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2024-09-01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精选8篇)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1

当今社会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地质工程系举办就业指导座谈会,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有成功经验的经理交流的平台,给予广大同学以信息支持,经验援助,提高相关认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自我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创造辉煌。

二、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就业指导”的专题座谈会

2、活动时间:20XX年3月12日

3、活动地点:汇知方学术报告厅

4、参会人员:地质工程系主任冯小东、副主任李凤贤,就业干事姬宏,地质工程系辅导员王庭海、王建琴、王香、赵震、岳宏伟,及xx级全体学生。

5、主办单位:地质工程系就业协会。

6、具体负责人:姬宏老师及就业协会成员。

三、活动流程

1、介绍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及老师。

2、请冯主任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进行说明,并讲述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要求。

3、请姬宏老师讲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及就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聘技巧、各专业前景和相应的工作岗位。

4、与在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解答:此环节,学生可以将上面没提及到的就业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或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述,由老师进行解析。

5、大会结束,请全体起立,鼓掌欢送领导退场

四、活动主体:现场专题讲解座谈会。

1、由主持人致开场词(姬宏)。

2、领导分别就工作、招聘、企业用人、及不同就业方向经历等作相关介绍。

3、与现场同学交流互动,咨询与讲解。

4、主持人致结束词。

5、活动总结:策划部整理、总结。

五、活动意义: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2

关键词:就业文化,要素结构,网络文化,创新文化

在终身学习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大背景下, 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据资料显示, 2011年至2014年, 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 分别达到660万、680万、699万、727万, 但企业需求量仍在萎缩, 每年有数十万的高校毕业生无法落实工作, [1]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需要将就业文化体系建设和就业政策落实相结合, 根据就业文化的要素开展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 明确政治方向, 优化学生的就业期望值, 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 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建设高校就业文化, 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的内在需要。

21世纪以来, 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出现了扭曲, 主要表现为:就业价值观趋向功利化、理想化、被潜规则化。总之,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在增长, 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冲突, 加剧了就业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问题迫在眉睫。实践证明, 建立良好的就业文化氛围, 对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使大学生们更理智地确立职业价值观。

2. 建设高校就业文化, 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就业文化影响并引导着大学生的就业认识水平, 培养专业技能,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就业心态, 才能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有效应对就业和职场问题。

3. 建设高校就业文化, 是发挥就业导向作用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 不仅需要健康的身心、较强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 高校应以就业文化建设为依托, 以丰富多彩的就业文化和就业实践活动为载体, 密切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企业的联系, 有效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实时沟通。

二、大学生就业文化的要素结构

1. 思想意识文化。

目前, 部分高校大学生期待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 且他们多数是为了寻找一份“工作”, 而不是期待一个“职业”, 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数据还表明,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去向及工作并不认同而选择深造, 而待几年后其就业形势并不见得乐观;而另一部分待业大学生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不小的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题亟待解决。

2. 就业制度文化。

大学生就业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将解决就业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 大学生的就业机制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分别是国家分配制、毕业生选择制以及双向选择制。但当前制度文化建设依然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没有形成多层次、多职能、高效率的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就业立法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 校园网络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最新的就业信息需要更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来源作为支撑。目前, 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除藏书外均设有电子阅览室和读报机, 便于大学生了解更多社会动态和实时就业信息, 关注和明确岗位需求, 建构创新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互动机制。

4. 职业素质文化。

企业需要的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进行培养。企业对毕业生的考核更注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吃苦耐劳、适应能力、自信心、责任心、交际能力和信息搜集分析能力等, [2]由此得出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就业文化建设需要开展多方面的职业文化活动, 进行创新力培养。

三、大学生就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 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

利用学校的展板开辟就业指导专题, 同时在广播站定期开展互动栏目, 宣传最新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 使学生潜移默化受教育。

2. 打造就业文化品牌活动。

在就业指导教育基础上, 开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就业文化论坛、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等, 同时就简历、面试、大学生求职、创业等开展竞赛,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 在团日活动中广泛宣传就业创业理念, 以团学活动带动就业文化的开展, 将就业文化与学生活动相融合。

3.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 注重实践创新。

高校应根据院系专业特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广泛开展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和实习锻炼, 形成完善的实习训练基地。有选择性开展有关实习的调研项目, 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园, 主动联系社会, 借鉴成功校友经验, 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

4.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以“华文杯”和“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为契机, 同时高度重视科创活动的开展, 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 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机制, 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在创新中实践, 丰富就业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4, 第4期.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3

关键词 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性质虽然不同,但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本文在探析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影响的基础上,对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

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分析

1.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观的课程。[1]是一门理论与经验相结合,重视实证性研究的课程。[2]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与就业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产生的背景。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西方国家开始并发展,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90年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各高校日益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又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与评估做了明确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就。

1.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已明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三个层面的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认识自己、职业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分类知识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并提高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问题解决、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技能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力求实现既定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空泛刻板。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存有大而空、偏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学生未真正体会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深入参与其中。

其次是教学形式单一死板。受不同因素影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目前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所主要运用的教学形式,未能采用以丰富学生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其知识运用能力的锻炼。

2 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知识对我们将要制定的教育和生涯决策的类型有很重要的影响。除了探索职业和工作描述,就业决策肯定受到我们对组织文化知觉的影响。[3]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开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有重要意义。

2.1 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为了实现生涯目标而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社会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自身客观认识和评价的行为过程。[4]未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之前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自己性格、兴趣、技能、理想和价值观等的认知。课程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生会尽可能清晰、准确、丰富地思考自身,系统地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真实自我。

2.2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多种多样,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诉求。学生将学到得理论知识运用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职业素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不仅需要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既是课程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的需要。

2.3 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培养能力的实践平台,学生多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深入理解所学理论观点、消除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而验证教学阐述的观点。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所学的理想化内容逐步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3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

3.1 支持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虽然性质不同,但其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要减少理论性教学内容的比例,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2 以专业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把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发展和职业技能拓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及对应的职业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体验方式获得职业技能、职业素质。

3 转变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理念,使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相配合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就业实践平台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消化、巩固课堂教学中已掌握的就业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从事就业活动所需的就业知识、就业技能,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能力,促进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相结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质量、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鸿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111

[2] 陆志荣,邓云晓.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学的发展构想[J].理论纵横中国成人教育.2009(12):22

[3] 罗伯特·C·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7

大学生就业讲座策划书 篇4

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当前商业形式,发展方向。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走向社会,找到满意的工作,走向自己满意的人生路。

时间:暂定于10月25日下午六点半,因为那天是周日方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听到。

地点:本协会决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天堂,而此次的讲座将会讲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希望广大同学们前来听讲座。

嘉宾;各协会负责人,院团委领导、主席。

宣传部:张贴海报宣传此次讲座。

外联部;邀请嘉宾前来。

秘书部:负责会场的考勤情况。

财务部;负责场内嘉宾的饮料水果等。

讲座的过程安排如下:

1、组织部;负责安排场内布置。(四点)

2、讲座开始前准备一只优美的舞蹈,缓解台下气氛。(六点十五分)

3、舞蹈结束有人宣布讲座正式开始。(六点三十分)

4、讲座开始(持续一小时)

5、讲座结束(七点三十)

6、有会长送讲师出校。

7、有组织部与财务部负责整理会场的卫生。

策划大致如下;可又具体事情略加变化。

关于大学生就业讲座策划书 篇5

活动目的: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量的企业及工厂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问

题,作为本届毕业生应如何面对人才过剩的就业压力,他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本次活动就有关大学生应如何在乱世之中取得立足之地进行现场的讲解和释疑,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找到或创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活动内容:我们请学院招就办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述和分析09年就业面临的问题

以及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我校毕业大学生正确和科学的进行就业。

活动对象:我校毕业生为主体,其它院校毕业生或我校大一.大二在校生也可。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0号(星期五)下午1:00

活动地点:报告厅

领导嘉宾:届时我们将邀请团委老师和院学生会.各系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记者

站.活动意义:通过这样的现场指导和解释一方面指导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给未毕

业的大学生敲响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及文化知识,以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活动流程:1由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及前来的领导嘉宾。

2主持人邀请主讲人开始讲解,讲座进入主题。

3主讲人宣布进入自由提问环节,由主持人主持主讲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释疑

4由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及感谢主讲人

经费预算:茶叶及纸杯30元

横幅180元.海报60元.传单200元

主讲费300元.主持人服装50元

其他费用100元

合计:920元

人员配置:信息网络部:负责联系主讲人及学院领导和嘉宾。

外联部:负责帮助就业宣传部的各项工作。

办公室:全权监督各部门工作。

就业宣传部:负责横幅、海报的制作及发放。

预备人员:负责主席团及综合负责现场意外情况。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策划书 篇6

“方向”演讲比赛

一、活动目的 :没有了方向,那便如大海行舟而无罗盘,永远地游荡

在空旷的海上。树立人生方向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增强交际口才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加强大学生对人生目标和方向的见解,尽早认清及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活动主题:认清人生方向,树立人生目标。

演讲主题:方向

三、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学生会 就业实践部

四、大赛要求:

报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上报参赛人员名单或本部在荟萃广场

组织报名

五、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在校园内作全方位的广泛宣传,并组织报名工作。

(2)报名形式:个人或团体报名

(3)活动时间:初赛:XX月XX日(初赛获胜者进入决赛)

决赛:XX月XX日(决出获奖者)

(5)活动地点:初赛:唐岛湾三楼大厅

决赛:唐岛湾三楼大厅

(6)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六、人力资源调配:

1、比赛用品及奖品采购

2、评分表:评分表的打印、统计、整理和保管。主要负责人

3、场内外秩序:就业实践部全体人员。主要负责人

4、横幅:信息部负责横幅的悬挂,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传播。横幅内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向”演讲比赛

七、奖项设置:

1、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八、参赛选手的要求

(2)参赛人数:不超过30人

(3)举止大方,表现自然,与观众有目光交流。

九、(一)初赛复赛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并介绍评委及嘉宾

(2)参赛选手按照顺序依次演讲

(3)主持人注意衔接

(4)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并通知参赛选手等待复赛结果

(5)相关人员注意及时通知

(二)初赛评分流程

(1)一名选手演讲结束及进行评分。并计算出最终得分,由主持人宣

(2)在评委给出的分数中,一个个评委所给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最

终成绩,并以此评得出复赛名单

十、(一)初赛活动具体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并介绍评委及嘉宾

(2)老师致辞

(3)参赛选手按照顺序依次演讲

(4)最后一名选手演讲完由评委做点评!

(5)主持人宣部赛成绩

(6)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7)按统一安排一次退场

(二)决赛比赛评分

(1)一名选手演讲结束及进行评分。并计算出最终得分,由主持人宣布

(2)演讲结束后由评委做总评。并以比赛成绩宣布各参赛队员的成绩以及获奖者

(3)在评委给出的分数中,一个个评委所给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并以此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十一、评分细则

(1)仪表形象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演讲内容: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要求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由流畅,富有真实情感。

(3)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口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富有语言艺术,表达通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4)综合印象10分。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现场随机应

变能力)做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十二、经费预算

嘉宾及评委的矿泉水———50元

横幅--------50元

奖品———-200元

海报----------50元

其他----50元

总计:400元

十三、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提前到场

2、各队提前到场!按指定位置就座,并注意会场纪律

3、评分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

评分要求:

十一、评分细则

(1)仪表形象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演讲内容: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要求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由流畅,富有真实情感。

(3)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口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富有语言艺术,表达通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4)综合印象10分。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现场随机应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7

1 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

1.1 茶文化起源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从神农尝百草开始, 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中国的茶文化拥有很多的历史传说, 很多诗词名家的作品中也留下了不少茶的身影。茶文化最早开始与魏晋时期, 在唐朝时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在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发展达到了顶峰。从茶文化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美德, 茶的廉洁、朴素的气质和情节, 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们常常以茶来明志, 以茶来表明清正廉洁, 所以中国的茶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1.2 茶文化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结合了很多综合的学科, 并且融入了中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思想, 结合了儒家、道家、释家的思想精华, 有着哲学的智慧以及道德伦理精神, 这些优秀的思想都在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茶文化内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和”字, 学习茶文化的内涵又要讲究一个“静”字, 只有静下心来, 才能更好的学习茶文化的内涵, 所以大学生在对茶文化的学习中也能培养其平心静气的处事方式, 增加其修养和素质, 帮助其内涵得到提升。在茶文化的身心感受中, 讲究的是“怡”, 在对茶文化的学习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用心去感受, 戒骄戒躁, 提高自己的审美领悟, 这一特性也帮助大学生锻炼心理素质, 培养其乐观开朗的心境, 在职场中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 才能够从容应对。

2 茶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中国的茶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来说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在本文研究期间, 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9 个专业的三百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大学生们对于茶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 对茶文化的内涵理解的也比较浅显, 没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内涵完全不了解, 但在调查中, 有80%的学生认为茶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对于其就业能力是有帮助的, 因此在大学中开设茶文化的课程, 组织大学生进行茶文化的学习, 对其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2.1 培养礼仪规范

茶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礼仪规范有很重要的帮助,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在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有礼貌的人以及行为礼仪规范的人, 可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行为礼仪也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中的一部分, 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行为礼仪规范,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在泡茶以及品茶的过程中, 有很多的行为礼仪的体现, 例如, 向他人敬茶是对他人表示尊重, 中国是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就有以向别人表达敬意的习惯, 在对茶文化的学习中处处可以学习到礼仪, 这对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2.2 提高审美品位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不仅有茶, 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艺术形式, 涉及范围广, 绘画、雕刻、书法、音乐等都包含在内。茶文化以其综合的艺术形式和广泛的艺术范围, 向大学生们展现出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 这个茶文化内涵的世界是古朴、清幽的, 时刻透露出茶文化的内涵美。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 可以同时学习到多种艺术形式的内涵, 能够快速的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茶的外形、味道、以及泡茶的手法中, 无不流露出茶的优雅、别致、清幽, 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 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让大学生对美的感悟更加透彻, 鉴赏能力大大提高, 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尤其是从事设计等相关行业的学生, 更是提高了鉴赏和审美的品位, 在设计等职业道路上能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

2.3 完善知识体系

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学习, 可以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等历史轨迹中, 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对茶文化的诗词学习中又可以了解很多的诗词, 这对完善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帮助的。茶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社会上的行为礼仪, 规范制度, 以及风土人情等。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 大学生们还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诗词歌赋、楹联、绘画、雕刻等方面的知识, 让自己的人文知识更加丰富, 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在大学生的就业方面, 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增加见识, 尤其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学生, 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 将有更丰富的素材和知识储备。

2.4 增强团队意识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 这也就意味着要融入集体, 与他人和谐相处。大学生在学习中国茶文化的同时, 可以学习这种以和为贵的精神, 在工作和求职的过程中, 能更好的适应集体, 更好的与同事相处。工作的过程也是与人相处的过程, 若没有基本的与人相处的本领, 将被社会所淘汰。通过学习茶文化, 以及从事茶事活动, 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性情, 学习到茶文化的核心内涵, 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让大学生走入职场之后能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通过茶文化的学习, 培养了自己的就业能力, 让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激烈竞争的职场。

3 中国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

3.1 普及茶文化基础知识

高校应该将茶文化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同时选用具有专业茶文化知识的老师为学生们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将茶文化的知识和内涵, 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中选取有利于大学生的方面进行讲解, 从而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大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茶文化的教学, 要多给学生提供认识茶、体验茶的机会, 深层次的了解茶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方式上, 尽量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法, 从多方位带动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教学、茶文化讲座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印象和理解, 全面普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3.2 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茶文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 还应该积极带领学生多参加茶文化的活动, 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扩大教育的意义, 让茶文化教学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大学生可以开展茶文化节等活动, 通过茶艺表演, 茶事服务等实践过程, 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 从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让茶文化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通过这些茶事活动, 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内涵, 更好的适应职场, 为校园创建更丰富的文化。

3.3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 茶楼茶馆越来越多, 是人们修身养性、交友会客的首选场所, 且中国的茶远销世界各国, 需要大量茶文化专业的学生。茶行业对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懂得茶文化内涵的人才, 有很大的需求量。在大学校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茶文化的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同时不仅仅是茶行业, 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 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多无形的精神内涵财富, 不管今后从事哪种行业, 茶文化都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帮助学生提高了就业能力。

结束语

在如今的大学生教育中, 加入茶文化的教育, 利用茶文化的各种内涵, 通过茶文化以及茶事活动教育的形式, 让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以及道德修养, 整体提升其综合素质, 让大学生的行为礼仪更加规范, 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团队意识更加强烈, 与人的相处更加和谐, 在今后步入职场之后, 能够更快的融入职场的环境, 与同事和谐相处, 懂得为人处事, 能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压力,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增强技能, 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俞鹏.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6) :156-157.

[2]龚永新, 张耀武.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J].广东茶业, 2009 (5) :31-34.

[3]王鑫明, 张艳沁.创新创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的综合研究——基于创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7) :20-22.

[4]傅鸿飞.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人才结构培养失衡[J].市场研究, 2007 (1) :12-14.

[5]傅鸿飞.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人才结构培养失衡[J].数据, 2007 (7) :39-40.

[6]黄炳超.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要素、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 (8) :8-12.

[7]施由民.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J].农业考古, 1999 (4) :43-47.

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8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女大学生;就业

1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一个家庭消耗大量金钱和精力供养学生完成学业,其结果是有一部分人依然没有一个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出路。许多国家的政治动荡就是由就业问题引发的。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一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人数超男生64.78万人,占51.35%。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根据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2015年在北京等地多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高达86.6%的女大学生受到过一种或多种招聘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折射了校园文化环境的熏染。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各种不良的价值观也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中,女大学生涉世不深,辨别能力差,容易被校园环境中不良的风气和思想所迷惑。其变化具体体现一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渐变弱,就业目的主要放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上;二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就业时更多考虑的是工作的薪金和福利问题。

2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自提出之时起,就有多种不同理解。有人说,校园文化是一种代表广大师生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也有人说,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是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水平状况的总体形态。总而言之,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载体是物质文化。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意识存在。无论是在读的学子还是工作的员工,但凡提及校园名称,就会让提及者联想到的一种校园形象。愈是年代久远的学府,其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愈发强烈,几乎成了一种校园的标签。

3 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

当代的中国,虽然处处彰显男女平等,但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舆论中,成功女性往往有“女强人、女王大人”的注脚,对于事业成功的女性,公众在潜意识里总认为她们在生活上必然存在某些缺憾,甚至喜欢对私生活进行捕风捉影。而女性从业者,其工作上的专业性也比男性更容易被质疑。201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就曾以“女性:被低估的领导力?”为题进行深度探讨。除此之外,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女大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不如男生,不需过分追求上进,重要的是成家、生儿育女、操持家计等思想。家庭环境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的言论,也比比皆是。如果女大学生想成功突围,正确面对就业和个人发展,除了坚定的个人信念,校园文化环境的正面促进和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

4 强化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引导女大学生就业

4.1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正三观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提升。要使女大学生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就业后自我价值的实现,来体现对国家的贡献。以讲座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走出个人价值的迷茫,扭转汹涌来袭的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等思想,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关,对未来的人生做好规划。要讓女大学生们明白,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来源,才能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进退有度。同时,还要对女大学生做好法制教育,让女大学生熟悉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民法、行政法、劳动保护法及妇女权益保护条例等。只有手中握有利刃,才能在职场的拼杀中不至处于弱势,成为沉默的羔羊。

4.2 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女大学生而言,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对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就业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帮助女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除学会专业技能外,还培养出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能力。高校应当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提高专业能力的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应对技巧的职业礼仪讲座,帮助构建就业理想的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还可以请一些事业有成的女性校友回校进行专场的分享会,给即将走入社会的学妹们支招,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女性的转变。现在多数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咨询室,高校当应用这一有利工具,定期对即将走入职场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解除她们在应聘时遇到性别歧视的困扰,或是面对专业岗位表现出的不自信,又或是在职位取舍上的难以抉择。

4.3 丰富女大学生就业的硬件资源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机构日趋完善,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了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但是,这些机构中并没有对女大学生就业进行专项资助的部门,没有人来对女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专门的辅导。这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一个缺失。在经济新常态下,女性成为了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据易观智库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女性经济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女性用户同比增长5.7%,在移动购物领域女性消费更是高达70.60%。“女性经济”的崛起,为女性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女大学生秉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相比于男学生更细腻、敏锐、有韧性。高校应发掘女大学生的自身优势,为女大学生量身打造就业途径,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女大学生更快更好的自食其力。高校还可以利用社团的形式建立一批女大学生的创业组织,与毕业的女性校友紧密联系,请校友们专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锻炼的机会,让女大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受到正面形象和事例的影响。

5 结语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特别的一群,她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环境、传统文化、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制约。女大学生能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而不是男性的附庸,需要在大学校园中对自身不懈的打磨。而校园文化这一因素,渗透在打磨过程的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态度。二者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肖婷婷.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创业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芳.高校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3.

[3]郭黎岩.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因素及促进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2012.

作者单位

上一篇:酒店员工语言艺术下一篇:提交的离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