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发展新兴产业

2024-07-07

太仓发展新兴产业(精选8篇)

太仓发展新兴产业 篇1

我们对沿江各地工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沿江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沿江各地紧紧抓住太仓港大开发、大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优势企业入驻落户沿江地区,使沿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2008年,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01.9亿元,销售收入489.9亿元,分别增长9.23 %和

7.57 %,分别占全市总量50.37 %和50.41%,沿江规模工业已占全市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

1、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各地以太仓港和工业园为依托,结合本地实际,加大传统传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及培育,沿江工业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即以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的石化、造纸、电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璜泾化纤加弹、纺织服装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浏河机电、工业钉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浮桥再生资源、塑业、衬衫服装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

2、支柱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前我市沿江地区已形成了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七大支柱产业,各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都分别超过了20亿元。2008年,七大工业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1家,占沿江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6.6%,完成工业产值397.86亿元,销售38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6%和9.17%,分别占沿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79.19%和79.43%。

3、特色产业呈现加速集聚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业是我市沿江地区的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以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2008年,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2家,占沿江地区规模企业总数的60.39%,完成工业产值161.7亿元,销售160.9亿元,利税11.1亿元,利润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29.0%、40.6%,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2.2%、32.8%、26.4%、37.2%。

纺织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璜泾和浮桥两镇。目前璜泾镇已拥有熔体直纺、聚酯切片、加弹丝等相关企业778家,其中化纤加弹企业775家,产品种多达几十种,拥有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加弹机1800余台。2008年全镇年产涤纶化纤丝15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化纤产业实现工业产值约155亿元,占全市加弹化纤行业总产值的近80%,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左右。浮桥镇目前以生产衬衫、衬衣为主的服装企业数量达到178家,在锦超服饰、井村服饰、三大制衣等一批规模生产企业的带动下,年生产衬衫服装等1600多万

件, 其中衬衫和衬衣达到800万件。2008年浮桥的衬衫服装产业完成产值26.34亿元,销售收入24.2亿元,实现利润1.56亿元,出口额达1.04亿美元,衬衫服装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石油化工产业。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市沿江地区发展较早的产业之一。随着埃克森美孚、中石油华东润滑油厂、苏州华苏塑料、碧辟液化石油气、碧辟(中国)工业油品、中化环保化工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的入驻,石油化工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目前的产品主要有生产加工包装高级润滑油、以HFC-134A为主的系列ODS替代品及其他氟化工产品、国内PVC薄膜类产品高档次产品、开发生产生物与医药原料药、化学医药中间体、造纸及纺织染整用荧增白剂及相关产品、精细化工品。港区的石化工业园引领沿江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作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化工园区,目前形成了5大特色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省内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华东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国内新型合成材料基地和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和医药中间体基地。精细化工及润滑油产业集群顺利入选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并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2008年太仓石化工业园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3.26亿元,销售收入64.47亿元。2008年,沿江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完成产值75.9亿元,销售79.8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5.1%、16.3%。

电力能源产业。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三大统调电厂成为我市沿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据我委最新统计,三大电厂1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473万千瓦,2008年发电总量达到271.34亿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256.32亿千瓦时。2008年沿江电力能源产业完成产值88亿元,销售88亿元,利税11.4亿元,利润3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17.5%、17.9%、27.1%、13.5%。三大电厂主要以国内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为主,热电联产以30万千瓦大型机组为主。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三大电厂环保投入约占全部投入的15%,全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烟气脱硫,节能减排全国领先。国华电厂还成为全国第一家运行烟气脱硝系统的电厂,脱硝效率80%以上。同时,港区的脱硫石膏板项目、综合利用电厂产生的大量脱硫石膏;国产混凝土有限公司、金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将电厂产生的大量废煤灰变成建材公司的原料,实现了较好的环保效益。

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在玖龙纸业带动下,沿江地区的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发展较快,在沿江地区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2008年,沿江地区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家,完成产值55.8亿元,销售45.8亿元,利税3.4亿元,利润2.2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11.1%、9.3%、8.1%、9.9%。龙头企业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纸板。2008年该企业完成产值49.95亿元,销售50.12亿元,是我市唯一实现销售突破50亿元的企业。该企业生产的高强瓦楞纸生产线装备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的产品具有减少用料、再生利用和循环经济三大特点,每分钟车速可以达到1200米,瓦楞纸每平方米克重只有65至90克,属于低克重高档包装用纸,是国际上包装用纸发展的方向和新趋势。

4、装备制造业呈现蓄势发展。

以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等行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呈现蓄势发展态势。2008年,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到62家,完成产值60.9亿元,销售59亿元,利税7.61亿元,利润2.9亿元。港区和浏河镇引领沿江先进装制造业蓄势发展。港区中集集装箱制造、格瑞夫(太仓)包装、荣兴(太仓)钢丝绳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去年中集集装箱制造产值超20亿元。2008年港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完成产值31.6亿元,销售30.1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的51.9%、50%。浏河镇形成了以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太仓市环龙电磁线厂为龙头的机电产业、以苏州兴亚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钉业产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巨能公司从2007年投产以来,生产销售两旺,去年的销售额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目前公司的二期工程已顺利投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8年该镇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家,完成产值23.1亿元,销售22.7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的37.9%、38.5%。

二、沿江工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分析,我市沿江工业产业总体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但对照科学发观的要求和周边地区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沿江工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完整产业链尚没有形成。

沿江地区部分产业的产业链还不够长,产业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集中在产业链某一产品制造环节上,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两头在外”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例如璜泾镇的化纤加弹产业,企业主要是化纤丝的“加弹”生产;浮桥镇的木材加工产业,还仅限于对木材进行蒸烤和加工成板材,产业链短,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以至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不强。

2、装备制造业总量不大。

2008年沿江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5%、6.5%、8.3%、9.9%。企业规模偏小,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值仅0.7亿元。大型骨干企业少,产业集中度低,配套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成套总包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3、融资难和人才缺乏。

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模式粗放,资金积累不足,应收款收不回,银行贷款困难,资金较为短缺,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链现象,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生产,影响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由于沿江地区与周边特别是上海地区相比,在人才特别是中高层人才录用的优惠条件还存在不小距离,加之人居环境、文化等基础设施相对城区来讲还不够配套和完善,沿江部分企业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4、部分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

从企业数量与产值上看,纺织、服装及化纤等传统产业约占沿江地区工业数量和产值的三分之一。而这些产业的企业绝大部分以量的扩张为基础,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附加值还不够高,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企业发展艰难。

三、加快沿江工业产业发展的初步对策建议

沿江产业集聚发展不仅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更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是沿江经济进一步做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途径,沿江产业集聚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走势和态势。沿江各地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建成江苏、长三角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在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抢抓各种机遇,着力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规模集聚明显、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

1、以规划为龙头,提高产业聚集发展的整体水平。

沿江各地要把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举措,引导和推动企业合理、有序地集聚建设和发展。产业规划既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也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带动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错位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重点围绕已形成的化纤加弹、纺织服装、塑业、精细化工、机电等特色产业,向后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船舶配套件制造、重型装备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光电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统筹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形成特色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加快发展。

2、以载体建设为基础,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承载力。

工业载体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地区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产业要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工业功能性载体来支撑,以提升工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沿江要在进一步拓展完善已建成的港区石化工业园、浏河的闸南工业园等工业载体的基础上,加快规和推进港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璜泾工业园和纤产业集聚区等一批的工业载体建设,同时加紧出口加工区报批工作,尽快建成一批新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规格工业载体,不断提高产业集聚的承载力,使各类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沿江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沿江地区,形成沿江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此外,加快璜泾化纤加弹、港区化工等交易市场建设,全方位、高层次构筑沿江产业发展的功能性载体的新平台。

3、以项目建设为引挚,促进沿江产业集聚的大发展。

只有超常规的投入,才能超常规发展。没有大量资金集聚,没有大批工业项目的集中,沿江产业集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提速进位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强化沿江重大项目的储备、引资、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发展好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建设。对沿江新开工的年产6万个冷箱、年产200万吨凝析油制芳烃、年产200吨核苷及核苷酸、喷水切片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其早竣工、早投产。认真策划一批项目。从沿江向后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主动寻找、挖掘新项目,依托规划策划项目、依托市场寻找项目、依

托骨干企业开发项目,广开项目来源,不断推出沿江开发新一批重点项目。开展招商引进一批项目。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协调性,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机械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着力主攻引进一批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4、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带动,支撑沿江产业集聚发展。

缕缕积极扶持和引导在造纸、专用设备、服装及化纤、新能源等产业中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和集团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玖龙、中集、江苏雅鹿实业、申久化纤、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等骨干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5、以不断优化服务为抓手,提升沿江产业集聚发展的软环境。

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沿江各地要继续加快和推进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产权、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从项目审批、建设、投资、经营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对长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保护,建立沿江各地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6、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途径,为沿江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太仓发展新兴产业 篇2

关键词:新兴产业,现状,对策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化的过渡时期,新兴产业从2010年开始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从太仓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效率评价、与周边县市比较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作了分析1。

1. 太仓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006-2010年,太仓市新兴产业的规模保持较快的扩张势头:企业数从50户快速增长到126户;固定资产净值从66.39亿元增长到160.27亿元,增长了141.4%;流动资产余额从63.36亿元增长到215.60亿元,增长了240.3%。产出方面,工业总产值由182.86亿元增长到486.97亿元,增长了166.3%;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由177.17亿元增加到的469.21亿元,增长了164.8%;利税总额由9.34亿元增长到52.99亿元,增长了467.4%。显示出“十一五”以来新兴产业创造产值的能力较强,在保持高速的产出速度的同时还保证了高水平的产出质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连年大幅增长,新兴产业整体上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2)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 产值增量占规模工业增量一半,有力推进工业发展。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86.97亿元,同比增长44.9%,高于规模工业17.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2.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150.8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额的比重达到47.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了12.9个百分点,是推动全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重要力量。

(2) 利税和利润高位增长,有力提升经济效益。

新兴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9.21亿元,同比增长50.4%,高于规模工业19.0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8%;实现利税总额52.99亿元,同比增长105.8%,高于规模工业64.9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9%;实现利润42.12亿元,同比增长148.7%,高于规模工业86.8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2.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9.21亿元,同比增长50.4%,高于规模工业19.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2.99亿元,同比增长105.8%,高于规模工业64.9个百分点。

(3) R&D投入强度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R&D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是高技术企业划定标准之一,按照国际经验,R&D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小于1%的高新技术企业将难以生存;比重在1%~2%的可以勉强维持,在2%~3%的能够良好发展,在5%以上的才具有竞争力。2010年太仓市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15.69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38.5%;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12%,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企业R&D经费支出8.3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53.2%;R&D经费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1.78%,远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整体发展势态良好。分产业来看,R&D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依次为:新型平板显示5.07%,物联网4.33%,生物技术和新医药2.81%,节能环保2.20%,新材料1.61%,高端装备1.20%,新能源0.74%。新兴平板显示、物联网等产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3)新兴产业行业分布。

(1) 新兴产业集中度较高,优势明显。

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列前四位,合计占比达到91.6%。这4个优势产业的同比增速分别超过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9, 6.9, 49.1和114.2个百分点,推动整个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见表1)。

单位:亿元

单位:户

(2) 新兴产业效率评价。

选择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余额、职工人数三个指标作为投入变量;选择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作为产出指标,以2010年126家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分别测算7大新兴产业的D EA效率,分析其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进而推断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见表2)。

从表2中可见,综合效率最高的是新能源产业,最低的是节能环保产业。24家节能环保产业企业中只有4家综合效率值为1,效率最优企业的比重在7个新兴产业中最低,只占16.7%。

(4)新兴产业地区分布。

(1) 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从布局看,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区(含陆渡,下同)和港区(含浮桥,下同)(见表3)。

(2) 各镇区经济指标区域分布。

港区以完成工业总产值168.57亿元居全市新兴产业龙头地位;新区以完成工业总产值137.45亿元紧随其后;沙溪镇以完成工业总产值71.42亿元步入三甲。从区域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港区、新区名列前茅;节能环保产业中港区、新区和城厢位居前三位;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中则是沙溪、双凤保持领先;新材料产业中沙溪、璜泾和港区是主力军;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新区和港区,充分体现出两区的巨大资源优势(见表4)。

2. 新兴产业比较分析

(1)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占比五县市居首。

2010年太仓市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苏州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高于苏州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与周边县市相比,均处于领先地位(见表5)。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从分产业看,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占苏州市相应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0%,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3.4%,说明实力相对较强;其次是新能源产业占13.2%;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产业在第二梯队,分别占9.7%,9.3%,8.3%;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物联网产业的占比很小,说明太仓市这两个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竞争力比较弱。

(2)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大于苏州平均水平。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兴产业占重要地位。2010年,太仓市在建新兴产业项目8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8.7%,列五县市第二位,高于苏州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额在奥特斯维项目的推动下完成27.20亿元,占比列第一位,达到43.4%;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投资额占比也都超过了10%(见表6)。

3. 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工业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11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

不确定因素增多。

(1)利好方面。

(1) 出口总额大幅回升,市场需求增加。

2011年1~2月,太仓市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回升,同比增长40.0%,比上年同期加快30个百分点。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八成新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根据回收的108家新兴产业调查问卷显示,83.3%的新兴产业企业其产品的核心技术来源是自主研发;68.5%的企业产品使用的是自己注册的商标;56.5%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3.1%的企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 多数企业看好发展前景,过半企业有扩产打算。

被调查企业中,72.2%的企业看好2011年度的生产经营,其中14.8%的企业认为前景非常好,仅1.9%的企业认为前景不乐观。预期未来三年的生产经营走势,98.1%的企业预计销售额将保持增长态势,其中72.2%的企业认为销售额增速将加快,仅1.9%的企业认为销售额会出现负增长;62.0%的企业预计三年内会扩大生产规模。

(2)不利方面。

(1) 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是当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的较大压力;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销售价格难以提高,预计2011年企业的效益将有一定幅度滑坡。

(2) “两项资金”占用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发展的较大制约。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国家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过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调控政策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短缺。2010年,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总额为85.83亿元,同比增长57.9%,快于销售收入增速26.5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68.61亿元,同比增长73.1%。“两项资金”占用增加,不少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现象,正常生产或产能扩张速度受到影响,企业将继续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3) 缺乏土地指标成制约企业扩大经营的瓶颈。

调查显示,新兴产业企业中90.7%的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其中,72.4%的企业土地使用率已经超过80%,53.1%的企业土地使用率达到了100%。可见,新兴产业企业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目前有36.1%的企业提出了新增土地使用权的需求。

4. 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兴产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

根据D EA效率分析的结果,太仓市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匹配恰当,应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加大扶持力度。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是继续扩张规模、扩大产能,而是要加大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的技术效率。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以外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技术和规模效率都较低,因此发展中应将提高技术和规模效率并重,一方面加大技术引进,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厂房设备,扩大产能。

(2)完善政策体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省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减免税收、优先配置土地、提供低息贷款和政府贴息的方式推动新兴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技术引进,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补助或奖励。明确各镇区的产业定位,科学布局,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运行监测,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着力破解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的发展难题,加快发展交通条件,如港口、码头、铁路轨道交通等,切实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加大企业培育,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企业规模。

通过招商引资,走整合、集聚、提升之路,发展上档次、上规模、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企业。建立专项研发基金制度,鼓励新兴产业企业努力创新,通过产品升级、技术改进,不断提高太仓市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提升新兴产业的市场品牌和竞争力。

(4)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新兴产业中稀缺的员工种类依次是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可见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太仓市原有的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因此要实施人才战略。一是扩大健雄学院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规模,更多的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熟练工人与技术人员;二是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用技术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三是支持新兴企业在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进行项目对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新兴产业企业面临汇率升值、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等各种风险,其生产、经营环境更为复杂,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在经营方面,要扩大销售信息来源,扩大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同时做好销售客户信用评级,加强合同的管理,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资金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应付、预收款的资金管理,拓宽新的融资渠道,加大流动贷款,使企业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防止资金链断裂;在没有新订单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尽量降低可变成本,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参考文献

[1]舒菁瑜.上海市宝山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8) :41-42.

[2]倪晓真, 石火培.扬州文化产业的PEST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8) :15-17.

[3]徐传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探讨[J].计划与市场探索, 2003 (11) :4-7.

[4]刘兴远.后危机时代长三角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1) :13-16.

加快发展能源新兴产业 篇3

近年来中电投加快推选发展方式转变,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總装初,容量7072万千瓦,比例超过30%;我们以产业集体化协同发展,到去年底中能投煤炭产能达到7275万吨,居第三位。电解铝达208万吨,居国内第二位。

如何进一步发展能源新兴产业?我以为:

第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目前全球有核电国家核电装机容量占比17%左右,我国仅为1%多一点,装机容量仅为1080万千瓦。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核电发展,目前在建核电容量308777千瓦,是世界在建核电最多的国家。“3·11”日本福岛事件以后,核电安全成为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发展核电的方向不应改变。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能源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已提出2015年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2020年15%的目标,发展核电不仅是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没有核电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我们要做的,不是放弃核电,而是从福岛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按照国家核电安全规划,全面加强核电的安全管理,从规划选址、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管理营运、政府监管等方面加强核电工作,在加强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电。核电选择路线应该坚持第三代核电技术不动摇,以核电技术进步提升核电安全水平。

第二,加快太阳能开通市场。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能理论值,相当于目前能源消耗的520多倍,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太阳能发电在未来能源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从全国范围内近十年太阳能发展很快,全国安装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电子产量占全球产量一半,90%的产品为出口服务的。如果把国内太阳能市场需求启动起来,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就业增长。

中电投正在积极推进太阳能发展,目前已建成西藏和江苏两个太阳能发电站。2010年中电投在国内中了7个标。

第三,做好风电发展规划,提高风电资源利用水平。我国风力资源丰富,陆地可利用资源3万千瓦,可利用风能超过10亿千瓦。近年来风电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我国风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气风现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我们应该关注规划不配套引起的气风现象,解决电源、电网和负荷不配备的问题。

目前中电投利用国家制定的江苏、甘肃、新疆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开发规划,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集团公司风电容量将达到1000千万千瓦。

新兴产业发展决定经济未来 篇4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霸州又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霸州未来产业层次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只有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适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 ,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石油危机后重点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又把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干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反之,则会失去竞争优势,甚至于导致经济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赶超,而新的优势产业没形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反思其过去30年“去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上,酝酿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培育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了468亿美元,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占了100亿美元。奥巴马认为:“领导世界创造新的清洁能源的国家,将是在21世纪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他想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作为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家制定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投资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从霸州看,当前正处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时期,面临保增长促转型的艰巨任务,面临保增长还要保环境的艰难抉择,面临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机遇期的关键点上,必须顺应国内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快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为构建具有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 形成优势

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霸州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立足霸州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选择适宜我省发展的新兴产业,掌握一批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把霸州打造成为河北省主要的新兴产业基地。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领域可以选择:

一是绿色新能源产业。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河北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发展环保型高纯硅等光伏原材料,提升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以英利新能源、宁晋晶龙、新奥集团等骨干核心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保定、邢台、廊坊等产业链条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制造领域,为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河北省在安排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将对光伏产业适当倾斜。达到重点支持条件,具有 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光伏示范、装备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采用省内优质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此外,符合重点支持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煤、电、水、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先向银行推介贷款和支持其上市、发行债券等进行融资。

二是新材料产业。1.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领域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的各种领域,包括计算器、来电显示、游戏机、手机、掌上电脑、仪器仪表、电子书、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新材料,无论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还是国家未来15年科技发展规划里,它同时跨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领域里的两项(信息技术、新材料),重要地位凸显。2.膜材料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单元操作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生物可降解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在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塑料废弃物造成的公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其回归自然最终融入微生物循环的过程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因为其不可降解性而带来了严重 的“白色污染”。因此,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用于制备生物降解材料的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淀粉类;另一类是聚酯类,其中聚酯类包括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是被产业界定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降解材料,是环保包装材料的一颗明星,在未来将有望代替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用于塑料制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聚乳酸潜在市场需求量有可能爆炸性的达600万—800万吨,其中一次性包装领域约150万吨,无纺布约30万— 60万吨,农膜约200万吨,一次性医用材料(输液管等)约30万吨,玩具、文具、家电(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领域约200万吨。

聚乳酸是以玉米、糙米、白薯、土豆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过滤、酸解、短程蒸馏、聚合等工序深加工而成的高级产品,副产品可作为饲料,无三废污染等问题。此项目对大幅度提高城市环保水平、减少对不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消耗,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还将大大提高粮食的转化增值能力,缓解我省玉米主产区农民的卖粮难问题。目前,我省石家庄市新宇三阳有限公司已着手建设聚乳酸生产线。众所周知,我省的玉米,小麦、土豆资源非常丰富,能源用煤价廉易得,再加之我省环抱津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倡导绿色奥运,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商机,以聚乳酸材料为突破口,把我省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做大、做强。4.纳米材料

国际上将处于1NM-100NM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为纳米材料。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特性为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纳米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控了21世纪科技战略的制高点。当前,我省纳米材料产业的发展处在国内的中下游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技术配套差、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性能不高,不稳定,主要在低档次徘徊等。为了加快我省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据,加快发展高端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进程,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大力发展具有巨大市场容量的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储能材料、热电转换材料等; ②发展具有环保功能的新型纳米环境友好材料;

③发展用于新型纳米器件的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信息材料; ④发展用于生物分子识别系统、临床疾病检测系统、药物筛选系统等的纳米生物材料。

综上所述,我省应抓住纳米材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入手,特别是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通过纳米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未来10—20年主流纳米技术方面进行布局,抢占未来纳米发展的主导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纳米技术产业,抢占新的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为我省经济迅猛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是生物与新医药产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07年,我省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依次为447.2亿元、418.0亿元、4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5.1%、15.9%,总产值相比上年7.9%的增幅有较大回升。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有基因、细胞等工程产品,天然产物与海洋药物、生化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在生物化工和农药技术领域,重点研究生物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新技术、新型高效工业酶技术以及新型畜禽生物兽药和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生物饲料等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是电子信息产业及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创新非常快的产业,同时又能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步伐,并与其融合产生出新的业态,如电子商务、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能力出发,优先发展壮大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通信产品制造业、计算机及网络产业、新型元器件产业;加速培育光电子及新型显示产业、数字视频产业、应用电子与装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新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等。

政府主导 集成推进

新兴产业往往都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企合力,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而政府关键是要在建立发现和培育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系统化、集成化的强力机制。

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编制相关规划,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把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破除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设立霸州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扶持重点落实到项目和企业,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兴产业领域。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发挥政府资金的 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省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吸引一批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来我省拓展风险投资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鼓励利用民间资金与境外资金。

完善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积极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领军型科研人才。以发挥科技人才最佳成效为目的,制定发现、吸引、培养和保护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充分调动新兴产业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太仓发展新兴产业 篇5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

2012年4月16日上午,投资60亿元的山西第一个“云计算”产业园在太原开工,同时开工的还有节燃气热电联产、太原不锈钢(钢铁)交易中心、GPS北斗二代芯片等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近两年,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转型发展成效凸显。预计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和26.1%。长期以来,山西经济结构单

一、基础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为此,山西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

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煤炭产业全方位升级。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狠抓煤矿的兼并重组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全省煤炭工业进入集约、高效、现代化的大矿时代。目前,已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单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7年的0.726减少到去年的0.085,下降88.29%。煤炭工业安全水平、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煤炭大省正向煤炭强省迈进。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全力促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晋煤集团的煤—气—化、煤—焦—化、煤—气—电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机蓬勃,去年,非煤产业收入已占到集团总收入的74%;焦煤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古交电厂二期进入商业运行;潞安集团产出了全省第一炉高 1

纯度多晶硅,形成了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条。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的相互融合,以煤为基的多条循环产业链初具规模。

明确重点推进现代煤化工、煤层气、节能环保等9个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机制和扶持政策措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成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动力。此外,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项目中,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云计算等标志性转型项目也开始相继实施。

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蓬勃兴起,山西出版、山西演艺、山西影视等六大文化企业龙头齐飞共舞,晋商文化、太行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已初具规模;云冈石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五台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343亿元,增长23.9%。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80%以上项目已投产达效。

去年,在山西工业投资中,非煤产业完成投资2097.3亿元,同比增长35.2%;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14亿元,同比增长49.9%,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已成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太仓发展新兴产业 篇6

补助资金申报指南

一、产业化建设项目

(一)项目范围。1.高技术领域。(1)新一代信息技术。

一是下一代信息网络(含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光通信设备、新一代移动、卫星移动通信和导航终端等。

二是物联网,主要是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网关、定位系统设备等。

三是集成电路,主要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产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封装、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备等。

四是新型显示器件,主要是新型显示面板(器件)、新型显示材料、新型显示设备等。

五是人工智能,主要是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硬件包括核心器件、处理设备、硬件产品,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理论与算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行业应用系统等。

(2)生物医药与健康。

2(4)轨道交通装备。a.先进轨道交通整车。b.关键设备及系统。

(5)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a.高附加值船舶及关键零部件。b.海工装备及关键系统。3.新能源领域。

重点支持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与生产,太阳能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产业化,可燃冰相关产业,蓄冷技术装备制造,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品技术服务,新型电池制造技术,氢燃料电池及配套产业关键部件制造,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及资源化处理,高效充电装置制造,高端储能装备制造,高端储能系统,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技术等产业化项目。

4.节能环保领域。

重点支持技术先进、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或社会效益,对地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高效节能设备、余热余能利用设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和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装备等)产业化项目。

(二)申报条件。

1.项目应具备技术先进性,高技术和工业领域产业化项目须提供近3年副省级以上部门出具的技术鉴定文件或发明专利成果证明,且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需提供最近3年获得的新药证书(含原料药、创新辅料等)、注册或备案的中药配方颗粒、创新医疗器械和优先审批医疗器械批件。

2.生物医药领域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专家领衔的产业化项目,采用的科技成果应在品种、性能、工艺技术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具备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且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原则上不支持联合申报。(该点要求与第1点要求为并列条件,项目符合其中之一即可)。

3.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原则上1个企业法人一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项目建设地点在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4.项目建设须经投资主管部门(各级发改部门)立项备案。

5.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领域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0%。

6.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资金筹措到位或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7.已获得市新兴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的企业,必须在项目完工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

8.项目未获得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项目申报单位须提供项目未取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情况的说明。

9.项目申报单位须出具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应由公共信用信息管理部门打印并加盖

6节能量达到100吨标准煤以上。

(4)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资金筹措到位或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5)项目未获得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

(6)已获得市节能改造资金的企业,必须在项目完工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

(7)项目单位未受到过环保处罚。3.项目期限。

2016年以来开工建设,并且在2018完工的项目。

4.支持额度。

参考节能量和项目总投资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5.支持方式。

后补助,项目完工后由我委验收通过后,一次性下达补助资金。

(三)能源综合利用类示范项目。1.项目范围。

在广州市内实施的能源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示范项目、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电池梯级利用示范项目、加氢站应用示范项目、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应用示范项目。

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项目建设地点在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2)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资金筹措到位或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3)项目未获得市财政资金支持,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已获得市财政资金支持的单位,必须在项目完工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

(4)项目申报单位未受到过环保处罚。3.项目期限。

2016年以来开工建设,并且在2018完工的项目。

4.支持额度。

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5.支持方式。

后补助,项目完工后由我委验收通过后,一次性下达补助资金。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一)项目范围。

支持我市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具体包括以下7类。可申报单独其中1类公共服务平台,也可申报其中几类公共服务平台的联合体。

1.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公共服,提供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协作等公共服务,增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推

109.项目申报单位须出具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应由公共信用信息管理部门打印并加盖公章。(服务机构:广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服务热线:38828206)

10.项目申报单位未受到过环保处罚。

(三)支持额度。

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

(四)支持方式。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采用后补助的支持方式。

(五)项目建设期限。

2016年以来开工建设,并且在2018完工的项目。

四、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项目范围。

支持经认定的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双创”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以及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可包括:政府主导建设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基地内交通、水、电、通讯、环保基础设施等。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主体须为承担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园区管委会或区级政府。

2.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内容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3.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须与支持基地载体建设和产业发展直接相关,项目建设须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三)支持额度。

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

(四)支持方式。

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直接补助的支持方式。该类项目在获批后即下达资金计划。

(五)项目建设期限。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篇7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 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内蒙古自治区从内蒙古科技水平、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 优先选择了发展产业基础比较好、创新能力比较强、市场需求比较大的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业等八大产业作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将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作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土地供应、优先配置资源、加快培育市场、加强国家合作、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等九大政策措施,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以实现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的目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无疑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大计, 为了更好地梳理近几年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的动态情况, 为理论界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本刊与自治区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联合举办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 力求客观真实反映自治区近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

发展新兴产业要重视生态环保 篇8

发达地区的误区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生态环境委员会芮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往往成了传统产业腾笼换鸟与绿色环保的代名词,但是新兴产业真的绿色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芮黎明认为,现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新兴产业正迅猛发展,众多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大量节能环保产品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这个产业生产成本高昂,国内市场难以承受,此外这一行业的技术、原料和市场均在国外,国内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均处于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位置,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自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太阳能光伏产业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吗?显然不是。因为在这一行业中,国内的企业虽然生产的是节能产品,并且也把他们生产的大量产品远销到了国外,但是国内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恶性竞争等等,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利益的驱动与诱惑,也盲目地参与到太阳能光伏产业中来,他们采用低成本、高污染的技术进行生产,从而导致了产能的严重过剩。2010年中国的光伏产能超过20G,似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很光明很美好,但是对于2011年的太阳能市场来说,停产、倒闭和贸易诉讼似乎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年初德国和意大利两大光伏市场双双下调上网电价补贴开始,全球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就开始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2011年第三季度又发生了美国太阳能企业接连倒闭的事件,整个太阳能行业正在经历着寒潮的袭击,见不到太多的阳光,这预示着全球光伏产业的整合期已来临。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深层次问题。比如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包括严重依赖国外政府补贴,自我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差,一旦失去政府给予的种种补贴,这些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会导致自身在竞争中优势的弱化;再比如太阳能光伏产业要求产品的保质期在25年以上,这也是一个问题。如今这一行业中的企业更多考虑的是高额回报,地方政府更多考虑的是所谓新兴产业带来的形象光环,所以这一行业中的企业,如果在产品的质量上有所欠缺的话,那么未来必定会面临全球客户的信任危机,可见发达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时也有误区。发达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时如何走出生态环保的误区?这是一篇大文章。参与其中的企业要有对人民负责的觉悟,要有为产业健康负责的态度,才成真正把当地的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欠发达地区的渴望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渴望,芮黎明也观察了很久。她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迅猛,并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能力也在不断地凸显。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部地区会有哪些产业被转移出去?实践证明,凡是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和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是东部地区急于转移的重点产业,而我国西部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对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望,所以这一地区乐于承接东部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消耗、高排放型产业,甚至有些中西部地区专门组团到东部,紧盯着当地列入关停并转目录的产业和企业,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这些被淘汰的项目。例如,浙江长兴县在整治铅酸蓄电池企业的过程中,就出了这样一幕情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相关部门闻风赶来,竞相抛出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想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这些被当地列入关停并转目录的产业项目。”

芮黎明人为,欠发达地区渴望招商引资结硕果,这种谋求大发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对节能与环保缺乏重视,就会引发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近年来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污染事件很多,芮黎明举了几个例子。她说比如造成安徽怀宁的铅污染事件与造成湖南嘉禾的铅污染事件,都是当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发生的。另外,甘肃天水水源地受到污染的事件,也是一家企业由东部地区搬迁到当地后引发的。芮黎明说,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严格监督管理,防止污染企业转移的建议》。那位代表建议,要对东部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设备转移到西部地区的现象加以严格控制,要防止污染企业的转移,芮黎明认为这份建议提得非常及时。芮黎明说自己注意到,2010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做客中国政府网时坦承:“确实有东部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设备转移到西部地区的现象。”芮黎明对来自政府部门的这一表述印象极深。

芮黎明认为,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家已从政策的角度要求坚持生态环保,严格产业准入,但是目前从落实的情况看,仍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污染企业转移的势头。一些地方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不惜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进行了一些污染企业的转移,这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在产业转型与承接中所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比如2011年2月17日,环境保护部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就提出了整改要求,因为这一地区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有一些工业园区和一些企业,违反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了一些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芮黎明表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一定要从大局看问题,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改变目前部分地区的不环保现状,应该重视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矫正部分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政府“失灵”问题。强化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包括上一级政府、各微观主体(企业、居民、传媒)的监督制约等机制。二是要加快完善欠发地区的环境标准。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发过《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对一批已经明令禁止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但是因为我国东西部之间标准差异较大,导致产品成本不同,所以这个通知对很大一部分西迁的企业、工艺与产品而言,缺乏约束力。三是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念对现有的产业、企业与产品进行改造提升。

农村地区的呼唤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环保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污染工业、工业废弃物及城市垃圾往往选择向近郊与农村转移,这就造成了新的农村污染,使本已脆弱的农村生态体系雪上加霜。比如,由于受资金、技术、利益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城市的垃圾与工业废弃物,未经处理便随意倾倒在农村的田野、坑塘地带,垃圾堆放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可污染约四倍于填埋场面积的环境。同时在垃圾堆放的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会产生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及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有些重金属被溶解并随渗滤液流向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源微生物也可能渗入滤液中,这就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与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这种污染源会造成农村水土的进一步恶化,并严重危害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当然这种污染源也会随着农作物的果实流入城市,从而影响城市人群的身体健康。

芮黎明对农村地区的污染尤为担忧,她说城市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后,会进一步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比如,一些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电镀、造纸、塑料等工业项目,在生产中所排放的酸性废水,或者是含有害重金属的废水,大多数是直接排入到了农田保护区的主灌河中,这对农村当地的地下水源与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一些砖场、水泥厂等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直接造成了大气的污染与农田土壤的严重破坏。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当地农作物的损失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还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另外在城市废弃物的转移处置中,农村和农民也在承受着二次污染的严重损害。可见,城市的产业升级虽然给农村工业的跃进提供了机遇,但是如果这种城市的产业转移不能有效地结合技术升级,那么它转移到农村后,必然会加重农村的污染,必然会付出牺牲农民环境权益的代价。

上一篇:2016年秋季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2022军考多少分能上军校及最低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