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2024-07-06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共11篇)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1

摘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的逐渐增多,专项资金管理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本文就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从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做到全程监控,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专项资金隐患监管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指出家电下乡资金补贴到农村的行政管理成本很高,很容易产生中间漏洞,造成不公平:“按照政策不应该得到补贴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可能又拿不到,这是有可能的。”他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社会上对补贴资金管理的某种担忧;2011年8月24日的《检察日报》也曾报道过哈尔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贪污、挪用国家惠农补贴专项资金职务犯罪案件17件22人的案例。近年来财政部等各级行政部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对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位臵。这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核算等环的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补贴项目的逐渐增多,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翻新,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作为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主要有那些隐患呢?

一、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由于专项资金多是直接补贴而不需要偿还,对于受益人来说几乎是无本万利,出于“不捞白不捞,查不出来就是赚了”的贪欲,为了部门、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骗取财政资金。今年初,央视披露了安徽省界首市教育局虚报农村学生数量,骗取国家教育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的丑闻。哈尔滨五常市某镇农村经济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高某与该镇南老营村会计马某也曾合谋以该村农民郭某等4人的名义,伪造“普九”期间所建小学校舍工程发生的虚假借款单据和相关财务账页,骗取国家“普九”专项资金款48余万元,严重影响了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债务清理工作的进程。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资金拨付不能及时到位。由于某些单位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不具备开工条件,或实施进度不符合要求,相关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地方申报资金不及时等原因,有时会造成项目资金滞留于各个流转环节的现象,不仅制约了项目的正常实施,也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河南省审计厅出具的《2008河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审计结果》显示,虽然此项目是典型的支农惠农项

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滞留项目资金的情况:三个市县滞留项目资金达百余万元。虽然类似的资金滞留问题经过检查整改基本能按照项目建设需要拨付到项目单位,但对于某些受特殊因素制约的项目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一些农产品生产项目由于受季节限制,资金晚拨一季,错过了最佳时节,生产可能就要推迟一年。

三、项目单位挤占挪用。有些项目资金明确列示了支出范围,而有些项目资金则不是特别具体,但不论是否说明,一般人员工资、福利奖金、正常办公设备购臵及维修、管理费用及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均不应在项目专款中列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部门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足,对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将项目资金与正常业务经费混用。如在对某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过程发现,因该单位进行办公楼装修需大量资金,而其自筹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为不误工期,即将财政拨付用于技术改造项目的专款76万余元挪用,虽然后来在自筹资金到位后全额归还,但其行为仍是违反了专款专用的政策规定。

四、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足。国家审计署在《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的公告中指出在审计署抽查的18个省区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中央投资资金到位率为94%,而有的工程项目按进度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个别单位虚报到位配套资金和工程进度,用新增投资偿还以前拖欠的工程款,未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由于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等原因,有些项目不能及时开工,有些项目不能完成规定进度,还有的造成了到位资金闲臵,在这种情况下,专项资金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五、私自调整项目批复内容。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企业,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执行过程中确因实施条件与项目申报时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的,应当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但在专项资金检查过程中不时会发现批大建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申报单位的一种侥幸心理:项目报的大一些可以多申请一部分补助资金,项目用不了留作经费;当然也存在批小建大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用同一项目申请了多项补助或者是以老项目“冒名顶替”造成的结果。

六、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奥巴马曾在其救市“路线图”中提出将3500亿美元的救市金尾款用于降低抵押贷款成本,促进信贷市场流通,并承诺加强对相关款项使用的监督,确保救助资金透明使用,“让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花在哪里,能否起到预期效果”。确实,对资金的拨付、发放进行公开,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程度有利于堵塞

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一些救助资金、扶贫资金,资助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享受救助的范围、发放多少、救助期限等具体标准他们并不知情,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则能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亲切关怀,提高党的凝聚力、公信力。

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的违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几项,为逃避监管,项目单位的“变通办法”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手法也往往比较隐蔽,作为财政部门如何才能发现问题,以强化管理,规范操作,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到全程监控。

一、健全制度,从严审批,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因此,一个项目要申请专项资金,在提供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的同时,必须具备相关的立项资料及各类审批材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开户资料,项目资金投入证明等等。为保证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与控制,必须在审批过程中严加审核,要求项目在申请立项时,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由于各行业及项目性质不同,具体项目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可以相差很大,不同行业类型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等,只有对相关资料详细审核,对项目实施单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上报和审批才能为资金到位后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程序透明,规范操作。

1、区别情况,加强宣传。对于强农惠农资金、扶贫救助资金等发放范围广,数额大,对象分散,应当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通过印发小册子、明白纸等方式对有关政策依据进行详细介绍,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补贴(助)的范围、标准及发放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出现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特别是家电下乡补贴、太阳能补贴等由于涉及千家万户,发放过程中的漏洞也格外多。入户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就反映了这个问题:由于家电下乡补贴的手续办理需要农户的户口本、身份证、一本通和家电的正规发票及标识卡的复印件,对于很少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农民来说办手续是很头疼的事情,而商家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他们在销售时直接把价格降低,告诉

农户可以代办手续,有些农民觉得既能省钱还不用自己办手续,也乐意把自己的身份证等资料交给商家,这就给一些商户提供了套取资金的便利,他们把农民的证件收集起来,到市场上买来大量真真假假的标识卡,开出发票套取补贴资金,在只买过一台电视机的户主上会出现两个太阳能、两个洗衣机,有个80多岁的老大娘甚至还买了两台电冰箱、两辆摩托车,而她连自己的户口本在哪里都不知道。

2、补贴对象公示。对资金的拨付、发放进行公开,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程度有利于堵塞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一些救助资金、扶贫资金,资助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享受救助的范围、申报条件、发放多少、救助期限应该在有关街道、社区予以公开,以利于受助对象的正确甄别,避免真正贫苦困难的群众因不了解政策而错过机会,反是一些不该享受救助的所谓有背景的人员钻了空子,影响扶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3、制度上墙,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示。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切实做到规范操作,不仅是项目资金管理的需要,也是对项目单位负责人、有关经办人员的合理约束与保护。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户储存;资金拨付一律转账,杜绝现金支付,不得擅自调项、缩项、扩项;不得擅自拆借、挪用、扣押,以确保项目资金按照批准的使用计划和批复内容使用,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益。

三、听、看、查、验,跟踪问效。

1、听。认真听取项目单位有关责任人的情况介绍,包括资金发放的登记与公示,新上项目的投资规模,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相关单位审批程序及责任人之间的分工与协调等,在听的过程中发现疑点并进行询问,了解其是否严格执行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单位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项目进展是否顺利,是否受到国家及行业政策变动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内容的变化等等。对有关人员在情况介绍过程中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事项应予以重视,并在继续进行的检查中取得证据,以确定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对于某些专项资金的拨付如果存在只有财政和极少数部门知道,资金分配标准和依据不公开,甚至只是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真正使用该资金的基层部门或人员却不知情的现象,就应予以十分关注。这类专项资金往往预算编制随意,主观性强,有时会出现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导致这部分资金不能发挥其效应,甚至成为单位或部门的“小金库”。

2、看。实地察看项目实施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相关设施,以

了解其经营管理情况,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情况等,评估项目资金的运行风险。通过对单位项目施工现场的查看,可以了解项目的地理位臵,产品的制造过程,设备的储存方式,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牵制等情况。在此过程中询问有关人员,有意识地就某些方面进行沟通,就可能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某些问题,比如仓库钥匙的交接,出租出借物品的登记,原料过时、残品废料过多问题的处理等。内部牵制制度要求事务分管,它是建立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间相互独立,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求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从而达到互相牵制、防止作弊的目的。通过实地察看获得的信息,如果认为其交易授权、职责划分、资产接触与记录等控制程序都相对严密,就可以适当简化后续的检查过程,而对于明显的“批大建小”“批小建大”项目则能一目了然。、查。毫无疑问这是整个检查工作的重点,包括查阅相关的会计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级政府部门的上报审批文件、各种招投标文件、工程施工、预算合同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检查、核对,能够发现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及时,是否与项目的完成进度相符,项目单位的资金流向是否与项目实施方案相一致,是否列支了不符合项目列支范围的经济事项,开支是否合理,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的合同协议等。在对账簿资料的检查过程中,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应细致,注意发票内容是否填列齐全,票据领购单位是否与开票单位相符,收款单位与合同签订单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假发票或非复写票等现象,如在支出发票中的发现疑点,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功能验证其真伪。对于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虚报工程进度及地方资金配套不足等问题应在此过程中做好检查记录,完善工作底稿,掌握充分适当的证据。

4、验。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户,专帐核算。检查过程中除运用日常检查中现金的突击盘点方法外,还要注意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往来帐项的核实,实物工作量的查验,对于救灾、救助、补贴资金,要对项目单位提供的受益人名册运用电话核实或实地询问等方法进行验证等。通过这些方法查实取得的证据直接、客观,能更有力的证明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但在查验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比如一个单位同时有多项专款,这时就应注意是否存在资金调剂、交叉使用等情况,对银行存款的审验也要相对细致,而对于实物工作量的查验,有时则可以参照专业人士的检测结果,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审计效率。

四、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专项资金运行安全。通过对专项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2

然而, 在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 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这影响到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才能克服后期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项资金的预算工作不科学。相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各环节而言, 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有所欠缺。所谓资金预算, 就是在资金使用前, 对资金的花费, 以及在相应功能上的分配等进行统筹和安排, 使后期的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和有目标性。事实上, 正是有了这些预算才使得资金的使用有了目标, 同时也增加了资金使用的方向性, 避免了随意性和主观性, 更好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2.在资金的使用环节上, 缺乏相应的监控和保障措施。因为缺乏必要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所以并不能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真正地实现“专款专用”, 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 从而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是有专门的规定, 要按照拨款的相关使用方向来进行资金的使用, 而且对于专项资金, 其收支也应当和其他的资金区别开来, 单独核算。但实际操作中, 往往是使用单位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专款专用的意识比较差, 不能区别对待, 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的情况很多, 也给贪污腐败留下了隐患。因此,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上, 必要建立相关的监控和保障制度, 否则无法真正实现资金的专项使用。

3.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 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 但大多数只是检查是否将款项拨付下去, 具体怎么花, 剩多少资金, 并不太清楚, 也没给予必要的关注。按照制度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 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情况的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对此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针对以上问题, 必须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 从不同的方面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 要强化专项资金的预算。完善严谨的预算制度是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得到科学合理使用的保证。因此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 必须要在预算环节予以加强。同时根据预算来跟进后续的完成和使用情况, 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不断地完善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收益。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过程要细化和专业化, 预算编制过程要公开、透明, 要向相关部门公示, 同时对于资金使用方向的明细要尽量细化, 对于相关的支出标准等也要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在预算的编制中, 要尽量减少一些差旅等公共支出的比重;纳入预算的项目库, 项目单位要填列详细的资金来源、项目内容和完成进度计划, 便于财政部门了解和管理。另外, 要加强对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专业知识, 让他们从心理上对专项资金有更加强烈的控制意识, 提高重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另外还要财政管理人员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 使专项资金能够真正在某方面充分发挥其价值, 从而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 从制度方面要做好保证, 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从第一个环节也就是从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环节, 就应当严格管理, 进行有效地筛选, 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严格相关的管理程序, 以便更好地掌握资金的使用进度和使用方法。在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完工后, 要进行报销,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 还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 进行完整的项目决算, 分析预算与决算的结果差异, 更好地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 将项目结余资金返还财政, 不能私自挪作他用。根据资金使用情况, 对相关的管理与执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使其业绩与资金使用情况挂钩, 这样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调动相关单位资金使用的积极性。同时要将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与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拨付情况挂钩, 建立使用单位的长期信誉意识。

摘要:财政专项资金是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下发的, 这些资金是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经济建设等各方面能否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研究, 剖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预算

参考文献

[1]梁锐.浅析公共财政监督机制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 2008, (1) :139-139

[2]贾康.关于财政监督的探讨性认识.审计与理财, 2007, (1) :6-7

[3]马洪范.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资源规划-兼论财政信息化中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2, (6) :22-23

[4]朱建文.完善财政监督的初步思考.经济问题, 2005, (2) :98-100

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建议 篇3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精准发挥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建议从扶贫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监管。

事前管理做到“四个精准”。一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清、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造成“撒胡椒面”,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等现象。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初选对象后要在乡(镇)、村公示,最后确定扶贫对象。二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遵循“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医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贫项目要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优化生态的作用。三是项目实施措施要精准。主要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措施、技术指导措施、资金运用措施和项目现埸管理派人措施等。四是资金预算要精准。项目投资多少要充分论证、评估,既要防止“狮子大开口”,又要防止资金缺口过大影响项目效果。要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

事中管理把好“两关”。一是明确职责把好问责关。要在财政国库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不论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是地方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只要是筹集的扶贫资金,一律存入财政所在银行开设的扶贫资金专户,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封闭运行、把关堵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批办程序、统一开展核算、统一审批报表。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使用精准度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项目是否到村到户到人,资金是否用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并与财政、审计、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乡镇负责指导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报账,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与扶贫办一同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帮助项目村研究项目实施效益分配办法。二是项目运作把好履约关。项目实施一定要按合同或协议运作,做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重点把好资金的拨付关、工程质量监理关和项目工期关。

事后管理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要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代表等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各方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盖章。二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决算与拨付。项目审核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根据审核验收文件,按资金拨付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提出超支预算或结余资金的处置意见。三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开支公示。项目单位要就资金开支明细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抓好扶贫资金的评价问效。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将多元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标准贯穿于扶贫项目资金运营全过程,实现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4

徐立东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发放、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重分配、轻管理、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强农惠农资金被截留、挪用、套取等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达1.23万亿元,增长17.9%,地方财政也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而且投入的方向除了重点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之外,新增补贴将向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重点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因此,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更加重大,要重点抓“三个到位”,建立起公开、监督、查处“三位一体”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新机制,才能切实增强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抓公开到位

公开是前提,只有公开,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应加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公示公开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让群众充分了解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内容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对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扶贫、抗灾救济等涉及农民补偿和农民切身利益的涉农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涉农项目申报,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随意争取,对择优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公示公开。同时以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为契机,做好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加强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和涉农专项资金补贴查询直通车,提高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化水平。

抓监督到位

监督是核心,只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才能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创新涉农专项资金整合机制。加强规划引导,推进涉农资金整合,集中资金投入,克服多头无序管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提高涉农资金监督实效;二是建立涉农专项资金全程监督机制。学习贵州省做法,建立全省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网络系统,与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政府纠风办动态联网,实现对市、县、乡镇涉农项目资金划拨、发放,以及工程建设进度等进行实时监督。将支农惠农资金监管关口前移,向立足源头的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资金分配和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三是建立涉农专项资金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由于乡镇财政受制于地方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要充分发挥纪检、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协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项目单位的涉农专项资金,要防止地方政府与项目单位“倒算账”行为,以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四是健全公众参与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真正落实群众对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抓查处到位

查处是关键,只有查处抓到位,才能对涉农资金的违法乱纪行为给予严惩,起到震慑作用。目前有关方面对财政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监管,而在一次次的检查中也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可能真正被查处的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力的原因之一。2010年下半年,中央17个部委联合组成的检查组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清查违规违纪使用支农资金的反腐风暴,严肃查处虚报套取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强农惠农

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篇5

作者:【彭成洪】 2010-10-24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2010.2 中旬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彭成洪(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州510420)【摘要】本文在阐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和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清理项目、缩小范围,确定主管部门、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指标、进行全过程管理,推行考核问责制等方面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思路责任制度财政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中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行财政支出分类方式中,无论按什么方式分类,都没有专项支出这一项。在实际操作中,究竟哪些资金应纳入专项管理尚不明确,以致造成在管理和统计口径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笔者认为,财政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拨付的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其具有三个特点:①来源于政府财政;②用于特定事项;③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专项不专。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数量庞杂,金额巨大,专项不专,涉及工业、农业、教育、科学各个领域,涵盖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专项种类多达几十种。中央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中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高致病禽流感防控基金等专项资金。地方有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贫困山区农村机电排灌议案资金、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补助、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由于我国预算编制长期采用“基数加增长”的增量预算编制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换,年复一年积存的专项资金与单位公用支出混合使用,使得专项资金的职能和使用范围逐渐发生变异,以致专项性质不强,涉及的资金量巨大,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难度。2. 重拨轻管。财政管理薄弱的问题依旧存在,在专项支出管理方面尤其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专项项目资金的分配和审核以及资金的拨付上虽有财政部门把关,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很不到位,且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管方式还是老一套: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有针对性重点检查多,制度性检查和全方位跟踪监督少。另外,对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特别是对以前发生的违规事项,目前还只是要求违规单位今后要引以为戒,不再发生,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处置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 使用随意。由于我国没有实现零基预算,编制预算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 的模式,使得专项经费的编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的是基数加增长,甚至有的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必然带来专项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以致截留、挤占、挪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救灾专项资金有的用于领导探访困难群众的慰问金,有的用于支付部分困难群众的医疗补助,有的甚至用来弥补单位的经费不足等,扭曲了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造成财政资金浪费。4. 效益不高。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为了争取专项资金不惜花费大量成本,从各项材料的准备到逐级申报与层层审核的一系列环节,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有些是灰色投入,使得专项资金的取得成本在无形之中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专项资金分别掌握在不同部委手中,一些项目可以从不同部委申请不同的专项资金,分散了资金的用途,致使资金难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不能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还由于层级过多,造成资金的划拨时间过长,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一些用款单位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致使虚增用款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专项资金滞留或被挪用,严重地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多头管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力资源更多地被上级政府占用,而搞好各项事业发展的责任被更多地压给下级政府,以致各下级政府的各部门都向上级或本级财政部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一些部门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往往绕过同级财政部门而直接把财政专项资金申请递交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待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后,本级财政部门还不知道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这就从源头上给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又由于申领财政专项资金的部门繁多、项目繁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成为职能部门的内部事务,各部门自定规则、各行其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28·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2010.2 中旬缺乏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约束,以致各部门都在使用专项资金,自行管理专项资金,然而却并不负责任。2. 无考核指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高与低,管理的好与坏目前尚无明确的考核指标。比如,由于现行财政法规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范围没有科学的界定,专项资金的支出标准、范围尚不明确,使得项目单位支出随意性大。同时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尚停留在数字上的汇总,而没有从资金使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制定统一的标准,以致不同单位使用同类专项资金时标准不统一,给考评和监管带来了困难。目前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的有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机关,看似部门很多,但由于多头重复检查,使得资金使用部门为应付检查不堪重负,而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考核硬指标,无判断是非的统一标准,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3. 缺乏问责机制。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没有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各部门或单位领导对专项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缺乏问责机制,造成人们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专项资金的行为不在意,认为只要没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并认为专项资金是上级额外给的钱,能把钱要到手就是为地方谋了利益,有点违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思想观念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司空见惯。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6

台儿庄区财政局

近年来,台儿庄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为主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保证了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政监督检查等措施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科学规范地安排各项财政资金,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

一是完善财政资金监管规章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先后制订了《台儿庄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台儿庄区财政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台儿庄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为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按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通过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五项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以改革促监管,努力探索建立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上,全面推行规范的部门预算改革,并根据财力增长状况,逐步推行完全部门预算改革;在预算执行上,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力度,提高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体系。今年1-11月,区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100万元,节约资金90多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2%,其中,公开招标采购支出62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的56%;在预算监督上,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网络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设立了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完成了全区87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的录入工作,初步实现了对资产购置、处置的动态管理,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是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完成对 “小金库”专项治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收入质量、收支 两条线等财政检查工作。配合区纪委完成了对工程建设领域专 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配合市财政监督局开展新农合 及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检查。

另外,我区财政部门正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 价考核、健全投资监管评审体系等长效机制和有效手段,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区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未形成合力,存在“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现象;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相对较小,乡镇还没有实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不够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相对滞后,完全部门预算覆盖面不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等现象。因此,针对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深化改革,严格预算约束,加强监督部门协作配合,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

(一)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强化对财政违法违纪和浪费财政资金行为的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健全处罚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加强部门财务管理等,重申财政资金管理各流程、各环节的操作规范。

(二)积极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规范财政收支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决算实施全过程的监控,有效防止建设项目违反程序、规避招标、决算超投资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禁止侵占和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责任 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

(三)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检查和

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使监察、审计工作成为督促改进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日常财务报表制度,规范财务行为。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每月5日前同时向区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报送上月财务收入活动报表,以便随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时发现不当收支,加强日常监督,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讨 篇7

在我国政府结构中, 乡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层级, 也是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的重要窗口。国家财政部门对于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 并且对监管的职责、范围、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 受限于实际执行环境的限制, 很多地区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财政资金的监管利多和成效, 对于各项惠民政策进行充分的落实于执行, 针对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和执行行之有效对策进行控制, 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这已经成为了摆在我国乡镇地区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来说, 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是各项监管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摆在现阶段眼前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 当前的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首先, 现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规范, 相关制度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在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发放的过程中, 相关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会存在一定的规范性缺失的情况, 并且很多转移支付制度也不够全面和规范, 会引发一系列的监管漏洞, 从而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 评价反馈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整体乡镇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较大, 很多乡镇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 对使用情况的追踪与问责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 很多使用信息的反馈不够及时有效, 进而导致了相关监管工作的开展缺乏一个有效的依据。最后, 监管流程不够科学与规范。现阶段财政资金的适用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很多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浮于表面, 而没有真正的发挥效用, 作用聊胜于无。

第二, 监管工作落实方面的问题。由于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的来源相对广泛, 并且分配与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在较长的资金流通过程中, 监管工作的落实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监管目的、范围与内容方面存在的不明确, 导致了很多监管职能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由于乡镇财政部门本身的行政级别相对较低, 并且受到上级部门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资金实施与监管中存在漏洞。另外, 财政监管过程中, 很多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政策方面、使用目的以及收益过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公开公示, 很多环节的监管过程从纵向和横向的两方面都存在监督的缺失。

第三, 信息共享的问题。不同乡镇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与渠道, 很多沟通机制的效率和质量都难以尽如人意, 从而导致了相关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 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目的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并且不同的项目内容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 从而整体资金的监管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很多财政信息的到位与公开时间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 相关信息公开还不够全面, 群众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在资金的使用和下发过程中, 很多环节和程序都过于复杂, 并且使用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与掌握收到影响, 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 财政资金难以实现有效的实时监控。

3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路

第一, 对乡镇财政的职能进行明确。要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有效性, 就必须对于相关财政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 完成职能方面的转变。首先, 要对于乡镇的财政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进行强调, 并且坚持县乡共同管理的监管模式。不同地区的乡镇政府, 本身要结合实际地方的具体情况, 对于自身职能进行合理的转变, 并且重视对资金的分配与管理工作, 提高整体监管力度和成效。乡镇政府本身作为基层行政部门, 其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全面的发挥。乡镇的财政部门要对当前的预算和决算进行科学的编制, 并且对于预算和决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管。

第二, 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乡镇政府和相关财政部门, 要对于财政管理方式进行完善, 提高对收支过程的监管力度, 避免出现资金的流失, 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的开展, 也是非常必要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上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财务监管部门要对各项财务和债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监督, 并且给与乡村地区足够的资金使用权利。在乡镇财政部门完成资金的下发之后, 要对于其资金的发放使用过程进行监管, 并且结合相关的绩效考核, 确保资金使用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控制之下。乡镇政府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对于其债务进行动态的监督控制, 将乡镇政府与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账务管理、票据管理、采购控制、收付管理进行共同控制, 提高监管过程的直接性。

第三,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在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中, 要对于相关信息的沟通过程构建一个科学的信息沟通与公开机制, 打造一个阳光的信息渠道, 真正的以开放性的角度入手, 就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进行公开监管。相关财政管理部门要从上下级渠道入手, 提高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保障一个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提高财政资金监督的有效性。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 要对于资金的发放形式、补助的对象、补助的标准、补助的依据和金额等都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并且及时进行公开, 接受来自群众的社会监督,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利。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上, 要结合资金的使用方向, 对于信息宣传进行特殊处理, 保障信息沟通共享过程的有效性, 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真正的让资金的流通在阳光下更加高效、可靠、安全、高效的进行。

第四, 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培训。乡镇财政部门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对财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并且让财会人员已更加专业的业务素质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来面对日常的工作。在相关会计考核与审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要对于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 要对于不同岗位的责任和工作范围进行科学的划分, 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 让各项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有序。另外, 还要积极的组织财会资金监督工作的学习, 提高财会队伍的监管经验和能力, 让监管工作更加精细、科学的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乡镇地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 其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管理, 对于其整个发展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提高财政资金的适用效率, 保障各项政策略施的关键。相关的监管部门要提高整体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保障各项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让各项财政资金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和落实的今天,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关系到各项建设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利政策, 并且整体乡镇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当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乡镇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思路

参考文献

[1]佟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政监督, 2011 (24)

[2]杨鸿彬.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齐鲁珠坛, 2010 (05)

[3]胡双明.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奠定扎实基础[J].山西财税, 2010 (09)

[4]张宗花.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J].会计师, 2014 (11)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8

一、目前实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与成效

按照上级的有关安排和统一部署,目前毛李镇的财政管理模式:一是本级预算资金“乡财县管”,即“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二是“以钱养事”专项资金合同管理,即日常服务费的人头经费及保险按劳务合同兑现,重点项目资金按项目合同管理。三是惠农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即据实申报,专项办理,专款专用,“一卡通”直达个人账户。四是农村财务资金村财镇代理,即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五是其他资金归口管理,即隶属关系属乡镇的乡镇财政管理,属县直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所有资金,县财政国库集中统一收付。

以上财政管理模式的实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抓手,加强了预算管理,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手段,通过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以票管收”,从源头上规范了收入行为,遏制了乱收费,为农民负担不反弹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管理机制保证。三是以资金管理为载体,实现了镇、村干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惠农资金直达农户“一卡通”,日常经费按月均衡拨付,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项目资金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偿债资金直达债权人,有效避免了镇、村违规使用资金,确保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与镇、村机构正常运转。四是以债务锁定为红线,遏制了镇、村及单位的新增债务发生,从根本上控制了举债,防范和化解了债务风险。五是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了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为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尽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财政资金监管,各项措施也很得力有效,但具体到乡镇一级来讲,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乡镇财政监管的财政专项资金门类较多,工作复杂,监管很难到位,作用难以发挥。其主要表现:

一是事前监管缺失。目前,尽管乡镇本级财政资金有规范的预算管理与“乡财县管”,但从财力来讲是处于保运转、保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用自有预算资金安排专项支出很少,因此,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当前除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由镇、村申报外,其他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从什么渠道来、金额多少等,乡镇毫不知晓,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客观上导致了乡镇财政在财政专项资金事前监管上的先天性不足。

二是资金效益不高。目前,除关系民本民生的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外,其他项目资金基本是靠镇、村申报项目争取而来,虽项目有严格的审批与监管,跑项目养人、靠项目度日的现象还是存在。即是好多资金都是用于项目建设,但也有由于管理水平与配套资金等原因而形成的“半拉子”与“豆腐渣”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三是监督技能有限。有的项目资金监管需要招投标或政府采购,从施工合同的签定、项目施工的监管等,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这对乡镇财政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加之财政所人员本身又少,派不出专人跟班工作与学习。

四是监管约束力差。当前,乡镇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具有处罚权,缺乏约束力。比如,项目竣工后,乡镇财政要对项目工程的基建财务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等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处理却又不具有处罚权。同样,在处理个人虚报冒领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乡镇同样面临尴尬境地。

五是动态监管缺乏。这点主要表现在到人、到户的补贴资金发放方面,由于该项资金类别多、涉及面广、季节性强,加之财政所人手少,客观上给动态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每当忙季,总是只能满足于上新数据,对于审核、更正,更新、纠偏总是应接不暇,反应迟钝,导致有的新数据上了,旧的网络原样,进而发生人头经费人死了钱照领不误,与补贴同名、同号(身份证号、存折账号)的重领现象。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乡财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当前的乡镇财政资金,门类较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势在必行。但从实际改革与工作来看,权力在上收,人员在调用,这势必有点影响乡镇财政的作用发挥。因此,首先要调整管理办法,加强乡镇重心。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是当前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管理的难点、重点。尤其是有的项目涉及上下监管、行业与部门监管,加之技术性等问题的交织,很难割清监管主体责任。为此,建议实行“划分类别、分层监管”办法管理。具体来讲:一是按项目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划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项目,像镇、村项目就可为直接管理项目,卫生院、学校项目就可为间接管理项目。直接管理项目,乡镇财政应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间接管理项目,应由县财政牵头,乡镇财政参与或受托监管。二是按项目内容的技术含量要求划分技术性项目和非技术性项目,技术性项目县财政要牵头,乡镇财政参与,非技术性项目,乡镇财政可全权监管。

二要加强计划管理,实行超前控管。这主要侧重于乡镇范围内财政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与上级的沟通问题。要强化项目资金的前期控管,就要加强计划管理,就要加强与项目主管上级的沟通与联系,要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增强计划性,促进可控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县乡互动。一方面,乡镇财政在信息平台了解到上级财政投资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信息后,要主动与县财政项目管理的相关职能股室相联系。另一方面,县级财政在明确各乡镇财政专项后或拨付财政专项资金时,要及时通知资金项目所属乡镇,并告知需乡镇财政直接监管或参与监管的内容或事项,以便乡镇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三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实动态监管。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专管员制度,加强到人、到户专项资金的控管,要定期全面开展乡镇范围内到人、到户专项资金的清理检查工作,确保人员、面积、金额、账号等信息与实际相符。要强化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村级、站所的作用,实施全员、全天候控管,确保随时掌握动态,及时变更信息,确保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准确无误落实到位。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控能力。一要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与在编人员在岗,确保队伍力量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匹配(当前的财政所承担了全镇的财政农经工作,真可谓人少事多);二要多途径、多渠道广纳专业人才,充实财政队伍,不进关系人,不进门外汉;三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现实需要,开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才,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把乡镇财政打造成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良的财管队伍。

五要配套监督权力,强化监管约束。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乡镇财政充分发挥作用。一要适度放开管理权,对乡镇直接管理的专项资金,其管理权可全部放到乡镇财政,县级财政只抽查督导。二要适度放开监督权,对间接管理的项目,可按投资规模的大小和项目内容的技术含量,选择性地放开监督权,即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项目由县财政委托乡镇财政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三要适度放开处罚权,对乡镇财政职权范围内的事,乡镇财政要有处罚权,对受托监管事项,乡镇财政也要有处罚建议权。只有这样,乡镇财政的监管才会有力,作用发挥才能有效。

(作者单位: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财政所)

责任编辑:袁中良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9

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乡镇财政监管职能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章 资金监管范围及工作目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乡镇财政资金是指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体为各乡镇(园区)财政所,资金具体包括:(1)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资金、综合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种粮大户补贴、退耕还林资金、公益林补助、计划生育奖励、高考入学资助金、寄宿生补助资金、高中生助学金、水库移民后期扶助资金、移民建房补助、优抚补助、社会救助、老村干补助、五保户补助、农村低保、母猪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村组干部报酬等。(2)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包括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林业资金、农业资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上级补助农村的各项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

第三条乡镇财政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逐步提高资金项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稳定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第三章 补助性资金监管

第四条财政补助性资金,是指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运转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镇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将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认真核实补助信息。乡镇财政对公示中有举报、有反映的案例,要派人及时到当地核实真伪。对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在校学生人数、寄宿生生活补助人数、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人数、五保户供养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农业保险补贴面积等,在向市财政局或主管部门汇总上报补贴名册前,乡镇财政要有重点地派人到现场进行清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向市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报告。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要按照各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与“一卡通”相结合等有效的资金发放制度,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避免多卡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补贴资金。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乡镇财政要与有关站所一起,认真做好本乡镇范围内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第五条市财政局或主管部门下发的补助性资金,由市财政局通过协调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补助政策文件,并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市财政局的委托,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

第六条教育、卫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乡镇财政要积极配合县财政局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报告县财政局和县主管部门,做好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工作。

第四章 项目资金监管

第七条项目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乡镇财政要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各个关键环节。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县财政局提出意见建议。做好项目公示关。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做好跟踪项目实施关。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财政局报告,按照市财政局委托,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做好及时评估验收关。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

第八条乡镇财政通过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年度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逐步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市财政局负责对乡镇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组织好资金拨付和跟踪监控工作。

第九条市财政局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本乡镇的资金,乡镇财政通过建立与各专业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各站所、村、组、农场、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的项目资金信息,建立项目档案,及时纳入监管范围。落实专人收集市财政局各业务股室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了解下达到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实施监管。通过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情况,评估项目运行效果,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乡镇财政要按照本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镇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学校医院、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随意申报和重复申报项目。对建设项目要进行公示,避免虚假立项、套取项目资金现象。对已完工项目要进行档案管理,跟踪项目效益。

第五章 乡镇本级、村级资金监管

第十一条乡镇财政要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积极清理预算外收入,严格基金收入管理,不断加强收入征管工作,对由乡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要逐步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要及时报送预算,按规定程序报送人大批复,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要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财政局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乡镇财政既要尊重村级组织资金安排使用的自主权,也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方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乡村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第六章 资金监管机制

第十三条市财政局在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明确信息通报制度,将下达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拨款文件等逐级抄送传达到乡镇财政,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对于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建立反馈渠道,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相关股室,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规范财政管理。

第十四条市财政局规范有关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和对乡镇财政的政策指导。根据基层财政反馈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实现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挂钩。财政监督检查部门积极参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配合开展好相关工作。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加强协作将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制度办法、监管重点和具体要求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以便其开展监管工作。并加强财政网络建设,发挥信息共享作用,通过建立信息通道,市财政局发挥枢纽作用,指导和督促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量化、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资金任务和责任。

第十六条建立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及时分析、研究监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立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日常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开展得好、监管工作成效明显、信息反馈及时的乡镇财政,予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并责令整改。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卫辉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10

今年以来,瑶曲镇财政所按照区财政局的工作部署,着力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确保涉农资金安全。

一是严把“公开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通过电子屏、惠民补贴查询机、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对涉农资金、补贴资金来源、资金数量等情况进行公开,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严把“拨付关”。根据上级的资金文件,严格资金拨付环节管理,建立项目拨付资料库,将立项报告、招投标、阶段性验收表、审计报告作为资金拨付的必备资料,确保资金的安全。

三是严把“管理关”。对于一事一议项目以及镇村实施的项目加强监管,建立监管台账,及时将项目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报上级财政部门,切实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优势。

四是严把“检查关”。对本乡镇的粮食补贴面积进行全方面、无死角核查,防止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等行为发生,严格查处弄虚作假人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同时,加强财政内部财经纪律的自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达到自我纠偏,自我完善的目的。

瑶曲镇财政所

谈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 科学化 精细化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了“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领域内充分发挥职能,彰显改革和管理效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已成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随着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财政职能、发挥财政监管优势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监督

近年来,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事业建设及惠农资金逐年加大,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更好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

1.1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财政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性资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

1.1.1预决算资产情况公开、公示,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

1.1.2监管范围。各级财政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和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范围的各项政府性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交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1.1.3建立项目档案。对于县级财政与主管部门下达到本乡的资金,乡财政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做好项目库建设。乡财政要按照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

1.1.4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规范管理水平。

1.2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制度,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设立财政涉农建设资金监管项目、财政涉农建设资金项目、财政补助性资金、乡镇债务管理等台账。

(1)建立补助性资金数据库,各种补助项目的制度政策、相关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的《财政补助性资金管理台账》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明细、建立分类档案,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库专人管理,明确责任。(2)建立乡镇项目资金数据库。(3)建立乡村债务数据库

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管。(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加强乡镇财物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账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 ,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加强财政人员培训,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健全乡村财务管理,发挥县级财政的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起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2.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及财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乡镇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把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执行的重要部门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乡镇财政支持发展、服务“三农”、公共保障和综合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财政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乡镇财政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和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和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和服务发展职能的。特别是针对目前三农政策和资金大量倾斜的现状,明确了“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的职能。在强调乡镇财政保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发展职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发展职能。

2.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府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务承诺,待人热情、服务公开、办事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使我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该进,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3狠抓创建工作,一是针对青年特点抓深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所职工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思想标准和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上来。二是紧扣中心抓形象,做到创建工作与財政工作、与财政事业发展 、与重大建设和改革活动相融合;坚持会计原则,坚持会计报帐标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日报账、算帐、记账工作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档案。发挥职能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掌握工作进度当好“参谋长”。三是增强先进意识抓教育。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工作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把住财政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结论: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上一篇:企业会议新闻稿下一篇:发票领购(缴销)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