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院历史

2024-08-24

常州一院历史(共8篇)

常州一院历史 篇1

一、建院背景

清光绪三年(1877年),常武地区创建长年医局,每年施诊给药,以拯危扶困。清末民初,每年夏历六,七月间,对外开诊,以慰贫黎。这些措施,虽给民众带来一些便利,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九一三年七月五日,经当时议事会议决,在原育婴堂的基础上改办“武进临时医院”,并对办院宗旨等事宜作了规定。所谓“临时医院”,即一年之内,仅夏历六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这三个月内开院诊治。临时医院以实行救济为宗旨,诊治一律不收医药金。治疗范围以时疫为主。医院分为两部,其中特别病部专治时疫、霍乱、吐泻急症;普通病部诊治内外科各症。院址设在东下塘李公祠。

武进临时医院,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医疗机构。它的创办,对于求医心切的民众来说,无疑带来了一丝福音.然而,武进临时医院自一九一三年开办以来,道路坎坷,尤以经费拮据,屡陷困境。一九一五年,按例于夏历六月十五日开院的临时医院,因预算案未能解决,只得暂缓开办。后由地方团体聚集开会,议决由商会、农会、四乡公所、公善堂合垫一千元,才于七月三十一日开院。

当时,临时医院每年只开院三个月,时间短暂,诊治有限,每当闭院之时,民众求医呼声强烈。一九一三年九月,《新兰陵报》登载广告云:“临时医院自赵辛馀君主任以来,医理之精,手术之妙,久为称颂。兹医院将近期满,行见地方失此良医,同人深为憾爱。特恳请赵君暂行驻常,仍就临时医院地址改组。特登报以诸君之饥渴”。可见在常州建立常年医院以供社会需求是何等必要。

二、创办期

临时医院开办五年,时办时辍。经费、医资等项问题,政府均无力解决。本邑人士凡遇疑难重症,仍须远道去苏州、无锡诊治,深感不便。地方人士便有创办常年医院的愿望。

一九一八年四月,地方商会、市公所、乡公所、公款公产管理处联合具函,推派钱琳叔为代表,专程至无锡普仁医院,请求在常州设立分院。

无锡普仁医院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教会医院,因常州不属他们的教区,无意向常州发展,于是推称缺乏人手,将函件转至苏州博习医院。

苏州博习医院是美国“监理公会”办的教会医院。“监理公会”早在一九一四年在常州已有传教活动,在常东教区和常北教区设有教堂和学校。设立医院系教会必办之事。博习医院接函后,即与华东年议会洽商,并电告美国总布道会。回电表示赞成。有各公团的函请,有钱琳叔的交涉,再有教徒武进人段彦琛的说合,事情进展比较顺利。“监理公会”决定派芮真儒医师(美国医学博士)、施密德宣教士(美国人)、段彦琛药剂师来常筹办医院。

一九一八年五月,芮真儒来到常州,与各公团磋商开办事宜。经过商讨,议决暂借旧阳湖县署部分房屋作为院址,定名为“武进医院”;开办经费由教会与地方公团各半负担;常年经费除医院收入外,地方每年拨款一千元,不足部分由教会补贴。

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美国教会正式委派芮真儒为院长,段彦琛为副院长,与宣教士施密德一起来常。原先设在旧阳湖县署内的第一女子学校,迁入白云渡旧育志学舍内。经过二十多天的整理修缮,购置木床三十张及一些零星器具。以“文昌阁”等楼房、平屋三十余间,因陋就简地布置了临诊室、割症室、药室,化验室、消毒室、重症病房等。

开办经费预算为五千元银币,其中武进临时医院原办理经费一千元,乡公所、商会、公善堂等筹款两千元,不足部分待美国总布道会确定经费补贴数额后,凭购货发票报销。

六月二十五日,在施密德住宅召开中美干事员会议,拟定开幕式礼仪及柬请各界人士名单。六月二十六日《武进报》登载消息云:“武进医院已择于阳历七月一日即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举行开幕典礼。兹将开幕典礼程序公布如下:

一、行开幕礼;

二、干事部报告医院宗旨;

三、官长演说;

四、来宾演说;

五、干事长致谢来宾;

六、引道参观;

七、款待茶点;

八、散会”。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上午九时,武进医院举行开幕典礼。首先由牧师毕来恩祈祷,继而由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祁天锡(美国人)报告筹建情况;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童伯章、庄伯俞、王完白等人也相继发表演说。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登载武进医院开办广告:“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真儒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规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日即诊。门诊:上午十点至十二点;出诊:下午二点至五点。门诊:头等大洋一元;二等小洋一角;贫民不收诊金,且免药资。请本院西医出诊,上午十二点前五元;下午二点至八点三元;夜间八点至清晨五元,轿金每次二十元。若遇真贫难产,可酌量减轻出轿金或免收轿金。

医院开办不久,即收到外科病人王实琦的感谢信,赞扬芮医生的医术。一九二〇年二月七日,医院成功施行本邑第一例剖腹产。由于医务人员的勤奋努力,医院名声大振,来院求治者日益踊跃,大有人满之患。

院长芮真儒早有发展医院的雄心。按他的设想,要另觅院址,新建医院,经费预算约需十一万元。虽经多方面交涉,终因巨款难筹而告吹。

一九二一年,医院董事会集议,大家认为医院借用公处终非久计。遂由地方各公团提议,经财政部核准,允许医院使用旧阳湖县署全部基地,基地上原有房屋八十余间,由“监理公会”出资约六千元购进。前带警察所,也于—九二六年下半年搬迁至局前街“同善社”址内,基地及房屋二十多间全部划归医院。至此,医院基本成形,原由东侧门进出改为由马山埠大门进出,交通等项方便了许多。陆路由马山埠进出,水路有两只固定渡船与后北岸相通。医院大门前河水一湾来自西水关,南流唐家湾,经太平桥可直达火车站。

武进医院创办后,临时医院名存实亡,其每年一千元经费拨作武进医院常年经费,一切诊务也由武进医院担任。—九二六年,临时医院直接附设于武进医院内。一九三〇年后,地方上不再提及“临时医院”这一名称。

医院创办初期,医资缺乏。二十七名工作人员中,只有两名医生,七名看护。一九二〇年,医院聘请湖州湖郡医院医师倪尔逊博土主持诊务。一九二二年八月,聘请美国医生—人,中国医生三人,主治内外妇儿科及戒烟、花柳、霍乱等难症。一九二六年,各科均有人主持,唯妇产科尚欠缺,于是聘请美国医学博土爱海德主持妇产科诊务。

医院先是美国人惠师母担任护士长,一九二七年改由美国人福士德任护士长。为了培养护理人才,—九一九年六月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每届招收学生六至八名,学膳费均免,经过三年培训后留院使用。一九三五年,该校在教育部立案。

医院创办初期,陆续添置了一些设备。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医院购进美国爱克司光机一台。收费:胃病透视每次头等十五元,二等十元,三等六元;后肋及胸部透视每次头等十二元,二等八元,三等四元。一九二四年,化验室新添了显微镜一具,病房内的木床一律改用铁床。

医院还陆续搞了一些建设。一九二三年底,院长芮真儒在医院后面空地上,建筑洋房公寓一座,工程由上海工程师沈杏初承搅。因工程造价亏蚀,沈避逃上海,不敢来常。—九二三年六月二十日,芮真儒在《新武进》报上登载要求惩处的声明,此工程才得完竣。一九二三年四月,鉴于不治身死者家属在医院内随地焚化冥仪,有损医院观瞻,于是在警察所后面西首空地上,建造平房两大间,西横眉额题为“慎终堂”,地方人士称为“太平间”。此后几年内,医院还先后建造护士长住宅、护士学校教室、护士宿舍、医生职员住宅等用房和水塔。

—九二三年至—九二四年间,爆发了“江浙战争”。江苏齐燮元、浙江卢永祥两大军阀混战。激战之际,武进医院受“红十字会”委托,担任收容伤兵事宜。凡重伤士兵先用爱克司光检查,然后施行手术。当时医院忙碌程度为建院以来所未有。自开战之日起至停战之日止,共收住院伤兵二百余人次,门诊伤兵一千余人次。所有费用,除“红十字会”津贴大部分外,武进县商会捐助一百五十元。直到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江浙战争”渐趋平静,医院将原有住院伤兵全部移入前面警察所房屋内疗养,与医院完全隔离,一切诊务才恢复正常。

一九二九年,武进医院的建制正式得到政府注册。八月十五日县政府致医院的公函称:“民政厅转奉卫生部命令,各县应筹办民众医院或诊所一案,经提交县政会议筹商遵办。县府以为,武进医院开办以来,成效卓著,平时就诊,仅收号金铜元五枚,经费方面,地方税项可按年出费补助。此项医院虽非民众医院名义,实具民众医院性质,拟不必再行添设,希贵院速将办事细则及医师、药师、助产、看护等详细履历分别录送各两份,以便呈报”。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芮真儒院长因患斑疹伤寒,在苏州博习医院病逝。博习医院遂派苏迈尔医生前来代理院长。一九二五年六月,美国“监理公会”派美籍医生贝德来院担任院长。一九二九年冬,贝德院长例假回美国休养,苏迈尔再次代理院长,中国人黄木或 任副院长。一九三〇华夏,苏迈尔因苏州诊务忙碌,不能兼代武进医院院长,教会派赵乐门代理副院长。一九三〇年秋,贝德休假完毕,回到医院担任院长。

贝德回美国休假时,已经捐得巨款,此番回常,颇具信心.拟大力扩展医院。

三、发展期

继武进医院之后,常武地区又先后成立了福音、常州等医院,而声誉和就诊人数均不及武进医院。武进医院用自身的实绩表明,它确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

然而,医院的病房是利用旧阳湖县署的平房旧屋,地势低洼,砖地泥墙,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汪水,冬天寒风刺骨,夏季闷热难当,对病员的治疗休养非常不利。据《新武进报》记载,一九二三年因梅雨连绵,水灌医院,门诊处术深两尺有余,来院就诊者,无不望“洋”兴叹。加上设备又不完善,诊务终不能令人满意。

当时,全县每年事业经费约六七十万元,拨助医院仅一千元,区区之数犹如杯水车薪。医院和地方人士虽有改造扩展医院的愿望,终因经费困难,不能如愿。

一九二九年冬,美教会凯思主教来常州视察,觉察到医院急需病房大楼和好的设备,决心利用他的势力来满足此项需要。其时正好贝德院长回美国休假,他利用度假之机四处活动。由于贝德的同学、“监理公会”会督甘保罗出面帮助,加上凯恩的努力,终于在“圣安东尼沃”这个地方,由富孀伊达·史蒂文逊夫人捐助二万五千美金作扩建医院之用,“监理公会”也同意拨助二万五千元美金购置医疗设备。同时,芮真儒夫人也将芮真儒生前的人寿保险金一千元捐助医院。当贝德在美国捐得巨款的消息传到医院,同人无不振奋,地方士绅也表示愿意筹集二万元建造门诊室。

一九三〇年十月,监理公会甘保罗送来捐款,商会负责人林俊保收集地方捐款二万元也已凑足。贝德专事建房事宜,院务工作由副院长赵乐门负责。病房大楼由无锡实业建筑公司承包,聘请上海江应鳞工程师建造,式样参照苏州博习医院的图纸。门诊楼由本城青山桥西上街钱虎大木匠承包。经过一年的筹备,一九三一年冬季破土动工。一九三三年夏,病房大楼、门诊楼两工程基本完竣。常州书法家唐驼书写的“武进医院”四个大字镶嵌在门楼正中。因捐款之故,曾题名为“史蒂文逊”纪念医院,上报材料则称“江苏常州武进医院”,但这两个名称均未通用,仍以“武进医院”为人们所熟知。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是武进医院创办十五周年纪念日,适逢新院将要竣工,因此决定乘纪念开院十五周年之际,一并补行新院奠基典礼。

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下午二时,医院举行开院仪式。各机关、公团、士绅等中西男女代表三百余人,聚集新大楼西首礼堂。礼堂内悬挂各机关赠送的银屏、对联、镜框等,宾客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茶点毕,振铃开会。会场在大楼前西首,先举行宗教仪式,后由钱琳叔演说。他介绍了医院创建的经过,称颂了新大楼的经费来源和建筑的宏伟,回忆了医院十五年来的医务成就,希望新院落成后能成为地方上卫生设施的榜样。传教士霍约翰、副院长黄景度也分别作了演说。最后,将医院历届报告和十五年的历史,第一任院长照片,历任及现任医生、职员的姓名,当日上海报和本城《武进中山日报》,现行银币、角子、铜元及来宾签名簿等,封存在紫铜匣内,砌入墙脚下,由来宾分别铲泥,外面盖上大理石。

新建的病房大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红砖红瓦,钢筋水泥结构,这在当时的常州城,确实令人瞩目。加上大楼前面植以冬青、花草,后面衬上假山,凉亭,更显得雄姿挺拔。

大楼的内部设备均系新式,颇为完善。建筑大楼预算经费为美金二万五千元,内部设备也为美金二万五千元。所以,整座大楼包括设备,对外宣称总预算为美金五万,折合当时中国币四十万元。为了纪念已故院长芮真儒,一九三三年,看护学校改名为真儒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并在病房大楼另辟芮真儒纪念堂。

一九三五年,苏州博习医院苏迈尔院长病逝,武进医院副院长赵乐门调苏州接替当院长。卫斯德(美国人,护校校长助理、副总护士长)亦调去当总护士长。一九三六年夏,贝德再次例假回美国,院长由华克门代理。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是武进医院整治、发展比效迅速的几年。正当医院同人励精图治之时,发生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战争的硝烟很快弥漫到苏南地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军侵占常川。从此武进医院沦陷敌手,进入了一个动荡的阶段。

四、沦陷期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件后,日本军队侵入上海,魔爪很快伸向常州。十月份开始,日本飞机经常飞临常州上空骚扰、轰炸,搞得人心惶惶。

十一月份,南京政府急电医院,命令携带重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随汽车撤往南京。医院接电后,立即停止门诊,住院病人迅速出院。医院贴出通知,愿意撤离者签名。当时,自愿签名的有六十余人,由华克门、黄景度、吴福臻带领,携带一批重要药品和德园造爱克司光机等医疗器械,于十一月十七日在文在门内乘车撤往南京。没有去的人,自动分散,医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武进医院撤出人员,属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委员会医疗队和医务队建制。在南京休息几天后,便进行编队。医生、男护士、化验员、药剂员等编为第十六医疗队,其余的人和护校生编为第十七、十八、十九医务队。十六队队长徐崇思,十七队队长章裴成,十八队队长段蓉珍,十九队队长徐文涛。十七队和十八队分别在南昌、贵阳工作,十六队与十九队在—起。十九队主要在收容站和列车上换药,十六队流动性较大,主要在前线的兵站医院抢救国民党军队和老百姓的伤员。王利亚、王赛娟、胡佩珊三位护士因公牺牲。

医疗队、医务队的救护工作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后因国民党军队溃败,自行解散。少数人回常州仍到武进医院工作,大多数人自谋生路。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日本飞机连续对常州城大轰炸,常州城到处断垣残壁,一片凄凉。武进医院也未能幸免。门诊楼全被烧毁。病房大楼屋面大半被炸毁,东翼平台被炸穿,百分之八十的门窗被破坏。东园的四间一幢的宿舍全被烧光,六间一幢的宿舍东半部屋面飞去一半。四周围墙七处被毁坏。病房内的一百五十张“席梦思”铁床全部不见。经历这场浩劫,医院物资已所剩无几。

一九三八年正月初七,在武进湟里避难的医院职工王景珊回到医院,见此凄凉景象,立即召集秦和尚、谢浩昌、郑金郎,周炳华、周炳秀等七位原医院职工看管医院。同时,找来了泥水匠修补围墙。由于生活费用没有来源,王景珊先到马山埠的恒秦福米店赊米,后又到乡下去找段彦琛。段写一张条子,介绍王景珊到上海慕尔堂找美国人裴克萌(此人在常州传过 道),裴克萌给洋二百元,作为医院看管人员的生活费用。

一九三八年九月,贝德从美国回到常州。他先到日本宪兵司令部交涉,日本人同意医院复业.经过修缮房屋器具和采办物资后,本当开诊,但当时只有贝德医生一人,护士两人,难以应付。经段彦琛介绍,在戴溪桥乡下避难的杨堃、孙静霞夫妇来到医院。此后,一些医生、护士、职员陆续回院,门诊、住院的病人也渐增多。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监理公会”拨款重建门诊楼,由本城木匠蒋坤培承包。一九四〇年春动工,深秋竣工。原是木质楼板,重建时改用水泥楼板。

一九四一年十—月,日美即将交战。贝德收到美侨集中上海的电报后,即将院务交待给杨堃,声明杨堃为院长。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上午八时许,日军大队包围医院,断绝交通。几个军官随带翻译进入医院,杨堃出面交涉,日军在院内外骚扰约三个多小时后离去。

一九四二年八月,日军突然占领医院,强令医院人员限期离院,所有物资不准带出。并将医院改为“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

一九四二年夏秋季节,常武地区霍乱流行,许多平民失去生命。而武进医院这样一所名闻四乡的医院,却被日军占领,老百姓不能入内治病,一时社会反映强烈。日军迫于压力,加上常州绅士江上达、赖倜等人的交涉,同意将崇真学校校址改成医院,院名定为“公立武进医院”,并同意带走一部分医疗器械。

崇真学校是美国教会于一九二三年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座落在鸣珂巷陈家园,基地约七亩四分。有洋式楼房校舍上下三十六间,楼房宿舍上下八间,西式住宅和室内操场各一座。学校改为医院后,学生迁到府直街礼拜堂上课。

公立武进医院由董事长赖倜、院长杨堃,护理部主任孙静霞,事务部主任段彦琛,带领医师八名、护士二十六名、护生十名、勤杂工二十名前在开业行医。但医院毫无经费来源,后由董事会与华一银行交涉,得到一笔贷款。由于大家的努力,医院渐有起色,床位从三十张扩展到一百二十张,门诊每天一百五十余号,工作人员也增加到一百二十余名。除了还清银行欠款外,还略有积余。

沦陷期间,日军一面对医院滥施暴行,一面玩弄手法,对医院表面上仍实行保护措施。一九四四年秋,日本特务屠竹山带领一帮人,手持短枪等武器到医院寻衅闹事,医院即去人报告宪兵队。宪兵队长派勤务山本到院,当场训斥特务,并允赔偿损失。另据老职工回忆,此后凡是佩戴医院标志的人员,进出城门可免受搜查。如遇夜间出诊,日军还给以开城门的方便。

五、恢复期

一九四五年八年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十二月三十一日,国民党政府宣称:“本邑武进医院暨院内一切设备,自敌军缴械后,由军政部常锡接收组彭组长派员封存。”当时,前来正式接收的是“军政部京沪区特派员办公处常锡接收组”彭鼎宣、胡祖乾,日军移交者是“第二十七师团第四野战医院”院长陆军军医少佐林二郎。十二月三十日,贝德从美国来函,委托主持院务的杨堃医师代为负责接收。同时,“监理公会”已派美国人安迭忠博士到常参与接收事宜。当时签字验收的是院长杨堃,事务主任段彦琛、牧师张景一。

接收后,尚有二三百名日本病员住在医院。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三日,董事会庄仲希等出面与敌降部商洽,限十日内将病员全部迁出。但直到三月九日,日俘才全部遣送上海候船回国。

三月份,鸣珂巷的住院病人迁入马山埠医院治疗,门诊仍暂时在鸣珂巷,直到马山埠门诊室修缮完毕,才全部迁回原址工作。而鸣珂巷院址则在七月份暂时改作时疫医院,设置病床四十张,专治霍乱。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贝德来到常州,前往火车站迎接的有县府盛科长,善救协会庄仲希,教会代表钱洁身及武进医院代表数人。贝德赴镇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并致函美国教会,洽商救济武进医院事宜。结果仅运来一些奶粉、罐头、毛毯、帐布、药品等物。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福士德来院复任护士长。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贝德应召回美国另有任用,由杨堃代理院务。七月份,杨堃赴美学习,教会聘请湖州福音医院院长翟培庆代理院务。翟培庆主持院务后,积极整顿。将特大号菲利普双灯泡爱克司光机装置在门诊二楼,每天上午对外开诊。专设公共卫生护士,轮流到出院病人家中访问,按时注射防疫针。根据教会向农村发展的意图,在卜弋桥设医疗站,在孟河设服务站。医疗站、服务站除了治病外,还进行传教和收集长江地形水文资料等。

一九四六年八月,武进医院曾向法院提出使用西邻监狱基地的要求,法院基本同意。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六日,县政府临时参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武进医院函件。一九四八年六月十日,公款公产管理处用公产换得监狱四亩多基地,拨给医院使用。后地方公团也集资购买基地上的房屋拨予医院。医院虽有早年兴建的病房大楼,但求医者甚多,病房不够使用。一九四八年九月,医院从教会捐得美金一千二百元,又从“援华委员会”筹得国币十二万元,将病房大楼东西两翼加高一层,安置了几十张病床。因有国际女子部的捐款,指定为妇产科病房。

一九四八年冬,盛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为了维护教会医院利益,赵乐门在苏州家中召开会议,武进医院翟培庆、段彦琛出席。会议内容是:

一、漫谈时局变化;

二、维护教会医院内的宗教活动;

三、选中国人做院长,挽留医院职工继续工作;

四、医院准备黄金作应变费用,分散物资,购买粮食及必需品,让职工支借工资,以安定人心;

五、组织应变委员会,支持院长工作,必要时组织董事会,从外面支持医院;

六、回去后分头作准备,做好思想舆论工作。

武进医院由翟培庆、段彦琛、吴福臻三人组成应变小组,分别对医生、护士、职员、工友做工作,稳定人心。当时,孟杰叫人送来美金八百元,金圆券六千元,加上帐上余款,都兑换成黄金储存。吴福臻负责购买粮食及必需品,分散保管,不少职工也借支了薪水。附:武进临时医院归并报告

启者:本处于民国二年起,每至夏秋之间办理武进临时医院两个半月,以济贫病。数年以来,市乡称便。本年春,地方各公团会同监理公会组织武进医院,业已择定七月一日开幕,所有前办临时医院两个半月,并入该院办理。一切仍照旧章,嗣后年署为例。恐未周知,合行登报布。

武进公款公产处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办广告

本院系监理公会及常州士绅商民集资创设,聘请苏州博习医院美国医学博士芮君为院长,并主任医务,统治男妇内外科、儿科、眼科,产科、戒烟等一些难症。院内设有清洁病房,酌收男女病人。现定于七月一日行开幕式,二号即起诊。门诊上午十时至十二时,出诊下午二时至五时。所有规章另订。院址暂设常州旧阳湖县署东首。

干事:祁天锡 钱琳叔 赵颂平李仲覃 孟杰特启

(摘自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武进报》)武进医院开幕记

武进医院于昨日上午九时行开幕礼,并请县知事及童伯章,庄百俞、王完白、屠友梅到场演说,各节已志昨报,兹将昨日开幕典礼之大略录左:

一、西牧师毕来恩祈祷。

二、牧师胡稼农代表干事长祁天锡(西人)报告武进医院成立的情形。

三、石蕴山代表县知事致颂词。(其词云„„)。

四、童伯章演说,谓治病之求,须药品治疗与精神治疗并重。

五、庄百俞演说:“地方上办医院与办学同一重要„„”。

六、王完白演说:“现在监理公会与邑人合办医院,固属盛事,难以此种事业最好以自力创办,不用外力„„,希望将来武进医院亦能收回自办,则不受人掣肘。”

七、屠友梅演说:“武进医院之成立,须谢监理公会之热心赞助,地方公团并望地方人士永久维持”。其言简而意深。

八、于团长演说:“„„病人群如火烧,医院医如消防队,消防队愈多,火烧愈少„„”。

常州一院历史 篇2

关键词:校本课程,常州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使得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古镇老街的保护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下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通过各种合理的方法实现对常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关于《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选题意义

校本课程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 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首次公开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它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笔者认为,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适应性课程的同时, 将其文化价值用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及保护方面。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 到2015年, 要使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做好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工作。

二、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常州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 以“彰显常州文化内涵、传承常州悠久历史、活化常州历史街区、提升常州城市形象”四个方面作为创建的突破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挖 掘学生潜能、促进历史教师发展、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 [2]基于此, 笔者创造性地开展历史校本课程教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及历史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课题研究内容。

三、《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常州历史文化 的价值

常州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等承载着常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 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未能完全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统一, 将包袱变成财富, 把保护转化成产业, 确实是当代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的艰难的课题。《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常州历史文化的价值在于“复活”及“保 护”这两个重要的方面。

1.价值一:“复活老常州的记忆”

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环境, 保存街巷空间的记忆, 保持城市景观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纽带。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 在现代化步伐的推进下, 常州及常州人变得越来越不“地道”。有滋有味的常州方言被逐渐“非主流”, 形形色色的常州老桥被瞬间拆毁, 耳熟能详的常州老地名老街区被不断取代。常州历史文化的“复活”被逐渐提出来。在《地方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常州方言、常州地名文化、常州名人趣事、常州的桥、常州风俗习惯五个方面“复活老常州的记忆”。“复活”成为研究的关键词, 要让常州历史文化“复兴”, 让常州历史文化“活跃”。基于此, 笔者在校组织了一场“常州方言大赛”, 小品、段子、相声等节目生动再现了常州方言文化的地方特色和博大精深, 让既熟悉又陌生的常州方言出现在校外文化活动中。常州经典民谣作品《东边牛来咧》最受欢迎:“东边牛来咧, 西边马来咧, 张家大姐家来咧。带个嗲花, 带个草花, 牛郎踏杀老鸦。”这几句民谣在校园中风靡一时。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此时更让常州方言 在校园中“活跃”起来。《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借助常州方言大赛这样一个良好平台, 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欢乐, 更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接触方言、亲近方言的绝佳机会。笔者认为, 虽然组织常州方言大赛并不能完全“复活老常州的记忆”, 却是对“复活老常州的记忆”的一次很好的开发与实施, 它实实在在, 同时取得较好效果。

2.价值二:“让回忆得到保护”

《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让回忆得到保护”是该课题研究的目标。保护常州历史文化迫在眉睫, 如何通过《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这一目标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 笔者除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发与实施各类校本课程外, 还创建了“让回忆得到保护”专属博客, 利用当下流行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作为宣传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让回忆得到 ”专属博客中 , 我们创建了“特色课程、特色学生社团活动、论文与著作、活动视频、学生研究成果”等多项栏 目, 及时更新我们的研究及活动成果。这一专属博客既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 又是常州历史文化宣传与保护的重要平台。在博客中, 我们记录下每次精心设计的活动, 也与网友进行交流。在互联网的世界中, 宣传“让回忆得到保护”, 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和认可。

四、收获与反思

在新时期, 面对复杂的旧城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整体的发展观和开放严谨的治学态度, 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 保证旧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地方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在“复活老常州的记忆”、“让回忆得到保护”的推广工作中提供正能量, 但在文化产品的推广中做得还很不够, 我们将且行且思, 为常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尽一份责, 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郭,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常州菜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 篇3

悠久的餐饮文化孕育了常州深厚的餐饮底蕴,独特的物产提供了常州烹饪丰富的特色内涵。江苏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文字记录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而著称,她位于江苏省的南部,长三角的中心,北枕长江,南临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毗陵六逸”之首的恽南田曾生动地描绘了古运河常州段两岸的风光“红林古岸影重重,每到斜阳色更浓,夜泊不知明月上,谁家绮席动歌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常州自古就享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称。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汉唐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鹅鸭鱼藕,珍禽水产,干鲜各货,罗致备极。著名的水产品有:长江四宝(刀鱼、鮰鱼、鲥鱼、河豚鱼),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长荡湖的大闸蟹,天目湖的鲢鱼头,特色原料有罗溪羊肉,雪山草鸡,芙蓉鲜螺、寨桥老鹅,横山桥百叶,阳湖水蜜桃,湟里牛肉。名优农产品有:溧阳金坛地区的平桥板栗、白芹、香肠、野山笋、红香芋、竹箦风鹅,青城子鹅,茅山青锋等。一年四季,水产禽蔬不断上市,与带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相得益彰,使常州菜肴生香添色,味不雷同,独树一帜。

常州素来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而著称,传统的烹饪文化也随着历史的长河得到了发扬光大。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为避让王位来到这里,公元前547年,吴王馀祭封季札于延陵,这是常州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名称。由于季札的三次让国,也给我们常州带来了“让国家声远,延陵世泽长”的美誉。西汉时,改为毗陵,到了晋代,为避东海王世子毗的讳,又改称晋陵。南朝的时候又改称兰陵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常州。历史的烹饪传承造就了许多名菜名店的孕蕴而生,近代的著名菜馆和传统名菜有德泰恒菜馆的红烧青鱼块,兴隆园菜馆的常州糟扣肉,绿杨饭店的琥珀莲子、网油卷、烤鳝,义隆素菜馆的素火腿、麻油面、香菇月饼,马复兴面馆的菜肉馄饨、肉汁面、糖醋小排骨,迎桂茶社的加蟹小笼馒头,银丝面馆的银丝面,常州糕团店的大麻糕、虾饼、酒酿元宵,老长兴楼菜馆的牛肉汤、生煎牛肉包等。

常州随着经济的繁荣,旅游业的发展也给餐饮业带来了新的餐饮文化,全市星级宾馆接近百家,社会餐饮业总餐位已达数万个,现代的常州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菜点,又在用料集全国各地之大全的基础上,更突显当地之特产,巧用当地之烹饪技法,适应季节时令之变换,满足各地人之需要,从而开创了常州菜在数量、技法、口味等诸多领域之先河,形成了新派常州菜的鲜明特点:擅用当地特产原料因材施艺,菜品既讲究风格清淡、追求本味,充分体现江南水乡菜品鲜脆嫩的特色,又讲究调味咸鲜色浓入木三分的特点,产品形成了以鲜咸香润味为灵魂的调味风格和咸中微甜的特点。擅长制作江鲜是常州菜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既有注重返朴归真粗犷自然的渔民、农家的江鲜菜肴,又有讲究选用野生而稀少原料制作的高档江鲜菜。前者注重色重味浓,擅用烧、焖、汆、烤的烹饪技法,调味注重调味品的渗透入味,菜肴注重汁稠味透。后者讲究加工、配伍、调味、火候、装盆整个流程的精细制作,擅长运用炖、焖、蒸、炒的烹饪技法,讲究微妙微肖的调味技法和变化多样的火候,使原料味道渗出,使菜肴本味得到充分的显示,突出原料的本味,菜肴讲究质嫰、味鲜、汁香的特点,在意和形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常州的餐饮已成为江南的宴会厅,常州的菜肴是江南宴会厅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几度春秋,几经“洗牌”,火爆热闹的常州餐饮市场,在市场规律的指挥下,已呈现“四大块”格局。餐饮业的这种格局希望能更加辉煌成为永远,这四大区域不断发展的历程,定会成为一种历史留存在常州人的脑海中,镌刻在常州餐饮业的历史上。晋陵中路上的福记,楼上楼、张生记、三品苑等一批饭店通过数年来不懈的创新和努力奋斗,从环境设施到菜肴质量和服务水准,产品全方位向一流水平竟争冲击。在服务上,晋陵中路的饭店可谓是精益求精;在菜系上,各饭店不断推陈出新,淮扬菜、杭帮菜、粤菜、川菜层出不穷,并根据常州人的口味巧妙地调整、创新;在环境设施上,各店也不惜工本,营造优雅的就餐环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店多成市。晋陵中路最终形成了“餐饮板块”,以整块区域吸引客源,成就了“常州餐饮一条街”的美誉。

在劳动西路与怀德南路的交界处,是中高档火锅发展的黄金圈。火锅在常州的迅猛发展,要追溯到1991年。当时产生了点菜式的南方火锅,菜品也就是毛肚、羊肉等火锅品种,这是今天常州火锅形成规模经营的开端。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自助火锅,火锅市场的不断扩展也促成火锅一条街。宾仙、川妹子、渔家洋、千禧红等,把火锅餐饮推向了规模化,填补了常州餐饮火锅经营的空白。

在光华路口,常州的老食客都知道,这里是一条特色餐饮街。“王胖鱼头”和“民族鱼舫”这两家店的开业,奠定了这条街的基本格局,风味独特,价格低廉,而现在“七鱼村”、“江南人家”、“湖边人家”等特色餐馆的加盟,使光华路餐饮更具特色及整体感。是这条街成气候的主要原因。

常州新区板块餐饮近年发展极为迅速,通江大道上“金陵江南大饭店”、“富都商贸大酒店”、“凤凰大酒店”三足鼎立,中华恐龙园附近又有“香树弯大酒店”和“新福记”、“长兴楼”等上规模、高档次的连锁酒店形成常州高档商务餐饮的特定区域。黄山路上的“杭州人家”、“上海人家”、“韩中阁”,工业村周围的“新江鲜楼”、“满堂红”、“菜根香”、“腾云酒店”等均为特色餐饮。这使得新区板块的餐饮分布层次更为丰富。这四大区域集成了常州餐饮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辐射全国的中式快餐巨头——丽华快餐和大娘水饺,它们都是从常州起步走向全国。这是常州餐饮的骄傲,更是常州餐饮对全国餐饮业的贡献。常州人的“吃”其实并不是纯粹的吃,同时也是在品位一种文化,在餐饮业火爆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新派常州菜,如:天目湖沙锅鱼头、凓阳扎肝、横山桥鸡汁百叶、一品元宝肉、江南腌笃鲜等。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州的餐饮市场也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烹调方法得到了继承,新的烹饪技法如:明炉、盐局、石烹、刺身、铁板、沙窝、烧烤、串烧等中外技法也层出不穷,广泛应用。川菜的东进,粤菜的北上,东北菜的南下,全国各地风味菜点的涌入,对丰富常州餐饮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催生了常州菜的发展,赋予了常州菜新的生命力,树立了常州菜新的风貌,也使常州宴席菜更加丰富多彩,结构更趋合理。

近几年来,常州烹饪界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常州菜制作精良,风味独特,适应面广,深受外界好评。常州厨师多次赴外地进行烹饪技术交流,举办各类大型美食节,使得常州菜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常州菜的发展日新月异,常州厨师正在创造餐饮界的奇迹,常州菜虽然没有娇人的历史,但是她在全体常州烹饪工作者的努力下,必将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常州史志》

[2]《武进县志》

探寻常州武进历史名人 篇4

礼嘉中学:王丽琴

一、活动背景:

武进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诞生过15位帝王、9名状元、1546名进士,孕育出49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医学家、实业家以及能工巧匠,他们对于武进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让孩子们了解武进的历史名人,本土文化,增强他们身为武进人或者生活在武进的自豪感,培养热爱家乡、宣传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责任感,我们选择开展《追寻名人足迹,弘扬家乡文化》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进历史名人和文化;

2、用流畅的语言介绍名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武进名人的资料,并能熟练地使用手抄报的形式整合加工信息。

2、通过交流、评价、感悟、动手制作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武进名人及文化的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

1、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情感;

2、传承名人精神,增强弘扬家乡文化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都说江南好,武进富,武进是全国十强县区之一。作为一个武进人,你是否对这一评价感同身受?那么请你满怀骄傲之情,以一个武进人的身份来盘点一下,武进到底好在哪里?

是啊,太湖水孕育出武进的钟灵毓秀,古淹城传说着武进的春秋风云,改革开放铸就了武进今日的辉煌。武进自古儒风蔚然,文脉昌永,历代以来魁士星聚,英才荟萃,是百代流芳的“江左读书地,中吴名士都”。不信,请看:PPT列举自古以来的武进名人、武进名贤图像。

(二)我骄傲,我是武进人

同学们可能觉得名人离我们遥远,可老师要告诉你们:其实,名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遗留给我们的文化,依旧那么光彩夺目;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可以去探访名人故居,欣赏他们的作品,品味他们的生平。

(三)走进名人馆,与名人面对面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武进名人馆,一起去探访名人的足迹,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业绩。通过前期的资料查阅和参观走访,你走进名人馆,能认识这些名人吗?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有出现部分学生由于未理解活动的过程,所以导致束手无策的情况,需要更多的指导。第二、在做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成的结果基本让人满意,但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第三,教师未能完全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展实践能力。(学生抢着介绍,看谁认得多,看谁介绍得好)

名人还有很多„

他们留给我们的也很多„

小结: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城市底蕴正是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人文史事支撑着、印证着、张扬着、感召着„

(四)我与名人同行

1、将我们之前做好的“我与名人同行”为主题的手抄报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组员讨论评分。友情提示评价标准:主题鲜明色彩和谐,版面设计新颖美观,内容充实符合主题,书写工整赏心悦目。

2、小组内评选出1-2张最优的小报,全班展示,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3、交流展示。

(五)追寻名人足迹,传承名人精神

1、我们追寻名人的脚步,从历史深处走来,就此看清了未来的道路,与本土名人跨越时空的交流对话,唤醒了我们对家乡的拳拳爱心和创造历史的使命感。请用心灵和我们的先哲对话,谈一谈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感悟。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后的武进,仍将人才辈出。作为新时代的武进后人,你打算怎样做?请为你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吧!(长远规划、近期规划)

(老师希望你志存高远,同时提醒你需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愿你也能成为武进的一张名片)

(六)送你一张名人书签

武进文化要我们去传承,也需要我们去弘扬。调查了解之后,请你综合运用美术、语文等知识,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制作一张书签,可以绘制图案、介绍名人事迹,或者摘录他们的经典语言等,送给你的朋友、老师、家长或邻居,向他们宣传武进名人及文化。

四、课后读一读

常州一院历史 篇5

历史试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D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史记》 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C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列科技成就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D A.《齐民要术》 B.赵州桥 C.活字印刷 D.《天工开物》

4.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故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D A.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C.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5.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的目的是A A.救亡图存 B.百日维新 C.创立民国 D.废止科举

6.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B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7.右图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在这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C

A.长征实现胜利会师 B.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D.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8.古代文明的交流既有血与火的暴力冲突,也有田园牧歌式的和平交往。下列属于和平交往的是A ①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布匿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9.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B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10.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取隶宣言》,这一宣言被马克思称赞为“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此文件D A.导致了美国内战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建立了世界霸权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1.如果说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达尔文则是把造物主从有生命规象的研究领城驱逐出去。达尔文的研究成果是C A.《人民宪章》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物种起源》

D.《人权宣言》

12.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从德国给唐宁街带来了光荣的和平。我相信。这是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推行的是A A.绥靖政策 B.三角贸易 C.门户开放 D.杜鲁门主义

13.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说中强调要“积极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并将其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日本试图C A.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D.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14.弗里德曼认为:20世纪90年代Windows视窗的开启、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D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经济区城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局势

D.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9分,第16题9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井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3分)(4)概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1分)(1)三代是指夏朝、商朝、周朝(西周和东周);(1分)政治主张:仁政;(1分)政治目的: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1分)

(2)秦始皇(嬴政)(1分)历史事件: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废分封,立郡县);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1分)

(4)表现:蒙古族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1分)康乾盛世期间,经济繁荣;设立台湾府,建立对**、**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辽阔;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或国家统一;追求大一统)。(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央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作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3分)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评价: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3分)

(3)原则: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2分)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实现平等和幸福的美好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一诞生,立即受到欧洲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1917年,社会主义理想在俄国变成了现实。苏联成立后,奉行着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创了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谈到人类经历了血醒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李慧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

请回答

一院秋阳优美散文 篇6

窗外狗尾草在透亮的阳光下婀娜多姿。谁说平常物没有美丽?

慵懒地摊开一本书,也无情绪看下去,那些美妙的方块字,似乎没有面前的庭院和狗尾草恬静平和了。

偶尔有几声蝉鸣漏下来,心湖像被一枚石子击中,涟漪荡漾起来。

终于放下书,走进院子,轻轻地飘进草丛―――不想惊扰一对蝴蝶翩翩飞舞的行踪。一地碎阳踩进大地,就成了明年的春华吗?落进我的裙袖,会是某一夜的梦吗?而这秋风,如果装进心隅的最深处,拧上盖封存,再放出来时是否还会这样清凉?

抬头看天,此时的天,蓝蓝的,高远、神秘、隐忍,我想把它晾干在八月的文字中,好驱除潮湿的心声……

莫名地想躺下。只能逃。回到屋里,桌上除了纸、笔、书、咖啡,只有一堆旧时书信和记忆。扫一眼屋外,意外发现刚才去过的院子,“三重门”清晰无比:

一重是洞开的窗,穿越行走的只能是目光、秋阳。

间隔有序的三棵广玉兰白玉兰的枝叶搭起M状双重门,如大家族贴上三喜联的门庭,密密青青的厚叶间,夏季灿烂的玉兰花写在窗玻璃上的影子就嫌丢失的残梦。这树,夏初我和夫剪过枝,因它遮住了室内的光线,剪不去的却是它生命中疯长的热情。不想再剪了,随意吧,冬至自会冷却?

还有一重是庭院大门。和窗一样,细柱形成平行的线条,尖尖的三角形顶端,似把人的肉体也梳成隔离的长方块,像复活的不死的蚯蚓。铁门上锈迹点点,横亘正前方。这是一扇紧锁的门,没有人知道钥匙在哪儿,长年累月封闭,工厂里的烧水工为了玉兰的枯枝,不得不用手扳开了一人可以出入的门洞以钻进院落。顽皮的孩童常常在其中捉迷藏,我儿子对于玩,兴致总是很高,偶尔我也去。

相处了十来年的景致,长年忽略,今偏又由心怜爱。自个儿认定这三重门内的世界就是我的区域,无人打扰,无喧哗,无吵闹、嚣腾。这一片绿色摇曳的院落的四季,装满了生命中的全部感动:暗红的紫苏叶唱着渐逝渐远的晚唐老调;可做“菱角”的芭茅花哼着白色的摇篮曲,婉转动听;爬山虎张扬的藤和阔叶,不停地扩张地盘,墙上到处都是;喇叭花粉红色开放的.青春,缠绕着空心水泥砖砌成的斑驳沧桑的围墙,如厚重的历史和一览无余的当代,分不清谁是谁。更多的是那些无名的花草,总是随春去,随春回,独自开放、结果,守住一方寸土,留住一缕芬芳,一处安宁。这永恒让我另眼对待。

但有时面对这日夜相处的物什,一句话:空。脑中是空的,灵魂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把感觉写出来,手都空了。

一院两区管理不可一蹴而就 篇7

针对本期案例, 在该医院发展战略中, 新院区将是医院发展的主战场, 同时坚守老院区的医疗阵地也责无旁贷。因此在新院区启用初期, 应将主要工作方向设定为稳定老院区, 构架新院区, 形成两院区协同管理基本模式。

医院新开一个院区, 人力资源的紧张程度可以预见。秉着节省人力资源, 提高管理效能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新院区启用初期, 管理模式应以“条带管理为主, 块状管理为辅”。第一, 初期可设立院区办公室、医务、护理、后勤等几个核心行政部门, 核心部门工作模式和主要流程借鉴老院区做法, 根据新院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其他行政部门可利用老院区相应科室的辐射能力, 进行条带化垂直管理, 既可统筹两院区资源, 也可节省人力、物力。比如, 物资供应、设备等可由两院区统一采购, 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第二, 两院区的学科设置, 以垂直延伸管理为主、特色学科独立设置为辅。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应融为一体, 增设新院区可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利用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 实现1+1>2的目标, 从而调动科室积极性, 促进学科快速发展;第三, 绩效考核在运行初期, 两院区的学科作为统一体进行考核比较有利, 一个院区的滞后发展将直接影响另一院区, 有利于调动学科带头人的主动性, 可充分挖掘相关资源以使新院区的学科发展尽快步入轨道。当然, 运行初期可对新院区采用适度的倾斜政策;第四, 科室设置是新院区运行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 医疗质量是医院立院之本, 在没有医疗质量保证的前提下, 可以推迟部分专科的设置时间。在过渡时期可利用大综合的设置形式开展, 在医疗环境成熟后, 再逐步细化专科设置;第五, 在科技获得极大发展的今天, 医院信息系统对于医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管理部门需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通过两院区间的医疗信息、OA办公等网络互联, 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等实现两院区专家资源共享, 缩小两院区医疗和管理差距, 使患者在运行初期科室设置不完善期间, 仍然可以享受到两院区同质化的治疗和服务,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流动, 节约营运成本。同时, 可有效稳定老院区口碑效应, 打造新院区崭新形象。

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篇8

那时师傅正在给他施针诊治,她走过来,师父吩咐说:“丁香,拿条毛巾。”心静如水的师父声音中竟有一丝不忍。她一双明眸望过去,看那小公子痛得满头大汗,却死死咬着嘴唇,不呻吟一声。她翻了一条帕子出来,轻擦着少年轮廓分明的脸。

“怕血的毛病总是改不了,为医者胆子还这么小。”师父轻叹。她并不分辩,她不是怕血,只是看见那瘦弱少年手指抠着床板,指甲都劈裂了,像是借由这点疼痛抵挡着身上银针的折磨。

她伸手将那抠得青白的手指握进手里。那一瞬,慕容小公子睁开眼来看了她一眼。16岁的小姑娘穿着碧色罗裙,有一双伶俐的凤眼,像最清澈的湖泊,里面藏着积聚的眼泪—这样就哭了,他都没哭呢。他想笑一笑,却虚弱得只能扯动一下唇角。

师父和慕容庄主在客厅里用茶,面对着搬上山的金银珠宝,师父淡淡道:“庄主,在下已经尽力了,是福是祸就看公子自己的造化了。”

师姐看到在药庐里忙到天昏地暗的她,忙拉住说:“丁香,师父都说没把握了,你还坚持什么?”她不语,只端着煎好的药推开他的房门。小公子睡着了,浓长的睫毛如蝴蝶的翅,飞倦了就歇落在他雪白的脸颊上。她读《灵柩》,也读《诗经》,知道春山秋水便是形容他这样俊秀清隽的眉目。

她给他喂一口药,苦涩的药汁顺着小公子的唇流下来。所谓束手无策便是此刻那身为一庄之主的剑神苍老的叹息和药王师父的转身。“你会活过来的,相信我,会没事的。”她握着他的手,在床畔整日祈求。

昼夜晨昏,不知过了几日,他终于醒过来。那时薄暮微光,斜阳打在木格子窗棂上,趴在床边的小姑娘凤眼伶俐,他曾听到别人唤她“丁香”。

老庄主将小公子留在了药王谷,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小公子的康复有莫大的好处。小公子常在廊下对花浅酌,看到她就含笑唤丁香。

小公子慢慢康复,却找了许多理由拖延着不肯回去。他还未曾对她说过谢谢,他如此清楚地记着那日,痛到神志昏聩的自己被一双温柔小手紧握,在随后难熬的时日里,是她对自己说你会活过来。是那个叫丁香的小姑娘,穿碧色的裙子,有一双让人沉溺的凤眼。

那夜她没有回来,他立在药庐前听风声呜咽,忍不住打听她的消息。“丁香上山采药了,许是路途遥远耽误了,公子不必忧心。”此事常有发生,药王谷门下一众司空见惯,独他心有戚戚。

他找到了她,原来她不慎跌落在深沟里,遍体鳞伤。他趴在旁边唤她名字,看着一动不动的她,心里腾起骤然而至的恐惧。醒过来的丁香一抬头就看见了他,那夜有极大的明月,照耀着向她飞扑过来的白衣。

“丁香,丁香……”他叫她的名字,将她抱在怀里,声音颤抖。丁香埋首在小公子稍显单薄的怀抱里,心跳急促。

谷中清浅如小溪潺湲的日子终于走到尽头,分别来得如此仓促。微笑的小公子策马回首,对她说:“长安是座帝王的城,那里有宫阙万千,繁华富丽,那里还有我一直等着你。”

此后一别经年。

药王谷的弟子们都还记得那个冬日,大雪封山,慕容山庄的铁骑卫队硬生生在千里冰封里开凿出一条小道,软轿里十指乌青靠着千年老山参吊着一口气的慕容公子被送到师父的药庐里。

她等了他两年,无数个日日夜夜,伫立在药王谷最高的山头上,碧衣当风是几欲飞出去的影,期盼他自长安来的脚步,却不想见着这样的他。

她掰开他的手指,在那中毒已深泛着青气的掌间看到她当日未曾要回的那方手帕。

随行护卫说:“公子记挂着约定,星夜兼程奔波千里,不慎中了仇家的埋伏……”

师父摆了摆手回身就走,任凭跪了一地的武士百般哀求。她知道,师父说的没错,中了这样的毒回天乏术,即便是大罗金仙来了也没用。那晚药庐里燃了一夜烛火,师父在身后怜悯地看着自己最有天赋的弟子,看她手起针落,说:“丁香,你当真要如此,此生不悔?”

不知是不是这久违的名字和她掌中熟悉的香气令垂死的慕容公子眼睫轻抬,喃喃唤她:“丁香……”一滴灼热的泪直直打在她施针的手上。

谷中雪停,满天星光。慕容公子痊愈出谷时,全体护卫齐齐拜倒在地,称颂师父杏林妙手,天下无双。出谷的关口处一个碧衣蒙面女子脚步踉跄,似行了许多路,慕容公子抢上一步扶起跌倒在雪地里的姑娘。如梦里一般的优雅香气徘徊在他失去记忆的脑海里,“天寒路滑,姑娘小心。”他扶她的手,然后礼貌地收回去,看她走过凋谢的丁香树,消失在山谷里。

策马而去的慕容公子一再回头,心里升起诧异的感觉,像是有什么此生最重要的东西与他失之交臂。

多年后,慕容公子重上药王谷,在师父的药庐里求教一件事。他说无数次在梦里追逐一个女子的背影,看她踏雪而去,再不回头,梦里醒来心中绞痛不能呼吸。师父抬手搭在公子脉门上,说公子脉象平稳,身体康健,没有疾病。

慕容公子在药王谷曲折幽深的长廊中行走,其时丁香盛放,风中纷飞如雪,他于一侧小门拐进去,看见一幅女子的小相悬挂于墙上,碧色罗裙,伶俐凤眼,在久远时光中凝望着他,温柔又冷清。

如电光石火般地在他脑海里奔跑过的许多场景一一浮现,他终于知道自己的心空缺在哪里,一代剑宗痛得捂住胸口蹲下身来哭泣。

这世上没有这样的医者,肯用自己的命去换他人的命。要制良药,必先成剧毒,丁香以身试毒,用她的命换来小公子的命,消除了他之前的记忆。她要他活下去,即便是忘记她。

悱恻千言,那些辗转在根根银针下的情意,她终于没有机会再说给他听。诸如:小公子,我答应你,我在这里等你接我到长安去。

上一篇:听,海哭的声音作文下一篇:2011暑期实习工作总结