习的知识点组合应用起来, 可以完成这个项目。因为学习目标明确, 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效果。当然, 具体的项目要选好, 实现项目的相关知识点和主体教学内容大体符合。

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权衡考查, 决定选用锅炉汽包水位的前馈—串级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项目,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因为这个项目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正是教材中大部分章节的内容。要克服汽包水位动态特性中“虚假水位”的影响, 实现水位的精准控制, 需要比较多种常规控制方案的优劣, 要分别学习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然后选定前馈—串级控制方案。后续工程应用技术还包括调节阀的选取, 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设定, 调节器参数整定等重要知识点。这样, 通过一个具体项目就能将很多教学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教学。

这就是项目导向法, 先有项目应用, 有任务, 目标明确了再学习具体的知识点, 经过比较研究, 寻找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案或方法。

在实施项目导向法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明显感到学生们对实际工业项目是很感兴趣的, 也乐于探求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案, 因此在学习具体知识点时积极主动, 效率很高。

1.2 将MATLAB仿真演示引入理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括较多的理论和公式推导, 按常规教学方法讲解分析, 花费时间较多, 影响课堂效率。我们使用MATLAB软件里的Simulink仿真工具, 构造仿真模型, 针对目标知识点进行仿真演示, 形象直观的仿真结果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例如讲解PID控制规律时, 仅仅讲述公式和特点, 学生并不容易真正理解, 也就不能灵活运用。对于这种重要知识点, 再增加一些仿真演示就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构造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 选用仿真软件集成的标准PID控制模块, 适当修改PID参数, 运行仿真来演示纯比例控制作用时, 会有余差存在;再加入适当的积分作用, 可以消除余差。当然, 还可以改变积分系数, 让学生注意观察响应曲线振荡幅度的大小, 从而总结出积分作用的强弱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仿真演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更提供了一种仿真研究方法, 有利于后续PID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的教学。

2 开发仿真实验软件, 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过程控制及仪表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课程, 对相应的实践教学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我校过程控制实验室先后引进了4套THKGK-1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不仅能实现常规PID控制, 还能实现单片机控制、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但这些实验装置价格昂贵, 继续大批量的购买并不现实, 而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众多, 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操作机会, 考虑用MATLAB/Simulink开发过程控制实验仿真软件, 这样不增加实验投入, 使用已有机房就能开展实验。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能方便修改参数, 并快速实现仿真, 还能获得比常规实验装置更好的实验效果。

所开发的过程控制实验仿真软件包含6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对应一个实验项目, 分别是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大滞后系统。子系统内是控制系统对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 其中控制器的PID参数可以按需要修改, 即主要训练PID参数整定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参数整定的步骤和方法, 增加操作经验。

将上述实验仿真软件投入教学运行后,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训练, 通过修改PID参数观察相应的响应曲线, 逐步提升控制质量。这些仿真训练能积累丰富的经验, 再到实验装置平台训练时就感觉得心应手, 整体实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3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通过教学方式改革,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将MATLAB仿真全面融合于教学中,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过程控制及仪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是一门控制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该文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一些改革探讨。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法,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将MATLAB仿真全面引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 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检验, 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操作能力加强, 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过程控制,教学方式,项目导向法,MATLAB仿真

参考文献

[1]邵裕森, 戴先中.过程控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过程性评价 方式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89-0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都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根据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单一的用考试分数线将学生归类。但是,评价的本质应是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注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活动的改进和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学、评互动,对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与过程性评价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任务成果方式展现教学成果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任务为载体,师生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一系列任务;二是分为三个阶段完成任务,即任务前、任务轮和任务后;三是设计阶梯型任务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四是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语言和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五是任务在实施和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结合,注意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六是以任务成果方式展现教学成果。

(二)过程性评价。一般认为过程性评价分为五类,即教师教学自我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自我过程性评价和生生学习互为过程性评价。本文探讨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学习活动的活动。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具有如下特征: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方是教师;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学习的活动;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主体价值的过程。

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一)课堂口头评价。课堂口头评价是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口头评价是指教师课堂上用有声的语言,以正效价值论为基础的诊断和鼓励性评价。课堂口头评价是课堂上最直接的交互方式,是促进学生改进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任务型教学环节中,学生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学习技能和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应善于运用和把握课堂口头评价机会,及时、客观、公正、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教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心理。教师的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因此教师课堂口头评价一定要语言真诚、方法得当,使课堂口头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催化剂。

(二)任务结果成绩评价。任务结果成绩评价是指对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仅反映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上,更反映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日常任务结果成绩的评价可以:一是让教师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步过程和努力程度;二是让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及时给予辅导、点评和帮助;三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是教师可以积累学生平时的学业评价数据,作为期末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做到对学生由点及面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后台对话交流评价。后台对话交流评价是指课后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交流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课堂观察、问答、讨论、练习以及任务结果成绩等方式了解并跟踪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的完成状况和学习状态,课后平等地、有目的地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接触、沟通、交流和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共同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交流,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信赖,学生容易倾诉自己的学习苦恼,这时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倾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共识,触发学生的身心变化,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一)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情态实施评价。学习情态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和态度等心理感受。研究发现,积极的情态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愉悦和匹配的学习态度、动机、信心和兴趣,而消极情态则会让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懈怠、沮丧、害羞、自卑等负面情感,使思维、注意、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受到抑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情态实施评价,目的是要从情感、态度和动机等思想根源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产生乐于思考,追求改进和发展等积极的学习情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评价的目光应不仅指向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能力和状态,同时还要指向学生的思想、态度、动机、品德和人格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和毅力等方面的认识与发展,帮助学生架构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态,消除或避免消极不利的因素。

(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技能实施评价。学习技能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以理解、加工、运用和存储信息的技能,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如何学习知识、如何理解知识结构、如何操练和运用知识、如何存储所学知识等,涵盖学习活动中运用的理解、推理、分析、归纳、概括、分类、迁移、联想、猜测、比较、记忆、操练、建构等认知技能。教师及时客观地嵌入任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改进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诊断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计划制定、知识理解、推理、分析、归纳、概括等学习技能存在的问题,客观地予以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看不到或无意识存在的问题,帮助并推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和改进。同时在评价中教师通过介绍和演示学习技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授人以渔”,能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认识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策略在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架构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实施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是指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完成任务的结果可以是任务的准备、任务的合作和讨论、任务展示、课堂提问和任务作业等活动。对学生这些活动实施评价能有效地分析、比较、监控和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因人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喜好、经验以及独特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展示由衷地进行欣赏性评价,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其价值,细心地捕捉学生的发展潜能和需求,并及时地提供帮助。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实施评价不仅能让学生认清、回流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能够在评价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N].中国教育报,2012(5)

[2]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 (24)

[3]梁春琳,学习主体自我过程性评价的认知缺失与评价策略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2(1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04)

【作者简介】梁春琳(1962-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上一篇:企业危机管理初探下一篇:励志类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