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概述

2024-06-07

教学模式概述(共8篇)

教学模式概述 篇1

1.掌握教学的概念

2.掌握教学的实质,认识教学的本质。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意义、任务

教学内容及步骤(时间分配):

第二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上,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学习活动。狭义上,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校

(一)教学的定义

广义的教学包括着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授与学习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狭义的教学,它是专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组织的教和学的活动。

(二)强调教学是一种活动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1983年激进的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色斯费尔德(Von Glasersfeld)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知道学生在特定的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这种“建构”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1、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活动是学生经历化过程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依此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促进可教师本身的成长。

二、教学的实质

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交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和学是一对关系,教以学为内在的要素,学以教为内在的要素。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网状关系。教学的终极目标设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教学的沟通与合作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这样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意图与策略等影响学生使之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

(一)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可较简捷地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在短时期内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

(三)教学是传递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知识重要手段

阅读以下文章,结合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度过几年大学时光,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 ?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你的头顶上,照耀的已是一轮21世纪的太阳,那么太阳底下的你,该是一道 怎样的风景?你能否做到“最光辉”?

你应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作为教师,校园就是你的“大地”,你“充满劳绩”,但更应该充满着诗意。诗意的本质是情 感。过去,你也许看起来还非常具有爱心,但你不妨无情地解剖一下自己,是否狭隘、庸俗、伪圣,是否是以学生智商的高低、分数的多少决定你情感的浓淡。诗意来源于憧憬,对明天的憧憬 会使你美丽无比。诗意的生存,会使你感觉到趣味和美,感觉到校园风景如画。于是,你与学生的每一次诘难问疑,都会唤醒彼此心中的眷恋与期待。

你应该开阔你的教育视野。除了文化视野,你还要具有时间 和空间视野。关于时间视野:你紧抓住学生在校的时间当然没有 错,但你若看不到他们更长的未来乃至一生,那么你肯定只会睁着葛朗台般的眼睛,把分数当做金子,并疯狂地占有它,贪得无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 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的追求。”所以,你的眼光 应该穿透学生的一生!关于空间视野:学校的围墙可隔断安全隐 患,但你假如用它把社会也隔断了,那么学生就如同置身山巅上的庙宇,心中只剩下与实际相脱离的虚幻;你更不能筑起你心中的围墙,以你对分数(实际上是对奖金、饭碗)的片面的疯狂追求,胁迫学生回归校园、死守校园,而不让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所以,你的眼光应该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你应该追求教育附加值。认知活动是教育的核心、最主要的部分,然而在过去,你却把它看做教育内容的全部或本身。这样,面对课本,你教在这头,学生学在那头,而在教与学的漫漫路途上,进行的仅仅是冰冷的智慧:正确以及纠正错误。但是,课堂上惟有是与非?没有美与丑?善与恶?学生只要智商而不要情商?否!你应该树立新的理念: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借认知活动,共同发生着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这样你与学生完成认知活动的同时,也体验了心灵的丰富、情感的震撼、友谊的碰撞、伦理的力量和意志的砥砺等。

你应该富有创造力。在信息闭塞得连一本书都难买的过去,你仅凭一本教参就能使自己的话语充满权威,但当今是一个信息便捷的时代,而更重要的是创新已成为时代之精神,你要让学生 富有创造力,你得先有创造性。

姚鼐《登泰山记》云: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东海)动摇承之。”新的世纪,金光照耀,你是否做好“动摇承之”的准备了呢?太阳底下,你是否能够“最光辉”呢? 李仁甫:(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成才导报),2002年1月15日。

教学模式概述 篇2

(1) 公开招标 (Open Bidding) 。公开招标属于无限竞争性招标 (Unlimited Competitive) 的一种。在应用这种招标方式时, 需要招标人在主要报刊、官方网站或其他公共信息平台处刊登招标广告, 让所有对此招标信息感兴趣的投标人都有等同的机会参与购买招标资料并进行投标。

(2) 邀请招标 (Selected Bidding) 。它属于有限竞争性招标 (Limited Competitive Bidding) 。在采用这种招标方式进行招标时, 招标人根据对行业的了解, 主动对潜在的投标人发送邀请, 资格审查合格后, 投标人进行投标。

(3) 议标 (Negotiated Bidding) , 议标是一种非公开的、非竞争的招标形式。招标时, 由招标人根据情报资料和经验直接选取潜在投标人进行谈判, 如资格审查合格, 谈判成功, 则投标人开始投标。

下面针对这三种招标类型进行介绍

1 公开招标 (Open Bidding)

公开招标是指由招标人通过一些大众媒体, 公开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 凡是对此项目感兴趣并且符合资质条件的承包商都可以自愿参加投标的一种工程发包方式[1]。一般来讲公开招标的投标人不少于3家, 否则就失去了竞争意义。

公开招标与其他招标类型相比竞争性最强, 主要原因是它的参与竞争投标的人数众多, 只要符合资质条件, 便可以自愿参与投标, 它最大限度的为所有有能力的承包商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正是因为公开招标有着以上特点, 对于招标人来讲就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可在这个范围里选择一个与该工程性质最匹配的承包商。如果在实际工程中只出现一家承包商参与投标时, 此次公开招标已无法展开竞争, 意味着此次招标失败。遇到这种情况, 应将公开招标转为议标, 通过议标确定中标人。

公开招标分为国际公开招标和国内公开招标。

1.1 国际公开招标

国际公开招标是多数国际组织要求的主要招标方式, 向公众发布招标信息并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具有合格资质的投标人投标。

国际公开招标须通过面向国内外的公开媒介和网络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投标程序严谨、时间相对较长, 适用于规模大、价值高, 技术和管理比较复杂, 国内难于达到要求或国际金融组织规定, 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投标人, 或需要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的工程、货物或服务的项目招标。国际招标文件的编制应遵循国际贸易准则、惯例。

1.2 国内公开招标

国内公开招标是指在国内的公众信息平台上发布招标信息。当该招标信息因其性质或范围原因, 若采用国际公开招标方式, 外国的投标人较少, 并且所耗费的时间与所得效果又不成正比时, 说明该工程更适合采用国内公开招标。

1.3 公开招标的优缺点

(1) 公开招标的优点

公开招标的优点在于投标公正、透明、公开, 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选择投标商, 竞争性更强, 择优率更高, 同时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招标活动中的贿标行为, 因此, 国际上政府采购通常采用这种方式[2]。

(2) 公开招标的缺点

公开招标由于投标人众多, 一般耗时较长, 需花费的成本也较大, 对于金额较小和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 不宜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另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项目, 由于符合资格的投标人较少, 工艺要求高, 所以应采用更灵活的邀请招标。

2 邀请招标 (Selected Bidding)

邀请招标, 也称选择性招标, 是指由招标人向三家以上符合招标人要求、具有良好信用的潜在投标人发送投标邀请, 邀请他们参加报价投标的一种招标形式。对于水利工程而言, 邀请招标的应用相对较少, 主要是在公开招标方式不适宜采用时, 作为公开招标的一种替代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开招标方式耗时耗力等不足, 足以说明邀请招标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3]。

2.1 邀请招标特点

(1) 邀请招标不用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 招标人只需向符合资格的投标人发出邀请。只有收到邀请的投标人才有参加投标的资格[4]。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七条规定,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 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3) 招标人可根据工程的性质在特定的范围内对潜在招标人进行选择。

(4) 由于只有收到邀请的招标人才具有投标资格, 所以相比于公开招标, 参与投标的人数较少, 因此招标过程耗时短、费用低。

2.2 邀请招标的优缺点

邀请招标的优势具有以下几点:

(1) 招标人可针对该项工程的特点, 邀请众多资质高, 技术硬, 信誉好的投标人来参与投标, 如果操作得当、符合要求, 这种有限的竞争招标方式很可能会比公开招标的竞争更为激烈, 工程的实施效果也会更好。

(2) 邀请参加投标的竞争者数量较少, 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还可以提高投标人的中标几率, 有效提升了投标人的积极性。

(3) 对于技术复杂或有特殊专业要求的项目, 潜在投标人较少, 采用邀请招标, 可以提高招标效率, 缩短招标时间, 带来更大的效益。

相对邀请招标的优点来说, 其缺点主要表现为:

(1) 这种招标方式在使用时如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易出现故意回避公开招标等违反招标行为的发生。

(2) 邀请招标的公开化程度低, 当外界因素干扰过多时, 招标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 这样, 招标的结果就有可能事与愿违了。

2.3 邀请招标适用条件

(1) 小规模的招标项目。邀请招标与于公开招标相比, 最直观的便是参与投标人少, 评标时的工作量小, 招标成本低。而小规模工程招标的初衷恰恰是以最经济的价格选取最合适的中标人, 因此, 规模较小的项目更适合采用邀请招标[5]。

(2) 高新技术项目及特种专业项目。因技术原因和专业特殊性原因造成具有投标能力的潜在投标人数量相对较少, 采用公开招标无法吸引足够的投标人参与竞争, 对这种情况只能采用邀请招标。

(3) 应急度汛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是紧急保障人民和社会财产安全, 施工工期特别紧张, 邀请招标的程序更便捷, 符合这类项目的特点。

3 议标 (Negotiated Bidding)

一般认为, 招标按照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在我国颁布的招标投标法中已经赋予了法律的地位, 但在招标投标法中却没有“议标”一词。长期以来, 人们对招标和议标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经常混淆二者的关系, 对招投标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6]。

议标亦称非竞争性招标, 或称指定性招标。一般来讲, 招标单位在某些不宜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特定项目时, 或招标单位经过权衡认为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便直接与有能力的承包商进行谈判, 以求达成一致目的的特殊的招标方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合同谈判的形式[7]。

据有些省的统计, 在所有经济犯罪案件中有40%与招标投标有关, 而这类犯罪案件的绝大部分又与招标方式采用议标有关。招投标法根据招标的基本特性和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未将议标作为一种招标方式予以规定。因此, 议标不是一种法定招标方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凡属第三条规定当中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 都依法不能采用议标的方式。

议标虽不是一个法定的招标方式, 但它却是一个特殊的招标方式, 是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项目中不能或缺的招标方式, 有它特定的存在价值。

3.1 议标的优缺点

通过对议标理解, 议标的优点有:

(1) 仪表的招标的形式灵活多样。招标人可以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来改变议标的形式, 议标的对象没有数量要求, 有采用一对一的直接谈判方式, 也有模仿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的。

(2) 议标的程序最为简单。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都限于其相应的法定程序, 必须要经历发放消息、编制标书、组织评标等过程, 耗时费力, 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尽快实施;但议标如果采用直接谈判的方式, 则所需时间最短, 费用也最少。

议标的缺点也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

(1) 议标不具有公开性, 容易发生幕后交易, 暗箱操作等。易滋生腐败, 难保工程质量。

(2) 议标的界限不明确, 议标不属于法定的招标类型[8]。

3.2 议标的适用条件

(1) 工期紧, 招标时间短的小型工程。

(2) 小额的物资采购招标。

(3) 适用于专业性强的工程或军事保密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慧玲.论公开招标[J].建筑经济, 1998, 12:27-29.

[2]徐月萍, 段新安等.政府采购中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的特点与区别[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9:106-108.

[3]李建民.浅谈邀请招标[J].山西建筑, 2008, 1:271-272.

[4]刘芳, 顾令宇, 宋崇能.浅谈水利工程中的邀请招标[J].治淮, 2007, 8:26.

[5]庄建.浅谈招标与议标的区别[J].福建质量管理, 2005, 6:50-51.

[6]张天伟等.在招投标工作实践中关于议标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 6:47-49.

[7]刘蒨.“议标”在项目决策中的功能及博弈分析[J].甘肃科技, 2005, 12:24-26.

[8]张士举.“议标”是规避招标投标法的行为[J].江苏纺织, 2005, 8:16-17.

“意脉品析”散文教学模式概述 篇3

“意脉品析”散文教学模式

宋代无可《藏海诗话》有“意脉连贯”之谈,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则有“意脉直贯”之说。意脉,指诗文深层结构里蕴含的情感脉络,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如同经脉相连,贯穿全身,它使文章得以成为生气灌注的艺术整体。作者设计九曲幽径,而又禁口不言,要使读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其审美意境。(金元浦《文学解释学》)所以,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十二韵》)在散文教学中,遵循情感思路,品析意脉,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层结构,深刻理解文本。

《记承天寺夜游》摄取一个短暂生活片段,叙事简净,写景如绘,抒情深微;表达了夜游之感悟、感慨,蕴含了贬谪中豁达乐观而随缘自适的情怀,也隐含了自我排遣的失意心境。文章意脉,于尺幅之内数经流转,由入夜之孤独、寂寞,而高兴,而又生落寞,而又再轻松、愉快;又及赏景而沉浸,而惊喜、赞叹,最后终结于顿悟、感慨。真是行止自如,摇曳生姿。课文最后的抒情,蕴含了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即辩证面对得失,依乎自然,返归本真,随遇而安,就能超然物外,超越人生困境,到达生命的自由境界。

二、基本环节

感受意脉——品析意脉——内化文情

(一)第一环节:感受意脉

这一环节,主要是整体感受,在初步感受内容时,感受思路,一是文本的外在结构;二是内在的情感线索。每一环节设计,又因具体课文而定。《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紧扣意脉,围绕夜游之“因”——“景”——“感”,设计“诵读:感受意脉”、“研读:领悟文意”、“美读:内化文情”三个主体板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怀,提升阅读感悟,获得面对挫折的哲理启示。导入课文后,设计如下板块: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目的在于因声求气,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熟悉课文内容。

2.结合注解理解文意,围绕“夜游”,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一个字,分别概括每小节大意,并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

第1段:夜游之 ;

第2段:夜游之 ;

第3段:夜游之 。

首先是对照注解读课文,这是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因为课文注解较为详细,所以学生基本能够翻译课文,初步理解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段意。这样也就理出了课文的写作思路:叙述夜游之因,交代背景和原因;描写夜游之景,蕴含惊喜之情,又生发了夜游的之感;抒写夜游之感,则很自然地表达了夜游的所感所悟。从表达方式上看,全文叙事、写景、抒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梳理文脉,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而梳理文脉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感受意脉的过程。

(二)第二环节:品析意脉

这一环节,是整篇文章教学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品析要尽可能紧承第一环节,做到环环紧扣,环环相生。所以,第一环节设计,要为第二环节教学,埋好线索,做好铺垫。教学《记承天寺夜游》,在感受文脉的基础上,紧扣夜游之因——景——感,设计三步品析:

1.作者夜游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引导学生先发现,直接原因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再追问,为何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由这两问,带出全段品析:

“夜,解衣欲睡”,是全文意脉的起点。入夜不久即眠,本也正常;但对贬谪者来说,没有了送往迎来,就显得清闲,甚至有些无聊。“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色入户”,乃平常现象,何况既非望日,更非中秋,为何起行,而且是“欣然”的?看来作者并无睡意,只是闲无聊赖。由此就可体会到了作者“解衣欲睡”的孤独与寂寞。所以,可能觉得“月色入户”,如访而至,油然欣喜,而起行赏月。情绪由低落转而高兴。“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包含心理纠结,即渴望“与乐者”,却偏偏“无与乐者”。可见贬官于此,门庭冷落。虽有赏月之情,却又生落寞之感。一个“寻”字,也很有意味。张怀民是作者志趣相投的朋友,亦被贬谪黄州,暂寓承天寺。曾在黄州建亭,苏轼名之“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称其“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馀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可见其旷达的胸怀、随遇而安的品格。而作者不是去“请”、“邀”,而是去“寻”,能不能寻着,也就说不定。由此,作者的落寞得到了更深的表达。“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为赏景做过渡,并暗示了立足点。“亦未”,渗透欣喜之情,因怀民似乎心有灵犀。(直称)“怀民”、“相与”,都显得亲切、友好。“步”,散步,显得闲适、自在。此刻的心情,又转为轻松、愉快。

这样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也就体会到了作者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人生。夜游的原因,有喜爱月色,清闲无聊,孤独寂寞,排遣郁闷,寄情自然等;但孤独寂寞,自我派遣是主要原因。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欣赏描写夜游之景的精妙之处。首先,让学生翻译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抓住“盖”字,理解先前所见,都是错觉,并指出两种错觉。然后提示欣赏角度,根据提示的5个词语——比喻、衬托、悬念、动静、照应,发现两种错觉对写景的妙处。这样可以明确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形成学习板块,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同时,也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使其各有收获。

(1)比喻,原文“积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以清澈透明的积水比喻月光,使皎洁的月光有了令人想象的形象性。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强化月光如水的感受。

(2)衬托,原文以“藻荇”的影子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再以“水”的清澈透明,衬托月色的皎洁,两层衬托,更加突出了月色澄澈。

(3)悬念,比喻连用,似乎院中果真积满了清澈透明的水,而造成悬念,最后以“盖”,点出所谓“藻荇”,乃竹柏之影,给人恍然大悟之感,也暗示了作者的错觉的醒悟,对月色澄明的觉悟,对贬谪人生的感悟,饱含着惊喜之情;这就为下文抒发感慨,做好了铺垫。

(4)动静,原文“积水空明”,为静景;“藻荇交横”,“交横”,斜横交错,给人以动态的联想,蕴含着竹柏的摇曳之美。

(5)照应,“积水”的“积”,紧扣“庭下”,照应上文“步于中庭”,暗示了由中庭看庭下的立体感,又自然有了“水中”之感,更激发人想象月色泻满庭院的澄明景象。

3.领悟夜游之感,主要设计两项练习:

(1)第3段两个反问句表达的内容,并不合乎客观事实,你如何理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情由景生,感慨因赏景而来。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语气语意都显得十分肯定而强烈。但并非每夜都有明月,每处都有竹柏。这种情感体验的艺术表达与客观事实的矛盾,极力强调了美的事物,随时、随处都有,具有普遍性。因而,禁不住发出了意味深长的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根据第三段语境,补写句子:

每夜都有明月,每处都有竹柏,只是世人因为 ,所以不能欣赏到美好的事物,而我们两个闲人因为 ,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通过这样的补白,引导学生体会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怎样?更多的世人(与“闲人”相对的“忙人”)又怎样?根据语境可试作补白:“闲人”清闲,世人忙碌;“闲人”从容而优雅,可以脱离喧嚣与污浊,世人汲汲于名利,难免身心憔悴;“闲人”或许会有孤独、寂寞,但却能感受自然中的美好一切,世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无暇也无心欣赏生活中的美景,令人感慨而遗憾。

另一层含义是,自古以来贬谪者甚众,“如吾两人者”盖寡。比如柳宗元,他游小石潭的最终感受是“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内心充满着难以排遣的抑郁、凄凉。而作者的夜游却是审美的发现与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普遍存在,对“闲人”而言,恰有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前赤壁赋》)。

这样,学生可以理解,作者夜游中能够感悟到,美的事物随时随地都有。虽然自己遭遇贬谪,却正好能有闲情逸致,欣赏到美好的事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作者正是以这样顺其自然,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修养了旷达的心胸,从而在孤独寂寞的贬谪人生中,感受到了生活快乐。

(三)第三环节:内化文情

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基本手段,还是诵读。不过,这应该是设身处地的美读,也就是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达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朗读过程中,尤其要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因为这是深化学生情感理解,促进文情内化的重要方法。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寂寞——欣喜——惊喜——感慨。具体来说,要把握住每段的关键词句,第1段交代时间句,宜读得平缓,“解衣欲睡”、“念无与乐者”,宜低缓,“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包含的欣喜之情,宜轻快;第2段前两句两种错觉,要读出宁静、沉浸之感,最后一句读出惊喜、兴奋之情,读出高潮;第3段前两句,要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读出一种顿悟感,后一句要读出意味深长的感慨。

当然,文言文教学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兼顾文言词句的理解与掌握。为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还更多地考虑了以下两方面:

一是“立体化”,主要指教学目标三维度立体构建,相互促进;教学板块设计有机联系而内容、层次、角度、方式不同的阅读活动,努力使不同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参与,多方面获益;文本解读内容和形式兼顾,将文言文词句理解,随机融入语言品析之中,力求灵活高效。“立体化”旨在避免教学的狭窄化、片面化,增强学生阅读效益的综合性、整体性。

二是“具体化”,主要指教学目标制定,具体恰当,便于达成;教学内容选择,具体合宜,便于学生领悟文本,丰富积累;把所要理解掌握的文言词句,都设计在具体化的阅读理解中,做到“文”“言”并重。教学过程安排,具体合理,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深化阅读;阅读方法指导,具体可行,便于学生自主阅读,学会阅读。“具体化”旨在避免教学的大而化之,甚或玄虚笼统,增强学生阅读实践的操作性、有效性。

体育教学案例概述 篇4

“体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最近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常用字眼”。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要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显然,体育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及教学领域的新动向,也是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然而,从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实际来看,对体育案例的概念、特征认识还较模糊,对撰写案例的作用与意义认识还不够足深入,加上体育教师动手写的很少,因此,撰写体育案例的积极性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并结合本人参加高淳县教育系统“人才强教工程”活动,就“体育案例”的写作,谈一点个人的体会,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概念和论述。

第一种观点:“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 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 2000)

第二种观点:“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第三种观点:“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体育教学案例〉〉2004)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对“教学案例”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一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的故事。在记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话概括什么叫“教学案例”,那就是“教学案例是实际发生的具有真实性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叙事研究、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叙事研究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2、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等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3、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相比,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三、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教学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教学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要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或反思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对“体育后进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评析的作用至少可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析可以为同一论题提供多种不同的视野。同一事件,同一论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可能提出不同的认识。新教师与老教师不同、认识深与认识浅老师不同,但每种认识都能促使大家对教学案例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也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第二,评析可以把案例与研究连结起来,评论者一般会对事件中的问题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第三,评析可为当事者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实施策略。教学案例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一定范围,而集思广益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可借鉴的方案,能促进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体育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教学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教学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体育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二)教学案例撰写须注意事项与要求

1、要尊重客观事实,体现真实性。

体育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必然根据自己的认识,渗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见解,在用词、语气上都体现出来,但是既然撰写的是案例,就不是事例本身,而是经过抽象概括的典型,是一个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撰写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叙述事件的过程,不溶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保持事件的客观和真实性。

2、精选、提炼事例,具有典型性。

仅仅使事件具有真实性还不够,“真实性”的重现还不能给人以启迪。需要挖掘精选和提炼。作为案例,除了真实性外,还须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问题性,即事件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典型性,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况,拥有的事例很多,每时每刻都有案例的素材存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选择。从典型性、代表性的角度,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复杂情境,有一定深度的事例作案例,并能从中挖掘出令人深思的内涵,从中探究出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带来应对复杂问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3、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

我们所撰写的体育案例,都是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平淡的事例和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肯定发现不了自己每天经历的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看不出看似平淡的事例中所蕴藏的作为案例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看似平淡的事例,作不同角度的思考,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质量的高低,是由作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写好教学案例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选取了有意义、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案例后,要用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进行描述。在案例的描述中,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冲突性,即事例的描述中要有矛盾和冲突。二是具体性,即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对事例作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时空性,即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四是复杂性,即事例的描述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多变,能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由于有的体育老师缺乏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描述案例时平铺直叙,通篇详略不当,首尾不能呼应,这样的案例是引不起人们兴趣的,也是缺少说服力的。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复杂情境,揭示人物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认识水平、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文字功底,就好比有了“慧眼”和“神笔”,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未知而欲知者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给人以借鉴和启发。

4、深入挖掘教学案例背后的含义。

撰写教学案例,作为当事人,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一个总结反思;作为阅读者,总希望从教学案例中得到一点借鉴、启发和指导。因为撰写者在叙述事例的基础上,要深入探究教学案例中的内涵,运用教育理论特别是要运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以对所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体育教师写好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一些作用和意义。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体育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3)提高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篇5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对象,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的主体,而不是实质上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等在书本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退居其次甚至无一席之地。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培养偏于整齐划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缺乏对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关注。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的不正常状况,而这种忽视了主体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背离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却在课堂教学中或轻或重地存在并被应用,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在缺乏情感体验、缺失人格、抹杀个性中不断地失去自我的存在感,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如此循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会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倒有可能会让人类遭受生灵涂炭,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试图建构新的视角的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

非生命化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本体作为人的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使教学走入了迷途。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发展和情感与兴趣得满足。对生命化得教学我们作如下界定: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得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的单——方为其发展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价值人格、个性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一个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得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得到完整的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生命都应珍惜。所以,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扬回归于教学的本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同时,教师作为课堂中人的主体之一,课堂教学也是其生命的一种经历,占用其成人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时空,其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正是在此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得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得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得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必需得生命体验感。体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前提,而体验性也正是在生命化教学中对于生命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双方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而持久不断地生成。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让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以生成,这是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价值观的生成以及职业生活的生成,也就是二者生命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媒介得以持久发展。所以,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生命的体验性与生成性。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即交往,是交往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将“人对人的作用”也称作“人们的交互作用”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交往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常所用的一系列表达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诸如交谈、交流、交际、交换、竞争、冲突、对立 等,仅仅反映了教学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都是教学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自然力和社会力、体力和智力、物质力和精神力的有机统一体,这些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交往中展现和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不断发展着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学交往的中介知识、能力、语言、活动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是交往活动的产物。所以说,以此为中介的教学交往,其本身就直接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首先是教学生命产生存在的起点,即生成点。教学生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构成教学的内在动力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其次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生命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只有建构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成才成为可能。最后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生成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个常常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命题,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什么是教学艺术、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等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分析一个命题,常常要从它的本质入手。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律性或根本特点。对教学艺术的本质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1)技巧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2)创造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3)审美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

(4)规律说。即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质。

(5)素养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

(6)特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的特征。(7)交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等等。关于教学艺术众多观点的潮涌,本身足以说明教学问题所引起的关注。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艺术”是受“教学”限制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教师为人类灵瑰的工程师。

2。从教学实践的过程看,教学艺术是以人为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是人对人的作用过程。这不同于人对物的过程。“人——物”的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的特征,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进行的改造,并将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在物上。而“人——人”的艺术过程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从符合艺术对象的审美观出发,来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常将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者等同。而“艺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本义是指木工、铁工之类的专门技艺和技能。17世纪美学的艺术概念开始从技艺和技能概念中分离出来。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加明显,关于艺术的词组去掉了表示性质的形容词性,以单数形式代替了总体复数形式,并最后压缩为现代英语中的art。到了现代,艺术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种是指用“语言、线条、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过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此解释可以看出,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艺术和技艺又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技艺、技能的关系也可以如此理解。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教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在教学技术、技巧的范畴中,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这当中,功利的目的是“依附”在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出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下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这一定义也许并不全面,简约地说,这定义包含了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 握上教掌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类复杂的哺育下一代的过程,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教学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艺术属性。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是艺术的掌握对象,教学也是教学艺杏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三 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其本质在教学各个方面的表现。各学者对教学艺术特点的阐述各不相同。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有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的生真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实践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更有人划分的极为具体: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实践性,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就如艺术家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等,并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讲台当作舞台,把一节课组织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下词理解不深,老师多次启发后,学生不是回答“麦子长得很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很饱满”。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然走到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挺一挺,头微微下扬,双目放光,走到教室中间,问学生:“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们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一词的含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义,更通过这种即兴表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教学引人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要以情动人。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合理,并对讲授内容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可能“移情别恋”。但要注意表演必须适度,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要肥瘦适度。演员来到舞台上就是剧中人,而教师来到学校,整个人就属于学生,属于教学和教育事业。教师教学的形象性还要注意与学生密切配合,首先要被教育对象接受。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表演方式,还要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欣赏者,还是舞台剧的导演,要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师生双方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共同出演精彩的剧目。

同教学的科学性相比,情感性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点。科学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是理性,而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感人。感情所沉淀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又称其为审美性。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要求将科学美、思想美、行为美熔于一炉,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创造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讲一堂好课,无异于品一杯香茗,余香绕嘴,三日不散。听一堂好课,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使学生几年、几十年不能忘记,有时不仅影响着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其品德的培养、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结论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感情越浓,学习成绩越佳。教师的爱体现在人格平等、以礼相待的交往中,以爱换爱,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使爱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大的魅力。就学生来讲,情感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情感激发之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会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学生热情饱满,情绪昂扬,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学艺术的情感效果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来体现的。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师必须有创造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由于他永远不宜重复别人,只是不断创造自己的艺术生命。“教书匠”和优秀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创造性。“踵长途,守陈规”,照搬教条,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必须充满创造性,才能常具艺术魅力。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意识、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研究性学习就包含了很多创造性。在备课选题时不妨多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在今天中国商品房极为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呢?如果学生来自同一社区,就更容易找到话题了。

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如何参加社区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继续讨论这一话题,气氛热烈而欢快。当一个小朋友提到在社区增加一个邮筒时,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当即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增设一个。邮筒呢?增设邮筒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通过各式各样的讨论、实践,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

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本来可能只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讨论课,在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下,变成了实地的居民调查。有的孩子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的意见,有的去采访了邮电局的所长、邮递员,最后形成了一篇《在××地增设邮筒的建议》的报告,送给了当地邮电所的所长。第二天一早,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看到穿着绿装的邮筒已经竖立在那里,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实践性是被许多大教育家公认的教学艺术的特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了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了艺术高度的知识的能力。”

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一切纸上谈兵与教学无缘。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必须是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更符合教学规律,并尊重师生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哈里所说:“雕塑家们是在工作室里,演员们是在剧场中,舞蹈家是在芭蕾舞剧团里学习他们的艺术,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而不是通过理论研究或掌握辅助技能来学习艺术的。教学工作室中的教师也应如此,他们应通过教学生和被教师教,来学会表现他们的艺术。”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舞台,通过实践而有实际效能的,才称得上是技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恰恰验证了我们关于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或过程艺术的基本观点。

四、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艺术功能的把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功能。教学功能主要有陶冶功能、转化功能、谐悦功能和整体功能。

(一)、陶冶功能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受到了教育却又没感受到这种被教育。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景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这就是陶冶功能。一次终身难忘的谈话,包括教师本身的言行、装扮、气质等等都是对学生无言的熏染,同时又是有意识、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的结果。

(二)、转化功能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克英指出: “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可谓一语中的。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经知道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人才,引导他们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

(三)、谐悦功能

吉尔伯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了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还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令人生气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蒙你的人。”

教学中的谐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压力,调节单调重复的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序中,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学而时习”的乐趣。

(四)、整体功能

教学模式概述 篇6

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PowerPoint概述》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1.学生对本节内容略知一二。据本校一年前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的统计,已有90%或以上的学生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woRD或wPS,甚至不少学校将小学阶段要求的教学内容“金山演示文稿”改为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对文字处理这一类的软件的启动、退出等都略知一二,部分学过演示文稿制作的学生对PowerPoint的窗口也应该有一定的印象。2.现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自信,初初入门就以为自己是大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首先说明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软件的一个重要组件,然后讲述了PowerPoint的启动、窗口的组成、对话框以及PowerPoint的退出。由于是初次接触多媒体技术和PowerPoint,教师应就多媒体的概念及应用给学生一点了解或感性认识,同时就PowerPoint的本质特点作大致说明。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PowerPoint的窗口组成,如何围绕主题选材难点:使用“我的电脑”启动PowerPoint,围绕主题选材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2)了解PowerPoint的本质和特点,理解“演示文稿”的概念,知道“演示文稿”与“普通文稿”的区别;(3)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及对话框的内容;(4)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方法;(5)了解常用软件的运行启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文稿,形成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大致功能认识,初步体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掌握一种或两种在自己计算机中启动PowerPoint软件的方法;(3)通过寻找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体验应用软件(文件)的启动(打开)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和热情;(2)通过学生寻找office组件中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其他软件中。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呈现一个功能全面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设计,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决定主题;任务驱动,自己寻找PowerPoint安装的位置,学会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先播放一个完成的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将在后面分解后演示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能对PowerPoint的功能和本质特点有个感性认识,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形成基本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启动PowerPoint,依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决定是否演示从“开始”菜单或快捷方式,再提问学生是否知道PowerPoint安装在哪?让学生自己寻找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引出从“我的电脑”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启动PowerPoint,简单归纳三种启动方式。接着,让学生对比wps(或word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与PowerPoint的窗口区别,引出窗口的组成进行简单介绍。正确退出PowerPoint软件。最后教师交代素材,让学生思考整章制作作品的主题,并利用范例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确定后大致该如何选取内容来表现主题。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时引入[演示]教师播放已完成的范例演示文稿,设置成自动播放的形式。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的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吗?”(文稿中有动画、图片、文字还有视频播放、声音、漂亮的背景等)。思考、议论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PowerPoint功能介绍和多媒体技术简介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概括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概括出PowerPoint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告诉学生这章就来学习上述演示文稿的制作。听讲解。让学生先观看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教师说明其本质特点,记忆深刻。启动PowerPoint1.请启动PowerPoint,检查有多少学生会,教师提示:回忆学过的如wps软件如何启动?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选择是否演示从“开始”菜单和快捷方式启动PowerPoint

。3.提示学生注意PowerPoint的拼写。通过快捷方式或从“开始”菜单启动。善于利用技术的迁移。为寻找安装位置打下基础。退出PowerPoint关闭刚才启动的软件,视学生掌握情况介绍关闭的演示:单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退出”;单击软件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应用退出方法关闭PowerPoint。任务1[PPT任务1]寻找PowerPoint安装的位置。[提示]PowerPoint是应用软件,是exe文件,在“我的电脑”中寻找。[演示]寻找PowerPoint文件,双击PowerPoint启动,并提示学生:其他软件有相同的启动方式。1.查找安装软件的位置;2.在“我的电脑”中启动软件。这种启动方法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启动软件的实质。(查找的方法在第二章已学,视学生情况定。)任务2[PPT任务2]对比PowerPoint与小学时学过的软件wps的窗口组成有何异同?[演示]两个软件同时开启,两个窗口的对比。[提问]PowerPoint窗口组成。[PPT显示]PowerPoint窗口组成图示。1.启动另一对照软件;2.思考两者的区别;3.学生在教师启发和提示下弄明白。利用对比,学会迁移,注意区别。任务3展示素材,提出主题,奥运主题,奥运项目主题,家庭主题,广州主题(饮食、文化、旅游、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等)。思考并交上主题规划大纲。素材以分类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良好的提示。小结教师提示如何依据主题选择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范例来讲《08奥运,北京欢迎你》主要围绕:申奥的急切,成功时的喜悦,积极筹备奥运等方面来展开。利用范例的示范作用。

3.教学评价①作业完成与否评价:任务1和任务2课堂检查并及时评价;任务3作为课堂课外作业提交,即堂上提交一次,下周上课再提交一次。②选择素材的要求:主题与内容的一致,文字内容围绕主题;③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4、教学资源: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

六、教学反思对于操作课型,老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以“学会技术”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技能较容易掌握,但应用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等反而意识模糊或一筹莫展。针对这个现象可以把整章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每个“技术为需要而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技术为作品主题而应用”这样的一个宗旨。同时,由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力求教给学生的是一般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本软件启动的过程中寻找出一般软件的启动方法。另外,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层次性,让教学更具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主题。比如,我校实验班发现只要提前一周布置,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选择主题,完成任务,而一般的班则事先要反复强调此作业的重要性,还要用一些激励措施,如当堂表扬优秀的学生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完成主题选题。第二节《创建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学会启动关闭PowerPoint软件,对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有了总体的感性认识,在上一节中已选定了自己的主题,正急于尝试。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保存演示文稿,文字的选定,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及多张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系列的操作是本章的基本操作。通过对文字的修饰,突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别文本框的输入与选定,学会对文本框的选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幻灯片模式下的项目的输入与选定的内容,为后面自定义动画的选定奠定基础,以及默认第一张幻灯片的作用介绍。同时介绍文稿的打开方式:直接打开文稿或先启动软件后利用文件菜单打开文稿。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格式设置。

难点: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新建演示文稿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2)知道幻灯片中已有模式部分的输入和模式没有部分的输入的区别;(3)学会在幻灯片中文字的编辑,包括字体、字号、颜色、修改、对齐、行距等格式的设置的操作;(4)了解幻灯片中选定文字的方式,尤其是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及移动;(5)了解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6)学会新建演示文稿、新建幻灯片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1)通过范例的剖析,学生自己体验并掌握幻灯片中文字的输入及编辑的方法:包括插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格式,修改文字等方法,掌握幻灯片中对象的选择方法;(2)通过对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建幻灯片的对比操作,体验二者的区别;(3)通过教师对幻灯片模式录入的讲解,了解幻灯片模式的作用,掌握应用幻灯片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任务驱动,利用技术的迁移,让学生自己探究对幻灯片文字的修饰及编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技能迁移能力。尤其注重不同软件之间的差别,让学生掌握的是面对技术的通用方法和技能迁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创建演示文稿,讲清演示文稿默认模式的应用,非模式下的文字等输入时需要用插入文本框,其他图片等的输入也是同理。保存演示文稿及文字的修饰及编辑,由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范例,注意对象的选定方法,学生可选择范例剖析也可选择直接按任务要求操作。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标准操作步骤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制作多张幻灯片中要求学生按自己预定的主题内容分别用不同的幻灯片存放不同的内容,例如,主题由5个方面的内容就将有关主题的五个方面的文字内容分放在不同幻灯片中,并加一张幻灯片是主题的目录页。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建演示文稿[演示]新建演示文稿“谢师颂”的第一张幻灯片“谢师”。[讲解]模式下的设置被删除或没有时如何录入文字资料。[要求]第一张中输入自己的主题标题,姓名,班级等信息。1.按照教师示范来验证;2.尝试并利用复制粘贴快速完成第一张幻灯片(自己的主题标题)。强调幻灯片模式的作用及非模式状态下的输入,强调学生使用“插入”菜单,为后面的修饰幻灯片打下基础。保存演示文稿把已创建的演示文稿取名为“谢师颂”(默认扩展名为.PPT)保存在E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创建演示文稿保存在E盘用自己姓名作文件夹,用演示文稿主题作文件名。保存后继续操作。操作技能迁移。文字的修饰与编辑[展示]教师文稿中文字部分的修改及修饰编辑的例子。[出示要求]设置字体、字号、颜色、行距及对齐方式。可以分解教师的作品来修改自己的,也可按自己的需要设置。选定文字对象的方法为后面章节“设定动画”,“添加背景”等应用打下基础。制作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制作一个有两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永远的祝福”后保存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必须把新、旧幻灯片同时存放在同一演示文稿中。[要求]要求学生制作3张或以上文字内容的幻灯片。[提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不同,演示文稿是多张幻灯片组成,并且是表现主题的不同内容,每个内容放不同幻灯片中。尝试插入新幻灯片。强调插入新幻灯片与新演示文稿的区别,注意负迁移的影响。总结及评价[演示总结]选定对象的方法,有别于word等其他文稿的方法。修饰内容的设置,插入新幻灯片的方法,展示优秀作品及典型错误的作品。修正自己的误操作。及时反馈,负迁移造成习惯行为要区分。

3.教学评价(1)上交并保存自己的作品,教师展示作品,挑选典型作品现场展示,由教师点评和学生评议共同组成(注意,教师在巡堂辅导时就应该选好作品,或选好上一个班的典型作品讲解);(2)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4、教学资源: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可主要提供文字部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创建,但每张幻灯片都仅仅由简单的文字构成而让学生感到单调。第三节《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复习前节内容,打开前面已编辑好的“谢师颂”演示文稿,提出修改意见:播放看看效果?添加幻灯片,删除一张幻灯片,移动幻灯片,复制同样版式的幻灯片。思考并尝试上机操作。抛锚式教学策略。演示视图切换[展示]各种视图下的不同形式,注意他们的主要区别:大纲视图对幻灯片的标题及大纲显示清楚,浏览视图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风格显示明显,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模仿、上机操作。演示示范。演示编辑演示文稿[演示]可用教师的范例分解操作:幻灯片的添加、复制、删除、移动等。[要求]目录幻灯片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的幻灯片一张存放太多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分成两张幻灯片存放。学生模仿练习并修改自己的文稿:把目录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一张幻灯片不能存放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讲-演-练方式。注重学生表现性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都是针对自己的主题,修改方法相同,修改位置、文字内容却不同。课堂小结[演示、归纳]1.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2.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学生认真听讲、梳理知识点。通过小结,强化本节的知识点,着重提醒容易忽略的问题。

3.教学评价(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检查目录页的存放位置;(2)检查文字幻灯片是否有子标题、小标题,标题是否与主题相符;(3)完成书本上练习题。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1.完成了第二节的教学,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张文字的幻灯片,再来演示本节“编辑幻灯片”等内容时,学生能体验到实际需要,顺利成章。2.学生在制作文字幻灯片时很容易选择过多的内容粘贴到演示文稿中,教师在讲解编辑(本节内容时)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题,进行筛选。学生正好可以利用删除、移动、添加等来修改文稿。这点正是笔者希望让学生理解的“根据需要应用技术、选择技术”的思想。第四节《修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自己编写的演示文稿已初具规模,有主题页、目录页,还有3张或以上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幻灯片,前面的技术学生已掌握,正感觉目前的演示文稿单调些,正向往更好更多元化的设置,让自己的演示文稿“活”起来。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详尽讲述了修饰演示文稿的各种方法。包括对编辑好的演示文稿加上背景,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添加多媒体对象,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以上都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应分为“分步学习”和“综合修改”两部分来学习,分步学习教材包括的内容,综合修改包括第三节编辑的练习、修饰内容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各种视图来修改。(模板应用中PowerPointXX与XX的不同之处,由教师视情况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插入图片、背景、艺术字,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

难点:定义动画的时序和设置超级链接。

3、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修饰演示文稿”和“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进行修饰”的区别;(2)学会应用设计模板更换幻灯片背景;(3)初步学会利用格式背景设置不同背景的效果;(4)学会插入艺术字及调整的操作;(5)学会图片的插入的操作;(6)学会插入声音文件,并了解插入cD音乐和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7)学会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播放的操作;(8)学会自定义动画的时序设置并根据需要正确设置时间顺序的操作;(9)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并学会设置超级链接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模板更换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利用格式中的背景设置不同效果背景的幻灯片的方法;(2)掌握依据需要灵活选择动画的时间顺序和动作形式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修饰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主,改传统的“讲-演-练”过程为“学生初试-教师提示-学生再试-教师归纳和演示难点-学生练习和修正错误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现表现性目标(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和问题解决目标(目标任务不放在学生固定的行为,而是注重学生理智的探索)。利用灵活分层的主题任务(非具体操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差异。教师的难点演示一定注意动画及修饰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模板背景的使用非常普遍,应该要学生好好掌握。对幻灯片设计下的几项作简单介绍,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使用较多,加上小学阶段的文字处理软件学过的技术能迁移,故这两样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师只做最后的总结,说明注意事项等即可。添加多媒体对象声音是需要较详细讲解。以上都是通过插入菜单,可统一归纳来讲,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学生尝试寻找→教师启发、局部演示→学生再试→教师纠错并小结;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并给出提示→学生尝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小结。自定义动画和超级链接两部分可分别单独上一节课,动画的任务设置注意: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不是为动画而动画;时间性应体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时间顺序的设置。通过目录幻灯片设置超级链接,来体现超级链接的作用。(cD声音略讲,因为作为作品要上缴,不能交cD。而学生由于经常使用mP3、mP4,所以对声音的转换较熟悉。)2.教学过程第1课时:幻灯片的背景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将做好背景修饰的演示文稿“谢师颂”展示给学生。观看教师的文稿,思考自己的文稿该如何修改?创设情景。先行组织者策略。利用模板更换背景[演示]介绍幻灯片设计窗口及各项功能:从“格式”菜单选择“幻灯片设计”,在屏幕的右边将出现“幻灯片设计”的窗口,除“设计模板”还有“配色方案”、“动画方案”,简单浏览“应用设计模板”和“配色方案”的情况,“动画方案”较少使用,人们更习惯应用“自定义动画”窗口来设置动画。[演示说明]留意当鼠标指向一种模板的右边时即显示一个倒置的三角符号,单击该三角符号,显示下拉菜单“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应用与选定幻灯片、显示大型预览”三项。略解释其含义。[PPT]任务1利用“设计模板”为自己的幻灯片添加背景。[小结]教师视学生情况是否演示。[PPT]显示:应用模板操作步骤:格式(快捷工具)→幻灯片设计(设计)→设计模板。明白从何处加背景模板。软件自带的设计模板的背景方便幻灯片添加背景。打开前几节课完成的文字稿本幻灯片。独自操作:尝试更换不同的模板应用于自己的幻灯片。解决学生的技术障碍。有详有略,突出重点。主题任务驱动,学生各自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模板作背景。主动参与,体现差异。归纳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方法,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利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背景[提示]模板更换的背景固然不错,但似乎是大色块的应用,更注重的是整体色调和框架,即为了完整、专业的外观而设计。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设置背景呢?比如,加上自己的图片作背景,如老师的幻灯片般加上不同纹理色彩做背景。[PPT]任务2利用模板之外的方法设置不同效果的背景色、图片、纹理等。[辅导]教师巡视并引导启发:学生能进入“背景”对话框,但不易找到“填充效果”,提示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知道,倒置的三角符号表示可以打开下拉菜单;进入下拉菜单后再提示选择不同命令有什么效果。(注:如果多数同学不知道“填充效果”教师就演示)[演示]:演示局部操作:在“背景”对话框中单击背景填充的三角符号——选择“填充效果”——在新的“填充效果”对话框中,浏览该对话框内容,点击各选项卡“过渡”、“纹理”、“图案”、“图片”。[PPT]背景设置:格式→背景→填充效果→纹理(图片)。思考并寻找其他方法。快捷菜单、格式菜单中都有“背景”命令,选择该命令进入“背景”对话框,尝试操作。不但尝试、寻找。修正自己的错误操作。完成自己所有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并提交给老师。激发学生思考,理智的探索。利用技能的迁移。排除时间的浪费,兼顾学生探究方法的掌握。各自完成体现差异。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的探索,归纳背景的设置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让作品更漂亮,更有说服力。注意:“背景”快捷菜单只有在幻灯片的空白处右击时才出现。发现评价优秀的学生作品,从颜色的搭配和整体风格,是否突出主题来讲;个别搭配太差的学生作品讲评,注意不要点名。进一步理解为“主题”服务的思想,进一步理解第二节中文本框和空白处的区别。听讲解及观看作品,发表评价意见。归纳提升。学习评价。

3.教学评价(1)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第2课时: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和声音引入[展示]“谢师颂”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都加上了背景,色彩丰富了,文稿的主题名字在背景下似乎显得不够突出,比较呆板。怎么办呢?能否将标题文字赋予变化的色彩和形状呢?思考并尝试改变字体颜色和字体字号。个别同学提出“艺术字”。启发思维。插入艺术字[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插入艺术字及编辑排版艺术字,注意演示步骤的精练。[讲解]艺术字不仅能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还能根据艺术字“式样”赋予文字形状色彩的变化。[PPT]插入艺术字:选定文字→“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库”的“式样”→确定→设置“字体”、“字号”等。[PPT]任务1:将自己的演示文稿标题改为艺术字。教师交代任务,将标题设置成艺术字。[辅导]提示学生,要突出标题文字,在有色彩的背景下可考虑背景的对比色为文字的颜色。利用艺术字的八个调控点和旋转控点来排版艺术字。模仿练习插入艺术字,改变主题文字的设置。反复尝试,选择合适的。分层差异教学。插入图片[PPT]任务2: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图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过一会显示PPT;[PPT]插入图片:“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件→选定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位置。独自完成;基础弱的同学可以看PPT的操作步骤。利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完成此任务。兼顾受阻学生。插入多媒体对象[引导]:学生观察插入菜单,讲解插入多媒体对象影片和声音的方法。[PPT]任务3: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动画或影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导有需要的同学插入FLASH动画。小结此任务中的注意事项:[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强调]幻灯片中插入的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注意叠放的层次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演示叠放层次摸索着自己插入影片和声音。纠正错误操作后练习巩固。学生探究。学生视情况需要,设计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参考资料中有FLASH动画的插入。插入声音[PPT]任务4:插入声音包括声音文件或cD音乐等;教师巡视并不断提示;[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强调]声音插入时会有播放时间的设置,同时还有播放效果的设置。独自或讨论完成。有前面的基础可以做到。XX和XX版本均有“效果选项”,这里只对基础好的学生演示。归纳小结利用演示操作讲解:无论是插入艺术字、图片、动画还是声音,均在插入菜单操作,对象插入后都有八个调控点方便调节大小及形状。注意整体的排版及这类对象的移动方法。声音对象注意效果的设置。观看教师演示,并思考归纳,纠正自己的误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同点,归纳提升。本课教学评价(1)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评价表如下: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任务练习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自评等级等级:1.操作完成:是指能独立完成,且能理解每步的含义,无须死记步骤,属于技能已熟练掌握。2.操作基本完成:是指能完成练习,但不太熟练,有些步骤未必理解。3.还需努力才能完成:是指还不能顺利地完成练习,需要帮助,或不明白结果从何而出。第3课时:创建动画幻灯片由于课本中的例子比较简单,我们不妨以下面为例引入[演示]08奥运的五个吉祥福娃逐个弹跳着出场,他们的名字(叠音)也接着逐个跳出来。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提问]我们国家传统的见面礼仪见过吗?电影电视上见过,见面拱手作揖。这五个福娃的出现似乎有这个样,在我们国家春节的年画上经常出现类似的画面,代表吉祥和祝福。同学们知道这五个福娃代表什么含义?念一念他们的名字(单字音)组成的五个字?是什么?拼音就是“beijinghuanyingni”显示“北京欢迎你!”观看并思考;默念单字音:贝、晶、欢、迎、妮。谐音就是:“北京欢迎你”。先行组织者原则。激发学生思考并联系主题。福娃的吉祥含义和奥运标志的显示,突出了主题的选材。自定义动画分解探究[讲解]幻灯片分解:2.

设置北京福娃五个图片的插入及位置的排放;3.

输入福娃名字及“北京欢迎你”,每个名字必须作单独的文本框输入;设置动画让福娃动起来。可以设置同样的幻灯片,也可以设置自己的幻灯片。明白时序概念及作用。明白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原理。讲解重点难点巡视辅导,个别时序错误的同学,重点指出来。[讲解]播放试试,看看是否满意,部分同学把福娃出现的顺序错了,“北京欢迎你”变成了“京北迎欢你”、“你欢迎北京”等。怎么办?问题出在哪?[演示]插入图片、文字时不需要管顺序,按位置顺序放好即可。[演示]自定义动画设置: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PPT]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巡视辅导。[讲解]自定义动画中的时序重排,开始方式及速度的选择等操作。发现自己设置的时序不对,进行修改。进一步修改动画效果,使它更趋完美、流畅。XX版本稍有不同,在动画对话框中设置。将具体的演示和窗口各功能的讲解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对软件不熟悉的学生更要对操作步骤做到清晰明了。强调[强调]动画和动画时间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举反例:为动画而动画造成效果适得其反。理解并修改自己的作品。突出主题,服务内容,水到渠成。归纳小结1.内容为主题服务,五个福娃的出现再一次点题“北京欢迎参加奥运的各国朋友”,并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送给朋友;2.自定义动画注意时间顺序及动的目的:为内容服务;3.自定义动画窗口中的每个对象包括声音,在对象的右边三角下有对应的开始方式、效果选项,要做到最好都要精心设置。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始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好结合演示来总结。本课教学评价(1)教师在“强调”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强调”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第4课时:设置超级链接引入[说明]在文字内容的组稿部分,已经把“谢师”主题要表现的三张幻灯片输入完成,并设计了幻灯片“目录”,演示者可以按“目录”随意放映自己的相关幻灯片后并可以返回“目录”,这样就需要设置超级链接。好比阅读期刊杂志时可以通过“目录”随意阅读任一章节的内容。[展示]播放已经设置好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谢师颂”。学生听讲、思考如何做到随意放映。观看教师的展示内容,思考如何设置自己的文稿。激发学生思考:既然是电子文稿应该有电子文稿的优势,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要求放映幻灯片。插入超级链接探究阶段[PPT]任务:将目录页幻灯片中各个目录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对应的位置。[提示]:注意选定的问题:幻灯片模板文本框的选定、插入的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和文字内容的拖拉选定的区别,设置后的不同效果。文本框对象的选定设置后文字没有下划线,没有变色。[辅导]巡视并个别辅导尝试设置超级链接。学生自主探究-演示-模仿修改—学生练习。插入超级链接练习阶段[演示]:教师视学生情况演示设置一个链接,即使不完整演示,也应该演示并讲明“动作设置”-“链接到”下拉框中的“幻灯片„”、“URL„”、“其他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他文件„”的具体含义。同时,简单讲解鼠标右击时快捷菜单中的超链接与动作设置的不同。[辅导]巡视辅导并及时点评。[PPT]设置超级链接:选定设置对象→选择菜单“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定“单击鼠标项”/“超链接到”→下来按钮→单击“幻灯片„”→选定正确的幻灯片→按“确定”。模仿修改,变先前机械操作为有意识的链接设置。上机练习。促使学生对超级链接从模糊到明了,到有意识的行为、展示自己的创意。掌握“动作设置”的方法。综合练习[要求]综合利用所学,修改自己的演示文稿。实际操作。培养综合实操能力。作品讲评[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如“评价”部分的表格。抽取2-3名学生,每人限时一分钟讲解,学生互相评定分数。个别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观看评分。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本课教学评价(1)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2)作品评价围绕: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是否体现主题等。简单的评价表格:项目指标具体要求分值备注技术性和创造性素材获取合理,内容、结构设计独到10有自己的加工原创部分(自定主题内容)30讲解时对技术的解释清楚20思想性和科学性主题内容明确、完整10主题积极、健康15无知识和技术错漏5艺术性构图完美、色调和谐10特色奖励技术强或艺术效果好104.教学资源:(如第一节)

六、教学反思1.一直希望学生学习操作技能不要只是为技术而技术,应该为内容需要而使用技术。比如,不少学生设置动画时就是让幻灯片中的内容“飞舞”起来而已,是否符合内容需要,甚至没有任何必要的内容也在狂舞,丝毫没想到内容是否需要动画,只为动画而动画。这是笔者希望自己的教学避免的,学生在应用中确实少了一般的乱舞,多了不少理性的思考。2.不只是动画设置要依据内容需要,时间顺序的设置、声音的插入等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内容的需要,尤其是时间的设置,有顺序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时间顺序设置的要求及设置的具体操作步骤。感觉按照这样的设计,学生作品中的时间设置等显得理性多了,对时间顺序的操作也较熟练。3.这样的设计主要想强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这样提示学生,对比之前学生作品感觉作品的主题表现更强了,应该是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意图并应用中。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第五节《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对其中一种播放形式“讲演者放映”可能也已用过。这节主要对播放形式的归纳总结、扩展学生的认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介绍演示文稿的播放实现,包括普通播放和控制播放,主要是讲演者放映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讲演者放映是学生较熟悉的,控制播放对学生来说较陌生。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控制播放方式

难点:控制播放的设置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普通播放方式下的讲演者全屏浏览方式;(2)了解普通播放方式下的窗口和展台浏览方式的演播效果;(3)学会设置普通播放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演示文稿播放方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普通播放方式及控制播放的方式的设置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播放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展示设置好的效果,然后再分解演示,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讲-演-练的方法,先展示教师设置好播放方式的幻灯片播放效果,然后再分解演示播放方式的设置,最后学生模仿练习。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教师展示已设置好播放方式的“谢师颂”演示文稿,由讲演者进行两种方式的播放,即自己放映和控制播放两种。观看,思考播放方式的设置。先行组织策略,引起兴趣。播放方法普通播放方法:三种播放方式。[演示]播放方式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演讲者放映。听讲解;模仿练习并观看设置后的效果。自主选择播放方式设置自己的演示文稿。演-练。控制播放[演示]分解范例的放映方法:幻灯片切换-应用所有幻灯片。做模仿练习。演示-练习。小结点评学生的设置情况,尤其是控制播放设置中时间的设置,以3个汉字/秒为适宜或稍长时间。播放,同桌同学交换欣赏,看时间等设置是否合理。学会评价。

3.教学评价(1)书本后的练习;(2)设置好的控制播放的文稿另存,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当堂点评设置时间的合理性等。4.教学资源:(见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概述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模式

王守仁 (2004) 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个性化的变革,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称为《课程要求》) 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从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转移到以提高听说能力为主。”张尧学 (2008)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人的成长规律和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与规律的角度来看, 有必要对英语学习的阶段目标进行合理的划分。在中学阶段, 要着重语法、词汇和阅读方面的教学;在大学阶段, 主要解决听说能力的培养问题;而在研究生阶段, 则应以专业快速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为主, 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 这种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并不是依靠英语教师, 而是依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和讨论等科研活动自我完善, 总之是一种英语的实际应用。” (张尧学, 2008) 因此, 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应该重视听说技能的培养, 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

一、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含义

方法有两种翻译方式:一种是approach, 另一种是method。Richards和Rodgers将两者明确地加以区分和界定。他们认为approach是“基于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理念与原则”, 而method指“基于特定的语言观和学习观而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或教学体系”。换言之, approach具有明确的语言观和学习理论为指导, 并形成与之相比配的教学原则, 没有规定的教学程序和技巧, 至于如何运用这些规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给出自己的解释了;method则包括很详细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以及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技巧, 教师对其解释的灵活性较小。他们将学者们惯用的methodology归结为approach和method的上义词, 翻译为“教学流派”。

模式的对应词为model, 现代汉语词典把它解释成“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注释是学习者用作标准和目标的人和事。萧好章和王莉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理念指导下, 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被验证的样板形式。”因此, 方法和模式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即教师在某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运用某种具体的方法, 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归纳。《课程要求》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是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达到能动性、自主性,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题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从历时发展方面看, 三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教学中较为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法。

第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语言教学模式。主张这种学习方法的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 以任务教学单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果然, “依据不同人对‘任务’的定义, 任务已经成为许多教学流派语言教学主流技巧的一部分, 但各派对任务的设计与运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它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环节:前任务、任务循环和语言知识要点, 其中任务循环是核心。像这样没有教学步骤的应归属于approach。

第二, 交际教学法也是80年代从西方引入的教学方法。它以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开展模拟交际活动, 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中, 使得学生不再学习哑巴英语, 而能充分运用目的语来表达思想。主要包括三种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活动, 其中模拟活动是重点。即交际前练习包括结构练习和类似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包括功能交际练习和社会交际练习。这种没有明确的教学步骤的称之为approach。

第三, 五步教学法对教师、教材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教材的编写要以“话题”为线索, 并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设计出能引导学生完成目的语的任务和活动;要求学生有被动的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该教学模式分为准备、导入、演练、运用和作业五个环节, 其中导入、演练和运用是核心环节, 尤其是导入部分, 教师需要从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事情出发, 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也带有明显的教学步骤, 则是method的一种。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第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也称作语法—翻译法或译读法。这种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最常见的教学法莫锦国 (表明, “我国外语教学几十年来采用的模式可用教师+学生+课本+粉笔 (或投影仪、录音机) 来表示。”这种方法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以掌握语法为目的, 主张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 并反复训练, 以掌握语言技巧并达到学习的目的。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师掌控课题, 但为是其弊端也很多:首先,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 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 教学内容容易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实际意义;第三, 过于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第四, 不利于大班授课;第五, 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很难胜任该项工作。

第二, 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适合在配备现代化多媒体阶梯教室中进行, 并且最好是在大班授课。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室在课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 辅导难点, 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方式, 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高英语能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为:读写方面采用传统语法翻译法;听说方面可采用听说法。结合教师自制的PPT, 可以多维度的输入语言, 并且课堂内容会更丰富、更充实, 图文并用, 教师讲解起来更为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 这种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第三, 分级英语教学模式, 张敏认为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萧好章和王莉梅研究证明这种模式把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别编为快班和普通班, 目的是满足部分外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将进度放缓, 讲解较为细致一些, 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总之, 此模式从学生需要出发, 教学有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体学习效果。但是, 张敏表示在分级之后, 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变化, 快班学生会有优越感, 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第四,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情景的创设, 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 强调启发、讨论和研究式的学习,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 网络上的沪江英语, 每天定时都有教师授课, 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口语课上教师每天都会有个话题, 针对话题进行讨论, 并启发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五,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是由外方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课程设置及评估等, 而教师以中方教师为主, 外方派教师担任口语课程。如上海大学与悉尼工商学院等。

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还无法很好地培养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校园网络化教学以及英语学习软件等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并且课堂教学方式依然较为单一, 未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并非任何一个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是效果最好的, 而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配合起来, 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张文霞和罗立胜 (2004) 认为外语不仅仅只是一门工具, 外语学习还包含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方面, 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心不能单单放在四、六级考试上, 外语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Richards C.J., Rodgers S.T.2008.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莫锦国.关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10) 87:27-31.

[3]睢萌萌.略论大学英语主题教育的特殊性和规定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5) 16:139-141.

[4]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2) :4-8.

[5]萧好章, 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2) 215:26-29.

[6]张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技术框架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 2014 (5) 127:87-90.

[7]张文霞, 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4. (3) 101:2-7.

田径技术教学方法研究概述 篇8

关键词:田径技术教学 改革

一、分布情况的分析

从1996-2000年每年有关田径教法改革创新的文章(如表1)均有l0篇左右被发表,其中有35篇在各大体育院校学报上发表,占总数的81.4%。说明教育部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对各大体育院校的影响巨大教学计划改变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其中尤以武汉体院学报刊和西安体院学报载量最多。

表1

19961997199819992000总计

体育科学11

体育与科技325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2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12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214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21231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11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2322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合计121067743

二、内容分类及分析

体育教学是操作式的技术教学,并以身体活动为其表征;它是区别于智育教学并以优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直接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体育教学一部分,田径教学教法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其实质和定义,根据以上实质和定义,可将田径教法改革分为不同特点的三类(如表2):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变换原有教学条件。

表2

与其它理论、技术变换原有教学 变换教学

相结合程序、结构条件

借鉴其它理论、成果引入高新技术改变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结构

数量1147417

比例25.6%9.3%16.3%9.3%39.5%

(一)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

将人文和数理等的相关理论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高新设备和技术是这一类教改其特点。

1.新技术融入的教改

田径教学教法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多媒体CAL技术,录像、录音及反馈技术,无线遥控技术,三维电教技术等高科技新技术更加无可非议。通过采用这些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方便了教师,便于贮存,更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枯燥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理论融入的田径教改

由于其它学科理论的融入,田径教学理论不仅得到了丰富,而且我们也能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重新审视田径教学。只有当不断融入各种非体育理论之后,我们才能掌握其规律,了解其变化,发现其实质,才能更加丰富田径理论。其中,将运动负荷价值阈理论、正交设计试验理论、微格教学理论、心理学等都被融人到了田径教学之中。

(二)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

1.除了改变教学程序外,原有的教学结构是否完全合理呢?显然,许多作者都看到了原有田径教学结构的不足之处,或者说看到了采用新的田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其中“小步子”程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等都可以改变整体田径教学结构。另一类则是结构2—3个技术特点相近的田径项目,利用各项目间的正迁移规律进行同步教学法、项群教学训练法、优化组合教学法、项目间合理顺序教学法等的教法改革。

2.为了适宜新的田径技术产生,或是根据特定教师群体以及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而伴随着改变原有教学程序的新的教法。例如:根据学生素质高低不同,采用选项教学法;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采用分项教学法。

(三)变换教学条件

这一类载文在三类文章中占有最高的比例,达到了41.2%,因为教改简单易行,教师在操作、设计教学上较为轻松并且见效快;也没有较高的场地和设备条件要求,所以众多体育教师经常采用它。这类教法改革分为如下三类。

1.在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利用简单并常见如利用助跳板、非标准重量的投掷器械、轻重力量练习器械等的教辅器械;或采用改变原有教学器材的距离、高度、放置方法等。

2.利用自然条件并加以人为控制的,常见于走、跑、跳教学中。如利用上下坡等。这些设备用于改变学生素质,调控心理状态。

3.改变课结束时的放松方法,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甚至考试和计分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几点思考

1.我们必须看到,表2中涉及了太少的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教改文章仅占总数的9.3%。

2.体育教学是区别于智育教学有独自特点的教学,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载文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田径教学教学方法已从简单的改变某一教学条件的手段逐渐向改变整个教学程序和结构进行过渡,并逐渐发展为与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相结合。

3.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并多次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载文覆盖了田径项目的绝大部分,却唯独不见一篇有关竞走内容的文章。

4.载文在涉及学校范围及学生群体方面多是以普通高校及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为对象,但是中、小学校的人数范围、数量要远远大于高校的。

参考文献:

[1]吴衍忠.论运动员负荷价值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4):87.

上一篇:卖茶叶蛋的小姑娘作文下一篇:镇党委职责重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