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4-06-04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8篇)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篇1

——以亭头村为例

林金秀

(中共武平县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300)

【摘 要】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无私奉献,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既传述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红色文化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应时代的召唤,武平县亭头村以红色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革命据点村的文化价值,开发红色旅游路线,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为红色文化价值转换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革命据点村 红色文化 亭头革命旧址群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8)04-页码-页数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其核心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肯定,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在发展人文社会、繁荣经济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责任,彰显文化力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1)

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思想和创造活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兴文化”为新时代文化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养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

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湮没,需要我们积极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1武平作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多处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三进武平,1930年红四军主力进入武平时,毛泽东将前敌委员会设在梁山书院,毛泽东住在书院的左后厅,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驻在考棚,陈毅和政治部设在三元福地,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阶层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推动土地革命斗争深入 【收稿日期】2018-09-18

【作者简介】林金秀(1975-),女,汉族,福建武平人,本科,福建中共武平县委党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开展,把武平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高潮。长期的革命斗争让武平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留存的多处革命旧居旧址,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革命据点村是红色文化的“根据地”,武平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一大批革命据点村,如红军入闽第一村民主高书村、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出生地湘店乡湘洋村、大禾上湖村、象洞光彩村、永平塔里村、桃溪亭头村、城厢载文村陈禾坑等。革命据点村的人民群众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无私奉献一切,包括生命,他们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反帝反封建运动,直到全国解放,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红色文化。湘店乡湘洋村见证着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的光荣事迹,文坛宿将林默涵更为武平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革命据点村的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对新社会的探索经验,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呈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值得后辈子孙世代传承。

亭头村红色文化的价值

了解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让红色文化在世界发声,提升中国影响力,是发掘和利用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独特价值的意义。亭头村革命旧址群作为红色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其开发及利用情况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

1.亭头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

亭头村位于武平桃溪镇南部,距县城35公里,人口约20000余人,是省定革命据点村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据《武平县志》记载,“亭头”村可追溯至宋代,以前道路交通不便,亭头村凭借穿村而过的水路,成为武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人们将亭头村及上游的木材等产品沿河流而下,漂到上杭等地区售卖,将上杭等地的丝绸、生活用品也通过河道运至亭头村,当时亭头村的经济相当发达,这也是奠定亭头村建国前曾一度是武北四乡乃至全县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革命时期,李长明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并于1928年在赖园寨成立“铁血团”。1929年12月5日,李长明联同小澜的张涤心、湘店的刘亚楼、刘克谟,组织180多人,策划指挥“小澜暴动”,牵制了长汀国民党势力,有力地保障了古田会议的召开,随后在亭头建立武北地区革命根据地,成立武北区苏维埃政府。

1932年5月至1933年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进驻亭头,在亭头成立县委县苏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等机构。亭头村成为全县红色苏区的政治中心,领导和指挥全县的革命斗争。此外,红四军第三纵队、红十二军36师直属部队、福建省军区武平独立二团、红十九军司令部、红军独立团、红军56师独立第三团、中央模范师第七团等都曾进驻亭头,亭头也成为了红军的根据地。

2.亭头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亭头现存有当年红十二军政治部、亭头乡苏维埃政府驻地春园别墅,红十二军司令部、县政治保卫队、县监狱所在地西平,中共武平县委机关驻地宝善居,县政治保卫局、县工农检察部所在地择仁居,红四军第三纵

队、县苏维埃政府及县裁判部驻地三苟居,红军独立团、模范营、模范连、游击队驻地衡公祠,区裁判部、区监狱所在地三乐居,以及县邮局所在地、红十九军驻地及县苏妇女部旧址等红色旧址九处,是红色旅游的圣地。

此外,亭头村地处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沿,青山环抱,山势连绵,拥有山林面积2.3万亩,生态茶园230亩,绿水长流,亭头河水如丝带蜿蜓在亭头谷地,村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客家农耕方式,茶园、田野、流水、古树、村落组合了绮丽的自然风光,是现代人休闲、赏景的优选之地。

亭头村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1.亭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近年来,亭头村为了传播和发扬红色是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也采取了不少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以“游亭头革命遗址、观茶乡风情、学农耕文化、品客家美食、享长寿养生之道”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生态茶乡为依托,打造的集教育、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别具特色。红色茶乡亭头乡村旅游依托红色革命文化、客家古民居生态茶园、原始森林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开发“制茶工坊” “竹筏漂流”“河流垂钓”“快乐农耕”“森林探访”“生态健身”“红军客栈”等旅游项目。目前亭头村已完成神潭大桥、书香阁、“一河两岸”河堤及道路硬化等工程,修缮革命旧址群,整理观光茶山茶田,以及正在筹建的亭头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实施“一河两岸”十里花堤工程、改造民居房屋立面,整治村庄环境,培育红色茶乡农家乐,都是亭头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旅游的重头项目。

2.亭头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亭头村作为革命据点村的重点开发对象,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对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众多问题。一是亭头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亭头村距离县城较远,从县城到亭头革命旧址群需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传播,且红色旧址附近食宿基础设施也还不完善,削弱了红色旧址在游客心中存在感。二是当地群众对亭头革命旧址群保护观念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当地群众普遍缺乏对红色文化旧址的保护观念,从根本而言,是没有意识到保护革命旧址群的重要意义,目前亭头革命旧址群存在严重的保护失责现象,长年失修,致使房体倾斜残破,遗址斑驳不堪,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当地居民的红色思想输入不足、宣传不到位。革命旧址群所在地红色文化氛围明显不足,当地居民(包括在那个时代出生还没有故去的老人)甚至不清楚革命旧址群的详细情况,红色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中断的危机。亭头村村民受限于文化水平,无法理解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到位,未能很好地引导村民形成红色思想,也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挖掘、完善亭头革命旧址群的几点启示及建议

1.增加及改善基础设施

红色文化资源能吸引游客到亭头村感受革命精神,配套的基础设施是能留住顾客的重点。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重点保护和修缮亭头革命旧址群,在尽量不改变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完善参观游步道,设立指 3

路标识,改造参观停车场,兴建生态公厕,以及配套相应服务,方便游客的旅程的同时,对亭头红色文化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对外,除了在报纸、电视新闻、旅游网站等常见方式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把当地的革命事迹拍成电影、纪录片等,加深人们对当地的印象和对先辈革命精神的向往。定期召开由知名专家参加的学术课题研讨会,同时邀请知名媒体跟踪报道,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让其熟悉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要继承和发扬家乡的红色文化传统和精神。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七· 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将教育主题与教育对象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团委、工会、教育等部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3.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开发利用主题

在挖掘革命旧址群的资源潜力时,应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项目,不能让先辈们的革命历史掩埋在一座座仿古的房子里,让红色文化浮于表面,其挖掘与开发也只是虚有其表。武平是革命根据地,亭头村是革命据点村,可以收集有关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实物、文字图片及革命英雄事迹,成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主题博物馆。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载体,向游客展示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发展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4.加强政府各部门合作,完善红色教育机制

亭头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和开发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现象,如文物部门分管旧址的保护,而党史部门则对革命旧址进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革命旧址承担起教育的作用,联合党校、党史、档案文化、教育、文联、旅游游等部门,对革命旧址进行有机整合利用,充分挖掘革命旧址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革命旧址的党性教育阵地作用,形成红色教育的长效机制。

5、倡导学习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气

推荐红色文化书籍,鼓励大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并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文化作品,弘扬红色精神,适时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及征文活动等,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通过科学有效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国影响力,统筹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向人们再现老区、苏区人民和革命志士并肩奋斗的光辉历程。组织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等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红色熏陶”,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注释](1)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篇2

一、雪峰山美丽的自然景观

首先, 雪峰山终年积雪, 村庄被大雪封冻足有五个多月, 因而村庄取名“雪峰”。整个盆地异常开阔, 村民房子聚居在盆地的边缘, 形成遥相呼应的三个自然村。

其次, 雪峰山作为顶峰, 它座落“仙霞”岭与括苍山两大山脉间, 是仙霞岭友脉上的一个主峰。雪峰山顶峰, 也称“观山尖”。山顶有小片平地, 立此处环顾四周, 可遥望丽水、缙云、永康、武义、兰溪、金华等城镇, 蔚为壮观。稍作仰视, 似乎天很低, 头顶仿佛碰到蓝天, 感觉伸手可采撷朵朵飘游云。1999年12月31日傍晚, 缙云县电视台摄制组曾经拍摄了20世纪缙云大地上最后一缕阳光。

再次就是让雪峰人自豪的“龙潭瀑布”, 瀑布落差117米。这个瀑布, 在清代修三编的《缙云县志》上有过记载。龙潭“三潭三瀑”, 相互照应, 成为雪峰景点一特色。

还有就是雪峰现存古树, 以红豆杉和柳杉为主。目前仅剩古柳衫7棵, 红豆杉11棵。专家推算, 这些古树群, 树龄至少均在200年以上, 其中最大的一棵柳杉为600—800年之间, 胸围3.8米, 高42米。

雪峰的古代遗址神秘又古老。至今尚有完好的金丽温古驿道, 有婺州处为边界墙, 有金塘坪寺院等遗址。“金丽温古驿道”是古时金华 (婺州) 通丽水 (处州) 到温州的捷径。石级台阶, 路面小石子订的整整齐齐。路面宽约2米。

二、雪峰山光荣的革命历史

雪峰山, 地处缙云、丽水、武义三县交界, 海拔千米, 山高路险林密。非常有利于革命游击战争的开展, 在解放前, 这里的人民群众深受着阶级的压迫与剥削, 生活及其悲惨, 人们迫切希望这种苦难的生活能够尽早到达改变。在1930年, 雪峰山区贫苦农民揭竿而起, 建立永康工农军雪峰山游击队,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打击封建地主反动势力。革命失败后, 他们没有灰心。解放战争时期, 在雪峰又建立了地方党的组织。雪峰山成为处属 (丽水) 、金属 (金华) 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地区。1947年, 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在雪峰村宣布建立。1948年到1949年5月解放, 雪峰村成为浙东路南党组织、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路南军分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的重要机关驻地和后勤基地。六支队教导队、路南军政干部学校、《新路南报》社、路南电台、部队被服厂、医务站、军需供应站、交通联络总站等重要机关均设在雪峰。雪峰山区曾多次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 但是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怕困难, 不怕流血牺牲, 顽强地坚持斗争。他们为革命的胜利、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以后, 雪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发展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创新功。

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

2007年, 雪峰村属双川乡政府, 2008年后, 乡镇撤扩并后, 雪峰村并入了新建镇。新建镇是缙云人口大镇, 有84个行政村, 7万多人口, 雪峰村失去以前乡政府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视, 又经历了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 使村干部主要领导之间又闹矛盾, 极大的影响了对雪峰山的旅游发展步伐。在外界的经济大潮影响下, 部分干部追求个人利益, 缺少对公益事业服务奉献精神, 加上村集体经济一直负债, 干部、群众失去信心, 不敢办事业。对上面的项目也不积极争取, 对老一辈留下的革命遗产不够重视, 破坏严重。现在很多游客都冲着雪峰山红色革命精神来的, 来时兴高采烈, 到时一片茫然。除了展示馆外, 雪峰没有解说和导游, 无地方游走, 也没有亭子等可供休息的地方, 只得气呼呼地回去。经过村干部第一把手的实事求是, 密切党员、群众的关系, 多谈心、多听群众建议, 以上问题已逐渐解决。

四、如何开发红色旅游加快老区经济与文化发展

(一) 改善当地交通条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了加快老区建设, 发展老区经济, 我们必须改善交通条律, 因此, 在1987年, 由县交通局组织技术人员, 对“雪峰公路“进行测量, 确定公路6米宽, 9.5公里长。从此, 雪峰人民学习老一辈革命的精神艰苦奋斗, 十年如一日, 坚持义务投工投劳。全村男女老少不畏严寒酷暑, 饱经风霜雨雪, 劈山开路。至1998年, 公路造价约为160万元, 其中村义务工和村自筹资金合计81万元。在雪峰人民艰苦筑路过程中, 上至八旬老人, 下至星期六回家的中小学生, 全村人人出动。到1998年8月村民义务工达4万工。

2000年3月初, 丽水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徐峻到雪峰调研, 看了这条蜿蜒穿行崇山峻岭间的公路后, 指出:“雪峰人自力更生、坚忍不拔、坚持13年修路不止的精神非常可贵。这既是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 也是丽水人民立足山区, 艰苦创业的丽水精神的突出体现。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从此, “雪峰精神”作为丽水精神在金丽水地区打响了。在90年代影响和鼓舞了整个缙云县乃至整个丽水地区的人民。

(二) 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促进雪峰村旅游发展

雪峰村位于缙云县新建镇西北角, 山高地险, 现有人口679人, 耕地303亩, 山林面积6040亩, 村支部现有党员25人, 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村集体收入较为薄弱。

2007年9月, 金华市党史办与丽水市党史办共同在雪峰村姓王祠堂修建“雪峰山革命历史展示馆”, 并在雪峰祠堂立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成立遗址纪念碑。同时邀请健在的老革命同志重游革命根据地。展示馆以雪峰村1930年革命开始到改革开放后雪峰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和不屈不挠的筑路精神为内容。2010年, 雪峰村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有农家乐4家, 游客量从2006年2000人次增到2010年客流量达一万余人次, 雪峰人民对红色旅游鼓起了干劲。

(三) 强化雪峰传统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雪峰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夏天清凉怡人, “雪峰精神”的红色革命造地后, 作为旅游的载体, 它承载了革命事迹、人物和精神的丰富内涵。村干部为了做好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不断向上级主要部门争取项目资金, 积极推动雪峰红色旅游休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要革命遗址, 如浙东游击队在雪峰东疗自然村的司令部、被服厂遗址的修复。总之要做好“雪峰精神”的重振工作与革命传统精神的继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 逐步提升“雪峰精神”的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篇3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承;作用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因素,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元素,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它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包括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革命精神等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体。红色旅游就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为引物,将红色文化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式的旅游形式,来开展组织接待旅游活动。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可见政府在新形势下大力扶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红色文化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完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特色农林业等对群众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所以,通过在红色旅游资源的积极开发上,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做一个探究。

一、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

在红色旅游逐渐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旅游始终是围绕着红色文化而逐渐展开,可以说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内核。红色文化作为革命遗存,它真实的反映了红色革命时代的历史史实,传递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也是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一些学者也不断呼吁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国之初,国家就开始有计划地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对部分破坏的遗迹和文物进行了修缮工作,文化部和内务部也联合发文要求对革命史迹、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遗迹进行修建和保护。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就规定了革命纪念地的管理部门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保护和修缮革命历史文物,也逐渐对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旅游至此开始萌发并发展到今天。《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发展目标,提升陈列布展和革命历史文物保护水平的任务以及支持各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列布展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投入措施,强调各地要加强资源普查,制定保护方案,落实保护的措施,并将未被纳入规划历史文化遗产要结合当地实际妥善保护。[ ]

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对红色文化保护的任务,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抢救、挖掘和保护的伟大工程,因为红色文化遗存大部分在民间,与老百姓生活的地方紧密相连,当时大多数可能是发生在当地的土房,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使得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困难加大。正是由于中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一大批革命历史遗址和历史人物与事迹被挖掘出来,将散落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整合,使得红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将红色旅游资源有更多的内容呈现到旅游景点中来。

二、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学校教育、歌曲、网络、电视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针对的人群有限,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寓教于旅游之中,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红色旅游是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 ]

一方面,通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使广大国内外旅游者慕名而来参观“旅游圣地”,在游览革命历史场地、观光革命历史遗迹、遗物,通过聆听导游员讲述的革命故事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亲身体验后得到强化,这样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之中,更加鲜明、生动和具象。按照人对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即“情感”产生于“认知”之后。通过对革命战争的思考,从而在圣地净化了灵魂,同时获取一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另一方面,只有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有效的旅游平台,强化宣传的范围,让民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地弘扬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

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但红色旅游的物质资源是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它呈现出的是具体的、有形的资源要素。在物质方面,所谓红色旅游的载体是指近代中国历史以来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发展时期建立的一系列的历史功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标志物和场所。红色旅游作为载体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是革命纪念地,后来有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再后来发展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20世纪后期才慢慢地出现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对应的红色旅游景区也在各自基础上发展起来,红色旅游正式兴起。

红色旅游的载体存量庞大、数量较多、分类也很细,承载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指向性明显,总的来说,红色旅游载体可以分为:“旧址”类载体,如一大旧址、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遗址”类载体,如平型关大捷遗址、南京大屠杀遗址等;“祭奠”类载体,如天安门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等;“遗产”类载体,包括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如万里长城、自然风景区等;“博物馆”类载体,如军事博物馆等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印记,时刻警示着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它们是革命精神的载体,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经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孕育出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物化在红色旅游里,形成了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纪念地和标志物,使它们被赋予了灵魂。

红色旅游也承载着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奇迹,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在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熔铸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如“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红色旅游的载体承载了丰富而厚重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和支撑,也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质性载体。

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载体,寓教于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更具有实效性。红色文化作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与红色旅游的实质载体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仕廷. 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 传承,2012,13:74-75+96.

[2] 2016年全国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4]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篇4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x月在xx考察时强调,xx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xx精神是党中央在xx时期形成的好思想、好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xx精神有丰富深刻的基本内涵。xx精神蕴含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xx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逐步培育形成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xx整风精神等,最终形成了伟大的xx精神。xx精神是对红船精神、xx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的传承,在我们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xx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xx时期,我们党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弘扬xx精神,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xx时期,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党不惧艰险、不畏牺牲,从困难走向了胜利,实现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智慧、仁德、勇敢等伟大传统精神。xx精神是xx13年辉煌革命篇章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党历经风云变幻,不断夺取胜利的坚强保证。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从xx精神中汲取强大实践力量,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伟业。

xx精神是干部教育的永久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弘扬xx精神提出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不懈用xx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明确教育的工作标准,就是“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指出工作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弘扬xx精神,要立大志,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

要守大德,做坚守“两个维护”的表率;

要明大智,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

要行大道,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表率;

要怀大爱,做践行根本宗旨的表率;

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5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保护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红色文化 红色教育 传承

正文:红色,是中国革命的颜色,是属于中华民族的颜色。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可以使大家充分了解党史,坚定信念,积极维护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市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个,地(市)级重点保护单位2个,县(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个;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7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全市烈士陵园占地总面积71233平方米,共安葬烈士946名,展出807名烈士的事迹合遗物。

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参观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感动。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我们献了花,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革命先烈们在战场上书写了革命的传奇,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作、诗词,而后人们,也用那一部部感人肺腑的影视、文学作品和激动人心的歌曲,来纪念他们的丰功伟业。今年“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重温峥嵘岁月,让我们在红色经典的感召下,学党史,感党恩,团结一心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在市图书馆,多年来收藏的书刊、图片、挂件、音像出版物(光盘)等展品,共计1827册(枚),包括经典著作114册、中共党史147册、党史人物传记231册、解放军史69册、新中国史104册、红色期刊237册、音像制品426盘、毛泽东像章207枚以及伟人挂历、历史画等。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小说《红岩》、《红日》、被合称为“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的《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电影《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人物传记《周恩来》《焦裕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文革前)《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等,全都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在历史上,红色书籍影响了一代代人。

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迎接“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文化春潮涌”,无论是曾激励了几代人前进的红色经典,还是新创作、新推出的红色文化,都受到人们,包括年轻人的青睐,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如何把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思考。当然,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怀旧,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对接,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因此有专家呼吁,要谨防红色文化的形式主义化、空壳化,传承不能老是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需要不断开掘价值新内涵,更加关注、尊重人性,贴近人的心灵,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针对红色文化传承将面对的种种问题,我们做了红色文化传承情况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面对市区及周边农村不同居民,共调查市男性居民约520人,女性约480人,其中中共党员约200人,其余多为群众和共青团员。调查表反映出以下问题:

1、了解红色知识并对红色知识感兴趣的人群多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从事红色教育工作者及老年人,红色知识存在局部化、局限化等问题

2、群众重视红色文化程度不高,只有约230人认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有重要价值,大多数公民不重视红色文化,不了解红色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

3、宣传红色文化方式单一,大多是以自主上网了解或在课堂上了解,导致群众对红色文化了解较少

4、大多群众参加红色文化普及活动及红色教育活动较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的四大主角。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续写辉煌历史,完成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一种强烈的愿望。根据调查结果和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要充分发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网络将红色文化传播传承,充分利用网络人群广的特点,鼓励网络上对红色文化的传播。

2、有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多举办一些有关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文化活动。同时,让红色文化走进农村和社区,走进人们大众的心中。让红色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人们的生活。

3、探寻红色遗迹,寻找本地区的红色遗迹,搜寻红色资料,提倡大家关注红色文化。同时,针对调研的现状作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让红色遗迹源远流长。

4、重视学生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针对儿童,可以制作易于被孩子接受的反映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多讲一些适合他们听的红色英雄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作品。对于青年学生,可以开设一些课程,让学生们有机会学习红色文化。

5、倡导学习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气,推荐红色文化数目,鼓励大家读书,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作品,弘扬红色精神。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征文活动等。

总结: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有着巨大作用。红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传承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我们责无旁贷,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让星星之火在今天燎原!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重任又落在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们要有能力能力唤起红色文化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庄重保证严肃的历史记忆和反思不完全演变成脱离现实的怀旧时尚。坚定高举团旗跟党走的信念,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对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永远不能结束,让我们牢记历史,展望未来,以革命精神为指引,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辉煌,属于我们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红色文化网

传承红色文化加强作风建设 篇6

——训诫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传统教育

七一刚过,八一飘至,这是红色记忆的又一壮丽续篇。7月13日,训诫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来到陕甘边区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的方式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照金为中心,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建党、建政、建军等活动,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是西北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在这个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纪念馆里,一双双草鞋、一个个粮斗、一支支步枪,无不纪录着一段令人慨叹不已的革命史实,珍藏着一种可歌可泣的宝贵精神。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上,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出一片红色区域,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一次次生死斗争中孕育了大批的革命骨干,为后来革命大发展积蓄了力量,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推动了周边地区乃至陕北一带的工农武装斗争。照金烽火,这一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使陕甘、陕北连成一片,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了坚实的铺垫。

纪念馆用历史遗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重现了这段历史,也成为探索革命遗风、追寻先烈遗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圣地。100多件革命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展厅,墙壁上布展着200多块展板和照片,详细介绍了根据地创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并向人们昭示着广大军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沙盘,再现了当年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透过这小小的沙盘,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英烈们当年穿梭于战火之中,搏杀于千山万水之间的英姿。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赤诚,为后人换来了和平安详的新世界。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使我们党员同志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风雨兼程,不断前行。

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陕甘边的革命传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篇7

一、健全组织机构,打造红色团队

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特色”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学校以红色讲坛为先驱将我校的红色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先后开办了《红色文化知识讲座》《走进红色 走进荣成》《不忘国耻 奋发图强》《读书以明志》《雷锋精神代代传》《忆先烈 做时代新人》《劳动最光荣》等系列讲座。讲坛的开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耳目全新的视听感觉,也让他们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二、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1.营造红色氛围,芬芳我们的校园

学校新建了四层教学楼,我们集思广益,号召师生出言献策,在建设走廊文化上加大力度和深度,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墙”文化。一楼主要宣传“红色知识”,二楼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版块,三楼为“传统文化”专栏,四楼为“红色史实记载”。在学校“红墙”文化建设这一主旋律的影响下,班级也开展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的活动,在教室外的墙壁开辟红色文化长廊,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特色拟定红色班名,像“长征班”“红旗班”等,既体现了自己班的精神风貌,又为班级长廊的内容确定了主办的方向和内涵,孩子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2.开展多样活动,蓬勃我们的校园

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深入开展“十个一”活动,让红色文化扎实推进。

班级:(1)唱好课前一支红色歌曲。(2)每周黑板报更换一条红色活动名言警句。(3)每周一节红色文化活动课。(4)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5)每周上交一份班级红色活动书面资料。

学校:(1)结合升旗仪式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2)每月进行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交流与评比活动。(3)每学期至少一次全体师生红歌赛、诗朗诵、故事会、征文、绘画、书法赛等。(4)每学期至少请一位“红色”英模到学校作演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自励教育。(5)新学期学校准备选择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学习。

3.开辟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校园

学校加强了红领巾广播台建设,在每天的播音里设置“每月一歌”、“红色专栏”两个固定节目。每天中午,“蓓蕾播音”一开始,各班学生自发地跟随广播齐唱红歌,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学唱了歌曲,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在蓓蕾校园广播里还开辟了“红色专栏”,发动全校师生供稿,宣传红色知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新闻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广播已成为真正的“红色之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校开展红色活动的最佳依托,以此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如,5月1日的“红色五月朗诵会”、6月1日的“红色鼓舞演唱会”、7月1日的“党旗,我为你弯腰”演讲比赛、10月1日的“歌唱祖国合唱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精气神,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4.让红色走进课堂,丰厚我们的校园

学校将系列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发编写了《红色故事我会讲》《红色歌曲我会唱》《红色诗词我会背》等适合低、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我们完善了《伟人的故事》《少年英雄故事》《荣成将军》《荣成英雄》《可爱的荣成》《可爱的家乡》等系列红色教材,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一是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经常教读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定期开展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二是音乐教师每学期要教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之音唱响校园。三是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而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5.打造红色基地,夯实我们的校园

我们在特色办学、红色教育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清明节我们聘请社区革命老干部到学校做“英模事迹”报告,以真实而生动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读书,强我中华。中秋节、老人节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做力所能及的服务,给孤寡老人送去欢乐。总之,学校充分利用学区及附近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让争星活动彰显特色教育魅力

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肯定与否定,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在红色活动中,我们开展争星活动,对每级星都提出了具体的、综合的要求,包括红色知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每月举行一次争星活动,学生从一星级开始逐级争取,学校隆重召开星级学生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发送喜报;学校还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的照片,竭力彰显星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此一来,全校学生都有了行动的楷模和前进的方向,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固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我们激励家长积极参加并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让红色文化踏上科研之路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发展的市级科研课题《“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为载体,将科研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还以市级课题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红色文化活动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活动的内涵,红色活动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均有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一星级学生,156名学生被评为二星级学生,59名学生取得了3星级的荣誉。学校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参与率达到了86%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东山小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大队、四年级一班被评为威海市优秀中队;孟昱妍、毕彤雨、张瑞莹同学分别被授予为威海市优秀少先队员、荣成市少先队员和荣成市“感恩小明星”的称号,毕彤雨、刘杰、毕杰琛等20多名同学在红色活动中的作品分别在“小金星”报及各种征文活动中发表、获奖……

目前“唱红歌,扬神采;读经典,足智慧;听故事,明事理;看箴言,心不厌”已成为师生最为时尚的红色活动感言,师生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精神感召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摘要:被誉为“将军市”的山东省荣成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红色”热土,我们生长在英雄的故乡,亲密地感受到“将军”精神的滋养。多年来,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的灵活多样,精彩纷呈。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校园里丰收之果香飘千里,耀眼之星璀璨夺目。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篇8

【摘 要】红色资源是我国的重要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色文化中传承了我国优秀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信仰,融合了我国人民的勇于斗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品质。本文主要是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民族;基因;精神

1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到了十分重要的阶段,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文化基因的传承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红色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保护,有效传承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2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意义

我国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加强党政工作的建设,通过有效的依托红色资源,能够给党政工作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能够为党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行为标杆。我党在开展建设制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先进的思想人物作为代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支柱作为保障,这其中积极发挥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作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有效方式

3.1有效挖掘红色资源,奠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良好基础

想要要有效发挥红色资源的精神传承作用,需要对红色资源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挖掘,主要包括红色资源的起源、表现以及内涵等方面。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地区较多,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全面有效的发掘,针对革命先辈们遗留下的物品、精神和活动轨迹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相应的可以建设一些红色文化保护区。对于这些红色文化保护区域中存在的各项文化内涵和精神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充分发掘其中的红色文化基因[1]。

3.2活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将其中存在的红色文化基因进行有效展现,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发挥仪式教育的作用。仪式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比如说在每年的“七一、八一和十一”等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红色文化之旅,让现代人们重走当年革命先辈的路途,组织人们积极参观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各个革命先辈纪念馆以及各个重要的根据地等,同时还可以在一些新兵下队、老兵退伍的时间段中,组织人们进行红色文化主题的表演活动,人们在一些红色文化形式的教育之下,能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红色文化中所传承的那种基因和精神。第二,经常性的重温一些红色经典。红色经典之中积极代表和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比如说一些《青春之歌》、《红岩》等书籍,以及《挺进大别山》、《铁血红安》等影视剧等,通过对这些经典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学习和了解,能够更加全面的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第三,积极创作一些红色文化的精品作品和活动。使用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传承红色文化,能够更加调动和吸引人们的兴趣。创办一些红色文艺小分队,在各个红色文化资源聚集区开展一些红色文化文艺汇演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通信手段,比如说微信和微博之类,设立一些公众微信号和官方微博,定期发送一些红色文化的内容,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能有效了解到红色文化的资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各种基因形式[2]。

3.3积极延续红色文化的传统,提升红色文化的基因活力

有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基因进行全面传承,需要对红色文化的传统进行有效延续,提升红色文化本身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我党积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公信力,使用红色文化锤炼战斗精神,使用红色文化涵养我党的坚强性,使用红色文化来提升党内凝聚力。将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向现代生活进行有效延展,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比如说在开展抢险救灾等活动的时候,可以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作用,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锤炼共产党的战斗精神。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是老区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出的,其中包含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信仰,在开展当今各项生产、建设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红色文化作为良好的指导[3]。

4结束语

红色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需要有效挖掘红色资源,奠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良好基础,活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延续红色文化的传统,提升红色文化的基因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硕伟.研究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5(4):142-144.

[2]胡遵远.挖掘党史富矿传承红色基因——金寨县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教导切实抓好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J].铁军,2016(6):29.

上一篇:简单生活心态的优秀句子下一篇:道德模范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