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教案

2024-06-04

分组实验教案(通用9篇)

分组实验教案 篇1

目的: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

二、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

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认识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4.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分辨杠杆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2.实验

3.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认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第二:轮轴的秘密

目的: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2.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3.明确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探究: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示范操作实验:

2.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第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2.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认识动滑轮

2、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四:滑轮组

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3、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4、明确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6、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三、说说自己的认识,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五:斜面的作用

目的: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

第六:抵抗弯曲

目的: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学生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

第七: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目的: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3、汇报

四、总结

第八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的: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1、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2.学生实验汇报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4、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分组实验教案 篇2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因此,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小组进行的实验。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化学实验的重要形式。它对于巩固学生知识, 使他们学会和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培养他们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意识, 提高观察、思维、独立工作等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都有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自从实施新教材以来, 学生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就难以区分了, 教师的演示实验占了主导地位, 学生的分组实验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能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呢?很显然是不能的。

一、实验目的不同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 更多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简而言之, 演示实验重点在“看”。而学生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简而言之, 学生分组实验重点在“做”。虽然同样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化学毕竟是实验的学科, “看”过别人做, 是不是自己就学会做呢?显然不一定, 就如看别人游泳简单, 自己没练过, 下水就想游泳, 大部分下场应该会被水淹死。因此, 演示实验是代替不了学生分组实验的。

二、更好地适应高考需要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基本特征。有关实验能力的考查题一直是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 化学实验题是各省高考命题的重点, 所占分值大都在20分以上, 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难怪有教师说, 得实验者得高分!如果只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不组织学生实验, 要想得高分比较困难。

首先, 学生对演示实验印象不深刻。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 课本上涉及的实验, 教师基本都会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 虽然可以调动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 但因为没有实际接触过, 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今年高三复习时, 笔者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在复习中, 有一道关于干燥和灼烧的题目,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仪器, 甚至部分学生对蒸发皿与坩埚没有任何概念, 更不要说分清它们了。若在平时进行了充足的分组实验, 学生接触过蒸发皿与坩埚, 在复习时一定不会出现那样的现象。所以说为了高考得高分, 也不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其次, 演示实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而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的高考实验题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类试题,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广东高考题) 如果学生没有根据较多的实验技能训练, 不具备熟练的实验技巧和一定的实验素养, 是很难准确答题的。

三、为了培养更多的尖端化学人才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最重要手段。一切化学理论都需要实验去验证;同样, 在实验中也会发现很多化学理论。作为化学尖端人才, 会做实验应该是最基本的技能。若在中学期间仅仅看过老师的演示实验, 而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做过分组实验, 必然对各种基本仪器和常用药品的使用不熟悉。当他在接受高等教育, 接触到更高深的化学知识时, 还能从容做出相关的化学实验吗?真的能成为国际尖端的化学人才吗?众所周知, 在化学科学上, 我国没有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 甚至本土培养的在化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都很少很少。为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 现在有条件了, 但做得反而少了。至少在化学上, 他们失去了实践的机会, 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所以说为了未来出现更多的本土培养的化学尖端人才, 也不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注重探究性 篇3

关键词:探究性;组织方式;过程评价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分组实验多为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步骤操作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需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在学习活动“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洗澡”入手,让学生回忆使用粗糙的澡巾和光滑的澡巾有什么不同、用力和不用力有什么不同等体验,交流讨论后提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还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等假设。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做这个实验要求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运动,在运动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些都不太容易做到,学生又创造性地提出固定弹簧测力计和小木块,让小木块下面的另一个物体运动。由于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改变实验课原有的组织方式,确保人人动手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每个学生应该都积极参与,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较大,性格差异也很明显,所以在学生实验中往往真正动手的只有一部分学生。为了确保人人动手,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那些实验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主动帮助一些实验做得不顺利的学生。如: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很快就观察和确定了像的位置。但有的同学反复做了多次,还是不能让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这时我就要求做得好的同学去帮助这些同学,积极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三、变实验结果重要为实验过程更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形:教师在预做实验时发现某实验不易成功或现象不明显,就干脆不做,怕影响教学效果,一切都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记忆。其实,实验成功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受到物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形成物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篇4

用户软件分组实验报告

组 员 姓 名:郑鑫冯聿姝梁静黎祎萌苗小茜李云岫 班级:10会计二班

2012

年12月14日

分工情况:郑鑫——会计主管冯聿姝——薪资管理

梁静——固定资产黎祎萌——期末结转

苗小茜——出纳李云岫——报表、审核

实验目的:在了解用友总体架构的基础上,系统学习财务管理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部工作过程,掌握总账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报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并从管理和监督的角度了解企业会计业务数据处理的流程,掌握利用财务管理软件查找财务和报账资料的方法。

实验内容:

1.了解系统和基础资料录入:首先老师介绍了用友软件的功能和处理账务、报表的主要流程。系统学习了系统管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具体包括系统管理中的用户和角色管理、账套管理和权限管理。然后学习了帐套的建立、引入和备份,并进行了初始化设置。初始化设置主要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录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设置结算方式等。同时我们按照各自分工进行了公司资料的录入,包括部门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人员档案、固定资产等等。

2.账务处理: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根据各自分工进行凭证的录入、审核、签字和过账。

3.工资管理:以职工个人的薪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应发工资、扣款小计和实发工资等,编制工资结算单;按部门和人员类别进行汇总,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打印薪资发放表、各种汇总表及个人工资条;进行工资费用分配与计提,并实现自动转账处理。

4.固定资产管理:主要进行了资产管理和折旧计算。

5.报表管理:用友UFO报表系统是报表处理的工具,利用UFO报表系统既可以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我们主要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货币资金表。

遇到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1.帐套的引入:与金蝶简单的恢复帐套不同,用友的引入需要进行服务器配置以及系统管理的注册,尤其要注意的是组员要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组长的机器,统一在一个帐套里进行账务处理。

2.系统初始化:由于系统初始化与模块初始化的某些参数设置不合理,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以后无法继续使用下去,或重新返工。所以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按资料上的要求进行设置,填制资料时一定要仔细,不清楚的地方问老师。

3.薪资管理:这一部分由管理工资的同学负责,要输入较多的数据,处理起来比较繁琐。但又由于薪资管理是每个单位财会部门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不仅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组负责此项的同学认真记录老师所教的步骤,然后仔细的录入每一项资料,保证工资分配的正确。

4.固定资产管理:在进行这一模块时,系统自动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了好几次才正确,这就要求在输入固定资产的各项基本数据是要准确,并选择好折旧的计提方法。

5.凭证审核、过账与删除:我们组在已经过账三笔凭证后发现,有一笔已过帐凭证重复记账。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进行了反过账,取消签字与审核,并且作废这张凭证。需要注意的是用友的反过账与金蝶的不同,而且再作废凭证后还需要在管理凭证中将其删除。

6.模块互斥:签字、审核、过账、反过账之间互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帐套主管要进行过账时,系统会提示其他成员在审核或在使用某个模块。这是只能让其他成员退出模块,等待主管过账后继续处理。

7.授予权限:在刚开始进行初始化设置时就已经授予过不同成员以不同的权限,但是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依旧还会出现有些成员没有权限。这是组长要及时更新权限的设定,最好在初始化设置时正确并全面的进行好权限的授予,以提高账务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收获与体会:

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用友ERP-U8软件中的系统管理、总账管理、UFO报表管理、工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掌握了企业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能过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次,通过上机操作,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一步巩固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我们才能明确整个实验的方向。然后对于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实验原理,我们要认真思考,我们要做到尽量真正地理解,并能自己将它们形象地想象出来实际工作中是什么情形,而不应不加思索地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做出来。

在上机中要对不懂的地方积极相互请教,应仔细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以及老师的讲解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要集中精力,正确地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自己认真思索或请教老师,以便搞懂整个实验过程。

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未来的社会,交易分工越来越细,经济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ERP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也将是飞速发展。现在的用友ERP也在U8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全新用友U9。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适合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才。

对用友软件的评价:

1.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面向成长型企业开发设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运营流程,实现全面、精细化财务管理与业务控制的一体化管控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应对市场变化,支持稳定、安全、成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满足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随时对内部信息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率的实时动态信息交互,实现实时企业随时管理。

2.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将财务核算和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企业财务核算的自动化。体现在灵活的凭证录入、查询、审核、过账及汇总;多种账务处理、查询、输出;期末汇总、自动结转损益、转账及结账;完全支持成长型企业会计制度,系统预制成长型企业会计科目、财务报表;部门、人员、项目、客户、供应商全面管理。

3.往来管理:客户和供应商是企业价值链上的两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单位往来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于往来款项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营造一个高增值的价值链,为企业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实现多条件组合的往来款总账、明细账查询,及时掌握最新情况;提供往来账龄分析,往来账清理等往来账管理工作,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4.工资管理:工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中基本的业务之一,工资费用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管理包括工资录入、工资计算、所得税计提、银行代发、工资分摊等处理,由系统自动完成相关繁多的核算工作。用友软件可以自动完成计算、汇总生成各种工资报表,支持主要银行代发工资要求;自动完成个人所得税,出具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自动完成工资计提、分配,形成转账会计凭证进入总账管理系统。

5.固定资产: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按月提供增加、减少、原值变化及其他变化,按月自动计算计提折旧,生成折旧分配凭证,相关统计分析报表、账簿等。用友做到了资产新购、毁损、出售、盘亏等情况的全面卡片式管理;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使用年限、工作总量、净残值率的评估作业;资产增、减、折旧分配等批量制单,自动结转总账。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三忌 篇5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这项活动能否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十分关键。我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体会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有三忌:

第一,忌包办代替。物理分组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作思维,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实验时教师必采须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大胆动手实践。从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到进行实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一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自己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思维和探索的勇气,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纠正。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日光灯的安装”,有几组学生将线路接通后灯管亮,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自己动手帮助学生将灯管接亮,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日光灯不亮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对照日光灯线路冷静思考,仔细检查,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安装的所有日光灯都放出了明亮的光辉。现在,参加过“日光灯的安装”分组实验的学生,大都能自动处理日光灯有关故障。

第二,忌“空中楼阁”。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扩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因此,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只教学生做实验,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其中道理,只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结果,忽视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有关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因而使实验成为“空中楼阁”。欲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分组实验前充分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原理外,还要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各类实验考题。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在动手思维中发展自身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实验的内涵。如进行“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波形”,这一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局限于指导学生用示波器调出交流电波形,就会使实验变成一种简单机械的操作。而教师如果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正弦交流电是一个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函数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然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将正弦交流电输入示波器观察波形,并与数学中的正弦曲线图形加以比较。当学生看到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居然与正弦交流电函数关系所表征的正弦曲线一模一样时,他们会在脑子里对抽象的,变幻莫测的交流电建立起形象的概念,同时也会对实验与理论的完全吻合表示由衷的信服。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篇6

1 注重演示实验导入的情景化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课堂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所起得不同的,有的演示实验是用于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是演示实验是用于提供感性认识,引起学生思考;有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有的是用于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等等,但所有的演示实验的导入应该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在生活化、理论经的背景中引入演示实验,学生会备感亲切,从而形成对科学美的一种向往追求,当学生全神贯注于观察实验时,他们会感知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也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1 “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提供大气压存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设计了“一张纸托起一杯水”在展示实验仪器的步骤中先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演示实验,拿着一个教师事先准备用纸板盖好的空杯。反它们倒立,可以看到纸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杯中掉在地面上,在学生观察到常见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再开始进入演示实验主体,在杯子中注满水,将纸板盖在杯子上,然后提问:如果把它们倒置,纸板和杯中的水会掉在地上吗?绝大多数同学会认为水和小纸板因受重力而掉在地面上,通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纸板和水没有掉下,稳稳地托起了杯中的水,大多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使纸板能稳稳托起杯中的水呢?是大气压??通过情景化的演示实验导入的设计,启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适时采用问题串处理演示实验过程中的过渡问题

问题式的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验证,由表及里,由此到彼,循序渐进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中,往往包括好几个紧密相关的物理事实,尽管所有的演示实验设计,必须目标明确,切合课题,装置简单,现象明显,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由于受个人经验,兴趣的影响,注意力会集中在不同的方面,因此,设计演示实验的过渡时,最关键的是要合理分解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设计的方式反演示实验的过渡转换成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的递进,突出演示实验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2 “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需要设计一个演示实验来获取摩擦力与运动,接触面积的关系,过一个演示实验中要精确地收集几组不同的物理事实,为了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可以把整个演示实验合理地分解成“根据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必要的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四个部分,并相应地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四个递进的问题。

把一个复杂的演示实验通过四个递进的问题,把一个复杂的演示实验通过四个相关的问题设计来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演示实验的整体框架,又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演示实验的思维之中。

3 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为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学生演示,因此教学设计中就应该思考哪些演示环节可以由学生参与,由哪些学生演示,培养他们哪几个方面的能力,这些学生的参与可以提供给其他学生哪些有用的信息,通过这种合作化的

教学理念的设计,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公式、定义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构出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思维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

案例3 “动能”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建构动能这一概念,需要设计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的抽象概念,学习动能大小的判断以及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为此,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课前准备哪些,课堂上要参与哪些操作,怎样引导学生操作,怎样组织他们交流经验以及 评估其他同学的操作等,只有通过这种合作化理念的设计学生体验动能的真正抽象概念。

4 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探究性实验是指先反真实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亲身体验认识事物、发现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点拔和引导下,悟出道理,由于物理实验所包含的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层次,实验条件与结果之间往往存在不太明确,因而应用探究式地工巧为设计物理演示实验是最 有效地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教学过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被开发为探究式的演示实验也不可能把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课堂上深入展开,这主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牲,确定所开发的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目标,有选拔性的针对某一个或几个探究环节来重点设计,这样才能切实体现课标理念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不同的班级的学生个性与教师的侧重不同,所以同一个探究式的演示实验会有不同的设计,只要能体现演示实验的某些重点,都是可行的。

案例4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课标,教材与学前的详细分析后,如果探究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则演示实验其它部分可以略微提示,教学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方案上制订上,通过师生一起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分析,理清实验器材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联,最终确定有效的实验方案,如果探究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猜想假设的能力,演示实验的重点就应该设计在实验的导入上,通过一系列的物理事实来引导学生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作出猜想,如果探究实验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则演示实验的教学重点就应设计在数据表格的分析与归纳上,通过测量、观察、比较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与判断数据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这样在不同的的探究演示实验中,让学生有所侧重的深入体验某一个探究环节,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不断提高。

初中科学分组实验的有效策略 篇7

一、分组实验的优势

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除了学生独自开展实验外, 大多数分组实验离不开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实验小组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设计, 进而实现实验目标,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实验前,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除了男女之间的搭配, 同座或临近学生的搭配外, 还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取向。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强项, 有的动手能力突出, 有的沟通协调能力好, 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开阔, 教师要综合考虑, 尽量平衡各小组的综合水平。出现配合不理想的小组, 教师要及时引导、调整, 配置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 并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

学生分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 必然对实验目标、过程、结果有明晰地设定, 但是在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意外。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 分组实验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许多实验创新的灵感会在碰撞中酝酿、诞生。有时, 实验虽然失败了, 但该小组的学生依然受益良多, 各种实验现象能刺激感官,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还能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中科学课程与生活密切相连, 许多分组实验可以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实验资源。教材中知识、技能在联系生活经验后, 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实验乐趣, 从而真正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主设计实验、自制实验仪器。例如, 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开展实验, 或者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供榔头、钳子、剪刀等生活用品, 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用品, 尝试设计、开展实验。期间,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思维开放性增加, 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二、克服不良的实验心理

教师不能只关注分组实验的成败与否, 还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实验心理, 引导学生不主观臆断、弄虚作假。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严谨、细致的心态, 思想上不能敷衍了事。在达到预定的实验目标前, 学生往往需要克服某些困难, 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专注力、自制力获得提升。如果学生出现中途放弃, 抄袭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 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实验心态是实验顺利完成的必备品质。

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防止爆炸、漏电、起火, 解剖刀割伤手等意外情况发生。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还会出现逆反情绪、求异心理, 过度兴奋、拒绝合作等现象, 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预设,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当然, 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除了教育、疏导, 教师还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推动师生间的理解、配合。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当前, 许多学生分组实验方案是教师唯一指定并提供的。教师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详细了解实验目标、原理、步骤, 并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明确告知学生, 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只能按部就班地操作,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 就会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分组实验是教师一步步讲解, 学生一步步跟着做。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 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精神的愉悦, 从而激发实验兴趣, 提升探究意识。

许多教师为了教学上的简便, 往往不重视探究性实验,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知道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正确观察实验对象的特征, 能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但是,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单单设定为验证或模仿, 要指向探究与创新。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过渡到探究性实验为主, 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开展分组实验。当然, 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考虑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初一学生刚开始做分组实验, 教师必然要在实验前明确交代任务, 详细地分解各个实验环节, 精心安排学生分工。到了初一下学期开始, 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教师就可以慢慢放手,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四、开展有效的实验评价

(一) 评价要全面、客观

教师不能只重视分组实验过程指导, 还要重视评价的巨大作用, 有效的实验评价能大力提升学习效果。评价不能单单依靠练习、考试, 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评价, 要客观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各项要素, 注重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事实。评价的主体要多样, 要积极推动学生自评、互评。良好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优劣, 提升改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动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客观、可操作, 符合班级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评价标准必须有层次, 每一个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等级, 等级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 开发评价工具

1.实验报告评价表

教师可以编制实验报告评价表, 把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力求简洁、有层次, 例如“实验目的”可以分为 “表述全面”、“表述不全面”等层次, “数据记录”可以分为“能收集数据”、“多次收集数据”、“多次收集数据, 并考虑数据有效性, 单位正确”等层次。评价可以先学生自评, 后教师评价。在评价开始前, 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了解评价标准,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文字表述, 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修改, 达成共识。

实验报告评价表需要建立在实验报告的基础之上。当前, 不少学生漠视实验报告的作用, 甚至认为没必要撰写报告, 把实验报告当做无用的累赘。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写实验报告就是回顾、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 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验报告的重点可以围绕学生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异常实验现象, 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原始数据、简单结论, 同时注意数字有效性及单位规范性。通过分析实验报告评价表, 教师不单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还能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 从而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 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2.实验操作评价表

浅谈如何上好化学分组实验 篇8

【关键词】化学分组实验;实验操作的示范性;实验探究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它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最直观、最重要的手段。如何上好化学分组实验,这是每个化学教师不可避免的课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需要做过细的工作,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操作的示范性

教师平时课堂演示实验操作的示范,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做到:

1.操作正确、规范。正确和规范的操作是演示实验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演示效果的前提,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教师示范操作中,指出实验步骤的要领,使学生心中有数,操作有序,才能做好分组实验。

2.对现象和结果的解释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演示时,对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现象或结果要做科学的分析或解释,一时无法解释的,不要忙于做出结论。对于没有成功的演示应在以后补做。

3.注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给学生美的感受,为实验的成功打下基础。

4.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正面的、反面的和侧面的不当操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什么是欠科学的,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实验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不宜怎么做。

二、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指导,精心筹备实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记牢实验步骤,掌握要领及注意事项,做到胸有成竹。

2.检查实验器材,消除隐患。对学生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故障,要心中有数,以便能决解实验中突发的事件。

3.分好实验小组,小组要尽可能分得小,力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做实验。不要一个人做实验,其他同学观看。

4.严格检查实验报告中的准备部分是否完成。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张实验报告单,把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预习时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填的需做实验才能完成。

5.提高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性,要注意学生的实验心理。教师得在心理上贴近学生,知道学生在做实验时怕什么,喜欢什么,对实验课还有什么要求等,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就会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巡视,注意引导,提倡探究

学生在进实验室前的要求是:①能回答实验前教师的各种问题;②实验过程中不许互相询问,保持安静;③实验台上的药品、试剂瓶、仪器等要摆放整齐;④实验中,同组同学要互相协作,各小组互相监督;⑤实验结束后,立即清点仪器补充好试剂药品,爱护实验室的一切器材和设备;⑥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药品,不能随意乱放乱倒,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实验时,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出现。常见的有:取完药品后试剂瓶塞不及时盖好;酒精灯灯帽“躺”在实验桌上;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使用胶头滴管取液时,取多了挤回原瓶中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切忌坐镇指挥,而应巡视引导,及时规范操作。教师要督促学生轮流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完成实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小组,应该多关心并给予指导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例如,在实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

四、认真总结,及时反馈

实验后,教师要作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既可补足未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的成果。对实验过程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应以学生是否能自觉地、熟练地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作为小结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表扬和批评,使学生取得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五、细评价,多赏识

对学生分组实验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价学生整理资料、解释结果、推理和分类的能力。2.实验等级量表,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方法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作评价。3.自我评价报告,用核定表形式写自我评价报告或感想,适用于评价学生情感,如态度、兴趣等。4.相互评价,在小组范围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适合于学生反思能力。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是师与生心灵沟通的主要方式。

总之,学生实验比教师单一的上课和实验演示要困难得多。它既有教学内容,又有实验组织的内容,更有繁重的杂活,但它毕竟又是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阵地,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做好。

分组实验教案 篇9

魏海荣

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一、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提出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实验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目标大大提高,不仅包括以往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科学探究技能,要求学生不仅会动手做实验,而且要向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问题。分析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对实验的考查,已从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逐步过渡到能够根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合理利用实验材料,得出科学结论。这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自行设计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达到实验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和效能。

目前的实验教学,其基本过程是:按照安排的内容,先由教师按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过程所需的仪器药品,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上课时教师将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等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先由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最后得到“预期的结果”,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思考,所以,在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时,学生往往也不能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同时,实验结束,学生对实验内容就开始淡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实验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 1.强调课前预习

每次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浏览。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实验课内容多而时间少,有的实验原理复杂,学生对实验仪器很陌生。如果在课前对实验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实验时必将会难题百出、障碍重重。学生们或束手无策,或忙乱一团,或只能呆板地按教师列好的程序机械地操作。其结果,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基于此,在进行每个分组实验前,都让学生充分认真地做好预习,尽量使学生对实验应该达到的结果、所用的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2.提倡课内每个人都要动手

实验课突出的特点是个人活动。如果学生对实验无兴趣,或是因人多仪器少而无机会动手,或是教师对实验施加过多的干预,剥夺学生个人操作的机会,造成学生假参与等,都将影响到实验课的效果,丧失实验的意义。因此,必须设法避免和防止不动手和假参与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3.要求课后总结

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实验后可进行讨论与小结。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活动,实验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小组间进行讨论。有些学生对某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要求汇报的同学给予答辩。讨论后教师进行评析、小结,并展示方案。这样的“汇报与答辩”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审慎细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实验证明,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首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书下一篇:知识产权权属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