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总结

2024-09-02

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总结(通用13篇)

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总结 篇1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增强社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社员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通过这学期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就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总结。

一、具体工作:

(一)撰写课程纲要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每一节课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

(1)围绕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2)利用生活场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针对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4)探究现实世界,为学生以数学服务社会、学会创造搭建舞台。

3.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2)学生学习的成果

二、课程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2、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在“趣味数学”社团活动,很多同学在有趣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3、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趣味数学”社团不仅有室内的课堂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和枯燥的解题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在我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们的学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

时也让感受到了成功,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4、给老师一个学习的一机会。

在辅导的工作中我发现:“趣味数学”社团活动的辅导需要我们老师投入的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研,一个学期来我们老师的解题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加大了老师的知识面。

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总结 篇2

(一) 创造富含趣味的数学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将学生快速有效地引导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踊跃地接受教学内容, 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时, 应当首先创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 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 教师要富含情感地进行课程解析, 通过自身情感的爆发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注入,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也是一门活力四射的学科, 符合他们精力充沛的特性;其二, 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深入学生群体, 消除代沟, 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关心, 使学生觉得是和老师在一起进行学习, 是和老师在一起进步, 这样, 老师的建议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学生对老师的批评的抵触情绪也不会很强烈;其三, 以现实生活例子为引导, 使学生投入教学过程中去, 比如教授学生认知图形的时候, 举例“车轮是圆形的”, 再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圆.

(二) 采用丰富有趣的数学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追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式教育, 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而数学趣味性教学方式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系列不足而产生的.

1. 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容易受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影响, 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从触摸和实际操作中体会激发求知欲望,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算数问题时, 让学生用实物进行具体操作, “数手指”便是最好的个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辨别图形教学模型, 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让学生对图片的识别, 对现实数学问题的采集等进行科学的锻炼和培养

2. 开展创新练习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练习辅导时, 不但要将传统实用的练习方式教给学生, 还要注意开展富有情趣的新颖练习方式, 比如新口诀式的练习方式, 想象练习方式, 口头练习等,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练习的多样性, 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练习活动, 将知识转变为技能.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接力、数学趣味问答、数学拓展问题讨论等,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课堂教育成效;在课外, 要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 使学生了解数学适用的广泛性, 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 还可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 除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大型赛事, 还要积极创办校园数学知识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体会到数学科目的趣味, 促使学生好好学习, 自我完善和提高.

4. 合理运用教学材料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规划安排教学进度都是按照教材来编排的, 脱离了教材教学工作就难以有序进行.但是教材也并不是万能的, 例如教材中所举出的例题分析, 也许只能和部分地区学生挂上钩, 而脱离了其他地区学生的生活, 在学生认知例题的时候难免觉得陌生, 从而造成理解抽象和理解偏差等现象的发生,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摈弃书上的例子, 从当地学生生活中找出相关的事例对例题场景予以代替, 使学生联系实际, 更易接受.而教科书中安排的拓展知识、训练题、思考题部分也是教材的精华所在, 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练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这一部分, 教师要精心安排合理利用.

(三) 活学活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针对我国的智障学生群体, 在培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式教育方式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智障学生比较于一般的小学学生而言, 教学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取得的成效更加不容乐观, 因为智障学生是整名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自身的学习面临着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既然生活化教育方式在如此特殊的学生群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那就意味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因此, 生活化数学教学方式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方式必然可以借鉴于小学生数学教育当中, 同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取得惊人的成绩.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 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工程项目, 是国民素质提升的基础建设.在新时代、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 小学教育也在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改革, 而小学数学教育也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国家改革整体指导下进行创造性改革, 其中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实例.通过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探讨, 使教师积极发挥个人才能, 改善教学模式, 从而集思广益地完善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推进小学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2008.

[2]隋鸣, 许敏慧.数学实验活动与数学教学.数学教育学报, 2004.

[3]沈林.黄翔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类型与原则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类型与原则中国教育学刊, 2011.

小学生趣味实验社团的实践研究B 篇3

教育要促进学校的现代化,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社团能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示特长的天地。社团已成为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自2008年开始,学校将社团活动的时间纳入课表,保证每周2~3节的活动时间。组建了科学类、艺术类、体育运动类、文学类、史地类、数学思维类、英语类、影视类、动手实践类、主题探究类等多样化的社团组织,开发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超市,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

然而,由于缺乏前期的调查、必要的课程研究以及社团运作机制不够健全、社团经费和资源少、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尚未进行及时的概括总结、组织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缺乏系统化等现实情况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更加高度重视对学生需求的调查、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对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建立能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科学兴趣的趣味实验社团。

通过各种趣味实验课程的研发与学习,促成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综合发展,感受科学的博大精深,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持续保有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课程的开发,拓展实验教师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打造趣味实验社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特色和品位。

三、研究内容

1.建立趣味实验社团。

2.趣味实验社团的课程开发与研究。

(1)以教材《我们周围的空气》《生命之源——水》为基础,开发有关物质的小实验课程。

(2)以教材《电和磁》为基础,开发电子积木课程。

(3)以教材《光与色彩》《物体的运动》为基础,开发陀螺课程。

(4)以教材《植物的一生》《土壤和生命》《共同的家园》为基础,开发种植课程。

(5)以《无处不在的力》《神奇的能量》为基础,开发航模课程。

(6)以教材《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养蚕》《它们是怎么延续后代的》《进化》《骨骼与肌肉》《呼吸和血液循环》《人体的司令部》为基础,开发生命课程。

3.教师在趣味实验社团的指导作用的研究。

4.学生在趣味实验社团的自主实验的研究。

四、研究成效

1.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科学素养。

丰富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趣味实验社团项目繁多,选择多样,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每个社团中,都能解放学生的双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更成功举办了科学嘉年华活动,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科学的神奇魅力。

培养健康心理,提供心灵空间。心情是人生动机的最根本的源头,学生在趣味实验社团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和团队意识,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

2.提高科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趣味实验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能引发学生的个体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金钥匙比赛、机器人竞赛、电子技师活动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充实教师教学,提高科研能力。

建立特色社团,开发社团课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组建了多样的趣味实验社团。

參加各类比赛,开设公开课讲座。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参加了各级各类的比赛,开设了公开课、研讨课、讲座,锻炼了各个方面的能力,成绩突出。

确定研究方向,撰写论文反思。老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撰写了多篇文章。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活动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简单的算式。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

三、活动内容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活动的内容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向性。如:

(一)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思考题和综合题,训练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顽强学习精神,配合课堂教学的某些内容,制作数学教具和学具,或者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收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四、社团计划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此社团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将传递更多的数学知识,尤其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社团活动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活动,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四一班教室

3.活动课题:数学小故事、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视频、课题授课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六、活动措施

1.乐学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猜数学谜语、走迷宫、当售货员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及独创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并从中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2.巧手操作、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教学手段,重点引导学生办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日记、数学报等。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倾听数学讲座

小学生学好数学,除智力因素和掌握学习方法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发展。如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习惯、刻苦学习的精神等。这就要求数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责任感、自信心等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因此,在社团活动课中,用讲座或报告的形式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家的成就和数学的历史,讲述青少年学生勤奋学数学的动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数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举办数学故事会、数学游艺会的形式,讲数学故事,玩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寓数学知识于各种游艺活动中,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5.应用社会调查

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社团活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技和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把调查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引导学生作简要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七、活动进度表 学时活动内容

第1学时数学家儿时故事 第2学时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一)第3学时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二)第4学时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三)第5学时口算练习

(一)第6学时口算练习

(二)第7学时口算练习

(三)第8学时解决问题的灵活算法 第9学时身边的图案美 第10学时用画图法解题 第11学时填数游戏 第12学时统计的深层探索 第13学时可能性的趣味游戏 第14学时图形问题 第15学时巧妙求和 第16学时变化规律

(一)第17学时变化规律

(二)第18学时最优化问题 第19学时解决问题

(一)第20学时解决问题

(二)八、注意事项

1.社团活动做到定点、定时、定人,每位授课教师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做到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沟通。

2.社团讲授内容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与能力培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

《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教学总结 篇5

周文莉肖本春本学期,我们根据《泰安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选修实施意见》和学校“二期课堂改造方案”设计了“快乐走班”的课程开发,通过双周周三下午的走班活动,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现将本学期的一些点滴做法和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提高思想认识,端正走班教学工作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让学生得到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结合本校和数学教材特点,我们认为适当增加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内容很有必要。这样可以补充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展示教学的价值与魅力,让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提供切实有效地帮助。介于以上认识,我们端正了思想,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发展,我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学生都有收获。

二、下功夫认真备好课,争取课堂有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决定吧数学阅读课堂变成有趣的课堂,充分调

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精心准备课,上好课,上网查资料,找资料整理,本学期我们分别整理了数学小故事,趣味知识阅读,数学小知识等资料丰富的内容讲给学生,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堂上采取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玩得快乐中学到数学。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好玩的,同时又是蕴藏着无现奥秘的,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将来他们之中说不定就会产生数学家呢。

三、加强阅读指导,写好数学日记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有助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我们一般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并且在学生们阅读时,加强了对他们的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巧,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所阅读的知识验证老师的讲解,敢说敢问,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包括今天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感想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维和动手动脑活动中来。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趣味体育社团工作总结 篇6

这一学期我们的趣味体育社团活动有序开展。社团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带来了兴趣。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社团活动。利用趣味体育社团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我们根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开展社团活动。

本学期的体育社团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体育社团活动时间、地点、活动材料等,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

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三、主要经验和体会

1、我每次活动都会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多样化。“斗鸡”、“30米障碍跑”、“赶猪接力”“多足虫竞走”等成为最吸引眼球的集体项目,每周一次活动,内容不重复。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4、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把一些体育课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虽然我在努力完善自己,但目前自身还是存在问题的,归纳有几点。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2、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世界瞬息变化。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3、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活动量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弹跳力和柔韧等素质,因此在社团活动中应强调身体训练。

4、活动的“多样”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多”,而忽略了质量。要保证设计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一味贪多只会造成眼花缭乱的感觉,华而不实,也会增添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度。

5、社团开展所需用品单一,学校投入较少。

浅谈小学趣味数学 篇7

一、趣味数学课堂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一堂课的开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它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堂课要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别出心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如何营造趣味的数学课堂。

1. 用故事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比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我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比”的内容: 你们听说过神算“小智慧精灵”吗? 有一天,他去朋友“小可爱精灵”家玩,发现“小可爱”正在做一道数学题: 1600÷25 =? “小智慧”看了后,口算就得出了答案: 64,同学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吗? 原来他是运用了比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 通过运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了今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就会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总是有利于学生思考,发展思维。因此,老师要善于在课堂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思考,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小数乘法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问学生们: 大家不要计算,谁能知道4. 235×2. 4的结果有几位小数? 给学生造成悬念,让他们因为好奇而更想知道结果,因而思考、探究,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加努力的学习本堂课。

3. 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他们有亲切感,由于与生活密切联系而要努力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从家里带来一个钟表,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问学生: “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件东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然后老师可以边放映幻灯片边发问: “上面有三幅图,看起来一样吗? 他们都有三根指针,为什么他们长短都不一样呢? 还有,指针的指向每幅图都不一样,有不同的寓意吗? 是不是指不同的时间? 学了本堂课,我们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会看时间吗?”用生活中的实物引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用些其他方法,不管是好奇心、求知欲,还是情感,关注的需要,都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发展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本身来讲,就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因此,老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趣味数学练习

练习可以巩固先前学习的知识,它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能为教学营造一个重要的环境。但是,如果练习的形式呆板,内容乏味,能将学生学习新知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湮没,把学生学习的愉悦心情、兴奋竟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需要老师将数学的练习设计的趣味精彩。

1. 注意练习形式的层次性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老师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做模仿性的基础练习,然后做提示性的变式联系,最后让学生做拓展性的思考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降低了习题的坡度,能够照顾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将会保持兴奋的学习兴趣。例如,知道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求第三角( 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 ; 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求另一个内角(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是90°) ;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和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相等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其中两角相等解题) 。这样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练习,难度逐渐加深,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不枯燥。

2. 注意练习形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一些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做,通过这样的习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乐趣,变知之为乐知。比如,给学生出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的练习题: 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要有两个内角都是直角。这时候,同学们开始画起来,可是画来画去,个个苦思冥想,没有一个人能够画出来,关键时刻,老师说出这样的三角形根本“画不出来”的原因,学生们会恍然大悟。

3. 注意练习的技巧性

例如,做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同学做个简单的练习:“某个钢铁厂,它一周可以生产2. 8万吨钢材,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钢材呢?”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即: 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然后再让学生做比较复杂的练习: “某一钢铁厂,它一周的前三天生产了1. 2万吨钢材,后四天每天平均可以生产0. 4万吨,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钢材呢?”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异同点,从而找到本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技巧性,解答此题。

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能够趣味练习,做到“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拥有对数学的积极性。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练习产生兴趣,老师在练习中提示学生,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我,把练习作为主线,在练习中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将知识系统化,深刻理解,运用自如。

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总结 篇8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本学期的数学思维社团活动进展顺利,现进行总结:

一、思维社团教学活动

1.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出勤是社团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

2.抓纪律

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社团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在每次的社团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言情况实行加分、扣分制度。

3.重备课

社团活动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每次课前都制作好课件。

4.重上课

一节课的社团活动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学思维

组织社团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平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社团活动的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三、教学效果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篇9

一、“思维开发”活动的依据

1、多元智能学说: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是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2、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逐渐减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日趋增多,不断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被问者不断思考“好”的问题,就可以被教师引导着自己发现真理。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小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凡事总爱问几个为什么。“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思维涌动、活跃的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打造学生思维睿智的大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灵度和速度,独特角度和创新度。

二、活动开展的原则

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

思维品质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的学习及课内外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相当,逐步递进,适当设计一些条件的变式以及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个性化原则。

个性的不同,思维背景就不同;角度不同,发现事物的层面就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的也就不同。发展学生个性就是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3、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赏识孩子的思维行为,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点燃孩子思维进取的火花。

三、活动开展的方法

(1)科学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2)“灵活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4)激发求知欲望,引发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5)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6)引导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7)提供联想的机会,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趣味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 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被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差。那么需要通过什么教学方法, 才能让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呢?这需要教师在兴趣方面引导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轻松愉悦的, 学生学习兴致得到提到, 学习效果也就会好。那么, 小学的趣味教学课堂又该怎样去构建呢?

一、在游戏过程中传授知识

小学生普遍都爱玩游戏, 这是孩子们所具备的天性, 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刚入小学时, 教师应当延续这一种游戏教学模式, 从而不至于让学生对小学教学感到难以接受。因此, 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游戏情景来讲解课堂上的知识。假如这节课要讲的是“1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找十个学生让他们依次排列, 扮演不同的数字, 并让讲台下的学生根据黑板上教师给出的算式匹配相应的学生。在这过程中, 上课内容没有变化, 学生也还是那群学生, 然而游戏却点燃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学生纷纷踊跃参与课堂, 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初, 怎样才能让学生最快的对学习的图形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呢?教师可以把连连看的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寻找相同的图形的过程中, 能够区分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 发现不同图形的特点, 加深对图形特点掌握程度, 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二、课堂中穿插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 小学生基本都是故事的爱好者, 小学生从小便在父母的故事熏陶下成长, 他们是通过故事而对世界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中穿插一个趣味小故事, 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本上的知识。例如, 教师向学生讲解4+2 为什么等于6 的时候,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灰太狼这天偷袭羊村, 首先在草里抓到了四只羊, 又在河边抓到了两只, 回到家后红太狼问灰太狼“:今天收获怎么样?”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来帮灰太狼回答。这样一来, 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用数学方法解释这个问题会十分枯燥无味, 学生对此提不上兴趣, 故事的插入让学生原本难以接受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习题训练中加入趣味元素

课后练习一直都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能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然而单纯的算式练习让学生很反感, 他们把这当作一种负担, 任务式完成练习, 那么效果也不会高。对于这样一种学习现状, 如何设计有趣的学生喜欢的课后习题, 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把简单的算术用文字方式或者卡通图案方式表现出来。例如, 在1+1=?的练习中, 教师可以把1+1=?设计为:东方飘来了一朵白云, 西方又飘来了一朵乌云, 那么天空中现在总共有几朵云呢?又或者, 可以在练习册上把1 更加图像化, 用一只蝴蝶的形象代表1。这样设计的课后习题充满童趣, 学生像看故事和看连环画一样进行课后练习, 他们能充分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高了。

四、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趣味评价, 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信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视的, 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 这样他们学习的兴致才会更高。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判时, 不应该用“优”“良”“差”这几个字概括, 而是可以采用趣味评价, 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作业优秀的学生作业本上可以告诉他们做得很比喜羊羊还要棒, 激励其再接再厉, 而对于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要鼓励学生更加努力, 不要做一条懒惰的毛毛虫, 而要做一只奋发向上的蝴蝶。评价尽量贴合童心, 以鼓励教育代替批评教育,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带来的善意, 对学好数学有着满满的信心, 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五、让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爱动, 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因此可以安排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 学习数学加减法的时候, 可以开展一次角色扮演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售货员和顾客,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亲切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这过程中, 多样货物的总价钱与找零问题很好地为数学中的加减法练习提供了生活素材。学生要扮演好角色, 就必须把数学练习做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增进学生间学习上的交流, 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爱好, 让活动成为教学方面的垫脚石。

小学的数学教学, 应该把兴趣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让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在以后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14) .

数学趣味竞赛活动总结 篇11

此次活动提高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家的数学能力,思维灵活度,扩大数学建模协会在我校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家的数学能力,思维灵活度,扩大数学协会教师在我校的影响力。在2012年11月7日,我数学建模协会在修远1102和1103举办了“2012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0多位同学参加了竞赛。同时,数模协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门部长纷纷到场组织活动。

晚上18点半,数模协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长,干事到场为活动做准备。同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也陆续入场准备考试。19时,竞赛试题已分发完毕,由主持人介绍竞赛注意事项,并宣布竞赛正式开始。随即,同学开始紧张而专注地答题。21时,主持人宣布竞赛正式结束,参加竞赛的同学陆续离场,数模协会各干事开始整理竞赛会场,随后主席与副主席,各部长和干事共同评改试卷并记录成绩,至此,本次竞赛完满结束。

数学游戏社团活动总结 篇12

一、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家小故事”“解题方法”“趣味俱乐部”等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在活动中,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同学们自由的讨论,探索,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而现在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觉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在《趣味数学》小组活动中,我们不但加深了课堂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趣味逻辑问题,图形的转换问题,解方程的技巧等,使学生提高了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适当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知识转换,归一问题等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学生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趣味数学》小组的活动内容,不仅有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有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如:剪一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转换成梯形等。这些实践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仅仅是“无聊”的计算,也有更多趣味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一数学理念,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 篇13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它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可以多种教学手段来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声像同步的有效教学情境, 使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使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加富有趣味性, 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起到先声夺人, 吸引学生有效注意力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 将其剪开, 再将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样利用多媒体将剪与拼的过程全程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发现将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原来的圆形与经过剪切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产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学生得出虽然形状变了, 但是二者的面积并没有变, 这样将新知求圆的面积转化了求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怎么求呢?由于采用多媒体进行剪与拼, 形象直观, 学生很容易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半径, 而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周长的一半, 这样自然而然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二、设计趣味问题,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新颖有趣的问题, 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积极地解决问题。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学生就会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 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有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活力十足, 教学氛围轻松、愉悦, 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自然也就不会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而繁琐的事情, 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强烈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年月日”时, 我问学生, 都几岁了, 过了几个生日, 学生回答, 11岁了, 过了11个生日。我接着提出:有一个大哥哥他今年17岁了, 你们猜他过了几个生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也过了17个生日了。此时我告诉学生: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纷纷猜测着各种可能性, 我都一一否决了, 然后告诉学生总是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过的生日要比我们少许多个。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他们过的生日要比我们少。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使得学生求知的火种被点燃, 学习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动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干。”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 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亲身实践,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 促进学生手脑的协调发展, 让学生在动手中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 潜能得以挖掘, 让学生在动手中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 使我们的教学趣味性更强, 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更足, 兴趣更浓。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些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 启发学生思考, 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换为已经学过的哪些图形, 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积极动手, 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有的拼成了两个长方形, 然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 很直观地了解到了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哪些量没有变。这样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所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更深刻, 记忆更牢固, 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与思想, 使学生学会了转化思想, 将不能直接求解的几何体通过重组转换成已学过的图形, 从而使学生掌握了一类问题的求解, 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上一篇:栏目策划方案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